CN201242638Y - 离型膜检知机构 - Google Patents

离型膜检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42638Y
CN201242638Y CNU2008201517208U CN200820151720U CN201242638Y CN 201242638 Y CN201242638 Y CN 201242638Y CN U2008201517208 U CNU2008201517208 U CN U2008201517208U CN 200820151720 U CN200820151720 U CN 200820151720U CN 201242638 Y CN201242638 Y CN 20124263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film
microscope carrier
detects
checking devic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517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金刚
吕俊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ghwa Picture Tubes Wujiang Ltd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517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4263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4263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4263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离型膜检知机构,包括机架、用以放置离型膜的载台以及光学检知装置,光学检知装置利用光线的反射及折射来检测载台上是否存在离型膜,其与该机架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光学检知装置来对离型膜是否存在进行判定,即使离型膜不平贴或有褶皱,也可进行准确的判定,克服了先前技术中容易误判的问题,使离型膜的检知更准确,也避免了设备后续动作出错,提高了设备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提高了设备的生产率。

Description

离型膜检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型膜检知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可有效避免“误判”的离型膜检知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的迅速发展,许多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技术相继被开发出来,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逐渐成为现代显示器的主流。
在液晶显示器组装过程中,有一个工序是将偏光板偏贴到显示面板上。偏光板的功能是将通过的光线转变为偏极光(即过滤非特定方向的光,而让特定方向的光线通过)。此偏极光再透过液晶分子的扭转,即可控制光线通过的多少,藉以达到控制液晶显示器画面明暗的目的。而在将偏光板偏贴到显示面板之前,先要将贴附在偏光板上的离型膜剥离。离型膜是一种全透明的薄膜,厚度约为100微米左右,其作用是对偏光板与显示面板贴附的有胶侧进行保护。
在离型膜剥离完毕后,剥离机构将剥离下来的离型膜带到检知机构,并判断离型膜是否剥离成功。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的一种离型膜检知机构示意图。此离型膜检知机构包括载台101、具有多个吸嘴103的吸附装置105、机架107以及压板109。载台101用于放置离型膜,吸附装置105设置在载台101边缘。压板109连接至机架107。
此离型膜检知机构工作时,由载台101放置离型膜,然后通过压板109下压的动作,使离型膜与吸附装置105上的吸嘴103接触并覆盖吸嘴103,形成封闭状态,然后进行吸真空判断。若吸真空后的真空值达到设定值,则判断为吸嘴103上有膜,剥离成功,设备则可以继续进行下步动作;若吸真空后的真空值未达到设定值,则判断为吸嘴103上没有膜,剥离失败,设备则发出报警,要求生产作业员对设备进行检查,查明原因以排除故障。
但在生产中由于出现以下状况,会使上述检知机构判断错误,导致设备产生不良产品:
1、由于离型膜在剥离时受力不平衡,造成其不平贴或出现褶皱,致使在与吸嘴103接触时出现间隙或不能完全覆盖吸嘴103,导致吸真空值达不到设定值而误判。
2、上述检知机构需要通过压板109压住离型膜来使之与吸嘴103接触,因此压板109,若压板109的位置没有与吸嘴103对准或压板109的位置发生了偏离,则可能会造成离型膜与吸嘴103不封闭,所以压板109的压着位置也会影响检知机构判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现有的离型膜检知机构存在着容易出现“误判”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型膜检知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型膜检知机构容易出现“误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离型膜检知机构,包括机架、用以放置离型膜的载台以及光学检知装置,光学检知装置利用光线的反射及折射来检测载台上是否存在离型膜,其与该机架相连。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离型膜检知机构,光学检知装置为光学传感器。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离型膜检知机构,光学检知装置设置在所需检测的离型膜的正上方,且处于离型膜的中心位置。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离型膜检知机构,其还包括具有多个吸嘴的吸附装置、压板以及真空值检测装置,吸附装置设置在载台的边缘,压板与该机架相连,真空值测量装置与吸附装置相连。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离型膜检知机构,其还包括可使光学检知装置调整高度的连接装置,其分别与光学检知装置及机架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光学检知装置来对离型膜是否存在进行判定,即使离型膜不平贴或有褶皱,也可进行准确的判定,克服了先前技术中容易误判的问题,使离型膜的检知更准确,也避免了设备后续动作出错,提高了设备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提高了设备的生产率。
2、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光学检知装置单独对离型膜进行判定,也可与吸附装置及压板配合进行共同判定,进一步增强了对离型膜检知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离型膜检知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离型膜检知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传感器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离型膜检知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离型膜检知机构中设置光学检知装置,从而将光学检知技术引入到离型膜检知机构中,提高了离型膜检测的准确性。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离型膜检知机构示意图。此离型膜检知机构包括机架207、载台201以及光学检知装置,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检知装置是传感器211。载台201用以放置离型膜。传感器211与机架207相连。
当离型膜从偏光板上剥离下来后,被放置到载台201上,然后利用传感器211对载台201进行检测,判断载台201上是否存在离型膜。若载台201上有离型膜,说明离型膜已经从偏光板上成功剥离下来,可以继续进行后续工作。若载台201上没有离型膜,则需要作业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查明原因后继续工作。
传感器211的工作原理是:垂直向离型膜发射光线,并根据被反射回来的光线强度来判断是否存在离型膜。如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传感器工作示意图。此传感器211向载台201发出光线后,当光线碰到放置于载台上的离型膜时,会产生反射及折射的作用,因此造成反射回去的光线强度衰减。传感器211接收到反射光后,根据反射光的强度即可判断出在载台上是否存在离型膜。其中,为了避免传感器211射出的光线被载台201反射回去而影响传感器211的检测精度,所以载台201不能以具有镜面反射性质的材料制成。另外,离型膜除了放置在载台201上,同样也可以通过夹持装置将离型膜设置成悬空,这样可以避免传感器211的光线被载台201反射,而影响离型膜的检知准确性。
请参见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离型膜检知机构示意图。此离型膜检知机构包括机架207、载台201、吸附装置403、压板409、真空值检测装置413、连接装置411以及光学检知装置,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检知装置为传感器211。载台201用以放置离型膜。吸附装置403设置在载台201的边沿,且吸附装置403上设置有多个吸嘴405。真空值检测装置413与吸附装置403相连。压板409与机架207相连接。传感器211通过连接装置411连接到机架207机架上,且传感器211对准载台201的中心位置,以保证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
此离型膜检知机构在进行离型膜的检知之前,首先环境及设备等需要调整传感器211的高度,通过在连接装置411上上下移动,使传感器211所接收到的反射光不低于200光强度。其中,光强度(luminous intensity)是指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辐射的光通量,光通量(luminous flus)是指由光源向各个方向射出的光功率,也即每一单位时间射出的光能量。因此,这里调整传感器211高度的目的是为了使传感器211接收到的反射光的足够强,从而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和设备本身振动对离型膜检知精确性所带来的影响。然后当离型膜放置到载台201上时,通过传感器211向载台垂直发射光线,根据反射回来光强度来判断载台上是否存在离型膜。
本实施例除了通过传感器211进行光学检知外,同时还可以进行吸真空检知。吸真空检知的过程是通过压板409下压的动作,使离型膜覆盖到吸附装置403上。然后将吸附装置403上的吸嘴405中的空气抽出,使离型膜与吸嘴405形成封闭状态。然后通过真空值检测装置413测量吸嘴405中的真空值来判断离型膜是否存在。光学检知与吸真空检知的双重判断进一步保证了离型膜检知的准确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光学检知装置来对离型膜是否存在进行判定,即使离型膜不平贴或有褶皱,也可进行准确的判定,克服了先前技术中容易误判的问题,使离型膜的检知更准确,也避免了设备后续动作出错,提高了设备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提高了设备的生产率。
2、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光学检知装置单独对离型膜进行判定,也可与吸附装置及压板配合进行共同判定,进一步增强了对离型膜检知的准确性。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离型膜检知机构,包括一机架以及用以放置离型膜的一载台,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利用光线的反射及折射来检测该载台上是否存在离型膜的一光学检知装置,其连接至该机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检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检知装置为一光学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检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检知装置设置在所需检测的离型膜的正上方,且处于离型膜的中心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检知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具有多个吸嘴的一吸附装置、一压板以及一真空值检测装置,该吸附装置设置在该载台的边缘,该压板与该机架相连,该真空值测量装置与该吸附装置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检知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可使该光学检知装置调整高度的一连接装置,其分别与该光学检知装置及该机架相连。
CNU2008201517208U 2008-08-07 2008-08-07 离型膜检知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4263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17208U CN201242638Y (zh) 2008-08-07 2008-08-07 离型膜检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17208U CN201242638Y (zh) 2008-08-07 2008-08-07 离型膜检知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42638Y true CN201242638Y (zh) 2009-05-20

Family

ID=4071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5172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42638Y (zh) 2008-08-07 2008-08-07 离型膜检知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4263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0137A (zh) * 2016-07-26 2016-12-21 吉翔宝(太仓)离型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离型膜检知机构
CN111709921A (zh) * 2020-06-02 2020-09-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0137A (zh) * 2016-07-26 2016-12-21 吉翔宝(太仓)离型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离型膜检知机构
CN111709921A (zh) * 2020-06-02 2020-09-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09921B (zh) * 2020-06-02 2022-1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37569B2 (ja) 光学表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ユニットの製造システム
CN107315017B (zh) 光学膜视觉智能检测设备
CN109445644A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78946A (zh) 偏光板正反面的检测方法
CN101518949A (zh) 粘合薄膜位置检测器以及粘合薄膜粘贴装置
KR20030093957A (ko) 편광 필름의 검사 방법 및 검사 장치
US20140055603A1 (en) Automatic optical inspection device
CN201242638Y (zh) 离型膜检知机构
KR20110089058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3407276A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全贴合工艺
KR20200047262A (ko) 광학 필름의 결함 검사 방법 및 장치
CN104475303B (zh) 一种涂布装置
WO2019080541A1 (zh) 一种光伏组件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7156647U (zh) 一种lcd基片撕膜机构
CN105214906A (zh) 一种涂布装置及其清除异物误报的方法
JP2019109532A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システム
CN205484080U (zh) 一种密封胶检测及超声清洗装置
CN211865663U (zh) 一种耳机音控主板fpc点胶贴密封片再点胶自动机
CN205301202U (zh) 印刷品视觉检测装置
CN110134291B (zh) 红外触控玻璃安装结构、触控精度调节方法及应用
CN219496121U (zh) 一种oca光学胶用离型力检测设备
CN101614676B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缺陷检测方法及检测仪
CN208604059U (zh) 一种高透光性屏幕保护膜
CN116642437A (zh) 一种平整度检测装置
CN102017114A (zh) 基板质量测试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