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2366Y - 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 - Google Patents

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72366Y
CN201172366Y CNU2008200024133U CN200820002413U CN201172366Y CN 201172366 Y CN201172366 Y CN 201172366Y CN U2008200024133 U CNU2008200024133 U CN U2008200024133U CN 200820002413 U CN200820002413 U CN 200820002413U CN 201172366 Y CN201172366 Y CN 20117236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sleeve pipe
car
pipe group
o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24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0024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7236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7236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7236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在停车后用以免受强烈阳光照射、雨水侵蚀、灰尘覆盖的伞具。由伞体和底座(11)组成,伞体分为伞骨和伞布(43)两部分,彼此间不能单独使用,相互配合才能体现车伞的功能,伞骨由椭圆套管组(1)、圆锥套管组(2)、椭圆套管组(1)内有套管锁链器(3)、椭圆套管组(1)外有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翻滚器(9)、连接支架(35)组成,分为左右两部分,底座(11)分为左右两部分,它们之间由钢丝绳(5)连接,分别安装在车顶边缘上,伞体安装在底座(11)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具备伞的所有性能,很高收缩性,便于随车携带,较强抗拒外力的能力,与汽车使用寿命相同。

Description

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小型客车在停车后用以免受强烈阳光照射、雨水侵蚀、灰尘覆盖的伞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汽车猛增,但对汽车的保护却没有重视起来,而与其相反,对汽车的保护随着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汽车的保护尤其的重要,人们最容易想到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车伞。可它们都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是现在汽车不需要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汽车制造行业内部环境的影响:各个汽车制造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车箱内部除玻璃外都普遍采用塑料制品。但塑料老化过程会释放有毒气体,还会使原有颜色变浅失去光泽,而高温是加速老化的催化剂。汽车外部环境:全球温度逐步上升,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有增高破坏力。由于工业发展,许多企业排放的气体污染了天空的云层,降雨形成了酸性雨或碱性雨,会腐蚀汽车表面的油漆,只能通过打蜡来保护。
而现有诸多种类的车伞都是属于改进型,没有独立自主的构思,因此目前车伞没有得到真正的革命。伞的传统概念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骨架和伞布为整体互动。②利用骨架的弹性来扩张伞布。③伞高悬于物体之上。④遮盖面积大于物体面积。⑤重叠后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⑥以被遮对象为支撑点。⑦中间高边缘低。⑧操作时间短。⑨为一个人操作使用。现有的车伞都不能同时具备上述的所有条件,所以从伞这个名词的概念上理解,它们都不能称之为车伞。而本实用新型的车伞不仅满足伞的各项条件,而且还有车库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车伞从总体的构思和力学上运用,都跳出了现有车伞的思维范畴,本车伞无论从结构上还是外观上都有本质上的区别。
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目的:保护汽车免受强烈阳光照射、雨水侵蚀、灰尘覆盖等,充分起了隔绝作用,其效果如同驶入车库停放一般,有具备伞的所有性能,有很高收缩性,便于随车携带,有较强抗拒外力的能力,有与汽车使用寿命相同。
发明内容
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构思问题:依照现有技术制造车伞的构思,是不具备日常使用伞的各项条件(背景技术中所阐述),也不适合特有外形结构的汽车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构思问题而采取的全新构思方案是:本实用新型重新对车伞的结构进行设计,设计是围绕着构思的扩展伞面方法、折叠伞体方法、稳固伞体方法、车伞转成车库方法来进行的。
1.上述的全新构思方案中车伞扩展伞面的方法:(如附图1、3、4所示)在伞布43两边内穿入两根边长杆,每根边长杆由两根圆锥套管组2构成,(两边长杆的结构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即宽度)无支撑支杆连接,且在两边长杆内侧的中部位置各设有一个推动点,(它也是两根圆锥套管组2和一根椭圆套管组1的连接点),在一侧构成“Y”字形状支架,另一侧也相同,两侧构成了伞骨。两根圆锥套管组2位置方向连接是平行车顶30面并向车身外侧倾斜,形成小于160°的夹角,一侧圆锥套管组2和另一侧对应圆锥套管组2形成一个外“八”字形状。当扩展伞布时,用手拉长每个椭圆套管组1,也就是分别推动两个推动点迫使两边长杆向车身外侧移动,使它们之间的距离逐步增大,在伞布43宽度的限制下使每根套管组变形为圆弧,以均匀提供展开伞布43所需的扩张力,同时对圆锥套管组2伸长的套管进行位置锁定,最后通过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来完成伞面张开。两根推力椭圆套管组1与车顶30边缘连接悬空车外,并向上翘起把整个伞面向上拖起,与车顶30面成夹角,形成外“八”字形状,同伞面构成倒立等腰梯形平面。在对伞面四角进行边缘稳固时,把向下压力转变成伞布43第二次扩张力,还能加强车伞对外力抗拒能力。
2.上述的全新构思方案中车伞折叠伞体的方法:(如附图5、6、8所示)车伞所有受力杆都以套管组来代替。伞布43宽折叠时,首先将一侧脱离底座11连接的伞骨,然后通过翻滚器9翻滚与另一侧伞骨重叠,同时带动伞布43向车顶另一侧移动,直至使伞布43的宽度一分为二且重叠悬空垂直于地面,同时利用在椭圆套管组1内套管锁链器3解除各套管伸长锁定,以达到收缩两根椭圆套管组1。而且在设计上考虑到用手折叠伞布43,大大提高了方便性,方法如下:首先要在伞布43中退出套管,然后在重叠的伞布43边长外同时拉动两根拉线绳12,使两圆锥套管组2分别收缩在一节管内,在伞布43边长没有套管情况下,就可进行折叠伞布43。上述只是完成伞布折叠43工作一半,剩余工作以上述相同。
3.上述的全新构思方案中车伞稳固的伞体的方法:(如附图1、4所示)车伞在未使用边缘稳固装置时,伞面为直线平面,车伞安装在车顶30中部两侧边缘的位置,所以在伞布43的前、后端无法得到固定。这时的车伞是不能在强风、暴雨中使用,只能在无风的烈日下作遮阳伞使用。而且车伞的伞面大于汽车,受外力作用面积也就大,只靠两个底座11来稳固车伞是不够的。因为避免外力对车伞破坏,对车表面损伤,所以在车伞的四个角加装四个固定点。利用每根圆锥套管组2内的拉线绳12,分别作为车伞每个角向下固定的拉紧绳。因为伞面大于汽车,拉紧绳不能直接与汽车两侧边缘固定连接,如果按此连接将抵消伞布43扩张力,在强大拉力作用下会使两圆锥套管组2向内自靠,车伞就失去意义,所以在汽车两侧四个角安装收缩性套管组,套管长度大于或等于车伞边缘的宽度。车伞、边缘稳固措施实施完毕后,车伞形状和汽车上表面曲线一致,是中间高两头低的圆弧线。边缘稳固装置对车伞的好处如下:①以面积代替线为稳固单位。②加强抗拒从正面和背面来的强风能力。③减少外力对伞面产生的摆动,并限制其摆动的范围。④给伞布43提供第二次扩张力。⑤给车伞提供抗拒被风向上吹起的抬举力。⑥给车伞转变为车库提供连接点。⑦汽车可以缓慢行驶。
4.上述的全新构思方案中车伞转成车库的方法:(如附图1、2所示)当车伞完全展开时实施稳固伞体后,就可进行布帘48的安装步骤,一端于伞面边缘挂钩连接,另一端于汽车两侧的四个宽度套管组连接,布帘48与汽车表面保持一定间隔。这样在汽车的四周完全被布帘43遮盖时,车库就组装完毕。
二.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特征如何与汽车外形特征相融合。以全新结构构造才能体现本发明制造的构思。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伞的外形特征来设计与汽车相符合的外形。本实用新型之所以能形成全新的构思,关键在于对圆锥套管组2、椭圆套管组1、定位系统套管锁链器3、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结构的设计。
1.上述的技术方案:车伞展开时的外形特征(如图1、2所示)。
从小汽车的侧面观看车伞:车伞的伞面高于汽车表面,伞面和汽车表面之间有一定间隙。因为车伞四角的拉线绳12同汽车稳固连接时,伞面出现标准圆弧线,所以汽车上表面就和伞车的伞面具有相同特征,(中间高,前后端低)。没有被稳固连接时,伞面本为直线。
俯视车伞:因设计伞面的每条边都比汽车对应边要宽30-50厘米,所以小汽车完全被车伞覆盖。伞布43的两边长各为两条圆弧线相交于伞布43边长中部,两边长相互对称构成的平面。
2.上述的技术方案:车伞中椭圆套管组1的说明(如图4、5、7、8所示)。
车伞中有两根椭圆套管组1,它是伞布43扩张力的源泉和维持扩张力的唯一支架,也是车伞技术的核心。它由几根椭圆套管组成,每个椭圆套管前端边缘外径设有滑动圈26,在其后面的两个小圆弧中心线上各有一个定位孔25,于孔对应的内径安装套管锁链器3,后端内径安装运动极限圈27,是保证椭圆套管伸长时不会脱出上根套管,也有滑动圈的作用,并在其开两个定位孔25与上端套管的两个定位孔25相对应。滑动圈26和运动极限圈27除了自身功能外,还会加强椭圆套管组1负重能力,使套管不容易变形受损。正视车顶有两个椭圆套管组1一头分别与两个底座11固定连接,另一头向上成外“八”字与车伞两边长固定连接,作用是把整个伞面向上拖起。目前现有多种解除定位锁的方法,只是从节管的外表面着手,车伞的解除定位柱19是通过管的中心线为路径,椭圆套管组1内径的中心线有一根解锁剑6,它的长度和椭圆套管组1收缩后的长度相同。最大直径的椭圆套管前端外有一连接支架35,它的一端固定插孔40与底座的固定管18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椭圆套管组1的连接支架35重叠的活性连接,在连接支架35的外侧有一个翻滚器9。每个椭圆套管组1的中心线都有一个解锁剑6,末端都有拉手柄29、解锁剑6固定连接的摇手柄28,且在末端其与两根圆锥套管组2固定连接。一根椭圆套管组1中最小内径的套管为圆形且前端无套管锁链器3,在其上一节椭圆套管末端两侧有一个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而另一根椭圆套管组1中最小内径的套管为椭圆且前端有套管锁链器3。
3.上述的技术方案:圆锥套管组2的结构设计(如图3、6、8、9所示)。
车伞结构中的圆锥套管组2借鉴鱼杆的结构原理。伞布43扩张是依靠穿入伞布43的两边长内的四根拉长的圆锥套管组2,分别推动两边长使距离逐步增大并带动伞布移动实现。圆锥套管组2各套管之间没有安装定位系统,其原因是:①因为它是受力杆又是变形杆,所以用圆形最适合作为套管。因此伸缩无法定向定位。②它的用途就是要具有较高弹性,任意改变其结构如钻孔、开槽,受力时容易折断。圆锥套管组2本属于直线杆,每根套管组中心线上都有一根比拉长的圆锥套管组2长的循环拉线绳12,是通过拉线绳12将圆锥套管组2拉长和收缩,但要在左右侧的四个圆锥套管组2完全相互重叠紧靠为前提。首先伞布43展开是用手,然后再使伞布43边长内有杆。操作如下:一只手拿住伞布43的两个角,另一只手在同一点拉动两根拉线绳12使两圆锥套管组2伸长,两圆锥套管组2才会保持直线形态,拉动时不会受阻力的影响;利用翻滚器9将另一侧圆锥套管组2并解除重叠,同时带动伞布43逐步横向展开;由于伞布43的两边长各为两条圆弧线相交于伞布43边长中部,两边长相互对称构成的平面,所以要利用伞布43宽度的限制,使每个圆锥套管组2逐渐变形为圆弧,因为变形圆锥套管组2内各套管无法移动,就起到定位作用。圆锥套管组2的变形值大小所要具备两种关系:①伞面两端宽度与中间宽度比值成反比关系。②一侧圆锥套管组2和另一侧对应圆锥套管组2形成一个外“八”字形状,它们的夹角成正比关系。车伞同时采取这两种关系,但以外八字为主要,它的好处:加强弹性(扩张力);伞面前后端面积不必狭窄,加大覆盖面积。圆锥套管组2变形为圆弧,给伞布提供均匀扩张力。
4.上述的技术方案:套管锁链器3说明(如图7、10所示)。
套管锁链器3采用解锁方法是通过在各套管中心线上的解锁剑6旋转,把转动力转化为定位柱19向中心线垂直滑动的拉动力。其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各套管伸长时到一定位置时,套管锁链器3会通过自身弹性将两个定位柱19推出起到自行锁定。其次,在各套管收缩时,通过摇手柄28转动并带动解锁剑6旋转,解锁剑6宽度大于空心喇叭引导管22的两个突出的键21宽度,它转动时带动空心喇叭引导管22,再带动圆管外径齿轮20转动,齿牙就带动矩形条齿23能做直线滑动。钢丝绳5一头安装在矩形条齿23前端,另一头固定在支架圈45上。钢丝绳5穿过定位柱19尾部,为了减少摩擦力,安装一个滚动轮7。当钢丝绳5拉紧时,定位柱19同时回缩到圆形导管47内,完成解锁的目的。②解锁剑6在同一方向不间断旋转,不影响定位柱19滑动行距。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各个矩形条齿23前后两端都设有齿牙限制槽24,它们之间以齿牙连接,圆管外径齿轮20转动到齿牙限制槽24时,齿轮处于空转状态。其次,给圆管外径齿轮20处于在齿牙限制槽24中提供与矩形条齿23啮合的推力,两个齿牙限制槽24就有两个不同方向推力。一个推力是利用矩形条齿23收紧钢丝绳5带动定位柱19压缩弹簧15,弹簧15的反作用力提供。另一个推力是利用矩形条齿23和支架圈45互动,将钢丝绳5变成一条弹力圆弧而提供。
5.上述的技术方案:对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原理形成和结构设计(如图5、11所示)。
车伞的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的结构和原理说明:车伞在伞布43完全展开一瞬间时,需要花费很大的扩张力。因此就要借用杠杆原理的器械,以较小的力量而输出较大的力量,所以在车伞的左侧椭圆套管组1上设计的一个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其功能是:帮助椭圆套管组1内最后一节套管向外移动,并横向推动圆锥套管组2,使伞布43获得扩张力。现有杠杆式推动的器械的结构描述,都有两个杠杆14并作对应两个相反方向半圆弧运动,这样运动才能相互抵消各自的向上抬举力,使之转换为推动力。当前车伞必须改造现有杠杆推动器的结构,在椭圆套管两侧各配一根杠杆14和辅助装置8,以保证杠杆14在运动时不会因工作力的影响使椭圆套管组1摆动。辅助装置8和杠杆14共同连接在椭圆套管组1两侧,辅助装置8为固定连接,杠杆14为活动连接。辅助外壳36-弹簧15-钢丝绳5-弹簧片16连接,在杠杆外侧上安装滚动轮7,搬动双臂杠杆14时,杠杆14上的滚动轮7也随着运动,钢丝绳5始终跟随滚动轮7作运动。滚动轮7迫使钢丝绳5从直线演变成三角形。钢丝绳5形成三角形时就需要增加长度,迫使钢丝绳5对辅助外壳36内的圆形弹簧15拉长产生拉力。这样就所产生特征在于:①用钢丝绳5来代替现有推动器的一个杠杆功能。②利用杠杆14上的滚动轮7迫使钢丝绳5从直线演变成三角形,依照三角形原理,钢丝绳5形成三角形时就需要增加长度,迫使钢丝绳5对辅助外壳36内的圆形弹簧15拉长产生拉力。③现有杠杆推动器是在两根杠杆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而采用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这样既可以减轻操作力,又可增加操作稳定性。④杠杆14运动90°时,钢丝绳5具有最大作用力,避免现有杠杆推动器的杠杆90°时,推动力为零的现象。
6.上述的技术方案:底座说明(如图5、6所示)。
车伞底座11的结构及安装说明:它是车伞唯一同车体接触的部件。在车顶30的左右侧各配置一个底座11,它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设计。①底座11和车体的连接。连接片10可卸装,一端插入底座11的底部并旋转才能完成安装,同时启用固定管内的锁将底座11和连接片10锁住,另一端形状类似钩,(不是尖钩而是连接螺栓),连接前必须打开汽车前后车门才能实施连接,因在前后车门框的中间上方有和连接片10螺栓相对应的孔,孔内设有螺母柄,是与汽车连接的。②底座11和伞体的连接。每个底座11有两个固定管和伞骨的连接支架3535对应相孔连接,前端固定管内设有锁,后端固定管内设有螺栓式钢丝绳收缩器39。③底座11之间的连接。在两底座11两边安装连接片10后,然后挂装好钢丝绳5,最后通过摇手柄28绞动螺栓式钢丝绳收缩器39,以使两底座11紧密连接。车伞底座11的用途:①车体和伞体的中间连接环节。②在车顶起稳固位置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如下:
车伞总体重量为3-2公斤,使用寿命与汽车寿命一致,折叠后伞体面积(50厘米X30厘米)厚度(15厘米),伞骨和伞布43构成统一整体,不能分离单独使用,它们在使用时要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车伞的功能。车伞的伞面每条边都比汽车对应边要宽出30-50厘米,具有较强的遮盖功能。伞面高于汽车上表面,除安装在车顶30上的两个底座11以外,无一处接触于车表面,属于悬空物体,也不与地面相接触。在车伞稳固措施实施完毕后,车伞的伞面形状和汽车上表面形状一致,是以中间高两头低曲线。车伞的以上功能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使用,操作动作都在汽车两侧边进行。车伞总体的操作时间为3分钟左右。如果频繁使用车伞时,可以保留车顶30上底座11,操作可在1分钟内完成。
现有车伞在抗风能力较差。本实用新型的车伞在伞面上有六个固定点,伞的横向没有一根支杆,这样的伞就具有较高柔韧性,在外力作用下它会形成一个缓冲区去消耗外力,最终能更好地保护车伞免受损伤。伞的外观形状和汽车的外观形状共同处是中间高两头低形状,这也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车伞能同汽车形成一个完美整体。
使用车伞能节省抛光打蜡的次数,可在一年内减少三分之一洗车次数。可见只用节省常规护理汽车表面费用,就可以在三年内收回车伞的成本。使用车伞还可节省购买汽车库资金。更好保护汽车表面的油漆,减轻车厢内塑料老化和空气污染。小型客车遮阳伞及移动式车库是环保、省钱、便于携带和使用方便的价值非常高的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车伞展开时的效果图。
图2是车伞转变为车库的效果图。
图3是伞布展开过程的原理图。
图4是稳固伞体时伞体产生变化原理图。
图5是两侧伞骨相互重叠和底座连接的主视图。
图6是两侧伞骨相互重叠和底座连接的右视图。
图7是椭圆套管组拉伸时局部的全剖图。
图8是Y字形固定连接的全剖图。
图9是两个圆锥套管组相互重叠时全剖图、圆锥套管组处在直线和弯曲状态说明图。
图10是套管锁链器的结构说明图。
图11是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结构图及运动极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各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实施应用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使用车伞实施操作如下:
1.车伞安装和展开
第一步骤:车伞底座11安装:
①将左右底座11分别安放在车顶30上。②打开两侧车门安装连接片10,并与底座11和车体固定连接。③在两底座11之间安装钢丝绳5。④用摇手柄28将左右底座11连接的钢丝绳5收紧。⑤用固定管18内的锁将车伞底座11和连接片10锁定。
第二步骤:车伞伞体展开:
①将收缩的伞体的左侧伞骨对应插入左边底座11,用固定管内的锁把伞体和底座11锁定。②用解锁拉拴33打开左右侧伞骨重叠的活性连接。③用手放下折叠后的伞布43使其向地面自然下垂。④用手展开车伞前端伞布43,找到露出拉线绳12,拉动套管组内的拉线绳12使伞布43内的圆锥套管组2极限增长。⑤车伞后端操作与上(④)相同。⑥用拉手柄29拉长右边的椭圆套管组1,使之自行锁定。⑦向车顶30右侧抛出拉绳,同时退出左右侧伞骨的连接支架35连接,使右边椭圆套管组1进入翻滚器9。⑧拉动拉绳使右边椭圆套管组1以180°翻滚时,立即退出翻滚器9。⑨将右边椭圆套管组1的连接支架35插入相对应的右边底座11的固定管18,接下来用钥匙将右边椭圆套管组1和底座11锁住。⑩用拉手柄29拉长左边椭圆套管组1,使左边椭圆套管组1极限增长,同时各套管也自动锁定。
Figure Y20082000241300131
左手按住伞的左边椭圆套管组1拉手柄29,右手握住杠杆14的拉手柄29向下以180°旋转,使伞的左边椭圆套管组1内的圆管伸长,这是车伞的伞布43完全展开。
第三步骤:安装车伞稳定装置从汽车四个角位置拉出固定套管,利用露出圆锥套管组2的拉线绳12作为固定伞体的拉紧绳,将拉紧绳与向下的固定套管连接。车伞四个角稳定到位时,伞布43的形状为一条弧线,两端低中间高。
2.车伞折叠和收缩
第一步骤:解除车伞稳定装置:
同安装车伞稳定装置的步骤相反。
第二步骤:车伞的伞体收缩:
①右手握住杠杆14的拉手柄29用力向下做180°旋转,使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的支撑圆管收缩到左边椭圆套管组1内。②用手抓住左边椭圆套管组1末端的拉手柄29上的摇手柄28,作顺时针180°转动,使这一个套管和上节套管锁定装置的解除。③又推动左边椭圆套管组1末端拉手柄29,使被解除锁定的套管进入上节套管内。通过(②、③)反复操作一直到左边椭圆套管组1完全收缩到一节套管内。④用钥匙转动解除车伞右边椭圆套管组1和底座11之间的连接,把右边椭圆套管组1从底座11脱离开,使右边椭圆套管组1进入翻滚器9。⑤向车顶30右侧抛出拉绳,拉动拉绳使右边椭圆套管组1在翻滚器9做180°旋转,同时退出翻滚器9。⑥通过(②、③),反复操作一直到右边椭圆套管组1的所有套管完全收缩到一个套管内。⑦寻找伞前端有方向记号的拉线绳12,一只手拉住前端伞布43,另一只手拿住两根拉线绳12,拉扯拉线绳12迫使伞布43内的圆锥套管组2收缩到一个套管内,下一步开始纵向折叠伞布43。伞布43折叠是从车前到车顶位置。⑧折叠后伞布43同(⑦)操作方法一致。⑨前、后伞布43纵向折叠后都自然垂直于地面,从地面朝伞体折叠伞布43。⑩折叠好的伞布43用露出的拉线绳12捆扎好。
Figure Y20082000241300141
拉钥匙打开左边椭圆套管组1与底座11连锁装置,用手取下脱离底座11后的伞体。
第三步骤:撤卸底座11:
参照安装底座11操作步骤,并反其道而行之为撤卸底座操作步骤。

Claims (7)

1.一种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由伞体和底座(11)组成,伞体分为伞骨和伞布(43)两部分,彼此间不能单独使用,相互配合才能体现车伞的功能,伞骨由椭圆套管组(1)、圆锥套管组(2)、椭圆套管组(1)内有套管锁链器(3)、椭圆套管组(1)外有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翻滚器(9)、连接支架(35)组成,分为左右两部分,底座(11)分为左右两部分,它们之间由钢丝绳(5)连接,分别安装在车顶边缘上,伞体安装在底座(11)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伞及移动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构成伞骨的两根圆锥套管组(2)和一根椭圆套管组(1)呈对称分布且在车伞中部交汇固定连接,构成“Y”字形状骨架,一侧圆锥套管组(2)和另一侧对应圆锥套管组(2)形成一个外“八”字形状,伞骨两侧各一根椭圆套管组(1)与车顶边缘连接且悬空车外,并向上翘起把整个伞布(43)向上拖起,形成外“八”字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伞及移动式车库,其特征在于,椭圆套管组(1)为收缩性宽度杆,它是由几根椭圆套管组成,每根椭圆套管上有滑动圈(26)、运动极限圈(27)、套管锁链器(3),最大直径的椭圆套管前端外有一连接支架(35),它的一端固定插孔(40)与底座的固定管(18)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椭圆套管组(1)的连接支架(35)重叠的活性连接,在连接支架的外侧有一个翻滚器(9),每个椭圆套管组(1)的中心线都有一个解锁剑(6),末端都有拉手柄(29)、解锁剑(6)固定连接的摇手柄(28),且在末端其与两根圆锥套管组(2)固定连接,一根椭圆套管组(1)中最小内径的套管为圆形且前端无套管锁链器(3),在其上一节椭圆套管末端两侧有一个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而另一根椭圆套管组(1)中最小内径的套管为椭圆且前端有套管锁链器(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伞及移动式车库,其特征在于,圆锥套管组(2)是收缩性长度杆,它是由几根圆锥套管组成,每根套管组中心线上都有一根比圆锥套管组(2)长的循环拉线绳(12),此拉线绳(12)与最小直径的圆锥套管末端的滚动轮支架(42)固定连接,最大直径的圆锥套管前端与椭圆套管组(1)末端固定连接,且在前端内部有一个滚动轮(7),圆锥套管组(2)是通过受力从直线变成曲线来锁定各伸长的圆锥套管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伞及移动式车库,其特征在于,套管锁链器(3)是由两个突出的键(21)、两个矩形条齿(23)、两根钢丝绳(5)、两个定位柱弹簧(15)、两个定位柱(19)和两个定位柱圆形导管(47)组成,两个突出的键(21)用来固定空心喇叭引导管(22)的圆管外径齿轮(20)以及起到传导力的作用,每根钢丝绳(5)穿过相应的定位柱(19)尾部,一头安装在矩形条齿(23)前端,另一头固定在支架(45)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伞及移动式车库,其特征在于,单向双臂杠杆推动器(4)是由两根杠杆(14)、两个推力杆(13)、两个辅助装置(8),一个拉手柄(29)组成,拉手柄(29)固定连接两个杠杆(14)端头,形成双臂,杠杆(14)另一端为活性连接点,与辅助装置(8)固定连接点为同一点,都分别在椭圆套管组(1)中最后第二节套管尾端两侧连接,辅助装置(8)是由弹簧(15)一头连接辅助外壳(36),另一头连接钢丝绳(5),钢丝绳(5)通过安装在辅助外壳(36)两端和安装在杠杆(14)上的滚动轮(7),连接弹簧片(16)所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伞及移动式车库,其特征在于,伞布(43)面积比汽车面积要大,伞布(43)展开后,可完全覆盖车身,伞布(43)的两边长各为两条圆弧线相交于伞布(43)边长中部,两边长相互对称构成的平面,两个边长边缘为夹层供圆锥套管组(2)在里面伸缩,四边的边缘有挂装布帘(48)的挂钩。
CNU2008200024133U 2007-11-08 2008-01-07 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7236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24133U CN201172366Y (zh) 2007-11-08 2008-01-07 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50444 2007-11-08
CN200710050444.6 2007-11-08
CNU2008200024133U CN201172366Y (zh) 2007-11-08 2008-01-07 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72366Y true CN201172366Y (zh) 2008-12-31

Family

ID=40199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241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72366Y (zh) 2007-11-08 2008-01-07 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7236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9653A (zh) * 2018-08-23 2019-01-08 苏州培星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全遮盖式汽车遮阳装置
CN110271398A (zh) * 2018-03-13 2019-09-24 唐旭 小型汽车轻便车伞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1398A (zh) * 2018-03-13 2019-09-24 唐旭 小型汽车轻便车伞
CN109159653A (zh) * 2018-08-23 2019-01-08 苏州培星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全遮盖式汽车遮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4375B (zh) 汽车遮阳篷
CN102991321A (zh) 汽车防尘防雨防晒装置
CN201172366Y (zh) 小型客车折叠式车伞及移动式车库
CN201931980U (zh) 可展收的汽车保护罩
CN105411130A (zh) 一种代步车用隐形晴雨伞
CN211032855U (zh) 可折叠车载雨棚、车辆
CN201291955Y (zh) 自行车电动车遮阳防雨棚
CN2913067Y (zh) 一种汽车遮阳和旅游遮阳两用遮阳篷
CN203544237U (zh) 一种翻转式自行车座防护罩
CN202764682U (zh) 多功能汽车遮阳伞
CN202899684U (zh) 一种可移动便携式汽车晴雨棚
CN202338135U (zh)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CN205890519U (zh) 小汽车全尺寸便捷护顶伞支架
CN205574150U (zh) 一种安装稳固且安全性高的遮阳棚
CN205239745U (zh) 一种折叠带锁式自行车挡雨棚
CN101773324B (zh) 车用折叠收缩式太阳伞
CN205801333U (zh) 一种安装稳固的折叠式遮阳棚
CN206644898U (zh) 自行车车座防护罩
CN201290374Y (zh) 晴雨两用帽
CN204936784U (zh) 一种空气骨架汽车雨蓬
CN201841923U (zh) 一种伞型可折叠汽车遮阳篷
CN201501281U (zh) 一种轿车折叠遮阳伞
CN205597347U (zh) 一种代步车用隐形晴雨伞
CN212499845U (zh) 一种新型防尘罩
CN205239102U (zh) 汽车全自动遥控防护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