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38135U -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 Google Patents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38135U
CN202338135U CN2011203233791U CN201120323379U CN202338135U CN 202338135 U CN202338135 U CN 202338135U CN 2011203233791 U CN2011203233791 U CN 2011203233791U CN 201120323379 U CN201120323379 U CN 201120323379U CN 202338135 U CN202338135 U CN 202338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ic bar
bar
awning
support arm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233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3233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38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38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381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包括篷布、基杆、两伸缩式支撑腿和两伸缩式支撑臂,所述篷布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固定于车体上,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杆上;基杆的每一端与设于该端的所述支撑腿和支撑臂的端部构成转动连接,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腿和支撑臂通过转动自侧方靠向所述基杆直至平行放置于该基杆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收起时支撑腿和支撑臂由基杆的侧方靠近基杆直至与基杆并排放置,不受基杆变形的影响,收放迅速,且所需安装空间小。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人员可站于靠近基杆中部的位置同时对基杆两端的支撑腿和支撑臂进行旋转打开和收合操作,满足单人操作的需求,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快速收放型遮阳篷,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可适用于露营房车、旅行客车、旅游车、越野车、多功能多用途房车、旅行轿车等多种车型,使用时与车辆共用一车体侧壁,为野外活动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户外活动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及缓解压力的最佳选择。帐篷是户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是安全、舒适的保障。随着露营房车、旅行客车、旅游车、越野车、多功能多用途房车、旅行轿车等多种车型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自驾旅游并在野外露营已成为一种时尚,可与上述车型进行固定连接的、稳定性良好的帐篷和遮阳篷得到了越来越多野外露营族的青睐。 
如意大利的FIAMMA公司开发的一款CARAVANSTORE遮阳篷,包括外罩包、篷布、滚筒、一对支撑腿和一对支撑臂,所述滚筒的每一端连接一支撑腿和一支撑臂;所述篷布的一端与所述外罩包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滚筒上;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腿和支撑臂插装于该滚筒内,所述篷布卷绕于该滚筒上;所述滚筒为圆管状结构,所述支撑腿和支撑臂的横截面均为“D”形。收起该遮阳篷时,首先将所述支撑腿和支撑臂缩至最短,约为滚筒长度的一半,然后将安装于滚筒一端的支撑腿和支撑臂叠放在一起后,由滚筒端部插入所述滚筒的内孔,然后将另一端的支撑腿和支撑臂也照此插入所述滚筒的内孔,为了使帐篷体积小、重量轻,滚筒的内孔直径不会比所述支撑腿和支撑臂叠加后的外径大很多,而滚筒壁也不会很厚,所以滚筒容易发生变形,且滚筒变形后,支撑腿和支撑臂将不能很顺畅的插入,降低工作效率,甚至需要更换新的滚筒。撑开该遮阳篷时,需要将支撑腿和支撑臂由滚筒内拉出,因为支撑腿和支撑臂插入滚筒内的长度大约为滚筒长度的一半,所以在将两侧的支撑腿和支撑臂拉出滚筒时,遮阳篷的总宽度接近于2倍的滚筒长度,至少需要接近于1.5倍滚筒长度的安装空间,否则不能将支撑腿和支撑臂完全拉出,使遮阳篷不能安装;同时,操作者安装该遮阳篷时只能先拉出一端的支撑腿和支撑臂,然后再换至另一端拉出该侧的支撑腿和支撑臂,并且在随后分别向地面和车身固定从滚筒两端拉出的支撑腿和支撑臂时,因为,在支撑腿和支撑臂与滚筒的连接关节处均未设有限位机构或者锁定装置,这时,一般就需要2个操作者分别居于滚筒的两端同时开展安装工作,既费时又费力。 
为了节省人力资源,并提高安装工作的效率,需要寻求开发一种能够单人进行安装操作并且既简便又省力、可快速收放的便携式遮阳篷,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通过结构的改进,满足便于携带、可单人操作、快速收放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包括篷布、基杆、伸缩式支撑腿和伸缩式支撑臂,所述篷布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固定于车体上,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杆上,所述基杆的每一端连接有支撑腿和支撑臂,所述基杆的每一端与设于该端的所述支撑腿的远离地面端通过设于其两者之间的第一关节构成转动连接,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腿通过该转动连接自所述基杆的侧方靠向该基杆直至平行放置于该基杆的一侧; 
所述基杆的每一端与设于该端的所述支撑臂的远离车体端通过设于其两者之间的第二关节构成转动连接,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臂通过该转动连接自所述基杆的侧方靠向该基杆直至平行放置于该基杆的一侧。
上文中的篷布在遮阳篷收起时卷绕于基杆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杆的横截面为月牙形,所述基杆的凹壁上设有卡扣,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腿平行放置于所述基杆的凹陷侧,且通过所述卡扣固定于该基杆的凹壁上; 
所述基杆的横截面为月牙形,所述基杆的凹壁上设有卡扣,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臂平行放置于所述基杆凹陷侧,且通过所述卡扣固定于该基杆的凹壁上。但基杆的横截面不局限于月牙形,还可以是C形或 
Figure DEST_PATH_586982DEST_PATH_IMAGE001
形等。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和支撑臂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但支撑腿和支撑臂的横截面不局限于半圆形,还可以是D形或矩形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杆由基杆本体和设于其两端的两端盖固结而成,所述基杆本体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固定篷布的沟槽,至少一个端盖对应于该沟槽的位置开设有开口。 
上文中的所述基杆还可以由基杆本体和设于其两端的两端盖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基杆本体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固定篷布的沟槽,该沟槽贯穿至少一个端盖。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关节的一端与所述基杆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关节上设有限位机构,该支撑腿旋转至与所述基杆的轴线空间垂直时该支撑腿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关节的固定位置; 
所述第二关节的一端与所述基杆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关节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支撑臂旋转至与所述基杆的轴线空间垂直时该支撑臂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关节的固定位置。
上文中,所述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上均设有短轴,所述基杆端部开设有与该短轴匹配的轴向孔,所述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分别通过设于其上的短轴与轴向孔之间的配合与所述基杆构成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遮阳篷还包括一外罩,所述篷布的一端与该外罩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该外罩、固接于该外罩外侧壁的定位条以及固连于车体上滑槽,所述篷布通过该连接组件固定于所述车体上; 
所述外罩内部设有支撑座,该支撑座上开设一容纳所述支撑臂近车体端的容腔,所述容腔的下侧壁上开设一凹槽,所述支撑臂的近车体端设有一折弯部,该遮阳篷撑开时所述支撑臂的近车体端通过所述折弯部与凹槽之间的配合支撑于所述支撑座内。
上文中,所述容腔的面向基杆的可视内后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的上边缘与所述基杆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该斜面的下边缘与所述基杆之间的垂直距离。通过上述结构,所述支撑臂的近车体端能够方便的滑进凹腔内。 
优选的,所述外罩为一长条形软包,该软包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开口,该开口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基杆的长度,所述开口上固设有将外罩闭合的拉链。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遮阳篷还包括支撑于基杆与车体之间的至少一根辅助杆和至少一根支撑杆。优选的,所述辅助杆和支撑杆均为可折叠式杆,利用设于其上的折叠关节控制杆的打开或折叠。固定于外罩上的支撑座的旁边固设有第二支撑座,支撑臂的内侧平行设有一圆形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近车体端设有折弯部,所述支撑杆的近车体端利用该折弯部固定于第二支撑座的凹槽内;所述支撑杆的近基杆端设有月牙形橡胶块,所述支撑杆的近基杆端利用该月牙形橡胶块固定于基杆内侧。通过上述结构,即可以将篷布通过一连接结构固定于支撑杆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在遮阳篷的1或2个侧面增加侧面篷布,起遮风挡雨等作用。上文中的连接结构优选在侧面篷布的一端缝制可穿套于支撑杆上的布套,利用该布套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使侧面篷布固定于支撑杆上。 
遮阳篷的撑开步骤如下: 
(1) 拉开外罩上的拉链,拿出收藏有支撑腿和支撑臂并且卷绕着篷
布的基杆,同时拿出支撑杆和辅助杆以及拉绳和地钉等其它零部件; 
(2) 旋转基杆,将篷布完全展开;
(3) 将固连于外罩外侧的定位条滑插于车体上的滑槽内,使遮阳篷
固定于车体上;
(4) 利用所述支撑腿与第一关节之间的转动连接,将固定于基杆两
端的支撑腿从基杆的凹壁一侧相对于基杆旋出,直至支撑腿旋转至与基杆轴线空间成垂直状态,然后利用设于第一关节上的限位机构将该支撑腿锁定;
(5) 利用所述支撑臂与第二关节之间的转动连接, 将固定于基杆两
端的支撑臂从基杆的凹壁一侧相对于基杆旋出,直至支撑臂旋转至与基杆轴线空间成垂直状态,然后利用设于第二关节上的限位机构将该支撑臂锁定;
(6) 利用第一关节与基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将两条支撑腿旋转至与地
面垂直,并将所述伸缩式支撑臂拉伸至合适的长度后支撑于地面上;
(7) 利用第二关节与基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将支撑臂旋转至其指向车
体;然后将伸缩式支撑腿拉伸至合适长度,再将所述支撑臂的带有折弯部的近车体端滑进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支撑臂支撑于支撑座内,相对于车体固定;
(8) 利用地钉将支撑腿的触地端固定于地面上;
(9) 同时将遮阳篷自带拉绳的自由端通过地钉固定于地面上;
(可选)
(10)  将遮阳篷附设的支撑杆和辅助杆调整至合适长度,并支撑于车
体与基杆之间。(可选)
遮阳篷的收起步骤如下:
(1) 将遮阳篷附设的支撑杆和辅助杆自车体和基杆之间取下;(可选)
(2) 拔出地钉,解除遮阳篷上的拉绳与地面之间的固定连接;(可
选)
(3) 拔出地钉,解除两条支撑腿的触地端与地面之间的固定连接;
(4) 松开所述两条支撑臂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将两
条所述支撑臂收缩至最短;
(5) 将两条支撑腿收缩至最短;
(6) 利用第一关节与基杆之间的转动连接以及第二关节与基杆之间
的转动连接,分别将设于基杆每一端的支撑腿和支撑臂旋转至成对并排叠放的状态;
(7) 分别拉动设于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上的限位机构的拉销,解除
第一关节对于每条支撑腿的锁定以及第二关节对于每条支撑臂的锁定;
(8) 利用支撑腿与第一关节之间的转动连接以及支撑臂与第二关节
之间的转动连接,将每对合并在一起的支撑腿和支撑臂组合旋转至基杆的凹陷侧内,平行于基杆放置,并通过所述卡扣将每对支撑腿和支撑臂组合固定于基杆的凹壁上;
(9) 将篷布卷绕于基杆上;
(10)  将携带有篷布、支撑腿和支撑臂的基杆以及支撑杆、辅助杆和
拉绳、地钉等零部件收装于外罩内,并拉好拉链,将遮阳篷整体固定于车体上;
(11)  将遮阳篷自车体上卸下,放置于车内。(可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收起时伸缩式支撑腿和伸缩式支撑臂依靠第一、第二关节相对于基杆的转动收合至与基杆平行放置,并利用卡扣将每对支撑腿和支撑臂一起固定于基杆的凹壁上,支撑腿和支撑臂收放迅速,所需安装和收合空间小,而且即使基杆发生变形,对支撑腿和支撑臂的收放不会产生影响。
2.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人员在安装该遮阳篷时,可以站在基杆的无篷布侧的靠近中间的位置,同时对通过第一、第二关节连接于基杆两端的支撑腿和支撑臂进行旋转收放操作,单人收放遮阳篷时,不需要在基杆的左右两端之间来回移位切换,因此也根本不需要两名人员分别居于基杆的两端来同时进行收放操作,满足了可单人操作、收放迅速的需求,省时省力。 
3.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腿和支撑臂分别通过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与基杆构成转动连接,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上均设有限位机构,当支撑腿或支撑臂被打开至与基杆的轴线空间成垂直状态时,支撑腿或支撑臂相对于第一关节或第二关节的转动将被锁定,使支撑腿和支撑臂能够提供给遮阳篷更加稳定的支撑,遮阳篷的抗风效果也更好。 
4.本实用新型的外罩的内部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开设有容腔,容腔的面对基杆的可视内后表面为斜面,容腔的下壁上开设有一个凹槽,在撑开遮阳篷时,将设于支撑臂的近车体端上的折弯部通过容腔内的斜面滑进并固定于容腔的凹槽内,从而支撑臂将遮阳篷的基杆与车身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且支撑臂也不会沿车体侧壁下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撑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去除外罩和篷布后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沿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沿线B-B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支撑腿的左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支撑座的机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沿线D-D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支撑臂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沿线E-E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一中第一关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施例中去除篷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一中辅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一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罩;2、篷布;3、基杆;30、沟槽;31、卡扣;32、第一关节;320、短轴;33、第二关节;5、支撑臂;50、折弯部;51、支撑臂锁紧机构;6、支撑腿;60、支撑腿锁紧机构;7、支撑座;70、容腔;71、凹槽;72、斜面;8、限位机构;10、辅助杆;1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可适用于露营房车、旅行客车、旅游车、越野车、多功能多用途房车、旅行轿车等多种车型,使用时与车辆共用一车体侧壁,为野外活动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所述遮阳篷包括外罩1、篷布2、基杆3、一对便于收放的伸缩式支撑腿6和一对便于收放的伸缩式支撑臂5,所述外罩1为一长条形软包,其背脊上固装一定位条,优选的,所述滑竿为橡胶条,车体上对应地固定有与该橡胶条匹配的滑槽,所述外罩1通过将橡胶条插装于滑槽内而固定于车体上,保证了遮阳篷在撑开使用时与车体之间的稳固连接,同时也方便在车子行进时携带本遮阳篷,而不占用车内空间。所述外罩1的沿长度方向的开口处设有拉链,遮阳篷收起时通过该拉链将携带有篷布2、支撑腿6和支撑臂5的基杆3以及支撑杆、拉绳和地钉等零部件收装于外罩1内,防止零部件遗失。
所述篷布2的一端与该外罩1的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缝制一根与该篷布2等宽的圆橡胶条,所述基杆3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该橡胶条匹配的沟槽30,所述篷布2的该端通过将橡胶条滑插于沟槽30内与所述基杆3构成固定连接,连接牢固;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篷布2卷绕于基杆3上。 
如图1~3以及图6所示,所述基杆3的横截面为月牙形;基杆3由基杆本体和设于其两端的两端盖固结而成,基杆本体的外侧壁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固定前侧篷布的沟槽,其中一端盖对应于该沟槽的位置开设有开口。通过上述结构,前侧篷布可由该沟槽一端穿入,并截止于位于沟槽另一端的端盖处。 
所述基杆3的内侧凹壁上设有卡扣31;所述基杆3的每一端设有一条支撑腿6和一条支撑臂5,固装于所述基杆3的每一端的端盖与设于该端的所述支撑腿6的远离地面端通过第一关节32构成转动连接,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腿6经由绕该转动连接转动中心的旋转运动自基杆3的侧方靠向基杆3直至平行放置于所述基杆3的凹陷侧,且通过所述卡扣31固定于该基杆3的凹壁上;固装于所述基杆3的每一端的端盖与设于该端的所述支撑臂5的远离车体端通过第二关节33构成转动连接,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臂5经由绕该转动连接转动中心的旋转运动自基杆3的侧方靠向基杆3直至平行放置于所述基杆3的凹陷侧,且通过所述卡扣31固定于该基杆3的凹壁上。 
本实施例中的基杆3的横截面不局限于月牙形,还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设计成C形或
Figure DEST_PATH_242086DEST_PATH_IMAGE001
形等。且该基杆3还可以由基杆本体和设于其两端的两端盖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基杆本体的外侧壁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固定前侧篷布的沟槽,该沟槽贯穿其中一端端盖。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6和支撑臂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通过上述结构,当支撑腿6和支撑臂5收合后平行叠放并固定于基杆3内时,基杆3以及支撑腿6和支撑臂5在一起呈现的整体形状为近圆柱体结构,该近圆柱体结构可以方便篷布2卷绕于基杆3上,而且保护篷布不会被划伤。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关节32的一端与所述基杆3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关节32的另一端与该支撑腿6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关节32上设有限位机构8,当支撑腿6旋转至与所述基杆3的轴线空间垂直时该支撑腿6通过所述限位机构8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关节32的固定位置,此时该支撑腿6通过所述限位机构8被锁定于与所述基杆3呈垂直直角的固定位置。 
所述第二关节33的一端与所述基杆3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关节33的另一端与该支撑臂5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关节33上设有限位机构8,当支撑臂5旋转至与所述基杆3的轴线空间垂直时该支撑臂5通过所述限位机构8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关节33的固定位置,此时该支撑臂5通过所述限位机构8被锁定于与所述基杆3呈垂直直角的固定位置。 
优选的,如图11所示,第一关节32上设有一短轴320,所述第二关节33上也同样设有一短轴,所述基杆3两端的端盖上均开设有与该短轴匹配的轴向孔,组装时所述短轴插装于对应的轴向孔内;第一关节32和第二关节33通过设于其上的短轴与轴向孔之间的配合与所述基杆3构成转动连接。 
如图12和图13所示,遮阳篷附设有至少一根方便收合的辅助杆10,所述辅助杆10设于两支撑臂之间、篷布2的下方,通过在所述基杆3与车体之间增设辅助杆10,既可以加强基杆与车身之间的连接,又能够对篷布2起到支撑作用,以防止雨雪天气在篷布2上形成积水和积雪。优选的,该辅助杆10的横截面为折叠式圆形管,利用设于其上的关节控制杆的打开或折叠。 
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结构8包括一个台阶式圆柱销和一个弹簧,所述圆柱销的外端设有一个圆形拉环,所述支撑腿6上对应地设有与该圆柱销大径段相匹配的圆孔,当与所述第一关节32转动连接的支撑腿6旋转至与基杆3的轴线空间相垂直时,圆柱销在弹簧的作用下插入圆孔内,限制支撑腿6的转动,此时支撑腿6被锁定,且处于与基杆3空间直角的状态。同样地,所述支撑臂5上也对应地设有与该圆柱销相匹配的圆孔,当与所述第二关节33转动连接的支撑臂5旋转至与基杆3的轴线空间相垂直时,圆柱销在弹簧的作用下插入圆孔内,限制支撑臂5的转动, 此时支撑臂5被锁定,且处于与基杆3空间直角的状态。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所述外罩1内部固连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上开设一容纳所述支撑臂5近车体端的容腔70,所述容腔70的底面(即面对基杆的可视内后表面)为斜面72,该斜面的上边缘与基杆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其下边缘与基杆3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容腔70的下侧壁上开设一凹槽71,所述支撑臂5的近车体端设有一折弯部50。当撑开遮阳篷时,在将所述支撑臂5的近车体端固定于该支撑座7时,由于斜面72的存在,支撑臂5近车体端的折弯部50很容易滑进所述容腔70并固定于所述凹槽71内;所述折弯部50与所述凹槽71之间的配合,使得支撑臂5稳固地支撑于所述支撑座7内。这样做,既可以通过所述支撑臂5将遮阳篷的基杆3与车身固定连接在一起,同时支撑在车体上的支撑臂5不会因受到外力的作用而滑落,以保证遮阳篷的稳固支撑和安全使用。 
如图1、图5所示,所述支撑腿6由2节半圆形管组装而成,下段的半圆形管插装于上段的半圆形管的内孔中,通过2节半圆形管之间的相对插拔,调整支撑腿6的长度;当将所述支撑腿6的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后,通过支撑腿锁紧机构60将支撑腿6的上、下两段半圆形管进行锁定。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支撑臂5由2节半圆形管组装而成,靠近车体的一段半圆形管插装于另一端半圆形管的内孔内,通过2节半圆形管之间的相对插拔,调整支撑臂5的长度;当将所述支撑臂5的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后,通过支撑臂锁紧机构51将支撑臂5的前、后两段半圆形管进行锁定。 
如图12和图14所示,固定于外罩上的支撑座7的旁边固定有第二支撑座,支撑臂5的内侧平行设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近车体端设有折弯部,所述支撑杆的近车体端利用该折弯部固定于第二支撑座的凹槽内;所述支撑杆的近基杆端设有月牙形橡胶块,所述支撑杆的近基杆端利用该月牙形橡胶块固定于基杆内侧。通过上述结构,即可以将篷布通过一连接结构固定于支撑杆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在遮阳篷的1或2个侧面增加侧面篷布,起遮风挡雨等作用。上文中的连接结构优选在侧面篷布的一端缝制可穿套于支撑杆上的布套,利用该布套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使侧面篷布固定于支撑杆上。 
使用本发明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在遮阳篷的1~3个侧方(即非车体侧)增加篷布。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或天气状况,在遮阳篷与地面之间增加拉绳,提高遮阳篷的强度。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凡支撑腿或支撑臂转动连接于基杆的端部,且支撑腿或支撑臂通过其与基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做旋转运动,自所述基杆的一侧向该基杆收合的遮阳篷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遮阳篷的撑开步骤如下: 
(1) 拉开外罩上的拉链,拿出收藏有支撑腿和支撑臂并且卷绕着篷
布的基杆,同时拿出支撑杆和辅助杆以及拉绳和地钉等其它零部件; 
(2) 旋转基杆,将篷布完全展开;
(3) 将固连于外罩外侧的定位条滑插于车体上的滑槽内,使遮阳篷
固定于车体上;
(4) 利用所述支撑腿与第一关节之间的转动连接,将固定于基杆两
端的支撑腿从基杆的凹壁一侧相对于基杆旋出,直至支撑腿旋转至与基杆轴线空间成垂直状态,然后利用设于第一关节上的限位机构将该支撑腿锁定;
(5) 利用所述支撑臂与第二关节之间的转动连接, 将固定于基杆两
端的支撑臂从基杆的凹壁一侧相对于基杆旋出,直至支撑臂旋转至与基杆轴线空间成垂直状态,然后利用设于第二关节上的限位机构将该支撑臂锁定;
(6) 利用第一关节与基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将两条支撑腿旋转至与地
面垂直,并将所述伸缩式支撑臂拉伸至合适的长度后支撑于地面上;
(7) 利用第二关节与基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将支撑臂旋转至其指向车
体;然后将伸缩式支撑腿拉伸至合适长度,再将所述支撑臂的带有折弯部的近车体端滑进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支撑臂支撑于支撑座内,相对于车体固定;
(8) 利用地钉将支撑腿的触地端固定于地面上;
(9) 同时将遮阳篷自带的拉绳的自由端通过地钉固定于地面上;
(可选)
(10)  将遮阳篷附设的支撑杆和辅助杆调整至合适长度,并支撑于车体与基杆之间(可选)。
遮阳篷的收起步骤如下: 
(1) 将遮阳篷附设的支撑杆和辅助杆自车体和基杆之间取下;(可选)
(2) 解除遮阳篷上的拉绳与地面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选)
(3) 拔出地钉,解除两条支撑腿的触地端与地面之间的固定连接;
(4) 松开所述两条支撑臂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将两
条所述支撑臂收缩至最短;
(5) 将两条支撑腿收缩至最短;
(6) 利用第一关节与基杆之间的转动连接以及第二关节与基杆之间
的转动连接,分别将设于基杆每一端的支撑腿和支撑臂旋转至成对并排叠放的状态;
(7) 分别拉动设于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上的限位机构的拉销,解除
第一关节对于每条支撑腿的锁定以及第二关节对于每条支撑臂的锁定;
(8) 利用支撑腿与第一关节之间的转动连接以及支撑臂与第二关节
之间的转动连接,将每对合并在一起的支撑腿和支撑臂组合旋转至基杆的凹陷侧内,平行于基杆放置,并通过所述卡扣将每对支撑腿和支撑臂组合固定于基杆的凹壁上;
(9) 将篷布卷绕于基杆上;
(10)  将携带有篷布、支撑腿和支撑臂的基杆以及支撑杆、辅助杆和
拉绳、地钉等零部件收装于外罩内,并拉好拉链,将遮阳篷整体固定于车体上;
将遮阳篷自车体上卸下,放置于车内(可选)。

Claims (10)

1.一种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包括篷布(2)、基杆(3)、伸缩式支撑腿(6)和伸缩式支撑臂(5),所述篷布(2)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固定于车体上,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杆(3)上,所述基杆(3)的每一端连接有支撑腿(6)和支撑臂(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杆(3)的每一端与设于该端的所述支撑腿(6)的远离地面端通过设于其两者之间的第一关节(32)构成转动连接,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腿(6)通过该转动连接自所述基杆(3)的侧方靠向该基杆(3)直至平行放置于该基杆(3)的一侧;
所述基杆(3)的每一端与设于该端的所述支撑臂(5)的远离车体端通过设于其两者之间的第二关节(33)构成转动连接,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臂(5)通过该转动连接自所述基杆(3)的侧方靠向该基杆(3)直至平行放置于该基杆(3)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杆(3)的横截面为月牙形,所述基杆(3)的凹壁上设有卡扣(31),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腿(6)平行放置于所述基杆(3)的凹陷侧,且通过所述卡扣(31)固定于该基杆(3)的凹壁上;
所述基杆(3)的横截面为月牙形,所述基杆(3)的凹壁上设有卡扣(31),该遮阳篷收起时所述支撑臂(5)平行放置于所述基杆(3)的凹陷侧,且通过所述卡扣(31)固定于该基杆(3)的凹壁上;
所述支撑腿(6)和支撑臂(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杆(3)由基杆本体和设于基杆本体两端的两端盖固结而成,所述基杆本体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沟槽(30),至少一个端盖对应该沟槽(30)的位置开设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杆(3)由基杆本体和设于基杆本体两端的两端盖一体成型而成,所述基杆本体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沟槽(30),该沟槽(30)贯穿至少一个端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32)的一端与所述基杆(3)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腿(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关节(32)上设有限位机构(8),该支撑腿(6)旋转至与所述基杆(3)的轴线空间垂直时该支撑腿(6)通过所述限位机构(8)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关节(32)的固定位置;
所述第二关节(33)的一端与所述基杆(3)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臂(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关节(33)上设有限位机构(8),所述支撑臂(5)旋转至与所述基杆(3)的轴线空间垂直时该支撑臂(5)通过所述限位机构(8)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关节(33)的固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32)和第二关节(33)上均设有短轴,所述基杆(3)端部开设有与该短轴匹配的轴向孔,所述第一关节(32)和第二关节(33)分别通过设于其上的短轴与轴向孔之间的配合与所述基杆(3)构成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篷还包括外罩(1),所述篷布(2)的一端与该外罩(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该外罩(1)、固接于该外罩(1)外侧壁的定位条以及固定于车体上的滑槽,所述篷布(2)通过该连接组件固定于所述车体上;
所述外罩(1)内部设有支撑座(7),该支撑座(7)上开设一容纳所述支撑臂(5)近车体端的容腔(70),所述容腔(70)的下侧壁上开设一凹槽(71),所述支撑臂(5)的近车体端设有一折弯部(50),该遮阳篷撑开时所述支撑臂(5)的近车体端通过该折弯部(50)与凹槽(71)之间的配合支撑于所述支撑座(7)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70)的面向基杆(3)的可视内后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的上边缘与所述基杆(3)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该斜面的下边缘与所述基杆(3)之间的垂直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为一长条形软包,该软包上设有沿长度方向的开口,该开口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基杆(3)的长度,所述开口上固设有将外罩(1)闭合的拉链。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该遮阳篷还包括支撑于基杆与车体之间的至少一根辅助杆(10)和至少一根支撑杆(11)。
CN2011203233791U 2011-08-31 2011-08-31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38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33791U CN202338135U (zh) 2011-08-31 2011-08-31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33791U CN202338135U (zh) 2011-08-31 2011-08-31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38135U true CN202338135U (zh) 2012-07-18

Family

ID=46486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2337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38135U (zh) 2011-08-31 2011-08-31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381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3642A (zh) * 2011-08-31 2012-03-21 张海洋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CN105507658A (zh) * 2015-12-12 2016-04-20 重庆山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便于收放的车载帐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3642A (zh) * 2011-08-31 2012-03-21 张海洋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CN102383642B (zh) * 2011-08-31 2013-12-04 张海洋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CN105507658A (zh) * 2015-12-12 2016-04-20 重庆山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便于收放的车载帐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1487B (zh) 踏板可折叠的便携式滑板车
US20060254635A1 (en) Receiver hitch mounted canopy
CN208564146U (zh) 一种改进型车顶帐篷
CN211342055U (zh) 一种折叠帐篷骨架及折叠帐篷
US11111691B2 (en) Side supporting type vehicle roof tent
CN201931980U (zh) 可展收的汽车保护罩
CN202338135U (zh)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CN103669991B (zh) 一种快速折叠篷及滑块锁紧机构
CN107201850B (zh) 一种折叠车顶帐篷
US20240017600A1 (en) Pop-up shel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s
CN102383642B (zh)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CN209261332U (zh) 具有移动装置的可折叠帐篷
CN202338137U (zh) 遮阳篷基架
CN206049894U (zh) 一种可收纳车棚
KR20200000596U (ko) 차량용 텐트
CN211422043U (zh) 一种可折叠车顶帐篷
CN211691764U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车顶帐篷
CN205990816U (zh) 设有可移动底座的便携式遮阳篷
CN204527472U (zh) 折叠自行车
CN215331855U (zh) 一种速开转角遮阳棚
CN210342871U (zh) 一种简易收展车顶帐篷
CN205077920U (zh) 改良的活动车棚
CN213384417U (zh) 一种多功能野餐车
CN217631655U (zh) 车辆的天幕帐篷和车辆
CN210364184U (zh) 一种折叠车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120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