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68906Y - 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68906Y
CN201168906Y CNU2008200168708U CN200820016870U CN201168906Y CN 201168906 Y CN201168906 Y CN 201168906Y CN U2008200168708 U CNU2008200168708 U CN U2008200168708U CN 200820016870 U CN200820016870 U CN 200820016870U CN 201168906 Y CN201168906 Y CN 20116890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main shaft
base plate
supporting frame
substrate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168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文利
张芃
于复生
王传慧
李晗
陈继文
李凡冰
张蔚波
刘辉
吕志杰
张涵
Original Assignee
范文利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范文利 filed Critical 范文利
Priority to CNU2008200168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6890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6890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6890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它由4根镀铬杆通过可调螺栓连接在料架顶板上,料架顶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基板支架上组成排料架,摆动排料架与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回转轴相连,并由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气缸驱动,取料机械手爪由镶PVC的两块夹板组成,并由销钉连接,机械手爪固定在伸缩气缸杆的头部,伸缩气缸与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回转轴相连,并由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回转气缸驱动,二次推进气缸直接通过支架安装在基板主轴前方位置,并与主轴同轴,顶出气缸安装在在基板主轴后方位置,并与主轴同轴。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易拆卸、易安装等特点。使用该系统,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气门的上下料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具体地说是用气压驱动实现了气门的排料、过料、抓取、送进、下料过程的自动化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车辆应用的也越来越多,各种工程用车、家用摩托车及乘用车的数量不断的增加,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28亿辆,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汽车发动机上的每个缸上都有2到5个气门,在汽车大修时通常需要全部更换,因此气门的市场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提高气门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是各相关厂家的迫切需求。
气门的加工工序比较多,要求加工的精度各不相同,其中主要加工工序为杆部与密封面的粗磨、半精磨、精磨。气门磨削加工时上下料通常采用手工或半机械式操作。在磨削加工过程中通常加工量非常小,加工时间非常短,因此需要工人频繁的进行上下料动作。工人劳动强度大,易疲劳,存在安全隐患。工件的加工质量受到工人技术水平的限制,尤其对于精磨工序的磨削加工质量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一种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机械部分主要包括无动力排料架、差动过料机构,摆动排料架、取料机械手、二次推进气缸、顶出气缸,控制元件采用PLC,使用触摸屏进行参数及状态设置;由4根镀铬杆通过可调螺栓连接在料架顶板上,料架顶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基板支架上组成排料架,摆动排料架与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回转轴相连,并由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气缸驱动,取料机械手爪由镶PVC的两块夹板组成,并由销钉连接,机械手爪固定在伸缩气缸杆的头部,伸缩气缸与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回转轴相连,并由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回转气缸驱动,二次推进气缸直接通过支架安装在基板主轴前方位置,并与主轴同轴,顶出气缸安装在在基板主轴后方位置,并与主轴同轴。
所有执行件以气缸为动力,倾斜安装的排料架可以借助重力完成送料,由差动销组成的过料机构,2位摆动机械手抓取工件,控制元件采用PLC,使用触摸屏进行参数及状态设置。
在应用时,主要动作流程为:由过料气缸驱动的差动过料机构完成气门的自动过料;过料后接料架把物料放平;气动机械手伸出夹取气门;机械手缩回;接料架返回;机械手摆动到主轴方位;机械手伸出送出气门到卡盘中心;二次推进气缸将气门推进主轴卡盘一半;机械手缩回;推进气缸推进气门;主轴夹紧气缸夹紧;推进气缸缩回;工作进给,进行磨削加工;完成磨削后,主轴夹紧气缸放松;顶出气缸顶出气门,从而完成了一个动作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板,2、差动过料机构,3、摆动排料架,4、取料机械手,5、二次推进气缸,6、主轴,7、回转气缸,8、顶出气缸9、基板支架,10、L形支架,11、料架顶板,12、可调螺栓,13、镀铬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由4根镀铬杆13通过可调螺栓12连接在料架顶板11上,料架顶板11通过螺栓固定在L形支架10上,L形支架10通过螺栓固定在基板支架9上组成排料架,摆动排料架3与安装在基板支架9上的回转轴相连,并由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气缸驱动,取料机械手4由镶PVC的两块夹板组成,并由销钉连接,机械手固定在伸缩气缸杆的头部,伸缩气缸与安装在基板支架9上的回转轴相连,并由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回转气缸7驱动。二次推进气缸5直接通过支架安装在基板1上主轴6前方位置,并与主轴6同轴,顶出气缸8安装在主轴6后方位置,并与主轴同轴。
该装置工作时,气门排列在倾斜安装的料架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成一排,并自动滑下,由过料气缸驱动的差动过料机构2完成气门的自动过料;过料后摆动排料架3把物料放平;气动取料机械手4伸出夹取气门;取料机械手4缩回;摆动排料架3返回;取料机械手4摆动到主轴6方位;取料机械手4伸出送出气门到卡盘中心;二次推进气缸5将气门推进主轴6卡盘一半;取料机械手4缩回;二次推进气缸5推进气门;主轴6夹紧气缸夹紧;二次推进气缸5缩回;工作进给,进行磨削加工;完成磨削后,主轴6夹紧气缸放松;顶出气缸8顶出气门,从而完成了一个动作循环。

Claims (2)

1、一种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机械部分主要包括无动力排料架、差动过料机构,摆动排料架、取料机械手、二次推进气缸、顶出气缸,控制元件采用PLC,使用触摸屏进行参数及状态设置,其特征在于:由4根镀铬杆通过可调螺栓连接在料架顶板上,料架顶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基板支架上组成排料架,摆动排料架与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回转轴相连,并由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气缸驱动,取料机械手爪由镶PVC的两块夹板组成,并由销钉连接,机械手爪固定在伸缩气缸杆的头部,伸缩气缸与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回转轴相连,并由安装在基板支架上的回转气缸驱动,二次推进气缸直接通过支架安装在基板主轴前方位置,并与主轴同轴,顶出气缸安装在在基板主轴后方位置,并与主轴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执行件以气缸为动力,排料架倾斜安装,由差动销组成过料机构,2位摆动机械手抓取工件,控制元件采用PLC,使用触摸屏进行参数及状态设置。
CNU2008200168708U 2008-01-22 2008-01-22 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6890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168708U CN201168906Y (zh) 2008-01-22 2008-01-22 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168708U CN201168906Y (zh) 2008-01-22 2008-01-22 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68906Y true CN201168906Y (zh) 2008-12-24

Family

ID=4020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1687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68906Y (zh) 2008-01-22 2008-01-22 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6890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1733C (zh) * 2007-12-16 2010-01-20 范文利 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CN113319688A (zh) * 2021-04-26 2021-08-31 无锡市康村重工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圆柱零件自动上下料磨削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1733C (zh) * 2007-12-16 2010-01-20 范文利 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CN113319688A (zh) * 2021-04-26 2021-08-31 无锡市康村重工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圆柱零件自动上下料磨削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9786U (zh) 可调式装夹机械手
CN2629928Y (zh) 铝合金轮毂自动冷却机械手
CN203045450U (zh) 一种全自动磨床
CN105537645A (zh) 一种柱形零件自动钻孔装置
CN206550357U (zh) 全自动加工新型车床
CN101698238A (zh) 导管加工车床
CN100581733C (zh) 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CN201168906Y (zh) 气门磨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CN105436893B (zh) 销轴自动铣两端面钻中心孔机床
CN106002304A (zh) 三轴数控机床自动送料及多面加工装置
CN215393675U (zh) 一种钢丝螺套柔性自动安装生产线
CN203124723U (zh) 去除铸件浇冒口的铣床
CN201776476U (zh) 全自动中心孔加工机床
CN205310044U (zh) 汽缸端盖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06795620U (zh) 一种大型树脂砂轮复合摊料机构
CN207738070U (zh) 一种新型轮胎夹取装置
CN206393436U (zh) 适用于工件自动上下料的带动装置
CN205290361U (zh) 一种具有多轴车削同步加工功能的加工设备
CN104551731A (zh) 轴瓦内孔气动液性塑料车夹具
CN113894602A (zh) 一种基于机械夹爪的自动上下料线
CN204976368U (zh) 六抛头垂直转盘机械手全自动抛丸机
CN203599548U (zh) 五角刀台刀架结构
CN200988181Y (zh) 摩托车总装夹头
CN204639141U (zh) 一种自动进给自动出料的阀杆端部倒圆角设备
CN205057764U (zh) 连杆齿型研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12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