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43457Y - 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 - Google Patents

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43457Y
CN201143457Y CNU2007201907261U CN200720190726U CN201143457Y CN 201143457 Y CN201143457 Y CN 201143457Y CN U2007201907261 U CNU2007201907261 U CN U2007201907261U CN 200720190726 U CN200720190726 U CN 200720190726U CN 201143457 Y CN201143457 Y CN 20114345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end
rotary drum
horizontal screw
internal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907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丽莉
陈正满
翟英明
李彦平
孙骏
高玉华
王成勇
陈罡
王颖
李军
王瑞
谢宝玲
常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YANG PETROLEUM AND CHEMICAL FIBRE CO CHINA PETROLEUM CORP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AOYANG PETROLEUM AND CHEMICAL FIBRE CO CHINA PETROLEUM CORP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YANG PETROLEUM AND CHEMICAL FIBRE CO CHINA PETROLEUM CORP,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filed Critical LIAOYANG PETROLEUM AND CHEMICAL FIBRE CO CHINA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U2007201907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4345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4345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4345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应用于固液混合物的脱水、澄清、浓缩、分级和分离等过程。特征是:液体端转鼓组合半轴包括液体端转鼓外半轴和液体端转鼓内半轴,液体端转鼓外半轴与液体端转鼓内半轴之间采用螺栓和驱动平键连接。液体端转鼓内半轴上有进料孔道。在液体端转鼓内半轴中心孔的顶端固定有轴承内圈压盖,轴承内圈压盖将液体端转鼓内半轴中心孔端部密封。效果是:将内转子中央进料改变为周向分布进料,省去了液体端内部轴承箱的内侧密封,减少内部轴承箱中润滑脂流失机会,延长其存留时间,从而显著延长重型卧螺离心机安全运转周期。使离心机的液体端内部轴承运行条件得到改善,适合长期运转的需要。

Description

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螺离心机。是一种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
背景技术
目前,卧螺离心机的应用非常广泛。卧螺离心机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食品、医药、矿业、机械、环保等部门,用于固液混合物的脱水、澄清、浓缩、分级和分离等过程。随着工业生产向集约化发展,对物料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规模效益尤其重要。为满足这种发展趋势,卧螺离心机也必须向大规格方向发展。现在国内作为商品销售的此类卧螺离心机,其转鼓公称直径多在600mm以内。由于卧螺离心机结构的特殊性,转鼓公称直径在1000mm以上的,其设计和制造都有非常大的难度。因而,国内尚无专业厂家生产制造转鼓公称直径在1000mm以上的卧螺离心机。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410040978,发明名称:自洁式自动卸料离心机。目前,我国化工和石油化工装置中使用的卧螺离心机,尤其是重型压力卧螺离心机,主要依靠进口,进口一台重型卧螺离心机需要数千万人民币,如果不能实现重型卧螺离心机的国产化制造和维修,就不能摆脱对进口大型离心机的依赖,这将对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的合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重型卧螺离心机的结构具有特殊性,目前所有卧螺离心机均采用内转子中央进料方式,进料端内部轴承均采用骨架密封或机械密封加以防护,内部轴承仅在装机或维修时一次性加注润滑脂。卧螺离心机运行过程中,内部润滑脂被运转时产生的高温熔化、流失,从而导致内部轴承和密封失去润滑,加剧轴承和密封损坏,往往在3-6个月之内整个卧螺离心机系统就需要停机检修或重新充装润滑脂,这样影响到整套生产系统的正常生产。重型卧螺离心机的内部密封是内部轴承箱中充填的润滑脂流失的唯一通道,内部密封的工作环境恶劣,密封面在相对运动中造成润滑脂流失是必然的,润滑脂的流失速度会因密封件的磨损而愈加严重,进而影响内部轴承的运行状态,当润滑脂的留存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润滑情况会急剧恶化,造成轴承失效。故障停车缩短了整个装置的运行周期,容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卧螺离心机故障停车的起因,大多数为润滑脂流失、内部轴承(主要是液体端内部轴承)和密封件损坏而引起的。因此,降低润滑脂流失,延长其在内部轴承箱的存留时间,是延长重型卧螺离心机运转周期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通过改变卧螺离心机液体端转鼓内、外组合半轴和内转子的结构,将内转子中央进料改变为周向分布进料,省去了液体端内部轴承箱的内侧密封,减少润滑脂流失的途径,延长润滑脂存留时间,达到延长重型卧螺离心机运转周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主要由差速器、轴承箱、机壳、转子总成和进料管组成。转子总成包括柱锥形转鼓、内转子(螺旋卸料器)、液体端转鼓组合半轴、液体端内部轴承箱和内部密封组成。在液体端转鼓组合半轴端部固定有内部轴承箱。内部轴承箱内有推力轴承和向心轴承。在向心轴承的一端有外侧密封和外侧密封压盖。液体端转鼓组合半轴包括液体端转鼓外半轴和液体端转鼓内半轴,液体端转鼓外半轴与液体端转鼓内半轴之间采用螺栓和驱动平键连接。液体端转鼓内半轴上有进料孔道。在液体端转鼓内半轴中心孔的顶端固定有轴承内圈压盖,轴承内圈压盖将液体端转鼓内半轴中心孔端部密封,从进料管进入的原料不能通过中心孔进入;只能通过液体端转鼓内半轴上的进料孔道进入,即将中心进料转变为周向分布进料。
所述的进料孔道是在液体端转鼓内半轴的端部有环形槽,环形槽与进料管连通,环形槽连通斜向孔。斜向孔的数量在2-8个之间,斜向孔在液体端转鼓内半轴的圆周上均匀分布。
为了使液体端内部轴承箱得到密封,在液体端内部轴承箱的一端部固定有轴承外圈压盖。在液体端内部轴承箱的另一端部固定有外侧密封和外侧密封压盖,使推力轴承和向心轴承得到很好的密封。
为了使进入的液体减少环流阻力,引导进入的液体流向,在内转子的内壁上固定有导液环,在导液环上固定有阻液环。导液环和阻液环形成一个圆锥面。
通过改变液体端转鼓组合半轴和内转子的结构,实现液体端内部轴承箱只需要外侧密封,在液体端转鼓内半轴中有进料孔道,在内转子上有阻液环防止物料外泄。由于取消了轴承箱内侧密封,而用盲形压盖封死,消除了内侧的润滑脂流失通道,减少了内部轴承箱中润滑脂流失机会,延长其存留时间,从而达到显著延长重型卧螺离心机运转周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结构将内转子中央进料改变为周向分布进料,省去了液体端内部轴承箱的内侧密封,减少内部轴承箱中润滑脂流失机会,延长其存留时间,从而显著延长重型卧螺离心机安全运转周期。
液体端转鼓半轴为组合结构,由内半轴和外半轴通过连接螺栓刚性联接,其间设有定位止口和径向驱动平键,分布有数个周向的进料孔道。组合结构的液体端转鼓半轴的制造难度没有增加,但装配的难度却明显的减小了,并且节省了一个内部密封,减少了设备成本和维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进料结构设计有较大的改进,使离心机的液体端内部轴承运行条件得到改善,适合长期运转的需要,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是一项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的转子总成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卧螺离心机的整体结构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故卧螺离心机的整体结构未绘制。箭头所指是进料的方向。
图2是原有技术卧螺离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锥形转鼓,2.内转子,3.轴承外圈压盖,4.轴承内圈压盖,5.推力轴承,6.内部轴承箱,7.隔离环,8.向心轴承,9.外侧密封,10.导液环,11.外侧密封压盖,12.阻液环,13.压紧螺栓,14.液体端转鼓外半轴,15.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6.连接螺栓,17.驱动平键,18.油脂密封圈,19.进料管,20.进料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阅图2。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主要由差速器、轴承箱、机壳、转子总成和进料管组成。
参阅图1。转子总成包括柱锥形转鼓1、内转子2、液体端转鼓组合半轴、液体端内部轴承箱6和内部密封9组成。在液体端转鼓组合半轴端部固定有一个内部轴承箱6。内部轴承箱6内有一个推力轴承5和一个向心轴承8。推力轴承5与向心轴承8之间有一个隔离环7。在向心轴承8的一端有外侧密封9和外侧密封压盖11。
液体端转鼓组合半轴包括液体端转鼓外半轴14和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液体端转鼓外半轴14与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之间采用螺栓16和驱动平键17连接。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上有进料孔道20。进料孔道20是在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的端部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宽度为40毫米,深度25毫米。环形槽与进料管19连通,环形槽连通斜向孔。斜向孔的数量为6个,斜向孔的的直径为50毫米,斜向孔的长度为180毫米。斜向孔在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的圆周上均匀分布。
在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中心孔的顶端固定有轴承内圈压盖4,轴承内圈压盖4将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中心孔端部密封。在液体端内部轴承箱6的一端部固定有轴承外圈压盖3。在液体端内部轴承箱6的另一端部固定有外侧密封9和外侧密封压盖11。
在内转子2的内壁上固定有一个导液环10,在导液环10上固定有一个阻液环12,固定方式是采用压紧螺栓13固定的。导液环10和阻液环12形成一个导流的圆锥面。
为了使轴承润滑油通道畅通、不泄漏,在液体端转鼓外半轴14与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之间有油质密封圈18。

Claims (5)

1、一种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主要由差速器、轴承箱、机壳、转子总成和进料管组成,转子总成包括柱锥形转鼓(1)、内转子(2)、液体端转鼓组合半轴、液体端内部轴承箱(6)和内部密封(9)组成,在液体端转鼓组合半轴端部固定有内部轴承箱(6),内部轴承箱(6)内有推力轴承(5)和向心轴承(8),在向心轴承(8)的一端有外侧密封(9)和外侧密封压盖(11),其特征在于:液体端转鼓组合半轴包括液体端转鼓外半轴(14)和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液体端转鼓外半轴(14)与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之间采用螺栓(16)和驱动平键(17)连接,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上有进料孔道(20),在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中心孔的顶端固定有轴承内圈压盖(4),轴承内圈压盖(4)将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中心孔端部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孔道(20)是在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的端部有环形槽,环形槽与进料管(19)连通,环形槽连通斜向孔,斜向孔的数量在2-8个之间,斜向孔在液体端转鼓内半轴(15)的圆周上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槽的宽度为30~50毫米,深度20~30毫米,斜向孔的的直径为25~80毫米,斜向孔的长度为170~20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在液体端内部轴承箱(6)的一端部固定有轴承外圈压盖(3),在液体端内部轴承箱(6)的另一端部固定有外侧密封(9)和外侧密封压盖(11)。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在内转子(2)的内壁上固定有导液环(10),在导液环(10)上固定有阻液环(12),导液环(10)和阻液环(12)形成一个圆锥面。
CNU2007201907261U 2007-12-12 2007-12-12 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4345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07261U CN201143457Y (zh) 2007-12-12 2007-12-12 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07261U CN201143457Y (zh) 2007-12-12 2007-12-12 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43457Y true CN201143457Y (zh) 2008-11-05

Family

ID=4008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90726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43457Y (zh) 2007-12-12 2007-12-12 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4345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5391A (zh) * 2014-12-31 2015-04-22 江苏华大离心机股份有限公司 进料防回流的卧式离心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5391A (zh) * 2014-12-31 2015-04-22 江苏华大离心机股份有限公司 进料防回流的卧式离心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97446Y (zh) 内部密封可连续冲洗的卧螺离心机
CN201486880U (zh) 悬臂式液下排污泵
CN201143457Y (zh) 周向进料的卧螺离心机
CN201875141U (zh) 精轧机轧辊箱油气密封装置
CN201129315Y (zh) 超高压防垢机械密封装置
CN203170447U (zh) 四氯化钛渣液分离离心机
CN202768645U (zh) 组合密封型轴承座
CN202249752U (zh) 密封传动轴
CN104295882A (zh) 风力发电机主轴轴承废润滑油脂的收集结构
CN202031994U (zh) 一种迷宫式轴承隔离器
CN204003486U (zh) 一种tc系列新型渣浆泵
CN202708086U (zh) 用于卧螺离心机罩壳与转鼓之间的迷宫式密封结构
CN102818033B (zh) 用于卧螺离心机罩壳与转鼓之间的迷宫式密封结构
CN103162012A (zh) 泥水平衡顶管机机头驱动及密封装置
CN202273869U (zh) 纸浆泵
CN201991821U (zh) 一种给水泵的水力密封结构
CN201507386U (zh) 水轮发电机轴承用合缝板开槽的分瓣挡油管
CN207437263U (zh) 一种径向自补偿式密封
CN202379418U (zh) 轴向叠片式接触/非接触组合密封带式输送机塑料托辊
CN214466094U (zh) 对开型燕尾式机械密封装置
CN214466093U (zh) 对开型球磨机大瓦空心轴密封装置
CN206257160U (zh) 新型转盘轴承
CN201606265U (zh) 一种磁力液下泵的泵头
CN211778036U (zh) 一种中开式离心泵
CN216200269U (zh) 一种立式离心机差速器主轴轴承润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