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10238Y - 一种防水进气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进气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8Y
CN201110238Y CNU2007201726586U CN200720172658U CN201110238Y CN 201110238 Y CN201110238 Y CN 201110238Y CN U2007201726586 U CNU2007201726586 U CN U2007201726586U CN 200720172658 U CN200720172658 U CN 200720172658U CN 201110238 Y CN201110238 Y CN 20111023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inlet port
air
flow guiding
cyclone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726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启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726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1023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1023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1023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水进气道(1),在该防水进气道(1)内设有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其中,所述防水进气道(1)的入口端连通有旋风分离器(2)。采用这种结构后,进入进气管道的带有水珠或水汽的空气先是经过旋风分离器的分离,将水珠或水汽从空气中分离,保证进气管道后段的空气比较干燥,从而保护发动机燃烧室能正常工作,使发动机不受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防水进气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道,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进气道。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要求干燥洁净,如果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空气带有水分,轻则会影响发动机工作,重则会导致连杆弯曲、捣缸等严重后果。因此,空气在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前的进气道需要经过防水处理和除尘处理,除尘处理一般由安装在进气道上的空气滤清器完成;防水处理的方法是将进气道的进气口布置在高位点,但在雨天或者趟水行驶的时候,还是容易将水吸入燃烧室。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320106541.X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有防水功能的重型汽车进气道,在进气道内安装防水装置,防水装置由气流导向上板和气流导向下板组成,其中,气流导向上板的形状与进气道上端一致,两边折起,两侧面等宽,侧面上分别有圆孔;气流导向下板的正面呈斜面,两侧面不等宽,侧面上分别有圆孔;上板与下板通过铆钉分别固定在进气道口内的上端和下端。这种有防水功能的重型汽车进气道,通过在进气道口内设置气流导向上、下板,形成气流导向通道,虽然能使由形成的气流导向口进入的空气中的体积较大的水珠和大的颗粒杂质被上、下板被阻挡,使进入进气道后段的空气相对比较干燥,提高了进气空气的质量,但是,空气中的体积较小的珠或水汽会随气流进入进气道的后段,而被吸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对发动机的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进气道,能将进入进气道中的空气中的水分较大程度地分离,使进入进气道后段的空气干燥,保证发动机安全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进气道1,在该防水进气道1内设有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进气道1的入口端连通有旋风分离器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旋风分离器2竖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旋风分离器2的下半部呈圆台状,其底端的径向尺寸较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设置在防水进气道1的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2出风口的部位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设置在防水进气道1的两相对的内壁上,且该气流导向下板11位于气流导向上板12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将防水进气道1的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2出风口的部位分隔成纵截面呈S字型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的横截面呈V字型,其两臂端部固定在该防水进气道1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的面对进气方向的表面设有波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上板12的横截面呈V字型,其两臂端部固定在该防水进气道1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流导向上板12的面对进气方向的表面设有波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防水进气道的入口端连通有旋风分离器,因此,进入进气管道的带有水珠或水汽的空气先是经过旋风分离器的分离,将水珠或水汽从空气中分离,保证进气管道后段的空气比较干燥,从而保护发动机燃烧室能正常工作,使发动机不受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进气道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中,单箭头表示干燥空气的流动方向,双箭头表示水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进气道1,在该防水进气道1上沿其进气方向依次设有旋风分离器2、空气滤清器、稳压谐振腔、发动机进气岐管、然后该防水进气道1的出气端与发动机的燃烧室连通。
旋风分离器2竖直设置,其包括连通的圆筒状的上半部22和圆台筒状的下半部21,上半部22的上端盖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位于上半部22的上端盖中心,进风口设有导向叶片20;下半部21的底端的径向尺寸较小并设有排液口23;排液口23安装有单向阀3,以避免液体未经分离便从排液口23逆流或者空气从排液口23被吸入至旋风分离器2中,导致旋风分离器2失效。旋风分离器2的出风口与防水进气道1的入口端连通,旋风分离器2对进入的空气和水珠或水汽的混合气体(气液两相流)进行分离处理,将水珠或水汽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去,使进入防水进气道1的后段的气体比较干燥。旋风分离器2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气液两相流沿轴向进入旋风分离器2的进风口,在导向叶片20的作用下在旋风分离器2的上上半部22和下半部21内作螺旋运动,由于气、液流的密度差异,密度较大的液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至旋风分离器2的内壁,又在重力和气流的带动下向下运动,聚集在排液口23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启单向阀3排出液体;而密度较小的气体则分离至旋风分离器2的中心,向上运动,从出风口排出,从而实现了气、液两相的分离。
在防水进气道1的位于旋风分离器2出风口的部位的两相对的内壁上设有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该气流导向下板11位于气流导向上板12的下方,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将防水进气道1的位于旋风分离器2出风口的部位分隔成纵截面呈S字型的通道。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的横截面呈V字型,其两臂端部固定在该防水进气道1的内壁上;并且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的面对进气方向的表面设有波纹。这样,由于利用旋风分离器2离心力分离之后的气体多少还携带有一定量的液流,被携带的高速液流碰撞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后再次被分离出气、液两相流,分离出来的液流沿着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下壁流回到旋风分离器2,从排液口23彻底排出旋风分离器2。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汽车在雨天或者趟水行驶的时候,水可能会进入进气管道的入口端,而当水进入进气管道以后,第一步先是经过旋风分离器2,经旋风分离器2的分离作用之后,进入进气管道1后段的气体比较干燥,保证进气管道1后段的空气滤清器、稳压谐振腔、发动机进气岐管、发动机燃烧室能正常工作,从而保护了发动机不受伤害。

Claims (10)

1.一种防水进气道(1),在该防水进气道(1)内设有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进气道(1)的入口端连通有旋风分离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2)竖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2)的下半部呈圆台状,其底端的径向尺寸较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设置在防水进气道(1)的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2)出风口的部位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设置在防水进气道(1)的两相对的内壁上,且该气流导向下板(11)位于气流导向上板(12)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和气流导向上板(12)将防水进气道(1)的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2)出风口的部位分隔成纵截面呈S字型的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的横截面呈V字型,其两臂端部固定在该防水进气道(1)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下板(11)的面对进气方向的表面设有波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上板(12)的横截面呈V字型,其两臂端部固定在该防水进气道(1)的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水进气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向上板(12)的面对进气方向的表面设有波纹。
CNU2007201726586U 2007-10-24 2007-10-24 一种防水进气道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1023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26586U CN201110238Y (zh) 2007-10-24 2007-10-24 一种防水进气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26586U CN201110238Y (zh) 2007-10-24 2007-10-24 一种防水进气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10238Y true CN201110238Y (zh) 2008-09-03

Family

ID=3989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7265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10238Y (zh) 2007-10-24 2007-10-24 一种防水进气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1023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048A (zh) * 2010-09-22 2011-10-0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分离空气滤清器进气管
CN102348486A (zh) * 2009-03-11 2012-02-08 空中客车操作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8486A (zh) * 2009-03-11 2012-02-08 空中客车操作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器
CN102348486B (zh) * 2009-03-11 2015-06-17 空中客车操作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器
CN102207048A (zh) * 2010-09-22 2011-10-0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分离空气滤清器进气管
CN102207048B (zh) * 2010-09-22 2012-11-2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分离空气滤清器进气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0011B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US8157040B2 (en) Automobile over-bulkhead air intake system
US7234555B2 (en) Secondary path automobile air intake system
CN202914159U (zh)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
US9616373B2 (en) Inertial separation pre-cleaner
CN101391165B (zh) 一种螺旋式气固分离装置
CN202081905U (zh) 矿用湿式多通道轴向螺旋离心除尘风机
US20120180442A1 (en) Air filter for a motor vehicle
JPH08244445A (ja) 自動車の空気導入装置
CN201110238Y (zh) 一种防水进气道
CN205559013U (zh) 气缸盖罩及呼吸系统
CN201978631U (zh) 气水分离装置
CN108868963A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的集成式油气分离结构
CN204227780U (zh) 一种离心式油分离器
CN205925313U (zh) 自激式水浴除尘器
CN106321192B (zh) 集成式油气分离器
CN105509113B (zh) 一种具有油烟净化功能的风道系统
CN203475374U (zh) 路面除雪系统及除雪车
CN102705117A (zh) 后置发动机的进气净化装置
CN216111062U (zh) 一种进气结构及空气滤清器、车辆
EP2423496A1 (de) Zyklonabscheider mit horizontaler Zyklonachse
CN206016908U (zh) 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器
CN212583852U (zh) 进气道总成的挡水罩
CN212583853U (zh) 进气道总成
CN208943752U (zh) 一种水力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