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89817Y - 新型捻线机 - Google Patents

新型捻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89817Y
CN201089817Y CNU2007200810413U CN200720081041U CN201089817Y CN 201089817 Y CN201089817 Y CN 201089817Y CN U2007200810413 U CNU2007200810413 U CN U2007200810413U CN 200720081041 U CN200720081041 U CN 200720081041U CN 201089817 Y CN201089817 Y CN 20108981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dle
wharve
last
row
spindle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810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涛
廖周荣
黄艺
谢增颖
陈明付
胡光辉
汪学良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ibin Huimei L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ibin Huimei L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ibin Huimei L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ibin Huimei L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810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8981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8981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8981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捻线机,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层的上锭带部分和下层的下锭带部分,所述上锭带部分包括由电机上主轴驱动的上锭盘A和上锭盘B,所述下锭带部分包括由电机下主轴驱动的一个下锭盘A,所述上锭盘A和上锭盘B之间设有由电机上主轴驱动的上锭盘C,所述上锭盘C经上锭带驱动双面4个上排内锭杆;所述下锭盘A旁设有由电机下主轴驱动的下锭盘B,所述下锭盘B经下锭带驱动双面4个下排外锭杆。在不需要增加厂房面积、整台设备台数和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提高捻线机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型捻线机,本实用新型使复合捻线机的锭数增加到300锭/台,大大提高了产能。

Description

新型捻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涉及制线行业中的复合捻线机。
背景技术
目前,制线行业中较为先进的复合捻线机,是将两根单丝经初捻后,进入并合复捻制成所需要的股线,形式多为双面双层四锭一组锭带卷绕式。双面双层四锭一组锭带卷绕式复合捻线机通常包括上层的上锭带部分和下层的下锭带部分。上锭带部分包括两个由同一个电机驱动的锭盘,每个锭盘经锭带带动4个上锭杆转动。下锭带部分由一个电机驱动一个锭盘,带动4个下锭杆转动。上锭杆上的三元筒丝经过气圈导丝器、分锭导丝器、并丝导丝器,再到移丝杆导丝器后,在罗拉、压辊上绕半圈,再经过叶子板导丝器、钢令圈加捻,最后绕在下锭杆的纱管上。由于目前的现有的捻线机,其上锭带部分的电机驱动上锭盘为两个,每个上锭盘带动4个上锭杆转动;下锭带部分的电机驱动下锭盘为一个,带动4个下锭杆转动。这样形式的捻线机产量低,完全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在不考虑增加产房和捻线机台数的情况下,现有的即使是加长型的捻线机也只能生产180个锭位,生产效率非常低。如果增加厂房和捻线机台数,又需要额外增加生产成本,使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在不需要增加厂房面积、整台设备台数和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提高捻线机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型捻线机,本实用新型使复合捻线机的锭数增加到300锭/台,大大提高了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捻线机,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层的上锭带部分和下层的下锭带部分,所述上锭带部分包括由电机上主轴驱动的上锭盘A和上锭盘B,由上锭盘A经上锭带驱动的双面4个上排中锭杆,由上锭盘B经上锭带驱动的双面4个上排外锭杆;所述下锭带部分包括由电机下主轴驱动的一个下锭盘A,由下锭盘A经下锭带驱动的双面4个下排内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锭盘A和上锭盘B之间设有由电机上主轴驱动的上锭盘C,所述上锭盘C经上锭带驱动双面4个上排内锭杆;所述下锭盘A旁设有由电机下主轴驱动的下锭盘B,所述下锭盘B经下锭带驱动双面4个下排外锭杆;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内锭杆上的两根丝线经内排气圈导丝器,过桥导丝器,分锭导丝器;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中锭杆上的两根丝线经中排气圈导丝器,分锭导丝器;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外锭杆上的两根丝线经外排气圈导丝器,分锭导丝器;上述6根丝线任意两根或三根经并丝导丝器,移丝杆导丝器,再在罗拉、压辊上缠绕后;经过内排叶子板导丝器,内排钢丝钩,最后卷绕在下排内锭杆的内排纱管上;或者经过外排叶子板导丝器,外排钢丝钩,最后卷绕在下排外锭杆的外排纱管上。
其中一面的上排内锭杆、上排中锭杆和上排外锭杆上的三元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排列,其阶梯高度差为10-50mm。
其中一面内排钢丝钩、外排钢丝钩分别嵌套在内排钢令圈和外排钢令圈上,所述内排钢令圈和外排钢令圈设于钢令板上,所述钢令板呈阶梯状,所述下排内锭杆下排外锭杆穿于钢令板中,所述下排内锭杆上和下排外锭杆上的纱管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排列,其阶梯高度差为20-40mm。丝线带动钢丝钩在钢令圈上旋转,形成捻度,并同时卷绕在纱管上。
所述上锭盘、下锭盘和上锭带、下锭带之间均设有张紧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不增加厂房面积、整台设备台数和能源消耗的情况下,在现有的捻线机上锭带部分增加了上锭盘C,而由上锭盘C带动双面4个上排内锭杆;在下锭带部分增加了下锭盘B,由下锭盘B驱动双面4个下排外锭杆,由原有电机驱动,从而实现了在充分利用现有捻线机尺寸外型的条件下,不增加能耗就能实现将现有的最多180个生产锭位扩大到300锭/台的生产锭位,从而大大增加了捻线机的生产效率,也节约了生产成本,能完全满足企业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了砝码。
2、由于本实用新型上排内锭杆、上排中锭杆和上排外锭杆上的纱管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排列,其阶梯高度差为10-50mm;钢令板呈阶梯状,所述下排内锭杆下排外锭杆穿于钢令板中,所述下排内锭杆上和下排外锭杆上的纱管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排列,其阶梯高度差为20-40mm。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更换任意一个三元或纱管而不影响整机运行;且不会出现互相干扰,绕丝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锭带部分传动俯视图
图4为下锭带部分传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捻线机,包括机架1,位于机架1上层的上锭带6部分和下层的下锭带11部分,所述上锭带6部分包括由电机2上主轴3驱动的上锭盘A4和上锭盘B5,由上锭盘A4经上锭带6驱动的双面4个上排中锭杆7,由上锭盘B5经上锭带6驱动的双面4个上排外锭杆8;所述下锭带11部分包括由电机2下主轴9驱动的一个下锭盘A10,由下锭盘A10经下锭带11驱动的双面4个下排内锭杆12,所述上锭盘A4和上锭盘B5之间设有由电机2上主轴3驱动的上锭盘C13,所述上锭盘C13经上锭带6驱动双面4个上排内锭杆14;所述下锭盘A10旁设有由电机2下主轴9驱动的下锭盘B15,所述下锭盘B15经下锭带11驱动双面4个下排外锭杆16;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内锭杆14上的两根丝线经内排气圈导丝器17,过桥导丝器18,分锭导丝器19;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中锭杆7上的两根丝线经中排气圈导丝器20,分锭导丝器19;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外锭杆8上的两根丝线经外排气圈导丝器21,分锭导丝器19;上述6根丝线任意两根或三根经并丝导丝器22,移丝杆导丝器23,再在罗拉24、压辊25上缠绕后;经过内排叶子板导丝器26,内排钢丝钩27,最后卷绕在下排内锭杆12的内排纱管28上;或者经过外排叶子板导丝器29,外排钢丝钩30,最后卷绕在下排外锭杆16的外排纱管31上。其中一面的上排内锭杆14、上排中锭杆7和上排外锭杆8上的纱管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排列,其阶梯高度差为20mm。其中一面内排钢丝钩27、外排钢丝钩30分别嵌套在内排钢令圈32和外排钢令圈33上,所述内排钢令圈32和外排钢令圈33设于钢令板34上,所述钢令板34呈阶梯状,所述下排内锭杆12下排外锭杆16穿于钢令板34中,所述下排内锭杆12上和下排外锭杆16上的纱管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排列,其阶梯高度差为30mm。丝线带动钢丝钩在钢令圈上旋转,形成捻度,并同时卷绕在纱管上。所述上锭盘、下锭盘和上锭带6、下锭带11之间均设有张紧轮35。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捻线机,包括机架1,位于机架1上层的上锭带6部分和下层的下锭带11部分,所述上锭带6部分包括由电机2上主轴3驱动的上锭盘A4和上锭盘B5,由上锭盘A4经上锭带6驱动的双面4个上排中锭杆7,由上锭盘B5经上锭带6驱动的双面4个上排外锭杆8;所述下锭带11部分包括由电机2下主轴9驱动的一个下锭盘A10,由下锭盘A10经下锭带11驱动的双面4个下排内锭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锭盘A4和上锭盘B5之间设有由电机2上主轴3驱动的上锭盘C13,所述上锭盘C13经上锭带6驱动双面4个上排内锭杆14;所述下锭盘A10旁设有由电机2下主轴9驱动的下锭盘B15,所述下锭盘B15经下锭带11驱动双面4个下排外锭杆16;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内锭杆14上的两根丝线经内排气圈导丝器17,过桥导丝器18,分锭导丝器19;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中锭杆7上的两根丝线经中排气圈导丝器20,分锭导丝器19;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外锭杆8上的两根丝线经外排气圈导丝器21,分锭导丝器19;上述6根丝线任意两根或三根经并丝导丝器22,移丝杆导丝器23,再在罗拉24、压辊25上缠绕后;经过内排叶子板导丝器26,内排钢丝钩27,最后卷绕在下排内锭杆12的内排纱管28上;或者经过外排叶子板导丝器29,外排钢丝钩30,最后卷绕在下排外锭杆16的外排纱管31上。其中一面的上排内锭杆14、上排中锭杆7和上排外锭杆8上的三元36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排列,其阶梯高度差为10-50mm。其中一面内排钢丝钩27、外排钢丝钩30分别嵌套在内排钢令圈32和外排钢令圈33上,所述内排钢令圈32和外排钢令圈33设于钢令板34上,所述钢令板34呈阶梯状,所述下排内锭杆12下排外锭杆16穿于钢令板34中,所述下排内锭杆12上和下排外锭杆16上的纱管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排列,其阶梯高度差为20-40mm。丝线带动钢丝钩在钢令圈上旋转,形成捻度,并同时卷绕在纱管上。所述上锭盘、下锭盘和上锭带6、下锭带11之间均设有张紧轮35。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设备结构:分锭导丝器19,每组双面4个,每个区30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600个分锭导丝器19;并丝导丝器22,每组双面2个,每个区30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300个并丝导丝器22;移丝杆导丝器23,每组双面2个,每个区30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300个移丝杆导丝器23;压辊25,每组双面2个,每个区30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300个压辊25;罗拉24,每个区双面4根,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20根罗拉24;内排叶子板导丝器26,每组双面2个,每个区14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140个内排叶子板导丝器26;外排叶子板导丝器29,每组双面2个,每个区16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160个外排叶子板导丝器29;二、动力传动,由同一个电机2传送下主轴9,同时转动上主轴3。
如图2所示:一、丝线行走路线: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内锭杆14上的两根丝线经内排气圈导丝器17,过桥导丝器18,分锭导丝器19;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中锭杆7上的两根丝线经中排气圈导丝器20,分锭导丝器19;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外锭杆8上的两根丝线经外排气圈导丝器21,分锭导丝器19;上述6根丝线任意两根或三根经并丝导丝器22,移丝杆导丝器23,再在罗拉24、压辊25上缠绕后;经过内排叶子板导丝器26,内排钢丝钩27,最后卷绕在下排内锭杆12的内排纱管28上;或者经过外排叶子板导丝器29,外排钢丝钩30,最后卷绕在下排外锭杆16的外排纱管31上。二、工艺结构,上锭内排三元36、上锭中排三元36和上锭外排三元36分别卡在上排内锭杆14、上排中锭杆7和上排外锭杆8上,旋转的锭杆带动三元36旋转,丝线在三元36旋转后,分别经过内排气圈导丝器17,中排气圈导丝器20和外排气圈导丝器21形成捻度。内排纱管28、外排纱管31分别卡在下排内锭杆12和下排外锭杆16上,旋转的锭杆分别带动纱管旋转,内排钢丝钩27、外排钢丝钩30分别嵌套在内排钢令圈32和外排钢令圈33上,丝线带动钢丝钩在钢令圈上旋转,形成捻度,并同时卷绕在纱管上。
如图3所示:一、设备结构:上排内锭杆14,每组双面4锭,每个区10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200个上排内锭杆14;上排中锭杆7,每组双面4锭,每个区10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200个上排中锭杆7;上排外锭杆8,每组双面4锭,每个区10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200个上排外锭杆8;上锭盘,每组3个,分别为上锭盘A4,上锭盘B5和上锭盘C13,每个区10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150个上锭盘;上锭带6部分的张紧轮35,每组3个,每个区10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150个张紧轮35;上锭带6,每组3根,每个区10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150根上锭带6。二、动力传送:上主轴3传动上锭盘,再传动上锭带6,再分别传动上排内锭杆14、上排中锭杆7和上排外锭杆8。
如图4所示:一、设备结构:下排内锭杆12,每组双面4锭,每个区7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140个下排内锭杆12;下排外锭杆16,每组双面4锭,每个区8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160个下排外锭杆16;下锭盘,分为下锭盘A10和下锭盘B15,每个区7.5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75个下锭盘;下锭带11部分的张紧轮35,每组2个,每个区7.5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75个张紧轮35;下锭带11,每组2根,每个区7.5组,一台设备5个区,总共75根下锭带11。二、动力传动,下主传动下锭盘,再传动下锭带11,再分别传动下排内锭杆12和下排外锭杆16。

Claims (4)

1.一种新型捻线机,包括机架(1),位于机架(1)上层的上锭带部分和下层的下锭带部分,所述上锭带部分包括由电机(2)上主轴(3)驱动的上锭盘A(4)和上锭盘B(5),由上锭盘A(4)经上锭带(6)驱动的双面4个上排中锭杆(7),由上锭盘B(5)经上锭带(6)驱动的双面4个上排外锭杆(8);所述下锭带部分包括由电机(2)下主轴(9)驱动的一个下锭盘A(10),由下锭盘A(10)经下锭带(11)驱动的双面4个下排内锭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锭盘A(4)和上锭盘B(5)之间设有由电机(2)上主轴(3)驱动的上锭盘C(13),所述上锭盘C(13)经上锭带(6)驱动双面4个上排内锭杆(14);所述下锭盘A(10)旁设有由电机(2)下主轴(9)驱动的下锭盘B(15),所述下锭盘B(15)经下锭带(11)驱动双面4个下排外锭杆(16);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内锭杆(14)上的两根丝线经内排气圈导丝器(17),过桥导丝器(18),分锭导丝器(19);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中锭杆(7)上的两根丝线经中排气圈导丝器(20),分锭导丝器(19);其中一面的2个上排外锭杆(8)上的两根丝线经外排气圈导丝器(21),分锭导丝器(19);上述6根丝线任意两根或三根经并丝导丝器(22),移丝杆导丝器(23),再在罗拉(24)、压辊(25)上缠绕后;经过内排叶子板导丝器(26),内排钢丝钩(27),最后卷绕在下排内锭杆(12)的内排纱管(28)上;或者经过外排叶子板导丝器(29),外排钢丝钩(30),最后卷绕在下排外锭杆(16)的外排纱管(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捻线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面的上排内锭杆(14)、上排中锭杆(7)和上排外锭杆(8)上的三元(36)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排列,其阶梯高度差为10-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捻线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面内排钢丝钩(27)、外排钢丝钩(30)分别嵌套在内排钢令圈(32)和外排钢令圈(33)上,所述内排钢令圈(32)和外排钢令圈(33)设于钢令板(34)上,所述钢令板(34)呈阶梯状,所述下排内锭杆(12)下排外锭杆(16)穿于钢令板(34)中,所述下排内锭杆(12)上和下排外锭杆(16)上的纱管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排列,其阶梯高度差为20-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捻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锭盘、下锭盘和上锭带(6)、下锭带(11)之间均设有张紧轮(35)。
CNU2007200810413U 2007-09-12 2007-09-12 新型捻线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8981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810413U CN201089817Y (zh) 2007-09-12 2007-09-12 新型捻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810413U CN201089817Y (zh) 2007-09-12 2007-09-12 新型捻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89817Y true CN201089817Y (zh) 2008-07-23

Family

ID=39861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8104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89817Y (zh) 2007-09-12 2007-09-12 新型捻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8981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9213A (zh) * 2009-06-02 2012-05-09 安炳赞 安装有自动张紧器的捻线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9213A (zh) * 2009-06-02 2012-05-09 安炳赞 安装有自动张紧器的捻线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72710Y (zh) 倍捻复合捻线机
CN201089669Y (zh) 双层高速络丝机
CN204752989U (zh) 一种联合捻线机
CN100494529C (zh) 细纱倍捻锭子及细纱倍捻卷绕方法
CN104775314A (zh) 一体式捻股合绳机及其制绳方法
CN201089817Y (zh) 新型捻线机
CN203855703U (zh) 一种倍捻复合捻线机
CN202830259U (zh) 氨纶分丝专用装置
CN201812577U (zh) 一种多倍绞快速节能束绞机
CN206256225U (zh) 一种粗捻纱机
CN201172711Y (zh) 复合捻线机锭子传动结构
CN201056599Y (zh) 高效捻线机
CN203021712U (zh) 一种锭带式离心加捻复合捻线机组
CN203021713U (zh) 一种离心式加捻复合捻线机
CN101660236A (zh) 包覆倍捻机
CN203440528U (zh) 兼具纺纱与落纱功能的粗纱机的传动机构
CN207738912U (zh) 上锭杆悬锭自动落纱粗纱机
CN203021709U (zh) 一种倍捻式离心复合捻线机
CN203782317U (zh) 一种包芯线编织机床
CN204039581U (zh) 一种收纱装置
CN203360673U (zh) 组合纺纱制线小样机
CN201835047U (zh) 一种包覆纱的装置
CN203021707U (zh) 一种龙带式离心加捻复合捻线机
CN201485576U (zh) 包覆倍捻机
CN207046595U (zh) 一种高效人造假发纤维缠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