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80235Y - 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80235Y CN201080235Y CNU2007201427688U CN200720142768U CN201080235Y CN 201080235 Y CN201080235 Y CN 201080235Y CN U2007201427688 U CNU2007201427688 U CN U2007201427688U CN 200720142768 U CN200720142768 U CN 200720142768U CN 201080235 Y CN201080235 Y CN 20108023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op
- tube body
- prominent
- interior tube
- prominent ri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包括有可束套于车把手上的内管体,以及可包覆于内管体上的外套体,该内管体至少一端设有突缘,可供至少一环箍穿套于该内管体的突缘上,并藉由环箍上的迫紧螺栓予以束套;其中,该内管体的突肋至少包含有一第一突肋与一第二突肋,并于该第一、二突肋间相隔有一限位槽,大致位于迫紧螺栓锁固处的对向部位;该环箍内壁面则突设有一限位压块可组装容纳于限位槽,用以与限位槽限位,更可用以抵止迫紧车把手,以提高握把与车把手间的固定强度与牢固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一种握把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可增加组装牢固强度,并防止组装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松动现象的与自行车握把固定构造改进。
背景技术
按,常见的自行车握把固定构造,主要包括有一硬性材料所制成的内管体、一软性材料所制成外套体、至少一环箍及一锁紧螺栓;该内管体可束套固定于自行车的车把手上,该外套体用以包覆内管体的外表面,以提供柔软舒适握持,其中,该内管体的端面轴向延伸有多数个沿圆周方向分布且以适当间隔距离相邻设置的弯弧状突肋,该等突肋的径向内壁面是由内管体的内壁面一体延伸而成;该环箍是金属材料制成的C形环体,而具有一环形内壁面及一连通内壁面的缺口,该缺口两侧部位分别设有一穿孔及一螺孔,使环箍可藉由环形内壁面与内管体各突肋的径向外壁面相互嵌套定位;该迫紧螺栓可与环箍缺口两侧部位的穿孔与螺孔相互穿伸螺锁,以迫使环箍往内缩合迫紧内管体各突肋,再透过该等突肋往内挠性变形,以束套迫紧位于内管体内部的车把手。
惟,该常见的自行车握把固定构造,仍存在有如下诸多缺点尚待改进:
1、其内管体突肋径向外壁面与环箍内壁面间,并没有任何限位结构,因此,当环箍利用迫紧螺栓组装锁固于内管体后,且当环箍受到圆周方向的不当外力作用时,仍可能使环箍产生转动,造成组装上的偏位,并影响环箍的锁固功能。
2、该握把固定构造虽可藉由环箍锁紧时迫紧内管体的突肋,进而夹掣迫紧车把手外管壁,但突肋本身具有一定挠性,因此,当该内管体利用环箍锁固于车把手时,仍可能于一段使用时间后,因突肋持续产生挠性变形,而导致环箍与内管体突肋间的束紧力降低,当然,也间接地使内管体无法被有效地束紧锁固于车把手上,而容易于骑乘一段时间后产生松弛转动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可增加环箍与内管体在圆周方向的限位功能,更可用以抵止迫紧车把手,以提高握把与车把手间的固定强度与牢固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主要包括有可束套于车把手上的内管体,以及可包覆于内管体上的外套体,该内管体至少一端设有突缘,可供至少一环箍穿套于该内管体的突缘上,并藉由环箍上的迫紧螺栓予以束套;其中,该内管体的突肋至少包含有一第一突肋与一第二突肋,并于该第一、二突肋间相隔有一限位槽,大致位于迫紧螺栓锁固处的对向部位;该环箍内壁面则突设有一限位压块可组装容纳于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固定构造的有益效果,可藉由限位压块与限位槽相互限位,以增加环箍与内管体在圆周方向的限位功能,使其不致产生转动偏位,更重要的是限位压块得以抵止迫紧该车把手外表面,并藉以提高握把与车把手间的固定强度与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握把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握把的外观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握把束套于车把手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握把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握把束套于车把手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握把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握把束套于车把手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第一实施例,该握把1包含有一可束套于车把手2上的内管体10,以及一可包覆于内管体上的外套体20,该内管体10至少一端面上轴向延伸有沿圆周方向分布且适当间隔的弯弧状突肋11,该等突肋11的径向内壁面111是由内管体10内壁面一体延伸,至少一呈C形环体状的环箍30,该环箍30具有一环形内壁面31及一连通内壁面的缺口32,该环箍30可藉由环形内壁面31穿套于内管体10的突肋11径向外壁面112上,再利用一迫紧螺栓40穿伸锁固该环箍30缺口32两侧部位,使环箍30可往内缩合变形,以迫紧内管体10的突肋11,再透过突肋11的挠性变形束紧车把手2;其中:
该内管体10,其突肋11至少包含有一第一突肋11a与一第二突肋11b,该第一、二突肋11a、11b间相隔有一限位槽12,大致位于迫紧螺栓40锁固处的对向部位;其中,本实施例含第一、二突肋11a、11b共有九个径向厚度相等的突肋11;
该环箍30,其内壁面31突设有一限位压块311,恰可正对着缺口32处,且限位压块311径向内侧端形成有一呈平面状的压抵面312,使该环箍30与内管体10组装时,其限位压块311恰可沿轴向容纳于内管体10的限位槽12中,令环箍30锁紧时,该限位压块311一方面可与限位槽12作圆周方向的卡掣限位,另一方面也可透过压抵面312与车把手2外表面相互抵止迫紧,增加彼此间的摩擦迫紧阻力。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
请再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握把组装时,可先将该环箍30的限位压块311对准内管体10的限位槽12后束套嵌入,使环箍30内壁面31束套于内管体10的突肋11外壁面的同时,该限位压块311亦可轴向容纳于内管体10的限位槽12中,使该限位压块311一方面可与限位槽12作圆周方向的卡掣限位,另一方面也可透过压抵面312与车把手2外表面相互抵止迫紧,以增加彼此间的摩擦迫紧阻力,使握把1与车把手2组装后,以及经过一段时间后,均能保持良好固定强度与牢固性,使握把1组装锁固于车把手2使用一段时间后,仍不致受到突肋11挠性变形的持续作用,产生可能的松动情形。
请参阅图4、图5,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的第二实施例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别仅在于该内管体10仅设有第一突肋11a与第二突肋11b,且第一、二突肋11a、11b在限位槽12的对向侧形成有一透空区域13,同时,该第一、二突肋11a、11b的径向厚度在限位槽12邻侧为最厚,并以远离限位槽12的圆周方向渐薄,另该环箍30内壁面31相对于该第一、二突肋11a、11b的厚度变化形成有相配合的偏心圆,使该环箍30靠近缺口32处的内壁面可经由透空区域13与车把手2外壁面相接触迫紧,并可藉由限位压块311与车把手2间的接触迫紧,形成二相对夹持状,利用这样的相对夹持作用,可进一步增加握把1组装锁固于车把手2的夹持力。
请参阅图6、图7,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的第三实施例大致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其差别仅在于该环箍30内壁面31相对于该第一、二突肋11a、11b凹设有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313与第二定位槽314,使该环箍30靠近缺口32处的内壁面可经由透空区域13与车把手2外壁面相接触迫紧,并可藉由限位压块311与车把手2间的接触迫紧,形成二点相互夹紧作用;该实施例相较于第二实施例,更可藉由该环箍30内壁面31增加的定位槽313、314与内管体10第一、二突肋11a、11b相互嵌卡定位,进一步提高环箍30与内管体10在圆周方向的限位作用;据此,使该自行车握把1整体的固定效果优于常见构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
惟,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数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其特征在于:该握把包含有一可束套于车把手上的内管体,以及一可包覆于内管体上的外套体,该内管体一端面上轴向延伸有沿圆周方向分布且适当间隔的弯弧状突肋,该等突肋的径向内壁面是由内管体内壁面一体延伸,一呈C形环体状的环箍,该环箍具有一环形内壁面及一连通内壁面的缺口,该环箍可藉由环形内壁面穿套于内管体的突肋径向外壁面上,再利用一迫紧螺栓穿伸锁固该环箍缺口两侧部位,使环箍可往内缩合变形,以迫紧内管体的突肋,再透过突肋的挠性变形束紧车把手;该内管体的突肋至少包含有一第一突肋与一第二突肋,该第一、二突肋间相隔有一限位槽,位于迫紧螺栓锁固处的对向部位;该环箍内壁面突设有一限位压块,恰可正对着缺口处,且限位压块径向内侧端形成有一压抵面,使该环箍与内管体组装时,其限位压块恰可沿轴向容纳于内管体的限位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任何位置的突肋径向厚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管体的突肋是由该第一突肋与第二突肋所组成,且第一、二突肋在限位槽的对向侧形成有一透空区域,同时,该第一、二突肋的径向厚度在限位槽邻侧为最厚,并以远离限位槽的圆周方向渐薄,另该环箍内壁面相对于该第一、二突肋的厚度变化形成相配合的偏心圆,使该环箍靠近缺口处的内壁面可经由透空区域与车把手外壁面相接触迫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管体的突肋是由该第一突肋与第二突肋所组成,且第一、二突肋在限位槽的对向侧形成有一透空区域,同时,另该环箍内壁面相对于该第一、二突肋凹设有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使该环箍靠近缺口处的内壁面可经由透空区域与车把手外壁面相接触迫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427688U CN201080235Y (zh) | 2007-05-25 | 2007-05-25 | 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427688U CN201080235Y (zh) | 2007-05-25 | 2007-05-25 | 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80235Y true CN201080235Y (zh) | 2008-07-02 |
Family
ID=39613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4276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80235Y (zh) | 2007-05-25 | 2007-05-25 | 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80235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1030A (zh) * | 2011-07-29 | 2012-02-15 | 宁波力盟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双端锁紧结构的把套 |
CN115503413A (zh) * | 2022-09-26 | 2022-12-23 |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悬架组件和车辆 |
-
2007
- 2007-05-25 CN CNU2007201427688U patent/CN20108023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1030A (zh) * | 2011-07-29 | 2012-02-15 | 宁波力盟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双端锁紧结构的把套 |
CN115503413A (zh) * | 2022-09-26 | 2022-12-23 |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悬架组件和车辆 |
CN115503413B (zh) * | 2022-09-26 | 2024-05-14 |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悬架组件和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20360B2 (en) | Handlebar grip having modularized construction and having a lower cost of fabrication | |
TWI238796B (en) | Handlebar grip for transport vehicles | |
US20080272572A1 (en) | Composite Carbon Fiber Bicycle Crank and Its Method of manufacture | |
US7942077B2 (en) | Bicycle handlebar assembly having tightly clamping effect | |
CN201305097Y (zh) | 自行车握把总成 | |
CN201080235Y (zh) | 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进 | |
CN101743160A (zh) | 自行车脚蹬 | |
TWM522905U (zh) | 自行車握把套結構 | |
US20060210734A1 (en) | Composite material tube with inlaid element | |
US20100032541A1 (en) | Telescopic support device for stands | |
CN201183579Y (zh) | 自行车把手构造 | |
US6332735B1 (en) | Bicycle headset assembly with a circular cover having tapered tabs | |
CN201012732Y (zh) | 自行车握把套固定构造 | |
CN204173109U (zh) | 五通碗组的装接环与装接环组 | |
CN201046747Y (zh) | 自行车及类似车的把手端套固定构造 | |
US8250714B2 (en) | Handgrip for handlebar | |
CN205524751U (zh) | 自行车握把套结构 | |
CN208790534U (zh) | 一种输送辊轴 | |
TWI527729B (zh) | Bicycle replacement grip structure | |
CN205533625U (zh) | 双膨胀管膨胀螺栓 | |
CN2538607Y (zh) | 交通工具的握把 | |
CN211174375U (zh) | 一种集轻量化低噪音涡轮增压式气缸盖罩 | |
CN211867552U (zh) | 一种窗机安装旋钮结构 | |
CN210524946U (zh) | 配合扳手使用的套筒 | |
TWM431227U (en) | Easy assembly air pump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1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