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68376Y - 车把手的握把总成 - Google Patents

车把手的握把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68376Y
CN201268376Y CNU2008201513495U CN200820151349U CN201268376Y CN 201268376 Y CN201268376 Y CN 201268376Y CN U2008201513495 U CNU2008201513495 U CN U2008201513495U CN 200820151349 U CN200820151349 U CN 200820151349U CN 201268376 Y CN201268376 Y CN 20126837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bar
clamping
handle assembly
caps
g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513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513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6837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6837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6837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包括有一握把套,该握把套更包括有二硬质壳盖与至少一软质的内衬体;该等硬质壳盖可在相对组装形成一夹持壳体的过程中,同时锁紧在车把手上,以提供握持所需的结构强度;该软质壳体可被夹持定位在该等硬质壳体与车把手间,其外周壁延伸有突出部位,可自该夹持壳体预先设置的透空部位往外侧穿伸突出适当高度,可藉以在其顶面上形成可供柔软舒适握持的表面;同时,消费者可依据个人喜好随意拆装更换或搭配部分构件,除可提供个人化与多样化的选择需求外,也可降低更换购置成本,另亦可提供模块化的设计。

Description

车把手的握把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握把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可安装在自行车或类似车的车把手上,以供骑乘者握持的握把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或类似车的车把手,大多是利用金属或碳纤维等硬质材料所制成,故必需依靠另外安装束套的握把套,以提供符合手部握持所需的大小尺寸,以及较为舒适的握持柔软度。常见握把套常见的做法,大多是利用预先成型一中空管状的硬质塑料内壳,之后,利用塑料射出成型机,在外部一体射出包覆一层软质塑料外套来达成,该硬质塑料内壳主要是提供握把套在握持施力时,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结构强度,而外部包覆的塑料外套,则是提供较为柔软舒适的握持感;当然,这样的握把套结构,由于采用硬质塑料内壳,所以无法如一般单纯的软质握把套,可以利用伸缩弹性紧配束套在车把手上,而必需在至少一端上延伸突块,再于该突块上搭配一金属环箍,方可将其锁紧固定在车把手上。
常见的握把套结构,已被广泛地生产制造,并投入市场很长一段时间,最大的缺点在于:该握把套的硬质塑料内壳与软质塑料外套采一体包覆成型,当制作完成后,两者便无法再行脱离与自由拆换,因此,当消费者欲更换不同颜色、造型纹路或质感的握把套时,只能重新选购一整只握把套;另外,一般软质塑料外套也经常容易脏污、割伤或剥离受损等,消费者同样也只能另外选购一整只握把套,而无法针对其中一部分进行拆装更换,故无法有效地延续产品的使用寿命,购置成本也较高;再者,由于消费者无法随心所欲地依照个人喜好,自由地搭配不同的硬质塑料内壳与软质塑料外套,所以也无法满足消费者个人化与求新多变的需求;另常见握把套的锁紧固定,完全必需藉助金属环箍的锁固束紧,当想要在外侧端搭配端塞或副把手时,通常也必需藉助金属环箍,故会增加金属环箍的配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希望能够使握把套在足够的结构强度,以及具备柔软舒适的握持感下,可随时依据消费者的喜好,单独地更换或搭配其中的组合构件,以满足个人化的组装需求,并可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也希望可单独地针对握把套脏污或受损的构件部分进行更换,以降低更换购置的成本,延续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希望使握把套也可在毋需借助常见的金属环箍构件下,轻易地被组装固定在握把套外侧端处,以减少金属环箍的配置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包括:
二相对的硬质壳盖,是可被开启地彼此组装形成一大致呈中空管状的夹持壳体,该夹持壳体可与该车把手的外周壁相互夹持迫紧,并于其上贯通有至少一透空部位;
至少一软质的内衬体,具有一本体部位,以及至少一可自该本体部位外周壁延伸的突出部位;该本体部位可被夹持在该夹持壳体内周壁与车把手外周壁间;该突出部位可自该夹持壳体相对的透空部位往外穿伸,并突出超过该夹持壳体外周壁一段足够的高度,使该突出部位顶面得以构成一柔软可供舒适抓握的握持表面,并可藉由该内衬体与夹持壳体组成一握把套。
该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透空部位是由至少一透空槽所构成,该突出部位是由可相对穿伸突出的至少一突块所构成。
该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内衬体的本体部位为圆管状。
该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内衬体的本体部位为弯弧状片体。
该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夹持壳体是透过该等壳盖二侧边接合部位,各以至少一迫紧螺栓相互穿伸锁固所组成。
该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夹持壳体是透过该等壳盖一侧边接合部位相互枢接,另一侧边接合部位以至少一迫紧螺栓相互穿伸锁固所组成。
该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夹持壳体是透过相对接合的该等壳盖内侧端与外侧端,各以一束紧件相互夹持束紧所组成。
该车把手的握把总成,这些壳盖内周壁内侧端与外侧端各突伸有一环状凸部,可于该等壳盖相对螺接后,在彼此间与该车把手外周壁间可界定出一环状容槽,使该内衬体可被适当地容纳夹持于该环状容槽中,并可藉由该等壳盖各环状凸部上分别形成的一弧状夹持孔壁与该车把手外周壁相互夹持束紧。
该车把手的握把总成更包括有一端塞,可被凹凸限位地夹固在该等壳盖的外侧端之间。
该车把手的握把总成更包括有一副把手,可被凹凸限位地夹固在该等壳盖的外侧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车把手的握把总成,由于该夹持壳体是由硬质材料所制成,故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而内衬体是由软质材料所制成,故可提供柔软舒适的握持感受;其次,由于组成握把套的壳盖与内衬体,可被简易地拆装与更换,因此,消费者便可随时依据个人喜好,单独地更换或搭配其中的组合构件,如此,便可满足个人化的组装需求,也可达到多元化的选择;当然,消费者也可针对握把套脏污或受损的构件部分,如壳盖或内衬体单独进行更换,而不必如常见握把套只能整体置换,所以,可有效地降低更换购置的成本,并延续产品的使用寿命。再者,由于该夹持壳体是由二相对的壳盖相互组装而成,并非一体式构件,因此,该端塞与副把手便可在壳盖尚未组装成夹持壳体前,先行置入在该等壳盖的外侧端间,再由该等壳盖相对螺接,而顺利地被嵌卡扣合在组合完成的夹持壳体上,故相较于常见握把套,便毋需搭配任何金属环箍,而可减少金属环筛的配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握把套外观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握把套立体分解图,并显示该等壳盖上各具有多个透空槽,以及该呈圆管状的内衬体二相对部位上设有多个突块。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握把套侧视剖面图,并显示该握把套安装固定在车把手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握把套立体分解图,并显示该等壳盖上各具有单一透空槽,而该内衬体上具有二相对的单一突块。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握把套立体分解图,并显示该夹持壳体搭配有二内衬体,且该内衬体的本体部位是设为一弯弧状片体。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握把套立体分解图,并显示可组装于握把套外侧端的端塞。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握把套侧视剖面图,并显示有组装在握把套外侧端的端塞。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握把套立体分解图,并显示可组装于握把套外侧端的副把手。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握把套侧视剖面图,并显示有组装在握把套外侧端的副把手。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握把套立体分解图,并显示可组装于握把套外侧端,同时可锁紧车把上的副把手。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握把套侧视剖面图,并显示有组装在握把套外侧端,同时可锁紧车把手的副把手。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握把套局部立体分解图,并显示该等壳盖二端各配合有一束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把手的握把总成较佳实施例,该握把总成可供安装在自行车或类似车的车把手50上;本实施例主要包括有一握把套1,该握把套1是由二壳盖101及一内衬体20所构成;其中:
该等壳盖101,是分别呈半圆管状,并可选用结构较强且质硬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或碳纤维等复合材料。该等壳盖101由于采相对应的半圆管设计,所以可相互对接形成一大致呈中空管状的夹持壳体10;且该等壳盖101是采螺接方式相互接合,而较佳方式是利用该等壳盖101内侧端与外侧端四角隅处的相对接合部位,各以一迫紧螺栓11沿圆周方向相互穿伸螺接来达成;但并不以此四角隅螺固结构为限,原则上,只要达到牢固组装的需求即可;例如,可在该等壳盖101四角隅任二对角位置处的相对接合部位间,各以一迫紧螺栓11相互穿伸螺接,大致亦能符合组装牢固性上的基本需求;另本实施例的壳盖101在内侧端与外侧端的内周壁上,各突伸有一环状凸部12,并在该等环状凸部12上自然形成有一呈弧状的夹持孔壁121,使该等夹持孔壁121得于该等壳盖101相对螺接时与该车把手50的外周壁51相互夹持束紧;同时,该等环状凸部12可在该等壳盖101相对螺接时,在彼此间的内周壁131与该车把手50外周壁51间界定出一环状容槽13;又该等壳盖101在相对环状容槽13的内周壁131上各贯设有一透空部位14,本实施例的透空部位14是由多个呈矩形状的透空槽141所构成。
该内衬体20,包括有一本体部位21,以及分别自该本体部位21外周壁211二相对处一体延伸的突出部位22;本实施例的本体部位21是呈圆管状,并可选自塑料或橡胶等软质材料;该本体部位21的孔径约略等于该车把手50的外径,而可被穿套固定在该车把手50的外周壁51上,且体积大小约略与该夹持壳体10与车把手50间所形成的环状容槽13相吻合,使该本体部位21可于该夹持壳体10锁固于该车把手50时,恰可被容纳夹持在该环状容槽13内;该等突出部位22可自该夹持壳体10二透空部位14往外穿伸,并突出于该夹持壳体10外周壁一段利于握持的足够高度,本实施例的突出部位22是由多个呈矩形状的突块221所构成,使该等突块221可分别自该夹持壳体10的透空部位14各透空槽141相对穿伸突出,并可由该等突块221顶面构成一柔软可供舒适抓握的握持表面222。
请再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握把套1组装时,可先将圆管状的内衬体20预先穿套在车把手50的外周壁51上,并旋转调整适当角度,以方便夹持壳体10的后续组装,之后,再将相对的二壳盖101以透空部位14分别对准内衬体20的突出部位22后彼此相互罩盖,使内衬体20的本体部位21恰可被容纳定位在该夹持壳体10与车把手50间所围成的环状容槽13内,而各突出部位22也可分别自该夹持壳体10的透空部位14往外穿伸突出,接着,便可陆续地将夹持壳体10四角隅处的迫紧螺栓11予以旋紧,即可将夹持壳体10、内衬体20牢固地锁紧在车把手50上,而完成握把套1的安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透空部位14是由多个透空槽141所构成,该突出部位22则是由多个突出块221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该透空部位14亦可由较大面积的单一透空槽141所构成,如图4所示;该等突出部位22则可分别是由较大面积的单一突块221所构成;如此,当各单一突块221自该夹持壳体10的各单一透空槽141往外侧穿伸突出后,也可由该等较大面积的单一突块221顶面形成所需的握持表面222,同样可供骑乘者手部柔软舒适握持。
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内衬体20,其本体部位21是设为圆管状,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亦可设为弯弧状片体,如图5所示,并可视需求在该夹持壳体10内搭配至少一个内衬体20,本实施例是以二相对的内衬体20为实施态样,原则上,只要该内衬体20可被容纳夹持在该环状容槽13内,形成一类似三明治的夹层构造,并使外周壁211上的突出部位22能够自相对的壳盖101透空部位14往外侧穿伸突出,就可以达到牢固地夹持与定位效果,因此,该内衬体20的数目与外围轮廓形状并不会受到限制,也不以填满环状容槽13为限;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握把总成更包括有一端塞30,如图6、图7所示,可与该握把套1相互组装搭配,以封闭该握把套1的外侧端,使末端具有美观与安全收束的作用;本实施例的端塞30主要采凹凸卡扣的限位方式加以组装固定;具体而言,主要是在该端塞30上设有一封壁31,以及一自该封壁31内侧延伸的夹持凸部32,并在该夹持凸部32周壁上凹设有一环形卡沟321;另在该等壳盖101外侧端的夹持孔壁121上设有一凸肋122,该等凸肋122可在该等壳盖101相对螺接后相互衔接形成一封闭的环形卡缘123,如此,当欲组装端塞30时,只需将该端塞30上的环形卡沟321与二相对壳盖101上的凸肋122分别对准后相互嵌卡,之后,便可随着该等壳盖101间的相互锁紧,将该塞端30的环形卡沟321嵌卡扣合在该等壳盖101形成的环形卡缘123间,而完成端塞30的组装作业;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壳体10是采可分离式设计,而非常见握把套硬质塑料内壳的一体式构件,故可在分离状态下将端塞30先行置入在二壳盖101外侧端间,再由相互间的锁固予以嵌卡扣合,反观常见握把套便无法达成,而只能选择使用金属环箍,以致增加金属环箍的配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握把套1除可组装搭配上述端塞30外,如图8、图9所示,亦可选择搭配一副把手40,以提供骑乘者不同的握持方式;本实施例的副把手40,同样是采凹凸卡扣的限位方式加以组装固定;具体而言,主要是在该副把手40上设有一握持部位41,以及一自该握持部位41内侧适当处延伸的夹持凸部42,并于该夹持凸部42周壁上凹设有一环形卡沟421,使该副把手40可在该等壳盖101相互螺接时,其上的环形卡沟421可被嵌卡扣合在该等壳体101形成的环状卡缘123内,而完成副把手40的组装作业。另为强化该副把手40的组装牢固性,可再藉由与该车把手50相互锁紧来达成,如图10、图11所示,其采取的手段包括:在该夹持凸部42内侧端横向贯设一贯穿或未贯穿的套孔43,本实施例的套孔43是采贯穿孔设计,并自该夹持凸部42内侧端一直延伸到该握持部位41相对的外侧端,使该副把手40组装时,可被预先穿套在该车把手50的外周壁51上,并在该套孔43的孔壁上开设一狭长形的缺口44,使该缺口44二侧相对壁面贯穿锁固一迫紧螺栓45时,可产生收缩束紧作用,而夹持迫紧于该车把手50外周壁51上,故可进一步提高该副把手40的组装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上述夹持壳体10的二壳盖101是藉由四个迫紧螺栓11相互组装而成,故可适当地拆卸分离,以利于内衬体20的安装,但并非以此为限,原则上,只要该等壳盖101可被适当地打开,以方便内衬体20安装于内,且该等壳盖101可在相互组装的同时夹持锁固该车把手50,即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所以,可能的锁固手段包括:将该等壳盖101一侧边相互枢接,以形成可掀转开启的结构,再于另一侧边以迫紧螺栓11相互锁固产生的迫紧力量来达成;该等壳盖101也可分别藉由内侧端与外侧端上各形成一夹持部位15,搭配一束紧件16,如图12所示,并藉由该等束紧件16被其上迫紧螺栓17旋紧时产生的束紧力量来达成。
藉由以上说明,可将本实用新型握把总成的特色与可达成功效整理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握把套1的壳盖101与内衬体20,可随时依据个人喜好单独地更换与自由地搭配,可满足消费者个人化的需求。
二、本实用新型的内衬体20脏污或受损时,可个别更换,毋需连同夹持壳体10一起更换,可降低更换购置成本,也可延续产品的使用寿命。
三、本实用新型的壳盖101与内衬体20可采模块化设计,故可提高各构件的多元性与相融性,使具有丰富的组装变化性,可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与搭配需求,并创造出产品的附加价值。
四、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壳体10是以金属或碳纤维等硬质材料所制成,可提供握把套1所需的基本结构强度,该内衬体20是以塑料或橡胶等软质材料所制成,可提供柔软舒适的握持触感,故该握把套1兼具有安全性与舒适性。
五、本实用新型握把总成的握把套1毋需搭配常见的金属环箍,便可将端塞30或副把手40固定在握把套1上,故可减少金属环筛的配置成本。
六、本实用新型握把套1主要是由夹持壳体10与内衬体20所组成,由于该夹持壳体10可被锁紧在车把手50上,该内衬体20的本体部位21可被夹固在该夹持壳体10与车把手50间,且突出部位22可被卡扣限位在该夹持壳体10的透空部位14上,所以可牢固地组装在车把手50上形成一体构件,可确保骑乘握持的安全性。
七、本实用新型利用可拆卸分离或掀转开启的二半圆管状壳盖101组成夹持壳体10,可使内衬体20毋需透过挤压变形,便能轻易地被组装在夹持壳体10与车把手50间;据此,除具有组装简易快速的特性外,由于完全不必考虑到组装变形量,所以在内衬体20的材料选用与柔软度的制作上,便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另其本体部位21与突出部位22的轮廓形状、厚度或突出高度,也可以有较多的变化,而不会受到限制。
八、本实用新型的壳盖101与内衬体20可被分开单独制造,故彼此工艺独立,不会相互牵制或拖累,生产制造更为灵活有弹性,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不良率也可降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资料,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是以,本实用新型实已具备新型专利要件,依法提出申请。
惟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数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相对的硬质壳盖,是可被开启地彼此组装形成一呈中空管状的夹持壳体,该夹持壳体可与该车把手的外周壁相互夹持迫紧,并于其上贯通有一透空部位;
一软质的内衬体,具有一本体部位,以及一可自该本体部位外周壁延伸的突出部位;该本体部位可被夹持在该夹持壳体内周壁与车把手外周壁间;该突出部位可自该夹持壳体相对的透空部位往外穿伸,并突出超过该夹持壳体外周壁一段足够的高度,使该突出部位顶面得以构成一柔软可供舒适抓握的握持表面,并可由该内衬体与夹持壳体组成一握把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空部位是设置在至少一壳盖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空部位是由至少一透空槽所构成,该突出部位是由可相对穿伸突出的至少一突块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衬体的本体部位为圆管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衬体的本体部位为弯弧状片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壳盖在二侧边接合部位的内侧端与外侧端四角隅处,各沿圆周方向穿伸锁固有一迫紧螺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持壳体是透过相对接合的该等壳盖内侧端与外侧端,各以一束紧件相互夹持束紧所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壳盖内周壁内侧端与外侧端各突伸有一环状凸部,可于该等壳盖相对螺接后,在彼此间与该车把手外周壁间可界定出一环状容槽,使该内衬体可被适当地容纳夹持于该环状容槽中,并可由该等壳盖各环状凸部上分别形成的一凹弧状夹持孔壁与该车把手外周壁相互夹持束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端塞,可被凹凸限位地夹固在该等壳盖的外侧端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端塞具有一封壁,以及一自该封壁内侧延伸的夹持凸部,且该夹持凸部周壁凹设有一环形卡沟;该等壳盖的外侧端之间界定有一环形卡缘,可与该端塞的环形卡沟相互嵌卡限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副把手,可被凹凸限位地夹固在该等壳盖的外侧端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把手的握把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副把手具有一握持部位,以及一自该握持部位内侧预定处延伸的夹持凸部,且该夹持凸部周壁凹设有一环形卡沟;该等壳盖的外侧端之间界定有一环形卡缘,可与该端塞的环形卡沟相互嵌卡限位。
CNU2008201513495U 2008-07-29 2008-07-29 车把手的握把总成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6837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13495U CN201268376Y (zh) 2008-07-29 2008-07-29 车把手的握把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13495U CN201268376Y (zh) 2008-07-29 2008-07-29 车把手的握把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68376Y true CN201268376Y (zh) 2009-07-08

Family

ID=40840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51349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68376Y (zh) 2008-07-29 2008-07-29 车把手的握把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6837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47920A1 (en) * 2021-09-13 2023-03-15 Tramec Sloan, L.L.C. Crank handle assembly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47920A1 (en) * 2021-09-13 2023-03-15 Tramec Sloan, L.L.C. Crank handle assembly
US20230085058A1 (en) * 2021-09-13 2023-03-16 Tramec Sloan, L.L.C. Crank handle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0360B2 (en) Handlebar grip having modularized construction and having a lower cost of fabrication
US6629629B2 (en) Sack with detachable hard case
CN201305097Y (zh) 自行车握把总成
CN201268376Y (zh) 车把手的握把总成
US20090044658A1 (en) Breakproof handle bar
USD515283S1 (en) Multicolor cycling bibs
CN202827949U (zh) 车把手握把
CN101321659A (zh) 尤其用于自行车车座或类似支承件的快速安装框架结构,以及制造此类结构的方法和包含此类结构的车座
CN105644258A (zh) 立体装饰面板
JP2014097047A (ja) 装飾性直状握り柄
CN101506028B (zh) 具有分层车身板构型的全地形车
TWI419809B (zh) 車把手的握把總成
US11432631B2 (en) Holey bag with detachable decoration
CN214449936U (zh) 一种可旋转的多层装饰瓶
CN201046747Y (zh) 自行车及类似车的把手端套固定构造
TWI527729B (zh) Bicycle replacement grip structure
CN201183579Y (zh) 自行车把手构造
TWM348058U (en) Handle assembly for hand grip of bicycle
CN201012732Y (zh) 自行车握把套固定构造
CN211106629U (zh) 一种笔筒
CN100548420C (zh) 圆柱立体拼图
CN205387178U (zh) 一种可拆卸带锁车把
CN2645498Y (zh) 装饰物可拆卸的发具
CN201395218Y (zh) 自行车具副把手的握把结构
JP3650370B2 (ja) 組み立て式磁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