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73824Y - 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73824Y CN201073824Y CNU2006201195597U CN200620119559U CN201073824Y CN 201073824 Y CN201073824 Y CN 201073824Y CN U2006201195597 U CNU2006201195597 U CN U2006201195597U CN 200620119559 U CN200620119559 U CN 200620119559U CN 201073824 Y CN201073824 Y CN 20107382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ion
- rubbish
- compression shell
- cylinder
- tipping bu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Refuse-Collection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包括填装压缩机与拉臂式集装箱二部分构成,填装压缩机由压缩壳体、绞接在壳体右侧中部的垃圾填装口下沿端的翻斗二和支承座设置在壳体内腔中部横加强筋处的翻斗油缸二、安设在壳体左外侧上部的提门油缸组成;在压缩壳体内腔装设有内凹弧形的翻斗一及控制它的翻斗油缸一,在翻斗一的上中部装设有压缩板及控制它的压缩油缸;在压缩壳体底部装设有离合油缸、电机、行走机构,可让压缩机和拉臂集装箱结合和分离;压缩壳体与集装箱结合面有插门和锁紧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倾倒任何车辆收集来的散装垃圾,其二,在内腔内压缩板与翻斗一相互挤压、破碎垃圾,挤压力大,其三,无须配置垃圾提升倾卸装置、效率高。
Description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压缩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适用于城镇垃圾中转站散装垃圾的处理。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二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装置是:一种可与箱体可卸式垃圾车配套使用的垃圾填装压缩装置,其工作过程中垃圾需要由低位向高位提升倾卸,然后压缩机构做水平运动挤压垃圾,垃圾压缩满箱后,箱体可与压缩装置分离运输。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其一,填装垃圾时,由低位向高位提升倾卸,会出现扬尘等二次污染;其二,对大件垃圾难于破碎;其三,压头需进入车箱内一定深度,而该深度空间最后垃圾是松散的,减少了垃圾的装载量,降低运输效率。另一种是,填装器与可卸式垃圾箱是分离的,其结合面处于铅垂面位置,通过锁紧油缸连接在一起,收集填装垃圾口与地面水平相交,具有破碎、二级压缩功能。该装置的优点是:挤压装置能方便地与可卸式垃圾箱配合使用,无须配置垃圾提升倾卸装置,节约时间,减少污染,且垃圾填装器大,具有破碎功能、挤压力大,增加了垃圾箱的装载量,收运效率较高。但该装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二点缺点:其一,由于装填口与地面平交,只能用微型车或手拉车将散装垃圾倒入此装填口,运输垃圾的汽车无法倾倒垃圾入口,这样垃圾在中转站要二次装车,既费工又费时间;其二,由于收集填装垃圾口与地面水平相交,故从填装垃圾口以下的填装器壳体均在地坑内,中转站的建设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出一种与拉臂式集装箱分离,在压缩机壳体的收集填装垃圾口的下沿边安设有翻斗二和翻斗油缸二,翻斗二的底部与地面水平,紧贴在地面上,垃圾运输车将垃圾倾倒入翻斗二,由翻斗油缸二将翻斗二内垃圾倾倒入机壳内腔的翻斗一内,压缩壳体内具有压缩功能,压缩壳体与拉臂式集装箱能自动锁紧和分离,压缩壳体无须沉入地坑,这样,该装置能随意在地面使用,既节省了中转站建设费用,且处理散装垃圾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是由填装压缩机与拉臂式集装箱二部分构成,填装压缩机的压缩壳体与拉臂式集装箱是分离的,其接合面处于铅垂面位置,通过压缩壳体上的锁紧油缸带动锁紧机构和压缩壳体底部的离合油缸来实现压缩机和集装箱的结合和分离。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a、所述的填装压缩机由压缩壳体、绞接在壳体右侧中部的垃圾填装口下沿端的翻斗二,安设在壳体左外侧上部的提门油缸组成;
b、所述的压缩壳体其内腔的容器部份为处于压缩壳体的下部是内凹弧形的翻斗一,它与壳体的两内侧构成一个容料空间,用来盛装自翻斗二倾倒入的垃圾;
c、所述的压缩壳体内腔的上、中部位还装设有:翻斗油缸一、压缩板、压缩油缸、锁紧油缸、翻斗油缸二及回转座、支承座、支撑板,在壳体底部安设离合油缸、电机、行走机构;
d、所述的拉臂式集装箱,是长方形的箱体,与压缩壳体结合面有插门,提门油缸控制其开启与关闭,当与压缩机结合时又是压缩机的存储仓。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采取措施还包括:
为增加容量和压缩力度,上述的压缩壳体其内腔设置有呈内凹弧形的翻斗一,翻斗一的回转座安设在压缩壳体紧靠集装箱的左侧里板矩形垃圾压缩口的下口沿部的支撑板上,翻斗油缸一的支承座设在压缩壳体上模梁中右部,其活塞杆耳环与翻斗一内凹弧形的底部绞接;在压缩壳体里板的矩形压缩口的上方设有压缩板的回转座,压缩板与其绞接,在压缩壳体上横梁左部位置有压缩油缸的支承座,压缩油缸与其绞接,压缩油缸的活塞杆耳环与弧形的压缩板另一绞链轴绞接。
为使填装压缩机能收集任何种类车辆运来的垃圾起见,上述的翻斗二的转轴嵌在压缩壳体的收集垃圾填装口的下沿端壳体两侧的回转座内,其翻斗二底部与地面水平放置,翻斗油缸二的支承座设置在压缩壳体的下中部横加强筋部,其活塞杆端部耳环与翻斗二中部壳体绞接。
该填装压缩机可固定安装于地面基础上,一机配多箱使用;也可以把该填装压缩机可固定安装于地面基础上,一机配多箱使用,也可以把压缩机装于行走机构的机架上,水平移动,达到配多箱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垃圾填装压缩机能方便地与拉臂式集装箱配合使用,无须配置垃圾提升倾卸装置,节省时间、减少能耗、减轻污染。
2、在压缩壳体的填装口处安设翻斗二,翻斗二的底部平放在地面,无论是汽车、微型车、手推车、手拉车等均可方便倾到垃圾,在翻斗油缸二的作用下将垃圾翻入翻斗一,既节省人工,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垃圾不会散落在地表,清洁卫生。
3、在压缩板与翻斗一的相互挤压、破碎垃圾,挤压力大,提高了拉臂式集装箱的装载量,收运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污染,垃圾集装箱装载容量大,是高效率的垃圾填装压缩机。非常适宜环卫部门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与压缩机结构剖视图(剖去一侧封板)。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液压系统图。
图中所示:1.拉臂式集装箱,2.集装箱导轨,3.锁紧机构,4.翻斗一,5.离合油缸,6.行走机构,7.翻斗二,8.翻斗油缸二,9.压缩壳体,10.锁紧油缸,11.翻斗油缸一,12.压缩板,13压缩油缸,14.提门油缸,15.油箱,16.电机,17.油泵,18.集成阀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包括:填装压缩机、拉臂式集装箱(1)及垃圾中转站车位,在垃圾中转站车位一侧安设着填装压缩机的压缩壳体(9),在其内腔设置有呈内凹弧形的翻斗一(4),翻斗一(4)的回转座安设在压缩壳体(9)的里板开有一矩形垃圾压缩口的下口沿部的支撑板上,翻斗油缸一(11)的支承座设在压缩壳体(9)的上横梁中右部,其活塞杆耳环与翻斗一(4)凹弧形的底部铰接,当操纵集成阀块(18)的相应手柄,使翻斗油缸一(11)活塞杆收缩时,弧形翻斗一(4)以回转座为支撑点作由下而上弧形翻动;在压缩壳体(9)里板的矩形垃圾压缩口的上方设有压缩板(12)的回转座,压缩板(12)与其铰接,在压缩壳体(9)的上横梁左部,设置有压缩油缸(13)的支承座,压缩油缸(13)与其铰接,压缩油缸(13)的活塞杆耳环与弧形的压缩板(12)另一铰链轴铰接,当操作集成阀块(18)的相应手柄,使压缩油缸(13)活塞杆收缩或延伸时,使压缩板(12)上下运动,与翻斗一(4)配合可完成对散装垃圾的二次压缩,同时可把压缩后的垃圾挤压入拉臂式集装箱(1)内。在压缩壳体(9)的上方顶部靠里外侧(图1中的左上侧)设置有提门油缸(14)的支承座,提门油缸(14)与其链接,提门油缸(14)的活塞杆外端装有压头,用以提升或下压拉臂式集装箱(1)的插门(图中未表示出来),让其打开或关闭垃圾挤压口。在拉臂式集装箱(1)的后端两外侧,其中部焊接有锁栓,下部焊接有钩向相反的锁钩,成对组合,与其对应的锁紧机构(3)则安装在压缩壳体(9)的两侧,锁紧机构(3)由安设在压缩壳体(9)靠里外侧的锁紧油缸(10)控制操作。安装在压缩壳体(9)底部的离合油缸(5)的作用是驱动拉臂式集装箱(1)与压缩壳体(9)分离。在压缩壳体(9)的收集垃圾填装口的下沿端壳体两侧设有回转座,翻斗二(7)的转轴嵌在回转座内,其翻斗二(7)底部与地面水平放置,翻斗油缸二(8)的支承座设置在压缩壳体(9)的下中部横加强筋部,其活塞杆端部耳环与翻斗二(7)中部壳体铰接。
如图3所示,液压站的动力是380V的交流电动机(16),它驱动油泵(17)工作,通过集成阀块(18)操纵控制挤压装置的各工作机构工作。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垃圾填装压缩机既可以与拉臂式集装箱分离,以增加运输垃圾的有效重量,又具有垃圾破碎压缩的功能,而且散装垃圾可直接倾倒入翻斗二,节省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劳动效率,避免了二次装料中的重复劳动与二次环境污染,非常适合垃圾中转站使用。
本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拉臂式集装箱(1)通过起重设备或其他方式(图中未表示出)放置到垃圾中转站车位集装箱导轨(2)上后,在压缩壳体(9)底部的行走机构(6)驱动下,压缩壳体(9)运行到已就位的拉臂式集装箱(1)处,然后在壳体的锁紧油缸(10)的驱动下,锁紧机构(3)把拉臂式集装箱(1)锁紧,使提门油缸(14)的活塞杆端与集装箱的插门的铰链连接,操纵集成阀块(18)的相应手柄,使提门油缸(14)的活塞运行,从而驱动插门往上运动,而打开垃圾压缩口;此时在翻斗油缸二(8)的驱动下,将翻斗二(7)内的垃圾,通过壳体填装口而倾倒入翻斗一(4)容器内,即可收集散装垃圾。当垃圾填满翻斗一(4)的容器后,操纵集成阀块(18)的相应手柄使翻斗油缸一(4)活塞杆收缩,从而拉动翻斗一(4)以回转座为支撑点由下而上作弧形挤压垃圾;操纵压缩油缸(13)使压缩板(12)对初步挤压的垃圾再进行第二级压缩,把压实后的垃圾刮入拉臂式集装箱(1)内,并关闭压缩口,一个作业循环结束。由于压缩油缸(13)的缸径大,而且其压缩力矩大于垃圾的反作用力矩,所以总的压缩力远大于第一级的挤压力,因此,垃圾的压实度大为提高。这样多次循环压缩垃圾填满集装箱(1)后,操纵集成阀块(18)的相应手柄使提门油缸(14)的活塞回落,从而推动插门向下运动而把垃圾压缩口关闭。至此,即可操纵集成阀块(18)的相应手柄,使锁紧油缸(10)活塞杆伸出,驱动上下锁臂打开,脱离锁钩[即锁紧机构(3)释放],再使离合油缸(5)驱动拉臂式集装箱(1)与压缩壳体(9)分离,这时压缩壳体(9)底部的电机运转驱动行走机构(6)沿地面导轨水平横向移动,以脱离拉臂式集装箱(1),这样已装满垃圾的拉臂式集装箱(1)即可在起重设备的配合下移装到专用汽车的底盘上运走,一个大作业循环即完成。
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机配多箱使用,也可以取消行走机构(6)及导轨而把压缩壳体(9)固定安装在垃圾中转站车位对应的位置上使用。
Claims (3)
1.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是由填装压缩机与拉臂式集装箱(1)二部分组成,填装压缩机的压缩壳体(9)与拉臂式集装箱(1)是分离的,其结合面处于铅垂面位置,通过压缩壳体(9)上的锁紧油缸(10)带动锁紧机构(3)和压缩壳体(9)底部的离合油缸(5)来实现压缩机和集装箱的结合分离,其特征是:
a.所述的填装压缩机由压缩壳体(9)、绞接在壳体右侧中部的垃圾填装口下沿端的翻斗二(7)、安设在壳体左外侧上部的提门油缸(14)组成;
b.所述的压缩壳体(9)其内腔的容器部份为处于压缩壳体(9)的下部是内凹弧形的翻斗一(4)、它与壳体的两内侧构成一个容料空间,用来盛装自翻斗二(7)倾倒入的垃圾;
c.所述的压缩壳体(9)内腔上,中部还装设有:翻斗油缸一(11)、压缩板(12)、压缩油缸(13)、锁紧油缸(10)、翻斗油缸二(8)及回转座、支承座、支撑板,在壳体底部安设离合油缸(5)、电机(16)、行走机构(6);
d.所述的拉臂式集装箱(1),是长方形的箱体,与压缩壳体(9)结合面有插门,提门油缸(14)控制其开启与关闭,当与压缩机结合时,又是压缩机的存储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缩壳体(9)其内腔设置有呈内凹弧形的翻斗一(4),翻斗一(4)的回转座安设在压缩壳体(9)紧靠集装箱(1)的左侧里板开有矩形垃圾压缩口的下口沿部的支撑板上,翻斗油缸一(11)的支承座设在压缩壳体(9)的上横梁中右部,其活塞杆耳环与翻斗一(4)内凹弧形的底部铰接,在压缩壳体(9)里板的矩形垃圾压缩口的上方设有压缩板(12)的回转座,压缩板(12)与其铰接,在压缩壳体(9)上横梁左部,设置有压缩油缸(13)的支承座,压缩油缸(13)与其铰接,压缩油缸(13)的活塞杆耳环与弧形的压缩板(12)另一铰链轴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缩壳体(9)的收集垃圾填装口的下沿端壳体两侧设有回转座,翻斗二(7)的转轴嵌在回转座内,其翻斗二(7)底部与地面水平放置,翻斗油缸二(8)的支承座设置在压缩壳体(9)的下中部横加强筋部,其活塞杆端部耳环与翻斗二(7)中部壳体铰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195597U CN201073824Y (zh) | 2006-06-20 | 2006-06-20 | 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195597U CN201073824Y (zh) | 2006-06-20 | 2006-06-20 | 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73824Y true CN201073824Y (zh) | 2008-06-18 |
Family
ID=3951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62011955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73824Y (zh) | 2006-06-20 | 2006-06-20 | 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73824Y (zh) |
-
2006
- 2006-06-20 CN CNU2006201195597U patent/CN20107382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858337C (en) | Ejector track for refuse vehicle | |
CN105059798B (zh) | 新型自装卸式环卫车 | |
CN204822850U (zh) | 一种侧翻斗上料的卧式垃圾压块机 | |
CN201012836Y (zh) | 二次压缩式垃圾压缩装置 | |
CN203237658U (zh) | 一种后翻斗式垃圾压缩机 | |
CN201284100Y (zh) | 后装式压实垃圾收集车 | |
CN2897903Y (zh) | 上挤平压式后卸垃圾车箱 | |
CN2547505Y (zh) | 二级压缩式垃圾挤压装置 | |
CN101363425B (zh) | 垃圾压缩机 | |
CN200999149Y (zh) | 垃圾压缩打包装置 | |
CN201012838Y (zh) | 地面填装压缩垃圾的装置 | |
CN213444482U (zh) | 一种垃圾压缩压实结构及垃圾车 | |
CN110217518A (zh) | 一种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及其上料压缩装置 | |
CN201217555Y (zh) | 移动垃圾压缩设备 | |
CN2905707Y (zh) | 可移动压缩式车厢 | |
CN2501853Y (zh) | 侧装式压缩垃圾车 | |
CN219135284U (zh) | 一种新型垃圾站 | |
CN201073824Y (zh) | 一种分体式垃圾填装压缩机 | |
CN201012835Y (zh) | 垃圾转运成套设备 | |
CN201012832Y (zh) | 后装压缩式垃圾车 | |
CN200946027Y (zh) | 可卸式填装压缩垃圾箱 | |
CN101456258B (zh) | 垃圾压缩机 | |
CN211253942U (zh) | 一种新型侧装式压缩车 | |
CN100532080C (zh) | 前置式垃圾斗结构 | |
CN2395801Y (zh) | 一种破碎压缩填装垃圾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