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6456Y - 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 Google Patents

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46456Y
CN201046456Y CNU2007201016746U CN200720101674U CN201046456Y CN 201046456 Y CN201046456 Y CN 201046456Y CN U2007201016746 U CNU2007201016746 U CN U2007201016746U CN 200720101674 U CN200720101674 U CN 200720101674U CN 201046456 Y CN201046456 Y CN 20104645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ring
section
cross
axial angle
endless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016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盛华
刘利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016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4645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4645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4645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具体为一种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利用冲压技术和设备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工艺复杂、成本高及精度低等问题。包括至少一组初压辊轮,至少一组整型辊轮,至少一组附加整型辊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流水线式的尺寸渐变的轧辊,将定制好尺寸的金属薄板带逐渐加压变形的安装设计,通过尺寸渐变的轧辊逐渐挤压将原材料加工为特定的形状。很好地解决了各种防止机械中外形纵长,批量较大,断面复杂,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加工制造的难题。

Description

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具体为一种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纺织机械上使用的一些长尺寸零件,如细纱机中的拉杆、车面板、吊锭架、气环支杆、托板、滑轨等。这些零件的加工工艺均是通过剪床对原料钢板多次剪切落料后,再通过折弯机或油压机根据产品形状要求多次冲压弯曲变形后成型。这种方法所需要的大型设备投入量大,且工艺流程长,劳动强度大,产品成本高,能耗高;而且生产中安全隐患多。且存在着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一致性、稳定性方面的缺陷。现有的工艺和使用的设备在制造一些纺织机械上使用的零件在要求尺寸不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较为合适。但是对于断面复杂的薄壁零件(如高速弹力丝机中的热轨、热箱门、冷轨道、细纱机中的铁皮下销等)就显得工艺过程繁杂,投入设备多,甚至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利用冲压技术和设备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工艺复杂、成本高及精度低等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包括至少一组初压辊轮,至少一组整型辊轮,每组初压辊轮由压辊轮和托辊轮组成,它们的外周侧面相邻排列,轴平行,托辊轮的外周侧面的两侧设有侧凸环,两侧凸环之间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四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中左环面、中右环面、右环面,其中,左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中右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右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面和中右环面的横截面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压辊轮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四个环带,分别为左环带、中左环带、中右环带、右环带,其中左环带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带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中右环带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右环带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实际生产使用中左环面、中左环面、中右环面、右环面与轴向的角度分别和左环带、中左环带、中右环带、右环带与轴向的角度相等,即左环面、中左环面、中右环面、右环面分别和左环带、中左环带、中右环带、右环带平行。
每组整型辊轮包括基座辊轮和其两侧上方的侧压辊轮,其中基座辊轮的周侧面至少分为两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和右环面,左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右环面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左环面和右环面的横截面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每个侧压辊轮上至少设有一个压环带,压环带的横截面分别和其相邻的基座辊轮的左环面和右环面的横截面的夹角为65~0°。实际生产中左环面、右环面和轴向的夹角相等。
如图1所示意,本实用新型所制成的冷轨道为V字型主体,其上方两侧还带有卷折,初压辊轮的压辊轮的中左环带和中右环带与托辊轮的中左环面和中右环面相互挤压金属带而形成冷轨道的V字型主体,初压辊轮的压辊轮的左环带和右环带与托辊轮的左环面和右环面相互挤压金属带而形成V字型主体上方两侧的卷折段;然后由整型辊轮的基座辊轮左环面和右环面之间横截面的角度逐渐变小而使V字型主体的两臂之间的夹角达到产品要求,同时两侧压辊轮分别和基座辊轮左环面和右环面相互挤压卷折段而形成最后的卷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流水线式的尺寸渐变的轧辊,将定制好尺寸的金属薄板带逐渐加压变形的安装设计,通过尺寸渐变的轧辊逐渐挤压将原材料加工为特定的形状。很好地解决了各种防止机械中外形纵长,批量较大,断面复杂,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加工制造的难题。该装置能够连续生产,所以效率高,而且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传统加工方法材料利用率为91%,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可达到96%,而且由于轧辊和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冲压折弯设备相比结构相对简单,成本投入少。所以综合效果十分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制成的冷轨道结构示意图(横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压辊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压辊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压辊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压辊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整型辊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整型辊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型辊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整型辊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整型辊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整型辊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整型辊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压辊轮、2-托辊轮、3-侧凸环、4-侧凸环、5-金属带、6-传动支架、7-侧压辊轮、8-侧压辊轮、9-基座辊轮、10-传动支架、11-冷弯辊压成型机、12-传动轴、13-基座压辊轮、14-整型压辊轮、15-整型托辊轮、16-传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包括至少一组初压辊轮,至少一组整型辊轮,
每组初压辊轮由压辊轮1和托辊轮2组成,它们的外周侧面相邻排列,轴平行,托辊轮2的外周侧面的两侧设有侧凸环3、4,两侧凸环之间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四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a、中左环面b、中右环面c、右环面d,其中,左环面a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面b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中右环面的c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右环面d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面b和中右环面c的横截面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压辊轮1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四个环带,分别为左环带e、中左环带f、中右环带g、右环带h,其中,左环带e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带f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中右环带g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右环带h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实际生产使用中左环面a、中左环面b、中右环面c、右环面d与轴向的角度分别和左环带e、中左环带f、中右环带g、右环带h与轴向的角度相等,即左环面a、中左环面b、中右环面c、右环面d分别和左环带e、中左环带f、中右环带g、右环带h平行。
初压辊轮通过传动支架6安装在冷弯辊压成型机11上。金属带5位于压辊轮1和托辊轮2之间。
如图6所示,每组整型辊轮包括基座辊轮9和其两侧上方的侧压辊轮7、8,其中基座辊轮9的周侧面至少分为两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i和右环面j,左环面i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右环面j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左环面i和右环面j的横截面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每个侧压辊轮7、8上至少设有一个压环带k、m,压环带k、m的横截面分别和其相邻的基座辊轮的左环面i和右环面j的横截面的夹角为65~0°。实际生产中左环面i、右环面j和轴向的夹角相等。整型辊轮通过传动支架10安装在冷弯辊压成型机11上。
如图10所示意,每组整型辊轮还包括有基座压辊轮13,基座压辊轮13的周侧为V型槽,V型槽的横截面的两边分别与基座辊轮9的左环面i和右环面j平行。该压辊轮的作用是使金属带5的V字型主体的两臂受到进一步挤压成型,效果更好。
如附图7、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至少一组附加整型辊轮,每组附加整型辊轮由整型压辊轮14和整型托辊轮15组成,整型托辊轮15的周侧面至少分为两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n和右环面o,左环面n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右环面o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左环面n和右环面o的横截面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整型压辊轮14的周侧为V型槽,V型槽的横截面的两边分别与整型托辊轮15的左环面n和右环面o平行。附加整型辊轮通过传动支架16安装在冷弯辊压成型机11上。
该组附加整型辊轮可放置于整型辊轮后使用或与若干组整型辊轮交替使用,目的是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和保证各组辊轮之间的连续平缓过度。
实施例1,
初压辊轮的托辊轮2的左环面a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10°、29°),中左环面b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20°、30°),中右环面的c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20°、30°),右环面d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10°、29°),压辊轮1的左环带e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9°、28°),中左环带f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20°、30°),中右环带g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20°、30°),右环带h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9°、28°),括号中所示意具体角度为附图2、3所标注角度,
每组整型辊轮的基座辊轮9的左环面i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50°),右环面j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50°),侧压辊轮7、8上的压环带k、m,的横截面分别和其相邻的基座辊轮的左环面i和右环面j的横截面的夹角为65~0°(45°)。括号为附图6所示意的具体角度。
实施例2,
初压辊轮的托辊轮2的左环面a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75°(50°、75°),中左环面b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50°(40°、50°),中右环面的c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50°(40°、50°),右环面d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75°(50°、75°),左环带e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75°(50°、75°),中左环带f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50°(40°、50°),中右环带g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50°(40°、50°),右环带h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75°(50°、75°),附图4、5为括号中所示具体角度。
如附图8、10所示意,每组整型辊轮的基座辊轮9的左环面i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右环面j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侧压辊轮7、8上的压环带k、m,的横截面分别和其相邻的基座辊轮的左环面i和右环面j的横截面的夹角为0°。
如附图7、9、11、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四组附加整型辊轮,每组附加整型辊轮由整型压辊轮14和整型托辊轮15组成,整型托辊轮15的周侧面至少分为两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n和右环面o,左环面n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55°、60°、70°、76°),右环面o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55°、60°、70°、76°),左环面n和右环面o的横截面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整型压辊轮14的周侧为V型槽,V型槽的横截面的两边分别与整型托辊轮15的左环面n和右环面o平行。附加整型辊轮通过传动支架16安装在冷弯辊压成型机11上。
如图13所示意可以从图2到图12所示中选择几组具有代表性角度的辊轮按顺序安装在冷弯辊压成型机11上,也可以都用。

Claims (7)

1.一种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初压辊轮,至少一组整型辊轮,每组初压辊轮由压辊轮(1)和托辊轮(2)组成,它们的外周侧面相邻排列,轴平行,托辊轮(2)的外周侧面的两侧设有侧凸环(3、4),两侧凸环之间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四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a)、中左环面(b)、中右环面(c)、右环面(d),其中,左环面(a)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面(b)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中右环面的(c)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右环面(d)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面(b)和中右环面(c)的横截面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压辊轮(1)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四个环带,分别为左环带(e)、中左环带(f)、中右环带(g)、右环带(h),其中,左环带(e)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中左环带(f)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中右环带(g)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50°,右环带(h)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75°,
每组整型辊轮包括基座辊轮(9)和其两侧上方的侧压辊轮(7、8),其中基座辊轮(9)的周侧面至少分为两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i)和右环面(j),左环面(i)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右环面(j)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左环面(i)和右环面(j)的横截面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每个侧压辊轮(7、8)上至少设有一个压环带(k、m),压环带(k、m)的横截面分别和其相邻的基座辊轮的左环面(i)和右环面(j)的横截面的夹角为6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其特征在于:初压辊轮的托辊轮(2)的左环面(a)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中左环面(b)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中右环面的(c)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右环面(d)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压辊轮(1)的左环带(e)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中左环带(f)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中右环带(g)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右环带(h)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其特征在于:初压辊轮的托辊轮(2)的左环面(a)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75°,中左环面(b)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50°,中右环面的(c)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50°,右环面(d)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75°,左环带(e)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75°,中左环带(f)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50°,中右环带(g)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50°,右环带(h)的横截面和轴向的夹角为31~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每组整型辊轮还包括有基座压辊轮(13),基座压辊轮(13)的周侧为V型槽,V型槽的横截面的两边分别与基座辊轮(9)的左环面(i)和右环面(j)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附加整型辊轮,每组附加整型辊轮由整型压辊轮(14)和整型托辊轮(15)组成,整型托辊轮(15)的周侧面至少分为两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n)和右环面(o),左环面(n)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右环面(o)的横截面和轴向夹角为50~76°,左环面(n)和右环面(o)的横截面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整型压辊轮(14)的周侧为V型槽,V型槽的横截面的两边分别与整型托辊轮(15)的左环面(n)和右环面(o)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其特征在于:初压辊轮的托辊轮(2)的中左环面(a)、中左环面(b)、中右环面(c)、右环面(d)与轴向的角度分别和压辊轮(1)的左环带(e)、中左环带(f)、中右环带(g)、右环带(h)与轴向的角度相等,即左环面(a)、中左环面(b)、中右环面(c)、右环面(d)分别和左环带(e)、中左环带(f)、中右环带(g)、右环带(h)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整型辊轮的基座辊轮(9)的左环面(i)、右环面(j)和轴向的夹角相等。
CNU2007201016746U 2007-06-16 2007-06-16 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645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16746U CN201046456Y (zh) 2007-06-16 2007-06-16 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16746U CN201046456Y (zh) 2007-06-16 2007-06-16 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46456Y true CN201046456Y (zh) 2008-04-16

Family

ID=3929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0167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6456Y (zh) 2007-06-16 2007-06-16 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4645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6184A (zh) * 2018-11-20 2019-03-01 林旭娜 一种无氧铜杆制作铜带二辊三角轧机、生产线以及生产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6184A (zh) * 2018-11-20 2019-03-01 林旭娜 一种无氧铜杆制作铜带二辊三角轧机、生产线以及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4514B (zh) 角钢制造方法
CN102357531B (zh) 一种厚壁深槽环件复合轧制成形工艺
CN104668966B (zh) 节能灯反射器快速钣金成型线
CN108296292B (zh) 一种铁道车辆车轴的三辊斜轧成形方法
CN201036790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滑车轨道的轧辊
CN108296303A (zh) 异型材类产品的轧拉联合生产设备及其轧拉生产工艺
CN105032926B (zh) 一种静磁场辅助作用下轧制金属线棒材的方法
CN201257465Y (zh) 一种型钢冷弯机
CN103736790B (zh) 高强度汽车传动轴管双道次w弯曲组合成型工艺
CN201046456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CN201046457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热轨道的轧辊
CN201046454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托板的轧辊
CN102513470B (zh) 抽屉式直线滑轨的成型工艺
CN201046455Y (zh) 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
CN201183057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热箱门的轧辊
CN202893928U (zh) 枪钻钻杆v型槽的四辊成型机
CN201960001U (zh) 一种异型管成型机
CN201036789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吊锭架的轧辊
CN102133587B (zh) 一种异型管成型机
CN102189177B (zh) 一种层叠组合式金属型材弯曲成型模
CN101215626A (zh) 连续角钢热处理方法和角钢制造方法
CN205200248U (zh) 长筒形可塑性薄金属框体加工用模具
CN209647394U (zh) 一种生产效率高的数控折弯机模具
CN201913174U (zh) 轧辊可作轴向调整的d46系列楔横轧机
CN202270705U (zh) 一种两辊线材轧制成型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