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6455Y - 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 - Google Patents

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46455Y
CN201046455Y CNU2007201011634U CN200720101163U CN201046455Y CN 201046455 Y CN201046455 Y CN 201046455Y CN U2007201011634 U CNU2007201011634 U CN U2007201011634U CN 200720101163 U CN200720101163 U CN 200720101163U CN 201046455 Y CN201046455 Y CN 20104645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endless belt
section
cross
ancho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011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盛华
刘利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011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4645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4645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4645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具体为一种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利用冲压技术和设备制造纺织机械零件工艺复杂、成本高及精度低等问题。包括至少一组辊轮,每组辊轮由压辊轮和托辊轮构成,托辊轮的外周侧面的两侧设有侧凸环,两侧凸环之间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相互呈一定角度的环面,压辊轮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相互呈一定角度的环带。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流水线式的尺寸渐变的轧辊,将定制好尺寸的金属薄板带逐渐加压变形的安装设计,通过尺寸渐变的轧辊逐渐挤压将原材料加工为特定的形状。很好地解决了各种防止机械中外形纵长,批量较大,断面复杂,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加工制造的难题。

Description

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具体为一种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纺织机械上使用的一些长尺寸零件,如细纱机中的拉杆、车面板、吊锭架、气环支杆、托板、滑轨等。这些零件的加工工艺均是通过剪床对原料钢板多次剪切落料后,再通过折弯机或油压机根据产品形状要求多次冲压弯曲变形后成型。这种方法所需要的大型设备投入量大,且工艺流程长,劳动强度大,产品成本高,能耗高;而且生产中安全隐患多。且存在着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一致性、稳定性方面的缺陷。现有的工艺和使用的设备在制造一些纺织机械上使用的零件在要求尺寸不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较为合适。但是对于断面复杂的薄壁零件(如高速弹力丝机中的热轨、热箱门、冷轨、细纱机中的铁皮下销等)就显得工艺过程繁杂,投入设备多,甚至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利用冲压技术和设备制造纺织机械零件工艺复杂、成本高及精度低等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包括至少一组辊轮,每组辊轮由压辊轮和托辊轮构成,它们的外周侧面相邻排列,轴平行,托辊轮的外周侧面的两侧设有侧凸环,两侧凸环之间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中环面、右环面,其中左环面和中环面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中环面和右环面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压辊轮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环带,分别为左环带、中环带、右环带,其中左环带和中环带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中环带和右环带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附图12所示意,本实用新型所述轧辊需要和冷弯辊压成型机配合使用,根据需要选择若干组具有代表性角度的压辊轮和托辊轮安装在车床上,并调整好压辊轮和托辊轮之间狭缝的距离,然后将确定了宽度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带送入压辊轮和托辊轮之间即可,压辊轮和托辊轮在冷弯辊压成型机的带动下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将金属带逐渐压制成为产品,产品的形状是由压辊轮和托辊轮的周侧面的宽度及环带之间的角度确定。金属带的长度足够长,则能够连续加工出具有相同断面形状的产品。然后可以根据需要截一定长度成为所需要的产品,如拉杆、车面板、吊锭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流水线式的尺寸渐变的轧辊,将定制好尺寸的金属薄板带逐渐加压变形的安装设计,通过尺寸渐变的轧辊逐渐挤压将原材料加工为特定的形状。很好地解决了各种防止机械中外形纵长,批量较大,断面复杂,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加工制造的难题。该装置能够连续生产,所以效率高,而且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传统加工方法材料利用率为91%,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可达到96%,而且由于轧辊和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冲压折弯设备相比结构相对简单,成本投入少。所以综合效果十分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产品压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产品托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产品压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产品托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产品压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产品托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产品压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产品托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所制造的一种产品拉杆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所制造的另一种产品车面板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所制造的第三种产品气圈环支杆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冷弯辊压成型机上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产品压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14为金属带在加工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产品托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产品压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17为金属带在加工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产品托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产品压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20为金属带在加工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产品托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22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产品压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23为金属带在加工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产品托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25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产品压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26为金属带在加工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产品托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组辊轮的产品压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组辊轮的产品托辊轮的结构示意图(横断面)
图中,1-压辊轮,2-托辊轮,3-侧凸环,4-侧凸环,5-定位坎,6-定位坎,7-压辊轮,8-托辊轮,9-侧凸环,10-侧凸环,11-金属带,12-冷弯辊压成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包括至少一组辊轮,每组辊轮由压辊轮1和托辊轮2构成,它们的外周侧面相邻排列,轴平行,托辊轮2的外周侧面的两侧设有侧凸环3、4,两侧凸环3、4之间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e、中环面f、右环面g,其中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压辊轮1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环带,分别为左环带a、中环带b、右环带c,其中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
当压辊轮1的左环带a横截面的宽度等于右环带c横截面的宽度,同时托辊轮2上的左环面e横截面的宽度等于右环面g横截面的宽度,这种结构可以生产出如图9和10所示意的等臂长的产品。
当压辊轮1的左环带a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或小于右环带c横截面的宽度,同时托辊轮2上的左环面e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或小于右环面g横截面的宽度,这种结构可以生产出如图11所示意的不等臂长的产品。其中图13~27为生产该种产品所需要的辊轮结构示意图
在压辊轮1周侧面上的左环带a和右环带c外侧分别设有定位坎5、6。
如附图28、29所示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组附加组辊轮,附加组辊轮由压辊轮7和托辊轮8构成,它们的外周侧面相邻排列,托辊轮8的外周侧面的两侧设有侧凸环9、10,两侧凸环9、10之间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h、中环面j、右环面k,其中中环面j截面为凸弧状,压辊轮7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环带,分别为左环带m、中环带o、右环带n,其中中环带o截面为凹弧状。该组辊轮作为压金属带的第一组辊轮,其作用是将金属带先做一个轻度的向托辊轮方向的折叠,有利于下步加工。
本实用新型根据角度的不同有多种实施例,
实施例1,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30°(25°),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30°(25°);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30°(25°),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30°(25°)。扩号中所表示角度为附图1、2所示意结构。
实施例2,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31~45°(40°),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31~45°(40°);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31~45°(40°),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31~45°(40°)。扩号中所表示角度为附图3、4所示意结构。
实施例3,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46~60°(55°),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46~60°(55°);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46~60°(55°),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46~60°(55°)。
实施例4,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61~75°(70°),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61~75°(70°);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61~75°(70°),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61~75°(70°)。扩号中所表示角度为附图5、6所示意结构。
实施例5,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76~90°(80°),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76~90°(80°);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76~90°(80°),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76~90°(80°)。
或者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85°,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85°;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85°,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85°。
实施例7,如附图7、8所示意结构。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90°,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90°;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90°,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90°。

Claims (10)

1.一种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包括至少一组辊轮,每组辊轮由压辊轮(1)和托辊轮(2)构成,它们的外周侧面相邻排列,轴平行,其特征在于:托辊轮(2)的外周侧面的两侧设有侧凸环(3、4),两侧凸环(3、4)之间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e)、中环面(f)、右环面(g),其中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压辊轮(1)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环带,分别为左环带(a)、中环带(b)、右环带(c),其中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其特征在于:压辊轮(1)的左环带(a)横截面的宽度等于右环带(c)横截面的宽度,同时托辊轮(2)上的左环面(e)横截面的宽度等于右环面(g)横截面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其特征在于:压辊轮(1)的左环带(a)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或小于右环带(c)横截面的宽度,同时托辊轮(2)上的左环面(e)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或小于右环面(g)横截面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其特征在于:压辊轮(1)周侧面上的左环带(a)和右环带(c)外侧分别设有定位坎(5、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附加组辊轮,附加组辊轮由压辊轮(7)和托辊轮(8)构成,它们的外周侧面相邻排列,托辊轮(8)的外周侧面的两侧设有侧凸环(9、10),两侧凸环(9、10)之间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环面,分别为左环面(h)、中环面(j)、右环面(k),其中中环面(j)截面为凸弧状,压辊轮(7)的周侧面按照纵向分为三个环带,分别为左环带(m)、中环带(o)、右环带(n),其中中环带(o)截面为凹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30°,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30°;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30°,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0~3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31~45°,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31~45°;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31~45°,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31~4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46~60°,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46~60°;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46~60°,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46~6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61~75°,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61~75°;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61~75°,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61~75°。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托辊轮(2)的左环面(e)和中环面(f)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76~90°,中环面(f)和右环面(g)之间的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76~90°;压辊轮(1)的左环带(a)和中环带(b)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76~90°,中环带(b)和右环带(c)之间横截面的夹角的补角为76~90°。
CNU2007201011634U 2007-04-30 2007-04-30 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645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11634U CN201046455Y (zh) 2007-04-30 2007-04-30 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11634U CN201046455Y (zh) 2007-04-30 2007-04-30 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46455Y true CN201046455Y (zh) 2008-04-16

Family

ID=39299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0116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6455Y (zh) 2007-04-30 2007-04-30 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46455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5598B (zh) 一种辊轧折边机
CN104668966B (zh) 节能灯反射器快速钣金成型线
CN104057049A (zh) 连铸坯凝固末端大压下的连铸机扇形段及其大压下方法
CN201036790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滑车轨道的轧辊
CN102430575B (zh) 一种展平w状弧形镁合金坯板的工艺及装置
CN108296303A (zh) 异型材类产品的轧拉联合生产设备及其轧拉生产工艺
CN109365700A (zh) 复杂弧形变截面锻件合锻碾轧成形方法
CN103736790B (zh) 高强度汽车传动轴管双道次w弯曲组合成型工艺
US3339392A (en) Bending structural shapes
CN201399466Y (zh) 无头轧制冷连轧设备
CN102513470B (zh) 抽屉式直线滑轨的成型工艺
CN201046454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托板的轧辊
CN201046457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热轨道的轧辊
CN101147924A (zh) 金属型、线材新型加工方法及设备
CN201046455Y (zh) 制造纺织机械长尺寸零件的轧辊
CN201046456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冷轨道的轧辊
CN201183057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热箱门的轧辊
CN201036789Y (zh) 制造纺织机械用吊锭架的轧辊
CN202893928U (zh) 枪钻钻杆v型槽的四辊成型机
CN201960001U (zh) 一种异型管成型机
CN202399016U (zh) 一种成卷生产宽幅镁合金板的设备
CN102133587B (zh) 一种异型管成型机
CN201519735U (zh) 支臂在辊锻机上实现弯曲的辊锻模具
CN205200248U (zh) 长筒形可塑性薄金属框体加工用模具
CN201162074Y (zh) 生产碳纤维用的分丝槽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