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92136Y - 引擎吊架 - Google Patents

引擎吊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92136Y
CN200992136Y CN 200620173485 CN200620173485U CN200992136Y CN 200992136 Y CN200992136 Y CN 200992136Y CN 200620173485 CN200620173485 CN 200620173485 CN 200620173485 U CN200620173485 U CN 200620173485U CN 200992136 Y CN200992136 Y CN 20099213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engine hanger
vehicle frame
screw rod
cir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734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雅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734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9213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9213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9213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引擎吊架,是以一螺杆穿设过车架的第一、第二联结座及引擎吊架内部的第一、第二轴衬套,再以螺帽锁合于车架一侧,该螺杆的前段为非圆形的螺杆,而螺杆的后段为圆形的螺杆,且第一联结座的联结孔及第一轴衬套为非圆形孔,借此以提高引擎吊架的组立性,并可维持组立车架与引擎时的定位功能。

Description

引擎吊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引擎吊架,特别是关于一种提高引擎吊架的组立性,并可维持组立车架与引擎时的定位功能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各车厂所设计的摩托车,其引擎吊挂的方式如图1所示,是于引擎1前端利用一吊架3与车架2连结,引擎1的末端是连结于避震器P上。
其中,请参阅图2、3所示,公知的引擎吊架3包括有一杆体31、第一轴衬套32、第二轴衬套33及螺杆4。
该杆体31,是为一中空状,杆体31上设有一对吊耳311、312,于吊耳311、312外侧向上延设有止挡柱313、314,该止挡柱313、314装设有弹性体3131、3141,另于杆体31二侧分别装设有第一轴衬套32及第二轴衬套33。
该第一、二轴衬套32、33,设有一中空管体321、331,该中空管体321、331一般是由金属等刚性材料所制,该中空管体321、331在其内缘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弹性介质322、332,该等第一、第二弹性介质322、332是由如橡胶…等具弹性的材料所制,又,于第一、第二弹性介质322、332内缘设有一非圆形管体323、333,该等管体323、333亦由刚性材料如金属等制成,其中该等管体323、333、弹性介质322、332及中空管体321、331形成紧密结合。
该车架2二侧的下方设有相对应的第一联结座21及第二联结座22,该第一、二联结座21、22设有联结孔211、221,该联结孔211、221是为非圆形孔,该联结孔211、221是与第一轴衬套32及第二轴衬套33的非圆形管体323、333相配合,于第一、二联结座21、22的上方设有第一止挡部23及第二止挡部24,该第一止挡部23及第二止挡部24是与止挡柱313、314相对应。
该螺杆4,该螺杆4的杆体41是与联结孔211、221及非圆形管体323、333相配合,且该螺杆4末端设有螺纹42,该螺杆4于组合时,是穿设过第一联结座21、引擎吊架3及第二联结座22,并在第二联结座22的外侧借由螺帽43与螺杆4相螺合。
公知的引擎吊架3于安装时,是先将螺杆4对齐穿设过车架2的第一联结座21的联结孔211,再分别对齐穿设过引擎吊架3第一轴衬套32的非圆形管体323,及第二轴衬套33的非圆形管体333,最后穿过第二联结座22的联结座孔221的一侧后,再借螺帽43与螺杆4相螺合,而引擎1则分别借由螺固元件S锁固于引擎吊架3上的吊耳311、312上,如图3所示,来令引擎1获得稳定的吊挂。
另当摩托车行驶于颠簸的路面时,会造成摩托车的剧烈震动,该剧烈的震动则可被引擎吊架3的第一轴衬套32及第二轴衬套33内的第一、第二弹性介质322、332吸收,并借由引擎吊架3上的止挡柱313、314的弹性体3131、3141恰好可抵顶于车架2的第一止挡部23及第二止挡部24,来防止引擎1摇摆幅度过大,借此,来令引擎1可车架2上获得稳定及适当的吊挂。
公知的引擎吊架3为了能使引擎1吊挂在预定的位子及预定的角度上,因此该车架2的第一、第二联结座21、22的联结孔211、221,以及第一、第二轴衬套32、33的管体323、333皆以非圆形孔方式来实施,而该螺杆4必须配合该等非圆形孔而以非圆形杆体实施。公知的引擎吊架3的第一、第二联结座21、22的联结孔211、221,以及第一、第二轴衬套32、33的管体323、333皆以非圆形孔方式来实施,主要是非圆形孔便于引擎1吊挂时的定位,公知的引擎吊架3的各构件是以非圆形孔方式来作穿设动作,固然可以达到引擎1的定位的稳定性。然而,由于该车架2的第一、第二联结座21、22的联结孔211、221,以及第一、第二轴衬套32、33的管体323、333是为非圆形孔,因此,在螺杆4在做穿设动作时,必须逐一对准每个非圆形孔后再穿设,然如吾人所知非圆形其对准再穿设,其困难度远比穿圆形难得多,公知引擎吊架3的各构件是以非圆形孔方式,明显会造成组立的困难度提升,且使得引擎吊架3的各构件的精度相对要求提高,因此更会造成引擎吊架3的各构件的不良率亦随的提高。
有鉴于公知的引擎吊架具有上述的缺失,是以,要如何设计出降低部品的不良率并能达到方便组立的引擎吊架,实为目前摩托车制造业者所有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引擎吊架,具有便于组装,可提高引擎吊架的组装效率的优点,并可维持组立车架与引擎时的定位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擎吊架,其主要是以一螺杆穿设过车架的第一、第二联结座及引擎吊架内部的第一、第二轴衬套,再以螺帽锁合于车架一侧,其中,该螺杆的前段与第一联结座及第一轴衬套是设计为非圆形,而螺杆的后段则为圆形。
利用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引擎吊架,可提高引擎吊架的组立的便利性,并可维持组立车架与引擎时的定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车架与引擎吊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公知车架与引擎吊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公知车架与引擎吊架的组立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引擎吊架与车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引擎吊架与车架的组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引擎吊架6主要是固设于车架5上,该引擎吊架6包括有一杆体61、第一轴衬套62、第二轴衬套63及螺杆7。
杆体61,是为一中空状,杆体61上设有一对吊耳611、612,于吊耳611、612外侧向上延设有止挡柱613、614,该止挡柱613、614装设有弹性体6131、6141,借由该止挡柱613、614的弹性体6131、6141恰好可抵顶于车架5的第一止挡部53及第二止挡部54上,可防止引擎摇摆幅度过大,另于杆体61二侧分别装设有第一轴衬套62及第二轴衬套63。
第一、二轴衬套62、63,设有一中空管体621、631,该中空管体621、631一般是由金属等刚性材料所制,该中空管体621、631在其内缘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弹性介质622、632,该等第一、第二弹性介质622、632是由如橡胶…等具弹性的材料所制,又,于第一、第二弹性介质622、632内缘设有一管体623、633,该等管体623、633亦由刚性材料如金属等制成,其中该第一轴衬套62内的管体623是为非圆形管体,该管体623、633与弹性介质622、632及中空管体621、631是形成紧密结合,借由该第一、第二轴衬套62、63内的第一、第二弹性介质622、632,可将车架5所承受的震动力减低。
该车架5二侧的下方设有相对应的第一联结座51及第二联结座52,该第一、二联结座51、52设有联结孔511、521,其中,该第一联结座51的联结孔511、是为非圆形孔,该联结孔511是与第一轴衬套62的非圆形管体623相配合,于第一、二联结座51、52的上方设有第一止挡部53及第二止挡部54。
螺杆7,借由杆体的形状界分非圆形杆体的前段杆71及圆形杆体的后段杆72,该螺杆7于后段杆72的后端设有螺纹73,该螺杆7于组合时,是穿设过车架5的第一联结座51、引擎吊架6及第二联结座52,并在第二联结座52一侧借螺帽74与螺杆7相螺合。
本实用新型的引擎吊架6于安装时,是先将螺杆7后段杆72的圆形杆体穿过车架5的第一联结座51的联结孔511及引擎吊架6的第一轴衬套623,再将螺杆7前段杆71的非圆形杆体对齐穿设过车架5的第一联结座51的联结孔511,再对齐穿设过引擎吊架6第一轴衬套62的非圆形管体623后,即可将螺杆7的后段杆72圆形杆体穿设过第二轴衬套63的管体633,最后穿过第二联结座52的联结孔521的一侧后,再借螺帽74与螺杆7相螺合,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引擎吊架的组合,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借由将车架5第一联结座51的联结孔511与引擎吊架6第一轴衬套62的管体623维持非圆形的设计,而将第二轴衬套63的管体633与第二联结座52的联结孔521设计为圆形孔,另,将螺杆7前段杆71设计成非圆形,而后段杆72设计成圆形杆体,当引擎吊架6于组立时,该螺杆7前段杆71的非圆形杆体只须对应穿越联结孔511及管体623二处的非圆形孔,便可完成组立,不仅大幅提升引擎吊架6的组立性,亦可维持组立车架与引擎时的定位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由上述的引擎吊架,确实能达成所诉求的目的与功效。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引擎
2车架           21第一联结座    211联结孔
                22第二联结座    221联结孔
                23第一止挡部    24第二止挡部
3引擎吊架       31杆体          311、312吊耳
                313止挡柱       3131弹性体
                314止挡柱       3141弹性体
                32第一轴衬套    321管体
                322第一弹性介质 33第二轴衬套
                331管体         332第二弹性介质
4螺杆           41杆体          42螺纹
                43螺帽
5车架           51第一联结座    511联结孔
                52第二联结座    521联结孔
                53第一止挡部    54第二止挡部
6引擎吊架       61杆体          611、612吊耳
                613止挡柱       6131弹性体
                614止挡柱       6141弹性体
                62第一轴衬套    621管体
                622第一弹性介质 623管体
                631管体         632第二弹性介质
                633管体
7螺杆           71前段杆        72后段杆
                73螺纹          74螺帽
S螺固元件       P避震器

Claims (3)

1.一种引擎吊架,是以一螺杆穿设过车架的第一、第二联结座及引擎吊架内部的第一、第二轴衬套,以螺帽锁合于车架一侧,其特征在于:该螺杆的前段为非圆形的螺杆,而螺杆的后段为圆形的螺杆,且第一联结座的联结孔及第一轴衬套为非圆形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吊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联结座的联结孔为圆形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吊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轴衬套为圆形孔。
CN 200620173485 2006-12-26 2006-12-26 引擎吊架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9213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73485 CN200992136Y (zh) 2006-12-26 2006-12-26 引擎吊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73485 CN200992136Y (zh) 2006-12-26 2006-12-26 引擎吊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92136Y true CN200992136Y (zh) 2007-12-19

Family

ID=3894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73485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92136Y (zh) 2006-12-26 2006-12-26 引擎吊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92136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387A (zh) * 2009-02-27 2010-09-01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引擎的支撑构造
CN103057392A (zh) * 2012-12-19 2013-04-24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悬挂总成
WO2019061226A1 (zh) * 2017-09-29 2019-04-04 郑秀玲 车辆传动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387A (zh) * 2009-02-27 2010-09-01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引擎的支撑构造
CN101817387B (zh) * 2009-02-27 2013-06-2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引擎的支撑构造
CN103057392A (zh) * 2012-12-19 2013-04-24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悬挂总成
CN103057392B (zh) * 2012-12-19 2015-10-28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悬挂总成
WO2019061226A1 (zh) * 2017-09-29 2019-04-04 郑秀玲 车辆传动装置
KR20190001592U (ko) * 2017-09-29 2019-06-26 시오우 링 쳉 차량 동력 전달 장치
KR200491811Y1 (ko) 2017-09-29 2020-06-09 시오우 링 쳉 차량 동력 전달 장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2136Y (zh) 引擎吊架
TW539640B (en)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rear suspension for motorcycle
CN201763868U (zh) 汽车悬置衬套
CN103523142B (zh) 一种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CN203666319U (zh) 中型客车用低地板四连杆前空气悬架
CN209889004U (zh) 具有调节功能的自行车车座
CN201309381Y (zh) 一种带新型悬架的矿用自卸车底盘
CN204021181U (zh) 摩托车发动机减震支架
CN113291402B (zh) 一种大排量踏板摩托车后减震结构
CN104787199A (zh) 一种全减震折叠自行车
CN205207528U (zh) 防共振双减震器
CN202165511U (zh)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液压减震器
CN201030785Y (zh) 引擎吊架的结构
CN207697885U (zh) 一种自行车鞍座调整结构
CN204173110U (zh) 一种全减震自行车
CN203752811U (zh) 一种汽车独立悬挂系统
CN101746440B (zh) 仪表器与大灯的连结构造
CN101670867B (zh) 骑式摩托车骨架总成
CN201951594U (zh) 带儿童座椅的摩托车
CN209650458U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安装有该减震机构的滑板车
CN203819459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连接结构
CN101037121A (zh) 两轮摩托车座位靠背的安装结构
CN204821945U (zh) 一种带减振的转向装置
CN201610188U (zh) 避震座杆
CN201291964Y (zh) 速克达型摩托车的引擎吊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911

Address after: Postcode of Taiwan, Kaohsiung, china:

Co-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Kymco Motorcycle Co., Ltd.

Patentee after: Guangyang industrial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Postcode of Taiwan, Kaohsiu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Guangyang Industry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ANGZHOU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30

Address after: Kaohsiung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Guangyang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ohsiung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Guangyang Indust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Kymco Motorcycle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