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1347Y - 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 - Google Patents

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1347Y
CN200981347Y CN 200620167413 CN200620167413U CN200981347Y CN 200981347 Y CN200981347 Y CN 200981347Y CN 200620167413 CN200620167413 CN 200620167413 CN 200620167413 U CN200620167413 U CN 200620167413U CN 200981347 Y CN200981347 Y CN 20098134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support column
punch press
colum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674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1674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134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134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134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与一油压源连接,包含有:一下机座;一支撑柱组,具有一第一柱体与一第二柱体,接设于下机座上方并于其内部分别形成有一第一通道与一第二通道;一上机座,接设于支撑柱组的顶侧;一油压缸,具有一缸体,装设于上机座,一负载轴设于缸体;一油管组,具有一第一油管连接支撑柱组的第一通道与油压缸,一第二油管连接支撑柱组的第二通道与油压缸;支撑柱组的第一通道经由油管组的第一油管连接至油压缸形成第一油压管路,支撑柱组的第二通道经由油管组的第二油管连接至油压缸形成第二油压管路。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油压管路不会相互介入或交迭,可确保油路运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冲床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
背景技术
习用的油压冲床,主要包含有一本体、一油压缸、一上模具以及一下模具。该油压缸设于该本体并具有一可位移的负载轴,该上模具设于该油压缸的负载轴,该下模具设于该本体且位于该上模具的相对方向,当一工件位于该上模具与该下模具之间,该上模具可以往该下模具方向位移,对该工件进行冲压,该工件分别受到该上模具与该下模具的压力而成形,达到冲压成型的目的。
由于该油压缸是以油作为媒介将流体能转换为机械能量的装置,其动作需要油路进行流体的输送,在油压缸的外侧会设有多个油管连接于该油压缸。然而,各油管为外露于外界,可能会在油压冲床动作期间介入各模具的动作路线而造成油路毁损,再者,若是将各油管埋设或固设于油压冲床结构上的空隙,则容易造成油路在养护或检修上的困难。
综上所述,习用的油压冲床具有油路配置不良的缺点而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能使冲床的动作路线与油压管路分开,不会相互介入或交迭,可确保油路运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可简化油路的配置而使油路容易辨识,具有养护或检修的便利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与一油压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床包含有:一下机座;一支撑柱组,具有一第一柱体与一第二柱体,接设于所述下机座上方并于其内部分别形成有一第一通道与一第二通道;一上机座,接设于所述支撑柱组的顶侧;一油压缸,具有一缸体,装设于所述上机座,一负载轴设于所述缸体;一油管组,具有一第一油管连接所述支撑柱组的第一通道与油压缸,一第二油管连接所述支撑柱组的第二通道与油压缸;所述支撑柱组的第一通道经由所述油管组的第一油管连接至所述油压缸形成第一油压管路,所述支撑柱组的第二通道经由所述油管组的第二油管连接至所述油压缸形成第二油压管路。
上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组的各柱体分别套设有一套筒。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组还包含有一第三柱体与一第四柱体以构成四方支撑。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组的各柱体分别套设有一套筒。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组还设有一第三柱体,内设有一第三通道,所述油管组设有一第三油管供连接所述第三通道与油压缸,形成第三油压管路。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组的各柱体分别套设有一套筒。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冲床还包含有一上锁模座接设于所述油压缸的负载轴。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冲床还包含有一导柱组,装设于所述上机座供穿设导引所述上锁模座。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组的各柱体呈圆柱体。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组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分别与其圆柱体同轴心开设于所述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使冲床的动作路线与油路分开,不会相互介入或交迭,可确保油路运作的稳定性。而且本实用新型可简化油路的配置而使油路容易辨识,具有养护或检修上的便利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油管相互交错,使冲床整体较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3-3割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4-4割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下。
首先,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与一油压源(图中未示)连接,该冲床包含有:
一下机座10,具有一基座11,位于该冲床的底侧,二通孔111分别开设贯穿于基座11,一底盘13接设于基座11顶侧,四支撑柱孔131(部分图中未示)分别开设贯穿于底盘13,其中基座11的二通孔111为对应连通部分底盘13的支撑柱孔131。
一支撑柱组20,包含有一第一柱体21、一第二柱体22、一第三柱体23、一第四柱体24,以构成四方支撑进而增加冲床的稳固性。各柱体分别接设于底盘13的四支撑柱孔131并分别套上一套筒25,其中第一柱体21与第二柱体22呈圆柱体,一第一通道211与一第二通道221呈圆孔状分别与其圆柱体同轴心开设于第一柱体21与第二柱体22,且第一柱体21与第二柱体22在两端开口处各设一螺孔213、223。
一上机座30,具有一板体31,四支撑柱孔33贯穿形成于板体31,以供上机座30接设于支撑柱组20的各柱体21、22、23、24,一油压缸孔35贯穿形成于板体31的中心,一凹槽351形成于油压缸孔35侧边,四导柱孔37贯穿形成于板体31。
一油压缸40,具有一缸体41,装设于上机座30的油压缸孔35内,一负载轴43接设于缸体41并可轴向伸缩位移,一第一油孔45设于缸体41顶面,一第二油孔47设于缸体41底段侧面可容置于上机组30的凹槽351。
一油管组50,具有一第一油管51,其两端分别接设一管接头511,二管接头511分别连接油压缸40的第一油孔45以及支撑柱组20的第一柱体21的螺孔213。一第二油管52,其两端分别接设一管接头521,二管接头521分别连接油压缸40的第二油孔47以及支撑柱组20的第二柱体22的螺孔223。
四导柱组60,各包含有一导柱61,并通过二导套62固接于上机座30的导柱孔37。
一上锁模座70,具有一座体71,其顶侧接设于油压缸40的负载轴43以及导柱组60的四导柱61底端,上锁模座70由油压缸40的负载轴43带动而轴向位移,并且由导柱组60提供导正轨迹,进而上锁模座70在轴向位移时不会有偏移。
其中,由支撑柱组20的第一柱体21的螺孔213开始,经第一通道211连接油管组50的第一油管51至油压缸40的第一油孔45,形成冲床的第一油压管路。同样地,由支撑柱组20的第二柱体22的螺孔223开始,经第二通道221连接油管组50的第二油管52至油压缸40的第二油孔47,形成冲床的第二油压管路。
经由上述结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动作程序操作如下:
首先,将油压源的油管(图中未示)穿过下机座10的基座11的通孔111而接合于支撑柱组20的第一柱体21的螺孔213,于是第一油压管路连接于油压源。同样地,油压源的另一油管(图中未示)穿过下机座10的基座11的通孔111而接合于支撑柱组20的第二柱体22的螺孔223,于是第二油压管路连接于油压源。
然后,当油压源经过第一油压管路而进油送至油压缸40,而油压缸40也通过第二油压管路排油至油压源,进而使油压缸40的负载轴43伸出带动上锁模座70向下冲压。
相反地,当油压源经过第二油压管路而进油送至油压缸40,而油压缸40经由第一油压管路排油至油压源,进而使油压缸40的负载轴43缩回而带动上锁模座70向上回缩。因此,冲床通过第一油压管路与第二油压管路的进排油,使上锁模座70上下动作。其中关于油压源的进油与排油的换向控制为习知的技术,在此恕不详述。
因此,本实施例不会因为配油管路介入上锁模座70的动作路线而造成油路毁损,并且冲床的油路不会相互交迭而容易识别,在进行油路的养护或检修时具有便利性。
另外,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柱组的第三柱体设有一第三通道,而油管组增设有一第三油管53,进而在油压缸40A以及油压源之间形成第三油压管路,其中,第三油压管路的结构组成与前述油压管路相同,在此恕不叙述。由此,当油压源对第一油压管路进油并且对第二油压管路排油时,第三油压管路为封闭状态,油压缸40A的负载轴则向下位移。当油压源对第一油压管路排油并且对第二油压管路进油时,第三油压管路为开放状态而可排放油,油压缸40A的负载轴则回缩,此时,经由第三油压管路帮助排油的动作,可以提高油压源排油的速度,使油压缸40A的负载轴能迅速复归,进而使冲床具有更高速的动作。
在此必须加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油压管路是经由支撑柱组的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来改善习知的缺点,其中,冲床的支撑柱组可以采用方形柱体或者钢板等不同型式,具有支撑冲床的上机座与下机座的功能,并且支撑柱组可供冲床的油压管路设置,进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要求。
通过对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可归纳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能使冲床的动作路线与油路分开,不会相互介入或交迭,可确保油路运作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可简化油路的配置而使油路容易辨识,具有养护或检修上的便利性。
3、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油管相互交错,使冲床整体较为美观。

Claims (10)

1、一种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与一油压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床包含有:
一下机座;
一支撑柱组,具有一第一柱体与一第二柱体,接设于所述下机座上方并于其内部分别形成有一第一通道与一第二通道;
一上机座,接设于所述支撑柱组的顶侧;
一油压缸,具有一缸体,装设于所述上机座,一负载轴设于所述缸体;
一油管组,具有一第一油管连接所述支撑柱组的第一通道与油压缸,一第二油管连接所述支撑柱组的第二通道与油压缸;
所述支撑柱组的第一通道经由所述油管组的第一油管连接至所述油压缸形成第一油压管路,所述支撑柱组的第二通道经由所述油管组的第二油管连接至所述油压缸形成第二油压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组的各柱体分别套设有一套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组还包含有一第三柱体与一第四柱体以构成四方支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组的各柱体分别套设有一套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组还设有一第三柱体,内设有一第三通道,所述油管组设有一第三油管供连接所述第三通道与油压缸,形成第三油压管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组的各柱体分别套设有一套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床还包含有一上锁模座接设于所述油压缸的负载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床还包含有一导柱组,装设于所述上机座供穿设导引所述上锁模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组的各柱体呈圆柱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组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分别与其圆柱体同轴心开设于所述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
CN 200620167413 2006-12-11 2006-12-11 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134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67413 CN200981347Y (zh) 2006-12-11 2006-12-11 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67413 CN200981347Y (zh) 2006-12-11 2006-12-11 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1347Y true CN200981347Y (zh) 2007-11-28

Family

ID=3890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6741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1347Y (zh) 2006-12-11 2006-12-11 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1347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3328A (zh) 液压柔性冷拔管的方法及其设备
CN201269057Y (zh) 旋扣钳
CN1314495C (zh) 一种液压拉伸矫直机装置
CN2801316Y (zh) 一种新型液压拉伸矫直机
CN200951451Y (zh) 管端缩口机
CN1944810A (zh) 静压桩机的抱压装置
CN200981347Y (zh) 改良油压管路配置的冲床
CN103143916A (zh) 一种堵盖压装锁紧平衡装置及堵盖压装机
CN201543715U (zh) 履带板冲螺栓孔模具
CN200981152Y (zh) 一种蜗杆前轴承压装装置
CN2902502Y (zh) 圆环校正机构
CN203401333U (zh) 连杆油孔加工夹具
CN101076430A (zh) 具有线性导向器装置的工作机械及线性导向器更换方法
CN201109032Y (zh) 一种复合驱动高速精密滑动位移工作台
CN201086416Y (zh) 一种液压机移动工作台的定位结构
CN203357088U (zh) 汽车连杆小头孔钻镗夹具
CN201776837U (zh) 一种自动去底皮翻转台
CN2505275Y (zh) 双板式合模机构
CN2876019Y (zh) 交错阻挡式停止器
CN2575080Y (zh) 千斤顶装配系统
CN207043836U (zh) 单柱数控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横梁升降液压驱动机构
CN1644935A (zh) 一种连体油缸
CN203156314U (zh) 一种堵盖压装锁紧平衡装置及堵盖压装机
CN213294639U (zh) 一种药品灌装头模驱动机构及药品灌装设备
CN202701805U (zh) 龙门加工中心用圆柱体零件自动定心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