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1573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1573B
CN1991573B CN2006101609205A CN200610160920A CN1991573B CN 1991573 B CN1991573 B CN 1991573B CN 2006101609205 A CN2006101609205 A CN 2006101609205A CN 200610160920 A CN200610160920 A CN 200610160920A CN 1991573 B CN1991573 B CN 1991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mage forming
record
forming medium
printing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09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1573A (zh
Inventor
山本章仁
中尾博人
西田吉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su K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itsu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535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5828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568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16137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su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itsu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1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1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91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15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相纸(P)的表面形成图像的成像部(C),相纸供应部(A),刀具(4)和夹具单元(10)。当相纸进给长度在设定值范围内时,切断相纸(P)之后进行图像形成,当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设定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切断相纸(P)的输送模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在成像介质表面形成图像的成像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相纸(相当于成像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有多种结构。下面对有关具代表性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卷成圆筒形的长条状相纸被容纳在记录纸箱里,从记录纸箱抽取的长条状相纸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被送到刀具位置。一旦由所述刀具切割成规定的打印尺寸,夹具单元(相当于介质输送部)在接受位置接受到被切割的相纸后,将其输送到传递位置。
当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机构在传递位置接受相纸后,则在成像部对相纸表面进行成像。在所述成像部中,如利用激光装置往副扫描方向输送相纸的同时,把根据图像数据光调节的激光向主扫描方向重复扫描,在相纸的表面形成潜影。在显影处理部,对所述相纸进行规定的显影处理,潜影被显影后,进而打印成照片。在此,为了向顾客提供服务,需要能够打印各种尺寸的照片。至今为止,对市场上所供应的正常尺寸的相纸提供了上述打印服务。
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日本特开2003-50488号公报提出了将卷纸切断成所需打印尺寸的方法。具体而言,图19所示的就是从与卷纸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进行切断的装置。该装置中,在由待机辊422支撑转印材409前端的状态下,将后续的转印材409临时容纳在容纳部426,长度达到规定长度后,利用刀具431切断相纸以获取期望的打印尺寸的相纸。
在打印广告等大尺寸的图像时也有各种打印尺寸的要求。特别是,能够自由自在地改变图像形成方向长度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仅其适用范围广,需求也越来越多。
此时,在包括图19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内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想要进行如打印广告等很大尺寸的打印时,由于输送宽度方向的尺寸很大,因而难以确保沿笔直的方向输送相纸。例如,利用输送辊进行输送时,由于难以制作沿轴向精度很高的辊外径,因此相纸在输送中会发生偏移。一旦相纸在歪斜输送的状态下传递到成像部,形成于相纸上的画像也成歪斜状态,导致画质降低。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更加适应打印各种图像尺寸,需要能够改变输送方向的长度。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稳定地输送长度在一定范围内的相纸,并能进行较佳的图像形成。但是,当输送长度超过所述的一定范围,例如进行广告打印等打印尺寸很大的打印时,利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则难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适应大尺寸打印要求,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在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设置容纳空间,对于无法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相纸尺寸,则采用一边进行图像形成,一边切断后端部的方法。此时,因切断时的振动传到成像部,所形成的图像会出现带状条纹(产生条状图像)。
为防止切断时的振动被传递到成像部,可以采用一边形成相纸的环圈(松弛状态),一边切断后端部的方法。此时,若输送方向打印尺寸很大,则经切断的相纸后端部的一部分处于被相纸供应部支撑的状态。如果跟通常一样一边进行图像形成一边输送相纸,则被切断的相纸后端会突然从相纸供应部落下来,其冲击会传递到相纸整体,有可能造成画质降低或带来带状条纹等影响。而且,进行广告打印时,打印出的照片尺寸会很大,相纸的重量也会很重。在输送进给长度很长的相纸时,相纸的自重会加剧相纸的振动和偏斜,导致出现带状条纹。
此外,日本特开2003-302284号公报中,以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公开了读取形成于已显影底片上的帧图像信息,或读取存储于各种存储媒体上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这些图像数据在相纸的乳剂面上进行图像的洗像曝光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里,记录纸箱内容纳有卷成圆筒状的相纸,旋转设置在记录纸箱输送下游侧的输送辊抽取输送相纸。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根据所需打印尺寸切断相纸的刀具单元。作为所述刀具单元,当相纸宽度尺寸较小时,通常使用将刀刃推至相纸并利用剪力切断相纸的被称作切断刀具机构的刀具单元。但是,例如切断用于广告打印等宽度尺寸很大相纸时,由于需要大的刀刃,因而会导致刀具单元的大型化。因此,对宽度尺寸很大的相纸,使用向宽度方向旋转移动的圆形切断器来切断相纸的旋转切断单元。如果使用上述的旋转切断单元,即使是宽度尺寸很大的相纸也只需沿相纸宽度方向旋转圆形切断器就能容易地切断相纸。
在这里,与通常的切断刀具可在一瞬间(例如,约0.2秒)切断相纸相比,利用旋转切断单元切断相纸时,由于圆形切断器需要行走时间,切断时间为大约1秒,因此在切断的过程中必须停止相纸的输送。但是,如果停止输送相纸,则位于旋转切断部下游侧进行的图像曝光处理也会停止,会在图像形成中产生浓淡不均匀的带状条纹,有可能降低打印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进行从小到大各种尺寸的图像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第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部、介质供应部、切断部和介质输送部。成像部,用于在成像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介质供应部,用于供应成像介质。切断部,用于以任意长度切断成像介质。介质输送部,用于从介质供应部接受成像介质,并向成像部传递成像介质。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在设定值范围内时,先切断成像介质,然后进行图像形成。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的过程中切断成像介质。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第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和效果。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介质输送部在输送上游侧的接受位置接受成像介质(相纸),在夹持成像介质的状态下被输送至输送下游侧的传递位置。介质输送部是在夹持相纸前端的状态下从接受位置移动到传递位置,并将相纸传递给下游侧成像部的。在此,根据打印尺寸预先设定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相纸进给长度),当打印尺寸在设定范围内时,先传递相纸的前端传递,再切断相纸并将相纸传递给成像部。当进行广告打印等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在不切断相纸的状态下把相纸传递给成像部,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的过程中切断成像介质,以使相纸进给长度与打印尺寸相对应。
根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打印不同尺寸的图像时,在能够沿直线方向输送相纸的同时,能够消除曝光阴影和因切割而产生的带状条纹等影响。在这里所述“任意长度”是指,除依据打印尺寸切割的规定长度之外,还包括从与图像形成装置相连接的终端所输入的期望值。“夹持”不仅指被压接的状态,还包括解除压接而只是支持相纸的状态。特别是,在返送后重新向传递位置输送时,由于是在解除压接的状态下支持相纸的,因此能够减少对相纸的负荷。在这里所述“设定值”是指,从介质供应部到成像部之间(包括介质输送路径上的容纳空间)所能容纳的成像介质的长度。此外,如下文中没有特别注明时,所述定义适用于下文中所述的发明。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种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环圈形成机构,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在接受位置和传递位置之间形成成像介质的环圈部。在通过所述环圈形成机构形成环圈的状态下,由介质输送部输送成像介质。
在这里,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形成环圈部。因此,可在形成环圈的状态下输送成像介质。为形成最佳的图像,有必要在图像形成前和图像形成时笔直地输送相纸。特别是,当输送方向的打印尺寸长时,下游侧的保持状态或输送状态对图像形成时的相纸输送的影响较大,例如因夹持相纸而受到影响则不令人满意。
对此,本发明提出的第二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相纸输送部从接受位置向传递位置移动期间,在相纸输送部中利用环圈形成机构形成环圈(松弛状态)的状态下,向成像部输送相纸。根据该构成,能够缓和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对相纸整体的影响,还能防止对相纸P施加额外的负荷。其结果是,能够提供较佳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第三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部、介质供应部、介质输送部、切断部和控制部。成像部,用于在成像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介质供应部,用于供应成像介质。介质输送部,用于从介质供应部接受成像介质,并向成像部传递成像介质。切断部,用于在将成像介质从供应部输送到成像部的过程中,以任意长度切断成像介质。控制部,控制切断部和成像部。控制部设置成,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在设定值范围内时,先在切断部切断成像介质,然后在成像部对成像介质进行图像形成;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所述设定值时,一边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一边在切断部切断成像介质。
在这里,控制部设置成,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在设定值范围内时,先在切断部切断成像介质,然后在成像部对成像介质进行图像形成;而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所述设定值时,一边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一边在切断部切断成像介质。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第三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和效果。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介质输送部在输送上游侧的接受位置接受成像介质(相纸),并在夹持成像介质的状态下输送至输送下游侧的传递位置。介质输送部是在夹持相纸前端的状态下从接受位置移动到传递位置,并将相纸传递给下游侧成像部的。在此,根据打印尺寸预先设定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相纸进给长度),当打印尺寸在设定范围内时,先传递相纸的前端,然后切断相纸并将相纸传递给成像部。当进行广告打印等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在不切断相纸的状态下把相纸传递给成像部,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的过程中切断成像介质,以使相纸进给长度与打印尺寸相对应。根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打印不同尺寸的图像时,在能够沿直线方向输送相纸的同时,能够消除因曝光阴影和因切割而产生带状条纹等影响。
本发明提出的第四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部、介质供应部、切断部、介质输送部、介质夹持机构和设定相纸进给长度设定装置。成像部,用于在成像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介质供应部,用于供应成像介质。切断部,用于以任意长度切断成像介质。介质输送部,用于从介质供应部接受成像介质,并向成像部传递成像介质。介质夹持机构,设置在介质输送部,可切换成像介质的前进方向和后退方向驱动。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第一设定值时,通过介质夹持机构,先将成像介质的前端从传递位置向成像部按前进方向输送规定时间,其后按后退方向输送规定时间以使成像介质的前端返回传递位置后,再将成像介质输送给成像部。
在本发明提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介质输送部在输送上游侧的接受位置接受成像介质(相纸),并在夹持成像介质的状态下输送至输送下游侧的传递位置。介质输送部是在夹持相纸前端的状态下从接受位置移动到传递位置,并将相纸传递给下游侧成像部的。依据打印尺寸预先设定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相纸进给长度),对于通常的打印尺寸,在将相纸的前端传递之后,切断相纸并将相纸传递给成像部。另一方面,当相纸的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相当于第一设定值)时,切断的相纸后端部在因自重而下垂的状态下被容纳在接受位置和传递位置之间(相当于相纸容纳部),并向成像部传递相纸。而且,在相纸尺寸超过上述长度时,则在不切断相纸的状态下把相纸传递给成像部,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的过程中切断成像介质,以使相纸进给长度与打印尺寸相对应。传递到成像部的相纸,通过激光进行图像的洗像曝光并形成图像。
在这里,当相纸进给长度超过第一设定值时,把相纸输送到传递位置之后,先将相纸的前端从传递位置向成像部按前进方向输送规定时间,其后按后退方向输送(返送)规定时间以使相纸的前端返回传递位置后,然后,再将相纸输送给成像部。根据该构成,能够解决现有的装置中无法顺利地将相纸容纳到相纸容纳部的问题。因此,能够提供没有带状条纹且能进行较佳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同时,通过将相纸前端向前或向后输送到传递位置和成像部之间或超过成像部的位置,能够修正相纸前端的固有卷曲,因此能够提供更佳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第五种图像形成装置为,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在第二设定值范围内时,先在切断部切断成像介质,然后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
在本发明提出的第五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当相纸进给长度在规定值(相当于第二设定值)范围内,例如在介质输送部所能容纳的范围内时,利用介质输送部将介质输送到传递位置之后切断相纸,然后向成像部沿前进方向输送规定时间。其后按后退方向输送规定时间,掉头再将相纸输送给成像部。
根据该构成,避免了被切断的相纸后端部从被相纸供应部支撑的状态突然下落时的冲击,不会造成画质降低或带来带状条纹等影响,能够进行更佳的图像形成。
本发明提出的第六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部、介质供应部、介质输送部和控制部。成像部,用于在成像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介质供应部,包括切断成像介质切断部。介质输送部,包括夹持输送成像介质的介质夹持机构。成像部,用于在成像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介质供应部,用于供应成像介质。介质输送部,用于将成像介质从介质供应部向成像部输送。控制部,用于控制介质夹持机构。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第一设定值时,由控制部控制介质夹持机构,先将成像介质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规定时间,然后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输送规定时间,再将成像介质输送给成像部。
在这里,当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第一设定值时,由控制部控制介质夹持机构,先将成像介质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规定时间,然后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输送规定时间,再将成像介质输送给成像部。因此,介质输送部在输送上游侧的接受位置接受成像介质(相纸),并在夹持成像介质的状态下被输送至输送下游侧的传递位置。介质输送部是在夹持相纸前端的状态下从接受位置移动到传递位置,并将相纸传递给下游侧成像部的。依据打印尺寸预先设定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相纸进给长度),对于通常的打印尺寸,在传递相纸的前端之后,切断相纸并将相纸传递给成像部。另一方面,当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相当于第一设定值)时,如把相纸容纳在从接受位置到传递位置之间(相当于相纸容纳部),切断的相纸后端部因重力而呈下垂的状态,向成像部传递相纸。而且,相纸尺寸超过上述长度时,在不切断相纸的状态下把相纸传递给成像部,并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的过程中切断成像介质,以使相纸进给长度与打印尺寸相对应。如此传递到成像部的相纸,通过例如激光进行图像的洗像曝光并形成图像。
在这里,当相纸进给长度超过第一设定值时,在把相纸输送到传递位置之后,先将相纸的前端从传递位置向成像部按前进方向输送规定时间,其后按后退方向输送(返送)规定时间以使相纸的前端返回传递位置,之后,再将相纸输送给成像部。根据该构成,能够将现有的装置中无法顺利进行处理的相纸顺利地容纳在相纸容纳部。因此,能够提供没有带状条纹且能进行较佳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同时,通过将相纸前端向前或向后输送到传递位置和成像部之间或超过成像部的位置,能够修正相纸前端的固有卷曲,因此能够提供更佳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第七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可装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记录纸箱,在该记录纸箱内容纳卷成圆筒形的长条状成像介质(记录纸等),并可从记录纸箱取出成像介质印刷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旋转切断部、输送辊和曝光成像部。旋转切断部,用于在圆筒形的成像介质的宽度方向旋转移动圆形切断器来切断所述成像介质。输送辊,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旋转切断部的下游侧,通过旋转动作输送成像介质。曝光成像部,用于对输送辊输送来的成像介质进行曝光成像处理,并将曝光处理后的成像介质输送至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在输送辊和曝光成像部之间形成缓冲环圈,其中,所述缓冲环圈的长度为,自输送辊停止输送成像介质到在旋转切断部切断成像介质的期间内,在曝光成像部内进行成像处理过程所需的成像介质的长度。
本发明提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使相纸在曝光部和输送辊之间形成能够容许随着图像曝光处理而被输送的记录纸的输送长度的缓冲环圈,因此在旋转切断部切断记录纸时不需停止曝光部内的图像曝光处理,能够抑制图像形成中浓淡不均匀的带状条纹的产生,同时有利于确保打印质量。
具体而言,在利用圆形切断器切断宽幅记录纸时,虽然有必要在停止输送辊之后再向相纸宽度方向旋转移动圆形切断器,但如果在曝光部和输送辊之间设有缓冲环圈,则即使停止输送辊,利用缓冲环圈也能容许随着图像曝光处理而被输送的记录纸的输送长度,因此消除了曝光部内等待处理的时间,有利于提高装置整体的打印速度。
本发明提出的第八种图像形成装置,在旋转切断部切断记录纸完成后,使输送辊重新开始输送记录纸且输送速度与在曝光成像部进行曝光成像处理时输送记录纸的输送速度同步,以维持缓冲环圈的规定长度。
依据本发明,为了补充由于记录纸在曝光部被输送而缩短的缓冲环圈的长度,将装置设置成在切断记录纸后重新开始输送辊的输送运作。因此,维持了缓冲环圈的规定长度,且能使曝光部稳定地进行图像曝光处理。
本发明提出的第九种图像形成装置为在感光材料上打印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切断部、曝光成像部和输送机构。切断部,用于在与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切断感光材料。曝光成像部,位于切断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对感光材料进行曝光成像处理。输送机构,用于将感光材料从切断部向曝光成像部输送,并在输送过程中使感光材料发生松弛,以便在切断部切断感光材料的期间能够保证在曝光成像部内进行成像处理过程所需的感光材料的长度。
在通常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旦在中途停止输送相纸(感光材料),则有必要停止在旋转切断部的输送下游侧所进行的图像曝光处理。因此会在图像形成中产生浓淡不均匀的带状条纹,有可能降低打印质量。在本发明中,由于在输送过程中使感光材料发生松弛,从而能够保证在曝光成像部内进行成像处理过程所需的感光材料的长度。根据上述构成,在旋转切断部切断记录纸时不需要停止曝光部内的图像曝光处理,也能够在图像形成中抑制浓淡不均匀的带状条纹的产生。其结果是,有利于确保打印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内部构成图(示意图);
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内部构成图(具体图);
图3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夹具单元的构成侧视图;
图4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5A~5F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纸的环圈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图6A~6D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纸输送作业的示意图(第一模式);
图7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纸输送作业的流程图(第一模式);
图8A~8D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纸输送作业的示意图(第二模式);
图9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纸输送作业的流程图(第二模式);
图10A~10F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纸输送作业的示意图(第三模式);
图11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纸输送作业的流程图(第三模式);
图12A~12J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纸输送作业的示意图(第四模式);
图13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纸输送作业的流程图(第四模式);
图14A~14C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转向部D的运作示意图;
图15A~15C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转向部D的运作示意图;
图16A~16C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夹具辊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7A~17H为说明根据其他实施例A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相纸输送作业的示意图(第三模式);
图18为说明根据其他实施例a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相纸输送作业的流程图(第三模式);
图19为现有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成图(示意图);
图20为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照片处理系统整体构成的部分剖面图;
图21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侧记录纸箱的构成主视图;
图22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侧记录纸箱的构成侧视图;
图23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侧记录纸箱的构成主视图;
图24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记录纸箱收藏部的构成平面示意图;
图25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记录纸箱收藏部的构成侧视图;
图26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扶梯的构成示意图;
图27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定位单元的构成平面示意图;
图28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定位单元的构成侧视图;
图29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定位单元的构成主视图;
图30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始在记录纸箱收藏部安装记录纸箱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1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即将把记录纸箱安装到记录纸箱收藏部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32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记录纸箱收藏部内已完成对记录纸箱的定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33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记录纸箱阻尼单元在非配合连接状态时的构成平面示意图;
图34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记录纸箱阻尼单元在平衡状态时的构成平面示意图;
图35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记录纸箱阻尼单元在配合连接状态时的构成平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A    相纸供应部(介质供应部)
B    相纸输送部(介质输送部)
C    成像部
D    转向部
M    记录纸箱
P    相纸(成像介质、记录纸、感光材料)
P1    接受位置
P2    传递位置
PR    相纸卷
Z     图像形成装置
4     刀具(切断部)
10    夹具单元
11    夹具辊(介质夹持机构)
12    导纸板
13    传送带
20    第一曝光输送辊
21    第二曝光输送辊
60    控制部
60a   偏移补正装置
60b   输送模式设定装置
60c   环圈形成装置
60d   进给长度设定装置
61    夹具控制部
62    补正值存储部
63    记录纸箱检测部
64    打印尺寸设定部
90    记录纸箱
100   记录纸箱
140   前置辊
205   旋转切断部
206   输送单元(输送机构)
207   曝光装置(曝光部、输送机构)
226   输送辊
200   记录纸箱容纳部
250   定位单元
300   记录纸箱阻尼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利用图1~图16所示的图面对关于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最佳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内部构成图(示意图)。
[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数码曝光装置,该数码曝光装置具有根据图像数据在相纸(为照片感光材料,相当于成像介质)的表面洗像曝光图像并且进行照片打印的功能。特别是,具有能够进行如广告打印等相当大的打印尺寸的照片打印功能。作为主要功能,设有相纸供应部A(相当于介质供应部)、相纸输送部B(相当于介质输送部)、成像部C和转向部D。
相纸供应部A中能够安装两台可以自由装卸的记录纸箱M,可从任意被选择的记录纸箱M提供相纸。根据该构成,例如可以准备两种不同宽度尺寸的相纸。记录纸箱M中装有卷成长条形的相纸。由前置辊1把从记录纸箱M抽取的相纸送往刀具前辊2。在刀具前辊2的下游侧附近,设有相纸传感器3,用于检测相纸P的前端是否已通过。刀具(相当于切断部)4切断相纸P的后端,使相纸成设定的打印尺寸。而且,在暂时停止相纸P的输送后再进行相纸P的切断。
刀具4的下游侧设有刀具后辊5和导纸板6,用于在接受位置P1把被输送来的相纸提供给夹具单元10。夹具单元10包括,夹具辊11(相当于介质夹持机构),用于在上游侧的接受位置P1接受相纸,并在下游侧的传递位置P2向更下游侧提供相纸。夹具辊11包括一对辊(驱动辊和压接辊),在输送宽度方向的全范围或大致全范围夹持相纸的前端。即,在由夹具辊11夹持相纸前端的状态下,夹具单元10把相纸输送到传递位置P2。
与夹具辊11一同设置有导纸板12,用于顺利接受从相纸供应部A提供的相纸。导纸板12由上下两块板构成,在接受相纸P时,通过扩大插入口12a,使得输送来的相纸不会被卡在导纸板12上且能够导入到夹具辊11的位置。
成像部C中设有配置在输送上游侧的第一曝光输送辊20和第二曝光输送辊21。所述曝光输送辊20、21的周围也设有导纸板22。而且,为消除相纸前端的固有卷曲,最佳为输送辊20、21能够在输送宽度方向的全范围或大致全范围夹持相纸。一旦从夹具单元10提供相纸P,曝光输送辊20、21则按规定速度输送相纸,在此期间在相纸的乳剂面洗像曝光图像。
成像部C包括激光装置,在由曝光输送辊20、21沿副扫描方向输送相纸的同时,将根据图像数据调节好的激光沿主扫描方向(输送宽度方向)对相纸进行重复扫描,由此可在相纸上依次形成图像(潜影)。在图1中,箭头L为所示激光照射方向。为了控制利用激光的曝光开始时刻,在传递位置P2的下游侧附近设有曝光开始传感器23。该传感器是检测相纸前端的光传感器,可以使用与上面说明的相纸传感器3同样的传感器。
转向部D包括用于转换相纸乳剂面朝向的机构。在图1中,相纸的上表面为乳剂面,但通过变换转换辊30的位置可转换相纸的方向使箭头N侧成为乳剂面。转换辊30包括驱动辊30a和压接辊30b,用于夹持已洗像曝光图像的相纸转换方向。在下文中将详细说明。卷绕辊31是为与转换辊30相同目的而设置的,在处理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很长的相纸P时启动,且设置成能够向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斜下方)移动。对卷绕辊31的操作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形成图像后的相纸通过转向部D依次送往显影处理部40、干燥处理部41、相纸排出部42并完成照片的打印。而且,利用相纸传感器32检测相纸是否输送到显影处理部。
图2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具体构成图。图3为夹具单元10的具体构成侧视图。在夹具单元10输送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用于输送夹具单元10的传送带13。夹具单元10通过支撑体14安装在传送带13上。为了驱动一对传送带13,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有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参照图3),而且通过皮带16a和滑轮16b与传送带13相连接。因此,通过驱动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能够输送夹具单元10。第一、第二电动机15A、15B、皮带16a、滑轮16b和传送带13等,在作为用于把夹具辊11(介质夹持机构)从接受位置P1向传递位置P2输送的输送机构发挥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把夹具辊11从传递位置P2返送到接受位置P1的功能。
夹具辊11包括驱动辊11a和压接辊11b(参照图2),压接辊11b可在压接驱动辊11a的状态和离开(解除压接)驱动辊11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一旦驱动压接解除电动机17,工作轴18就旋转并移动杆19。与杆19的移动相连动,压接辊11b向解除压接方向移动。通过利用驱动电动机50来驱动驱动辊11a,可输送被夹具辊11夹持的相纸P。而且,在把夹具单元10从传递位置P2向接受位置P1返送时,解除压接状态,在不损坏相纸的同时,准备再次输送相纸。导引机构51实现输送夹具单元10的导向功能。
还有,如图2所示,相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有作为环圈形成装置的第一环圈限制体52和第二环圈限制体53。这些限制体安装在支撑架54上并且能够围绕各自轴心52a、53a旋转。这些环圈限制体对相纸的环圈(松弛)进行限制,使环圈向下方形成,并且被施力以使环圈的前端部52b、53b一直位于下方。
此外,这些环圈限制体52、53设置成能够伴随着夹具单元10的移动被向上推起,如图2所示,当夹具单元10位于传递位置P2时,下游侧第二环圈限制体53被夹具单元10自身向上推起,旋转约90°。相反,当夹具单元10位于接受位置P1时,第一环圈限制体52被向上推起约90°。关于相纸P环圈的形成,在下文中将详细说明。
[功能模块构成]
下面根据图4的模块图说明图1~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功能。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控制部60,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进行控制,具体而言,用于控制下面的夹具控制部61、补正值存储部62、记录纸箱检测部63、打印尺寸设定部64、输送量检测部65、成像控制部66、刀具控制部67、记录纸箱控制部68和转向控制部69,同时还具有作为偏移补正装置60a、输送模式设定装置60b、环圈形成机构60c和相纸进给长度设定装置60d的功能。
夹具控制部61驱动控制第一电动机15A、第二电动机15B、压接解除电动机17和驱动电动机50。如上所述,利用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驱动夹具单元10宽度方向的两端。由于所述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能够独立的进行驱动控制,因此,通过分别改变电动机15A、15B的驱动量,能够补正相纸P的偏移。
补正值存储部62存储有改变电动机15A、15B驱动量所需的补正值。随着相纸P的宽度尺寸、表面质量、制造商等的不同,补正值也不相同,因此,可预先进行打印试验求得关于不同相纸P的补正值并保存在补正值存储部62中。
记录纸箱检测部63检测装于被安装的记录纸箱M中的相纸P信息。例如,可在记录纸箱M上设置条码,通过读取该条码能够获取相纸P的信息(如相纸宽度、表面质量、制造商名称等)。
打印尺寸设定部64设定照片打印的打印尺寸的数据。根据所述打印尺寸的数据控制相纸P的切断等。同时,控制部60根据记录在纸箱检测部63或打印尺寸设定部64的数据来选择存储于补正值存储部62的补正值。根据所述被选择的补正值,控制部60向夹具控制部61发出指令驱动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进行相纸P的偏移补正。因此,控制部60具有偏移补正装置60a的功能。
输送量检测部65具有检测相纸的输送量的功能。例如,通过计算从与电动机或辊连动的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数,能够检测输送量。或者,通过计算向电动机(步进电动机)供应的驱动脉冲数,能够检测输送量。因此,能够利用所述脉冲数定义存储于补正值存储部62内的补正值。当利用光传感器检测出相纸的前端时,通过从当时开始计算所述脉冲数能够算出相纸P的前端现在所处的位置。
成像控制部66控制成像部C的各种作业,即对激光装置24、曝光输送辊20、21进行控制。一旦曝光开始传感器23检测出相纸P的前端,成像控制部66则利用激光装置24控制成像开始时间。而且,由输送量检测部65检测从检测出相纸P的前端开始到进行曝光的位置为止的相纸P输送量。同时,成像控制部66还能控制曝光输送辊20、21的驱动开始的时间或解除压接的时间等。
刀具控制部67控制刀具4、刀具前辊2和刀具后辊5的驱动。根据相纸传感器3检测出的相纸P的前端、从输送量检测部65输送的相纸输送量、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部64内的打印尺寸数据,控制驱动和停止各辊2、5的时刻以及启动刀具4的时刻等。
记录纸箱控制部68控制从记录纸箱M抽取相纸P或选择切换两个记录纸箱M等作业。
转向控制部69控制设在转向部D中的转换辊30和卷绕辊31的驱动。相纸输送方向的长度小于规定值时则利用转换辊30把相纸送往显影处理部40,而相纸输送方向的长度大于规定值时则利用卷绕辊31把相纸送往显影处理部40。相纸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数据可从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部64内的数据中获取。
利用硬件(如CPU、存储器、控制线路等)和软件(如控制程序等)能够实现图4所示各项功能。
相纸进给长度设定装置60d的功能是,根据打印尺寸设定图像形成所需的相纸输送长度和切断相纸的位置,根据上述功能可设定下文中描述的输送模式。可从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部64中的数据获取相纸进给长度。若打印尺寸在通常范围时,即使打印尺寸较大,由于相纸输送部B具有相纸容纳部的功能,因此可在切断相纸后进行图像形成。但是,如果广告打印等所需打印的尺寸很大时,所述输送部内的容纳功能无法满足实际要求。此时,即使在图像形成的过程中,也有必要切断相纸并将被切断的相纸后端部在没有冲击的状态下进行输送。此时,利用相纸进给长度设定装置60d,则可根据打印尺寸设定部64的数据,通过输送模式设定装置60b能够按照打印尺寸选择恰当的输送模式。
在此,以相纸容纳部的容量为基准,确定上述“相纸进给长度”的“设定值”,并且(1)当“相纸进给长度在设定值”范围内时,在传递相纸的前端之后,切断相纸,然后再输送相纸并传递给成像部C形成图像;(2)当“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在不切断相纸的状态下将相纸输送给成像部C,然后在成像部C进行图像形成的过程中切断相纸,使其成为与打印尺寸相对应的相纸进给长度,并完成图像形成。
[关于偏移补正的说明]
从记录纸箱M抽取的相纸P在被输送时,虽然宽度方向的两侧受到导引,但由于宽度方向上的压接辊压接力的不均衡等各种原因,会以偏移的状态输送。一旦由于所述偏移使得相纸P在倾斜的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会造成低画质的照片打印,因此有必要解决相纸的倾斜。在这里,通过进行偏移补正能够把相纸恢复到正常姿势的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
(1)当相纸处于没有倾斜的状态时,如果使左右电动机的15A、15B驱动量相同,则能够在该状态下向成像部C提供相纸。(2)当由于在上游侧的弯曲输送而在发生倾斜的状态下接受相纸时,通过改变左右电动机的15A、15B驱动量进行偏移补正,能够解除倾斜状态。此时,通过把左侧电动机15A的驱动量设定成大于右侧电动机15B的驱动量,能够补正相对输送方向左侧的倾斜。在夹具单元10向传递位置P2移动时进行偏移补正即可。
而且,用于进行偏移补正的方法不仅限于此。为了处理进给长度长的相纸,最佳的是补正相纸整体倾斜的方法,然而只要是相关方法可采用其中任意的方法。
[关于环圈形成的说明]
输送到成像部C的相纸,如果在预定的恒速移动状态下进行曝光处理,则能够形成鲜明的图像。但是,当打印尺寸在输送方向上较长时,由于受到来自位于成像部C内的相纸以外的部分的震动或微动影响,会产生带状条纹。同时,如果在两处以上位置夹持相纸,则输送相纸时产生的倾斜会影响相纸整体。因此,在夹持并输送相纸时,通过在相纸输送部B形成环圈使别处的震动不影响前置辊1、刀具前辊2或刀具后辊5的输送速度以及曝光输送辊20、21或变换辊30的输送速度,在可防止出现上述带状条纹的同时,能够消除倾斜的影响。下面,根据图5A~5F,说明环圈形成的功能。
(1)在从接受位置P1向传递位置P2移动相纸P前端时,由于夹具单元10从上游侧的接受位置P1离开,所以如图5A所示的被夹具单元10向上推起的第一环圈限制体52会如图5B所示轻轻按压在相纸P的上面。此时,如果夹具单元10的移动速度比前置辊1、刀具前辊2或刀具后辊5的移动速度慢,则在相纸P形成环圈的同时,由于相纸P具有规定的刚性,因而通过第一环圈限制体52的限制会向下方形成环圈。在该状态下,当夹具单元10接近传递位置P2时,如图5C所示,由于夹具单元10的作用,第二环圈限制体53被向上推起。
在这里,当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如图5C1所示,在形成环圈的状态下,按水平方向箭头所示将相纸P输送给成像部C。特别是,当如广告打印等“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在不切断相纸P且形成有环圈的状态下,按水平方向箭头所示将相纸P输送给成像部C,进行图像形成。此时,通过利用夹具辊11使环圈状态的相纸向成像部C移动,能够更加稳定地笔直地输送相纸。特别是,当“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能够在图像形成中保持相纸P没有倾斜的状态,可形成最佳的图像。同时,关于环圈状态,为了充分发挥相纸容纳部的功能,如图5C1的虚线所示,可对多个相纸形成环圈状态。
(2)当夹具单元10从传递位置P2向接受位置P1移动时,由于夹具单元10从上游侧的传递位置P2离开,所以如图5C所示的被夹具单元10向上推起的第二环圈限制体53会如图5D所示轻轻按压在相纸P的上面。此时,夹具单元10解除了对相纸的夹持,因此相纸P被第二环圈限制体53所限制,维持向下方形成环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夹具单元10接近接受位置P1时,如图5E所示,由于夹具单元10的作用,第一环圈限制体52被向上推起。
(3)当从接受位置P1向传递位置P2移动相纸P后端侧时,在如图5E所示的维持相纸P向下方形成环圈的状态下,夹持相纸P后端侧的夹具单元10向传递位置P2移动。此时,由于夹具单元10从上游侧的接受位置P1离开,被夹具单元10向上推起的第一环圈限制体52位于被施力的下方。随着夹具单元接近传递位置P2,如图5F所示,由于夹具单元10的作用,第二环圈限制体53被向上推起,环圈逐渐变小,当夹具单元10移动到传递位置P2时,环圈将消失。
同时,当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如下文中所述在图像形成中切断相纸P。此时,如图5E1所示,在形成环圈的状态下,按水平方向箭头所示将相纸P输送给成像部C;当输送量相当于相纸进给长度时,切断相纸P。特别是,当如广告打印等“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在不切断相纸P且形成有环圈的状态下,按水平方向箭头所示将相纸P输送给成像部C;在进行图像形成的同时,当输送量相当于相纸进给长度时,切断相纸P。而且,通过利用夹具辊11在输送宽度方向的全范围或大致全范围夹持相纸P后端部,确保在笔直的状态下输送相纸,能够确保完全沿笔直方向输送相纸且能形成最佳图像。同时,关于环圈的状态,为了充分发挥相纸容纳部的功能,如图5E1的虚线所示,可对多个相纸形成环圈状态。
[关于各输送模式的说明]
下面,将详细说明在图1~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由相纸供应部A接受相纸P到向成像部C提供相纸P为止的作业。在这里,依据相纸P输送方向的长度把输送作业分成4种输送模式,依次进行说明。即,控制部60具有输送模式设定装置60b的功能,可根据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部64中的数据进行相应于打印尺寸的恰当的作业。同时,还作为相纸进给长度设定装置60d发挥如下功能:(1)当“相纸进给长度在设定值”范围内时,在切断相纸P后,输送相纸P并传递给成像部C形成图像。具体而言,相当于下面所述的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2)当“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在不切断相纸P的状态下将相纸P输送给成像部C,并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的过程中切断相纸P,完成图像形成。具体而言,相当于下面所述的第四模式。在该作业中,控制部60对相纸P进行控制,使其形成环圈的同时,还作为环圈形成装置60c发挥功能。
[第一模式]
下面,根据图6的运行图和图7的流程图说明当相纸进给长度为150mm~183mm时(第一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行。在图6A中,为从相纸供应部A接受相纸P,夹具单元10等候在接受位置P1。此时,夹具辊11处于解除压接的状态。从记录纸箱M抽取相纸P并输送(S1)。图6A表示以刀具4的位置CP为相纸P的长度的基准,当相纸P的长度为150mm时,如果以刀具4的位置CP为基准,相纸P的前端则位于导纸板12的内部,当其长度为183mm时,相纸P的前端则位于和导纸板12的前端几乎相同的位置。以刀具4的位置CP为基准,当输送量达到进给长度(与打印尺寸相对应)后,停止输送相纸P(S2)。
接下来,利用刀具4切断相纸P的后端(S3),之后由刀具后辊5把相纸P输送到规定位置(S4)。规定位置是指夹具辊11能够确实夹持到相纸P前端的位置,它因进给长度的不同会有所不同。而且,关于所述规定位置,可对其进行适当的规定,也可设定为与相纸P的进给长度无关的固定值。
图6B表示一旦相纸P输送到规定位置,夹具辊11则切换成压接状态(S5)。到此已完成移动夹具单元10的准备,因此驱动传送带13向传递位置P2移动夹具单元10(S6)。此时,相纸P在其前端被夹持的状态下被输送。而且,当相纸P的进给长度为150mm时,切断相纸P后由夹具辊11进行压接,并能立即开始夹具单元10的移动。
图6C表示夹具单元10到达传递位置P2的状态。同时,由夹具单元10在输送相纸P的期间进行偏移补正(S7)。具体而言,是改变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的驱动量。例如,同时开始驱动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并在传递位置P2先停止第二电动机15B后,仅将第一电动机15A多驱动相应于补正值的驱动量,就能够补正相纸P的偏移。如果利用该方法,则是在利用夹具单元10进行输送的最终阶段补正偏移。
图6D表示一旦完成偏移补正,夹具单元10则会停止(S8),夹具辊11则会驱动并送出所夹持的相纸P(S9)。与此同时,曝光输送辊20、21开始旋转(S10)。但是,在该阶段曝光输送辊20、21的压接辊处于被解除的状态。一旦送出相纸P,则由曝光开始传感器23检测相纸P的前端。根据该构成,能够检测相纸P已被输送到,且一旦检测出相纸P已被输送到第一曝光输送辊20的位置,则由第一曝光输送辊20压接相纸P(S11)。与此相连动的,夹具辊11的压接状态被解除(S12)。
利用曝光输送辊20成压接状态,开始曝光输送并进行图像形成(S13、S14)。已完成图像形成的相纸P通过转向部D送往显影处理部40进行显影处理,进而完成照片打印。
根据上述构成,偏移补正是在由夹具辊11夹持相纸P的状态下补正相纸P的倾斜。同时,被夹持的仅为相纸P的前端。因此,在进行偏移补正时,只有夹持辊11的夹持力作用于相纸P,因而能够在不会对相纸P施加过大的力的状态下进行偏移补正。同时,因为是在完成偏移补正的状态下向成像部C提供相纸P的,所以能够以正确的姿势进行图像形成。而且,用于在图像形成中也不会对相纸P施加过大的力,因此也不会发生带状条纹的问题。
[第二模式]
根据图8A~8D的运行图和图9的流程图说明相纸进给长度大于183mm且小于等于409mm时(第二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行。在这里,主要以与第一模式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首先,从记录纸箱M中抽取的相纸P通过刀具4的位置,被直接送往(S31)夹具单元10内的规定位置。此后,一旦停止输送相纸P,则由夹具辊11夹持相纸P的前端(S32)。此时,需切断的相纸P的后端位置尚未到达刀具4的位置(图8A)。于是,开始移动夹具单元10(S33),继续输送相纸P。在夹具单元10移动期间,相纸供应部的刀具后辊5等也继续旋转。
一旦需切断的相纸P的后端位置到达刀具4的位置,在停止移动夹具单元10的同时,刀具后辊5也停止旋转(S34、图8B)。此时,即使相纸P的进给长度为409mm,夹具单元10也尚未到达传递位置P2。接下来,在夹具单元10停止的状态下,切断相纸P的后端(S35)。夹具单元10在中途停止的位置,会根据相纸P的每一进给长度的不同而不同。
切断相纸P后,重新开始移动夹具单元10(S36)。被切断的相纸P的后端从刀具后辊5脱离(S37)。根据该构成,如图8C所示,相纸P的后端因重力成下垂的状态。之后,进行相纸P的偏移补正(S38)。步骤S39、S40、S41、S42、S43、S44和S45与第一模式中说明的步骤相同。由于相纸P的下垂是产生在相纸P送往成像部C之前,因此下垂时的冲击会在图像形成前平息,而不会对图像形成带来带状条纹等不良影响(图8D)。
图8C示出了有关相纸P的进给长度为183mm和409mm的场合。即使在相纸P的进给长度为409mm的场合,相纸输送部B仍具有可容纳已下垂的相纸后端的空间。
[第三模式]
下面,根据图10A~10F的运行图和图11的流程图说明相纸进给长度为大于409mm且小于等于594mm时(第三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行。在这里,主要以与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步骤S51、S52和S53与在第二模式中的步骤S31~S33分别相同(图10A)。接下来,如同第二模式的场合,夹持相纸P的夹具单元10在传递位置P2的上游侧停止(S54、图10B)。所述停止位置在第三模式中可定为固定位置。停止夹具单元10后,刀具后辊5、刀具前辊2和前置辊1等仍继续旋转(S55)。根据该构成,相纸P向下方松弛形成环圈R(S56,图10C)。而且,由于第一环圈限制体52的作用,强制性地向下方形成环圈R。在相纸输送部B的输送面下方确保有用于容纳环圈R所必要的空间。同时,从停止夹具单元10开始,不仅在形成环圈时,在夹具单元的移动过程中,通过形成环圈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逐渐形成环圈R并且当相纸P的后端到达刀具4的位置后,停止刀具后辊5(S57),并切断相纸后端(S58)。切断相纸后,重新驱动刀具后辊5(S59),相纸后端则从刀具后辊5脱离(S60),且如图10D所示,相纸后端因重力而下垂。即使相纸P的进给长度为594mm的场合,相纸输送部B仍具有可容纳已下垂的相纸后端的空间。
接下来,重新开始移动夹具单元10,进行偏移补正(S61、S62)。步骤S63、S64、S65、S66、S67、S68和S69与第一模式中说明的步骤相同(图10E,图10F)。由于相纸P的下垂是产生在相纸P送往成像部C之前,因此不会对图像形成带来带状条纹等不良影响。而且,还可采用不使切断后的相纸P下垂而利用夹具单元10夹持被切断的相纸P后端部进行输送的方法。
[第四模式]
下面,根据图12A~12J的输送图和图13的流程图说明相纸进给长度大于594mm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第四模式适用于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利用相纸进给长度设定装置,即使在成像当中也能切断相纸后端并输送切断后的后端部。在此,以与第一模式~第三模式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步骤S71、S72和S73与在第二模式中的步骤S31~S33分别相同(图12A)。接下来,如同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一样,夹持相纸P的夹具单元10在传递位置P2的上游侧停止(S74,图12B)。所述停止位置与第三模式相同可定为固定位置。而且,与第三模式相同,继续旋转刀具后辊5等来形成环圈R(S75、S76,图12C)。由于第一环圈限制体52的作用,强制地向下方形成环圈R。此时,与第三模式相同,从停止夹具单元10开始,不仅在形成环圈时,在夹具单元的移动过程中也能形成环圈。
一旦形成规定量的环圈R,则停止刀具后辊5等相纸供应部A的驱动系统(S77)。接下来,移动夹具单元10进行偏移补正(S78、S79)。即,使偏移补正在环圈R形成后进行,且因偏移补正即使相纸P倾斜,也能通过环圈部分吸收变形。虽然在进行偏移补正时相纸后端尚未被切断并且处于被刀具后辊5等束缚的状态,但由于已形成有环圈R,因此能够防止对相纸整体施加过大的力。
当夹具单元10到达传递位置P2,就停止其移动(S80,图12D)。接下来,旋转驱动夹具辊11,向成像部C提供相纸P的前端(S81)。在进行该作业的同时或几乎同时,旋转曝光输送辊20(S82)。一旦相纸P的前端到达第一曝光输送辊20的位置,则利用第一曝光输送辊20压接相纸P的前端(S83)。此时,由于相纸P后端的刀具辊5等已停止,因此环圈R逐渐变小(图12E)。由第一曝光输送辊20压接相纸P后,暂时停止第一曝光输送辊20。
接下来,解除夹具辊11的压接状态(S84),使夹具单元10从传递位置P2向接受位置P1返回(S85,图12F)。此时,虽然夹具单元10是一边在夹具辊之间输送相纸P的同时一边返回,但是由于已解除压接状态加上此时环圈R已变小,因此不会对相纸P施加过大的负荷。
当夹具单元10回到接受位置P1,重新开始驱动相纸供应部A的刀具后辊5等(S86)。此时,因为第一曝光输送辊20处于停止状态,所以在夹具单元10的下游侧形成环圈(S87,图12G)。此时,夹具辊11的压接依旧处于被解除的状态。而且,由于第一环圈限制体52的作用,确保在下方形成环圈R。
一旦形成规定量的环圈,就开始旋转曝光输送辊20、21(S88)。由此开始对相纸P形成图像(图12H)。继续旋转刀具后辊5等,且当相纸P的后端到达刀具4的位置时,停止刀具后辊5等的旋转,而且利用夹具辊11压接相纸P的后端并切断相纸P的后端(S89、S90)。在切断相纸P的期间也旋转曝光输送辊20、21并继续进行图像形成,但形成的环圈R逐渐变小。因为形成有环圈R,所以切断相纸P时的冲击不会传递到成像部C。因此,即使输送方向的长度较长的相纸P,也不会出现因带状条纹等现象从而发生画质降低的问题。
切断相纸P之后,夹具单元10重新向成像部C方向移动(S91)。因此,在成像部C进行图像形成的同时,在由夹具单元10支撑相纸P后端的状态下输送相纸P。此时,在夹具单元10的下游侧形成小的环圈R(图12I)。通过适当地设定曝光输送辊20、21的输送速度和夹具单元10的移动速度,可避免发生带状条纹等现象。
当夹具单元开始移动并且相纸P的后端从刀具后辊5脱离后,就停止旋转刀具后辊5。同时,也解除夹具辊11的压接(S92)。此时,对于相纸P后端,由于能进一步减少对相纸的负荷,因此以在解除压接的状态下进行移动的场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压接的状态下夹持移动。一旦夹具单元10到达传递位置P2(S93),夹具单元10就停止并且由曝光输送辊20、21继续输送相纸P,进行图像形成(图12J)。由于在解除压接辊11压接的状态下移动夹具单元10,因此夹具单元具有支撑并防止相纸P的后端下垂的功能。因此,在由曝光输送辊20、21输送相纸并进行图像形成的期间,不会对相纸P施加过度的力。
[转向部D的作业]
形成图像后的相纸P通过转向部D被送往显影处理部40。下面说明在转向部D内的运行。图14A~14C所示为相纸P的进给长度短时的运行,此时,利用转换辊30排出相纸P。即,如图14A所示,压接辊30b对驱动辊30a的压接已解除,已曝光的相纸P进入驱动辊30a和压接辊30b之间。一旦相纸P进入到规定位置,如图14B所示,每一辊压接相纸P并如图14C所示旋转90°。由此,如图所示改变了相纸P乳剂面N的朝向。之后,由转换辊30向显影处理部40输送相纸P。
当相纸P的进给长度比规定值长时,如图15A所示,相纸卷绕在卷绕辊31周围。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压接机构使相纸P卷绕在卷绕辊31周围。同时,卷绕辊31一边卷绕相纸P,一边如图15B所示向斜下方移动。在图15C的状态中,卷绕在卷绕辊31上的相纸P的外周接线与向显影处理部40的输送路径一致。一旦卷绕到该状态,转换辊30就向显影处理部40输送相纸P。以此,改变相纸P的乳剂面N的朝向。通过把乳剂面N改变成如图所示,能够在正常的状态下在显影处理部40进行显影处理。
[夹具辊的另一个实施例]
下面利用图16说明夹持相纸P的夹具辊11的另一个实施例。夹具辊11的宽度可设置成略大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能处理的相纸P的最大宽度,其外径尺寸在宽度方向上是固定的。然而作为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如图16A所示,夹具辊11的宽度还可设置成略小于相纸P的宽度。同时,如图16B所示,也可在宽度方向上分割成多个辊部分。此时,可任意设定分割数量。夹具辊11由驱动辊11a和压接辊11b构成,且任意一方的辊或双方的辊都能设置成上述构成。
相纸P的宽度尺寸多种多样,但是任何场合均在宽度全范围或大致全范围夹持相纸P的前端,并该状态下旋转相纸P的整体来补正偏移,因此不会对相纸P施加过大的力,也不会形成褶皱。
图16C为夹具辊11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设有使相纸P包括夹具辊11能够围绕规定轴心X旋转的机构。例如,设置用于旋转相纸P的专用电动机,利用该电动机能够旋转相纸P。根据该构成,能够进行偏移补正。此时,将左右电动机15A、15B的驱动量设定成一致的。进行偏移补正时,可通过专用电动机的旋转量规定补正到什么程度。根据该程序,顺利地运行偏移补正。
同时,通过设置使相纸P能够围绕轴心X旋转的机构,在改变左右电动机15A、15B的驱动量时,也能够顺利地移动相纸P。
[第二实施例]
下面,根据图20~图35所示图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而且,下面所述的实施例只不过是列举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其他产品或其他用途。
[照片处理系统的整体构成]
图20为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Z的照片处理系统构成的部分剖面图。图20所示的照片处理系统具有获取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图像数据在记录纸的乳剂面上进行图像的洗像曝光并且进行照片打印的功能。
该照片处理系统还包括胶片扫描器(图中省略)和媒体读取部(图中省略)。胶片扫描器用于扫描显影处理后的照相胶片上的帧图像并获得图像数据,媒体读取部用于读取储存在数码相机的存储媒体或其他存储介质中的图像数据。
如图20所示,上侧的记录纸箱90和下侧的记录纸箱100用于分别容纳把长条形相纸P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的相纸卷PR。上侧记录纸箱90通过滑轨91(参照图25)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Z的主体上,而下侧的记录纸箱100,通过小脚轮111可自由装卸地容纳在图像形成装置Z的主体内。而且,与上侧的记录纸箱90相比,下侧的记录纸箱100能容纳宽幅的相纸P,并且每一相纸卷PR的前端部被安装成能够从设置在记录纸箱90、100内部的输出辊96、121之间输出的状态。
在这里,根据所需的打印尺寸等来选择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Z主体上的上侧或下侧的记录纸箱90、100之一,而且从被选择的记录纸箱抽取相纸P,并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具体而言,如果选择了下侧记录纸箱100,则通过形成于记录纸箱100内的输出辊121的旋转输出相纸P。并且,相纸P的输出前端部处于在位于输送下游侧的前置辊140和一对压接辊141之间被夹持的状态。通过所述前置辊140的旋转,被输送来的相纸P沿相纸P的宽度方向旋转移动,并由用于切断相纸P的具有圆形切断器的旋转切断部205按规定的打印尺寸切断该相纸。而且,由输送辊226把被旋转切断部205切断的相纸P送往输送单元,并由输送单元206进一步送往位于下游侧的曝光装置207。
所述曝光装置207上设有上游侧曝光输送辊99a和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9b。这些曝光输送辊99a、99b之间设有利用激光对相纸P进行曝光处理所需的曝光位置。曝光输送辊99的上游侧设有相纸检测传感器210,一旦送进相纸P,则检测其前端部分并输出信号。所述相纸检测传感器210由输出红外光的发光元件和接收所述红外光的受光元件构成。利用由所述相纸检测传感器210检测出的相纸P的位置,能够确定在所述曝光位置的曝光开始时刻。
所述曝光装置207为周知的结构,根据图像数据对从激光光源(如激光二极管等)输出的激光进行光调节。而且,通过对相纸P照射所述被光调节的激光来进行图像曝光。进行图像曝光时,在由曝光输送辊99a、99b夹持的状态下,按规定速度(一定速度)输送相纸P。由于是在与相纸P的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扫描激光,因此在相纸P上一行一行进行图像(潜影)的洗像曝光。
而且,在进行如上所述的图像曝光的同时,相纸P通过下游侧的曝光输送辊99b被输送到曝光位置的更下游侧。所述曝光装置207的下游侧设有第一输送单元211。所述第一输送单元211设置成可围绕规定的旋转轴心旋转,而且还具有把由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9b传递来的相纸P提供给第二输送单元212的功能。
所述第二输送单元212包括沿输送路径配置的多个夹持输送辊对212a和形成输送路径所需的导板212b,同时,所述输送辊对212a设置成由图中未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还有,在所述曝光装置207的下游侧(图20中位于曝光装置207的左侧)设有容纳空间部S,暂时容纳沿输送方向的长度超过规定长度(例如,430.1mm)的相纸P。
即,一旦相纸P的长度比从曝光位置到显影处理部之间的距离长,则在曝光中相纸P会进入到显影处理部,因此,由所述显影处理部的处理而产生的震动会传递到相纸P的曝光部分而成为产生曝光阴影的原因。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Z中,当相纸P的输送方向的长度超过所述规定长度时,通过在所述容纳空间部S内容纳相纸P可防止曝光阴影的发生。
另一方面,输送方向的长度比所述规定长度的短的相纸P则不会发生如上所述的曝光阴影的问题,因此相纸不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部S内,而是直接送往显影处理部。如果在所述容纳空间部S内容纳不会由于输送方向长度而发生上述问题的相纸P,则会白白地降低装置整体的处理速度。
容纳空间部S内设有用于卷绕相纸P的卷筒220和用于在所述卷筒220的外周面上压接并保存相纸P的压接滚221。这些卷筒220与压接滚221在夹持相纸P输送方向前端的同时,作为卷绕机构208也发挥其功效。容纳空间部S内卷筒220的下方,设有用于检测被容纳在容纳空间部S内的相纸P的松弛量的松弛量检测传感器122。所述松弛量检测传感器122是由发光元件122a和受光元件122b组合而成,而且,一旦从发光元件122a照射出的光被相纸P遮断,就判定为松弛量大于规定量。在这里,所述发光元件122a和受光元件122b的连线设置成相对于水平线呈倾斜状态。
[上侧记录纸箱的构成]
图21为上侧记录纸箱90的构成主视图。如图21所示,记录纸箱90内容纳有围绕圆柱状辊轴95卷绕成圆筒状的相纸P。图21所示记录纸箱90内的相纸容纳空间处于被记录纸箱90外侧的外部空间遮光的状态。
同时,所述记录纸箱90是通过组合记录纸箱主体92和开闭部93所构成的近似长方体形状,而且所述开闭部93设置在记录纸箱底面侧的角部上,并围绕在记录纸箱收藏方向上具有旋转轴的铰链94可自由转动地支撑着。在图21中,记录纸箱通过使开闭部93围绕铰链9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能够把记录纸箱90内的遮光状态切换成开放状态。
还有,在记录纸箱主体92上设有图中未示的轴承部,所述轴承部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撑有卷绕圆筒状相纸P的滚轴95。而且,圆筒状相纸P被支撑在所述轴承部上,以使滚轴95与记录纸箱两侧面和记录纸箱底面平行。同时,记录纸箱100的纵深长度可设定成,与被容纳的圆筒状相纸P的宽度相对应的长度。
所述开闭部93的相纸输出口附近,安装有一对输出辊96,并且所述输出辊设置成把从相纸卷PR抽取的相纸P夹持在输出辊96之间,并可根据需要向装置主体侧输出相纸P。
具体而言,一旦根据打印尺寸选择了上侧记录纸箱90,则利用图中未示的驱动电动机旋转输出辊96,将夹持的相纸P输出,相纸P的前端部被夹持在位于装置主体内部的前置辊130和压接辊131之间(参照图20)。
如上所述,当选择了上侧记录纸箱90时,控制记录纸箱90内的相纸P使其被夹持在前置辊130和压接辊131之间。而且,当记录纸箱90没有被选择时,前置辊130和压接辊131之间成不夹持相纸P的状态。
[下侧记录纸箱的构成]
图22为表示下侧记录纸箱100的构成的侧视图,图23为表示下侧记录纸箱100的构成的主视图。如图22、图23所示,101为记录纸箱主体部,用于容纳把长条形相纸P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的相纸卷PR。在所述记录纸箱主体部101上形成有便于操作人员装卸相纸卷PR所需的开口部,而且,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开口部的记录纸箱盖部102。
所述记录纸箱盖部102通过安装在下面所述的下部框架108上的铰链116可自由开闭地安装在所述记录纸箱主体部101上。如上所述,通过组合记录纸箱主体部101和记录纸箱盖部102,构成近似长方体形状的记录纸箱100的相纸容纳部分。
在所述记录纸箱盖部102的侧上部,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橡胶垫115。所述橡胶垫115设置成,当打开记录纸箱盖部102时,可防止记录纸箱盖部102的侧上端部与记录纸箱的安装面直接接触,因此,有利于防止记录纸箱盖部102被划伤或破损。
同时,所述记录纸箱盖部102的内部,在长度方向上设有卷挂轴120,用于卷挂从相纸卷PR抽取的相纸P并把相纸P前端部的朝向转换成朝向输送下游侧方向。如上所述,与不卷挂时相比,把相纸P卷挂在卷挂轴120上时,由于相纸P的刚性加大,对防止弯曲等非常有利。
通过所述卷挂轴120转换了方向的相纸P的前端部被夹持在位于输送下游侧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输出辊121之间,当根据打印尺寸选择下侧记录纸箱100时,通过旋转输出辊121,能够使相纸P夹持在前置辊140和压接辊141之间(参照图20)。
而且,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输出辊121中的下侧输出辊121形成于与在下文中描述的调整辊106同轴的旋转轴上,并与调整辊106的旋转相连动,从而能通过手动将相纸P输出。
所述记录纸箱主体部101的上面,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所述记录纸箱盖部102自由配合连接的结合扣103,而且,通过解除结合扣103的配合连接能够打开记录纸箱盖部102。
所述记录纸箱主体部101的侧上部形成有用于把从相纸卷PR抽取的相纸P向外部输出的相纸输出口104。所述相纸输出口104,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相纸输出口104的盖子105,当记录纸箱100未容纳在图像形成装置Z内时,盖子105成关闭状态。
所述记录纸箱主体部101的正面(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侧)设有用于手动向相纸输出口104输出从相纸卷PR抽取的相纸P的调整辊106,和用于控制所述盖子105开闭作业的开闭开关107。
操作人员通过按压所述开闭开关107能够开闭盖子105。同时,把记录纸箱100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Z内后,与图中未示出的装置前盖的关闭作业相连动,由设置在装置前盖内侧的突起部按压所述开闭开关。根据该构成,只要关闭装置前盖,盖子105就被打开,成为能够从记录纸箱向图像装置Z内输出相纸P的状态。
在所述记录纸箱主体部101的底面设有下部框架108。下部框架108位于记录纸箱主体部10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并沿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下部框架108在长度方向第一端侧比记录纸箱主体部101向外突出。而且,所述突出部分的下面安装有用于连接两侧下部框架108的连接框架209。还有,在所述下部框架108的突出部分安装有连接三个方管所组成的倒U字形把手110。操作人员在移动记录纸箱100时把持该把手110。
在所述下部框架108的下面,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用于移动记录纸箱100的小脚轮111。而且,在长度方向相隔一定间隔配设有多个旋转轴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导向轴承112。
所述导向轴承112与下一段落中详细说明的扶梯350的侧面导板352和装置主体内部的记录纸箱容纳部200的记录纸箱引导件202相滑接,并用于限制记录纸箱100在宽度方向的移动。因此,导向轴承112外周面的一部分设置成,在宽度方向从记录纸箱主体部101和记录纸箱盖部102向外突出。
在所述记录纸箱主体部101的底面并位于下部框架108之间的位置上,通过定位销座114安装有定位销113。而且,定位销113与下面所述的设置在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参照图29)底面的定位单元250相配合连接,以对记录纸箱100进行定位。
所述定位销113和定位销座114分别设置在记录纸箱主体部101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且第一端侧的销座高度(距离记录纸箱主体部101底面的高度)高于第二端侧的销座高度(参照图30、图31)。关于这一点,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在所述两个下部框架108中,配设在宽度方向左侧的下部框架108长度方向的第二端部,设有与下文中所述的记录纸箱阻尼单元300相配合连接的阻尼连接销117。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是把切割下部框架108第二端的一部分而露出的导向轴承112的旋转轴作为阻尼连接销117来使用。当然,不限于此状态,而也可配设其他专用阻尼连接销117。
[前置辊的构成]
如图20所示,在上侧和下侧记录纸箱90、100的输送下游侧分别设有前置辊130、140。所述前置辊130、140用于利用旋转操作将从记录纸箱90、100输出的相纸P进一步向输送下游侧输送。
所述上侧前置辊130的辊外周面处于被一对压接辊131按压的状态,以使前置辊130和压接辊131之间能够夹持从上侧记录纸箱90输出的相纸P。
同时,所述下侧前置辊140也同样,其辊外周面处于被一对压接辊141按压的状态,以使前置辊140和压接辊141之间能够夹持从下测记录纸箱100输出的相纸P。
所述前置辊130、140设置成,通过旋转驱动驱动电动机135来旋转。具体而言,前置辊130、140的旋转轴和驱动电动机135的电动机轴上卷挂有传动带136,一旦旋转驱动驱动电动机135,其扭矩通过传动带136传递到前置辊130、140,能够同期旋转前置辊130、140。
如果设置成上述构成,例如根据打印尺寸当选择了上侧记录纸箱90时,在输送相纸P的过程中,在实际用于输送相纸P的前置辊130旋转的同时,没有输送相纸P的前置辊140也空转。
根据该构成,对防止因压接辊141长时间持续按压在前置辊140辊外周面的同一位置而形成压接痕迹非常有利,也不会出现因压接痕迹转印在相纸P上形成凹凸从而造成质量的降低的现象。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对使用一个驱动电动机135驱动两个前置辊130、140旋转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不仅限上述状态,例如也可以对两个前置辊130、140各自设置驱动电动机,使两个前置辊分别旋转。
[关于旋转切段部和输送辊]
如图20所示,旋转切断部205包括在相纸P的宽度方向旋转移动并切断相纸P的圆形切断器。旋转切断部205的输送上游侧和下游侧设有输送辊125、226。
上述输送辊125、226用于在夹持并支撑相纸P的同时,利用旋转操作往输送下游侧输送相纸P。如上所述,由于相纸P被输送辊125、226夹持并支撑因此当旋转切断部205的圆形切断器使其沿相纸宽度方向旋转移动并切断相纸P时,相纸P不会向宽度方向偏移,能够稳定地切断相纸P。
同时,输送下游侧的输送辊设置成,通过输送相纸P,在与所述曝光装置207之间(更具体地说,在曝光装置207和输送单元206之间)形成规定长度的缓冲环圈BL。所述缓冲环圈BL的长度为,自输送辊226停止输送相纸P到旋转切断部205切断相纸P的期间内,在曝光装置207内进行图像曝光处理所需的相纸P的长度。(而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曝光装置207和输送单元206为一边使相纸P松弛,一边输送相纸P的输送机构。)
具体而言,在利用旋转切断部205的圆形切断器切断宽幅相纸P时,有必要停止输送辊226并将圆形切断器沿相纸宽度方向旋转移动,但如果在曝光装置207和输送辊226之间设有缓冲环圈,则即使停止输送辊226,通过缓冲环圈也能容许在曝光装置207内进行图像曝光处理过程所需的相纸P的长度,因此消除了在曝光装置207内的等待处理时间,有利于提高装置整体的打印速度。
同时,因不需在中途停止曝光装置207的曝光处理,抑制了图像形成中浓淡不均匀的带状条纹的产生,同时有利于确保打印质量。
而且,是否利用所述输送辊226形成缓冲环圈,即是否对已切断的相纸P进行图像曝光或在图像曝光中进行相纸P的切断处理,可根据需打印的相纸P的尺寸进行选择性的切换。
具体而言,当相纸P的宽度尺寸较小时,由于在曝光装置207内进行曝光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将旋转切断部205的圆形切断器沿相纸宽度方向转动并完成切断,因此不需特意形成缓冲环圈。
另一方面,当相纸P为宽度尺寸较大时,由于在曝光装置207内进行曝光处理的过程中,无法完成旋转切断部205的圆形切断器沿相纸宽度方向的切断,加上不能停止相纸的输送,因此有必要形成缓冲环圈。
同时,在由旋转切断部205完成切断相纸P之后,与在曝光装置207内进行图像曝光处理的相纸P输送操作同时地,所述输送辊226重新开始输送相纸P,以使缓冲缓圈维持规定长度。
从所述输送辊226输送来的相纸P,被位于输送单元206内的夹具辊夹持并支撑。所述输送单元206在利用夹具辊夹持并支撑相纸P的同时,通过旋转驱动,能够将夹持的相纸P送往输送下游侧。所述输送单元206设置成,可沿相纸P的输送方向移动,并通过在利用夹具辊夹持被旋转切断部205切断的相纸P后端部的状态下向输送下游侧移动,能够把相纸P传递给曝光装置207。
[记录纸箱容纳部的构成]
图24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记录纸箱容纳部构成的平面示意图,图25为记录纸箱容纳部的构成侧视图。如图24、图25所示,记录纸箱容纳部200由设在装置主体内部相纸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四个装置主体框架201所限定的区域而构成。
202为记录纸箱引导件,沿记录纸箱容纳方向延伸,并与记录纸箱100的导向轴承112相滑接以限制记录纸箱100在宽度方向的移动。在所述两个记录纸箱引导件202之间,在记录纸箱容纳方向的第一端侧(图中为下方)和第二端侧(图中为上方)分别设有对容纳在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内的记录纸箱100进行定位的定位单元250。而且,第二端侧的定位单元250的高度比第一端侧的定位单元250的高度高。两者的其他的结构相同,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具体而言,利用提升辊255略微抬起正在通过定位单元250上部的记录纸箱100,并通过从U字形定位引导件257的开口侧插入设在记录纸箱100底面的定位销113,来进行对记录纸箱100的定位。
在所述记录纸箱容纳部200的记录纸箱容纳方向的第二端侧,且相纸输送方向下游侧(图24中为左侧)的记录纸箱引导件202的更下游侧设有记录纸箱阻尼单元300。
所述记录纸箱阻尼单元300用于在把记录纸箱100的定位销113插入定位单元250的定位引导件257之前减缓记录纸箱100的移动速度从而缓解冲击力。
只有位于记录纸箱阻尼单元300前端的配合连接件301从记录纸箱引导件202的上部向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内突出并延伸,并使所述配合连接件301与记录纸箱100的阻尼连接销117相配合连接,在下文中具体说明。而且,一边通过减震器缓解配合连接时的冲击力,一边把记录纸箱100导向规定位置。
在位于所述记录纸箱容纳部200的装置前端开口的记录纸箱容纳口上,扶梯350通过扶梯铰链361与图像形成装置Z主体相连接。所述扶梯350通过使其前端部与图像形成装置Z的安装面相接触而架设在记录纸箱容纳部200的底面和装置安装面之间,从而能够顺利地安装或拆卸记录纸箱100。同时,凭借扶梯铰链361可自由转动地支撑着,因此在容纳记录纸箱100后能够将扶梯350收藏在装置内部,所以不会妨碍操作人员的其他操作。
同时,扶梯350的侧面导板(图24中为右侧)上连接有一端与装置主体框架201相连接的扶梯用阻尼器362。所述扶梯用阻尼器362用于控制扶梯350的开闭速度。例如,在开闭扶梯时,当发生因操作失误放开扶梯350时,也可避免扶梯350猛烈地落到装置安装面上,具有确保安全的功效。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对在扶梯350上安装了扶梯用阻尼器36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有无扶梯用阻尼器362都不会影响本发明的效果,因此也可不需特意安装扶梯用阻尼器362。
而且,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为了便于进行扶梯的开闭作业,也可在扶梯350上安装把手。
[扶梯的构成]
下面,参照图26对架设在记录纸箱容纳部200的底面和装置安装面之间的扶梯350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6所示,扶梯350包括踏板351、设置在踏板两端部的侧面导板352、配设在踏板351的大致中部位置上的加强筋353。
所述踏板351构成记录纸箱100小脚轮111的移动面。同时,所述踏板351上还设有当把扶梯350收藏于装置主体内时,与被安装的记录纸箱100的开闭开关107相对应的贯穿孔354。根据该构成,当合上装置前盖时,使设置在装置前盖侧的突起部(图中未示出),能够穿过贯穿孔354按压开闭开关107。
所述侧面导板352与记录纸箱100的导向轴承112相滑接,并限制记录纸箱100在宽度方向的移动,而且位于记录纸箱容纳方向的第一端部分(图中为左侧)的间距宽于位于第二端部分(图中为右侧)的间距。根据该构成,在往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安装记录纸箱100时,可便于装入扶梯350内,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两侧的侧面导板352分别设置成第一端部分的间距宽于第二端部分的间距的构成,但不限于所述形态,而也可以仅把一侧的侧面导板设置成第一端部分的间距宽于第二端部分的间距。
而且,侧面导板352的高度设定为,以当容纳记录纸箱100时至少能与导向轴承112相接且能够顺利容纳记录纸箱100所需的尽可能低的高度为佳。这是因为,虽然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内的记录纸箱引导件202设置在,当扶梯350收容于装置内部时与侧面导板352不相干涉的位置上,但如果侧面导板352的高度高,则在架设扶梯350时侧面导板352与记录纸箱导板202之间的间隙会变大,从而在收容记录纸箱100时,记录纸箱100有可能被卡在所述间隙之间,影响记录纸箱100收容作业的稳定性。
所述踏板351上的所述加强筋353配设在小脚轮111的移动面上,在宽度方向位于大致中间的位置以便不与小脚轮相接触,并沿记录纸箱容纳方向延伸。具体而言,将板材弯成剖面为凹状,再向外弯曲其两端成折板的形状,所述折板与踏板351相接。根据该构成,在能够确保踏板351强度的同时,与在踏板351的背面设置加强筋353的情况相比,还能够缩小扶梯350整体的厚度,并具有不妨碍操作人员作业的优点。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通过扶梯铰链361把扶梯350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到装置主体的状态,但也可以采用把扶梯350作为能够从装置上拆卸的其他部件容纳在装置内部,并根据需要架设在记录纸箱收藏部200的底面和装置安装面之间使用的形式。
[定位单元的构成]
图27为表示定位单元250的构成的平面示意图,图28为定位单元的构成侧视图,图29为定位单元250的构成主视图。如图27~图29所示,251为设置在记录纸箱收藏部200底面上的安装支架,设置成沿记录纸箱容纳方向延伸的两个L字形部件相向配置。
所述安装支架251之间安装有主体部252。主体部252具有贯穿宽度方向延伸的辊支撑轴253,辊支撑轴253的两端安装有可自由旋转的提升辊255。而且,安装有提升辊255的辊支撑轴253的两端由与主体部252相连接的支撑支架254支撑。
所述提升辊255与安装在记录纸箱100底部的定位销座114相接触,并用于抬起在记录纸箱容纳方向上移动的记录纸箱100整体,而且,设置提升辊255的上端高度,使其成为记录纸箱100在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内的高度基准。
具体而言,所述主体部252设有用于调整安装支架251和主体部252的相对高度的调整螺栓256,而且,通过调整所述调整螺栓256,能够调整提升辊255距离记录纸箱收藏部200底板的高度。
所述主体部252的上面安装有能够插入记录纸箱100底部定位销113的定位引导件257。所述定位引导件257由U字形部件构成,且设置成使开口侧朝向记录纸箱容纳方向的第一端侧。同时,为了便于将记录纸箱100装入扶梯,把定位引导件257开口侧的上面加工成锥形。
所述定位单元250设置在两处,即记录纸箱收藏部200内的记录纸箱容纳方向的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但两者的差别只在距离底板的高度,且第一端侧的定位单元250的高度比第二端侧的定位单元250的高度低。下面,对这点进行说明。
图30为表示刚开始在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安装记录纸箱100的状态示意图。如图30所示,将从底板到第一端侧的定位引导件257上部的高度设定成,低于从底板到设置在记录纸箱100底部第二端侧的定位销的高度。根据该构成,记录纸箱100能够通过第一端侧定位单元250的上方。
图31为表示即将完成把记录纸箱100安装到记录纸箱容纳部200之前的状态示意图。如图31所示,将设置在记录纸箱100底部第一端侧的定位销113设定成能够插入到第一端侧定位单元250的定位引导件的高度。
在这里,如果直接向容纳方向移动记录纸箱100,首先,提升辊255与记录纸箱100的定位销座114相滑接,并且定位销座114处于跨在提升辊255之上的状态。其结果是,记录纸箱100的小脚轮111会离开底板。
图32为表示在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内已完成对记录纸箱100定位的状态示意图。如图32所示,在记录纸箱100跨在提升辊255之上的状态下,如果进一步移动记录纸箱100,记录纸箱100的定位销113则被插入到U字形定位引导件257的开口侧。而且,记录纸箱100在记录纸箱容纳方向上被定位。
如上所述,通过使记录纸箱100跨在提升辊255之上,将原本可利用小脚轮111在记录纸箱容纳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移动的记录纸箱100的移动方向限制在了记录纸箱收藏方向。根据该构成,能够顺利完成记录纸箱的安装。
同时,通过把提升辊255的高度作为基准进行在高度方向上的定位,能够消除因小脚轮111部件的精度而引起的在高度方向上的记录纸箱100的定位误差。因此,能够更精确地在高度方向上对记录纸箱100进行定位。
[记录纸箱阻尼单元的构成]
图33为记录纸箱阻尼单元的构成平面示意图,表示记录纸箱阻尼单元运转之前的状态。
如图33所示,记录纸箱阻尼单元300通过减缓记录纸箱100的移动速度来缓和记录纸箱100与装置主体之间的冲击力,该记录纸箱阻尼单元300包括与记录纸箱100的阻尼连接销117相配合连接的配合连接件301。
所述配合连接件301位于设置在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底板上的安装支架303和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303上的盖托架304之间,且安装成可围绕旋转轴305自由旋转。
所述配合连接件301的配合连接侧前端由与记录纸箱100的阻尼连接销117相接触的接触突起部301a和用于支撑阻尼连接销117的支撑突起部301b构成。
具体而言,在往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安装记录纸箱100时,首先,阻尼连接销117与接触突起部301a相接触,而且连接件301以旋转轴305为中心旋转,当所述配合连接件301旋转规定角度之后,支撑突起部301b与阻尼连接销117相配合连接并支撑记录纸箱100。
在所述配合连接件301的后端部,通过连接轴306连接有可自由转动的减震器302的一端。
所述减震器302用于按压配合连接件301的后端部并施力,使所述配合连接件301围绕旋转轴305旋转,而减震器302的另一端则通过支点轴307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支架303上。同时,连接轴306的下端部插入到以旋转轴305为中心的开口于安装支架303上的圆弧状导孔308中。
对应于记录纸箱100的阻尼连接销117和配合连接件301的配合连接状态,所述减震器302改变配合连接件301的旋转方向。关于这一点利用图33~35进行说明。
图33为记录纸箱100的阻尼连接销117与配合连接件301的接触突起部301a相接触的状态示意图。在该状态下,由于配合连接件301的配合连接侧前端朝向记录纸箱收藏方向的第一端侧,因此减震器302按压配合连接件301使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该构成,通过一边允许配合连接件30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边减缓记录纸箱100的移动速度,能够缓解安装记录纸箱100时的冲击力。
图34表示根据连接件301的旋转角度可切换记录纸箱阻尼单元300的两个功能,即减缓记录纸箱100移动速度的功能和向记录纸箱第二端侧按压记录纸箱100的功能的状态。
具体而言,连接减震器302支点轴307的轴中心和连接轴306轴中心的中心线L2与连接连接轴306轴中心和配合连接件301的旋转轴305轴中心的中心线L3成直线,并且与连接支点轴307轴中心和旋转轴305轴中心的中心线L1成重叠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配合连接件301通过配合连接侧前端的接触突起部301a和支撑突起部301b夹持记录纸箱的阻尼连接销117,即使按压减震器302也无助于配合连接件301的旋转,接触突起部301a和支撑突起部301b处于平衡状态。
图35为处于定位状态的记录纸箱100的示意图。在该状态下,由于配合连接件301的配合连接侧前端朝向记录纸箱容纳方向的第二端侧,因此减震器302按压配合连接件301以使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根据该构成,减震器302向第二端侧按压并支撑已完成定位的记录纸箱100。
[利用扶梯进行记录纸箱安装操作]
下面,利用图25说明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Z中,向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内安装记录纸箱100的操作。
首先,向从记录纸箱容纳部200中拆卸下的记录纸箱内安装相纸卷PR,然后旋转扶梯350并架设在记录纸箱收藏部200的底板和装置安装面之间。
接下来,由操作人员利用小脚轮111移动记录纸箱100,使其在扶梯350的踏板351上移动。此时,扶梯350的侧面导板352在与记录纸箱100的导向轴承112相滑接并限制宽度方向的位置同时,使记录纸箱100顺利地安装在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内的记录纸箱引导件202中。
然后,如果操作人员进一步向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内移动记录纸箱100,记录纸箱100的阻尼连接销117则与记录纸箱阻尼单元300的配合连接件301相配合连接。根据该构成,会减缓记录纸箱100的移动速度。如果进一步向内侧安装记录纸箱100,记录纸箱100的整体会跨在定位单元250的提升辊255之上,小脚轮111处于离开底板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一旦进一步向内侧安装记录纸箱100,最终,设置在记录纸箱100底部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的定位销113会分别插入到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定位单元250的定位引导件257中,从而完成记录纸箱容纳部200内记录纸箱100的定位。
此时,如图35所示,记录纸箱阻尼单元300的配合连接件301成配合连接的状态,并且由于配合连接件301的配合连接侧前端朝向记录纸箱容纳方向的第二端侧,因此减震器302按压配合连接件301会使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根据该构成,减震器302向第二端侧按压并支撑已完成定位的记录纸箱100,对防止因装置自身的震动而产生的记录纸箱100的偏移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实施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可实施各种变化。
(A)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列举了以下例子,即相纸进给长度设定装置60d根据打印尺寸设定部64的数据,通过输送模式设定装置60b按照打印尺寸进行恰当的输送。在此,以相纸容纳部的容量为基准,确定上述“相纸进给长度”的“设定值”,并且(1)当“相纸进给长度在设定值”范围内时,在传递相纸的前端之后切断相纸,然后输送相纸并传递给成像部C形成图像。(2)当“相纸进给长度超过设定值”时,在不切断相纸的状态下将相纸输送给成像部C,然后在成像部C进行图像形成的过程中切断相纸,使其成为与打印尺寸相对应的相纸进给长度,并完成图像形成。
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例如,在如下所示实施例中,也能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下面,主要以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以相纸容纳部的容量为基准,确定两个“相纸进给长度”的“设定值”。例如,以不需要形成环圈也能够容纳在相纸容纳部内的相纸输送方向的长度作为第一设定值(在该设定值范围内不需要环圈),以通过设置环圈能够容纳在相纸容纳部内的相纸输送方向的长度作为为第二设定值。
此时,(1)当相纸进给长度在第一设定值范围内(也在第二设定值的范围内)时,在传递相纸P的前端之后切断相纸。然后,输送相纸P并传递给成像部C形成图像。(2)当相纸进给长度大于第一设定值且在第二设定值范围内时,把传递相纸P的前端移动到传递位置之后切断相纸,然后先将相纸按前进方向输送规定时间,其后返送规定时间,当相纸的前端返回到传递位置后,再按前进方向输送相纸并传递给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通过最初的按前进方向输送规定时间,使相纸的后端部确实从刀具后辊5脱离,并能使相纸后端形成下垂状态。同时,移动的相纸的最前端位置,可能位于成像部C的曝光部或超过曝光部的位置。(3)当相纸进给长度大于第二设定值(也大于第一设定值)时,在不切断相纸的状态下将相纸输送给成像部C,并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过程中切断相纸P,使其成为与打印尺寸相对应的相纸进给长度,并完成图像形成。
[有关各输送模式的说明]
下面,说明从相纸供应部A接受相纸P开始到向成像部C提供相纸P为止的作业。在这里,依据相纸P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把输送作业分成4种输送模式,依次进行说明。即,控制部60具有输送模式设定装置60b的功能,可根据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部64中的数据,进行对应于打印尺寸的恰当的作业。
同时,控制部60还具有相纸进给长度设定装置60d功能:(1)当“相纸进给长度在第一设定值”范围内时,在切断相纸P后,输送相纸P并传递给成像部C形成图像。具体而言,相当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模式、第二模式。(2)当“相纸进给长度大于第一设定值”,且“在第二设定值范围内”时,把传递相纸P的前端移动到传递位置之后切断相纸,然后先将相纸按前进方向输送规定时间,其后返送规定时间,再按前进方向输送相纸并传递给成像部C进行图像形成。具体而言,相当于下面所述的第三模式。(3)当“相纸进给长度大于第二设定值”时,在不切断相纸P的状态下将相纸P输送给成像部C,并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的过程中切断相纸P,完成图像形成。具体而言,相当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第四模式。在该作业中,在控制部60d对相纸P进行控制使其形成环圈的同时,控制部60还作为环圈形成装置60c发挥功能。
下面,仅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第三模式进行说明。
[第三模式]
下面,根据图17A~17H的运行图和图18的流程图说明当相纸进给长度大于409mm且小于等于594mm时(第三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行。在这里,主要以与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步骤S151、S152和S153与在第二模式中的步骤S51、S52和S53相同(图17A)。接下来,夹持相纸P的夹具单元10在传递位置P2停止(S154,图17B)。在相纸进给长度大于409mm时,在停止夹具单元10后,前置辊1、刀具前辊2或刀具后辊5等仍继续旋转(S155)。同时,在停止夹具单元10后,沿输送方向驱动夹具辊11,并利用夹具辊11开始输送相纸P(S156,图17C)。利用夹具辊11输送相纸P的输送速度与利用前置辊1和刀具前辊2或刀具后辊5等输送相纸P的输送速度相同或比其慢。根据该构成,相纸P被送往成像部C,并由曝光开始传感器32检测相纸P的前端。但是,该阶段曝光输送辊20、21的压接辊处于解除压接的状态。
一旦相纸进给长度达到设定的打印尺寸,停止前置辊1和刀具前辊2或刀具后辊5等以及夹具辊11(S157),切断相纸P(S158)。切断后,重新利用夹具辊11把相纸按前进方向输送规定时间(S159,图17D)。被切断的相纸P的后端部一旦通过刀具后辊5,相纸P的后端从刀具后辊5脱离(S160a),然后如图17E所示会因重力下垂。相纸输送部B具有即使相纸P的进给长度大于594mm时也能容纳已下垂的相纸P后端部的空间。
然后,驱动夹具辊11逆转,返送被夹持的相纸P前端。根据该构成,可沿反方向输送相纸P(S160b,图17F)。相纸P的前端在返送规定时间的状态下,由曝光开始传感器23检测出相纸P前端的时刻,停止驱动夹具辊11(S160c)。接下来,重新沿输送方向旋转驱动夹具辊11,向输送方向开始输送相纸P(S160d,图17G)。此时,修整了相纸P前端固有的卷曲,能够输送平整的相纸并进行图像形成。
接下来,开始移动夹具单元10,能够进行偏移补正(S161、S162)。步骤S163、S164、S165、S166、S167、S168和S169与在第一模式中说明的步骤S63、S64、S65、S66、S67、S68和S69相同(图17H)。由于相纸P的下垂是产生在相纸P送往成像部C之前,因此不会对图像形成带来带状条纹等不良影响。同时,如果不想使切断后的相纸P后端部下垂,也可采用在由夹具单元夹持被切断的相纸P后端部的状态下进行输送的方法。
而且,在上述状态中,实施了在切断相纸P的后端之前将相纸P的前端送往成像部C的方法,但也可实施停止夹具单元10,并在切断相纸P后端之后,将相纸送往成像部C的状态。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较佳地将位于延伸至刀具后辊5下游侧为止的引导件之间的相纸P后端导向容纳空间内。同时,虽然是在传递位置P2停止夹具单元10的状态下输送相纸P的,但也能先在上游侧停止,在返送相纸P后,再向传递位置P2移动夹具单元10。还可以,在切断相纸P之后,重新驱动刀具后辊5,通过使相纸P后端部从刀具后辊5脱离,使相纸P的后端部形成下垂状态。
(B)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说明了成像部C内设有激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以照片感光材料相纸P作为成像介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除激光装置之外,还可适当利用CRT装置、PLZT装置等数码式曝光装置。同时,对于利用喷墨式打印机对相纸表面喷墨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应用本发明。
(C)
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构成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包含除此之外的各种构成。即,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图像记录部利用激光的曝光装置,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为例如利用液晶快门的图像曝光或喷墨打印机。因此,对于图像形成介质,也不仅限于照片感光材料,也可为由其他材料构成的相纸。

Claims (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成像部,用于在成像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
介质供应部,用于供应成像介质;
切断部,用于以任意长度切断成像介质;
介质输送部,用于在位于成像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接受位置接受从成像介质供应部所供应的成像介质,在位于成像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传递位置向所述成像部提供成像介质;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在设定值范围内时,先在切断部切断成像介质,然后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其中,所述设定值是指,从介质供应部到成像部之间的包括介质输送路径上的容纳空间所能容纳的成像介质的长度;
当所述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所述设定值时,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的过程中切断成像介质,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环圈形成机构,当所述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所述设定值时,在所述接受位置和所述传递位置之间形成所述成像介质的环圈部;
通过所述环圈形成机构形成环圈的状态下,由所述介质输送部输送所述成像介质。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成像部,用于在成像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
介质供应部,用于供应成像介质;
介质输送部,用于从所述介质供应部接受所述成像介质,并向所述成像部传递所述成像介质;
切断部,用于在将所述成像介质从所述供应部输送到所述成像部的过程中,以任意长度切断成像介质;
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切断部和所述成像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设置成,当所述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在设定值范围内时,先在切断部切断成像介质,然后在成像部进行图像形成,其中,所述设定值是指,从介质供应部到成像部之间的包括介质输送路径上的容纳空间所能容纳的成像介质的长度;
当所述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所述设定值时,一边在所述成像部进行成像处理一边在所述切断部切断成像介质,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环圈形成机构,当所述成像介质的进给长度超过所述设定值时,在成像介质被所述介质输送部接受的位置和成像介质被传递给所述成像部的位置之间形成所述成像介质的环圈部;
通过所述环圈形成机构形成环圈的状态下,由所述介质输送部输送所述成像介质。
CN2006101609205A 2005-12-02 2006-12-01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1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9415 2005-12-02
JP2005349415 2005-12-02
JP2005349415A JP2007156004A (ja) 2005-12-02 2005-12-0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53579 2005-12-07
JP2005353579A JP4458286B2 (ja) 2005-12-07 2005-12-07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53579 2005-12-07
JP2005356836A JP2007161374A (ja) 2005-12-09 2005-12-0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56836 2005-12-09
JP2005-356836 2005-1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1573A CN1991573A (zh) 2007-07-04
CN1991573B true CN1991573B (zh) 2010-08-11

Family

ID=38213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092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1573B (zh) 2005-12-02 2006-12-0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156004A (zh)
CN (1) CN1991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19992A1 (de) * 2012-10-12 2014-04-17 Gallus Stanz- Und Druckmaschinen Gmbh Vorrichtung für eine Flachbettstanze und Verfahren zum Zuführen einer Bedruckstoffbahn
CN109208318B (zh) * 2018-10-29 2022-11-22 高阳县高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由工业相机定位的纺织品纵切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2818A (en) * 1990-08-29 1993-06-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er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35409B2 (ja) * 2002-06-19 2008-08-20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写真現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2818A (en) * 1990-08-29 1993-06-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er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1573A (zh) 2007-07-04
JP2007156004A (ja) 200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4101934A (ja) 給紙装置
JP2002347960A (ja) 給紙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9915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9216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87567C (zh) 成像介质容纳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3189578B2 (ja) フィルム巻取ユニット
CN100514179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14180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3326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8902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5926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7606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9851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2057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35743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0826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縦型給紙トレイ
CN10049216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643438B2 (ja) 写真焼付現像装置
JPH09329885A (ja) 写真焼付現像装置
JP44582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156490B2 (ja) 写真感光材料の供給装置
JPH06144660A (ja) 記録装置
JP20071560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29868A (ja) 感光材料用マガジン
JPH09329887A (ja) 写真焼付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