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9590A - 具有含碳化物的发光体的白炽灯 - Google Patents

具有含碳化物的发光体的白炽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9590A
CN1989590A CNA2005800244857A CN200580024485A CN1989590A CN 1989590 A CN1989590 A CN 1989590A CN A2005800244857 A CNA2005800244857 A CN A2005800244857A CN 200580024485 A CN200580024485 A CN 200580024485A CN 1989590 A CN1989590 A CN 1989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luminous element
incandescent lamp
lamp according
feed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44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3387C (zh
Inventor
A·布恩克
G·罗森鲍尔
M·达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TRA Patent Treuhand Munich
Original Assignee
PATRA Patent Treuhand Muni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TRA Patent Treuhand Munich filed Critical PATRA Patent Treuhand Munich
Publication of CN1989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9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33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338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KELECTRIC INCANDESCENT LAMPS
    • H01K1/00Details
    • H01K1/02Incandescent bodies
    • H01K1/04Incandescent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KELECTRIC INCANDESCENT LAMPS
    • H01K1/00Details
    • H01K1/40Leading-in conductors

Landscapes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白炽灯装备有发光体,该发光体与填料一起真空密封地被接入灯泡中,其中所述发光体具有金属碳化物,该金属碳化物的熔点位于钨的熔点之上。馈电线与发光体一体地由导线制成并且设置有涂层,该涂层降低了易断裂性。

Description

具有含碳化物的发光体的白炽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从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含碳化物的发光体的白炽灯出发。在此尤其是涉及一种卤素白炽灯,该卤素白炽灯具有由TaC构成的发光体,或者该卤素白炽灯的发光体包含作为组成部分或者涂层的TaC。
背景技术
由很多文献公知具有含碳化物的发光体的白炽灯。迄今为止,还未解决的问题是严重受限的使用寿命和发光体的高度易断裂性。在US1854970中所提及的用于解决易断裂性的问题的可能性在于,制造由例如钨的金属芯构成的发光体和被涂敷在该发光体上的含铼层,其中紧接着涂敷碳化钽涂层。
碳化钽具有比钨高大约500K的熔点。因此,由碳化钽构成的发光体的温度可被调节到明显高于由钨构成的发光体的温度。由于发光体的温度较高并且增强了碳化钽在可见光谱范围中的发射,所以利用碳化钽灯(=碳化钽作为发光体的灯)能比利用具有由钨构成的传统炽热体的灯实现明显更高的发光效率。迄今,主要是碳化钽的脆性以及在高温时快速去碳化(Entkarburierung)或分解发光体妨碍了碳化钽灯的市场化。为了克服脆性的问题,在专利文献中例如建议应用用于进行碳化的最佳方法(DE 1.558.712、US 3.650.850)、使用TaC与其它碳化物/材料的合金(例如,TaC+WC、TaC+HfC等等,参见US3.405.328、US 4.032.809)、以及应用基材(US 1854970)。
为了保持建造TaC灯时的制造技术上的花费尽可能小,建议建造与用石英技术建造的传统低压卤素灯相同几何尺寸的TaC灯,例如参见图3。
图3示出了具有由硬玻璃构成的灯泡2和挤压部3的一侧被挤压的白炽灯1,在挤压部3中嵌入两个薄膜4。外部馈电线(5)和内部馈电线6分别在薄膜4上结束,该内部馈电线6在灯泡的内部与轴向的发光体7相连。
对此,首先由钽导线制成螺旋状灯丝并且在应用该螺旋状灯丝的情况下建造杆状灯。接着,杆状灯中的由钽导线构成的发光体在应用由甲烷和氢组成的混合气体的情况下被碳化。鉴于碳化的基本特性,参见例如S.Okoli、R.Haubner、B.Lux的Surface and CoatingsTechnology(47(1991年),第585-599页)以及G.Hoerz的Metall(27,(1973年),第680页)。在这方面,碳化反应的以下两个特性是重要的:
(1)在碳化时,首先构成易碎的低碳化物Ta2C。在继续供给碳时接着构成了TaC阶段。
(2)温度越高,碳化反应进行得越快。
使发光体达到为了碳化所必需的温度的最简单的可能性在于,将适当的电压施加到发光体上。可是在此,有条件地通过散热形成从发光体的末端到挤压部的温度降低。在发光体上,在任何情况下调节足够高的温度,以致实现连续的碳化。但是,直接在挤压部的上面的温度如此低(大多在700℃以下),以致完全没有进行碳化。在该区域中,完全碳化所必需的温度只不过难于调节。在直接在其中还存在由钽构成的导线的挤压部上的区域与完全经过碳化的发光体之间有其中存在易碎的低碳化物Ta2C的区域。在冲击负荷中,发光体优选地正好在该区域中断裂。现在,任务在于尽可能如此保护或稳定该区域,以致降低该区域中的易断裂性。稳定性应至少能够将灯安全地输送到客户。
如在DE-Az 102004014211.4(还未公开)中所说明的那样,可能性在于,通过使用镀层螺旋状灯丝或者套管来保护关键区域,在该区域中,易碎的低碳化物Ta2C占主导地位。
可替换地,也可以在装入灯之前碳化由钽构成的发光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TaC的脆性总是还极高,所以处理由TaC构成的螺旋状灯丝是关键的,以致大多不能进行过程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含碳化物的发光体(特别是具有卤素填料的发光体)的白炽灯,该白炽灯实现了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克服了发光体的脆性的问题。
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进行表征的特征来解决。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
根据本发明,为此应用一体式发光体,其中这两个馈电线是所绕制的发光体的延续。发光体和馈电线由唯一的导线构成。馈电线部分被涂层,其中涂层距发光体的一定的间距是有意义的。该间距遵循在工作时在馈电线的被涂层的部分与未被涂层的部分之间的边界的位置上的区域中所达到的温度。
为了避免或减小易碎的Ta2C所在的区域中的发光体的脆性,建议两种不同实施形式的涂层。
第一优选的实施形式所基于的思想在于,在执行TaC螺旋状灯丝的碳化之前,通过涂层来保护在其上由于在那里出现的较低温度所以不能结束钽的碳化并且因此主要存在易碎的低碳化物Ta2C的那些位置免于执行碳化。涂层应主要使相应区域中的钽免受包含碳的大气的影响,以致在这些位置不进行碳化,该大气在碳化期间通过抽气管来提供。仅仅处于2000℃之上、优选地约2300℃之上的非常高的温度的最初由钽构成的发光体的那些区域没有设置有保护层并且因此完全经过碳化成TaC(准确的极限值取决于相应的边界条件),参见所附的图1。易碎的低碳化物Ta2C的出现有条件地通过碳在温度梯度方向上纵向扩散而不能完全被避免,但是可被限制到相对小的区域。其次,如果存在低碳化物的窄的区域通过保护层以机械方式来稳定,则涂层也用于稳定出口(Abgang)(避免从表面开始的开裂)。保护层至少必须经受碳化过程,以便保证将灯安全地输送到客户。此后,根据具体的应用,保护层不再一定必需;通过扩散或者化学过程(也可部分)拆除保护层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接受。可是,在通常的情况下,该保护层是不希望的。保护层的材料允许在其中在没有保护层的情况下可能形成易碎的低碳化物的温度处不熔化或者蒸发,也就是说熔点应该尽可能高于大约2000℃,更好地还明显更高。在根据该基本原理保护由Ta2C构成的过渡区时,重要的是,在出口上直至如此靠近发光体的地方施加涂层,以致在出口上的未被涂层的与被涂层的地方之间的过渡区已经处于如此高的温度,以致在馈电线的、直接跟随涂层的末端的区域上能进行完全将钽碳化成碳化钽。因而,通常(至少在靠近过渡到未被涂层的区域的区域中的)涂层如此薄,以致此处由于涂层而造成未被提高的散热。典型的层厚为1至50μm。相应的值取决于所应用的涂层材料和要涂层的导线的厚度。在靠近出口的“较冷的”区域中,涂层也较厚,以便在此附加地实现机械稳定。层厚因此可遵循梯度,其中在窄点(Quetschkante)的方向上层厚持续不断地或者突然地增加。
根据第二优选实施形式,出口用相对厚的材料层包围,以便一方面使出口机械稳定,而另一方面将具有易碎的过渡阶段Ta2C的位置移动到如此靠近发光体的地方,以致通过在冲击负荷时“缩短杠杆臂”来提高耐冲击性。典型的层厚在50至200μm的范围中。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厚的保护涂层承担如在DE-Az 102004014211.4(还未公开)中所述的镀层螺旋状灯丝相似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在基本原理1中所述的物质之外也将这种金属用作保护涂层的材料,这种金属与碳构成碳化物,该碳化物虽然同样易碎,但是其脆性不是与Ta2C的脆性一样大。例如金属钨、钼、铪、铌或者锆或这些金属的碳化物是可考虑的。也能采用非金属的碳化物,诸如碳化硼或者碳化硅。
对于更高的要求,如在DE-Az 10 2004014211.4中所述的那样组合使用根据第一实施形式的保护层与应用镀层螺旋状灯丝;由此得到的另一些优点如提高了合闸稳定性。涂层防止或延迟了出口上的碳化;镀层螺旋状灯丝负责进一步稳定。重要的是,涂层还在发光体的方向上被延长超过镀层螺旋状灯丝的末端,因为在镀层螺旋状灯丝的末端上经常还出现了如此低的温度,在该温度中不能结束碳化。
在此所述的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具有被减小的灯泡体积的灯,其中发光体、特别是其发光的段距灯泡内壁的间距最大为18mm。特别是,灯泡直径最大为35mm,特别是在5mm与25mm之间的范围中,优选地在8mm与15mm之间的范围中。在具有如此小的尺寸、特别是如此小的直径的灯泡中,一定要防止分离灯泡壁上的固体的危险。在灯泡直径小的情况下,按照螺旋状灯丝的色温能明显地减小或避免经过两次循环出现的管壳黑化,该两次循环如在还未公开的DE-Az 10356651.1中所述的那样。
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馈电线由此来保护,即该馈电线至少部分覆上涂层。
特别是涉及单侧或者两侧封闭的、特别是被挤压的灯泡中的轴向或者横越轴布置的发光体。
优选地,发光体是简单绕制的导线,该导线的、用作馈电线的末端未被绕制。发光体的导线的典型直径为50至300μm。典型地,发光体由5至20匝构成。为了使发光体达到尽可能高的稳定性而优选的螺距系数为1.4至2.8。
特别优选地,涂层在馈电线的区域上延伸,馈电线从灯泡内部进入灯泡材料中,通常,灯泡由一个或者两个挤压部来密封。该区域被称为窄点。此外,易破碎性正好在窄点的区域中是特别高的,因为在此出现了高的弯曲力矩。
特别优选地,涂层延伸超过在灯泡内部的馈电线的长度的至少10%、优选地超过至少50%并且特别优选地超过至少80%。对于具有相对薄的层的根据第一实施形式的涂层重要的是,涂层被拉高直至如此靠近发光体的位置,以致在未被涂层的位置上的温度已经如此大,以致在此完全进行碳化并且避免出现易碎的低碳化物Ta2C。根据第二实施形式的涂层用作支柱;该涂层应在出口上被拉高尽可能长,以便实现尽可能大的稳定性。
因为轴向发光体的概念原则上良好地适于在灯泡上装有提高效率的镀层,所以这方面具有特别的意义。公知所谓的红外涂层(IRC,Infrarot-Coating),诸如在US-A5548182中所说明的那样。相应地,灯泡也可以额外地匹配于此,例如形成椭圆或者圆柱形,如本身公知的那样。
特别的优点在于应用卤素填料,因为适当的尺寸不仅能进行发光体的材料的循环,而且也能进行涂层的材料的循环。在应用Re作为涂层材料且Br作为活性卤素时,例子是Re-Br-循环。这种填料本身是公知的。特别是,在此涉及两次循环的填料,该两次循环如在还未公开的DE-A10356651.1中所说明的那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构造明显地比迄今的构造简单,因为特别是对于直至最大80V的NV应用不需要石英条(Quarzbalken),并且因为大多省略了包线螺旋状灯丝,以及因为此外还不必需在已经经过碳化的、由TaC构成的发光体与馈电线之间的有问题的接触(焊接或者夹紧或压接)。在处理已经经过碳化的、由TaC构成的发光体时,由于材料的脆性而常常导致发光体的末端的损伤。
发光体的材料优选的是TaC。但是,Hf、Nb或者Zr的碳化物也是合适的。此外,各种碳化物的合金、例如TaC的合金和HfC的合金也是合适的。
本发明特别适于具有最高50V电压的低压灯,因为对此所必需的发光体可以被实施得相对坚固,并且为此,为了以100w的最大功率进行普通照明的目的,导线优选地具有在50μm与300μm之间的直径,特别是最高150μm的直径。直至300μm的厚的导线特别是在光电应用时达到直至1000W的功率。特别优选地,本发明被用于单侧被挤压的灯,因为在此发光体可以保持得相对短,这同样减小了易断裂性。但是也能考虑两侧被挤压的灯和电网电压灯的应用。
附图说明
以下应参照多个实施例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碳化物发光体的白炽灯;
图2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具有碳化物发光体的白炽灯;
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碳化物发光体的白炽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由石英玻璃构成的灯泡2、挤压部3和内部馈电线6的单侧被挤压的白炽灯1,所述内部馈电线6将挤压部3中的薄膜4与发光体7相连。发光体是简单绕制的、轴向布置的、由TaC构成的导线,该导线的未被绕制的末端14横越灯轴延伸。外部引线5在外部被安置到薄膜4上。灯泡的内部直径为5mm。螺旋状灯丝末端14接着平行于灯轴弯曲并在那里构成作为整体的延长的内部馈电线6。馈电线6至少在其整个长度的一部分上设置有涂层8,这部分在工作时不高于2000℃。涂层由如下所述的材料构成。
第一实施形式的实施例:
例如,金属铼(熔点:3453k)、钌(熔点:2583K)、锇(熔点:3318k)和铱(熔点:2683K)没有构成碳化物或仅仅少量构成碳化物。在上述金属中,碳仅仅相对少量地是可溶解的。这些金属对于碳在很大程度上是透不过的,参见例如在将铼用于发光体的方面的专利文献US 1854970。因此,可能性在于,首先由钽构成的发光体的、仅仅被加热到大约2500K之下的温度的那些区域利用由这些金属构成的保护层包围。由于在高温时钽和所述金属的材料相互扩散,所以保护层的厚度必须选择得足够大,以便至少经受碳化过程。典型地,按照碳化过程的设计,层厚在1μm与50μm之间。金属的涂敷能例如通过电解、CVD分离或者溅射工艺来实现。
可替换地,保护层的材料也由难于熔化的化合物构成,这些化合物既不与发光体的出口的钽发生发应,也不与灯的包含碳的大气发生反应或不允许扩散到钽中。
例如,,HfB2、ZrB2、NbB2和TiB2至少直至2800K相对与包含碳的气态化合物反应成碳化物是稳定的。此外,化合物HfB2、ZrB2和NbB2在整个在此重要的温度范围上相对与钽的反应是稳定的,相反利用钽将TiB2成转换为TaB2(在此形成的钽反正具有过低的熔点)。因此,例如HfB2、ZrB2和NbB2是针对必需的保护层的可能的材料,因为HfB2、ZrB2和NbB2既不与由钽构成的衬底发生反应,又不与灯的含碳的大气发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相对小的层厚,该层厚优选地在0.5μm与5μm之间的范围中。硼化钽(必要时为通过硼化表面来实现)的使用可以在个别情况下是适宜的,因为硼化钽不与气态的碳发生反应,并且首先硼必需扩散到导线的内部,由此足够长地延迟了碳的继续扩散。
仅仅直至大约1000K或者低于此的温度,氮化物HfN、ZrN、NbN、TiN、VN和TaN相对与来自甲烷的碳反应成碳化物是稳定的。特别是,ZrN直至相对高的温度(大约1500K)不与灯大气中的碳发生反应,HfN(持续直至1100K)也是相对稳定的。ZrN和HfN在提及的温度范围中不与钽反应成TaN,也就是说氮化锆和氮化铪比碳化钽更稳定。相反,NbN和VN可以与钽反应成TaN;在2000K左右的过低的温度处,TiN分解。因此,这两种材料HfN和ZrN有条件地适于作为保护镀层的材料。为了在大约1500K之上的高温处将HfN和ZrN转换成相应的碳化物必需一定的反应时间,该反应时间(按照在碳化时的工艺管理和所涂敷的层的厚度)是足够的,以便防止钽导线的位于其下的区域受到碳化。以类似的方式,钽导线的涂层在个别情况下在提及的区域中利用TaN也是足够的,以便使提及的区域如此缓慢地碳化,以致该涂层实际上在发光体碳化期间不起作用。
另一可能性在于使用由两种层材料构成的系统。例如,钽导线首先利用ZrN或者HfN来涂层,ZrN和HfN在进行考虑的温度范围中都不与钽发生反应。被涂敷到钽上的第一层接着还例如利用铼、锇等等来涂层,铼、锇既不与ZrN或HfN又不与来自灯大气的碳发生反应。以这种方式,单个层系统的相应的很少希望的特性(即金属铼、锇等扩散到钽中并且与氮化锆和氮化铪反应成相应的碳化物)被回避。这种系统在相对长的时间上是稳定的。
此外,可利用氮化硼对钽导线的提及的区域进行涂层。利用紧接着将钽反应成硼化钽(二硼化钽)或也利用不太稳定的氮化钽来分解氮化硼大多如此缓慢地进行,以致钽的碳化被推迟得足够长。类似地,可应用碳化硼,在碳化硼分解时优选地形成更稳定的硼化钽(二硼化钽)并且没有碳化钽。通过针对碳化硼的分解、与钽的反应和硼原子扩散到钽的内部中所必需的时间来推迟碳化。
上面所述的例子的特殊情况是通过硼化或者氮化对出口进行钝化(这些出口在碳化之前由钽构成),由此在接着的碳化过程中足够长地延迟或抑制关键温度范围中的碳化。在这些情况下,没有保护层被涂敷到出口上,而是通过钽与硼或者氮的化学反应来“钝化”表面或足够大地降低碳化的速度。
第二实施形式的实施例:
发光体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被涂层有这样的层,该层的厚度优选地在要涂层的钽导线的直径的十分之一与一半之间的范围中。除了在基本原理1的说明中所述的金属之外还可以附加地考虑钨、钼、铪、锆或者其它构成碳化物的材料。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由钽构成保护层,或一开始在出口的区域中应用比在发光体的区域中的直径更大的直径的钽导线。
所说明的行为方式也能被转移到具有其它金属的碳化物作为发光体的灯上,这些碳化物如碳化铪或者锆或者碳化铌。
图2示出了两侧被挤压的白炽灯20,该白炽灯20也被公知为Soffitte,该白炽灯20具有由石英玻璃构成的灯泡21、两个挤压部24和25、引线27,引线27与发光体26相连。灯泡的内直径为15mm。发光体26简单地被绕制并且由TaC构成。馈电线27部分用由硼化铪构成的涂层30包封并且在插座部分28中结束,如本身公知的那样,该插座部分28坐落于挤压部24、25上。
另外,涂层或不包括在涂层上达到的峰值温度的一部分涂层还能被由螺旋状灯丝导线组成的包封或者固定的套管(例如由钼构成的套管)包围,如原则上在DE-Az 102004014211.4(还未公开)中所说明的那样。
通常,灯优选地应用由碳化钽构成的发光体,该发光体优选地由简单绕制的导线构成。
灯泡由灯泡直径在5mm与35mm之间、优选地在8mm与15mm之间的石英玻璃或者硬玻璃制成。
填料主要是惰性气体,特别是如Ar、Kr或者Xe的稀有气体,必要时混合少量(直至15mol-%)氮气的稀有气体。还考虑碳氢化合物、氢和卤素附加物。
碳化锆、碳化铪或者各种碳化物的合金也适于作为优选为被绕制的导线的发光体材料,诸如在US-A 3405328中所说明的那样。
替换方案是发光体,该发光体由诸如作为芯的铼导线或者也可是碳氢化合物的基材构成,其中该芯利用碳化钽或者其它金属碳化物来涂层,为此参见未公开的申请DE-Az 10356651.1。
另一种可能性在于,首先在由TaC构成的发光体上分离碳,例如通过在具有高CH4浓度的大气中加热TaC发光体来分离碳。在碳层上接着分离碳化钽。例如能在CVD过程中分离钽,该钽接着通过被包围的碳和/或从外面通过加热在包含例如CH4的大气中被碳化。与涂层例如碳纤维相反,这具有这样的优点,即TaC发光体(以钽为出发点)更容易被制造成任意形状。
0.1至5mol-%、特别是直至2mol-%的碳成分适于作为填料的基本规则。氢成分至少与碳成分一样多,优选地为碳成分的两倍至八倍。卤素成分为碳成分的最高一半,特别是碳成分的五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特别是直至十分之一。优选地,卤素成分最高应与氢成分相对应,优选地最高应与氢成分的一半相对应。卤素成分的规范是500至5000ppm。所有这些数据都涉及1巴的冷充气压力(Kaltfuelldruck)。在改变压力时,单个浓度数据如此被换算,以致得到绝对的物质的量;例如所有以ppm为单位的浓度数据在压力倍增时被等分。
对于24V/100W的灯介绍具体的研究。色温为3800K。该灯应用直径为125μm的(从被碳化的钽中获得的)TaC导线。该TaC导线简单地被绕制并且显示出比具有未被涂层的出口的灯明显更好的断裂特性。断裂试验利用冲击摆来执行。
相反,在其它方面相同、可是应用通常坚硬的由钼或者钨构成的电极夹持器的灯极易断裂,因为在应用坚固的Mo夹持器时在Mo电极与首先由钽构成的螺旋状灯丝之间的连接点的附近的发光体的位置处于如此低的温度,以致不能结束碳化,也就是说易碎的低碳化物在那里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因而发光体的被固定在Mo夹持器或W夹持器上的馈电线利用以上述方式阻止发光体的碳化的层来覆盖,以致在该位置不能形成低碳化物,参见图4。仅仅在被涂层的与未被涂层的部分之间的过渡区中出现少量低碳化物。但是,由此整个结构形式是很昂贵的。
此外,电极、也就是大多由钼或者钨构成的坚固的馈电线在灯工作期间缓慢吸收气态的碳并且因此作为碳的“吸气剂”起作用,至少在较热的、靠近发光体的固定的区域中起作用。由此,妨碍了灯中的循环;从碳向发光体的反馈不再可能。为了避免这或为了至少延迟碳吸收,在大多数情况下,推荐在应用该构造时至少在温度较高的区域中自己利用阻止碳化的层来保护电极。例如,电极可利用由上述金属铼、锇、钌或者铱构成的层来涂层。可替换地,电极的涂层是利用例如硼化铪、硼化锆和硼化铌。由于例如硼化铼比碳化铼更稳定,所以电极通过硼化从外部被钝化。另一种可能性在于利用如氮化铪、氮化锆、氮化铌的氮化物来涂层Mo电极或W电极;这些化合物虽然在碳化期间或在灯工作时缓慢地被转换成碳化物,可是对此必需的时间在选择足够厚的层厚度时是足够大的。由所述金属之一构成的坚固的馈电线的完全的设计是可能的。
设置有涂层的发光体适于在通常条件下输送灯。在其它设计中,发光体如此容易断裂,以致对于灯的输送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
螺旋状灯丝出口选择得越短,就减小了发光体的弯曲。弯曲的原因是碳化时的体积增加。该增加特别是通过增加长度能观察到。已表明,干扰的弯曲不会导致发光体的线圈内的翻倒,而是发光体作为整体在侧面从轴向位置倾斜。在IRC-涂层的意义下,弯曲的避免不一定是用于将干扰滤波器用在灯泡上的前提,如本身公知的那样,参见EP765528。
在附加地应用套管时的外部直径最大对应于发光体的导线的直径的两倍。套管越薄,其重量越小。
在这种意义下,本身易于理解的是,镀层尽可能窄地直接涂敷到馈电线上。可是,间隔以及借助还被插入镀层中的支承辅助措施以如在US 3355619中所述的附加导线的形式附加接入物质在表达上未被排除。一方面,附加导线作为附加的支撑辅助措施起作用。另一方面,在螺旋状灯丝出口处,附加物质或用于填充气体循环的完整的填充气体添加物以固定形式被接入灯中,例如由卤素生成的碳氢化合物构成的被涂层的碳纤维或者塑料纤维。
对于灯泡直径为10mm和发光体由TaC构成的灯,整个具体的填料由以下成分构成:1巴(冷充气压力)Kr+1%C2H4+1%H2+0.05%CH2Br2。浓度数据为mol-%。
即使在馈电线和发光体一体地由一部分制成时,也不排除,馈电线的材料具有其它化学计量的发光体中的金属或者金属碳化物的成分。特别是,如果如铼的涂层材料扩散到由如钽的其它金属构成的导线中,则出现该情况。

Claims (22)

1.一种具有含碳化物的发光体和具有馈电线的白炽灯,所述馈电线夹持所述发光体,其中,发光体与填料一起真空密封地被接入灯泡中,其中,所述发光体具有金属碳化物,所述金属碳化物的熔点位于钨的熔点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线与所述发光体一体地由导线制成,并且至少一部分所述馈电线由涂层包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至少在其表面上由碳化钽构成,并且特别是简单绕制的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泡由灯泡直径在5mm与35mm之间、优选地在8mm与15mm之间的石英玻璃或者硬玻璃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惰性气体,特别是包括稀有气体、必要时混合少量氮的稀有气体,以及包括至少一种氮氢化合物、氢和至少一种卤素添加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是简单绕制的导线,该导线优选地具有50至300μm、特别是直至150μm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线上的涂层延伸直至如此靠近发光体的位置,以致所述馈电线的未被涂层的部分的温度为至少2000℃或者在200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的厚度最大为所述导线的直径的1/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由铼或者锇或者铱或者钌或者这些金属的混合物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由铪或者锆或者铌或者钽或者由这些金属构成的混合物的硼化物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由金属氮化物、特别是由氮化铪或者氮化锆或者氮化钽构成,或者由非金属化合物、特别是由氮化硼或者由碳化硼或者碳化硅或者其混合物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线以一个或者两个灯泡密封部分被密封,其中,所述涂层至少延伸直至所述密封部分的边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线由金属、特别是由钽构成,而所述发光体由金属碳化物、特别是碳化钽构成,其中,所述馈电线设置有涂层,所述涂层由此来实现,即所述馈电线直至如此靠近所述发光体的位置通过上述所执行的金属的化学反应来钝化,以致未被钝化的部分的温度位于至少2000℃处或者位于2000℃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由硼化钽或者氮化钽或者其混合物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的厚度为所述馈电线的导线的直径的至少1/15。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由碳化钽构成,其中,所述涂层由材料钨或者钼或者铪或者锆或者钽或者铌或者必要时其碳化物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由第一涂层构成,其中,在所述第一涂层上施加第二涂层或者包封,所述第二涂层或者包封部分或者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涂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涂敷到馈电线上的第一层不与馈电线的材料发生反应,并且所述与填料接触的第二层不与所述填料发生反应,并且这两层的材料相互不发生反应以及至少在碳化的持续时间期间不相互扩散。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直接被涂敷到馈电线上的第一层由氮化锆或者氮化铪构成,而与所述填料接触的第二层由铼或者锇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的馈电线被固定在所谓电极的例如由W或者Mo组成的、直径明显更大的另一馈电线上,其中,所述发光体的馈电线在其整个长度上或者仅仅部分在靠近固定发光体的较热的区域以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式被涂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在表面上用铼或者锇或者钌或者铱来涂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在表面上用硼化物或者氮化物来涂层,所述硼化物诸如硼化铪或者硼化铌或者硼化锆,所述氮化物如氮化铪、氮化铌或者氮化锆。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在表面上被钝化,特别是通过硼化来钝化。
CN200580024485A 2004-07-19 2005-07-06 具有含碳化物的发光体的白炽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33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4034786.7 2004-07-19
DE102004034786A DE102004034786A1 (de) 2004-07-19 2004-07-19 Glühlampe mit carbidhaltigem Leuchtkörp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9590A true CN1989590A (zh) 2007-06-27
CN100583387C CN100583387C (zh) 2010-01-20

Family

ID=34972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4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3387C (zh) 2004-07-19 2005-07-06 具有含碳化物的发光体的白炽灯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12488A1 (zh)
EP (1) EP1769526B1 (zh)
JP (1) JP4571976B2 (zh)
CN (1) CN100583387C (zh)
AT (1) ATE453925T1 (zh)
CA (1) CA2573622A1 (zh)
DE (2) DE102004034786A1 (zh)
WO (1) WO20060078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77798B1 (fr) 2011-07-13 2016-07-29 Urgo Lab Utilisation de composes oligosaccharidiques pour la prevention et le traitement des cicatrices pathologiques
JP6487621B2 (ja) * 2014-01-22 2019-03-2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赤外光源
FR3043556B1 (fr) 2015-11-17 2020-01-10 Urgo Recherche Innovation Et Developpement Utilisation de composes oligosaccharidiques pour activer l'angiogenese
FR3060392B1 (fr) 2016-12-19 2019-07-12 Urgo Recherche Innovation Et Developpement Utilisation de composes oligosaccharidiques pour activer l'epidermisation
FR3066390B1 (fr) 2017-05-17 2019-07-12 Urgo Recherche Innovation Et Developpement Utilisation de composes oligosaccharidiques pour traiter les plaies des patients diabetiques arteriopatiques
FR3113583A1 (fr) 2020-08-26 2022-03-04 Urgo Recherche Innovation Et Developpement Utilisation de composes oligosaccharidiques pour augmenter l’oxygenation de la peau lors du traitement des plaies ischemiques
FR3117012A1 (fr) 2020-12-07 2022-06-10 Urgo Recherche Innovation Et Developpement Utilisation topique de la metformine pour diminuer l’inflammation dans la peau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25857A (en) * 1930-01-22 1933-09-05 Gen Electric Electric incandescent lamp
NL260575A (zh) * 1960-01-29
NL6513874A (zh) * 1965-10-27 1967-04-28
US3405328A (en) * 1966-03-02 1968-10-0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Incandescent lamp with a refractory metal carbide filament
US3524693A (en) * 1967-08-17 1970-08-18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arbide filament incandescent lamp
JPS5281975A (en) * 1975-12-29 1977-07-08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High-melting point carbide filament
DE3610922A1 (de) * 1986-03-24 1987-10-01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Halogengluehlampe
JPH01175162A (ja) * 1987-12-28 1989-07-11 Alps Electric Co Ltd ランプのフイラメント
US5021711A (en) * 1990-10-29 1991-06-04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Quartz lamp envelope with molybdenum foil having oxidation-resistant surface formed by ion implantation
EP0573114B1 (en) * 1992-06-05 1997-01-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ic lamp
JPH07296783A (ja) * 1994-04-27 1995-11-10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車両用ハロゲン電球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前照灯
DE4420607A1 (de) * 1994-06-13 1995-12-14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Elektrische Glühlampe und Leuchtkörper für Glühlampen
JPH08185831A (ja) * 1994-12-28 1996-07-16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管 球
CN1211829C (zh) * 1999-08-22 2005-07-20 Ip2H股份公司 光源和制造光源的方法
DE10218412A1 (de) * 2002-04-24 2003-11-06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Einschmelzfolie und zugehörige Lampe mit dieser Folie
DE102004014211A1 (de) * 2004-03-23 2005-10-13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Glühlampe mit carbidhaltigem Leuchtkörp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573622A1 (en) 2006-01-26
EP1769526A1 (de) 2007-04-04
WO2006007814A1 (de) 2006-01-26
EP1769526B1 (de) 2009-12-30
DE102004034786A1 (de) 2006-03-16
US20080012488A1 (en) 2008-01-17
JP2008507099A (ja) 2008-03-06
DE502005008792D1 (de) 2010-02-11
CN100583387C (zh) 2010-01-20
JP4571976B2 (ja) 2010-10-27
ATE453925T1 (de) 2010-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3387C (zh) 具有含碳化物的发光体的白炽灯
JP4571879B2 (ja) 炭化物含有発光体を有する白熱ランプ
US8044567B2 (en) Light source incorporating a high temperature ceramic composite and gas phase for selective emission
US7722421B2 (en) High temperature ceramic composite for selective emission
US7851985B2 (en) Article incorporating a high temperature ceramic composite for selective emission
JP2002231187A (ja) 高圧放電ランプ
US20090045742A1 (en) Incandescent lamp having an illuminant that contains a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t metal compound
EP2787524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filament
US8278823B2 (en) Thermo-optically functional composi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N1989591A (zh) 具有含碳化物的发光体的白炽灯
US20080122355A1 (en) Light Bulb Comprising an Illumination Body, Which Contains a Metal Compound that is Stable at High Temperature
KR20070057791A (ko) 광원의 필라멘트 또는 전극을 기계적으로 안정시키기 위한광원 및 방법
EP2183763B1 (en) Metal and oxide interface assembly to sustain high operating temperature and reduce shaling
JP5975816B2 (ja) 白熱電球、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ィラメント
US20100156289A1 (en) Halogen Incandescent Lamp Having a Carbide-Containing Luminous Element
US20080024061A1 (en) Incandescent lamp having a carbide containing luminous element
US20080237541A1 (en) Thermo-optically functional composi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WO2015011927A1 (ja) ショートアーク放電ランプ用電極およびその製法
KR20230165690A (ko) 방전 램프 및 방전 램프용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JP2005302352A (ja) 電球およびフィラメント
CN101536140A (zh) 热阴极荧光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