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9131B - 枢轴机构、包含枢轴机构的电子设备及枢轴机构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枢轴机构、包含枢轴机构的电子设备及枢轴机构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9131B
CN1969131B CN2005800186103A CN200580018610A CN1969131B CN 1969131 B CN1969131 B CN 1969131B CN 2005800186103 A CN2005800186103 A CN 2005800186103A CN 200580018610 A CN200580018610 A CN 200580018610A CN 1969131 B CN1969131 B CN 19691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ection
axial region
axis
horizontal shaft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186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9131A (zh
Inventor
寺田茂弘
木村祐一郎
石黑义人
山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eyou Trading Co ltd
NEC Corp
Yamamoto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you Trading Co ltd, NEC Corp, Yamamoto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you Trad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69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9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69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91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 H04M1/0212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i.e. folding around a first axis and rotating around a second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changing, e.g. reversing, the face orientation of the screen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e.g. for folding into tablet PC like position or orient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user to show to a second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传统的水平轴部被分为两部分,并且它们与竖直轴部结合以形成三轴结构。这些轴通过枢轴主体固定以减少应力和作用在每个部件上的应力和力矩。结果,可以减小整个双轴枢轴的尺寸。

Description

枢轴机构、包含枢轴机构的电子设备及枢轴机构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枢轴机构,该双轴枢轴机构作为诸如移动电话、摄像机和数码照相机之类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机械部分。
背景技术
移动电话和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的国内用户总量已经超过八千七百万(截止2004年5月底),因此变成常用的个人用品。尽管这些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电话交谈,但是近来已经估计它们将具有更加复杂的形式,例如具有电子邮件浏览功能、网络浏览功能、照像功能等。传统的简单可折叠形式已经不能应付这些高级的功能,已经发现这样的示例,其中使用双轴枢轴的结构来代替传统仅允许转动的单轴枢轴。“双轴枢轴”这里表示具有两个转轴的枢轴,其中两个转轴通常彼此垂直地布置。
图1至图5是用于解释其中采用传统双轴枢轴的可折叠式移动电话1的上壳体2的状态变化的视图。这些图中所示的可折叠式移动电话1的特征在于具有双轴枢轴,该双轴枢轴具有可以绕“固定”至下壳体3的较短侧附近的转轴旋转的另一个转轴。
将进行以下的说明,其中双轴枢轴21的大致平行于下壳体3的较短侧设置的轴表示为水平轴线101,而双轴枢轴21的大致垂直于下壳体3的较短侧设置的轴表示为竖直轴线102。
图1示出具有双轴枢轴的折叠的移动电话。在这种状态下,显示单元11被收纳为面对下壳体3。图2的视图示出面对下壳体3的上壳体2以水平轴线101为中心旋转大约90度的角度而打开的状态。图3的视图示出上壳体2从图2所示的状态以竖直轴线102为中心旋转大约90度的角度的状态。图4的视图示出在从图3所示的状态以竖直轴线102为中心进一步旋转90度的角度之后,显示单元11的背侧面对下壳体3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以水平轴线101为中心旋转大约90度的角度关闭上壳体2,能够以显示单元11暴露于外部的状态来关闭上壳体2和下壳体3。
图5示出显示单元11暴露于外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允许用宽屏检查电子邮件或使用照像功能。
图6是与传统的双轴枢轴相关的三面视图。双轴枢轴由水平轴部701、竖直轴部702和水平轴固定部分(托架)703形成。然后,水平轴部701具有允许竖直轴部702穿过的竖直通孔711。这使得竖直轴部702能够以由水平轴部701形成的水平轴线101为中心旋转,并且还能够以竖直轴线102为中心旋转。水平轴固定部分703是用于将水平轴部701固定在固定位置处的构件。此外,为了在旋转时施加适当的转矩,板簧704配合在水平轴部701和竖直轴部702之间的接触表面中,以在旋转上壳体时产生恒定的转矩。
通过水平轴固定部分703,水平轴部701固定至下壳体3,由此将水平轴线101固定至下壳体或衬底。
因为在常用的可折叠式移动电话(未示出)中,为了在上壳体2被折叠或打开时产生适当的转矩,水平轴部(未示出)由多个部分形成。此外,在使用传统双轴枢轴的可折叠式便携电话中,水平轴部701由包括弹簧的多个部件形成。
但是,这样的结构包括以下的缺点。
更具体而言,因为竖直通孔711应当在水平轴部701中打开,所以水平轴部701需要具有比所述孔大的厚度,并且足够大以满足设计强度。因此,双轴枢轴自身的尺寸需要较大,妨碍了小型化。
另一个缺点是在水平轴部701中设置竖直通孔711产生了应力集中,而可能损坏部件。另一个缺点是延伸水平轴部701的轴长增加了由该长度和力获得的力矩,可能导致诸如扭转或歪曲的问题。
另一个缺点是因为使用用于施加转矩至竖直轴部702的板簧704将无论竖直轴部702的转角如何都施加相同的转矩,所以对于在预定角度施加感应转矩(induction torque)的情况,需要对水平轴部701和上壳体2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缺点,其目的是通过将传统的水平轴部701划分为三个并对每个使用合适的构件来解决部件的强度问题。此外,因为根据构件可以修改处理方法,因此可以降低部件的成本。
此外,除了水平轴被以适当角度打开外,为竖直轴设置D形切口并使竖直轴上的槽接触水平轴的端表面以防止竖直轴旋转(除非竖直轴以合适的角度打开)能够防止壳体接触,由此能够避免壳体表面的涂料脱落,并且在水平轴方向上设置弹簧能够根据竖直轴的转角施加适当的转矩以产生感应转矩。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双轴枢轴由三个轴部件形成。
所述三个轴部件是第一水平轴部、第二水平轴部和竖直轴部,其中第一水平轴部和第二水平轴部布置在相同的水平轴线上,并且竖直轴部布置在所述第一水平轴部的轴端部和所述第二水平轴部的轴端部之间。
所述竖直轴部可以布置为使其轴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水平轴部的轴端部和所述第二水平轴部的轴端部接触。
此外,所述竖直轴部的轴侧表面的基本面对两侧的部分可以被切割,并且槽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轴部的与所述竖直轴部接触的端表面中。
所述第二水平轴部由盘状体、弹性体和第二水平轴部主体形成,以能够在旋转竖直轴部时施加转矩。
此外,形成第二水平轴部的所述弹性体可以是线圈弹簧。
此外,第一水平轴部的所述槽可以设置在所述水平轴线上或设置在所述水平轴线之外。
此外,所述第二水平轴部可以由止动件固定,并且所述止动件可以通过搭扣配合(snap-fit)来固定所述第二水平轴部。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双轴枢轴制造方法中,所述双轴枢轴包括轴主体部分、一个竖直轴部、以及第一水平轴部和第二水平轴部,所述轴主体部分具有位于水平轴线上的开口表面、和位于面对所述开口表面的表面中的以及位于竖直轴线上的两个表面中的轴通孔,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水平轴部从所述开口表面插入到所述水平轴线上的轴通孔中,然后将所述竖直轴部插入到所述竖直轴线上的两个轴通孔中,以将所述第二水平轴部布置在所述水平轴线上,以从所述开口表面暴露。
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轴主体部分包括止动件转换孔,使得在布置所述第二水平轴部之后,止动件插入所述止动件转换孔中以固定所述第二水平轴部。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双轴枢轴的移动电话的立体图,其壳体在显示单元被收纳的状态下关闭;
图2是采用双轴枢轴的移动电话的立体图,其上壳体打开;
图3是采用双轴枢轴的移动电话的立体图,其上壳体旋转;
图4是采用双轴枢轴的移动电话的立体图,其上壳体旋转180度;
图5是采用双轴枢轴的移动电话的立体图,其壳体在显示单元被暴露的状态下关闭;
图6是示出传统双轴枢轴的三面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枢轴主体部分的三面视图和枢轴止动件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轴枢轴组装过程的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轴枢轴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水平轴部的三面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竖直轴部的两面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轴枢轴的操作的剖面操作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水平轴部的结构的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轴枢轴组装过程的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轴枢轴的操作的剖面操作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竖直轴部的两面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合的枢轴主体部分和竖直轴部的两面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双轴枢轴的操作的仰视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双轴枢轴的截面的视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第一水平轴部的槽构造的视图;
图21是用于解释传统双轴枢轴的问题的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双轴枢轴的剖视图;以及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第一水平轴部的槽构造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就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来描述实施例。以下的实施例可以部分地实施或结合实施。因为移动电话的主体结构与传统的相同,所以将使用图1至图5所示的结构而不作修改。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7和图8,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枢轴200的结构。
图7示出图示作为结构构件的枢轴主体部分201的四面视图和枢轴止动件205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组装程序的过程视图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双轴枢轴200由枢轴主体部分201、第一水平轴部202、第二水平轴部203、竖直轴部204和止动件205形成。
枢轴主体部分201是用于固定各个部分的结构构件,其是需要具有机械强度的构件。
第一水平轴部202和第二水平轴部203是与图6所示的水平轴部701等同的构件,这两个部分形成水平轴101。第一水平轴部202和第二水平轴部203固定为通过他们的端表面将竖直轴部204夹在其间。
尽管在实践中其由多个部件形成以在绕水平轴101进行旋转操作时产生适当的转矩,但是为了简明的目的,将假设其由两个部件,即第一水平轴部202和第二水平轴部203形成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实际的使用条件下,水平轴固定至衬底或壳体。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使用中第一水平轴部202和第二水平轴部203固定至下壳体3等,其固定方法不受限制。
竖直轴部204是形成竖直轴线102的构件。在本实施例中,该构件与传统构件没有特别的不同。
枢轴止动件205是用于将第二水平轴部203固定至枢轴主体部分20 1的构件。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附图被绘制为假设通过使用搭扣配合(snap-fit)的方法来固定,但是固定方法不特定地限定为搭扣配合。
图7示出本实施例中枢轴主体部分201的四面视图和枢轴止动件205的俯视图。尽管这里假设枢轴主体部分201通过金属注模形成,但是其工艺不一定受到限制。因为本部件是结构构件,有必要保持其安装之后的足够强度。
枢轴主体部分201形成为中空且大致为长方平行六面体。设置在该六面体的上表面上的是用于使竖直轴部204穿过的竖直通孔211和用于枢轴止动件205穿过的止动件孔212。类似地,在枢轴主体部分201的下表面上,设置用于使竖直轴部204穿过的竖直通孔213。
对于枢轴主体部分201,在与水平轴线101交叉垂直的一个端表面上,设置用于使第一水平轴部202穿过的第一水平轴通孔214。另一方面,与水平轴线101交叉垂直的另一个端表面被打开。通过开口表面(开口部分),第一水平轴部202和第二水平轴部203被包含到枢轴主体部分201中。
接下来,将参考图8描述装配枢轴的具体方法。
首先,第一水平轴部202通过开口表面(开口部分)插入到枢轴主体部分201中(图8的(a))。
然后,水平轴部204插入穿过竖直通孔213和竖直通孔211以在双轴枢轴200中形成竖直轴线102(图8的(b))。
此后,第二水平轴部203通过开口表面插入到枢轴主体部分201中(图8的(c)),并且枢轴止动件205被推入穿过止动件孔212以固定第二水平轴部203(图8的(d))。
图9是从图8中的截面A-A′观察时,正被装配的双轴枢轴200的剖视图。
通过这样形成双轴枢轴,可以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减小各个部件的尺寸。结果,可以实现所有部件均被装配的双轴枢轴作为整体的小型化。此外,可以实现包含该双轴枢轴的电子设备作为整体的小型化。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止动件孔212布置在枢轴主体部分201的上表面上,但是布置不一定限于此。例如,其可以布置在枢轴主体部分201的侧表面或下表面上。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0至图12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注意到第一水平轴部202和第二水平轴部203固定至下壳体等的情况,本实施例针对控制竖直轴部的旋转。对于不再具体进行描述的构件,可以使用第一实施例中的等同构件。
图10是当从三个方向上观察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水平轴部302时获得的三面视图,图11是当从两个方向上观察竖直轴部304时获得的两面视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水平轴部302具有槽部311,槽部311形成在与竖直轴部304接触的轴端部中。
另一方面,在竖直轴部304中,轴部侧表面的面对竖直轴线102的两个区域(两个侧面)被竖直地切割出D形切口。以下,切口将被称作切口表面321和切口表面322。将这些特征相结合,可以获得仅当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打开特定角度时,才能使竖直轴部304旋转的结构。
图12是示出通过使用第一水平轴部302和竖直轴部304装配的双轴枢轴301的截面状态变化的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图9相同)。该图解释了根据如图1至图5所示使用双轴枢轴的可折叠式移动电话中的壳体状态变化,该枢轴如何操作。图中使用的五边形箭头表示显示单元2面对的方向。
当关闭壳体时(如图1所示的状态),槽部311垂直于切口部分321。因此,因此,即使当旋转竖直轴部304时,切口部分321控制(限制)第一水平轴部302。结果,上壳体2不能绕竖直轴线102旋转(图12的(a))。
接下来,当上壳体2被打开至垂直于下壳体3时(如图2所示的状态),使得槽部311平行于切口部分321(图12的(b))。这使得从竖直轴线102至槽311的距离长于与第一水平轴部302接触的竖直轴部304的半径,导致防止第一水平轴部302控制竖直轴部304的旋转操作。结果,可以绕竖直轴线102旋转上壳体2,如图3所示(图12的(c))。
当上壳体2进入旋转状态时,竖直轴部304的既没有设置切口部分321又没有设置切口部分322的区域将被推入到槽部311中。由此,绕水平轴线101关闭上壳体2的操作将被限制并被禁止。
当显示单元旋转180度时(图4),切口表面322面对第一水平轴部302(图12的(d))。这使得能够进行关闭上壳体2的操作,以允许达到如图5所示的状态。图12的(e)示出当进入图5所示的状态时获得的枢轴的内部结构。
如前所述,通过改进第一水平轴部302和竖直轴部304的结构,第二实施例防止操作者进行设计中不希望的操作。这使得能够通过壳体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使用移动电话,而不损坏壳体的表面。
(第三实施例)
采用根据前述实施例的结构能够减小部件的尺寸并限制操作者进行不希望的操作。接下来,将参考其他实施例对施加转矩(感应转矩)的结构进行描述,该转矩适于绕竖直轴线102转动的上壳体2的旋转操作。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水平轴部203由多个部件形成,以施加转矩至竖直轴部。除了枢轴止动件405,将使用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
图13是示出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二水平轴部403的与竖直轴部304接触的端部的结构的视图。第二水平轴部403由三个部件形成,即盘状体411、弹簧(弹性体)412和第二水平轴部主体413。
弹簧412是施加弹簧应力至竖直轴部304作为转矩的部件。然后,设置盘状体411设置用于接受由弹簧412产生的弹簧应力,并均匀地传递弹簧应力至竖直轴部304。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枢轴止动件205,枢轴止动件405是用于固定第二水平轴部403的构件。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因为第二水平轴部403是一个部件,所以枢轴止动件205是最后安装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枢轴止动件405是在第二水平轴部主体413之前安装的。
第二水平轴部主体413是包括用于施加转矩至水平轴201等的机构的构件。
枢轴止动件405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搭扣配合结构。差别仅在于被推入的第二水平轴部主体413的直径。
接下来,将参考图14对装配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双轴枢轴401的方法进行描述。因为至图8的(b)所示的步骤是共同的,所以图中省略了它们。本步骤是使用导杆431来执行的。导杆431是一根杆,杆的末端被挤压成像是反螺丝刀(minus driver)。
在将竖直轴部304包含到枢轴主体201中以后(图8的(b)),通过使用导杆431将盘状体411和弹簧412插入到枢轴主体201中(图14的(a))。
此后,通过被导杆431的挤压,枢轴止动件405被推入(图14的(b))。此时,垂直地设置导杆431使得枢轴止动件405能够沿着枢轴止动件405的开口部分插入,以提高工作效率。
枢轴止动件405的插入将固定盘状体411和弹簧412。之后,即使导杆431被拉出,也可以保持稳定的状态(图14的(c))。在这种状态下,将第二水平轴部主体413推入到枢轴止动件405中来完成双轴枢轴401。
接下来,将参考与图15描述双轴枢轴401如何操作。图15的(a)至(c)对应于图12的(b)至(d)。
通过绕水平轴线101适当角度打开上壳体2能够使上壳体2绕竖直轴线102旋转(图15的(a))。在这种状态下,当上壳体2旋转时(图15的(b)),其将经过切口表面321以使从竖直轴线102至盘状体412的距离更长。结果,力施加至弹簧412以产生弹簧应力。弹簧应力传递至竖直轴部304,以使转矩传递至操作者。
然后,转过固定的角度到达切口表面322,使得应力被快速减小。这使得能够以预定角度产生感应转矩。
根据第三实施例这样构造双轴枢轴401不仅允许上壳体2绕水平轴线101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且能够对绕竖直轴线102转动的上壳体2的旋转操作施加适当的转矩,以产生感应转矩。此外,尽管传统的示例使用板簧704,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使用具有优异耐久性的线圈弹簧,结果与传统示例相比,提高了双轴枢轴作为整体的可靠性。
(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可以对竖直轴部204和竖直轴部304的旋转施加转矩。但是,在实践中,在上壳体2和下壳体3之间设置各种互连。因此需要在上壳体2的转角上施加固定限制。
在第四实施例中,将对限制竖直轴部504的转角的方法进行描述,其中竖直轴部504作为上壳体2旋转时的转轴。
图16是示出在第四实施例中使用的竖直轴部504的两面视图。另一方面,图17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组装的枢轴主体部分501和竖直轴部504的两面视图。
枢轴主体部分501和上述枢轴主体部分201之间的差别在于是否设置突起513。然后,竖直轴部504和竖直轴部304之间的差别在于是否设置肋片状构件511和肋片状构件512。
从作为竖直轴504的中心的竖直轴线102至肋片状构件511或肋片状构件512的最远部分的距离被假设为长于从枢轴主体部分501的竖直轴线102至突起513的距离。此布置防止枢轴主体部分501和竖直轴部504被装配为影响布线的状态。
接下来,参考图18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竖直轴部504的操作,其中图18示出从双轴枢轴500的底部观察时竖直轴部504的操作。此外,这里五边形箭头表示显示单元11的方向。
图18的(a)是示出通过使用肋片状构件511使竖直轴部504的旋转操作被限制的状态的视图。在此状态下,不能逆时针方向旋转(向左旋转)竖直轴部504。这是因为肋片状构件511与突起513干涉。另一方面,因为在顺时针方向(向右旋转)上没有限制,所以其可以随意旋转。
图18的(b)示出竖直轴部504转过大约90度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部分可以在任一方向上旋转,即向左或向右。这是因为没有接受到来自肋片状构件511或肋片状构件512的限制。
图18的(c)示出竖直轴部504进一步转过大约90度的角度(从图18的(a)转过大约180度的角度)的状态。在进入此状态时,该部分不能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右旋转),因为肋片状构件512与突起513发生干涉。
如上所述,第四实施例具有其中通过结合肋片状构件511和肋片状构件512以及突起513来限制竖直轴部504的操作的结构。这使得能够防止连接上壳体2和下壳体3的布线的断路。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肋片状构件511或肋片状构件512的厚度被设定为等于其他凸缘部分的厚度,但是仅使肋片状构件511和肋片状构件512的部分变薄在即使施加比由可采取的操作产生的力更大的力时,也能够确保轴旋转操作。换言之,,还应当考虑到使肋片状构件511和肋片状构件512的除了由图19中的斜线所示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凸缘部分)变薄,以即使在产生垂直凸出部分时也对双轴枢轴500给予一定程度的耐久性,由此防止失效。实现此目的的结构是基于如第三实施例中第二水平轴部在绕竖直轴旋转时施加的转矩来实现的。更具体而言,当如传统示例中通过板簧704产生转矩时,其应当一定程度上与枢轴主体部分501接触以在竖直轴线102的方向上产生应力,并且因此应当确保竖直方向上的厚度。另一方面,因为本发明不需要考虑竖直轴方向上的应力,所以对于变薄不构成阻碍。
(第五实施例)
在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图10中,简单的槽设置在第一水平轴部302中。但是为了防止失效,对于工业产品需要固定的“停顿”。因此,第五实施例具有这样的结构:通过使轴的中心线与边界间形成锥度,可以为竖直轴部的操作设置“停顿”,如图20所示。
(第六实施例)
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竖直轴线102垂直于(按照字面意思是在一点处交叉)水平轴线101。考虑到上壳体2的厚度的调整,这样的关系可能妨碍设计。
图21是用在传统双轴枢轴中的水平轴部从正上方观察时的视图。此图示出当阻止竖直轴线102垂直于水平轴线101时发生的问题。在传统示例中,竖直轴部(未示出)穿过水平轴部801。结果,未将竖直轴线102设置为垂直于水平轴线101的引起薄部(Δn)和厚部(Δt),因此出现强度设计的问题。
图22是示出第六实施例的被装配的双轴枢轴600的剖视图(等同于第二实施例的图10)。
如图中清晰示出的,将设置在第一水平轴602中的槽部611的宽度扩展为大于第二实施例的槽部311使得在水平轴线101和竖直轴线102之间产生偏差Δd。换言之,因为被最初分为第一水平轴602和第二水平轴603,所以不需考虑水平轴部的强度。
此外,水平轴线101和竖直轴线102之间的偏差可以通过使槽移位Δd的偏差量来实现,如图23所示(没有偏差的原始图是图20)。
由此,竖直轴线102可以容易布置有偏差Δd,结果增大了与上壳体2的厚度相关的设计自由度。
此时,因为竖直轴部604偏离水平轴部101定位,发生了不希望的力矩,使得可能不能获得上壳体2的期望角度。为了改善该问题,一种解决方案是预先使竖直轴部604的彼此面对的相对切口部分中的一个或两个倾斜某个角度。
如前所述,本发明能够减小形成双轴枢轴的每个部件的尺寸,以允许作为整体的双轴枢轴的小型化。此外,伴随着双轴枢轴尺寸的减小,还可以减小包含该双轴枢轴的电子设备自身的尺寸。
工业应用
如前所述,除了移动电话、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和IP电话之外,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无线电话。

Claims (11)

1.一种双轴枢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水平轴部和第二水平轴部在相同的水平轴线上插入到中空的枢轴主体部分内,
竖直轴部穿过设置在所述枢轴主体部分中的竖直通孔而布置在所述第一水平轴部的轴端部和所述第二水平轴部的轴端部之间,
所述竖直轴部具有布置为与所述第一水平轴部的轴端部和所述第二水平轴部的轴端部接触的轴侧表面,
所述竖直轴部的所述轴侧表面的大致相对的两个表面被切割,并且,
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轴部的与所述竖直轴部接触的端表面中,所述槽在与所述竖直轴部的切口垂直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竖直轴部的转动,并在与所述切口平行的状态下解除对于所述竖直轴部的转动的限制,
所述竖直轴部上设有用于对旋转时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的两个肋片状构件,所述枢轴主体部分上设有根据所述竖直轴部的旋转角度而与所述肋片状构件发生干涉的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枢轴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水平轴部包含盘状体、弹性体和第二水平轴部主体,所述盘状体将所述弹性体的应力传递至所述竖直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枢轴机构,其中,所述弹性体是线圈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枢轴机构,其中,所述槽布置在所述水平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枢轴机构,其中,所述槽布置为偏离所述水平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枢轴机构,还包括止动件,其中,所述第二水平轴部由所述止动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轴枢轴机构,其中,所述止动件通过搭扣配合来固定所述第二水平轴部。
8.一种电子设备,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枢轴机构。
9.一种移动电话,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枢轴机构。
10.一种制造双轴枢轴机构的方法,所述双轴枢轴机构包括轴主体部分、一个竖直轴部、以及第一水平轴部和第二水平轴部,所述轴主体部分具有位于水平轴线上的开口表面、和位于面对所述开口表面的表面中的以及位于竖直轴线上的两个表面中的轴通孔,所述竖直轴部的轴侧表面的大致相对的两个表面被切除,所述第一水平轴部和所述第二水平轴部具有设置在与所述竖直轴部接触的端表面中的槽,并且在与所述竖直轴部的切口垂直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竖直轴部的转动而在与所述切口平行的状态下解除对所述竖直轴部的转动的限制,所述竖直轴部上设有用于对旋转时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的两个肋片状构件,所述轴主体部分上设有根据所述竖直轴部的旋转角度而与所述肋片状构件发生干涉的突起,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水平轴部从所述轴主体部分的所述开口表面插入到所述水平轴线上的所述通孔中,
之后将所述竖直轴部插入到所述竖直轴线上的所述通孔中,以使所述竖直轴部分与所述第一水平轴部的轴端部接触,以及
将所述第二水平轴部布置在所述水平轴线上以从所述轴主体部分的所述开口表面暴露并且所述轴端部与所述竖直轴部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双轴枢轴机构的方法,其中
所述轴主体部分还包括止动件转换孔,并且
在布置所述第二水平轴部之后,止动件插入所述止动件转换孔中以固定所述第二水平轴部。
CN2005800186103A 2004-06-08 2005-06-08 枢轴机构、包含枢轴机构的电子设备及枢轴机构的组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691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70193A JP4778207B2 (ja) 2004-06-08 2004-06-08 ヒンジ機構及びそれを組み込んだ電子機器、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170193/2004 2004-06-08
PCT/JP2005/010897 WO2005121572A1 (ja) 2004-06-08 2005-06-08 ヒンジ機構及びそれを組み込んだ電子機器、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9131A CN1969131A (zh) 2007-05-23
CN1969131B true CN1969131B (zh) 2010-10-27

Family

ID=3550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1861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69131B (zh) 2004-06-08 2005-06-08 枢轴机构、包含枢轴机构的电子设备及枢轴机构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07995B2 (zh)
EP (1) EP1770287B1 (zh)
JP (1) JP4778207B2 (zh)
CN (1) CN1969131B (zh)
DE (1) DE602005026663D1 (zh)
WO (1) WO20051215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34631B1 (ko) * 2005-08-16 2007-07-02 주식회사 팬택 스윙방식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힌지모듈
JP2007177829A (ja) * 2005-12-27 2007-07-12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回転規制機能付2軸ヒンジ装置
JP4591397B2 (ja) * 2006-03-31 2010-12-01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及びヒンジ装置を備える機器
US8019394B2 (en) * 2007-06-29 2011-09-13 Motorola Mobility, Inc. Component packaging for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5528665B2 (ja) * 2007-10-30 2014-06-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
US8204560B2 (en) * 2008-12-17 2012-06-19 Motorola Mobility, Inc. Clamshell phone with edge access
WO2011091790A2 (de) * 2010-02-01 2011-08-04 Constin Gmbh Tragbare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CN102546857A (zh) * 2010-12-16 2012-07-0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翻转后可旋转的电子装置
TWI701987B (zh) * 2018-10-23 2020-08-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4278B2 (ja) * 2001-03-12 2005-03-30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二軸ヒンジ装置
JP2002310129A (ja) * 2001-04-18 2002-10-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ンジ装置
CN1647402B (zh) * 2002-03-02 2010-05-05 莱尔德科技Map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话的旋转铰接机构
CN100368694C (zh) * 2002-03-19 2008-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连接轴及具有该连接轴的开闭型便携式终端设备
JP2003298698A (ja) * 2002-03-29 2003-10-17 Nec Corp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
JP2004044743A (ja) * 2002-07-15 2004-02-12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機器用ヒンジ
JP3941933B2 (ja) * 2002-08-26 2007-07-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開閉式の通信端末およびヒンジ装置
EP1645759A1 (en) 2002-10-15 2006-04-12 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oldable and rotable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4138092A (ja) * 2002-10-15 2004-05-13 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04197862A (ja) * 2002-12-19 2004-07-15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0490356B1 (ko) * 2003-01-20 2005-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의 로터리형 힌지 장치
KR20040079203A (ko) * 2003-03-06 2004-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JP4188867B2 (ja) * 2003-04-14 2008-12-03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回転型カメラレンズハウジングを備える携帯用端末機
US7308733B2 (en) * 2003-05-15 2007-12-18 Lg Electronics Inc. Swivel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0549915B1 (ko) * 2003-09-19 2006-02-06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트위스트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힌지장치
JP4337492B2 (ja) * 2003-09-30 2009-09-30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TWM268831U (en) * 2004-11-19 2005-06-2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60246964A1 (en) * 2005-04-29 2006-11-02 Castaneda Julio C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single hinge twist mechanism and a method to use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66839A 2002.09.18
JP特开2002-310129A 2002.10.23
JP特开2004-138092A 2004.05.13
JP特开2004-44743A 2004.02.12
JP特开2005-106217A 2005.04.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97268A1 (en) 2007-08-23
JP2007309332A (ja) 2007-11-29
EP1770287A4 (en) 2009-11-04
EP1770287B1 (en) 2011-03-02
US8107995B2 (en) 2012-01-31
JP4778207B2 (ja) 2011-09-21
WO2005121572A1 (ja) 2005-12-22
DE602005026663D1 (de) 2011-04-14
CN1969131A (zh) 2007-05-23
EP1770287A1 (en) 2007-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9131B (zh) 枢轴机构、包含枢轴机构的电子设备及枢轴机构的组装方法
US95988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0549915B1 (ko) 트위스트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힌지장치
JP4187607B2 (ja) 移動式無線通信装置
US6115886A (en) Hinge apparatus
DE69921885T2 (de) Gelenkmechanismus für ein tragbares Telefon
KR100490356B1 (ko)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의 로터리형 힌지 장치
JP4187608B2 (ja) 移動式無線通信装置
WO2007029546A1 (ja) 2軸型ヒンジ装置
KR100600614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힌지
EP1496673B1 (en) Swivel hinge and portab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KR20080067458A (ko) 평행한 두 회전축을 갖는 힌지장치
WO2009045033A2 (en) Swing hinge for use in radio telephone
JP5351105B2 (ja) 2軸ヒンジ
JP4576568B2 (ja) ヒンジ構造、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DE102004016426A1 (de) Zusammenklappbares Mobiltelefon
CN211778498U (zh) 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KR101010364B1 (ko) 스위블 힌지 및 이를 사용한 폴더형 휴대 단말기
KR101155242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0740861B1 (ko) 화면 양쪽에서 개폐되는 키패드를 구비하는 휴대전화기 및휴대전화기용 힌지장치
CN217761696U (zh) 止位结构以及终端产品
KR20120139452A (ko) 휴대단말기용 듀얼 힌지모듈
KR101045543B1 (ko) 스윙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JP5354184B2 (ja) 回転ユニット及び携帯電話機
KR100650542B1 (ko) 슬라이딩 회전하는 화면을 구비하는 휴대전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ECHNO ASSOCI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ECHNO ASSOCIE CO., LTD. YAMAMOTO PRECISION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1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10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Co-patentee after: Toyo Bussan KK

Patentee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Toyo Bussan KK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o-patentee before: Yamamoto Prec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ECHNO ASSOCI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2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21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Patentee before: Toyo Bussan K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