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8498U - 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8498U
CN211778498U CN202020486250.1U CN202020486250U CN211778498U CN 211778498 U CN211778498 U CN 211778498U CN 202020486250 U CN202020486250 U CN 202020486250U CN 211778498 U CN211778498 U CN 211778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limiting
stop block
plane
limi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862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峻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Stronk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862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8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8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8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双轴铰链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止挡构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并排间隔设置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能够绕着自身轴线方向转动,以使双轴铰链能够在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之间开阖。止挡构件设置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当双轴铰链从起始状态转换至终止状态,或从终止状态转换会起始状态的过程中,止挡构件能够对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交替限制,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沿各自的预定方向交替转动预定角度,从而实现双轴铰链的双向开阖。

Description

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笔记本、电子书阅读器等翻盖式的便携电子设备通常通过双轴铰链将屏幕和底座进行连接,使屏幕和底座之间能够开阖;随着人们对便携电子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比如使便携电子设备的屏幕和底座能够从由扣合状态的0°打开至完全开启状态的360°,实现便携电子设备的双向开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以使双轴铰链能够实现双向开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止挡构件;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能够绕着自身轴线转动,以使所述双轴铰链在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之间进行开阖;所述止挡构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止挡构件能够交替限制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双轴铰链的开阖过程中依次交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构件包括第一止挡块、第二止挡块和第三止挡块;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起始状态时,所述止挡构件通过所述第一止挡块限制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能够转动第一预定角至所述双轴铰链的第一切换状态;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第一切换状态时,所述止挡构件通过所述第二止挡块限制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能够转动第二预定角度至所述双轴铰链的第二切换状态;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第二切换状态时,所述止挡构件通过所述第三止挡块限制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能够转动第三预定角度至所述双轴铰链处于终止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形成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首尾顺次相连接的第一弧面、第一平面、第二弧面和第二平面,且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弧面的两端的连接处均为切线连接;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弧面的半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首尾顺次相连接的第三弧面、第三平面、第四弧面和第四平面,且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三弧面的两端的连接处均为切线连接;所述第三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四弧面的半径;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首尾顺次相连接的第五弧面、第五平面、第六弧面和第六平面;且所述第五平面和所述第六平面与所述的第五弧面的两端的连接处为切线连接;所述第五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六弧面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形成有第四限位部、第五限位部和第六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包括首尾相连接的第一滚动面和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五限位部包括首尾相连接的第二滚动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六限位部包括首尾顺次相连接的第三滚动面、第三限位面、第四滚动面和第四限位面,且所述第三限位面和所述第四限位面与所述第三滚动面的两端的连接处为切线连接;所述第三滚动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四滚动面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挡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四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止挡块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第五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三止挡块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六限位部之间;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起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二弧面和第四限位部的第一限位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弧面和所述第一限位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三平面和所述第五限位部的第二滚动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二滚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所述第三限位部的第五平面和所述第六限位部的第四限位面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第一切换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的第一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能够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限位面之间移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五限位部的第二滚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二止挡块,且所述第四平面和所述第二滚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所述第三限位部的第五弧面与所述第六限位部的第四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三止挡块。
进一步地,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第二切换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的第一滚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滚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五限位部的第二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二止挡块;所述第二止挡块能够在所述第四平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移动;所述第三限位部的第五弧面与所述第六限位部的第三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三止挡块,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三止挡块相抵靠。
进一步地,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终止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的第一滚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滚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四弧面与所述第五限位部的第二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二止挡块;所述第四弧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所述第三限位部的第六平面与所述第六限位部的第三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三止挡块,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三止挡块相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三止挡块与所述连接板的板面相连接,且所述第三止挡块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三止挡块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的方向的一端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形成容纳腔室,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第二止挡块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室内,以使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第二止挡块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轴铰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轴铰链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止挡构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并排间隔设置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能够绕着自身轴线方向转动,以使双轴铰链能够在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之间开阖。止挡构件设置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当双轴铰链从起始状态转换至终止状态,或从终止状态转换会起始状态的过程中,止挡构件能够对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交替限制,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沿各自的预定方向交替转动预定角度,从而实现双轴铰链的双向开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双轴铰链,因而所述便携电子设备也具有双轴铰链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轴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轴铰链的止挡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轴铰链处于起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1a为图4中A-A处的一种示意图;
图4-2a为图4中B-B处的一种示意图;
图4-3a为图4中C-C处的一种示意图;
图4-1b为图4中A-A处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2b为图4中B-B处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3b为图4中C-C处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轴铰链处于第一切换状态下(即键盘端翻转9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1为图4中D-D处示意图;
图5-2为图4中E-E处示意图;
图5-3为图4中F-F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轴铰链处于第二切换状态下(即在第一切换状态基础上屏幕端翻转18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1为图4中G-G处示意图;
图6-2为图4中H-H处示意图;
图6-3为图4中I-I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轴铰链处于终止状态下(即在第二切换状态基础上键盘端再次翻转9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1a为图4中J-J处的一种示意图;
图7-2a为图4中K-K处的一种示意图;
图7-3a为图4中L-L处的一种示意图;
图7-1b为图4中J-J处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7-2b为图4中K-K处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7-3b为图4中L-L处的另一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双轴铰链,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止挡构件,131-连接板,132-第一止挡块,133-第二止挡块,134-第三止挡块,2-第一限位部,21-第一弧面,22-第一平面,23-第二弧面,24-第二平面,3-第二限位部,31-第三弧面,32-第三平面,33-第四弧面,34-第四平面,4-第三限位部,41-第五弧面,42-第五平面,43-第六弧面,44-第六平面,5-第四限位部,51-第一滚动面,52-第一限位面,6-第五限位部,61-第二滚动面,62-第二限位面,7-第六限位部,71-第三滚动面,72-第三限位面,73-第四滚动面,74-第四限位面,8-屏幕端,9-键盘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轴铰链1,如图2所示,双轴铰链1包括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定位组件和扭力组件;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并排间隔设置且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均能够绕着自身轴线方向转动,以使通过双轴铰链1连接的便携电子设备的屏幕端和键盘端能够在扣合状态和完全开启状态(屏幕和键盘背对扣合之间开阖);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通过定位组件进行定位连接,使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保持并排且间隔一定距离的相对安装位置;扭力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相连接,通过扭力组件能够使双轴铰链1在其开阖角度的范围内停留在任意开阖角度,并稳定地维持在停止状态。如图1所示,在双轴铰链1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时,双轴铰链1的第一转轴11与便携电子设备的键盘端9相连接,双轴铰链1的第二转轴12与便携电子设备的屏幕端8相连接,通过双轴铰链1能够使便携电子设备在扣合状态和完全开启状态之间进行开阖,即使屏幕端8和键盘端9实现0°到360°之间的开阖,并能够稳定停留在任意开阖角度。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双轴铰链1还包括止挡构件13,止挡构件13位于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之间,通过止挡构件13能够交替限制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的转动,使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交替转动预定角度,从而带动便携电子设备的屏幕端8和键盘端9交替翻转预定角度,以实现便携电子设备在扣合状态和完全开启状态之间进行开阖。优选地,双轴铰链1处于起始状态时,便携电子设备处于扣合状态,屏幕端8与键盘端9之间的角度为0°;双轴铰链1处于终止状态时,便携电子设备的键盘端9被翻转至屏幕端8的背面,屏幕端8和键盘端9之间的角度为360°。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止挡构件13包括第一止挡块132、第二止挡块133、第三止挡块134和连接板131。连接板131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转轴1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连接板131的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二转轴12相适配的第二通孔,使连接板131能够套设于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上;第三止挡块134位于连接板131的一侧板面上,且第三止挡块134位于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之间;第三止挡块134沿第一转轴11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安装部,安装部内形成容纳腔室,第一止挡块132和第二止挡块133沿第一转轴11的轴线方向并排放置于容纳腔室内,使第一止挡块132和第二止挡块133分别能够沿垂直于第一转轴11的轴线的方向移动。
如图4和图4-1a所示,对应第一止挡块132,第一转轴11形成第一限位部2,第二转轴12形成第四限位部5;其中第一限位部2的侧壁沿其周向顺次形成有首尾相连接的第一弧面21、第一平面22、第二弧面23和第二平面24,其中第一弧面21的半径小于第二弧面23的半径,且第一弧面21的一端与第一平面22的连接处为切线连接,第一弧面21的另一端与第二平面24的连接处也为切线连接;第四限位部5的侧壁沿其周向形成首尾相连接的第一滚动面51和第一限位面52,第一滚动面51为圆弧面,第一限位面52为平面。第一止挡块132位于第一限位部2和第四限位部5之间;在双轴铰链1处于起始状态时,第一转轴11的第二弧面23与第二转轴12的第一限位面52相对,第一止挡块13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弧面23和第一限位面52相抵靠,第一止挡块132将限制第二转轴12的转动,使第二转轴12无法转动。
如图4和图4-2a所示,对应第二止挡块133,第一转轴11形成第二限位部3,第二转轴12形成第五限位部6;第二限位部3的侧壁沿其周向顺次形成有首尾相连接的第三弧面31、第三平面32、第四弧面33和第四平面34,其中第三弧面31的半径小于第四弧面33的半径,且第三弧面31的一端与第三平面32的连接处为切线连接,第三弧面31的另一端与第四平面34的连接处也为切线连接;第五限位部6的侧壁沿其周向形成首尾相连接的第二滚动面61和第二限位面62,第二滚动面61为弧面,第二限位面62为平面。第二止挡块133位于第二限位部3和第五限位部6之间;在双轴铰链1处于起始状态时,第二限位部3的第三平面32和第五限位部6的第二滚动面61相对,且第三平面32与第二止挡块133的一端相抵靠,第二滚动面61与第二止挡块133的另一端相抵靠。在第一止挡块132和第二止挡块133的共同作用下,第二转轴12无法转动,第一转轴11能够绕第一方向(从A-A方向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
如图4和图4-3a所示,对应第三止挡块134,第一转轴11形成第三限位部4,第二转轴12形成第六限位部7;其中第三限位部4的侧壁沿其周向顺次形成有首尾相连接的第五弧面41、第五平面42、第六弧面43和第六平面44,其中第五弧面41的半径小于第六弧面43的半径,且第五弧面41的一端与第五平面42的连接处为切线连接,第五弧面41的另一端与第六平面44的连接处也为切线连接;第六限位部7的侧壁沿其周向形成首尾相连接的第三滚动面71、第三限位面72、第四滚动面73和第四限位面74,第三滚动面71与第四滚动面73均为圆弧面,且第三滚动面71的半径小于第四滚动面73的半径;第三限位面72和第四限位面74均为平面,且第三限位面72与第三滚动面71的连接处为切线连接,第四限位面74与第三滚动面71的连接处也为切线连接。第三止挡块134位于第三限位部4和第六限位部7之间;在双轴铰链1处于起始状态时,双轴铰链1的第一转轴11与便携电子设备的键盘端9相连接,第二转轴12与便携电子设备的屏幕端8相连接,便携电子设备处于0度的扣合状态(键盘端9与屏幕端8之间的角度为0度)第一转轴11的第五平面42与第二转轴12的第四限位面74相对,第三止挡块134将对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转动方向进行限制,使第一转轴11仅能发生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综上,当双轴铰链1处于起始状态(便携电子设备处于0度状态)下,在第一止挡块132、第二止挡块133和第三止挡块134的共同作用下,第二转轴12被第一止挡块132限制而无法转动,第一转轴11能够在顺时针方向90度范围内(包括90度)转动。
在双轴铰链1处于起始状态下,第一转轴11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预定角度(90度)至如图5所示的第一切换状态,在第一切换状态下,便携电子设备处于90度打开状态(即键盘端9与屏幕端8之间的角度为90度)。
在第一切换状态下,如图5-1所示,第一限位部2的第一平面22转动90度至与第一止挡块132相对的位置,第四限位部5没有转动仍处于第一限位面52与第一止挡块132相对的位置,此时第一平面22与第一限位面52之间的空间能够使第一止挡块132移动,从而解除第一止挡块132对第二转轴12的转动限制。
如图5-2所示,第二限位部3的第四平面34转动90度至与第二止挡块133相对的位置,第五限位部6没有转动仍处于第二滚动面61与第二止挡块133相对的位置,且第四平面34和第二滚动面61分别与第二止挡块133的两端相抵靠,第二止挡块133将限制第一转轴11使第一转轴11无法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5-3所示,第三限位部4的第五弧面41转动90度至与第三止挡块134相对的位置,第六限位部7没有转动仍处于第四限位面74与第三止挡块134相对的位置,且第五弧面41和第四限位面74分别于第三止挡块134的两端相抵靠,第三止挡块134能够对第二转轴12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制,使第二转轴12仅能绕第二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预定角度(180度)。
因此,当双轴铰链1处于第一切换状态时,在第一止挡块132、第二止挡块133和第三止挡块134的共同作用下,第一转轴11被限制无法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转轴12能够绕逆时针方向180度范围内(包括180度)转动。
在双轴铰链1处于第一切换状态下,第二转轴12能够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预定角度(180度)至如图6所示的第二切换状态,在第二切换状态下,便携电子设备处于270度打开状态(即键盘端9与屏幕端8之间的角度为270度):
在第二切换状态下,如图6-1所示,第一限位部2没有转动仍处于第一平面22与第一止挡块132相对的位置,第四限位部5转动180度后转动至第一滚动面51与第一止挡块132相对的位置,且第一平面22与第一滚动面51分别与第一止挡块132的两端相抵靠;第一止挡块132能够对第一转轴11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制,使第一转轴11仅能够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一转轴11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三预定角度(90度)后第一限位部2、第一止挡块132和第四限位部5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7和图7-1a所示。
如图6-2所示,第二限位部3没有转动仍处于第四平面34与第二止挡块133相对的位置,第五限位部6转动180度后转动至第二限位面62与第二止挡块133相对的位置,且第四平面34与第二限位面62之间的空间能够使第二止挡块133移动,从而解除第二止挡块133对第一转轴11的转动限制;第一转轴11转动后第二限位部3、第二止挡块133和第五限位部6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7-2a所示。
如图6-3所示,第三限位部4没有转动仍处于第五弧面41与第三止挡块134相对的位置,第六限位部7转动180度后转动至第三限位面72与第三止挡块134相对的位置处,且第五弧面41和第三限位面72分别与第三止挡块134的两端相抵靠,第三止挡块134能够对第二转轴12的转动进行限制,使第二转轴12无法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转轴11转动后第三限位部4、第三止挡块134和第六限位部7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7-3a所示。
因此,当双轴铰链1处于第二切换状态时,在第一止挡块132、第二止挡块133和第三止挡块134的共同作用下,第二转轴12被限制无法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转轴11能够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三预定角度(90度)。
如图7所示,当第一转轴11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三预定角度(90度)后,第一转轴11经过两次转动共转动180度,第二转轴12经过一次180度的转动,使第一转轴11相对第二转轴12转动360度,双轴铰链1处于终止状态,便携电子设备处于360度的完全开启状态,屏幕端与键盘端之间的角度为360度,屏幕端8被翻转至键盘端9的背面,从而实现便携电子设备的360度开阖。
同样地,在将双轴铰链1从终止状态扣合回起始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将在第一止挡块132、第二止挡块133和第三止挡块134的共同作用下沿预定方向交替转动,直至双轴铰链1回到起始状态,便携电子设备从360度的完全开启状态回到0度的扣合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当便携电子设备处于0度状态时,图4-1b提供了图4中A-A处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图4-2b提供了图4中B-B处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图4-3b提供了图4中C-C处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在便携电子设备处于0度时,如图4-1b所示,双轴铰链1仍然通过第一止挡块132限制第二转轴12的转动,如图4-2b所示,第一转轴11的第二限位部3的第三平面32与第二止挡块133相对的端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第一转轴11具有能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空间;如图4-3b所示,第三止挡块134位于第三限位部4和第六限位部7之间,且第三止挡块134的两侧端面未与第三限位部4和第六限位部7相贴合;从而使便携电子设备具有过扣合的能力,避免在将便携电子设备从90度的开启状态扣合回0度状态时,便携电子设备出现无法完全闭合的情况。
当便携电子设备翻转到360度的完全开启状态时,图7-1b提供图7中J-J处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图7-2b提供了图7中K-K处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图7-3b提供了图7中L-L处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在便携电子设备处于360度时,如图7-1b所示,第一转轴11的第一限位部2的第二平面24与第一止挡块132相对的端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第一转轴11在转到终止位置时仍具有能够沿顺时针方向继续转动的空间;如图7-2b所示,第二止挡块133限制第二转轴12的转动,且不对第一转轴11的转动进行限制;如图7-3b所示,第三止挡块134不对第一转轴11的转动进行限制;从而使便携电子设备具有过开启的能力,避免在将便携电子设备从270度的开启状态打开至360度的开启状态时,便携电子设备出现无法完全开启的情况。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便携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双轴铰链1。
在该实施例中,便携电子设备包括双轴铰链1,因此便携电子设备具有双轴铰链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止挡构件;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能够绕着自身轴线转动,以使所述双轴铰链在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之间进行开阖;
所述止挡构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止挡构件能够交替限制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双轴铰链的开阖过程中依次交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构件包括第一止挡块、第二止挡块和第三止挡块;
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所述起始状态时,所述止挡构件通过所述第一止挡块限制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能够转动第一预定角度至所述双轴铰链的第一切换状态;
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所述第一切换状态时,所述止挡构件通过所述第二止挡块限制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能够转动第二预定角度至所述双轴铰链的第二切换状态;
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所述第二切换状态时,所述止挡构件通过所述第三止挡块限制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能够转动第三预定角度至所述双轴铰链处于所述终止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形成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首尾顺次相连接的第一弧面、第一平面、第二弧面和第二平面,且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弧面的两端的连接处均为切线连接;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弧面的半径;
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首尾顺次相连接的第三弧面、第三平面、第四弧面和第四平面,且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三弧面的两端的连接处均为切线连接;所述第三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四弧面的半径;
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首尾顺次相连接的第五弧面、第五平面、第六弧面和第六平面;且所述第五平面和所述第六平面与所述的第五弧面的两端的连接处为切线连接;所述第五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六弧面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形成有第四限位部、第五限位部和第六限位部;
所述第四限位部包括首尾相连接的第一滚动面和第一限位面;
所述第五限位部包括首尾相连接的第二滚动面和第二限位面;
所述第六限位部包括首尾顺次相连接的第三滚动面、第三限位面、第四滚动面和第四限位面,且所述第三限位面和所述第四限位面与所述第三滚动面的两端的连接处为切线连接;所述第三滚动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四滚动面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四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止挡块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第五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三止挡块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六限位部之间;
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起始状态时:
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二弧面和第四限位部的第一限位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弧面和所述第一限位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
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三平面和所述第五限位部的第二滚动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二滚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
所述第三限位部的第五平面和所述第六限位部的第四限位面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第一切换状态时:
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的第一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能够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限位面之间移动;
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五限位部的第二滚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二止挡块,且所述第四平面和所述第二滚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
所述第三限位部的第五弧面与所述第六限位部的第四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三止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第二切换状态时:
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的第一滚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滚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
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五限位部的第二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二止挡块;所述第二止挡块能够在所述第四平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移动;
所述第三限位部的第五弧面与所述第六限位部的第三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三止挡块,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三止挡块相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轴铰链处于终止状态时:
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的第一滚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滚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
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四弧面与所述第五限位部的第二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二止挡块;所述第四弧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止挡块的两端相抵靠;
所述第三限位部的第六平面与所述第六限位部的第三限位面相对并朝向所述第三止挡块,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三止挡块相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
所述第三止挡块与所述连接板的板面相连接,且所述第三止挡块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
所述第三止挡块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的方向的一端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形成容纳腔室,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第二止挡块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室内,以使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第二止挡块能够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移动。
10.一种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铰链。
CN202020486250.1U 2020-04-03 2020-04-03 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778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6250.1U CN211778498U (zh) 2020-04-03 2020-04-03 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6250.1U CN211778498U (zh) 2020-04-03 2020-04-03 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8498U true CN211778498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58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86250.1U Active CN211778498U (zh) 2020-04-03 2020-04-03 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8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3320C (zh) 双轴铰接装置
US7155781B2 (en) Electronic instrument
US7966698B2 (en) Modular hinge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RU2380850C2 (ru) Портативное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поворотным шарнирным механизмом (варианты)
US11693455B2 (en) Foldable hinge module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20070101541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KR20130059297A (ko) 단말 장치
CN1969131B (zh) 枢轴机构、包含枢轴机构的电子设备及枢轴机构的组装方法
CN113719525A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211778498U (zh) 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JP2007016944A (ja)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201306717A (zh) 電子裝置
JP2003239943A (ja) 携帯電話,モバイル等の電子機器並びにヒンジ装置
JP2022063700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及びヒンジ装置
CN209908978U (zh) 双轴铰链及便携电子设备
JPH08121462A (ja) ヒンジ装置
JP2009030733A (ja) 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EP1489256B1 (en) Hing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KR20130015143A (ko) 힌지모듈이 구비된 휴대용 전자기기
CN211429359U (zh) 一种应用于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组合结构
CN217462864U (zh) 一种双轴铰链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239891U (zh) 应用于柔性屏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终端的铰链组合结构
JP2009138770A (ja) ヒンジ構造、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CN114738369A (zh) 一种双轴铰链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0353859Y1 (ko) 평행한 두 회전축을 구비하는 힌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