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1737A -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51737A CN1951737A CNA2006101361892A CN200610136189A CN1951737A CN 1951737 A CN1951737 A CN 1951737A CN A2006101361892 A CNA2006101361892 A CN A2006101361892A CN 200610136189 A CN200610136189 A CN 200610136189A CN 1951737 A CN1951737 A CN 19517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fety strap
- motor
- seat belt
- situation
- electr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44983 clutch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60R22/03—Means for presenting the belt or part thereof to the wearer, e.g. foot-ope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在车载安全带卷收器中,对于为了防止安全带被拉出而不卷绕的状态持续的情况而进行的、使用电动马达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实现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车载安全带装置(100)的安全带卷收器(1),随着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的安全带(3)的负荷上升,使进行安全带卷绕的电动马达的驱动停止而暂时停止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并且将该停止时的停止时间设定为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安全带卷收器的构筑技术。
背景技术
在以往,公知通过约束车辆乘员的安全带(织带)保护该车辆乘员的结构的安全带装置。例如,在以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安全带装置中通过电动马达使卷轴(卷绕轴)转动驱动而进行安全带的卷绕和拉出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结构。
专利文献1:特表2003-50725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作为车辆用安全带卷收器的结构,提出了通过电动马达进行基于卷轴的安全带卷绕动作的可能性,但是将该结构用于为了解除安全带从卷轴拉出而不卷绕的状态持续的情况而卷绕安全带的动作、所谓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情况下,要求通过电动马达的适当的控制顺畅地进行基于卷轴的安全带卷绕动作。
具体而言,在进行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时,可能出现安全带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或安全带被车辆乘员拉出的情况。因此,考虑重复进行如下的控制的对应方案:在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安全带负荷上升(检测出马达电流的上升)的情况下,直到该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被消除的期间,暂时停止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后,重新开始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但是,在安全带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的情况下,解除该挂住情况不需要太多时间,处于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停止必要以上的状态时,反而可能会导致车门夹住安全带或舌片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安全带被车辆乘员拉出的情况下,由于车辆乘员拉出安全带的操作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而安全带卷绕动作的停止时间设定得过短时,反抗安全带拉出操作而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存在给予车辆乘员不舒适感的问题。本发明人等人考虑到,实现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时,需要伴随安全带的负荷上升暂时停止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并且将该停止时间设定为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时间,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车载安全带卷收器中,对于为了防止安全带被拉出而不卷绕的状态持续的情况而进行的、使用电动马达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有效地实现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构成本发明。本发明典型地适用于装载于汽车车辆上的安全带卷收器,但是对于装载于汽车以外的车辆,例如飞机、船舶、电车、公共汽车等上的安全带卷收器的构筑技术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技术方案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
技术方案1所述的该安全带卷收器装载于车辆上,至少包括电动马达、卷轴、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卷轴构成伴随电动式的电动马达的驱动进行工作,进行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的卷绕动作及拉出动作的部件。相对于该卷轴进行卷绕和拉出的安全带是就座于座椅上的车辆乘员所佩戴的长尺状的带子,也被称为“织带”。典型地,在车辆碰撞等需要约束乘员时,通过该安全带对就座于车辆座椅上的车辆乘员进行约束。另外,在本发明中,根据需要,可以使传动机构适当地介于电动马达和卷轴之间,该传动机构构成用于形成马达和卷轴连接的连接状态和解除该连接状态的连接解除状态的机构。并且,在本发明中,基于卷轴的安全带卷绕动作,可以仅通过马达的驱动力进行,或者也可以通过除了作用在卷轴上的基于回位弹簧等弹性部件的卷绕力,辅助性地作用电动马达的驱动力来进行。
本发明的控制装置构成至少对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的装置,对电动马达的驱动方向、驱动时间、驱动力等进行控制。典型地,该控制装置由CPU(运算处理装置)、输入输出装置、存储装置、外围设备等构成。该控制装置,可以作为专用的控制装置而设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上,或者也可以不只用于该安全带卷收器,可以兼用作对车辆的驱动系统、电气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特别是,本发明中的控制装置,通过由是否处于车辆乘员佩戴安全带的状态的信息、以及与该安全带对应的车门的开闭信息确定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对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使卷轴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该驱动控制,可以进行如下的动作:为了防止发生安全带被拉出而不收回的状态,利用卷轴卷绕安全带的动作、所谓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
但是,在进行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时,可能出现安全带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或安全带被车辆乘员拉出的情况。本发明的结构为:在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时,在电动马达的驱动控制中作用在安全带上的安全带负荷上升的情况下,直到该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被消除的期间,暂时停止(也被称为“中断”)该驱动控制。并且,对该驱动控制的停止而言,在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安全带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的情况和车辆乘员拉出安全带的操作的情况下,需要改变适当的停止时间。即,在安全带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的情况下,解除该挂住情况不需要太多时间,处于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停止必要以上的状态时,反而可能会出现车门夹住安全带或舌片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安全带被车辆乘员拉出的情况下,由于车辆乘员拉出安全带的操作中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而安全带卷绕动作的停止时间设定得过短时,反抗安全带拉出操作而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存在给予车辆乘员不舒适感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随着安全带的负荷上升,使电动马达的驱动停止而暂时停止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并且将该停止时的停止时间(间隔)设定为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时间。即,在本发明中,根据安全带的佩戴状态(佩戴或解除佩戴)以及车门的开闭状态(打开或关闭)的组合来规定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开始,并且根据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改变电动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暂时停止的时间的设定。该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可以根据安全带的佩戴状态和车门的开闭状态的组合或成立的顺序等进行适当设定,并且根据需要,可以设定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个数。
另外,有关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具体而言,在安全带的状态相对于车辆乘员从佩戴状态切换为解除佩戴的状态的情况下或检测出安全带的状态处于解除车辆乘员佩戴的情况下,认为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成立。并且,有关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下述模式:安全带的状态相对于车辆乘员从佩戴状态切换为解除佩戴的状态的模式;安全带的状态相对于车辆乘员从佩戴状态切换为解除佩戴的状态,并且车门处于打开状态的模式;车门从打开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并且安全带的状态相对于车辆乘员处于解除佩戴状态的模式;车门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并且安全带的状态相对于车辆乘员处于解除佩戴状态的模式等。
如上所述,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基于安全带卷收器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通过伴随安全带负荷的上升暂时停止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并将该停止时间设定为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时间,可以实现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可以实现使用了电动马达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是技术方案2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该安全带卷收器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控制装置,在解除车辆乘员对安全带的佩戴时,在与该安全带对应的车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一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对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使卷轴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并且将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为第一时间。另一方面,该控制装置,在解除车辆乘员对安全带的佩戴时,在与该安全带对应的车门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二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对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使卷轴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并且将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为比第一时间更长的第二时间。即,第一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的停止时间的一方,设定为比第二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的停止时间更短。
第一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中的停止时间的设定是根据如下的考虑的:在车门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车辆乘员进行拉出安全带的操作的可能性较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安全带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的可能性较高,解除该挂住情况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由此,可以防止成为将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停止必要以上的较长时间的状态,可以防止发生车门夹住安全带或舌片。相对于此,第二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中的停止时间的设定是根据如下的考虑的:在车门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为由车辆乘员拉出安全带的操作的可能性较高,在该拉出操作中需要较长的时间。由此,防止反抗安全带拉出操作而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情况,可以防止车辆乘员受到不舒适感。
如上所述,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对安全带负荷上升时的电动马达的驱动控制停止而言,通过将第一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的停止时间的一方,设定为比第二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的停止时间更短,从而可以设定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停止时间,可以实现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是技术方案3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该安全带卷收器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控制装置,在与安全带对应的车门关闭时,在该安全带处于解除车辆乘员佩戴的状态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将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为大于基准停止时间。
本发明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中的停止时间的设定是根据如下的考虑的:在车门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为由车辆乘员拉出安全带的操作的可能性较高,在该拉出操作中需要较长的时间。由此,防止反抗安全带拉出操作而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可以防止车辆乘员受到不舒适感。
如上所述,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对于安全带负荷上升时的电动马达的驱动控制停止,与安全带对应的车门关闭时,在该安全带处于解除车辆乘员佩戴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设定大于基准停止时间的停止时间,可以设定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停止时间,可以实现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本发明的第四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四发明是技术方案4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该安全带卷收器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控制装置,在与安全带对应的车门打开时,在该安全带处于解除车辆乘员佩戴的状态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将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为小于基准停止时间。
本发明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中的停止时间的设定是根据如下的考虑的:在车门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车辆乘员进行拉出安全带的操作的可能性较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安全带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的可能性较高,解除该挂住情况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由此,可以防止成为将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停止必要以上的较长时间的状态,可以防止发生车门夹住安全带或舌片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对于安全带负荷上升时的电动马达的驱动控制停止,与安全带对应的车门打开时,在该安全带处于解除车辆乘员佩戴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设定小于基准停止时间的停止时间,可以设定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停止时间,可以实现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本发明的第五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五发明是技术方案5所述的安全带装置。
技术方案5所述的该安全带装置,装载于车辆上,至少包括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电动马达、卷轴、控制装置、安全带带扣、舌片、带扣检测传感器、电流检测传感器。
本发明的安全带是就座于座椅上的车辆乘员所佩戴的长尺状的带子,也被称为“织带”。典型地,在车辆碰撞等约束乘员时,通过安全带约束就座于车辆座椅上的车辆乘员。本发明的安全带带扣构成固定在车辆上的部件。本发明的舌片构成设在安全带上且在佩戴安全带时与本发明的安全带带扣插入扣合的部件。本发明的带扣检测传感器构成用于检测舌片插入扣合到安全带带扣上的情况的装置。本发明的电流检测传感器构成用于检测电动马达的电流值的装置。本发明的电动马达、卷轴,具有与技术方案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的构成元件实质上相同的功能。
本发明中的控制装置,根据带扣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判定安全带相对于车辆乘员的佩戴状态,通过由是否处于车辆乘员佩戴安全带的状态的信息、以及与该安全带对应的车门的开闭信息确定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对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使卷轴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并且,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在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时,在电动马达的驱动控制中根据电流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判定为作用在安全带上的安全带负荷上升的情况下,暂时停止该驱动控制,并且根据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设定其停止时间。由此,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具有与技术方案1所述的控制装置实质上相同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基于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通过伴随安全带负荷的上升暂时停止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并将该停止时间设定为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时间,从而可以实现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安全带装置,可以实现使用了电动马达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本发明的第六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六发明是技术方案6所述的安全带装置。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该安全带装置中,技术方案5所述的控制装置,具有与技术方案2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中的控制装置实质上相同的结构。
因此,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对于安全带负荷上升时的电动马达的驱动控制停止,通过将第一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的停止时间的一方设定为比第二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的停止时间更短,可以设定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停止时间,可以实现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本发明的第七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七发明是技术方案7所述的安全带装置。
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该安全带装置中,技术方案5所述的控制装置,具有与技术方案3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中的控制装置实质上相同的结构。
因此,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对安全带负荷上升时的电动马达的驱动控制停止而言,在与安全带对应的车门关闭时,该安全带处于解除车辆乘员佩戴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设定超出基准停止时间的停止时间,可以设定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停止时间,可以实现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本发明的第八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八发明是技术方案8所述的安全带装置。
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该安全带装置中,技术方案5所述的控制装置,具有与技术方案4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中的控制装置实质上相同的结构。
因此,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对安全带负荷上升时的电动马达的驱动控制停止而言,在与安全带对应的车门打开时,该安全带处于解除车辆乘员佩戴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设定小于基准停止时间的停止时间,可以设定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停止时间,可以实现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本发明的第九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九发明是技术方案9所述的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技术方案9所述的该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至少包括技术方案5至技术方案8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装置。本发明的车辆的结构为:该安全带装置收容在车辆内的收容空间,例如车柱内的收容空间、座椅内的收容空间或车辆内其他部位的收容空间内。
因此,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可以提供在车辆内的收容空间收容了安全带装置的车辆,该安全带装置可以实现使用电动马达进行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装载于车辆上的安全带卷收器中,通过随着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的安全带负荷的上升停止电动马达的驱动,暂时停止该安全带卷绕动作,并且将该停止时的停止时间(间隔)设定为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停止时间,可以实现使用电动马达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100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安全带卷收器1周围的结构的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卷收器控制处理A”的流程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卷收器控制处理B”的流程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卷收器控制处理C”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即安全带装置100的结构。其中,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100的简要结构的图。并且,图2是表示图1中的安全带卷收器1周围的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100是装载于作为本发明的“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的汽车车辆上的车辆用的安全带装置,其以安全带卷收器1、安全带3、肩部引导固定器10、舌片12、外部固定器14、安全带带扣16、ECU20等作为主体而构成。并且,在车辆上还装载有输入元件30,该输入元件30检测与该车辆的碰撞预测或碰撞发生有关的信息、与该车辆的运转状态有关的信息、与就座于座椅上的车辆乘员的就座位置或体格有关的信息、与周边的交通状况有关的信息、与天气或时区有关的信息等各种信息,并将其检测信息输入到ECU20。该输入元件30的检测信息总是或按照规定时间传递给ECU20,用于安全带装置100等的动作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输入元件30包括车辆碰撞信息检测传感器32,所述车辆碰撞信息检测传感器32用于检测车辆的碰撞预测、实际的碰撞发生等与车辆碰撞有关的信息。该车辆碰撞信息检测传感器32构成能够检测(计测)与相对于本车辆的碰撞对象物(其他车辆、障碍物、行人等)之间的距离、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作用在本车辆上的3轴(X轴、Y轴、Z轴)方向的加速度等的检测信息(检测信号)的传感器。该车辆碰撞信息检测传感器32可以构成单一的检测传感器,或者组合多个单一的检测传感器而构成。具体而言,可以利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加速度传感器、照相机传感器等构成车辆碰撞信息检测传感器3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装载于车辆上的车门开闭传感器52检测车门50的开闭状态,即检测车门50是处于打开状态还是处于关闭状态。作为该车门开闭传感器52,例如可以使用通过使车门一侧的第一接点和车体柱一侧的第二接点接触来检测车门的关闭状态的接触式传感器。也可以将该车门开闭传感器52,作为安全带卷收器1或安全带装置100的构成元件。由该车门开闭传感器52检测出的检测信息传递给ECU20,用于在后文中参照图3进行说明的“卷收器控制处理A”、“卷收器控制处理B”以及“卷收器控制处理C”中。
安全带3是用于对就座于作为驾驶座的车辆座椅40上的车辆乘员C(还称为“驾驶员”)进行约束或解除约束的长尺状的带子(织带)。该安全带3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该安全带3从固定在车辆上的安全带卷收器1拉出,经由设在车辆乘员C的乘员肩部区域的肩部引导固定器10,并通过舌片12连接在外部固定器14上。肩部引导固定器10具有在车辆乘员C的乘员肩部区域卡定并引导(诱导)安全带3的功能。通过在固定于车体上的安全带带扣16上插入扣合舌片12,成为车辆乘员C佩戴该安全带3的状态。该舌片1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舌片”,插入扣合该舌片12的安全带带扣1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安全带带扣”。
另外,在安全带带扣16内装有带扣开关16a,通过该带扣开关16a检测舌片12插入安全带带扣16的情况。因此,可以通过该带扣开关16a检测出进行带扣接通动作的情况(实际上处于安全带佩戴状态的情况)。该带扣开关16a检测出的信息传递给ECU20,从而判定是处于安全带佩戴状态,还是处于安全带佩戴解除状态。该带扣开关16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用于检测舌片与安全带带扣扣合的情况的带扣检测传感器”。
安全带卷收器1是可通过后述的卷轴5和马达7进行安全带3的卷绕动作及拉出动作的装置。该安全带卷收器1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安全带卷收器”。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该安全带卷收器1装载于车辆的B柱42内的收容空间里。
ECU20具有根据来自输入元件30的输入信号,进行与以安全带卷收器1为首的各种动作机构有关的控制的功能,其由CPU(运算处理装置)、输入输出装置、存储装置、外围设备等构成。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该ECU20进行与安全带卷收器1的后述的马达7有关的控制。具体而言,ECU20通过对供给到马达7的电磁线圈的电流供给量、电流供给方向进行控制,使马达7的马达轴的转速、转动方向、转动时间、转动转矩(输出)等发生变化。该ECU20构成对马达7进行驱动控制的装置,并且构成对后述的传动机构9进行控制,从而切换至向卷轴5传递马达7的动力的状态的装置。该ECU20对应于本发明中的“控制装置”。另外,该ECU20,可以作为专用的控制装置而设在安全带卷收器1上,或者也可以不只用于该安全带卷收器1,可以兼用作对车辆的驱动系统、电气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如图2所示,安全带卷收器1,以卷轴5、马达7、传动机构9作为主体而构成。
卷轴5形成圆柱状或圆筒状,其卷轴外周面(安全带抵接面)构成安全带3的卷绕面。该卷轴5,进行通过向安全带卷绕方向转动而将安全带3卷绕到安全带卷绕面5a上的动作,另一方面进行通过向安全带拉出方向转动而拉出卷绕在安全带卷绕面5a上的安全带3的动作。该卷轴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卷轴”。
马达7构成电动驱动式马达,通过传动机构9向卷轴5传递动力。该马达7,通过向安全带卷绕方向进行驱动控制向卷轴5进行安全带3的卷绕动作的方向进行转动动作,另一方面通过向安全带拉出方向进行驱动控制向卷轴5进行安全带3的拉出动作的方向进行转动动作。该马达7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电动马达”。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用于检测该马达7的电流值的马达电流值检测计22。该马达电流检测计2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用于检测电动马达的电流值的电流检测传感器”。由该马达电流检测计22检测出的与电流值有关的信息传递给ECU20,用于后文描述的“安全带负荷上升”的判定中。
传动机构9介于卷轴5和马达7之间,构成用于形成卷轴5和马达7相连的连接状态(动力传递模式)以及解除该连接状态的连接解除状态(动力传递隔断模式)的机构。该传动机构9还被称为组合多个齿轮部件等而形成的所谓的“离合器”。该传动机构9的连接状态是能够通过该传动机构9向卷轴传递马达7的动力的状态。因此,在该连接状态下通过马达7进行驱动控制,通过传动机构9向卷轴5传递该马达7的动力。此时,通过传动机构9对马达7的转动进行减速。与此相对,在传动机构9的连接解除状态下,卷轴5和马达7的物理连接被解除,从而能够进行从卷轴5容易地拉出(抽出)安全带3的操作。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传动机构9不介于卷轴5和马达7之间,而使卷轴5和马达7直接连接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传动机构9构成未特别图示的、所谓的“单级离合器”。因此,在传动机构9的动力传递模式中,当马达7以规定的马达输出进行驱动时,马达7的转动被减速而传递给卷轴5,该卷轴5以规定的转动转矩、规定的转速进行转动驱动。另外,除了该传动机构9以外,还能够采用卷轴的转动转矩和转速可在多个阶段进行变化的结构的传动机构。例如,在采用卷轴的转动转矩和转速可在2个阶段进行变化的2级离合器的情况下,想要以较强的带张力进行将安全带卷绕到卷轴上的动作时,能够将传动机构设定为转动转矩相对高且转速相对低的高减速比模式。相反,想要迅速进行将安全带卷绕到卷轴上的动作时,能够将传动机构设定为转动转矩相对低且转速相对高的低减速比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上述安全带3的状态而言,设定有7个安全带控制模式,根据这些安全带控制模式进行基于ECU20的马达7和传动机构9的控制。在所述安全带控制模式中,还可以追加其他安全带控制模式。
(1)安全带收容模式
安全带收容模式是安全带3完全卷绕在卷轴5上而不使用的状态的控制模式。在该安全带收容模式中,安全带卷收器1,不对马达7进行驱动,并且传动机构9设定为动力传递隔断模式。因此,在安全带3上只产生非常弱的带张力,并且消耗电力为零。
(2)安全带拉出模式
安全带拉出模式是为了佩戴安全带3而从卷轴5拉出安全带3的状态的控制模式。同样地,在该安全带拉出模式中,安全带卷收器1设定为动力传递隔断模式。因此,能够以较弱的力拉出安全带3。此时,同样地,不对马达7进行驱动,消耗电力为零。
(3)调节用安全带卷绕模式
调节用安全带卷绕模式是指,在拉出安全带3,将舌片(图1中的舌片12)插入扣合到安全带带扣上,使带扣开关(图1中的带扣开关16a)接通后,为了使安全带3适于乘员佩戴而卷绕多余地拉出的安全带3的状态以及安全带3的正常佩戴状态(此时,带扣开关处于接通状态)下,车辆乘员移动而拉出规定量的安全带3之后,车辆乘员再次就座于正规位置时,卷绕所拉出的安全带3的状态的控制模式。在该调节用安全带卷绕模式中,安全带卷收器1控制成:传动机构9设定为动力传递模式,并且对马达7向安全带卷绕方向以高转速进行转动驱动。因此,安全带3迅速卷绕到卷轴5,在产生非常弱的规定的带张力时使马达7停止工作,在安全带3适合于车辆乘员的状态下进行佩戴。
(4)正常佩戴模式(舒适模式)
正常佩戴模式(舒适模式)是调节用安全带卷绕模式结束后设定的、安全带3的正常佩戴状态的控制模式。在该正常佩戴模式中,安全带卷收器1,不对马达7进行驱动,并且将传动机构9设定为动力传递隔断模式。因此,由于仅在安全带3上产生非常弱的带张力,因而车辆乘员即使佩戴安全带3也不会感到压迫感。并且,消耗电力为零。
(5)警报模式
警报模式是在正常佩戴模式下的车辆行驶过程中检测驾驶员打瞌睡、本车辆周边的障碍物后,通过反复进行规定次数的安全带3的卷绕,向驾驶员发出警报的状态的控制模式。在该警报模式中,安全带卷收器1被设定成反复对马达7进行驱动。因此,由于向安全带3反复施加较强的带张力(比下述的紧急模式的带张力更弱)和非常弱的带张力,因而能够引起驾驶员对打瞌睡、本车辆周边的障碍物的注意。
(6)紧急模式
紧急模式是在正常佩戴模式下的车辆行驶过程中或紧接着上述警报模式,本车辆与障碍物等碰撞的可能性非常高的情况下设定的安全带模式。在该紧急模式中,安全带卷收器1控制成:传动机构9设定为动力传递模式,并且对马达7向安全带卷绕方向以高转速、高转矩进行转动驱动。因此,通过安全带3迅速卷绕到卷轴5后,最终在安全带3上产生非常强的规定的带张力时使马达7停止工作,从而用该安全带3可靠地约束车辆乘员。
(7)收容用安全带卷绕模式
收容用安全带卷绕模式是为了使安全带3处于收容状态,将该安全带3完全卷绕在卷轴5上的控制模式。在该收容用安全带卷绕模式中,安全带卷收器1控制成:传动机构9设定为动力传递模式,并且对马达7向安全带卷绕方向进行转动驱动,以使卷轴5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由此,进行将被拉出的安全带3迅速卷绕到卷轴5上的动作、所谓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从而防止发生安全带3从卷轴5拉出而不收回的状态的情况。然后,完全卷绕安全带3,并在产生非常弱的规定的带张力时使马达7停止工作,从而使安全带3成为产生非常弱的带张力的前述的安全带收容模式。
对该收容用安全带卷绕模式而言,在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时,可能会出现安全带3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或安全带3被车辆乘员拉出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结构为反复进行下述控制:在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安全带负荷上升的情况下,直到该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被消除的期间,以规定时间停止(也被称为“中断”)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后,重新开始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安全带负荷上升的情况下,以规定时间停止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间隔。根据图2中的马达电流检测计22检测出的马达7的电流值,在ECU20判定此时的安全带负荷上升。具体而言,在进行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马达7的电流值超出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安全带3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或安全带被车辆乘员拉出的“负荷上升状态”。
在此,上述间隔的合理值,根据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的情况和车辆乘员拉出安全带3的操作的情况而不同。即,在安全带3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的情况下,解除该挂住情况不需要太多时间,处于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停止必要以上的状态时,反而可能会存在车门夹住安全带3或舌片12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安全带3被车辆乘员拉出时的情况下,由于车辆乘员拉出安全带的操作中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而安全带卷绕动作的停止时间设定得过短时,反抗安全带拉出操作而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存在给予车辆乘员不舒适感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随着安全带的负荷上升,使马达7的驱动停止而暂时停止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并且将该停止时的停止时间(间隔)设定为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时间。关于本结构,下面参照图3至图5进行详细说明。
(卷收器控制处理A)
在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收器控制处理A”的流程图。在图3中的该卷收器控制处理A中,首先根据步骤S10,判定安全带带扣是否从接通状态成为断开状态。具体而言,在由带扣开关16a检测出图1中的舌片12相对于安全带带扣16的插入扣合被解除的情况时,判定为带扣开关从接通状态成为断开状态的、即安全带3的状态从相对于车辆乘员佩戴的状态切换为解除佩戴的状态。可通过ECU20检测出基于带扣开关16a的检测信息来进行该判定。在该安全带3的状态从相对于车辆乘员佩戴的状态切换为解除佩戴的状态的情况下,认为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成立。在该步骤S10中,直到安全带带扣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持续进行该判定处理,在判定为安全带带扣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的情况(步骤S10的“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
在步骤S11,判定车门(图1中的车门50)是否处于打开状态。具体而言,根据图1中的车门开闭传感器52的检测信息,在该传感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判定为车门50处于打开状态。可通过ECU20检测出基于车门开闭传感器52的检测信息来进行该判定。在该步骤S11中,在判定为车门50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步骤S11的“是”的情况)下,确定为“第一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而进入步骤S12,如果不然,即在判定为车门5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步骤S11的“否”的情况)下,确定为“第二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而进入步骤S13。
在步骤S12和步骤S13中,安全带卷收器1的传动机构9设定为动力传递模式,并且对马达7进行转动驱动而使卷轴5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从而进行如上所述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并且,设置在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由马达电流检测计22检测出的值达到基准电流值,判定为安全带负荷上升了的情况下,以规定时间暂时停止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间隔。
特别是,在步骤S12中,根据将暂时停止的时间设定为比步骤S13更短的设定模式(短间隔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设步骤S12中的停止时间(间隔)为T1,后述的步骤S13中的停止时间(间隔)为T2的情况下,成立T1<T2的关系。在此所称的停止时间T1相当于技术方案2及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第一时间”,停止时间T2相当于技术方案2及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比第一时间更长的第二时间”。由此,直到在后述的步骤S14中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结束条件成立的期间,反复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和卷绕停止动作。另外,优选的是,实际测量车辆乘员解除安全带的挂住情况的操作或在拉出安全带的操作中所需要的时间等后预先设定停止时间T1及T2。
步骤S12的中的这种设定是根据如下的考虑的:在步骤S11中车门50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车辆乘员进行拉出安全带3的操作的可能性较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安全带3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的可能性较高,解除该挂住情况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由此,可以防止成为将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停止必要以上的较长时间的状态的情况,可以防止发生车门50夹住安全带3或舌片12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中,根据将暂时停止的时间设定为比步骤S12更长的设定模式(长间隔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由此,直到在后述的步骤S15中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结束条件成立的期间,反复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和卷绕停止动作。
步骤S13中的这种设定是根据如下的考虑的:在步骤S11中车门5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为由车辆乘员拉出安全带3的操作的可能性较高,在该拉出操作中需要较长的时间。由此,防止反抗安全带拉出操作而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情况,可以防止车辆乘员受到不舒适感的情况。
在步骤S14中,在判定步骤S12中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判定为该结束条件不成立的情况(步骤S14中的“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2,在判定为该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步骤S14中的“是”的情况)下,直接结束卷收器控制处理A。同样地,在步骤S15中,在判定步骤S13中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判定为该结束条件不成立的情况(步骤S15中的“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3,在判定为该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步骤S15中的“是”的情况)下,直接结束卷收器控制处理A。另外,步骤S14及步骤S15中的结束条件的成立,根据从安全带带扣成为断开状态之后的时间、步骤S12或步骤S13中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和卷绕停止动作的反复次数等进行判断。
上述卷收器控制处理A相当于技术方案2及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基于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
(卷收器控制处理B)
接着,在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收器控制处理B”的流程图。在图4中的该卷收器控制处理B中,首先根据步骤S20,判定车门(图1中的车门50)是否从打开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具体而言,根据图1中的车门开闭传感器52的检测信息,在该传感器从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时,判定为车门50从打开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可通过ECU20检测出基于车门开闭传感器52的检测信息来进行该判定。在该步骤S10中,直到车门50从打开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持续进行该处理,在判定为车门50从打开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的情况(步骤S20的“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判定安全带带扣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具体而言,在由带扣开关16a检测出图1中的舌片12相对于安全带带扣16的插入扣合被解除的情况时,判定为带扣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即安全带3的状态处于解除车辆乘员佩戴的状态。可通过ECU20检测出基于带扣开关16a的检测信息来进行该判定。在该步骤S21中,在检测出带扣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步骤S21的“是”的情况)下,在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成立,并且确定为“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而进入步骤S22,如果不然,即,在判定为安全带带扣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步骤S21的“否”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3。
在步骤S22,安全带卷收器1的传动机构9设定为动力传递模式,并且对马达7进行转动驱动而使卷轴5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从而进行如上所述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并且,在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由马达电流检测计22检测出的值达到基准电流值,判定为安全带负荷上升了的情况下,设置以规定时间暂时停止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间隔。在步骤S22中,根据对该暂时停止的时间T3,使其大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停止时间(基准值)T0而进行设定(T3>T0)的设定模式(长间隔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进行。在此所称的基准停止时间T0相当于技术方案3及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基准停止时间”。由此,直到在后述的步骤S24中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结束条件成立的期间,反复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和卷绕停止动作。另外,优选的是,实际测量车辆乘员解除安全带的挂住情况的操作或在拉出安全带的操作中所需要的时间等后预先设定停止时间T3、基准值。
步骤S22中的这种设定是根据如下的考虑的:车门5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为由车辆乘员拉出安全带3的操作的可能性较高,在该拉出操作中需要较长的时间。由此,可以防止反抗安全带拉出操作而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防止车辆乘员受到不舒适感。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中,因安全带带扣处于接通状态,因而不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将马达7设定为驱动停止状态,或者维持驱动停止状态。此时,安全带卷收器1的传动机构9可以设定为动力传递模式,或者也可以设定为动力传递隔断模式。在该步骤S23中,因不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本身,因而不进行对暂时停止的时间的设定本身。
在步骤S24中,与图3中的步骤S14及步骤S15相同地,在判定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判定为该结束条件不成立的情况(步骤S24中的“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2,在判定为该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步骤S24中的“是”的情况)下,直接结束卷收器控制处理B。另外,步骤S24中的结束条件的成立,根据从安全带带扣成为断开状态之后的时间、步骤S22中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和卷绕停止动作的反复次数等进行判断。
上述卷收器控制处理B相当于技术方案3及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基于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
(卷收器控制处理C)
接着,在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卷收器控制处理C”的流程图。在图5中的该卷收器控制处理C中,首先根据步骤S30,判定车门(图1中的车门50)是否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具体而言,根据图1中的车门开闭传感器52的检测信息,在该传感器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时,判定为车门50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可通过ECU20检测出基于车门开闭传感器52的检测信息来进行该判定。在该步骤S30中,直到车门50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持续进行该处理,在判定为车门50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的情况(步骤S30的“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
在步骤S31中,判定安全带带扣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具体而言,在由带扣开关16a检测出图1中的舌片12相对于安全带带扣16的插入扣合被解除的情况时,判定为带扣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即安全带3的状态处于解除车辆乘员佩戴的状态。可通过ECU20检测出基于带扣开关16a的检测信息来进行该判定。在该步骤S31中,在检测出带扣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步骤S31的“是”的情况)下,在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成立,并且确定为“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而进入步骤S32,如果不然,即,在判定为安全带带扣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步骤S31的“否”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3。
在步骤S32中,安全带卷收器1的传动机构9设定为动力传递模式,并且对马达7进行转动驱动而使卷轴5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从而进行如上所述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并且,设置在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由马达电流检测计22检测出的值达到基准电流值,判定为安全带负荷上升了的情况下,以规定时间暂时停止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间隔。在步骤S32中,根据对该暂时停止的时间T4,使其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停止时间(基准值)T0而进行设定(T4<T0)的设定模式(短间隔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进行。在此所称的基准停止时间T0相当于技术方案4及技术方案8中记载的“基准停止时间”。由此,直到在后述的步骤S34中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结束条件成立的期间,反复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和卷绕停止动作。另外,优选的是,实际测量车辆乘员解除安全带的挂住情况的操作或在拉出安全带的操作中所需要的时间等后预先设定停止时间T4、基准值。
步骤S32的中的这种设定是根据如下的考虑的:在车门50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车辆乘员进行拉出安全带3的操作的可能性较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安全带3挂在车辆乘员或车辆座椅等上的可能性较高,解除该挂住情况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由此,可以防止成为将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停止必要以上的较长时间的状态,可以防止发生车门50夹住安全带3或舌片12。
另一方面,在步骤S33中,因安全带带扣处于接通状态,因而不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将马达7设定为驱动停止状态,或者维持驱动停止状态。此时,安全带卷收器1的传动机构9可以设定为动力传递模式,或者也可以设定为动力传递隔断模式。在该步骤S33中,因不进行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本身,因而不进行对暂时停止的时间的设定本身。
在步骤S34中,与图3中的步骤S14及步骤S15相同地,在判定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判定为该结束条件不成立的情况(步骤S34中的“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2,在判定为该结束条件成立的情况(步骤S34中的“是”的情况)下,直接结束卷收器控制处理C。另外,步骤S34中的结束条件的成立,根据从安全带带扣成为断开状态之后的时间、步骤S32中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和卷绕停止动作的反复次数等进行判断。
上述卷收器控制处理C相当于技术方案4及技术方案8中记载的基于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卷收器控制处理A、卷收器控制处理B以及卷收器控制处理C,在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通过伴随安全带负荷的上升暂时停止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并将该停止时间设定为与安全带负荷上升的主要原因对应的适当的时间,从而可以实现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顺畅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对使用马达7的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而言使该动作变化顺畅的、安全带卷收器1、安全带装置100以及具有该安全带装置100的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另外,对上述各卷收器控制处理而言,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可以仅通过马达7的驱动力进行,或者也可以通过除了作用在卷轴5上的基于回位弹簧等弹性部件的卷绕力,辅助性地作用马达7的驱动力来进行。
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独立地采用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上述卷收器控制处理A至C中的各处理,或者也可以采用适当组合各处理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通过由车辆乘员C是否处于佩戴安全带3的状态的信息、以及与该安全带3对应的车门50的开闭信息确定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对马达7进行驱动控制,以使卷轴5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并且根据该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模式,设定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中的暂时停止的时间。即,可以是下述结构:根据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佩戴或解除佩戴)以及车门50的开闭状态(打开或关闭)的组合来规定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开始,并且根据该安全带收容卷绕动作的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改变停止时间(间隔)。该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可以根据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和车门50的开闭状态的组合或成立的顺序等进行适当设定,并且根据需要,可以设定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个数。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考虑进行各种应用、变形。例如还能够实施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以下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车载安全带卷收器1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结构也可以适用于装载在例如汽车、飞机、船舶、电车、公共汽车等使车辆乘员搭乘而进行移动的各种车辆上的安全带装置的结构。
Claims (9)
1.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其安装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马达、伴随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对约束乘员用的安全带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和安全带拉出动作的卷轴以及对所述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当根据所述安全带是否处于佩戴到车辆乘员身上的状态的信息、以及与该安全带对应的车门的开闭信息而确定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成立时,对所述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使所述卷轴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当在该驱动控制过程中作用于所述安全带的安全带负荷上升的情况下,暂时停止该驱动控制,并且根据所述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设定其停止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当车辆乘员解除对所述安全带的佩戴时,在与该安全带对应的车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一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使所述卷轴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并且将所述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为第一时间;另一方面,当车辆乘员解除对所述安全带的佩戴时,在与该安全带对应的车门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二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使所述卷轴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并且将所述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为比第一时间长的第二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当与所述安全带对应的车门关闭时,在处于车辆乘员解除佩戴安全带状态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得大于基准停止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当与所述安全带对应的车门打开时,在处于车辆乘员解除佩戴安全带状态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得小于基准停止时间。
5.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安装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
包括:车辆乘员佩戴的约束乘员用的安全带;电动马达;卷轴,伴随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对所述安全带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及安全带拉出动作;控制装置,对所述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固定在车辆上的安全带带扣;舌片,设在所述安全带上,在佩戴安全带时与所述安全带带扣扣合;带扣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舌片已与所述安全带带扣扣合;和电流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动马达的电流值;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带扣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判定所述安全带相对于车辆乘员的佩戴状态,当根据该安全带是否处于佩戴到车辆乘员身上的状态的信息、以及与该安全带对应的车门的开闭信息而确定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成立时,对所述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使所述卷轴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当在该驱动控制过程中根据所述电流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判定作用于所述安全带上的安全带负荷上升时,暂时停止该驱动控制,并且根据所述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设定其停止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当车辆乘员解除对所述安全带的佩戴时,在与该安全带对应的车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一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使所述卷轴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并且将所述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为第一时间;另一方面,当车辆乘员解除对所述安全带的佩戴时,在与该安全带对应的车门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二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以使所述卷轴进行安全带卷绕动作,并且将所述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为比第一时间长的第二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当与所述安全带对应的车门关闭时,在处于车辆乘员解除佩戴安全带状态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得大于基准停止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当与所述安全带对应的车门打开时,在处于车辆乘员解除佩戴安全带状态的安全带收容开始条件的成立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动马达的停止时间设定得小于基准停止时间。
9.一种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其在车辆内的收容空间内收容了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05100 | 2005-10-19 | ||
JP2005305100A JP2007112267A (ja) | 2005-10-19 | 2005-10-19 |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付車両 |
JP2005305100 | 2005-10-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1737A true CN1951737A (zh) | 2007-04-25 |
CN1951737B CN1951737B (zh) | 2012-07-04 |
Family
ID=37309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361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1737B (zh) | 2005-10-19 | 2006-10-13 |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12567B2 (zh) |
EP (1) | EP1777127B1 (zh) |
JP (1) | JP2007112267A (zh) |
CN (1) | CN1951737B (zh) |
DE (1) | DE602006003715D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54976A (zh) * | 2019-05-29 | 2019-08-2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70141B2 (ja) * | 2004-10-05 | 2010-10-27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巻き取り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JP2006321358A (ja) * | 2005-05-19 | 2006-11-30 | Takata Corp |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付車両 |
JP4714513B2 (ja) * | 2005-06-28 | 2011-06-29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付車両 |
JP5032068B2 (ja) * | 2006-08-02 | 2012-09-26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り方法、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JP5121213B2 (ja) * | 2006-11-22 | 2013-01-16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JP4885773B2 (ja) * | 2007-03-23 | 2012-02-29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巻取方法 |
JP4916393B2 (ja) * | 2007-06-28 | 2012-04-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JP5576453B2 (ja) * | 2012-10-16 | 2014-08-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US10604259B2 (en) | 2016-01-20 | 2020-03-31 | Amsafe, Inc. |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having extending restraint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JP6729332B2 (ja) * | 2016-12-05 | 2020-07-2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障害物検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84407A (en) * | 1987-08-25 | 1988-11-15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Passive safety belt system |
US5558370A (en) * | 1995-03-30 | 1996-09-24 |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 Electronic seat belt tensioning system |
US5873599A (en) * | 1997-05-13 | 1999-02-23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Apparatus for pretensioning seat belt webbing |
JP4077946B2 (ja) * | 1998-08-18 | 2008-04-23 | 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 車両用乗員拘束保護装置 |
US6257363B1 (en) * | 1997-12-16 | 2001-07-10 | Nsk Ltd. | Automotive passenger restraint and protection apparatus |
US6485057B1 (en) * | 1997-12-16 | 2002-11-26 | Nsk Autoliv Co., Ltd. | Automotive passenger restraint and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seatbelt protraction and retraction amount-detecting device |
GB2335890B (en) * | 1997-12-16 | 2002-05-29 | Nsk Ltd | Automotive passenger restraint and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seatbelt protraction and retraction amount detecting device |
DE19940034C2 (de) * | 1999-08-24 | 2001-08-30 | Hs Tech & Design | Gurtaufroller |
JP4356852B2 (ja) * | 1999-12-13 | 2009-11-04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制御装置 |
JP2001253317A (ja) | 2000-03-14 | 2001-09-18 | Takata Corp | シートベルトシステム |
JP2002127871A (ja) * | 2000-10-23 | 2002-05-09 | Takata Corp |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乗員判断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密着度センサ |
JP4671254B2 (ja) | 2000-12-06 | 2011-04-13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巻き取り装置 |
JP2005199783A (ja) * | 2004-01-14 | 2005-07-28 | Takata Corp | モータ付シートベルト巻き取り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4443974B2 (ja) * | 2004-03-30 | 2010-03-31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モータ付シートベルト巻き取り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JP4573225B2 (ja) * | 2004-09-24 | 2010-11-04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の巻き取り方法 |
JP2007001534A (ja) * | 2005-06-27 | 2007-01-11 | Takata Corp |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付車両 |
-
2005
- 2005-10-19 JP JP2005305100A patent/JP2007112267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9-26 DE DE602006003715T patent/DE602006003715D1/de active Active
- 2006-09-26 EP EP06121290A patent/EP177712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10-13 CN CN2006101361892A patent/CN195173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0-18 US US11/582,346 patent/US771256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54976A (zh) * | 2019-05-29 | 2019-08-2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1737B (zh) | 2012-07-04 |
DE602006003715D1 (de) | 2009-01-02 |
EP1777127A1 (en) | 2007-04-25 |
JP2007112267A (ja) | 2007-05-10 |
US20070084955A1 (en) | 2007-04-19 |
US7712567B2 (en) | 2010-05-11 |
EP1777127B1 (en) | 2008-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51737B (zh) |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 |
CN1899894B (zh) |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以及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 |
CN1970353A (zh) |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 |
US7516808B2 (en) |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 |
CN1891538B (zh) |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和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 |
CN1907769B (zh) |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以及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 |
US20070046015A1 (en) | Seat belt apparatus and vehicle | |
CN101269649B (zh) | 安全带卷绕装置、安全带装置及安全带卷绕方法 | |
US7533903B2 (en) | Seat belt apparatus | |
US20110270493A1 (en) | Seat-belt-retractor control device and seat belt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20070144811A1 (en) | Seat belt apparatus | |
US8893998B2 (en) | Belt retractor for a seat belt system | |
US20070144810A1 (en) | Seat belt apparatus | |
EP1803616B1 (en) | Seat Belt Retractor, Seat Belt Apparatus, and Vehicle with Seat Belt Apparatus | |
JP6453640B2 (ja) | シートベルト巻き取り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
JP2011230690A (ja) |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ata Corporation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