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0132A - 电子装置及游戏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游戏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50132A CN1950132A CNA2005800144204A CN200580014420A CN1950132A CN 1950132 A CN1950132 A CN 1950132A CN A2005800144204 A CNA2005800144204 A CN A2005800144204A CN 200580014420 A CN200580014420 A CN 200580014420A CN 1950132 A CN1950132 A CN 19501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ing
- button body
- button
- fastener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932 little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935 right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10022579 ATP dependent 26S prot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936 left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9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video game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3F13/20 or A63F13/25, e.g. housing, wiring, connections or cabinets
- A63F13/92—Video game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and-held while play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2300/00—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 A63F2300/20—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game platform
- A63F2300/204—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game platform the platform being a handheld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在其前表面上装备显示器并且有由用户双手握住柄的机壳,以及在机壳的一个端面上的至少一个左右按钮。左右按钮包括:狭长按钮体,在其两端都具有扣件,扣件与机壳的内侧啮合,以防止按钮体与机壳分离;变形构件,当按钮体被按压时由按钮体背面挤压;开关触点,由于变形构件变形而导通。当按钮体的一个末端被按压时,按钮体以接触点为轴心回转,在该接触点提供在按钮体另一端的所述扣件与机壳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子装置或者游戏控制器的结构,特别是,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或者游戏控制器所提供的按钮结构。
背景技术
有一些游戏控制器不仅在控制器的前表面上有按钮而且甚至在控制器的一个侧面(就是说,除了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表面)上有按钮,以对越来越复杂的游戏实现多种输入。在侧面上的这些按钮例如为水平较长的形状并且也称为左按钮和右按钮(以下,也统称为“左右按钮”)。左右按钮一般由握住控制器的用户的食指按压。
每个左右按钮的传统结构如图13A所示。如图所示,水平较长的按钮体200可由其一端206作为支撑点被倾斜地支撑。开关触点204附着在置于按钮体200下的橡胶202上。当用户按下按钮体200时,如图13B所示,按钮体200以支点206为轴轻微地向下移动,然后按钮体200向下挤压橡胶202以使得开关触点204电导通。当用户将食指从按钮体200上拿开时,按钮体200被橡胶202的排斥力向上推以使按钮体200回到其原始位置(例如,参考日本实用新型公开H4-42029)。
然而,因为操纵控制的用户的手大小取决于年龄、性别等而大不相同,食指在左右按钮上的位置也会变化。在左右按钮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当用户按下按钮体200的支点206的附近时,按钮体200不能充分地向下移动。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开关触点204没有如期地电导通或者用户很难确认左右按钮是否被基本上的按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而设计,其目标是提供一种确保左右按钮基本上向下移动而不管按钮按压位置的技术,以提高用户的操作舒适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到电子装置。该装置包括机壳。该机壳由前表面、后表面和一个或者多个侧面组成,并且在机壳的四个角的任意一个角上都有开口。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到该开口内的狭长按钮,该按钮有被用户手指按压的位于按钮纵向方向的承压面。该按钮的承压面和机壳的一个侧面形成基本上连续的平面,该侧面形成为开口所处的机壳的一个角的两个侧面之一。该按钮还包括每个末端的扣件,每个末端在形成为开口所处的机壳的角的两个侧面的每个方向上延伸,以防止按钮与机壳的开口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前视图;
图2是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左视图;
图6是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右视图;
图7是图示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如何被用户的双手握住的视图;
图8A和8B每个视图图示了输入按钮的结构;
图9A和9B每个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例子的左右按钮的结构;
图10A至10C每个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例子的左右按钮的操作;
图11A和11B每个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例子的左右按钮的结构;
图12A至12C每个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例子的左右按钮的操作;和
图13A和图13B每个视图图示了传统的左右按钮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外表。图1是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主视图。机壳10整体上具有水平的长卵形状。机壳10的每端以圆形曲线形状形成,其中心偏离中心线14一定的距离。
如图2和4所示,机壳10由上部10a、中部10b和下部10c组成。机壳10为中空体。在机壳10内部提供有电路板(没有图示出)。电路板包括:开关触点,用于通过操纵各种对应的按钮而产生信号;中央处理器(CPU),处理信号以执行各种计算;声音处理器,用于输出声音;图像处理器,用于输出图像。中部10b具有较上部10a和下部10c高的硬度以保证整个机壳10的硬度。
返回到图1,用作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器12(以下缩写为“LCD12”)安装到机壳10的上部10a的中央。LCD12显示器例如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用作游戏机时为游戏屏幕,或者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用作个人数字助手(PDA)时显示日程表或地址列表。LCD12通过框架96安装到机壳10的上部10a中。
机壳10的表面即面向用户的前表面主要包括:由用户左手握住的左手区48L;由用户右手握住的右手区48R;液晶显示器12;置于液晶显示器12下方的水平较长的按钮区50,其中提供了各种按钮;置于液晶显示器12上方的装饰区16。缺口84L和84R分别形成在机壳10的上部10a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在左手区48L中,提供了主要用来输入方向指示的箭头按键20和主要用来模拟输入方向指示的模拟装置22。其详细的结构和功能将在下文中描述。在左手区48L中也提供了指示器32和34。在访问可移除记录媒体期间指示器32照亮,并且在无限局域网(WLAN)通讯期间指示器34照亮。
模拟装置22的水平中心置于比箭头按键20的水平中心更靠近机壳的中心线14的位置。模拟装置22置于比箭头按键20更靠近装置的左下角的位置。如此排列的原因如下。当装置的两端都被用户的手握住而用户的左拇指在箭头按键20和模拟装置22之间移动时,用户以放在机壳10左下角的手掌作为为轴心转动他的拇指。并且用户倾斜模拟装置22的中心而操作。因此,当模拟装置22置于更靠近机壳10的中心的位置时操作便利。
在右手区48R,提供的按钮按键30a、20b、30c和30d(以下,也统称为“按钮按键30”)主要用于输入独特的指令。按钮按键30的结构和功能将在下文描述。另外,在右手区48R中提供了指示器36、38和40。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启动(ON)时指示器36照亮。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充电时指示器38照亮。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每个键都无效而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处于保护状态时指示器40照亮。
如图1所示,箭头按键20的中心和按钮按键30的中心优选在垂直方向上从机壳10的水平中心线向上移动。
箭头按键20的中心和按钮按键30的中心优选地置于在水平方向上与机壳10的中心线14距离相同距离的位置上。在箭头按键20的盘形按键顶端的承压面20a、20b、20c和20d之间的每个距离优选设置得比按钮30a、30b、30c和30d之间的距离小一些。如此配置的原因如下。因为箭头按键20主要用于指示垂直和水平运动,用户经常持续操作箭头按键20。因此,优选地,用户能操作箭头按键20而不从箭头按键20的承压面上拿开他的拇指。在此点上,如果承压面20a、20b、20和20d不是彼此分离很开,则用户更容易操纵箭头按键20。另一方面,按钮按键30经常用于通过各按钮30a、30b、30c和30d给出不同的指令。因此,由于用户将他的拇指从按钮按键30上拿开更容易操作,优选30a、30b、30c和30d设置成具有一定的距离。
在LCD12的两端下,在左手区48L中提供了扬声器孔28L,并且在右手区48R中提供了扬声器孔28R,以为用户提供声音。
按钮区50置于机壳10的上部10a外边缘的附近,靠近握住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用户一侧。在按钮区50中,按钮52至64置于其内。优选地,按钮区50构造成使得与左手区48L和右手区48R在视觉上区别开来。在本实施例中,按钮区50以水平延伸狭长山丘形的形状形成。按钮区50高于由左手区48L、右手区48R和LCD12形成的平面。在山丘形的顶端的附近,提供了52至64的各种按钮。在此配置下,在玩游戏或者应用操作期间用户能在视觉上区分要操作的按钮和其他的按钮。另外,因为按钮区50较高,用户能在触觉上意识到52到64这些按钮的配置。按钮区50高起的形状也用于保护LCD12。
按钮区50的结构并不限制于上述结构。只要按钮区50的高度与左手区48L和右手区48R的高度不同的任意结构都可以采用。因此,“高度”意思是基于水平面的高度,机壳10置于其上,以便机壳装有LCD12的前表面朝上。例如,可以提供具有梯形或者矩形横截面的狭长台阶以排列其上的按钮52至64。或者,在按钮52至64之上和之下,可提供比按钮52至64更高的壁,与左手区48L、右手区48R和LCD12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由于这些壁,按钮52至64不容易被操纵箭头按键20和按钮按键30的用户的手按下。
排列在按钮区50的按钮52至64不经常用于玩游戏或者其他应用的主要操作,并且因此按钮52至64不需要被经常按压。返回按钮52用于将LCD12返回到主屏幕。音量按钮54、56分别用于减小/增加由扬声器或者头戴式耳机产生的声音的音量。显示按钮58打开/关闭LCD12的背景光。声音按钮60打开/关闭声音输出。选择按钮62用于从显示在LCD12上的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开始按钮64主要用于当游戏程序执行时开始游戏。
在传统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或者游戏控制器中,提供了这种按钮52至54,例如,在箭头按键或按钮按键下面,而不是在与如上所述形成箭头按键或者按键按钮的部分分离的部分。在此传统配置下,当用户操纵箭头按键或者按钮按键时,用户的手指不小心碰触到这些按钮时,有时导致错误的操作。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因为按钮52至64排列成便于与箭头按键或者按钮按键分离,所以错误操作减少了。
与在左上角和右上角上一样,缺口86L和86R也形成在机壳10的上部10a的左下角和右下角上。在缺口86L和86R下面,分别提供了把手区87L和87R。孔24形成在把手区87L以允许绳(没有示出)等从其中穿过并且系住。在把手区87R下面了提供了盖26。盖26在其右端有铰链。当用户使用直流(DC)电源时,图1中的盖26以铰链作为支撑点向下打开。
当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0时,如参照图7所描述,食指放置在机壳10的顶侧面上,以便左拇指放置在箭头按键20或者模拟设备22上面,并且右拇指放置在按钮按键30上面。其他手指放置成便于覆盖在机壳10后表面的穹状凸起。以这种方式,由食指形成的曲线适合机壳的左和右侧面的形状以帮助用户握住。同时,机壳10的重量由中指至小指承担。因此,即使拇指或者食指移动操作,剩下的手指也可以稳定地支撑便携式电子设备100。
图2是便携电子设备100的俯视图。如上所述,穹状凸起42L和42R(下文也统称为“凸起42”)形成在机壳10后部的两端。在两个凸起42之间形成平面。几乎整个平面是小的盘驱动器的开盖部分44。通过滑动在中部10b上的开关76,在图2中该盖向上打开,因而小的盘可以装载在开盖部分44下的盘驱动器(没有示出)。小的盘驱动器为便携电子设备100提供应用程序或者游戏程序。左按钮46L和右按钮46R(下文也统称为“左右按钮46”)分别由用户的左食指或者左中指和右食指或者右中指操作。左右按钮46优选地用于发出无法仅由箭头按键20或者按钮按键30发出的特殊的指令。例如,游戏屏幕显示在LCD12上时,为了游戏中角色用特殊武器开火诸如此类的特殊动作(例如,战斗距离或者蹲坐位置)可以操作左右按钮46。左右按钮46的详细结构将描述如下。
通过提供穹形凸起42以握住机壳10的后部,用户的指端不会碰到小的盘驱动器的开盖部分44,防止了较大的力作用到该盘驱动器上。另外,在机壳10的后表面的两端都提供有穹状凸起42。因此,即使便携电子设备100放置在平面上,小的盘驱动器的开盖部分44也不会与该平面接触。结果,光盘驱动器的稳定操作得到保障,以减小读盘错误。与此同时,小的盘驱动器不易于损坏。
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机壳10放置在水平面上使得后表面(没有LCD12的表面)朝下时,箭头按键20和按钮按键30高于机壳10的最大高度。因此,即使机壳10放置使得前表面(有LCD12的表面)朝下,LCD12也不会磨损。另外,如图2所示,机壳10有环形横截面从而它的厚度从中心到两端减小。箭头按键20和按钮按键30根据机壳10的曲线形状排列,从而机壳10的两端倾斜。此配置帮助用户握住机壳10,并且提高了箭头按键20和按钮按键30的可操作性。
在机壳10的中部10b上,提供了外部装置的输入端70和固定外部装置到机壳10上的连接孔74。用该输入端70连接外部装置,便携电子设备100可用作个人电脑等的输入装置,例如取代键盘或鼠标。外部装置的例子包括数码相机、GPS装置等。在中部10b上也提供了用于打开小的盘驱动器的盖的开关76和用于红外通讯的红外端口88。
图3是便携电子装置100的后视图,如上所述,在便携电子装置100的后表面的两端上提供了穹形凸起42R和42L。在穹形凸起42R和42L之间,提供了小的盘驱动器的开盖部分44。
图4是便携电子装置的仰视图。如图4中虚线所示,在机壳10上提供了扬声器80L和80R。用于连接到头戴式耳机(没有示出)或者远端控制器(没有示出)的电缆84的插头82插入到机壳10提供的端子上。在上部10a的右边,提供了用于从外部电源向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供给直流电的端子66。在下部10c的右边,提供了用于当便携式电子装置放置在鞍座(cradle)上时从所谓的“鞍座”向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提供电源的电极78。当把手区87L和87R装在鞍座上提供的相应的接受部(没有示出)时,便携电子设备100可固定到鞍座上。
图5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左侧视图。在中部10b上提供了无线局域网(WLAN)开关90,并且在下部10c上提供了用于插入可移除记录介质的插槽92。图6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0的右侧视图。在中部10b上提供了用于打开/关闭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电源开关94。
图7是图示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如何被用户握住的视图。当被用户的双手握住时,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可基本上进行操作。机壳10的右和左端分别被右手和左手握住。如图7所示,用户的左手轻微地弯曲以沿着机壳10的左手区48L的弧形端握住机壳10。同时,用户的左拇指置于箭头按键20上以操作箭头按键20。类似地,用户的右手也轻微地弯曲以沿着右手区48R的弧形端握住机壳10。用户的右拇指放置在按钮按键30的中央以操作按键按钮30。只有用户的食指或者食指和中指轻微地弯曲并且放置在左右按钮46上。左右按钮46由食指或中指操作。机壳10的厚度优选为大约两至四厘米,以便用户可以容易的握住便携式电子装置10。
用户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或者无名指和小指放在装置机壳10的后部轻微地弯曲以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重量。如上所述,在机壳10的后部的两端提供了穹形凸起42以适合用户手指的曲线。例如,穹形凸起42由塑料材料制成。可以采用防滑材料例如橡胶或者金属材料。如图1或者图4所示,每个穹形凸起42有光滑的弧形横截面。或者,台阶可以放置在穹形凸起42上,以容放用户的手指,或者大量的小凸起可在其表面上形成,以增加防滑阻力。凸起42使得很容易握住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因此,用该装置玩游戏时,即使装置100被用户强烈的振动,其可操作性也难以降低。另外,因为,手指和手掌自然地弯曲以适合机壳10两端的弧形,并且适应在机壳10后部的凸起穹形42,便携式电子装置100舒适地固定在用户手中。因此,即使用户握住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很长时间,用户也不会感觉到累。另外,因为便携式电子设备100的重量由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支撑,即使当用户从按钮上拿开他的拇指或者食指,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仍可被平稳地握住。
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有多种功能。例如,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用作游戏机。用户插入存贮游戏程序的盘到机壳10后表面上提供的小的盘驱动器以玩游戏。更明确地,当装载了盘后打开电源开关94,游戏程序从小的盘上读出以在LCD 12上显示开始屏幕。在此状态下当按下开始按钮64时,游戏开始。当用户操作箭头按键20、模拟装置22或者按钮按键30以选择菜单项或者操作显示在屏幕上的角色时,输入信号传输到CPU。CPU根据输入信号和游戏程序使游戏运行。
在另一个例子中,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也可用作音乐播放器。用户装入存储音乐数据的盘到小的盘驱动器或者插入可移动记录媒体以收听所录下的音乐。在此情况下,用户使用箭头按键20或者模拟装置22从显示在LCD12上的标题中选择用户想听的歌曲的标题。被选择的音乐数据通过声音处理器(没有示出)转换成模拟声音从扬声器孔28或者头戴式耳机输出。
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功能不限如此。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可具有功能如地址列表、时间表、记事薄、电子邮件通讯等,如同传统的个人数字助理(PDA)的功能。
上文已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布局。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每个按钮的配置和功能。
图8A和8B是示意图,每个都图示了输入按钮的结构。当按下箭头按键20、按钮按键30、左按钮46L、右按钮46R和按钮52至64时,它们响应按下操作而输出数字信号。更具体地,当按下每个按钮的按钮体(没有示出)时,按钮体下方提供的变形构件112被按压并向下移动。如图8A所示变形构件112包括柔性腿113。在施加预定或者更大的载荷时,如图8B所示,腿113急剧变形。导电构件115附在变形构件112上。导电构件115下方的基片上提供了相互分离的开关触点114。由于腿113的变形,导电构件115与开关触点114接触。于是,开关触点114电导通以数字输出传输开关的开信号到CPU。当用户从按钮体(没有示出)上拿开手指时,腿113的弹性使按钮体回到其如图8A所示的原始位置。通过适当地设计变形构件112的腿113的形状和弹性,用户可感觉到对输入按钮的“点击”。因此用户可以确认他的操作。
1、箭头按键
箭头按键为八个方向给出独立的方向指示,即,上、下、右、左加上它们之间的四个方向,例如。如图1所示,在盘状按键顶端的表面上,箭头按键20由与四个方向(上,下,右和左)对应的凸面20a、20b、20c和20d组成。盘状按键顶端是由在按键顶端中心的支撑点20e可倾斜地支撑,支撑点20e能在上述的8个方向上倾斜。在每个承压面20a、20b、20c和20d下面提供了上述的变形构件、导电构件和开关触点。当按下箭头按键的任意一个凸出面20a、20b、20c和20d时,仅在被按下的凸出面下的开关触点被打开。打开的开关触点导致在游戏中在垂直或者水平方向上移动一个角色或者从列在菜单屏幕上的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因为箭头按键20的每个凸出面20a、20b、20c和20d由凸面形状形成,所以用户可执行想要的操作而不需直接看箭头按键20。由于凸面的顶端形成得高于机壳10的最大高度,即使当机壳10以LCD12朝下放置时,LCD12的表面仍可受到保护。另外,因为盘状按键顶端向其圆锥形的中心倾斜,很容易将拇指放在其中心以确保对箭头按键20的操作。
2、模拟装置
模拟装置22用于在360度范围内连续地给出方向指示。模拟装置22包括形成在机壳10的前表面的孔22a、操作垫22b和探测工具(没有示出)。操作垫22b穿过孔22a并且构造得可在孔22a中纵向和横向上移动。操作垫22b例如由橡胶制造。探测工具将操作垫22b的运动和运动方向的量转换成电信号。
模拟装置22的操作垫22b通过弹簧等的构件偏向孔22a的中心。当用户不操作操作垫22b时,操作垫22b置于孔22a的中心。在操作中,用户可在360度范围内倾斜操作垫22b。因为倾斜的一个动程设为大约2mm,所以用户可倾斜操作垫22b以获得从微小到很大的输入。
就这样的结构而言,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电子装置100可实现与所谓的“操纵杆”具有相同功能的游戏控制器,并且尽管其尺寸小但仍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
通过探测工具以模拟信号传输的输入通过基片上提供的模/数转换器(未示出)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其传送到CPU。CPU基于程序执行计算以根据用户的输入在LCD12上显示图像。
从箭头按键20的输入和从模拟装置22的输入可容易地通过软件切换。或者,用于在箭头按键20和模拟装置22之间切换的模拟开关可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上。
3、按钮按键
如图1所示,按钮按键30由按钮30a、30b、30c和30d组成。在按钮30a、30b、30c和30d的圆柱形按键顶端的表面上,分别印刷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叉形符号。每个按钮30a、30b、30c和30d用于输入单独的指令。在每个按钮30a、30b、30c和30d下面,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变形构件、导电构件和开关触点。当任意一个按钮30a、30b、30c和30d被按下时,只有在被按压面下的开关触点打开。输入的类型与每个按钮30a、30b、30c和30d之间的关联依据在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上运行的游戏程序或者应用程序的类型而不同。例如,按钮30a、30c和30d用于输入如游戏中的攻击、选项获取、菜单屏幕显示、选项选择或者响应询问。
如图1所示,以预定的间隔提供按钮30a、30b、30c和30d,以便将它们以正方形的四个定点放置。因此,当从右手侧看而不改变机壳10的握持位置,如果用户延伸他的右拇指,则用户可操作远侧的三角按钮30b和方形按钮30c。当右拇指弯曲时,从右手侧看用户可以操作近侧的圆形按钮30a和叉形按钮30d。为了辨认每个按钮,可在按钮的表面上提供与圆形、叉形、三角形和方形的凸出或者沟槽等的符号。
4、左右按钮
最近的视频游戏要求复杂的操作。因而,操作方式有时短,仅用箭头按键和按钮按键。因此,很多控制器提供了左右按钮以增加操作方式数。如图1和2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中,机壳10的中部10b的顶侧面上提供了左右按钮46。在机壳10的顶侧面上,两个矩形开口形成在前表面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或者,矩形开口可形成在左下角或者右下角。左右按钮的每个按钮体安装在开口内。左右按钮是按型按钮。当左右按钮46没有被按下时,左右按钮46的外观呈现为左右按钮46组成中部10b的一部分。另外,如上所述,左右按钮46提供在当用户握住机壳10时食指的指端接触的位置。当从上方看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时,为了好的外观,左按钮46L的承压面、机壳10的顶侧面和左侧表面可优选形成基本上连续的平面。类似地,当从上方看便携式电子装置时,右按钮46R的承压面、机壳10的顶侧面和右侧面可形成基本上连续的平面。换句话说,左按钮46L的承压面、机壳10的顶侧面和左侧面可呈现出机壳10的长卵形的左轮廓角,并且右按钮46R的承压面、机壳10的顶侧面和右侧面可呈现机壳10的长卵形的右轮廓角。或者,左右按钮46的承压面和机壳10的一个侧面可形成基本上连续的平面,该侧面是形成机壳10的开口所处的角的两个侧面之一。
图9A和图9B是图示左右按钮46结构的第一例子的视图。尽管在此只有左按钮46L作为例子描述,但是右按钮46R与左按钮46L水平对称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9B所示,左按钮46L包括:狭长型按钮体110、变形构件112、导电构件115和开关触点114。提供变形构件112以与按钮体110的背面相向。狭长形按钮体110具有用户手指沿着按钮体110纵向设置的承压面。背面是承压面的反面。导电构件115具有导电性,且提供在变形构件112内部。开关触点114置于导电构件115的下方。如图9B所示,沿按钮体110的纵向的左和右末端分别提供了扣件116和118。每个扣件116和118提供成防止按钮体110与机壳10分离。扣件116和118具有不同的外观。扣件116和118中的每个在形成开口所处的角的机壳10的两个侧面的每个方向上延伸。扣件116是平面构件,其以突缘在纵向方向上从按钮体110的右端开始延伸,其与按钮体110有大致相同的宽度。平面构件116有与用户手指的按压面相关的下降的台阶。平面构件116与容放件120相对而接,容放件从机壳10延伸至按钮体110以与平面构件116啮合。扣件118是个垂直件,其与机壳10上提供的接触件122相对。垂直件118从按钮体110的左端向下延伸且其末端突出于按钮体110的底部。如图9B所示,接触件112是机壳10的大致垂直的部分。垂直件118和接触件122以确定的间距彼此相对。容放件120和接触件122位于开口所在的翼(limb)。
平面构件116和垂直件122仅在按钮体11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且在垂直于按钮体110纵向的方向上没有突缘。因此,使用平面构件116和垂直件122作为扣件节省了空间且能应用于例如机壳10的薄机壳。
变形构件112有沿着机壳10顶侧面的狭长的形状。变形构件112设计成当按钮体110的任意位置被按下时承受负荷。如上所述,当有负荷时,变形构件112的腿113变形。于是,在变形构件112内的导电构件115使得开关触点114电导通以转换成信号ON。因此,当变形构件112承受大于预定负荷的负荷时,变形构件112的腿113需要设计成适当的变形,且当负荷移除时,则返回到其原始状态。变形构件112如由橡胶、聚硅酮或塑料制造。
视图10A、10B和10C图示了根据第一个例子的左按钮46L的操作。该实施例中的左按钮46L的特征在于支撑点不固定。图10A图示了用户按压按钮体100的左边处即机壳10边缘的末端的外观。当按钮体110被按压时,与第一个扣件对应的平面构件116的台阶与机壳10延伸出的容放件120啮合以作为支撑点。按钮体110以支撑点为轴轻微地朝图10中空白箭头指示的方向转动以按压变形构件112。同时,与第二扣件对应的垂直件118从机壳10的接触件112释放开。
图10B图示了用户按压按钮体110右边处的外观,即更靠近机壳10中心的末端。当按钮体被按下时,对应于第二扣件的垂直件118的较低端与机壳10的接触件122壁的较低端接触以作为支撑点。按钮体110以支撑点为轴轻微地朝图10B中空白箭头指示的方向回转以按压变形构件112。同时,与第一扣件对应的平面构件116从机壳10的容放件120释放开。
图10C图示了用户按压按钮体110中心处的外观。当按钮体被按压时,平面构件116和垂直件118分别从机壳10的容放件120和接触件122释放开。按钮体110向下移动以按压变形构件112。
视图11A和11B图示了左右按钮结构的第二个例子。尽管在此仅有左按钮46L再次被描述,但是右按钮46R与左按钮46L水平对称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11B所示,与图9B所示的相同,左按钮46L包括:狭长形按钮体110、变形构件112、导电构件115和开关触点114。变形构件112提供成与按钮体110的背面相向。导电构件115具有导电性,且提供在变形构件112内。扣件116和128分别提供在按钮体110纵向方向的两端。扣件116和128中的每一个与机壳10的内侧接触以防止按钮体110与机壳10分离。扣件116和128具有不同的外观以分别与机壳10上提供的相应容放件120和132接触。第一扣件是平面构件116,其与按钮体110有大致相同的宽度从按钮体110的一端作为凸缘在纵向方向延伸。平面构件116有与用户手指按压面相关下降的台阶。第二扣件是从按钮体110的另一端朝与按钮体110纵向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出的杆状构件128。杆状构件128优选地提供成从按钮体110的两个侧面朝如图11A所示的厚度方向延伸出。但是,杆状构件128也可提供成仅从一个侧面延伸。变形构件112、导电构件115和开关触点114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个例子相对应的部分一样。
第一和第二扣件不要求在按钮体100的两端有不同的外观。或者,第一和第二扣件都可以是上述的平面构件、垂直件或者杆状构件。第一和第二扣件也可具有其他形状,只要具有防止按钮体110与机壳10分离的结构即可。
视图12A、12B和12C图示了根据第二个例子的左按钮46L的操作。图12A图示了用户按压按钮体110的左边处的外观,即,机壳10边缘的末端。当按钮体110被按下时,与第一扣件对应的平面构件116的台阶与从机壳10延伸出的容放件120接触以作为一个支撑点。按钮体100以支撑点为轴轻微地朝着图12A中空白箭头指示的方向回转以按下变形构件112。此时,与第二扣件对应的杆状构件128从机壳10的内侧132释放开来。
图12B图示了用户按压按钮体110右边处的外观,即靠近机壳10中心的按钮体110的末端。此时,与第二扣件对应的杆状构件128与机壳10的内侧132接触以用作支撑点。按钮体110以支撑点为轴轻微地朝着图12B中空白箭头指示的方向回转以按压变形构件112。此时,与第一扣件对应的平面构件116从由机壳10延伸出的容放件120释放开。
图12C图示了用户按压按钮体110中心处的外观。此时,平面构件116和杆状构件128分别从容放件120和机壳10的内侧132释放开。按钮体110向下移动以按压变形构件112。
如在第一和第二例子中提到的,左右按钮构成为具有两端支撑的结构,从而按钮体的操作在绕右支撑点回转、绕左支撑点回转或垂直移动之间切换,而这取决于按钮体被按压的位置。
尽管左右按钮46上的易于按压的位置取决于手的大小和握住机壳10的用户的手指长度,当按钮体100的任意位置被按压时,根据本实施例左右按钮的结构,指令可确保被输入到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中。因此,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另外,即使当左右按钮46的按钮体110的任意位置被按压时,因为当用户按下按钮时左右按钮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用户能感觉到对左右按钮的点击。
当游戏的创作者构思游戏内容时,他/她必须将控制器的可操作性考虑在内。在此意义下,控制器的功能和游戏的内容相互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游戏的内容经常受到控制器的功能或者可操作性的限制。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有包括箭头按键、模拟装置、按钮按键和左右按钮在内的操作按钮,尽管其尺寸紧凑,但其功能等同于或者优于家用型游戏机的控制器的功能。因为传统的便携式游戏机没有配备多种操作按钮,因此可用的游戏内容受到限制,或者当一些家用型游戏引入便携式游戏机中游戏程序需要改变。但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因而游戏创作者的创作领域得以扩展。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高可操作性和扩展性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可以提供在用户能用双手握住的紧凑尺寸的机壳内。
基于一些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结合该部分各种修改都是可能的,并且这样的修改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在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部分的任意组合仍是有效的,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按钮的结构和配置也可应用到家用型游戏机的控制器上。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机壳,由前表面、后表面和一个或多个侧面组成,且在所述机壳的四个角中任意一个上都有开口,所述侧面包括顶侧面、底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和
狭长形按钮,安装在所述开口内,所述按钮具有用于用户手指的承压面,并沿着所述按钮的纵向方向设置,
所述按钮的承压面和所述机壳的一个侧面形成基本上连续的平面,所述侧面是形成为所述开口所处的机壳一个角的两个侧面之一,
所述按钮还包括在每个末端上的扣件,所述扣件在形成为所述开口所处的机壳的角的两个侧面的每个方向上延伸,以防止所述按钮与所述机壳的开口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装置,其中向着所述两个侧面的另一个侧面延伸的所述扣件的表面与所述机壳的开口的翼接触,以防止所述按钮与所述机壳的开口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装置,其中当所述按钮的一个末端的附近被按压时,所述按钮以接触点为轴朝按压方向回转,在所述接触点提供在所述按钮体另一端的扣件与所述开口的翼接触。
4、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机壳,具有在其前表面上的显示器、被用户的双手握住的末端,所述机壳由前表面、后表面和一个或者多个侧面组成,所述侧面包括顶侧面、底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和
至少一种按钮操作构件,提供在所述机壳的侧面上;
所述按钮操作构件还包括:
狭长形按钮体,在纵向方向上的每个末端上具有扣件,所述扣件与所述机壳接触,以防止所述按钮体与所述机壳分离;
变形构件,当所述按钮体被按下时由所述按钮体背面按压,所述背面是所述用户按压的面的反面;和
开关触点,由于所述变形构件的变形而电导通;
其中,当所述按钮体的一端被按压时,所述按钮体以接触点为轴回转,在所述接触点设置在所述按钮体另一端上的扣件与所述机壳接触之处。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子装置,其中当所述按钮体中心的附近被按压时,在所述按钮体两端的扣件从所述机壳释放开,且所述按钮体向下运动。
6、根据权力要求4或者5的电子装置,其中,当所述按钮体的任意位置被按压时,所述变形构件依据按压位置变形以允许所述开关触点电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的电子装置,所述扣件之一是平面构件,所述平面构件沿纵向方向从所述按钮体的一端以自所述按压面的台阶延伸,且另一个扣件为形成在所述按钮体另一端的垂直件,所述垂直件面对所述机壳的一部分;
其中当所述按钮体没被按压时,所述平面构件的台阶与对应的从所述机壳延伸出来的容放件啮合,且所述垂直件与所述机壳的所述部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的电子装置,所述变形构件由橡胶制造。
9、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的电子装置,所述按钮操作构件提供在所述机壳上被所述用户握住时用户的食指或者中指中的任意一个易于操作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子装置,所述按钮操作构件提供在形成于所述机壳的侧面的凹口内。
11、一种游戏控制器,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末端被用户的双手握住,且所述机壳由前表面、后表面和一个或者多个侧面组成,所述侧面包括顶侧面、底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和
至少一个按钮操作构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侧面上;
所述按钮操作构件还包括:
狭长形按钮体,在纵向方向上的每个末端上具有扣件,所述扣件与所述机壳接触,以防止所述按钮体与所述机壳分离;
变形构件,当所述按钮体被按下时由所述按钮体的背面按压,所述背面为被所述用户按压的面的反面;和
开关触点,由于所述变形构件的变形而电导通;
其中当所述按钮体的一端被按压时,所述按钮体以接触点为轴心回转,在所述接触点提供在所述按钮体另一端的扣件与所述机壳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游戏控制器,其中当所述按钮体的中心的附近被按压时,在所述按钮体两端的扣件从所述机壳释放开来,且所述按钮体向下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的游戏控制器,其中当所述按钮体的任意位置被按压时,所述变形构件依据按压位置而变形,以允许所述开关触点电导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的游戏控制器,所述扣件中的一个为平面构件,所述平面构件沿着纵向方向从所述按钮体一个末端以自所述按压面的台阶延伸,而另一个扣件为形成在所述按钮体另一端的垂直件,所述垂直件面对所述机壳的一部分;
其中当所述按钮体没有被按压时,所述平面构件的所述台阶与从所述机壳延伸出来的对应容放件啮合,且所述垂直件与所述机壳的所述部分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的游戏控制器,所述变形构件由橡胶制造。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的游戏控制器,所述按钮操作构件被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当所述机壳被用户握住时,所述用户食指或者中指任意一个易于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游戏控制器,所述按钮操作构件提供在形成于所述机壳的侧面的凹口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37833 | 2004-05-06 | ||
JP137833/2004 | 2004-05-06 | ||
PCT/JP2005/008737 WO2005107906A1 (en) | 2004-05-06 | 2005-05-06 |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game controll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0132A true CN1950132A (zh) | 2007-04-18 |
CN1950132B CN1950132B (zh) | 2011-04-20 |
Family
ID=34971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1442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0132B (zh) | 2004-05-06 | 2005-05-06 | 电子装置及游戏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25286B2 (zh) |
EP (1) | EP1747050B1 (zh) |
JP (1) | JP4277140B2 (zh) |
CN (1) | CN1950132B (zh) |
AT (1) | ATE399042T1 (zh) |
DE (1) | DE602005007731D1 (zh) |
WO (1) | WO2005107906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55902B (zh) * | 2008-12-04 | 2012-02-15 | 上海大学 | 田机赛马电子游戏机及田机赛马扑克 |
US8267787B2 (en) | 2009-01-16 | 2012-09-18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 Controlle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4784928A (zh) * | 2015-04-20 | 2015-07-22 |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阻值的扳机按键及电子设备 |
CN110740794A (zh) * | 2017-06-12 | 2020-01-31 | 铁堡发明有限公司 | 用于游戏主机的输入装置 |
CN113457120A (zh) * | 2020-03-31 | 2021-10-01 | 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 输入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A009976B1 (ru) * | 2005-04-27 | 2008-04-28 | Арузе Корп. | Игровой автомат |
JP3927216B2 (ja) * | 2005-05-16 | 2007-06-06 | 任天堂株式会社 | ゲーム機用操作装置および携帯ゲーム機 |
CN100370437C (zh) * | 2005-09-30 | 2008-02-20 | 迈世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音乐数据转录的方法 |
GB2439729A (en) * | 2006-06-20 | 2008-01-09 | Topway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 Game device |
JP4760758B2 (ja) * | 2007-03-30 | 2011-08-3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視覚障害者(盲人)用の携帯電話 |
US20090325717A1 (en) * | 2008-06-26 | 2009-12-31 | Marlon John Lee-Him | Video Game Controller Holder |
US8698898B2 (en) | 2008-12-11 | 2014-04-15 | Lucasfilm Entertainment Company Ltd. | Controlling robotic motion of camera |
CN102103418A (zh) * | 2009-12-16 | 2011-06-22 |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鼠标 |
US9626786B1 (en) | 2010-07-19 | 2017-04-18 | Lucasfilm Entertainment Company Ltd. | Virtual-scene control device |
US8760406B2 (en) | 2012-04-03 | 2014-06-24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Edge to edge qwerty keypad for a handheld device |
JP2014022097A (ja) * | 2012-07-13 | 2014-02-03 | Nintendo Co Ltd | スイッチ機構および電子装置 |
US20150031452A1 (en) * | 2013-07-25 | 2015-01-29 | Immersa Labs, Inc. | Game Controller for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
WO2015102664A1 (en) | 2014-01-03 | 2015-07-09 | Buller Jonathan Blake | Holder for game controller |
USD829650S1 (en) | 2016-11-16 | 2018-10-02 | Jonathan Blake Buller | Charging stand |
US10814222B2 (en) | 2018-09-21 | 2020-10-27 | Logitech Europe S.A. | Gaming controller with adaptable input configurations |
US11389721B2 (en) | 2020-03-03 | 2022-07-19 | Backbone Labs, Inc. | Game controller for a mobile device with a hold-open feature |
US12115443B2 (en) | 2020-03-03 | 2024-10-15 | Backbone Labs, Inc. | Game controller with magnetic wireless connector |
US20220032179A1 (en) * | 2020-03-03 | 2022-02-03 | Backbone Labs, Inc. | Game controller for a mobile device with extended bumper button |
US20220032178A1 (en) | 2020-03-03 | 2022-02-03 | Backbone Labs, Inc. | Game controller for a mobile device with flat flex connector |
JP7515164B2 (ja) | 2020-07-09 | 2024-07-12 | 株式会社喜多俊之デザイン研究所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US11241631B1 (en) | 2020-07-14 | 2022-02-08 | Marketing Instincts Inc. | Game controller stand |
USD1010369S1 (en) | 2020-07-14 | 2024-01-09 | Marketing Instincts Inc. | Game controller stand |
USD976907S1 (en) * | 2020-11-20 | 2023-01-31 | Shenzhen Konkr Technology Co., Ltd | Handheld game console |
US20240149151A1 (en) | 2022-11-04 | 2024-05-09 | Backbone Lab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ich Content Browsing Multitasking on Device Operating Systems with Multitasking Limitations |
US12070678B2 (en) | 2022-12-21 | 2024-08-27 | Backbone Labs, Inc. | Dynamically changing button indicia for a game controll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85822B2 (ja) * | 1987-08-06 | 1994-11-02 | 株式会社カプコン | ビデオゲ−ム機 |
GB2219435B (en) | 1988-06-02 | 1991-07-03 | Burr Brown Corp | Plastic encapsulated multichip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
JPH0442029A (ja) | 1990-06-06 | 1992-02-12 | Enplas Corp | 力覚センサー用自動検査装置 |
JPH0442029U (zh) | 1990-08-09 | 1992-04-09 | ||
US6102802A (en) * | 1997-10-01 | 2000-08-15 | Armstrong; Brad A. | Game controller with analog pressure sensor(s) |
GB2270965A (en) | 1992-09-24 | 1994-03-30 | Txc Corp | Video game machine with radio link. |
JP2766204B2 (ja) * | 1994-12-22 | 1998-06-18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ゲーム機用操作装置 |
US5644113A (en) * | 1995-01-03 | 1997-07-01 | Sega Eenterprises, Ltd. | Hand held control key device including multiple switch arrangements |
US6641479B1 (en) * | 1997-04-24 | 2003-11-04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 Control unit and system utilizing the control unit |
JP3819123B2 (ja) * | 1997-08-29 | 2006-09-06 | アルゼ株式会社 | 押しボタン構造 |
EP1058177A1 (en) * | 1999-06-04 | 2000-12-06 | Alps Electric Co., Ltd. | Input device for game machine |
ATE416414T1 (de) * | 2000-08-23 | 2008-12-15 | Nintendo Co Ltd | Informationsverarbeitungsvorrichtung, informationsspeichermedium und programm dafür sowie be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n spielautomat |
US20020128064A1 (en) * | 2001-03-06 | 2002-09-12 | Sobota John F. | Game controller |
JP4691268B2 (ja) * | 2001-05-02 | 2011-06-01 | 任天堂株式会社 | ゲームシステムおよびゲームプログラム |
JP4010533B2 (ja) | 2001-11-20 | 2007-11-21 | 任天堂株式会社 | ゲーム機、電子機器、および省電力モード管理プログラム |
-
2005
- 2005-05-04 US US11/121,687 patent/US762528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5-06 EP EP05739030A patent/EP1747050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05-06 AT AT05739030T patent/ATE399042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5-06 JP JP2006527175A patent/JP427714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5-06 DE DE602005007731T patent/DE602005007731D1/de active Active
- 2005-05-06 CN CN2005800144204A patent/CN195013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5-06 WO PCT/JP2005/008737 patent/WO2005107906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55902B (zh) * | 2008-12-04 | 2012-02-15 | 上海大学 | 田机赛马电子游戏机及田机赛马扑克 |
US8267787B2 (en) | 2009-01-16 | 2012-09-18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 Controlle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
US8570759B2 (en) | 2009-01-16 | 2013-10-29 | Sony Corporation | Controlle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1780333B (zh) * | 2009-01-16 | 2013-10-30 |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 操作装置和携带式信息终端 |
CN103463811A (zh) * | 2009-01-16 | 2013-12-25 |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 操作装置和携带式信息终端 |
CN103463811B (zh) * | 2009-01-16 | 2016-08-24 |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 操作装置和携带式信息终端 |
CN104784928A (zh) * | 2015-04-20 | 2015-07-22 |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阻值的扳机按键及电子设备 |
CN104784928B (zh) * | 2015-04-20 | 2018-01-12 |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阻值的扳机按键及电子设备 |
CN110740794A (zh) * | 2017-06-12 | 2020-01-31 | 铁堡发明有限公司 | 用于游戏主机的输入装置 |
CN113457120A (zh) * | 2020-03-31 | 2021-10-01 | 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 输入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277140B2 (ja) | 2009-06-10 |
US7625286B2 (en) | 2009-12-01 |
ATE399042T1 (de) | 2008-07-15 |
DE602005007731D1 (de) | 2008-08-07 |
EP1747050B1 (en) | 2008-06-25 |
JP2007525795A (ja) | 2007-09-06 |
WO2005107906A1 (en) | 2005-11-17 |
US20050247550A1 (en) | 2005-11-10 |
EP1747050A1 (en) | 2007-01-31 |
CN1950132B (zh) | 2011-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50132B (zh) | 电子装置及游戏控制器 | |
US10143929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2358378B1 (ko) | 다기능 휴대용 장치 | |
US20070159466A1 (en) | Pad Computer | |
CN105511556A (zh) | 触摸和力感测装置和系统以及用于感测触摸和力的方法 | |
US7505797B2 (en) | Joystick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 |
JP2009230753A (ja) | 電子装置 | |
WO2022127722A1 (zh) | 电子设备的保护套、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设备组件 | |
JP2007260409A (ja) | 携帯型電子装置 | |
US8005520B2 (en) |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0893820B1 (ko) | 전자 장치 및 게임 제어기 | |
CN2641711Y (zh) | 鼠标 | |
JP3155471U (ja) | ジョイスティックの入力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5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