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6311A - 椭圆形切割的钻石 - Google Patents

椭圆形切割的钻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6311A
CN1946311A CNA2005800122671A CN200580012267A CN1946311A CN 1946311 A CN1946311 A CN 1946311A CN A2005800122671 A CNA2005800122671 A CN A2005800122671A CN 200580012267 A CN200580012267 A CN 200580012267A CN 1946311 A CN1946311 A CN 1946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t
waist
master
booth portion
diam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22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3516C (zh
Inventor
松村保
川渊良范
伊藤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LE INTELLIGENCE CO Ltd
Hohoemi Brai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MILE INTELLIG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LE INTELLIG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LE INTELLIGE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46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6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35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351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17/00Gems or the like
    • A44C17/001Faceting g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ornment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具有:轮廓线为椭圆或类似于椭圆的形状的腰部;位于腰部上部、并在顶部具有八边形的台面的冠部;以及位于腰部下部的亭部。在将腰部的长轴方向半径设为a、将短轴方向半径设为b时,短长半径比(b/a)为0.6以上。就中心轴而言、彼此位于相反位置的亭部主刻面对具有夹持腰部对置的冠部主刻面对或星形刻面对。这两个腰部主刻面、两个冠部主刻面或星形刻面以及台面,通过在这些刻面内具有共同的垂直面,在台面与冠部的刻面上射出的反射光的亮度变强。

Description

椭圆形切割的钻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石的切割,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椭圆形腰部、反射光的亮度强的钻石的切割。
背景技术
一般,圆钻型切工(round brilliant cut)被用作钻石的切割。在圆钻型切工的钻石中,在冠部的顶面具有正八边形的台面,在台面与腰部之间的冠部外周面上具有8个冠部主刻面、8个星形刻面和16个上腰部刻面。另外,在腰部下部的顶点具有底面,在底面与腰部之间的亭部外周面上具有8个亭部主刻面与16个下腰部刻面。因此,圆钻型切工包含台面与底面,通常认为是58面体。另外,圆钻型切工就中心轴而言,为8次旋转对称。
本发明人等就圆钻型切工钻石而言,引入‘视知觉反射光的量’的概念,为了评价在观察钻石时观察的人可察觉的亮度大小,发明可增大视知觉反射光的量的切割设计,将之作为专利申请,作为专利文献1公开。
就所述圆钻型切工钻石的专利申请而言,首先,定义将钻石的半径100等分的网格,求出每个网格的光量密度,作为物理反射光量。钻石的半径为几mm左右,各网格为数百μm2。勘查人可知觉的大小,仅就大小为30网格以上的图案而言,对每个图案,以物理反射光量10为单位,求出其平方根,对全部图案求出该值的和,设为视知觉反射光的量。即,视知觉反射光的量=∑((30网格以上的每个图案的物理反射光量)/10}1/2
在人从钻石的台面上观察钻石的情况下,从观察者的背后入射的光线被人遮住,到达不了钻石。相反,以大的角度入射的光线对反射光也不太有效。因此,在所述专利申请中还研究了如下切割设计,即,对于在钻石的台面立起的垂线(连结台面中心与底面的中心线),以20-45度入射的光作为有效的光进行处理,将该范围的入射光之反射光的强度称为‘有效视知觉反射光的量’,增大该有效视知觉反射光的量。
当研究来自钻石的反射光时,若从钻石的周围入射一样的光时,则所述有效视知觉反射光的量是有效的,但在从形成平面的顶棚照射光的情况下,必需使用入射角度(θ)的cos2θ来表示光的强度。
作为圆钻型切工的变形,有腰部变为椭圆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就椭圆形切割的钻石而言,也在腰部的上部具有冠部,在腰部的下部具有亭部,在冠部的顶部具有台面。通常使用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相对中心轴不对称。
相对中心轴不对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反射光的亮度小。另外,还存在将圆钻型切工沿纵横之一方向变为扁平的情况。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在椭圆形切割的钻石中,具有成为椭圆形的腰部;设置在该腰部的上部的同时、在其顶部具有台面的冠部;和在腰部的下部的亭部。伴随着将圆钻型切工中的圆形腰部替换为椭圆形腰部,椭圆形圆钻型切工中的冠部与亭部变形。即,在椭圆形明亮式切割的亭部中,存在从椭圆形腰部与该腰部的长轴和短轴的交点、和大致将相邻的长轴与短轴所成角度2等分的2等分线与腰部的交点分别集中到底面的8个亭部主刻面。将由邻接亭部的亭部主刻面与腰部包围的部分分成两个的、构成椭圆扇形(sector)或大致三角形的下腰部刻面有16个。在非专利文献1所示的椭圆形切割钻石中,位于短轴侧的亭部主刻面的亭部角比设置在长轴侧的亭部主刻面的亭部角(亭部主刻面与台面的角)大,设置在长轴与短轴之间的亭部主刻面的亭部角在这些亭部角的中间。同样,短轴侧的下腰部刻面与台面所成角度也比长轴侧的下腰部刻面与台面所成的角度大。
另一方面,在冠部中,形成八边形的台面的顶点中、位于长轴侧的顶点偏向外方向,位于短轴侧的顶点偏向内侧,作为沿长轴方向稍延伸的八边形台面,可设冠部主刻面(有时称为‘斜面(bezel)刻面’)的半径方向长度与冠部角相同。
结果,椭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的8个冠部角基本相同,在8个亭部角之间存在差异。另外,16个下腰部刻面与台面所成角度也不同。由于设置在长轴侧的亭部主刻面的亭部角小,设置在短轴侧的亭部主刻面的亭部角大,所以,设置在长轴与短轴中间的亭部主刻面不指向中心轴的方向。这样,在具有形成不同值的亭部角与形成不同值的下腰部刻面角的同时,具有不指向中心轴的方向的刻面,所以,被亭部主刻面与下腰部刻面反射的光和从这些面呈现的光图案会由于来自这些面的反射光的方向不同而不一样,变为形状极细的反射图案,难以特定,另外,冠部刻面或台面中的亮度低。
本发明人等使用所述专利申请中引入的‘视知觉反射光的量’,求出反射光的量。将对以20-45度入射的光的‘有效视知觉反射光的量’、与根据使用入射光的入射角度(θ)的cos2θ加权后的入射光强度求出的‘视知觉反射光的量’的算术平均设为‘反射评价指数’。使用该反射评价指数,研究具有反射光的强亮度的椭圆形切割。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1031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GIAダイヤモンドデイクシヨナリ-’(The GIADIAMOND DICTIONARY)TX 3版,美国,美国宝石学会发行,1993年,167-168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从台面上部观察时、反射光的亮度强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
本发明的一种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具有柱状的腰部;冠部,设置在腰部上部,同时,在其顶部具有形成八边形的台面;和设置在腰部下部的亭部,腰部在与冠部之间具有上部棱,并在与亭部之间具有下部棱。与台面平行的腰部截面的轮廓线形成椭圆或类似于椭圆的形状,该钻石具有:中央面,包含轮廓线的长轴,由垂直于台面的平面构成;中心轴,位于中央面上,由与台面垂直相交的直线构成;和外切圆,以中心轴为中心,由在轮廓线的至少一个长轴端外切于轮廓线的圆构成。另外,该钻石具有八分割面,该八分割面由该钻石的中央面;具有腰部截面的轮廓线的短轴与该钻石的中心轴的平面;2等分该平面与所述中央面绕中心轴所成的角度的平面构成。
台面具有在中央面上相对的2个顶点、和对于中央面对称的台面的其它6个顶点。
冠部在腰部上部棱与台面之间的周围,具有8个形成四边形的冠部主刻面、8个形成三角形的星形刻面、和16个上腰部刻面。冠部主刻面分别是如下四边形,即将八分割面分别与腰部上部棱交叉的点、与台面的各顶点作为对顶点,同时,在与邻接的冠部主刻面各自之间共有其它顶点。星形刻面分别是如下三角形,即将所述台面的各边作为底边,在该边两端分别具有顶点,具有邻接的两个冠部主刻面共有的所述其它顶点,作为对顶点。上腰部刻面分别是如下三角形或椭圆扇形,将冠部主刻面的侧边中、在腰部上部棱上具有一端的边作为底边,在腰部上部棱上具有顶点。
亭部在该钻石的中心轴的下端具有下顶点,在该下顶点与腰部下部棱之间的周围,具有8个亭部主刻面与16个下腰部刻面。该亭部主刻面分别是在下顶点与腰部下部棱之间的周围、从下顶点向八分割面分别与腰部下部棱交叉的点延伸的四边形或部分四边形,同时,在与相邻的亭部主刻面之间,共有将下顶点作为一端的边,亭部主刻面中至少7个亭部主刻面分别将八分割面各自与外切圆的交点、和下顶点形成为对顶点。下腰部刻面形成于亭部主刻面与腰部下部棱之间。下腰部刻面分别是将亭部主刻面的侧边中、在腰部下部棱上具有一端的边作为底边、在腰部下部棱上具有顶点的三角形或椭圆扇形,各亭部主刻面在其两侧分别具有1个所述下腰部刻面。
腰部截面的轮廓线形成的椭圆或类似于椭圆的形状在将其长轴方向半径(下面称为‘长半径’)为a、将其短轴方向半径(下面称为‘短半径’)为b时,短长半径比(b/a)为0.6以上。
在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中,必需就相对于中心轴而言彼此位于相反位置上的两个亭部主刻面构成的亭部主刻面对4对各自而言,各对亭部主刻面分别具有夹持腰部对置的冠部主刻面,这两个亭部主刻面与两个冠部主刻面和台面在这些刻面内具有共同的垂直面。
在上述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中,最好中心轴设置在腰部截面的轮廓线的长轴中心上,外切圆在轮廓线的两长轴端外切于轮廓线。
最好具有八分割面各自与外切圆的交点、和下顶点作为对顶点的至少7个亭部主刻面在与台面之间具有实质上相同的亭部角。
最好亭部主刻面分别具有八分割面各自与所述外切圆的交点、和下顶点作为对顶点。另外,最好亭部主刻面分别在与台面之间具有实质上相同的亭部角。
在上述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中,最好具有实质上相同的亭部角的亭部主刻面分别夹持腰部对置的冠部主刻面与台面之间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冠部角。
在上述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中,最好亭部主刻面分别与台面之间具有的亭部角、和冠部主刻面分别与台面之间具有的冠部角位于由连结将横轴描绘为亭部角(p)、将纵轴描绘为冠部角(c)的曲线上的点(p,c):(43°,10°)、(41°,14°)、(37°,23°)、(35°,33°)、(35°,36°)、(37°,42°)、(39°,42°)、(41°,36°)、(43°,24°)和(44.7°,9°)的线所包围的区域中。
在上述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中,最好腰部在整个圆周上具有实质上相同的腰部高度,同时,去除从下顶点沿长轴方向延伸的两个亭部主刻面后的6个亭部主刻面、和位于这6个亭部主刻面中邻接的两个亭部主刻面之间的下腰部刻面在与各个刻面和腰部下部棱之间,具有在与台面之间具有比亭部角大的角度的调整面,在各个刻面与调整面之间,形成棱线。
就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而言,最好钻石的中心轴通过腰部截面的轮廓线之长轴中心。
就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而言,最好与台面平行的腰部截面的轮廓线为椭圆。
另外,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在与台面平行的腰部截面中具有形成由两个椭圆弧(或作为椭圆弧之一的圆弧)相交而成的形状之轮廓线的、称为蛋形的钻石。
另外,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在与台面平行的腰部截面中具有形成由三个椭圆弧(或作为椭圆弧之一的圆弧)相交而成的形状之轮廓线的、称为梨形的钻石。
在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中,从台面上部观察时,反射光的亮度强。与将圆钻型切工沿纵横之一方向变为扁平的钻石相比,亮度增强200-300%左右。另外,由于可在腰部的整个圆周使腰部高度为实质上相同的值,所以外观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俯视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仰视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正面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侧面图。
图5是使用实施例1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zx截面来说明光路的图。
图6是使用实施例1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yz截面来说明光路的图。
图7表示实施例2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俯视图。
图8表示实施例2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仰视图。
图9表示实施例2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正面图。
图10表示实施例2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侧面图。
图11表示实施例3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仰视图。
图12表示实施例3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正面图。
图13表示实施例3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侧面图。
图14是使用实施例3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zx截面来说明光路的图。
图15是使用实施例3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yz截面来说明光路的图。
图16表示比较例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俯视图。
图17表示比较例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仰视图。
图18表示比较例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正面图。
图19表示比较例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侧面图。
图20是就本发明实施例3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和比较例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而言、表示反射评价系数与短长半径比(b/a)的关系的曲线。
图21是就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而言、表示具有最佳反射评价指数的亭部角(p)与冠部角(c)的区域的曲线。
图22表示实施例4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仰视图。
图23表示实施例4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正面图。
图24表示实施例4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侧面图。
图25表示实施例5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俯视图。
图26表示实施例5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仰视图。
图27表示实施例5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正面图。
图28表示实施例5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侧面图。
图29表示实施例6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俯视图。
图30表示实施例6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仰视图。
图31表示实施例6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正面图。
图32表示实施例6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侧面图。
图33是说明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观察方法的模式图。
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500、600  椭圆形切割的钻石
110、210、310、410、510、610  腰部
120、520、620  冠部
122、522、622  台面
126、526、626、626’ 冠部主刻面
132、532、632  星形刻面
136、536、636  上腰部刻面
140、340、540、640  亭部
142、144、146、342、344、346、542、544、546、642、642’、644、646  亭部主刻面
152、352、552、652  下腰部刻面
162、562、662  下顶点
170、570、670  八分割面
394、396、398a、398b、398c、594、596、598a、598b、598c、694、696、698a、698b、698c  调整面(刻面)
398、598、698  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根据表示实施例1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俯视图,图2表示其仰视图,图3表示正面图,图4表示侧面图。在这些图中,椭圆形切割的钻石100具有柱状的腰部110、在该腰部110上部的冠部120、和在腰部110下部的亭部140。冠部120在其顶部具有形成八边形的台面122。图1是从上部看冠部120的图,图2是从底部看亭部140的图。
椭圆形明亮式切割的钻石具有截面为椭圆形的腰部;冠部,设置在该腰部的上部,同时,在其顶部具有台面;在腰部下部的亭部。腰部在与冠部之间具有上部棱,并在与亭部之间具有下部棱。椭圆形明亮式切割中的冠部与亭部均形成将圆钻型切工中的圆形腰部替换为椭圆形腰部的形状。
从图1与图2可知,在实施例1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中,该腰部110、即与台面平行的腰部截面为椭圆。但是,如后所述,不仅腰部截面为椭圆,而且形成与台面平行的腰部截面的轮廓线为椭圆或类似于椭圆的形状的钻石也可适用本发明。
这里,为了下面便于说明,将包含腰部截面的轮廓线的长轴、垂直于台面的平面作为中央面,将在中央面上、与台面垂直相交的直线作为中心轴。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位于轮廓线长轴的中央、即形成八边形的台面122的中心,将其作为z轴。z轴的原点位于腰部的上部截面、即位于冠部与腰部之间的截面上。从原点向腰部的长轴方向描绘x轴,从原点向腰部的短轴方向描绘y轴。另外,描绘基本上将长轴与短轴所成的角度2等分的平分线。将包含中心轴(z轴)、向x轴、平分线、y轴各自的方向延伸的平面称为八分割面170。
参照图1、图3和图4,台面122对置的两个顶点123分别位于x轴方向的八分割面上、和-x轴方向的八分割面上,即中央面上,其它6个顶点124、125具有位于对于中央面对称的位置的顶点。图1中,由于台面122对于y轴对称,所以,2个顶点124位于包含y轴的八分割面上。冠部124除台面122外,还具有8个形成四边形的冠部主刻面126、8个形成三角形的星形刻面132、和16个上腰部刻面136。
台面122的对置的两个顶点123在中央面上沿x轴方向(长轴方向)距中心轴(z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对置的两个顶点124沿y轴方向(短轴方向)距中心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另外,其它4个顶点125分别在沿2等分长轴与短轴所成的角度的平分线方向,不一定在平分线上,但是,距中心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
冠部主刻面126分别是如下四边形,即将八分割面170分别与腰部110的上部棱交叉的各点127、129和128、与台面122的各顶点123、125和124作为对顶点127与123、129与125和128与124,在与邻接的冠部主刻面126之间共有其它顶点121。冠部主刻面126分别与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另外,冠部主刻面与台面之间具有的角度(冠部角(c))对8个冠部主刻面而言最好相同。
当形成冠部主刻面126时,通过台面的1顶点来形成一平面,该平面与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同时,在与台面之间具有相同角度。可将该平面与该八分割面的交线同该腰部相交的点作为冠部主刻面在腰部上的顶点。例如,在位于2等分x轴与y轴所成角度的方向上的冠部主刻面126的情况下,通过台面的顶点125地形成平面,该平面与2等分x轴与y轴所成角度的方向的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具有预定的冠部角。将该平面与该八分割面170的交线同腰部110相交的点129作为腰部上的顶点。这样,冠部主刻面126具有对顶点125与129。同样形成其它7个冠部主刻面126。将冠部主刻面的相邻彼此交线上距台面的深度相同的点作为顶点121。如此形成的8个形成四边形的冠部主刻面126分别与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同时,所有冠部主刻面的冠部角(c)都相同。
星形刻面132分别是如下三角形,即,将台面122的各边(例如线段123-125)作为底边,在该边(例如123-125)的两端123与125分别具有顶点,具有邻接的两个冠部主刻面126与126共有的顶点121,作为顶点。
上腰部刻面136分别将冠部主刻面126的侧边中、在腰部110的上部棱上具有一端(例如127)的边(例如127-121)作为底边,在腰部上部棱上具有顶点(例如138)。其通常为三角形,但是,如图所示有时也形成与腰部的交线为椭圆弧的椭圆扇形。在本例中,以连结八分割面170与腰部110的交点、和相邻的冠部主刻面共有的顶点121的线为交界线,两个上腰部刻面136相邻。
参照图2至图4,亭部140在中心轴的下端具有下顶点162,即底面。亭部140的下顶点162与腰部110的下部棱之间基本上为椭圆锥形,在其外周具有8个亭部主刻面142、144、146和16个下腰部刻面152。
亭部主刻面分别在下顶点162与腰部110的下部棱之间,沿x轴方向、y轴方向和平分线的方向从下顶点162延伸,沿x轴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142、沿y轴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144、平分线方向的亭部主刻面146均形成四边形或部分四边形。另外,亭部主刻面142在与相邻的亭部主刻面146之间共有将下顶点162作为一端的边186。其它亭部主刻面144、146也一样,在与相邻的亭部主刻面之间共有将下顶点162作为一端的边186。
在亭部椭圆锥形外周面上,下腰部刻面152分别形成于亭部亭部主刻面142、144、146与腰部110的下部棱之间,是将亭部主刻面的侧边中、在腰部下部棱上具有一端的边(例如148-187)作为底边、在腰部下部棱上具有顶点(例如154)的三角形或椭圆扇形。
在中心轴为中心,描绘在腰部110的长轴端外切于腰部的外切圆147(参照图2)。八分割面170分别与外切圆147在点148、149和150相交。亭部主刻面142、144、146分别具有下顶点162与点148、149、150,作为对顶点。因此,各亭部主刻面与八分割面分别垂直相交。另外,设各亭部主刻面与台面之间具有的角度(亭部角(p))相同。亭部主刻面142、144、146分别与邻接的亭部主刻面之间共有将下顶点162作为一端的边186、和该边186的另一端187。从图2可知,在短轴侧,腰部110的短半径比外切圆147的半径小,所以,位于短轴侧的亭部主刻面144的腰部侧末端被切断,变为部分四边形。
参照图2,下腰部刻面152分别具有通过邻接的两个亭部主刻面(例如142与146)共有的边186的另一端187、与八分割面与外切圆147的交点150的边(线段187-150)。另外,下腰部刻面152具有2等分相邻的两个八分割面170所成的角的面与腰部110相交的点154,作为其顶点。即,下腰部刻面152是由线段187-150与线段154-187夹持的三角形或椭圆扇形。
在实施例1中,亭部主刻面142、144、146分别连结中心轴的下顶点162与外切圆147上的点148、149、150,所以在各亭部主刻面与台面122之间形成的角度(亭部角(p))相同。
本实施例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100中,腰部高度在腰部整个圆周上不是相同的值。在长轴侧,具有小的腰部高度,在短轴侧,具有大的腰部高度。在冠部中,依次连结相邻的上腰部刻面彼此的棱线、与上腰部刻面同冠部主刻面的棱线分别与腰部相交的点的线大致为直线112。但是,由于亭部主刻面142、144、146具有连结下顶点与外切圆147上的点的对角线,所以椭圆腰部110在长轴侧的亭部主刻面142中在外切圆147上、在短轴侧的亭部主刻面144中在沿-z轴方向离开外切圆147的位置上分别交叉。另外,沿平分线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146在沿-z轴方向稍离开外切圆147的位置上与腰部110交叉。因此,如图3、图4所示,腰部高度在长轴侧小,在短轴侧大,在平分线侧为它们的中间值。
在腰部的轮廓线形成的椭圆或类似于椭圆的形状下,如图1所示,将x轴方向、即长轴方向半径(长半径)表示为a,将y轴方向、即短轴方向半径(短半径)表示为b。在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中,该短长半径比(b/a)必需为0.6以上,最好超过0.7。
在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中,具有4对由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两个亭部主刻面构成的亭部主刻面对。由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两个亭部主刻面构成的对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2个亭部主刻面142的对、沿y轴方向延伸的2个亭部主刻面144的对、沿平分线方向延伸的4个亭部主刻面146的2对。另外,具有4对由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两个冠部主刻面构成的冠部主刻面对。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冠部主刻面对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2个冠部主刻面的对、沿y轴方向延伸的2个冠部主刻面的对、沿平分线方向延伸的冠部主刻面的2对。各对亭部主刻面分别夹持腰部,与冠部主刻面对置。即,沿x轴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对的亭部主刻面分别与沿x轴方向延伸的冠部主刻面对的冠部主刻面对置。沿y轴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对的亭部主刻面分别与沿y轴方向延伸的冠部主刻面对的冠部主刻面对置。对于平分线方向上的亭部主刻面对与冠部主刻面对也一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亭部主刻面和各冠部主刻面与各八分割面垂直相交,所以,夹持腰部对置的亭部主刻面对与冠部主刻面对分别在刻面内具有共同的垂直面,同时,该垂直面与台面在台面内垂直相交。通过这些刻面彼此具有共同的垂直面,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亮度强。
图5中使用实施例1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100的zx截面来表示光路。台面122、位于-x轴侧的冠部主刻面126、位于-x轴侧的亭部主刻面142、位于x轴侧的亭部主刻面142和位于x轴侧的冠部主刻面126在这些刻面内具有共同的垂直面。入射到某个刻面的光在该刻面受到折射或反射,但这些入射的光、受到折射或反射的光沿该刻面内的垂直面前进。因此,若这5个刻面具有共同的垂直面,则存在通过所有这些刻面的或受到反射的光。因此,通过台面122、位于-x轴侧的冠部主刻面126后从外部入射到钻石100内的光分别被台面和冠部主刻面折射,射向位于-x轴侧的亭部主刻面142。这些光被-x轴侧亭部主刻面142反射,射向x轴侧亭部主刻面142,在这里受到反射。这些光通过台面122与x轴侧冠部主刻面126后,射出到钻石100的外部。这样,从台面或冠部主刻面进入,在钻石内受到2次反射,从台面或冠部主刻面射出到钻石100的外部。从台面或冠部主刻面进入、在钻石内受到2次反射、从台面或冠部主刻面射出到钻石100的外部光的亮度最强。若反射次数变多,则强度变弱。
不仅入射到台面122的-x轴侧一半或-x轴侧冠部主刻面126的光射向-x轴侧亭部主刻面142,该入射光的一部分也射向位于-x轴侧亭部主刻面142两侧处的下腰部刻面152。另外,从位于-x轴侧冠部主刻面126与台面122之间的两个星形刻面132入射的光、和从位于-x轴侧冠部主刻面126与腰部之间的两个上腰部刻面136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射向位于-x轴侧亭部主刻面142两侧的下腰部刻面152。被-x轴侧下腰部刻面152反射的光的一部分与被-x轴侧亭部主刻面142反射的光的一部分射向位于x轴侧亭部主刻面142两侧的下腰部刻面152,在这里受到反射。该光的一部分通过位于x轴侧冠部主刻面126周围的两个星形刻面132和两个上腰部刻面136,射出到钻石100的外部,所以星形刻面132和上腰部刻面136也明亮地发光。当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一对亭部主刻面与一对冠部主刻面具有共同的垂直面时,与台面与冠部主刻面一起,位于其周边的星形刻面与上腰部刻面也明亮地发光。但是,由于这些发光附随于台面与冠部主刻面的发光而产生,所以在本说明书的以下部分中,省略对星形刻面与上腰部刻面的说明。
若这些刻面不具有共同的垂直面,例如,其中沿x轴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对在这些刻面内不具有共同的垂直面,则到达一个亭部主刻面的光不射向另一亭部主刻面。因此,在钻石内反射4-6次或更多次后,从台面或冠部主刻面呈现到钻石上,或不被亭部主刻面或下腰部刻面反射地通过,所以,钻石的亮度变弱。椭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与圆钻型切工钻石一样,亭部被埋入台座中使用,所以,从位于亭部的各刻面向钻石外发出的光对亮度没有帮助。
图6中使用实施例1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100的yz截面来表示光路。通过台面122、-y轴侧冠部主刻面126后从外部入射到钻石100内的光分别被台面和冠部主刻面折射,之后被-y轴侧亭部主刻面144反射,射向y轴侧亭部主刻面144,在这里受到反射。这些光在通过台面122与y轴侧冠部主刻面126后射出到钻石的外部。此时,入射到钻石的光也在钻石内受到2次反射,从台面或冠部主刻面射出,所以光的亮度强。就位于平分线的方向上的亭部主刻面146的对和冠部主刻面126而言,光路也一样,所以省略说明。但是,在靠近台面122外周的部分产生暗影。为了从靠近台面122外边的部分向外出射光,如图6中粗虚线所示,光必需在腰部内表面反射或通过腰部。但是,由于这些光基本上不存在或极少,所以在台面外边附近产生影子。
表1中示出在实施例1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短长半径比(b/a):0.8)中,求出反射评价指数的结果。从表1可知,这些钻石的反射评价指数分别为348、351,亮度比在后说明的比较例的钻石强。另外,示出等级与设置了调整面的实施例3的钻石基本相同的反射评价指数。
[表1]
  样品   短长半径比(b/a)  亭部角(p)  冠部角(c)   反射评价指数
  1   0.8   39°   24°   348
  2   0.8   40°   26°   351
实施例2
参照图7至图10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200。图7表示钻石200的俯视图,图8表示仰视图,图9表示正面图,图10表示侧面图。在这些图和下面的说明中,与实施例1的钻石100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钻石200具有柱状的腰部210、在该腰部210上部的冠部120、和在腰部210下部的亭部140。钻200的冠部120与亭部140与实施例1的钻100的冠部120与亭部140的结构分别相同。
腰部210的水平截面形成16边形。上腰部刻面136以直线与腰部210的外周面相交,另外,下腰部刻面152分别以直线与腰部210的外周面相交,上腰部刻面136与腰部外周面的交线大致为直线212,但连结下腰部刻面与腰部外周面的交线的各端之线与实施例1中的一样,为在短轴侧向下弯、在长轴侧向上弯的椭圆。因此,腰部高度在长轴侧小,在短轴侧大,在其中间为其中间的值。钻石200的冠部和亭部的各刻面的结构与钻石100的完全一样,所以,反射特性也与钻石100一样。
实施例3
参照图11至图15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300。图11表示钻石300的仰视图,图12表示正面图,图13表示侧面图,图14是使用钻石300的zx截面来说明光路的图,图15是使用钻石300的yz截面来说明光路的图。钻石300的冠部120与实施例1的冠部120完全一样,所以俯视图援引图1。在这些图和下面的说明中,与实施例1的钻100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钻石300具有柱状的腰部310、在该腰部310上部的冠部120、和在腰部310下部的亭部340。
在钻石300中,形成于亭部340上的亭部主刻面342、344、346与下腰部刻面352、352a、352b、352c在zx面附近,与实施例1的钻石100的亭部140中的一样形成,但在这些刻面与短轴侧腰部下部棱之间,形成调整面。
作为调整面,在构成部分四边形的亭部主刻面344与腰部310之间,设置在短轴侧亭部主刻面344的靠近腰部的地方、在与台面之间具有角度比其亭部角稍大的三角形刻面394。亭部主刻面344与该调整面394相交的线形成棱线398。从zx面至棱线398的距离若用长半径(a)表示时,最好为0.5a-0.6a。棱线398横跨位于亭部主刻面344两侧的下腰部刻面352a、位于平分线方向上的亭部主刻面346与下腰部刻面352a之间的下腰部刻面352b、亭部主刻面346和更邻接的下腰部刻面352c,在下腰部刻面352c的中途与腰部310交叉。通过棱线398,在下腰部刻面352a与腰部310之间形成调整面398a,在下腰部刻面352b与腰部310之间形成调整面398b,在亭部主刻面346与腰部310之间形成调整面396,另外,在下腰部刻面352c与腰部310之间形成调整面398c。
这些调整面394、398a、398b、396、398c最好形成为腰部高度在整个圆周上为实质上相同的值。如图12的正面图、图13的侧面图所示,在位于腰部310与冠部120之间的棱线上,上腰部刻面136各自的下端中央向腰部侧突出,在位于腰部310与亭部340之间的棱线上,下腰部刻面352、352c和调整面398a、398b、398c各自的上端中央向腰部侧突出,在这些部分中,看起来腰部高度变小,但这是由于上腰部刻面下端中央与下腰部刻面上端中央或调整面上端中央向腰部的突出使腰部形成椭圆的外周面,若利用连结位于上腰部刻面彼此之间的棱线或位于这些刻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的棱线与腰部相交的点的直线312、与连结位于下腰部刻面彼此之间的棱线、位于下腰部刻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的棱线或位于调整面彼此之间的棱线与腰部相交的点的直线314之间的距离,来定义腰部高度,则可使腰部高度在整个腰部圆周上实质上恒定。另外,期望腰部外周面在其上下端被直线夹持。
若腰部高度部分变化,或在夹持腰部外周面的上下端的线上存在大的凹凸,则外观差。另外,由于腰部外周面对射向台面的反射光的帮助少,所以,在台面中产生暗的部分。但是,位于上部/下腰部刻面彼此之间的棱线或位于这些刻面与冠部/亭部的主刻面之间的棱线与腰部相交的点即便从直线312或314在长半径(a)的15%的程度内向上或者向下偏移,也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该程度的偏移从刻面研磨加工上看是必需的。
实施例3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300与实施例1的钻石100一样,各亭部主刻面与各冠部主刻面同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就所有的亭部主刻面342、344、346而言,分别与台面122所成的角度(亭部角(p))相同。另外,就所有冠部主刻面126而言,分别与台面122所成的角度(冠部角(c))相同。并且,如图12、图13所示,还可通过将调整面设置在亭部的短半径侧,使腰部高度在腰部的整个圆周上实质上相同。因此,外观好。另外,由于在靠近台面的短轴侧周边的地方也发出反射光,所以亮度亮。
图14中使用实施例3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300的zx截面来表示光路。通过台面122或位于-x轴侧的冠部主刻面126后从外部入射到钻300内的光被台面或冠部主刻面折射,射向位于-x轴侧的亭部主刻面342。这些光被-x轴侧亭部主刻面342反射,射向x轴侧亭部主刻面342,在这里受到反射。这些光通过台面122或者x轴侧冠部主刻面126后,射出到钻石300的外部。这样,与实施例1一样,从台面或冠部主刻面进入,在钻石内受到2次反射,从台面或主刻面射出到钻石300的外部。
图15中使用实施例3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300的yz截面来表示光路。通过台面122或-y轴侧冠部主刻面126后从外部入射到钻300内的光被台面或冠部主刻面折射,之后被-y轴侧亭部主刻面344反射,射向y轴侧亭部主刻面344,在这里受到反射。这些光在通过台面122或y轴侧冠部主刻面126后射出到钻石的外部。靠近台面122外周的部分如粗虚线所示,由于被位于腰部正下方的调整面394、398a、398b等反射的光出射,所以该部分亮地发光。在这点上,实施例3的钻石300比实施例1的钻石100好。
实施例3与比较例的比较
图16~图19中示出沿纵向使圆钻型切工钻石的腰部变为扁平的椭圆形切割钻石的一例,将其设为比较例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800。在这些图中,图16是俯视图,图17是仰视图,图18是正面图,图19是侧面图。腰部从图18和图19可知,腰部810在腰部整体圆周上具有一样的高度。在冠部820中,冠部主刻面826保持全部具有相同的冠部角(c)的状态沿y轴方向将台面822做成扁平。在亭部840中,亭部主刻面842、844、846由以底面862与腰部下部棱上的点为对顶点之四边形形成。因此,沿x轴方向延伸的2个亭部主刻面842的亭部角小,沿y轴方向延伸的2个亭部主刻面842的亭部角大。另外,设置在x轴方向与y轴方向中间的2个亭部主刻面846的亭部角为x轴方向亭部主刻面842的亭部角与y轴方向亭部主刻面844的亭部角之间的值。x轴方向亭部主刻面842指向通过下顶点862的中心轴(z轴),即亭部主刻面842的垂线与中心轴相交。另外,y轴方向亭部主刻面844指向通过下顶点862的中心轴(z轴),即亭部主刻面844的垂线与中心轴相交。但是,亭部主刻面846的垂线不指向中心轴(z轴)。
因此,在x轴方向上相对中心轴位于相反位置上的一对冠部主刻面826与一对亭部主刻面842和台面822在这些刻面内具有共同的垂直面(图16与图17中用粗虚线表示)872。另外,在y轴方向上相对中心轴位于相反位置上的一对冠部主刻面826与一对亭部主刻面844和台面822在这些刻面内具有共同的垂直面874。但是,在x轴与y轴的中间方向上,相对中心轴位于相反位置上的一对冠部主刻面826与台面822在这些刻面内具有共同的垂直面876,但亭部主刻面846在这些刻面内不具有垂直面876,进而不垂直。如图17所示,位于x轴与y轴中间的亭部主刻面846中的垂直面877与位于-x轴与-y轴中间的亭部主刻面846中的垂直面878不一致。
将对实施例3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300与上述比较例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800求出反射评价指数的结果绘成曲线示于图20中。图20中,以短长半径比(b/a)示为横轴,将对实施例3与比较例的钻石改变短长半径比(b/a)后求出反射评价指数的结果示于纵轴。实施例3的钻石300的亭部角为38.5°,冠部角为27.92°。比较例的钻石800长轴侧亭部角为38.5°,冠部角全部为27.92°。从该曲线可知,短长半径比(b/a)为0.7,实施例3的钻石300的反射评价指数约为280,比较例约为100,实施例3的反射评价指数为比较例的280%。短长半径比(b/a)为0.8,实施例3的钻石300的反射评价指数约为350,比较例约为170,实施例3的反射评价指数为比较例的约2倍。
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当短长半径比小于0.6时,变得极细长,出现难以加工的刻面,所以必需使短长半径比为0.6以上。另外,如图20所示,圆钻型切工钻石(短长半径比(b/a):1.0)的反射评价指数约为500,当短长半径比(b/a)为0.6时,因为小于250,所以亮度变低。当短长半径比(b/a)为0.7以上时,反射评价指数变为250以上,亮度变强。因此,椭圆形切割钻石的短长半径比(b/a)必需为0.6以上。相反,若短长半径比(b/a)接近1.0,则接近圆钻型切工,所以不必适用本发明,因此短长半径比(b/a)必需小于0.95。
亭部角(p)与冠部角(c)的区域
表2示出对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短长半径比(b/a):0.8)中改变亭部角(p)与冠部角(c)后的样品A-U求出反射评价指数的结果。另外,对于这些样品,图21中示出将纵轴、横轴描绘为亭部角(p)、冠部角(c)的曲线。根据发明人等的调查,图16-图19所示的比较例的椭圆形切割钻石(短长半径比(b/a):0.8)的反射评价指数的最大值约为250。因此,反射评价指数为250以上的样品为表2的样品A-U中的A-P,将这些样品的亭部角(p)与冠部角(c)的区域作为本发明中最佳范围,在图21中用粗实线包围示出。这样,最佳的亭部角(p)与冠部角(c)是由连结将横轴描绘为亭部角(p)、将纵轴描绘为冠部角(c)的曲线上的点(p,c):(43°,10°)、(41°,14°)、(37°,23°)、(35°,33°)、(35°,36°)、(37°,42°)、(39°,42°)、(41°,36°)、(43°,24°)和(44.7°,9°)的线所包围的区域。
[表2]
  样品   亭部角(p)   冠部角(c)   反射评价指数
  A   43°   10°   超过250
  B   41   14   超过250
  C   37   23   超过250
  D   35   33   超过250
  E   35   36       256
  F   37   42       250
  G   39   42       265
  H   41   36       257
  I   43   24       252
  J   44.7   9   超过250
  K   38   37       326
  L   39   30       314
  M   37   28       313
  N   39   26       357
  O   41   22       330
  P   43   16       313
  Q   40   12       245
  R   35   30       240
  S   34   40       235
  T   41   40       245
  U   45   5       245
实施例4
参照图22至图24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4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400。图22表示钻400的仰视图,图23表示正面图,图24表示侧面图。钻石400的冠部120与实施例1的冠部120和实施例2的冠部120完全相同,所以俯视图援引图1。在这些图和下面的说明中,与实施例1的钻石100或实施例3的钻石300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钻石400具有柱状的腰部410、在腰部410上部的冠部120、和在腰部410下部的亭部340。亭部340的构造与实施例3的钻石300的亭部实质上相同。
腰部410的水平截面形成16边形。上腰部刻面136以直线412与腰部410的外周面相交,下腰部刻面352、352c与调整面398a、398b、398c以直线414与腰部410的外周面相交。由直线412与414夹持腰部外周面,腰部变为16面柱。直线412与414的距离是腰部高度。实施例4的钻石400除腰部外周的形状外,与实施例3的钻石300完全相同,所以腰部高度也相同。但是,在实施例4的钻石400中,如实施例3的钻石300那样,上腰部刻面136与下腰部刻面或调整面与腰部外周面相交的交线不是圆弧,而是直线,所以从图23和图24可理解,腰部高度在腰部整个圆周上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值。钻石400的冠部和亭部的各刻面的结构与钻石300的完全一样,所以,反射特性也与钻石300一样。
实施例5
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实施例5。实施例5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500具有两个椭圆弧或圆弧相交形成的腰部510,一般称为蛋形。该钻石的腰部轮廓线形成类似于椭圆的形状,本发明可适用。图2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俯视图,图26表示其仰视图,图27表示正面图,图28表示侧面图。在这些图中,椭圆形切割的钻石500具有柱状的腰部510、在该腰部510上部的冠部520、和在腰部510下部的亭部540。冠部520在其顶部具有形成八边形的台面522。图25是从上部看冠部520的图,图26是从底部看亭部540的图。
从图25所示的俯视图与图26所示的仰视图可知,实施例5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500的腰部510的侧面由2个圆弧505、505’构成。
为了下面便于说明,将包含腰部截面的轮廓线的长轴、垂直于台面的平面作为中央面,将在中央面上、与台面垂直相交的直线作为中心轴。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位于轮廓线长轴的中央、即形成八边形的台面522的中心,将其作为z轴。Z轴的原点位于腰部的上部截面、即位于冠部与腰部之间的截面上。从原点向腰部的长轴方向描绘x轴,从原点向腰部的短轴方向描绘y轴。另外,描绘基本上将长轴与短轴所成的角度2等分的平分线。将包含中心轴(z轴)、向x轴、平分线、y轴各自的方向延伸的平面称为八分割面570。
参照图25、图27和图28,台面522对置的两个顶点523分别位于x轴方向的八分割面上、和-x轴方向的八分割面上,即中央面上,其它6个顶点524、525分别在相对中央面对称的位置具有顶点。图25中,由于台面522对于y轴对称,所以2个顶点524位于包含y轴的八分割面上。冠部520除台面522外,还具有8个形成四边形的冠部主刻面526、8个形成三角形的星形刻面532、和16个上腰部刻面536。
台面522的对置的两个顶点523沿x轴方向(长轴方向)距中心轴(z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其它相对的两个顶点524沿y轴方向(短轴方向)距中心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另外,其它4个顶点525尽管未必在平分线上,但分别沿2等分长轴与短轴所成的角度的平分线方向距中心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
冠部主刻面526分别是如下四边形,即,将八分割面分别与腰部510的上部棱交叉的各点527、528和529、与台面522的各顶点523、524和525作为对顶点527与523、528与524和529与525,在与邻接的冠部主刻面526之间共有其它顶点521。冠部主刻面526分别与各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另外,冠部主刻面与台面之间具有的角度(冠部角(c))对8个冠部主刻面而言最好相同。
当形成冠部主刻面526时,通过台面的1顶点来形成一平面,该平面与各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同时,在与台面之间具有相同角度。可将该平面与该八分割面的交线同该腰部相交的点作为冠部主刻面在腰部上的顶点。例如,在位于2等分x轴与y轴所成角度的方向上的冠部主刻面526的情况下,通过台面的顶点525地形成与2等分x轴与y轴所成角度的方向的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具有预定的冠部角的平面。将该平面与该八分割面570的交线同腰部510相交的点529作为腰部上的顶点。这样,冠部主刻面526具有对顶点525与529。同样形成其它7个冠部主刻面526。将冠部主刻面的相邻彼此交线上距台面的深度相同的点作为顶点521。如此形成的8个形成四边形的冠部主刻面526分别与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同时,所有冠部主刻面的冠部角(c)都相同。
星形刻面532分别是如下三角形,即,将台面522的各边(例如线段523-525)作为底边,在该边(例如523-525)的两端523与525分别具有顶点,具有邻接的两个冠部主刻面526与526共有的顶点521,作为顶点。
上腰部刻面536分别将冠部主刻面526的侧边中、在腰部510的上部棱上具有一端(例如527)的边(例如527-521)作为底边,在腰部上部棱上具有顶点(例如538)。其通常为三角形,但是,如图所示,有时也形成与腰部的交线为椭圆弧的椭圆扇形。
参照图26至图28,亭部540在中心轴的下端具有下顶点562,即底面。亭部540的下顶点562与腰部510的下部棱之间基本上为椭圆锥形,在其外周具有8个亭部主刻面542、544、546和16个下腰部刻面552。
亭部主刻面542、544、546分别在下顶点562与腰部510的下部棱之间沿八分割面570的方向从下顶点562延伸,沿x轴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542、沿y轴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544、沿2等分x轴与y轴之间的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546均形成四边形或部分四边形。另外,亭部主刻面542在与相邻的亭部主刻面546之间共有将下顶点562作为一端的边586。其它亭部主刻面544、546也一样,在与相邻的亭部主刻面之间共有将下顶点562作为一端的边586。
在亭部椭圆锥形外周面上,下腰部刻面552分别形成于亭部亭部主刻面542、544、546与腰部510的下部棱之间,是将亭部主刻面的侧边中、在腰部下部棱上具有一端的边(例如548-587)作为底边、在腰部下部棱上具有顶点(例如554)的三角形或椭圆扇形。
以中心轴为中心,描绘在腰部510的长轴端外切于腰部的外切圆547(参照图26)。八分割面570分别与外切圆547在点548、549和550相交。亭部主刻面542、544、546分别具有下顶点562与点548、549、550,作为对顶点。因此,各亭部主刻面与八分割面570分别垂直相交。另外,设各亭部主刻面与台面之间具有的角度(亭部角(p))相同。亭部主刻面542、544、546分别与邻接的亭部主刻面之间共有将下顶点562作为一端的边586、和该边586的另一端587。从图26可知,在短轴侧,腰部510的短半径比外切圆547的半径小,所以,位于短轴侧的亭部主刻面544的腰部侧末端被切断,变为部分四边形。
参照图26,下腰部刻面552分别具有通过邻接的两个亭部主刻面(例如542与546)共有的边586的另一端587、与八分割面与外切圆547的交点550的边(线段587-550)。另外,下腰部刻面552具有2等分相邻的两个八分割面570所成的角的面与腰部510相交的点554,作为顶点。因此,下腰部刻面552是由线段587-550与线段554-587夹持的三角形或椭圆扇形。
在实施例5中,亭部主刻面542、544、546分别连结中心轴的下顶点562与外切圆547上的点548、549、550,所以,在各亭部主刻面与台面522之间形成的角度(亭部角(p))相同。
在钻石500中,在形成于亭部540中的亭部主刻面544、546与腰部下部棱之间、和下腰部刻面552a、552b、552c与腰部下部棱之间,形成调整面。
作为调整面,在构成部分四边形的亭部主刻面544与腰部510之间,设置在短轴侧亭部主刻面544的靠近腰部的地方、在与台面之间具有角度比其亭部角稍大的三角形刻面594。亭部主刻面544与该调整面594相交的线形成棱线598。从zx面至棱线598的距离若用长半径(a)表示时,最好为0.5a-0.6a。棱线598横跨位于亭部主刻面544两侧的下腰部刻面552a、位于平分线方向上的亭部主刻面546与下腰部刻面552a之间的下腰部刻面552b、亭部主刻面546和更邻接的下腰部刻面552c,在下腰部刻面552c的中途与腰部510交叉。通过棱线598,在下腰部刻面552a与腰部510之间形成调整面598a,在下腰部刻面552b与腰部510之间形成调整面598b,在亭部主刻面546与腰部510之间形成调整面596,另外,在下腰部刻面552c与腰部510之间形成调整面598c。
这些调整面594、598a、598b、596、598c最好形成为腰部高度在整个圆周上为实质上相同的值。如图27的正面图、图28的侧面图所示,在位于腰部510与冠部520之间的棱线中,上腰部刻面536各自的下端中央向腰部侧突出,在位于腰部510与亭部540之间的棱线中,下腰部刻面552、552c和调整面598a、598b、598c各自的上端中央向腰部侧突出,在这些部分中,看起来腰部高度变小,但这是由于上腰部刻面下端中央与下腰部刻面上端中央或调整面上端中央向腰部的突出使腰部形成椭圆的外周面,若利用连结位于上腰部刻面彼此之间的棱线或位于这些刻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的棱线与腰部相交的点之直线512、与连结位于下腰部刻面彼此之间的棱线、位于下腰部刻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的棱线和位于调整面彼此之间的棱线与腰部相交的点的直线514之间的距离,来定义腰部高度,则可使腰部高度在整个腰部圆周上实质上恒定。另外,期望腰部外周面在其上下端被直线夹持。但是,从刻面研磨加工的必要性看,可将腰部高度变化至长半径(a)的15%左右。
实施例5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500与实施例1的钻石100一样,就所有冠部主刻面526而言,分别与台面522所成的角度(冠部角(c))相同,另外,就所有的亭部主刻面542、544、546而言,分别与台面522所成的角度(亭部角(p))相同。并且,如图27、图28所示,还可通过将调整面设置在亭部的短半径侧,使腰部高度在腰部的整个圆周上实质上相同。因此,外观好。另外,由于在靠近台面的短轴侧周边的地方也发出反射光,所以亮度亮。
在椭圆形切割的钻石500中,具有4对由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两个亭部主刻面构成的亭部主刻面对。由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两个亭部主刻面构成的对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2个亭部主刻面542的对、沿y轴方向延伸的2个亭部主刻面544的对、沿平分线方向延伸的4个亭部主刻面546的2对。另外,具有4对由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两个冠部主刻面构成的冠部主刻面对。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冠部主刻面对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2个冠部主刻面的对、沿y轴方向延伸的2个冠部主刻面的对、沿平分线方向延伸的冠部主刻面的2对。一对亭部主刻面分别夹持腰部与冠部主刻面对置。即,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亭部主刻面分别与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冠部主刻面对置。沿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亭部主刻面分别与沿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冠部主刻面对置。位于平分线方向上的一对亭部主刻面与一对冠部主刻面也一样。夹持腰部对置的一对亭部主刻面与一对冠部主刻面分别在刻面内具有共同的垂直面,同时,该垂直面与台面在台面内垂直相交。通过这些刻面彼此具有共同的垂直面,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亮度强。
表3中示出在实施例5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短长半径比(b/a):0.8)中,求出反射评价指数的结果。从表3可知,这些钻石的反射评价指数分别为402、321,亮度比在先说明的比较例的钻石强。
[表3]
  样品   短长半径比(b/a)   亭部角(p)   冠部角(c)   反射评价指数
  3   0.8   39°   22°   402
  4   0.8   41°   24°   321
实施例6
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实施例6。实施例6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600具有使三个椭圆弧(或圆弧)组合而形成的腰部610,一般称为梨形(pair shape)。该钻石的腰部轮廓线形成类似于椭圆的形状,本发明可适用。图2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俯视图,图30表示其仰视图,图31表示正面图,图32表示侧面图。在这些图中,椭圆形切割的钻600具有柱状的腰部610、在腰部610上部的冠部620、和在该腰部610下部的亭部640。冠部620在其顶部具有形成八边形的台面622。图29是从上部看冠部620的图,图30是从底部看亭部640的图。图29、图30中,在y轴的左侧,腰部610为椭圆弧604,在y轴的右侧,腰部610形成圆弧605、605’交叉的形状。
为了下面便于说明,将包含腰部截面的轮廓线的长轴、垂直于台面的平面作为中央面,将在中央面上、与台面垂直相交的直线作为中心轴。在图中,中心轴位于轮廓线长轴的中央。另外,将该中心轴作为z轴。其原点位于腰部的上部截面、即位于冠部与腰部之间的截面上。从原点向腰部的长轴方向描绘x轴,从原点向腰部的短轴方向描绘y轴。另外,描绘基本上将长轴与短轴所成的角度2等分的平分线。将包含中心轴(z轴)、向x轴、平分线、y轴各自的方向延伸的平面称为八分割面670。
参照图29、图31和图32,台面622的对置的两个顶点623、623’分别位于-x轴方向的八分割面上、和x轴方向的八分割面上,即中央面上,其它6个顶点624、625分别具有相对于中央面对称的顶点。冠部620除具有台面622外,还具有8个形成四边形的冠部主刻面626、8个形成三角形的星形刻面632、和16个上腰部刻面636。
冠部主刻面626分别是如下四边形,即,将八分割面分别与腰部610的上部棱交叉的各点627、628和629、与台面622的各顶点623、624和625作为对顶点627与623、628与624和629与625,在与邻接的冠部主刻面626之间共有其它顶点621。位于x轴方向的冠部主刻面626’将腰部610的上部棱上的点627’与台面的顶点623’作为对顶点。冠部主刻面626、626’分别与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另外,冠部主刻面与台面之间具有的角度(冠部角(c))对8个冠部主刻面而言最好相同。
当形成冠部主刻面626时,通过台面的1顶点来形成一平面,该平面与各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同时,在与台面之间具有相同角度。可将该平面与该八分割面的交线同该腰部相交的点作为冠部刻面在腰部上的顶点。例如,在位于2等分x轴与y轴所成角度的方向上的冠部主刻面626的情况下,通过台面的顶点625地形成与2等分x轴与y轴所成角度的方向的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具有预定的冠部角的平面。将该平面与该八分割面670的交线同腰部610相交的点629作为腰部上的顶点。这样,冠部主刻面626具有对顶点625与629。同样形成其它7个冠部主刻面626。将冠部主刻面的相邻彼此交线上距台面的深度相同的点作为其它的顶点621。如此形成的8个形成四边形的冠部主刻面626分别与八分割面垂直相交,同时,所有冠部主刻面的冠部角(c)都相同。
星形刻面632分别是如下三角形,即,将台面622的各边(例如线段623-625)作为底边,在该边的两端623与625分别具有顶点,具有邻接的两个冠部主刻面626与626共有的点621,作为顶点。
上腰部刻面636分别将冠部主刻面626的侧边中、在腰部610的上部棱上具有一端(例如627)的边(例如627-621)作为底边,在腰部上部棱上具有顶点(例如638)。其通常为三角形,但是,如图所示,有时也形成与腰部的交线为椭圆弧的椭圆扇形。
参照图30至图32,亭部640在中心轴的下端具有下顶点662,即底面。亭部640的下顶点662与腰部610的下部棱之间基本上为椭圆锥形,在其外周具有8个亭部主刻面642、642’、644、646和16个下腰部刻面652。
亭部主刻面642、642’、644、646分别在下顶点662与腰部610的下部棱之间,沿八分割面670的方向从下顶点662延伸,沿-x轴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642、沿y轴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644、沿2等分x轴与y轴之间的方向延伸的亭部主刻面646均形成四边形或部分四边形。这里,亭部主刻面642’是从下顶点622沿x轴方向延伸的四边形。另外,亭部主刻面642、642’分别在与相邻的亭部主刻面646之间共有将下顶点662作为一端的边686。其它亭部主刻面644、646也一样,在与相邻的亭部主刻面之间共有将下顶点662作为一端的边686。
在亭部椭圆锥形外周面上,下腰部刻面652分别形成于亭部亭部主刻面642、642’、644、646与腰部610的下部棱之间,是将亭部主刻面的侧边中、在腰部下部棱上具有一端的边(例如648-687)作为底边、在腰部下部棱上具有顶点(例如654)的三角形或椭圆扇形。
在中心轴为中心,描绘在腰部610的长轴端外切于腰部的外切圆647(参照图30)。八分割面670分别与外切圆647在点648、648’、649和650相交。亭部主刻面642、644、646分别具有下顶点662与点648、649、650,作为对顶点。亭部主刻面642、644、646分别在与邻接的亭部主刻面之间共有将下顶点622作为一端的边686、和该边686的另一端687。这样,各亭部主刻面将外切圆647的圆周上的点与下顶点662作为对顶点,具有连结这些点的对角线,该对角线与台面所成的角(亭部角)实质上相同。另外,各亭部主刻面与各八分割面670垂直。从图30可知,在短轴侧,腰部610的短半径比外切圆647的半径小,所以,位于短轴侧的亭部主刻面644的腰部侧末端被切断,变为部分四边形。
上述说明中,设8个亭部主刻面的亭部角(p)相同,但x轴侧的亭部主刻面642’与台面所成的角(亭部角)也可比其它亭部主刻面的亭部角小或大。此时,去除x轴侧的亭部主刻面642’后的7个亭部主刻面在外切圆647上具有各个顶点,这7个亭部主刻面的亭部角相同,但x轴侧的亭部主刻面642’可具有更小或更大的亭部角。
参照图30,下腰部刻面652分别具有通过邻接的两个亭部主刻面(例如642与646)共有的边686的另一端687、与八分割面与外切圆647的交点650的边(线段687-650)。另外,下腰部刻面652具有2等分相邻的两个八分割面所成的角的面与腰部610相交的点654,作为顶点。因此,下腰部刻面652是由线段687-650与线段654-687夹持的三角形或椭圆扇形。
在钻石600中,在形成于亭部640中的亭部主刻面644、646与腰部下部棱之间、和下腰部刻面652a、652b、652c与腰部下部棱之间,形成调整面。
作为调整面,在构成部分四边形的亭部主刻面644与腰部610之间,设置在短轴侧亭部主刻面644的靠近腰部的地方、在与台面之间具有角度比其亭部角稍大的三角形刻面694。亭部主刻面644与该调整面694相交的线形成棱线698。从zx面至棱线698的距离若用长半径(a)表示时,最好为0.5a-0.6a。棱线698横跨位于亭部主刻面644两侧的下腰部刻面652a、位于亭部主刻面646与下腰部刻面652a之间的下腰部刻面652b、亭部主刻面646和更邻接的下腰部刻面652c,在下腰部刻面652c的中途与腰部610交叉。通过棱线698,在下腰部刻面652a与腰部610之间形成调整面698a,在下腰部刻面652b与腰部610之间形成调整面698b,在亭部主刻面646与腰部610之间形成调整面696,另外,在下腰部刻面652c与腰部610之间形成调整面698c。通过如此在亭部的短半径侧设置调整面,在台面靠近短半径侧周边的地方也发出反射光,所以亮度亮。
这些调整面694、698a、698b、696、698c最好形成为腰部高度在整个圆周上为实质上相同的值。如图31的正面图、图32的侧面图所示,在腰部610与冠部620的棱线中,上腰部刻面636各自的下端中央向腰部侧突出,在位于腰部610与亭部640之间的棱线中,下腰部刻面652、652c和调整面698a、698b、698c各自的上端中央向腰部侧突出,在这些部分中,看起来腰部高度变小,但这是由于上腰部刻面下端中央与下腰部刻面上端中央或调整面上端中央向腰部的突出使腰部形成椭圆的外周面,若利用连结位于上腰部刻面彼此之间的棱线或位于这些刻面与冠部主刻面之间的棱线与腰部相交的点之直线612、与连结位于下腰部刻面彼此之间的棱线、位于下腰部刻面与亭部主刻面之间的棱线或位于调整面彼此之间的棱线与腰部相交的点的直线614之间的距离来定义腰部高度,则可使腰部高度在整个腰部圆周上实质上恒定。另外,期望腰部外周面在其上下端被直线夹持。这样,腰部调度在腰部整个圆周上实质上相同,所以形成外观好的钻石。但是,即便位于上部/下腰部刻面彼此之间的棱线或位于这些刻面与冠部/亭部的主刻面之间的棱线同腰部相交的点从直线612或614上下偏移至长半径(a)的15%左右,也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从刻面的研磨加工上看,该程度的偏移是必需的。
在椭圆形切割的钻石600中,具有4对将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两个亭部主刻面作为对的亭部主刻面。由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两个亭部主刻面构成的对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2个亭部主刻面642与642’的对、沿y轴方向延伸的2个亭部主刻面644的对、沿平分线方向延伸的4个亭部主刻面646的2对。另外,具有4对将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两个冠部主刻面作为对的冠部主刻面。相对中心轴位于彼此相反位置上的冠部主刻面对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2个冠部主刻面的对、沿y轴方向延伸的2个冠部主刻面的对、沿平分线方向延伸的冠部主刻面的2对。一对亭部主刻面分别夹持腰部与冠部主刻面对置。即,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亭部主刻面分别与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冠部主刻面对置。沿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亭部主刻面分别与沿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冠部主刻面对置。位于平分线方向上的一对亭部主刻面与一对冠部主刻面也一样。夹持腰部对置的一对亭部主刻面与一对冠部主刻面分别在刻面内具有共同的垂直面,同时,该垂直面与台面在台面内垂直相交。通过这些刻面彼此具有共同的垂直面,本发明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的亮度强。
表4中示出在实施例6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短长半径比(b/a):0.67)中,求出反射评价指数的结果。从表4可知,这些钻石的反射评价指数分别为485、513,亮度比在先说明的比较例的钻石强。
[表4]
  样品   短长半径比(b /a)   亭部角(p)  冠部角(c)   反射评价指数
  5   0.67   39°   26°   485
  6   0.67   41°   24°   513
当使用具有上述说明的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椭圆形切割钻石来观察其反射光图案时,在台面和冠部的各刻面中出现强的反射光图案。如图33所示,在平板902上对台面进行观察,当使用具有上述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之椭圆形切割钻石来观察其反射光图案时,在台面和冠部的各刻面中出现强的反射光图案。在平板902上面向上放置台面,用圆筒903遮断来自周边的光,从椭圆形切割的钻石100-600的台面和冠部的各刻面、以与中心轴成20-45°的角度照射光线。用数码相机910拍摄钻石100-600中反射后呈现于亭部上的反射光图案,用CRT920观察该图案,或打印该图案后观察。可直接或根据打印上的图像由光传感器等测定该反射光的强度。之后,摘除圆筒903,以与钻石100-600的中心轴成0-90°的角度照射光线,同样观察反射光图案,测定该反射光的强度。求出平均这些反射光强度的值,作为反射光强度。
如上述各实施例所示,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与台面平行的腰部截面的轮廓线为椭圆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还适用于蛋形或梨形等轮廓线形成类似于椭圆的形状的钻石。

Claims (14)

1.一种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具有:柱状的腰部;冠部,设置在腰部上部,并且在其顶部具有八边形的台面;以及设置在腰部下部的亭部,
所述腰部在与冠部之间具有上部棱,并在与亭部之间具有下部棱,
与台面平行的腰部截面的轮廓线为椭圆或类似于椭圆的形状,其特征在于,
该钻石具有:中央面,包含轮廓线的长轴,由垂直于台面的平面构成;中心轴,位于中央面上,由与台面垂直相交的直线构成;外切圆,以中心轴为中心,由在轮廓线的至少一个长轴端外切于轮廓线的圆构成,同时,
具有八分割面,该八分割面由所述中央面、具有腰部截面的轮廓线的短轴与所述中心轴的平面、以及将该平面与所述中央面在中心轴周围所成的角度2等分的平面构成,
所述台面具有:在中央面上对置的2个顶点、和对于中央面对称的6个顶点,
所述冠部在腰部上部棱与台面之间的周围,具有8个为四边形的冠部主刻面、8个为三角形的星形刻面、和16个上腰部刻面,
所述冠部主刻面分别是如下四边形,即,将八分割面分别与腰部上部棱交叉的点、与台面的各顶点作为对顶点,同时,在与邻接的冠部主刻面各自之间共有其它顶点,
所述星形刻面分别是如下三角形,即,将所述台面的各边作为底边,在该边两端分别具有顶点,具有邻接的两个冠部主刻面共有的所述其它顶点,作为对顶点,
所述上腰部刻面分别是如下三角形或椭圆扇形,即,将冠部主刻面的侧边中、在腰部上部棱上具有一端的边作为底边,在腰部上部棱上具有顶点,
所述亭部在所述中心轴的下端具有下顶点,在该下顶点与腰部下部棱之间的周围,具有8个亭部主刻面与16个下腰部刻面,
该亭部主刻面分别是在所述下顶点与腰部下部棱之间的周围、从所述下顶点向所述八分割面分别与腰部下部棱交叉的点延伸的四边形或部分四边形,同时,在与相邻的亭部主刻面之间,共有将所述下顶点作为一端的边,所述亭部主刻面中至少7个亭部主刻面分别将所述八分割面分别与所述外切圆的交点、和所述下顶点作为对顶点而形成,
所述下腰部刻面形成于亭部主刻面与所述腰部下部棱之间,所述下腰部刻面分别是将亭部主刻面的侧边中、在腰部下部棱上具有一端的边作为底边、在腰部下部棱上具有顶点的三角形或椭圆扇形,各亭部主刻面在其两侧分别具有1个所述下腰部刻面,
腰部截面的轮廓线形成的所述椭圆或类似于椭圆的形状在将其长轴方向半径(下面称为‘长半径’)设为a、将其短轴方向半径(下面称为‘短半径’)设为b时,短长半径比(b/a)为0.6以上,
就相对于中心轴彼此位于相反位置上的两个亭部主刻面构成的亭部主刻面对4对各自而言,各对亭部主刻面分别具有夹持腰部对置的冠部主刻面,这两个亭部主刻面与两个冠部主刻面和台面在这些刻面内具有共同的垂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轴设置在腰部截面的轮廓线的长轴中心上,所述外切圆在所述轮廓线的两长轴端外切于轮廓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所述亭部主刻面分别将所述八分割面分别与所述外切圆的交点、和所述下顶点,作为对顶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所述亭部主刻面分别在与台面之间具有实质上相同的亭部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具有实质上相同的亭部角的亭部主刻面分别夹持腰部对置的冠部主刻面在与台面之间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冠部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亭部主刻面分别与台面之间具有的亭部角、和冠部主刻面分别与台面之间具有的冠部角位于由连结将横轴作为亭部角(p)、将纵轴作为冠部角(c)来描绘的曲线上的点(p,c):(43°,10°)、(41°,14°)、(37°,23°)、(35°,33°)、(35°,36°)、(37°,42°)、(39°,42°)、(41°,36°)、(43°,24°)和(44.7°,9°)的线所包围的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部在整个圆周上具有实质上相同的腰部高度,同时,去除从下顶点沿长轴方向延伸的两个亭部主刻面后的6个亭部主刻面、和位于这6个亭部主刻面中邻接的两个亭部主刻面之间的下腰部刻面,在与各个刻面和腰部下部棱之间,具有在与台面之间有比亭部角大的角度的调整面,在所述各个刻面与所述调整面之间,形成有棱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八分割面分别与所述外切圆的交点、和所述下顶点作为对顶点的所述至少7个亭部主刻面,在与台面之间具有实质上相同的亭部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具有实质上相同的亭部角的亭部主刻面分别夹持腰部对置的冠部主刻面,在与台面之间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冠部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亭部主刻面分别与台面之间具有的亭部角、和冠部主刻面分别与台面之间具有的冠部角位于由连结将横轴作为亭部角(p)、将纵轴作为冠部角(c)来描绘的曲线上的点(p,c):(43°,10°)、(41°,14°)、(37°,23°)、(35°,33°)、(35°,36°)、(37°,42°)、(39°,42°)、(41°,36°)、(43°,24°)和(44.7°,9°)的线所包围的区域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部在整个圆周上具有实质上相同的腰部高度,同时,去除从下顶点沿长轴方向延伸的两个亭部主刻面后的6个亭部主刻面、和位于这6个亭部主刻面中邻接的两个亭部主刻面之间的下腰部刻面,在与各个刻面和腰部下部棱之间,具有在与台面之间有比亭部角大的角度的调整面,在所述各个刻面与所述调整面之间,形成棱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与台面平行的腰部截面的所述轮廓线为椭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与台面平行的腰部截面的所述轮廓线具有由两个椭圆弧相交而成的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形切割的钻石,其特征在于:
与台面平行的腰部截面的所述轮廓线具有由三个椭圆弧相交而成的形状。
CNB2005800122671A 2004-04-09 2005-03-25 椭圆形切割的钻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35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15084 2004-04-09
JP115084/2004 2004-04-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6311A true CN1946311A (zh) 2007-04-11
CN100553516C CN100553516C (zh) 2009-10-28

Family

ID=351247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1220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9137C (zh) 2004-04-09 2005-03-25 椭圆形切割的钻石
CNB20058001226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3516C (zh) 2004-04-09 2005-03-25 椭圆形切割的钻石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1220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9137C (zh) 2004-04-09 2005-03-25 椭圆形切割的钻石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20070186586A1 (zh)
EP (2) EP1741359B1 (zh)
JP (2) JP4387405B2 (zh)
KR (2) KR101066803B1 (zh)
CN (2) CN100569137C (zh)
AT (1) ATE491361T1 (zh)
DE (1) DE602005025333D1 (zh)
RU (2) RU2362468C2 (zh)
TW (2) TWI342754B (zh)
WO (2) WO20050968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8359B2 (ja) * 2005-12-19 2011-08-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容器
JP4709088B2 (ja) * 2006-07-14 2011-06-22 株式会社ほほえみブレインズ 2段パビリオン装飾用ダイヤモンド
JP4709087B2 (ja) * 2006-07-14 2011-06-22 株式会社ほほえみブレインズ 2段パビリオン装飾用ダイヤモンド
US7878025B2 (en) * 2007-05-04 2011-02-01 SanDiamond USA, Corp. Oval shaped diamond cut having hearts and arrows pattern
JP5236209B2 (ja) * 2007-05-10 2013-07-17 士朗 清原 歯牙製品及び歯牙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142455A (ja) * 2007-12-14 2009-07-02 Juho:Kk ダイヤモンドおよびダイヤモンド形状の宝飾品およびそのカット方法
WO2009087763A1 (ja) 2008-01-09 2009-07-16 Hohoemi Brains, Inc. 2段パビリオン装飾用ダイヤモンド
US20110302959A1 (en) * 2010-06-11 2011-12-15 Adam Wcislo Precious stone setting
AT513466A1 (de) * 2012-10-12 2014-04-15 Swarovski D Kg Schliff für Schmuckstein
JP5788562B1 (ja) * 2014-05-01 2015-09-30 株式会社タスコ 宝石
US9226554B2 (en) 2014-05-12 2016-01-05 Yoshihiko Kodama Circular cut diamond
US9398791B1 (en) * 2015-01-26 2016-07-26 Ecna, Llc Diamond cuts providing increased light amplification
US10258118B2 (en) 2015-06-16 2019-04-16 Worldwide Diamond Trademarks Ltd. Oval shaped diamond cut having hearts and arrows pattern
US11234499B2 (en) * 2016-09-29 2022-02-01 Gem S.T.S. Co., Ltd. Gemstone
USD909235S1 (en) * 2017-11-18 2021-02-02 Jonathan WEINGARTEN Faceted gemstone
CN110754746B (zh) * 2019-11-08 2021-10-01 周大生珠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百刻面圆琢型钻石及其加工方法
CN113142763B (zh) * 2020-01-15 2024-04-09 艾伯特加德有限公司 宝石及其切割方法
USD906160S1 (en) * 2020-06-22 2020-12-29 Olympian Diamonds, Inc. Gemstone
CN115829594B (zh) * 2023-02-03 2023-06-06 国检中心深圳珠宝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腰部轮廓特征的宝石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9434A (en) * 1996-01-18 1997-07-22 Ambar Diamonds Inc. Invisible setting for round diamonds
US5713219A (en) * 1996-01-18 1998-02-03 Ambar Diamonds, Inc. Invisible setting for precious stones for jewelry
JP3056360U (ja) * 1998-07-31 1999-02-16 株式会社入倉貴金属工芸 ファセットカット宝石の宝石固定金具
JP3181566B2 (ja) * 1999-05-18 2001-07-03 秀位 土橋 装飾用玉のカット
JP3643541B2 (ja) * 2000-08-25 2005-04-27 株式会社ほほえみブレインズ 装飾用ダイヤモンドのカットデザイン
US6615611B1 (en) * 2000-09-26 2003-09-09 Michael Schachter High yield diamond
USD459268S1 (en) * 2001-05-15 2002-06-25 William Goldberg Diamond Corp. Jewelry stone
US6591827B2 (en) * 2001-06-25 2003-07-15 Roy Fuchs Method for preparing a diamond
IL146079A (en) * 2001-10-19 2004-06-20 Michael Kedem Rounded precious stone
JP4482713B2 (ja) * 2002-02-19 2010-06-16 株式会社ほほえみブレインズ 装飾用ダイヤモンド
US20050081563A1 (en) * 2003-08-18 2005-04-21 Yair Riemer Gemstone cut
USD500700S1 (en) * 2004-04-21 2005-01-11 K. Einhorn Bvba Precious st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66803B1 (ko) 2011-09-22
TW200600030A (en) 2006-01-01
US20070186586A1 (en) 2007-08-16
JPWO2005096866A1 (ja) 2008-02-21
TWI342754B (en) 2011-06-01
KR20060045569A (ko) 2006-05-17
EP1741359A1 (en) 2007-01-10
CN100569137C (zh) 2009-12-16
EP1741360A1 (en) 2007-01-10
JP4387406B2 (ja) 2009-12-16
WO2005096867A1 (ja) 2005-10-20
KR20060045570A (ko) 2006-05-17
JPWO2005096867A1 (ja) 2008-02-21
RU2363363C2 (ru) 2009-08-10
CN1946310A (zh) 2007-04-11
KR101066802B1 (ko) 2011-09-22
DE602005025333D1 (de) 2011-01-27
RU2362468C2 (ru) 2009-07-27
TWI342755B (en) 2011-06-01
JP4387405B2 (ja) 2009-12-16
RU2006139638A (ru) 2008-05-20
WO2005096866A1 (ja) 2005-10-20
RU2006139647A (ru) 2008-05-20
TW200536495A (en) 2005-11-16
ATE491361T1 (de) 2011-01-15
EP1741359B1 (en) 2010-12-15
US20070186585A1 (en) 2007-08-16
CN100553516C (zh) 2009-10-28
EP1741359A4 (en) 2008-06-18
EP1741360A4 (en)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6311A (zh) 椭圆形切割的钻石
CN1250129C (zh) 钻石刻磨图案设计及其观察方法
CN1674832A (zh) 骨头接合系统
CN1196428C (zh) 向角蛋白纤维上涂刷物质的刷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211039C (zh) 一种在角质纤维上涂敷物质的刷子
CN1170496C (zh) 一种用于将物质涂抹到角蛋白纤维上的刷子
CN1387075A (zh) 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
CN1721944A (zh) 面光源装置、照明单元及光束控制构件
US20190261747A1 (en) Cutting method for a diamond with low depth percentage and resultant cut diamond
CN1787861A (zh) 立方体逻辑玩具
WO2009078884A1 (en) Gemstone and method for cutting the same
CN101046281A (zh) 车辆用灯具
JP2006218163A (ja) 宝石
CN1224581C (zh) 光纤母材悬挂支承装置及光纤母材处理装置
US20180020790A1 (en) A diamond with eighty-one facets having a ten hearts and ten arrows inner structure and a cutting method thereof
CN1630570A (zh) 用于金刚石工具的切削端和金刚石工具
CN1880447A (zh) 一种高通量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
US10321743B2 (en) Square princess cut gemstone
CN1818734A (zh) 衍射光栅部件和光通信模块
CN1405792A (zh) 架空电线
CN1266527C (zh) 光反射构件及半透射式或反射式的显示装置
CN1896789A (zh) 光学镜片组合装置
CN1819287A (zh) 发光光源和发光光源阵列
CN1458828A (zh) 带子连接结构和其中的片件的制造方法
CN1769024A (zh) 一种用于钢丝锯的小珠和由此种小珠构成的钢丝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