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2388A - 电梯的曳引机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曳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2388A
CN1942388A CNA2005800120252A CN200580012025A CN1942388A CN 1942388 A CN1942388 A CN 1942388A CN A2005800120252 A CNA2005800120252 A CN A2005800120252A CN 200580012025 A CN200580012025 A CN 200580012025A CN 1942388 A CN1942388 A CN 1942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n
frame section
displacement
displaced portions
swi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20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6192C (zh
Inventor
饭田康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42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2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61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619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1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axial effect
    • B66D5/14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axial effect embodying dis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43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 B66B11/043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with a gearless driving, e.g. integrated sheave, drum or winch in the stator or rotor of the cage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24Operating devices
    • B66D5/30Operating devices electr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在电梯的曳引机中,支承体具有圆环状的框架部。在框架部上支承有能够以框架部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体。旋转体具有:设置在框架部的径向外侧并包围框架部的绳轮部;设置于框架部的径向内侧的圆环状的转子部;和避开框架部地将绳轮部和转子部彼此固定在一起的桥接部。另外,在绳轮部的外周部卷绕有主绳索。另外,在绳轮部的径向内侧配置有使旋转体相对于框架部旋转的电动机。

Description

电梯的曳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井道内的电梯的曳引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为了减小曳引机的厚度尺寸而将通过电动机旋转的旋转部与驱动绳轮形成为一体的曳引机。旋转部配置于电梯的内侧。另外,在驱动绳轮上卷绕有主绳索。为了防止电动机与主绳索的干涉,电动机和驱动绳轮彼此并列地配置在曳引机的厚度方向上(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289954号
但是,在这种现有的曳引机中,由于电动机和驱动绳轮在曳引机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并列地配置,因此,无法将曳引机的厚度尺寸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厚度尺寸的减小化的电梯的曳引机。
本发明的电梯的曳引机包括:
具有圆环状的框架部的支承体;
旋转体,其支承于框架部,并能够以框架部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旋转体具有:圆环状的绳轮部,其设置在框架部的径向外侧并包围框架部,并且,在所述绳轮部的外周部卷绕有主绳索;圆环状的转子部,其设置于框架部的径向内侧;和桥接部,其避开框架部地将绳轮部和转子部彼此固定在一起;以及
电动机,其配置于绳轮部的径向内侧,用于使旋转体相对于框架部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的曳引机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图2中的电磁制动装置的制动动作解除时的电梯的曳引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视图。另外,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截面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另外,图4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的曳引机的后视图。另外,图中所示的曳引机是轴向尺寸小于径向尺寸的薄形曳引机。在图中,在井道内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固定梁1。在固定梁1上通过多个螺栓3固定有设置了圆形的开口部4的支承体2。
支承体2包括:包围开口部4的圆环状的支承固定部5;设置在支承固定部5的径向外侧并包围支承固定部5的圆环状的框架部6;以及板状的支承板部7,其设置于支承固定部5和框架部6之间,并使框架部6相对于支承固定部5固定。在固定梁1上通过各螺栓3固定有支承固定部5。
支承固定部5和框架部6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下文中称为“框架部的中心轴线”)。在支承体2上设置有由支承固定部5、框架部6和支承板部7形成的支承体槽8。支承体槽8沿着支承固定部5和框架部6的周向延伸。
支承体2上支承有能够以框架部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相对于支承体2旋转的旋转体9。即,旋转体9与支承体2同轴地并可以旋转地支承在支承体2上。旋转体9包括:设置在框架部6的径向外侧并包围框架部6的圆环状的绳轮部10;设置于框架部6的径向内侧、并且设置于支承固定部5的径向外侧(即,设置在框架部6和支承固定部5之间)的圆环状的转子部11;以及作为桥接部的旋转板部12,其避开框架部6设置在绳轮部10和转子部11之间,并使转子部11相对于绳轮部10固定。
在旋转体9上设置有由绳轮部10、转子部11和旋转板部12形成的旋转体槽部13。旋转体槽部13沿绳轮部10和转子部11的周向延伸。另外,旋转体槽部13的敞开方向与支承体槽部8的敞开方向为相反方向。
另外,在支承体槽部8中插入有转子部11,在旋转体槽部13中插入有框架部6。即,转子部11、框架部6和绳轮部10各自的一部分在框架部6的径向上彼此并列。
在绳轮部10和框架部6之间配置有沿绳轮部10和框架部6的周向延伸的圆环状的轴承14、15。轴承14、15在沿着框架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旋转体9通过轴承14、15可旋转地支承在框架部6上。另外,在绳轮部10上通过螺栓61固定有用于防止其中一个轴承15脱落的轴承盖部件60。另外,使轴承14、15润滑的润滑材料16被供给到轴承14与轴承15之间。另外,在轴承14、15的外侧夹着轴承14、15设置有用于防止润滑材料16泄漏的环状的油封17、18。
在绳轮部10的外周部设置有沿绳轮部10的周向延伸的多个绳槽19。在各绳槽19中卷绕有用于将轿厢和对重悬吊在井道内的主绳索(均未图示)。轿厢和对重通过旋转体9的旋转而在井道内升降。
在框架部6和转子部11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旋转体9相对于支承体2旋转的环状的电动机20。电动机20包括:沿着框架部6的周向设置在转子部11上的多个电动机用永久磁铁21;和设置于框架部6并与电动机用永久磁铁21对置的定子线圈22。
定子线圈22构成为通过通电来产生旋转磁场。电动机用永久磁铁21构成为通过向定子线圈22通电而与旋转体9一体地旋转。另外,定子线圈22通过多个螺栓23固定在支承体2上。
另外,支承体2上支承有用于对旋转体9相对于支承体2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电磁制动装置24。电磁制动装置24包括:一对可动板25、26,它们隔着旋转体9彼此对置,并且可以沿着框架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相对于支承体2移位;制动器衬套27、28,其分别设置在各可动板25、26上,通过各可动板25、26相对于支承体2的移位,制动器衬套27、28与旋转体9接触和分离;以及电磁驱动体29,其设置于开口部4中,用于使各可动板25、26向使制动器衬套27、28与旋转体9接触和分离的方向移位。
各可动板25、26是与框架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垂直地配置的圆板。另外,各可动板25、26的外径与旋转体9的外径大致相同。
其中一个可动板25中可滑动地穿过有固定于支承固定部5的多个第一导销30。各第一导销30沿着框架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其中一个可动板25相对于支承体2的移位由各第一导销30引导。
另一个可动板26中可滑动地穿过有固定于支承板部7的多个第二导销31。各第二导销31沿着框架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另一个可动板26相对于支承体2的移位由各第二导销31引导。另外,在另一个可动板26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2,该多个通孔32中穿过有支承固定部5的固定于固定梁1的部分。
制动器衬套27设置于其中一个可动板25的外周部。另外,制动器衬套28设置于另一个可动板26的外周部。制动器衬套27、28是沿着各可动板25、26的周向延伸的圆环状的高摩擦部件。另外,制动器衬套27、28通过一对可动板25、26相对于支承体2的移位而与绳轮部10接触和分离。在绳轮部10的与制动器衬套27、28接触和分离的部分,设置有沿绳轮部10的周向延伸的制动面。旋转体9的旋转通过与制动器衬套27、28的制动面的接触而被制动。
在支承固定部5的内周面和电磁驱动体29之间,设置有圆筒状的滑动部件33。滑动部件33可以沿着框架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相对于支承固定部5滑动。电磁驱动体29通过滑动部件33支承在支承固定部5上。另外,电磁驱动体29配置在可动板25和可动板26之间。
电磁驱动体29包括:与其中一个可动板25一体地移位的第一移位部34;和与另一个可动板26一体地移位的第二移位部35。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在沿着框架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彼此并列地设置。另外,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相对于支承体2的移位由支承固定部5引导。
第一移位部34可以相对于滑动部件33滑动。另外,第一移位部34包括:设置于其中一个可动板25的调整部件36;和设置于调整部件36的、另一个可动板26侧的部分的制动用永久磁铁37。
调整部件36包括:与滑动部件33接触着滑动的磁铁安装板38;以及沿着框架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从磁铁安装板38突出的螺纹杆部39。制动用永久磁铁37固定在磁铁安装板38上。另外,在其中一个可动板25上设置有螺合了螺纹杆部39的螺纹孔40。根据螺纹杆部39相对于螺纹孔40的螺合量,第一移位部34相对于其中一个可动板25的位置可以调整。另外,在螺纹杆部39上螺合有止动螺母41,该止动螺母41用于防止螺纹杆部39相对于其中一个可动板25的移位。另外,在螺纹杆部39的末端部设置有可以与用于使螺纹杆部39转动的扳手等工具卡合的卡合部39a。
第二移位部35可以与滑动部件33一起相对于支承固定部5移位。另外,第二移位部35具有通过多个螺栓42固定在另一个可动板26上的电磁铁43。电磁铁43包括:由铁等磁性体制成的磁心部44;以及包围磁心部44的电磁线圈部45。线圈部44与制动用永久磁铁37对置。
制动用永久磁铁37产生吸引磁心部44的磁力。另外,通过对电磁线圈部45通电,电磁铁43产生与制动用永久磁铁37的磁力排斥的电磁力。
即,通过对电磁线圈部45通电,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相互排斥、并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位,通过停止对电磁线圈部45通电,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相互吸引、并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位。第一和第二移位部34、35各自的移位由支承固定部5引导。
在支承体2上支承有限制各可动板25、26向离开旋转体9的方向的移位的移位限制装置46。移位限制装置46包括:用于限制可动板25向离开支承体2的方向的移位的第一限制部47;以及用于限制各可动板35、26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的移位的第二限制部48。第一限制部47设置于支承体2,第二限制部48设置于各可动板25、26之间。
第一限制部47包括:多个固定杆49,其固定于支承固定部5,并可滑动地穿过其中一个可动板25;以及作为止动部的抵接螺母50,其螺合于各固定杆49,并通过与可动板25抵接来限制可动板25的移位。各固定杆49沿着框架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另外,在各固定杆49上螺合有止动螺母51,该止动螺母51用于防止抵接螺母50相对于固定杆49的移位。另外,可动板25的相对于支承体2的位移量可通过调整抵接螺母50相对于固定杆49的螺合量来进行调整。
第二限制部48包括:多个贯穿螺栓52,其固定于另一个可动板26,并可滑动地穿过支承板部7和其中一个可动板25;以及抵接螺母53,其螺合于各贯穿螺栓52的末端部,并通过与可动板25抵接来防止各可动板25、26之间的间隔扩大。各贯穿螺栓52沿着框架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另外,在各贯穿螺栓52的末端部螺合有止动螺母54,该止动螺母54用于防止抵接螺母53相对于贯穿螺栓52的移位。另外,可动板26相对于可动板25的位移量可以通过调整抵接螺母53相对于贯穿螺栓52的螺合量来进行调整。
图5是表示图2中的电磁制动装置24的制动动作解除时的电梯的曳引机的截面图。在图中,在电磁转动装置24的制动动作解除时,制动器衬套27、28离开绳轮部10的制动面。另外,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通过对电磁线圈部45的通电而被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另外,可动板25还同时与各抵接螺母50、53抵接。
在该示例中,抵接螺母50相对于固定杆49的螺合量以及抵接螺母53相对于贯穿螺栓52的螺合量被调整成:在可动板25同时与各抵接螺母50、53抵接时,制动器衬套27与绳轮部10之间的间隔,和制动器衬套28与绳轮部10之间的间隔彼此相同。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当对电动机20通电时,旋转体9以框架部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相对于支承体2旋转。由此,各主绳索移动,使得轿厢和对重在井道内升降。
另外,在停止对电磁线圈部45通电的状态下,通过制动用永久磁铁37的磁力,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相互吸引。由此,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位。此时,第一移位部34沿滑动部件33的内周面滑动,第二移位部35与滑动部件33一起沿支承固定部5的内周面滑动。
由此,各可动板25、26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位。此时,其中一个可动板25沿各第一导销30、各固定杆49以及各贯穿螺栓52移位。另一个可动板26与各贯穿螺栓52一起沿各第二导销31移位。由此,制动器衬套27、28与绳轮部10的制动面接触,使得旋转体9的旋转被制动。
在对电磁线圈部45通电时,电磁铁43产生与制动用永久磁铁37的磁力排斥的电磁力。由此,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位。此时,第一移位部34沿滑动部件33的内周面滑动,第二移位部35与滑动部件33一起沿支承固定部5的内周面滑动。
由此,其中一个可动板25和另一个可动板26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位。此时,其中一个可动板25沿着各第一导销30、各固定杆49以及各贯穿螺栓52移位。另外,另一个可动板26与各贯穿螺栓52一起沿着各第二导销31移位。由此,制动器衬套27、28从绳轮部10离开,使得施加在旋转体9上的制动力解除。
然后,其中一个可动板25与各抵接螺母50抵接,各抵接螺母53与其中一个可动板25抵接。由此,制动器衬套27与绳轮部10之间的间隔,和制动器衬套28与绳轮部10之间的间隔彼此相同,通过对电磁线圈部45继续通电,各可动板25、26被保持。
另外,各可动板25、26的位移量的调整可分别通过对抵接螺母50相对于固定杆49的螺合量、以及抵接螺母53相对于贯穿螺栓52的螺合量进行调整来进行。另外,对旋转体9的制动力的调整通过调整螺纹杆部39相对于螺纹孔40的螺合量来进行。
在这种电梯的曳引机中,旋转体9的绳轮部10设置在圆环状的框架部6的径向外侧并包围框架部6;并且,转子部11设置在框架部6的径向内侧,电动机20设置在框架部6与转子部11之间,因此,绳轮部10、转子部11、框架部6和电动机20在径向上能够彼此并列地配置,从而能够减小曳引机在沿着框架部6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尺寸,即能够减小曳引机的厚度尺寸。
另外,由于电动机20设置在框架部6与转子部11之间,因此,可以将框架部6与转子部11之间的空间作为电动机20的设置空间有效地利用。
另外,电动机20包括:沿着框架部6的周向设置于转子部11的电动机用永久磁铁21;和设置于框架部6、并且与电动机永久磁铁21对置的定子线圈22,因此,需要通电的定子线圈22不会通过旋转体9的旋转而旋转,能够防止电动机20的可靠性降低。
另外,隔着旋转体9相互对置的一对可动板25、26上设置有可以与旋转体9接触和分离的制动器衬套27、28,在支承体2的开口部4中设置有使各可动板25、26移位的电磁驱动体29,因此,能够使制动器27、28与旋转体9的外周部接触,能够增大施加在旋转体9上的制动转矩。因此,能够减小使各可动板25、26移位的电磁驱动力29的驱动力,能够实现电磁驱动体29的小型化。由此,能够实现曳引机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电磁驱动体29包括:具有制动用永久磁铁37的第一移位部34;和具有电磁铁43的第二移位部35,因此,通过对电磁铁43通电,能够使第二移位部35与制动用永久磁铁37排斥,通过停止对电磁铁43通电,能够使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通过制动用永久磁铁37的磁力而相互吸引。由此,能够取消向使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等部件,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电磁驱动体29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第一移位部34具有介于制动用永久磁铁37和可动板25之间的调整部件36,并且调整部件36可以调整其相对于可动板25的位置,因此,例如在制动器衬套27、28磨损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制动用永久磁铁37相对于可动板25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电磁铁43从制动用永久磁铁37受到的磁力的大小。由此,能够调整施加在旋转体9上的制动力。
另外,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的移位由支承固定部5引导,因此,可以使各可动板25、26更加可靠地移位。
另外,在支承体2上支承有用于限制各可动板25、26向离开旋转体9的方向的移位的移位限制装置46,因此,能够限制各可动板25、26的位移量,能够防止曳引机的厚度尺寸变大,也能够使各可动板25、26的移位动作更加可靠。
另外,由于移位限制装置46包括:限制可动板25向离开支承体2的方向的移位的第一限制部47;以及限制各可动板25、26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的移位的第二限制部48,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限制各可动板25、26的位移量。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电动机20设置于框架部6和转子部11之间,轴承14、15设置在框架部6和绳轮部10之间,但是也可以将轴承14、15设置在框架部6和转子部11之间,将电动机20设置在框架部6和绳轮部10之间。这样,也能够将绳轮部10、转子部11、框架部6和电动机20在径向上彼此并列地配置,从而能够减小曳引机的厚度尺寸。在该情况下,电动机用永久磁铁21设置于绳轮部10的内周面,定子线圈22设置于框架部6的外周面。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第一移位部34与其中一个可动板25一体地移位,第二移位部35与另一个可动板26一体地移位,但是,也可以将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互换,使第一移位部34与另一个可动板26一体地移位,使第二移位部35与其中一个可动板25一体地移位。这样,也能够通过电磁驱动体29使各可动板25、26移位。在该情况下,第一移位部34可通过调整部件36调整其相对于另一个可动板26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支承固定部5的形状为圆环状,但是只要能够引导第一移位部34和第二移位部35,例如也可以是方形等。并且,也可以使支承固定部5为彼此对置的一对导轨。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用于限制可动板25向离开支承体2的方向的移位的第一限制部47设置于支承体2,用于限制各可动板25、26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的移位的第二限制部48设置于各可动板25、26之间,但是,也可以将只限制可动板26向离开支承体2的方向的移位的第二限制部设置于支承体2。即,也可以:通过第一限制部只限制可动板25向离开支承体2的方向的移位,通过第二限制部只限制可动板26向离开支承体2的方向的移位。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制动器衬套27、28的形状为圆环状,但是也可以使制动器衬套27、28为沿各可动板25、26的周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制动器衬套片。

Claims (9)

1.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曳引机包括:
具有圆环状的框架部的支承体;
旋转体,其支承于所述框架部,并能够以所述框架部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所述旋转体具有:圆环状的绳轮部,其设置在所述框架部的径向外侧并包围所述框架部,并且,在所述绳轮部的外周部卷绕有主绳索;圆环状的转子部,其设置于所述框架部的径向内侧;和桥接部,其避开所述框架部地将所述绳轮部和所述转子部彼此固定在一起;以及
电动机,其配置于所述绳轮部的径向内侧,用于使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框架部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框架部与所述绳轮部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框架部与所述转子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用永久磁铁,其沿着所述框架部的周向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和定子线圈,其设置于所述框架部,并与所述电动机用永久磁铁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的曳引机还包括电磁制动装置,所述电磁制动装置包括:一对可动板,其隔着所述旋转体相互对置,并且可以沿着所述框架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承体移位;制动器衬套,其设置于各所述可动板,通过所述可动板相对于所述支承体的移位,所述制动器衬套与所述旋转体接触和分离;以及电磁驱动体,其设置于所述转子部的径向内侧,用于使各所述可动板向使所述制动器衬套与所述旋转体接触和分离的方向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驱动体包括:第一移位部,其具有制动用永久磁铁,并与所述一对可动板中的任一个一体地移位;第二移位部,其具有与所述制动用永久磁铁对置的电磁铁,并与所述一对的所述可动板中的另一个一体地移位,
通过对所述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一移位部和所述第二移位部相互排斥,并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位,通过停止对所述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一移位部和所述第二移位部相互吸引,并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位,
通过所述第一移位部和所述第二移位部的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的移位,所述一对可动板向使所述制动器衬套离开所述旋转体的方向移位,通过所述第一移位部和所述第二移位部的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的移位,所述一对可动板向使所述制动器衬套与所述旋转体接触的方向移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位部还具有介于所述制动用永久磁铁与所述可动板之间的调整部件,
所述调整部件设置于所述可动板,并且所述调整部件在沿着所述框架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可动板的位置可以调整,
所述制动用永久磁铁与所述可动板之间的距离可通过调整所述调整部件相对于所述可动板的位置来进行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还具有支承固定部,所述支承固定部沿着所述框架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移位部和所述第二移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体上支承有移位限制装置,所述移位限制装置用于限制所述一对可动板向离开所述旋转体的方向的移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位限制装置包括:第一限制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承体,用于限制所述一对可动板中的任一个向离开所述支承体的方向的移位;第二移位部,其设置于所述一对可动板之间,用于限制各所述可动板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的移位。
CNB2005800120252A 2005-02-04 2005-02-04 电梯的曳引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61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01679 WO2006082646A1 (ja) 2005-02-04 2005-02-04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2388A true CN1942388A (zh) 2007-04-04
CN100526192C CN100526192C (zh) 2009-08-12

Family

ID=3677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1202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6192C (zh) 2005-02-04 2005-02-04 电梯的曳引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845052B1 (zh)
JP (1) JP4855384B2 (zh)
CN (1) CN100526192C (zh)
WO (1) WO200608264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9985A (zh) * 2018-04-20 2020-09-0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绳索承载线轴、电梯设备以及在延长爬升电梯时实现绳索式补偿重量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47049A1 (en) * 2007-01-20 2008-07-23 Magil Corporation Elevator gearless traction machine constru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55323A (nl) * 1970-08-17 1971-02-01 Mij Tot Verwerving En Exploita Inrichting voor het neerlaten van een in een davit hangende sloep
JPH0745315B2 (ja) 1988-08-26 1995-05-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巻上機
US5435209A (en) * 1992-06-26 1995-07-25 Wittur Aufzugteile Gmbh & Co. Drive unit for a hoisting apparatus, in particular for a passenger or freight elevator
FI93632C (fi) * 1993-06-28 1995-05-10 Kone Oy Alakoneistoinen vetopyörähissi
JP3537348B2 (ja) 1999-04-05 2004-06-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トラクション式エレベーター用巻上機
CN2518257Y (zh) * 2001-03-30 2002-10-23 沈阳市蓝光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齿轮电梯曳引机构用永磁同步电动机
JP2004123301A (ja) * 2002-10-02 2004-04-2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装置
JP2004224531A (ja) * 2003-01-24 2004-08-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KR100517989B1 (ko) * 2003-04-30 2005-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영상 송수신 차단장치 및 방법
JP4177189B2 (ja) * 2003-07-07 2008-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及びこの回転電機を用いた滑車装置
EP1719731A4 (en) * 2004-02-25 2009-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WINC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9985A (zh) * 2018-04-20 2020-09-0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绳索承载线轴、电梯设备以及在延长爬升电梯时实现绳索式补偿重量的方法
CN111629985B (zh) * 2018-04-20 2021-09-2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绳索承载线轴、电梯设备以及在延长爬升电梯时实现绳索式补偿重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82646A1 (ja) 2006-08-10
JP4855384B2 (ja) 2012-01-18
EP1845052B1 (en) 2014-04-02
EP1845052A4 (en) 2012-11-21
JPWO2006082646A1 (ja) 2008-06-26
EP1845052A1 (en) 2007-10-17
CN100526192C (zh) 2009-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38C (zh) 升降装置
WO2020101445A1 (en) Brake system having spindle/nut assembly providing soft stop
CN1013761B (zh) 电梯卷绕机的制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电梯
CN1449355A (zh) 电梯紧急制动装置
CN105121892A (zh) 制动装置、使用该制动装置的电梯用曳引机以及制动装置的缓冲反作用力调整方法
CN1576634A (zh) 提升机的制动器构造
CN1185426C (zh) 盘式制动器
CN1902122B (zh) 电梯的制动装置
CN1833117A (zh) 带释放装置的钳式制动器
CN1706738A (zh) 电梯曳引机及其制动装置
CN1942388A (zh) 电梯的曳引机
CN1589233A (zh) 电梯用卷扬机
EP2441724B1 (en) Brake device for elevator hoist
CA2964885C (en) Positioning of disks in the brake released mode for multi disk brakes
CN1748096A (zh) 制动装置及电梯用曳引机
CN1715699A (zh) 用电磁方式松开的双回路附装制动器
CN1305748C (zh) 电梯用紧急制动装置
CN1521421A (zh) 扭矩控制制动器
CN1823001A (zh) 电梯用曳引机
JP2005053672A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ブレーキ装置
KR100847175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권상기
CN1882494A (zh) 电梯的曳引机
JP200819552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666028A (zh) 传动装置
CN1734117A (zh) 双侧脱开的钳式制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