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7097A - 一种外胶凝法制备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胶凝法制备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7097A
CN1937097A CNA2006101137825A CN200610113782A CN1937097A CN 1937097 A CN1937097 A CN 1937097A CN A2006101137825 A CNA2006101137825 A CN A2006101137825A CN 200610113782 A CN200610113782 A CN 200610113782A CN 1937097 A CN1937097 A CN 1937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temperature
minute
ammonia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37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彤祥
郭文利
赵兴宇
郝少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A2006101137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37097A/zh
Publication of CN1937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7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外胶凝法制备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艺,属于核燃料元件的制造技术领域。通过将尿素和硝酸氨加入到硝酸铀酰溶液中,通过煮胶、配胶、分散、陈化、洗涤、干燥、焙烧、还原和烧结等工艺过程,最终得到高成品率并符合高温气冷核反应堆设计要求的致密UO2陶瓷微球。优点在于,胶液的配制方便,铀含量高且胶液稳定,设备简单,适于大规模工厂生产;凝胶球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热处理性能;操作安全,能够生产出符合高温气冷核反应堆设计要求的致密UO2陶瓷微球。

Description

一种外胶凝法制备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燃料元件的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外胶凝法(INET流程)制备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艺。主要用于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燃料元件核芯二氧化铀陶瓷微球的制备。
技术背景
UO2陶瓷微球的成型工艺有两种:干法和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因为很难避免严重的粉尘污染而不再使用,溶胶-凝胶法以其独特优势,成为国内外制备球形UO2、PuO2、ThO2陶瓷燃料颗粒研究与开发的焦点。这种工艺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根据凝胶时诱发胶凝因素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外胶凝、内胶凝和全胶凝三种。
内胶凝方法,首先在低温下(5℃)将固体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HMTA)溶解于硝酸铀酰(UO2(NO3)2)溶液中配成溶胶,然后分散成滴并在热石蜡油中(93℃)固化,再依次经过洗涤、干燥、焙烧、还原和烧结等工序得到致密的UO2陶瓷微球。内胶凝工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控制条件苛刻,不宜大规模生产。从溶胶的配置到分散到石蜡油之前,必须严格控制系统温度在5℃以下,否则六次甲基四胺的分解放氨导致发生内胶凝反应,引起管道堵塞。(2)分散介质为高温石蜡油或其它载热油(如四氯乙烯等),其易燃性带来安全隐患,并且随后的洗涤工艺较为复杂,加大了废液处理的难度。
国际上目前多采用外胶凝工艺。意大利专利No.727301;No.778786对外胶凝工艺做了描述。工艺过程为:将硝酸铀酰溶液与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四氢糠醇混合均匀,然后振动分散到氨水中实现自外而内的固化,接着经过陈化、洗涤、干燥、焙烧、还原和烧结得到UO2陶瓷微球。这一工艺流程的缺点是:胶液的铀含量低,所能得到的微球尺寸小。德国NUKEM流程(H.Huschka et al,IAEA-161,37-47,Vienna(1974))是用氨气预中和硝酸铀酰溶液,加入聚乙烯醇PVA溶液配制成溶胶,通过振动分散形成液滴,液滴先经过氨气发生表面固化,然后收集在氨水中进一步固化。此工艺因为胶液的铀含量低,微球在干燥、焙烧等过程收缩较大。
在我国10兆瓦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期间,采用全胶凝工艺制备UO2陶瓷微球(徐志昌等,中国专利CN 1029578C)。全胶凝工艺流程为:将尿素按一定比例加入到硝酸铀酰溶液中,加热至85℃左右进行煮胶,然后将聚乙烯醇、四氢糠醇混合溶液加入到溶胶中,再通过冷却系统控制溶胶温度不高于15℃,后续工艺和NUKEM流程相同。因为六次甲基四胺在15℃同样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溶胶的黏度增加,工艺的可控性变差,产品的成品降低,生产规模难以扩大。
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胶凝制备UO2陶瓷微球的工艺(我们称为INET流程),主要目标是胶液的配制方便,铀含量高且胶液稳定,设备简单可操作性强,适于大规模生产;二是凝胶球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热处理性能;三是操作安全,能够生产出符合高温气冷核反应堆设计要求的致密UO2陶瓷微球。
本发明是通过将尿素和硝酸氨加入到硝酸铀酰溶液中,通过煮胶、配胶、分散、陈化、洗涤、干燥、焙烧、还原和烧结等工艺过程,最终得到高成品率并符合高温气冷核反应堆设计要求的致密UO2陶瓷微球。工艺为:
1、将尿素和硝酸铵加入到硝酸铀酰溶液中,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水解反应。其中铀∶尿素∶硝酸铵=1∶1.5~4∶0.8~2.5(摩尔比)。所得水解液的pH=1.8±0.2,然后在20~35℃时加入由高分子聚合物和四氢糠醇组成的混合液中,所得的胶液pH=2.0±0.2,黏度室温稳定性好。将胶液静置0.5-4小时消除气泡。
2、采用电磁振动喷嘴,对控制参数进行设计和计算,主要控制参数为:振动频率100-300S-1;喷嘴孔径0.3~0.9mm,孔深2~15mm;胶液压力0.01~0.1MPa,温度为20~35℃,流量0.8~1.4kg/h。
3、胶液分散成液滴之后,首先进入氨气区预固化,然后进入氨水区实现由表及里的固化过程。氨气区的氨气流量为0.5~1升/小时,氨水浓度为5-7摩尔/升。
4、将凝胶球置于浓氨水中(5-7摩尔/升),加热到60~90℃,恒温0.5~2小时进行陈化。
5、用稀氨水(1次)及去离子水(2~3次)对陈化球进行洗涤,氨水浓度为浓氨水∶去离子水=1∶5~9(体积比),微球和洗液的比例:1∶1.5~2(体积比)。
6、本发明给出的干燥工艺为:在可旋转的密闭容器里进行,温度控制在60~80℃,真空度为0.6~0.9bar,恒温4~6小时。
7、干燥的微球在空气炉中进行焙烧。升温制度为:室温~200℃,3~5℃/分;200~400℃,1~2℃/分;400~600℃,3~5℃/分;450~600℃保温2~4小时。
8、还原和烧结在H2气保护下进行。升温制度为:室温~500℃,5~10℃/分;500~700,1~2℃/分,700℃保温1~2小时;700~1650℃,5~7℃/分,1500~1650℃保温2~4小时,自然降温或水冷降温。
其中,步骤1胶液的配制和步骤2可恒温在20~35℃进行操作。步骤1中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或其他具有增稠作用的水溶性增稠剂的1~3种。步骤5洗液的温度为30~70℃。步骤6中的真空度为0.6~0.9bar。
上述制备凝胶微球的方法涉及的装置包括放置胶液的压力罐、分散喷嘴、电磁振动器及其信号发生和控制装置、氨气回路、氨水柱等。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1、以外胶凝工艺为基础,引入尿素,通过尿素的水解和络合反应,有效的提高了胶液的铀含量,减小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尺寸收缩,从而减小开裂倾向;
2、硝酸铵的加入给系统提供了NH4 +缓冲离子,使胶液处于较低的pH值下,这样在凝胶反应发生时生成凝胶而非沉淀出结晶态,凝胶球均匀,有利于提高凝胶球的机械强度和热处理性能。大大提高了微球球形度和表面光洁度。
3、氨气回路设计保证了氨气区足够的高度,负压区避免了氨气的外泄造成对喷嘴液流的影响,另外氨气通入氨水中,有效提高了氨水的浓度,降低了外胶凝反应对氨水的消耗,降低了废液量,减少了废液处理的部分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4、干燥温度和气压的设定有利于微球的均匀干燥,所得干燥微球几乎没有破损。
5、所配胶液避免了六次甲基四胺的使用,在室温下(20~35℃)胶液稳定时间长于24小时,有利于胶液中气泡的充分排出,胶液均匀。而且由于不采用制冷设备,大幅度降低设备费用。
6、所得产品均匀致密,球形度高,成品率可达90%以上。各工艺步骤可操作性强,有利于降低成本,适于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现方式:
实施例1,胶液的配制。
量取硝酸铀酰溶液3kg,(密度1.65g/ml,铀含量0.46g/ml),称取固体尿素380g,硝酸铵320g,水解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到增稠剂和四氢糠醇的混合液中(PVA518g,四氢糠醇500ml,甲基纤维素50g)。搅拌充分后转移至压力罐[1]中静置除气2小时后分散。
实施例2,胶液分散。
开通氨气回路,通过[2]胶液流量计示数调节加于压力罐胶液上的压力为0.02MPa,胶液依次经过喷嘴、氨气区、氨水柱。负压区的气压为:0.6MPa;振动频率为120S-1,胶液流量为1kg/h.温度为室温。在上述参数控制条件下,可以获得均匀分散的凝胶微球,单喷嘴的分散生产能力为250~300g铀/小时。
实施例3,陈化、洗涤、干燥过程
将实施例2中所得凝胶球转移至真空旋转干燥炉中,加入7mol/l的氨水201,升温至60℃,恒温1小时进行陈化,经洗涤并干燥后,得到1050g/干球。
实施例4 焙烧
将干球转移到马弗炉中,从室温以5℃/分的升温速率升至200℃,200~400℃间升温速率为2℃/分,400~500℃间升温速率为5℃/分,500℃保温3小时。得到980g枣红色UO3微球。其密度为5.7g/cm3
实施例5,还原和烧结将UO3微球转移至钨盘内,(500g/盘×2),接通气路系统。升温制度为:室温~500℃,5℃/分;500~700,2℃/分,700℃保温1小时;700~1550℃,7℃/分,1550℃保温4小时,自然降温。得到密度为10.71g/cm3的小球920g,经分选,得到成品球873g,按最初投入铀与最终产品铀的比率,成品率为91%(按成品球与烧结球的比率,成品率为95%)。

Claims (5)

1、一种外胶凝法制备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为:
(1)、将尿素和硝酸铵加入到硝酸铀酰溶液中,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水解反应,其中铀:尿素:硝酸铵的摩尔比=1∶1.5~4∶0~2.5;所得水解液的pH=1.8±0.2,然后在20~35℃下加入由高分子聚合物和四氢糠醇组成的混合液中,所得的胶液pH=2.0±0.2,将胶液静置0.5~4小时消除气泡;
(2)、采用电磁振动喷嘴,对控制参数进行设计和计算,控制参数为:振动频率100-300S-1;喷嘴孔径0.3~0.9mm,孔深2~15mm;胶液压力0.01~0.1MPa,温度室温,流量0.8~1.4kg/h;
(3)、胶液分散成液滴之后,首先进入氨气区预固化,然后进入氨水区实现由表及里的固化过程;氨气区的氨气流量为0.5~1升/小时,氨水浓度为5-7摩尔/升;
(4)、将凝胶球置于5~7摩尔/升的浓氨水中,加热到60~90℃,恒温0.5~2小时进行陈化;
(5)、用稀氨水(1次)及去离子水(2~3次)对陈化球进行洗涤,氨水浓度为浓氨水:去离子水的体积比=1∶5~9,微球和洗液的比例:1∶1.5~2;
(6)、干燥,工艺为:在旋转的密闭容器里进行,温度控制在60~80℃,抽真空,恒温4~6小时;
(7)、干燥的微球在空气炉中进行焙烧,升温制度为:室温~200℃,3~5℃/分;200~400℃,1~2℃/分;400~600℃,3~5℃/分;450~600℃保温2~4小时。
(8)、还原和烧结在H2气保护下进行,升温制度为:室温~500℃,5~10℃/分;500~700,1~2℃/分,700℃保温1~2小时;700~1650℃,5~7℃/分,1500~1650℃保温2~4小时,自然降温或水冷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胶液的配制和步骤(2)恒温在25~35℃进行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或其他具有增稠作用的水溶性增稠剂的1~3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洗液的温度为3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的真空度为0.6~0.9bar。
CNA2006101137825A 2006-10-16 2006-10-16 一种外胶凝法制备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艺 Pending CN19370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137825A CN1937097A (zh) 2006-10-16 2006-10-16 一种外胶凝法制备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137825A CN1937097A (zh) 2006-10-16 2006-10-16 一种外胶凝法制备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7097A true CN1937097A (zh) 2007-03-28

Family

ID=37954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137825A Pending CN1937097A (zh) 2006-10-16 2006-10-16 一种外胶凝法制备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37097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0200A (zh) * 2011-06-03 2012-02-22 清华大学 用于生产包覆燃料颗粒的包覆炉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496395A (zh) * 2011-11-23 2012-06-13 清华大学 分散柱系统
CN103165206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钍铀混合氧化物陶瓷微球制备方法
CN104496487A (zh) * 2014-12-19 2015-04-08 清华大学 核壳结构的双层陶瓷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4860A (zh) * 2016-08-03 2016-10-26 清华大学 二氧化铀核芯干燥焙烧一体化炉
CN107134299A (zh) * 2017-05-08 2017-09-05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钍基碳化物和/或钍基碳氧化物的陶瓷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7910084A (zh) * 2017-11-21 2018-04-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碳化铀核燃料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2981A (zh) * 2017-12-27 2018-06-19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增稠剂熬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89641A (zh) * 2017-12-28 2018-08-10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一种核燃料小球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9437237A (zh) * 2018-12-21 2019-03-0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自动化固氮制氨的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0200A (zh) * 2011-06-03 2012-02-22 清华大学 用于生产包覆燃料颗粒的包覆炉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360200B (zh) * 2011-06-03 2013-05-08 清华大学 用于生产包覆燃料颗粒的包覆炉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496395A (zh) * 2011-11-23 2012-06-13 清华大学 分散柱系统
CN102496395B (zh) * 2011-11-23 2014-04-02 清华大学 分散柱系统
CN103165206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钍铀混合氧化物陶瓷微球制备方法
CN103165206B (zh) * 2011-12-15 2015-10-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钍铀混合氧化物陶瓷微球制备方法
CN104496487A (zh) * 2014-12-19 2015-04-08 清华大学 核壳结构的双层陶瓷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4860A (zh) * 2016-08-03 2016-10-26 清华大学 二氧化铀核芯干燥焙烧一体化炉
CN107134299A (zh) * 2017-05-08 2017-09-05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钍基碳化物和/或钍基碳氧化物的陶瓷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7134299B (zh) * 2017-05-08 2019-03-01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钍基碳化物和/或钍基碳氧化物的陶瓷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7910084A (zh) * 2017-11-21 2018-04-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碳化铀核燃料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10084B (zh) * 2017-11-21 2020-01-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碳化铀核燃料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2981A (zh) * 2017-12-27 2018-06-19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增稠剂熬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182981B (zh) * 2017-12-27 2019-11-22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增稠剂熬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89641A (zh) * 2017-12-28 2018-08-10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一种核燃料小球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9437237A (zh) * 2018-12-21 2019-03-0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自动化固氮制氨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7097A (zh) 一种外胶凝法制备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艺
CN103030382B (zh) 低毒凝胶体系注凝成型熔融石英陶瓷的方法
CN105565265B (zh) 一种具有卵黄结构的复合微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297904B (zh) UO2‑SiC燃料芯块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制备方法制成的UO2‑SiC燃料芯块
CN100999408A (zh) 一种制备uo2陶瓷燃料微球的方法
CN106654278A (zh) 一种新型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516818A (zh) 一种基于改进的Isobam凝胶体系制备YAG透明陶瓷的方法
CN109019613B (zh) 一种稀土增韧固态硅气凝胶的制备工艺
CN106564867A (zh) 一种添加还原性有机物制备磷酸铁材料的方法
CN110600735B (zh) 一种低成本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和应用
CN110415964A (zh) 各向异性钕铁硼多极磁环制备方法
CN104446479A (zh) 一种制备陶瓷级二氧化铀球的方法
CN103474114B (zh) 一种核电用铀钛氧化物混合陶瓷燃料芯块的制备方法
CN103342547A (zh) 一种制备高致密度熔融石英陶瓷的方法
CN1029578C (zh) 用全胶凝法制备核燃料微球
CN107572509A (zh) 一种氮掺杂空心碳/石墨球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6736A (zh) 一种无溶剂合成的陶瓷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10955B (zh) 一种氧化钍的陶瓷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555235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104906A (zh) 一种间歇式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工艺
CN112194144A (zh) 一种球形硅微粉的制备方法
CN108598383A (zh) 一种Ti、N共掺杂的球形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723538B (zh) 废铅膏处理方法、用于铅酸蓄电池的铅粉、废铅膏处理装置、极板及铅酸蓄电池
CN107134299B (zh) 一种钍基碳化物和/或钍基碳氧化物的陶瓷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1161934A (zh) 一种非晶纳米Fe-Ni磁粉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