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2667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2667A
CN1932667A CNA2006101539490A CN200610153949A CN1932667A CN 1932667 A CN1932667 A CN 1932667A CN A2006101539490 A CNA2006101539490 A CN A2006101539490A CN 200610153949 A CN200610153949 A CN 200610153949A CN 1932667 A CN1932667 A CN 1932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oner
bearing member
photo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39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0570C (zh
Inventor
石田善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932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2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05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057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64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developing unit, e.g. cleanerless or multi-cycl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其包括:第一显影设备,该第一显影设备用除了黑色以外颜色的调色剂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一次转印元件,该一次转印元件与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一起形成夹持图像接收元件的夹持部;第二显影设备,该第二显影设备用黑色调色剂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以便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收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以及二次转印元件,该二次转印元件与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一起形成夹持图像接收元件的夹持部,并且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图像接收元件上;其中,在图像接收元件的运动方向上,二次转印元件相对于第二图像承载元件的位置在一次转印元件相对于第一图像承载元件的位置的下游侧。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成像装置,该装置采用所谓的无清洁器系统以通过显影设备来收集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
背景技术
近些年,成像装置采用无清洁器系统以通过显影设备来收集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这作为一种减少损耗的手段而吸引了公众的注意。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8-137174记载,提供多个采用无清洁器系统的成像站。在每个成像站上,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元件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
然而,在前面提到的成像装置中,“调色剂散布”和“颜色混合”可能导致图像缺陷,它们与转印元件和图像承载元件之间在中间转印元件(图像接收元件)的运动方向上的相对关系的折衷有关。“颜色混合”是指其它颜色的调色剂混入显影设备的现象。“颜色混合”的产生原因是:当转印到上游侧成像位置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下游侧的成像位置时,该调色剂图像被反向转印到图像承载元件上。“调色剂散布”是指调色剂散布在原始字符的部分周围。如果转印元件设置在中间转印元件运动方向的下游,虽然“调色剂散布”受到抑制,但颜色混合更严重。相反地,如果转印元件设置在上游侧,虽然颜色混合受到抑制,但“调色剂散布”更严重。
采用无清洁器系统的成像装置不能抑制颜色混合和调色剂散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采用无清洁器系统的成像装置中抑制“颜色混合”和“调色剂散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其包括:第一显影设备,其用除了黑色以外颜色的调色剂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以便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收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接收元件,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上;一次转印元件,其与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一起形成夹持图像接收元件的夹持部,并且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图像接收元件上;第二显影设备,其用黑色调色剂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以便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收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以及二次转印元件,其与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一起形成夹持图像接收元件的夹持部,并且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图像接收元件上;其中,在图像接收元件的运动方向上,二次转印元件相对于第二图像承载元件的位置在一次转印元件相对于第一图像承载元件的位置的下游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记录材料传输元件,其中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传输的记录材料上;第一显影设备,其用除了黑色以外颜色的调色剂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以便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收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一次转印元件,其与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一起形成夹持图像接收元件的夹持部,并且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图像接收元件上;第二显影设备,其用黑色调色剂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以便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收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以及二次转印元件,其与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一起形成夹持图像接收元件的夹持部,并且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图像接收元件上;其中,在图像接收元件的运动方向上,二次转印元件相对于第二图像承载元件的位置在一次转印元件相对于第一图像承载元件的位置的下游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示意性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感光元件和转印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对于黑色的颜色变化和黑色文字质量的评价结果的图表;
图4是表示成像装置对于青色的颜色变化评价结果的示意图表;
图5是表示按照第二实施例的感光元件和转印刮刀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按照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示意性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和
图7是表示按照第三实施例的感光元件和转印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将用于黑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元件的位置(其中“颜色混合”不容易发生,而“调色剂散布”容易发觉)设置为可以抑制“调色剂散布”的位置。另外,将用于除了黑色以外的其它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元件的位置(其中很难见到调色剂散布,而容易见到颜色混合)设置为可以抑制颜色混合的位置。以这种方式,调色剂散布和颜色混合可以得到抑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整体示意说明图。首先,将参考附图1描述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
(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
按照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是一种所谓的无清洁器全色成像装置,其中图像一次转印到作为转印对象体的中间转印元件上,然后转印后的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形成最终图像。
如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包括四个成像设备以用于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更具体地,成像设备Y,M,C,K分别用于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这些成像设备Y,M,C,K具有同样的电子照相处理结构,除了各自的调色剂不同。
也就是说,这些成像设备Y,M,C,K形成静电潜像,其方式是通过用充电装置2在图像承载元件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然后曝光装置3用与图像信号相应的光照射该图像承载元件1。通过显影装置4用调色剂将该潜像显影成为可视图像,随后通过对转印元件5施加偏压将该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元件(图像接收元件)的中间转印带8上。在如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中,调色剂图像按照黄、品红、青和黑的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通过将黄、品红、青和黑各个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以便使它们互相覆盖,从而形成全色图像。然后,通过对二次转印装置9施加偏压,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传输的记录材料P上。之后,记录材料P传输到定影装置11并且在压力下加热以便在记录材料P上固定调色剂图像,之后,排出记录材料。另一方面,当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元件1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时没有完全转印而留在图像承载元件1上的调色剂由显影装置4收集。
下面将详细地描述本实施例成像设备各自的组件。
每个成像设备Y,M,C,K中,作为图像承载元件的鼓型电子照相感光鼓(以后称为感光元件)通过驱动装置(未示出)沿图1中箭头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在导电基层和有机光导体(OPC)上设置感光层而形成该感光元件1,可以使用无定形硅光导体、硒光导体或类似物。其间,按照本实施例,采用负向充电光导体(OPC)。
充电装置2以预定的极性和电势为旋转的感光元件1的表面均匀充电。电晕充电器、充电辊、磁性刷或类似物可以用作充电装置2。
按照本实施例,使用接触充电型充电辊2。该充电辊2在预定的压力下与感光元件1接触,其金属芯被加压装置(未示出)压向感光元件并且随着感光元件1的旋转而旋转。进一步,将-500V直流电压和频率为1000Hz的1400Vpp交流电压互相叠加的充电偏压施加到充电辊2的金属芯上。
充电辊2有三层结构,包括散布碳的EPDM泡沫海绵橡胶下层,散布碳的NBR橡胶中间层和散布锡氧化物和碳的氟树脂,其按此顺序覆盖在金属芯上。
构造曝光装置3,使得充电装置2在感光元件1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曝光,并且由充电装置2均匀充电的感光元件1的表面被光扫描,从而在感光元件1上形成静电潜像。可以使用激光扫描器,LED阵列或类似物作为曝光装置3。
按照本实施例,使用激光扫描器。在无清洁器的成像装置中,感光元件1在曝光位置上残留有调色剂,感光元件1通过残余的调色剂曝光。然而,这些残余调色剂没有问题,由于感光元件1上残余调色剂的量设置成不影响通过曝光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设置在曝光位置在感光元件1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通过用调色剂在感光元件1上显影静电潜像,在感光元件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另外,同时,感光元件1没有图像的部分上存在的残余调色剂由调色剂充电装置7以正常的充电极性充电,通过感光元件1和显影套管41之间的不同的电势,残余调色剂被收集到显影装置4中用于重复利用。
通过两成分非磁性负充电的调色剂反向显影,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在感光元件1上显影静电潜像。显影套管41设置为与感光元件1最接近点的距离为350微米,并且在与感光元件1相对的情况下沿与感光元件1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该反向旋转有利于收集感光元件1上的残余调色剂。磁性辊(未示出)设置在显影套管41内部,并且两成分显影剂通过磁性力由显影套管41的外周面吸附并保持。然后,随着显影器套管41在相对部分和感光元件1保持接触,显影偏压通过电源(未示出)施加到显影套管上,该显影偏压是-350V的直流电流和频率为4000Hz的1800Vpp交流电压相互叠加形成。
转印元件5设置成在一次转印位置(夹持部)T1处与越过中间转印带8的感光元件1相对。对转印元件5施加偏压,感光元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电场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电晕转印充电器、转印辊、转印刮刀、转印刷或类似物可以用作转印元件5。
按照本实施例,转印辊5随着作为转印元件的中间转印带8旋转。该转印辊通过中间转印带8以预定的接触力和感光元件1保持接触,借助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正转印电场,在感光元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
在本实施例的转印辊5中,采用Asker C硬度10、辊电阻为1×106的半导体转印辊,其中在金属芯上形成半导体聚氨酯泡沫橡胶层。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当在金属板上施加50V的电压并且在转印辊5金属芯的每一端加载500克重量从而给通过电表接地的金属板施压时,通过测量流过金属板的电流来计算辊电阻。
转印辊5和感光元件1的位置关系将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标记6表示调色剂均衡装置,其设置在转印辊5沿感光元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在一次转印后,其对应感光元件1的图像散布残余的调色剂以便平衡调色剂的分布,从而防止调色剂相对于调色剂充电装置7局部地集中。如果调色剂的充电量很大,调色剂会中性化。刷、刷辊或类似物可以用作调色剂平衡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刷6在使用时接地。
附图标记7表示调色剂充电装置,其采用使残留在感光元件1上的调色剂可以由显影装置4收集的正常的充电极性对残留调色剂充电。刷、刷辊或类似物可以用作调色剂充电装置。
按照该实施例,使用半导体刷7以便通过电源(未示出)对调色剂施加-800V的充电偏压。结果,通过以正常的充电极性给调色剂充电,可防止调色剂粘附到充电辊2上。
中间转印带8在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83上拉伸,并沿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同时与每个成像设备Y、M、C、K的感光元件1接触。可以使用树脂,诸如聚酯、氟树脂、聚亚苯基硫化物、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醚酮、聚碳酸酯作为中间转印带8。对于电阻,优选其体积电阻率为1×106-1×1013Ω·cm,并且表面电阻率1×108-1×1014Ω/□。更优选地,体积电阻率是1×108-1×111Ω·cm,表面电阻率是1×1011-1×1013Ω/□。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环形的聚酰亚胺带,其厚度为90μm,电阻按照已知的方法调整到体积电阻率为1×1010Ω·cm以及表面电阻率为1×1012Ω/□。在温度23℃和相对温度50%RH的环境下,在施加100V电压并充电时间10秒的条件下,用由ADVAN TEST R8340ACORPORATION制造的测量设备以及具有外径为50mm的主电极和外径为70mm的接地电极的探针进行测量。
二次转印装置9设置于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与越过中间转印带8的驱动辊82相对的位置。通过对二次转印装置9施加偏压而产生转印电场,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记录材料P与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从供应部分(未示出)引导进入二次转印位置T2。可以使用电晕转印充电器、转印辊、转印刮刀、转印刷或类似物作为二次转印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二次转印辊9用作二次转印装置,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正转印电场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采用半导体转印辊作为二次转印辊9,该半导体转印辊具有Asker C硬度为35并且辊电阻为1×108,其中主要由半导体NBR橡胶和hydrin橡胶构成的泡沫橡胶层形成在金属芯上。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当在金属板上施加2000V电压同时在二次转印辊9金属芯的两端施加500克重量以便将金属芯压靠在通过电流表接地的金属板上时,通过测量流过金属板的电流来计算辊电阻。
设置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0,用于移除在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8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以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可使用清洁辊、清洁刮刀、清洁网或类似物作为该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0。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厚度为2mm计示A硬度为75的聚氨酯清洁刮刀。
定影装置由形成一对的定影辊111和压力辊112的辊对构成。在这些辊中,由含氟橡胶、硅橡胶或类似物组成的弹性层置于金属辊上,具有高的调色剂分离特性的氟树脂诸如PFA、PTFE、硅树脂或类似物作为表面层覆盖。
(感光元件和转印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成像装置的感光元件1和转印元件5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是表示感光元件1和转印元件5之间关于中间转印带8的运动方向R的位置关系的示意说明图。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各个成像设备Y、M、C、K设置成从中间转印带8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按黄、品红、青和黑的顺序。如果是由于在一次转印部分从中间转印带8到感光元件1的反向转印而产生四种颜色的颜色的混合,颜色改变最大的是黄色,相反颜色变化最小的是黑色。位于中间转印带8运动方向最上游侧的成像设备不发生颜色混合。因此,按照本实施例,容易受到由颜色混合导致颜色改变的影响的黄色成像设备Y被设置在最上游侧。
转印辊5对于受颜色改变影响最小的黑色成像设备K的感光元件1的位置相对于转印辊对于青色、品红、黄色成像设备M、C、Y的感光元件1的位置设置在中间转印带8运动方向下游侧(此后称为下游侧)。也就是说,黑色成像设备K的转印辊5相对于青色、品红、黄色成像设备M、C、Y的转印辊设置在感光鼓1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换句话说,每个成像设备M、C、Y的转印辊5和成像设备K的转印辊5的位置关系如下所述。在成像设备M、C、Y中,距离α定义为转印辊5和在与中间带8接触的一次转印位置T1中沿中间转印带8运动方向的最下游位置X之间的距离。在成像设备K中,距离β定义为转印辊5和在与中间带8接触的一次转印位置T1中沿中间转印带8运动方向的最下游位置X之间的距离。按这种定义,距离β比距离α短。结果,在记录文字时使用最多的黑色成像设备的调色剂的散布相对于其它颜色的成像设备Y、M、C的调色剂的散布变少,从而提高了黑色文字的打印质量。
(黑色文字质量和颜色改变评价)
下面将描述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当通过将黑色成像设备K中转印辊5的旋转中心位置改变到相对于感光元件1的旋转中心位置的下游侧而形成图像时,关于评价图像质量的实验结果。
在本实验中,关于转印辊5相对于每个品红成像设备M和青色成像设备C的感光元件1的位置关系,转印辊5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感光元件1的中心在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方向上向下游侧偏移1.5mm(图2中的A)。结果,品红、青的成像设备M、C中的调色剂散布得到抑制。同时,黄色成像设备Y和品红、青色成像设备M、C以同样的方式设置。
在黑色成像设备K中,与黄、品红、青各成像设备Y、M、C相比,转印辊5旋转中心的位置相对于感光元件1的旋转中心向下游侧偏移。旋转中心位置在1.5-4.5mm的偏移范围内(图2中的B)的下游侧分别偏移0.5mm。
施加作为转印辊偏压的电压,从而+7μA的电流从电源(未示出)流到每个转印辊5。
评价结果如图3所示。图3是表示评价黑色文字质量和颜色改变的图表。在每种颜色5%的图像覆盖率下输出5000张彩色测试图表后,通过输出各评价图像来执行评价。
对于黑色文字质量,输出4点MS粗黑体(gothic)文字,其按照裸眼可读性分级。结果大于4级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对于颜色改变,输出外径为8mm的黑色圆块,在25倍放大镜下观测其它颜色调色剂的混合程度并且将结果分级。结果大于4级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比较黑色成像设备K中转印辊5的布置与转印辊5的旋转中心51设置在感光元件1的旋转中心11的下游侧1.5mm(象其它颜色的成像设备Y、M、C那样)的情况。也就是说,转印辊5进一步设置在下游侧0.5-2.5mm(距感光元件1为2.0-4.0mm)。结果,抑制整个图像的颜色改变并且提高黑色文字的打印质量,两者都是可接受的。假定黑色成像设备K的感光元件1的旋转中心和一区域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B是L1,该区域是在图2中转印带8运动方向上转印辊和中间转印带互相接触的区域。假定青色或品红色成像设备的感光元件1的旋转中心与旋转辊和中间转印带互相接触的区域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A是L2,则:0.5mm≤L1-L2≤2.5mm。
当转印辊在下游侧偏移1.0-2.0mm(距感光元件1为2.5-3.5mm)时,可保证更优选的效果。也就是说,0.5mm≤L1-L2≤2.5mm。优选流过黑色成像设备的转印辊5的电流为+6μA。
图4是表示青色成像设备C评价结果的图表,与上述的评价相同。
当黄调色剂或品红调色剂混入时青调色剂的颜色改变大于黑色调色剂。那么,难于将转印辊5的位置设置在感光元件1的下游侧大于1.5mm,因为颜色混合造成的颜色改变加强了。
认为上述结果由下面的转印机构引起。由于转印辊5向感光元件1的下游侧移动,从转印辊5到感光元件1和中间转印带8之间的接触区域附近的上游侧区域的电场减小。那么,感光元件1上的调色剂通过电场散布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所谓预转印受到抑制,从而调色剂的散布减少。结果,黑色字符的质量得到提高。
相反地,当转印辊5向感光元件1的下游侧移动时,由于在感光元件1和中间转印带8之间的接触区域附近的下游区域的转印辊5的电场,放电量增加。然后,通过释放正电荷而具有反向于正极的负极的调色剂的电荷量增加,这与正转印场反应从而使反向转印到感光元件1上的调色剂量增加。结果,颜色变化变大。
那么,通过在颜色变化小的黑色成像设备K中相对于用于其它颜色的成像设备Y、M、C将转印辊5放置在感光元件1的更下游侧,可以减小颜色变化的影响从而抑制调色剂散布。另外,由于黑色调色剂频繁地用于记录文字,文字的质量可被提高。
也就是说,当混入其它颜色的调色剂时,在具有最小的颜色变化的颜色的成像设备中,转印辊5对于感光元件1的位置设置在相对于其它颜色成像设备中转印辊5对于感光元件1的位置的下游侧。结果,可以抑制整个图像的颜色改变被从而提高文字的质量。
具有最小的颜色变化的颜色的成像设备中,转印辊5相对于感光元件1的位置相对于其它颜色成像设备(除了设置在中间转印带8运动方向最上游侧的成像设备以外)的转印辊5相对感光件1的位置移到下游侧。那么,如果转印辊5相对于感光元件1的位置在下游侧较大偏移,以便减少最上游侧成像设备的调色剂散布,这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5描述第二实施例的装置。由于本实施例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相同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将被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功能的组件采用同样的附图标记。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采用刮刀元件作为转印元件。图5是表示感光元件1和转印刮刀5A在中间转印带8的运动方向R上的位置关系的说明示意图。
按照本实施例,作为转印元件的转印刮刀5A通过中间转印带8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感光元件1接触,从而通过极性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正转印电场将感光元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
使用涂有尼龙树脂的hydrin橡胶作为转印刮刀5A。
品红、青、黄的成像设备M、C、Y的感光元件1和转印刮刀5A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下所述。在中间转印带8运动方向R上与中间转印带8接触的转印刮刀5A的边缘设置在感光元件1旋转中心的正下方。结果,在品红、青成像设备M、C中由于反向转印调色剂产生的颜色变化得到抑制。同时,黄成像设备Y以和品红、青成像设备M、C同样的方法设置。
另一方面,在具有较小的颜色变化的用于黑色的成像设备K中,转印刮板5A设置成在中间转印带8的方向R其与中间转印带8接触的边缘位于感光元件1旋转中心的下游侧1.0mm处,。
对上面描述的成像装置进行与第一实施例同样评价的结果,产生了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果,这样在颜色变化没有变差的情况下,黑色字符的质量得到提高。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6、7描述第三实施例的装置。由于本实施例装置的基本结构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相同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将被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功能的组件采用同样的附图标记。
图6是表示按照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说明图。图7是表示感光元件1和转印辊5之间在转印传输带12的运动方向R上的位置关系。
上面描述的实施例说明了感光元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作为转印对象介质的中间转印元件上,并且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成像装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将形成在感光元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作为转印对象介质的记录材料上。
如图6所示,作为记录材料传输装置的转印传输带12在驱动辊121和驱动辊122上拉伸,从而和每个成像设备Y、M、C、K相对,并且以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同时保持和成像设备Y、M、C、K的感光元件接触。同时,转印传输带12可以由树脂形成,该树脂诸如聚酯、氟树酯、聚亚苯基硫化物、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醚酮、聚碳酸酯。优选,其表面电阻率是1×1012-1×1015Ω/□。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环形的聚酰亚胺带,其厚度75μm,按照已知的方法其表面电阻调整到体积电阻率为1×1013Ω/□。在温度23℃和相对温度50%RH的环境下,在施加100V的电压和充电时间10秒的条件下,用ADVAN TEST CORPORATION制造的R8340A测量设备和主电极外径为50mm、接地电极外径为70mm的探针来测量电阻。
在图6中,附图标记23表示转印传输带清洁装置,其移除转印传输带12上的雾状调色剂、纸张颗粒以及类似物。可以使用清洁辊、清洁刮刀、清洁卷筒以及类似物作为清洁装置。本实施例采用厚度为2mm的聚胺酯清洁刮刀,其计示A硬度为75并且厚度为2mm。
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传输带12被静电吸附,并且传输到每个成像设备Y、M、C、K中,其中通过对作为转印元件的转印辊5施加偏压,形成在每个感光元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连续地覆盖到记录材料P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
在这种成像装置的品红和青成像设备M、C中,感光元件1和转印辊5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下所述。转印辊5的旋转中心51相对于感光元件1的旋转中心11在转印传输带12的运动方向R上向下游偏移(图7中的D)1.0mm。结果,由于反向转印调色剂而产生的颜色变化得到抑制。同时,黄成像设备Y与品红、青成像设备M、C以同样地方式布置。也就是说,黑色成像设备K的转印辊5设置在相对于品红、青、黄成像设备M、C、Y中的转印辊5沿感光鼓1旋转方向的下游侧。
另一方面,在具有较小的颜色变化的黑色成像设备K中,转印辊5的旋转中心51相对于感光元件1的旋转中心11在转印传输带12的运动方向上向下游偏移(图7中的E)2.0mm。
黑色成像设备K中转印辊5相对于感光元件1的位置被设定为转印辊5相对于其它颜色成像设备的感光元件1的位置的下游侧,该当混入其它颜色的调色剂时黑色成像设备K具有最小的颜色变化。将黑色成像设备中的转印辊5的布置与旋转辊5的旋转中心51设置在感光元件1的旋转中心11的下游侧1.5mm(象其它颜色的成像设备Y、M、C那样)的情况相比较。也就是说,转印辊5进一步设置在下游侧0.5-2.5mm(距感光元件1为2.0-4.0mm)。结果,整个图像的颜色改变得到抑制并且黑色文字的质量提到提高,两者都是可接受的。假定距离E是黑色成像设备K的感光元件1的旋转中心与一区域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L1,该区域是在图7中转印传输带12运动方向上转印辊5和中间转印带12互相接触的区域。然后,假定距离D是青色或品红色成像设备的感光元件1的旋转中心和转印辊5和中间转印传输带12互相接触的区域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L2,则:0.5mm≤L1-L2≤2.5mm。
当转印辊在下游侧偏移1.0-2.0mm(距感光元件1为2.5-3.5mm)时,可保证产生优选的效果。也就是说,0.5mm≤L1-L2≤2.5mm。
对上面描述的成像装置进行与第一实施例进行同样评价的结果,产生了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果,这样在颜色变化没有变差的情况下,黑色文字的质量得到提高。
[其它实施例]
在上面提到的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使用四色调色剂:黄、品红、青和黑的成像装置。因而,由于四种颜色混合产生的颜色变化最小的颜色是黑色,黑色成像设备中转印元件的位置向下游侧偏移。然而,调色剂颜色不限于上面提到的四种颜色。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了其它颜色的调色剂,在颜色混合时具有最小颜色改变的颜色的成像设备中,相对于其它成像设备其转印元件相对于感光元件的位置设置在下游侧。
本申请要求2005年9月12日提出的在先日本专利公开No.2005-263130的优先权,其整体内容在此并入作为参考。

Claims (4)

1、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第一显影设备,该第一显影设备用除了黑色以外颜色的调色剂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以便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收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
图像接收元件,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图像接收元件上;
一次转印元件,该一次转印元件与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一起形成夹持图像接收元件的夹持部,并且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图像接收元件上;
第二显影设备,该第二显影设备用黑色调色剂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以便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收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以及
二次转印元件,该二次转印元件与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一起形成夹持图像接收元件的夹持部,并且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图像接收元件上;
其中,在图像接收元件的运动方向上,二次转印元件相对于第二图像承载元件的位置在一次转印元件相对于第一图像承载元件的位置的下游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二次转印元件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图像接收元件上,所述图像接收元件承载从所述第一图像承载元件转印的所述调色剂图像。
3、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
记录材料传输元件,其中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传输的记录材料上;
第一显影设备,该第一显影设备用除了黑色以外颜色的调色剂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以便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收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
一次转印元件,该一次转印元件与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一起形成夹持图像接收元件的夹持部,并且将第一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图像接收元件上;
第二显影设备,该第二显影设备用黑色调色剂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以便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收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以及
二次转印元件,该二次转印元件与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一起形成夹持图像接收元件的夹持部,并且将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图像接收元件上;
其中,在图像接收元件的运动方向上,二次转印元件相对于第二图像承载元件的位置在一次转印元件相对于第一图像承载元件的位置的下游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色成像装置,其中,所述二次转印元件转将所述第二图像承载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该记录材料承载从第一图像承载元件转印的调色剂图像。
CN200610153949A 2005-09-12 2006-09-12 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05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3130A JP2007078750A (ja) 2005-09-12 2005-09-1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3130 2005-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2667A true CN1932667A (zh) 2007-03-21
CN100580570C CN100580570C (zh) 2010-01-13

Family

ID=37855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39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0570C (zh) 2005-09-12 2006-09-12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7639975B2 (zh)
JP (1) JP2007078750A (zh)
CN (1) CN100580570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2667A (zh) * 2019-09-20 2022-03-22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以及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9534B2 (ja) * 2005-07-29 2011-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8750A (ja) * 2005-09-12 2007-03-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29323A (ja) * 2006-11-21 2008-06-05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303515A1 (en) * 2009-05-28 2010-12-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transfer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ferring method
KR20110039002A (ko) * 2009-10-09 2011-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4934732B2 (ja) 2010-03-08 2012-05-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
JP5448967B2 (ja) * 2010-03-29 2014-03-1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5536A (ja) * 1992-09-10 1994-04-08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37174A (ja) 1994-11-08 1996-05-3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52791A (ja) 1995-09-26 1997-06-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165814C (zh) * 1997-03-11 2004-09-08 佳能株式会社 用以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调色剂,及成像方法
JP3462739B2 (ja) * 1997-12-24 2003-1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261678B2 (ja) 1999-04-28 2009-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7014A (ja) * 2002-09-18 2004-04-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3836B2 (ja) 2003-03-07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72141A (ja) 2003-03-12 2004-09-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3677A (ja) * 2003-05-02 2004-11-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7669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438050B2 (ja) 2003-09-22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010237B2 (en) 2003-09-22 2006-03-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sidual toner replenishing feature based on two detection results
JP2005128078A (ja) * 2003-10-21 2005-05-19 Sharp Corp 転写装置
JP4659560B2 (ja) * 2005-08-26 2011-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8750A (ja) * 2005-09-12 2007-03-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7544B2 (ja) * 2006-02-02 2011-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2667A (zh) * 2019-09-20 2022-03-22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以及程序
CN114222667B (zh) * 2019-09-20 2024-03-19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22678A1 (en) 2010-12-23
US20070059050A1 (en) 2007-03-15
US7796927B2 (en) 2010-09-14
US7639975B2 (en) 2009-12-29
US20100021215A1 (en) 2010-01-28
CN100580570C (zh) 2010-01-13
JP2007078750A (ja) 2007-03-29
US7957683B2 (en) 2011-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362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eaturing different voltages for collecting and transferring toner from a cleaning member
CN100594444C (zh) 能够减少调色剂散落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设备及其引导件
CN1932667A (zh) 成像装置
US85325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charging unit including plural conductive fibers
EP076049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55458A (zh) 成像装置
US643834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1951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709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149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616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85426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5518A (ja) 二次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6316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37473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170815A (ja)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0906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148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42612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52341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045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二次転写バイアスの制御方法
JP20082569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22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014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273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