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2227B - 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32227B CN1932227B CN2006101274362A CN200610127436A CN1932227B CN 1932227 B CN1932227 B CN 1932227B CN 2006101274362 A CN2006101274362 A CN 2006101274362A CN 200610127436 A CN200610127436 A CN 200610127436A CN 1932227 B CN1932227 B CN 19322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closing part
- xiamen
- pivot
- clo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 Accessories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包括:打开和关闭件,用于打开和关闭汽车本体的开口部;下铰链,用于从下方枢转地支撑打开和关闭件;以及遮盖件,设置在置于关闭状态的打开和关闭件的下方,用于从后方遮盖下铰链的枢转支撑部,其中,当打开和关闭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由枢转支撑部枢转地支撑的枢转部横跨遮盖件,打开和关闭件位于遮盖件的后方,并且枢转部的最高位置位于不高于打开和关闭件上表面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该装置优选地,例如,用作汽车后部的门的打开和关闭装置,该门被分为以分离方式向上和向下打开的上门和下门。
背景技术
在诸如RV(旅游汽车,recreational vehicle)的汽车中,后门的开口部做得较大,从而可以装载体积大的行李,同时后门本身也较大。因此,在打开后门时,为了确保打开和关闭范围,汽车后方需要一宽敞空间。为了避免此类空间问题,汽车101的后部被分成以分离方式向上和向下打开的上门102和下门103,如图10A所示。由于上门102和下门103以分离方式向上和向下打开,使得上门102和下门103的打开和关闭范围可以做得较窄,从而减小了汽车后方所必需的空间。
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出版物No.1992-114814和日本实用新型出版物No.1994-5488是相关技术的实例。
在分开式后门的下门103中,通常可以构思如图10B和10C所示的结构作为枢转地支撑下门103的铰链的安装结构。在图10B的安装结构中,例如,铰链105的臂106连接至处于关闭状态的下门103A的下端侧,而枢转地支撑臂106的底座107安装在汽车本体101上。换句话说,臂106安装在置于打开状态的下门103B的前表面侧(该表面面对汽车本体101)。另一方面,在图10C的安装结构中,另一方面,铰链105的臂106安装在置于关闭状态的下门103A的前表面例(该表面面对汽车本体101)。换句话说,臂106安装在置于打开状态的下门103B的上表面侧。
在每个上述铰链安装结构中,为了确保置于打开状态的下门103B所用的空间,在保险杠104的上端与置于关闭状态的下门103A的下端之间需要较大间隙。这就降低了该部分设计上的自由度,并导致了不美观的外观。而且,在侧视图中,臂106的安装位置远离下门103的重心G的位置,从而安装有臂106的部分需要较高的安装强度。
而且,如图11A所示,如果汽车101的后部被分成以分离方式向上和向下打开的上门102和下门103,则缆索111连接至下门103的一个端部。在打开状态下,仅有缆索111保持打开状态并支撑下门103。如果使用这样的结构装载和卸载行李112,则行李112可能仅被临时放置在下门103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突然的重载作用下,缆索111可能从汽车本体上松开,或可能与下门断开连接,或可能断裂,如图11B所示。因此,下门可能跌落,或行李112可能掉落,伤害操作者。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该装置在确保安装部的强度和承载特性的同时,不会损害外观或影响装载和卸载工作。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包括:打开和关闭件,用于打开和关闭汽车本体的开口部;下铰链,枢转地支撑在开口部的下边缘部,用于支撑打开和关闭件使其可枢转;以及遮盖件,设置在置于关闭状态的打开和关闭件的下方,用于从后方遮盖下铰链的枢转支撑部.其中,下铰链具有枢转部,该枢转部受到支撑以围绕枢转支撑部可以枢转,枢转部具有折弯形状,从而当打开和关闭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枢转部横跨遮盖件,并且打开和关闭件沿汽车本体的纵向位于遮盖件后方,而当打开和关闭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枢转部的最高位置位于不高于打开和关闭件上表面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的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其中,枢转部从沿汽车宽度方向的侧表面支撑打开和关闭件。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的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其中,在侧视图中,下铰链的枢转部在打开和关闭件上的安装位置接近打开和关闭件的重心位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的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其中,设置有片状件,用于当打开和关闭件处于打开状态时,覆盖打开和关闭件的上表面和汽车本体开口部的下边缘部。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的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其中,还设置有一端安装在汽车本体上而另一端安装在打开和关闭件上的缆索,用于支撑处于打开状态的打开和关闭件的上表面,使其几乎水平;下铰链具有止挡块,用于约束枢转部的转动;当施加在处于打开状态的打开和关闭件上的负载不大于预定值时,缆索支撑打开和关闭件;而当负载大于预定值时,止挡块约束下铰链的枢转部,以支撑打开和关闭件。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根据第五方面的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其中,止挡块设置在靠近下铰链的转动轴部的位置,并接触枢转部,以限制枢转部的转动。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根据第五方面的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其中,在汽车本体上设置有收紧装置,用于当打开和关闭件被关闭时,收紧缆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不需要在打开和关闭件(下门)与遮盖件(保险杠)之间确保用于打开状态的打开和关闭件所用的空间。这样,汽车后部的设计自由度可以增加。因此,打开和关闭件与遮盖件可以设计成具有整体外观。而且,当打开和关闭件打开时,铰链的枢转部(臂)不会向上伸出。因此,可以保证汽车的大开口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铰链的枢转部的安装位置沿汽车宽度方向从侧表面受到支撑。因此,可以提供其中的铰链的枢转部(臂)不向上伸出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铰链的枢转部的安装位置接近打开和关闭件的重心位置。因此,可以确保枢转部的安装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设置有片状件。从而,片状件覆盖打开和关闭件(下门)以及汽车本体开口部的下边缘部的地板表面。因此,臂的最高位置位于比打开状态的下门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即,在片状件的下方。这样,臂不会伸出到片状件的上方。从而可以确保用于下门的大开口部,而且可以有利于行李在处于打开状态的下门上的水平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当大于预定负载的负载施加在打开和关闭件(下门)上时,打开和关闭件由铰链的止挡块支撑.因此,缆索不会断裂,并且可以避免打开和关闭件或行李的跌落.而且,止挡块辅助地支撑打开和关闭件,从而分担了施加于缆索的负载.因此,无需将缆索设置得比所需的更粗,也无需赋予铰链比所需强度更高的强度.从而,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同时也可以实现铰链的小型化、简化、和重量减小.而且,由于铰链实现了小型化和简化,其外观也改进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止挡块设置在接近铰链转动轴部的位置处。因此,铰链可以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收紧装置是卷绕型的。因此,可以实现缆索的紧凑容置,并且在打开和关闭件(下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可以防止缆索与汽车或打开和关闭件的缠结。此外,收紧装置和止挡块的组合降低了收紧装置上的经分割的负载。因此,收紧装置本身可以小型化。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中,本发明将得以更透彻地理解,该描述和附图仅是例示性的,因此并不限制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汽车后部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汽车后部中的上门和下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汽车后部中的上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为了示出内部结构而省去了一些装饰等;
图4是示出了汽车后部中的上门和下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为了示出内部结构而省去了一些装饰、保险杠等;
图5A和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卷轴和铰链的透视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动作的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与其它构件之间布置关系的作为侧视图的外观视图;
图8是示出了汽车后部中的上门和下门处于打开状态下的各个构件之间布置关系的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与其它构件之间布置关系的透视侧视图;
图10A至图10C是示出了汽车的传统打开和关闭装置的问题的视图;以及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了汽车的传统打开和关闭装置的问题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
图1是示出了汽车后部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汽车后部中的上门和下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了上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为了示出内部结构而省去了一些装饰、保险杠等。图4是示出了上门和下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为了示出内部结构而省去了一些装饰、保险杠等。图5A和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卷轴和铰链的透视图。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动作的视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与其它构件之间布置关系的作为侧视图的外观视图。图8是示出了汽车后部中的上门和下门处于打开状态下的各个构件之间布置关系的视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与其它构件之间布置关系的透视侧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汽车本体1的后部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以分离方式,上门2向上打开,而下门3(打开和关闭构件)向下打开.由于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本发明可以构造成,使得下门3和下门下方的保险杠4具有整体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配备有下门3,通过铰链7(臂8(枢转部)、底座9(枢转支撑部))和保险杠4(遮盖件),下门3可开关地安装在汽车本体1上,保险杠4设置在关闭状态的下门3的下方,用于从后方遮盖铰链7的底座9。铰链7具有底座9,安装在汽车本体1上;和臂8,由底座9支撑,以在预定范围内可枢转。下门3在其相对的侧边端部中的每个端部上由臂8支撑。
还设置有缆索6,其一端连接至汽车本体1,而另一端连接至下门3。当下门3进入打开状态时,缆索6几乎水平地支撑下门3的上表面。用于收紧缆索6的卷轴5(收紧装置)设置在汽车本体1上。当下门3进入关闭状态时,缆索6自动地被收紧到卷轴5中,并容纳在卷轴5内部。通过这样地具有收紧型缆索6,可以紧凑地实现缆索6的容置,并且当下门3打开或关闭时可以防止缆索6与汽车本体或下门3的缠结。
铰链7具有止挡块91,用于约束臂8的转动,以限制下门3的打开。在打开状态的下门3中,如果预定值或以下的负载施加在下门3上,则该负载仅由缆索6支撑。如果高于预定值的负载施加在下门3上,则该负载由缆索6和止挡块91支撑。下文将详细描述这些特征的细节。
利用图5A、5B和图6A、6B,将详细描述卷轴5和铰链7的结构。图5A是卷轴5的透视图,而图5B是当下门3处于打开状态时铰链7的透视图。图6A、6B是示出了铰链动作的视图。
如上文所述,铰链7由臂8和底座9组成。臂8包括:支撑部81,用于支撑下门3的相对的侧边端部;折弯部82,其朝向汽车本体的上侧折弯(弯曲);以及约束部83,由底座9支撑,并使得旋转运动受到止挡块91的约束。
折弯部82被设置成,在作为底座9上的轴颈的枢转支撑部与支撑部81之间具有折弯的部分。折弯部82具有的形状使得,当下门3打开时,折弯部82横跨保险杠4,并且下门3沿汽车本体纵向设置在保险杠4后方。臂8安装在下门3的沿汽车宽度方向的侧表面上,从而铰链7的最高位置,即臂8的最高位置84,位于比置于打开状态的下门3的上表面低的位置上(参见图5B)。
底座9包括:止挡块91,用于约束臂8的旋转运动,即用于限制下门3的打开;转动轴部92,用于枢转地支撑臂8;保持部93,用于保持止挡块91和转动轴部92;以及固定部94,固定在汽车本体1上。在底座9中,为了减小底座9的尺寸而维持其强度,保持部93设置有折弯95。
以下,将参照图6A和图6B,描述用于支撑下门3使其可开关的铰链7的动作,具体地是臂8的动作。在图6A中,臂8A表示当下门3关闭时臂的位置,而臂8B表示当下门3完全打开时臂的位置。在图6B中,臂8C表示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打开状态(表示相对于完全打开状态而言向关闭状态移动预定角度的位置)。
如图6A所示,当下门3关闭时,支撑下门3的臂8处于臂8A的位置。此时,臂8的约束部83和折弯部82容纳在底座9的保持部93的区域内,而支撑部81几乎垂直地位于保持部93的上方。即,当下门3关闭时,臂8的约束部83和折弯部82容纳在遮盖底座9的保险杠4的内部。由支撑部81支撑的下门3位于保险杠4上方,以具有几乎与保险杠4成一体的外观,如图1所示。
如图6B所示,当下门3打开时,假设臂8处于臂8C的位置。这时,臂8的折弯部82位于底座9的保持部93的上方及沿汽车的后部(图6B中的右方)。支撑部81进一步位于折弯部82的后方且几乎水平。即当下门3打开时,臂8的折弯部82横跨保险杠4,而由支撑部81支撑的下门3沿汽车本体的纵向位于保险杠4的后方。
以下,利用图7和图9,将描述铰链7与其它构件之间的布置关系。图7和图9是图2和图4所示的汽车的侧视图,其清楚示出了各个构件的布置。
如图7和图9所示,由于铰链7的臂8的形状,打开状态的下门3(参见下门3A)横跨保险杠4并向汽车的后方打开。因此,在保险杠4与下门3之间无需确保有用于容纳打开状态的下门3的空间。对于处于关闭状态的下门3(参见下门3B),保险杠4的上端与下门3B的下端之间的间隙是最小的,从而下门3和保险杠4可以一起形成整体外观,并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如图7和图9所示,当下门3进入打开状态(参见下门3A)时,由铰链7(臂8、底座9)支撑的下门3的上表面变为几乎水平,而缆索6从卷轴5上放出来。因此,下门3由固定到固定点34的缆索6支撑在下门3的上端部。下门3上的缆索6所用的固定点34位于下门3上的臂8的安装部附近。此外,在侧视图中,下门3上的臂8的安装位置也接近下门3的重心G的位置。这种结构可以确保负载集中的部分的强度,负载集中的部分具体地是臂8的安装部或围绕缆索6的固定点34的部分。对于打开状态的下门3,为了便于行李的水平移动,片状件33覆盖下门3以及汽车本体1的地板表面。这时,臂8的最高位置84位于比打开状态的下门3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处,即,在片状件33的下方。这样,臂8不会伸出到片状件33上方。因此,可以确保用于下门3有大的开口部。
以下,将参照图5A、5B、6A、6B和图8描述止挡块91的结构,其设置在铰链7中,并约束臂8的转动,以限制下门3的打开。图8对应图4所示的汽车的侧视图,设计为对各个构件的布置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当下门3在正常条件(其中负载小于或等于预定值)下进入打开状态时,下门3的上表面几乎水平,并且下门3的自身重量和达到预定负载的行李由固定至下门3上端部的固定点34处的缆索6支撑。这时,松开的缆索6的量由止块54调节,在臂8的约束部83与止挡块91之间形成间隙t,同时只有缆索6支撑下门3,但是这些细节将在图5A、5B和图6A、6B中提供。对于打开状态的下门3,为了便于行李的水平移动,片状件33覆盖下门3以及汽车本体1的地板表面。
如图5A所示,卷轴5包括:卷轴本体51,用于收紧缆索6;支架52,固定至汽车本体1上,用于保持卷轴本体51;以及导杆53,固定至支架52,用于沿松开方向引导缆索6从卷轴本体51的下侧松开。在卷轴5中,当缆索6被收紧时,即当下门3关闭时,通过设置在卷轴本体51内的弹簧件的力,缆索6自动地被收紧到卷轴本体51的内部。当缆索6被松开时,即当下门3打开时,缆索6通过下门3的自身重力而从卷轴本体51上松开。当下门3的上表面变为几乎水平时,安装在缆索6上的止块54由导杆53的端部约束,从而处于打开状态的下门3由缆索6支撑。如果将大于预定负载的负载施加在下门3上,则安装在缆索6上的止块54移位,以稍微增加缆索6的松开量,从而使得下门3完全打开。结果是,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下门3由缆索6和止挡块91支撑(下文进行描述)。这时,止块54起到调节缆索6的松开量的作用。
底座9在接近支撑臂8的转动轴部92的位置处设置有止挡块91。为了减小底座9的尺寸而维持其强度,折弯96设置在止挡央91中,如同折弯95设置在保持部93中一样。
如图6A所示,当下门3关闭时(参见图1和图3),支撑下门3使其可枢转的铰链7的臂8占据臂8A的位置。如图6B所示,当下门3打开时(参见图2和图4),铰链7的臂8占据臂8C的位置。这时,下门3固定在用于缆索6的固定点34处,而下门3的打开受到由止块54控制的缆索6的松开量的限制。这样,臂定位在相对于完全打开状态而言以预定角度向关闭状态移动的位置处,从而在止挡块91与臂8C的约束部83之间形成小间隙t。因此,当在预期范围内的等于或小于预定负载的行李被装载和卸载时,即使负载施加在下门3上,下门3也仅由缆索6支撑。
当超出预期范围的大于预定负载的行李被装载和卸载时,如果负载施加在下门3上,则缆索6上的止块54发生移位。如图6A所示,臂8转动至臂8B的位置(完全打开状态),以使得约束部83与止挡块91接触。这样,下门3由缆索6和止挡块91支撑。
在根据本发明的打开和关闭装置中,如上所述,用于限制臂8转动的止挡块91设置在铰链7的底座9上。这样,即使重负载施加在下门3上,在缆索6断裂之前,止挡块91会支撑臂8,即下门3。可以注意到,在大负载作用时,除了缆索6的支撑力之外,止挡块91的支撑力起辅助作用,因此防止了下门3或行李的跌落。而且,止挡块91分担了施加于缆索6上的负载,因而避免了赋予缆索6或铰链7的强度大于所需强度的需要。因此,对于构件可以实现成本降低,而且对于构件还可以实现小型化、简化、和重量减小。其外观也可以改进。
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很显然本发明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例如,用于缆索的止块的设置被描述为限制缆索松开的装置。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缆索可以直接焊接并固定至汽车本体、收紧装置、或收紧装置的中心轴上。可替换地,止块可以通过压紧而安装在缆索上,或者缆索的端部可以折回来,并且圆柱止挡块可以设置在通过折回部所形成的孔中。这些更改不应该被认为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显然的所有这些变化都应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包括:
打开和关闭件,用于打开和关闭汽车本体的开口部;
下铰链,枢转地支撑在所述开口部的下边缘部,用于支撑所述打开和关闭件,使所述打开和关闭件可枢转;以及
遮盖件,设置在置于关闭状态的所述打开和关闭件的下方,用于从后方遮盖所述下铰链的枢转支撑部,
其中,所述下铰链具有枢转部,所述枢转部被支撑以围绕所述枢转支撑部可以枢转,
所述枢转部具有折弯形状,从而当所述打开和关闭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枢转部横跨所述遮盖件,并且所述打开和关闭件沿所述汽车本体的纵向位于所述遮盖件的后方,以及
当所述打开和关闭件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枢转部的最高位置位于不高于所述打开和关闭件的上表面的位置,
并且其中,设置有片状件,用于当所述打开和关闭件处于打开状态时,覆盖所述打开和关闭件的上表面以及所述汽车本体的所述开口部的下边缘部。
2.一种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包括:
打开和关闭件,用于打开和关闭汽车本体的开口部;
下铰链,枢转地支撑在所述开口部的下边缘部,用于支撑所述打开和关闭件,使所述打开和关闭件可枢转;以及
遮盖件,设置在置于关闭状态的所述打开和关闭件的下方,用于从后方遮盖所述下铰链的枢转支撑部,
其中,所述下铰链具有枢转部,所述枢转部被支撑以围绕所述枢转支撑部可以枢转,
所述枢转部具有折弯形状,从而当所述打开和关闭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枢转部横跨所述遮盖件,并且所述打开和关闭件沿所述汽车本体的纵向位于所述遮盖件的后方,以及
当所述打开和关闭件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枢转部的最高位置位于不高于所述打开和关闭件的上表面的位置,其中,
还设置有缆索,其一端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上,而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打开和关闭件上,所述缆索用于支撑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打开和关闭件的上表面,使其几乎水平,
所述下铰链具有止挡块,用于约束所述枢转部的转动,
当施加在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打开和关闭件上的负载不大于预定值时,所述缆索支撑所述打开和关闭件,以及
当所述负载大于所述预定值时,所述止挡块约束所述下铰链的所述枢转部,以支撑所述打开和关闭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打开和关闭装置,其中,所述止挡块设置在靠近所述下铰链的转动轴部的位置处,并接触所述枢转部,以限制所述枢转部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打开和关闭装置,其中,在所述汽车本体上设置有收紧装置,用于当所述打开和关闭件被关闭时收紧所述缆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66367 | 2005-09-14 | ||
JP2005266369A JP4742765B2 (ja) | 2005-09-14 | 2005-09-14 | 車両の開閉装置 |
JP2005-266367 | 2005-09-14 | ||
JP2005266369 | 2005-09-14 | ||
JP2005-266369 | 2005-09-14 | ||
JP2005266367A JP4654855B2 (ja) | 2005-09-14 | 2005-09-14 | 車両の開閉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2227A CN1932227A (zh) | 2007-03-21 |
CN1932227B true CN1932227B (zh) | 2010-05-12 |
Family
ID=37878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2743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2227B (zh) | 2005-09-14 | 2006-09-13 | 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654855B2 (zh) |
CN (1) | CN19322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7033281A1 (de) * | 2007-07-17 | 2009-01-22 | CADEA-Gesellschaft für Anwendung und Realisierung computerunterstützter Systeme mbH | Fahrzeug mit mindestens einer Hecktür |
EP2700520B1 (en) * | 2011-04-19 | 2016-04-06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
GB201215965D0 (en) * | 2012-09-06 | 2012-10-24 | Jaguar Cars | 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doors of a powered tailgate |
CN108035638B (zh) * | 2017-11-30 | 2019-05-17 | 重庆伟睿科技有限公司 | 自开门定位机构 |
CN108049746B (zh) * | 2017-11-30 | 2019-04-30 | 重庆伟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开门定位方法 |
DE102019104612A1 (de) * | 2019-02-22 | 2020-08-27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Verschlusseinrichtung und Kraftfahrzeug |
CN111101787B (zh) * | 2019-12-05 | 2022-03-01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门关闭控制方法、限位器及车辆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93941A1 (en) * | 2002-08-22 | 2004-03-03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rear struct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488Y2 (ja) * | 1987-09-08 | 1994-02-09 | 日野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下開きドア装置 |
JP2001336338A (ja) * | 2000-05-29 | 2001-12-07 | Isuzu Motors Ltd | 車両のドアヒンジ構造 |
-
2005
- 2005-09-14 JP JP2005266367A patent/JP465485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9-13 CN CN2006101274362A patent/CN193222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93941A1 (en) * | 2002-08-22 | 2004-03-03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rear structure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P实公平6-5488Y2 1994.02.09 |
JP特开平10-250377A 1998.09.22 |
JP特开平8-175184A 1996.07.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2227A (zh) | 2007-03-21 |
JP2007077654A (ja) | 2007-03-29 |
JP4654855B2 (ja) | 2011-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32227B (zh) | 汽车的打开和关闭装置 | |
US7401832B2 (en) |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of vehicle | |
US6422627B1 (en) | Truck bed extension apparatus | |
US5944374A (en) | Hinge for a truck bed cover bow | |
CA2463717A1 (en) | Retractable vehicle step | |
US5595418A (en) | Selectively liftable cargo bed enclosing system | |
US20090256381A1 (en) | Cargo Cover Lift and Pivot System | |
JPH1054172A (ja) | ヒンジ装置 | |
JP2010030377A (ja) | パネル移動装置 | |
JP3387301B2 (ja) |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の開閉装置 | |
JPH05504745A (ja) | 折り畳みカバーを有した鏡付き日除け板の為の半自動開閉装置 | |
US5951088A (en) | Deck lid control balance and lift assist | |
JP3340402B2 (ja) | 開閉式フック | |
KR100461061B1 (ko) | 자동차의 테일게이트 열림각 제한장치 | |
KR102417390B1 (ko) | 차량의 후석 시트의 폴딩에 따라 개폐되는 래치 커버 어셈블리 | |
KR100383938B1 (ko) | 차량의 테일게이트 | |
KR20100113397A (ko) | 픽업트럭의 적재함 덮개 구조 | |
JP3976240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3621289B2 (ja) | バン型トラック | |
JP2003154853A (ja) | 車両用ドア装置 | |
JP2007076487A (ja) | 車両の開閉装置 | |
JP3518325B2 (ja) | 車両用荷物保持装置 | |
KR100395687B1 (ko) | 자동차의 리어 언더뷰 미러 결합구조 | |
CN215284513U (zh) | 一种滑动式汽车扶手箱支撑架 | |
CN219101031U (zh) | 连接组件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