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0618A - 激光脉冲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激光脉冲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0618A
CN1930618A CNA2005800072314A CN200580007231A CN1930618A CN 1930618 A CN1930618 A CN 1930618A CN A2005800072314 A CNA2005800072314 A CN A2005800072314A CN 200580007231 A CN200580007231 A CN 200580007231A CN 1930618 A CN1930618 A CN 1930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vel
luminous level
luminous
epsil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72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之上胜也
池上健一
山川尚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0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06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3Power control during transducing, e.g. by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7Power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Overwriting
    • G11B7/0062Overwriting strategies, e.g. recording pulse sequences with erasing level used for phase-change medi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适当进行Epsilon调整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其中由具有第1及第2发光电平的激光脉冲驱动激光元件时,进行对应于第1发光电平相对于第2发光电平的规定比例的第1及第2发光电平设定,根据:以第1发光电平为基准的、用于对第2发光电平设定部进行第2发光电平调整的操作量和比率的倒数之间的关系,是在规定的第1发光电平情况下必须通过某一点的直线,而且直线的斜率与规定的第1发光电平成比例的、这一规则性,算出对应于光盘的上述第1发光电平及对应于比率的倒数的操作量,对第2发光电平设定部进行对应于算出的操作量的第2发光电平的设定。

Description

激光脉冲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脉冲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作为可重写的光盘,相变化光盘(CD-RW、DVD±RW、DVD-RAM等)正在普及。在相变化光盘中,呈某恒定值以上的激写入功率的激光照射到记录层后,若急剧冷却则呈非结晶状态。而且,成为比形成非结晶状态时的激写入功率还低的激写入功率的激光照射到记录层后,若缓慢冷却则呈结晶状态。
这样,在相变化光盘中,通过分别使用2种类型的激写入功率,可在记录面上记录信息。在相变化光盘的标准方面,有将形成非结晶状态时的激写入功率作为用于向光盘记录信息的激写入功率(以下称写入功率PW),和将形成结晶状态时的激写入功率作为用于消除记录在光盘中信息的激写入功率(以下称擦除功率PE)。另外,通常用由含有比擦除功率PE还低的偏置功率PB的3值功率电平构成的激光脉冲进行记录。
向相变化光盘进行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例如由:具有激光二极管、(以下称LD(Leser Diode))、前置监视二极管(以下称FMD(Front MonitorDiode))、LD驱动电路等光拾器;进行光盘驱动用模拟信号处理(RF/HF信号的放大、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APC(Automatic PowerControl)、伺服控制信号的生成等)的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光盘驱动用数字信号处理(编码/译码、数字伺服等)的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组合而构成。
此外,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特别具有:生成用于设定写入功率PW的电压控制信号VWDC并提供给LD驱动电路的写入功率设定部;生成用于设定擦除功率PE的电压控制信号VEDC并提供给LD驱动电路的擦除功率设定部;生成用于设定偏置功率PB的电压控制信号VBDC并提供给LD驱动电路的偏置功率设定部。由此,LD驱动电路是通过由对应于电压控制信号WVDC、VEDC、VBDC的3值的功率电平构成的激光脉冲驱动LD。此外,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特别构成以写入功率设定部及擦除功率设定部作为控制对象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
该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在开始实际记录前通过对写入功率设定部及擦除功率设定部的控制,进行作为擦除功率PE对写入功率PW的比率(PE/PW)的Epsilon的调整。而且,该Epsilon调整的目的在于将写入功率PW及擦除功率PE设定为适合介质的材质或记录速度等介质固有的条件、或者周围的环境条件(温度等)的适当的功率电平。
图10是说明由现有的激写入功率控制电路进行Epsilon调整的流程图。
首先,假设应用由多台实验用光盘装置得到的实验数据,统计地预先求得设定了规定的Epsilon时的FMD中的适当受光电平(以下称为FMD目标值)的情况。而且,现有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在开始对设定在相变化光盘上的PCA(Power Calibration Area)进行试写的OPC(Optimum PowerControl)处理之前,确定本次记录应设定的Epsilon(以下称Epsilon推荐值)及擦除功率PE。还有,此时也同时确定对应于Epsilon推荐值的FMD目标值(S1000)。
接着,随着逐级提高写入功率PW(S1001),每次通过LPF(Low PassFilter)等取得由FMD观测到的规定期间内的受光电平的平均值(以下称FMD观测值)(S1002)。此时,当FMD观测值不超过FMD目标值时(S1003:否),进行写入功率PW的下一阶段的调整。另一方面,当FMD观测值开始超过FMD目标值时(S1003:是),此时的写入功率PW成为对应于本次应设定的Epsilon推荐值及擦除功率PE的写入功率PW(S1004)。
由此,对由以上这样确定的擦除功率PE及写入功率PW的激光脉冲实施多路脉冲调制后,实施OPC处理(S1005),进而,开始由实际记录数据的记录(S1006)。
这样,现有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在Epsilon调整时,例如,如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激写入功率脉冲的电平调整那样,应用FMD观测值可反复进行任何次写入功率PW阶段性的调整。
【专利文献1】
特开2001-34987号公报
但是,现有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如图10所示,在设定对应于Epsilon推荐值的激写入功率PW及擦除功率PE的功率电平之前,反复进行任何多次FMD观测值的取得、或基于FMD观测值的写入功率PW的阶段性调整。
因此,在开始OPC处理之前需要很多时间,甚至存在实际的记录开始延迟的课题。由于受到任何次FMD精度的影响,写入功率PW不能设定为所期待的写入功率电平,有可能降低Epsilon调整的精度。
发明内容
主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是一种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其中与具有以下两个部分的控制单元相连接:设定用于擦除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的激光元件的第1发光电平的第1发光电平设定部;设定用于向上述光盘记录信息的上述激光元件的第2发光电平的第2发光电平设定部;当由具有上述第1及第2发光电平的激光脉冲驱动上述激光元件时,对上述第1及第上述2发光电平设定部,进行根据上述第1发光电平相对上述第2发光电平的规定比例的上述第1及第2发光电平设定,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上述第1发光电平为基准的、用于对上述第2发光电平设定部进行上述第2发光电平调整的操作量和上述比率的倒数之间的关系,是在规定的上述第1发光电平情况下必须通过某交点的直线,而且上述直线的斜率与上述规定的第1发光电平成比例的、这一规则性,算出对应于上述光盘的上述第1发光电平及对应于上述比率的倒数的上述操作量,对上述第2发光电平设定部进行对应于上述算出的操作量的上述第2发光电平的设定。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适当进行Epsilon调整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盘系统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2是说明1/Epsilon和APCATT的关系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基准直线的取得方法的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基准直线的取得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交点及夹角变化率的取得方法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交点及夹角变化率的取得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的Epsilon调整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的Epsilon调整的流程图。
图9是采用多路脉冲调制方式的激光脉冲的波形图。
图10是说明现有的Epsilon调整的流程图。
图中:100-光盘,200-光拾器,300-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CPU,31-存储器,32-编码器,321-编码处理部,322-光策略部,33-解码器,400-模拟信号处理电路,40、43-采样·保持电路,41、44-APC处理部,42-偏置功率设定部,45-擦除功率设定部,46-写入功率设定部,461-衰减器,462-放大器,47-开关,48-RF放大器,500-主计算机,600-光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系统构成>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600的整体构成的图。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象的光盘装置100设为可重写的相变化光盘(CD-RW、DVD±RW、DVD-RAM等)。
光盘装置600主要由:光拾器200、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0、模拟信号处理电路400构成。而且,光盘装置600与外部的主计算机可通信地连接。
===光拾器===
光拾器200具有:LD(Laser Diode)20、FMD(Front Monitor Diode)21、PD(Photo Detector)23、LD驱动电路24以及光学透镜或伺服用执行元件等(均未图示)。
LD20是根据由LD驱动电路24供给的驱动电流ILD,发射用于对光盘100进行记录·再生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元件。在此,因采用相变化光盘作为光盘100,故在驱动LD20的情况下,通常应用实施多路脉冲调制方式的激光脉冲(以下称为多路脉冲调制模式)。而且,如多路脉冲调制模式的激光脉冲模式统称为光策略。
在此,图9中示出了多路脉冲调制模式的一例。多路脉冲调制模式由:用于消除记录于光盘100的信息的擦除功率PE(“第1发光电平”)、用于向光盘100记录信息的写入功率PW(“第2发光电平”)及偏置功率PB这3个功率电平值构成。
即,在未在光盘100上形成记录标记的间隔区间,从LD20射出擦除功率PE的激光;在光盘100上形成记录标记的区间,从LD20射出在写入功率PW(峰值电平)和偏置功率PB(低谷电平)间振幅的脉冲序列的激光。根据该多路脉冲调制方式,在标记区间内呈偏置功率PB的区间为冷却区间,可实现热分布均匀化。
FMD21接受从LD20对光盘10射出的激光,并生成与该受光光量成比例的受光电流IFMD。该受光电流IFMD与LD20的发光功率成比例。因此,FMD21可以说是用于观测LD20的发光功率的受光元件。而且,由FMD21生成的受光电流IFMD通过I/V变换器(未图示)被变换成受光电压VFMD,并供给到S/H部40、43。
PD23对于在再生记录于光盘100上的信息时从LD20射出的激光,接受来自该光盘100的反射光,并生成与该接受光光量成比例的受光电流IPD。并且,由PD23生成的受光电流IPD通过I/V变换器(未图示)被变换成受光电压VPD,并供给到RF放大器48。
LD驱动电路24根据由开关47供给的调制信号Vmod,生成对应于该调制信号Vmod的驱动电流ILD。而且,LD驱动电路24根据该驱动电流ILD驱动LD20。
而且,当光盘再生时,只基于来自偏置功率部42的控制信号VBDC的调制信号Vmod通过开关47而被提供给驱动电路24。
再者,当光盘记录时,在开关47合成从偏置功率部42输出的控制信号VBDC、从擦除功率设定部45输出的控制信号VEDC和从写入功率设定部46输出的控制信号VWDC,其结果,形成了规定模式的调制信号Vmod被提供给LD驱动电路24。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0是进行光盘驱动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伺服、编码/译码等)的集成电路。而且,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是作为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0而实施的。也可以将数字处理电路300所具有的数字伺服或编码/译码等各种功能,分别作为单独的1个芯片来实施。也就是说,也可以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单独作为1个芯片来实施。
CPU30管理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0整体以及光盘装置600整个的系统控制。CPU30具有的各功能被作为固件(程序)实施,被存储在CPU30可存取的存储器31中。而且,CPU30具有的各功能也可作为硬件(电路)来实现。并且,除CPU30以外还可采用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等。
CPU30特别是在向光盘记录时在开始OPC处理之前,为了进行符合光盘100的固有条件(记录速度、材质等)的适当的Epsilon调整,应以适当的定时运行APC(Automatic Power Control)处理部41、44以及衰减器46,进行如下的处理。
首先,CPU30作为Epsilon调整的前处理,在再生预先记录于光盘100上的光盘100的识别数据时,对于APC处理部41,指定用于将LD20的发光电平设定为规定的读取功率(与偏置功率PB相同)基准值B。而且,CPU30处理的基准值B是数字值。因此,由CPU30对APC处理部41指定基准值B时,对来自CPU30的基准值B(数字值)进行过D/A变换的模拟值被供给到APC处理部41。
接着,CPU30在Epsilon调整时,对于APC处理部41,指定基准值B,以作为用于设定多路脉冲调制模式的标记区间内的偏置功率PB的操作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由CPU30对APC处理部41指定基准值B时,也将对来自CPU30的基准值B(数字值)进行过D/A变换的模拟值供给到APC处理部41。
再者,CPU30在Epsilon调整时,对于APC处理部44,指定基准值E以作为用于设定多路脉冲调制模式的间隔区间内的擦除功率PE的操作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由CPU30对APC处理部44指定基准值E时,也将对来自CPU30的基准值E(数字值)进行过D/A变换的模拟值供给到APC处理部44。
再者,CPU30在Epsilon调整时,对于衰减器461,指定衰减率ATT,以作为用于设定多路脉冲调制模式的标记区间内的写入功率PW的操作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由CPU30对衰减器461指定衰减率ATT时,也将对来自CPU30的衰减率ATT(数字值)进行过D/A变换的模拟值供给到衰减器461。
存储器31一直存储CPU30执行的程序或该程序使用的数据,故采用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
而且,存储器31后面详述,但在本发明涉及的Epsilon调整中,作为决定APCATT计算用直线(“直线”)时应用的数据,预先存储:擦除功率PE为7.0mW时的、将衰减率ATT和1/Epsilon(Epsilon的倒数)对应的第1基准直线;或擦除功率PE为10.0mW时的、将衰减率ATT和1/Epsilon(Epsilon的倒数)对应的第2基准直线中的任何一个;交点(X0、Y0);和夹角变化率Δθ。由此,在每次进行Epsilon调整时,由于没有必要由外部装置(例如主计算机500等)传送这些数据,故可实现Epsilon调整的高速化。
再者,存储器31预先存储用于设定与光盘100的识别数据对应的Epsilon推荐值和擦除功率PE的基准值E。由此,在Epsilon调整中,在决定成为基准的Epsilon及擦除功率PE时,如原来的情况那样,读出在光盘100上作为预置格式而预先规定的Epsilon推荐值等记录管理信息,而且,对于所有记录管理信息不需要实施规定的解码处理。其结果,节省了确定Epsilon时的时间,故可实现Epsilon调整高速化。
编码器32具有:编码处理部321、光策略部322。
编码处理部321在光盘记录时,对于由主计算机500供给的记录数据(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影像数据),进行对应于光盘100的规定的编码处理。
光策略部322根据由编码处理部321实施过规定的编码处理的记录数据(以下称为编码数据),生成调制开关信号Smod,并将该调制开关信号Smod供给到开关47。其结果,通过基于调制开关信号Smod的开关47的切换动作,生成调制信号Vmod,由多路脉冲调制模式驱动LD20。
解码器33在光盘再生时,对于由光盘100再生的RF信号进行规定的解码处理。实施过该解码处理的数据(以下称为再生数据)被供给到主计算机500。再者,解码器33进行用于从由光盘100再生的ATIP信息(CD-RW介质的情况)或摆动信息(DVD±RW介质的情况)提取光盘100的识别数据的规定解码处理。其结果,解码光盘100的识别数据并对CPU30提供。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400进行RF/HF信号的放大、AGC(Automatic GainControl)、APC(Automatic Power Control)、伺服控制信号的生成等光盘驱动用模拟信号处理。而且,模拟信号处理电路400为本发明涉及的控制单元的一实施方式,与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0相连接来实施。
S/H(Sample Hold)部40在光盘再生的情况或光盘记录的情况下,当设定多路脉冲调制模式的标记区间的偏置功率PB时,通过FMD21将生成的受光电压VFMD进行采样保持规定的采样期间份。此时,将采样保持的信号称为BSHO信号。对APC处理部41供给该BSHO信号。
S/H(Sample Hold)部43在光盘记录的情况下,当设定多路脉冲调制模式的间隔区间的擦除功率PE时,在规定的采样期间,通过FMD21采样保持生成的受光电压VFMD。此时,将采样保持的信号称为WSHO信号。对APC处理部44还供给该WSHO信号。
APC处理部41求取对应于S/H部40中被采样保持的RSHO信号电平和由CPU 30通过D/A变换供给的基准值B之间的偏差的差分电压。而且,APC处理部41为了减少该差分电压而实行APC。
APC处理部44也同样,求取对应于S/H部43中被采样保持的WSHO信号电平和由CPU 30通过D/A变换供给的基准值E之间的偏差的差分电压。而且,APC处理部44为了减少该差分电压而实行APC。
偏置功率设定部42根据来自APC处理部41的APC输出,生成用于将偏置功率PB设定为对应于基准值B的功率电平的电压控制信号VBDC。该电压控制信号VBDC当通过开关47的切换动作而被选择时,被供给到LD驱动电路24。
擦除功率设定部45根据来自APC处理部44的APC输出,生成用于将擦除功率PE设定为对应于基准值E的功率电平的电压控制信号VEDC。该电压控制信号VEDC当通过开关47的切换动作而被选择时,被供给到LD驱动电路24。
写入功率设定部46根据由作为通过D/A变换从CPU30供给的衰减器461的衰减率ATT和放大器462的预先确定的固定放大率而确定的电平偏移量的APCATT(dB),将来自擦除功率设定部45的电压控制信号VEDC进行电平移动。使该电压控制信号VEDC进行电平移动的是用于将写入功率PW设定为对应于APCATT的功率电平的电压控制信号VWDC。该电压控制信号VWDC在由开关47的切换动作而被选择时,被供给到LD驱动电路24。
RF放大器48通过PD23对生成的受光电压VPD以规定放大率进行放大,从而生成RF信号。而且,RF放大器48生成包含光盘100的识别数据的ATIP信息(CD-RW介质的情况)或摆动信息(DVD±RW介质的情况)。RF信号和ATIP信息/摆动信息被供给到解码器33。
以上,对模拟信号处理电路400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例如,写入功率设定部46也可只由将电压控制信号VEDC进行电平移动的一个可变增益放大器构成。这种情况下,对写入功率设定部46,CPU30指定上述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电平移动量。
<Epsilon和APCATT的关系>
应用图2,对考虑了本发明涉及的Epsilon调整时着眼的、以擦除功率PE为基准的、在Epsilon和APCATT之间成立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2的(a)~(d)所示,可以确认:无论在什么擦除功率PE的情况下,随着Epsilon倒数(写入功率PW/擦除功率PE)的增大,APCATT也同样变大。而且,所谓APCATT是相对于用来决定写入功率PW的擦除功率PE的电平移动量。即,在Epsilon的倒数和APCATT之间,比例关系成立。以下将该比例关系表示为对应了Epsilon的倒数和APCATT的直线。
再者,如图2的(a)~(d)所示,可以确认对应了Epsilon的倒数和APCATT的直线无论在任何擦除功率PE的情况下,都在某一点X交叉。而且,这一点X表示Epsilon为1.0、APCATT为0dB的情况。即,当Epsilon为1.0时,写入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为相同的功率电平,此时,APCATT作为在写入功率设定部46中对擦除功率PE既不放大也不缩小的0dB,一意地决定为与擦除功率PE无关。也就是说,交点X表示的状态不受衰减器461和放大器462控制特性影响的情况。
再者,如图2的(a)~(d)所示,可以确认:根据擦除功率PE增加的比例,将Epsilon的倒数和APCATT对应的直线的斜率也急剧变大。即,在擦除功率PE、和对应了Epsilon的倒数和APCATT直线的斜率之间,比例关系成立。
<取得基准直线、交点、夹角变化率>
本发明涉及的Epsilon调整利用以下规则性:在Epsilon的倒数和APCATT之间成立的比例关系;无论在表示该比例关系的直线为任何擦除功率的情况下,也必然通过某一点X这一关系;在对应了Epsilon的倒数和APCATT的直线的斜率和擦除功率PE之间成立的比例关系。
因此,为了在本发明涉及的Epsilon调整过程中等同上述规则性,例如,如后所述,决定任意2个擦除功率PE,以这些擦除功率PE为基准,首先求取表示Epsilon的倒数和APCATT之间的比例关系的2条基准直线。而且,由这2条基准直线求取交点X、或相当于擦除功率PE与直线的斜率之间比例系数的夹角变化率Δθ。
===基准直线===
适当参照图3,同时应用图4的流程图,对任意两个擦除功率PE各自情况下的、表示Epsilon的倒数和APCATT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基准直线的取得方法进行说明。而且,在图4的流程图说明中,为了说明方便,而设为采用未进行偏置功率PB设定的非多路脉冲调制方式的情况。
在此,作为任意的两个擦除功率PE,采用包含于作为擦除功率PE而规定的范围内的功率电平。例如,在CD-RW标准(Orange Book)中,擦除功率PE规定其最小值为7.0mW、最大值为15.0mW。因此,作为任意的两个擦除功率PE,设为在7.0mW至15.0mW规定的范围内的功率电平,例如采用7.0mW和10.0mW。这样,通过采用擦除功率PE规定的范围内的任意两个功率电平,从而可取得适合于实施Epsilon调整的数据(直线、交点、夹角变化率)。
首先,测量LD20的发光功率的功率仪(未图示)被预先配置在可观测从LD20发射激光的位置。在该状态下,CPU30对APC处理部44,指定用于设定7.0mW的擦除功率PE的基准值E(S400)。而且,CPU300对衰减器461,指定对应于规定的PACATT(A0)的衰减率ATT(S401)。其结果,在擦除功率设定部45中生成用于将擦除功率PE设定为7.0mW的电压控制信号VEDC的同时,在写入功率设定部46中生成将电压控制信号VEDC进行APCATT(A0)份电平移动的电压控制信号VWDC。
在开关47中,根据来自光策略部322的开关调制信号Smod,将擦除功率设定部45生成的电压控制信号VEDC、和写入功率设定部46中生成的电压控制信号VWDC合成,并生成调制信号Vmod。该调制信号Vmod被供给到LD驱动电路22,其结果,LD20被驱动(S402)。
此时,功率仪作为LD20的发光功率,特别是作为在标记区间的写入功率PW的第一个测量数据,取W0(7.0mW)(S403)。据此,通过计算对应于W0(7.0mW)的7.0mW的比率(7.0mW/W0(7.0mW)),提取出Epsilon的第一个采样数据E0(7.0mW)(S404)。
在此,因为不提取出两个Epsilon的采样数据(S405:否),故CPU30不变更擦除功率PE的设定,而对衰减器461,重新指定对应于规定的APCATT(A1)的衰减率ATT(S401)。而且,设定擦除功率PE及写入功率PW,并驱动LD20的结果(S402),由功率仪取得W1(7.0mW)作为标记区间的写入功率PW的第二个测量数据(S403)。因此,通过计算出对应于W1(7.0mW)的7.0mW的比率(7.0mW/W1(7.0mW)),从而可提取出Epsilon的第二个采样数据E1(7.0mW)(S404)。
在此,作为Epsilon,当取出两个采样数据E0(7.0mW)及E1(7.0mW)时(S405:是),可得到由APCATT对(1/Epsilon)的坐标轴确定的不同的两个坐标数据(E0(7.0mW)、APCATT(A0)和E1(7.0mW)、APCATT(A1))。由此,通过以直线连接这两个坐标数据,从而可得到第一条基准直线(以下称为第1基准直线)(S406)。
再者,通过对擦除功率PE为10mW时,也进行同样的处理,作为Epsilon的两个采样数据、即两个坐标数据,提取出(E0(10.0mW)、APCATT(A0)和E1(10.0mW)、APCATT(A1))。于是,通过以直线连接这两个坐标数据,可得到第二条基准直线(以下称为第2基准直线)(S406)。
这样,第1及第2基准直线以规定的擦除功率PE为基础,仅提取出2个坐标数据,便可容易地确定。而且,通过确定第1及第2基准直线,从而可从根本意义上确定交点及夹角变化率。因此,不需要像原来的情况那样,获取从多台试验用光盘装置得到的巨大的试验数据的统计、并得到实验式等烦杂的操作,可容易地取得在本发明涉及的Epsilon调整中必要的数据。
而且,当希望进一步提高第1及第2基准直线的精度时,也可通过应用超过两个的多个坐标数据的直线逼近来确定第1及第2基准直线。
===交点、夹角变化率===
适当参照图5,同时应用图6的流程图,说明交点及夹角变化率的取得方法。而且,在图6的流程中所示的动作主体是例如安装了功率仪等外部装置的CPU(未图示)。
首先,当将1/Epsilon设为X轴、将APCATT设为Y轴时,分别由下式1表示第1及第2基准直线。
【式1】
y=a1·x+b1  …第1基准直线
y=a2·x+b2  …第2基准直线
在此,设(x0,y0)为第1及第2基准直线的交点。而且,y1是第1基准直线的1/Epsilon为x1时的APCATT,y2是第2基准直线的1/Epsilon为x1时的APCATT。此时,第1及第2基准直线的交点(x0,y0)由下式2计算(S600)。
【式2】
x0=(b2-b1)/(a1-a2)
y0=(b2-b1)·a1/(a1-a2)+b1
而且,第1及第2基准直线的夹角θ1由下式3计算(S601)
【式3】
θ1=atan(a2)-atan(a1)
由式3计算的θ1与3.0mW(10.0mW-7mW)份的擦除功率PE相当。由此,通过以擦除功率PE的规定单位除以由式3计算出的θ1,可算出相当于擦除功率PE和基准直线的斜率的比例常数的夹角变化率Δθ。而且,作为该擦除功率PE的规定单位,最好设为能调整擦除功率PE的最小单位(例如,0.1mW)。由此,对应于擦除功率PE的调整灵敏度可调整为极细微的Epsilon。
在此,擦除功率PE为0.1mW左右时的夹角变化率Δθ由下式4计算。
【式4】
Δθ=θ1/(10·(10.0mW-7mW))
以上这样取得的交点(x0,y0)、夹角变化率Δθ与第1或第2基准直线的任何一方合并,提供给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0,并被存储于存储器31中。
<Epsilon调整>
适当参照图7,同时应用图8的流程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0的Epsilon调整。而且,图8的流程中所示的动作主体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设为CPU30。并且,被预先存储于存储器31中的基准直线设为第1基准直线。再者,在图8的流程图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设为采用未进行偏置功率PB设定的非多路脉冲调制方式的情况。
首先,设为处于应开始光盘记录的、在具有光盘装置600的光盘收纳部(未图示)中收纳了光盘10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根据在偏置功率设定部42中设定的偏置功率PB,驱动LD20,并开始光盘100的再生。其结果,根据由光盘100再生的ATIP信息(CD-RW介质的情况)或摆动信息(DVD±RW介质的情况),光盘100的识别数据被解码并供给到CPU30。
此时,CPU30通过从存储器31读出对应于光盘100的识别数据的擦除功率PE的基准值E及Epsilon推荐值,确定本次Epsilon调整的擦除功率PE(以下称本次擦除功率Pe)及Epsilon(以下称本次的Epsilon)(S800)。
再者,CPU30继续从存储器31读出第1基准直线、交点(x0,y0)、夹角变化率Δθ。而且,CPU30以从存储器31读出的、第1基准直线、交点(x0,y0)、夹角变化率Δθ为基础,计算以本次擦除功率Pe为基准的、APCATT对的1/Epsilon的直线(以下称为APCATT计算用直线)(S801)。
在此,应用图7,详细说明APCATT计算用直线的计算方法。而且将1/Epsilon设为X轴,将APCATT设为Y轴。
首先,APCATT计算用直线和第1基准直线之间的夹角θ2由以下式5计算。
【式5】
θ2=Δθ·10·(PemW-7mW)
在此,y1为作为第一基准直线中的任意1/Epsilon为x1时的APCATT,y2为作为APCATT计算用直线中的1/Epsilon为上述x1时的APCATT。因此,以本次擦除功率Pe为基准的APCATT计算用直线以下式6计算。
【式6】
y2=y0+((x1-x0)·(y1-y0)+(x1-x0))·2·tan(θ2))/((x1-x0)-(y1-y0)·tan(θ2))
因此,在用式6表示的APCATT计算用直线中,将本次Epsilon的倒数代入x1,而且,通过将对应于该x1的值分别代入y1、y2,可计算所希望的APCATT(以下称本次APCATT)y2(S802)。
其结果,在擦除功率设定部45中生成用于设定本次擦除功率Pe的电压控制信号VEDC的同时,在写入功率设定部46中生成将电压控制信号VEDC进行本次APCATT份电平移动的电压控制信号VWDC(S803)。
而且,在开关47中,根据对应于来自光策略部322的OPC光策略的调制信号Smod,合成擦除功率设定部45中生成的电压控制信号VEDC、和写入功率设定部46中生成的电压控制信号VWDC,并生成调制信号Vmod。将该调制信号Vmod提供给LD驱动电路22,其结果,LD20被驱动,并实施OPC处理(S804)。而且,OPC处理结束后,开始根据实际记录数据的记录(S805)。
这样,本发明涉及的数字信号处理电路300,即激光脉冲控制电路不象原来Epsilon调整时那样,根据FMD观测值进行多次反复调整,而是根据Epsilon的倒数和APCATT间成立的比例关系、表示该比例关系的直线无论在任何擦除功率PE的情况下都必须通过某一点X这一关系、和对应了Epsilon的倒数和APCATT直线的斜率和擦除功率PE间成立的比例关系这一规则,通过计算迅速地决定对应于规定Epsilon的擦除功率PE及APCATT(即写入功率PW)。其结果,可以迅速地开始记录。此外,如原来情况那样,在调整写入功率PW时,其中由于没有FMD21,故可不受FMD21的精度影响即可完成,可以提高Epsilon调整的精度。
此外,在Epsilon调整中,通过使用第1基准直线或第2基准直线其中之一、交点(x0,y0)以及夹角的变化率Δθ,从而可由1次运算处理决定APCATT计算用直线,故可使上述规则性迅速地等同,进而可迅速地进行Epsilon调整。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能够变更/改良的同时,在本发明中也含有其等价物。

Claims (6)

1.一种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其中和具有以下两个部分的控制单元相连接:设定用于消除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的激光元件的第1发光电平的第1发光电平设定部;设定用于向上述光盘记录信息的上述激光元件的第2发光电平的第2发光电平设定部;当由具有上述第1及第2发光电平的激光脉冲驱动上述激光元件时,对上述第1及第2发光电平设定部,进行对应于上述第1发光电平相对于上述第2发光电平的规定比例的上述第1及第2发光电平设定,
根据:以上述第1发光电平为基准的、用于对上述第2发光电平设定部进行上述第2发光电平调整的操作量和比率的倒数之间的关系,是在规定的上述第1发光电平情况下必须通过上述某一点的直线,而且,上述直线的斜率与上述规定的第1发光电平成比例的、这一规则性,
算出对应于上述光盘的上述第1发光电平及对应于上述比率的倒数的上述操作量,
对上述第2发光电平设定部进行对应于上述算出的操作量的上述第2发光电平的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具有存储用于等同上述规则性的数据的存储部;
在计算上述操作量时,采用存储于上述存储部的用于等同上述规则性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将用于等同上述规则性的数据设为某一上述直线、上述某一点和上述直线的斜率与上述第1发光电平间的比例系数,
在计算上述操作量时,根据用于等同上述规则性的数据,决定对应于上述光盘的上述第1发光电平及对应于上述比率的倒数的上述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采用以规定的上述第1发光电平为基础抽取的、由上述操作量对上述比率的倒数的坐标轴决定的不同的2个坐标数据,设定用于等同上述规则性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具有存储对应于上述光盘的每个识别数据的上述第1发光电平及上述比率的存储部,
在计算上述操作量时,从上述存储部取得对应于由上述光盘读出的上述识别数据的上述第1发光电平及上述比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具有:
执行使针对上述激光元件的上述第1发光电平的观测电平和指定电平间的偏差减少的APC的APC处理部;
根据上述偏差,将上述第1发光电平设定为上述指定电平的上述第1发光电平设定部;和
将上述第2发光电平设定为,根据作为用于设定上述第2发光电平的上述操作量的指定电平移动量而对上述所指定的第1发光电平进行过电平移动的电平的上述第2发光电平设定部;
上述激光脉冲控制电路,
在调整上述第1发光电平时,对上述APC处理部指定上述指定电平;
在调整上述第2发光电平时,对上述第2发光电平设定部指定上述指定电平移动量。
CNA2005800072314A 2004-04-09 2005-04-01 激光脉冲控制电路 Pending CN19306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5954/2004 2004-04-09
JP2004115954A JP2005302136A (ja) 2004-04-09 2004-04-09 レーザパルス制御回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0618A true CN1930618A (zh) 2007-03-14

Family

ID=35125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72314A Pending CN1930618A (zh) 2004-04-09 2005-04-01 激光脉冲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12057B2 (zh)
JP (1) JP2005302136A (zh)
KR (1) KR100777919B1 (zh)
CN (1) CN1930618A (zh)
TW (1) TWI260006B (zh)
WO (1) WO20050988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5064A1 (en) * 2006-08-30 2008-03-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vice to PC authentication for real time communications
US8130609B1 (en) * 2007-05-22 2012-03-0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bias control
JP4279338B1 (ja) * 2008-03-28 2009-06-17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パワーの補正方法
US9159355B1 (en) 2010-01-21 2015-10-1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VD-RAM header or land/groove det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6592A (ja) * 1990-11-28 1992-07-16 Kawasaki Steel Corp レーザ駆動装置
US5703855A (en) * 1993-04-06 1997-12-30 Hitachi,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nd reading method for an optical disk using the same
JP3734647B2 (ja) * 1999-07-23 2006-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装置
JP2001229561A (ja) * 2000-02-09 2001-08-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ーザ制御装置
JP3969958B2 (ja) * 2001-02-14 2007-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5047A (en) 2006-02-01
US20070274191A1 (en) 2007-11-29
WO2005098836A1 (ja) 2005-10-20
JP2005302136A (ja) 2005-10-27
KR100777919B1 (ko) 2007-11-21
TWI260006B (en) 2006-08-11
KR20060128048A (ko) 2006-12-13
US7512057B2 (en) 2009-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374C (zh) 激光二极管功率自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69130C (zh)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CN1206631C (zh) 激光功率控制部件及光盘装置
CN1246840C (zh) 光盘装置
CN1213416C (zh) 激光二极管驱动器
JP200625272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記録情報の消去方法
CN1930618A (zh) 激光脉冲控制电路
CN1722241A (zh) 记录装置与记录方法
CN1224015C (zh) 光盘装置
CN1311432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
CN1261929C (zh) 光盘装置
CN1658300A (zh) 光学头、光学再生装置和光学记录及再生装置
CN1674111A (zh) 光盘装置
CN1146872C (zh) 光信息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CN1284146C (zh) 光盘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822146A (zh) 用于光驱的单基准功率的功率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317696C (zh) 光盘装置
CN1677516A (zh) 光盘装置
CN1440031A (zh) 光能级控制装置
CN1790492A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评价方法
CN1992020A (zh) 光盘装置和激光功率控制方法
CN101080772A (zh)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装置、光头装置和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612232A (zh) 光盘装置的记录功率确定方法以及记录功率控制方法
CN1679088A (zh) 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信息记录方法
CN100341055C (zh) 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记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