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8471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8471A
CN1928471A CN 200610151428 CN200610151428A CN1928471A CN 1928471 A CN1928471 A CN 1928471A CN 200610151428 CN200610151428 CN 200610151428 CN 200610151428 A CN200610151428 A CN 200610151428A CN 1928471 A CN1928471 A CN 1928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chamber
mentioned
storage box
ic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514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6727C (zh
Inventor
森田伸一
井冈爱治
笹村和文
野村初
渡边浩俊
佐藤崇
雨宫可爱
西山高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928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8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67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672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多种开闭门和多种存放容量的组合,容易实现多种多样的系列展开且使用性能良好的冰箱。在中段配置冷冻室的冰箱中,在冷冻室的后方配置具备送风扇和热交换器而构成冷却室的冷却单元,并在上述蔬菜室的后方下部配置机械室,在用中段分隔架上下地分割上述冷冻室的同时,用纵向隔板左右地分割该中段分隔架和上部绝热隔板之间,从而在冷冻室的上段并排设置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制冰室和第二冷冻室,并在上述冷冻室的下段设置第一冷冻室,对于上述冷却单元,在上述制冰室、第二冷冻室和第一冷冻室的后方具备向各自的储藏室供给冷气的喷气口,在上述制冰室的后方具备即使上述自动制冰装置和喷气口之间的距离变化也可连通冷气的距离调整部件。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通过多个隔板分割了主体的前面的冰箱中,使通过上述隔板分隔的各个储藏室的比例或分割一致,通过准备多种多样地变更主体进深尺寸的多个尺寸,以多种多样的存放容量容易系列展开的冰箱。
背景技术
在传统冰箱的市场上,响应使用者的需求,准备有存放容量不同的多个冰箱。例如在400升到500升等级的冰箱中,冰箱内部通过绝热隔板分割成多个温度体的储藏室。一般来讲,这些冰箱按每一不同存放容量要分别地形成主体。
还有,近年来具备即使在狭窄的设置空间也能够容易地开关开闭门的对开双扇门冰箱引人注目。在具备这些对开双扇门的冰箱中,曾以横宽为700mm或以上的大型的冰箱为主流,但在横宽为600mm左右的小型冰箱上也曾采用过。
而且在这些小型冰箱中,市场上也有关于使用相同的主体并以冷藏室的开闭门采用单开门和对开双扇门的冰箱系列展开的机型。
还有,在400升到500升等级的冰箱中,曾以在中段配置蔬菜室并在上部配置冷藏室,在下部配置冷冻室的中段蔬菜室的冰箱为主流,但也出现了在中段配置冷冻室,在下部具备蔬菜室,并在上部具备冷藏室的中段冷冻室的冰箱。在这些具备中段冷冻室的冰箱中,在冷冻室的上部具备制冰室和较小的子冷冻室,以提高冷冻室的使用性能。
专利文献1:特開昭2005-106347号公报
根据上述现有例,由于使用相同的主体并冷藏室的开闭门通过采用单开门和对开双扇门方式系列展开,因而这对于使用者来讲,能够考虑设置环境选择单开门或对开双扇门,能够扩大使用者的选择范围,同时,对于制造厂家来说,能够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因此,能够将成本控制到较低水平,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但由于现有的冰箱一旦存放容量不同,则需要按其每种容量制造主体,因此,提高了成本。
于是,若使单开门或对开双扇门的系列展开在存放容量不同的冰箱上也能实现系列展开,这无论是对于使用者还是对于制造厂家都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通过多种开闭门和多种存放容量的组合,容易实现多种多样的系列展开且使用性能良好的冰箱。
在涉及本发明的冰箱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用2个绝热隔板上下分割冰箱内部,在上段配置冷藏室,在中段配置冷冻室,在下段配置蔬菜室,并在上述冷冻室和蔬菜室具备抽屉门,在上述冷藏室具备单开门或对开双扇门,在这种冰箱中,在上述冷冻室的后方配置具备送风扇和热交换器而构成冷却室的冷却单元,并在上述蔬菜室的后方下部配置具备压缩机的机械室,在用中段分隔架上下分割上述冷冻室的同时,用纵向隔板左右地分割该中段分隔架和上部绝热隔板之间,从而在冷冻室的上段并排设置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制冰室和第二冷冻室,并在上述冷冻室的下段设置第一冷冻室,上述冷却单元在上述制冰室、第二冷冻室和第一冷冻室的后方具备向各个的储藏室供给冷气的喷气口,在上述制冰室的后方具备即使上述自动制冰装置和喷气口之间的距离变化也可连通冷气的距离调整部件。
根据本发明,由于对于制冰室的自动制冰装置和冷却单元之间,即使的距离变化也能用确保冷气连通的距离调整部件连通,因此,即使主体的进深尺寸变化也能实现自动制冰装置和冷却单元的通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冰箱组的外观尺寸体系图。
图2是打开了对开双扇门的状态下的冰箱的外观图。
图3是打开了单开门的状态下的冰箱的外观图。
图4是左右对开的冰箱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除去了安装于各室前面的多个门的状态下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6是冷冻室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冷却室单元的前方立体图。
图8是冷却室单元的后方立体图。
图9是制冰室的纵向剖视图。
图10是制冰室的纵向剖视图。
图11是制冰室和第二冷冻室的横向剖视图。
图12是具备设置于制冰室的后方的冷气通道的进深调整部件的外观图。
图13是沿图1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对开双扇门的零部件展开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冷冻室的抽屉机构部的从正面一侧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16是第一冷冻室的各个存放箱的拉出放入的说明图。
图17是存放第一冷冻室的上层存放箱的外观图。
图18是冰箱的中段附近的外观图。
图19是冰箱的中段附近的外观图。
图20是冰箱的中段附近的外观图。
图21是第一抽屉箱部的外观图。
图22是蔬菜室的后部壁面的外观图。
图23是蔬菜室的使用性能的说明图。
图24是并排设置组合灶具40和冰箱1的俯视图。
图中:1、1a、1b、1c、1d-冰箱、40-组合灶具、51-单开门、52-对开双扇门、52a、52b-对开单扇门、53-铰链部、54-把手部件、55-外板、56-内板、57-上板、58-下板、59-铰链安装部、60-抽屉门、70-抽屉门、80-抽屉门、90-抽屉门、100-主体、100a-主体、100b-主体、101-外箱、102-内箱、103-泡沫聚氨酯绝热材料、130-机械室、131-压缩机、132-散热部、140-冷却室、141-送风扇、142-热交换器、143-凝露托盘、144-节气闸部、145-吸气部、146-除霜用加热器、150-冷却室单元、151-凹部、152-间隙部件、161、162、163、164、165、166-喷出口、167-隔板、168-分隔壁、169、170-防凝露用管、171-伸出部、200-绝热隔板、201-绝热隔板、202-分隔架、203-纵向隔板、204-空间、205-顶板、206-底板、400-冷冻室、450-回行通道、460-蔬菜室供给通道、500-冷藏室、501-支撑导轨、510-水箱部、520-第-抽屉箱部、530-第二抽屉箱部、531-鸡蛋固定板、532-前面板、533-把手、534-支撑部、540-分隔搁板、541-固定搁板、542-可调搁板、543-固定搁板部分、544-可拆装搁板、545-顶板搁板、546-支撑板、547-支撑部、548-脚部、550-存放储物架、551-下部存放储物架、560-风道、570-最下部存放空间、571-分隔搁板、572、573-纵向隔板、600-制冰室、610-抽屉机构部、611-导轨、612-支撑架、620-制冰室盒、630-自动制冰机构部、631-构架、632-制冰单元、633-驱动马达、634-制冰碟、635-冷气导向件、636-空间、637-顶板面、638-间隙、639-冷气通道、640-制冰搁板、641-制冰碟、642-电源软线、643-前面壁、644-辅助部件、645、646-喷出通道、647-分隔壁、700-第二冷冻室、710-抽屉机构部、711-导轨、712-支撑架、720-第二冷冻室箱、800-第-冷冻室、810-抽屉机构部、811-下部抽屉机构部、811a-保持部件、811b-导轨、811c-辊、811d-保持部、812-中段抽屉机构部、812a-保持部、812b-导轨、813-上段抽屉机构部、813a-保持部、813b-导轨、820-下部存放箱、821-支撑导轨、822-导向助肋、830-中层存放箱、840-上层存放箱、841-凸起部、842-把手、851-倾斜面、852-三角形空间、853-返回冷气空间、900-蔬菜室、910-抽屉开闭机构部、911-下部抽屉开闭机构部、911a-保持部件、911b-导轨、911c-辊、911d-保持部、912-上部抽屉机构部、912a-保持部、912b-导轨、920-下部存放箱、921-支撑导轨、930-上部存放箱、931-凸起部、932-把手、D0、D1、D2、D3-进深尺寸、W0-横宽尺寸、H0-总高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24详细说明涉及本发明的冰箱。再有,对同一部位或箭头等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参照图1说明涉及本实施例的冰箱组的系列构成。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冰箱组的外观尺寸体系图。
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冰箱组以内容量为400升到500升等级的标准冰箱作为其对象。该内容量只是一实施例,当然也能应用于其它容量等级的冰箱组上。
本实施例的冰箱组其特征之一在于,不仅通用上下及左右的分割尺寸还具备:进深尺寸D0不同的多个主体100;具备通用横宽尺寸W0的一扇单开门51;用两扇覆盖上述通用横宽尺寸W0的一对对开双扇门52;以及具备上述横宽尺寸W0的多种抽屉门60、70、80、90,从而不仅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而且以多种多样的内容量能够得到良好的使用性能。
即该冰箱组在最上部设有具备单开门51或对开双扇门52的冷藏室500,在最下部设有具备抽屉门90的蔬菜室900,并在该冷藏室500和蔬菜室900之间具备被两块绝热隔板200、201(参照图4)分隔的冷冻室400。上述冷冻室400在其下部配置有具备抽屉门80的第一冷冻室800,并且在其上部左右地并排设有具备抽屉门60的制冰室600和具备抽屉门70的第二冷藏室700。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使上述各个门的位置关系相同,并预备多个进深尺寸D0不同的主体100。
比如,在本实施例中,预备具备进深尺寸D2的主体100a和具备比该进深尺寸D2更大的进深尺寸D3的主体100b的两种主体100。由此,图(a)所示的冷藏室500由对开双扇门52构成的冰箱1a和图(b)所示的冷藏室100由单开门51构成的冰箱1b能够分别在内容量(容量进深尺寸D0)不同的冰箱1c、1d上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并以低成本系列展开。
在最近的饮食生活中,400升等级的冰箱正在变为标准的容量。但一旦将该等级的冰箱设置到住宅,则随各个住宅环境,其设置状况各式各样。比如,若考虑横宽尺寸W0,则横宽尺寸W0只要有600mm就能大致100%地可设置,若再加大横宽尺寸W0,则不能设置的住宅增多。
比如,若横宽尺寸W0变成750mm,则只大致50%能设置。当然,若加大高度方向H0或进深方向D0,则能够将横宽尺寸W0控制到600mm,但到天花板的高度是有限的,还有,对进深尺寸D0也有相应的限制。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大致80%的设置将横宽尺寸W0设定为650mm。
还有,进深尺寸D0受到组合灶具的进深尺寸限制。由于组合灶具的进深尺寸,一般采用600mm、650mm,因此,只要符合该尺寸体系,即使把冰箱1并排在组合灶具的旁边,也能设置得毫无凹凸地融合在一起。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以横宽尺寸W0为650mm且使高度尺寸H0大致为1800mm的大小作了统一,至于进深尺寸D0,具体来讲,由于不能改变实现通用化的各个门的进深尺寸(壁厚),因此,主体的深度尺寸D1设定为符合组合灶具的进深尺寸体系的大小。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0的进深尺寸D2、D3设定为625mm和675mm。这是因为,通过使各个门的两端部呈圆形,不仅实现与组合灶具之间的协调性,而且可加大内容量。下面根据图24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一点。
图24是并排设置组合灶具40和冰箱1的俯视图。在图24的(a)图的本实施例中,设定单开门51的厚度为d7,并使该单开门51的两端部形成为比厚度d7小的半径为R1的圆弧形状。该半径R1的大小设定成与冰箱1相对组合灶具40的前面更向前方伸出的尺寸D8大致相同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D8设定成25mm。即在该冰箱1的前面两侧上施有半径R1大小为25mm的圆弧形状。
根据具备这种形状的冰箱1,即使冰箱1的前面伸出于组合灶具40的前面,伸出的冰箱1的两端部也由平缓地连续各前面的圆弧连结,因而减轻伸出量,改善设置性。
(b)图是将冰箱1的单开门51的前面做成半径为R2的大圆弧形状的。该半径R2的圆弧的两端部与上述R1的圆弧连续地形成。采用这种形状,不仅能够使伸出组合灶具40的伸出量D9比上述D8大,而且能够得到与上述(a)图同样的作用效果。当然,这种作用效果在采用对开双扇门52的冰箱上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回到图1,由于设置400升等级的冰箱1时,冷藏室500的开闭门也变大,因此,是否有能够敞开这种开闭门的空间成为一大限制条件。由于这种设置环境,最近开闭门的敞开尺寸变为1/2的对开双扇门52引人注目。该对开双扇门52只打开较大的冷藏室500的一半就能取出食品,因此,从节能的观点上看也是有利的,但从箱门储物架的存放容量上看单开门51有利。若能够以低成本提供设置空间相同且可选择该2个条件中的任意一种的冰箱1,则这对使用者极为有利。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采取了将冷冻室400配置在冰箱1的中段的储藏室的布局设计结构。1997年申请人提出了在中段配置蔬菜室的冰箱的方案,迄今为止,该中段野菜室的冰箱成了主流。但,由于近年来的饮食生活的变化,对冷冻食品的需要日渐高涨。比如,从家用冷冻食品的生产量的发展来看,1995年为36万吨,2004年为53万吨,据统计,10年间生产量提高了五成。尤其,制冰室600的使用频率变得极高。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采取了在中段配置最近使用频率正在增高的存放冷冻食品的冷冻室400,并在下段配置蔬菜室900,在上段配置冷藏室500的储藏室的布局设计结构。并且,构成中段的冷冻室400被分隔上下的两块绝热隔板200、201(参照图4)隔离成上下储藏室,在其上段配置使用频率最高的制冰室600和可急速冷冻的第二冷冻室700,在下端配置大容量的第一冷冻室800的由局设计,从而既节能又提高冷冻效率,而且能够提高使用性能。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用来实现该实施例的冰箱组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2至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冰箱组的基本结构。图2是打开了对开双扇门的状态下的冰箱的外观图。图3是打开了单开门的状态下的冰箱的外观图。图4是左右对开的冰箱的纵向剖视图。还有,至于说明,以具备对开双扇门52的冰箱1a为主,并根据需要说明具备单开门51的冰箱1b。
在图2中,冰箱1a的外观由敞开前面的纵长的主体100、安装于该主体100上的一对对开双扇门52及具备抽屉箱的多个抽屉门60、70、80、90构成。
如图2至图4所示那样,上述主体100由钢板制品外箱101、在该外箱101的内部隔有间隔组入的树脂制内箱102及填充于两箱101、102之间的泡沫聚氨酯绝热材料103构成。而且,该主体100通过上下分隔其内箱102的2个绝热隔板200和201,形成绝热的上部储藏空间、中段储藏空间及下段储藏空间等3个储藏空间。还有,中段储藏空间通过上下分隔2个绝热隔板200和201之间的分隔架202被上下地分割,并通过分隔该分隔架202和上述上部绝热隔板200之间的纵向隔板203进一步被左右地分隔。
在本实施例中,将最上部的储藏空间作为冷藏室500,并将最下部的储藏空间作为蔬菜室900,并且将该蔬菜室900和冷藏室500之间的冷藏空间作为分隔为制冰室600、第二冷冻室700、第一冷冻室800的被分隔成3个储藏空间的冷冻室400。
上述冷藏室500是形成于绝热隔板200的上方的储藏空间,用通过上下设置于两侧的一对铰链部53安装的一对对开单扇门52a、52b使其前面可敞开。在该冷藏室500的内箱102一侧,在其下部配置有制冰用水箱部510、第一抽屉箱部520及第二抽屉箱部530,通过多个分隔搁板进一步上下地分隔其上部。还有,在上述对开双扇门52的内壁上分别安装有多个存放储物架550。
上述制冰室600和上述第二冷冻室700是通过上述纵向隔板203被左右地分割的储藏空间。在制冰室600,通过抽屉机构部610向前后方向可拉出地安装有制冰室盒620和上述抽屉门60,并在其顶板面上配置有自动制冰机构部630。还有,上述第二冷冻室700上也通过抽屉机构部710,向前后方向可拉出地安装有第二冷冻室箱720和上述抽屉门70。
上述第一冷冻室800的3个存放箱通过各自的抽屉机构部810可拉出地配置。即,配置于最下部的下部存放箱820与抽屉门80一起通过下部抽屉机构部811能够在前后方向拉出。还有,配置于下部存放箱820的上部的中层存放箱830通过中段抽屉机构部812能够单独拉出。
再有,设置于最上部的上层存放箱840通过上段抽屉机构部813能够单独拉出。因此,这些3个存放箱820、830、840被上下地层叠配置,其中,最下部的下部存放箱820的容量最大,其次是中层存放箱830,再其次是上层存放箱840。也就是说,由于使3个存放箱的投影面积大致相同,因此,存放箱的深度最小的就是上层存放箱840。其结果,由于上部存放箱840为将冷气引入到较浅的存放箱内,因此,适合存放速冻食品。
而且,中层存放箱830及下层存放箱820,其深度也不同,因此,能够把较小的食品存放在中层存放箱830,把较大的食品存放在下层存放箱820上。
其次,蔬菜室900是形成于绝热隔板201的下方的储藏空间,其前面被抽屉门90覆盖而绝热封闭,且内部装有上下地层叠的上部存放箱930和下部存放箱920。该抽屉门90通过下部抽屉开闭机构部911安装成沿前后方向可拉出。支撑该抽屉门90的下部抽屉机构部911支撑下部存放箱920,并随上述抽屉门90的开闭能够拉出放入下部存放箱920。
上述上部存放箱930是比下部存放箱920浅的存放箱,且通过上部抽屉机构部912,在拉出抽屉门90时能够单独拉出放入。
下面参照图3说明具备单开门51的冰箱1b。该冰箱1b如上述那样,通用具备对开双扇门52的冰箱1a的单开门51以外的部分。
该冰箱1b的单开门51,通过上下地安装于冷藏室500的前面一侧的铰链部53可开闭地安装于主体100上。如上述那样,为了在主体100上安装一对对开单扇门52a、52b,在冷藏室500的两侧上下地设置铰链部53,因此,在其中一方的一侧安装单开门51。在图3中,右侧安装铰链部53,并在未图示的另一侧的铰链部53上安装铰链帽等。做成这种结构,例如只要另外准备左右反转的单开门,则安装敞开与图3相反的右侧的单开门51较容易。
如图1所示那样,由于冰箱1b使其单开门51的把手部件54与对开单扇门52a的把手通用,从而使得其外观与冰箱1a具有类似感。而且,在其内侧上下地配置有多个存放储物架550。
下面参照图4说明冷冻结构部的大致配置。在图4中,本实施例做成在主体100的背面层叠机械室130和冷却室140的结构。即,在本实施例中,在最下部的蔬菜室900的后部配置有具备压缩机131和散热部132的机械室130,在中段的冷冻室400的后部配置有具备送风扇141和热交换器142的冷却室140,并且在最上部的冷藏室500的后部形成有风道560。
上述机械室130是主体100的背面下部向内部凹进而形成的凹状的空间,并且压缩机131和散热部132左右地配置于横宽的机械室内。由此,该机械室130能够较低地控制总高,因此,能够减少向蔬菜室900内侧伸出的机械室130的容积。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在蔬菜室900的下部存放箱920的后方配置上述机械室130。而且,能够将上述蔬菜室900的上部存放箱930的后部空间扩大到上述机械室130的上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部存放箱930的后部延长到扩大了的存放空间,并从下部存放箱920的后部再向后方伸出而形成。由此,加大由下部存放箱920和上部存放箱930构成的蔬菜室900的有效存放空间。
进一步利用上述扩大了的存放空间,能够使支撑下部存放箱920的下部抽屉开闭机构部911向后方较长地形成。由此,确保下部存放箱920和保持抽屉门90的下部抽屉开闭机构部911的重复部分,因此,能够从蔬菜室900较大地向前方拉出下部存放箱920。使得下部存放箱920的食品的拉出放入容易。
还有,由于该扩大了的空间通过压缩机131或散热部132能够截断温度较高的空间即机械室130和温度较低的冷却室140,因此,从热效率的方面来看也是有利的。
上述冷却室140形成于在具备绝热材料的2个绝热隔板200、201之间构成的冷冻室400的后部。该冷却室140由主体100的内壁及安装于其前面的冷却室单元150构成。该冷却室140中,上下层叠配置情况如下:最下部配置凝露托盘143;在其上部为送风扇141;在送风扇141的上部为热交换器142;在热交换器142上部为节气闸部144。
其位置关系如下:在下部绝热隔板201的后方配置凝露托盘143;在第一冷冻室800的后方配置热交换器142;在制冰室600和第二冷冻室700的后方配置送风扇141和节气闸部144。至于上述送风扇141,配置成其下端部能够抵接上述分隔架202的后方。
这里,在凝露托盘143上设有起着用热交换器142的运行除去累积在热交换器142上的霜的作用的除霜用加热器146。除霜用加热器146发热而溶化附着在热交换器142上的霜时所产生的除霜水通过设置在凝露托盘143下部的排水管147向室外排出。
下面参照图4至图13说明冷气通道的概略构成。为了简化说明,图5表示除去了安装于各个室的前面的多个门的状态下的冰箱的主视图。在该图5中,为了表示各个存放箱或搁板和冷气的通风道的位置关系,用虚线表示冷气通道。图6至图13用于说明冷冻室的冷气通道。
图6是冷冻室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冷却室单元的前方立体图,图8是冷却室单元的后方立体图,图9、图10是制冰室的纵向剖视图,图11是制冰室和第二冷冻室的横向剖视图,图12是具备设置于制冰室的后方的冷气通道的进深调整部件的外观图,图13是沿图11的A-A线的剖视图。至于说明,以图5为基础,边参照图6至图13边说明。
首先,在图4、图5中,本实施例是冷气通过1个热交换器142而冷却整个冰箱内部的结构。因而冷气被设置于上述冷却室140的下部的吸气部145吸入。吸入冷却室140的冷气被上述热交换器142冷却,并且被吸到送风扇141中。被送风扇141喷出的冷气被分支到冷冻室400和节气闸部144。因而若关闭节气闸部144,其冷气全部向冷冻室400供给,若释放节气闸部144,冷气的一部分随节气闸部144的释放程度向冷藏室500或蔬菜室900供给。在本实施例中,未图示的微机根据设置于各个部位的未图示的传感器的信息,控制该节气闸部144或送风扇及压缩机131。
通过了节气闸部144的冷气被分支到冷藏室500和蔬菜室900。较少的冷气供给到蔬菜室900即可,其大部分供给到冷藏室500。在冷藏室500的冰箱内部的背面上,形成有被镶板掩盖着的风道560。供给至冷藏室500的冷气从上述风道560上升并从适宜地设置的喷出口561向冷藏室500的分隔搁板540之间喷出。还有,冷气从风道560分支并向上述第一抽屉箱部520和第二抽屉箱部530供给。
向冷藏室500供给的冷气通过设置于冷藏室500的冰箱内部背面的下部一侧的回行通道450,返回冷却室140的下部。
一方面,分支到蔬菜室900的冷气通过与上述回行通道450并排设置的蔬菜室供给通道460,从蔬菜室900的顶板面的后部一侧供给。对于蔬菜室900,为了防止由冷气引起的蔬菜干燥,下部存放箱920的上部被上部存放箱930覆盖,上部存放箱930的上部被绝热隔板201封堵。因此,导向蔬菜室900的冷气在通过2个存放箱的周围而间接地冷却存放在2个存放箱里的蔬菜类以后,从顶板面后方的另一侧返回到冷却室140的下方。还有,也可以并用蔬菜室供给通道460和回行通道450。
其次,在图6中,供给到冷冻室400的冷气,通过借助于分隔壁151而形成于冷却室单元150的前面的冷气供给通道169,供给到上述制冰室600和第一冷冻室800及第二冷冻室700。下面用图7、图8进一步详细说明该冷却室单元150。
在图7、图8中,该冷却室单元150由构成外观的树脂成型制品和泡沫聚氨酯绝热材料形成。图8所示冷却室单元150的背面,下方的3/4形成为凹状,该凹部151与主体100的内部背面壁一起构成冷却室140。在该冷却室140,在其下部配置有热交换器142,在其上部形成有送风扇141。送风扇141的上部以泡沫聚氨酯绝热材料形成为块状,并在其内部形成节气闸部144和冷气通道。在上述凹部151的周围上粘贴有间隙部件152,以确保安装到主体100时的密封度。
还有,在上述凹部151的一侧,形成有上下地贯通的凹槽153,该凹槽153和主体100的内部背面壁一起形成回行通道450。在该凹槽153的两侧也粘贴有间隙部件152,以确保安装到主体100时的密封度。
在图7中,冷却室单元150的前面外观被具备多个喷出口和吸気口的树脂成型制品所覆盖。形成于上部的喷出口161和162是冷冻室用喷出口,并喷出口163是第二冷冻室用喷出口。形成于中段的左右两侧的格外大的喷出口164是用于第一冷冻室800的上段收放箱840上的喷出口,并且其下方的一对小喷出口165是供中层存放箱830使用的喷出口。再有,其下方的一对小喷出口166是供下部存放箱820使用的喷出口。在本实施例中,结合上述容量的大小设置1个或2个喷出口以提高冷冻效率。
还有,在冷却室单元150的正面下部配置有用来使冷气返回到冷却室140的吸气部145。而且,在该吸气部145和上述喷出口166之间,向室内一侧突出形成有隔板167,以减轻从喷出口165喷出的冷气在将下部存放箱820存放在冷冻室400的状态下,喷到该下部存放箱820的背面壁之后,不冷却冷冻室内而返回吸气部145。
在冷却室单元150的上面,在大致靠近中央的位置上形成有与形成于冷藏室500的背面的内壁内的风道560连通的喷出口168,并在一侧,形成有与冷藏室500的下部后方连通的蔬菜室供给通道460的一部分。
根据该冷却室单元150,由于装配有送风扇141、节气闸部144及冷气通风道等主要部分,因而能够在冰箱1的外面组装后装配到冰箱里面,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装配时,预先在凝露托盘143上安装除霜用加热器146或者将热交换器142安装在规定位置上以后,从引以为毫的大开口的第一冷冻室800插入并安装在内壁面上,不仅特别规定通风道和各个部的位置关系,而且能够简单地安装。因而拆下该冷却室单元150就能敞开冷却室140,因此,也能够容易进行维修保养。
再有,由于冷却室单元150的前面与周围的内箱102一起由树脂成型制品构成,因此,能够提高冰箱内部的清洁性和外设设计性。
下面参照图6说明对第一冷冻室800的冷气供给。在图6中,冷却室单元150在冷却室140的前面被分隔壁168分离出向第一冷冻室800供给冷气的冷气通道169。即,从送风扇141喷出的冷气通过上述冷气通道169导向下方。而且从设置于冷气通道169上方的喷出口164向第一冷冻室800的上层存放箱840供给冷气,接着,从设置于冷气通道169的中段的喷出口165向中层存放箱830供给冷气,最后,从设置于冷气通道169的下段的喷出口166向下部存放箱820供给冷气。
在本实施例中,将分隔第一冷冻室800、其上段的制冰室600和第二冷冻室700的分隔架202做成不向后方进深的棒状。因而在该分隔架202的后部形成不配置存放箱等的空间204。在本实施例中,就本质来讲,利用不能作为存放空间利用的空间204配置大型喷出口16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那样,第一冷冻室800的上层存放箱840做成其上部较大地敞开的箱形。因此,在关闭抽屉门80的状态下,上层存放箱840的上部开口部邻接分隔架202的后部的空间204。因而若从该空间204的后部通过喷出口164供给冷气,就能向朝着该空间204较大地开口了的上层存放箱840整体供给冷气。并且,喷出口164在前后方向较长且能够配置在具有相当于分隔架202厚度的较广的空间204内,因此,与向第一冷藏室800供给冷气的喷出口164、165相比,能够使之更大且使喷出位置位于前方。
由于现有的冷冻室以用绝热隔板分隔其上部的结构为主,因此,或者从存放箱的后方供给冷气或者在绝热隔板的顶板面形成通风道。因此,冷气的供给或者偏向后方或者结构变得复杂。但,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较广的空间204,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从上层存放箱840中央附近均等地供给冷气。
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向下部存放箱820及中层存放箱830的冷气供给,通过改进中层存放箱830和上部存放箱840的箱的形状,并通过简单的结构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即,在本实施例中,在中层存放箱830和上部存放箱840的后部的背面壁上形成有倾斜面85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由大致垂直面形成的冷却室单元150形成冷冻室400的内壁面的背面壁整体,因此,将冷冻室400做成大致长方体形状。因此,能够将配置在该冷冻室400上的各个存放箱能收进在该长方体形状的冷冻室400的最下部几乎配置满了的下部存放箱820的投影面积内。
尤其,由于能够使配置于第一冷冻室800的3个存放箱的后端部邻接上述冷却室单元150的前面,从而能够加大实质上的存放容量。
但若具备这种结构,则对层叠在上层存放箱840的下方的下部存放箱820和中层存放箱830的冷气供给变得困难。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其改善对策,通过做成倾斜地切除中层存放箱830和上部存放箱840的后部的背面壁的倾斜面851,从侧面可观察到,能够在中层存放箱830和上层存放箱840的上面后端部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空间852。在本实施例中,该三角形空间852作为冷气通道利用。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邻接上述三角形空间852的冷却室单元150上设有喷出口165、166。该喷出口165、166向前方突出形成以便进入上述三角形空间852。因此,从喷出口165、166喷出的冷气喷到前方的倾斜面851并供给到其下方的下部存放箱820和中层存放箱830上。因而不切除下部存放箱820和中层存放箱830的后方的背面壁也能供给冷气。
并且,由于用上述三角形空间852能够吸收突出的喷出口165、166,因此,能够使下部存放箱820和中层存放箱830的后端部在其后方不形成无效空间地邻接冷却室单元150的前面。再有,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确保对下部存放箱820的冷气供给,因而不必为了在下部存放箱820的上端部和中层存放箱830的下端部设置间隙来确保冷气通道,因此,能够增大相当于该间隙这部分空间的实质性的存放容量。
还有,虽然通过制作上述倾斜面851,中层存放箱830和上层存放箱840的存放容积减少,但由于该倾斜面851的位置在不容易拉出放入食品的2个存放箱的后方下端部,因此,能够将其影响控制到最小限度,并通过该倾斜面851,能够期待拉出放入食品时使存放的食品容易向前方移动的附加效果。
还有,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没有在冷却室单元150的前面下部形成冷气通道169,因此,能够使该空间做成冷冻室400的返回冷气空间853。该返回冷气空间853由于其上面被隔板167覆盖,因此,能够使在冷冻室400内部循环了的冷气有效地返回到冷却室140的下端部。
还有,供给到3个存放箱820、830、840上的冷气通过形成于各个存放箱的前面部上的通风孔在冷冻室400内下降,并通过上述冷气空间853返回到吸気口145。
下面参照图6和图9至图13说明与制冰室600和第二冷冻室相关的冷气的流动和自动制冰机构部630的结构。
首先,在图6中,从送风扇141喷出的冷气通过形成于冷却室单元150内的未图示的通风道,从喷出口161和162向制冰室600供给,并通过喷出口163向第二冷冻室700内供给。下面参照图9至图13,更详细地说明该结构。
在图9中,在制冰室600的顶板面637上,安装有由构架631和自动制冰单元632和制冰搁板640构成的自动制冰机构部630。在制冰搁板640上能够安装通过一般性的手动的制冰碟641。如图11所示那样,自动制冰单元632和制冰搁板640借助于分隔壁647被分隔,并从喷出口161向自动制冰单元632、从喷出口162向制冰搁板640分别供给冷气。
回到图9,该自动制冰单元632由驱动马达633和制冰碟634构成。该自动制冰单元632,通过驱动马达29扭转该制冰碟634使生成于制冰碟634的冰脱离制冰碟634,使之掉落到制冰室盒620内并存储在该制冰室盒620内。635是设置于上述构架27的顶板面上的冷气导向件。
该自动制冰机构部630在制冰碟634的上面和构架631的顶板面之间,具有能够确保上述制冰碟634为了脱冰而进行反转或扭转动作所需的动作轨迹的空间636。上述的冷气导向件635用于引导进入该空间636的冷气到制冰碟634的上面。
还有,为有效地实际应用制冰室600,自动制冰机构部630安装于该制冰室600的顶板面637上。
再有,该自动制冰机构部630在驱动马达633和构架631的顶板面之间确保间隙638。该间隙638也用作反转先前的制冰碟634的空间。也就是说,在驱动马达633的上部和构架631的上部确保的间隙638的延长部兼作制冰碟634的反转扭转动作的轨迹所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从形成于设置在自动制冰机构部630的后方的冷却室单元150的前面的喷出口161喷出的冷气导向上述制冰碟634的冷气通道639。该冷气通道639的一端插入间隙638里面,另一端连接在喷出口161上。根据该冷气通道639,以驱动马达633的上部作为引导部,能够使从送风扇141喷出的冷气向制冰碟634侧喷出。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用不同部件的上述冷气通道639连通喷出口161和制冰碟634的上部以致自动制冰机构部630和喷出口161的距离变化,因该冷气通道639成为距离调整部件,从而也能够确保冷气的流通。
即,在本实施例中,准备有多个进深尺寸D0不同的主体100。对此,准备多个对应该进深尺寸D2、D3(参照图1)的进深尺寸D0不同的自动制冰机构部630,就成本来说存在问题。若对照喷出口161安装自动制冰机构部630,则由于自动制冰机构部630的安装位置因进深尺寸D0不同而在前后方向发生移动,使得自动制冰机构部630的实用性能降低。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即使是进深尺寸D0不同的冰箱1a、1c也可对应地使冷气通道639重叠间隙638并用该重叠部分吸收进深尺寸D2,D3的尺寸不同。
还有,即使是相同进深尺寸的主体100,只要在冷气通道639和间隙638tgj重叠范围内,就能在前后方向移动自动制冰机构部630的安装位置。
还有,642表示自动制冰机构部630所需的电源软线等。该电源软线642收放在驱动马达633和冷却室单元150的前面壁643之间。该辅助进行存放的辅助零部件或辅助部件644,可使之与上述冷气通道639形成一体,也可以分别制作。
图12表示使上述补助部件644与冷气通道639成型为一体的实施例。在图12中,(a)图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冷气通道的外观立体图,(b)图从斜下方观察的冷气通道的外观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相对构成辅助部件644的板状主体板644,左右并排形成有突状的喷出通道645和646。该喷出通道645与喷出口161连通,喷出通道646与喷出口162连通。主体板644与具备喷出通道161和162的冷却室单元150的形状相适应,上面形状形成大致L字型形状地弯曲的板状,并具备下方进一步向内侧挤入了的形状,从而,从冷却室单元150的正面绕到侧面安装并确定其位置。
喷出通道645形成为其上面敞开了的溜槽形状,并设置于主体板644的上端部上。一方面,喷出通道646形成为筒状,并设置于比喷出通道645还要靠下方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用于安装喷出通道645的一端的间隙638由于驱动马达633的缘故位于上方位置。这起因于,喷出通道646向不具备制冰室盒620等的制冰搁板640供给冷气,因此,能够降低喷出位置。还有,喷出通道645由于其上面与构架631的顶板面接触,因此,形成筒状风道。
该2个喷出通道645向前方突出形成,其长度具备主体100的进深尺寸D2和进深尺寸D3的相差的长度而形成。
还有,在2个喷出通道645的下方,形成有起着阻止冷气喷射到上述构架631的背面壁后从上方直接向下方移动的作用的突状的隔板647。根据具备该辅助部件644的冷气通道639,能将辅助部件644的后部作为存放电源软线642的区域。
下面结合图10和图11说明自动制冰机构部630的制冰室600向顶板面637的安装。
在图中,图9所示自动制冰机构部630相对制冰室600的顶板面637安装于从前一侧进深到L1尺寸的位置上。对此,图10所示的自动制冰机构部630安装于L2尺寸的位置上。对于该L1和L2的差,也如先前说明的那样,由间隙638和冷气通道639的喷出通道645、646所重叠的长度决定,但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在30~60mm的范围内。该重叠长度设定为能够吸收由具备进深尺寸D2的长度的主体100a和具备进深尺寸D3的长度的主体100b的进深尺寸的差、在本实施例中为50mm的长度。因而只要将L1尺寸L2尺寸设定为规定的长度,就能采用进深尺寸不同的2个主体100a、100b。
最近的冰箱为扩大内容积通常只改变箱体的进深尺寸,例如改变搁板、容器类,实现与进深尺寸无关的冷却室单元150等的通用化,从而减少零部件制造时的模具夹具(型治工具)费。
此时,如上述那样,通过设置也具备作为调整冷却室单元150的喷出口161、162和制冰碟641的不同长度的距离调整部件功能的冷气通道639,能够容易地配合进深尺寸D0不同的主体100a、100c。由此,不存在为了对应进深等而另制作形成自动制冰机构部630的构架631的情况。
当然,若变更L1,L2尺寸则存放辅助部件644的后方的电源软线642等的区域的进深尺寸也随之改变,但该区域由辅助部件644确保。
不过,根据该制冰室600的结构,被热交换器142冷却了的冷气通过冷气通道639从冷却室单元150的上部的喷出口161、162不改变方向地被引导到驱动马达633的上部的间隙638及制冰搁板640上。
引导到间隙638的冷气被间隙638定向,通过冷气导向件635为了冷却沿着制冰碟634的长度方向被定向。由此,冷气和制冰碟634里面的水能够充分进行热交换。
当然此时,形成于构架631和制冰碟634的上面之间的空间636对确保用于制冰碟634的动作轨迹的必要尺寸起作用。
还有,也可以通过另外制作构架631和冷气通道639且使冷气通道639在构架631侧可移动,提供能够对应冰箱1的进深尺寸D0的自动制冰机构部630。此时,也可以在上述冷气通道639上一体成型能够存放电源软线642等的壳体。
一方面,从喷出口162喷出的冷气通过冷气通道639的喷出通道646向制冰搁板640供给,能够冷却制冰碟641。在分隔制冰单元632和制冰搁板640的上述分隔壁647上适宜地形成有流通孔,通过制冰单元632和制冰搁板640的冷气在冷却上述制冰室盒620里面的冰以后,从制冰室盒620周围的边缘溢出来,流入制冰室600的下方的第一冷冻室。
下面参照图11、图13说明分隔制冰室600和第二冷冻室700的纵向隔板20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并排设置了具备抽屉门60或70的制冰室600和第二冷冻室700,因此,在该2个储藏室之间需要有用于保持用来开闭上述抽屉门60的抽屉机构部610或710的纵向隔板203。还有,既然开闭抽屉门60或者70,就有必要在纵向隔板203的前面实施防结露对策。但,若将该纵向隔板203配合不同进深的主体100a、100b而形成时,涉及成本提高问题。
于是,本发明的发明者注意到纵向隔板203是冰箱内部的温度相近的制冰室600和可速冻的第二冷冻室,从而构思出在上述纵向隔板203的后端部设置距离调整空间(间隙)638。
通过设置该距离调整空间638,在进深尺寸D2较短的主体100a上,该距离调整空间(间隙)638狭窄或者以没有间隙的尺寸安装,在具有进深尺寸D3的进深的主体100b上,能够将相当于进深尺寸D2和D3的差的长度部分作为距离调整空间(间隙)638。
如此,根据该纵向隔板203的结构,不仅实现作为设置于具备抽屉门的2个储藏室之间的纵向隔板203的功能,而且能够采用在进深尺寸不同的主体100a、100b上,因此,能够促进零部件的通用化,能够控制成本。
还有,利用该距离调整空间638,能够进行制冰室600和第二冷冻室之间的冷气的相互流通。比如,因有必要在制冰室600一侧集中多半冷气时,制冰室600的温度一时低于冷冻室700的温度,但通过设置距离调整空间638可使两室之间的冷气相互流通,因此,经过长时间以后,冷气通过该距离调整空间638流动而实现温度的均等化。这在第二冷冻室700集中大量冷气时,结果也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具备上述距离调整空间638的纵向隔板203,实施有如下具体结构。即,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牢靠地保持2个抽屉门60、70,不是采用只在分隔架202上安装固定纵向隔板203的结构,而是利用上述绝热隔板200的顶板面205等进行固定。
该纵向隔板203由合成树脂等用模具成型,并且为了在后方形成上述距离调整空间638较短地形成进深尺寸,其上边安装成插入形成于上述绝热隔板200的顶板面上的未图示的槽内,其下边安装于牢靠地固定在分隔架202上的底板206上。
在纵向隔板203的两侧,设有导轨611、711。该导轨611与设置于与纵向隔板203互相面对的制冰室600的另一内侧壁上的导轨一起构成一对导轨611。将保持抽屉门60的一对支撑架612可滑动地安装在该1对导轨611上,从而构成上述抽屉机构部610。与此相同地、与设置于与纵向隔板203互相面对的第二冷冻室700的另一内侧壁上的导轨一起构成一对导轨711。将保持抽屉门70的一对支撑架712可滑动地安装在该1对导轨711上,从而构成上述抽屉机构部710。
该导轨611、711与纵向隔板203做成一体,对纵向隔板203本身的强度提高也做出了贡献。当然,也如先前所述那样,在支撑于支撑架612、712上的制冰室盒620和第二冷冻室盒内装有存放食品的状态下,纵向隔板203具有能够承受拉出放入强度的结构。
这里,分隔架202及纵向隔板203安装于制冰室600和第一冷冻室800及第二冷冻室700的前线开口部上,形成抽屉门60、70、80的橡胶磁铁磁化面。在该分隔架202及纵向隔板203上设有防凝露用管169。该防凝露用管169由制冷循环配管构成,是压缩机等的高温区域的管。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中,由于将形成进深方向的纵向隔板203、底板206等装配到例如冷冻室400上时,预先在与冷却室单元150之间空出间隙170、间隙171,因此,如主体100a及主体100b那样,不仅通用开口(宽度尺寸W0)尺寸相同且共用抽屉门,而且通过进深尺寸不同的主体100也容易进行对内容量不同机型的展开。
即,若预先将间隙170、间隙171的尺寸例如确保50mm,则对进深短了50mm的冰箱1a可安装,除此之外,若预先将间隙170、间隙171的尺寸确保80mm,则对进深短了50mm的冰箱1c安装后还剩30mm,因而通过该间隙170、间隙171能够确保冷气出入,因此,能够充分发挥制冰室600和第二冷冻室700的均温化作用。
根据具备这种制冰室的实施例,在使驱动马达一侧位于冷却室一侧地将自动制冰室收放在构架内的冰箱中,由于做成不仅用冷气通道连接设置于分隔制冰室和冷却室之间的冷却室单元上的上部喷出口、和驱动马达的顶板面及构架之间的风道之间,而且上述冷气管道和驱动马达顶板面之间的叠合部可移动,因而冷气从制冰碟的长度方向的最初空穴朝着后方空穴喷出,因此,进入构架内的冷气能够充分冷却制冰碟,并与以往作比较能将制冰碟内的水不仅在短时间内制冰,而且对用于向构架内通入冷气的冷气通道也不必准备特别的冷气通道。
再有,由于利用驱动马达的上面,使用导管面将冷气引导到制冰碟上,使得冷气能够无阻碍地引导到制冰碟的上面,促进制冰。
还有,将形成于驱动马达的顶板和构架之间的风道的延长部作为制冰碟的反转扭转动作的轨迹所用空间,因此,尤其不必设置从驱动马达的上面和制冰室的顶板面之间进入的冷气通道。
还有,通过设置于冷却室单元上的上部喷出口及冷气通道被引导到构架内的冷气将驱动马达的顶板面作为导向部向制冰碟一侧喷出,因此,冷气稳定地向制冰碟一侧喷出,若预先确定制冰碟和与驱动部上部的位置,就能构成最佳冷气通道。
还有,冷气通道和驱动马达的顶板面的叠合部,即使构架安装偏离也可应对地叠合了大致相当于驱动马达的厚度的部分,因此,只要不超出通道和驱动马达的叠合部分就能够得到使驱动马达的位置例如位于前方的效果。
还有,相对形成于驱动马达的顶板面和构架之间的风道,将来自风道的冷气导向制冰碟一侧的导向部件设置在构架顶板上,因此,即使在制冰碟上面和驱动马达上面之间有落差,冷气也掠过制冰碟上面被引导到后方,因此,缩短制冰时间。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在具备至少具有自动制冰机构部的制冰室等的多扇门冰箱中,由于将使用于开口相同而进深不同的冰箱上的进深对应零部件的一方端部以不固定在对方部件上的结构安装固定在冰箱内等上,因此,在开口(宽度尺寸)及布局设计相同而只有进深尺寸不同的冰箱,能够实现进深方向的零部件的通用化,因此,能够实现零部件制作时的模具夹具费、零部件库存费等的降低。
还有,所谓用于冰箱的进深对应零部件包括连接自动制冰结构部、冷冻室及划分冷却器室的分隔部件之间的冷气通道或划分制冰室和第二冷冻室之间的纵向隔板,而且只固定设置于冰箱的进深方向上的零部件的一方端部并使另一方端部自由,因此,即使进深尺寸变化也当然能够使用,并能够期待在使用过程中,若是纵向隔板则确保室内的温度均匀化,在为冷气通道的情况下借助于驱动马达的顶板部供给稳定的冷气并确保软线收放部的附带效果。
还有,由于冷气通道做成连接设置于分隔制冰室和冷却室之间的冷却室单元上的上部喷出口和形成于驱动马达的顶板面和构架之间的风道之间的冷气通道,因此,冷气通道能够在与驱动马达的顶板面的叠合尺寸范围内容易地进行进深尺寸对应。
还有,使通过冷气通道引导到自动制冰机构部的构架内的冷气以驱动马达顶板面作为导向部向制冰碟一侧喷出,因此,不是沿制冰碟的短边方向(现有例)通入冷气而是从长度方向的第一空穴开始通入,这也能够使冷气沿着制冰碟通过,从而能够进行效率高的制冰碟的冷却。
还有,纵向隔板左右分隔制冰室和第二冷冻室,并配置成在其上部成为分隔冷藏室的绝热隔板,在其下部成为分隔第一冷冻室的分隔架,在后方成为冷却室,且前端部固定于分隔架及绝热隔板上,后端部在与冷却室单元之间隔开间隙而配置,因此,不必变更包括防凝露管的纵向隔板及冷却室单元,就能用于进深不同的冰箱上。
还有,由于通过纵向隔板的后端之间形成的间隙,促进制冰室和第二冷冻室的温度的均匀化,因此,即使在制冰室集中大量冷气时,也通过形成于纵向隔板的间隙,使制冰室的冷气通入急速冷冻室,因此,能够实现两室的温度均匀化。还有,在将冷气集中在第二冷冻室时,其效果也相同。
还有,由于在纵向隔板上具备了用于安装在制冰室的抽屉门的支撑架的滑动部材和第二冷冻室的抽屉门的支撑架的滑动部材进行滑动的轨道,因此,能够省去在纵向隔板上后装用于使制冰室一侧的压紧架滑动的轨道时的麻烦。通过进一步使该纵向隔板本身与轨道形成为一体,也提高自身强度。
下面参照图14、图15,说明开闭门和抽屉门的结构及抽屉机构部。图14是对开双扇门的零部件展开图。图15是表示第一冷冻室的抽屉机构部的从正面一侧观察时的剖视图。
在图14中,本实施例中,对开双扇门52由一对对开单扇门52a、52b构成。而且对开单扇门52a、52b分别由钢板制造的外板55、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内板56、把手部件54、由树脂材料形成的上板57和下板58及填充在由这些部件形成的空间内的未图示的泡沫聚氨酯绝热材料构成。内板56和外板55沿前后方向具备空间而形成,至于外板55,在对开单扇门52a的情况下,成为右侧的一侧形成圆形状,在左侧的中央一侧设置把手部件54。由此,形成其周围被内板56和外板55及把手部件54围住的空间。并且通过用上板57和下板58从上下方向覆盖该空间,形成填充了泡沫聚氨酯绝热材料的空间,并通过填充该泡沫聚氨酯绝热材料,牢固地连结这些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对开单扇门52a和52b做成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通过使使外板55如箭头那样反转,能够通用左右外板。
这里,至于对开双扇门52的安装,是在形成于上板57和下板58上的铰链安装部59上安装铰链部53后,安装到主体100上的。这里,在把手部件54上设有未图示的状态表示部及开关类,但这些开关类与主体100之间的电气接线通过上述铰链安装部59进行。
还有,这里虽然未作详细说明,但单开门51也具备与对开单扇门52a(52b)相同的结构。
还有,这里虽然未作详细说明,但各个抽屉门也具备与上述开闭门同样的结构。即,用大圆形状形成两侧的钢板制造的外板和用树脂材料形成的内板形成空间,并且用树脂成型制品的上板和下板覆盖该空间,在被这些部件围住的空间内填充泡沫聚氨酯绝热材料,形成牢靠地连结了这些部件的门。
下面参照图2及图15,说明抽屉门的抽屉机构部。首先参照图15具体地说明第一冷冻室800的抽屉机构部81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冷冻室800形成为可单独拉出3个存放箱,因此,每个存放箱上分别设有抽屉机构部810。
首先,保持下部存放箱820的下部抽屉机构部811使抽屉门80向前后方向(图纸的进深方向)移动且同时保持下部存放箱820。于是,使这种抽屉门80和下部存放箱820移动的下部抽屉机构部811由配置于下部存放箱820的两侧并沿前后方向较长地形成的保持部件811a和为了保持该保持部件811a而呈凹状地形成于第一冷冻室的两侧的内壁面上的导轨811b构成。保持部件811a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形成较薄且凹凸的槽而提高强度,与此同时,具备辊811c并保持在上述凹状的导轨上,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至于这些一对保持部件811a,其前部通过螺钉安装于抽屉门80上,后端部被未图示的连结部件连结。
通过该保持部件811a在导轨811b上移动,能够开闭安装于保持部件811a上的抽屉门80。还有,至于下部存放箱820,通过弯曲其两侧形成保持部811d。而且,下部存放箱820通过该保持部811d支撑于上述保持部件811a上。因此,随开闭抽屉门80的动作,能够使支撑于上述保持部件811a上的下部存放箱820从第一冷冻室800拉出放入。
一方面,不随抽屉门80的开闭动作连动而拉出放入的中层存放箱830和上层存放箱840的中段抽屉机构部812和上段抽屉机构部813与上述下部抽屉机构部811的结构不同。即,在中层存放箱830和上层存放箱840的两侧向外侧伸出形成的保持部812a、813a保持在凹状地形成于第一冷冻室的两侧的内壁面上的导轨812b,813b上,使得中段抽屉机构部812和上段抽屉机构部813安装成可向前后方向移动。即,未设置保持部件811a这一点上与下部抽屉机构部811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使中层存放箱830和上层存放箱840的上端边缘部向外侧弯折的保持部812a、813a,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存放箱的两侧的壁面上沿前后方向在两侧突出设置长带状的凸起部。
在图2,在本实施例中,与抽屉门一起拉出放入存放箱的抽屉机构部610和抽屉机构部710及下部抽屉开闭机构部911具备与上述下部抽屉机构部811相同的结构。还有,不与抽屉门的拉出放入连动的上部抽屉机构部912具备与中段抽屉机构部812相同的结构。这里省略具体说明。
下面参照图1、图5,具体地说明本实施例的尺寸体系的补充及存放容量。在图5,在本实施例中,响应最近冷冻需要的要求,提出了增加了冷冻室400的容量的冰箱的方案。为实现该冰箱,蔬菜室的开口部的高度H40设定成与第一冷冻室800的高度H30同样的高度,并设定制冰室600及第二冷冻室的开口部的高度H20。具体来讲,H40和H30设定为340mm,H20设定成170mm。再有,冷藏室500的开口部的高度H10设定成732mm。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把横宽W0统一成650mm,因此,开口部的横宽W1变成600mm。若确定这种设定,并测量进深尺寸D2为625mm的冰箱1a的内容量,则冷藏室500为210升,冷冻室400为125升,蔬菜室900为80升,因此,在整体上能够实现415升的冰箱1a。
一方面,在进深尺寸D3为675mm的冰箱1c的情况下,冷藏室500为233升,冷冻室400为142升,蔬菜室900为90升,在整体上能够提供比例为冷藏室为5成,冷冻室为3成,蔬菜室为2成的冰箱组。
还有,在图1,从外观来看,设置于下段的第一冷冻室800的抽屉80的高度和门蔬菜室900的抽屉90的高度设定成相同的长度,因此,能够提供冰箱的下方稳定的分割比例的外观式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高度H40和H30设定为340mm,因而能够使从地板到抽屉门80的上端部的高度H5与标准的组合灶具的高度800mm相近,因此,能够提高与组合灶具的调和性。并且,由于将到最上部的抽屉门60(70)的上端部的高度H6控制到1000mm,且将该最上部的抽屉门设定在具备底较浅的存放箱的制冰室600和第二冷冻室700上,因此,也能够提高拉出放入食品的方便性。
下面参照图15至图23,更详细地说明各个储藏室的操纵性。图16第一是冷冻室的纵向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15至图17,说明第一冷冻室的操纵性。图16是第一冷冻室的各个存放箱的拉出放入的说明图。图17是第一冷冻室的上层存放箱的外观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侧视图,(c)图是主视图,(d)图是仰视图。
在图15,在本实施例中,实现了在第二冷冻室800用3个存放箱进行存放的3段式存放。即,在本实施例中,在最下部设有与抽屉门80一起可拉出放入的下部存放箱820,并在其上部具备可单独拉出放入的中层存放箱830和上层存放箱84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中段配置了冷冻室400,因此,将第一冷冻室800作成不影响机械室130的大致长方体的存放空间,并在该存放空间内存放层叠3层的3个存放箱。因该3个存放箱做成其投影面积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因此,通过改变箱的深度就能提高使用性能。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下部存放箱820和中层存放箱830和上层存放箱840的深度设定成5∶3∶2。由此,上层存放箱840能够确保具备大致50mm的深度的存放空间,例如,能够作为适合存放不好竖立存放的冷冻包或在第二冷冻室700急速冷冻的较薄的食品等较薄食品的存放空间。
还有,中层存放箱830能够确保具备大致120mm的深度的存放空间,例如,能够作为适合存放500mL的冰激凌或密封食品盒类的保存、袋装冷冻食品、每天的盒饭中的菜的保存等中等大小的食品的存放空间。再有,下部存放箱820能够确保具备大致150mm的深度的存放空间,例如适于存放主食面包或高度较高的冷冻食品的袋装或盒装物等较大的食品。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食品的大小,可区别存放。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在下部存放箱820的两侧上端部的边缘部上设有支撑中层存放箱830的支撑导轨821。该支撑导轨821在其两侧竖立形成导向助肋822,并在中层存放箱830被该支撑导轨821支撑时,阻止其向左右脱落。而且,中层存放箱830以支撑于下部存放箱820上的状态作为基本姿势。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下部抽屉机构部811切入冷却室单元150的两侧地形成,即使拉长下部抽屉机构部811的滑动的长度,并向前方较大地拉出抽屉门80,也能够确保保持部件811a和导轨811b的重叠长度而维持强度。由此,能够从冷冻室800较大地向前方拉出下部抽屉机构部811并使之露出,能够容易地进行食品的拉出放入。
一方面,上层存放箱840在与中层存放箱830之间仅留一点间隙的状态下,通过上段抽屉机构部813单独保持。因而上层存放箱840以保持部813a保持在导轨813b上的状态作为基本姿势。
还有,如图17所示那样,上层存放箱840将形成于两侧的一对保持部813a向后方角状地较大地伸出设置。向该后方伸出的保持部813a设定成在存放于第一冷冻室800的状态下能够进入冷却室单元150的两侧的大小。由此,能够加长由保持部813a和导轨813b构成的上段抽屉机构部813的长度,因此,即使向前方较大地拉出上层存放箱840也能够确保保持部件813a和导轨813b的重叠长度并维持强度,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食品的拉出放入。
下面参照图16,说明伴随第一冷冻室的抽屉门80开闭的存放箱的动作。首先如(a)图所示那样,在关了抽屉门80的状态下,为3个存放箱层叠在大致长方体的储藏空间内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如(b)图所示那样,若向前方拉出抽屉门80,则保持在下部抽屉结构部811的下部存放箱820和保持于该下部存放箱820的支撑导轨821上的中层存放箱830同时被拉出。在上层存放箱840的底面上,设有向下方伸出形成的凸起部841。若中层存放箱830被拉出,则中层存放箱830的后部边缘触接该凸起部841,则随中层存放箱830的向前方的移动,凸起部841起着使上层存放箱840向前方被拉出的作用。
如(b)图所示那样,在最大地拉出抽屉门80的状态下,上层存放箱840向前方被拉出的长度为上层存放箱840的前部的边缘部从第一冷冻室800露出的程度,该露出的长度由上述凸起部841的安装位置设定。
在该(b)图的状态下,由于中层存放箱830的内部较大地露出,使得中层存放箱830的食品的拿出放入较容易。一方面,从下部存放箱820拿出放入食品时,如(c)图所示那样,由于在第一冷冻室800内推入中层存放箱830,中层存放箱830的保持部812a从支撑导轨821转乘导轨812b,存放在第一冷冻室800内,因此,能够使下部存放箱820的内部较大地露出。
再有,从(b)图的状态下拉出上层存放箱840时,由于上层存放箱840的前部露出于第一冷冻室800的前面,因此,通过形成于该前部上的把手842拉出上层存放箱840,如(d)图所示那样,能够使其内部较大地露出而进行食品的拿出放入。
还有,若从(d)图的状态关闭抽屉门80,则下部存放箱820随抽屉门80的关闭动作收存,与此同时,中层存放箱830和上层存放箱840其前部触接抽屉门80的内部壁面并随抽屉门80的关闭动作存放在第一冷冻室800内,能够回到(a)图的状态。因而无论中层存放箱830和上层存放箱840处于何种状态,随抽屉门80的关闭动作都能够回到(a)图的状态。
下面参照图4和图5说明冷藏室500的操纵性。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由以设置于对开双扇门52的内面存放架550而确保的门存放空间、由主体100侧的分隔搁板540形成的存放搁板空间以及以横向一列地配置于最下部的水箱部510和第一抽屉箱部520和第二抽屉箱部530而确保的最下部存放空间570构成。
上述门存放空间由在最下部能够存放最大塑料瓶等的下部存放架551和安装于其上部的多个小存放架构成。上述存放搁板空间由能够简便地调整存放空间的可调搁板542和配置于其上方的多个固定搁板541分隔。另外固定搁板541虽然被称为固定搁板也能够使其位置上下地调整移动。
而且,本实施例的特征之一在于,使上述最下部存放空间570配合对开双扇门52地构成左右对称的分割结构。即,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侧设置水箱部510和第一抽屉箱部520,并在另一侧设置与水箱部510的横宽加上第一抽屉箱部520的横宽相同的横宽的第二抽屉箱部530作为其特征之一。
一般来讲,在采用由一对对开单扇门52a、52b构成的对开双扇门52的冰箱中,一般使一方对开双扇门较宽并使另一方较窄。在这种非对称的冰箱中,有在较宽的门一侧配合其横宽配置第二抽屉箱部530,并在较窄的门一侧配置水箱部和第一抽屉箱部的冰箱。但这种现有例仅限于横宽大致为750mm的横宽的冰箱。
一方面,在冰箱的横宽大致为650mm、左右对称地配置一对对开双扇门的现有例中,一侧配置宽度较窄的水箱部,另一侧设有宽度较宽的抽屉箱部,并且这些现有例中未考虑与左右对称的对开双扇门之间的匹配性。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在采用了左右对称的对开双扇门52的宽度较窄的冰箱中,通过配合该左右对称的门分割研究冷藏室500的上述最下部存放空间570,与此同时,制冰室600和第二冷冻室700的左右分割做成左右对称,以实现由于左右对称分割存放而带来的使用性能良好的冰箱。再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上述可调搁板542作为左右对称的分割存放方法提高使用性能,实现以左右对称的对开双扇门52为中心的使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并且,根据该左右对称的分割存放方法,即使在采用单开门的冰箱上也能不发生障碍地采用。
下面参照图18至图21,更详细地说明该内容。图18是冰箱的中段附近的外观图,(a)图表示主视图,(b)图表示对开双扇门的俯视图。图19是冰箱的中段附近的外观图。图20是冰箱的中段附近的外观图,(a)图至(c)图是主视图,(d)图是搁板的外观图。图21是第一抽屉箱部的外观图,(a)图表示俯视图,(b)图表示主视图,(c)图表示侧视图,(d)图表示使用状态图。图22是蔬菜室的后部壁面的外观图。图23是蔬菜室的使用性能的说明图。
首先,图20至图18表示制冰室600和第二冷冻室700及冷藏室500的可调搁板542的附近。在图18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夹着绝热隔板200,在一方的一侧下部配置有制冰室600,在其上部配置水箱部510和第一抽屉箱部520,并在另一方的一侧下部配置有第二冷冻室700,在其上部配置有第二抽屉箱部530。
在本实施例中,最下部存放空间570被上部的分隔搁板571与可调搁板542的存放空间分离,并用纵向隔板572、573左右地分割该分隔搁板571和绝热隔板200之间为3块。该纵向隔板573配合对开双扇门52配置于左右中心位置上,且纵向隔板572分隔水箱部510和第一抽屉箱部520。纵向隔板573在其两壁面上形成有凹状的支撑导轨501,并在与该纵向隔板573相对的纵向隔板572的内壁面上形成有相同的凹状的支撑导轨501,再有,在与该纵向隔板573相对的冷藏室500的内壁面上也设有相同的凹状的支撑导轨501。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分别相对配置的上述一对支撑导轨501将第一抽屉箱部520和第二抽屉箱部530拉出放入。
上述水箱部510用于向设置于第二冷冻室700的自动制冰机构部630供给水,其间夹着绝热隔板200以减轻热的影响,并与之邻接设置。上述第一抽屉箱部520是通用性的存放部,但通过安装分体的鸡蛋固定板531(参照图21),能够使之作为鸡蛋存放箱。
图21表示第一抽屉箱部520的外观图。在图21中,涉及本实施例的第一抽屉箱部520具备使其前部配合冷藏室500的上述最下部存放空间570的高度尺寸的前面板532,并由树脂材料形成。前面板532被上下分成两块,并上部以下部为顶点向后方倾斜形成,下部由退到后方的垂直面形成。也就是说,该面板532其中央部分伸出地形成,并在该伸出部分的底面形成有把手533。
第一抽屉箱部520的前面板532以外的后方部分形成较浅的碟状,在该碟部分的两侧上设有支撑于设置在上述纵向隔板572、573上的支撑导轨501上向外侧伸出的带状的支撑部534。还有,在第一抽屉箱部520的较浅的碟状容器内可安装鸡蛋固定板531。
根据该第一抽屉箱部520,就外观来看,前面板532的上部向上方伸出,并且平面形状变成矩形形状的较浅的碟状。因而由于成为容易用一只手保持前面板532的上部的形状,因此,容易从冰箱取下该第一抽屉箱部520并搬动。还有,用该一只手保持时,由于其它部分呈较浅的碟状,因此,容易取出鸡蛋等食品。尤其,至于该食品的取出简便程度,即使第一抽屉箱部520安装在冰箱上,从横向方向也容易取出。
回到图18,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开双扇门52的一半的横宽、即对开单扇门52b且与制冰室600的抽屉门600的横宽相同的宽度上配置水箱部510和第一抽屉箱部520,构成左右均等分隔的一侧。
尤其,本实施例中,尽管是横宽较窄的储藏空间,也做成以能够巧妙地实际应用该狭窄的空间的鸡蛋为主体的储藏空间,实现了该分割存放的一侧。
一方面,构成另一侧的分割存放的是第二抽屉箱部530。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二抽屉箱部530作为以食品材料结冰之前的大致摄氏-1度保存食品的冰温室利用。在本实施例中,夹着绝热隔板200,靠近设置用作冰温室的第二抽屉箱部530和可急速冷冻的第二冷冻室700。由此,对于使用者来说,由于介意温度的储藏室上下地靠近配置,使用性能及识别容易。并且,各个储藏室被绝热隔板200分隔,因此,能够减轻彼此的温度影响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分割较窄的横宽W0的冰箱的最下部存放空间570时,将以比较容易调整横宽的鸡蛋为主体存放的第一抽屉箱部520作为横宽调整部件,在一方的一侧配置了第一抽屉箱部520和水箱部510,并在另一侧配置了第二抽屉箱部530,与此同时,夹着绝热隔板200,在水箱部510下方配置了制冰室500,在用作冰温室的第二抽屉箱部530下方配置了介意温度的第二冷冻室700,使得使用性能及识别容易。
因而若因使用制冰室600而确认水时,只敞开对开单扇门52b即可。还有,想取出鸡蛋时,只敞开对开单扇门52b即可。还有,若在使用用作冰温室的第二抽屉箱部530时,只敞开对开单扇门52a即可。并且容易识别出第二抽屉箱部530的下部就是介意温度的第二冷冻室700。
在图19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绝热隔板200的到地板面的高度H6设定为大约1000mm。由于该高度H6的附近是使用者容易看得见的部分,因此是适合存放小食品的位置。一方面,若以标准成年人的身高为标准,则抽屉门在不到肘的高度的850mm以下时容易操作,且超过850mm的高度适合开闭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该绝热隔板200的上下集中配置了抽屉门,因此,为了提高其使用性能,用小抽屉门构成了各个储藏室。由此,改进了肘附近高度上的抽屉门的使用不便的问题。并且,各个小抽屉门配合对开双扇门52的分割而成为大致左右对称的分割存放,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性能。
还有,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绝热隔板200的内部设有绝热材料,因此,不必设置无用空间,能够使绝热隔板200的上面平坦。由于能够使配置于该绝热隔板200上面的水箱部510和第一抽屉箱部520及第二抽屉箱部530的任意一个在前后方向移动,因而进行食品的取出放入或水的补充,因此,通过用使绝热隔板200的上面平坦,这些容器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及拆装容易。
还有,本实施例的左右均等的分割存放不只是最下部存放空间570或制冰室600和第二冷冻室700,最下部存放空间570的上部的可调搁板542也能够实现左右对称的分割存放。下面结合图20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在图20中,本实施例采用的可调搁板542与左右非对称的最下部存放空间组合起来也可采用在现有的冰箱上。但通过使该可调搁板542与左右对称的分割存放的最下部存放空间570或制冰室600和冷冻室第二冷冻室700组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性能。
在图20中,该可调搁板542设置于最下部存放空间570的分隔搁板571的上部,并由一侧的固定搁板部分543和(d)图所示的可拆装的搁板544构成。也就是说,固定搁板部分543和可拆装搁板544通用左右横宽而形成。至于固定搁板部分543的顶板搁板545,其高度由中央的支撑板546和壁面的支撑部547固定。一方面,至于可拆装搁板544具有在顶板部分的两侧具备脚部548的截面为コ形的形态。上述中央的支撑板546及与其相对的蔬菜室的内壁面上设有支撑可拆装搁板544的脚部548的支撑部549。如(a)图所示那样,该支撑部549设置成,在支撑上述脚部548的状态下,可拆装搁板544的顶板部分与顶板搁板545保持同一高度。在该(a)图的状态下,能够得到与在其上部排列的其他固定搁板541相同的使用性能。
一方面,如(b)图所示那样,若反转可拆装搁板544并安装在支撑部549上,则能够将顶板部分的高度降低脚部的高度的量。再有,如(c)图所示那样,若在分隔搁板571上设置反转了的可拆装搁板544,则能够在其上方形成纵向长度的较广的存放空间。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邻接绝热隔板200的储藏空间配合对开双扇门52的左右均等的分割而左右均等地进行分割,并进一步上下地分割这些,做成小储藏空间的集合体,能够提高使用性能。
尤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上述左右均等的分割存放的部分配置在靠近视线的中段上,并将其上部做成以用尽宽度的搁板为主体的存放空间,将其下方做成用尽横宽的大型抽屉存放空间,能够使食品的取出放入容易。
还有,采用这种分割存放主体100能够替换对开双扇门52采用单开门51。即,根据单开门51,能够将设置于内壁面上的存放架550做成用尽宽幅的存放空间。
下面参照图4、图22及图23说明蔬菜室900的操纵性。图22是除去了抽屉门及存放箱的状态下的蔬菜室的外观图。图23是表示抽屉门和存放箱的拉出放入的纵向剖视图。
在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中,能够向后方较大地扩大蔬菜室900的上部背面部分。这起因于,在设置于2个绝热隔板200、201之间的冷冻室400的后方集中配置了冷却室140,并在蔬菜室900的后方下部小型地集中配置了机械室130。根据该配置结构,在机械室130和冷却室140之间产生空间,因此,能将该空间作为蔬菜室900的存放空间。
图22表示生成于蔬菜室的后方的扩大了的存放空间901。在本实施例中,在下部的机械室130和上方的冷却室140之间形成扩大了的存放空间,并在其中央的后方形成伸出部171,并使排水管147通过该伸出部171内。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将在机械室130的上部扩大了的存放空间901的前部作为上部存放箱930的存放空间利用,并将在机械室130的上部扩大了的存放空间901的后部作为用绝热材料保护的排水管147和抽屉开闭机构部910的配置面利用。
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抽屉开闭机构部910延长并设置在扩大到机械室130的上部的存放空间901的后部,能够向后方较长地设置构成抽屉开闭机构部910(下部抽屉开闭机构部911,上部抽屉机构部912)的保持部件911a和导轨911b。由此,如图23所示那样,即使向前方较大地拉出抽屉门90,由于能够加长保持部件911a和导轨911b的重叠部分,因此,能够保持抽屉开闭机构部910的强度。
因而,由于能够从蔬菜室900较大地拉出支撑于保持部件911a上的下部存放箱92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下部存放箱920的食品的取出放入。还有,通过使上部抽屉机构部912也做成相同的结构,也能够向前方较大地拉出上部存放箱930。
下面参照图23说明伴随抽屉门90的拉出放入的2个存放箱的拉出放入。
首先,(a)图表示上部存放箱930的外观图。该上部存放箱930,在其前部一侧开有切口,借助于该切口部,在关闭(b)图所示抽屉门90的状态下,通过形成下部存放箱920和上部存放箱930的未重叠的部分,形成敞开了上部的纵长的存放空间,使得能够在该存放空间存放塑料瓶或纵向长度的蔬菜。
还有,在上部存放箱930的两侧设有保持在上述导轨912b上的带状的保持部912a。
(b)图表示关了抽屉门9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上部存放箱930配置于下部存放箱920的上部。在本实施例中,在下部存放箱920的两侧的边缘部上形成与上述支撑导轨821相同的支撑导轨921。也就是说,上部存放箱930,通过设置于其两侧的保持部912a,能够换乘到设置于下部存放箱920的上部的支撑导轨921和设置于蔬菜室900的两壁面上的导轨912b。在(b)图的状态下,上部存放箱930由导轨912b保持。
还有,上部存放箱930形成为其进深方向的长度比下部存放箱920长,在(b)图的状态下,上部存放箱930的后部向扩大了的存放空间901伸出而配置。
从(b)图的状态,若向前方拉出抽屉门90,则保持在下部抽屉开闭机构部911上的下部存放箱920同时被拉出。在上部存放箱930的底面上设有向下方伸出形成的凸起部931。若下部存放箱920被拉出并下部存放箱920的后部边缘触接该凸起部841,则随下部存放箱920的向前方的移动,凸起部841起着使上部存放箱930向前方被拉出的作用。(c)图表示下部存放箱920的后部边缘触接该凸起部931的状态。
如(d)图所示那样,在最大地拉出抽屉门90的状态下,上部存放箱930向前方被拉出的长度为上部存放箱930的前部的边缘部从蔬菜室900露出的程度,该露出的长度由上述凸起部931的安装位置设定。
在该(d)图的状态下,由于下部存放箱920的内部较大地露出,使得下部存放箱920的食品的取出放入较容易。再有,从(d)图的状态下拉出上部存放箱930时,上部存放箱930的前部露出在蔬菜室900的前面上部,因此,通过形成于该前部的把手932拉出上部存放箱930,并如(e)图所示那样,能够使其内部较大地露出而进行食品的取出放入。
还有,从(e)图的状态关闭抽屉门90,则下部存放箱920随抽屉门90的关闭动作被存放,与此同时,上部存放箱930其前部触接抽屉门90的内壁面并随关闭抽屉门90的动作存放于蔬菜室900内,并回到(b)图的状态。因而上部存放箱930无论处于什么位置也都能随着关闭抽屉门90的动作而返回到(a)图的状态。

Claims (2)

1.一种冰箱,用2个绝热隔板上下分割冰箱内部,在上段配置冷藏室,在中段配置冷冻室,在下段配置蔬菜室,并在上述冷冻室和蔬菜室具备抽屉门,上述冷藏室具备单开门或对开双扇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冷冻室的后方配置具备送风扇和热交换器而构成冷却室的冷却单元,并在上述蔬菜室的后方下部配置具备压缩机的机械室,
在用中段分隔架上下分割上述冷冻室的同时,用纵向隔板左右分割该中段分隔架和上部绝热隔板之间,从而在冷冻室的上段并排设置具备自动制冰装置的制冰室和第二冷冻室,在上述冷冻室的下段设置第一冷冻室,
上述冷却单元在上述制冰室、第二冷冻室和第一冷冻室的后方具备向各个储藏室供给冷气的喷气口,
在上述制冰室的后方具备即使上述自动制冰装置和喷气口之间的距离变化也使冷气连通成为可能的距离调整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纵向隔板将其上部固定在上述绝热隔板上,将其前部的下端部固定在上述中段分隔架上,同时,
上述纵向隔板的后端部在与上述冷却单元之间形成有距离调整空间。
CNB2006101514281A 2005-09-08 2006-09-07 冰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67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0046 2005-09-08
JP2005260046A JP2007071465A (ja) 2005-09-08 2005-09-08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8471A true CN1928471A (zh) 2007-03-14
CN100516727C CN100516727C (zh) 2009-07-22

Family

ID=37858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5142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6727C (zh) 2005-09-08 2006-09-07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071465A (zh)
CN (1) CN100516727C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3522A (zh) * 2011-05-31 2011-10-1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02213521A (zh) * 2011-05-31 2011-10-1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02213523A (zh) * 2011-05-31 2011-10-1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02226617A (zh) * 2011-05-31 2011-10-26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102226620A (zh) * 2011-05-31 2011-10-26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WO2012069439A2 (en) 2010-11-26 2012-05-31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Refrigerator
CN101946142B (zh) * 2008-02-12 2013-03-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CN106322883A (zh) * 2016-08-19 2017-01-11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EP3193109A1 (en) * 2016-01-13 2017-07-19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CN113028708A (zh) * 2019-12-09 2021-06-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2407B2 (ja) * 2008-03-18 2013-03-27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5493318B2 (ja) * 2008-07-18 2014-05-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320228B2 (ja) * 2009-09-14 2013-10-2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260454B2 (ja) * 2009-09-14 2013-08-1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682908B2 (ja) * 2010-09-09 2015-03-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675905B2 (ja) * 2013-07-11 2015-02-2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9152354A (ja) * 2018-03-01 2019-09-12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44145B2 (ja) * 1991-03-14 1998-04-28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3011569B2 (ja) * 1993-04-15 2000-02-21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の温度操作盤
JP3291833B2 (ja) * 1993-05-11 2002-06-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蔵庫
JP2002277137A (ja) * 2002-03-15 2002-09-25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3852607B2 (ja) * 2003-03-24 2006-1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冷凍冷蔵庫、製氷方法
JP3852609B2 (ja) * 2003-09-16 2006-1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冷蔵庫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142B (zh) * 2008-02-12 2013-03-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WO2012069439A2 (en) 2010-11-26 2012-05-31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Refrigerator
CN102226617B (zh) * 2011-05-31 2013-01-30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102226617A (zh) * 2011-05-31 2011-10-26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102226620A (zh) * 2011-05-31 2011-10-26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102213523A (zh) * 2011-05-31 2011-10-1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02213522A (zh) * 2011-05-31 2011-10-1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02213521A (zh) * 2011-05-31 2011-10-1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02226620B (zh) * 2011-05-31 2013-03-27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EP3193109A1 (en) * 2016-01-13 2017-07-19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CN106322883A (zh) * 2016-08-19 2017-01-11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28708A (zh) * 2019-12-09 2021-06-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13028708B (zh) * 2019-12-09 2022-1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US12031768B2 (en) 2019-12-09 2024-07-09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16727C (zh) 2009-07-22
JP2007071465A (ja) 200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8471A (zh) 冰箱
CN1156665C (zh) 电冰箱
CN1167923C (zh) 电冰箱
CN1296667C (zh) 冷藏室和冷冻室均装有一冷却器的冰箱
CN1727826A (zh) 电冰箱
CN1293749A (zh) 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US20110174012A1 (en) Refrigerator
CN101592427A (zh) 冰箱
CN1156237A (zh) 电冰箱
CN1248691A (zh) 冰箱
JP2846632B2 (ja) 冷蔵庫
JP2014020685A (ja) 冷蔵庫
WO2008111811A1 (en) Refrigerator
JP4186654B2 (ja) 冷蔵庫
JP2000074547A (ja) 冷蔵庫
KR20170132632A (ko) 덕트 어셈블리
JP2804754B2 (ja) 冷蔵庫
CN114076450B (zh) 风冷冰箱
CN216716682U (zh) 一种冷柜
US20230288132A1 (en) Refrigerator
CN1896666A (zh) 电冰箱的分体型双重抽屉
JP3035604U (ja) 冷蔵庫
JP2913285B2 (ja) 冷蔵庫
CN101074826A (zh) 电冰箱
JP2698567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