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8306A - 门窗设备 - Google Patents

门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8306A
CN1928306A CN 200610109066 CN200610109066A CN1928306A CN 1928306 A CN1928306 A CN 1928306A CN 200610109066 CN200610109066 CN 200610109066 CN 200610109066 A CN200610109066 A CN 200610109066A CN 1928306 A CN1928306 A CN 1928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ckleshaped
tapered end
unblanking
lock
functio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090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7193C (zh
Inventor
石黑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AP Inc
Original Assignee
YKK A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AP Inc filed Critical YKK AP Inc
Publication of CN1928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8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71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719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锁装置的门窗设备,即使在锁座(12)不处于可卡合位置的状态进行上锁操作,双重锁定部件(16)的滑动也受到突出规定量的触发器(19)的限制,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的上锁操作受到限制,故可防止虚假上锁。在上锁状态下,通过由受到螺旋弹簧(163)施力的滑动部(162)来限制背衬(17)的转动,从而可限制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的开锁操作,可自动地实施双重锁定,只要操作开锁操作部(161)就可容易解除双重锁定。此外,由于双重锁定部件(16)及触发器(19)设在支架(13)上,故部件尺寸不容易受到制约,可提高部件强度、耐久性。即使设置虚假上锁防止机构及双重锁定机构,也可提高开锁时的操作性、耐久性。

Description

门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设备,详细地说,涉及具有可滑动开闭的门、窗扇之类的隔扇(以下称为隔扇)、且具有对该隔扇上锁的月牙锁和锁座的门窗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双槽推拉窗或单扇推拉窗等进行上锁用的锁装置,一般具有设在内外合挺框上的月牙锁和锁座。这种月牙锁通常是可转动地设在室内侧隔扇的合挺框上的镰刀形锁头(日文:鎌錠)可与设在室外侧隔扇的合挺框上的锁座卡合进行上锁。在这种月牙锁中,设计了防止在锁座未处于可卡合位置的状态下就进行上锁操作而发生虚假上锁的机构,及在上锁状态下对月牙锁的开锁操作进行限制的双重锁定的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月牙锁中,设有对锁座处于可卡合位置的情况进行感知的感知部,可通过该感知部防止虚假上锁。即,在锁座未处于可卡合位置、感知部未与锁座抵接的场合,月牙锁的转动受到限制而不能继续进行上锁操作,而在锁座处于可卡合位置且感知部与锁座抵接的场合,感知部就移动,可继续进行上锁操作。
通过在上锁状态下感知部与支架卡止,构成了月牙锁的转动受到限制、不能进行开锁操作的双重锁定机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58585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技术的月牙锁中,存在以下问题:在解除双重锁定时,必须对位于与锁座卡合的镰刀形锁头附近的感知部进行按压来解除与支架的卡止,并必须在仍对该感知部进行按压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手柄,从而开锁时操作性变差。即,在通常的设在双槽推拉窗上的月牙锁中,在上锁状态下与锁座卡合的镰刀形锁头位于下侧,因此难以按压该镰刀形锁头附近的感知部,且因手柄位于与镰刀形锁头相反的上侧,故在按压感知部的状态下用一只手操作手柄非常困难,方便性极差。
此外,在以往技术的月牙锁中,存在以下问题:因在镰刀形锁头的内侧设有感知部,感知部尺寸变小,故难以提高部件强度,耐久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锁装置的门窗设备,该锁装置即使设置虚假上锁防止机构及双重锁定机构也能提高开锁时的操作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的门窗设备,具有设置成可滑动开闭的隔扇,设在该隔扇上的第1合挺部与设在该隔扇的室内侧或室外侧的第2合挺部在进深方向重合的状态下可利用锁装置进行上锁,其特点是,所述锁装置包括:在所述第1及第2合挺部中,设在位于室内侧的室内侧合挺部上的月牙锁;以及可与所述月牙锁卡合地设在位于室外侧的室外侧合挺部上的锁座,所述月牙锁包括:固定在所述室内侧合挺部上的支架;镰刀形锁头,该镰刀形锁头被支承在该支架上,并设置成在与所述锁座卡合的上锁位置和不卡合的开锁位置之间转动自如;操作部件,其与该镰刀形锁头连接,用于转动操作该镰刀形锁头;检测部件,其与该操作部件的操作联动,对所述隔扇的关闭状态和非关闭状态进行检测;以及开锁限制部件,在所述镰刀形锁头处于上锁位置时,该开锁限制部件对该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向开锁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在所述检测部件上设有:在从所述支架向室外侧突出的方向受到施力的检测部;以及对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所述开锁限制部件设在所述支架上并受到朝向限制位置的施力,同时被设置成可与所述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向上锁方向的转动联动而向非限制位置移动,在所述隔扇为非关闭状态下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了上锁操作的场合,随着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向非限制位置侧的移动,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向所述室外侧隔扇突出规定量,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就与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上锁操作受到限制,在所述隔扇为关闭状态下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的场合,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与所述锁座或所述室外侧合挺部抵接,故该检测部不突出至规定量,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不与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可以继续进行上锁操作,所述镰刀形锁头转动到上锁位置而与所述锁座卡合,在所述镰刀形锁头转动到上锁位置的场合,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移动到限制位置侧,该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的开锁操作受到该开锁限制部件的限制,通过使该开锁限制部件移动到非限制位置,所述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可进行开锁操作。
这里,作为本发明的门窗设备,既可是双槽推拉窗或单扇推拉窗、升降框格窗,也可是双槽形式或单扇形式的拉门。并且,在门窗设备为单扇窗或单扇门的场合,隔扇(可动隔扇或门)与在它们的室外侧或室内侧固定在建筑物或框体上的固定隔扇、侧壁(日文:袖壁)、纵骨架等在进深方向重合,隔扇关闭,由可动隔扇的框材和门的缘部等构成第1合挺部,由固定隔扇的框材和侧壁的缘部、纵骨架等构成第2合挺部即可。
另外,本发明的门窗设备,具有:至少一方设置成可开闭的室内外一对隔扇;设在该室内侧隔扇的内合挺框上的月牙锁;以及可与该月牙锁卡合地设在室外侧隔扇的外合挺框上的锁座,最好是如下那种双槽推拉窗:所述月牙锁包括:固定在所述内合挺框上的支架;镰刀形锁头,该镰刀形锁头被支承在该支架上,并设置成在与所述锁座卡合的上锁位置和不卡合的开锁位置之间转动自如;操作部件,其与该镰刀形锁头连接,用于转动操作该镰刀形锁头;检测部件,其与该操作部件的操作联动并对所述隔扇的关闭状态和非关闭状态进行检测;以及开锁限制部件,在所述镰刀形锁头处于上锁位置时,该开锁限制部件对该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向开锁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在所述检测部件上设有:在从所述支架向室外侧隔扇突出的方向受到施力的检测部;以及对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所述开锁限制部件设在所述支架上并受到朝向限制位置的施力,同时被设置成可与所述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向上锁方向的转动联动而向非限制位置移动,在所述隔扇为非关闭状态下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了上锁操作的场合,随着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向非限制位置侧的移动,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向所述室外侧隔扇突出规定量,于是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就与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上锁操作受到限制,在所述隔扇为关闭状态下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的场合,因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与所述锁座或所述室外侧合挺框抵接,故该检测部不突出至规定量,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不与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可以继续进行上锁操作,所述镰刀形锁头转动到上锁位置而与所述锁座卡合,在所述镰刀形锁头转动到上锁位置的场合,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移动到限制位置侧,该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的开锁操作受到该开锁限制部件的限制,通过使该开锁限制部件移动到非限制位置,所述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可进行开锁操作。
采用以上的本发明,即使在锁座未处于可卡合的状态下进行了上锁操作,也由突出规定量的检测部件的限制部来限制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的上锁操作,可防止虚假上锁(虚假上锁防止机构)。另一方面,若锁座处于可卡合位置,则不受检测部件的限制部的限制可继续上锁操作,可使镰刀形锁头与锁座卡合进行上锁,并在该上锁后的状态下,利用开锁限制部件来限制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的开锁操作,从而可自动地作双重锁定(双重锁定机构)。通过将开锁限制部件设在支架上,则容易从室内侧进行操作,使该开锁限制部件移动到非限制位置、使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转动的开锁操作变得容易,可提高操作性。
由于检测部件及开锁限制部件设在支架上,故与将这些部件设在镰刀形锁头侧的情况相比,不容易受到部件尺寸的制约,可提高部件强度、耐久性。
此时,在本发明的门窗设备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包括:支承在所述支架上并设置成上下滑动自如的、同时设置成可从室内侧进行操作的开锁操作部,以及设在所述支架的内部、被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的被卡止部;所述检测部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支架上,并在隔着该轴支承位置的一侧形成有所述检测部,在另一侧形成有所述限制部即卡止部,通过该检测部件转动、所述检测部突出规定量,则所述卡止部将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的被卡止部卡止,开锁限制部件的移动受到限制。
在本发明的门窗设备中也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包括:支承在所述支架上并设置成上下滑动自如的、同时设置成可从室内侧进行操作的开锁操作部;以及设在所述支架的内部、被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的被卡止部,所述检测部件支承在所述支架上并设置成向室内外方向滑动自如,同时在该检测部件的室外侧端部形成有所述检测部,在室内侧形成有所述限制部即卡止部,通过该检测部件滑动、所述检测部突出规定量,则所述卡止部将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的被卡止部卡止,开锁限制部件的移动受到限制。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对开锁限制部件的开锁操作部进行操作,则双重锁定的开锁操作更容易,可进一步提高操作性。另外,通过由检测部件的卡止部将开锁限制部件的被卡止部进行卡止来限制开锁限制部件向非限制位置的移动,不能上锁操作,防止虚假上锁,从而可将虚假上锁时所作用的限制力分散到开锁限制部件及检测部件上,与作用力仅作用于检测部的以往技术的月牙锁相比,可减小作用在各部件上的力,可进一步提高耐久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门窗设备中,最好设有在所述镰刀形锁头处于开锁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突出的检测部突出装置。
采用这种结构,在对操作部件进行上锁操作、使镰刀形锁头转动之前,通过用检测部突出装置使检测部件的检测部突出,则上锁操作以前可检测锁座是否处于可卡合位置,可更清楚地判别虚假上锁的情况。此时,在利用检测部突出装置而突出的检测部突出了规定量的场合,若不能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则使用者就可进一步明确地判别是虚假上锁的情况,可防止用蛮力进行上锁操作,可进一步提高操作性和耐久性。
在本发明的门窗设备中,最好是在所述月牙锁上设有在所述镰刀形锁头处于上锁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不突出至规定量的检测部突出限制装置。
采用这种结构,即使镰刀形锁头不与锁座卡合而处于被转动到上锁位置的异常上锁状态,也可用检测部突出限制装置对检测部的突出进行限制使开锁限制部件移动到非限制位置。即,在小孩恶作剧或不经意将物品夹住或检测部的突出受到限制的状态下进行上锁操作、处于虚假上锁状态时,由于开锁限制部件所进行的双重锁定同时产生作用,故在时开锁限制部件移动到非限制位置、解开双重锁定后,必须对操作部件进行开锁操作。但是,一旦检测部件的检测部随着开锁限制部件向非限制位置移动而突出,由于锁座不处于抵接位置,故检测部突出规定量,开锁限制部件的移动受到限制,有可能双重锁定不解开,异常上锁状态就不能消除。因此,通过预先利用检测部突出限制装置对镰刀形锁头处于上锁位置状态的检测部的突出进行限制,开锁限制部件可移动(双重锁定被解开)到非限制位置,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就可进行开锁操作,即使处于前述那样的异常上锁状态,也可将其消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门窗设备所使用的锁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所述锁装置的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
图3(A)、(B)是表示所述锁装置的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
图4(A)、(B)是表示所述锁装置的上锁状态的侧视图。
图5(A)、(B)是表示所述锁装置的虚假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锁装置的侧视图。
图7(A)、(B)是表示所述锁装置的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
图8(A)、(B)是表示所述锁装置的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
图9(A)、(B)是表示所述锁装置的虚假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锁装置的侧视图。
图11(A)、(B)是表示所述锁装置的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
图12(A)、(B)是表示所述锁装置的虚假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
图13(A)、(B)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锁装置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的锁装置的侧视图。
图15(A)、(B)是表示所述锁装置的开锁时动作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形态。
在第2实施形态以后,对于与下面第1实施形态中说明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和具有同样功能的构成部件,标上与第1实施形态的构成部件相同的符号,省略或简化这些说明。
(第1实施形态)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门窗设备即双槽推拉窗1所使用的锁装置10的侧视图。图2及图3(A)、(B)分别是表示锁装置10的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图4(A)、(B)是表示锁装置10的上锁状态的侧视图。图5(A)、(B)是表示锁装置10的虚假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
图1中,双槽推拉窗1具有开闭自如地支承在未图示的窗框内部的室内外一对隔扇。隔扇是在由上下左右的框所组成的四周框的内部嵌入玻璃板而成,合挺部的纵框即内合挺框2和外合挺框3在进深方向重合而关闭。双槽推拉窗1通过锁装置10被上锁,而该锁装置10包括固定在室内侧隔扇的内合挺框上的月牙锁11、和固定在室外侧隔扇的外合挺框3上的锁座12。
月牙锁11包括:固定在内合挺框2上的支架13;支承在该支架13上、在与锁座12卡合的上锁位置和不卡合的开锁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镰刀形锁头14;与该镰刀形锁头14连接、用于转动操作镰刀形锁头14的作为操作部件的捏手15;以及双重锁定部件16,该双重锁定部件16上下滑动自如地支承在支架13上,作为对镰刀形锁头14从上锁位置向开锁位置的转动进行限制的开锁限制部件。并在支架13的内部设有背衬17、螺旋弹簧18和触发器19,背衬17固定在镰刀形锁头14的转动轴141上,螺旋弹簧18与该背衬17连接并对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向上锁位置或开锁位置中的任一位置施力,触发器19作为检测部件,与镰刀形锁头14的转动联动而对隔扇的关闭状态及非关闭状态进行检测。
双重锁定部件16包括:从支架13向室内侧露出的开锁操作部161;与该开锁操作部161连接、设在支架13内部的滑动部162;以及与滑动部162的下端部和支架13连接并对滑动部162向下方施力的螺旋弹簧163。如图3所示,滑动部162上形成有:与背衬17的第1弯曲片171抵接的倾斜面164;与处于上锁位置的背衬17的第2弯曲片172抵接、限制镰刀形锁头14向开锁方向转动的限制面部165;对触发器19的卡止部192(后述)向下方施力的施力面部166;以及在虚假上锁时与触发器19的卡止部192卡止的被卡止部167。这种双重锁定部件16的结构如下:随着镰刀形锁头14从开锁位置向上锁方向的转动,背衬17的第1弯曲片171与倾斜面164抵接而被向上推,滑动部162及开锁操作部161就克服螺旋弹簧163的施力而向上方滑动。
触发器19形成有: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支架13上、隔着该轴支位置而设在一侧(上侧)并可从支架13突出的检测部191;设在另一侧而可将双重锁定部件16的被卡止部167卡止的卡止部(限制部)192。并且,检测部191受到设在与支架13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193在检测部191从支架13突出的方向(图中右转方向)上的施力,同时通过双重锁定部件16的施力面部166使卡止部192受到向下方的螺旋弹簧163的施力,触发器19就没入支架13内。通过双重锁定部件16的滑动部162向上方滑动,这种触发器19的卡止部192就沿着施力面部166向室内侧移动,触发器19转动,检测部191向室外侧突出。
下面说明锁装置10的动作。
这里,如图1所示,所谓锁装置10的上锁操作,是指月牙锁11的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处于开锁位置、从镰刀形锁头14不与锁座12卡合的状态如图2所示那样对捏手15向室内侧(图中左侧)上方操作而使镰刀形锁头14向上锁方向(向上锁位置)转动的操作。
首先,如图1、图2所示,在锁座12处于可卡合位置的状态即在室内外的隔扇关闭的关闭状态下,当对捏手15进行上锁操作而使镰刀形锁头14转动时,背衬17的第1弯曲片171将双重锁定部件16的倾斜面164上推,开锁操作部161及滑动部162向上方滑动。并且,触发器19的卡止部192沿着滑动部162的施力面部166向室内侧移动,触发器19转动,检测部191就突出到室外侧。当如此突出后的检测部191与锁座12抵接时,如图3所示,卡止部192的移动就停止在滑动部162的限制面部165的室外侧位置,滑动部162的被卡止部167不与该卡止部192卡止。因此,双重锁定部件16的开锁操作部161及滑动部162可继续向上方滑动,可继续进行镰刀形锁头14的转动操作,使镰刀形锁头14与锁座12卡合。
接着,如图4所示,在继续操作捏手15、使镰刀形锁头14转动到上锁位置的场合,背衬17的第2弯曲片172就转动到双重锁定部件16的限制面部165的室外侧,将滑动部162上推的力就不起作用。由此,受到螺旋弹簧163施力的滑动部162及开锁操作部161向下方滑动,受滑动部162的施力面部166按压的卡止部192被向室外侧推出,触发器19就向检测部191没入支架13方向转动。并且,通过背衬17的第2弯曲片172与滑动到下方的限制位置处的滑动部162的限制面部165抵接,背衬17向开锁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由此,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不能进行开锁操作,也就是说实施双重锁定。此外,在该上锁状态下,背衬17的第1弯曲片171受到螺旋弹簧18的向下方的施力,背衬17、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维持上锁位置。
如上所述,在已上锁状态的锁装置10中,通过使双重锁定部件16的开锁操作部161向上方滑动操作而使其移动到非限制位置,则由滑动部162的限制面部165对背衬17的第2弯曲片172的限制被解除,背衬17可向开锁方向转动,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可进行开锁操作。若使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转动到开锁位置进行开锁,通过背衬17的第1弯曲片171受到螺旋弹簧18的向下方的施力,背衬17、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就维持开锁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锁座12未处于可卡合的状态即室内外的隔扇未关闭的非关闭状态下,当对捏手15进行上锁操作使镰刀形锁头14转动时,由于触发器19的检测部191不与锁座12抵接,故检测部191向室外侧突出规定量,即,触发器19转动到与支架13抵接的位置。如此,当检测部191突出规定量时,触发器19的卡止部192就移动到滑动部162限制面部165的室内侧位置,滑动部162的被卡止部167与该卡止部192卡止。因此,双重锁定部件16的滑动部162向上方的滑动受到限制,再也不能对镰刀形锁头14进行转动操作,使用者就可判别为虚假上锁状态。并且,若停止上锁操作即把手指或手离开捏手,则背衬17及滑动部162因螺旋弹簧18、163的施力而向下方移动,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向开锁方向转动,自动返回到开锁状态。
采用这种本实施形态,有如下效果。
(1)即,即使在隔扇未关闭的非关闭状态(锁座12未处于可卡合的状态)下进行了上锁操作,双重锁定部件16的被卡止部167也由突出了规定量的触发器19的卡止部192卡止,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的上锁操作受到限制,故可防止虚假上锁。若在知道不能上锁操作的时刻停止操作,则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依靠螺旋弹簧18、163的施力而自动返回到开锁状态,使用者可容易地判别虚假上锁状态。
(2)另一方面,在隔扇关闭、锁座12处于可卡合位置的状态下,可继续上锁操作进行上锁,同时,在该上锁后的状态下,由受到弹簧163施力的滑动部162的限制面部165来限制背衬17的第2弯曲片172,可限制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的开锁操作,可自动地实施双重锁定。并且,只对设在支架13室内侧的双重锁定部件16的开锁操作部161进行操作,就可消除双重锁定,镰刀形锁头14和捏手15就可转动,可容易地进行开锁操作。
(3)并且,由于双重锁定部件16及触发器19被设在支架13上,故与这些部件设在镰刀形锁头14侧的情况相比,不容易受到部件尺寸的制约,可提高部件强度、耐久性。而且,通过以触发器19的卡止部192、双重锁定部件16的被卡止部167和背衬17的第1弯曲片171来限制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转动来防止虚假上锁,由此可使虚假上锁时作用的操作力分散,减小作用于各部件的力,可进一步提高耐久性。另外,在上锁时,通过以背衬17的第2弯曲片172及双重锁定部件16的限制面部165来限制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的转动来实施双重锁定,由此在实施有双重锁定的状态下,可使对捏手15进行了开锁操作时所作用的操作力予以分散。
(第2实施形态)
下面根据图6~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A的侧视图。图7(A)、(B)及图8(A)、(B)分别是表示锁装置10A的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图9(A)、(B)是表示锁装置10A的虚假上锁时动作的剖视图。
本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A具有双重锁定部件16A及触发器19A,它们与前述第1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中的双重锁定部件16及触发器19不同,其它结构与锁装置10大致相同,下面,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
锁装置10A的双重锁定部件16A形成有:开锁操作部161;设在支架13内部的滑动部162A;以及对滑动部162A向下方施力的螺旋弹簧163。如图8所示,在滑动部162A上形成有:与背衬17的第1弯曲片171抵接的倾斜面164;与处于上锁位置的背衬17的第2弯曲片172抵接的限制面部165;对触发器19A的卡止部192A(后述)向下方施力的施力面部166A;以及在虚假上锁时与触发器19A的卡止部192A卡止的被卡止部167。该双重锁定部件16A的结构如下:随着镰刀形锁头14从开锁位置向上锁方向的转动,背衬17的第1弯曲片171与倾斜面164抵接而被向上推,滑动部162A及开锁操作部161就克服螺旋弹簧163的施力向上方滑动。
锁装置10A的触发器19A包括检测部191A和卡止部(限制部)192A,所述检测部191A支承在支架13上并设置成向室内外方向滑动自如,同时设在室外侧端部上而可从支架13突出;所述卡止部192A设在室内侧端部上,可将双重锁定部件16A的被卡止部167A卡止。并且,触发器19A受到设在与支架13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193的施力,该施力方向是使检测部191A从支架13突出的方向(图中,右方向),同时,通过双重锁定部件16A的施力面部166A使卡止部192A受到螺旋弹簧163的向下方的施力,从而触发器19A没入支架13内。这种触发器19A的结构如下:通过双重锁定部件16A的滑动部162A向上方滑动,卡止部192A就沿着施力面部166A向室外侧移动,检测部191A就向室外侧突出。
下面,说明锁装置10A的动作。
首先如图6、图7所示,在锁座12处于可卡合位置的状态下,在对捏手15进行上锁操作而使镰刀形锁头14转动的场合,滑动部162A因背衬17的第1弯曲片171而向上方滑动。并且,触发器19A的检测部191A随着滑动部162A的滑动而向室外侧突出,当突出后的检测部191A与锁座12抵接时,如图8所示,卡止部192A的移动就停止在滑动部162A的被卡止部167A的室内侧位置,被卡止部167A不与该卡止部192A卡止。因此,双重锁定部件16Aa的开锁操作部161及滑动部162A可继续向上方滑动,使镰刀形锁头14继续转动操作,镰刀形锁头14与锁座12卡合。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锁座12未处于可卡合位置的状态下,在对捏手15进行上锁操作而使镰刀形锁头14转动的场合,由于触发器19A的检测部191A不与锁座12抵接,故检测部191A向室外侧突出规定量,卡止部192A移动到滑动部162A的被卡止部167A上侧,被卡止部167A与该卡止部192A卡止。因此,双重锁定部件16A的滑动部162A向上方的滑动受到限制,再也不能对镰刀形锁头14进行转动操作,使用者就可判别虚假上锁。
采用这种本实施形态,可获得与前述(1)~(3)大致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形态)
下面根据图10~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B的侧视图。图11(A)、(B)是表示锁装置10B的上锁时动作的侧视图。图12(A)、(B)是表示锁装置10B的虚假上锁时动作的剖视图。
本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B是在前述第1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上附加了检测部突出装置20,其它结构与锁装置10大致相同。下面,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
锁装置10B的检测部突出装置20包括:从开锁状态的捏手15的室内侧面突出设置的按钮201;内藏在捏手15中通过对按钮201的操作而向转动轴141侧滑动的滑动部件202;以及对该滑动部件202向捏手15顶端侧施力的螺旋弹簧203。并且在双重锁定部件16的滑动部162下端部连接有连接部件168,在捏手15处于开锁位置的状态下,检测部突出装置20的滑动部件202与连接部件168连接。通过推入按钮201,滑动部件202进行滑动并将连接部件168上推,双重锁定部件16的滑动部162及开锁操作部161与该连接部件168一起向上方滑动移动。触发器19与该滑动部162的滑动联动而转动,检测部191从支架13向室外侧突出。
在双重锁定部件16的滑动部162不向上方滑动的状态(图10的状态)下,由于背衬17的第2弯曲片172卡止在滑动部162中的与连接部件168之间的连接部分上,因此背衬17的转动受到限制。因此,若不压入检测部突出装置20的按钮201使双重锁定部件16的滑动部162向上方滑动,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就不能进行上锁操作。
如图11所示,在如上所述那样的锁装置10B中,在锁座12处于可卡合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压入检测部突出装置20的按钮201,触发器19就转动,突出后的检测部191与锁座12抵接,同时,双重锁定部件16的滑动部162向上方滑动,捏手15可进行上锁操作。接着,当对捏手15进行上锁操作使镰刀形锁头14转动时,滑动部162的被卡止部167不会与触发器19的卡止部192卡止,可继续镰刀形锁头14的转动操作,使镰刀形锁头14与锁12卡合。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锁座12未处于可卡合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压入检测部突出装置20的按钮201,触发器19就转动,突出后的检测部191向室外侧突出规定量,与前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滑动部162的被卡止部167被卡止在触发器19的卡止部192上,镰刀形锁头14不能进行转动操作。
采用这种本实施形态,除了与前述(1)~(3)大致相同的效果外,还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4)即,若不压入检测部突出装置20的按钮201使双重锁定部件16的滑动部162向上方滑动即不使触发器19的检测部191突出的话,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就不能进行上锁操作,因此是在对是否是虚假上锁的情况检测后再进行上锁操作,因此可在上锁操作的初期阶段进行判别虚假上锁状态。
(第4实施形态)
下面,根据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
图13(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C的侧视图。这里,图13(A)表示锁装置10C正常上锁状态,图13(B)表示在锁装置10C的异常上锁状态下,即在锁座12未处于可卡合位置的状态下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被转动到上锁位置后的虚假上锁状态。
本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C是在前述第1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上附加了检测部突出限制装置,其它结构与锁装置10大致相同。下面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
锁装置10C的检测部突出限制装置由设在与触发器19C检测部191C相反侧(卡止部192C侧)的端部上的突片194构成。该突片194可与在触发器19C转动时处于上锁位置的背衬17的第2弯曲片172抵接,通过与第2弯曲片172抵接,限制触发器19转动,即限制检测部191向室外侧突出。并且在异常上锁状态下,当向上方滑动操作双重锁定部件16的开锁操作部161时,触发器19C的卡止部192C随着滑动部162向上方移动而向室内侧移动,触发器19C转动。此时,卡止部192C不使滑动部162的被卡止部167移动到可卡止的位置,通过被卡止部167未被卡止,可继续对开锁操作部161进行滑动操作。
采用这种本实施形态,除了与前述(1)~(3)大致相同的效果外,还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5)即,即使万一处于异常上锁状态(虚假上锁状态),通过限制触发器19C的检测部191C的突出,滑动部162的被卡止部167未被卡止部192C卡止,双重锁定部件16所进行的双重锁定被解除,背衬17、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可向开锁方向转动,可解除异常上锁状态。
(第5实施形态)
下面,根据图14和图15说明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D的侧视图。图15(A)、(B)是表示锁装置10D的开锁时动作的侧视图。这里,图15(A)表示锁装置10D的异常上锁状态,图15(B)表示锁装置10D的异常上锁状态被解除时的动作。
本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D具有与前述第2实施形态的锁装置10S中的触发器19A相同的滑动自如地设在室内外设置成的触发器19D,且具有对该触发器19D的突出进行限制的检测部突出限制装置。
锁装置10D的双重锁定部件16D包括:开锁操作部161;设在支架13内部的滑动部162D;以及对滑动部162向下方施力的螺旋弹簧163。滑动部162D包括:施力面部166D,其跨过转动轴141向上下延伸、在转动轴141的下侧对触发器19D的卡止部192D向下方施力;以及在虚假上锁时与触发器19D的卡止部192D卡止的被卡止部167D。该双重锁定部件16D的滑动部162及开锁操作部161随着镰刀形锁头14向开锁位置向上锁方向的转动而克服螺旋弹簧163的施力向上方滑动。
锁装置10D的触发器19D包括检测部191D、卡止部192D和突片195,所述检测部191D具有随着支架13向下部而向室外侧折弯的形状,且支承在支架13上、设置成向室内外方向滑动自如,同时设在室外侧端部并可从支架13突出;所述卡止部192D设在靠近室内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并可将双重锁定部件16D的被卡止部167D卡止;所述突片195设在室内侧上端部。并且,通过设在与支架13中间的螺旋弹簧193D使检测部191D受到从支架13突出的方向(图中的右方向)的施力,且使卡止部192D受到双重锁定部件16D的施力面部166D的向下方的施力,触发器19D就没入支架13内。通过双重锁定部件16D的滑动部162D向上方滑动,这种触发器19D的卡止部192D就沿着施力面部166D向室外侧移动,检测部191D向室外侧突出。
锁装置10D的检测部突出限制装置包括触发器19D的突片195、形成在背衬17上的第3弯曲片173。突片195可与处于上锁位置的背衬17的第3弯曲片173的室内侧侧面抵接,通过与第3弯曲片173抵接,限制触发器19D滑动移动,即,限制检测部191D向室外侧突出。并且在异常上锁状态下,当向上方滑动操作双重锁定部件16D的开锁操作部161时,虽然触发器19D的卡止部192D随着滑动部162D向上方的移动而欲沿着施力面部166D向室外侧移动,通过突片195与背衬17的第3弯曲片173卡止,触发器19D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通过滑动部162D的被卡止部167D不与触发器19的卡止部192D卡止,可继续对开锁操作部161进行滑动操作。
采用这种本实施形态,除了与前述(1)~(3)大致相同的效果外,还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6)即,即使万一处于异常上锁状态(虚假上锁状态),通过限制触发器19D的检测部191D的突出,滑动部162D的被卡止部167D不被卡止部192D卡止,解除双重锁定部件16D的双重锁定,而背衬17、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可向开锁方向转动,可解除异常上锁状态。
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各实施形态,可包含能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其他结构等,如下所示的变形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前述各实施形态中,表示了在双槽推拉窗1上设有锁装置10、10A、10B、10C、10D的例子,但本发明的门窗设备不限于这种双槽推拉窗1,也可是单扇推拉窗或升降框格窗等。另外,锁装置也可适用于双槽推拉式的窗或门以外,例如,也可设在平开窗或纵向滑出窗(日文:縦辷り出し窓)等两面皆可推拉型的窗或门上,而且也可将本发明用于窗或门以外的开闭部件的上锁。
其他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结构、方法等虽然公开在上述的描述中,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就是说,本发明主要涉及特定的实施形态而作了特别图示和说明,但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和目的的范围,对以上所述的实施形态在形状、材质、数量和其他详细结构方面,技术人员可增加各种变形。
因此,限定上述公开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载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作了例示性记载,并不限定本发明,所以,除了这些形状、材质等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限定外的部件名称的记载是包含本发明在内的。
符号说明
2是内合挺框,3是外合挺框,10、10A、10B、10C、10D是锁装置,11是月牙锁,12是锁座,13是支架,14是镰刀形锁头,15是操作部件即捏手,16、16A、16D是开锁限制部件的双重锁定部件,19是检测部件即触发器,20是检测部突出装置,161是开锁操作部,167、167A、167D是被卡止部,191、191A、191C、191D是检测部,192、192A、192C、192D是限制部即卡止部,194、195是检测部突出限制装置即突片。

Claims (6)

1.一种门窗设备,具有被设置成可滑动开闭的隔扇,设在该隔扇上的第1合挺部与设在该隔扇的室内侧或室外侧的第2合挺部在进深方向重合的状态下可利用锁装置进行上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装置包括:在所述第1及第2合挺部中设在位于室内侧的室内侧合挺部上的月牙锁;以及可与所述月牙锁卡合地设在位于室外侧的室外侧合挺部上的锁座,
所述月牙锁包括:固定在所述室内侧合挺部上的支架;镰刀形锁头,其被支承在该支架上,并设置成在与所述锁座卡合的上锁位置和不卡合的开锁位置之间转动自如;操作部件,其与该镰刀形锁头连接,用于转动操作该镰刀形锁头;检测部件,其与该操作部件的操作联动,对所述隔扇的关闭状态和非关闭状态进行检测;以及开锁限制部件,在所述镰刀形锁头处于上锁位置时,该开锁限制部件对该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向开锁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
在所述检测部件上设有:在从所述支架向室外侧突出的方向受到施力的检测部;以及对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所述开锁限制部件设在所述支架上并受到朝向限制位置的施力,同时被设置成可与所述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向上锁方向的转动联动而向非限制位置移动,
在所述隔扇为非关闭状态下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了上锁操作的场合,随着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向非限制位置侧的移动,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向所述室外侧隔扇突出规定量,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就与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上锁操作受到限制,
在所述隔扇为关闭状态下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的场合,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与所述锁座或所述室外侧合挺部抵接,故该检测部不突出至规定量,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不与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继续进行上锁操作,所述镰刀形锁头转动到上锁位置而与所述锁座卡合,
在所述镰刀形锁头转动到上锁位置的场合,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移动到限制位置侧,该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的开锁操作受到该开锁限制部件的限制,通过使该开锁限制部件移动到非限制位置,所述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可进行开锁操作。
2.一种门窗设备,具有:至少一方设置成可开闭的室内外一对隔扇;设在该室内侧隔扇的内合挺框上的月牙锁;以及可与该月牙锁卡合地设在室外侧隔扇的外合挺框上的锁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月牙锁包括:固定在所述内合挺框上的支架;镰刀形锁头,其被支承在该支架上,并设置成在与所述锁座卡合的上锁位置和不卡合的开锁位置之间转动自如;操作部件,其与该镰刀形锁头连接,用于转动操作该镰刀形锁头;检测部件,其与该操作部件的操作联动并对所述隔扇的关闭状态和非关闭状态进行检测;以及开锁限制部件,在所述镰刀形锁头处于上锁位置时,该开锁限制部件对该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向开锁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
在所述检测部件上设有:在从所述支架向室外侧隔扇突出的方向受到施力的检测部;以及对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所述开锁限制部件设在所述支架上并受到朝向限制位置的施力,同时被设置成可与所述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向上锁方向的转动联动而向非限制位置移动,
在所述隔扇为非关闭状态下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了上锁操作的场合,随着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向非限制位置侧的移动,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向所述室外侧隔扇突出规定量,于是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就与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上锁操作受到限制,
在所述隔扇为关闭状态下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的场合,因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与所述锁座或所述室外侧合挺框抵接,故该检测部不突出至规定量,所述镰刀形锁头、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开锁限制部件不与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继续进行上锁操作,所述镰刀形锁头转动到上锁位置而与所述锁座卡合,
在所述镰刀形锁头转动到上锁位置的场合,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移动到限制位置侧,该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的开锁操作受到该开锁限制部件的限制,通过使该开锁限制部件移动到非限制位置,所述镰刀形锁头及操作部件可进行开锁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包括:支承在所述支架上并设置成上下滑动自如的、同时设置成可从室内侧进行操作的开锁操作部;以及设在所述支架的内部、被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的被卡止部,
所述检测部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支架上,并在隔着该轴支承位置的一侧形成有所述检测部,在另一侧形成有所述限制部即卡止部,通过该检测部件转动、所述检测部突出规定量,则所述卡止部将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的被卡止部卡止,开锁限制部件的移动受到限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窗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锁限制部件包括:支承在所述支架上并设置成上下滑动自如的、同时设置成可从室内侧进行操作的开锁操作部;以及设在所述支架的内部、被所述检测部件的限制部卡止的被卡止部,
所述检测部件支承在所述支架上并设置成向室内外方向滑动自如,同时在该检测部件的室外侧端部形成有所述检测部,在室内侧形成有所述限制部即卡止部,通过该检测部件滑动、所述检测部突出规定量,则所述卡止部将所述开锁限制部件的被卡止部卡止,开锁限制部件的移动受到限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窗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部件上,设有在所述镰刀形锁头处于开锁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突出的检测部突出装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窗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月牙锁上设有在所述镰刀形锁头处于上锁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不突出至规定量的检测部突出限制装置。
CNB200610109066XA 2005-07-27 2006-07-26 门窗设备 Active CN1005071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17872 2005-07-27
JP2005217872A JP4580300B2 (ja) 2005-07-27 2005-07-27 建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8306A true CN1928306A (zh) 2007-03-14
CN100507193C CN100507193C (zh) 2009-07-01

Family

ID=37791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9066XA Active CN100507193C (zh) 2005-07-27 2006-07-26 门窗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80300B2 (zh)
CN (1) CN100507193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3697A (zh) * 2010-08-25 2012-03-21 Ykkap株式会社 门窗
CN106499751A (zh) * 2016-10-28 2017-03-15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防误操作带自限位的一体化回转轴锁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4779B2 (ja) * 2007-03-22 2012-02-01 株式会社Lixil クレセント
JP4718511B2 (ja) * 2007-03-30 2011-07-06 Ykk Ap株式会社 錠装置および建具
KR200449153Y1 (ko) 2008-01-16 2010-06-17 에이스이노텍 주식회사 창호용 겸용 잠금장치
JP5349280B2 (ja) * 2009-12-24 2013-11-20 株式会社明工 引戸の施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0196B2 (ja) * 1995-12-08 2005-05-18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サッシ
JP3646935B2 (ja) * 2002-07-19 2005-05-11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クレセント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3697A (zh) * 2010-08-25 2012-03-21 Ykkap株式会社 门窗
CN106499751A (zh) * 2016-10-28 2017-03-15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防误操作带自限位的一体化回转轴锁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80300B2 (ja) 2010-11-10
CN100507193C (zh) 2009-07-01
JP2007032122A (ja) 200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8306A (zh) 门窗设备
CN1196845C (zh) 按钮锁
CN1657335A (zh) 儿童座椅的锁定机构及童车的儿童座椅固定装置
CN1434184A (zh) 装有组合锁的门用锁式把手装置
CN1922377A (zh) 三模式锁
CN1867746A (zh) 安全锁装置
CN1641175A (zh) 门用锁定机构及门用锁定单元
CN1065312C (zh) 锁栓壳体和组件及装配挡板
CN1333856A (zh) 插芯门锁的杆把手控制器
CN1277495C (zh) 用于头盔防护罩的联结装置
CN1279260C (zh) 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及框架窗
CN104533183A (zh) 一种插芯锁
CN1278006C (zh) 钥匙、钥匙柄、锁以及安全系统
CN1942643A (zh) 具有机电式联锁装置的窗或门
CN108005594A (zh) 一种抓取成排管柱用的环抱式机械手
CN106121388A (zh) 一种组合式密码锁
CN200968091Y (zh) 锁定装置的互联底板
CN2720504Y (zh) 电子装置机壳
CN101063387A (zh) 电磁门锁
CN1534156A (zh) 门开闭用手柄的锁装置
CN207847416U (zh) 一种施工电梯防护门
CN1541297A (zh) 连杆锁
EP1610319A3 (en) Disc apparatus
CN1069764C (zh) 装有可开和关的胶卷暗盒的照相机
CN1045146A (zh) 磁力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