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6907A - 调度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度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6907A
CN1926907A CNA2005800068431A CN200580006843A CN1926907A CN 1926907 A CN1926907 A CN 1926907A CN A2005800068431 A CNA2005800068431 A CN A2005800068431A CN 200580006843 A CN200580006843 A CN 200580006843A CN 1926907 A CN1926907 A CN 1926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mentioned
sub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68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俊
西尾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6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69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 H04L5/026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using code divi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调度方法及其基站装置,该方法能够维持本小区内的上行线路的传输速度,同时,能够抑制对其它小区产生干扰而引起的不良影响,即其它小区的上行线路的传输速度的下降。在该装置中,上行调度器(120),基于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每个上行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分别计算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上行信号的平均接收SIR,从计算出的平均接收SIR低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开始,顺序地进行选择。另外,上行调度器(120),参照由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输入的被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测量结果,从该测量结果所表示的上行信号的接收SIR高的副载波开始,对于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顺序地分配任意一个的上行信号的尚未分配的副载波。

Description

调度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由包括基站装置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装置将构成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分别分配给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调度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线路分组存取)方式中,使用以下方法:自适应调制,基站装置根据传播路径情况,自适应地控制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使用的调制方式;时间调度,基站装置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中选择传播路径情况比较好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将发送帧分配给该被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超3G(beyond3G)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所探讨的OFDM或MC-CDMA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通过使用多个副载波来实现高速传输。通过这样的多载波传输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使用所有的、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发送来的不同的副载波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标志),对分别用于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频率,进行频率调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非专利文献2)。
基站装置根据其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各个传播路径的情况,对这些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配上行线路或者下行线路的信道的调度,作为该调度方法已知有下述3种:
1.轮转调度法(Round Robin法,RR法):分别对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随机(均等)分配发送时隙的方法;
2.Maximum CIR(Max-C/I)法:瞬间的接收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Ratio,信号干扰比)对最大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配发送时隙的方法;
3.Proportional Fairness(PF)法:对平均接收SIR的瞬间的接收SIR(SIR-inst/SIR-ave),对于最大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配发送时隙的方法。
而且,这3种调度方法,无论哪一种都用于将分组交换方式作为对象,而进行时间调度。但是,将分组置换为副载波时,也可适用于多载波传输方式的频率调度。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2-25261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Nortel Networks,“Nortel Network’s referencessimulation methodology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OFDM/WCDMA inUTRAN”3GPP TSG-RAN-1 R1-03-0785,
【非专利文献2】原川端段关口,“使用频率调度的MC-CDM方式”,信学技报,2002年7月,RCS2002-129,PP·61-PP·6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利用多载波传输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装置如果分别对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通过RR法,Max-C/I法或者PF法进行频率调度时,会产生下述的问题。
图1表示利用多载波传输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小区A的基站装置61、与小区A相邻的小区B的基站装置65、位于小区A的小区边缘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位于比较接近基站装置61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3、以及位于小区B内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6。
另外,图2的上段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发送到基站装置61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的接收SIR(虚线);以及,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3,发送到基站装置61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的接收SIR(实线)的一例的曲线图。再有,图2的下段表示基站装置61根据该图上段的接收SIR,使用RR法、Max-C/I法或者PF法,分别对于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进行频率调度的结果。另外,在图2的下段中的RR法,Max-C/I法及PF法的栏目中所记载的块(block)的高度,表示调制方式和对应其调制方式的相对的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图2下段的各方法栏目中所记载的块的高度,表示将调制方式BPSK(Bi-Phase Shift keying,Bi相移位键控)的传输速度作为基准的1比特,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位键控)的传输速度则为2比特,16QAM(16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16正交调幅)的传输速度则为4比特。另外,图2上段,表示BPSK,QPSK及16QAM各自能够适用的接收SIR的阈值。
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和基站装置61的传播距离,比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3和基站装置61的传播距离还长。因此,来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的上行多载波信号,比来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3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由于受传播路径损失等引起的不良影响,接收质量更容易劣化。因此,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和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3用相同的功率电平发送上行多载波信号时,通常如图2上段所示,由基站装置61所测量计算的、来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比来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3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要低。
在此,如图2下段所示,使用RR法进行频率调度时,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平均地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和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3。因此,例如副载波编号(以下简称“SCN”)为3、4、7及8的4个副载波,使用QPSK调制方式,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然后,在此情况,如图2上段所示,来自无线通信终端62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SIR超过QPSK阈值的只是SCN8,所以,用其它的SCN3、4及7的副载波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发送的QPSK调制数据,在基站装置61中不能被解调。因此,在此情况,对于用基站装置61不能解调的SCN3、4及7的副载波所发送的QPSK调制数据,由基站装置61对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发送重发请求信号。因此,在此情况,该重发请求信号的发送会导致下行线路的传输速度下降,并且由于重发数据的发送,也会导致上行线路的传输速度下降。
另外,如图2下段所示那样,使用Max-C/I法进行调度时,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的副载波只限于SCN5,所以,上行线路中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的传输速度变得极低。此时,如果提高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向基站装置61的发送功率电平,可以考虑增加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数量。但是,提高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的发送功率电平时,由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位于小区A的小区边缘,所以,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向基站装置61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便成为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6向基站装置65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干扰信号,结果又产生导致小区B中的上行线路的传输速度下降的问题。
另外,如图2下段所示,使用PF法进行调度时,进行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分配,与由基站装置61计算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的绝对值无关,所以,对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分配比较多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SCN1及4~6)。因此,如果使用PF法进行调度,对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容易达到上行线路中规定的传输速度。但是,如果增加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数量,无线通信终端装置62的发送功率电平与该数量成比例增高,所以,像上述那样,会导致小区B中的上行线路的传输速度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维持本小区内的上行线路的传输速度,同时能够抑制对其它小区产生干扰而引起的不良影响,即其它小区的上行线路的传输速度下降的调度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基站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调度方法,是基站装置调度分别用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步骤,对上述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或者所接收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都测量接收质量;计算步骤,分别计算上述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平均接收质量;选择步骤,从计算出的平均接收质量低的一方开始,顺序地选择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配步骤,从上述测量步骤所测量的接收质量高的副载波开始,对已选择的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顺序地分配任意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
本发明涉及的基站装置,是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分别接收多个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测量单元,测量每个接收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质量;调度器,分别计算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质量,从计算出的平均接收质量低的一方开始,顺序地选择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对于所选择的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从上述测量单元所测量的接收质量高的副载波开始,顺序地将任意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进行分配;发送单元,发送由上述调度器所分配的副载波构成的下行多载波信号。
本发明涉及的基站装置,是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该控制信息将由多个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测量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的接收质量作为内容;调度器,包含在所接收的上行多载波信号里的控制信息,计算每个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接收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质量,从计算出的平均接收质量低的一方开始,顺序地选择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对所选择的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从上述控制信息所示的接收质量高的副载波开始,顺序地将任意的上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进行分配;发送单元,发送由上述调度器所分配的副载波构成的下行多载波信号。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基站装置从平均接收质量低的一方开始,顺序地选择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对于所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从尚未分配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中,从接收质量高的一方开始,顺序地分配其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质量高的副载波,所以,对于平均接收水平低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能够优先分配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结果,根据本发明,能够高度维持本小区内的上行线路的传输速度,同时,极力抑制对其它小区的干扰。
另外,根据本发明,分别对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配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时,对于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测量上行多载波信号、或者下行多载波信号中任意一方的每个副载波的接收质量。根据该测量结果,由于能够分别适用于所分配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传输速度的最高调制方式,所以,对于平均接收质量低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能够有效减少所分配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数量。其结果,能够更进一步抑制从平均接收质量低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发送功率电平,而且,进一步减轻对其它小区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相邻通信区域的两个小区所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将众所周知的时间调度方法,适用于对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频率调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调度方法的副载波的分配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法2所涉及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有关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基站装置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基站装置100包括:天线元件101、无线接收单元102、S/P转换单元103、FFT单元104、终端应答单元110、上行调度器120、映射单元131、S/P转换单元132、IFFT单元133及无线发送单元13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100,通过频率调度OFDM(Orthogonal Frequ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和后述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进行同时通信。
终端应答单元110,设置成与能够和基站装置100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最大数,该数目由在其使用时每次都对应(担当)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决定。另外,有关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将在后面叙述。还有,终端响应单元110分别包括:导频信号提取单元111、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解调单元113、解码单元114、编码单元115、117及调制单元116、118。另外,图3中,在终端应答单元110上,分别附加1~n的分支号表记,以示区别。但是,因为终端应答单元110-1~110~n发挥相同的功能,所以,在说明这些功能等时,有时省略分支号。另外,上行调度器120还包括判断单元121。
天线元件101,捕捉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发送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无线接收单元102,与此同时,从无线发送单元134发出的下行多载波信号,向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进行无线发送。
无线接收单元102包括:带通滤波器、A/D转换器及低噪声放大器等;对于从天线元件101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在进行了噪声的清除、放大及保护间隔的清除等的规定的接收信号处理后,将已进行了接收信号处理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S/P转换单元103。
S/P转换单元103,将从无线接收单元102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转换为多个并行信号,并将转换后的并行信号输入到FFT单元104。
FFT单元104,对从S/P转换单元103输入的多个并行信号,实施了傅里叶变换处理等以后,转换为串行信号,并将已转换为串行信号的上行多载波信号,分别输入到终端响应单元110-1~110-n中的导频信号提取单元111-1~111-n和解调单元113-1~113-n。
导频信号提取单元111,从由FFT单元104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中,仅提取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所涉及的区间,再从提取出来的区间的上行多载波信号中,提取导频信号,并将被提取的导频信号输入到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
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使用从导频信号提取单元111输入的导频信号,对构成由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发送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全部副载波的每一个的接收SIR分别进行测量,并将其测量结果输入到上行调度器120。
解调单元113,从由FFT单元104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中,仅提取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所涉及的区间,并以规定的方式,解调提取出来的区间的上行多载波信号。另外,解调单元113将被解调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解码单元114。
解码单元114,对从解调单元113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通过预先设定的方式,实施解码处理而生成接收数据,将所生成的接收数据输入到未图示的基带单元。
在从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1~112-n输入的有关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上行多载波信号里,包含了导频信号的各个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上行调度器120基于该测量结果,计算出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并从计算出的平均接收SIR低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开始,顺序地进行选择。另外,上行调度器120,对于所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参照由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输入的被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测量结果,从该测量结果所示的接收SIR高的副载波开始,顺序地将任意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尚未分配的副载波进行分配。
在此,上行调度器120中的判定单元121,在向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进行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分配时,基于有关从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输入的、所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测量结果所示的接收SIR,对于每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判断可能适用的传输速度最高的调制方式。然后,上行调度器120,根据该判断单元121的判断结果,对于所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按照与判断的调制方式相对应的传输速度,分配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直到满足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预定的传输速度为止。另外,关于由该上行调度器120进行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分配步骤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详述。
然后,上行调度器120,将分别分配给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用于以后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发送,,生成信号(以下简称为“副载波通知信号”),以便通知分配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及适用于该副载波的调制方式。并将所生成的副载波通知信号分别输入到编码单元115-1~115-n。
编码单元115,对从上行调度器120输入的副载波通知信号,通过预先设定的方式实施编码处理后,并将编码后的副载波通知信号,输入到调制单元116。
调制单元116,对从编码单元115输入的副载波通知信号,通过规定方式实施调制处理后,将经调制处理的副载波通知信号,输入到映射单元131。
编码单元117,对于从未图示的基带单元等输入的用于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发送数据,通过预先设定的方式实施编码处理后,将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输入到调制单元118。
调制单元118,对从编码单元117输入的编码后的发送数据,通过规定的方式实施调制处理后,将经调制处理的发送数据,输入到映射单元131。
对于从调制单元116-1~116-n输入的副载波通知信号,和从调制单元118-1~118-n输入的用于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发送数据,通过后述的IFFT单元133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处理等,这些信号在下行多载波信号中,映射单元131对于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进行映射,以便将其分配在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质量好的副载波上。然后,映射单元131将映射后的信号,输入到S/P转换单元132。
S/P转换单元132,将从映射单元131输入的、映射后的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并将转化后的并行信号,全部都输入到IFFT单元133。
IFFT单元133,对从S/P转换部132输入的并行信号,实施逆傅里叶变换等的信号处理以后,通过转换为串行信号,制成下行多载波信号,并将制成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无线发送单元134。
无线发送单元134包括:带通滤波器、D/A转换器及低噪声放大器等;对从IFFT单元133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插入保护间隔,在进一步实施放大和频率选择等的规定的发送信号处理以后,通过天线元件101,将实施了该规定的发送信号处理的下行多载波信号,向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进行无线发送。
图4是表示根据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cess,正交频分复用存取)方式与基站装置10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结构的方框图。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包括:天线元件201、无线接收单元202、S/P转换单元203、214、FFT单元204、解调单元205、解码单元206、控制单元207、编码单元211、调制单元212、映射单元213、IFFT单元215、以及无线发送单元216。
天线元件201,捕捉从基站装置100发送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后,输入到无线接收单元202,同时将来自无线发送单元216的上行多载波信号,向基站装置100进行无线发送。
无线接收单元202包括:带通滤波器,A/D转换器及低噪声放大器等;对从天线元件201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实施噪声的清除、放大、及保护间隔的除去等规定的接收信号处理以后,将经接收信号处理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S/P转换单元203。
S/P转换单元203,将从无线接收单元202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转换为多个并行信号,并将转换后的并行信号,输入到FFT单元204。
FFT单元204,对从S/P转换单元203输入的多个并行信号,实施傅里叶变换处理等以后,转换为串行信号,并将转换为串行信号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解调单元205。
解调单元205,以预定的方式,将从FFT单元204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解调以后,将解调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解码单元206。
解码单元206,以预先设定的方式,对从解调单元205输入的解调后的下行多载波信号进行解码,生成接收数据和副载波通知信号。然后,解码单元206将所生成的接收数据输入到未图示的基带单元,同时将所生成的副载波通知信号,输入到控制单元207。
控制单元207,根据从解码单元206输入的副载波通知信号的指示,将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发送到基站装置100的发送数据以所指示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且,分别控制调制单元212和映射单元213,使之以所指示的副载波进行发送。
编码单元211,对于从未图示的基带单元等输入到基站装置100的发送数据,以预先设定的方式,实施编码处理,将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输入到调制单元212。
调制单元212,对于从编码单元211输入的、编码后的发送数据,使用由控制单元207所指示的调制方式,实施调制处理,将经调制处理的发送数据,输入到映射单元213。
对于从调制单元212输入来的发送数据,通过后述的IFFT单元215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处理等以后,映射单元213进行映射处理,以使该发送数据,配置在由控制单元207所指示的副载波上。另外,映射单元213,从未经图示的导频信号生成单元输入导频信号,并将其进行映射,以使其平均地配置在构成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全部的副载波上。另外,映射单元213,将从调制单元212输入的发送数据和导频信号通过时间分隔来分别映射。然后,映射单元213将映射处理的信号,输入到S/P转换单元214。
S/P转换单元214,将从映射单元213输入的被映射处理的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并将该并行信号输入到IFFT单元215。
IFFT单元215,对从S/P转换单元214输入的并行信号,实施逆傅里叶变换等以后,转化为串行信号,由此制成上行多载波信号。另外,IFFT单元215,将制成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输入到无线发送单元216。
无线发送单元216包括:带通滤波器,D/A转换器及低噪声放大器等;对从IFFT单元215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插入保护隔离,进而实施放大和频率选择等的设定的发送信号处理以后,通过天线元件201,将该上行多载波信号,无线发送到基站装置100。
下面,关于基站装置100的动作,以上行调度器120为中心,适当地参照图5,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5是在图2的下段附加上的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度方法的例子的图,表示在2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200-2上,分别分配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在此,设定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位于小区边缘;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2,位于与基站装置100比较接近的位置。因此,在图5中,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比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2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要低一些。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度方法中,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1、112-2,对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200-2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的接收SIR分别进行测量。
接下来,根据该测量结果,上行调度器120,分别计算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200-2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
接着,上行调度器120,从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低的一方开始按顺序,即首先选择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对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分配其接收SIR最高的SCN8。此时,上行调度器120,确认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SCN8的接收SIR,是否超过BPSK、QPSK或者16QAM中的某一阈值。然后,上行调度器120中的判断单元121,判断能够适用于SCN8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的传输速度的最高调制方式为QPSK。在此,设定BPSK的传输速度为1比特、QPSK的传输速度为2比特、16QAM的传输速度为4比特,另外,在上行多载波信号中,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预定的传输速度为4比特。如此,通过将SCN8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便能够确保上行多载波信号有2比特的传输速度,如果剩余的2比特也能得到确保就可以了。
接着,上行调度器120,对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从尚未分配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SCN1~7当中,分配其接收SIR仅次于SCN8高的SCN2。在此,关于上行多载波信号的SCN2,能够适用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的传输速度的最高调制方式为QPSK,所以,通过将上行多载波信号的SCN2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在上行多载波信号中,便满足了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预定的传输速度4比特的要求。
接着,上行调度器120,再次选择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2,关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2,也使用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1时的同样方法,按顺序分配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度方法,基站装置100按顺序选择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低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对所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从尚未分配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中,从其接收SIR高的一方开始,按降序分配其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中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SIR高的副载波,所以,对于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低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可以优先分配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其结果,可以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度方法,高度维持位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小区的上行线路的传输速度,同时,极力抑制对其它小区的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度方法,对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各个装置,分配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时,测量有关各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的接收SIR,并根据该测量结果,使用能够适用于每个所分配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传输速度的最高调制方式,所以对于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低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能够有效地减少分配的副载波的数量。其结果,能够更进一步抑制从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SIR低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发送功率电平,进而减轻对其它小区的干扰。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度方法,随着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发送功率电平的降低,来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接收SIR的测量等的信号处理,全都由基站装置100进行,所以,可以降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消耗功率。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100及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也可以像下述所示地应用、变形。
本实施方式,说明了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对包含在上行多载波信号里的导频信号的接收SIR进行测量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对包含在上行多载波信号里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电平进行测量也可以。这样,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就不需要测量包含于上行多载波信号里的导频信号的干扰信号的功率电平,因此能够减轻接收质量测量部112的信号处理的负荷。
另外,本实施方式说明了与基站装置100进行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为2台、而且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为8个的具体例子,但是,本发明显然不受该具体例子所限定。
(实施方式2)
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中,其特征在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分别测量包含在下行多载波信号里的导频信号的接收SIR,将该测量结果作为控制信息,通过上行多载波信号发送到基站装置400。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基站装置400的结构的方框图。基站装置400包括:终端响应单元410,以代替基站装置100中的终端响应单元110。进而,终端响应单元410包括:解码单元411及控制信息提取单元412,以代替在终端响应单元110中的导频信号提取单元111、接收质量测量单元112及解码单元114。因此,基站装置400,大多具备与基站装置100的结构单元发挥同样功能的结构单元,所以,对于这些发挥同样功能的结构单元,赋予与基站装置100的结构单元同样的参照号码,并省略对其说明。
还有,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的结构的方框图。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将导频信号提取单元501、接收质量测量单元502及控制信息生成单元503,附加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上。另外,还具备映射单元513,以代替映射单元213,这二者有部分功能是不同的。因此,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大多具备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结构单元能发挥同样功能的结构单元,所以,对于这样的发挥同样功能的结构单元,赋予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200的结构单元同样的参照号码,并省略对其说明。
解码单元411,对从解调单元113输入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用预先设定的方式,实施解码处理,生成接收数据,并将所生成出来的接收数据分别输入到控制信息提取单元412和未图示的基带单元。
控制信息提取单元412,提取从解码单元411输入的包含于接收数据里的经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生成的控制信息,并将提取出来的控制信息输入到上行调度器120。该提取出来的控制信息,包括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对接收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分别测量的接收SIR的信息。上行调度器120,基于该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所生成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的接收SIR的信息,实行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调度方法。
另外,通过映射单元131,将导频信号插入下行多载波信号,以使接收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能够测量其每个副载波的接收SIR。
然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中的导频信号提取单元501,从FFT单元204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中,提取导频信号,将提取出来的的导频信号输入到接收质量测量单元502。
接收质量测量单元502,使用从导频信号提取单元501输入的导频信号,分别测量构成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全部的各个副载波的接收SIR,并将该测量结果输入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503。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503,将从接收质量测量单元502输入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各个副载波的接收SIR的测量结果,转换成规定的格式而生成控制信息,对所生成的控制信息实施规定的编码处理及调制处理等的发送信号处理后,将该控制信息输入到映射单元513。
对从调制单元212输入来的发送数据和从控制信息生成单元503输入的控制信息,实施IFFT单元215中的逆傅里叶变换处理等以后,映射单元513再进行映射处理,以使该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配置在由控制单元207所指示的副载波上。然后,映射单元513,将经映射处理的信号,输入到S/P转换单元214。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500,分别测量包含于下行多载波信号里的导频信号的接收SIR,并将该测量结果通过上行多载波信号发送到基站装置400,因此能够减轻基站装置400的信号处理的负荷。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测量多载波信号中的各个副载波的接收质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分配副载波,但是,不限于副载波,使用其它资源,例如,发送天线或指向性图案等的空间性资源,CDMA系统中的扩散码,TDMA系统中的时隙等也可以。
另外,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说明的各功能模块,典型的由集成电路LSI(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既可以分别实行单芯片化,也可以包括其中一部分或者全部而实行单芯片化。
这里,虽然称作LSI,但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集成电路)、系统LSI(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超级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大LSI(特大规模集成电路)。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技术不仅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利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块连接或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替换LSI集成电路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模块的集成化。也有应用生物工程学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基于2004年3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4-70254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调度方法及其基站装置,具有以下效果:能够高度维持本小区内的上行线路的传输速度,同时能够尽量抑制对其它小区的干扰,对使用多载波传输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等是有用的。

Claims (6)

1、一种调度方法,该调度方法是基站装置调度分别用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方法,
该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步骤,对每个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或所接收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都测量接收质量;
计算步骤,分别计算每个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平均接收质量;
选择步骤,从计算出的平均接收质量低的一方开始,顺序地选择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及,
分配步骤,从上述测量步骤所测量的接收质量高的副载波开始,对所选择的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顺序地分配任意一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度方法,还包括判断步骤,
对于每个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根据上述测量步骤中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对能够分别适用于每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传输速度的最高调制方式进行判断,
其中,上述分配步骤,对上述选择步骤所选择的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根据对应于上述判断步骤所判断的调制方式的传输速度,从上述测量步骤所测量的接收质量高的副载波一方开始,顺序地分配任意一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直到满足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预定的规定的传输速度为止。
3、一种基站装置,为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分别接收多个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
测量单元,测量每个接收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接收质量;
调度器,分别计算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质量,从计算出的平均接收质量低的一方开始,顺序地选择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对于所选择的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从上述测量单元所测量的接收质量高的副载波开始,顺序地将任意一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进行分配;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由上述调度器所分配的副载波构成的下行多载波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上述调度器包括判断单元,分别对于每个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根据由上述测量单元所测量的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对能够分别适用于每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传输速度的最高调制方式进行判断,
分别计算上述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发送的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质量,从计算出的平均接收质量低的一方开始,顺序地选择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对于所选择的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根据对应于由上述判断单元所判断的调制方式的传输速度,从上述测量单元所测量的接收质量高的副载波开始,顺序地分配任意一个上述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直到满足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预定的规定的传输速度为止。
5、一种基站装置,为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包含控制信息的上行多载波信号,该控制信息将由多个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分别测量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每个副载波的接收质量作为其内容;
调度器,基于包含在所接收的上行多载波信号里的控制信息,计算每个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接收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质量,从计算出的平均接收质量低的一方开始,顺序地选择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对所选择的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从上述控制信息所表示的接收质量高的副载波开始,顺序地将任意一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进行分配;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由上述调度器所分配的副载波构成的下行多载波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上述调度器包括判断单元,对于每个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根据上述控制信息,对能够分别适用于每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的传输速度的最高调制方式进行判断。
根据上述控制信息,分别计算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所接收的下行多载波信号的平均接收质量,从计算出的平均接收质量低的一方开始,顺序地选择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对于所选择的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根据对应于上述判断单元所判断的调制方式的传输速度,从上述测量单元所测量的接收质量高的副载波开始,顺序地分配任意一个上行多载波信号的副载波,直到满足上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预定的规定的传输速度为止。
CNA2005800068431A 2004-03-12 2005-03-08 调度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Pending CN19269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0254/2004 2004-03-12
JP2004070254 2004-03-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6907A true CN1926907A (zh) 2007-03-07

Family

ID=3497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68431A Pending CN1926907A (zh) 2004-03-12 2005-03-08 调度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02904A1 (zh)
JP (1) JPWO2005089006A1 (zh)
CN (1) CN1926907A (zh)
WO (1) WO200508900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956B (zh) * 2007-08-13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通过调度信息进行资源调度的方法及通讯系统
CN102474758A (zh) * 2009-08-25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73946B1 (ko) * 2004-03-12 2010-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밴드 적응적변조 및 코딩 서브 채널 운용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RU2007111456A (ru) * 2004-09-29 2008-10-10 Мацусита Электрик Индастриал Ко., Лтд. (Jp)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JP4567571B2 (ja) * 2005-10-26 2010-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KR20080055895A (ko) * 2005-10-31 2008-06-19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송수신 시스템, 전송 장치, 및 그들에 이용하는 파일럿신호 다중 방법
JP2007124578A (ja) 2005-10-31 2007-05-17 Ntt Docomo Inc 複数の信号帯域幅を定義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受信帯域幅設定方法、移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US8953596B2 (en) * 2006-01-06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serving network capacity by releasing QoS resources
JP2007251651A (ja) * 2006-03-16 2007-09-27 Sharp Corp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通信制御装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696012B2 (ja) * 2006-03-27 2011-06-08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装置
US8315213B2 (en) 2006-03-31 2012-11-20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among mobile stations in a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JP5461174B2 (ja) 2006-05-11 2014-04-0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マルチキャリア割当て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0976298B1 (ko) * 2006-05-26 2010-08-16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JP4836672B2 (ja) * 2006-06-06 2011-12-14 株式会社東芝 基地局、端末、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268237B2 (ja) * 2006-07-28 2013-08-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US7724723B2 (en) * 2006-07-31 2010-05-25 Agere Systems Inc. High-throughput scheduler with integer-based eligible number initialization
JP4734194B2 (ja) * 2006-08-07 2011-07-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装置、通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JP4440909B2 (ja) 2006-09-25 2010-03-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及び基地局並びに無線通信方法
JP4816547B2 (ja) * 2007-04-06 2011-11-1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
JPWO2009019759A1 (ja) 2007-08-06 2010-10-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上りsinr測定方法、上り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受信品質測定方法
JP5002416B2 (ja) * 2007-11-01 2012-08-15 Kddi株式会社 無線フレーム制御装置、無線フレーム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FR2926434B1 (fr) * 2008-01-11 2010-05-28 Alcatel Lucent Dispositif et procede d'allocation dynamique et equitable de ressources d'un reseau radio de type ofdm
JP5633929B2 (ja) 2008-03-19 2014-12-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リソースブロック割当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22481B2 (ja) * 2008-04-07 2013-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JP5127588B2 (ja) * 2008-06-23 2013-01-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5213586B2 (ja) * 2008-08-25 2013-06-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KR101532227B1 (ko) 2008-12-18 2015-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스케줄링 방법
CN102547802B (zh) * 2010-12-16 2016-01-2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异质网络中干扰抑制之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JP5474007B2 (ja) * 2011-08-08 2014-04-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複数の信号帯域幅を定義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受信帯域幅設定方法
US9419858B2 (en) 2012-07-23 2016-08-16 Maxlinea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group management in a cable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2514A (en) * 1997-01-03 2000-09-19 Cellport Systems, Inc. Communications channel selection
EP2259480A3 (en) * 2000-11-20 2012-05-02 Sony Deutschland Gmbh Adaptive subcarrier loading
US6947748B2 (en) * 2000-12-15 2005-09-20 Adaptix, Inc.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JP2002252619A (ja) * 2001-02-26 2002-09-06 Y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ey Tech Res Lab Co Ltd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US20030125040A1 (en) * 2001-11-06 2003-07-03 Walton Jay R. Multiple-acces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20110B2 (en) * 2002-01-08 2006-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IM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256158B2 (ja) * 2002-12-26 2009-04-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4266338A (ja) * 2003-01-31 2004-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受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956B (zh) * 2007-08-13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通过调度信息进行资源调度的方法及通讯系统
CN102474758A (zh) * 2009-08-25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US8897799B2 (en) 2009-08-25 2014-11-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474758B (zh) * 2009-08-25 2015-11-2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02904A1 (en) 2007-08-30
WO2005089006A1 (ja) 2005-09-22
JPWO2005089006A1 (ja) 2007-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6907A (zh) 调度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JP6410197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5421119B2 (ja) 共有制御チャネル構造
KR100566274B1 (ko)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할당 장치 및방법
RU2424620C2 (ru) Передача квитировани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для sdma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KR101083176B1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서브 캐리어의 할당 방법
US9363811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EP1724948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data channel scheduling method
US20140098782A1 (en) Enhancement for l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305538A (zh) 无线发送装置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WO2011053990A1 (en) Cross-carrier/cross-subframe indica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WO2010012395A2 (en) Resource block mapping for symbols with repetition
US848373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rallel scheduling of frequency resources for communication nodes
CN1768497A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732642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0651516B (zh) 终端及通信方法
JP2008092377A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CN102754473A (zh) 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7278354A (zh) 配置多个信道质量信息值的无线电节点、无线设备及其方法
WO2012017780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2318424A (zh) 调度装置及调度方法
CN101060699A (zh) 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2139251A1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pow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
CN101030791A (zh) 一种跳频信令的发射方法
JP2011142494A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集積回路および基地局装置の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