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758B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4758B CN102474758B CN201080037486.6A CN201080037486A CN102474758B CN 102474758 B CN102474758 B CN 102474758B CN 201080037486 A CN201080037486 A CN 201080037486A CN 102474758 B CN102474758 B CN 1024747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band
- priority
- component carrier
- reception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wireless re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通信装置具备:接收部,接收表示多个频带中的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的信号;以及发送部,使用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和选择优先次序比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低的频带,对数据进行并行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9年8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9-194610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作为LTE(LongTermEvolution,(第三代的)长期演进)的接下来的通信方式,研究了LTE-A(LTE-Advanced)。在LTE-A中,为了实现比LTE更高速的通信,研究了使用比在LTE中使用的20MHz的频带更宽频带的100MHz的频带来进行通信。然而,由于已经将各种频带按各种用途进行了分配,所以难以将宽频带的连续的频率区域确保为LTE-A用。此外,希望尽可能地维持与LTE的互换性。从这些目的出发,提议了如下这样的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通过使用多个带宽为20MHz以下的频带来进行通信,从而确保最大100MHz的带宽,实现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该提议通过集会(3GPP RAN1#53b)达成了协议(参照非专利文献1)。在该载波聚合中,到20MHz的载波(频带)被称为分量载波(ComponentCareer;CC)。此外,关于载波聚合的信令、信道配置、映射等,预定今后对详细办法进行制定。
对于下行链路中的控制信道的配置,例如在各分量载波中作为控制信道配置PCFICH(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IndicatorChannel,HARQ指示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考虑了维持与LTE的互换性的方法。可是,在该载波聚合方法中,在未预先确定利用哪个分量载波发送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需要同时监视多个分量载波。因此,需要利用终端装置的接收部等待与多个分量载波的频带对应的信号。因此,比等待与一个分量载波的频带对应的信号的情况,更会增大终端装置的功耗。
另一方面,为了执行载波聚合,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与LTE的互换性来构建新的DCI(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此时,在某一个分量载波中还汇集配置有其他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由此,能减少HARQ中的确认(ACKnowledge;ACK)信号、非确认(Not-ACKnowledge;NACK)信号的反馈量。此外,在使用该方法的情况下,由于处于待机状态的终端装置只要监视储存控制信息的仅一个分量载波即可,所以能减少终端装置的功耗。在非专利文献2中,基于该方法,提出了使用Semi-DynamicTriggeringPDCCH(半动态触发PDCCH)来进行使聚合进行的分量载波的通知的技术。该Semi-DynamicTriggeringPDCCH包含在下一子帧中激活的分量载波的组、该激活的有效期间的信息。接收了Semi-DynamicTriggering PDCCH的LTE-A的终端装置只要在有效期间之前的期间仅监视激活的分量载波组即可,能抑制功耗。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3中也示出了由于当以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时功耗会增大,所以希望尽可能以一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4中,对作为用作控制信号的通信等的基础的分量载波的锚定载波进行了记载。
但是,没有提出锚定载波、与其相当的分量载波、或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的具体的决定方法。例如,对于全部的分量载波,考虑了如下的方法:终端装置对基站装置发送接收质量,基站装置基于该接收质量决定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发送全部的分量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所以有通信量多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36.814V0.4.1,第五章;
非专利文献2:3GPP,“IssuesonCarrierAggregationforAdvancedE-UTRA”,R1-084443;
非专利文献3:3GPP,“SpectrumAggregationOperations-UEImpactConsiderations“,R1-084405;
非专利文献4:3GPP,“PDCCHcodingandmappingforcarrieraggregation”,R1-09068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形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较少的通信量来决定在通信中使用的频带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做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其具备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接收多个频带的无线信号;第一信息存储部,存储所述频带的选择优先次序;第二信息存储部,存储表示所述频带的接收质量为表示最低接收质量等级的阈值以上而且所述选择优先次序为最高的频带的信息;第一发送部,发送在所述第二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以及通信控制部,对所述第一接收部进行控制,以便接收使用在所述第二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的频带和优先选择次序比所述第二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的频带低的频带发送的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具备:第二接收部,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发送的所述信息;以及第二发送部,基于所述第二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信息,使用所述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和优先选择次序比所述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低的频带来对数据进行并行发送。
在此所说的接收质量是指表示某频带中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状况的数值。第一通信装置例如将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的按每1资源块的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用作接收质量。
在该通信系统中,利用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测定直至哪个频带,接收质量为阈值以上,将接收质量为阈值以上的频带之中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通知给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使用期望接收质量与通知的频带同等或更好的、选择优先次序相同的频带和选择优先次序更低的频带来进行通信。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由于通过通知一个频带来对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装置通知能在通信中利用的频带,所以能以较少的通信量来决定在通信中利用的频带。
[2]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阈值按每个频带而不同。
这样,通过使阈值按每个频带而成为不同值,从而能更适当地切换频带。例如,在市区在室内使用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有因衍射、反射等的影响,低频比高频其接收质量更好的倾向。因此,频率越高的频带,无线通信系统使用越大的值的阈值。由此,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在距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距离远离的情况下,早些切换到低频的频带,能期望通信良好地进行。
[3]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可以是,关于所述选择优先次序,越是期望为接收质量良好的频带,其次序越低。
这样,越是期望接收质量良好的频带,越使优先次序变低。由此,可期望所述频带的接收质量为表示最低接收质量等级的阈值以上而且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和选择优先次序比其低的频带的全部均为最低接收质量等级以上。由此,能期望通过使用这些频带进行通信从而使通信良好地进行。
[4]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可以是,关于所述选择优先次序,中心频率越低的频带,其次序越低。
在该无线通信系统在郊外等障碍物少的环境中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频率越低的频带,传输损失越少,可期望接收质量为良好。此外,在该无线通信系统在市区等障碍物多的环境中进行通信的情况也是,因衍射、透射率的影响,频率越低的频带,越期望接收质量良好。因此,通过中心频率越低的频带,成为越低的选择优先次序,从而能够是越是期望为接收质量良好的频带,越使次序变低。
[5]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可以是,关于所述选择优先次序,在即使是中心频率低的频带也无法期望良好的接收质量时,其次序比中心频率高的其他频带高。
这样,能够通过使无法期望良好的接收质量的频带的次序高于其他频带,从而越是期望为接收质量良好的频带,越使次序变低。
[6]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发送部将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用作锚定载波,将所述多个频带的控制信息汇集于所述锚定载波进行发送。
这样,通过将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用作锚定载波,从而能避免第二通信装置将用作锚定载波的频带集中于同一频带。此外,由于第二通信装置与控制信息汇集于一个锚定载波进行发送,所以第一通信装置能在待机状态中使其他频带的接收部停止以减少功耗。
[7]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发送部将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频带用作锚定载波,将所述多个频带的控制信息汇集于所述锚定载波进行发送。
该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频带是期望接收质量为最好的频带。通过第二通信装置使用该期望接收质量为最好的频带,发送控制信息,从而能期望第一通信装置更可靠地接收控制信息。此外,由于第二通信装置与控制信息汇集于一个锚定载波进行发送,所以第一通信装置能在待机状态中使其他频带的接收部停止以减少功耗。
[8]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控制部在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的接收质量为表示接收质量是良好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选择优先次序较高的频带变更为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
这样,通过将选择优先次序较高的频带作为选择次序最高的频率区域,从而能使用更多的频带来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系统由于在接收质量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率区域的变更,所以新添加的频带也接收质量良好,能期望通信顺畅地进行。
[9]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发送部将所述选择优先次序包含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共用的报告信号中进行发送。
这样,通过第二通信装置在报告信号中包含选择优先次序进行发送,从而无需对第一通信装置个别地发送选择优先次序。因此,与对第一通信装置个别地发送选择优先次序的情况相比,能减少通信量。
[10]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可以是,关于所述选择优先次序,对多个频带赋予相同的次序。
该无线通信系统将相同的选择优先次序与多个频带对应起来。例如,对频率相互相邻接的频带对应相同的次序。第二通信装置从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中选择用作作为接收控制信息等的频带的锚定载波的频带。由此,第二通信装置能避免用作锚定载波的频带集中于相同的频带。
[11]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接收部,接收多个频带的无线信号;接收质量测定部,针对所述频带的每一个,测定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频带选择部,从测定的所述接收质量为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上的所述频带中,选择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其中,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是所述频带的次序且越是期望为接收质量良好的频带则示出越低的次序;发送部,发送表示所述频带选择部所选择的所述频带的信号;以及通信控制部,对所述接收部进行控制,以便接收使用所述多个频带之中与所述频带选择部所选择的所述频带相同的所述选择优先次序的频率和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比与所述频带选择部所选择的所述频带相同的所述选择优先次序的频率低的频带而并行发送的数据。
该无线通信装置发送能利用的频带中的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使用与该频带相同的选择优先次序的频带以及选择优先次序更低的频带,进行通信。由此,能以较少的通信量来决定在通信中使用的频带。
[12]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接收部利用所接收的频带之中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接收控制信息。
这样,通过利用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接收控制信息,从而无线通信装置能避免在控制信号的接收中使用的频带集中于相同的频带。
[13]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接收部利用所接收的频带之中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频带,接收控制信息。
该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频带由于是期望为接收质量最好的频带,所以该无线通信装置能更可靠地接收控制信息。
[14]此外,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接收部,接收表示多个频带中的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的信号;以及发送部,使用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和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比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低的频带,对数据进行并行发送。
在该无线通信装置中,使用选择优先次序与接收到的信号所示的频带相同的频带以及选择优先次序更低的频带,发送数据。因此,能以较少的通信量来决定在通信中使用的频带。
[15]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发送部利用所发送的频带之中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发送控制信息。
这样,利用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来发送控制信号。由此,在对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信息的情况下,能避免在控制信息的发送中使用的频带集中于相同的频带。
[16]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发送部利用所发送的频带之中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频带,发送控制信息。
该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频带由于是期望为接收质量为最好的频带,所以接收该控制信息的无线通信装置能更可靠地接收控制信息。
[17]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选择优先次序的优先次序。
该无线通信装置自己发送选择优先次序。因此,能根据与其他发送侧的通信装置的位置关系等的自通信装置的状况,决定选择优先次序来进行发送。
[18]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接收多个频带的无线信号,针对所述频带的每一个,测定所接收的所述多个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从测定的所述接收质量为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上的所述频带中,选择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其中,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是所述频带的次序且越是期望为接收质量良好的频带则示出越低的次序,发送表示所选择的所述频带的信号,进行控制,以便接收使用所述多个频带之中与所选择的所述频带相同的所述选择优先次序的频率和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比与所选择的所述频带相同的所述选择优先次序的频率低的频带而并行发送的数据。
[19]此外,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无线通信方法是,其中,接收表示多个频带中的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的信号,使用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和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比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低的频带,对数据进行并行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以较少的通信量决定在通信中使用的频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概略构成的系统构成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装置21的构成的概略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频带信息存储部241所存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的数据构成的数据构成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1的构成的概略的功能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聚合信息存储部142所存储的聚合信息的数据构成的数据构成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143所存储的锚定载波信息的数据构成的数据构成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装置21起动且与基站装置11进行通信的处理顺序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锚定载波变更请求的数据构成的数据构成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装置21在待机中进行锚定载波的更新的处理顺序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装置21将锚定载波变更为选择优先次序高的分量载波的处理顺序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装置21在通信中变更锚定载波的处理顺序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2的系统构成的概略的构成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12的各分量载波的发送功率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起动移动终端装置26并与基站装置12进行通信的处理顺序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3的系统构成的概略的构成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装置31的构成的概略的功能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3的构成的概略的功能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分别进行锚定载波和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控制的情况的处理顺序的序列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聚合无法成为频率高的顺序的情况的无线通信系统4的构成的系统构成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装置36起动且与基站装置14进行通信的处理顺序的例子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概略构成的系统构成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1包含基站装置11(有时称为“第二通信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21~23(有时称为“第一通信装置”。)。基站装置11通过包含5个分量载波A~E(CC-A~CC-E)的下行链路(DownLink;DL)对移动终端装置21~23发送无线信号。在此,所谓分量载波是指带宽为20兆赫(MHz)以下的频带。基站装置11利用同等的发送功率将各分量载波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23。此外,移动终端装置21~23通过上行链路(UpLink;UL)对基站装置11进行发送,但省略图示。
分量载波A和分量载波B是相互相邻接的频带,分量载波C和分量载波D是相互相邻接的频带。在以下,将包含分量载波A和分量载波B的频带称为频段F1。将包含分量载波C和分量载波D的频带称为频段F2。此外,还将包含分量载波E的频带称为频段F3。频段F1比频段F2频率高。频段F2比频段F3频率高。在以下,将该频段的频率的高低按F1>F2>F3表示。此外,频段F1、F2、F3虽然未相互相邻接,但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自由空间中的电波的传输损失由式(1)表示。
在式(1)中,π是圆周率,d是距电波发送源的距离,λ表示电波的波长。
如式(1)所示,自由空间中的传输损失与波长的平方成反比。即,自由空间中的传输损失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由此,只要从作为电波发送源的基站装置11到移动终端装置21的距离相同,就是频率越低的频带,传输损失越少,频率越高,损失越大。实际上,除了由距离引起的传输损失之外,还受建筑物、树木、山等地上障碍物、基站装置的天线特性、移动终端装置的天线特性等影响。因此,严格来说无法成为式(1)那样,但处于频率越高、电波的损失越大的倾向。由此,基站装置11能越使用频率越低的频段,覆盖越大的服务区。
因此,与服务区ar1相比,服务区ar2更大。服务区ar1是包含于频率最高的频段F1中的分量载波A和B的服务区。服务区ar2是包含于频段F2中的分量载波C和D的服务区。进而,与这些服务区ar1以及ar2相比,服务区ar3更大。服务区ar3是包含于频段F3中的分量载波E的服务区。
移动终端装置21位于最接近基站装置11的分量载波A~E全部的服务区ar1内。因此,移动终端装置21能使用这些全部的分量载波A~E接收来自基站装置11的信号。另一方面,移动终端装置22位于分量载波C~E的服务区ar2内。因此,移动终端装置22能使用这些分量载波C~E接收来自基站装置11的信号。移动终端装置23从基站装置11最远离,位于分量载波E的服务区ar3内。因此,移动终端装置23能使用该分量载波E接收来自基站装置11的信号。
在能利用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能使用多个分量来提高通信速度。例如,对基站装置11所发送的所希望数据进行分割,使用分量载波B和分量载波C对分割后的数据并行发送。移动终端装置21通过这些分量载波接收被分割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结合以获得所希望的数据。这样,能通过对数据进行并行收发,从而提高通信速度。
图2是表示移动终端装置21的构成的概略的功能框图。
在图2中,移动终端装置21包括控制部201、存储部231、接收部251-1~251-3(第一接收部)、发送部261(第一发送部)、天线271-1~271-3以及天线281。控制部201包括接收质量测定部211、频带选择部212、通信控制部213和接收数据结合部214。存储部231包括频带信息存储部241(第一信息存储部)、可利用的频率信息存储部242、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第二信息存储部)和判定阈值存储部244。
在移动终端装置21中,控制部201进行移动终端装置21的各部分的控制。对于控制部201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存储部231存储控制部201所使用的信息。对于存储部231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接收部251-1经由天线271-1接收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接收部251-1是与频段F1对应的接收部,接收使用分量载波A发送的信号和使用分量载波B发送的信号并对其进行解调。接收部251-1将解调所得的接收数据输出到控制部201。此外,接收部251-1包含无线(RF;RadioFrequency)部(未图示)和2个基带部(未图示)。接收部251-1的无线部进行分量载波A的信号和分量载波B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接收部251-1的2个基带部分别进行分量载波A的信号和分量载波B的信号的基带处理。
接收部251-2经由天线271-2接收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接收部251-2是与频段F2对应的接收部,接收使用分量载波C发送的信号和使用分量载波D发送的信号并对其进行解调。接收部251-2将解调所得的接收数据输出到控制部201。此外,接收部251-2包含无线部(未图示)、第一基带部(未图示)和第二基带部(未图示)。接收部251-2的无线部进行分量载波C的信号和分量载波D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接收部251-2的第一基带部进行分量载波C的信号的基带处理。接收部251-2的第二基带部进行分量载波D的信号的基带处理。
接收部251-3经由天线271-3接收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接收部251-3是与频段F3对应的接收部,接收使用分量载波E发送的信号并对其进行解调。接收部251-3将解调所得的接收数据输出到控制部201。此外,接收部251-3包含无线部(未图示)和基带部(未图示)。接收部251-3的无线部进行分量载波E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接收部251-3的基带部进行分量载波E的信号的基带处理。
在此,各接收部包含与能接收的分量载波的个数相应的基带部。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频段F1中包含2个分量载波A和B。因此,与频段F1对应的接收部251-1如上述那样包含2个基带部。与此相对,在有可能在频段F1中包含4个分量载波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接收部251-1包含4个基带部。如来自基站装置11的信号那样,在频段F1中包含分量载波A和分量载波B这2个时,接收部251-1使用上述的4个基带部中的2个来进行接收处理。
此外,移动终端装置21包含与所接收的频段的个数相应的接收部。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装置21包含3个接收部251-1~251-3。与此相对,也可以是,移动终端装置21具有更多的接收部,并与和接收部的个数数目相同的频段相对应。
此外,也可以是,移动终端装置21包含与将在后面叙述的基站装置11的发送部的个数不同个数的接收部。例如,也可以是,在基站装置11包含4个发送部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21包含3个接收部。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装置11使用自基站装置11能发送的基带之中移动终端装置21能接收的基带来进行信号的发送。
发送部261经由天线281,使用上行链路UL,向基站装置11发送信号。
另外,移动终端装置21还包含显示图像、字符等的显示部、接受操作输入的操作部等除上述以外的公知的各部分,但省略图示和说明。
另外,移动终端装置22和移动终端装置23的构成与移动终端装置21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和说明。
在存储部231中,频带信息存储部241作为基站装置11能利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存储各分量载波的频带信息和选择优先次序。在该频带信息中,包含中心频率和带宽的信息。选择优先次序也称为(载波)聚合(的)等级。根据传输损失的频率特性,期望频率越低,接收质量越好。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频率越低,使选择优先次序越低。
选择优先次序是频带的次序,越是期望为接收质量良好的频带,其次序越低。此外,无线通信系统1所使用的选择优先次序,“1”为最高,越是大的值,次序越低。
可利用的频率信息存储部242存储表示自移动终端装置21能利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
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存储表示自移动终端装置21用作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的信息。
判定阈值存储部244按每个频段来存储接收质量的阈值。判定阈值存储部244按每个频段来存储阈值Fi-L(1≤i≤3)和阈值Fi-H(1≤i≤3)。阈值Fi-L是用于判定在接收质量恶化的情况下不将该分量载波利用于载波聚合的阈值。阈值Fi-H是用于在接收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将该分量载波判定为利用于载波聚合的载波的阈值。在以下,也将阈值Fi-L(1≤i≤3)称为衰退阈值或表示最低接收质量等级的阈值。阈值Fi-L是用于判定在接收质量恶化的情况下不将该分量载波利用于载波聚合的阈值。此外,还将阈值F1-L记作阈值CC-A-L或阈值CC-B-L。还将阈值F2-L记作阈值CC-C-L或阈值CC-D-L。还将阈值F3-L记作阈值CC-E-L。此外,还将阈值F1-H记作阈值CC-A-H或阈值CC-B-H。还将阈值F2-H记作阈值CC-C-H或阈值CC-D-H。还将阈值F3-L记作阈值CC-E-H。
判定阈值存储部244存储按每个频段而预先决定的默认的阈值。进而,判定阈值存储部244在被从基站装置11通知了阈值的情况下存储该阈值。在判定阈值存储部244存储了被从基站装置11通知的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201使用该阈值。另一方面,在判定阈值存储部244未存储被从基站装置11通知的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201使用判定阈值存储部244所存储的默认的阈值。这样,判定阈值存储部244存储默认的阈值。由此,使用预先决定的默认的阈值的基站装置11通过不进行阈值的通知,从而能减少发送阈值的开销。另一方面,在基于基站装置11的设置状况来设定基站装置11固有的阈值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1将阈值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此外,在如将在后面叙述的那样基站装置11发送全部分量载波共用的阈值或按每个分量载波的阈值的情况下,判定阈值存储部244存储全部分量载波共用的阈值或按每个分量载波的阈值。
在控制部201中,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对各分量载波测定接收部251-1~251-3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
接收质量测定部211测定基站装置11所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按每一个资源块的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并将其作为接收质量。此外,接收质量测定部211也可以测定分量载波整体中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并将其作为接收质量。或者,接收质量测定部211也可以测定用N×RSRP/RSSI计算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并将其接收质量。另外,N是对象的分量载波内的资源块数。另外,在通信中,也可以是接收质量测定部211测定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并将其作为接收质量。
频带选择部212从判定阈值存储部244读出表示最低接收质量的阈值CC-x-L(x=A~E)。频带选择部212选择接收质量测定部211测定的接收质量为读出的阈值CC-x-L(x=A~E)以上的分量载波。此外,频带选择部212从频带信息存储部241读出选择优先次序信息。频带选择部212按照读出的选择优先次序信息,从接收质量所对应的阈值CC-x-L(x=A~E)以上的分量载波中,选择对应起来的选择优先次序为最高的分量载波。频带选择部212将表示所选择的分量载波的信息作为表示锚定载波的信息写入存储部231的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此外,频带选择部212将表示所选择的分量载波的信息作为表示锚定载波的信息输入发送部261。
通信控制部213对接收部251-1~251-3进行控制,使得接收与频带选择部212选择的分量载波相同的选择优先次序的分量载波以及优先次序比其低的分量载波的无线信号。
接收数据结合部214对接收部251-1~251-3所解调的数据进行结合,对所希望的发送数据进行复原。接收部251-1~251-3所解调的数据是,基站装置11进行分割并以各分量载波发送的所希望的发送数据。接收数据结合部214对该数据进行结合,对所希望的发送数据进行复原。此外,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按每个分量载波,发送个别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接收部251-1~251-3所解调的每个分量载波的接收数据是所希望的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数据结合部214对所接收的数据不进行任何操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21(图2)具备接收部251-1~251-3、接收质量测定部211、频带选择部212、发送部261和通信控制部213。
接收部251-1~251-3从基站装置11接收多个频带的无线信号。
接收质量测定部211针对各个频带,测定接收部251-1~251-3接收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
频带选择部212从测定的接收质量为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上的频带中,选择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其中该选择优先次序是频带的次序且越是期望为接收质量良好的频带则示出越低的次序。
发送部261将表示频带选择部212选择的频带的信号发送到基站装置11。
通信控制部213对接收部251-1~251-3进行控制,使得接收使用多个频带之中与频带选择部212选择的频带相同的选择优先次序的频率、和选择优先次序比与频带选择部212选择的频带相同的选择优先次序的频率低的频带而并行发送的数据。
另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21中,也可以是接收部251-1~251-3利用所接收的频带之中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来接收控制信息。
另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21中,也可以是接收部251-1~251-3利用所接收的频带之中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频带来接收控制信息。
图3是表示频带信息存储部241所存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的数据构成的数据构成图。频带信息存储部241将分量载波的信息存储为表形式的数据。图3所示的表形式的数据的各行与一个分量载波相对应。
在图3中,分量载波的信息包含分量载波标识符(Identifier;ID)、中心频率、带宽、选择优先次序和可否利用。控制部201将分量载波标识符作为关键来检索分量载波的信息。
分量载波标识符是识别各分量载波的数据。中心频率是分量载波使用的频带的中心的频率。带宽是分量载波使用的频带的带宽。也将中心频率和带宽合起来称为频带信息。选择优先次序是与分量载波对应起来的选择优先次序。可否利用表示该分量载波当前可利用(“可”)或不可利用(“不可”)。
图4是表示基站装置11的构成的概略的功能框图。
在图4中,基站装置11包含控制部101、存储部131、发送部151-1~151-3(第二发送部)、接收部161(第二接收部)、天线171-1~171-3以及天线181、核心网络(CoreNetwork;CN)通信部191。存储部131包含频带信息存储部141(第一信息存储部)、聚合信息存储部142(第二信息存储部)、各终端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143和判定阈值存储部144。
在基站装置11中,控制部101进行基站装置11的各部分的控制。
发送部151-1~151-3对从基站装置11发送到各移动终端装置21~23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并将其转换为无线信号。而且,发送部151-1~151-3分别经由天线171-1~171-3对变换后的信号进行发送。发送部151-1使用分量载波A和分量载波B进行发送。发送部151-2使用分量载波C和分量载波D进行发送。发送部151-3使用分量载波E进行发送。
接收部161从移动终端装置21~23经由天线181接收使用上行链路发送的信号。而且,接收部161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
核心网络通信部191与核心网络连接进行通信。核心网络通信部191从核心网络接收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23的数据,经由控制部101、发送部151-1~151-3以及天线171-1~171-3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23。此外,核心网络通信部191将移动终端装置21~23发送的数据发送到核心网络。
在存储部131中,频带信息存储部141与移动终端装置21(图2)的频带信息存储部241同样地,存储自基站装置11可利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但是,频带信息存储部141不存储可否利用。频带信息存储部141存储预先确定的选择优先次序,并将其作为各分量载波的选择优先次序。如图3所示,频带信息存储部141存储频率越高的分量载波则选择优先次序越高的选择优先次序。此外,频带信息存储部141所存储的频带信息不限定于频率越高的分量载波则选择优先次序越高的信息。对于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聚合信息存储部142存储聚合信息。在此,聚合信息是与从基站装置11向移动终端装置21~23的通信中能执行的载波聚合有关的信息。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1(图4)具备接收部161和发送部151-1~151-3。
接收部161从移动终端装置21~23接收表示多个频带中的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的信号。
发送部151-1~151-3使用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和选择优先次序比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低的频带,使数据并行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23。
另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1中,也可以是发送部151-1~151-3利用发送的频带之中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将控制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23。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1中,也可以是发送部151-1~151-3利用发送的频带之中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频带将控制信息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23。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1中,也可以是发送部将选择优先次序的优先次序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23。
图5是表示聚合信息存储部142所存储的聚合信息的数据构成的数据构成图。聚合信息存储部142将聚合信息存储为表形式的数据。图5的表形式的数据的各行与一个移动终端装置相对应。
在图5中,聚合信息包含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国际移动终端装置标识符)、聚合等级信息和使用分量载波信息。控制部101将IMSI作为关键来检索聚合信息。
IMSI是对各移动终端装置进行识别的标识符。聚合等级信息是表示移动终端装置的当前的聚合等级的信息。使用分量载波信息是表示在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
另外,也可以是,聚合信息存储部142存储TMSI(TemporaryMobileSubscriber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标识)、MSISDN(MobileSubscriberISDNNumber:移动用户ISDN号)等IMSI以外的信息,作为对移动终端装置进行识别的标识符。
图6是表示各终端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143所存储的锚定载波信息的数据构成的数据构成图。各终端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143将锚定载波信息存储为表形式的数据。图6的表形式的数据的各行与一个移动终端装置相对应。
在图6中锚定载波信息包含IMSI和锚定载波信息。控制部101将IMSI作为关键来检索锚定载波信息。
IMSI是对各移动终端装置进行识别的标识符。锚定载波信息是表示作为移动终端装置的锚定载波进行使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
另外,也可以是,与聚合信息存储部142同样地,各终端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143存储TMSI、MSISDN等IMSI以外的信息,作为对移动终端装置进行识别的标识符。
图7是表示移动终端装置21起动并与基站装置11进行通信的处理顺序的例子的序列图。基站装置11和移动终端装置21在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在基站装置11侧示出。此外,移动终端装置21对基站装置11使用上行链路进行通信。在该上行链路中,不进行载波聚合。移动终端装置21使用多个上行链路中与任一分量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来进行通信。在图7中,利用向与移动终端装置21所使用的上行链路对应的分量载波的箭头来表示上行链路的通信。在以下的序列图中也是同样的。
如上所述,基站装置11使用5个分量载波A~E,发送下行链路的信号。分量载波A和分量载波B包含于频段F1中,载波聚合的等级设定在“等级1”。分量载波C和分量载波D包含于频段F2中,载波聚合的等级设定在“等级2”。分量载波E包含于频段F3中,载波聚合等级设定在“等级3”。基站装置11利用分量载波A~E的全部来同样地发送同步信号、报告信息等。此外,基站装置11在与分量载波A~E的任一个对应的上行链路,均受理位置注册、呼叫等待(campon)等的处理。在此所说的呼叫等待是指,移动终端装置21在基站装置11进行位置注册,移动终端装置21处于从基站装置11接受服务的状态。
移动终端装置21当电源接入时,开始图7的处理。
在序列S1中,移动终端装置21进行小区搜索。移动终端装置21进行与LTE等不实施载波聚合的情况的以往的小区搜索同样的小区搜索。具体地说,通信控制部213首先经由接收部251-1~251-3接收同步信号,确立与基站装置11的信号的同步。基站装置11可由载波聚合来利用分量载波A~E,使它们全部成为可利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包含在报告信息中进行发送。接下来,通信控制部213经由接收部251-1~251-3接收基站装置11所发送的报告信息,读出在与基站装置11的通信中所需的各种参数等。通信控制部213从报告信息中读出在载波聚合中可利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基站装置11将在载波聚合中可利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存储到频带信息存储部141中。基站装置11将从频带信息存储部141读出的该信息包含在报告信息中进行发送。
通信控制部213从接收的报告信息中读出以载波聚合可利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并将其写入频带信息存储部241。
另外,在有多个能接收同步信号和报告信号的基站装置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213对这些多个基站装置中有可能进行位置注册的全部基站装置,进行上述的处理。
在序列S2中,移动终端装置21从利用小区搜索找到基站装置中选择连接的基站装置,发送位置注册请求。在图7的例子中,移动终端装置21对基站装置11发送位置注册请求。移动终端装置21根据信号的接收状况,决定进行位置注册的分量载波。在报告信息中包含与发送频率相关的信息。移动终端装置21从报告信息中读出与该发送频率有关的信息。移动终端装置21使用读出的信息所示的发送频率,对基站装置进行发送,进行位置注册。在图7的例子中,移动终端装置21利用分量载波D接收报告信息。而且,移动终端装置21利用由此通知的发送频率,对基站装置11进行发送。基站装置11根据接收了位置注册的请求的频率、或者根据频率和接收的定时判定移动终端装置21接收了哪个分量载波。以后,移动终端装置21和基站装置11使用分量载波D进行通信,实施位置注册所需的处理。
在序列S3中,结束了位置注册的处理的基站装置11对发送了位置注册请求的移动终端装置21,发送位置注册响应。此时,基站装置11利用根据位置注册请求的频率等判定的分量载波D,发送位置注册响应。
在序列S4中,接收到位置注册响应的移动终端装置21,将载波聚合的能力通知发送到基站装置11。具体地说,频带选择部212从频带信息存储部241读出基站装置11能发送的分量载波的信息。此外,频带选择部212从可利用的频率信息存储部242读出自移动终端装置21可利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频带选择部212对读出的两信息进行比较。而且,频带选择部212将表示基站装置11能发送的分量载波之中、可利用的频率信息存储部242所存储的频率区域中包含的分量载波的信息,包含在载波聚合能力通知中发送到基站装置11。
在序列S5中,基站装置11对移动终端装置21发送载波聚合能力响应。具体地说,基站装置11首先从由移动终端装置21发送的载波聚合能力通知中读出表示可利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而且,基站装置11将其作为移动终端装置21在载波聚合中利用的频率,写入到聚合信息存储部142。此外,基站装置11决定从移动终端装置21发送的载波聚合可利用的分量载波之中、实际在载波聚合中利用的分量载波,并将其写入到聚合信息存储部142。在此,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将从移动终端装置21发送的可利用的分量载波的全部利用于载波聚合中。此外,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根据与其他移动终端装置的通信状况等,仅利用一部分分量载波。
此外,基站装置11对用于判定分量载波是否能利用在聚合中的阈值进行设定。基站装置11对阈值CC-x-L和阈值CC-x-H的两种的阈值进行设定。阈值CC-x-L是用于在接收质量恶化的情况下判定不将该分量载波利用于载波聚合中的阈值。阈值CC-x-H是用于在接收质量为良好的情况下将该分量载波判定为利用于载波聚合的载波的阈值。基站装置11按每个频段来设定阈值CC-x-L以及CC-x-H。此外,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对全部的分量载波所共用的阈值进行设定。或者,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根据自基站装置11的区域的电波状况来按每个分量载波对阈值进行设定。例如,通过噪声容易进入的分量载波将阈值设定得较高,从而能预先防止由噪声混入引起的通信失败。
基站装置11将所设定的阈值与移动终端装置的IMSI对应起来存储在判定阈值存储部144。也可以是,与聚合信息存储部142相同地,基站装置11取代IMSI而存储TMSI或MSIDSN等。在进行了阈值的设定之后,基站装置11使用分量载波D,向移动终端装置21发送载波聚合能力响应。载波聚合能力响应包含:表示在向移动终端装置21的通信的载波聚合中实际利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和表示各分量载波的选择优先次序和接收质量判定用的阈值的信息。基站装置11从频带信息存储部141读出分量载波的选择优先次序,从判定阈值存储部144读出阈值,并将其包含在载波聚合能力响应中进行发送。
另外,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将选择优先次序包含在报告信号中进行发送。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21的通信控制部213在序列S1中从报告信号中读出选择优先次序,并将其写入到频带信息存储部241中。由此,由于基站装置11无需对移动终端装置个别地发送选择优先次序,所以与对移动终端装置个别地发送选择优先次序的情况相比,能减少通信量。
在与基站装置11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数量多的情况下,特别能减少通信量。
接收到载波聚合能力响应的移动终端装置21的通信控制部213,从载波聚合能力响应中,读出表示在载波聚合中实际利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和表示各分量载波的选择优先次序和接收质量判定用的阈值的信息。而且,通信控制部213在频带信息存储部241的可否利用的栏中,对实际利用的分量载波写入可,对其以外的分量载波写入否。此外,通信控制部213将读出的选择优先次序写入到频带信息存储部241中,将读出的阈值写入到判定阈值存储部244中。
在序列S6中,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基于来自接收部251-1~251-3的接收信号,对各分量载波A~E的接收质量进行测定。接收部251-1~251-3能同时接收各分量载波。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对在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各分量载波的接收质量同时进行测定。频带选择部212从判定阈值存储部244中读出各分量载波的阈值CC-x-L(x=A~E,以下相同)。而且,频带选择部212选择接收质量超过阈值CC-x-L的分量载波之中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分量载波。在图7的例子中,具有全部的分量载波为阈值以上的接收质量。而且,由于分量载波A与分量载波B为相同的选择优先次序,所以频带选择部212选择任一方。在相同的聚合等级的分量载波中,以不使各移动终端装置的锚定载波偏到特定的分量载波的方式,按每个移动终端装置来选择任一分量载波。在图7的例子中,频带选择部212选择分量载波B。
此外,移动终端装置21将该分量载波B用作锚定载波。具体地说,频带选择部212将分量载波B写入到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中。这样,移动终端装置21将接收质量为阈值CC-x-L以上的分量载波之中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分量载波用作锚定载波。在如上述那样满足条件的分量载波有多个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21选择用作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移动终端装置21基于接收等级,或通过随机选择,从而对用作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进行选择。
在序列S7中,通信控制部213经由发送部261,按照锚定载波变更请求将决定的锚定载波发送到基站装置11。该锚定载波变更请求是表示频带选择部212所选择的分量载波B的信号。
另外,接收部251-1~251-3在不处于能接收用作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的信号的状态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213对接收部251-1~251-3进行设定使其成为能接收的状态。
图8是表示锚定载波变更请求的数据构成的数据构成图。在图8中,锚定载波变更请求包含报头和分量载波标识符。报头表示该信号是锚定载波变更请求。分量载波标识符是移动终端装置21用于对用作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进行特别指定的分量载波标识符。
返回图7,当通信控制部213经由发送部261发送锚定载波变更请求时,基站装置11的接收部161接收所发送的锚定载波变更请求。而且,控制部101将作为由锚定载波变更请求通知的新的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B写入到各终端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143中。此外,控制部101从频带信息存储部141中读出分量载波B的选择优先次序“1”。控制部101按照读出的选择优先次序,将“等级1”写入到聚合信息存储部142中。
在序列S8中,基站装置11对移动终端装置21发送锚定载波变更响应。基站装置11利用移动终端装置21作为锚定载波而通知的分量载波B来发送锚定载波变更响应。
在序列S9中,接收到锚定载波变更响应的移动终端装置21转移至待机状态。此外,在未能接收到锚定载波变更响应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213再次发送锚定载波变更请求,等待锚定载波变更响应。在即使重复规定次数也未能接收到锚定载波响应通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21再次从位置注册开始重复处理。但是,由于已经判定为可将分量载波B用作锚定载波,所以移动终端装置21利用分量载波B进行位置注册请求。以下,移动终端装置21与上述同样地接收位置注册响应,进行载波聚合能力通知,接收载波聚合能力响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已经选择了分量载波B,所以移动终端装置21不进行锚定载波变更请求,在载波聚合能力响应接收后转移至待机状态。
在待机状态中,移动终端装置21仅起动锚定载波。在有向移动终端装置21的来信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1利用锚定载波的控制信息进行通知。此外,在移动终端装置21进行发信处理的情况下也是,移动终端装置21利用与锚定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连接到基站装置11。在图7的例子中,锚定载波成为分量载波B。因此,移动终端装置21当通过用户的操作而产生包通信请求时(序列S10),利用与分量载波B对应的上行链路发送包连接请求(序列S11)。在此所说的包通信请求是指,移动终端装置21受理了因特网的阅览等请求从基站装置11向移动终端装置21的数据(以下也称为用户数据)的发送的用户的操作输入的状态。
在序列S12中,基站装置11当包连接的准备完备时发送包连接响应。在发送了包连接响应之后,在序列S13中,基站装置11使用分量载波A~E进行载波聚合,发送用户数据。具体地说,控制部101从聚合信息存储部142读出在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的信息和聚合等级的信息。此外,控制部101从频带信息存储部141读出各分量载波的选择优先次序。发送部151-1~151-3使用在载波聚合使用的分量载波之中选择优先次序为上述的聚合等级以下的分量载波,发送用户数据。
在图7的例子中,聚合等级信息是“等级1”。此外,分量载波A~E的全部选择优先次序为“1”或比其低。因此,基站装置11的发送部151-1~151-3使用分量载波A~E,发送用户数据。另一方面,对于在通信协议的控制中利用的控制数据,基站装置11利用锚定载波进行发送。此外,移动终端装置21的通信控制部213从频带信息存储部241读出可利用的分量载波及其选择优先次序,从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读出锚定载波。通信控制部213对接收部251-1~251-3进行控制,使得从可利用的分量载波之中选择优先次序与锚定载波的选择优先次序相同或低于其的分量载波中接收用户数据。在图7的例子中,锚定载波B的选择优先次序为“1”,以从选择优先次序为“1”或低于其的分量载波A~E中接收用户数据的方式进行控制。该锚定载波B是在序列S6中频带选择部212所选择的分量载波。因此,通信控制部213对接收部251-1~251-3进行控制,使得接收使用可利用的分量载波之中与频带选择部212所选择的分量载波B相同的选择优先次序的分量载波A、B以及选择优先次序比其低的分量载波C、D、E来发送的数据。
而且,接收数据结合部214对接收部251-1~251-3从全部的分量载波接收并解调后的数据进行结合,对用户数据进行复原。由此,能高速地进行数据通信。在用户数据的收发结束、切断包通信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213经由发送部261发送包连接的释放请求(序列S14)。基站装置11对移动终端装置21发送包连接释放响应(序列S15)。以后,基站装置11和移动终端装置21仅使用分量载波B,进行表示通信协议的控制数据的收发。
图9是表示移动终端装置21在待机中进行锚定载波的更新的顺序的序列图。
在序列S21中,移动终端装置21利用作为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B进行等待。在序列S22中,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定期地测定锚定载波的接收质量。由于分量载波B是聚合等级最大的分量载波,所以即使接收质量超过阈值CC-B-H,也不变更聚合等级和锚定载波。因此,频带选择部212不进行是否超过阈值CC-B-H的判定。频带选择部212从判定阈值存储部244读出阈值CC-B-L,判定锚定载波的接收质量是否低于阈值CC-B-L。若接收质量比阈值CC-B-L好,则接收质量测定部211结束接收质量的测定。在图9的例子中,在待机开始时(序列S21)分量载波B具有足够的接收质量。对此,在序列S22中,转变到锚定载波(分量载波B)的接收质量低于CC-B-L的状态。
该接收质量的转变通过例如移动终端装置21的移动、移动终端装置21与基站装置11之间的信道状况的变化而产生。
在序列S23中,通信控制部213起动作为下一级的聚合等级的分量载波C和D的接收部251-2。
在序列S24中,接收质量测定部211使用基站装置11利用分量载波C和D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等,测定分量载波C和D的接收质量。在接收质量测定部211所测定的分量载波C的接收质量超过阈值CC-C-L的情况或分量载波D的接收质量超过阈值CC-D-L的情况下,频带选择部212将锚定载波变更为任一分量载波。在图9的例子中,频带选择部212将分量载波C选择为锚定载波。频带选择部212将作为变更后的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C的载波名写入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
在序列S25中,通信控制部213使用与分量载波B对应的上行链路,将把锚定载波变更为分量载波C的锚定载波变更请求发送到基站装置11。在此,作为原来的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B、以及测定接收质量的分量载波C和D处于可进行数据接收的状态。以下,将作为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X也称为锚定载波X。
在序列S26中,接收到锚定载波变更请求的基站装置11将作为变更后的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C写入各终端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143。此外,基站装置11从频带信息存储部141读出分量载波C的载波聚合等级。基站装置11将作为读出的聚合等级的等级2写入聚合信息存储部142。当这些处理结束时,基站装置11利用作为新的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C,发送锚定载波变更响应。移动终端装置21利用分量载波C,接收锚定载波变更响应。
在序列S27中,接收到锚定载波变更响应的移动终端装置21的通信控制部213停止锚定载波以外的分量载波B和D的接收。而且,通信控制部213利用分量载波C进行来信的等待以及来自基站装置11的控制数据的接收。
在序列S28中,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开始锚定载波C的接收质量的定期的测定。分量载波C由于聚合等级为“等级2”,所以频带选择部212进行阈值CC-C-H和阈值CC-C-L的两方与测定的接收质量的比较。若接收质量低于阈值CC-C-H、高于阈值CC-C-L,则移动终端装置21保持原样地将分量载波C用作锚定载波。
在序列S29中,通过用户操作产生了包通信的请求的移动终端装置21的通信控制部213,在序列S30中对基站装置11发送包连接请求。在序列S31中,包连接的准备完备的基站装置11对移动终端装置21发送包连接响应。
当从基站装置11接收包连接响应时,通信控制部213以能进行聚合等级为“等级2”以下的分量载波下的接收的方式,起动接收部251-2~3。在序列S32中,基站装置11和移动终端装置21与图7的序列S13相同地,使用分量载波C、D、E,进行载波聚合,对用户数据进行通信。基站装置11利用“等级2”以下的分量载波发送用户数据。移动终端装置21接收基站装置11所发送的用户数据并进行解调。由此,能高速地进行数据转送。在序列S33中,当包通信结束时,通信控制部213利用锚定载波C发送包连接释放请求。基站装置11当接收包连接释放请求时,结束包的接收,在序列S33中对移动终端装置21发送包连接释放响应(序列S34)。通过以上的处理,使包通信结束,移动终端装置21再次成为待机状态。
图10是表示移动终端装置21将锚定载波变更为选择优先次序高的分量载波的处理顺序的例子的序列图。如上所述,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在分量载波的等待中(序列S41),定期地测定锚定载波(例如,分量载波C)的接收质量(序列S42)。频带选择部212对从判定阈值存储部244读出的阈值和接收质量进行比较。在图10的例子中,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对分量载波C的接收质量进行测定。频带选择部212判定接收质量是否超过阈值CC-C-H以及是否低于阈值CC-C-L。在接收质量高于阈值CC-C-L且接收质量低于阈值CC-C-H的情况下,频带选择部212不对锚定载波进行变更,以后也是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定期地进行接收质量的测定。移动终端装置21以预先确定的一定间隔测定锚定载波的接收质量。此外,移动终端装置21具备测定自移动终端装置的移动速度的功能,也可以是在移动速度慢的情况下使测定间隔变长,在移动速度快的情况下使测定间隔变短。在移动终端装置21的移动速度快的情况下,与移动速度慢的情况相比,离基站装置的距离的变化大,因此接收质量易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测定间隔变短,能以更适当的间隔进行测定。
此外,也可以是移动终端装置21按照来自基站装置11的指示对测定间隔进行变更。例如,各基站装置11预先存储与设置有自基站装置的环境相应的测定间隔,将该测定间隔作为报告信息或个别的无线协议的控制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装置21。移动终端装置21当接收从基站装置11发送的测定间隔时,按照接收到的测定间隔,进行接收质量的测定。由此,移动终端装置21能以与基站装置11的设置环境相应的适当的测定间隔,对接收质量进行测定。
此外,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根据无线协议控制的状况,对接收质量的测定间隔进行变更。例如,在从移动终端装置21报告的各分量载波的接收质量全部良好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1将测定间隔设定得比规定值长,在其以外的情况下,将测定间隔设定得短于规定值。由此,移动终端装置21能以与基站装置11的设置环境相应的适当的测定间隔,对接收质量进行测定。
此外,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能在自基站装置的用户收容数少的期间,在使测定间隔比规定值短、接收质量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进行测定。而且,也可以是在自基站装置的用户收容数与规定数量相比增加的情况下,使测定间隔变长,减少无线协议的开销。
另外,基站装置11在变更了测定间隔的情况下,利用每个移动终端装置的控制信息,向移动终端装置进行发送。或者,基站装置11对报告信息的值进行变更,利用寻呼对移动终端装置发送测定间隔的变更。
测定分量载波C的接收质量的结果是,在超过阈值F2-H(=CC-C-H)的情况下,频带选择部212判定锚定载波的变更可否。通信控制部213从频带信息存储部241读出聚合等级。而且,通信控制部213起动作为聚合等级是上一级的分量载波的、分量载波A和B的接收部251-1(序列S43)。而且,接收质量测定部211测定分量载波A和B各自的接收质量(序列S44),判定是否超过接收质量为“等级1”的分量载波的阈值F1-L(=CC-A-L=CC-B-L)。若没有超过该阈值F1-L,则移动终端装置21使分量载波A和B的接收部251-1停止,利用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C,接着继续接收质量的测定。
在超过阈值CC-A-L的情况下,频带选择部212进行锚定载波的变更的处理。在图10的例子中,在待机中转变到接收质量超过阈值CC-A-L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频带选择部212对通信控制部213输入锚定载波变更请求。在步骤S45中,通信控制部213经由发送部261,将锚定载波变更请求发送到基站装置11。
在序列S46中,接收到锚定载波变更请求的基站装置11从接收到的锚定载波变更请求中读出变更后的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基站装置11对读出的分量载波将锚定载波与移动终端装置21的IMSI对应起来写入到各终端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143中。基站装置11利用变更后的锚定载波,对移动终端装置21发送锚定载波变更响应。
在序列S47中,接收到锚定载波变更响应的移动终端装置21的控制部201,将作为变更后的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A写入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而且,控制部201将锚定载波从分量载波C变更为分量载波A。而且,移动终端装置21的通信控制部213停止分量载波B和C的接收处理。然后,移动终端装置21以分量载波A进行待机。而且,在序列S48中,移动终端装置21开始分量载波A的接收质量的定期的测定。此外,在移动站终端装置21产生包通信请求的情况(序列S49)即与基站装置11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序列S50~S54),与图7的序列S11~S15相同地,基站装置11和移动终端装置21利用聚合等级为“等级1”以下的分量载波进行通信。由此,能在数据的发送中使用很多频带。
图11是表示移动终端装置21在通信中对锚定载波进行变更的处理顺序的例子的序列图。虽然在图7至图10中未图示,但是移动终端装置21在通信中也进行锚定载波的判定处理。当产生包通信的请求时,与此时的锚定载波相匹配地进行根据载波聚合的通信。
在序列S61中,移动终端装置21将聚合等级为“等级2”的分量载波D作为锚定载波。
在序列S62中,当通过用户的操作对移动终端装置21产生包通信请求时,在序列S63中,通信控制部213对基站装置11发送包连接请求。
在序列S64中,基站装置11进行包连接准备,在包连接准备结束后发送包连接响应。
在序列S65中,移动终端装置21和基站装置11与图7的序列S13相同地开始根据载波聚合的通信。在此移动终端装置21的锚定载波是D,由于聚合等级是“等级2”,所以使用聚合等级为“等级2”以下的分量载波C、D、E,开始根据载波聚合的通信。在包通信中也是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定期地测定锚定载波的接收质量。
在序列S66中,在锚定载波D的接收质量低于阈值CC-D-L的情况下,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对聚合等级为“等级3”的分量载波E的接收质量进行测定。
在序列S67中,频带选择部212判定分量载波E的接收质量是否超过阈值CC-E-L。在接收质量超过的情况下,频带选择部212将锚定载波变更为分量载波E。在分量载波E的接收质量低于CC-E-L的情况下,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对更低的聚合等级的分量载波的接收质量进行测定,频带选择部212对锚定载波进行选择。但是,由于在图11的例子中存在低于“等级3”的接收等级的分量载波,所以即使是接收质量低于CC-E-L的情况,频带选择部212也将锚定载波变更为分量载波E。此外,在分量载波E中也是接收质量低的情况下,若有比基站装置11更能良好接收的基站装置,则移动终端装置21对该基站装置进行小区移动。在图11的例子中,由于分量载波E比CC-E-L接收质量好,所以频带选择部212进行锚定载波的变更的处理。
在序列S68中,通信控制部213经由发送部261,在锚定载波D中发送锚定载波变更请求。
在序列S69中,接受了锚定载波变更请求的基站装置11进行对锚定载波进行变更的准备,将锚定载波变更响应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基站装置11在锚定载波变更响应中包含进行变更的定时信息来进行发送。定时信息表示接收到特定的数据后的定时,基站装置11和移动终端装置21在该数据收发信号后马上进行锚定载波变更。通信控制部213当接收锚定载波变更响应时,对实施定时进行确认,在此之前,利用当前的分量载波使载波聚合继续。指定的定时由帧编号等进行通知。通信控制部213当成为指定的帧编号时,变更为新的锚定载波下的动作。聚合等级为“等级3”以下的分量载波仅是分量载波E。因此,通信控制部213进行分量载波E单独的通信。通信控制部213当超过指定的帧的定时时,使分量载波C和D的接收部251-2停止(序列S70)。然后,移动终端装置21利用分量载波E与基站装置11进行通信(序列S71),定期地检查分量载波E的接收质量。移动终端装置21对分量载波D的接收质量进行测定(序列S72)。在分量载波D超过阈值L3-H的接收质量的情况下,聚合等级变为“等级2”,起动分量载波C和D的接收部251-2(序列S73),对分量载波C和D的接收质量进行测定(序列S74)。
在序列S75中,在测定的接收质量超过从判定阈值存储部244读出的阈值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213经由发送部216将锚定载波变更请求发送给基站装置11。而且,在序列S76中,移动终端装置21接收锚定载波变更响应。当成为由锚定载波变更响应指定的定时时,通信控制部213使用分量载波C、D、E,进行与新的锚定载波相应的载波聚合的通信(序列S77)。在图11中,移动终端装置21使用分量载波C、D、E,与基站装置11进行载波聚合的通信。
而且,移动终端装置21在产生了包通信停止请求的情况下(序列S78),将包连接释放请求发送到分量载波D的基站装置11(序列S79)。响应于此,分量载波D的基站装置11将包连接释放响应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序列S80)。
通过以上的处理,即使在通信中也能选择适当的分量载波,能进行载波聚合。此外,接收状态不好的分量载波由于停止动作,所以能减少功耗。
如上所述,移动终端装置21将一个分量载波标识符发送给基站装置11。而且,基站装置11根据该分量载波标识符和选择优先次序,决定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因此,能以比例如对全部的分量载波的接收质量进行通信的情况少的通信量来决定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
另外,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按每个移动终端装置来设定选择优先次序。例如,移动终端装置21具备位置检测部,对基站装置11发送当前位置。基站装置11将与移动终端装置的位置相应的选择优先次序预先存储到频带信息存储部141中。控制部101通过从频带信息存储部141读出与移动终端装置21的当前位置相应的选择优先次序,从而决定在与移动终端装置21之间使用的选择优先次序。基站装置11的发送部151-i(i=1~3)将表示决定的选择优先次序的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当移动终端装置21的接收部251-i(i=1~3)接收该信号时,通信控制部213从接收到的信号中读出选择优先次序,并将其写入到频带信息存储部241中。在图7的序列S6中,频带选择部212从频带信息存储部241读出该选择优先次序。而且,频带选择部212从接收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分量载波中选择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分量载波。
由此,例如,在移动终端装置21位于在特定的分量载波中易产生噪声的地方的情况下,使该分量载波的选择优先次序变高。由此,能选择使用更适当的选择优先次序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
此外,也可以是移动终端装置21在通信中和待机中使用不同阈值。另外,也可以是在通信中移动终端装置21对频带质量信息进行测定并将其作为接收质量。例如,在移动终端装置21的待机中比移动中,与基站装置11的频率同步的精度更降低的情况下,在待机中,接收质量被检测为更低。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移动终端装置21在通信中和待机中对阈值或接收质量的测定方法进行变更,从而能进行与移动终端装置21的状态相应的判定。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图1)具备移动终端装置21~23(图2)和基站装置11(图4)。
移动终端装置21~23(图2)具备接收部271-1~271-3、频带信息存储部241、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发送部261和通信控制部213。
接收部271-1~271-3从基站装置11接收多个频带的无线信号。
频带信息存储部241存储频带的选择优先次序。
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存储表示频带的接收质量为表示最低接收质量等级的阈值以上而且选择优先次序为最高的频带的信息。
发送部261将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中存储的信息发送到基站装置11。
通信控制部213对接收部271-1~271-3进行控制,使得接收使用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中存储的信息的频带和优先选择次序比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中存储的信息的频带低的频带发送的数据。
基站装置11(图4)具备接收部161和发送部151-1~151-3。
接收部161接收移动终端装置21~23所发送的信息。
发送部151-1~151-3基于接收部161接收到的信息,使用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和优先选择次序比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低的频带,将数据并行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21~23。
另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阈值也可以按每个频带而不同。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也可以是关于选择优先次序,越是期望为接收质量良好的频带,其次序越低。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也可以是关于选择优先次序,中心频率越低的频带,其次序越低。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也可以是关于所述选择优先次序,在即使是中心频率低的频带也无法期望良好的接收质量时,其次序比中心频率高的其他频带高。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的发送部151-1~151-3将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用作锚定载波,将多个频带的控制信息汇集于锚定载波进行发送。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的发送部151-1~151-3将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频带用作锚定载波,将多个频带的控制信息汇集于锚定载波进行发送。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也可以是移动站装置21~23的通信控制部213在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的接收质量是表示接收质量为良好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选择优先次序较高的频带变更为选择优先次序最高的频带。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也可以是基站装置11的发送部171-1~171-3在移动站装置21~23共用的报告信号中包含选择优先次序来进行发送。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也可以是关于选择优先次序,对多个频带赋予相同的次序。
只要使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就能以较少的通信量来决定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
<第二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2的系统构成的概略的构成图。在图12中,无线通信系统2包含基站装置12和移动终端装置26。此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2和移动终端装置26的构成分别与图2的基站装置11和图4的移动终端装置21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和说明。但是,基站装置12对信号进行无线发送时的发送功率与基站装置11不同。对于基站装置12中的发送功率将在后面叙述。此外,移动终端装置26的判定接收质量的阈值的值与移动终端装置21不同。对于移动终端装置21也可以使用各分量载波共用的阈值,如在后面叙述的那样,移动终端装置26按每个频段而使用不同的阈值。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1不同,在如市区那样,移动电话的利用台数很多的地方,通过设置许多基站装置,从而确保收容能力,因此,基站装置的服务区变小。因此,基站装置不是使在载波聚合中利用的各分量载波以最大的发送功率,覆盖服务区整体,而且,调整为不成为对其他基站装置的干扰的发送功率来进行发送。因此,分量载波A~E的各分量载波的服务区如图12的区域ar21所示那样成为全部相同的大小。
图13是表示基站装置12的各分量载波的发送功率的状态的图。在图13中,横轴表示移动终端装置26离基站装置12的距离。此外,纵轴表示从基站装置12向移动终端装置26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功率。基站装置12在频段F1中利用2个分量载波A和分量载波B进行通信,这2个频带是相邻接的。将基站装置12利用分量载波A和分量载波B进行通信的情况的特性通过图13的曲线g11进行表示。同样地,基站装置12在频段F2中利用分量载波C和D进行通信。将基站装置12利用分量载波C和分量载波D进行通信的情况的特性通过图13的曲线g12进行表示。进而,基站装置12在频段F3中利用分量载波E进行通信。将基站装置12利用分量载波E进行通信的情况的特性通过图13的曲线g13进行表示。频率成为F1>F2>F3。频率F1由于频率最高,所以由距离引起的衰减大。因此,为了覆盖服务区,与其他频段相比需要高的发送功率。以下,由于随着频率变低,距离衰减变小,所以以不产生与相邻接的基站装置的干扰的方式,基站装置12以较低的发送功率覆盖服务区。但是,在市区中大厦、房屋等的建造物很多。因此,例如在室内等使用的情况下,低频率因衍射、反射等的影响,与高频带相比有接收质量更好的倾向。因此,频率越高的频段,基站装置12将阈值设定得越大。由此,移动终端装置26在离基站装置12的距离远离的情况下,早些切换为低频率的分量载波。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可期望频率越低则接收质量越好。因此,成为频率越低则使选择优先次序越低。
图14是表示起动移动终端装置26并与基站装置12进行通信的处理顺序的例子的序列图。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是,在市区街道中有时基站装置的收容终端多,移动终端装置的锚定载波会集中于特定的分量载波。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使无线协议的资源分散,基站装置12对锚定载波进行变更。
图14的序列S101~S105与图7的序列S1~S5相同。
在序列S106中,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对各分量载波A~E的接收质量进行测定。而且,在需要锚定载波的变更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213经由发送部216发送锚定载波变更请求。在图14的例子的情况下,在序列S107中,通信控制部213经由发送部261发送锚定载波变更请求。此外,锚定载波变更请求及其条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在序列S108中,基站装置12当接收变更请求时利用由移动终端装置26指定的分量载波,发送锚定载波变更响应。此时,在需要来自基站装置12的锚定载波变更指示的情况下,将其包含在该锚定载波变更响应中。
在序列S109中,当移动终端装置26接收锚定载波变更响应时,移动终端装置26对在锚定载波变更响应中包含锚定载波变更指示进行确认。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控制部213进行在指示的分量载波下的数据接收的准备。而且,通信控制部213在序列S109中发送锚定载波变更指示确认的消息。基站装置12通过接收该消息,确认移动终端装置26的准备的结束。而且,基站装置12在序列S110中利用新的锚定载波发送锚定载波变更响应。移动终端装置26通过接收该消息,从而确认锚定载波的转变正确地结束了。在序列S111~S116中,基站装置12和移动终端装置26与图7的S10~S15相同地利用载波聚合对用户数据进行通信。
另外,也可以是在移动终端装置26侧没有锚定载波的变更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2以任意的定时指示锚定载波的变更。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装置12利用锚定载波发送锚定载波变更指示。其中包含新的锚定载波的信息。通信控制部213当做好作为指示的分量载波的新的锚定载波的接收准备时,将锚定载波变更指示响应发送给基站装置12。当基站装置12接收该锚定载波变更指示响应时,基站装置12发送锚定载波变更确认的消息。移动终端装置26通过接收该消息,从而确认锚定载波的转变正确地结束了。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移动终端装置26将一个分量载波标识符发送到基站装置12。而且,基站装置12根据该分量载波标识符和选择优先次序,决定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因此,能以例如与对全部的分量载波的接收质量进行通信的情况相比较少的通信量,决定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
<第三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3的系统构成的概略的构成图。在图15中,无线通信系统3包含基站装置13和移动终端装置31~33。移动终端装置31~33分别进行锚定载波和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控制。移动终端装置31~33将预先确定的一个分量载波作为锚定载波。具体地说,移动终端装置31~33将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分量载波E用作锚定载波。基站装置13仅利用该一个分量载波E,发送针对移动终端装置31~33的控制信息。另一方面,移动终端装置31~33通过对聚合等级进行更新,从而对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进行变更。此外,移动终端装置32和移动终端装置33的构成以及动作与移动终端装置31的构成以及动作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6是表示移动终端装置31的构成的概略的功能框图。
在图16中,移动终端装置31包含控制部203、存储部233、接收部251-1~251-3(第一接收部)、发送部261(第一发送部)、天线271-1~271-3以及天线281。控制部203包含接收质量测定部211、频带选择部212、通信控制部313和接收数据结合部214。存储部233包含频带信息存储部241(第一信息存储部)、可利用的频率信息存储部242、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判定阈值存储部244和聚合等级存储部245。此外,也将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或聚合等级存储部245称为第二信息存储部。
在图16中,对与图2的移动终端装置21的各部分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211、212、214、241~244、251-1~251-3、261、271-1~271-3、281),并省略说明。
聚合等级存储部245存储自移动终端装置31进行载波聚合时使用的分量载波的聚合等级之中最高的聚合等级(以下,也称为自移动终端装置31的聚合等级)。
通信控制部313分别进行锚定载波的控制和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控制。通信控制部313将能使用的分量载波之中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分量载波作为锚定载波,并经由发送部261发送锚定载波变更请求。此外,通信控制部313在锚定载波变更请求之外,还发送聚合等级报告。通信控制部313按照频带选择部212所决定的聚合等级,经由发送部261发送聚合等级报告。
图17是表示基站装置13的构成的概略的功能框图。
在图17中,基站装置13包含控制部103、存储部131、发送部151-1~151-3(第二发送部)、接收部161(第二接收部)、天线171-1~171-3以及天线181、核心网络(CoreNetwork;CN)通信部191。存储部131包含频带信息存储部141、聚合信息存储部142、各终端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143和判定阈值存储部144。
在图17中,对与图4的基站装置31的各部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131、141~144、151-1~151-3、161、171-1~171-3、181、191),并省略说明。
控制部103分别进行锚定载波的变更和聚合等级的变更。当接收部161接收锚定载波变更请求时,控制部103将接收到的锚定载波写入到各终端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143中。此外,当接收部161接收聚合等级报告时,控制部103将接收到的聚合等级写入到聚合信息存储部142的聚合等级信息的栏中。
图18是表示分别进行锚定载波的控制和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控制的情况的处理顺序的序列图。
在图18中,序列S121~S125与图14的序列S101~S105相同。
在序列S126中,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对各分量载波A~E的接收质量进行测定。
频带选择部212将聚合等级最低的分量载波E选择为锚定载波。频带选择部212将锚定载波E的分量载波标识符写入到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3中。
通信控制部313将锚定载波的变更请求发送到基站装置13(序列S127)。在此,移动终端装置31将分量载波D用作锚定载波,利用与分量载波D对应的上行链路,发送锚定载波的变更请求。
在序列S128中,接受了来自移动终端装置31的请求的基站装置13,将锚定载波E的分量载波标识符写入到各终端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143中。基站装置13利用所请求的分量载波,发送锚定载波变更响应。移动终端装置31通过接收该锚定载波变更响应,从而确认锚定载波的变更结束。
在序列S129中,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对各分量载波的接收质量进行测定。而且,频带选择部212根据测定结果,决定聚合等级。在图18的例子中,分量载波A和B的接收质量超过从判定阈值存储部244读出的阈值F1-L。因此,移动终端装置31的通信控制部313经由发送部216对基站装置13发送表示聚合的“等级1”的聚合等级报告。该聚合的“等级1”表示频带选择部212所选择的分量载波A或B。因此,聚合等级报告是表示频带选择部212所选择的分量载波的信号。
在序列S130中,基站装置13从聚合等级报告中,读出聚合等级,并将其写入到聚合信息存储部142中。基站装置13将聚合等级响应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31。移动终端装置31当接收聚合等级响应时,之后协议控制的信号利用锚定载波E来接收。此外,移动终端装置31使用用户数据为聚合的“等级1”以下即全部的分量载波进行接收。
在序列S131中,移动终端装置31使用分量载波E,成为待机状态,但是在待机中、在通信中均是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实施聚合等级的测定。聚合等级的测定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21、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26同样地进行。在此,移动终端装置31利用成为锚定载波的分量载波E进行来自基站装置的呼叫等的接收,使聚合等级1的分量载波A和B的接收部251-1停止。因此,移动终端装置31的接收质量测定部211以接收质量的测定定时起动作为测定对象的聚合等级1的接收部251-1,进行测定(序列S132、S133)。
通过该测定,在频带选择部212判定为需要聚合等级的变更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313经由发送部261,再度发送聚合等级报告。基站装置13从聚合等级报告中读出聚合等级,并将其写入到聚合信息存储部142中。
在序列S134中,由于“等级1”的分量载波的等级低于衰退阈值,所以频带选择部212将“等级2”写入到存储部233内的聚合等级存储部245中。此外,通信控制部313发送表示等级2的聚合等级报告。基站装置13从聚合等级报告中读出聚合等级,并将其写入到聚合信息存储部142。
在序列S135中,在接收到聚合等级响应后,移动终端装置31以聚合等级存储部245中存储的聚合等级进行载波聚合。在图18的例子的情况下,当产生包通信请求时(序列S136),通过使用“等级2”以下的分量载波进行通信,从而高速进行用户数据的通信(序列S137~139)。此外,在通信中也是接收质量测定部211对各分量载波的接收质量进行测定(序列S140)。在步骤S141中,在通信中频带选择部212对接收质量为各分量载波的接收质量和从判定阈值存储部244读出的阈值进行比较。在此,由于分量载波A或B的接收质量超过F1-L,所以频带选择部212判定为聚合等级达到“等级1”。通信控制部213再度发送聚合等级报告。基站装置13将聚合等级响应返回到移动终端装置31(序列S142)。基站装置13将在聚合中追加“等级1”的分量载波的定时,例如以帧为单位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31。基站装置13将表示追加分量载波的定时的信息包含在聚合等级响应中进行发送。在该帧以后发送产生的包时,基站装置13将用户数据分割成A~E的5个分量载波进行发送。移动终端装置31利用这些全部的分量载波接收信号,对用户数据进行解调,由此进行高速的数据通信。换句话说,移动终端装置31通过使用分量载波A~E进行载波聚合,从而与基站装置13进行包通信(序列S143)。
然后,移动终端装置31对基站装置13发送包连接释放请求(序列S144)。响应于此,基站装置13对移动终端装置31发送包连接释放响应(序列S145)。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是,移动终端装置31将一个分量载波标识符发送给基站装置13。而且,基站装置13根据该分量载波标识符和选择优先次序,决定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因此,能以例如与对全部的分量载波的接收质量进行通信的情况相比较少的通信量,决定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
此外,作为锚定载波,使用期望为接收质量最好的选择优先次序为最低的分量载波。由此,移动终端装置31能更可靠地接收控制信息。
<第四实施方式>
图19是表示选择优先次序无法成为频率高的次序的情况的无线通信系统4的构成的系统构成图。
例如,对存在在基站装置14附近利用频段F2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并避免与该基站装置的干扰的情况进行说明。基站装置14在因与其他基站装置的位置关系等而使频段F2的服务区窄于其他频段的情况下,频段F2由于无法期望比其他频段更好的接收质量,所以使选择优先次序变高。
在图19中,无线通信系统4包含基站装置14和移动终端装置36以及37。此外,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4以及移动终端装置36的构成与分别图2和图4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和说明。
基站装置14利用频段F1(分量载波A和B)、F2(分量载波C和D)、F3(分量载波E)这3个频率F1>F2>F3来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其中,频段F2为了避免与其他基站装置的干扰,而将频段F2的服务区ar31设定为比频段F1和F3的服务区ar32窄的区域。此外,基站装置14使频段F1的聚合等级为“等级2”,使频段F2的聚合等级为“等级1”,使频段F3的聚合等级为“等级3”。具体地说,频带信息存储部141将“1”存储为分量载波C和D的选择优先次序,将“2”存储为分量载波A和B的选择优先次序,将“3”存储为分量载波E的选择优先次序。
图20是表示基站装置14以及移动终端装置36所进行的控制的例子的序列图。
在图20的直至序列S161~S164之前,与图7的序列S1~S4相同。
在序列S165中,基站装置14将上述的聚合的组合包含在载波聚合能力响应中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36。由于对优先次序进行变更,所以在成为“等级2”的聚合等级的情况下,使用分量载波A、B、E进行聚合。除了分量载波的组合改变之外,其处理顺序与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即,图20的序列S166~S170与图18的序列S127~S130相同。此外,图20的序列S171~S180与图18的序列S136~S145相同。但是,在序列S174中,选择优先次序为2以下的分量载波是分量载波A、B、E。移动终端装置31和基站装置13使用这些分量载波A、B、E进行载波聚合。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是,移动终端装置36将一个分量载波标识符发送到基站装置14。而且,基站装置14根据该分量载波标识符和选择优先次序,决定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因此,能以例如与对全部的分量载波的接收质量进行通信的情况相比较少的通信量,决定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
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行链路发送中也实施载波聚合。或者,也可以是分配给上行链路的频带为仅一个。或者,也可以是如上所述使用与下行链路对应起来的上行链路进行通信。例如,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的组合决定了的情况下,使用利用锚定载波的报告信息通知给终端的上行链路的频带进行通信。针对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载波聚合也能与上述同样地进行。此外,天线并不限于对各接收系统为一个,也可以使用对一个分量载波利用多个天线进行MIMO通信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在接收部设置多个天线,将接收部做成与MIMO接收对应的接收部,由此能与上述的情况同样地进行载波聚合。另外,也可以是天线为各分量载波共用,将接收天线的信号分割给各接收部进行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在对天线进行共用使用的接收部与天线之间设置分配器,使用分配器将来自天线的接收信号输出到多个接收部。可以为了抑制因分配器的接收质量恶化,而在天线与分配器之间配备低噪声的放大器(低噪放大器)。
进而,聚合并不限于5个,此外聚合等级也可以不是3个,而是4个、5个、或其以上。
此外,也可以是一部分分量载波不受理呼叫等待等的处理。只要即使是相同的聚合等级中的一个,也满足接收质量,而且有能进行呼叫等待的分量载波,则其他载波也能在载波聚合中加以利用。例如,在图1中设分量载波C是无法进行呼叫等待的分量载波。在调查是否能向聚合等级的“等级2”转变的情况下,起动分量载波C和分量载波D这2个,对接收质量进行测定。此时,分量载波C没有同步信号等,无法测定接收质量。然而,分量载波D能进行呼叫等待,移动终端装置能对该接收质量进行测定。若该接收质量超过规定的阈值(F2-L),则将锚定载波变更为该频率。若锚定载波变更为该频率,则在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聚合等级为“等级2”以下的分量载波全部利用于载波聚合。因此,还能取得分量载波C中的用户数据,能进行高速的数据通信。
另外,可以将用于实现移动终端装置21~23、26、31~33、36、37的全部或一部分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中。而且,可以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并执行,由此进行各部分的处理。此外,在此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外围设备等的硬件。
此外,“计算机系统”若是利用WWW系统的情况,则还包含主页提供环境(或显示环境)。
此外,“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的可搬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的存储装置。进而,“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包含:如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电话线路等的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如该情况的服务器、成为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一定时间保持程序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而也可以是能利用与已经将上述的功能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的程序。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具体的构成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例如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2、3、4无线通信系统;11、12、13、14基站装置;21、22、23、26、31、32、33、36、37移动终端装置;101、103、201、203控制部;211接收质量测定部;212频带选择部;213、313通信控制部;214接收数据结合部;131、231、233存储部;141、241频带信息存储部;142聚合信息存储部;143各终端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2可利用的频率信息存储部;243锚定载波信息存储部;244判定阈值存储部;245聚合等级存储部;161、251-1~251-3接收部;151-1~151-3、261发送部;171-1~171-3、181、271-1~271-3、281天线;191核心网络通信部。
Claims (19)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备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通过多个频带接收无线信号;第一存储部,存储所述多个频带的选择优先次序;第二存储部,存储表示作为所述多个频带中包含的频带的第一频带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频带是接收质量为表示最低接收质量等级的阈值以上的、所述多个频带中的所述选择优先次序为最高的频带;第一发送部,发送在所述第二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第一信息;以及第一通信控制部,对所述第一接收部进行控制,以便接收通过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频带是优先选择次序比所述第一频带低的频带,是所述多个频带中包含的频带,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具备:
第二接收部,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以及
第二发送部,基于所述第二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第二频带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并行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阈值按所述多个频带的每一个频带而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关于所述选择优先次序,越是期望为接收质量良好的频带,其次序越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关于所述选择优先次序,中心频率越低的频带,其次序越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关于所述选择优先次序,在即使是中心频率低的频带也无法期望良好的接收质量时,其次序比中心频率高的其他频带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发送部将所述第一频带用作锚定载波,采用所述锚定载波对所述多个频带的控制信息进行汇集并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还具备用于存储所述选择优先次序的第三存储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发送部将所述第三存储部存储的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第三频带用作锚定载波,采用所述锚定载波对所述多个频带的控制信息进行汇集并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检测出第三频带时,所述第二存储部存储表示第三频带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三频带是所述多个频带中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比所述第一频带高的频带,是其接收质量为表示接收质量是良好的阈值以上的频带;
所述第一发送部对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部中的所述第二信息进行发送;
所述第一通信控制部以接收所述无线信号的方式改变所述第一接收部的控制,其中所述无线信号由所述第三频带以及选择优先次序比所述第三频带低的频带且包含于所述多个频带中的频带进行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发送部将所述选择优先次序包含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共用的报告信号中进行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关于所述选择优先次序,对所述多个频带的几个频带赋予相同的次序。
1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具备:
接收部,通过多个频带接收无线信号;
第一存储部,存储所述多个频带的选择优先次序;
第二存储部,存储表示作为所述多个频带中包含的频带的第一频带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频带是接收质量为表示最低接收质量等级的阈值以上的、所述多个频带中的所述选择优先次序为最高的频带;
发送部,向其它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在所述第二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以及
通信控制部,对所述接收部进行控制,以便从所述其它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通过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频带是优先选择次序比所述第一频带低的频带,是所述多个频带中包含的频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接收部利用所述第一频带,接收控制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接收部利用所述多个频带之中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第三频带,接收控制信息。
14.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具备:
存储部,存储多个频带的选择优先次序;
接收部,接收其它的无线通信装置所发送的信息,即表示作为所述多个频带中包含的频带的第一频带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频带是所述多个频带中接收质量为表示最低接收质量等级的阈值以上的、所述多个频带中的所述选择优先次序为最高的频带;以及
发送部,基于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信息,通过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并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二频带是优先选择次序比所述第一频带低的频带,是所述多个频带中包含的频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发送部利用所述第一频带,发送控制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发送部利用所述多个频带之中所述选择优先次序最低的第三频带,发送控制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选择优先次序。
1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由接收部通过多个频带接收无线信号;
在第一存储部中存储所述多个频带的选择优先次序;
在第二存储部中存储表示作为所述多个频带中包含的频带的第一频带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频带是接收质量为表示最低接收质量等级的阈值以上的、所述多个频带中的所述选择优先次序为最高的频带;
由发送部向其它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在所述第二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信息;以及
利用通信控制部对所述接收部进行控制,以便从所述其它的通信装置接收通过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频带是优先选择次序比所述第一频带低的频带,是所述多个频带中包含的频带。
1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在存储部中存储多个频带的选择优先次序;
由接收部接收其它的无线通信装置所发送的信息,即表示作为所述多个频带中包含的频带的第一频带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频带是所述多个频带中的接收质量为表示最低接收质量等级的阈值以上的、所述多个频带中的所述选择优先次序为最高的频带;以及
发送部基于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信息,通过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并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二频带是优先选择次序比所述第一频带低的频带,是包含于所述多个频带中的频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94610 | 2009-08-25 | ||
JP2009-194610 | 2009-08-25 | ||
PCT/JP2010/063577 WO2011024646A1 (ja) | 2009-08-25 | 2010-08-10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4758A CN102474758A (zh) | 2012-05-23 |
CN102474758B true CN102474758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4362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37486.6A Active CN102474758B (zh) | 2009-08-25 | 2010-08-10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97799B2 (zh) |
EP (1) | EP2472949A1 (zh) |
JP (1) | JP5712455B2 (zh) |
CN (1) | CN102474758B (zh) |
BR (1) | BR112012003969A2 (zh) |
WO (1) | WO201102464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43392A1 (ja) * | 2009-10-06 | 2011-04-1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 |
JP5455228B2 (ja) * | 2010-04-05 | 2014-03-2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
CN103503534A (zh) * | 2011-02-23 | 2014-01-08 | 黑莓有限公司 | 通过使用动态分量载波来扩展载波分派 |
GB2491866B (en) * | 2011-06-15 | 2015-10-14 | Sca Ipla Holding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carriers to camp on to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
US9647819B2 (en) * | 2011-08-18 | 2017-05-09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chanisms to facilitate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o make use of bands which are not-licensed to th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277398B2 (en) * | 2011-08-22 | 2016-03-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signaling |
JP6043491B2 (ja) * | 2012-03-06 | 2016-12-1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及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
JP5981172B2 (ja) * | 2012-03-12 | 2016-08-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
US9516651B2 (en) | 2012-03-26 | 2016-12-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andling band combinations with reduced performance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3368715B (zh) * | 2012-03-28 | 2017-10-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
KR20130134193A (ko) * | 2012-05-30 | 2013-12-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컨커런트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
US9693253B2 (en) * | 2012-08-24 | 2017-06-27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arby channel measurement |
KR102201751B1 (ko) | 2012-09-21 | 2021-01-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신호를 수신 또는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480017B2 (en) * | 2013-02-11 | 2016-10-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control |
JP6089366B2 (ja) * | 2013-03-14 | 2017-03-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TWI540848B (zh) * | 2013-05-16 | 2016-07-01 |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無線通信裝置與方法 |
WO2015025418A1 (ja) * | 2013-08-23 | 2015-02-26 | 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テクノロジ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における電源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WO2015147608A1 (ko) * | 2014-03-28 | 2015-10-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JP6219539B2 (ja) * | 2014-11-07 | 2017-10-2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プロセッサ及び通信方法 |
CN105812104B (zh) * | 2014-12-30 | 2019-02-12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方法和装置、及终端设备 |
US10411847B2 (en) | 2015-04-10 | 2019-09-1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Communications with carrier selection, switching and measurements |
US20160309482A1 (en) * | 2015-04-15 | 2016-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aware group owner, bandwidth, and channel selection i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06538015B (zh) * | 2015-05-06 | 2019-10-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US10986634B1 (en) * | 2015-09-03 | 2021-04-20 | Sprint Spectrum L.P. | Management of carriers to help ensure QoS for single-carrier UEs |
CN109155941B (zh) * | 2016-05-13 | 2020-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KR102143559B1 (ko) * | 2017-12-13 | 2020-08-12 |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 패킷 중복 전송을 위한 주파수 대역 선택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이 적용된 이동통신 장치 |
US10779215B2 (en) * | 2018-01-17 | 2020-09-15 | T-Mobile Usa, Inc. | RF power control for dual connectivity |
JP6724955B2 (ja) * | 2018-08-22 | 2020-07-15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7289052B2 (ja) * | 2018-10-17 | 2023-06-0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 |
WO2020102159A1 (en) | 2018-11-12 | 2020-05-22 | Son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of assistance information signaling |
CN115399006A (zh) * | 2020-04-30 | 2022-11-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多载波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JP7491389B2 (ja) * | 2020-10-13 | 2024-05-28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端末 |
US11711862B1 (en) | 2021-07-15 | 2023-07-25 | T-Mobile Usa, Inc. | Dual connectivity and carrier aggregation band selection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26907A (zh) * | 2004-03-12 | 2007-03-0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调度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
CN1998220A (zh) * | 2004-04-15 | 2007-07-11 | 高通弗拉里奥恩技术公司 | 使用具有多个接收机链的接收机在多个载波中进行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
CN1998146A (zh) * | 2004-04-15 | 2007-07-11 | 高通弗拉里奥恩技术公司 | 基于信号能量测量在多个载波之间进行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185263A (zh) * | 2005-05-26 | 2008-05-2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N101401480A (zh) * | 2005-07-27 | 2009-04-01 | T-移动网美国有限公司 | 频段自适应的无线通信 |
CN101488801A (zh) * | 2008-01-17 | 2009-07-2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基站、无线中继站和移动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90324B2 (en) * | 2004-04-15 | 2006-01-24 |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between multiple carriers using a single receiver chain tuned to a single carrier |
US20050286547A1 (en) * | 2004-06-24 | 2005-12-29 | Baum Kevin 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430420B2 (en) * | 2004-12-23 | 2008-09-30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Cell selection and inter-frequency handover |
MX2010001640A (es) * | 2007-08-17 | 2010-03-15 | Ntt Docomo Inc | Equipo de usuario y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
CN101933264A (zh) * | 2008-02-01 | 2010-12-29 | 夏普株式会社 | 发送机、接收机、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
-
2010
- 2010-08-10 WO PCT/JP2010/063577 patent/WO201102464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8-10 CN CN201080037486.6A patent/CN102474758B/zh active Active
- 2010-08-10 BR BR112012003969A patent/BR112012003969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8-10 EP EP10811696A patent/EP247294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8-10 US US13/391,781 patent/US8897799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8-10 JP JP2011528733A patent/JP571245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26907A (zh) * | 2004-03-12 | 2007-03-0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调度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
CN1998220A (zh) * | 2004-04-15 | 2007-07-11 | 高通弗拉里奥恩技术公司 | 使用具有多个接收机链的接收机在多个载波中进行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
CN1998146A (zh) * | 2004-04-15 | 2007-07-11 | 高通弗拉里奥恩技术公司 | 基于信号能量测量在多个载波之间进行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185263A (zh) * | 2005-05-26 | 2008-05-2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N101401480A (zh) * | 2005-07-27 | 2009-04-01 | T-移动网美国有限公司 | 频段自适应的无线通信 |
CN101488801A (zh) * | 2008-01-17 | 2009-07-2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基站、无线中继站和移动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1024646A1 (ja) | 2013-01-31 |
BR112012003969A2 (pt) | 2016-03-29 |
US20120157143A1 (en) | 2012-06-21 |
US8897799B2 (en) | 2014-11-25 |
WO2011024646A1 (ja) | 2011-03-03 |
CN102474758A (zh) | 2012-05-23 |
EP2472949A1 (en) | 2012-07-04 |
JP5712455B2 (ja) | 2015-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7475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EP3408999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3561437B (zh) | 用于负载均衡的基站之间的资源状态信息的信令传输 | |
US8605673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downlink power | |
CN109302720A (zh) | 一种选择波束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6374984A (zh) | 一种波束更新的方法和装置 | |
EP194657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 |
RU2008113180A (ru)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радиодоступе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одвижной связи | |
US20080008229A1 (en) | Cellular system, method of allocating frequency carriers in the system,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and base station used in the system | |
CN108112076A (zh) | 配置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471845A (zh) | 一种无线资源连接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4160769A (zh) |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通信终端 | |
CN110719137B (zh) | 一种信道质量通知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 |
CN107124770A (zh) | 一种d2d多载波聚合的载波集选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3546207A (zh) | Csi-rs获取、csi-rs上报方法及装置 | |
CN108271213B (zh) | 通信控制方法、非授权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110279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plurality of frame structur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1757395B (zh) | 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2217209A (zh) | 信息发送和获取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0419172B (zh) | 资源指示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终端及系统 | |
US7411933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KR20230051708A (ko) | 통신 장치, 통신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판독가능한 저장 매체 | |
CN109565836B (zh) | 资源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 |
WO2019187163A1 (ja) |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WO2024055322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