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6231A - 生产l-乳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产l-乳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6231A
CN1926231A CNA2004800426206A CN200480042620A CN1926231A CN 1926231 A CN1926231 A CN 1926231A CN A2004800426206 A CNA2004800426206 A CN A2004800426206A CN 200480042620 A CN200480042620 A CN 200480042620A CN 1926231 A CN1926231 A CN 1926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ic acid
bacillus
sank
substrate
bacterial stra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426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6231B (zh
Inventor
内田典芳
小玉健太郎
奥田直之
佐藤正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Foods Corp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LIFE SCIENCE CO Ltd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LIFE SCIENCE CO Ltd,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LIFE SCIE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6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6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26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6231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4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xyl group including Peroxycarboxylic acids
    • C12P7/56Lactic ac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12R2001/07Bacillu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降低包括材料、培养基和设备成本的生产成本,以低的价格提供高纯L-乳酸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装置。亦即,通过使用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新物种(它具有由SEQ ID NO:1表示的16S rDNA碱基序列),或属于芽孢杆菌属SANK 70182菌株的新物种(FERM BP-08672),和可新陈代谢的碳源,生产L-乳酸的方法;并提供下述生产L-乳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步,水解木质的生物质以得到含糖的底物,和第二步,使用以上所述的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新物种或以上所述的SANK 70182菌株,使所述底物进行乳酸发酵,其特征在于以上所述的底物没有通过热灭菌,且所述第二步的发酵温度控制在45至60℃。

Description

生产L-乳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用作可生物降解塑料用物质或类似物的乳酸,尤其L-乳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L-乳酸作为聚乳酸(PLA)和类似物(它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的原料的需求正在扩大。
迄今为止,通过其中使用使乳酸进行发酵的微生物使含有糖例如葡萄糖的底物发酵的方法,来生产L-乳酸。最近,使用玉米作为底物用原料大规模地生产乳酸,因此可降低生产成本。
由糖生产诸如乳酸之类的酸的公知微生物包括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乳酸细菌,或存在属于根霉属(Rhozopus)的霉菌。然而,问题在于,在根霉属发酵的过程中,必需通气,相对于糖,乳酸的产率低(约70%),且乳酸的生产率低。此外,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存在辅源营养高的问题。
因此,作为其中辅源营养低于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进行乳酸发酵的微生物,提出了使用例如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例如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或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特定微生物的方法(参考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首次公布No.9-121877)。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生长或进行乳酸发酵的最佳温度是例如低于或等于40℃,且必需在适合于培养快速繁殖的其它许多微生物,尤其是大肠杆菌(E.coli)和酵母的温度范围下进行乳酸发酵。因此,为了防止因这些微生物导致的污染,在底物的发酵工艺之前需要进行热灭菌。也就是说,需要能量或热灭菌的装置。此外,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提供防止污染的额外设备。因此,不可能保持设备成本下降。
作为在高温下可以培养和乳酸发酵的微生物,已知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它是一种形成孢子的乳酸细菌。然而,对于这一微生物来说,在专利文献1中认为该生物比专利文献1的发明所使用的微生物辅源营养高,且所生产的L-乳酸的光学纯度小于70%,因此没有研究使用它大规模地生产乳酸。
由于这一情况,仍需要在生产装置中提供进行热灭菌的设施,或在生产时使用加热用的能量。因此,对于L-乳酸的生产来说,总成本下降存在局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降低包括材料、培养基和设备成本的生产成本,以低的价格提供生产高纯L-乳酸的方法,及为此的生产装置。
本发明人研究了可在自然界中形成孢子并大量且在高温下生产L-乳酸的微生物,并成功地分离了SANK 70182菌株(保藏为FERM BP-08672),该菌株是一种新型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物种。他们发现通过使用SANK 70182菌株,和由容易以低成本得到的木质的生物质获得的底物,可实现在高纯度下L-乳酸的实际生产,且甚至在没有进行底物的热灭菌的情况下也不发生污染。
此外,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用其中形成孢子的SANK 70182菌株,进行乳酸发酵的微生物的处理得到改进,且简化生产的控制,因此成本下降是可能的。
也就是说,本发明是一种其具有由SEQ ID NO:1表示的16SrDNA碱基序列的新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物种。此外,它是SANK 70182菌株(FERM BP-08672),该菌株是一种新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物种。而且,它是具有由SEQ ID NO:1表示的16SrDNA碱基序列的SANK 70182菌株。
生产本发明的L-乳酸的方法使用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或SANK 70182菌株,和可以新陈代谢的碳源。
生产本发明的L-乳酸的方法包括:第一步,水解木质的生物质以得到含糖的底物,和第二步,使用以上所述的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或以上所述的SANK 70182菌株,使底物进行乳酸发酵,其特征在于以上所述的底物没有通过热灭菌,且第二步的发酵温度控制在45至60℃。
此处优选木质的生物质是废纸。
优选地,使用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的孢子或SANK 70182菌株。
用于本发明的生产L-乳酸的装置的特征在于被用于生产本发明的L-乳酸的方法中。
根据本发明的生产L-乳酸的方法,包括材料、培养基和设备成本的生产成本下降,且可在低成本下提供高纯L-乳酸。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16S rDNA碱基序列产生的SANK 70182菌株的系统树。
图2是显示在实施例2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中,糖浓度、酸浓度和细菌的干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3是显示在实施例3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中,糖浓度、酸浓度和细菌的干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L-乳酸的生产方法(下文还称为乳酸的生产方法)具有第一步,水解木质的生物质以得到含糖底物,和第二步,使用具有由SEQ ID NO:1表示的16S rDNA碱基序列(也称为特异碱基序列)的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或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的SANK 70182菌株(FERM BP-08672),使底物进行乳酸发酵,且特征在于以上所述的底物没有通过热灭菌,以及第二步的发酵温度控制在45至60℃。
首先,进行第一步,水解木质的生物质以得到含糖底物。
木质的生物质的实例包括废纸、木材和农业废料。
废纸的实例包括废纸,例如办公纸(下文称为办公废纸)、杂志、皱纹纸和报纸。对于木材来说,可使用例如建筑废木材、间伐材(thinnings)、林木残料和造纸废水。此外,对于农业废料来说,可使用例如谷壳、大米稻草、麦杆、玉米茎和叶,以及甘蔗渣。
对于木质的生物质来说,当然可使用前面提及的废纸和农业废料,也可使用建筑废木材。因此,这可容易得到且成本极低,结果在生产L-乳酸时原料成本可下降。
在以上提及的木质的生物质当中,尤其废纸具有大的纤维素含量,且木质素含量小。因此,可在没有使用化学品或加热预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发酵,相对容易地水解它。为此,优选使用废纸。
木质的生物质优选事先预处理,以便进行水解。对于预加工来说,例如在废纸的情况下,进行切割、浸渍(制浆)并干燥纤维化,和在木材的情况下,进行通过添加硫酸或氢氧化钠(苛性钠)的热处理,并进行爆碎处理或类似处理。
水解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例如可通过添加酶例如纤维素酶到其中分散预处理的木质的生物质的分散液中进行水解。作为添加纤维素酶的方法,还可添加产生纤维素的微生物,例如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培养溶液到前述分散液中。此外,作为分散方法,可使用其中酸或碱作用于前述分散液的方法。
当木质的生物质按照这一方式水解时,获得含有糖例如葡萄糖、木糖、甘露糖、纤维二糖或类似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溶液。在随后提及的乳酸发酵中,这一溶液作为底物可原样使用或在通过浓缩增加糖浓度的情况下使用。这里不进行该所得底物的热灭菌。然而,为了防止污染,优选立即供给到发酵工艺中。
接下来,进行第二步,使用具有前述特定碱基序列的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或使用SANK 70182菌株(它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作为微生物,对第一步中获得的底物进行乳酸发酵。
此处,可使用SANK 70182菌株(它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或可使用SANK 70182菌株的突变株。在其中使用SANK 70182菌株的变体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其中16S rDNA碱基序列由SEQ ID NO:1表示的突变株。
SANK 70182菌株(它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下文也称为“SANK 70182菌株”)的特征是由葡萄糖、木糖或类似物生产大量的乳酸。
在使用SANK 70182菌株的情况下,在进行乳酸发酵中通风不是必需的。
因此,可在缺氧下且通过在生产装置中不提供通气设施时进行第二步,因此可降低操作与设备成本。
由于SANK 70182菌株具有不同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因此甚至在缺氧条件下,繁殖是可能的,和在进行第二步的同时,在其中细菌繁殖优先的情况下,可在生产装置中提供通风设施进行通风。
在第二步中,在没有灭菌的情况下使用底物。此外,在第二步中,发酵温度为45至60℃。
SANK 70182菌株具有热耐受性和27至60℃的生长温度,乳酸生产的最佳温度为45至50℃。在这一温度下,其它许多微生物不能生长。此外,通过在发酵罐内储存所产生的乳酸,还具有防止其它微生物生长的效果。因此,即使培养基没有灭菌,也可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具有其中SANK 70182菌株优先生长的环境。因此,不需要热灭菌底物,或在发酵容器内提供防止污染的设施,因此发酵设备的成本可下降。
此外,关于辅源营养,例如与已知产生大量乳酸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它要求相对高成本的营养,例如酵母提取物和胨)相反,SANK 70182菌株可在含有用做可获得碳源的仅仅低成本的玉米浸渍液(CSL)和小量无机盐的培养基内生长,因此辅源营养显著下降,且可保持培养基成本下降。
作为使用例如SANK 70182菌株使底物进行乳酸发酵的方法,这可以通过向包含在发酵罐内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为碳源的底物、CSL或类似物的氮源,和天然盐如硫酸镁,SANK 70182菌株的培养溶液,和干燥的细胞或孢子,并在前述温度范围内固定时间培养它,而进行。此时,培养基的pH通常为6到8。此外,在前述温度范围内培养的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但通常为20小时至50小时。
按照这一方式,通过使用具有前述特定的碱基序列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或SANK 70182菌株,使底物进行乳酸发酵,获得高光学纯度L-乳酸的乳酸(例如,通过(L-D)/(D+L)×100定义L-乳酸的光学纯度为90%以上)。此刻,相对于糖,乳酸的产率和乳酸的生产率(单位时间内乳酸的生产量)也高。
优选地,对于具有特征碱基序列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或SANK 70182菌株,使用孢子。
例如,通过将氮源、小量的无机盐和底物引入到发酵罐内,制备发酵培养基,在发酵培养基中可以添加形成了孢子的上述SANK 70182菌株作为种子(下文称为“种子”)。
SANK 70182菌株的特征的实例包括借助温度、pH和营养条件形成孢子。例如,可通过事先在40至60℃和pH6至8下培养,并在缺少糖的条件下继续培养,从而形成孢子。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孢子对于干燥、高温和环境变化典型地稳定,且可长时间保存。
由于孢子快速萌发和生长,因此若调节环境条件,则在乳酸发酵之前不需要进行种子培养(预培养),且可通过以恒定的速度添加贮存的孢子,进行发酵。因此,种子培养所要求的时间、能量和设备例如预培养罐等可减少,并可降低成本。此外,通过调节所添加的孢子量,可容易地进行生产速度和总的生产量的控制。此外,培养罐可位于木质的生物质生产处。因此,可减少时间和运输所需的成本。
此外,由于孢子耐受干燥,因此,可将SANK 70182菌株等的孢子干燥,粉碎并储存,然后运输。若使用已经干燥和粉碎的这种孢子,则不仅容易适应于大规模培养,而且处理变得容易,且可降低细菌储存和运输的成本。由于在上述方式中容易处理细菌,因此在细菌管理中不需要专门技能。且容易自动化。
按照这一方式获得的乳酸含有高纯L-乳酸,且可有效地回收L-乳酸,并用作可生物降解塑料例如聚乳酸等用的原料。
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中所使用的生产装置可在没有用于微生物预发酵的预备发酵罐,没有用于底物的热灭菌的灭菌设施,和没有用于防止污染的设施下装配。例如,它可仅包括用于进行第一步的糖化罐,和用于进行第二步的发酵罐,并构造有通过管道彼此相连的糖化罐和发酵罐。因此,可显著降低设备成本。
例如,将进行过前述预加工的木质的生物质供应到糖化罐中,并在糖化罐内完成第一步和获得底物之后,将底物经管道输送到发酵罐中,以便可开始第二步。此外,可同时进行借助于第一步的水解,输送所得底物到发酵罐中,和借助于第二步的乳酸发酵。
此外,作为独立的方面,可彼此独立地设置糖化罐和发酵罐,且由第一步获得的底物临时收集在与糖化罐分离的容器内,并输送和供应到发酵罐中,在这之后可进行第二步。
在上述说明中,根据本发明,实现装置的简化,发酵设备成本下降,乳酸的原料成本下降,和培养基的营养成本下降,且可获得含有高纯L-乳酸的乳酸。结果,可在成本显著下降的情况下获得L-乳酸,并且可更便宜地提供诸如可生物降解塑料之类的材料。
本发明人从所收集的细菌当中选择出高温培养时从糖产生酸的100株细菌,进一步选择在通过烧瓶培养确定的培养条件下高的L-乳酸生产率的株。集中于在该培养条件下显示出高的可比较的糖转化率的菌株上,使用小型发酵罐,比较研究来自各种废纸糖化的液体的乳酸发酵,在从可新陈代谢的碳源的L-乳酸制备中,发现作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发现的SANK 70182菌株,或具有由SEQ ID NO:1表示的16S rDNA碱基序列(特定的碱基序列)的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在热耐受性、光学纯度和乳酸生产率方面具有尤其优良的特性。此处,作为可新陈代谢的碳源,除了前述木质的生物质的糖化液体以外,还可使用糖蜜或淀粉的糖化液体。
在其中以此方式由可新陈代谢的碳源生产L-乳酸的情况下,可使用前述生产装置,所述生产装置没有用于微生物预发酵的预备发酵罐,没有用于底物的热灭菌的灭菌设施,和没有用于防止污染的设施。
在由可新陈代谢的碳源生产L-乳酸中,优选使用具有前述特定序列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或前述SANK 70182菌株的孢子。
SANK 70182菌株(它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是从Saitama prefecture,Niiza city(埼玉県新座市),Japan的堆肥中分离到的菌株。
以下示出了SANK 70182菌株的分类学特性。
1.形态学特性
在45℃下,在营养琼脂培养基(EIKEN Chemical Co.,Ltd.)内培养24小时之后观察,得到具有游动性的细胞宽度为1μm且长度为4至6μm的棒状细胞。革兰氏菌株是阳性的。在培养72小时之后,在细胞边缘上形成鸡蛋类型或长椭圆形的孢子,且在其上形成这些孢子的细胞边缘膨胀。
2.生长特性
在45℃下,在营养琼脂培养基(EIKEN Chemical Co.,Ltd.)内培养48小时之后的菌落是扁平的且周围为波浪状。该菌落的颜色色调是发灰的褐黄色,色泽暗淡。
3.生理特性
(1)过氧化氢酶:+
(2)在需氧条件下的生长:+
(3)在缺氧条件下的生长:+
(4)酸的产生
D-葡萄糖:+
D-木糖:+
L-阿拉伯糖:+
D-甘露糖醇:-
可溶淀粉:+
(5)硝酸盐还原:+
(6)气体的产生:-
(7)酪蛋白分解:-
(8)明胶分解:-
(9)VP试验:+
(10)生长温度
27℃:+(微弱)
40℃:+
45℃:+(良好)
50℃:+(良好)
55℃:+
65℃:-
(11)在含有NaCl的培养基上的生长
5%:+
7%:-
4.基因特性
(1)G+C含量:46.6%
(2)16S rDNA的分析:将解码的碱基序列(463)(用SEQ IDNO:1表示)的38-463碱基位置与已在GenBank中注册的各种细菌的标准株的数据比较,通过Saitou N.和M.Nei的邻接法(SaitouN.,and M.Nei,Mol.Bio.Evol.4,406-425(1987)),由系统发育分析获得图1所示的结果,且在系统发育上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图1)。然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的标准株最接近,相差8个碱基。
SANK 70182菌株的由D-木糖生产酸,由L-阿拉伯糖生产酸,和硝酸盐的还原以及在含有5%NaCl的培养基中的生长,这些特性是阳性的。对于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标准株来说,这些特性是阴性的。关于SANK 70182菌株,可根据生理学上的特性和16S rDNA碱基序列清楚地区分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因此,鉴定SANK 70182菌株是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
SANK 70182菌株,是作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SANK 70182菌株”于2004年3月29日国际性地保藏在International Patent Organism Depository,National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Tsukuba Central,6,1-1,Higashi 1 chome,Tsukuba-shi,Ibaraki-ken,Japan(日本国茨城県つくぼ市東1-1-1中央第6の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特許生物寄託センタ一)的,收到保藏号FERM BP-08672。
实施例1
在下述实验条件下,测量SANK 70182菌株生产的乳酸量,和乳酸的光学纯度。
(种子)
事先使用斜面固体培养基,在37℃下培养SANK 70182菌株,并制备保存用的斜面。
从该保存用的斜面上收集约10mm×10mm的菌落,并加入到下述组成的发酵培养基,并在下述培养条件下培养。
(发酵培养基)
碳源:葡萄糖,100g/L
氮源:CSL,20g/L
无机盐:MgSO4·7H2O,0.3g/L
pH调节剂:CaCO3,40g/L(在早期阶段加入到培养物中)
(培养条件)
发酵容器:200mL三角烧瓶,液量50mL,硅橡胶塞
温度:47℃
摇动:80rpm往复
(分析)
一旦培养完成,离心培养溶液,并通过酶方法,分析在离心上清液内L-乳酸和D-乳酸的浓度,所述酶方法使用RocheDiagnostics K.K.“F kit D lactic acid/L lactic acid)。
在培养40小时之后在上清液内的乳酸的量为55.7g/L,且在其中的L-乳酸的量为54.4g/L,且D-乳酸含量为1.3g/L,和L-形式的光学纯度为95.3%。
通过下述方程式计算L-乳酸的光学纯度。
L-乳酸的光学纯度(%)=(L-D)/(D+L)×100
此处,L表示L-乳酸的密度,和D表示D-乳酸的密度(具有与L-乳酸密度相同的单位)。
实施例2
将木质的生物质用作原材料,并调节底物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乳酸发酵。
木质的生物质:使用办公废纸。
菌株:SANK 70182菌株(它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新物种)(FERM BP-08672)
种子:使用下述种子,所述种子使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并培养60小时,并将形成了孢子的培养溶液冷藏保存1个月。
(第一步)
向具有10w/w%办公废纸的分散液体中添加相对于办公废纸,5w/w%的纤维素酶(“cellulosin T2”,由HBI Enzymes,Inc.制造),并在45℃和pH 4.5下处理48小时并水解之后,收集抽滤的滤液,并获得用作底物的废纸糖化的液体。
(第二步)
采用所得底物作为碳源,调节下述组成的发酵培养基。向这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5v/v%上述获得的种子,并通过在下述条件下培养48小时进行乳酸发酵。
(发酵培养基)
碳源:废纸糖化的液体
氮源:CSL,20g/L
无机盐:MgSO4·7H2O,0.3g/L
pH调节剂:使用5mol/L氨水溶液控制到pH 7.0
(培养条件)
发酵容器:5L小型发酵罐,2L液体培养基
温度:45℃
搅拌:80rpm
通气:无
在第二步中,周期性测量发酵培养基内乳酸、乙酸和糖[葡萄糖(Glu)、木糖(Xyl)、甘露糖(Man)和纤维二糖(Cello)]的密度,以及细菌的干重。为了测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于柱子,使用Bio-Rad Laboratories“HPX-87P”。结果在图2中示出。以下在图2和图3中,左纵轴表示有机酸(乳酸、乙酸)和糖的浓度,右纵轴表示细菌的干重,和横轴表示培养时间。
此外,对于所得乳酸来说,通过与以上所述相同的方法获得L-形式的光学纯度。D-乳酸的浓度为1.2g/L,L-乳酸的浓度为48.6g/L,和L-形式的光学纯度为95.2%。
实施例3
除了使用杂志和废纸作为木质的生物质以外,以与实施例2的相同方式进行乳酸发酵,并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测量发酵培养基内的材料量。结果在图3中示出。
在所得乳酸中,D-乳酸的浓度为2.2g/L,L-乳酸的浓度为39.6g/L,和L-形式的光学纯度为89.5%。
对比例1
在第二步中,除了培养温度为35℃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生产乳酸。结果表明乳酸的生产量下降。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获得L-形式的光学纯度,且为89%。
对比例2
除了使用淀粉的糖化液体作为底物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生产乳酸。生产率良好,但成本高于实施例2。D-乳酸的浓度为5.8g/L,L-乳酸的浓度为61.2g/L,和L-形式的光学纯度为82.7%。
从图2和3中显而易见的是,在实施例2和3中,即使它们中的每一个使用已冷藏保存1个月的种子,发酵也快速进行。
实际上葡萄糖在约20小时内被全部消耗,且与此相关,乳酸的生产量在0至20小时之间也显著增加。关于在废纸糖化液体内的木糖,在糖占约10%的情况下,与葡萄糖相比消耗速度缓慢。在实施例3中,约100%在30小时内消耗,而在实施例2中,约80%在70小时内被消耗。发酵率,即,相当于糖的乳酸的产率基于所制备的底物中的糖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分别为75%和90%。此外,基于消耗的糖,该量分别为77%和92%。
此外,在实施例中获得的乳酸中,L-形式的光学纯度高,对于获得聚乳酸用原料来说是优良的。
另一方面,在对比例1中,在发酵温度为35℃的情况下,乳酸的生产量下降,且效率差。
                        序列表
<110>三共生命科技株式会社(SANKYO LIFETECH CO.,LTD.),月岛机械株式会社(TSUKISHIMA KIKAI CO.,LTD.)
<120>生产L-乳酸的方法
<130>PC-9138
<160>1
<210>1
<211>463
<212>DNA
<213>芽孢杆菌(Bacillus)SANK 70182
<220>
<223>芽孢杆菌(Bacillus)SANK 70182的16S rDNA序列
<400>1
agtcgtgcgg accttttaaa agcttgcttt taaaaggtta gcggcggacg ggtgagtaac
acgtgggcaa cctgcctgta agatcgggat aacgccggga aaccggggct aataccggat
agttttttcc tccgcatgga ggaaaaagga aagacggctt nngctgtcac ttacagatgg
gcccgcggcg cattagctag ttggtggggt aacggctcac caaggcaacg atgcgtagcc
gacctgagag ggtgatcggc cacattggga ctgagacacg gcccaaactc ctacgggagg
cagcagtagg gaatcttccg caatggacga aagtctgacg gagcaacgcc gcgtgagtga
agaaggcctt cgggtcgtaa aactctgttg ccggggaaga acaagtgccg ttcgaacagg
gcggcgcctt gacggtaccc ggccagaaag ccacggctaa cta 463

Claims (8)

1.一种芽孢杆菌属的新物种,其具有由SEQ ID NO:1表示的16S rDNA碱基序列。
2.一种SANK 70182菌株(FERM BP-08672),其是一种芽孢杆菌属的新物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ANK 70182菌株,其具有由SEQID NO:1表示的16S rDNA碱基序列。
4.一种生产L-乳酸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新物种,或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ANK70182菌株,和可新陈代谢的碳源。
5.一种生产L-乳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步,水解木质的生物质以得到含糖的底物,和第二步,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新物种,或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ANK70182菌株,使所述底物进行乳酸发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物没有通过热灭菌,且所述第二步的发酵温度控制在45至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L-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的生物质是废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L-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新物种,或所述SANK 70182菌株的孢子。
8.一种L-乳酸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L-乳酸的方法中。
CN2004800426206A 2004-03-31 2004-03-31 生产l-乳酸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6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4/004684 WO2005100543A1 (ja) 2004-03-31 2004-03-31 L−乳酸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6231A true CN1926231A (zh) 2007-03-07
CN1926231B CN1926231B (zh) 2011-02-16

Family

ID=35149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262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6231B (zh) 2004-03-31 2004-03-31 生产l-乳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494399B2 (zh)
CN (1) CN1926231B (zh)
WO (1) WO20051005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0585A (zh) * 2014-12-16 2015-03-25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以玉米浆为唯一氮源高产l-乳酸的枯草芽孢杆菌
CN110408672A (zh) * 2019-08-06 2019-11-05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从d-乳酸废液中提取d-乳酸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94728B1 (it) 1997-09-12 1999-04-12 Biopolo S C A R L Ceppi di lievito per la riproduzione di acido lattico
WO2007038130A2 (en) 2005-09-22 2007-04-05 Tate & Lyle Ingredients Americas, Inc. Improved strai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acids
JP5307295B2 (ja) * 2010-07-16 2013-10-02 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ペントース及びセロオリゴ糖類存在下での乳酸菌によるl−乳酸の生産方法
CA3173097A1 (en) * 2020-03-24 2021-09-30 TripleW Ltd. Production of lactic acid from organic waste using compositions of bacillus coagulans spo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767876B2 (en) * 1999-03-11 2003-11-27 Zeachem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ethanol
JP2002238590A (ja) * 2001-02-14 2002-08-27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乳酸の製造方法
JP4451024B2 (ja) * 2001-06-06 2010-04-14 株式会社染谷 土壌菌担持炭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70016B2 (ja) * 2002-04-23 2008-10-22 月島機械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からの乳酸製造装置および乳酸製造方法
JP4348411B2 (ja) * 2002-05-09 2009-10-21 有限会社日野砕石 多孔質複合資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0585A (zh) * 2014-12-16 2015-03-25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以玉米浆为唯一氮源高产l-乳酸的枯草芽孢杆菌
CN104450585B (zh) * 2014-12-16 2017-05-0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以玉米浆为唯一氮源高产l‑乳酸的枯草芽孢杆菌
CN110408672A (zh) * 2019-08-06 2019-11-05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从d-乳酸废液中提取d-乳酸的方法
CN110408672B (zh) * 2019-08-06 2020-11-24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从d-乳酸废液中提取d-乳酸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5100543A1 (ja) 2008-03-06
CN1926231B (zh) 2011-02-16
WO2005100543A1 (ja) 2005-10-27
JP4494399B2 (ja)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00C (zh) 一种生产二羧酸的方法
CN1238515C (zh) 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CN1038408C (zh) 高效复合菌肥
Marteijn et al. Optimization of a feed medium for fed‐batch culture of insect cells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CN1317384C (zh) 微生物,获取它的方法及饲料添加剂
CN102154160B (zh) 一种产l-精氨酸的菌株和利用该菌株生产l-精氨酸的方法
CN1968764A (zh) 生物质处理方法
CN1974761A (zh) 具有改善的l-赖氨酸生产力的棒杆菌属微生物和利用棒杆菌微生物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
CN1024809C (zh) 用具有低乙酸形成能力的微生物生产有用物质的方法
CN1049689C (zh) 通过发酵制备l-谷氨酸的方法
CN1353191A (zh) 一种从可更新的原料制备发酵培养基的方法
CN101033454A (zh) 赤红球菌zjb-064及其应用
CN1710066A (zh) 一株可高产谷氨酰胺的谷氨酸棒杆菌
CN1665924A (zh) 水解氮源
CN1295983C (zh) 富酶活性酵母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840653A (zh) 干酪乳杆菌改组菌株、制备方法及发酵生产l-乳酸
CN1926231A (zh) 生产l-乳酸的方法
CN1294259C (zh) 枯草菌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方法
CN1274810C (zh) 新的微生物
CN1161455C (zh) 大量产生ε-聚-L-赖氨酸的菌株和生产方法
CN1685056A (zh) 伊枯草菌素a及其同系物的产生方法
CN1375216A (zh) 一种用作饲料添加剂的菌酶制剂协同发酵工艺
CN1495252A (zh) 一种外切菊粉酶的生产方法
CN1699582A (zh) 以水浮莲为主原料提取酒精的方法
Moreira et al. Lactic Acid Production Using Microbial Bioreac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TSUBISHI CHEMICAL FOOD CO., LTD.; APPLICAN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KYO CO; APPLICANT

Effective date: 200712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122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Food Corporation

Co-applicant after: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an Communist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applicant before: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