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1264A - 马达润滑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马达润滑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1264A
CN1921264A CN 200510093047 CN200510093047A CN1921264A CN 1921264 A CN1921264 A CN 1921264A CN 200510093047 CN200510093047 CN 200510093047 CN 200510093047 A CN200510093047 A CN 200510093047A CN 1921264 A CN1921264 A CN 1921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conduit
bearing
mesopor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30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7915C (zh
Inventor
洪银树
洪银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ZHUN DYNAMO IND CO Ltd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ZHUN DYNAMO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ZHUN DYNAMO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ZHUN DYNAMO IND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930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17915C/zh
Publication of CN1921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1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79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791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在轴管中配置有轴承,轴承中央设有轴孔,一转轴穿掣在轴孔中旋转,其中轴管内周壁对应轴承的接触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槽道,槽道一端连通轴承顶面与转轴的邻接处,另一端连通轴承下方的储油槽,形成专供润滑油回流循环的引导路径。本发明使润滑油可以被循环使用,减少马达运转噪音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马达润滑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可引导润滑油在轴管内部的转轴与轴承之间不断回流循环使用,防止润滑油外溢流失,以保护马达避免其转轴与轴承磨损。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提供马达转轴对应轴承旋转的润滑媒介,以降低其间的磨擦损耗,因此,如何发挥润滑油的最佳润滑效果以及如何防止润滑油外溢流失是改善磨擦损耗的两大课题。
以往,防止润滑油外溢的方法是在轴承两端增设油封或垫片,但此种作法仅具有延缓作用而已,因为转轴高速旋转时,润滑油在泵的离心力作用下会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并随转轴的旋转而不断的往上旋,最后受油封或垫片的阻挡而累积在该处,若没有适当的引导回流管道,累积的润滑油仍会趁隙疾速甩出,造成润滑油流失,所以,此作法仅能消极的阻挡,而无法积极的达到储油目的。
现有台湾公告号为第456473号「轴承与轴管的定位构造」专利案,如图1所示,其轴管22内部具有定位孔220,定位孔220对应轴承20周缘处凹陷形成有储油空间222,一方面可防止轴承20的中心度偏移,另一方面相对多出的储油空间222可提供储油效果,避免润滑油外溢流失。
但上述专利案的定位孔220虽凹陷形成有储油空间222,且一侧又设有注油孔224,可将润滑油灌注在储油空间222中以达到储油目的,但是并没有专供润滑油回流循环的导引路径,因此,润滑油仍然会沿着转轴与轴承的缝隙外溢流失,无法达到长效的润滑效果,所以,必须另外设置注油孔224以供不时添注润滑油。
因此,要保护马达避免其转轴与轴承磨损,并达到减少噪音及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除了必须解决前述润滑油外溢流失的问题外,也极需开发一种可导引润滑油不断回流循环使用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不仅可防止润滑油外溢流失,又可引导润滑油不断回流重复循环,保护马达避免其转轴与轴承磨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在轴管中配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中央设有轴孔,一转轴穿掣在所述轴孔中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管内周壁对应所述轴承的接触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槽道,所述槽道一端连通所述轴承顶面与所述转轴的邻接处,另一端连通所述轴承下方的储油槽,形成专供润滑油回流循环的引导路径。
所述储油槽对应所述轴承底面设有连通所述转轴邻接处的槽道。
所述轴承下方的储油槽中配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中央设有可供转轴穿入的中孔,所述槽道位于所述垫片对应所述轴承的接触面,且所述槽道两端必须贯通所述垫片中孔与其外周缘。
所述轴承下方的储油槽中配置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中央设有可供所述转轴穿入的中孔,所述槽道横向贯通所述挡止部并与所述中孔连通。
所述轴承上方配置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中央设有可供所述转轴穿入的中孔,所述槽道横向贯通所述挡止部并与所述中孔连通。
所述轴承上方配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中央设有可供所述转轴穿入的中孔,且所述垫片对应所述轴承的接触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槽道,所述槽道两端必须贯通所述垫片的中孔与其外周缘。
所述轴管为在一轴座上装设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中设置轴套,所述轴承置于所述轴套中,所述轴套对应所述轴承上、下分别配置有挡止部与垫片,所述挡止部与所述垫片中央设有可供所述转轴穿入的中孔,所述槽道位于所述轴套内周壁对应所述轴承的接触面,且其一端横向贯通所述挡止部并与其中孔连通,所述垫片对应所述轴承的接触面也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槽道,所述槽道两端必须贯通所述垫片的中孔与其外周缘。
所述垫片的槽道呈放射状排列的弯弧型态。
所述垫片外周缘设有外环槽。
所述垫片配置有复数呈放射状排列的凸条,所述各相邻凸条之间相对形成较宽的槽道。
所述垫片的中孔设置有复数呈突齿状可扣固所述转轴的扣合片。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不仅可防止润滑油外溢流失,又可引导润滑油不断回流重复循环,保护马达避免其转轴与轴承磨损,减少马达运转噪音并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台湾公告号为第456473号「轴承与轴管的定位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型态的分解示意图(内含垫片的第一种实施结构);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垫片的第二种实施结构;
图5是本发明垫片的第三种实施结构;
图6是本发明垫片的第四种实施结构;
图7是本发明垫片的第五种实施结构;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在轴管内周壁对应轴承的接触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槽道,槽道一端连通轴承顶面与转轴的邻接处,另一端连通轴承下方的储油槽,形成一专供润滑油回流循环的引导路径,使润滑油可以被循环使用。
以下列举几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各构件的相关位置关系。
如图2、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轴管30顶缘具有挡止部33,轴管30中置入有轴承40,轴承40下方配置有垫片50,轴承40中央设有轴孔41,挡止部33与垫片50中央分别设有中孔34、51,一转轴60依序穿过挡止部33的中孔34、轴孔41以及垫片50的中孔51,并以一扣环61固定转轴60,再在垫片50下方盖设一顶心盖70,使其内部形成一储油槽71。其中,轴管30的内周壁31对应轴承40的接触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轴向槽道32,槽道32上端相对轴承40顶面401并横向贯通挡止部33,再与中孔34连通而形成一端口321,垫片50则相对轴承40的底面402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径向槽道52,槽道52两端必须贯通垫片50的中孔51与其外周缘,且槽道52中设有上下贯穿的油孔53。
当马达的转轴60高速旋转时,润滑油在泵的离心力作用下,沿转轴60与轴孔41向上窜升,当窜升至槽道32贯通中孔34的端口321时,润滑油会被一股回流吸力吸入槽道32中,并沿槽道32向下回流,回流的润滑油可经由垫片50的槽道52流至转轴60继续循环,也可经由垫片50的油孔53回流至储油槽71,再沿转轴60向上窜升,使润滑油可以被重复循环使用。
另外,本发明中的垫片50也可采用以下几种结构:
如图4所示,垫片50的槽道54可为至少一个以上呈放射状排列的弯弧型态,图中所示为四槽道54,槽道54两端也必须贯通垫片50的中孔51与其外周缘,且槽道54中设有上下贯穿的油孔53。
如图5所示,垫片50除了具有槽道52,且槽道52中具有上下贯穿的油孔53之外,也可在外周缘处设置外环槽55,以利于润滑油的循环。
如图6所示,垫片50上可配置复数呈放射状排列的凸条56,各相邻凸条56之间相对形成可供润滑油流通的空间,且该空间内也设有上下贯穿的油孔53。
如图7所示,垫片50的中孔51内配置有复数呈突齿状的扣合片57,扣合片57可扣固在转轴60的端部,使垫片50同时兼具有固定件的作用,以省去扣环61的使用。
如图8、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轴管30内部具有一挡止部36,挡止部36上方置入有轴承40,轴承40上方配置有垫片50,轴承40中央设有轴孔41,垫片50与挡止部36中央则分别设有中孔51、37,一转轴60依序穿过垫片50的中孔51、轴孔41以及挡止部36的中孔37,并用一扣片62固定转轴60,再在扣片62下方盖设一顶心盖70,使其内部形成一储油槽71。其中,轴管30的内周壁31对应轴承40的接触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轴向槽道35,槽道35下端相对轴承40的底面402横向贯通挡止部36,再与中孔37连通,相对挡止部36的该段槽道35上设有上下贯穿的油孔361,且扣片62的外周缘相对油孔361具有复数缺口621,垫片50相对轴承40顶面401也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径向槽道52,且槽道52两端必须贯通垫片50的中孔51与其外周缘。
当马达的转轴60高速旋转时,润滑油沿转轴60与轴孔41向上窜升至垫片50的槽道52的端口521时,会被一股回流吸力吸入槽道52中,并沿着轴管30内周壁31的槽道35向下回流,润滑油可直接回流至转轴60继续循环,也可经过挡止部36的油孔361回流至储油槽71,再沿转轴60向上窜升,使润滑油可以被重复循环使用。
另外,本发明除了可以采用塑料轴管的实施形态之外,也可采用金属轴管的
实施方式。
如图10、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在一轴座38上装设金属管39,金属管39中置入有轴套42,轴套42底缘具有挡止部45,挡止部45上方置入有轴承40,轴承40上方配置有垫片50,轴承40中央设有轴孔41,垫片50与轴套42的挡止部45中央分别设有中孔51、46,一转轴60依序穿过垫片50的中孔51、轴孔41以及挡止部45的中孔46后,用一扣环62固定转轴60,再在挡止部45下方盖设一顶心盖70,使其内部形成一储油槽71。其中,轴套42的内周壁43对应轴承40的接触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轴向槽道44,槽道44下端相对轴承40的底面402并横向贯通挡止部45,再与中孔46相连通,相对挡止部45的该段槽道44上设有上下贯穿的油孔451,垫片50相对轴承40的顶面401也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径向槽道52,且槽道52的两端必须贯通垫片50的中孔51与其外周缘。
当马达的转轴60高速旋转时,润滑油沿转轴60与轴孔41向上窜升至垫片50的槽道52端口521时,会被一股回流吸力吸入槽道52中,并沿着轴套42的内周壁43的槽道44向下回流,润滑油可直接回流至转轴60继续循环,也可经过挡止部45的油孔451回流至储油槽71,再沿转轴60向上窜升,使润滑油可以被重复循环使用。
采用上述设计,本发明不仅可防止润滑油外溢流失,又可引导润滑油不断回流循环使用,保护马达避免其转轴与轴承磨损,减少马达运转噪音并延长使用寿命,在同类产品当中实属首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附图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在轴管中配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中央设有轴孔,一转轴穿掣在所述轴孔中旋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管内周壁对应所述轴承的接触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槽道,所述槽道一端连通所述轴承顶面与所述转轴的邻接处,另一端连通所述轴承下方的储油槽,形成专供润滑油回流循环的引导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对应所述轴承底面设有连通所述转轴邻接处的槽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下方的储油槽中配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中央设有可供转轴穿入的中孔,所述槽道位于所述垫片对应所述轴承的接触面,且所述槽道两端必须贯通所述垫片中孔与其外周缘。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下方的储油槽中配置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中央设有可供所述转轴穿入的中孔,所述槽道横向贯通所述挡止部并与所述中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上方配置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中央设有可供所述转轴穿入的中孔,所述槽道横向贯通所述挡止部并与所述中孔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上方配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中央设有可供所述转轴穿入的中孔,且所述垫片对应所述轴承的接触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槽道,所述槽道两端必须贯通所述垫片的中孔与其外周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管为在一轴座上装设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中设置轴套,所述轴承置于所述轴套中,所述轴套对应所述轴承上、下分别配置有挡止部与垫片,所述挡止部与所述垫片中央设有可供所述转轴穿入的中孔,所述槽道位于所述轴套内周壁对应所述轴承的接触面,且其一端横向贯通所述挡止部并与其中孔连通,所述垫片对应所述轴承的接触面也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槽道,所述槽道两端必须贯通所述垫片的中孔与其外周缘。
8、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槽道呈放射状排列的弯弧型态。
9、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外周缘设有外环槽。
10、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配置有复数呈放射状排列的凸条,所述各相邻凸条之间相对形成较宽的槽道。
11、如权利要求8或9或10所述的马达润滑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中孔设置有复数呈突齿状可扣固所述转轴的扣合片。
CNB2005100930478A 2005-08-25 2005-08-25 马达润滑循环系统 Active CN10051791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30478A CN100517915C (zh) 2005-08-25 2005-08-25 马达润滑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30478A CN100517915C (zh) 2005-08-25 2005-08-25 马达润滑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1264A true CN1921264A (zh) 2007-02-28
CN100517915C CN100517915C (zh) 2009-07-22

Family

ID=37778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30478A Active CN100517915C (zh) 2005-08-25 2005-08-25 马达润滑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17915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1898A (zh) * 2018-08-06 2018-10-23 洛阳易特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ugi煤汽化炉的轴承组
CN108691897A (zh) * 2018-08-06 2018-10-23 洛阳易特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ugi煤汽化炉的轴向油膜轴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1898A (zh) * 2018-08-06 2018-10-23 洛阳易特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ugi煤汽化炉的轴承组
CN108691897A (zh) * 2018-08-06 2018-10-23 洛阳易特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ugi煤汽化炉的轴向油膜轴承
CN108691897B (zh) * 2018-08-06 2023-12-01 鄂托克旗新航焦化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ugi煤汽化炉的轴向油膜轴承的使用方法
CN108691898B (zh) * 2018-08-06 2024-02-02 洛阳易特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ugi煤汽化炉的轴承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17915C (zh) 2009-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4410C (zh) 内燃机润滑装置
CN1071863C (zh) 轴向滑动轴承
CN1590792A (zh) 滑动轴承
US6478469B1 (en) Velocity variance reducing multiple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impeller shaft of centrifugal supercharger
CN1620559A (zh) 用于压缩机皮带轮的转动支撑装置
CN1451892A (zh) 径向滚珠轴承保持架
CN1667278A (zh) 离心风扇
CN1908474A (zh) 工业车辆的转动轴支承结构
WO2013146486A1 (ja)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の潤滑構造
CN1921264A (zh) 马达润滑循环系统
CN1719065A (zh) V形带式无级变速机
CN102530179A (zh) 低噪厚齿等高排屑链轮
CN1719037A (zh) 机动车真空泵的泵转子
CN1590796A (zh) 内燃机的离心式离合器的供油装置
CN202508257U (zh) 低噪厚齿等高排屑链轮
CN101043161A (zh) 马达定位环构造
CN212250455U (zh) 一种机油泵转子润滑装置
CN200950770Y (zh) 改良式宠物用转轮装置
CN101046227A (zh) 风扇、马达及其轴承结构
CN1651785A (zh) 复合节流静压气体球面轴承
CN201083229Y (zh) 一种滚轮滚动轴承
CN208858759U (zh) 一种止推滑动轴承
CN2908921Y (zh) 一种滚珠螺帽
JPH02296098A (ja) 自己潤滑軸受
CN216867438U (zh) 一种链轮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he new Taiwan China Ya Lu Kaohsiung City No. 30 Lane 296

Patentee after: Jianzhun Dynamo Ind Co., Ltd.

Address before: Are China Taiwan Kaohsiung City No. 120 Lingya District 12 floor

Patentee before: Jianzhun Dynamo Ind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