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0667A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10667A CN1910667A CNA2005800029761A CN200580002976A CN1910667A CN 1910667 A CN1910667 A CN 1910667A CN A2005800029761 A CNA2005800029761 A CN A2005800029761A CN 200580002976 A CN200580002976 A CN 200580002976A CN 1910667 A CN1910667 A CN 19106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erration
- laser
- media
- recording layer
- foc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2—Mirro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备射出激光的发光部、将激光向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控制激光的像差的像差控制部。在某个实施方式中,像差控制部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反复切换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另外,在其他的某个实施方式中,像差控制部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同时设定多个像差设定状态。这样,就可以使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在单一的光学系统中实质上共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信息的光学的记录及/或再生的装置,特别涉及将在向具备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时与透光层的厚度对应地产生的球面像差修正的装置。
背景技术
将具有凹坑状图案的光盘介质作为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记录介质使用的光存储技术在数字音频盘、视频盘、文本文件盘以及数据文件盘方面扩展用途的同时,逐步实用化。为了能够使用被微小地收缩了的激光,以高可靠性始终良好地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信息的记录及从光盘介质中的信息的再生,所必需的功能大致被分为形成衍射边界的光斑的聚光功能、光学系统的焦点控制(聚焦伺服)功能和寻轨控制(tracking伺服)功能及凹坑信号(信息信号)检测功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盘介质的记录密度,增大了搭载于光学头上的物镜的数值孔径NA,并且缩短了光源的光的波长λ,使由物镜聚光的光的斑点径被缩小。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盘介质的记录容量,在光盘介质上设置多层用于记录信息的记录层。
例如,在CD(Compact Disc)规格中,物镜的数值孔径NA为0.45,光源的光的波长为780nm,而在被进行了高记录密度化及大容量化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规格中,数值孔径NA达到0.6,光的波长达到650nm。
然而,因光盘介质相对于光轴的倾斜而产生的像差随着光的波长变短而增大。由此,为了使用更短波长的光源而且获得良好的光斑,减薄基材厚度(从光盘介质的光入射侧表面到记录层的距离)以消除此种像差是有效的做法,在CD中基材厚度为1.2mm,而在DVD中为0.6mm。
此外,在使用了蓝色激光的BD(Blu-ray Disc)规格中,数值孔径为0.85,基材厚度为0.1mm。
参照图9,对由基材厚度引起的球面像差进行说明。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由基材厚度引起的球面像差的图。
被物镜910聚光了的激光911透过光盘介质901的覆盖层903而在记录层902上聚焦。激光911由于在穿过覆盖层903时弯折,因此当覆盖层903的厚度变化时,则在穿过了物镜910的中央部附近的激光911的焦点、穿过了物镜910的外周部附近的激光911的焦点之间产生错移(即,产生球面像差)。此种由基材厚度引起的球面像差与数值孔径NA的四次方成比例。由此,在像BD规格那样将数值孔径NA设定为很大的0.85的情况下,在光学系统中即设置有修正球面像差的机构。
另外,为了使每一片光盘介质的记录容量更大,在DVD规格中还采用具有2个记录层的2层盘。在使数值孔径NA更大的情况下,为了增大每一片光盘介质的记录容量,2层盘构造的采用也是有效的。
2层盘从光学头侧开始,依次形成基材、L0层(第一记录层)、中间层、L1层(第二记录层)、背面的保护层的顺序的构成。基材及中间层由树脂等透明的介质构成。由于在L0层和L1层之间有中间层,因此从光学头侧的光盘介质表面开始至L1层的厚度比直至L0层的厚度大出中间层的厚度量。由于球面像差的大小与基材厚度对应地变化,因此当使激光的焦点位置从L0层向L1层移动时,球面像差的大小也发生变化。但是,在数值孔径NA为0.6的DVD规格中,该球面像差的变化量被压缩在容许范围内,可以不进行像差修正地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
当为了实现记录密度的进一步的提高,使用大到0.8以上的数值孔径NA的物镜时,则无法忽视由中间层的厚度引起的球面像差。即,无法不进行球面像差的修正而用1个光学头对两方的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在使数值孔径NA大至0.8以上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即使在对单一的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的情况下,也需要进行球面像差的修正。当然,当对具备了2层以上的记录层的光盘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需要对各个记录层最佳地进行球面像差的修正,消除由中间层的厚度引起的球面像差。
所以,在沿着物镜的光轴方向,从某个记录层向不同的记录层移动激光的焦点(以下称作「层间跳跃」。)时,像差的修正状态也需要同时地改变。
例如,专利文献1公布了如下的装置,即,在开始层间跳跃前,在不脱离现在的聚焦伺服的范围内,将在焦点跳跃目的地的记录层(以下称作目标记录层。)上对准焦点时产生的球面像差一定程度地修正地设定激光的像差。作为限定于一定程度的修正的理由是因为,当为了能够将在焦点对准目标记录层时产生的球面像差良好地修正,在层间跳跃开始前预先设定激光的像差时,则会偏离现在的聚焦伺服。
在对像CD、DVD、BD等那样,激光的波长或基材厚度不同的光盘介质用共同的光学头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需要在记录再生动作之前判识光盘介质的种类。
专利文献2公布了与CD及DVD对应的介质判识方法。该方法中,根据聚焦误差信号的峰值是否超过了阈值,来判识搭载于装置上的光盘介质是DVD还是CD。当在适于DVD的状态下进行光盘介质的种类的判识动作时,如果所搭载的光盘介质被判识为DVD,则直接基于聚焦误差信号的峰值进行聚焦伺服控制。在所搭载的光盘介质为CD的情况下,则再次以与CD的线速度对应的移动速度移动透镜,基于所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的峰值来进行聚焦伺服控制。
专利文献3公布有如下的装置,即,作为像差修正机构使用了微反射镜阵列,通过倾斜各个微反射镜的角度而调整向物镜入射的光的放射角度,来修正球面像差。另外,专利文献3还公布有如下的方法,即,通过调整微反射镜阵列的倾斜角度来形成多个焦点。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66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106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288873号公报
但是,所述的以往技术中,有如下所示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所公布的例子中,为了能够将在焦点对准目标记录层时产生的球面像差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在开始层间跳跃前在不偏离现在的聚焦伺服的范围内设定激光的像差。该状态由于不是与目标记录层对应的球面像差被充分地修正的状态,因此在激光的焦点到达了目标记录层时难以可靠地进行聚焦引入动作,控制容易变得不稳定。
另外,该激光的像差的设定状态对于在层间跳跃前光斑所追随的记录层及目标记录层的任意一方都不是最佳的状态。由此,当在层间跳跃中因外部干扰而对物镜施加力时,则焦点不会被引入任何的记录层,物镜有可能与光盘介质发生碰撞。
在具备3层以上的记录层的光盘介质中,在相互分离的记录层间进行跳跃的情况下,需要依次跳跃相邻的记录层,在光斑到达目标记录层前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专利文献2中所公布的例子中,当以适于DVD的状态进行光盘介质的种类的判识动作时,如果判识为所搭载的光盘介质不是DVD,则由于需要重复进行再次的判识动作和聚焦引入动作,因此装置的建立时间变长。
专利文献3未公布层间跳跃时的动作或判识光盘介质的种类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对具备2层以上的记录层的多层光盘介质记录再生信息的情况下,能实现稳定并且迅速的层间跳跃。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有效地判识基材厚度或所适合的激光波长相互不同的多种光盘介质,来实现装置的迅速的起动。
本发明的装置是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装置,其特征是,具备射出激光的发光部、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控制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控制部,所述像差控制部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反复切换多个像差设定状态。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具备物镜,所述像差控制部以高于所述物镜的聚焦控制频带的频率,将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交互地切换。
本发明的装置是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装置,其特征是,具备射出激光的发光部、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控制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控制部,所述像差控制部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同时设定多个像差设定状态。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像差控制部在同时地设定了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后,将所述同时地设定的多个像差设定状态改变为像差设定状态。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包括第一像差设定状态和第二像差设定状态,所述光盘介质具备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所述第一像差设定状态与所述第一记录层对应,所述第二像差设定状态与所述第二记录层对应。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像差设定状态是在所述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第一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所述第二像差设定状态是在所述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第二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具备物镜,所述装置还具备驱动所述物镜的促动器,所述促动器在将聚焦伺服动作设为ON的状态下,将所述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第一记录层向所述第二记录层移动。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是执行向多种光盘介质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多种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装置,所述发光部射出波长相互不同的多种激光,所述多种激光分别与所述多种光盘介质当中的一个对应,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为所述对应的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多种光盘介质当中的对应的一个所具备的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向搭载于所述装置上的光盘介质射出所述多种激光,所述装置还具备接收与所述多种激光对应的反射光而输出与所述接收的反射光对应的电信号的至少一个光检测部、从所述电信号中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的信号检测部、基于所述聚焦误差信号来判识搭载于所述装置上的光盘介质的种类的判识部。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部射出波长相互不同的多种激光,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所示装置还具备多个光检测部,所述多个光检测部分别接收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的反射光,输出与所述接收了的反射光对应的电信号,所述装置还具备从所述电信号中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的信号检测部,所述信号检测部与交互地切换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时刻同步,切换由所述多个光检测部输出的所述电信号当中的为了检测所述聚焦误差信号而使用的电信号。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像差控制部具备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控制所述像差修正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按照使所述像差变小的方式控制像差修正部来修正所述像差。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像差修正部为可变形反射镜,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按照使所述像差变小的方式设定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来修正所述像差。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是具备了多个各自具有光反射面的微促动器的微反射镜阵列,所述像差控制部通过驱动所述多个微促动器,来设定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
本发明的控制装置是在被搭载于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时控制激光的像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光盘装置具备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所述控制装置在聚焦引入动作时,按照反复切换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像差修正部。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以比所述光学系统所具备的物镜的聚焦控制频带更高的频率,交互地切换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
本发明的控制装置是在被搭载于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时控制激光的像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光盘装置具备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所述控制装置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在所述像差修正部中同时地设定多个像差设定状态。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在同时地设定了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后,将所述同时地设定的多个像差设定状态改变为一个像差设定状态。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包括第一像差设定状态和第二像差设定状态,所述光盘介质具备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所述第一像差设定状态与所述第一记录层对应,所述第二像差设定状态与所述第二记录层对应。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像差设定状态是在所述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第一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所述第二像差设定状态是在所述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第二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盘装置是执行向多种光盘介质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多种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装置,所述发光部射出波长相互不同的多种激光,所述多种激光分别与所述多种光盘介质当中的一个对应,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为所述对应的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多种光盘介质当中的对应的一个所具备的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向搭载于所述光盘装置上的光盘介质射出所述多种激光,所述光盘装置具备接收与所述多种激光对应的反射光而输出与所述接收的反射光对应的电信号的至少一个光检测部,所述控制装置具备从所述电信号中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的信号检测部、基于所述聚焦误差信号判识搭载于所述光盘装置上的光盘介质的种类的判识部。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部射出波长相互不同的多种激光,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所述光盘装置还具备多个光检测部,所述多个光检测部分别接收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了的反射光,输出与所述接收的反射光对应的电信号,所述控制装置具备从所述电信号中检测出聚焦信号的信号检测部,所述信号检测部与交互地切换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时刻同步,切换由所述多个光检测部输出的所述电信号当中的为了检测所述聚焦误差信号而使用的电信号。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像差修正部具备可变形反射镜,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按照使所述像差变小的方式设定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来修正所述像差。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是具备了多个各自具有光反射面的微促动器的微反射镜阵列,所述控制装置通过驱动所述多个微促动器,来设定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
本发明的方法是在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控制激光的像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光盘装置具备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所述方法包含在聚焦引入动作时,按照反复切换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像差修正部的步骤。
本发明的方法是在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控制激光的像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光盘装置具备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所述方法包含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在所述像差修正部中同时设定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步骤。
本发明的程序是在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用于执行激光的像差的控制处理的程序,其特征是,所述光盘装置具备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所述控制处理包含在聚焦引入动作时,按照反复切换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像差修正部的步骤。
本发明的程序是在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用于执行激光的像差的控制处理的程序,其特征是,所述光盘装置具备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所述控制处理包含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在所述像差修正部中同时设定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反复切换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就可以在单一的光学系统中实质上使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共存。另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同时设定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就可以在单一的光学系统中使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共存。利用这些特征,在对多层光盘介质记录再生信息的情况下,可以稳定并且迅速地进行层间跳跃。另外,可以有效地判识光盘介质的种类,可以迅速地起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微促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像差修正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像差的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像差的图。
图2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波阵面图案的图。
图2D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波阵面图案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盘判识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束斑(beam spot)的位置与聚焦误差信号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层间跳跃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束斑的位置与聚焦误差信号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分为多个区域的像差修正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分为2个区域的像差修正部的俯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由基材厚度引起的球面像差的图。
其中,1A、1B、1C 激光源,2 二向棱镜,3 准直透镜,4 1/4波长板,5 像差修正部,5a 基板,5b 微促动器,6 物镜,7 透镜促动器,8 全息板,9 检测透镜,10 光检测器,20 光盘介质,21 覆盖层,22 记录层,100 光盘装置,101 控制电路,102 波阵面图案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A,对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光盘装置100的图。光盘装置100是执行向多种光盘介质20的数据的记录及从多种光盘介质20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装置。
光盘装置100具备射出激光的发光部110、将激光向光盘介质20照射的光学系统120、控制激光的像差的像差控制部130。
发光部110具备射出激光1a的激光源1A、射出激光1b的激光源1B、射出激光1c的激光源1C。激光1a~1c的波长相互不同。光学系统120具备准直透镜3、1/4波长板4、物镜6、全息板8、检测透镜9。二向棱镜2具备偏振光束分割器2a。光盘装置100还具备驱动物镜6的透镜促动器7。像差控制部130具备修正激光1a~1c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5、控制像差修正部5的动作的控制装置140。
从激光源1A~1C中射出的激光1a~1c经过二向棱镜2、准直透镜3、1/4波长板4而被像差修正部5反射,被物镜6聚光。被聚光了的激光1a~1c透过光盘介质20的覆盖层21而在记录层22上形成斑点。因激光1a~1c在记录层22上反射而得到的反射光顺着相反的路径被偏振光束分割器2a导向全息板8、检测透镜9。光盘装置100具备接收穿过了检测透镜9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10,光检测器10输出与受光量对应了的电信号。
控制装置140具备从由光检测器10输出的电信号中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及寻轨误差信号的信号检测部103、基于所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来判识搭载于光盘装置100上的光盘介质20的种类的判识部104、控制透镜促动器7的动作的控制电路101、在像差修正部5中生成要设定的波阵面图案的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控制电路101对聚焦误差信号及寻轨误差信号进行运算处理,生成用于驱动透镜促动器7的驱动信号,进行物镜6的聚焦及寻轨控制。
激光1a~1c各自具有例如与BD、DVD及CD当中的对应的一个适合的波长,被根据所搭载的光盘介质20的种类选择使用。由于基材厚度(即从光入射面到记录层的距离)依光盘介质20的种类而不同,或由于光学系统120中产生的色像差等而产生球面像差。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通过在像差修正部5中设定消除该球面像差的波阵面图案来修正球面像差。这样,就形成与光盘介质20的种类分别适应的束斑。
像差修正部5是具备了多个微促动器5b的微反射镜阵列,作为可变形反射镜发挥作用。微促动器5b在基板5a上被二维地排列,各自具备光反射面。各微促动器5b被独立地控制相对于基板5a的上下位置和倾角,可以形成任意的波阵面。此种微反射镜阵列被利用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微细加工技术形成于硅基板上,例如优选WO2003/065103中所公布的微促动器。另外,还优选PCT/JP2005/003533(要求特愿2004-063518的优先权)中所公布的微促动器。
参照图1B及图1C,对微促动器5b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首先,参照图1B。图1B是表示微促动器5b的分解立体图。
微促动器5b具备基板5a、可动部207、弹性支撑部205、固定电极204a、204b及204c。微促动器5b例如是使用MEMS技术制作的。基板5a例如为硅基板。在基板5a上设有驱动电路201a,在驱动电路201a上设有绝缘层202。在绝缘层202上,设有固定电极204a~204c及接地配线203。可动部207相对于基板5a可以位移。弹性支撑部205具有弹性,其按照能够实现可动部207向与基板5a的平面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移及可动部207相对于基板5a的倾动的方式支撑可动部207。固定电极204a~204c分别作为沿与基板5a的平面方向垂直的方向驱动可动部207的驱动部发挥作用。固定电极204a~204c分别被形成于绝缘层202上的通路(未图示)与驱动电路201a连接。驱动电路201a可以将规定的电压的范围内(例如0~30V)的驱动电压各自独立地向固定电极204a~204c施加。该驱动电压例如可以被作为10bit的多阶段的值设定。
弹性支撑部205具备3条弹性梁205a~205c、将这些弹性梁205a~205c固定于基板5a上的固定部205d~205f、用于支撑可动部207的支撑部205g。弹性梁205a~205c被与接地配线部203连接。这里,将弹性梁205a~205c的端部当中的与固定部205d~205f连接的一侧的端部称作固定端205h~205j,将与支撑部205g连接的一侧的端部称作可动端205k~205m。
支撑部205g被与设于可动电极206的中央部的突起206a连接。另外,3条弹性梁205a~205c被借助支撑部205g相互连结。
可动电极206具有近似正六角形的形状。可动电极206的上面成为作为光反射面的微反射镜部206b。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反射效率,也可以在可动电极206的上面涂覆金或电介质多层膜等而形成微反射镜部206b。可动电极206借助弹性支撑部205及接地配线部203而与驱动电路201a连结,被保持接地电位。
可动电极206与3个固定电极204a~204c夹隔空隙而相面对。当在可动电极206与固定电极204a~204c之间产生电位差时,在可动电极206与固定电极204a~204c之间即产生静电力。将该静电力作为驱动力来驱动可动部207。当可动部207因该驱动力而位移时,弹性支撑部205即弹性地变形,利用弹性支撑部205的弹性恢复力和驱动力的平衡来确定可动部207的姿势。通过控制由利用各固定电极204a~204c产生的驱动力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可动部207的在与基板5a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移的量、相对于基板5a的倾动的量。如果将固定电极204a~204c的驱动电压设为相同,则可动部207基本上就不会倾动,包括可动部207的中央部的可动部207整体沿与基板5a靠近的方向垂直位移。另外,如果使这些驱动电压相互不同,则可动部207就沿所需的方向倾动。这里,相对于基板5a的倾动是绕着与基板5a的平面方向平行而相互正交的2个倾动轴的倾动。
将此种一个微促动器5b设为单位单元,通过排列多个单位单元,形成微反射镜阵列。图1C是表示作为微反射镜阵列的像差修正部5的分解立体图。多个微促动器5b所具备的可动部207、弹性支撑部205及固定电极204a~204c被设于1片基板5a上,多个微促动器5b相互共有1片基板5a。各微促动器5b被独立地控制相对于基板5a的上下位置和倾角,形成任意的波阵面图案。这样,就可以修正像差。
当光盘介质20具备多个记录层时,由于即使是对于相同的光盘介质20,根据所选择的记录层,基材厚度也会不同,因此与所选择的记录层对应地驱动像差修正部5而修正像差。
参照图2A~图2D,对利用像差修正部5的像差修正进行说明。图2A及图2B表示像差,横轴是被标准化了的光瞳半径位置(mm),纵轴是波阵面像差(λ)。像差的符号或大小依赖于基材厚度从像差达到最小的基准厚度起变化多少。图2C及图2D表示像差修正部5的波阵面图案,横轴是被标准化了的光瞳半径位置(mm),纵轴是反射镜位移(λ)。
例如考虑使用数值孔径NA=0.85的BD用物镜,按照在BD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中间像差达到最小的方式设置光学系统及物镜的情况。此时,例如当使焦点(即束斑)对准第一记录层时,则会产生如图2A所示的像差。
为了修正图2A所示的像差,只要在光路中赋予能够消除图2A所示的像差的波阵面像差即可。例如,在光路中赋予图2B所示的波阵面像差即可,控制像差修正部5的各微促动器5b的倾角和上下位置,形成与图2B所示的波阵面像差近似了的图2C所示的波阵面图案。此时产生的波阵面的近似误差由束径和反射镜的分割数(即微促动器5b的个数)决定,分割数越多,则近似误差就越小。但是,由于当微促动器5b的个数增加时,则控制数据量就会变得庞大,因此只要按照压缩在光盘装置100等记录再生系统所容许的像差范围中的方式来决定反射镜的最小分割数即可。
另外,如图2D所示,在波阵面像差超过(1/2)λ的光瞳半径位置,即使使反射镜的位移错开(1/2)λ,也与图2C所示的情况相同。由此,反射镜的最大位移量只要在(1/2)λ以上即可。而且,当激光相对于光盘面以45°入射时,在波阵面像差超过(2/2)λ的光瞳半径位置,由于将反射镜的位移错开(2/2)λ时与不错开时相位相同,因此该情况下,只要反射镜的最大位移量在(/2/2)λ以上即可。
通过设定合适的反射镜的分割数,就可以设定任意的波阵面形状。例如当修正2λRMS的球面像差时,为了使近似误差在50mλ以下而必需的分割数成为可以将束直径的长度分割20份的程度的分割数。当将束直径设为φ2mm时,则微促动器5b各自所具备的光反射面(即微反射镜)的宽度就达到约为100μm。该情况下,像差修正部5就具备20×20个左右宽度100μm的微反射镜。
被最佳地进行像差修正的波阵面图案对于每种光盘介质不同,另外在具备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介质中对于每个记录层不同。用于与各个状况对应地进行最佳的像差修正的波阵面图案预先以各微促动器5b的驱动数据的形式储存于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中。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通过驱动各微促动器5b而改变微反射镜阵列的形状,形成波阵面图案,进行像差修正(即缩小像差)。
而且,为了获得更为正确的修正,也可以在光检测器10上设置检测波阵面信息的波阵面传感器,与所检测的波阵面信息对应地控制像差修正部5。作为波阵面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快门=哈特曼(Shack-Hartmann)型的波阵面传感器或模态型的波阵面传感器。作为模态型的波阵面传感器,被公布于M.A.A.Neil,M.J.Booth,and T.Wilson,“New modal wave-front sensor:a theoretical analysis,”J.Opt.Soc.Am.A/Vol.17,No.6,pp.1098-1107(2000)中。另外,也可以使用特开2000-155979号公报中所公布的其他的像差检测方法。
另外,也可以对各光盘介质的偏差进行调查,调整修正量。
以下,将对光盘装置100的动作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按照高速地反复切换设定多个波阵面图案的方式驱动像差修正部5(以下称作分时驱动)。利用该分时驱动,就可以使用单一的像差修正部5,使得用于修正与光盘介质20的种类或基材厚度对应地不同的像差的多个波阵面图案实质上共存。
微促动器5b由于可动部很微小,因此可以高速地驱动。例如当将所述的宽100μm的微反射镜和支撑系统用Al形成而进行静电驱动时,可动部的质量M为4×E-11kg,惯性动量J为6×E-16kg·m2,质量M及关系动量J都极为微小。
平移的一次共振频率f0z被以f0z=1/2π×(Kz/M)表示,转动的一次共振频率f0r被以f0r=1/2π×(Kr/J)表示。当恰当地设定弹簧常数Kz及Kr,按照以规定的电压获得必需的位移的方式设计微促动器5b时,则可以将f0z及f0r设为8~10kHz以上的值。
如果以与物镜6的聚焦控制频带等伺服系统的控制频带相比足够高的频率,反复切换设定多个波阵面图案地驱动像差修正部5,则可以维持稳定的伺服控制,物镜6将追随光盘介质20。
参照图3及图4,对使用分时驱动进行光盘介质的种类的判识的动作(以下称作盘判识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盘判识动作的流程图。
光盘装置100当搭载光盘介质20时,在进行聚焦引入动作的同时,进行盘判识动作。所谓聚焦引入动作是指从目标记录层(从其开始要使激光的焦点对准的记录层)与激光的焦点未对准的状态开始,使目标记录层与激光的焦点对准的动作。该例子中,目标记录层为光盘介质20的基准层。所谓目标记录层与激光的焦点未对准的状态是指,目标记录层与激光的焦点分离至无法维持目标记录层与激光之间的调焦控制的程度的状态。所谓目标记录层与激光的焦点对准的状态是指,目标记录层与激光的焦点靠近至可以维持目标记录层与激光之间的调焦控制的程度的状态。
参照图3,当在光盘装置100上搭载光盘介质20时,控制电路101就驱动透镜促动器7而将物镜6向远离光盘介质20的方向移动(步骤301~302)。然后,控制电路101旋转光盘介质20,点亮激光源1A~1C(步骤303~304)。所搭载的光盘介质20的种类为BD、DVD、CD的任意一种。由于基材厚度或适合的激光波长根据光盘介质20的种类而不同,因此用于修正像差的最佳的波阵面图案也根据光盘介质20的种类而不同。
这里,使激光1a适于BD,激光1b适于DVD,激光1c适于CD。另外,像差修正部5反复切换设定3种波阵面图案A、B及C。波阵面图案A是按照将激光1a的焦点对准BD所具备的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修正的方式设定激光1a的像差的波阵面图案。波阵面图案B是按照将激光1b的焦点对准DVD所具备的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修正的方式设定激光1b的像差的波阵面图案。波阵面图案C是按照将激光1c的焦点对准CD所具备的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修正的方式设定激光1c的像差的波阵面图案。
像这样,将像差修正部5按照将激光的焦点对准作为对象的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修正的方式设定波阵面图案的状态称作像差设定状态。像差修正部5反复切换多个(这里为3个)像差设定状态。该例子中,像差设定状态是指现在时刻的激光的像差被设定为设想在未来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的状态。
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接收来自控制电路101的指令,将用于形成波阵面图案A~C的驱动数据向像差修正部5依次传送,开始分时驱动(步骤305)。利用分时驱动,就可以实质上在多种光盘介质中分别共存最佳的像差设定状态。控制电路101将分时驱动时的波阵面图案的切换频率设定得比聚焦伺服的控制频带足够高。将像差修正部5设定波阵面图案A的时间范围设为区间IA,设定波阵面图案B的时间范围设为区间IB,设定波阵面图案C的时间范围设为区间IC。
在分时驱动被进行着的状态下,控制电路101将物镜6向靠近光盘介质20的方向以规定的速度移动(步骤306)。在与所搭载的光盘介质20适合的激光的焦点位于该光盘介质20的记录层时,光检测部10在与该激光对应的区间中检测出S形信号(步骤307)。S形信号被包含于聚焦误差信号中。由于在对应的区间以外像差变得非常大,因此即使激光的焦点位于记录层中,所得的S形信号的振幅也非常小。另一方面,由于在对应的区间中像差被修正,因此可以获得规定的大小以上的S形信号。像这样,仅能在成为适于所搭载的光盘介质20的像差修正状态的区间中检测出标准的S形信号。
而且,虽然图1A中所示的光盘装置100具备单一的光检测器10,然而也可以具备多个光检测器10。该情况下,光检测器10分别接收与激光1a~1c当中的对应的一个对应的反射光,输出与该接收的反射光对应的电信号。信号检测部103与分时驱动同步地(即与交互地切换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时刻同步地)从由多个光检测部10输出的电信号之中依次切换选择为了检测聚焦误差信号而使用的电信号。这样,信号检测部103就可以检测出与像差设定状态的切换对应的合适的聚焦误差信号。
这里,再参照图4,对S形信号的检测动作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图4是表示搭载了基材厚度最大的光盘介质时的束斑的位置与聚焦误差信号的关系的图表。图4(a)表示透镜促动器7的驱动电压,图4(b)表示聚焦误差信号,图4(c)表示束斑位置,图4(d)表示像差修正部5的波阵面图案。
伴随着物镜6的上升,首先检测出由光盘介质20表面上的反射形成的小的S形信号31。当激光的焦点(束斑)位于记录层22C时,S形信号31C被检测出,当激光的焦点位于记录层22B时,S形信号31B被检测出。S形信号31、31B及31C的振幅小,小于规定的检测水平。当激光的焦点位于记录层22A时,达到规定的检测水平的S形信号31A被检测出。记录层22A是光盘介质20的基准层。当S形信号31A被检测出时,控制电路101即将聚焦伺服设为ON(步骤308)。此外,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将像差修正部5的波阵面图案以检测出了S形信号31A的区间的状态固定(步骤309)。图4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在区间IA中时S形信号31A被检测出,因此像差修正部5被固定为波阵面图案A。控制电路101将不与固定了的波阵面图案A对应的激光源1B及1C熄灭(步骤310),完成聚焦引入动作。
由于达到规定的检测水平的S形信号是在区间IA时被检测出,因此判识部104将搭载于光盘装置100上的光盘介质20的种类判识为BD。判识后,控制电路101转移到通常的寻轨伺服引入动作及数据读入动作(步骤311~312)。
而且,达到规定的检测水平的S形信号在与对象的记录层对应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检测范围内被检测出。由此,在该检测范围内全部的波阵面图案需要被设定一次以上。这里,将全部的波阵面图案经过一遍的时间设为波阵面图案的切换频率的一个周期。当考虑由光盘介质20的面摆动造成的上下移动时,如下设定切换频率,即:
切换频率>盘旋转频率×盘最大面摆动量/聚焦检测范围。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分时驱动,就可以使用于修正像差的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实质上共存。由此,就可以用一次的判识动作完成搭载于光盘装置100上的光盘介质20的种类的判识。在只能设定一种像差设定状态的装置中,在搭载有不适合所设定的像差设定状态的光盘介质的情况下,必须重新设定其他的像差设定状态而再次重新进行判识动作。由于在光盘装置100中可以用一次判识动作完成光盘介质20的种类的判别,因此可以极为顺利地进行装置的起动。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5及图6,对使用了分时驱动的层间跳跃(激光的焦点从某个记录层向其他的记录层的移动)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间跳跃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束斑的位置与聚焦误差信号的关系的图表。图6(a)表示透镜促动器7的驱动电压,图6(b)表示聚焦误差信号,图6(c)表示束斑位置,图6(d)表示像差修正部5的波阵面图案。
这里,搭载于光盘装置100上的光盘介质20设为BD。当激光1a的焦点对准BD的记录层22C时,像差修正部5就设定为波阵面图案D。波阵面图案D是按照将激光1a的焦点对准记录层22C时产生的像差修正的方式设定激光1a的像差的波阵面图案。
光盘装置100在进行聚焦引入动作的同时,进行层间跳跃。当从记录层22C向记录层22A(目标记录层)进行层间跳跃时,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按照开始交互地设定波阵面图案D和波阵面图案A的分时驱动的方式驱动像差修正部5(步骤501~502)。波阵面图案A为适于记录层22A的波阵面图案。利用分时驱动,就可以使对于多个记录层分别为最佳的像差设定状态实质上共存。将像差修正部5设定波阵面图案A的时间范围设为区间IA,将设定波阵面图案D的时间范围设为区间ID。在层间跳跃开始后不久,在区间IA中处于像差未被修正的状态,然而由于以比聚焦伺服的控制频带足够高的频率来切换波阵面图案,因此即使开始分时驱动,也可以维持聚焦伺服控制。
该状态下,为了将激光的焦点向目标记录层的方向移动,控制电路101对透镜促动器7提供突跳脉冲而移动物镜6(步骤503)。此时,通过在将聚焦伺服动作设为ON的同时,将激光的焦点从记录层22C向记录层22A移动,就可以缩短从焦点到达记录层22A后直到完成聚焦引入动作的时间。即使将聚焦伺服动作一直设为ON,由于控制电路101识认进行层间跳跃的动作,因此不会在层间跳跃的中途焦点与记录层大幅度地偏移时判断为异常,而可以继续层间跳跃。
当激光的焦点对准记录层22A时,区间IA中即变为像差被修正了的状态,检测出规定的检测水平的S形信号32A(步骤504)。因在区间IA中检测出S形信号32A,判识部104即判定激光的焦点到达了记录层22A(步骤505)。当S形信号被检测出时,即将像差修正部5固定为波阵面图案A(步骤506),激光的焦点位置被维持在目标记录层,完成层间跳跃。控制电路101转移到通常的寻轨伺服引入动作及数据读入动作(步骤507~508)。
如图6中的例子所示,当在具备3层以上的记录层的光盘介质中向远离的记录层进行跳跃时,激光的焦点在到达目标记录层之前要穿过其他的记录层(这里为记录层22B)。记录层22B由于与作为目标记录层的记录层22A的基材厚度不同,因此当激光的焦点位于记录层22B时球面像差变大,所检测出的S形信号32B的水平也低。由此,由于判识部104不会错误地将记录层22B判识为记录层22A,因此激光的焦点就会穿过记录层22B。像这样,即使在向远离的记录层跳跃的情况下,也可以向目标记录层直接跳跃。由此,与在向相邻的记录层依次地跳跃的同时到达目标记录层的情况相比,可以相当快地完成层间跳跃。
而且,在层间跳跃中,当由外力对物镜6施加与跳跃方向相反方向的加速度,激光的焦点再次位于记录层22C时,则达到规定的检测水平的S形信号32C就被检测出。但是,此时,由于通过在区间ID中检测出了S形信号,可以判识激光的焦点位于记录层22C中,因此只要立即再次试行跳跃操作即可。像这样,由于即使由外力对物镜6的位置造成干扰,也可以把握物镜6的位置,因此可以不使物镜6与光盘介质20碰撞地进行稳定的层间跳跃。
而且,图1A所示的光盘装置100具备多个激光源1A~1C。但是,当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层间跳跃,而不进行盘判识时,就不需要具备多个激光源1A~1C。该情况下,光盘装置100只要具备适合所对应的光盘介质的种类的单一的激光源即可。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中,将像差修正部5分为多个区域,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按照在这些区域中分别设定相互不同的波阵面图案的方式驱动像差修正部5(以下称作分区驱动)。这样,由于在像差修正部5中多个像差设定状态被同时设定,因此就可以使用单一的像差修正部5在单一的光学系统中使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共存。
图7表示有分为多个区域的像差修正部5。图7所示的多个六角形部分分别表示微促动器5b所具备的光反射面。表示为黑色的六角形部分表示设定了波阵面图案A的微促动器5b所具备的光反射面。表示为白色的六角形部分表示设定了波阵面图案B的微促动器5b所具备的光反射面。以网格表示的六角形部分表示设定了波阵面图案C的微促动器5b所具备的光反射面。像这样,像差修正部5就被分为三个区域。
像差修正部5被配置为激光以45°的角度向微反射镜阵列入射,光反射面被排列为1∶2的椭圆状。像差修正部5的各区域被相互分为在相对于光轴点对称的位置上形成相同的波阵面图案。
以下将对使用分区驱动进行盘判识的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分区驱动中,束斑的位置与聚焦误差信号的关系与图4(b)及图4(c)中所示的关系基本上相同。
光盘装置100在进行聚焦引入动作的同时,进行盘判识。首先,当在光盘装置100上搭载光盘介质20时,控制电路101驱动透镜促动器7而将物镜6向远离光盘介质20的方向移动。控制电路101继而旋转惯骗介质20,点亮激光源1A~1C。所搭载的光盘介质20为BD、DVD、CD的任意一种。由于基材厚度或适合的激光波长根据光盘介质20的种类而不同,因此用于修正像差的最佳的波阵面图案也根据光盘介质20的种类而不同。激光1a及波阵面图案A适于BD,激光1b及波阵面图案B适于DVD,激光1c及波阵面图案C适于CD。
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收到来自控制电路101的指令而将用于形成波阵面图案A~C的驱动数据向像差修正部5传送,将像差修正部5分区驱动。
在设定了波阵面图案A的反射镜区域中反射的激光1a被调整为使得在激光1a的焦点对准BD所具备的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在设定了波阵面图案B的反射镜区域中反射的激光1b被调整为使得在激光1b的焦点对准DVD所具备的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在设定了波阵面图案C的反射镜区域中反射的激光1c被调整为使得在激光1c的焦点对准CD所具备的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
当将像差修正部5分区驱动时,由于光检测器10所接收的光量减少,因此与驱动的分割数对应地切换伺服增益。
在分区驱动被进行的状态下,控制电路101将物镜6向靠近光盘介质20的方向以规定的速度移动。适于所搭载的光盘介质20的激光的焦点在位于该光盘介质20的记录层时,光检测部10在与该激光对应的区间中即检测出S形信号。由于在对应的区间以外像差变得非常大,因此即使激光的焦点位于记录层中,所得的S形信号的振幅也非常小。另一方面,由于在对应的区间中像差被修正,因此可以得到规定的大小以上的S形信号。
规定的大小以上的S形信号被检测出时的物镜6的位置根据光盘介质20的种类而不同。由此,控制电路101及判识部104通过根据透镜促动器7的驱动电压水平判定检测出了规定的大小以上的S形信号时的物镜6的位置,就可以判识所搭载的光盘介质20的种类。
当光盘介质20的种类被判识时,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就将像差修正部5整体设定为适合所判识的光盘介质20的种类的波阵面图案。这样,被同时设定的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就被变更为最为适合的一个像差设定状态。控制电路101将不适合的激光源熄灭,并且恰当地设定伺服增益,将聚焦伺服设为ON,激光的焦点位置被维持在目标记录层(作为基准层的记录层22A)。以后,转移到通常的寻轨伺服引入、数据读入的操作。
而且,虽然图1A所示的光盘装置100具备单一的光检测器10,然而也可以具备多个光检测器10。该情况下,光检测器10分别在接收到了激光1a~1c当中的对应的一个激光的波长区域的光时输出电信号。这样,控制电路101及判识部104就可以根据哪个光检测器10检测出了规定的大小以上的S形信号,而立即判识光盘介质20的种类。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分区驱动,可以使用于修正像差的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共存。由此,就可以用一次的判识动作来完成搭载于光盘装置100上的光盘介质20的种类的判识。在只能设定一种像差设定状态的装置中,在搭载有不适合所设定的像差设定状态的光盘介质的情况下,必须重新设定其他的像差设定状态而再次重新进行判识动作。光盘装置100中由于可以用一次的判识动作完成光盘介质20的种类的判识,因此可以极为顺利地进行装置的起动。
(实施方式4)
下面,对使用了分区驱动的层间跳跃进行说明。
图8表示有分为2个区域的像差修正部5。
图8所示的多个六角形分别表示微促动器5b所具备的光反射面。
这里,搭载于光盘装置100上的光盘介质20设为BD。图8的表示为黑色的六角形部分表示设定了波阵面图案A的微促动器5b所具备的光反射面。波阵面图案A是在激光1a的焦点对准记录层22A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波阵面图案。表示为白色的六角形部分表示设定了波阵面图案D的微促动器5b所具备的光反射面。波阵面图案D是在激光1a的焦点对准记录层22C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波阵面图案。
以下将对使用分区驱动进行层间跳跃的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分区驱动中,束斑的位置与聚焦误差信号的关系与图6(b)及图6(c)所示的关系基本上相同。
光盘装置100在进行聚焦引入动作的同时,进行层间跳跃。首先,在激光1a的焦点对准光盘介质20的记录层22C时,像差修正部5设定波阵面图案D。当从记录层22C向记录层22A(目标记录层)进行层间跳跃时,波阵面图案发生器102接收来自控制电路101的指令,将用于形成波阵面图案A及D的驱动数据向像差修正部5传送,将像差修正部5分区驱动。像差修正部5被如图8所示地分区。当将像差修正部5分区驱动时,由于光检测器10接收的光量减少,因此切换伺服增益,维持聚焦伺服。
该状态下,为了将激光的焦点向目标记录层的方向移动,控制电路101对透镜促动器7提供突跳脉冲而移动物镜6。此时,通过在将聚焦伺服动作设为ON的同时,将激光的焦点从记录层22C向记录层22A移动,就可以缩短从焦点到达记录层22A后直到完成聚焦引入动作的时间。
当穿过了波阵面图案A的光反射面的激光的焦点对准记录层22A时,即变为该激光的像差被修正了的状态,检测出规定的检测水平的S形信号32A。当检测出S形信号32A时,即将像差修正部5整体设定为波阵面图案A。这样,被同时设定的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就被变更为最为适合的一个像差设定状态。控制电路101恰当地设定伺服增益,将激光的焦点位置维持在目标记录层,完成层间跳跃。以后,转移到通常的寻轨伺服引入、数据读入的操作。
当在具备3层以上的记录层的光盘介质中向远离的记录层进行跳跃时,激光的焦点在到达目标记录层之前要穿过其他的记录层(这里为记录层22B)。记录层22B由于与作为目标记录层的记录层22A的基材厚度不同,因此当激光的焦点位于记录层22B时球面像差变大,所检测出的S形信号32B的水平也低。由此,由于判识部104不会错误地将记录层22B判识为记录层22A,因此激光的焦点就会穿过记录层22B。像这样,即使在向远离的记录层跳跃的情况下,也可以向目标记录层直接跳跃。由此,与在向相邻的记录层依次地跳跃的同时到达目标记录层的情况相比,可以相当快地完成层间跳跃。
而且,在层间跳跃中,当由外力对物镜6施加与跳跃方向相反方向的加速度,激光的焦点再次位于记录层22C时,则达到规定的检测水平的S形信号32C就被检测出。但是,此时,由于通过在聚焦引入动作后读入地址,可以判识激光的焦点位于记录层22C中,因此只要立即再次试行跳跃操作即可。像这样,由于即使由外力对物镜6的位置造成干扰,也可以把握物镜6的位置,因此可以不使物镜6与光盘介质20碰撞地进行稳定的层间跳跃。
而且,图1A所示的光盘装置100具备多个激光源1A~1C。但是,当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层间跳跃,而不进行盘判识时,就不需要具备多个激光源1A~1C。该情况下,光盘装置100只要具备适合所对应的光盘介质的种类的单一的激光源即可。
而且,图7及图8所示的像差修正部的分区图案只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设定相同的波阵面图案的光反射面之间被光轴对称地配置即可,可以任意地设定为放射状或同心圆状等。
而且,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140可以被作为具备了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半导体芯片而制造。另外,像差控制部130的各构成要素也可以被一体化地形成。
另外,光盘装置100所执行的动作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参照图3及图4说明的动作)也可以利用软件来实现。例如,控制装置140具备用于储存驱动像差修正部5等的程序的存储器元件、读出该程序而执行像差修正部5等的驱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这些元件可以被搭载于控制电路101中。程序既可以被预先储存于存储器元件中,也可以利用下载等来安装。
另外,实施方式1~4中,虽然作为最佳地发挥本发明的功能的像差修正部5采用了微反射镜阵列,然而并不限定于此。像差修正部5只要是可以响应性良好地设定多个波阵面图案的元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液晶元件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多种光盘介质的判识、进行多层光盘介质中的层间跳跃的光盘装置的领域中。
Claims (30)
1.一种装置,是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装置,其具备:
射出激光的发光部、
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
控制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控制部,
所述像差控制部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反复切换多个像差设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光学系统具备物镜,
所述像差控制部以高于所述物镜的聚焦控制频带的频率,将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交互地切换。
3.一种装置,是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装置,其特征是,具备:
射出激光的发光部、
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
控制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控制部,
所述像差控制部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同时设定多个像差设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像差控制部在同时地设定了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后,将所述同时地设定的多个像差设定状态改变为像差设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包括第一像差设定状态和第二像差设定状态,
所述光盘介质具备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
所述第一像差设定状态与所述第一记录层对应,所述第二像差设定状态与所述第二记录层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像差设定状态是在所述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第一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
所述第二像差设定状态是在所述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第二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光学系统具备物镜,
所述装置还具备驱动所述物镜的促动器,
所述促动器在将聚焦伺服动作设为ON的状态下,将所述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第一记录层向所述第二记录层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装置是执行向多种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多种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装置,
所述发光部射出波长相互不同的多种激光,
所述多种激光分别与所述多种光盘介质当中的一个对应,
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为所述对应的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多种光盘介质当中的对应的一个所具备的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光学系统向搭载于所述装置上的光盘介质射出所述多种激光,
所述装置还具备:
接收与所述多种激光对应的反射光而输出与所述接收的反射光对应的电信号的至少一个光检测部、
从所述电信号中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的信号检测部、
基于所述聚焦误差信号来判识搭载于所述装置上的光盘介质的种类的判识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部射出波长相互不同的多种激光,
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
所示装置还具备多个光检测部,
所述多个光检测部分别接收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的反射光,输出与所述接收了的反射光对应的电信号,
所述装置还具备从所述电信号中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的信号检测部,
所述信号检测部与交互地切换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时刻同步,切换由所述多个光检测部输出的所述电信号当中的为了检测所述聚焦误差信号而使用的电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像差控制部具备:
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
控制所述像差修正部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按照使所述像差变小的方式控制像差修正部来修正所述像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像差修正部为可变形反射镜,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按照使所述像差变小的方式设定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来修正所述像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是具备了多个各自具有光反射面的多个微促动器的微反射镜阵列,
所述像差控制部通过驱动所述多个微促动器,来设定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
15.一种控制装置,是在被搭载于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时控制激光的像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
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
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
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
所述控制装置在聚焦引入动作时,按照反复切换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像差修正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以比所述光学系统所具备的物镜的聚焦控制频带更高的频率,交互地切换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
17.一种控制装置,是在被搭载于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时控制激光的像差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
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
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
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
所述控制装置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在所述像差修正部中同时地设定多个像差设定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在同时地设定了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后,将所述同时地设定的多个像差设定状态改变为一个像差设定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包括第一像差设定状态和第二像差设定状态,
所述光盘介质具备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
所述第一像差设定状态与所述第一记录层对应,
所述第二像差设定状态与所述第二记录层对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像差设定状态是在所述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第一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
所述第二像差设定状态是在所述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第二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光盘装置是执行向多种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多种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装置,
所述发光部射出波长相互不同的多种激光,
所述多种激光分别与所述多种光盘介质当中的一个对应,
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为所述对应的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多种光盘介质当中的对应的一个所具备的记录层时产生的像差被修正的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光学系统向搭载于所述光盘装置上的光盘介质射出所述多种激光,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接收与所述多种激光对应的反射光而输出与所述接收的反射光对应的电信号的至少一个光检测部,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从所述电信号中检测出聚焦误差信号的信号检测部、
基于所述聚焦误差信号判识搭载于所述光盘装置上的光盘介质的种类的判识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部射出波长相互不同的多种激光,
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分别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
所述光盘装置还具备多个光检测部,
所述多个光检测部分别接收与所述多种激光当中的一个对应了的反射光,输出与所述接收的反射光对应的电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从所述电信号中检测出聚焦信号的信号检测部,
所述信号检测部与交互地切换所述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时刻同步,切换由所述多个光检测部输出的所述电信号当中的为了检测所述聚焦误差信号而使用的电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像差修正部具备可变形反射镜,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按照使所述像差变小的方式设定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来修正所述像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是具备了多个各自具有光反射面的微促动器的微反射镜阵列,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驱动所述多个微促动器,来设定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
27.一种方法,是在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控制激光的像差的方法,其中,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
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
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
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
所述方法包含在聚焦引入动作时,按照反复切换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像差修正部的步骤。
28.一种方法,是在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控制激光的像差的方法,其中,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
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
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
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
所述方法包含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在所述像差修正部中同时设定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步骤。
29.一种程序,是在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用于执行激光的像差的控制处理的程序,其中,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
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
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
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
所述控制处理包含在聚焦引入动作时,按照反复切换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像差修正部的步骤。
30.一种程序,是在执行向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记录及从所述光盘介质中的数据的再生当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中用于执行激光的像差的控制处理的程序,其中,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
射出所述激光的发光部、
将所述激光向所述光盘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
修正所述激光的像差的像差修正部,
所述控制处理包含在聚焦引入动作时,在所述像差修正部中同时设定多个像差设定状态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294777 | 2004-10-07 | ||
JP294777/2004 | 2004-10-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10667A true CN1910667A (zh) | 2007-02-07 |
CN100511443C CN100511443C (zh) | 2009-07-08 |
Family
ID=36142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8000297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1443C (zh) | 2004-10-07 | 2005-09-20 | 光盘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72952B2 (zh) |
JP (1) | JP4280285B2 (zh) |
CN (1) | CN100511443C (zh) |
WO (1) | WO20060384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53424B2 (ja) * | 2007-08-07 | 2012-01-1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KR20090030109A (ko) * | 2007-09-19 | 2009-03-24 |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 디스크 판별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
US8368994B2 (en) * | 2008-06-28 | 2013-02-05 | Alces Technology, Inc. | Scanned, one-dimensional, phased-array display system |
US9723319B1 (en) * | 2009-06-01 | 2017-08-01 |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 Differentiation for achieving buffered decoding and bufferless decoding |
EP2459135A4 (en) * | 2009-07-29 | 2012-11-07 | Alcon Lensx Inc | OPTICAL SYSTEM FOR AN EYE SURGICAL GASASER |
US8790382B2 (en) * | 2009-08-04 | 2014-07-29 | Yonatan Gerlitz | Handheld low-level laser therapy apparatus |
US9553422B2 (en) | 2009-08-04 | 2017-01-24 | Medical Coherence Llc | Multiple aperture hand-held laser therapy apparatus |
US9946082B2 (en) | 2013-04-30 | 2018-04-17 | Medical Coherence Llc | Handheld, low-level laser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low-level laser beam produc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06617A (ja) | 1995-10-06 | 1997-04-22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情報記録媒体判別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フォーカスサーボ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JPH11328684A (ja) * | 1998-05-19 | 1999-11-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ィスク種類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4323632B2 (ja) | 1998-09-04 | 2009-09-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収差検出装置 |
EP0984440A3 (en) | 1998-09-04 | 2000-05-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berra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
JP2002288873A (ja) * | 2001-03-27 | 2002-10-04 | Ricoh Co Ltd |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US6934226B2 (en) | 2001-04-12 | 2005-08-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ptical disk apparatus |
JP2002342952A (ja) * | 2001-05-15 | 2002-11-29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
JP4788071B2 (ja) * | 2001-06-29 | 2011-10-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
JP4164450B2 (ja) | 2002-01-29 | 2008-10-1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可変形ミラー、および当該可変形ミラーを備えた光制御装置 |
JP3945434B2 (ja) * | 2003-03-26 | 2007-07-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WO2005085125A1 (ja) | 2004-03-08 | 2007-12-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マイクロ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た装置 |
-
2005
- 2005-09-20 WO PCT/JP2005/017302 patent/WO20060384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9-20 CN CNB2005800029761A patent/CN10051144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9-20 US US11/576,482 patent/US787295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9-20 JP JP2006515446A patent/JP4280285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073824A1 (en) | 2009-03-19 |
CN100511443C (zh) | 2009-07-08 |
WO2006038454A1 (ja) | 2006-04-13 |
JPWO2006038454A1 (ja) | 2008-05-15 |
JP4280285B2 (ja) | 2009-06-17 |
US7872952B2 (en) | 2011-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10667A (zh) | 光盘装置 | |
CN100339898C (zh) | 光学拾取装置 | |
CN1725322A (zh) | 光学头、用于装配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 |
CN1929002A (zh) | 光盘装置及信息的记录、再生方法 | |
CN1279524C (zh) | 光学拾取器以及用于校正光束像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783242A (zh) | 全息图记录介质和全息图记录-再现设备 | |
CN1956072A (zh) | 记录和再现装置 | |
CN1244006A (zh) | 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和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 | |
CN1947188A (zh) | 光信息装置以及光信息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206636C (zh) |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
CN1591614A (zh) |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 |
CN1551159A (zh) | 集成光拾取器和制造它的方法及包括它的光信息存储系统 | |
CN1169128C (zh) | 光头和光拾取器 | |
CN1249695C (zh) | 使用两个波长光源组件的光学拾取器和校正位置差的方法 | |
CN1961364A (zh) | 光学拾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使用这种设备的光盘装置 | |
CN1253869C (zh) | 光学拾波装置 | |
CN1505815A (zh) | 信息再现装置和光记录介质 | |
CN1910669A (zh) | 具有全息元件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 |
CN1811933A (zh) | 光学拾取装置 | |
CN1758350A (zh) | 光拾取装置 | |
CN1877718A (zh) | 光盘设备和拾取单元 | |
CN1692415A (zh) | 光学头装置、光记录装置及光记录方法 | |
CN1658302A (zh) | 光盘驱动设备 | |
CN1295691C (zh) | 光学头和盘记录/再现装置 | |
CN1815582A (zh) |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2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