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4006A - 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和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和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4006A
CN1244006A CN99110482.XA CN99110482A CN1244006A CN 1244006 A CN1244006 A CN 1244006A CN 99110482 A CN99110482 A CN 99110482A CN 1244006 A CN1244006 A CN 1244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entioned
groups
optical recording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104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市村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44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40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27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for focusing only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为了在调焦启动(operate)之后的短时间周期内进行第一和第二透镜之间距离的最优化调整,以及两组物镜焦点偏置的最优化调整,在两组物镜的第一与第二透镜间距离由第一电磁致动器进行调整、两组物镜整体上由第二电磁致动器移动的同时,在RF信号S2中产生的由球面象差引起的幅度变化以及由调焦伺服误差引起的幅度变化,由包络线检测单元A33和B34公开,而且两种调节同时进行。

Description

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和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和一种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尤其涉及通过使用两组物镜用于记录与再现信息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
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与再现装置中,记录介质上的光斑尺寸d由下面方程(1)表示,当光源的波长由符号λ表示,而且物镜的数值孔径由NA(Numerical Aperture)表示时,
d=λ/NA                            (1)
由方程(1)可知,光源的波长λ越短,物镜的数值孔径NA越大,光斑的尺寸d就越小,并且高密度记录变为可行。
按照这种关系,作为增加物镜数值孔径的一种方法,已知使用非球面的两组物镜是有效的。JP-A-9-251645由本申请的同一申请人公开了一种记录介质的记录与再现装置和一种记录介质的记录与再现方法,其中通过使用两组物镜限制了球面象差的发生。当使用这两组物镜时,实现两组物镜间距离的最优化且将波前象差减至最小以使来自记录介质的再现信号最好就变得必要。
与此同时,由波前象差的均方误差(λ/14)确定的焦深fd,可由下面方程(2)计算。
fdλ/NA2                            (2)
从方程(2)可知,当使用具有高数值孔径的物镜时,焦深fd变得非常小。例如,当两组物镜的数值设定为0.85时,焦深fd就减小到大约为DVD-RAM情况下(物镜数值孔径NA=0.6)的一半。这里,DVD指的是数字视盘,而DVD-RAM指的是可再写入的数字视盘。
因此,当使用具有高数值孔径的物镜时,就需要更精确的调焦控制,并且镜头需要精确跟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和时效变化。
作为一种实现两组物镜间距离最优化和使波前象差减至最小的方法,日本专利申请No.8-340903由本申请的同一申请人公开了一种光盘记录与再现装置和它的方法,其中在将两组透镜一体化并完成调焦伺服机构的调焦操作之后,前透镜独立沿光轴方向移动,由此而把波前象差调整到最小。
另外,作为精确的调焦控制,日本专利申请No.9-84090由本申请的同一申请人公开了一种调焦控制装置和它的方法以及一种光盘装置,其中在光盘装置的调焦伺服机构中使用了由具有高数值孔径的两组物镜组成的光头,通过最优化焦点偏置,光盘的再现信号被调到最佳状态。
然而,上述两组物镜间距离的最优化和焦点偏置的最优化的实现是基于来自记录介质的同一再现信号,并且两者是分开调整的。因此,与由单块透镜构成的物镜相比,在调整中需要长的时间周期。
本发明的实现考虑到上述要点,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短的时间周期内同时实现两组物镜间距的最优化调整和焦点偏置的最优化调整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和一种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过经由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成的两组透镜将一束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实现信息记录或再现之一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该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包括相对于第二透镜用于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一透镜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沿光轴方向移动两组透镜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通过使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最优化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间距的第一种调整和通过使用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最优化焦点偏置的第二种调整,在调焦伺服机构运行时通过同时驱动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同时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其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相对于第二透镜沿光轴方向周期性移动第一透镜,与通过第二驱动机构沿光轴方向周期性移动由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成的两组镜头同时,从而同时进行第一和第二种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其中相对于第二透镜周期性移动第一透镜的运动周期,长于周期性移动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两组透镜的运动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其中该周期运动具有正弦波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至第八方面,这样的解决手段同样可应用于一种通过经由一光学系统将一束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用于记录或再现信息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该光学系统具有的结构包括一由一或多个透镜组成的物镜以及一由一或多个透镜组成的中继透镜组。这就是说,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关系仅由中继透镜组和物镜间的关系所代替。
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过经由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成的两组透镜将一束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实现信息记录或再现之一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其中在调焦距伺服机构已经运行之后,通过相对于第二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一透镜以使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间距离最优化的第一种调整以及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两组透镜以使焦点偏置最优化的第二种调整是同时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这些运动是周期性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第一透镜相对于第二透镜的运动周期长于两组透镜的运动周期;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该周期运动具有正弦波形;所有这些都类似于上面描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本发明同样可应用于一种通过经由一光学系统将一束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用于记录或再现信息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该光学系统具有的结构包括一由一或多个透镜组成的物镜以及一由一或多个透镜组成的中继透镜组。这就是说,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间的关系仅由中继透镜组和物镜间的关系所代替。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这些运动是周期性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相对于物镜移动中继透镜组的运动周期长于用于移动物镜的运动周期;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这些周期性运动具有正弦波形,所有这些都类似于那些上面描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
接下去,将对操作作出解释。
由于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设置,两组透镜可整体上与第一透镜相对于第二透镜移动同时移动。因此,当调焦伺服机构在运行时,通过整体移动两组透镜进行焦点偏置的最优化调整以及通过相对于第二透镜移动第一透镜进行两组透镜间距的最优化调整可以同时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由球面象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和由调焦伺服误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可按频带(in frequency bands)通过周期性分别进行总体上两组透镜的移动和用于改变两组透镜间距的移动并且差分(differentiating)其周期来分开。
更进一步,由球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可通过使用于改变两组透镜间距的运动周期长于总体上两组透镜的运动周期被精确地检测。
再进一步,通过使总体上两组透镜的运动和用以改变两组透镜间距的运动具有正弦波形,对于相应调整所必需的变化的分量可由滤波器(filter)精确地分开。
另外,上述操作在物镜与中继透镜组间距调整和在其结构包括一由一或多个透镜组成的物镜和一由一或多个透镜组成的中继透镜的光学系统中焦点偏置调整的情况下,可类似进行。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光学拾感头(optical pickup)的两组非球面物镜的结构图;
图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光盘记录和再现的光学拾感头的结构图;
图3为表示分为六个部分的光接收元件排列图;
图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记录与再现装置结构的电路方框图;
图5A和5B为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F信号包络线图,其中图5A为表示焦点偏置变化图,而图5B为表示对应于焦点偏置变化的RF信号包络线的变化图;
图6为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程序流程图,并且
图7为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组物镜间距离固定型光学拾感头的结构图。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例,以下将对使用具有高数值孔径的两组非球面物镜的光盘记录与再现装置给出解释。
首先,将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光学拾感头的两组非球面物镜。
图1中,两组物镜由第一透镜12和第二透镜14构成,第二透镜14装在第二电磁致动器15上,且其数值孔径约为0.5。此外,第一透镜12装在分开安装的配置在与第二透镜14同一光轴上的第一电磁致动器13上,并且构成能沿光轴方向被控制配置在任意位置。另外,符号11代表光盘。
第一电磁致动器13构成能相对于第二透镜14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一透镜12,并且第一透镜12和第二透镜14之间的间隔可通过施加在第一电磁致动器13上的电压来调整。
第二电磁致动器15是双轴致动器,并且构成能沿光轴方向(调焦方向)移动第一透镜12和第二透镜14以及能沿垂直于光盘11的记录槽(跟踪方向)移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通过施加一调焦误差信号和一跟踪误差信号给第二电磁致动器15,从光盘11到第一透镜12和第二透镜14的距离可被调整,并且第一透镜12和第二透镜14能沿垂直于光盘11记录槽的方向移动。
此外,第一和第二电磁致动器13和15也可以是其它驱动装置,例如线性马达或类似的装置。
来自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束(没有示出),经由第一透镜12和第二透镜14两者会聚在光盘11上,并且在这种场合下两组物镜中的物镜的有效数值孔径约变为0.85。而且与传统的光学拾感头相比,通过实现高数值孔径,根据本实施例物镜的工作距离被减小,其值约为100μm。
当数值孔径数提高时,扭曲公差值,即光盘记录与再现装置中容许的扭曲值一般会减小。当由光盘扭曲(X向)造成的波前误差由赛德尔多项式表示时,可以建立下面方程(3)
W(X,Y)=W22X2+W31(X2+Y2)+W51(X2+y2)     (3)
在上述方程中,符号W22表示象散,符号W31表示三级彗差,并且W51表示五级彗差。在W22、W31和W51中,三级彗差W31是主要因子,由方程(4)给出,并且当扭曲角θ小到1度或更小时,彗形象差W31基本上与数值孔径NA的立方和光盘基片厚度t成正比。
W31=(n2-1)n2·sinθ·cosθ/2(n2-sin2θ)2/5·t·NA3/λ (4)
因此,在使用两组非球面物镜而使数值孔径NA的值增加到0.85的光盘记录与再现装置中,为确保扭曲公差可与DVD比较,光盘基片厚度需要薄到约为0.1毫米。
图2为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用于光盘记录与再现的光学拾感头结构图。
在图2中,从半导体激光器16发出的光束通过准直透镜17变为平行光线,之后通过用于形成侧斑的衍射光栅18,然后分别通过1/2波片19、分束器20和1/4波片23,并由两组物镜中的第二透镜14和第一透镜12会聚到光盘11上。发射光束的一部分为分束器20反射,由透镜21会聚,导向用于检测发射光束功率的光接收元件22,并且用于在光盘11上控制光盘表面输出。而且,用于检测发射光束功率的光接收元件22的入射光量,可通过转动1/2波片19来调整。
与此同时,从光盘11反射的光束为上述分束器20反射,然后导入检测光路。根据本实施例,对于调焦误差信号使用了一种象散方法,对于跟踪误差信号使用了光斑方法。为了形成基于象散方法的调焦误差信号,被反射的光束通过凸透镜24和复合透镜25会聚,入射在用于检测伺服误差信号的光接收元件26上,且被光电转换。
图3为表示用在光接收元件26中以检测伺服误差信号和RF信号的分为六个部分的光检测元件的排列图。在图3中,A,B,C,D,E和F六个光接收元件被安排为,分成四块的光接收元件的A,B,C和D配置在中心,而且E和F分别配置在记录槽横向,关于记录槽切线方向对称。调焦误差信号FE可基于图3所示相应的光接收元件A,B,C和D的输出通过方程(5)计算来提供。
FE=(A+C)-(B+D)                          (5)
此外,跟踪误差信号TE可基于相应的光接收元件E和F的输出通过对方程(6)的计算而获得。
TE=E-F                                  (6)
另外,RF信号可如方程(7)所示通过相应光接收元件A,B,C,D的输出之和计算出来。
RF=A+B+C+D                              (7)
接下去,根据本实施例,参照图4所示的方框图,将对一光盘记录与再现装置的结构做出解释。
在图4中,由光学拾感头中的光学系统1接收的信号被供给前置放大器31,并被放大到所需要的预定电平。被放大的信号S1被均衡来基于方程(7)进行计算,并预定由RF平衡放大器32表征。来自RF平衡放大器32的输出信号被作为RF信号S2供给信号处理系统(没有表示),并且作为进行两组物镜间距最优化调整和焦点偏置最优化调整的信号,供给包络线检测单元A33和包络线检测单元B34。
微机41是用于控制全部光盘记录与再现装置运行的控制单元。微机41配备有关于转轴马达44的转轴伺服单元43进行控制并且调整物镜焦点偏置和两组物镜之间距离的功能。来自包络线检测单元A33和包络线检测单元B34的输出供给微机41,之后根据后面提到的调整方法进行处理,作为调整焦点偏置用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焦点误差检测单元35,并且作为两组物镜间距用的指令信号输出到定位控制单元42。
来自前置放大器31的输出信号S1也供给焦点误差检测单元35和跟踪误差检测单元38。焦点误差检测单元35关于信号S1根据方程(5)进行计算,并且附加一从微机41调整焦点偏置用的控制信号。跟踪误差检测单元38关于信号S1根据方程(6)进行计算。来自于焦点误差检测单元35和跟踪误差检测单元38的输出由相位补偿单元36和39进行相位补偿,然后由放大器37和40放大到所需要的信号幅度,并且反馈给光学系统1。
更进一步,两组物镜之间的距离被定位控制单元42控制。
下面将为上述硬件结构中调整两组物镜间距的方法和调整焦点偏置的方法做出解释。
首先,通过进行调焦操作,导致焦点伺服机构处于正在运作的状态。其次,为了促进调整的精确,通过进行跟踪操作,导致跟踪伺服机构处于正在运作的状态。
图5A和5B表示RF信号S2的包络线的变化,而且RF信号S2是当图1所示的两组物镜,在调焦伺服机构和跟踪伺服机构处于运作的状态下由第二电磁致动器15驱动沿光轴方向以频率为f2的正弦波形周期性移动时获得的。虽然图5A和5B表示焦点偏置没有优化的情况,但是当焦点偏置被优化时,焦点就随作为中心的光盘11的信号记录面而变化,并因此在图5A中周期性位移为零的t3和t4时,由图5B表示的RF信号S2的包络线为最大。此外,在图5A中两组物镜变得最接近光盘11的t1时和两组物镜变得最远离光盘11的t2时,RF信号S2的包络线为最小。
与此同时,当RF信号的幅度A1处于t1时并且RF信号的幅度A2处于t2时,时间t1和t2作为两组物镜移动范围的两端互不相同,这意味着图5A所示的正弦波形中心值从焦点偏置的最优化值偏移。这种判据意味着无论焦点配置在光盘11的信号面的这一侧或另一侧,并且如图5B所示,无论t1时RF信号的幅度A1和t2时RF信号的幅度A2间关系大或小,它都对应该误差信号的极性。
因此,通过调整焦点偏置以使图5B所示t1时RF信号的幅度A1和t2时RF信号的幅度A2变为互相相等。利用该关系,两组物镜的焦点偏置被调整到一最佳值。
通过一种非常类似于上面提到调整焦点设置的方法,两组物镜间的距离被调整到一最佳值。
这就是说,当图1所示与第一透镜12一起安装的第一电磁致动器13以频率为f1的正弦波形周期移动由此而改变两组物镜间的距离时,RF信号S2在两组物镜间距离为最佳距离时具备最大幅度。在最佳状态下,在第一透镜12变为最接近光盘11的t1时以及在第一透镜12变得最远离光盘11的t2时,RF信号S2的包络线都为最小。如图5A的调整,“焦点偏置”对应于“两组物镜间的距离”,而且如图5B所示,t1时RF信号的幅度A1和t2时RF信号的幅度A2变为互相相等。
在这种情况下,当两组物镜间距离的调整和焦点设置的调整同时进行时,由两组物镜间距离变化引起的球差和调焦伺服误差(离焦)同时发生。当调焦伺服机构不能跟随调整时,RF信号S2显著地经受由调焦伺服误差引起的幅度变化,而且分开此幅度变化和由球面象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变得困难。
为此目的,自然设置调焦伺服机构足够大的增益,并且在它之上,周期性移动两组物镜之间距离的周期,要长于调整焦点偏置用的整体移动两组物镜的周期。这就是说,用于移动两组物镜间距的频率f1要做到满足方程(8)的低频,并且由球面象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和由焦点伺服误差引起的幅度变化的频带被分开。
f1≤f2                            (8)
例如,f1和f2被设置为f1=30Hz和f2=1KHz,并且第一和第二电磁致动器13和15周期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RF信号S2的包络线由30Hz和1KHz的分量合成。通过低通滤波器的f1分量的信号(没有表示),在包络线检测单元A33中代表对应于两组物镜间距变化的包络线的变化。作为对照,通过高通滤波器的f2分量的信号(没有表示),在包络线检测单元B34中代表由焦点偏置造成的包络线变化。
另外,低通滤波器的目标归于把f1分量的信号与f2分量的信号分开,因而它可以是用于通过f1附近频率的带通滤波器。与此类似,高通滤波器可以是用于通过f2附近频率的带通滤波器。
更进一步,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这些滤波器的功能,除f1和f2之外频率的分量越少,上述的周期变化改进就越多。因为能够实现具有低噪声的正确分隔。所以,具有单一频率分量的正弦波是最恰当的,并且包括有高次谐波分量如三角形波、梯形波或类似波的变化并非是优选的。因此,通过以正弦波形移动第一和第二电磁致动器13和15,则由球面象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分量和由离焦引起的幅度变化分量可利用极好的信号噪声比S/N分开。
下面,将参照图6所示流程图对由微机41按时间顺序完成的上述调整方法的程序作出解释。
此外,为便于解释起见,图6表示用于调整如由符号A1和A2标示的两组物镜之间距离的包络线检测单元A33输出的幅度,以及用于调整焦点偏置的来自包络线检测单元B34输出的幅度,并且焦点偏置是由符号B1和B2标示的与A1和A2对应的幅度。
图6中,在步骤S100,焦点偏置以及两组物镜间的距离被设置在予置值。频率为f1的正弦波形的驱动信号被加在第一个电磁致动器13上,从而沿光轴方向周期性地轻微移动第一透镜。频率为f2的正弦波形的驱动信号被加在第二个电磁致动器15上,从而沿光轴方向周期性地轻微移动两组物镜。
在步骤S200,两组物镜间的距离被进行调整,而且在步骤S300,焦点偏置被进行调整。步骤S200和S300的处理是以例如20μs的同样的中断处理周期由微机41执行的,因此两者被同时相互并行进行调整。
首先将对步骤S200给出解释。
在步骤S201,A1和A2根据加在第一电磁致动器13上的正弦波形驱动信号的时间是t1还是t2从包络线检测单元A33的输出中被检测出来。这就是说,来自包络线检测单元A33的幅度在时间t1时被检测为A1,在时间t2时被检测为A2。
在步骤S202,如图5B所示确定是否A1=A2。在A1=A2的情况下,该操作转到步骤S206,否则转到步骤S203。在这种情况下,确定是否A1=A2包括A1和A2之差落在可允许的予定范围内的情况。
在步骤S203,确定是否A1>A2。在A1>A2的情况下该操作转到步骤S204,而在A1<A2的情况下该操作转到步骤S205。
在步骤S204,进行某种控制以使两组物镜间的距离更大。这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A1>A2对应于两组物镜间距离小于最佳值的情况。随后该操作返回到步骤S201。在步骤S205,进行某种控制以使两组物镜间距离更小。这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A1<A2对应于两组物镜间距离大于最佳值的情况。随后该操作返回至步骤S201。
通过重复S201至S205的步骤,两组物镜间距离的最佳值便被计算出来。
在步骤S206,两组物镜间的距离被固定下来,正弦波形的驱动信号停止施加在第一电磁致动器13上,而且两组物镜间距离的调整便告完成。
接下去,将对步骤S300给出解释。
在步骤S301,与图5B中A1和A2对应的B1和B2被从包络线检测单元B34中检测出来。B1和B2根据加在第二电磁致动器15上的正弦波形驱动信号的时间是t1还是t2从包络线检测单元B34的输出中被检测出来。这就是说,来自包络线检测单元B34的幅度在时间t1时被检测为B1,在时间t2时被检测为B2。
在步骤S302,确定是否B1=B2。在B1=B2的情况下,该操作转到步骤S306,否则转到步骤S303。在这种情况下,确定是否B1=B2包括B1和B2之差落在可允许的予定范围内的情况。
在步骤S303,确定是否B1>B2。在B1>B2的情况下该操作转到步骤S304,而在B1<B2的情况下该操作转至步骤S305。
在步骤S304,进行一种增大焦点偏置的控制。这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B1>B2对应于信号面(signal face)比被调焦位置更远的情况。随后该操作返回到步骤S301。在步骤S305,进行一种减小焦点偏置的控制。这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B1<B2对应于信号面比被调焦位置更近的情况。随后该操作返回到步骤S301。
如上所述,通过重复S301至S305的步骤,焦点偏置的最佳值便被计算出来。
在步骤S306,焦点偏置被固定下来,正弦波形的驱动信号停止施加在第二电磁致动器15上,而且焦点偏置的调整便告完成。
当步骤S206和S306均已完成时,该程序便完成,并且被恢复至标准状态。
此外,如前所述,步骤S200和S300的处理是以相互并行方式由微机41执行的,因此这些调整是同时进行的。
虽然本实施例应用在使用其结构为两组物镜之间距离可变的高数值孔径物镜的光学拾感头的光学系统中,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物镜,而在其镜头结构为两组透镜间距离可变的光学拾感头中遇到类似问题时也可以应用。此外,本发明可通过一非常类似的方法在一光学拾感头的光学系统中实现,在该光学拾感头中使用其两组物镜间距离为固定的高数值孔径物镜,或者包括一单透镜且该透镜与另一透镜组合的高数值孔径物镜。
图7为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两组物镜间距离固定型光学拾感头结构的视图。这是一种用于矫正球差的中继透镜27和28被插在1/4波片23和图2所示第二透镜14之间的实施例。在图7中,中继透镜27和28装在图中未表示的第一电磁致动器上。与此同时,两组物镜被装在未予表示的第二电磁致动器上,并且构成能沿光轴方向控制在任意位置。
在该调整机构中,当调焦伺服机构运行时,为使RF信号S2的幅度最大,需同时进行中继透镜27及28和两组物镜之间距离的最优化以及焦点偏置的最优化。显然,可以进行这种调整,当该调整是由类似于在其结构为两物镜间距离可变的上述实施例中详细解释的方法来实现时。
另外,替代图7中中继透镜27及28的移动,通过移动准直镜17,则由中继透镜27及28和两组物镜之间产生的球差所引起的误差信号将会变化,因而该球差可被减至最小。在这种情况下,准直镜17被安装在图中未表示的第一电磁致动器上面。
另外,光盘11可以是能记录的盘或者对于再现不相容的(exclusive)盘。当该装置应用于可记录的光盘时,被记录的信号部分可被利用,或者予先已被浮雕(emboss)的二进制信息部分(bit portion)可被利用。
另外,为了如该实施例所示从RF信号中精确地检测包络线的变化,优选在跟踪伺服机构与调焦伺服机构一起被启动的状态下进行检测。
根据上述实施例,光盘11当然可以是其它光学记录介质,例如其中的记录或再现通过照射光束进行的光学卡。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焦点偏置的最优化调整以及两组透镜间距离的最优化调整是同时进行的,因而可以提供一种分别进行两种调整而在短时间周期内完成这些调整的装置。因此,在将光学记录介质插入该装置之后,在短的时间周期内便造成能记录或再现信息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通过周期性地移动用于移动两组透镜总体的驱动机构,以及周期性地移动用于改变两组透镜间距的驱动机构,则由球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和由调焦伺服误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可由频带的不同而被分开,并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由滤波器进行调整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通过使改变两组透镜间距离的驱动机构的运动周期长于移动两组透镜总体用的驱动机构的运动周期,可以提供一种精确地检测由球差引起的幅度变化用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通过使移动两组透镜总体用的驱动机构和改变两组透镜间距用的驱动机构以正弦波形移动,对于相应调整所需要的变化的分量可由滤波器分开。因此,可提供一种进行精确调整用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焦点偏置的最优化调整以及物镜和中继透镜组之间距离的最优化调整同时进行,因此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比分别进行两种调整的时间周期更短的调整的装置。由此,在把光学记录介质插入该装置之后,便可产生一种能在短的时间周期内记录或再现信息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通过周期性地移动光学镜头和移动中继透镜组,由球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及由调焦伺服误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可以由频带的不同而被分开,并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由滤波器进行调整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通过使中继透镜组的运动周期长于物镜的运动周期,可以提供一种用于精确地检测由球差引起的幅度变化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通过使物镜和中继透镜组以正弦波形式移动,对于相应调整所需要的变化的分量可由滤波器分开。因此,可提供一种进行精确调整用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其中焦点偏置的调整和两组透镜间距离的调整同时进行,因此,这些调整可以在比两种调整分别进行要短的时间周期内进行。通过该方法,在光学记录介质被插入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之后,便可产生一种能在短的时间周期内记录或再现信息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通过周期性地移动两组透镜总体和周期性地移动第一透镜以改变两组透镜间的距离,则由球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和由调焦伺服误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可以由频带的不同而被分开,而且这些调整可通过简单的结构由滤波器进行。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通过使用于改变两组透镜之间距离的第一透镜的运动周期长于两组透镜总体的运动周期,由球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可被精确地检测。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通过使两组透镜总体和用于改变两组透镜间距的第一透镜以正弦波形式移动,对于相应调整所需要的变化的分量可由滤波器精确地分开。因此,可以做到精确的调整。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焦点偏置的最优化调整以及物镜与中继透镜组之间距离的最优化调整同时进行,因而这些调整可以在比两种调整分别进行要短的时间周期内进行。通过该方法,在光学记录介质被插入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之后,便可产生一种能在短的时间周期内记录或再现信息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通过周期性地移动物镜和移动中继透镜组,由球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及由调焦伺服误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可以由频带的不同而被分开,并可通过简单的结构由滤波器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通过使中继透镜组的运动周期长于物镜的运动周期,则由球差引起的幅度变化可被精确地检测。
根据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通过使物镜和中继透镜组以正弦波形式移动,对于相应调整所需要的变化的分量可由滤波器精确地分开。因此,精确的调整可以做到。

Claims (16)

1.一种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通过将一光束经过由第一及第二透镜组成的两组透镜照射到一光学记录介质上,至少用来进行信息的记录或者再现之一,所述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沿光轴方向相对于上述第二透镜移动上述第一透镜,和
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沿光轴方向移动上述两组透镜,
其中通过利用上述第一驱动机构使上述第一和第二透镜间距离最优化进行的第一种调整,以及通过利用上述第二驱动机构使焦点偏置最优化进行的第二种调整,是当调焦伺服机构运行时同时操作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同进进行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其中由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周期性地沿光轴方向相对上述第二透镜移动上述第一透镜的同时,所述由第一及第二透镜组成的两组透镜由第二驱动机构周期性地沿光轴方向移动,从而进行第一和第二种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相对第二透镜周期性移动的运动周期,长于包括第一及第二透镜在内的上述两组透镜周期性移动的运动周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的周期性移动具有正弦波形。
5.一种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通过将一光束经过其结构包括一(由一或多个透镜组成的)光学镜头及一(由一或多个透镜组成的)中继透镜组的光学系统照射到一光学记录介质上,至少用来进行信息的记录或者再现之一,所述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沿光轴方向相对于上述物镜移动上述中继透镜组,和
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沿光轴方向移动上述物镜,
其中通过利用第一驱动机构使上述中继透镜组和上述物镜间距离最优化进行的第一种调整,以及通过利用第二驱动机构使焦点偏置最优化进行的第二种调整,是当调焦伺服机构运行时操作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同时进行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其中这些调整是通过沿光轴方向周期性地移动上述物镜和上述中继透镜组进行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其中所述中继透镜周期性移动的运动周期,长于所述物镜周期性移动的运动周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其中所述的周期性移动具有正弦波形。
9.一种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通过将一光束经过由第一及第二透镜组成的两组透镜照射到一光学记录介质上,至少进行信息的记录或者再现之一,
其中通过沿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透镜移动所述第一透镜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透镜间距离最优化进行的第一种调整,以及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上述两组透镜使焦点偏置最优化进行的第二种调整,是当调焦伺服机构运行时同时进行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其中所述移动为周期性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相对于所述第二透镜周期性移动的运动周期,长于由第一及第二透镜组成的所述两组透镜的周期性移动的运动周期。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其中所述的周期性移动具有正弦波形。
13.一种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通过将一光束经过其结构包括一(由一或多个透镜组成的)物镜及一(由一或多个透镜组成的)中继透镜组的光学系统照射到一光学记录介质上,至少用于进行信息的记录或者再现之一,
其中通过沿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物镜移动所述中继透镜组使所述中继透镜组和所述物镜间距离最优化进行的第一种调整,以及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所述物镜使焦点偏置最优化进行的第二种调整,是当调焦伺服机构运行时同时进行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其中所述的移动为周期性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其中所述中继透镜组沿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物镜周期性移动的运动周期,长于所述物镜沿光轴方向周期性移动的运动周期。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其中所述周期性移动具有正弦波形。
CN99110482.XA 1998-07-17 1999-07-16 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和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 Pending CN12440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203983A JP2000040237A (ja) 1998-07-17 1998-07-17 光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記録再生方法
JP203983/1998 1998-07-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4006A true CN1244006A (zh) 2000-02-09

Family

ID=16482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10482.XA Pending CN1244006A (zh) 1998-07-17 1999-07-16 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和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324133B1 (zh)
JP (1) JP2000040237A (zh)
CN (1) CN124400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2467C (zh) * 2002-02-19 2007-02-28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头设备和光学记录/再现设备
US7260032B2 (en) 2001-08-06 2007-08-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Focal point adjusting method,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CN100385527C (zh) * 2001-12-07 2008-04-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信息处理装置和光信息处理方法
CN100385524C (zh) * 2003-12-05 2008-04-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光拾波装置
CN100437775C (zh) * 2001-07-05 2008-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CN113539301A (zh) * 2020-04-17 2021-10-22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数据存储装置对精细致动器偏置的校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7568B1 (en) * 1999-03-30 2003-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ing tilt and aberration correction control system
KR100657247B1 (ko) * 1999-11-30 2006-1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집속을 위한 대물렌즈 및 이를 채용한광픽업장치
JP4085812B2 (ja) * 2000-09-06 2008-05-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ヘッド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769666B2 (ja) * 2000-11-09 2006-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収差補正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163830A (ja) 2000-11-24 2002-06-07 Toshiba Corp 光学的収差を利用した光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厚みムラのある透明層で保護された記録層を持つ情報媒体
JP3643030B2 (ja) * 2000-12-05 2005-04-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672020B2 (ja) * 2000-12-18 2005-07-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KR100931278B1 (ko) * 2001-03-12 2009-12-11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광 헤드 및 광학 장치
JP2002324328A (ja) * 2001-04-25 2002-11-0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学式記録媒体
JP2003172874A (ja) * 2001-12-05 2003-06-20 Samsung Electro Mech Co Ltd 光照射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照射装置の調整方法
US7715286B2 (en) 2002-06-21 2010-05-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pickup spherical aberration compensating method, optical pickup spherical aberration focus offset compensating method,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JP2004039125A (ja) * 2002-07-04 2004-02-05 Sony Corp 光記録再生装置、焦点制御方法
AU2003289137A1 (en) * 2002-12-10 2004-06-30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imited Optical disk unit and aberration correcting method used for this
KR100509493B1 (ko) * 2003-02-26 2005-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호환형 광픽업
US7379398B2 (en) 2003-12-08 2008-05-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 optical disc method, and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capable of adjusting a focus position of a light beam and a spherical aberration
KR20060132044A (ko) * 2004-04-20 2006-12-20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광 데이터 저장 시스템 및 광 기록 및/또는 판독 방법
JP2007534100A (ja) * 2004-04-20 2007-11-2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光データ記憶システムと光学的記録および/または読取方法
CN100452190C (zh) * 2004-04-23 2009-0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对焦检测机构、跟踪检测机构以及光盘装置
CN100483520C (zh) * 2004-05-28 2009-04-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及光盘半导体
JP4642492B2 (ja) * 2005-01-28 2011-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9223946A (ja) * 2008-03-17 2009-10-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0244669A (ja) * 2009-03-16 2010-10-28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7515B2 (ja) * 1995-02-15 2004-09-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6115347A (en) * 1996-02-12 2000-09-05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device,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objective lens
JPH09251645A (ja) * 1996-03-15 1997-09-22 Sony Corp 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記録再生方法
JPH09251662A (ja) * 1996-03-15 1997-09-22 Sony Corp 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記録再生方法
JP3787925B2 (ja) * 1996-11-14 2006-06-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7775C (zh) * 2001-07-05 2008-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US7260032B2 (en) 2001-08-06 2007-08-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Focal point adjusting method,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CN100385527C (zh) * 2001-12-07 2008-04-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信息处理装置和光信息处理方法
CN1302467C (zh) * 2002-02-19 2007-02-28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头设备和光学记录/再现设备
CN100385524C (zh) * 2003-12-05 2008-04-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光拾波装置
CN113539301A (zh) * 2020-04-17 2021-10-22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数据存储装置对精细致动器偏置的校准
CN113539301B (zh) * 2020-04-17 2023-02-28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数据存储装置对精细致动器偏置的校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324133B1 (en) 2001-11-27
JP2000040237A (ja) 2000-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4006A (zh) 光学记录与再现装置和光学记录与再现方法
CN1167065C (zh) 光拾取装置
CN1282956C (zh)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CN101046988A (zh) 记录光学信息的介质,设备和方法
CN1475997A (zh) 光盘装置以及光盘装置的访问方法
CN1153195C (zh) 读或写光记录媒体的设备及跟踪或聚焦媒体上光束的方法
CN1691155A (zh) 对焦检测机构、跟踪检测机构以及光盘装置
CN101165788B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器
CN1268740A (zh) 光盘驱动装置、光盘驱动方法和光盘装置
CN1142545C (zh) 光学式记录再生装置
CN1392429A (zh) 物镜光学系统,光学头和光信息重现装置
CN1165895C (zh) 光学读出装置中的慧差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604204A (zh) 光盘装置
CN1182521C (zh) 能够检测稳定的误差信号的光学拾取装置
CN1326187A (zh) 光录放装置、光头装置、光驱装置、跟踪控制方法及光盘
CN1181474C (zh) 光盘记录重放装置
CN1181473C (zh) 盘记录与/或再现方法和装置及倾斜探测方法
CN1084912C (zh) 光拾取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084016C (zh) 光检测装置
CN1505815A (zh) 信息再现装置和光记录介质
CN1293547C (zh) 光盘设备
CN1146872C (zh) 光信息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CN1925035A (zh) 兼容的光学拾取器以及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192372C (zh) 光透镜、光拾取器以及采用此透镜的光盘装置
CN101030403A (zh) 衍射光栅和光拾取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