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7320B - 中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中药的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中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中药的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07320B CN1907320B CN2005100891416A CN200510089141A CN1907320B CN 1907320 B CN1907320 B CN 1907320B CN 2005100891416 A CN2005100891416 A CN 2005100891416A CN 200510089141 A CN200510089141 A CN 200510089141A CN 1907320 B CN1907320 B CN 19073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op pill
- group
- extract
- ethanol
- administ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三七 0.5-200葛根 0.5-240麝鼠香0.00001-10由该组合物原料经提取、纯化后,可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合剂;优选滴丸,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本发明同时提供由上述药物组合物制备药物制剂的方法,包括三七提取物的制备、葛根提取物的制备、最终制剂的制备三个步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由该组合物制备中药的方法和该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方面的用途,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麝香在国内外均被视为珍贵的天然香料,同时还是名贵中药,麝香方在医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著名的中成药都有麝香配伍。
麝鼠是啮齿目仓鼠科的草食性珍贵的毛皮兽,是一种较珍贵的经济动物,其雄麝鼠繁殖季节由麝鼠香腺囊中分泌的乳白色物质;其性状为乳白色状物,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中;气味重和清香、浓郁、留香持久。
美国Van Dorp等人(1973)从麝鼠香腺囊中分泌的乳白色物质中检测出大环酮酯和脂肪酸类成份。麝鼠香的抗炎,耐缺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及降低心肌耗氧等负性肌力作用等天然麝香相似,同时还具有促进动力生长等多种活性。化学分析证明,麝鼠香含有微量的与天然麝香相同的麝香酮、降麝香酮、环十五、十七烷酮等主要成份,含脂酸22种、酯类19种、无机元素14种以及甾族化合物30种,理化反应与天然麝香接近,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且易于储存,毒性小,无刺激作用,作为麝香的替代产品,拥有麝香的药用价值。
至今未见有与麝鼠香配伍的中成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药物组合物制备药物制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方面的用途。
上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三七 0.5-200
葛根 0.5-240
麝鼠香 0.00001-10
所述的重量份可以是克、千克、斤、两、钱等常用药物重量单位。
上述三七优选50-200重量份。
上述葛根优选50-240重量份。
上述麝鼠香优选0.01-5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经提取、纯化后,可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合剂;所述剂型优选滴丸。
上述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三七提取物的制备、葛根提取物的制备、最终制剂的制备三个步骤,其中,三七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为:将三七粉碎,过20~100目筛,加2-10倍重量的30-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加水至1-1.5倍三七药材量,静置12-30小时,滤过,滤液以1/3-1/2药材量的大孔树脂(干重)纯化,得提取物;
葛根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为:葛根切制成饮片,加5-10倍量50-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加水至1-1.5倍葛根药材量,静止12-30小时,滤过,滤液以1/3-1/2药材量的大孔树脂(干重)纯化,得提取物;
最终制剂的制备是将三七、葛根提取物与麝鼠香混合均匀,按照药剂学上通用方法,制备最终剂型的产品。
最终剂型优选滴丸剂,则上述步骤应将三七、葛根提取物与麝鼠香混合均匀,加入基质,加热融化,混匀,在25~100℃保温条件下滴入到温度在0-30℃的冷却剂等溶剂中滴制成丸。
上述基质用量为三七、葛根提取物与麝鼠香混合物的0.1~8倍重量。
所述的基质可以是聚乙二醇、硬脂酸钠、甘油明胶、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酸或虫腊;优选使用聚乙二醇。这些基质材料可以混配使用。
上述聚乙二醇可以是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1500或者是其中两者的组合;优选使用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二者组合,组合使用时,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的重量比为3∶1。
所述的冷却剂可以是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植物油、水、乙醇,冷却剂材料可以混配使用;优选使用二甲基硅油。
上述应用大孔树脂纯化三七提取液的方法为:以1/3-1/2倍药材量的大孔树脂(干重)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2-1∶10,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5-1g/ml药材,上柱流速1-3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3-8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3-8倍柱体积的50-90%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三七提取物。
上述应用大孔树脂纯化葛根提取液的方法为:以1/3-1/2倍药材量的大孔树脂(干重)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2-1∶10,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5-1g/ml药材,上柱流速1-3倍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 3-6倍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3-6倍体积的30-95%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提取物。
所述的大孔树脂可以是D101、AB-8或ZTC型大孔树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滴丸剂制备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三七200g,粉碎,过20目筛,加400g的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至150ml,静止12小时,滤过,滤液以120g干重的D101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3,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6g/ml药材,上柱流速1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 4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4倍体积的50%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三七提取物。
葛根饮片160g加900g的90%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至200ml,静止15小时,滤过,滤液以53g干重的ZTC型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2,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5g/ml药材,上柱流速3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3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3倍柱体积的95%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提取物。
将上述二提取物与1g麝鼠香混合均匀,加入混合物8倍重量的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物,其中聚乙二醇4000用量为聚乙二醇6000的3倍,加热融化,混匀,在100℃下滴入20℃的二甲基硅油中滴制成丸,即得。
实施例2
三七50g,粉碎,过40目筛,加150g的70%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至300ml,静止15小时,滤过,滤液以93g干重的AB-8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8,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8g/ml药材,上柱流速3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7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7倍体积的60%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三七提取物。
葛根饮片240g加1440g的70%乙醇回流提取5次,每次0.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至300ml,静止12小时,滤过,滤液以120g干重的D101型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3,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6g/ml药材,上柱流速3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4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4倍柱体积的80%乙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提取物。
将上述二提取物与0.01g麝鼠香混合均匀,加入混合物5倍重量的聚乙二醇6000,加热融化,混匀,在80℃下滴入到温度在30℃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即得。
实施例3
三七100g,粉碎,过60目筛,加500g的50%乙醇回流提取5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至200ml,静止18小时,滤过,滤液以78g干重的D101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10,提取液上柱浓度为1g/ml药材,上柱流速3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8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8倍体积的70%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三七提取物。
葛根饮片50g加500g的5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至150ml,静止20小时,滤过,滤液以17g干重的AB-8型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5,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7g/ml药材,上柱流速2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4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4倍柱体积的70%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提取物。
将上述二提取物与5g麝鼠香混合均匀,加入混合物0.1倍量聚乙二醇4000,加热融化,混匀,在50℃下滴入到温度在15℃植物油中滴制成丸,即得。
实施例4
三七150g,粉碎,过80目筛,加1.2Kg的40%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至100ml,静止25小时,滤过,滤液以116g干重的AB-8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5,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7g/ml药材,上柱流速2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5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5倍体积的80%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三七提取物。
葛根饮片80g加640g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至100ml,静止25小时,滤过,滤液以27g干重的D101型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7,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8g/ml药材,上柱流速1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5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5倍柱体积的50%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提取物。
将上述二提取物与2g麝鼠香混合均匀,加入混合物0.5倍重量聚乙二醇600,加热融化,混匀,在25℃下滴入0℃水中滴制成丸,即得。
实施例5
三七80g,粉碎,过100目筛,加800g的3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至50ml,静止30小时,滤过,滤液以140g干重ZTC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2,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5g/ml药材,上柱流速1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3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3倍体积的90%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三七提取物。
葛根饮片200g加1400g的80%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至50ml,静止30小时,滤过,滤液以100g干重的AB-8型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10,提取液上柱浓度为1.0g/ml药材,上柱流速1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6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6倍柱体积的30%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提取物。
将上述二提取物与0.02g麝鼠香混合均匀,加入混合物2倍重量聚乙二醇1000和聚乙二醇400,其中聚乙二醇1000的用量是聚乙二醇400的2倍,加热融化,混匀,在30℃下滴入5℃乙醇中滴制成丸,即得。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1的制法,提取三七、葛根有效成分,与麝鼠香混合后,加蒸馏水至1000mL,制成注射剂。
实验例1
本实验例说明了本发明组合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
I.一般情况样本56例,选择符合中华医学会制订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等病人诊断标准;收集已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住院病人,再进行临床辨证,属于中医气虚血癖型者,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健忘失眠,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暗或痕斑,脉细或涩;其中男32例,女24例;高血压病11例,高脂血症6例,冠心病21例,脑动脉硬化症1 8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5岁,51-65岁47例,占83.90%。
II.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采用PC-730血液细胞测定仪、血液粘度仪、DXC-300核孔滤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
III.治疗方法:口服实施例1滴丸,1日3次,每次2丸,连服3月。每隔1月测血液流变学指标1次;治疗期间停服其他对血液流变指标有影响的中西药物。
IV.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本组患者经服用实施例1产品1月后,血液流变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但继续服药2个月、3个月后所测数值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所测指标中,经统计学处理,纤维蛋白元、全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产品能改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气虚血痕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详见下表:
项目 | 女性(n=24) | 男性(n=32)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P | 治疗前 | 治疗后 | P | |
血球压积% | 52 | 43 | <0.05 | 55 | 49 | >0.05 |
纤维蛋白元mg/dl | 576 | 441 | <0.01 | 520 | 395 | <0.01 |
全血粘度高切/比 | 7.43 | 5.85 | <0.01 | 7.98 | 7.13 | <0.01 |
全血粘度低切/比 | 11.39 | 7.80 | <0.01 | 15.83 | 9.53 | <0.01 |
血浆粘度/比 | 1.90 | 1.59 | <0.05 | 1.87 | 1.39 | <0.05 |
红细胞刚性指数 | 0.89 | 0.25 | <0.01 | 1.10 | 0.24 | <0.01 |
红细胞聚集指数 | 1.50 | 1.28 | >0.05 | 1.98 | 1.38 | <0.01 |
血沉mm/h | 40 | 12 | >0.05 | 15 | 11 | >0.05 |
胆固醇mg/dl | 220 | 180 | <0.05 | 197 | 150 | >0.05 |
甘油三脂mg/dl | 157 | 130 | >0.05 | 180 | 112 | >0.05 |
V.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根据等级资料的转换数,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疗效分析,将治疗后症状恢复到轻度以下的病例数计算有效率,发现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常见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包括胸闷或痛、气短懒言、肢体麻木、健忘失眠、神疲乏力等。详见下表:
症状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有效率% | ||||||
无 | 轻 | 中 | 重 | 无 | 轻 | 中 | 重 | ||
心悸怔忡 | 4 | 9 | 27 | 16 | 31 | 17 | 5 | 3 | 84.6 |
胸闷或痛 | 11 | 7 | 7 | 31 | 42 | 11 | 3 | 0 | 93.3 |
症状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有效率% | ||||||
无 | 轻 | 中 | 重 | 无 | 轻 | 中 | 重 | ||
健忘失眠 | 23 | 3 | 11 | 19 | 39 | 12 | 4 | 1 | 84.8 |
气短懒言 | 4 | 8 | 5 | 39 | 36 | 15 | 3 | 2 | 90.3 |
神疲乏力 | 0 | 4 | 3 | 49 | 23 | 17 | 7 | 4 | 80.3 |
头晕目眩 | 16 | 3 | 4 | 33 | 29 | 15 | 3 | 4 | 82.5 |
肢体麻木 | 29 | 3 | 3 | 21 | 38 | 14 | 3 | 1 | 85.1 |
本实验例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确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尤其是能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yI_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通过实际观察,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病人的症状明显减轻。
本实验例病人经治疗后,心悸怔忡、胸闷胸痛、健忘失眠、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等主要症状均有较明显的好转,其有效率均在80%以上,这些症状均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表现。
实验例2
本实验例通过对犬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说明本发明组合物有利于心脏在心肌缺血状态下的心功能调整。
1、实验方法
健康成年犬30只,雌雄兼用,体重12~16kg;随机分为5组。即(1)空白对照组;(2)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3)实施例1滴丸中剂量组;(4)实施例1滴丸低剂量组;(5)阳性对照组(丹参滴丸)。
试验时犬经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1体重)麻醉,右侧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胸部和后肢内侧的毛,分离股静脉插入静脉插管,以备输液;颈部正中切口,分离气管并做气管插管,以备连通人工呼吸机;分离颈总动脉,并插管连通八道生理记录仪血压测试系统;在左侧第4~5肋间横向切开皮肤,分离肌肉,切开胸腔,用开胸器撑开胸腔切口,暴露心脏,同时开动人工呼吸机。纵向切开心包膜,缝制心包篮,使心脏固定于适宜位置,然后分离升主动脉根部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上部,分别放置适宜内径的电子流量计探头,分别测量心输出量(主动脉流量)(CO)和冠状动脉血流量(CF)。将动脉插管内和心室插管内分别充满肝素生理盐水。动脉插管插入颈总动脉,测量动脉血压(BP);左心室插管经左心室心尖部插入左心室心腔内测量左心室内压(LDP)。将针状电极插入犬四肢皮下。记录第II导联心电图及测量心率(HR)。再将左室内压电信号输入电子微分器测量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上述各项指标同步记录于八道生理记录仪上,上腹部正中切口,分离十二指肠并做十二指肠插管,以备给药。
手术完毕后,待动物基本稳定后,首先记录一段给药前上述指标的止常曲线,然后经十二指肠插管注入受试药品,剂量分别为: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300mg·kg-1体重;实施例1滴丸中剂量组:200mg·kg-1体重;实施例1滴丸低剂量组:100mg·kg-1体重;阳性对照组(丹参滴丸)300mg·kg-1体重;对照组:给予同剂量蒸馏水。
分别记录给药后30、60、120、180min上述各项观测指标变化,并对其变化的百分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1)实施例1滴丸对正常麻醉犬血压、心率的影响
连续观察表明,各组动物的血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给药组动物在给药后30-180min时段内血压下降程度明显低于给药前,实施例1滴丸200mg·kg-1体重给药组动物血压在给药后60-120min后下降幅度大于同期给药前。表明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给药组和200mg·kg-1体重给药组对麻醉犬血压下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它剂量组作用不明显。详见表9。
给药 | 组别 | 对照组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
前 | 0min | 血压 | 15.28±3.07 | 16.18±2.63 | 15.55±1.36 | 17.67±2.15 | 16.6±3.61 |
变化率(%) | 0 | 0 | 0 | 0 | 0 | ||
后 | 30min | 血压 | 14.6±2.53 | 15.6±2.61 | 13.67±1.75# | 16.51±2.93 | 15.49±4.13 |
变化率(%) | -3.37%±6.44 | -3.56%±4.43 | -11.53%±6.59* | -6.68%±10.63 | -7.39%±5.61 | ||
60min | 血压 | 14.68±2.84 | 15.11±2.69 | 13.18±2.13# | 15.49±1.65# | 14.98±3.88 | |
变化率(%) | -3.92%±4.53 | -6.1%±12.36 | -10.72%±7.26* | -11.97%±8.04* | -10.36%±6.12 | ||
120min | 血压 | 14.80±3.05 | 14.25±1.67 | 13.87±1.53# | 15.17±2.18# | 14.71±3.74 | |
变化率(%) | -3.14%±4.38 | -6.95%±12.57 | -10.69%±7.46* | -12.48%±7.55* | -11.83%±5.85 |
180min | 血压 | 14.61±4.09 | 14±2.26 | 13.73±1.59# | 16.67±2.7 | 15.38±3.73 | |
变化率(%) | -4.38%±8.52 | -6.64%±9.03 | -11.55%±7.8* | -5.29%±14.15 | -7.47%±5.44 |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与给药前比较##P<0.01,#P<0.05。
给药后连续观察180min,各组动物给药前后心率未见显著性变化,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对正常犬心率无明显的影响。结果详见表10。
表10实施例1滴丸对麻醉犬心率的影响(次/分;n=6)
给药 | 组别 | 对照组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
前 | 0min | 心率(次/分) | 189.5±14.69 | 175±23.14 | 170.33±29.43 | 167.17±35.61 | 181.5±32.86 |
变化率(%) | 0 | 0 | 0 | 0 | 0 | ||
后 | 30min | 心率(次/分) | 189.2±21.67 | 175±28.66 | 179.33±32.56 | 163.83±38.65 | 189.67±40.64 |
变化率(%) | 4.99%±7.54 | -0.04%±9.03 | 2.549%±7.55 | -2.08%±7.37 | 4.000%±5.57 | ||
60min | 心率(次/分) | 196.3±15.33 | 172±23.65 | 183.33±32.91 | 161.33±27.47 | 187.67±36.28 | |
变化率(%) | 7.69%±9.11 | -1.5%±9.27 | 5.01%±10.43 | -2.82%±4.48 | 3.46%±10.06 | ||
120min | 心率(次/分) | 203.2±19.58 | 172.17±26.09 | 189.83±34.1 | 157.83±21.61 | 196.83±49.26 | |
变化率(%) | 7.67%±12.64 | -1.52%±10.41 | 8.69%±11.07 | -4.37%±8.34 | 7.33%±11.93 | ||
180min | 心率(次/分) | 184±15.43 | 167.67±33.26 | 180.17±34.91 | 156.33±18.16 | 189.17±40.6 | |
变化率(%) | -8.17%±13.49 | -4.48%±11.57 | 2.84%±7.6 | -4.73%±12.77 | 3.91%±11.84 |
(2)实施例1滴丸对麻醉犬左室内压(LDP)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的影响
给药后连续观察180min,实施例1滴丸各组动物左室内压与给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检查未见显著性差异。提示实施例1滴丸对麻醉犬左室内压变化影响不明显。结果见表11。
给药 | 组别 | 对照组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
前 | 0min | LDP(kPa) | 22.02±7.14 | 19.53±3.79 | 19.82±2.94 | 22.29±4.06 | 20.18±2.95 |
变化率(%) | 0 | 0 | 0 | 0 | 0 | ||
后 | 30min | LDP(kPa) | 20.84±6.31 | 18.31±3.67 | 17.87±2.92 | 19.27±3.45 | 18.16±4.21 |
变化率(%) | -4.42%±6.88 | -6.38%±3.37 | -9.74%±9.79 | -7.61%±14.52 | -6.4%±20.15 | ||
60min | LDP(kPa) | 20.6±6.97 | 17.33±3.15 | 18.47±2.9 | 18.6±2.19 | 18.04±3.21 | |
变化率(%) | -8.86%±6.78 | -10.72%±7.51 | -6.13%±12.91 | -14.96%±12.39 | -9.85%±16.58 | ||
120min | LDP(kPa) | 20.04±6.60 | 17.58±2.78 | 18.13±3.17 | 18.27±4.48 | 17.2±2.52 | |
变化率(%) | -8.77%±5.96 | -8.85%±11.92 | -8.34%±10.6 | -46.61%±21.05 | -13.74%±15.69 | ||
180min | LDP(kPa) | 17.8±4.62 | 16.91±2.68 | 17.69±2.39 | 18.67±4.38 | 17.4±2.15 | |
变化率(%) | -17.99%±10.93 | -11.9%±14.6 | -7.47%±4.83 | -5.93%±33.05 | -11.95%±18.27 |
与给药前比较**P<0.01,*P<0.05。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观察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给药组在给药后30min时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2。
表12滴丸对犬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的影响(kPa/cm/s;n=6)
给药 | 组别 | 对照组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
前 | 0min | dp/dt | 390.55±55.99 | 363.7±211.61 | 366.45±93.66 | 349.22±118.30 | 462.95±168.38 |
变化率(%) | 0 | 0 | 0 | 0 | 0 | ||
后 | 30min | dp/dt | 374.73±44.13 | 302.9±163.7 | 315.82±79.77 | 335.98±63.88 | 429.84±167.9 |
变化率(%) | -3.77%±2.71 | -15.39%±6.06* | -13.75%±2.89* | -9.38%±14.13 | -5.64%±18.87 | ||
60min | dp/dt | 350.77±38.83 | 309.1±187.8 | 313.22±84.20 | 314.51±60.60 | 387.6±155.02 | |
变化率(%) | -9.82%±4.37 | -12.91%±18.17 | -13.01%±7.22 | -6.23%±17.05 | -13.32%±22.25 | ||
120min | dp/dt | 332.62±36.96 | 299.8±141.59 | 327.41±114.03 | 312.09±77.20 | 359.86±105.11 | |
变化率(%) | -14.5%±4.04 | -12.72%±17.2 | -12.71%±13.03 | -7.56±15.93 | -17.77%±20.36 | ||
180min | dp/dt | 319.13±33.72 | 273.98±132.53 | 305.79±94.30 | 317.22±89.38 | 362.59±133.03 | |
变化率(%) | -17.91%±4.46 | -20.65%±14.96 | -17.44%±11.21 | -6.02%±15.75 | -17.89%±20.85 |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3)实施例1滴丸对麻醉犬主动脉流量的影响
结果发现,实验各组动物在观察期间,主动脉流量均呈下降趋势。各组间比较表明,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和丹参滴丸300mg·kg-1体重给药组,药后30分钟和120分钟区间内,主动脉流量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实施例1滴丸200mg·kg-1体重给药组在药后60-120min区间内主动脉流量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表明实施例1滴丸对麻醉犬主动脉流量下降有拮抗作用。
实施例1滴丸100mg·kg-1体重给药组主动脉流量与同期对照组比较下降程度有所减缓,但统计学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3。
给药 | 组别 | 对照组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
前 | 0min | 流量 | 0.81±0.23 | 1.01±0.28 | 0.79±0.26 | 1.04±0.43 | 0.99±0.34 |
变化率(%) | 0 | 0 | 0 | 0 | 0 | ||
后 | 30min | 流量 | 0.66±0.16 | 0.93±0.25 | 0.78±0.24 | 0.94±0.44 | 0.87±0.27 |
变化率(%) | -16.52%±10.07 | -8.82%±7.14* | -0.08%±7.88** | -10.38%±6.56 | -9.99%±14.29 | ||
60min | 流量 | 0.60±0.18 | 0.88±0.23 | 0.78±0.30 | 0.94±0.40 | 0.76±0.41 | |
变化率(%) | -21.16%±10.11 | -17.12%±11.99 | -3.49%±10.84** | -11.11%±8.02* | -12.78%±14.09 | ||
120min | 流量 | 0.58±0.15 | 0.79±0.24 | 0.75±0.24 | 0.95±0.45 | 0.68±0.33 | |
变化率(%) | -27.86%±11.14 | -21.18%±13.66 | -5.69%±3.31** | -9.53%±14.50* | -32.37%±15.40 | ||
180min | 流量 | 0.53±0.17 | 0.78±0.23 | 0.67±0.23 | 0.86±0.44 | 0.63±0.33 | |
变化率(%) | -33.82%±14.60 | -22.79%±11.10 | -16.86%±7.02** | -17.59%±21.02 | -33.49%±30.23 |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4)实施例1滴丸对麻醉犬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
冠状动脉血流量监测表明,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和200mg·kg-1体重及丹参滴丸300mg·kg-1体重给药组,在药后30-120min区间内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提示实施例1滴丸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流量。见表14。
表14实施例1滴丸对犬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ml/min;n=6)
给药 | 组别 | 对照组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
前 | 0min | 流量 | 24.8±8.39 | 29.22±9.88 | 24.97±3.16 | 25.17±6.71 | 23.78±6.66 |
变化率(%) | 0 | 0 | 0 | 0 | 0 | ||
后 | 30min | 流量 | 23.52±9.08 | 35.5±14.18 | 26.0±4.56 | 24.33±8.38 | 21.52±4.76 |
变化率(%) | -5.23%±14.39 | 23.71%±14.53** | 0.65%±18.7** | -2.52%±10.82* | -7.94%±7.88 | ||
60min | 流量 | 21.37±10.01 | 30.5±11.17 | 28.67±3.56 | 25.17±6.31 | 20.8±5.25 | |
变化率(%) | -15.40%±14.69 | 9.19%±17.87** | 15.76%±14.96** | 0.99%±13.26** | -11.26%±9.54 | ||
120min | 流量 | 19.52±8.51 | 31.28±10.87 | 30.17±5.08 | 24.17±3.97 | 19.9±6.60 | |
变化率(%) | -21.64%±13.19 | 10.35%±12.57** | 21.29%±17.3** | -1.64%±10.17* | -16.76%±9.73 | ||
180min | 流量 | 17.53±6.650 | 25.91±16.94 | 20.33±3.62 | 20.83±3.76 | 19.73±4.05 | |
变化率(%) | -27.89%±15.80 | -11.32%±17.79 | -18.25%±12.95 | -10.39%±14.33 | -17.03%±16.82 |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5)实施例1滴丸对麻醉犬总外周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照组动物观察期内血管总外周阻力随时间推移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和200mg·kg-1体重及丹参滴丸300mg·kg-1体重给药组总外周阻力明显降低。表明实施例1滴丸可降低实验动物血管总外周阻力。见表15。
表15实施例1滴丸对犬总外周阻力的影响(Kpa s/L;n=6)
给药 | 组别 | 对照组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
前 | 0min | 外周阻力 | 20.75±8.69 | 17.88±9.01 | 22.58±10.77 | 20.27±10.62 | 19.19±8.83 |
变化率(%) | 0 | 0 | 0 | 0 | 0 | ||
后 | 30min | 外周阻力 | 23.4±7.88 | 18.73±9.62 | 19.03±6.51 | 21.36±12.11 | 20.16±10.29 |
变化率(%) | 15.38±13.38 | 4.64±8.92 | -11.59±10.89** | 4.08±8.17** | 4.56±14.19* | ||
60min | 外周阻力 | 27.07±11.86 | 19.63±10.65 | 20.61±9.54 | 19.82±11.3 | 20.11±10.07 | |
变化率(%) | 31.39±36.13 | 8.82±17.91* | -8.09±7.13* | -2.62±7.25*** | 4.07±10.92* | ||
120min | 外周阻力 | 28.34±14.95 | 19.94±8.03 | 20.91±8.81 | 19.77±10.22 | 26.12±13.02 | |
变化率(%) | 34.76±21.15 | 14.65±15.4* | -5.37±6.35*** | -1.57±15.25** | 36.31±34.26* | ||
180min | 外周阻力 | 31.65±18.73 | 19.23±5.96 | 22.64±9.24 | 23.30±10.39 | 27.06±15.43 | |
变化率(%) | 43.88±60.39 | 13.84±18.07* | 3.36±14.08* | 19.65±28.63** | 64.33±57.18 |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6)实施例1滴丸对麻醉犬心脏指数的影响
从数据表中表看出实施例1滴丸对犬心脏指数的影响。给药前后比较表明,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和200mg·kg-1体重给药组在给药后30-180min区间内可明显提高动物心脏指数,表明实施例1滴丸对心脏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见表16。
给药 | 组别 | 对照组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
前 | 0min | 心脏指数 | 1.34±0.35 | 1.56±0.42 | 1.25±0.39 | 1.56±0.61 | 1.54±0.53 |
变化率(%) | 0 | 0 | 0 | 0 | 0 | ||
后 | 30min | 心脏指数 | 1.09±0.24 | 1.44±0.41 | 1.24±0.37 | 1.4±0.6 | 1.36±0.41 |
变化率(%) | -14.63±13.1 | -7.25±8.89** | -0.24±7.91*** | -10.39±6.6* | -9.96±14.27 |
60min | 心脏指数 | 1.02±0.28 | 1.35±0.39 | 1.23±0.46 | 1.42±0.59 | 1.32±0.41 | |
变化率(%) | -23.62±10.53 | -12.74±11.4* | -3.50±10.44*** | -9.7±7.01** | -12.96±13.98 | ||
120min | 心脏指数 | 0.93±0.23 | 1.33±0.40 | 1.18±0.36 | 1.43±0.64 | 1.05±0.49 | |
变化率(%) | -27.86±11.16 | -14.74±10.57** | -6.52±5.21*** | -10.07±14.69 | -32.29±15.54 | ||
180min | 心脏指数 | 0.85±0.26 | 1.27±0.39 | 1.07±0.34 | 1.29±0.62 | 0.98±0.49 | |
变化率(%) | -30.02±15.21 | -18.58±11.10** | -13.88±9.55** | -16.78±20.94 | -36.53±25.73 |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7)实施例1滴丸对麻醉犬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给药后连续观察180min,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和200mg·kg-1体重给药组,在药后30min、60min和120min心肌耗氧量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果提示实施例1滴丸能够降低动物心肌耗氧量。见表17。
给药 | 组别 | 对照组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
前 | 0min | 耗氧量 | 53.71±2.99 | 53.11±6.9 | 51.99±5.42 | 54.22±8.54 | 54.75±9.9 |
变化率(%) | 0 | 0 | 0 | 0 | 0 | ||
后 | 30min | 耗氧量 | 52.3±2.15 | 52.17±8.05 | 47.48±5.08 | 51.89±9.96 | 53.98±11.61 |
变化率(%) | -2.32±4.51 | -1.89±5.99 | -8.67±3.03* | -4.44±8.79* | -1.88±5.10 | ||
60min | 耗氧量 | 53.37±4.74 | 50.84±7.13 | 47.06±6.59 | 49.82±5.64 | 52.89±11.25 | |
变化率(%) | -0.47±6.20 | -3.9±5.16 | -9.48±6.25* | -7.55±6.60** | -3.73±7.6 | ||
120min | 耗氧量 | 54.44±4.97 | 49.49±6.47 | 48.46±5.21 | 49.28±6.04 | 53.7±12.91 | |
变化率(%) | 1.26±5.76 | -6.36±6.94 | -6.78±7.35* | -8.57±7.74* | -2.76±7.61 | ||
180min | 耗氧量 | 51.53±8.95 | 48.32±7.95 | 49.5±5.65 | 50.86±5.36 | 53.74±11.14 | |
变化率(%) | -4.45%±12.77 | -8.92±9.65 | -4.78±4.01 | -5.11±12.70 | -2.08±6.73 |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综上所述,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降低血压、心室内压、心室内压上升速率,增加动物主动脉和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指数,降低总外周阻力,对动物心率无明显的影响。
3、实验结论:
本实验以麻醉犬为研究对象,通过八道生理记录仪,观察了实施例1滴丸对动物血压、心率、左室内压、左室内压变化速率、主动脉血流量、冠状动脉血流量、总外周阻力、心脏指数、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300mg·kg-1、150mg·kg-1体重)可轻度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抑制主动脉流量下降趋势,提高心脏指数、降低总外周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率和左室内压没有明显的影响,提示实施例1滴丸对心脏血液动力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心脏有心肌缺血状态下的心功能调整。与同剂量丹参滴丸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实验例3
本实验例通过对异丙肾上腺素亚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影响,说明了本发明组合物对药物所致的心肌细缺血模型有改善作用。
1、实验方法
选取标准II导联心电图正常的48只大鼠,雌雄兼用,体重250-270克,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丹参滴丸)、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给药组。每组8只。
各组大鼠按实验设计剂量给药,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口服给予实施例1滴丸600mg·kg-1体重;中剂量组300mg·kg-1体重;低剂量组150mg·kg-1体重;阳性对照药组(丹参滴丸)600mg·kg-1体重。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同剂量蒸馏水。连续给药14天,并从给药第12天起,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大鼠口服给药同时,经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mg·kg-1体重。连续注射3天。空白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
于第3次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24小时,大鼠仰卧位固定在大鼠固定台上,在清醒状态下记录标准II导联心电图。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心电图J点上升(>1.5mv),或T波低平(<原波高50%),或双向、倒置,或ST段下移(>0.5mv)。有其中一项即为心肌缺血阳性,计算各组动物心肌缺血发生率(%)。计算各组大鼠各S-T段变化的总毫伏数(∑-ST),即心肌缺血程度。
经腹主动脉取血,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
心肌缺血发生率经X2检验,各组S-T段变化的总毫伏数比较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1)实施例1滴丸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缺血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模型组动物心肌缺血发生率为100%,而实施例1滴丸600mg·kg-1体重给药组及阳性对照药(丹参滴丸600mg·kg-1体重)组大鼠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施例1滴丸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缺血发生率(%)也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缺血发生率(N-ST)的影响
组别 | 数量 | 心肌缺血发生率(%) |
对照组 | 8 | 0 |
模型组 | 8 | 100 |
丹参滴丸(600mg·kg<sup>-1</sup>) | 8 | 50* |
实施例1滴丸(600mg·kg<sup>-1</sup>) | 8 | 50*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8 | 62.5 |
实施例1滴丸(150mg·kg<sup>-1</sup>) | 8 | 87.5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2)实施例1滴丸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
各组大鼠心肌缺血程度(∑-ST)比较表明,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600mg·kg-1体重)动物心电图∑-ST值小于模型组。实施例1滴丸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提示一定剂量的实施例1滴丸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心肌缺血模型有改善作用。结果详见表3。
组别 | 数量 | ∑-ST(mV) |
空白对照组 | 8 | 0.060±0.124*** |
模型对照组 | 8 | 0.201±0.104 |
丹参滴丸(600mg·kg<sup>-1</sup>) | 8 | 0.168±0.117 |
实施例1滴丸(600mg·kg<sup>-1</sup>) | 8 | 0.083±0.109*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8 | 0.111±0.211 |
实施例1滴丸(150mg·kg<sup>-1</sup>) | 8 | 0.163±0.164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实施例1滴丸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浆LDH和CK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大鼠连续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可造成明显的心肌损伤,表现为大鼠血浆中CK和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模型组比较,实施例1滴丸600mg·kg-1组和300mg·kg-1组可明显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中CK含量(P<0.05),实施例1滴丸600mg·kg-1体重给药组大鼠LDH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其它给药各组CK和LDH也有一定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实施例1滴丸对于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果详见附表3。
组别 | 数量 | CK(HU/L) | LDH(HU/L) |
空白对照组 | 8 | 1876.5±360.9*** | 165.4±53.93*** |
模型对照组 | 8 | 2865.7±441.3 | 269.3±39.86 |
丹参滴丸(600mg·kg<sup>-1</sup>) | 8 | 2466.7±474.8 | 224.1±34.62 |
实施例1滴丸(600mg·kg<sup>-1</sup>) | 8 | 2375.0±336.0* | 218.1±32.69* |
实施例滴丸(300mg·kg<sup>-1</sup>) | 8 | 2460.8±474.2 | 246.8±39.74 |
组别 | 数量 | CK(HU/L) | LDH(HU/L) |
实施例滴丸(150mg·kg<sup>-1</sup>) | 8 | 2515.5±379.5 | 251.1±35.86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3、结论:
采用异丙肾上腺素多次给药法复制亚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实施例1滴丸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缺损发生率和损伤程度的影响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600mg·kg-1和300mg·kg-1给药可明显降低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动物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并不同程度的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说明实施例1滴丸对药物所致的心肌细缺血模犁有改善作用。
实验例4
本实验例通过实施例1滴丸对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说明实施例1滴丸对结扎犬冠状动脉所致心肌缺血、损伤有改善作用。
采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心肌缺血模型,分别观察了心肌缺血后30、60、120、180分钟的心外膜心电图,以结扎前后∑-ST的差值表示心肌损伤的程度。以N-ST≥2mY的电极数为N-ST,表示心肌坏死区的范围。
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扎前、结扎后180分钟、360分钟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匀浆液SOD、MDA含量;
采用定量组织测定N-BT染色法结合图像扫描技术观察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1、实验方法
选用健康家犬30只,雌雄兼用,体重10-15kg。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
采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心肌缺血模型。
手术剥离左冠状动脉,于前降支的1/3至1/2,或下1/3选一结扎点穿一丝线,以备结扎。
记录一段各测试点(12个测试点,一个对照点)心外膜电位图。完毕后结扎法结扎冠状动脉。15分钟后描记各测试点心外膜电位图,作为给药前对照。然后经十二指肠给药,实施例1滴丸给药组剂量分别为:高剂量组:300mg·kg-1体重,中剂量组:200mg·kg-1体重,低剂量组:100mg·kg-1体重。阳性对照组(丹参滴丸)300g·kg-1体重,对照组给予同剂量蒸馏水。然后分别记录给药后30、60、120、180分钟的心外膜心电图,360分钟后处死动物取心脏。
观察指标:计算各标点的平均ST段抬高的mV值和ST段抬高的总毫伏数(∑-ST),以结扎前后∑-ST的差值表示心肌损伤的程度。以ST≥2mV的电极数为N-ST,表示心肌坏死区的范围。
同时分别在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180min、360min经犬股动脉各取血一次。每次取血5ml,3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液氮速冻,置-40℃冰箱保存待测。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
于冠状动脉结扎后360min将心脏取下,用盐水冲洗,除去血污,剔除血管脂肪等非心肌组织,用滤纸吸去水分,将心脏放入低温冰箱(-80℃)冷冻10min。取出后冠状切面切成约1cm厚的心肌5片,采用定量组织测定N-BT染色法进行心肌染色,切片心肌放入0.1%的硝基四氮唑兰(N-BT)。在37℃二氧化碳孵箱中温育5~7分钟。染色过程中不时搅拌染色液,使之与心肌有充分的接触机会。染色后立即用水冲洗,洗去多余的染料。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后,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扫描每片心肌的总面积和坏死区面积,累积计算心肌总坏死面积占整个心肌总面积的百分比。
2、实验结果
(1)实施例1滴丸对心肌缺血模型动物心肌缺血程度及缺血范围的影响
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300mg·kg-1)在给药30-120min内,心肌缺血区心外膜心电图ST段升高总毫伏数(∑-ST)明显低于同期模型对照组(P<0.05,P<0.01)。中剂量组(200mg·kg-1)在给药60-120min内∑-ST与同期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丹参滴丸)动物心肌缺血时心外膜心电图ST段升高总毫伏(∑-ST)在给药后60-120min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实施例1滴丸对犬心肌缺血程度(∑-ST)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果见表4。
表4实施例1滴丸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动物心肌缺血程度(∑-ST mV)的影响(N=6)
给药 | 组别 | 对照组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前 | 0min | 12.86±9.83 | 6.17±45.68 | 4.4±14.19 | 11.6±16 | 1.1±11.40 |
后 | 1min | 183.35±52.01 | 109.7±34.95** | 99.2±51.94*** | 104.4±52.32* | 159.0±49.71 |
30min | 196.5±66.54 | 129.9±32.92* | 117.5±73.12* | 92.3±42.34** | 169.9±68.77 | |
60min | 191.9±63.45 | 127.9±35.48* | 69.8±41.77** | 101.5±43.92** | 171.1±39.57 | |
120min | 193.4±75.84 | 119.7±48.06* | 82.3±36.44** | 91.3±48.48** | 165.5±80.96 | |
180min | 204.0±85.21 | 106.57±33.47** | 86.95±51.06** | 78.45±42.18** | 132.1±63.27 |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对心肌缺血范围(N-ST)的影响观察表明,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给药组给药120min、180min心肌缺血范围(N-S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实施例1滴丸对减小心肌缺血的范围有一定的作用。结果见表5。
组别 | 对照组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
给药后 | 1min | 12.83±0.408 | 11.50±1.049 | 11.33±2.251 | 12.33±0.516 | 12.17±0.753 |
30min | 12.83±0.408 | 11.67±1.211 | 11.50±1.761 | 11.50±0.548 | 12.33±0.516 | |
60min | 11.83±1.941 | 12.00±1.549 | 12.00±0 | 11.67±0.817 | 12.17±0.753 | |
120min | 12.67±0.516 | 12.17±0.753 | 11.33±1.751* | 11.33±0.817 | 12.0±1.095 | |
180min | 12.67±0.516 | 11.83±0.753 | 11.83±0.983* | 11.17±0.817 | 12.33±0.817 |
(2)实施例1滴丸对心肌缺血模型动物梗死区面积的影响(染色法)
染色法观察心肌缺血区范围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和200mg·kg-1体重给药组及阳性对照组动物心肌坏死面积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同剂量实施例1滴丸与阳性对照组(丹参滴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有减小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结果见表6。
组别 | 例数 | 梗死区面积/心脏全面积(%) |
对照组 | 6 | 19.33±6.29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6 | 7.18±5.32**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6 | 4.95±4.15***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6 | 5.14±3.17***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6 | 9.98±2.76* |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3)实施例1滴丸对心肌缺血模型动物血浆酶含量的影响
实验中分别于冠状动脉结扎前和结扎后180min和360min取血,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与结扎前比较,药后180分钟时,各组动物血清LDH均明显高于结扎前,CK升高不明显,结扎后360分钟检测表明,各组动物的CK和LDH均明显高于结扎前。表明心肌缺血时伴有血清相关酶含量增加并与缺血时间有关。
组间差异比较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给药组在给药后180min和360min时血清CK、LD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mg·kg-1体重给药组动物在给药后180min时血浆LDH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给药后360分钟时血清CK、LD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mg·kg-1体重给药组在给药后360分钟时血清CK、LD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损伤动物的血清酶含量,提示实施例1滴丸对心肌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果见表7、8。
表7各组动物血清LDH含量变化的比较(N=6)
组别 | 结扎前0min | 结扎后180min | 结扎后360min |
对照组 | 178.3±33.3 | 276.5±32.6 | 342.3±27.0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184.0±32.9 | 236.1±36.6 | 267.6±28.9**※※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187.5±17.2 | 215.5±35.3 | 278.1±30.1**※※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201.8±25.6 | 246.6±31.2* | 298.5±25.9**※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198.0±24.13 | 260.0±33.2* | 317.6±36.2** |
与结扎前比较,**P<0.01***P<0.00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 结扎前0min | 结扎后180min | 结扎后360min |
对照组 | 2063±277 | 2766±222 | 3151±379 |
丹参滴丸(300mg·kg<sup>-1</sup>) | 1987±259 | 2375±368 | 2724±304*※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2055±322 | 2304±327 | 2688±299*※※ |
实施例1滴丸(200mg·kg<sup>-1</sup>) | 2110±254 | 2563±338 | 2799±358*※ |
组别 | 结扎前0min | 结扎后180min | 结扎后360min |
实施例1滴丸(100mg·kg<sup>-1</sup>) | 1975±323 | 2466±388 | 2928±386 |
与结扎前比较,**P<0.01***P<0.00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论:实施例1滴丸300mg·kg-1、150mg·kg-1体重给药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缩小坏死区范围,降低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说明实施例1滴丸对结扎犬冠状动脉所致心肌缺血、损伤有改善作用。
实验例5
本实验例采用容器密闭法,观察单位体积内小鼠无氧气补给情况下的存活时间,说明了实施例1滴丸的抗缺氧作用。
1、实验动物:
(1)Wistar大鼠,雌雄兼用,体重250-270克。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吉)2003-0004。
(2)昆明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吉)2003-0004。
(3)犬:普通健康家犬,雌雄不限。体重12-17kg。
2、实验药品:
(1)实施例1滴丸: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提供,20mg/粒。批号:030806。
(2)垂体后叶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501。
(3)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40204。
(4)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上海天丰药厂。批号:020302
(5)肝素:上海进口分装,配制浓度0.1%。
(6)氯化硝基四氮唑蓝: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规格:0.25g/瓶,批号:20030102。
(7)SOD、MDA测试药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3、实验仪器:
(1)生理记录仪:日本光电公司(RM-6000型)。
(2)高速数据记录仪:澳大利亚(ML-785 Powerlab/8sp)。
(3)电磁血流量计:日本光电公司(MFV3200)。
(4)人工呼吸机:上海医疗器械厂(3-C)。
(5)医用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LDZ5-2)。
(6)电子称: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MP120-1)。
(7)多功能血液凝集仪:上海通用机电技术研究所(TYXN-96)。
(8)血液流变仪:北京泰诺德(BV-100型)。
(9)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公司产品(BA-90型)。
(10)体内血栓形成仪:包头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产品(BT-87-3型)。
(11)恒温培养箱:美国(C-5420)。
(12)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BI-2000)。
4、实验方法:
取昆明小鼠50只,体重20-22g,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实施例1滴丸高、中、低剂组:阳性药(丹参滴丸)对照组。每组10只。
各组小鼠经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1200mg·kg-1体重;中剂量组600mg·kg-1体重,低剂量组300mg·kg-1体重;阳性对照药组(丹参滴丸)1200mg·kg-1体重;空白对照组给同剂量蒸馏水。
连续给药5天,于末次给药后30min,将各组动物分别装入200ml磨口瓶中(瓶中预先放置钠石灰10g;瓶口涂以凡士林),用瓶盖将瓶密封,开动秒表计时。以小鼠存活时间作为观察指标。各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组间的差异性检验用t检验。
5、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1200mg·kg-1)和丹参滴丸(1200mg·kg-1)给药组可延长动物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实施例1滴丸(600mg·kg-1)和实施例1滴丸(300mg·kg-1)给药组动物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表明一定剂量的实施例1滴丸可提高动物的耐缺氧能力。结果见表22。
组别 | 例数 | 存活时间(min) |
正常对照组 | 10 | 33.36±4.55 |
丹参滴丸(1200mg·kg<sup>-1</sup>) | 10 | 39.30±3.26* |
实施例1滴丸(1200mg·kg<sup>-1</sup>) | 10 | 38.03±3.12* |
实施例1滴丸(600mg·kg<sup>-1</sup>) | 10 | 38.95±5.42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10 | 33.91±4.28 |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论: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1200mg·kg-1体重)给药动物在缺氧境下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表明实施例1滴丸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动物耐缺氧能力。
实验例6-9是本发明组合物活血化瘀作用的试验研究。
实验例6
本实验例说明了实施例1滴丸对瘀血模型 动物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实验方法
(1)试验动物:选用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2)试验药品:实施例1滴丸(同前)。
(3)给药途径、方法及剂量:所有动物灌胃给药,每天灌胃给药一次。给药剂量分别为: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600mg·kg-1体重;中剂量组300mg·kg-1体重;低剂量组150mg·kg-1体重;阳性对照药组(丹参滴丸)600mg·kg-1体重。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同剂量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给药14天。
(4)血瘀证模型的复制: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造模,除空白组外,其它各组动物经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kg。2小时后,将动物放入冰水中(4℃)浸泡5分钟,取出,2小时后再次注射同剂量盐酸肾上腺素。禁食20小时后,在乙醚麻醉下经腹主动脉穿刺取血,肝素抗凝。血液流变仪测试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5)各组测试结果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大鼠在肾上腺素及冰水刺激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表明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可造成动物急性血流循环障碍。
与模型组比较,在同样造模的条件下,实施例1滴丸(600mg·kg-1)给药组动物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实施例1滴丸(300mg·kg-1)给药组动物血浆粘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提示实施例1滴丸可降低瘀血动物模型血液高粘状态,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实施例1滴丸(600mg·kg-1)与同剂量丹参滴丸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8:
组别 | 例数 | 全血粘度180s<sup>-1</sup> | 全血粘度100s<sup>-1</sup> | 全血粘30s<sup>-1</sup> | 血浆粘度100s<sup>-1</sup> |
对照组 | 10 | 2.362±0.322*** | 5.116±0.725** | 9.287±0.915* | 1.237±0.134** |
模型组 | 10 | 3.711±0.429 | 8.234±1.008 | 11.422±1.772 | 1.575±0.157 |
丹参滴丸600mg·kg<sup>-1</sup> | 10 | 3.056±0.457** | 6.685±1.115* | 9.298±1.232* | 1.292±0.187* |
实施例1滴丸600mg·kg<sup>-1</sup> | 10 | 2.911±0.483** | 6.778±0.786** | 9.368±1.344** | 1.324±0.167*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10 | 3.290±0.474 | 7.496±1.125 | 10.091±1.321 | 1.413±0.148* |
实施例1滴丸150mg·kg<sup>-1</sup> | 10 | 3.526±0.513 | 7.728±1.127 | 10.243±1.500 | 1.476±0.123 |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与冰水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复制大鼠血瘀证模型,观察实施例1滴丸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实施例1滴丸600mg·kg-1、300mg·kg-1体重给药对瘀血证大鼠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升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血浆粘度升高有一定改善作用。
本试验以肾上腺素与冰水刺激为致瘀因素复制大鼠血瘀证动物模型,观察实施例1滴丸对血瘀证模型动物全血不同切变率下的粘度变化及血浆粘度变化。
实验例7
本实验例说明了实施例1滴丸对大鼠体内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法,观察不同剂量受试药物对动脉内血栓形成(堵塞动脉)时间(OT)的影响。
1、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及分组:选取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丹参滴丸)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
(2)给药方法与剂量:各组动物通过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分别为: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600mg·kg-1体重;中剂量组300mg·kg-1体重:低剂量组150mg·kg-1体重;阳性对照药组(丹参滴丸)600mg·kg-1体重:空白对照组给予同剂量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1.2ml/kg体重)。切开颈部皮肤,剥离左侧颈总动脉,在动脉近端下放刺激电极,远端下放连接仪器之温度探头,打开仪器开关,通过刺激电极给予1.5mv直流电刺激5分钟。当仪器报警时,记录从刺激开始至报警时间(OT值)。
(3)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处理:观察比较各组动物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各组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施例1滴丸600mg·kg-1体重和300mg·kg-1体重给药组动物血栓形成(堵塞动脉)时间(OT)明显延长,实施例1滴丸150mg·kg-1体重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栓形成(堵塞动脉)时间未见显著性差异。提示实施例1滴丸对动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19。
组别 | 例数 | 血栓形成时间(OT)单位:秒 |
对照组 | 10 | 510.5±131.5 |
丹参滴丸600mg·kg<sup>-1</sup> | 10 | 646.1±107.3* |
实施例1滴丸600mg·kg<sup>-1</sup> | 10 | 653.0±116.4***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10 | 630.2±122.5** |
实施例1滴丸150mg·kg<sup>-1</sup> | 10 | 591.4±183.6 |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3、结论:
本实验采用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法,观察不同剂量受试药物对动脉内血栓形成(堵塞动脉)时间(OT)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600mg·kg-1、300mg·kg-1体重)给药可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法时间(堵塞动脉),表明实施例1滴丸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实验例8
本实验例说明了实施例1滴丸对大鼠在体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本试验结扎静脉,阻断血流,血液停留于局部,以致于缺氧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致使局部形成血栓。
1、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及分组:选用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雌雄各半。实验时随机分为5组,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实施例1滴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
(2)给药方法与剂量:各组动物通过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分别为:实施例1滴丸高剂量组:600mg·kg-1体重;中剂量组300mg·kg-1体重;低剂量组150mg·kg-1体重;阳性对照药组(丹参滴丸)600mg·kg-1体重。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蒸馏水,动物按上述剂量分批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天。
(3)末次给药后30分钟,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给药麻醉。腹部正中切口切开腹腔,剥离下腔静脉,与左肾静脉下方用粗丝线结扎下腔静脉,缝合腹腔,结扎4小时后,处死大鼠,打开腹腔,在结扎下方2cm处夹闭管腔,取出瘀血段血管,剖开管腔,取出血栓,放在滤纸上,吸干血液,用微量电子天秤称取血栓湿重(mg),然后将血栓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称取血栓干重(mg)。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处理:血栓的湿重、干重。各组实验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实施例1滴丸(600mg·kg-1)和丹参滴丸(600mg·kg-1)给药组均可明显降低静脉血栓湿重及干重;实施例1滴丸300mg·kg-1体重与实施例1滴丸150mg·kg-1体重给药组动物静脉血栓湿重及干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实施例1滴丸对动物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组别 | 例数 | 血栓湿重(mg) | 血栓干重(mg) |
对照组 | 10 | 36.50±4.95 | 13.8±1.99 |
丹参滴丸600mg·kg<sup>-1</sup> | 10 | 26.10±5.45* | 10.4±2.12** |
实施例1滴丸600mg·kg<sup>-1</sup> | 10 | 25.20±4.96** | 11.2±1.81** |
实施例1滴丸300mg·kg<sup>-1</sup> | 10 | 28.20±5.77 | 12.4±1.58 |
实施例1滴丸150mg·kg<sup>-1</sup> | 10 | 32.40±5.84 | 12.6±3.31 |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3、结论:实施例1滴丸(600mg·kg-1体重)给药可降低动物静脉血栓湿重和干重,实施例1滴丸300mg·kg-1、150mg·kg-1体重给药对静脉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趋势,表明实施例1滴丸对静脉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实验例9
本实验例说明了实施例1滴丸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正常大鼠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以5`-腺苷二磷酸二钠盐(ADP)为促凝剂,通过血小板聚集仪观测血小板聚集曲线,以血小板凝集1分钟(PAG1)、3分钟(PAG3)、5分钟(PAG5)和最大峰值(PAGM)为观测指标,比较给药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血小板聚集率。
1、实验方法
(1)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制备:实验时取大鼠动脉血,以3.8%枸橼酸钠抗凝(9∶1),混匀。分装于试管中,自动平衡水平式离心机,1000转/分离心5-8分钟(20-25℃条件下),用取样器,小心吸取上层液,即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室温下放置备用。
(2)受试药品的准备:实施例1滴丸(不含赋形剂):配制成10%的混悬液,超声震荡充分溶解,用双层滤纸过滤。滤液再用0.45μm微孔滤膜抽滤,滤液倍比稀释用于试验。
(3)血小板促凝剂的准备:用1/10000天秤精确称取ADP5mg,用PH 7.4的0.2M磷酸盐缓冲液溶解,最终配制成浓度为2uM。
(4)测试步骤:
a)TYXN-96多功能血液凝集仪开机后预热。
b)用移液器取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液200ul,注入测试杯中(杯中预先放置搅拌珠)。将测试杯放入预热孔中预热。
c)用微量注射器抽取ADP11ul备用。
d)将测试杯放入检测孔内,启动检测键,同时加入ADP。自动记录血小板凝集曲线。
(5)各组样品的测试:实验分组:实验共分5组,每组测试10例。试验时每测试试管中加入过滤液10ul(分别含实施例1滴丸100mg/ml、50mg/ml、25mg/ml),加样体积均为10微升,对照组加入同体积生理盐水。丹参滴丸同法处理。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处理:观察1分钟血小板聚集性(PAG-1),3分钟血小板聚集性(PAG-3),5分钟血小板聚集性(PAG-5)和血小板聚集性最大峰值(PAG-M)。分别统计各组样本1分钟血小板聚集性(PAG-1),3分钟血小板聚集性(PAG-3),5分钟血小板聚集性(PAG-5)和血小板聚集性最大峰值(PAG-M)。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施例1滴丸体外100mg/ml和50mg/ml给药在1min、3min、5min测试点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最大峰值也低于对照组,25mg/ml给药对血小板聚集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实施例1滴丸体外给药对ADP所致的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详见表21。
表21各组血小板聚集性的比较(N=10)
组别 | 剂量 | PAG-1 | PAG-3 | PAG-5 | PAG-M |
对照组 | --- | 58.4±5.829 | 68.08±6.423 | 64.47±8.416 | 69.91±6.143 |
丹参滴丸 | 100mg/ml | 50.63±5.333 | 53.85±5.608** | 48.43±6.453** | 55.43±5.645** |
实施例1滴丸 | 100mg/ml | 48.70±5.088** | 54.19±4.934** | 47.03±3.289** | 56.093±4.776** |
实施例1滴丸 | 50mg/ml | 51.66±6.402* | 56.03±5.477** | 48.19±7.631** | 59.16±6.249* |
实施例1滴丸 | 25mg/ml | 54.90±6.800 | 61.60±6.461 | 57.59±6.395* | 64.09±6.028 |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3、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施例1滴丸体外100mg/ml和50mg/ml各测试点(1min、3min、5min)血小板聚集率及最大聚集峰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提示实施例1滴丸体外给药对ADP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Claims (13)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三七 50~200重量份;
葛根 50~240重量份;
麝鼠香 0.01~5重量份。
2.由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组合物原料制备药物制剂的方法,包括三七提取物的制备、葛根提取物的制备、最终制剂的制备三个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七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为:将三七粉碎,过20~100目筛,加2~10倍重量的30~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加水至1~1.5倍三七药材量,静置12~30小时,滤过,滤液以1/3~1/2药材量的干重的大孔树脂纯化,得提取物;所述葛根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为:葛根切制成饮片,加5~10倍量50-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加水至1~1.5倍葛根药材量,静止12~30小时,滤过,滤液以1/3~1/2药材量的干重的大孔树脂纯化,得提取物:所述最终制剂的制备是将三七、葛根提取物与麝鼠香混合均匀,按照药剂学上通用方法,制备最终剂型的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或合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滴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制剂的制备步骤应将三七、葛根提取物与麝鼠香混合均匀,加入基质,加热融化,混匀,在25~100℃保温条件下滴入到温度在0~30℃的冷却剂等溶剂中滴制成丸;所述基质用量为三七、葛根提取物与麝鼠香混合物的0.1~8倍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是聚乙二醇、硬脂酸钠、甘油明胶、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酸或虫腊,这些基质材料可以混配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是聚乙二醇:所述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1000或聚乙二醇15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是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或者二者组合,组合使用时,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的重量比为3∶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剂是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植物油、水、乙醇,这些冷却剂材料可以混配使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剂是二甲基硅油。
12.根据权利要求3~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大孔树脂纯化三七提取液的方法为:以1/3-1/2倍药材量的干重的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2~1∶10,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5~1g/ml药材,上柱流速1~3倍柱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3~8倍柱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3~8倍柱体积的50~90%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三七提取物;所述应用大孔树脂纯化葛根提取液的方法为:以1/3~1/2倍药材量的干重的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湿法装柱,“径高比”为1∶2~1∶10,提取液上柱浓度为0.5~1g/ml药材,上柱流速1~3倍体积/小时,吸附后,先用3~6倍体积蒸馏水洗脱杂质,再以3~6倍体积的30~95%乙醇为洗脱剂,全速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得提取物;所述的大孔树脂是D101、AB-8或ZTC型大孔树脂。
13.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组合物原料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方面的用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891416A CN1907320B (zh) | 2005-08-04 | 2005-08-04 | 中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中药的方法和用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891416A CN1907320B (zh) | 2005-08-04 | 2005-08-04 | 中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中药的方法和用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07320A CN1907320A (zh) | 2007-02-07 |
CN1907320B true CN1907320B (zh) | 2010-07-07 |
Family
ID=37698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8914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7320B (zh) | 2005-08-04 | 2005-08-04 | 中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中药的方法和用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907320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3122A (zh) * | 1999-05-08 | 2000-11-15 | 吴景芳 | 丹参合成口服液 |
CN1451402A (zh) * | 2002-04-16 | 2003-10-29 | 王亚东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
-
2005
- 2005-08-04 CN CN2005100891416A patent/CN190732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3122A (zh) * | 1999-05-08 | 2000-11-15 | 吴景芳 | 丹参合成口服液 |
CN1451402A (zh) * | 2002-04-16 | 2003-10-29 | 王亚东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07320A (zh) | 2007-0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11160B (zh) | 一种丹参丹酚酸a的制备方法 | |
CN101033245B (zh) | 具栖冬青苷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931236B (zh) | 一种由丹参和红景天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1099753A (zh) | 救必应总皂苷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923241B (zh) | 包括淫羊藿提取物、钩藤提取物、天麻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0496520C (zh)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提取物和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CN110179922B (zh) | 一种用于高血压血瘀证治疗的畲药组方 | |
CN107648479A (zh) | 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品 | |
CN100490843C (zh) | 水红花制剂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0377731C (zh) | 一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0467025C (zh) | 积雪草总苷、积雪草苷或羟基积雪草苷在制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 |
CN1907320B (zh) | 中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中药的方法和用途 | |
CN102068520B (zh)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40054B (zh) | 一种防治心肌缺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0478002C (zh) | 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 |
CN1325509C (zh) | 西洋参果总皂苷提取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 | |
CN101947299B (zh)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 | |
CN1582946B (zh) | 积雪草酸衍生物在制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 |
CN100496539C (zh)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28022A (zh) | 一种红花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31740C (zh) | 一种辅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品 | |
CN109568481A (zh)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方制剂 | |
CN100522195C (zh)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961340A (zh) | 具栖冬青苷在制备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0534458C (zh)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07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4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