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4458C -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4458C
CN100534458C CNB200710055685XA CN200710055685A CN100534458C CN 100534458 C CN100534458 C CN 100534458C CN B200710055685X A CNB200710055685X A CN B200710055685XA CN 200710055685 A CN200710055685 A CN 200710055685A CN 100534458 C CN100534458 C CN 10053445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butterfly
beniol
flos carthami
bl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556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2122A (zh
Inventor
张永和
于秀华
黄晓巍
王明星
欧喜燕
邓毅峰
周鸣
付春
张玉东
李焕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bian Medicine Industry Co., Ltd., Aodong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B2007100556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34458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62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2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44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445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抱茎苦荬菜550份~650份,赤芍550份~650份,红花350份~450份,水蛭70份~90份。本发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组方原则,以抱茎苦荬菜为君药,辅以赤芍、红花等中药组成处方,主要用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处方中药对脑血栓形成及脑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镇静等作用。本发明组方合理,工艺合理可行,药效作用明确、毒副作用低、临床服用量小,可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脑血管性疾病是临床上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学统称为中风,脑血栓形成(血瘀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发病学基础是脑血管血栓形成而导致的脑梗塞产生脑损伤,为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多发于中老年,无显著的性别差异,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有低龄化倾向,也是目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特别在我国因此病致死、致残人数众多,使人们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我国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速度更是惊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加,社会竞争的激烈,城市人群中脑中风的发病人数和住院人数已升至内科疾病的首位。
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脑动脉壁病损,血液成分改变或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因素而形成的血栓,致使脑动脉腔明显狭窄甚至闭塞,引起的闭塞血管供应范围的局部脑组织梗死,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发病率最高的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40%,有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者最易发病,多在安静休息状态或夜间睡眠中发病,常有暂短性脑缺血发作症状,以后进展为偏瘫,大多数病人发病时无明显的意识障碍,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可进行性加重,当大面积脑梗死发生或病变累及脑干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合并脑水肿,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因此脑血管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任务十分艰巨,开发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满足临床的需要,不仅有直接的经济效益,通过改善病人健康状况,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同样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以满足脑血管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临床需要,适用于脑血栓形成:瘀血阻络、中经络证的治疗。
本发明中药药物,方中君药抱茎苦荬菜为长白山特有的中药材之一,性味苦,辛平、具有散瘀止痛、活血、镇痛、镇静、解痉等功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对心管系统具有明显的影响。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苦蝶子可明显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使毛细血管血流加速,使已停滞的血流重新恢复流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体外给药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并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镇静作用,毒性较低,大鼠口服生药32g/kg,长期给药未见毒性反应。方中赤芍为臣药,味苦,性凉,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是治疗血瘀证的特选药物之一,赤芍主破散,主通利,除血痹,破坚积,祛凝滞之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赤芍中含有芍药苷,具有显著的扩血管作用,对ADP和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对体外血栓形成具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延长兔血浆复钙时间,降低高脂家兔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的含量,提高红细胞膜Ca2+-ATP活性。红花为佐药:味辛、苦、性温,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红花为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善通利经脉,为血中之气药,能泻而又能补。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红花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体外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延长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性和凝血酶时间。并能明显提高动物的耐缺氧能力,对急性乏氧性脑病动物模型有保护作用,不仅能提高其生存率,病理学、脑组织化学检查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可明显的减轻脑梗塞后动物脑水肿,减少脑组织Ca2+、Na+的增加,减轻梗塞脑组织的损伤程度。红花毒性较低,小鼠口服LD50为20g/kg以上,长期毒性试验研究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水蛭为使药:味咸苦,性平,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栓等功效,主要药效学物质为水蛭素,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水蛭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的结合,促进凝血酶与血小板的解离,抑制血小板受凝血酶刺激和诱导的反应,对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的延长电刺激大鼠颈动脉闭塞性血栓形成的时间,对静脉血栓形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蛭还有明显的溶栓作用,给家兔静脉注射水蛭素,对已形成的的血栓有溶解作用,水蛭对血液流变学也有明显的影响,能使血流流变学异常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动物的脑水肿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缓解颅内压升高,改善脑循环,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为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抱茎苦荬菜550份~650份,赤芍550份~650份,红花350份~450份,水蛭70份~90份。
优选为:
抱茎苦荬菜600份,赤芍600份,红花400份,水蛭80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优选地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
四味中药,取水蛭及30%量红花粉碎成细粉;抱茎苦菜、赤芍加7~9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2~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1.10-1.15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60%~70%,搅拌均匀,于4℃静置24小时,滤过,备用;剩余红花加入8~10倍量80%~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与上述水煎醇沉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测相对密度1.30-1.35的稠膏;水蛭及红花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
优选为
取水蛭及30%量红花粉碎成细粉。抱茎苦荬菜、赤芍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5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65%,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4℃),滤过,备用。剩余红花加入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与上述水煎醇沉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50℃)的稠膏。水蛭及红花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分装,制成1000粒,即得。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颗粒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
本发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组方原则,以抱茎苦荬菜为君药,辅以赤芍、红花等中药组成处方,主要用于脑血栓形成(瘀血阻络,中经络证)的治疗,处方中药对脑血栓形成及脑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镇静等作用,这些功能对于脑组织损伤的治疗和恢复是比较的重要的。本发明组方合理,工艺合理可行,药效作用明确、毒副作用低、临床服用量小,可靠、方便。临床成人口服剂量成药为3.6g/天,即70kg体重成人0.5g0.28g·kg-1体重/天(折合生药量:0.28g0.28g·kg-1体重)。疗程为4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有关具体的实施例和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受限于此。
实施例1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
抱茎苦荬菜550克,赤芍550克,红花350克,水蛭70克。
四味中药,取水蛭及30%量红花粉碎成细粉。抱茎苦菜、赤芍加7倍量水煎煮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1.10-1.15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60%,搅拌均匀,于4℃静置24小时,滤过,备用;剩余红花加入8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与上述水煎醇沉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测相对密度1.30-1.35的稠膏;水蛭及红花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常规辅料制粒。
实施例2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
抱茎苦荬菜600克,赤芍600克,红花400克,水蛭80克。
取水蛭及30%量红花粉碎成细粉。抱茎苦荬菜、赤芍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5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65%,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4℃),滤过,备用;剩余红花加入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与上述水煎醇沉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50℃)的稠膏。水蛭及红花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分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
实施例3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抱茎苦荬菜650克,赤芍650克,红花450克,水蛭90克。
四味中药,取水蛭及30%量红花粉碎成细粉。抱茎苦菜、赤芍加9倍量水煎煮3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1.10-1.15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70%,搅拌均匀,于4℃静置24小时,滤过,备用;剩余红花加入9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与上述水煎醇沉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测相对密度1.30-1.35的稠膏;水蛭及红花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片剂的常规辅料,压片。
本发明药效学研究结果及评价。
实验动物
(1)小鼠: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SCXK-(吉)2003-0004。
(2)大鼠: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SCXK-(吉)2003-0004。
(3)犬:普通健康家犬,雌雄不限,体重12-15kg.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
实验药品
1、本发明药品(以下简称蝶脉通栓胶囊):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新药中心药学实验室提供,规格:0.3g/粒。批号:030705
2、脑栓康复胶囊:吉林省长源药业有限公司产品,规格:0.3g/粒。批号:20031102
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测试药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4、TXB2、6-Keto-PGF1a测试药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批号:20030228。。
5、ADP: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30619。
6、血浆凝血酶原(PT)和血浆凝血酶(TT)试剂由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技协试剂所提供。
7、枸橼酸钠:北京化工厂,批号:20020306。
8、戊巴比妥钠:上海化学试剂分装厂,批号:20000612。
9、肝素:上海卫辉试剂厂,批号:20012010。
10、盐酸肾上腺素: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20813。
实验仪器
1、八道生理记录仪:RM-6000,日本光电。
2、电磁血流量计:HFV-3200,日本光电。
3、脑立体定位仪:江湾二型,上海第四军医大学产品。
4、电子天秤:MP-120-1,上海第二天秤仪器厂。
5、7550-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产品。
6、96智能血液凝集仪:上海通用机电技术研究所产品。
7、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BT87-3型,包头医学院产品。
8、微量电子天秤:D-225,德国赛多利斯。
9、BV-100血液流变仪:北京泰诺德新技术研究所。
10、DDL-5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1、FJ-2003PS γ放免记数仪:西安核仪器厂。
实验例1、蝶脉通栓胶囊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大鼠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观察了蝶脉通栓胶囊对模型大鼠脑水肿的影响、脑组织Na-ATP酶的活性影响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
1、实验方法
取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即双侧椎动脉和双侧颈总动脉阻断),麻醉下,将动物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的耳杆上,将头向下30°,使动物颈部伸展,椎板处于水平位,分离椎旁肌,暴露第一颈翼孔,用小型电烙铁(针状),插入椎间孔灼烧椎动脉。另设假手术对照组(手术过程同上,但不灼烧椎动脉)。
术后24小时,取椎动脉结扎的大鼠50只,称量并记录体重后随机分组,并按实验设计剂量经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分别为:(1)脑缺血模型组:蒸馏水10mlkg-1体重;(2)阳性对照组(脑栓康复胶囊):1gkg-1体重;(3)蝶脉通栓胶囊高剂量组:2gkg-1体重;(4)蝶脉通栓胶囊中剂量组:1gkg-1体重。(5)蝶脉通栓胶囊低剂量组:0.5gkg-1体重。另取10只大鼠(假手术)作为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
连续给药14天,给药结束后,所有动物乙醚下麻醉,固定在大鼠手术台上,手术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并在大鼠清醒状态下,用动脉夹夹住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大鼠全脑完全性缺血。15分钟后放开,30分钟后将动物处死,取脑,沿脑正中沟切开平分。一侧脑用于测定脑组织ATP活力。测试时,取脑组织制成2%的组织匀浆液,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匀浆液ATP酶的活力和SOD活力,另一侧脑称湿重后,将脑放入烤箱内,100℃烤2小时,称干重。分别计算脑指数(脑指数=脑重÷100克体重)和脑含水量〔(脑湿重-脑干重)/体重×100%〕。
统计学方法:各组数据经计算机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2.1蝶脉通栓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ATP酶活力的影响
蝶脉通栓胶囊2gkg-1体重和1gkg-1体重大鼠脑组织Na-ATP酶、Ca-ATP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0.01,0.001)。提示蝶脉通栓胶囊可以提高缺血脑组织的ATP酶活力,从而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在减轻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伤方面有一定意义。结果见表1。
表1蝶脉通栓胶囊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ATP酶活力的影响(x±s n=10)
Figure C2007100556850011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2.2蝶脉通栓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指数和脑含水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脑缺血模型组大鼠脑指数和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01)。蝶脉通栓胶囊高剂量组(2gkg-1体重)和中剂量组(1gkg-1体重)大鼠脑指数和脑含水量显著低于脑缺血模型组(P<0.01,0.05)。提示蝶脉通栓胶囊对大鼠脑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水肿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果见表2。
表2对脑缺血动物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指数的影响(x±s n=10)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2.3蝶脉通栓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催化超氧化物自由基,对机体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蝶脉通栓胶囊对缺血大鼠脑组织SOD活力有明显的影响。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活力显著下降(P<0.001)。蝶脉通栓胶囊给药组大鼠脑组织SOD活力均明显高于脑缺血模型组(P<0.001,0.05)。表明蝶脉通栓胶囊能够明显提高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从而对缺血组织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结果见表3。
表3蝶脉通栓胶囊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活力的影响(x±s n=10)
Figure C2007100556850013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实验例2、蝶脉通栓胶囊对动物脑血流量及脑血管阻力的影响
1、实验方法
犬30只,雌雄各半,体重12-15kg,随机分为对照组、蝶脉通栓胶囊高剂量组、蝶脉通栓胶囊中剂量组、蝶脉通栓胶囊低剂量组,每组6只。
3%戊巴比妥钠,1ml·kg-1静脉给药麻醉。颈部手术分离气管、一侧颈总动脉及分枝,保留颈内动脉,结扎其它分枝,剥离椎动脉。将电磁流量计探头分别放置于颈总动脉上和椎动脉上,测量血流量,分离股动脉,插管接通八道生理记录仪记录血压,心率等,连续记录3小时变化。切开腹腔,分离十二指肠,插管以备给药,经十二指肠给药,给药剂量如下:(1)蝶脉通栓胶囊高剂量组:1.5gkg-1体重;(2)蝶脉通栓胶囊中剂量组:1gkg-1体重;(3)蝶脉通栓胶囊低剂量组:0.5gkg-1体重;(4)阳性对照组(脑栓康复胶囊):1gkg-1体重;(5)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
分别记录动物颈动脉、椎动脉血流量,血压变化。连续记录3小时。实验结束,处死动物,开颅取出全脑称重,将全脑重量除以2,得一侧脑重,按公式计算脑血流量。
脑血流量(ml/100gmin)=(颈动脉血流量ml/min+椎动脉血流量ml/min).100g/一侧脑重(g)
脑血管阻力(kPa.ml/100gmin)=血压(kPa)/脑血流量(ml/100gmin)
各组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1)对动物血压、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蝶脉通栓胶囊1.5g·kg-1体重给药组,在给药后30分、60分、120分时动物血压较给药前有明显下降,蝶脉通栓胶囊1g·kg-1体重给药组,在给药后60分和120分时动物血压与给药前比较明显下降,蝶脉通栓胶囊0.5g·kg-1体重给药组动物血压也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蝶脉通栓胶囊有轻度降低血压的作用。各组动物心率与给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蝶脉通栓胶囊对动物心率无明显的影响。
(2)蝶脉通栓胶囊对动物脑血流量及脑血管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蝶脉通栓胶囊1.5g·kg-1体重给药组在给药后(30-120分钟)脑血流量明显增加,脑血管阻力下降,蝶脉通栓胶囊1g·kg-1体重给药组在给药后(60-120分钟)后脑血流量明显增加,脑血管阻力下降。蝶脉通栓胶囊0.5g·kg-1体重给药组动物脑血流量与脑血管阻力与给药前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蝶脉通栓胶囊能不同程度的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对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见表4。
实验例3、蝶脉通栓胶囊对血小板功能及凝血酶活性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血小板聚集仪及血液凝集仪观察了蝶脉通栓胶囊体外给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AG-1、PAG-5、PAG-M)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
1、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的准备:选用大鼠,雌雄兼用,体重200-250g。
(2)富含血小板血浆的准备:大鼠乙醚麻醉下,腹腔主动脉取血,3.8%枸缘酸钠抗凝,1000转/分离心5分钟,取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备用。
(3)ADP为促凝剂的准备
血小板促凝剂的准备:用1/10000天秤精确称取ADP5mg,用PH 7.4的0.2M磷酸盐缓冲液溶解,最终配制成浓为度2uM。
(4)受试药物的准备
蝶脉通栓胶囊,实验时配制浓度30%的混悬液,超声震荡充分溶解,用双层滤纸过滤。滤液再用0.45μm微孔滤膜抽滤,备用。阳性对照药(脑栓康复胶囊)同样方法制成混悬液备用。
(5)血液凝集仪的准备
将TYXN-96智能型血液凝集仪按实验操作步骤,取富含血小板血浆100μl,加入试验测药品10μl(浓度分别为:蝶脉通栓胶囊300mg/ml、200mg/ml、100mg/ml,脑栓康复胶囊200mg/ml),对照组加同体积生理盐水,测试时再加入促凝剂ADP 11μl,观测血小板聚集曲线变化,每组测试10例,分别计算各组1分钟、5分钟(PAG-1、PAG-5)的血小板聚集性率及血小板聚集性最大峰值(PAG-M)。
余下血液以3000rpm离心15分钟,取血浆,按说明书方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
(6)实验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2.1蝶脉通栓胶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蝶脉通栓胶囊300mg/ml和200mg/ml及100mg/ml给药,血小板聚集率在1分钟、5分钟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血小板聚集最大峰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蝶脉通栓胶囊体外给药对ADP所致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详见表5。
表5各组血小板聚集性的比较(x±s,n=10)
Figure C20071005568500171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2.2蝶脉通栓胶囊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蝶脉通栓胶囊300mg/ml和200mg/ml体外给药对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有一定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300mg/ml组和200mg/ml组给药可明显处长PT和TT时间。提示蝶脉通栓胶囊对凝血酶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6。
表6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比较(x±s,n=10)
Figure C20071005568500181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实验例4、蝶脉通栓胶囊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一)蝶脉通栓胶囊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本试验经结扎大鼠腹腔静脉,阻断血流,血液停留于局部,以致于缺氧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致使局部形成血栓。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体内静脉血栓形成的重量。
1、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及分组:选用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雌雄各半。实验时随机分为5组,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蝶脉通栓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
(2)给药途径与剂量:所有动物口服(灌胃)给药,每天给药一次。给药剂量分别为:蝶脉通栓胶囊高剂量组:2.0gkg-1体重;蝶脉通栓胶囊中剂量组:1gkg-1体重;蝶脉通栓胶囊低剂量组:0.5gkg-1体重;阳性对照组(脑栓康复胶囊):1gkg-1体重;对照组:给予同剂量蒸馏水灌胃。
(3)静脉血栓模型的复制及观察方法:动物按上述剂量分批灌胃给药,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给药麻醉。腹部正中切开腹腔,剥离下腔静脉,与左肾静脉下方用粗丝线结扎下腔静脉,缝合腹腔,结扎4小时后,处死大鼠,打开腹腔,在结扎下方2cm处夹闭管腔,取出瘀血段血管,剖开管腔,取出血栓,放在滤纸上,吸干血液,用微量电子天秤称取血栓湿重(mg),然后将血栓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称取血栓干重(mg)。
(4)统计学处理:各组血栓的湿重、干重的实验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蝶脉通栓胶囊2gkg-1体重和1gkg-1体重给药,对大鼠体内血栓模型动物的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血栓湿重、干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阳性对照组(脑栓康复胶囊)血栓湿重、干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蝶脉通栓胶囊低剂量组血栓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药比较,同剂量蝶脉通栓胶囊与同剂量脑栓康复胶囊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7。
表7实验各组大鼠血栓湿重与干重的比较(x±s n=10)
Figure C20071005568500191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二)蝶脉通栓胶囊对大鼠动脉-静脉旁路血栓形成作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动脉-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通过对旁路血流中丝线形成的血栓重量变化的比较,观察了蝶脉通栓胶囊对动物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1、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用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雌雄各半,实验时随机分为5组。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蝶脉通栓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
(2)给药途径与剂量:所有动物口服(灌胃)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天,给药剂量分别为:蝶脉通栓胶囊高剂量组2.0gkg-1体重;蝶脉通栓胶囊中剂量组1gkg-1体重;蝶脉通栓胶囊低剂量组0.5gkg-1体重;阳性对照组(脑栓康复胶囊)1gkg-1体重;对照组,给予同剂量蒸馏水灌胃。
(3)血栓形成测试方法
血栓形成管的准备:准备内径1mm,长10cm聚乙烯管2根,内径2mm,长8cm聚乙烯管1根,将两根内径1mm聚乙烯管分别套接于内径2mm的聚乙烯管上,同时在粗管段上放入1根5cm长的4号丝线,丝线固定端方向为动脉血流方向。
动物按上述剂量分批灌胃给药结束后,未次给药后30分钟,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给药麻醉。颈部正中切口,剥离气管、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外静脉,先做气管插管,以保持气流通畅,然后分别进行血栓管插管(插入前管内充满肝素生理盐水)。先将一端插入静脉,插入后从插管注射肝素5u/kg。另一端插入颈动脉。开启动脉,血流由动脉端流入颈静脉,15分钟后中断血流,取出丝线用微量电子天秤称取血栓湿重(mg),总重量减去丝线重量既为血栓湿重(mg)。
(4)观察指标与结果处理
对各组动物以血栓湿重为观察指标,分别对各组动物动脉血栓的湿重进行比较,并计算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各组实验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Figure C20071005568500211
2、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蝶脉通栓胶囊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动脉血栓湿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蝶脉通栓胶囊对大鼠体内动脉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蝶脉通栓胶囊与同剂量脑栓康复胶囊比较血栓重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8。
表8实验各组大鼠动脉血栓重量的比较(x±s,n=1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三)蝶脉通栓胶囊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作用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血栓形成仪,通过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法,观察不同剂量受试药物对动脉内血栓形成(堵塞动脉)时间(OT)的影响。
(1)实验动物与分组:选用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雌雄各半。实验时随机分为5组,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蝶脉通栓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
(2)给药途径与剂量:所有动物口服(灌胃)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天。给药剂量分别为:蝶脉通栓胶囊高剂量组2.0gkg-1体重;蝶脉通栓胶囊中剂量组1gkg-1体重;蝶脉通栓胶囊低剂量组0.5gkg-1体重;阳性对照组(脑栓康复胶囊)1gkg-1体重;对照组,给予同剂量蒸馏水灌胃。
(3)血栓形成测试方法: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1.2ml/kg体重)麻醉。切开颈部皮肤,剥离左侧颈总动脉,在动脉近心端下放刺激电极,远心端下放连接仪器之温度探头,打开仪器开关,通过刺激电极给予1.5mv直流电刺激5分钟。当仪器报警时,记录从刺激开始至报警时间(OT值)。
(4)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处理:观察比较各组动物颈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各组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蝶脉通栓胶囊(2gkg-1体重、1gkg-1体重)给药组动物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蝶脉通栓胶囊0.5gkg-1体重给药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也有延长趋势,但统计学未见显著性差异。表明一定剂量的蝶脉通栓胶囊对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结果见表9。
表9实验各组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比较(x±s,n=10)
Figure C20071005568500231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四)蝶脉通栓胶囊对犬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体外旋转环内模拟体内血流状态的方法,通过体外血栓形成仪观察了蝶脉通栓胶囊对犬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
1、实验方法
(1)动物选择与实验分组:选用健康家犬,体重12-15kg,雌雄兼用。
(2)药品的准备:蝶脉通栓胶囊,实验时配制浓度40%、20%、10%的混悬液,超声震荡充分溶解,用双层滤纸过滤。滤液再用0.45μm微孔滤膜抽滤,配制成不同浓度,备用。阳性对照药(脑栓康复胶囊)同样方法制成混悬液备用。
(3)实验观察方法:犬戊巴比妥钠静脉给药麻醉,颈部正中切口,手术剥离一侧颈总动脉,做颈动脉插管,经动脉每次取血3.6ml,迅速注入两根血栓管内(每根管内注射1.8ml,每只动物复管进行)。在加入血液前每管中加入蝶脉通栓胶囊滤过液0.2ml(分别含蝶脉通栓胶囊40mg、20mg、10mg),阳性对照组加入脑栓康复胶囊混悬液,对照组加入同体积生理盐水。然后将血栓管环状套在体外血栓形成仪转动圆盘上,开动仪器,使圆盘以17转/分速度转动,15分钟后停转,并迅速取下血栓管,把管内血液及形成的血栓倒在培养皿内,用眼科镊子轻轻夹住血栓一端提起使其自然下垂,然后放到干滤纸上用分规测量其长度,吸干表面鲜血后,放在称量过的纸片上,用精密微电子天称其重量,减去纸片重量后记录血栓湿重。将湿血栓连同纸片放入烤箱(温度64℃)20分钟,取出称其重量,减去纸片重量,即为血栓干重。分别计算各组体外形成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
(4)观察指标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测量和称量各组动物体外形成的血栓湿重及干重。各组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蝶脉通栓胶囊40mg、20mg体外给药可降低体外血栓长度、血栓湿重和干重(P<0.05,0.01),表明蝶脉通栓胶囊对动物体外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蝶脉通栓胶囊与同剂量的阳性对照药(脑栓康复胶囊)比较,在血栓长度值、血栓湿重、干重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0。
表10实验各组大鼠动脉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及干重的比较(x±s,n=1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实验例5、蝶脉通栓胶囊对血瘀证模型动物血液流变学、血浆TXB2和6-Keto-PGF1a含量的影响
1、实验方法
(1)试验动物:选用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2)给药途径、方法及剂量:所有动物灌胃给药,每天灌胃给药一次。给药剂量分别为:蝶脉通栓胶囊高剂量组,2gkg-1体重;蝶脉通栓胶囊中剂量组,1gkg-1体重;蝶脉通栓胶囊低剂量组,0.5gkg-1体重;阳性对照组(脑栓康复胶囊),1gkg-1体重;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剂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动物按上述剂量连续灌胃给药14天。
(3)血瘀证模型的复制: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造模,除空白组外,其它各组动物经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kg。2小时后,将动物放入冰水中(4℃)浸泡5分钟,取出,2小时后再次注射同剂量盐酸肾上腺素。然后禁食20小时后,在乙醚麻醉下经腹主动脉穿刺取血5ml,其中3ml注入装有肝素抗凝剂的试管中,其余2ml注入装有消炎痛-EDTANa2(0.18ml)的试管中。
在装有肝素抗凝剂试管中吸取1ml加入BV-100血液流变仪中测定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剩余2ml全血以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吸取上层血浆1ml加入BV-100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浆黏度。
将装有消炎痛-EDTANa2(0.18ml)试管中的2ml血,4℃、3500转/分离心15分钟,吸取上层血浆-20℃保存。按照TXB2和6-Keto-PGF1a试剂盒要求,用γ记数仪对TXB2和6-Keto-PGF1a含量进行测定。
(4)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各组测试结果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2.1蝶脉通栓胶囊对血瘀证模型动物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见表11,结果表明,血瘀证模型动物组的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提示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可造成动物急性血瘀现象,并能使模型大鼠血液粘滞性增高。
蝶脉通栓胶囊对血瘀证模型动物全血粘度影响表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动物各切变率下全血粘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中剂量组动物在100/S和180/S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表明蝶脉通栓胶囊对模型动物全血粘度升高有改善作用。
血浆粘度观察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各组动物的全血粘度均明显降低,表明蝶脉通栓胶囊模型动物血浆粘度升高有改善作用。
2.2蝶脉通栓胶囊对血瘀证模型动物血浆TXB2、6-Keto-PGF1a水平及6-Keto-PGF1a/TXB2比值的影响
见表12,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蝶脉通栓胶囊高剂量组动物血浆TXB2的含量明显降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动物血浆TXB2水平也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未见显著性差异。对6-Keto-PGF1a水平影响观察表明,各给药组6-Keto-PGF1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蝶脉通栓胶囊高剂量组6-Keto-PGF1a/TXB2比值明显升高,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升高不明显。表明蝶脉通栓胶囊可明显抑制血瘀证模型动物血浆TXB2水平,从而对血栓形成起到抑制作用。
Figure C20071005568500271
(一)蝶脉通栓胶囊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为了解蝶脉心通胶囊一天内大剂量给药对实验动物安全性的影响,根据毒理学试验观察的要求,进行相关的试验观察,试验中根据预试验情况,分组给药,小鼠高剂量组未见死亡,因此无法计算该制剂的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改为动物的最大耐受量(MTD)的测定。试验中小鼠按最大灌胃容量(40ml/kg)给予最大浓度蝶脉通栓胶囊(最大浓度45%)给药,为提高给药剂量,采用一日2次给药法给药,因受药物浓度及灌胃体积所限给药剂量已无法再增加,故给药剂量已达最大耐受剂量,结果受试动物24小时内给药剂量累积为36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为201.6g生药·kg-1)。
脉通栓胶囊临床给药量为成品药3.6g·kg-1体重,相当于每公斤体重0.05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0.28g·kg-1体重)。
经计算蝶脉通栓胶囊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MTD)以达成人每日用量(0.05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0.28g·kg-1体重)的720以上。给药后连续观察七天,所有受试小鼠均未见有异常表现,无一死亡。
根据统计学Wright化法则,可以推测出蝶脉通栓胶囊口服给药的LD50必大于36g·kg-1
(二)蝶脉通栓胶囊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本试验用Wistar大鼠,经口服(灌胃)分别给予蝶脉通栓胶囊6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33.6g·kg-1体重;4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22.4g·kg-1体重;2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11.2g·kg-1体重。分别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生药量0.28g·kg-1体重)的120倍、80倍和40倍。连续灌胃给药26周,可逆性观察2周。结果表明,经给药期及停药后可逆性观察,受试动物一般状态良好,给药期间四组大鼠食量和体重增长基本一致。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测均表明该制剂对受试动物造血系统、肝功能、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肉眼及镜下病理学检查未见与毒性有关的病理变化。停药后无继发性毒性反应发生。

Claims (4)

1、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抱茎苦荬菜550份~650份,赤芍550份~650份,红花350份~450份,水蛭70份~9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抱茎苦荬菜600份,赤芍600份,红花400份,水蛭8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四味中药,取水蛭及30%量红花粉碎成细粉;抱茎苦菜、赤芍加7~9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2~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1.10-1.15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60%~70%,搅拌均匀,于4℃静置24小时,滤过,备用;剩余红花加入8~10倍量80%~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与上述水煎醇沉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测相对密度1.30-1.35的稠膏;水蛭及红花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水蛭及30%量红花粉碎成细粉;抱茎苦荬菜、赤芍加8倍量水煎煮3次,  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50℃时测至相对密度1.10-1.15的清膏,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65%,搅拌均匀,在4℃下、静置24小时,滤过,备用,剩余红花加入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与上述水煎醇沉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50℃时测至相对密度1.30-1.35的稠膏;水蛭及红花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
CNB200710055685XA 2007-05-25 2007-05-25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053445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55685XA CN100534458C (zh) 2007-05-25 2007-05-25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55685XA CN100534458C (zh) 2007-05-25 2007-05-25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2122A CN101062122A (zh) 2007-10-31
CN100534458C true CN100534458C (zh) 2009-09-02

Family

ID=38963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55685XA Active CN100534458C (zh) 2007-05-25 2007-05-25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3445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0210B (zh) * 2015-04-16 2016-01-20 成磊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颅脑外伤综合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7377A (zh) * 2004-08-06 2005-03-02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蜡蚧轮枝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7377A (zh) * 2004-08-06 2005-03-02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蜡蚧轮枝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2122A (zh) 200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20689A (zh) 欣力康复方制剂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CN107648479A (zh) 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品
CN100534458C (zh) 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0740326B1 (ko) 두통 치료의 약제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응용
CN100391506C (zh) 一种治疗痴呆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8520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9355B (zh) 一种由红花与山楂叶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CN101032534B (zh) 救必应总皂苷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931216B (zh) 一种由红花与红景天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CN103405501A (zh) 三味活血化瘀胶囊的制取方法
CN101991757B (zh) 一种补肾助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7299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9718304A (zh) 改善人体心脑血管功能微循环及预防血栓的中药组合物
CN109718305A (zh) 改善人体气血功能提高耐缺氧延缓衰老的中药组合物
CN104474073B (zh) 一种护理产后尿潴留的药剂
CN114344388B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661422B (zh) 一种防治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96539C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45162B (zh)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161272B (zh)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90839C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CN105853582A (zh)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胆石症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637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4411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907320B (zh) 中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中药的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30021 Changchun workers and peasants Road, Jilin, No. 1478

Patentee after: Teaching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130021 Changchun workers and peasants Road, Jilin, No. 1478

Patentee befor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LIN CHUANGZHI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date: 201205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30021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TO: 130051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28

Address after: 130051 No. 176, black waterway, Changchun, Jilin

Patentee after: JILIN PROVINCE CHUANGZHI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30021 Changchun workers and peasants Road, Jilin, No. 1478

Patentee before: Teaching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ANBIAN MEDICINE INDUSTRY CO LTD, AOD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LIN CHUANGZHI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6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30051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TO: 133700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JILI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26

Address after: Dunhua City, Jilin province 133700 Avenue Aodong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No. 2158

Patentee after: Yanbian Medicine Industry Co., Ltd., Aodong

Address before: 130051 No. 176, black waterway, Changchun, Jilin

Patentee before: JILIN PROVINCE CHUANGZHI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