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8002C - 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8002C
CN100478002C CNB200610018949XA CN200610018949A CN100478002C CN 100478002 C CN100478002 C CN 100478002C CN B200610018949X A CNB200610018949X A CN B200610018949XA CN 200610018949 A CN200610018949 A CN 200610018949A CN 100478002 C CN100478002 C CN 1004780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s carthami
valerian
radix astragali
rhizoma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189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2241A (zh
Inventor
熊义涛
周从辉
金建忠
王红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UIER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UIER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UIER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UIER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189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78002C/zh
Publication of CN1872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2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80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800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该药物是由黄芪、红花、缬草按比例制备而成的药剂。其制备工艺是:1)将缬草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缬草挥发油,所得缬草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埋,包埋后吹风干燥;2)将红花用温水浸提两次,所得红花提取液减压浓缩,获得红花流浸膏;3)将黄芪煎煮提取两次,所得黄芪提取液减压浓缩,获得黄芪流浸膏;4)合并两流浸膏,减压干燥、粉碎,获得红花黄芪浸膏粉,将红花黄芪浸膏粉与缬草挥发油包埋物混合均匀,再按常规方法将其制成硬胶囊、软胶囊、颗粒剂、滴丸、微丸或片剂。该药物能抗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冠脉流量,且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同时起效快,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而成的益气活血、理气止痛药物,具体地指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据《心肺血管疾病杂志》(1997年,16卷2期,第92页)刊登的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发展概况一文介绍,在欧美国家冠心病的发病占各种疾病的首位。另据《广州医学》(2000年,31卷3期,第66页)记载的广州越秀区208例75岁以上老人健康调查报告一文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最高达27.5%。而北京市1997年对55~92岁人群调查结果为:冠心病的患病率达17.8%,且死亡率高,55~64岁间男性死亡率为1.25‰、女性为0.80‰,65~74岁间男性死亡率为3.76‰、女性为2.89‰,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上升。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类。手术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介入性方法,成功率由早年的60%~7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但由于PTCA手术中可因血管急性闭塞导致严重并发症、且手术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TCA手术治疗冠心病的远期疗效。药物治疗中用于冠心病的西药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硝酸酯类药:使用普遍,疗效确切,但可产生面部潮红,博动性头痛,体位性低血压,剂量过大可反射性加快心率,连续用药2~3周后可出现耐受性;其二,β-受体阻断药:以普萘洛尔为代表,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心绞痛药,但长期服用,易引起心动过缓,心室功能抑制等。其三,钙拮抗药:以硝苯地平、维拉帕米为代表,对变异性心绞痛和典型心绞痛疗效较好,但可引起呕吐、恶心、泛力等副反应。总之,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起效快,但普遍副作用明显,而冠心病心绞痛以老年患者为多,且需要长期用药,因而其毒副作用显得更为突出。
祖国医学认为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共同构成冠心病的两个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类型。由于冠心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故往往形成虚中有滞,滞中有虚的局面。山东中医学院1984年印刷出版的《研究生论文集(上册)》第146页记载了对135例冠心病病人进行中医辩证的结果,属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者共129例,占患者总数的95.6%。《中医杂志》(1989年,30卷8期,第39页)冠心病心绞痛318例辨证分型探讨一文总结了全国十二家医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情况,抽样检测318例辩证分型,提示本虚标实的有286例,占患者总数的89.9%,本虚以气虚为明显特征(占虚证的63.2%),标实以气滞血瘀为最(占标实的84.8%),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病理,气滞是冠心病发病不可忽略的病理因素。现有的用于冠心病的中药大多根据上述理论处方,不仅中药原料的配伍种类繁多、成本高昂,而且各中药原料的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疗效也并非稳定一致,甚至处方中某些中药原料具有毒副作用。因此,研究出效果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原料配伍少而精、制作成本低廉、能益气活血、理气止痛、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研究出的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黄芪5g~60g     红花5g~40g    缬草5g~30g。
制备本发明药剂的原料的较好重量配比为:
黄芪20g~40g    红花7g~18g    缬草7g~18g。
制备本发明药剂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黄芪25g~35g    红花10g~15g   缬草8g~15g。
制备本发明药剂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黄芪30g    红花12g    缬草9g。
本发明的药剂可以是药剂学中任何一种可接受的剂型,通常选用硬胶囊、软胶囊、颗料剂、滴丸、微丸或片剂中的一种。
本发明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缬草原料,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缬草挥发油,提取时间为6~9小时,所得缬草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埋,包埋后吹风干燥;
2)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红花原料,温水浸提两次,每次加红花原料6~8倍重量的水,提取2~4小时,所得红花提取液减压浓缩,获得红花流浸膏;
3)取上述重量配比的黄芪原料,煎煮提取两次,每次加黄芪原料4~6倍重量的水,提取2~4小时,所得黄芪提取液减压浓缩,获得黄芪流浸膏;
4)合并红花流浸膏和黄芪流浸膏,减压干燥、粉碎,获得红花黄芪浸膏粉,将红花黄芪浸膏粉与缬草挥发油包埋物混合均匀,再按常规方法将其制成硬胶囊、软胶囊、颗粒剂、滴丸、微丸或片剂。
以下对本发明的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的药效、毒理等基础研究状况简述如下:
一、药效学研究
针对麻醉狗,研究了本发明的复方缬草药物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对心肌耗氧量、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针对血瘀模型家兔,研究了本发明的复方缬草药物的活血化瘀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1、灌胃给予复方缬草药物对狗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显减轻缺血所引起的心外膜电图的S-T段改变
在空白对照组,结扎后见结扎部位以下电极(6~30号)记录到的心外膜电图的S-T段明显升高,并持续至实验结束。∑-ST和N-ST持续升高,提示结扎部位以下出现了大面积心肌缺血。复方缬草药物低、中、高三个剂量组(100mg/kg、200mg/kg、300mg/kg,p.o.)的∑-ST和N-ST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从结扎后15min和30min就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丹参滴丸组(120mg/kg,p.o.)的∑-ST和N-ST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从结扎后60min和120min起,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由此可见复方缬草药物的抗缺血作用较丹参滴丸组出现早。
(2)明显减轻缺血所引起的生化和心肌酶谱变化
向宁蛋白I:结扎后生理盐水组的血清TnI浓度随时间持续升高,在30min、120min和240min分别为1.27±0.21ng/ml、2.05±0.55ng/ml和3.07±0.37ng/ml。各用药组在结扎后血清TnI浓度升高程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复方缬草药物低、中、高剂量组和丹参滴丸组在结扎30min后,血清TnI净增值分别减少了73.68%、88.30%、92.87%和90.59%。
肌酸激酶(CK-MB,CK):结扎后15~240min,各组CK-MB活性随时间进行性升高。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复方缬草药物低、中、高剂量组CK-MB活性净增值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而丹参滴丸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明显差异。CK活性的变化趋势与CK-MB相似。
(3)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结扎后生理盐水组的心肌梗死面积为11.2±1.3%,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全部用药组均明显降低了心肌梗死面积(约40%~50%)。
2、经十二指肠给药,复方缬草药物对狗冠脉流量、心肌耗氧量、心脏功能及其它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复方缬草药物低、中、高剂量组(50mg/kg、100mg/kg、200mg/kg),给药后30min冠脉流量明显增加,75min~90min此效应达峰值,然后缓慢下降,至给药后120min,冠脉流量仍明显高于给药前。复方缬草药物各剂量组均见用药后心肌耗氧量呈下降趋势,但耗氧量的明显降低始见于用药后105min。
3、复方缬草药物对血瘀模型家兔的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复方缬草药物与复方丹参滴丸均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瘀模型家兔的全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状况。
二、毒理学研究
长期毒性试验按临床用药设复方缬草药物高、中、低三个物剂量组和对照组,其剂量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200倍、100倍、50倍,大鼠灌胃给药三个月,经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及各脏器病理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异常及中毒现象,说明本发明的复方缬草药物使用安全可靠。
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表明:小鼠口服复方缬草药物的LD50为11.74±1.53g/kg。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选用制备复方缬草药物的原料只有黄芪、红花和缬草三种,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组配简单、易于为众多普通冠心病患者接受。试验研究表明:该药物具有极好的益气活血、理气止痛、快捷起效功能,不仅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流量、明显减轻心肌缺血所引起的生化和心肌酶谱变化、心外膜电图的S-T段改变、以及缺血引起的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状况、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同时,这三种植物原料的组配基本上无毒副作用,服用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附图说明
附图为固定多点式心外膜电极在试验犬心脏表面的固定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实施例1: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是由30kg黄芪、12kg红花、9kg缬草制备而成的药剂。
实施例2: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是由25kg黄芪、15kg红花、12kg缬草制备而成的药剂。
实施例3: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是由35kg黄芪、10kg红花、8kg缬草制备而成的药剂。
实施例4: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是由20kg黄芪、15kg红花、7kg缬草制备而成的药剂。
实施例5: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是由40kg黄芪、9kg红花、15kg缬草制备而成的药剂。
实施例6: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是由5kg黄芪、8kg红花、8kg缬草制备而成的药剂。
实施例7: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是由50kg黄芪、30kg红花、18kg缬草制备而成的药剂。
实施例8: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是由60kg黄芪、25kg红花、22kg缬草制备而成的药剂。
实施例9: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是由30kg黄芪、15kg红花、15kg缬草制备而成的药剂。
上述各实施例中复方缬草药物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缬草原料,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缬草挥发油,提取时间为6~9小时,最好控制在8小时,所得缬草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埋,包埋的比例为:缬草挥发油∶β-环糊精∶水=1∶3∶5,包埋后置于干燥箱中在35℃以下吹风干燥。
2)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红花原料,在70~80℃的温水中浸提两次,每次加红花原料6~8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2~4小时,最好控制在3小时,所得红花提取液减压浓缩,获得红花流浸膏。
3)取上述重量配比的黄芪原料,置于多能提取罐中煎煮提取两次,每次加黄芪原料4~6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2~4小时,最好控制在3小时,所得黄芪提取液减压浓缩,获得黄芪流浸膏。
4)合并红花流浸膏和黄芪流浸膏,减压干燥、粉碎,获得红花黄芪浸膏粉,将红花黄芪浸膏粉与缬草挥发油包埋物混合均匀,再按常规方法,制成硬胶囊、软胶囊,颗粒剂、滴丸、微丸或压制成片剂。
按上述制备工艺所获得的复方缬草胶囊,冠心病患者可根据医嘱的药量大小服用。一般来说,对于每粒0.4g的胶囊,成人每日两次,每次两粒,温开水冲服,两个月为一疗程。
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复方缬草胶囊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优良疗效,发明人深入研究比较了本发明的复方缬草胶囊与缬草红花提取物、缬草黄芪提取物、黄芪红花提取物在抗心肌缺血作用上的异同,以及对冠状动脉流量、心肌耗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现有三:其一,复方缬草胶囊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程度明显优于缬草红花提取物、缬草黄芪提取物、黄芪红花提取物,其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二,复方缬草胶囊抗心肌缺血的起效时间明显优于缬草红花提取物、缬草黄芪提取物、黄芪红花提取物,其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三,在试验所设的各时间点,复方缬草胶囊增加冠状动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明显优于缬草红花提取物、缬草黄芪提取物、黄芪红花提取物,其差异具有显著性。以下简要描述本比较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1、试验动物
选择健康成年的杂种犬,雌雄兼用,体重12~16kg,购进后饲养2周用于试验。犬房温度维持在20~25℃,每天喂食2次,粮500g,牛肉150g,蔬菜适量,自由饮水。
2、药品和主要试剂
(1)本发明的复方缬草胶囊,每克相当于生药5.36g,按本发明的制备工艺获得。
(2)缬草红花提取物,每克药粉相当生药10.99g,参照本发明制备工艺中的对应步骤制备而成。
(3)缬草黄芪提取物,每克药粉相当生药g.14g,参照本发明制备工艺中的对应步骤制备而成。
(4)黄芪红花提取物,每克药粉相当生药7.61g,参照本发明制备工艺中的对应步骤制备而成。
(5)肌酸激酶(CK)和CK-MB试剂均为波音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产品。Troponin I酶免疫试验药盒系Bioseed Inc.产品。
3、对犬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的比较
(1)试验分组和剂量选择
共分为5组,分别为①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②复方缬草胶囊组,给药剂量为200mg/kg(相当于1.07g生药/kg);③缬草红花提取物组,给药剂量为97mg/kg(相当于1.07生药/kg);④缬草黄芪提取物组,给药剂量为131mg/kg(相当于1.07g生药/kg);⑤黄芪红花提取物组,给药剂量为140mg/kg(相当于1.07g生药/kg)。
(2)试验方法
用戊巴比妥钠(30mg/kg)对犬进行静脉麻醉,行气管插管,连接Bird6400人工呼吸机,FiO260%,呼吸频率22~24次/min,潮气量280~320ml。经左侧股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供输液和监测中心静脉压;股动脉插管,持续记录动脉压。改右侧卧位,左侧开胸,剪开心包,分离冠状动脉前降支,备线于分离处。在心脏表面缝置30点固定式心外膜电极,如图1所示,图中标号A所示为结扎处,标号B所示为电极固定处,每排5个,共6排,使备扎部位正好位于1、2、6、7电极间,经多导记录仪记录心外膜电图。完成全部手术约需40~50min。记录结扎前各参数和采集血样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别于结扎后15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240min记录心外膜电图,采血并分离血清,用于心肌生化测定。实验结束时,取出心脏称重,在心脏结扎线以下,平行冠状沟将心室横断切成数片,用硝甲基四唑蓝(N-BT)染色,拍照后将蓝染心肌剪下称重,计算梗死心肌百分率。
(3)观察指标
30点心外膜电图,S-T段偏移程度可间接反映缺血程度,发生S-T段偏移的电极数可间接反应缺血区的范围。向宁蛋白I(Tropnin I,TnI);近年证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肌组织损伤,TnI是最敏感、最特异的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MB,CK):形态学变化,经N-BT染色后测定梗死面积。
(4)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犬缺血前后和各用药组与生理盐水组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t检验。
(5)试验结果
①可减轻缺血所引起的心外膜电图的S-T段改变
生理盐水组:结扎后10min,见结扎部位以下电极(6~30号)记录到的心外膜电图的S-T段明显升高,缺血前∑-ST为42.7±16.8mV,结扎后10min升至51.9±14.7mV,60min后达81.6±17.5mV(与结扎前比较,P<0.01),240min时仍维持在81.4±13.5mV(P<0.01),详细结果见表1。其中S-T段高于2mV的位点数(或电极数,N-ST)由结扎前的11.2±5.2增至12.0±4.1(10min),240min时仍维持在19.8±4.7(p<0.05),详细结果见表2。以上结果提示犬心脏结扎部位以下出现了大面积心肌缺血。
复方缬草胶囊组:∑-ST和N-ST均呈下降趋势,复方缬草胶囊组从结扎后10min就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缬草红花提取物组、缬草黄芪提取物组、黄芪红花提取物组,表明其抗心肌缺血作用出现时间明显较上述各组提前,详细结果见表1、表2。
②复方缬草胶囊可明显减轻缺血所引起的生化和心肌酶谱变化
向宁蛋白I:结扎后,生理盐水组的血清TnI浓度随时间持续升高,在30min、60min、240min分别为1.15±0.18ng/ml、1.51±0.31ng/ml和2.95±0.40ng/ml。各用药组在结扎后血清TnI浓度也升高,但升高程度明显比生理盐水组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复方缬草胶囊组、缬草红花提取物组、缬草黄芪提取物组、黄芪红花提取物组,在结扎后各时间点(30min、120min、240min)血清TnI净增值均明显减少,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缬草红花提取物组、缬草黄芪提取物组、黄芪红花提取物组组比,复方缬草胶囊组在结扎后各时间点(30min、120min、240min)血清TnI净增值均明显减少,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复方缬草胶囊起效快,详细结果见表3。
肌酸激酶(CK-MB,CK):结扎后15~240min,各组CK-MB活性随时间进行性升高,但复方缬草胶囊组的CK-MB活性净增值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 or 0.01),缬草红花提取物组、缬草黄芪提取物组、黄芪红花提取物组的CK-MB活性净争值与生理盐水组比无明显差异。与缬草红花提取物组、黄芪红花提取物组相比,复方缬草胶囊组在30min后即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复方缬草胶囊组在15min后CK-MB活性净增值明显低,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说明复方缬草胶囊起效快的特点,详细结果见表4。
③对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
生理盐水组的心肌梗死面积为10.8±1.4%,复方缬草胶囊组、缬草红花提取物组、缬草黄芪提取物组、黄芪红花提取物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4.6±0.9%、6.6±1.9%、8.3±1.2%、7.4±1.3%,显示复方缬草胶囊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缬草红花提取物组、缬草黄芪提取物组和黄芪红花提取物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详细结果见表6。
以上结果显示:复方缬草胶囊抗心肌缺血作用的强度明显优于缬草红花提取物、缬草黄芪提取物、黄芪红花提取物。复方缬草胶囊抗心肌缺血作用的起效时间明显优于缬草红花提取物、缬草黄芪提取物、黄芪红花提取物。
4、对犬冠脉流量、心肌耗氧量作用的比较
(1)试验分组
共分为5组,分别为①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②复方缬草胶囊组,给药剂量为200mg/kg(相当于1.07g生药/kg);③缬草红花提取物组,给药剂量为97mg/kg(相当于1.07生药/kg);④缬草黄芪提取物组,给药剂量为131mg/kg(相当于1.07g生药/kg);⑤红花黄芪提取物组,给药剂量为140mg/kg(相当于1.07g生药/kg)。
(2)试验方法
动物麻醉和开胸手术同前,分离冠状动脉左前支,放置适当直径的电磁流量计探头,记录冠脉流量。经颈静脉插管至右心房,再经冠状静脉窦口插入冠状静脉,供取心脏静脉血。颈动脉插管,供取动脉血。持续记录肢体导联心电图。记录给药前各参数:经十二指肠给药,分别于给药后15min、30min、45min、60min、90min和120min记录各参数值。
(3)观察指标
冠状动脉流量、心肌耗氧量。
(4)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用药前后和各用药组与生理盐水组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t检验。
(5)试验结果
①对犬心肌耗氧量作用的比较
复方缬草胶囊组用药后15min心肌耗氧量呈下降趋势,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缬草红花提取物组和黄芪红花提取物组给药后30min、缬草黄芪提取物组给药后60min,降低心肌氧耗与生盐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给药后30min,复方缬草胶囊组降低心肌氧耗明显优于缬草红花提取物组、黄芪红花提取物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给药后90min,复方缬草胶囊组降低心肌氧耗明显优于缬草红花提取物组、缬草黄芪提取物组、黄芪红花提取物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详细结果见表7。
②对犬冠脉流量作用的比较
给药15min后,复方缬草胶囊组冠脉流量明显增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50mi~90min此效应达峰值,然后缓慢下降,至实验结束(给药后120min)时,冠脉流量仍明显高于给药前,缬草红花提取物组、缬草黄芪提取物组、黄芪红花提取物组在给药后45min,冠脉流量明显增加,与生理盐水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结果见表8。
祖国医学文献虽无冠心病这一病名,但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等方面的论述与记载颇丰。《素问》指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体,寒气入经而藉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说明本病与寒凝、气滞血瘀有关。缬草红花提取物虽可疏理气机、活血化瘀,但不能改善气行无力之病因,化瘀之力明显较复方缬草胶囊差。缬草红花提取物虽可疏理气机、止痛、补气,但活血化瘀之功明显较复方缬草胶囊差。红花黄芪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补气之功,但不能疏理气机、止痛,易出现气逆现象。气虚血瘀和气滞血瘀是导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病因病机,本发明重用黄芪为君,取其补益心气之功,心气充沛,能主血脉,畅而强有运动之力,即“大气一转,其瘀必散”。红花,归心、肝经,活血化瘀,心脉之瘀去而心脉畅通,通则不痛。缬草,入心、肝经,具有疏理气机,宣畅气滞、行气止痛的作用。本发明的诸药有机组合为一体,协同作用,共奏益气活血、理气止痛之功。试验数据表明:本发明的复方缬草药物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作用程度明显优于缬草红花提取物、缬草黄芪提取物、黄芪红花提取物。
Figure C20061001894900141
Figure C20061001894900151
Figure C20061001894900161

Claims (7)

1.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中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重量份计组成为:
黄芪5g~60g    红花5g~40g    缬草5g~3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中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重量份计组成为:
黄芪20g~40g    红花7g~18g     缬草7g~18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中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重量份计组成为:
黄芪25g~35g    红花10g~15g    缬草8g~15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中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重量份计组成为:
黄芪30g         红花12g         缬草9g。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的剂型是硬胶囊、软胶囊、颗粒剂、滴丸、微丸或片剂中的一种。
6.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缬草原料,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缬草挥发油,提取时间为6~9小时,所得缬草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埋,包埋后吹风干燥;
2)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红花原料,温水浸提两次,每次加红花原料6~8倍重量的水,提取2~4小时,所得红花提取液减压浓缩,获得红花流浸膏;
3)取上述重量配比的黄芪原料,煎煮提取两次,每次加黄芪原料4~6倍重量的水,提取2~4小时,所得黄芪提取液减压浓缩,获得黄芪流浸膏;
4)合并红花流浸膏和黄芪流浸膏,减压干燥、粉碎,获得红花黄芪浸膏粉,将红花黄芪浸膏粉与缬草挥发油包埋物混合均匀,再按常规方法将其制成硬胶囊、软胶囊、颗粒剂、滴丸、微丸或片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步骤1)中缬草挥发油的包埋比例为:缬草挥发油∶β-环糊精∶水=1∶3∶5,包埋后于35℃以下吹风干燥;所说的步骤2)中的水温为70~80℃。
CNB200610018949XA 2006-04-27 2006-04-27 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Active CN10047800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8949XA CN100478002C (zh) 2006-04-27 2006-04-27 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8949XA CN100478002C (zh) 2006-04-27 2006-04-27 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2241A CN1872241A (zh) 2006-12-06
CN100478002C true CN100478002C (zh) 2009-04-15

Family

ID=37482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8949XA Active CN100478002C (zh) 2006-04-27 2006-04-27 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800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8630B (zh) * 2010-12-16 2014-03-19 苏州大学 一种镇静安神的缬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1747B (zh) * 2016-12-27 2020-03-24 翔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虫草芪参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标准检测方法
CN110368434B (zh) * 2019-09-03 2021-04-20 武汉惠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述评. 郑梅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第5卷第7期. 199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2241A (zh) 2006-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69660A1 (en) A composition of radix codonopsis and radix astragali, a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its application
CN101104048B (zh) 生脉冠心复方药物
CN101199618A (zh) 参灵通络胶囊
CN101524469A (zh) 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6877A (zh) 用于气虚血瘀证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中药组合物
CN100478002C (zh) 治疗冠心病的复方缬草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00389804C (zh) 治疗糖尿病的芪麦苓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88539C (zh) 一种血脉康药物组合物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77731C (zh) 一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861124A (zh) 一种木香组合药物及其应用
CN102018852A (zh) 参连消渴降糖胶囊及制作工艺
CN1088998C (zh) 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静脉注射用药物
CN100479842C (zh)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7299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5920371A (zh) 一种具有降三高功效的灵芝复方制剂
CN1325509C (zh) 西洋参果总皂苷提取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
CN101244139B (zh) 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4956B (zh) 一种用于中风恢复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20253B (zh) 一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
CN1857293B (zh) 一种含有野黄芩苷和芍药苷的药用组合物
CN100493543C (zh) 一种用于戒毒的中药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02937C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96539C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996C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554A (zh) 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