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9274A - 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99274A CN1899274A CN 200610036605 CN200610036605A CN1899274A CN 1899274 A CN1899274 A CN 1899274A CN 200610036605 CN200610036605 CN 200610036605 CN 200610036605 A CN200610036605 A CN 200610036605A CN 1899274 A CN1899274 A CN 18992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ingerol
- oxime
- platelet aggregation
- gingerol oxime
- aspir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姜酚肟是姜酚的肟化物,不具有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稳定性及提取率均显著高于姜酚,而体内、体外实验结果均显示出姜酚肟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应,表明姜酚肟具有与阿司匹林、姜酚相媲美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小板聚集功能过强及各种血栓性疾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和天然药物改性的新药功能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栓形成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而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临床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d)用于防止血栓形成,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病患者,但阿司匹林有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和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长期服用;姜酚虽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活性,但提取率低,不利于广泛应用。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干燥根茎,为传统的温里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干姜具有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已有多篇文献报道姜的醇提物、水提物具有抗ADP、乙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干姜中的辣味成分姜酚可以抑制凝血酶原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阿司匹林,无胃肠道副作用。
然而自生姜中获得的天然粗姜酚稳定性低,提取率低,不易获得和保存;由于没有可广泛供工业生产使用的姜酚,目前无法将姜酚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广泛应用起来。
姜酚肟是由干姜中提取姜酚合成的具有类似姜酚结构的化合物,稳定性及提取率均显著高于姜酚(见发明专利“姜酚肟及其合成与应用”,申请号“200510032975.3”),可解决姜酚获得难、保存难的问题,如姜酚肟具有与姜酚相似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效应,将会取得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目前,已报道姜酚肟具有较弱的消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姜酚衍生物——姜酚肟,优于姜酚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可广泛用于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性疾病。
本发明所述的姜酚肟,是将姜酚粗提物或纯姜酚通过肟反应得到的姜酚衍生物,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n=4,为6-姜酚肟;n=6,为8-姜酚肟;n=8,为10-姜酚肟;n=10,为12-姜酚肟。
本发明采用体内、体外实验证明姜酚肟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应,表明姜酚肟具有与阿司匹林、姜酚相媲美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用人工方法大量合成,有望开发出成本低廉的与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相媲美、无毒副作用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新药,产业化前景广阔。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可用于治疗各种血小板聚集功能过强和各种血栓性疾病,该药物为治疗和/或预防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本发明的姜酚肟为口服型制剂或非口服型制剂,给药量因药物不同而各有不同,以3.3~6.6mg/kg剂量(60kg体重成人每天200~400mg)比较合适。经口服给药时,将姜酚肟与常规的药用辅剂如赋形剂、抗氧化剂、包衣剂、着色剂等混合,将其制成颗粒剂、胶囊、片剂等形式给药;非经口给药时可制成注射液、输液剂或栓剂等。上述各制剂可采用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姜酚肟是姜酚的肟化物,稳定性及提取率均显著高于姜酚。
2、姜酚肟不具有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3、体内外实验结果均显示,姜酚肟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应,表明姜酚肟具有与阿司匹林、姜酚相媲美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姜酚肟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实验流程图。
图2为姜酚肟对小鼠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实验流程图。
图3为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和姜酚肟对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比较图。
图4为各组药物对小鼠血小板聚集性影响比较图。
其中,图4.1a为溶剂对照组,图4.1b为溶剂对照组圆树型,图4.1c为溶剂对照组扩大型;
图4.2a为阿司匹林组,图4.2b为阿司匹林组圆树型,图4.2c为阿司匹林组扩大型;
图4.3a为姜酚肟低剂量组,图4.3b为姜酚肟低剂量组圆树型,图4.3c为姜酚肟低剂量组扩大型;
图4.4a为姜酚肟高剂量组:图4.4b为姜酚肟高剂量组圆树型,图4.4c为姜酚肟高剂量组扩大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姜酚肟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如图1所示,从家兔(新西兰大耳白兔)心脏取血,用3.8%(3.8g/100ml)的枸橼酸钠(1∶9,V/V)抗凝,抗凝血以800r/min离心10min,吸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将余下的部分以3000r/min离心15min,吸出贫含血小板血浆(PPP),以PPP为空白对照管对血小板聚集仪调零。按照Born氏比浊法,将盛有300μl PRP的比浊管置于血小板聚集仪中,37℃保温1min,经PPP标定后,在一小磁棒搅拌情况下加入各药物(各药物浓度分别为0.4mmol/L、0.8mmol/L、1.6mmol/L、3.2mmol/L的姜酚肟)50μl(溶剂均为终浓度为2.6%(体积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再加入诱导剂2mmol/L的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20μl诱导聚集,以终浓度2.6%的DMSO为溶剂对照,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根据聚集曲线及最大聚集率分析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实验的结果见表1、表2。
实施例2:姜酚肟对小鼠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如图2所示,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阿司匹林组(30mg/kg)、姜酚肟低剂量组(30mg/kg)、姜酚肟高剂量组(60mg/kg)(均以0.1%(0.1g/100ml)蔗糖脂溶液为溶剂,临用时即配),连续灌胃给药5d,0.2ml/只,1次/d,末次给药1h后眼球取血1ml(3.8%(3.8g/100ml)枸橼酸钠溶液按1∶9V/V抗凝),4℃放置5min诱导聚集,吸取抗凝血300μl滴在已涂有火棉胶溶液的干燥玻片上,约2×2cm2;血片置37℃恒温鼓风干燥箱中温育8min,用pH7.4PBS(磷酸盐缓冲液)冲去红细胞、白细胞,室温风干。用饱和高锰酸钾溶液染色8min,取出血片,蒸馏水冲净,自然风干。10×40倍显微镜下观察,表面光滑、外围完整的血小板为圆型;边缘不整,伸展出长短不一、粗细不匀、形态各异的树突状伪足的血小板为树型;圆型和树型合称为圆树型。树型的血小板相互接触,或与其他型的血小板接触,极易发生聚集。这种由两个或以上的血小板边缘相互融合,由树突状伪足相互交连而成的血小板形态,称为扩大型,是血小板的细胞膜形状或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粘着聚集形态。分别计算一视野下,圆树型、扩大型血小板所占的百分比,扩大型血小板的聚集个数。实验的结果见表3。
表1姜酚肟对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组别 | 剂量(mmol/L) |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 |||
1min | 3min | 5min | 最大 | ||
溶剂对照组阿司匹林姜酚肟 | -1.61.6 | 49.72±4.1847.15±5.8435.78±12.32* | 60.38±6.5638.78±8.70**31.77±11.27** | 61.73±6.5834.63±9.69**29.67±10.62** | 62.92±6.2248.73±7.10**38.32±10.31** |
注: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5,**P<0.01,n=6。
ADP诱导的阿司匹林组第3min、5min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最大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P<0.01);姜酚肟组在1.6mmol/L剂量下第1min、3min、5min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最大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溶剂组(P<0.05~0.01),提示姜酚肟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且效果与阿司匹林相同,在1min也有显著作用。
表2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和姜酚肟对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比较
组别 | 剂量(mmol/L) |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 |||
1min | 3min | 5min | 最大 |
注: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5,**P<0.01,n=6。
图3(注: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5,**P<0.01,n=6)为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和姜酚肟对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比较图。在浓度为1.6mmol/L、3.2mmol/L时,阿司匹林、姜酚肟能显著降低降低ADP诱导的第1min、3min、5min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0.05~0.01);
表3姜酚肟对小鼠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组别 | 圆树型(%) | 扩大型(%) | 聚集个数 |
溶剂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姜酚肟低剂量组姜酚肟高剂量组 | 68.38±5.5384.22±2.23**77.13±4.18**△85.58±1.52** | 31.62±5.5315.87±2.23**22.87±4.18**△14.42±1.52** | 74.66±12.4036.19±5.59**52.91±12.90**△33.18±6.39** |
注: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n=11
以上数据表明,阿司匹林组、姜酚肟低剂量组、姜酚肟高剂量组、圆树型血小板的比例均大于溶剂对照组,而扩大型血小板的比例、扩大型血小板的聚集个数均少于溶剂对照组;姜酚肟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圆树型血小板比例较少,扩大型血小板的比例、扩大型血小板的聚集个数较多;姜酚肟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圆树型、扩大型血小板的比例、扩大型血小板的聚集个数均较为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姜酚肟高低剂量组均能增加圆树型血小板的比例,减少扩大型血小板的比例,但低剂量组不如阿司匹林组,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相当。
图4为各组药物对小鼠血小板聚集性影响比较图,其中图4.1为溶剂对照组(10×40)倍:血小板密集,聚集明显,圆树型较少;图4.2为阿司匹林组(10×40)倍:血小板密度降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圆树型增多,扩大型减少(P<0.01);图4.3为姜酚肟低剂量组(10×40)倍:血小板较溶剂对照组稀疏、圆树型增多、扩大型减少(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圆树型减少,扩大型以及其聚集个数增多(P<0.05);图4.4为姜酚肟高剂量组(10×40)倍: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圆树型明显增多,扩大型、聚集数明显减少(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圆树型、扩大型、聚集数相当。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姜酚肟在1.6mmol/L及3.2mmol/L浓度下可分别显著抑制ADP诱导的1min、3min、5min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呈剂量依赖性,而与同剂量阿司匹林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重复性。说明姜酚肟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确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效应与阿司匹林相似。体外实验表明,姜酚肟能显著抑制由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降低其聚集率,效果与阳性药阿司匹林相似。
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姜酚肟能有效增多小鼠体内圆树型血小板数量,减少扩大型血小板数量及其聚集个数,呈剂量依赖性,说明姜酚肟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确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姜酚肟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圆树型、扩大型血小板以及其聚集个数均较为接近,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姜酚肟(60mg/kg)抗血小板聚集效应与阿司匹林(30mg/kg)媲美。
从体内、体外实验结果均显示出姜酚肟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应,姜酚肟具有与阿司匹林、姜酚相媲美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制成口服或非口服制剂,剂量为3.3~6.6mg/kg(60kg体重成人每天200~400mg)。
Claims (4)
1、一种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姜酚肟制备成口服型制剂或非口服型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型制剂包括颗粒剂、胶囊或片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口服型制剂包括注射液、输液剂或栓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366051A CN100394915C (zh) | 2006-07-20 | 2006-07-20 | 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366051A CN100394915C (zh) | 2006-07-20 | 2006-07-20 | 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99274A true CN1899274A (zh) | 2007-01-24 |
CN100394915C CN100394915C (zh) | 2008-06-18 |
Family
ID=37655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3660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4915C (zh) | 2006-07-20 | 2006-07-20 | 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94915C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47129C (zh) * | 2005-01-31 | 2008-12-31 | 暨南大学 | 姜酚肟及其合成与应用 |
CN1692924A (zh) * | 2005-02-25 | 2005-11-09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姜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06
- 2006-07-20 CN CNB2006100366051A patent/CN10039491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394915C (zh) | 2008-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47717B (zh) | 桦褐孔菌多糖组分在防治慢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 |
WO2017177934A1 (zh) | 白及提取物或魔芋提取物在防治白细胞减少症中的应用 | |
CN111647091B (zh) | 一种太子参活性六碳醛低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3520199B (zh) | 枸杞多糖在制备用于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 |
CN115010822A (zh) | 一种亮菌菌丝体多糖及其用途 | |
CN106589149B (zh) | 一种苦瓜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产品、应用 | |
CN112321737B (zh) | 平菇多糖硒苷-ⅱ及其制备和在制备特异性杀伤非小肺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0394915C (zh) | 姜酚肟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中的应用 | |
CN115894731B (zh) | 一种金线莲均一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4558242B (zh) | 一种厚壳贻贝多糖部分酸水解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781503A (zh) |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毛冬青提取物及其制剂 | |
CN103626880A (zh) | 夏枯草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JP2021512997A (ja) | 分離された防風多糖及びその用途 | |
CN112755055B (zh) | 植物乳杆菌na136与大麻二酚单体联合在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产品中的应用 | |
CN112237588B (zh) | 一种平菇多糖硒苷-ⅲ抗癌活性成分在制备抗前列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 |
CN1131029C (zh) | 二氢杨梅素在制备治疗肝炎等的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8904519A (zh) | 猴头菌多糖在制备治疗结肠炎的药物中的用途及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 | |
CN114903927A (zh) | 一种防治肝纤维化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84671B (zh) | 一种镇痛药配方及其提取方法和测试方法 | |
JP2021512998A (ja) | 分離された白茅根多糖及びその用途 | |
JP3638967B2 (ja) | ネフローゼ症候群及び肝障害症状の寛解剤 | |
CN102205016B (zh) |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痰浊血瘀冠心病的药物 | |
CN104892789A (zh) | 一种从白屈菜中提取的白屈菜多糖及其应用 | |
CN115304686B (zh) | 一种牛膝多糖、其制备工艺和用途 | |
Guo et al. | Effect of vinegar steaming on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polysaccharide and its anti‐colitis activit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