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8892A -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射机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射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8892A
CN1898892A CNA2005800008483A CN200580000848A CN1898892A CN 1898892 A CN1898892 A CN 1898892A CN A2005800008483 A CNA2005800008483 A CN A2005800008483A CN 200580000848 A CN200580000848 A CN 200580000848A CN 1898892 A CN1898892 A CN 1898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ead spectrum
data
unit
spreading
spectrum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08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口智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8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8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发射机,包括:在数据中加入奇偶校验位的加入单元,基于扩频模式在时间和频率方向扩频数据的扩频单元,发送扩频数据的发送单元及接收重传请求信号的接收单元,其中扩频单元响应重传请求信号基于变化的扩频模式扩频将重传的数据,所述扩频模式根据时间方向的扩频速率和频率方向的扩频速率变化,并且发送单元发送扩频的将重传的数据,以及无线接收机,包括:接收发送的扩频数据的接收单元,基于扩频模式解扩接收的扩频数据的解扩单元,基于奇偶校验位检测解扩数据的错误的错误检测单元以及若在解扩数据中检测到错误则发送重传请求信号的发送单元,其中接收单元接收重传的数据而解扩单元基于变化的扩频模式解扩重传的数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射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多载波码分多址(CDMA)无线通信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射机,具体而言,涉及可以校正由于重传所引起的错误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射机。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多载波通信的重传控制系统中,移动台和基站执行如下处理(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104574)。所述移动台测量在每一副载波或在每一副载波组的接收信道质量,以将所述信道质量发送给所述基站。如果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接收数据中存在错误,所述移动台向所述基站请求重传。所述基站接收所述重传请求,向所述移动台发送重传数据。此时,所述基站使用不同于确定不被使用的副载波或副载波组的副载波,基于接收信道质量发送所述重传数据。
然而,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前述常规技术需要很大的开销来反馈关于信道响应状态的信息,并且副载波将被用于发送侧。存在的问题在于,通信中的系统吞吐量需要提高,并且用于重传控制和信道响应估计的处理量需要降低。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
无线发射机,其包括:
加入单元,其在数据中加入用于错误检测的奇偶校验位;扩频单元,基于变化的扩频模式对具有所述奇偶校验位的将被重传的数据进行扩频,其中所述扩频模式根据在时间方向上的扩频速率和在频率方向上的扩频速率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化;以及发送单元,其发送所述扩频的将被重传的数据;以及
无线接收机,其包括:接收单元,其接收所述发送的扩频的数据;解扩单元,其基于所述扩频模式解扩(de-spread)所述接收的扩频的数据;错误检测单元,其基于所述奇偶校验位检测所述解扩的数据的错误;以及发送单元,如果在所述解扩的数据中检测到错误,其发送请求数据重传的重传请求信号,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重传的数据,并且所述解扩单元基于所述变化的扩频模式解扩所述重传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发射机,其包括:加入单元,其在数据中加入用于错误检测的奇偶校验位;扩频单元,其基于扩频模式在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上对具有所述奇偶校验位的所述数据进行扩频;发送单元,其发送所述扩频的数据;以及接收单元,如果在所述扩频的数据中检测到错误,其从无线接收机接收请求重传所述扩频的数据的重传请求信号,其中,所述扩频单元响应于所述重传请求信号,基于扩频模式对具有所述奇偶校验位的重传数据进行扩频,其中所述扩频模式根据在所述时间方向上的扩频速率和在所述频率方向上的扩频速率中的至少一个变化,并且,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重传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视图,其示出了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信号交互;
图2是流程图,其示出了在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处理的例子;
图3是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射机的框图;
图4是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收机的框图;
图5是视图,其示出了频率扩频速率为4且时间扩频速率为2的扩频模式的例子;
图6是视图,其示出了频率扩频速率为2且时间扩频速率为4的扩频模式的例子;
图7是视图,其示出了在第一数据发送中和第二数据发送中的吞吐量和符号误码率之间的关系;
图8是流程图,其示出了在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处理的例子;
图9是视图,其示出了频率扩频速率为2且时间扩频速率为2的扩频模式的例子;
图10是视图,其示出了频率扩频速率为4且时间扩频速率为1的扩频模式的例子;
图11是视图,其示出了频率扩频速率为1且时间扩频速率为4的扩频模式的例子;
图12是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射机的框图;
图13是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接收机的框图;
图14是流程图,其示出了在关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处理的例子;
图15是关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射机的框图;
图16是关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接收机的框图;
图17是流程图,其示出了在关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处理的例子;
图18是关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射机的框图;
图19是关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接收机的框图;
图20是流程图,其示出了关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处理的例子;
图21是关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发射机的框图;
图22是关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接收机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射机。
如图1所示,关于所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由发射机101和接收机102组成。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通过多载波CDMA信号相互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发射机101向所述接收机102发送传输信号103。当不能正确地接收所述传输信号103时,所述接收机102向所述发射机101发送重传请求信号104。接收了所述重传请求信号的所述发射机101再次向所述接收机102发送所述请求重传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前述问题,并提供用于降低重传和信道响应估计的处理量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射机。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射机能够降低所述重传和所述信道响应估计的处理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2描述在关于第一实施例的发射机101和接收机102的处理的例子。此实施例中,预先设置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所使用的扩频模式。
首先,在发送所述数据之前,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分别为发送和接收数据进行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201和步骤S205)。在建立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的同步时,从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的交互之中决定这些扩频模式。从高阶层次通知这些扩频模式。所述扩频模式也可以通过来自所述发射机101的通知消息被唯一地决定,并且是所述接收机102的唯一索引(index)。
接下来,所述发射机101通过利用在所述步骤S201中选择的扩频模式对数据Dk(k是数据包号)进行发送处理(步骤S202)。此发送处理包括纠错编码、扩频、调制等。所述发射机101向所述接收机102将所述经过发送处理的数据Dk作为发送数据Dk(0)进行发送。在此,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重传的次数。
在此,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在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发生错误。所述接收机102对其中发生错误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步骤S206)。在这个时候,所述接收机102进行纠错解码,并且如果即使通过进行所述纠错解码也不能校正所述错误,所述接收机102向所述发射机101提出对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
已接收到对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的所述发射机101,在重传时进行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203)。在发送对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之后,几乎在步骤S203的同时,所述接收机102在所述重传中采用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207)。如果其中存在相同的条件,可通过所述发射机101(步骤S203)和所述接收机102(步骤S207)在所述重传的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处理中得到相同的扩频模式。
此后,所述发射机101对所述数据Dk进行重传处理(步骤S204),并通过利用在所述步骤S203中得到的所述扩频模式扩频所述数据Dk,以发送数据Dk(1)。所述接收机102通过利用在所述步骤S207中得到的所述扩频模式对所述数据Dk(1)进行接收处理(步骤S208)。
接下来,将参照图3描述关于所述实施例的发射机101。
所述发射机101包括纠错码加入单元301,纠错编码单元302,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单元303,串行到并行变换(S/P)单元304,时间和频率扩频单元305,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器(IFFT)306,并行到串行变换(P/S)单元307,保护间隔(GI)插入单元308,数模转换器(DAC)309,中频/射频(IF/RF)单元310、313,扩频码单元311,扩频模式决定单元312,模数转换器(ADC)314,接收处理单元315,划分处理单元316以及重传请求确定单元317。
所述错误检测码加入单元301加入用于对将从所述发射机101发送的所述数据进行错误检测的奇偶校验位。例如,由所述加入单元301加入的用于所述错误检测的所述奇偶校验位可以是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所述编码单元302对所述发送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处理。至于由所述编码单元302进行的所述纠错编码处理例如可以是卷积编码、增强编码(turbocoding)、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等。
所述QPSK调制单元303将经过纠错编码处理的数据映射到由I信号和Q信号组成的平面上。在此,尽管将所述QPSK系统用作为调制系统,也可以采用正交幅度调制(QAM)系统或π/4相移QPSK系统。
所述S/P单元304将由所述QPSK调制单元303调制的串行信号变换为并行信号。
所述时间和频率扩频单元305输入来自所述扩频码单元311的扩频码,并且输入来自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312的扩频模式,以基于这些扩频码和扩频模式进行二维扩频处理。所述扩频模式包括在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上的扩频速率。
在所述IFFT 306中,对所述二维扩频的信号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将其转换为正交频率上的信号。此后,所述P/S单元307通过并行到串行变换将由所述IFFT 306变换得到的并行信号变换为串行信号。
所述GI插入单元308将GI插入到作为来自所述P/S单元307的输出的所述串行信号。所述DAC 309对在其中插入了所述GI的信号进行数模处理,以将所述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所述IF/RF单元310对来自所述DAC309的输出信号进行中频变换和射频变换,以将其变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天线向所述接收机102发送所述变换的信号。
所述IF/RF单元313将通过所述天线从所述接收机102接收到的信号变换为具有基频的信号。ADC 314对所述变换到基频的接收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接收处理单元315对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并进行纠错解码。所述接收处理单元315与以下将提到的所述接收机102中的发送处理单元415相对应。
所述划分处理单元316将从接收处理单元315得到的接收信号分成所述接收信号和所述重传请求信号,如果存在的话。
所述重传请求确定单元317利用所述重传请求信号确定应该重传哪个数据包。所述确定单元317向高阶层次指示程序以向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312重传所述重传请求所指的数据包,并且请求改变所述重传的扩频模式。
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312接收来自所述确定单元317的所述请求,以从所述高阶层次决定所述重传请求所指的数据包的扩频模式。所述扩频模式包括在所述时间方向和所述频率方向上的扩频速率。
所述扩频码单元311从所述高阶层次决定所述重传请求所指的所述数据包的扩频码。
接下来,将参照图4描述关于所述实施例的接收机102。
所述接收机102包括IF/RF单元401,ADC 402,GI消除单元403,S/P单元404,FFT 405,时间和频率解扩单元406,P/S单元407,QPSK解调单元408,纠错解码单元409,错误检测单元410,扩频码单元411,扩频模式决定单元412,重传请求处理单元413,复用处理单元414,发送处理单元,DAC 416,以及IF/RF单元417。
所述IF/RF单元401将从所述发射机101发送的、在所述天线接收到的所述接收信号变换为具有基频的信号。所述ADC 402将所述具有基频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GI消除单元403从已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所述接收信号中消除所述GI。所述S/P单元404将消除了所述GI的所述信号变换为并行信号。FFT 405将此并行信号变换为时间轴信号。
所述时间和频率解扩单元406输入来自所述扩频码单元411的扩频码,并且输入来自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412的扩频模式,以基于所述扩频码和所述扩频模式对所述并行信号进行二维解扩处理。所述扩频模式包括在所述时间方向和所述频率方向上的扩频速率。所述P/S单元407将所述解扩的接收信号变换为串行信号。
所述QPSK解调单元408对从所述P/S单元407输出的所述串行信号进行QPSK解调。在此进行的解调处理对应于由所述发射机101的所述QPSK调制单元303进行的调制处理。于是,如果所述发射机101对所述调制处理使用另一种调制系统,则所述接收机102也对应于所述解调处理来进行解调处理。
所述纠错解码单元409为所述解调的接收信号进行纠错解调处理。对应于所述发射机101的所述纠错编码单元302,所述解码单元409也执行纠错解码处理,例如,维特比解码(Viterbi decoding),增强解码,LDCP解码等。
所述错误检测单元410检测施加了所述纠错解码处理的所述接收信号中是否存在任何错误。所述错误检测单元410通过利用从所述发射机101的所述错误检测码加入单元301加入的所述奇偶校验位来检测错误。如果在所述接收信号中没有检测到错误,所述错误检测单元410向所述高阶层次报告所述接收信号为正确的接收信号。
相反,如果在所述接收信号中检测到错误,所述检测单元410进行处理,以请求对相应数据包的重传。
所述重传请求处理单元413接收来自所述检测单元410的输出,以通过接收来自所述检测单元410的所述输出来指定其中发生了错误的符号组(在此,可称为“时隙”)。所述处理单元413向所述复用处理单元414输出所述重传请求,并在决定了所述重传请求所指的时隙之后向所述处理单元412请求改变所述重传中的扩频模式。
从所述处理单元413产生的所述重传请求信号可向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412输出指令,从而通过先前在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决定的某种扩频模式对所述请求信号进行扩频。可在系统中预先决定用于扩频所述重传请求信号的扩频模式,并可预先对其进行控制,从而通过在所述处理单元413和所述确定单元317中事先存储一些扩频模式,使所述扩频模式成为在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的相同扩频模式。
所述决定单元412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单元413的所述请求,以决定所述重传请求所指的数据包的扩频模式。所述扩频模式包括在所述时间方向和所述频率方向上的扩频速率。
所述扩频码单元411从所述高阶层次决定所述重传请求所指的所述数据包的扩频码。
所述复用处理单元414为所述重传请求以及所述发送数据进行复用处理。所述复用处理单元414通过利用,例如,时分复用、频分复用以及码分复用,对多项数据进行复用。所述发送处理单元415调制作为来自所述复用处理单元414的输出的发送信号,并进行纠错编码。所述发送处理单元415对应于所述发射机101的所述接收处理单元315。所述DAC 416将来自所述发送处理单元415的所述输出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所述IF/RF单元417对此模拟信号进行中频变换和射频变换,以将其变换为具有射频的信号,并通过所述天线向所述发射机101发送所述变换的信号。
接下来,将参照图5描述图2中的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201、S203、S205以及S207)以及图3和图4中的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312和412。
在图2中的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处理的步骤S201和S205中,例如,所述扩频模式为图5所示的模式。即,假设所述扩频模式的扩频速率SF_freq_1为4,时间扩频速率SF_time_1为2,则CDMA扩频速率SF_freq_1×SF_time_1为8,换言之,所述扩频模式为,一个符号对应8个码片。这种扩频模式具有比时间扩频速率大的频率扩频速率,从而,在时间波动强的信道响应环境中呈现相对更高的出错率。然而,在频率选择性衰减强的信道响应环境中呈现相对更高的出错率。于是,在此扩频模式中,很可能在所述时间波动强的信道响应环境中发生图2所示的错误产生。
在此,所述频率选择性衰减强的传播环境指示由所述频率选择性衰减引起的在每一副载波的功率削弱的生成码片间隔比由所述时间波动以及在所述频率方向上不能充分地获得扩频增益所引起的功率削弱的生成码片间隔更短的情况。例如,在通过利用20MHz波段使用1024个副载波的情况下,用于在所述频率方向扩频的码片间隔变为约20kHz。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功率削弱的产生使得在所述频率方向上的功率削弱的生成码片间隔为2个码片,其中所述功率弱化(power weakening)的产生是由于因多径引起的频率选择性衰减而产生的在所述频率方向上的40kHz间隔的衰减而引起的。如果用公式:fd=10kHz表达所述衰减的多普勒频率,并且其符号长度是10ms,在所述时间方向上的功率弱化的生成码片间隔变为10个码片。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传播环境变为频率选择性衰减强的环境,然后在所述频率方向上的高扩频速率能够使得所述发送出错率较低。
相反地,所述时间波动强的传播环境指示了这样的情况,在其中由于时间波动引起的功率弱化的生成码片间隔比由于所述频率选择性衰减以及不能充分地获得在所述时间方向上的扩频增益而引起的在每一副载波的功率弱化的生成码片间隔更短。
接下来,将参照图6描述图2中的所述重传的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203和S207)以及图3和图4中的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312和412。
在将成为图2的所述重传中的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处理的步骤S203和S207中,所述扩频模式为,例如,图6中所示的模式。即,假设所述扩频模式的频率扩频速率SF_freq_1为2,时间扩频速率SF_time_1为4,所述扩频速率SF_freq_1×SF_time_1为8,也就是说,一个符号对应8个码片。这种扩频模式具有比频率扩频速率更大的时间扩频速率,从而使得在频率选择性衰减强的信道响应环境中呈现相对更低的出错率。相反,在频率选择性衰减强的信道响应环境中呈现相对更高的出错率。如上所述,在使用图5的扩频模式的情况下,图2的错误产生环境很可能为强时间波动的情况,从而可以通过利用图6所示的扩频模式降低所述重传中的出错率的可能性。而在强频率衰减的情况下,发生重传的可能性比较低,从而通过利用图6所示的扩频模式,所述出错率的程度下降变低。
接下来,参照图7描述在符号出错率(SER)和所述第一数据发送以及第二数据发送之间的关系。在此,所述第二数据发送指示在第一次数据发送中进行的重传处理。在每一个时间隙上进行所述重传,并且一个时间隙包括1024个符号。最大的重传次数被设置为一次。用发送10000个时隙所发送成功的符号的个数指示所述吞吐量。例如,如果如图5所示,所述频率扩频速率SF_freq_1为4,且时间扩频速率SF_time_1为2,则假设所述符号出错率为2.00e-03,而如果如图6所示,所述频率扩频速率SF_freq_1为2,时间扩频速率SF_time_1为4,则假设所述符号出错率为1.00e-05。此时,如果在所述第一发送和重传过程中使用图5所示的扩频模式,则所述吞吐量变为1315k个符号。
另一方面,在所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所述第一发送中使用图5所示的扩频模式,而在所述重传中使用图6所示的扩频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吞吐量变为5343k个符号,其得到很大的提高。当在所述发送和所述重传中使用图6所示的扩频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吞吐量变为9905k个符号。此外,在所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在所述第一发送中使用图6所示的扩频模式,而在所述重传中使用图5所示的扩频模式时,所述吞吐量变为9233k个符号,其被略微降低,但是,这不会带来大的损害。
在如图7所示的符号出错率均匀呈现的环境中,通过利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在重传时改变扩频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吞吐量变为7450k个符号。这样,所述吞吐量超过了在使用重传时不改变所述扩频模式的常规系统的情况下约为7160k个符号的吞吐量。于是,随着所述系统整体以及所述系统吞吐量的提高,重传次数被降低。
如上所述,根据关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降低所述整个系统的重传次数,并且可以提高所述系统吞吐量,而并不会引起关于处理诸如信道响应及其反馈的估计或者吞吐量的大量开销。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8描述在关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发射机101和接收机102的处理的例子。此实施例中,通过参考成功或者重传的历史记录来设置扩频模式。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通过利用相同的算法和数据来决定扩频模式。对与参照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步骤相同的步骤赋以与图2相同的参考符号,并且省略关于该步骤的解释。
首先,在发送数据之前,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分别为发送和接收数据进行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801和步骤S805)。从高阶层次指定这些扩频模式,从而参考之前的错误发生情况,将其决定为具有低出错率的扩频模式。此时,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通过利用相同的算法和数据来决定所述扩频模式,从而匹配在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的扩频模式。在此,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选择,例如,图9所示的扩频模式(频率扩频速率SF_freq_1为2,而时间扩频速率SF_time_1为2)。
接下来,所述发射机101对所述数据进行发送处理(步骤S202),并且当由于某种原因,在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的所述数据Dk(0)中引起错误时,所述接收机102进行纠错解码(步骤S206)。如果所述纠错解码不能校正所述错误,所述接收机102向所述发射机101作出对数据Dk的重传请求。
由于所述重传是对于所述数据Dk的第一次重传,已接收到对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的所述发射机101进行奇数次重传的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802)。在发送对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之后,所述接收机102基本上在步骤S802的同时进行奇数次重传的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806)。如果在所述发射机101的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802)和在所述接收机102的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806)处于相同的情况下,可分别得到相同的扩频速率。在此,通过利用每一种扩频模式的先前的出错率来选择所述扩频模式。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选择,例如,图10所示的扩频模式(频率扩频速率SF_freq_2为4,且时间扩频速率SF_time_2为1)。
此后,所述发射机101对所述数据Dk施加重传处理(步骤S204),通过利用在步骤S802中得到的所述扩频模式对其进行扩频,并且发送数据Dk(1)。所述接收机102通过利用在步骤S806中得到的所述扩频模式对所述数据Dk(1)施加接收处理(步骤S208)。此外,如果即使在此都不能校正所述错误,则所述接收机102再次向所述发射机101作出对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
由于已经接收到对于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的所述发射机101进行第二次重传,因此,所述发射机101进行偶数次重传的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803)。在发送所述重传请求之后,所述接收机102还进行偶数次重传的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807)。如果在所述发射机101(步骤S803)和在所述接收机102(步骤S807)的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处理处于相同的情况下,它们可分别得到相同的扩频模式。在此,通过利用每一种扩频模式的先前的出错率,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选择,例如,图11所示的扩频模式(频率扩频速率SF_freq_2为1,而时间扩频速率SF_time_2为4)。
然后,所述发射机101对所述数据Dk施加重传处理(步骤S804),通过利用在步骤S803中得到的所述扩频速率对其进行扩频,以发送数据Dk(2)。所述接收机102通过利用在步骤S807中得到的所述扩频模式对所述数据Dk(2)施加接收处理(步骤S808)。
接下来,参照图12描述关于本实施例的发射机101。对与通过参照图3对第一实施例描述的装置中的单元相同的单元赋以与图3中对应的参考数字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省略对其的描述。
重传请求确定单元1201通过利用所述重传请求信号来确定应该重传哪个数据包。所述确定单元1201向高阶层次指示程序以重传所述作出的重传请求所指的数据包,并且在重传结果历史单元1202中存储重传成功或失败的结果以及所使用的扩频模式。
所述历史单元1202存储来自扩频模式决定单元1203的结果以及在所述发射机101中将被使用的扩频模式,其中所述结果为在使用每一种扩频模式的情况下的重传成功或失败的结果。所述历史单元1202向所述决定单元1203请求改变所述重传的扩频模式。
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1203接收所述扩频模式及其出错率历史,并从所述高阶层次为作出的重传请求所指的数据包从先前的历史记录中选择低出错率的扩频模式。所述选择的扩频模式包括在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上的扩频速率。所述决定单元1203向所述时间和频率扩频单元305及所述历史单元1202输出所述扩频模式。
当发送,例如,所述Dk(0)时,如果图9中的扩频模式的出错率为最小出错率,所述决定单元1203从图9、10及11的扩频模式中选择图9所示的扩频模式。
当依据来自所述高阶层次的所述重传请求发送所述数据Dk(1)时,如果图10中的扩频模式的出错率低于图11中的扩频模式的出错率,由于可预测到此发送的信道响应的频率选择性衰减将很强,所述决定单元1203选择如图10所示的扩频模式,以使得频率扩频速率较大。
当依据另一重传请求发送所述数据Dk(2)时,由于可预测到所述信道响应的状态已经改变,所述决定单元1203选择图11中所示的扩频模式,以使得相比于所述数据Dk(1)所述时间扩频速率更大。
如上所述,关于本实施例的无线发射机可通过交替改变优选地使得每一次重传的扩频速率较大的模式来提高所述重传结果历史处理中出错率的准确度。从而,所述发射机可降低重传次数,并且提高系统吞吐量。
接下来,将参照图13描述关于本实施例的接收机102。对于与参照图4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装置中的单元相同的单元赋以与图4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省略对其的描述。
重传结果历史单元1301存储改变重传的扩频模式的请求,以向扩频模式决定单元1302输出请求改变重传的扩频模式的信号,其中所述请求为来自所述重传请求处理单元413的输出。所述历史单元1301输入由所述决定单元1302决定的所述扩频模式,并将所述决定的扩频模式与所述改变重传的扩频模式的请求相关联,以将其存储于其中。
所述决定单元1302输入用于请求改变来自所述历史单元1301的扩频模式的信号,以决定所述请求重传的数据包的扩频模式。所述决定单元1302向所述历史单元1301以及向所述时间和频率解扩单元406输出所述决定的扩频模式。所述决定单元1302通过利用与所述发射机101的所述决定单元1203所使用的相同的算法来决定扩频模式。
如上所述,关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可通过交替地改变维度(时间和频率)使得时间方向波动强的信道响应或频率方向波动强的信道响应中的扩频速率较大来明确错误的原因。于是,关于此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能够降低重传次数。因此,所述通信系统能够降低整个系统的次数以提高所述系统的吞吐量,而不会引起关于处理吞吐量和信道响应及其反馈的估计的大量开销。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4描述在关于第三实施例的发射机101和接收机102的处理例子。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机102基于所述信道响应估计来决定扩频模式,以向所述发射机101通知所述扩频模式。对于与参照图2关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步骤相同的步骤赋以与图2相同的参考标记,并且省略对其的解释。
首先,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分别执行步骤S201和步骤S205。在步骤S201和步骤S205中,与第二实施例相似,在使用在前的扩频模式以及由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决定的扩频模式的情况下在出错率上选择出错率低的扩频模式。
接下来,所述发射机101执行步骤S202,并向所述接收机102发送所述发送数据Dk(0)。在这一点上,假设由于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的所述数据Dk(0)的某种原因,发生了错误。所述接收机102对其中产生错误的数据施加数据接收处理(步骤S206)。
此时,如果即使通过进行纠错解码也不能实现纠错,则所述接收机102基于所述接收的数据进行发送估计处理(步骤S1403)。在步骤S1403中,估计多径的时间扩展和时间波动。
接下来,步骤S1404通过利用在所述信道响应估计处理中得到的所述多径的时间扩展和时间波动来决定扩频模式。例如,在所述多径的时间扩展超出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接收机102确定发送路径具有频率选择性衰减强的信道响应,并且产生这样的扩频模式,其在频率扩频速率上高于所述数据Dk(0)使用的扩频模式。并且,在所述多径的时间波动超出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接收机102确定发送路径具有时间波动强的信道响应,并且产生这样的扩频模式,其在时间扩频速率上大于所述数据Dk(0)使用的扩频模式。依赖于传播环境以及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等,通过模拟或实验性测试等,预先决定这些阈值。所述接收机102发送在步骤S1404中产生的所述扩频模式以及对于重传所述数据Dk的请求。
所述发射机101接收对于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以及对于所述重传的扩频模式,以采用从所述接收机102指示的扩频速率(步骤S1401)。在步骤S1402中,所述发射机101通过利用在步骤S1401中采用的所述扩频模式对所述数据Dk施加发送处理,以将其作为数据Dk(1)发送给所述接收机102。所述接收机102通过利用在步骤S1404中决定的所述扩频模式对所述数据Dk(1)施加接收处理(步骤S1405)。
接下来,将参照图15描述关于本实施例的发射机101。对于与参照图3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装置中的单元相同的单元赋以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省略对其的解释。
划分处理单元1501将在所述接收处理单元315接收的所述接收信号分成三部分,接收数据,重传请求,如果存在的话,以及扩频模式信息。与所述重传请求一起接收的所述扩频模式信息,其可为时间扩频速率、频率扩频速率以及能够唯一地决定这些扩频速率的索引。
重传请求确定单元1502输入来自所述划分处理单元1501的重传请求,以确定应该重传哪个数据包。所述确定单元1502向高阶层次指示程序以重传所作出的重传请求所指的数据包。
扩频模式决定单元1503输入来自所述划分处理单元1501的所述扩频模式信息,以决定从高阶层次作出的重传请求所指的数据包的扩频模式。然后,所述决定单元1503向所述时间和频率扩频单元305输出所述决定的扩频模式。所述决定单元1503基于发送所述数据Dk(0)时从所述高阶层次指示的信息,决定扩频模式。此刻,所述高阶层次可以指示所述扩频模式本身,并可以指示单个扩频模式的先前的出错率,以使得所述决定单元1503对应于此出错率决定扩频模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6描述关于本实施例的接收机102。对于与参照图4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装置中的单元相同的单元赋以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省略对此相同单元的解释。
信道响应估计单元1601估计多径的情况以向扩频模式决定单元1602输出所述估计的情况。
所述决定单元1602基于从所述重传请求处理单元413输入的关于将被重传的时隙的信息,以及基于从所述估计单元1601获得的关于信道响应的信息,决定从高阶层次作出的重传请求所指的数据包的扩频模式。例如,如果多径的时间扩展超出阈值,所述决定单元1602确定所述接收机102处于频率选择性衰减强的状态下,并且选择在频率扩频速率上比所述数据Dk(0)中所用的扩频模式更大的扩频模式。
所述接收机102可向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412输出指令,从而利用在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预先决定的某一扩频模式分配从所述重传请求处理单元413生成的所述重传请求信号以及通知所述扩频模式的所述扩频模式信息。可预先在所述系统中决定扩频所述重传请求信号以及所述扩频模式信息的扩频模式。一些扩频模式被存储在所述重传请求处理单元413和所述重传请求确定单元317中,然后,所述接收机102可预先进行控制,从而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可以调整为互相相同的模式。
如果多径的时间波动超出所述阈值,所述决定单元1602确定时间波动强的信道响应,并且选择这样的扩频模式,其在时间扩频速率上大于在所述数据Dk(0)中所使用的扩频模式。依赖于传播环境以及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等,利用模拟或实验性测试等预先决定这些阈值。所述决定单元1602向所述时间和频率解扩单元406以及复用处理单元1603输出所述决定的扩频模式。
所述处理单元1603对从所述重传请求处理单元413输入的且关于将被重传的时隙的信息、从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1602输入的扩频模式以及发送数据进行复用。
如上所述,根据关于所述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如果发生发送错误,所述接收机估计信道响应并通知最佳扩频模式以及所述重传请求,从而,可以确保降低重传次数。因而,通过将关于处理吞吐量的开销限制为最小,并且降低所述整个系统的重传次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可提高系统吞吐量。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7描述在关于第四实施例的发射机101和接收机102的处理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机101基于信道响应估计决定扩频模式,以向所述接收机102通知此扩频模式。对于与参照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步骤相同的步骤赋以与图2中的相同的参考标记,并且省略对其的解释。
首先,所述发射机101执行步骤S201。相似于第二实施例,所述发射机101通过利用由于使用先前的扩频模式而引起的出错率以及当使用所述先前的扩频模式时的出错率,来选择低出错率的扩频模式。
接下来,所述发射机101通过利用在步骤S201中选择的所述扩频模式对所述数据Dk施加发送处理(步骤S1701)。在所述发送处理中,所述发射机101进行纠错编码、扩频调制等。所述发射机101还通过将在步骤S201中选择的所述扩频模式复用到所述数据Dk上,发送该扩频模式。在这一点上,利用已知的扩频速率和扩频码对所述扩频模式的信息进行扩频并将其发送。在此发送处理中使用的复用方法包括时分复用、频分复用以及扩频码复用等方法。与所述发送数据Dk(0)一样,所述发射机101向所述接收机102发送所述数据Dk以及被施加了发送处理的所述扩频数据信息。
在这一点上,假设在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由于某种原因所述数据Dk(0)发生错误。所述接收机102对其中产生错误的数据施加扩频模式决定处理(步骤S1705)。所述接收机102通过从所接收的数据中分离扩频信息以解码所述扩频码信息,来决定发送数据Dk(0)的扩频模式。接下来,所述接收机102通过利用在步骤S1705中获得的扩频模式对所述发送数据Dk(0)施加接收处理(步骤S1706)。此时,当所述接收机102即使通过纠错解码也不能校正所述错误时,所述接收机102向所述发射机101发送对于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
当接收到对于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时,所述发射机101首先进行信道响应估计处理(步骤S1702)。所述发射机101在所述步骤S1702中估计多径的时间扩展和时间的波动。所述发射机101通过利用从所述发送估计处理中得到的多径的所述时间扩展和时间的波动来决定扩频模式(步骤S1703)。例如,当所述时间扩展超出阈值时,所述发射机101确定所述发射机101呈现出频率选择性衰减强的信道响应,并且产生这样的扩频模式,其在时间扩频速率上大于在所述数据Dk(0)中使用的扩频模式。依赖于传播环境以及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等,通过模拟或实验性测试等预先决定这些阈值。
接下来,所述发射机101通过利用在步骤S1703中决定的扩频模式对数据Dk施加发送处理(步骤S1704)。所述发射机101即使对关于扩频模式信息的数据也施加调制处理,相似于步骤S1702,从而将所述扩频模式信息复用到所述数据Dk上。所述发射机101向所述接收机102发送所述复用的数据Dk(1)以及所述扩频模式信息。
所述接收机102通过从所接收的数据中分离所述扩频码信息以对其解码来决定所述发送数据Dk(1)的扩频模式(步骤1707)。所述接收机102通过利用在步骤S1707中决定的扩频模式对所述数据Dk(1)施加接收处理(步骤S1708)。
接下来,将参照图18描述关于本实施例的发射机101。对于与参照图3对第一实施例描述的装置中的单元相同的单元赋以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省略对其的解释。
发送估计单元1801基于所述接收的信号来估计多径的状态,从而向扩频模式决定单元1802输出估计的信道响应状态。
所述决定单元1802基于在发送所述数据Dk(0)时从高阶层次指示的信息来决定扩频模式。此时,所述高阶层次可以指示所述扩频模式本身,并且可以指示每一种扩频模式的先前的出错率。所述决定单元1802向所述时间和频率扩频单元305输出所述决定的扩频模式,并且,当进行扩频时,所述扩频单元305使用此扩频模式。所述决定单元1802还向所述时间和频率扩频单元1803输出所述决定的扩频模式。
当确定从所述接收机102向所述重传请求确定单元317请求重传所述数据Dk时,所述决定单元1802响应于由所述估计单元1801估计的所述信道响应状态来决定扩频模式。此扩频模式用于所述数据Dk(1)的扩频处理。
所述发送处理单元1803通过利用由所述决定单元1802决定的所述扩频模式施加纠错编码和调制处理。复用处理单元1804利用时分复用、频分复用以及码分复用等进行复用。
接下来,将参照图19描述关于本实施例的接收机102。对于与参照图4对第一实施例描述的装置中的单元相同的单元赋以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省略对其的解释。
划分处理单元1901将所接收的数据分为数据Dk和扩频模式信息。所述划分处理单元1901进行划分处理,该处理对应于在所述复用处理单元1804进行的复用处理。所述划分处理单元1901向所述GI消除单元403输出所述数据Dk,以及向接收处理单元1902输出所述模式信息。
所述接收处理单元1902对所述模式信息进行解码。在所述接收处理单元1902的接收处理对应于在所述发送处理单元1803的所述发送处理。所述接收处理单元1902从其向扩频模式决定单元1903输出所述解码结果。
所述模式决定单元1903基于所述解码结果决定所述扩频模式。在所述时间和频率解扩单元406使用此决定的扩频模式。
重传请求处理单元1904接收来自所述错误检测单元410的输出,以明确在其中产生了错误的时隙。所述请求处理单元1904决定需要被重传的时隙,然后向所述复用处理单元414输出所述重传请求。
如图16所示,所述接收机102还具有所述信道响应估计单元1601。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估计单元1601将关于信道响应估计的信息复用到所述发送数据上,以将其发送到所述发射机101。利用在所述接收机102侧的信道响应估计,即使在发送和接收时具有不同的信道响应的系统,诸如在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的上行和下行的信道响应互不相同的频分双工,所述接收机102也能估计信道响应。结果,所述接收机102能够选择最佳扩频速率,从而降低所述重传的次数。
如上所述,根据关于所述第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当产生信道响应错误时,所述发射机估计所述信道响应,以通知所述最佳扩频模式以及所述数据,从而使得所述通信系统能够确保降低所述重传的次数。因此,关于此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将关于处理诸如信道响应及其反馈的估计以及所述吞吐量的开销限制为最小,降低所述整个系统的重传次数,从而提高所述系统吞吐量。
(第五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20描述在关于第五实施例的发射机101和接收机102的处理的例子。在此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不预先设置相同的扩频模式,并且,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不通过利用相同的算法和数据决定所述扩频模式。对于与分别参照图2和图17描述的第一和第四实施例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赋以与图2及图17相同的参考标记,并且省略对其的解释。
首先,所述发射机101执行步骤S201。类似于第二实施例,所述发射机101可通过利用使用先前模式的出错率以及当使用先前的扩频模式时的出错率来选择低出错率的扩频模式。
接下来,所述发射机101执行步骤S202。在这一点上,假设由于在所述发射机101和所述接收机102之间的某种原因所述数据Dk(0)中发生了错误。所述接收机102对其中产生错误的数据Dk(0)施加接收处理(步骤S2002)。在这个时候,从所述高阶层次通知的一些扩频模式中选择一种将被决定的扩频模式。在该情况下,如果即使通过纠错解码也不能校正所述错误,则所述接收机102对另一种候选扩频模式施加接收处理(从步骤S2003到步骤S2005)。所述接收机102重复此接收处理,直到所述错误被所述纠错解码校正。当尽管已经对所有模式候选的扩频模式施加了所述接收处理但是仍然在所有接收处理中检测到错误时,所述接收机102向所述发射机101发送对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
当接收到对所述数据Dk的所述重传请求时,所述发射机101首先进行信道响应估计处理(步骤S1702),以基于所述信道响应估计的结果决定扩频模式(步骤S1703)。
接下来,所述发射机101通过利用在步骤S1703中决定的扩频模式对所述数据Dk进行发送处理(步骤S2001)。所述接收机102通过从高阶层次通知的一些候选扩频模式中选择一种扩频模式来对所述数据Dk(1)进行接收处理(步骤S2006)。在这个时候,如果所述纠错解码不能校正所述错误,则所述接收机102对另一种候选扩频模式进行接收处理(步骤S2007)。作为步骤S2007的结果,如果没有检测到所述错误,所述接收机102决定在此时接收到的数据为所述接收数据,并且终止对所述数据Dk(1)的接收处理的重复。如果即使当已经通过使用所有候选扩频模式进行所述接收处理时依然在所有接收处理中检测到错误,则所述接收机102向所述发射机101发送对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
接下来,将参照图21描述关于本实施例的发射机101。对于与分别参照图3和图18在所述第一和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所述装置的单元相同的单元赋以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省略对其的解释。
扩频模式决定单元2101基于发送所述数据Dk(0)时从所述高阶层次指示的信息来决定扩频模式。此时,所述高阶层次可以指示所述扩频模式本身,并且可以指示单个扩频模式的先前的出错率。扩频模式决定单元2101向所述时间和频率扩频单元305输出所述决定的扩频模式,并且所述扩频单元305在所述扩频中使用此扩频模式。
当确定所述重传请求确定单元317被从所述接收机102请求重传所述数据Dk时,所述模式决定单元2101响应于由所述信道响应估计单元1801估计的所述信道响应来决定所述扩频模式。在对所述数据Dk(1)施加所述扩频处理时使用此扩频模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22描述关于本实施例的接收机102。对于与参照图4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装置单元相同的单元赋以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省略对其的描述。
缓冲器2201临时存储所述接收的数据Dk。所述时间和频率解扩单元406通过利用由所述模式决定单元2203指定的扩频模式对存储在所述缓冲器2201中的数据施加解扩处理。
盲扩频模式估计处理单元(blind spreading pattern estimation unit)2202输入来自所述错误检测单元410的检测结果,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Dk中没有检测到错误,则将其作为接收数据输出。如果所述检测单元410检测到错误,则所述估计处理单元2202向所述缓冲器2201以及扩频模式决定单元2203输出指令,从而通过利用另一种候选扩频模式来解码所述接收数据。作为对所有候选扩频模式进行解码处理的结果,如果在所有扩频模式中都产生错误,则所述接收机102向所述重传请求处理单元413指示对所述数据Dk的重传请求。在这个时候,全部的候选扩频模式是可能被假定由所述发射机101的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2101所决定的扩频模式。
所述扩频模式决定单元2203,基于从所述重传请求处理单元413输入且与将被重传的时隙相关的信息,以及基于在其中检测到从所述估计处理单元2202输入的错误的扩频模式,决定从高阶层次作出的重传请求所指的数据包的扩频模式。
如上所述,根据关于所述第五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当发生发送错误时,所述发射机估计所述信道响应,并通过利用所述最佳扩频模式施加扩频处理,从而能够减少重传的次数。所述接收机对所述扩频模式进行盲估计,从而能够降低反馈信息量。于是,关于此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能够限制关于吞吐量的开销,以将所述整个系统的所述重传次数降至最低,并提高系统吞吐量。
前述实施例在所述OFCDM无线通信系统中十分有效,在所述OFCDM系统中,在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上进行扩频处理。尽管在所述实施例中各载波的频率使用正交频率,其在多载波CDMA通信系统中同样有效,在该系统中通过带通滤波器分离频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容易得到其它优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在广义方面不限于在此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于是,无需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所定义的普遍的发明性的概念的精神或范围,即可得到各种变型。

Claims (16)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无线发射机,其包括:
加入单元,其在数据中加入用于错误检测的奇偶校验位;
扩频单元,其基于扩频模式在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上对具有所述奇偶校验位的数据进行扩频;
发送单元,其发送所述扩频的数据;以及
接收单元,其接收重传请求信号,
其中,响应于所述重传请求信号,所述扩频单元基于变化的扩频模式对具有所述奇偶校验位的将被重传的数据进行扩频,其中所述扩频模式根据在所述时间方向上的扩频速率和在所述频率方向上的扩频速率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化,并且,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扩频的将被重传的数据;以及
无线接收机,其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所述发送的扩频的数据;
解扩单元,其基于所述扩频模式解扩所述接收的扩频的数据;
错误检测单元,其基于所述奇偶校验位检测所述解扩的数据的错误;以及
发送单元,如果在所述解扩的数据中检测到错误,其发送请求重传所述数据的所述重传请求信号,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重传的数据,并且所述解扩单元基于所述变化的扩频模式解扩所述重传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在对所述重传数据进行扩频情况下,如果在上一次的发送中建立以下关系:
α×(在时间方向的扩频速率)>β×(在频率方向的扩频速率)(α和β是实数)
则所述扩频单元改变所述扩频模式以建立关系:
α×(在时间方向的扩频速率)<β×(在频率方向的扩频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在所述扩频单元中,α和β均为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扩频单元中的α和β均为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扩频单元在第(2n+1)(n为大于等于零的整数)次重传所述数据时,改变在所述时间方向上的扩频速率,使其大于上一次数据发送时的扩频速率,并且,在第(2n+2)次重传所述数据时,改变在所述频率方向上的扩频速率,使其大于上一次数据发送时的扩频速率,或者,在第(2n+1)次重传所述数据时,改变在所述频率方向上的扩频速率,使其大于上一次数据发送时的扩频速率,并且在第(2n+2)次重传所述数据时,改变在所述时间方向上的扩频速率,使其大于上一次数据发送时的扩频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发射机和所述无线接收机进一步包括存储单元,其存储出错率以及多个扩频速率,如果所述数据被扩频,将所述出错率与在所述时间和频率方向上的所述扩频速率相关联,所述出错率指示在所述无线发射机和所述无线接收机之间的所述数据中的错误发生频率,以及
所述扩频单元和所述解扩单元通过参考所述存储单元来使用出错率最低的扩频模式,并且在重传所述数据时依次使用出错率顺序升高的扩频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发射机进一步包括估计单元,其基于所述接收的信号来估计信道响应,所述扩频单元响应对应于所述信道响应的输入多径的时间性扩展来改变在所述频率方向上的所述扩频速率;以及响应对应于所述发送情况的所述输入多径的时间性波动来改变在所述时间方向上的所述扩频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接收机进一步包括估计单元,其基于所述接收的信号来估计信道响应,包括在所述无线接收机中的所述发送单元将所述信道响应和所述重传请求信号一起发送到所述无线发射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接收机进一步包括估计单元,其基于所述接收的信号来估计信道响应;以及变化单元,其基于所述信道响应来改变所述扩频模式,包括在所述无线接收机中的所述发送单元将具有所述扩频模式的扩频模式信息包含到所述重传请求信号中,以向所述无线发射机发送所述模式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包括在所述无线接收机中的所述发送单元通过利用所述无线发射机预先决定的扩频模式发送所述扩频模式信息和所述重传请求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包括在所述无线接收机中的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时分复用、频分复用及码分复用中的一种复用来发送所述数据、所述扩频模式信息以及所述重传请求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扩频单元改变扩频模式,以获得(在时间方向的扩频速率)×(在频率方向的扩频速率)的乘积,使其在上一次发送和重传中相等。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包括在所述无线接收机中的所述发送单元通过利用所述无线发射机预先决定的所述扩频模式来发送所述重传请求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解扩单元顺序从由所述扩频单元使用的多种扩频模式中选择一种扩频模式,以基于所述选择的扩频模式来解扩所述接收的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包括在所述无线接收机中的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时分复用、频分复用及码分复用中的一种复用来发送所述数据以及所述重传请求信号。
16.一种无线发射机,包括:
加入单元,其在数据中加入用于错误检测的奇偶校验位;
扩频单元,其基于扩频模式在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上对具有所述奇偶校验位的所述数据进行扩频;
发送单元,其发送所述扩频的数据;以及
接收单元,如果在所述扩频的数据中检测到错误,其从无线接收机接收请求重传所述扩频的数据的重传请求信号,
其中,所述扩频单元响应于所述重传请求信号,基于所述扩频模式对具有所述奇偶校验位的重传数据进行扩频,其中所述扩频模式根据在所述时间方向上的扩频速率和在所述频率方向上的扩频速率中的至少一个变化,并且,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重传数据。
CNA2005800008483A 2004-12-22 2005-12-22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射机 Pending CN18988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2182/2004 2004-12-22
JP2004372182A JP4213660B2 (ja) 2004-12-22 2004-12-22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送信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8892A true CN1898892A (zh) 2007-01-17

Family

ID=36102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08483A Pending CN1898892A (zh) 2004-12-22 2005-12-22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射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22668B2 (zh)
EP (1) EP1695476A1 (zh)
JP (1) JP4213660B2 (zh)
CN (1) CN1898892A (zh)
WO (1) WO200606830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4969A (zh) * 2009-04-27 2011-01-12 新泽西理工学院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使用空时扩展发送的数据进行解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32086B (en) * 2005-11-01 2007-12-12 Motorola Inc Retransmiss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734389B1 (ko) * 2005-12-08 2007-07-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궤환 정보를 이용한 부호어 재전송/복호 방법 및 송수신장치
EP3361666B1 (en) 2006-07-06 2021-0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a multiple subcarrier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JP2008035285A (ja) * 2006-07-28 2008-02-14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3021442A1 (ja) * 2011-08-05 2013-0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回路、受信回路、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送受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5204889B2 (ja) * 2011-12-05 2013-06-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204916B2 (ja) * 2012-07-30 2013-06-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521571B2 (en) * 2013-07-02 2016-12-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witching communications from a first channel to a second channel of higher-frequenc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8182A (en) * 1970-01-02 1972-01-25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Random and burst error-correcting arrangement with guard space error correction
JPS587109B2 (ja) * 1974-09-09 1983-02-08 ケイディディ株式会社 フアクシミリシンゴウ ノ ジヨウホウヘンカガソアドレスフゴウカホウシキ
JPH07147553A (ja) * 1993-11-24 1995-06-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通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454009A (en) * 1994-01-13 1995-09-26 Scientific-Atlant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nergy dispersal using frequency diversity in 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009117A (en) * 1996-09-17 1999-12-28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15408A (en) * 1998-04-03 2000-09-05 Butterfly Vsli Lt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power level control method in a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236273B2 (ja) * 1999-05-17 2001-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変調方法
DE19937706A1 (de) * 1999-08-10 2001-03-15 Nanotron Ges Fuer Mikrotechnik Übertragungsverfahren mit senderseitiger Frequenz- und Zeitspreizung
WO2002017548A1 (en) * 2000-08-21 2002-02-2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method
JP3628987B2 (ja) * 2001-07-31 2005-03-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3924565B2 (ja) * 2001-08-30 2007-06-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その無線伝送システムで用いられる送信局装置および受信局装置
JP4334274B2 (ja) 2002-05-16 2009-09-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用送信機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方法
JP4295578B2 (ja) 2002-08-19 2009-07-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043322B2 (ja) 2002-09-06 2008-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再送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JP4115784B2 (ja) 2002-09-11 2008-07-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再送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JP3410466B1 (ja) 2002-12-10 2003-05-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パケット伝送方法
JP4139230B2 (ja) 2003-01-15 2008-08-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4181906B2 (ja) * 2003-03-26 2008-1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機及び受信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4969A (zh) * 2009-04-27 2011-01-12 新泽西理工学院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使用空时扩展发送的数据进行解码
CN101944969B (zh) * 2009-04-27 2013-10-09 新泽西理工学院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使用空时扩展发送的数据进行解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22668B2 (en) 2009-04-21
WO2006068305A1 (en) 2006-06-29
JP4213660B2 (ja) 2009-01-21
EP1695476A1 (en) 2006-08-30
US20060182185A1 (en) 2006-08-17
JP2006180283A (ja) 200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8892A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射机
CN1269338C (zh)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RU2424620C2 (ru) Передача квитировани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для sdma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0344076C (zh) 使用多天线分集方案发送/接收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US81074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of data receiving, and receiving end
JP5989812B2 (ja)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接続方式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下向きリンクデータチャネルに対する上向きリンク応答チャネル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266982C (zh)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传输速率确定方法
JP5896987B2 (ja) 時分割複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応答信号の伝送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898930A (zh) 多载波mimo系统的速率选择
CN101069377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射设备和无线接收设备
CN1545775A (zh) 多载波通信装置和多载波通信方法
US20090313516A1 (en) Enhanc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CN1906908A (zh) 高速率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中的调制和编码装置及方法
CN105227270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控制信息的编码及解码
CN1617485A (zh) 采用自动重发请求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EP2425555A2 (en) Harq feedback channel indexing sche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698334A (zh) 具有多个信道的通信系统中的功率和位加载分配
CN1273732A (zh) 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和数据发射方法
CN1551509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833388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副载波分配方法
CN1509540A (zh)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JP3657948B2 (ja)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送信キャンセルサブキャリアの選択方法
US8503373B2 (en) Localized and distributed allocation multiplexing and control
US20150249525A1 (en)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36555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