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8730A - 光盘驱动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光盘驱动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8730A
CN1898730A CNA2005800014056A CN200580001405A CN1898730A CN 1898730 A CN1898730 A CN 1898730A CN A2005800014056 A CNA2005800014056 A CN A2005800014056A CN 200580001405 A CN200580001405 A CN 200580001405A CN 1898730 A CN1898730 A CN 1898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efficient
signal
coefficient value
electric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14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3146C (zh
Inventor
冈松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8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8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31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31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可靠地执行跟轨控制的光盘驱动装置及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表示安装在光盘装置(101)上的光盘(111)的类型的光盘信息、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表示模式为“写入”和“读取”中的一种的模式信息、和RF信号检测单元提供的表示是否存在RF信号的RF信息,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将得到的系数值提供给伺服矩阵放大器(118),以生成跟轨误差信号,从而可靠地执行跟轨控制。本发明可应用于光盘驱动装置。

Description

光盘驱动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及程序,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驱动光盘的光盘驱动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来,用于将例如图像、声音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记录到例如CD(压缩光盘)、DVD(数字多功能光盘)的光盘上或再生记录在光盘上的各种类型的数据的光盘装置已经很普及。光盘装置包括聚焦和发射激光束到光盘的信号表面上、接收从信号面反射的反射光(返回光线)、并输出再生信号和伺服误差信号的光头。
由于光盘安装在光盘装置的主轴上,并被旋转驱动,因而,经常会产生由于中心孔的偏心、光盘被卡住时引起的自身偏心等造成的半径方向跑偏,以及由于光盘的翘曲、自身厚度的不均匀引起的光轴方向的跑偏。因此,需要对光头进行控制,使得跟随旋转驱动时的光盘的跑偏,激光束的聚焦点总是照射在信号面的轨道上。
激光束的照射位置通过响应于控制信号、在致动器中精细地移动光头的光学系统的一部分而进行控制。该控制信号是指从来自光盘的反射光(返回光线)得到的跟轨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通过将这些信号提供给伺服系统,来控制激光束的聚焦点使其照射到信号面的轨道上。
[0005]此外,关于获得跟轨误差信号的典型方法,采用的是三光束法和单光束法。
三光束法是一种通过在将要照射到光盘上的激光束(光束)的向外路径上设置光栅来产生由主光束(零阶光)和两束辅助光束(±一阶光)构成的三激光束(光束)、并利用两束辅助光束来生成跟轨误差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在用于检测主光束的光接收元件的两侧预先设置用于检测两束辅助光束的光接收元件,从而根据对应照射到光盘的轨道上的主光束的聚焦点偏转轨道位置的偏转量而产生的辅助光束的反射光的改变来得到跟轨误差信号。
与之对照,单光束法是一种将单激光束(光束)照射到光盘上并由其反射光获得跟轨误差信号的方法。采用单光束法的光学系统的优势在于,它设置简便,并且零部件的数目能够减少,这是因为能够省去采用三光束法时所必需的例如光栅等光学元件。
图1是说明采用传统单光束法的光盘装置1的示图。
光盘11是例如CD、DVD等记录介质,由主轴电机(未示出)旋转驱动。
集成光学元件12由激光二极管、微棱镜、或者光检测器等构成。
从集成光学元件12的激光二极管(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图2示出的激光二极管81)发出的激光束通过准直透镜13由物镜14聚焦到光盘11的记录表面上。由聚焦到光盘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通过物镜14和准直透镜13入射到集成光学元件12上。集成光学元件12的光检测器(将在后面描述的图2中的光检测器84-1和84-2)接收入射到其上的反射光,根据所接收的反射光的强度(光量)生成电信号,并将所生成的电信号提供给光信号放大器15。
光信号放大器15对集成光学元件12提供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的电信号分别提供给APC(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16、伺服矩阵放大器18、和RF(射频)放大器19。
APC放大器从光信号放大器15提供的电信号中检测误差量,并基于检测得到的误差量,将从LD(激光二极管)驱动器17控制的集成光学元件12的激光二极管(将在后面描述的图2中的激光二级管81)发出的激光束的量调整至恒定量。
伺服矩阵放大器18基于从光信号放大器15提供的电信号和由DSP(数字信号处理器)20的系数切换控制器51设置的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生成用于伺服控制的跟轨误差信号。伺服矩阵放大器18将所生成的跟轨误差信号提供给DSP 20。
当生成跟轨误差信号时,光检测器上光斑的偏移量的检测灵敏度会依赖于光盘11和光头而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抑制这种不同,系数值被设置为根据相应情况进行设置的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当生成跟轨误差信号时,设置系数值Kd和Kdo这两个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
此外,伺服矩阵放大器18由从光信号放大器15提供的电信号生成用于伺服控制的伺服信号(聚焦误差信号等),并将生成的伺服信号提供给DSP 20。
RF放大器19基于从光信号放大器15提供的电信号生成作为再生数据的RF信号。RF放大器19将所生成的RF信号提供给DSP20。
DSP 20对伺服矩阵放大器18提供的跟轨误差信号执行相位补偿处理、增益校正处理等,并将执行了相位补偿处理、增益校正处理等的跟轨误差信号提供给驱动放大器23。
此外,DSP 20对伺服矩阵放大器18提供的伺服信号(聚焦误差信号等)执行相位补偿处理、增益校正处理等,并将执行了相位补偿处理、增益校正处理等的伺服信号(聚焦误差信号等)提供给驱动放大器23。
此外,DSP 20通过执行基于预定记录方式的解码处理,对RF放大器19提供的RF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信息提供到输出单元(未示出)。
DSP 20包括系数切换控制器51和系数寄存器52。
系数切换控制器51基于微机21的控制器61提供的光盘信息和微机21的增益模式切换单元62提供的模式信息,向系数寄存器52查询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系数值请求)。
此外,系数切换控制器51从系数寄存器52获得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作为查询结果。系数切换控制器51将得到的系数值Kd和Kdo提供给伺服矩阵放大器18。
系数寄存器52彼此相对应地存储有系数值和用于指定这些系数值的数据,并响应于来自系数切换控制器51的查询,将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51。
微机21从整体上控制光盘装置1。
微机21包括控制器61和增益模式切换单元62。
控制器61获取表示安装在光盘装置1上的光盘11的类型的光盘信息,并将得到的光盘信息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51。
增益模式切换单元62获取表示光盘装置1的模式是“写入”和“读取”中任意之一的模式信息,并将获得的模式信息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51。
存储器22由例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存储的是由微机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数据。
驱动放大器23基于DSP 20提供的跟轨误差信号,使致动器执行跟轨控制。进一步来说,驱动放大器23基于从DSP 20提供的伺服信号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使致动器执行聚焦控制。
接下来,将参照图2说明图1中对应于传统单光束法的光盘装置1的光学系统。
图2的右上示图是集成光学元件12的侧视图,图2的右侧中间示图是集成光学元件12的顶视图,图2的右下示图是将在后面描述的光检测器84-1和84-2的放大图。
从设置在光检测器IC(集成电路)83上的激光二极管81发出的激光束被反射到微棱镜82的斜面82-1上,并通过准直透镜13被物镜14聚焦到光盘11的记录表面上。
由聚焦到光盘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通过物镜14和准直透镜13入射到集成光学元件12上。集成光学元件12的光检测器IC 83接收入射到其上的反射光,根据所接收的反射光的强度(光量)生成电信号,并将生成的电信号提供给光信号放大器15。
具体来说,光检测器IC 83包括光检测器84-1和84-2,它们每一个都具有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因此,从微棱镜82的斜面82-1入射的反射光入射到光检测器84-1上,并进一步反射,在微棱镜82的上表面82-2上聚焦,同样也入射到光检测器84-2上。
此时,光检测器8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的各个光接收区域A~D分别接收入射到其上的反射光。光检测器84-1根据所接收的反射光的强度(光量)分别生成电信号A~D,并将生成的电信号A~D提供到光信号放大器15。与此类似,光检测器84-2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的各个光接收区域E~H分别接收入射到其上的反射光。光检测器84-2根据所接收的反射光的强度(光量)分别生成电信号E~H,并将生成的电信号E~H提供到光信号放大器15。
光斑85-1和85-2表示,由聚焦到光盘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分别被光检测器84-1和84-2接收。具体来说,光检测器84-1接收的是作为由聚焦到光盘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的光斑85-1,光检测器84-2接收的是作为由聚焦到光盘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的光斑85-2。光检测器84-1和84-2中的每一个都根据所接收的强度(光量)生成电信号,并将它们分别提供给光信号放大器15。
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不需要单独区分光检测器84-1和84-2时,将它们简称为光检测器84。此外,当无需单独区分光斑85-1和85-2时,它们被简称为光斑85。
图3详细示出了通过传统单光束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功能的框图。与图1中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并(适当地)省去对其的描述。
当从控制器61提供了光盘信息,并从增益模式切换单元62提供了模式信息后,系数切换控制器51基于光盘信息和模式信息,向系数寄存器52查询系数值96(系数值Kd和Kdo)。系数切换控制器51从系数寄存器52获得被设为“Kd0”的系数值Kd和被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系数切换控制器51将所获得的被设为“Kd0”的系数值Kd设置到乘法单元94中,并将所得到的被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设置到加法单元93中。
当生成跟轨误差信号时,光检测器84上的光斑85的偏移量的检测灵敏度会依赖于光盘11和光头而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抑制这种不同,系数值96被设置为根据各种情况进行设置的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系数值96由两个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即系数值Kd(Kd0、Kd1、Kd2、或Kd3等)和系数值Kdo(Kdo0、Kdo1、Kdo2、或Kdo3等)构成。
运算单元91基于从光检测器8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中的各个光接收区域A~D提供的电信号A~D,从表示位于光检测器84-1上侧的光接收表面(光接收区域A和B)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度的电信号(A+B)中减去表示位于光检测器84-1下侧的光接收表面(光接收区域C和D)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度的电信号(C+D),并将相减得到的电信号((A+B)-(C+D))提供给减法单元92。
减法单元92基于从光检测器8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中的光接收区域B和C提供的电信号B和C,从电信号B中减去电信号C,并将相减得到的电信号(B-C)提供给加法单元93。
加法单元93基于减法单元92提供的电信号(B-C)和系数切换控制器51设置的系数值Kdo,将电信号(B-C)和系数值Kdo相加,并将电信号(B-C+Kdo)提供给乘法单元94。
这里,如上所述,被设置到加法单元93中的系数值Kdo是通过系数切换控制器51基于控制器61提供的光盘信息和增益模式切换单元62提供的模式信息,向系数寄存器52查询而从系数寄存器52得到的系数值。
也就是说,由于光盘装置1根据光盘的状态(光盘信息和模式信息)切换系数值,因而它只能在插入光盘后的初始设置时才能切换系数值Kdo,无法实时地切换系数值Kdo。
乘法单元94将加法单元93提供的电信号(B-C+Kdo)与被设为“Kd”的系数值Kd相乘,并将相乘得到的电信号((B-C)+Kdo)×Kd提供给减法单元95。
这里,如上所述,设置到乘法单元94中的系数值Kd是通过系数切换控制器51基于控制器61提供的光盘信息和增益模式切换单元62提供的模式信息,向系数寄存器52查询系数值而从系数寄存器52得到的系数值。
也就是说,由于光盘装置1根据光盘的状态(光盘信息和模式信息)切换系数值,因而它只能在插入光盘后的初始设置时才能切换系数值Kd,无法实时地切换系数值Kd。
减法单元95基于运算单元91提供的电信号((A+B)-(C+D))和乘法单元94提供的电信号((B-C)+Kdo)×Kd,从电信号((A+B)-(C+D))中减去电信号((B-C)+Kdo)×Kd,并将((A+B)-(C+D))-(((B-C)+Kdo)×Kd)作为跟轨误差信号提供给DSP 20。
如上所述,光盘装置1在不使用包含在由聚焦在光盘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中的RF信号的情况下执行跟轨控制。
此外,还有这样一种伺服信号处理装置,它将从来自由多个凹坑构成的轨道的返回光线得到的光检测信号的峰值与根据盘状记录介质的特性而改变的系数相乘,对除去了由于物镜的相对运动而引起的偏移分量的跟轨误差信号进行检测,并基于经过检测的跟轨误差信号执行跟轨伺服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10-124891号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通过单光束法得到的跟轨误差信号要根据是否存在RF信号进行调制,因而其值会变化,在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不根据RF信号存在与否进行调整时,无法在RF信号存在的情况和RF信号不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设定最佳系数值来执行跟轨控制,这带来的问题就是,无法实现最佳的跟轨控制状态。
针对上述情形,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利用RF信号生成跟轨误差信号,从而通过控制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为最佳值,来稳定而精确地执行跟轨控制。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包括:第一获取装置,用于获得作为光盘的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第二获取装置,用于获得表示光盘以对自身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取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操作的第二信息;检测装置,用于从反射光中检测RF(射频)信号;第三获取装置,用于当表示由检测装置检测到的RF信号存在或不存在的第三信息变化时,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获得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用于计算跟轨信号的多个预定系数中的一个系数;以及运算装置,用于基于反射光的强度和由第三获取装置获得的系数计算跟轨误差信号。
当第一信息或第二信息变化时,第三获取装置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获取存储于存储单元中的多个系数中的一个系数,运算装置基于反射光的强度和由第三获取装置获得的系数计算跟轨误差信号。
第一获取装置获取的第一信息表示的是作为光盘类型的DVD-R(用于可记录光盘的数字多功能光盘规范)、DVD-RW(用于可反复记录光盘的DVD规范)、DVD+R(用于+可记录光盘的DVD规范)、或DVD+RW(用于+可重写光盘的DVD规范)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光盘驱动方法包括:第一获取步骤,获得作为光盘的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第二获取步骤,获得表示光盘以对自身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取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操作的第二信息;检测步骤,从反射光中检测RF信号;第三获取步骤,当表示由检测步骤检测到的RF信号存在或不存在的第三信息变化时,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获得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用于计算跟轨信号的多个预定系数中的一个系数;以及运算步骤,基于反射光的强度和由第三获取步骤获得的系数计算跟轨误差信号。
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程序包括:第一获取步骤,获得作为光盘的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第二获取步骤,获得表示光盘以对自身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取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操作的第二信息;检测步骤,从反射光中检测RF信号;第三获取步骤,当表示由检测步骤检测到的RF信号存在或不存在的第三信息变化时,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获得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用于计算跟轨信号的多个预定系数中的一个系数;以及运算步骤,基于反射光的强度和由第三获取步骤获得的系数计算跟轨误差信号。
本发明的程序包括:第一获取步骤,获得作为光盘的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第二获取步骤,获得表示光盘以对自身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取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操作的第二信息;检测步骤,从反射光中检测RF信号;第三获取步骤,当表示由检测步骤检测到的RF信号存在或不存在的第三信息变化时,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获得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用于计算跟轨信号的多个预定系数中的一个系数;以及运算步骤,基于反射光的强度和由第三获取步骤获得的系数计算跟轨误差信号。。
在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和方法、记录介质及程序中,获取作为光盘的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获取表示光盘以针对光盘的数据写入模式和数据读取模式中的任意一种工作的第二信息,从所述反射光中检测RF信号,当表示由检测装置检测的RF信号存在或不存在的第三信息变化时,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获取存储于存储单元中用于计算跟轨信号的多个预定系数中的一个系数,然后基于反射光的强度和由第三获取装置获得的系数计算跟轨误差信号。
根据本发明,可以进行跟轨控制。此外,根据本发明,光盘能够可靠地再生,并且数据可以可靠地记录到其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采用传统的单光束方法的光盘装置的示图。
图2示出了通过传统的单光束方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光学系统的示图。
图3详细示出了通过传统的单光束方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功能的示图。
图4示出了应用本发明的采用单光束方法的光盘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通过单光束方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光学系统的例子。
图6示出了通过单光束方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电路结构的示图。
图7A是详细示出RF信号的示图。
图7B是详细示出RF信号的示图。
图8是详细示出通过单光束方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功能的框图。
图9示出了系数值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存储于系数寄存器中的系数值的例子的示图。
图11示出了通过单光束方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另一电路结构的示图。
图12示出了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101光盘装置,111光盘,115光信号放大器,118伺服矩阵放大器,119RF放大器,120DSP,121微机,122存储器,123驱动放大器,151RF信号检测单元,152系数切换控制器,153系数寄存器,161控制器,162增益模式切换单元,201运算单元,202减法单元,203加法单元,204乘法单元,205减法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4是应用本发明的采用单光束方法的光盘装置101的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光盘装置101是通过光盘执行记录和再生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例子。
光盘111是例如CD、DVD等的记录介质,由主轴电机(未示出)旋转。
集成光学元件112由例如激光二极管、微棱镜、光检测器等构成。
从集成光学元件112的激光二极管(将在后文中描述的图5中的激光二极管191)发出的激光束被物镜114通过准直透镜113聚焦在光盘111的记录表面上。由聚焦在光盘1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通过物镜114和准直透镜113入射到集成光学元件112上。光检测器(将在后文描述的光检测器194-1和194-2)接收入射到其上的反射光,根据所接收到的发射光的强度(光量)生成电信号,并将生成的电信号提供给光信号放大器115。
光信号放大器115对从集成光学元件112提供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将经过放大的电信号分别提供给APC放大器116、伺服矩阵放大器118、和RF放大器119。
注意,集成光学元件112并不限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集成有光信号放大器115。
APC放大器116例如从光信号放大器115提供的电信号中检测误差量,并基于检测到的误差量,对由LD驱动器117控制的集成光学元件112的激光二极管(后文描述的图5中的激光二极管191)发出的激光束的光量进行调节,以使其恒定。
伺服矩阵控制器118基于光信号放大器115提供的电信号和由DSP(数字信号处理器)120的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设定的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生成跟轨误差信号。伺服矩阵放大器118将生成的跟轨误差信号提供给DSP 120。
当生成跟轨误差信号时,光检测器上的光斑的偏移量的检测灵敏度依赖于光盘111和光头而有所不同。因而,为了抑制这种不同,系数值被设置为根据各种情况进行设置的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当生成跟轨误差信号时,例如设置系数值Kd和Kdo这两个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
此外,伺服矩阵放大器118根据光信号放大器115提供的电信号生成用于伺服控制的伺服信号(例如,聚焦误差信号等),并将所生成的伺服信号提供给DSP 120。
RF放大器119基于光信号放大器115提供的电信号生成RF信号作为再生数据。RF放大器119将生成的RF信号提供给DSP 120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
注意,RF放大器119可被设置成包含于伺服矩阵放大器118中。
DSP 120对伺服矩阵放大器118提供的跟轨误差信号执行,例如,相位补偿处理、增益校正处理等,并将执行了相位补偿处理、增益校正处理等的跟轨误差信号提供给驱动放大器123。
此外,DSP 120对伺服矩阵放大器118提供的伺服信号(例如,聚焦误差信号等)执行例如,相位补偿处理、或增益校正处理等,并将进行了相位补偿处理、或增益校正处理等的伺服信号(例如,聚焦误差信号等)提供给驱动放大器123。
此外,DSP 120通过执行基于预定记录方式的解码处理,对RF放大器119提供的RF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信息提供给输出单元(未示出)。
DSP 120包括RF信号检测单元151、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和系数寄存器153。
RF信号检测单元151检测从RF放大器119提供的RF信号,并将表示是否检测到RF信号的RF信息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当RF信号检测单元151检测到来自RF放大器119的RF信号时,它将表示存在RF信号的RF信号“存在”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而当RF信号检测单元151没有检测到来自RF放大器119的RF信号时,它将表示不存在RF信号的RF信号“不存在”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注意,RF信号由RF信号检测单元通过以下方式检测:将聚焦在光盘1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将转换成电信号的反射光的电压与预定的任意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具体来说,当转换成电信号的反射光的电压等于或大于基准电压时,由于RF信号检测单元151检测到RF信号,因而将RF信息“存在”提供至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而当被转换成电信号的反射光的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由于RF检测单元151没有检测到RF信号,所以它将RF信号“不存在”提供至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基于从微机121的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微机121的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系数值请求)。
然后,系数切换控制器152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取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作为查询结果。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将获得的系数值Kd和Kdo提供给伺服矩阵放大器118。
例如,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基于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DVD-R”、从微机121的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读取”、和从RF信号检测电路151提供的RF信息“存在”,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系数切换控制器152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设为“Kd0”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并将获得的设为“Kd0”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提供给伺服矩阵放大器118。
系数寄存器153彼此对应地存储有,例如,系数值和用于确定系数值的数据,并响应于对其的查询将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例如,系数寄存器153以表格存储系数值和用于确定这些系数值的数据,并响应于系数切换控制器152以光盘信息“DVD-R”、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息“存在”进行的查询,将设为“Kd0”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提供给伺服矩阵放大器118。
微机121对光盘装置101进行整体控制。
微机121包括控制器161和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
控制器161获取表示安装在光盘装置101上的光盘111的类型的光盘信息,并将所获得的光盘信息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例如,控制器161获取作为安装在光盘装置101上的光盘111的类型的光盘信息“DVD-R”,并将所获得的光盘信息“DVD-R”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具体来说,一旦通过用户的操作将DVD安装到光盘111上,控制器161立即执行伺服处理,并读取记录在DVD中的光盘类型信息,获得该光盘信息,即,例如“DVD-R”,然后将所获得的光盘信息“DVD-R”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获取表示光盘装置101的模式是“写入”和“读取”中的任意一种的模式信息,并将所获得的模式信息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例如,当光盘装置101的模式为“写入”时,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将表示模式是“写入”的模式信息“写入”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而当光盘装置101的模式为“读取”时,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将表示模式是“读取”的模式信息“读取”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注意,DSP 120可代替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获取模式信息“读取”或“写入”,并可将得到的模式信息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存储器122由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例如RAM、EEPROM、闪存等,存储有由微机1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数据。
驱动放大器123使致动器基于从DSP 120提供的跟轨误差信号执行跟轨控制。此时,从DSP 120提供的跟轨误差信号是使轨道的偏移相对于光头、光盘、跟轨控制系统等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对于考虑从其他光盘再生信号(或记录信号到其他光盘)的环境最小的跟轨控制信号。
此外,驱动放大器123基于从DSP 120提供的伺服信号中的聚焦误差信号,使致动器执行聚焦控制。
接下来,将参照图5详细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采用图4的单光束法的光盘装置101的光学系统。
图5示出了利用单光束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光学系统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5中右上示图是集成光学元件112的侧视图,图5中右部的中间示图是集成光学元件112的顶面图,图5右下示图是下文将要描述的光检测器194-1和194-2的放大图。
从设置在光检测器IC 193上的激光二极管191发出的激光束在微棱镜192的斜面192-1上反射,并经由准直透镜113通过物镜114聚焦到光盘111的记录表面上。
由聚焦到光盘1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通过物镜114和准直透镜113入射到集成光学元件112上。集成光学元件112的光检测器接收入射到其上的反射光,生成对应于所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度(光量)的电信号,并将所生成的电信号提供到光信号放大器115。
更具体来说,光检测器IC 193被构成为包括光检测器194-1和194-2,它们均具有被分割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因而,从微棱镜192的斜面192-1入射的反射光入射到光检测器194-1上,进而在微棱镜192的上表面192-2上反射和聚焦,同样也入射到光检测器194-2上。
此时,光检测器194-1的被分割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的各个光接收区域A~D分别接收入射到其上的反射光。光检测器194-1生成与所接收的反射光的强度(光量)相对应的电信号A~D,并将所生成的电信号A~D提供给光信号放大器115。同样,光检测器194-2的被分割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的各个光接收区域E~H分别接收入射到其上的反射光。光检测器194-2生成与所接收的反射光的强度(光量)相对应的电信号E~H,并将所生成的电信号E~H提供给光信号放大器115。
光斑195-1和195-2表示,由聚焦到光盘1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分别由光检测器194-1和194-2接收。更具体来说,光检测器194-1接收的是作为由聚焦在光盘1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的光斑195-1,而光检测器194-2接收的是作为由聚焦在光盘1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的光斑195-2。光检测器194-1和194-2都生成与所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度(光量)相对应的电信号,并将其分别提供给光信号放大器115。
注意,虽然将从激光二极管191发出的一束激光束分成了两个部分,但进行这样的分割是为了增加聚焦误差信号的检测灵敏度。
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果不需要单独区分光检测器194-1和194-2,则将它们简单地称为光检测器194。此外,在下文的描述中,如果不需要单独区分光检测器195-1和195-2,则将它们简单地称为光检测器195。
接下来,将参照图6~8详细说明通过采用RF信号的单光束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光盘装置101。
首先,将参照图6说明通过单光束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电路构成。
运算单元201基于从光检测器19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中的各个光接收区域A~D提供的电信号A~D,从表示位于光检测器194-1上侧的光接收表面(光接收区域A和B)接收的反射光的强度的电信号(A+B)中减去从表示位于光检测器194-1下侧的光接收表面(光接收区域C和D)接收的反射光的强度的电信号(C+D),并将相减得到的电信号((A+B)-(C+D))提供给减法单元205。
顺便指出,电信号((A+B)-(C+D))通常用于跟轨控制。然而,在采用上述光学系统的通过单光束法而执行的跟轨控制中,如果只移动物镜114,那么光接收表面经过划分的光检测器194-1和194-2的中心不与来自光盘111的反射光的中心一致。结果,光斑195在光检测器194-1和194-2的光接收表面上的入射位置发生位移,导致跟轨误差信号的偏差,从而需要消除该偏差。
通过检测出接收光斑195-1(来自光盘111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19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中的光接收区域A和D中的摆动信号(wobble signal)的振幅值的差,检测出光检测器194-1上的光斑195-1的偏移(即,物镜114的位移量),可消去该偏移。
也就是说,减法单元202、加法单元203、乘法单元204、和减法单元205基于与例如物镜114的位移量或光斑195-1的位移量相对应的位移信号量,可消去该偏移。
减法单元202基于从光检测器19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的光接收区域B和C提供的电信号B和C,从电信号B中减去电信号C,并将相减得到的电信号(B-C)提供给加法单元203。
加法单元203基于减法单元202提供的电信号(B-C)和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将电信号(B-C)和设为“Kdo”的系数值Kdo相加,并将电信号(B-C+Kdo)提供给乘法单元204。
乘法单元204基于加法单元203提供的电信号(B-C+Kdo)和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设为“Kd”的系数值Kd,将电信号(B-C+Kdo)与设为“Kd”的系数值Kd相乘,并将相乘得到的电信号((B-C)+Kdo)×Kd提供给减法单元205。
减法单元205基于运算单元201提供的电信号((A+B)-(C+D))和乘法单元204提供的电信号((B-C)+Kdo)×Kd,从电信号((A+B)-(C+D))中减去电信号((B-C)+Kdo)×Kd,并将相减得到的电信号((A+B)-(C+D))-((B-C)+Kdo)×Kd作为跟轨误差信号提供给DSP120。
更具体来说,总反射信号TE由下面的表达式(1)算出
TE=((A+B)-(C+D))-((B-C)+Kdo)×Kd...(1)
注意,用于通过上述的电路结构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跟轨伺服系统被称为WPP(Wobble Push Pull,摆动推挽)系统。
接下来,将参照图7详细说明检测用来设置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的RF信号。
在图7A和7B所示的例子中,图7A示出的是当存在RF信号时的波形的例子,而图7B示出的是不存在RF信号时的波形的例子。此外,在图7A和7B示出的例子中,纵轴表示由聚焦到光盘111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的强度(level),反射光的强度朝向上方向增加。此外,横轴表示时间。
在图7A示出的例子中,当存在RF信号时,由于光盘111上记录有信息,因而由照射到光盘111上的凹坑之上的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会发生折射,从而降低反射光的强度。也就是说,当存在RF信号时,因为由激光束产生的反射光的强度被凹坑降低,所以反射光具有图7A所示的正弦波形。
与此相反,在图7B所示的例子中,当不存在RF信号时,由于光盘111上没有记录信息,因而激光束所产生的反射光原样反射,使得反射光的强度恒定。也就是说,当RF信号不存在时,由于激光束所产生的反射光的强度恒定,因而该强度被设为如图7B所示的恒定值(该值恒定为镜面水平)。
如上所述,当光盘111上记录有信息时,将检测到RF信号,而当光盘111上没有记录信息时,则检测不到RF信号。此外,RF信号会根据光盘111上是否记录有信息而不断变化。
此时,由于跟轨误差信号根据是否存在RF信号而变化(调节),如果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不根据是否存在RF信号进行调节,则在RF信号存在和RF信号不存在的两种情况下,无法通过设置最佳系数值来执行跟轨控制,从而无法实现最佳的跟轨控制状态。因此,当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101中设置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时,检测出是否存在RF信号,然后基于检测出的RF信号来设置系数值。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通过使用RF信号的单光束法来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功能。
图8详细示出了通过单光束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功能的框图。与图4和图6中相似的部分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关于它们的描述(适当地)省去。
在图8的例子中,通过单光束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电路结构与图6中相同。
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系数值Kd和系数值Kdo)(请求系数值)。
然后,系数切换控制器152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取作为查询结果的系数值(系数值Kd和系数值Kdo)。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将所获得的系数值Kd设置到乘法单元204中,并将系数值Kdo设置到加法单元203中。
举例来说,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DVD-R”、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存在”,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系数值Kd和系数值Kdo)。系数切换控制器152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设为“Kd0”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将所获得的设为“Kd0”的系数值Kd设置到乘法单元204中,并将所获得的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设置到加法单元203中。
此外,当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中的任一信息发生变化时,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再次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系数值Kd和系数值Kdo)。然后,系数切换控制器152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取作为查询结果的系数值(系数值Kd和系数值Kdo),并将所获得的系数值Kd设置到乘法单元204中,将所获得的系数值Kdo设置到加法单元203中。
举例来说,当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为“DVD-R”、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为“读取”、以及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存在”变为“不存在”时,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基于光盘信息“DVD-R”、模式信息“读取”、以及RF信息“不存在”,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系数切换控制器152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设为“Kd1”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1”的系数值Kdo。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将所获得的设为“Kd1”的系数值Kd设置到乘法单元204中,并将设为“Kdo1”的系数值Kdo设置到加法单元203中。
如上所述,由于系数切换控制器152根据RF信号存在或不存在来改变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因而,不管RF信号是否存在,它都能稳定而精确地执行跟轨控制。
系数寄存器153彼此对应地存储有例如系数值211和用于指定系数值的数据(未示出),并响应于来自系数切换控制器152的查询,将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例如,系数寄存器153将系数值211和用于指定这些系数值的数据存储为表格,并响应于来自系数切换控制器152的关于光盘信息“DVD-R”、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息“存在”的查询,从所存储的表格中将设为“Kd0”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当生成跟轨误差信号时,光检测器194上的光斑195的偏移量的检测灵敏度根据光盘111和光头而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抑制这种不同,系数值211被设置为根据各种情况进行设置的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例如,系数值211由两种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构成,即,系数值Kd(例如,Kd0、Kd1、Kd2、Kd3等)和系数值Kdo(例如,Kdo0、Kdo1、Kdo2、Kdo3等)。
运算单元201基于从光检测器19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中的各个光接收区域A~D提供的电信号A~D,从表示位于光检测器194-1上侧的光接收表面(光接收区域A和B)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度的电信号(A+B)中减去表示位于光检测器194-1下侧的光接收表面(光接收区域C和D)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度的电信号(C+D),并将相减得到的电信号((A+B)-(C+D))提供给减法单元205。
减法单元202基于从光检测器19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的光接收区域B和C提供的电信号B和C,从电信号B中减去电信号C,并将相减得到的电信号(B-C)提供给加法单元203。
加法单元203基于减法单元202提供的电信号(B-C)和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设定的系数值Kdo,将电信号(B-C)和系数值Kdo相加,并将电信号(B-C+Kdo)提供给乘法单元204。
例如,加法单元203将减法单元202提供的电信号(B-C)和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相加,并将得到的电信号(B-C+Kdo0)提供给乘法单元204。
这里,如上所述,设置到加法单元203中的系数值Kdo是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通过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而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的系数值。
系数切换控制器152通过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DVD-R”、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存在”,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设为“Kd0”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结果,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被设置到例如加法单元203中。
此外,当从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的RF信息从“存在”变为“不存在”时,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DVD-R”、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不存在”,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并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设为“Kd1”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1”的系数值Kdo。结果,设为“Kdo1”的系数值Kdo被设置到例如加法单元203中。
也就是说,当RF信息从“存在”变为“不存在”时,系数切换控制152同样将设置到加法单元203中的系数值Kdo从“Kdo0”变成“Kdo1”。
乘法单元204基于加法单元203提供的电信号(B-C+Kdo)和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设置的系数值Kd,将电信号(B-C+Kdo)与系数值Kd相乘,并将相乘得到的电信号((B-C)+Kdo)×Kd提供给减法单元205。
例如,乘法单元204基于加法单元203提供的电信号(B-C+Kdo0)和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设置的系数值Kd,将电信号(B-C+Kdo0)与设为“Kd0”的系数值Kd相乘,并将相乘得到的电信号((B-C)+Kdo0)×Kd0提供给减法单元205。
这里,如上所述,设置到乘法单元204中的系数值Kd是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通过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而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的系数值。
系数切换控制器152通过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DVD-R”、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存在”,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设为“Kd0”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结果,设为“Kd0”的系数值Kd被设置到例如乘法单元204中。
此外,当从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的RF信息从“存在”变为“不存在”时,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DVD-R”、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不存在”的系数值(系数值Kd和Kdo),并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设为“Kd1”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1”的系数值Kdo。结果,设为“Kd1”的系数值Kd被设置给例如乘法单元204。
也就是说,当RF信息从“存在”变为“不存在”时,系数切换控制152同样将设置给乘法单元204的系数值Kd从“Kd0”变成“Kd1”。
减法单元205基于运算单元201提供的电信号((A+B)-(C+D))和乘法单元204提供的电信号((B-C)+Kdo)×Kd,从电信号((A+B)-(C+D))中减去电信号((B-C)+Kdo)×Kd,并将相减得到的电信号((A+B)-(C+D))-((B-C)+Kdo)×Kd作为跟轨误差信号提供给DSP120。
当例如将设为“Kd0”的系数值Kd设置给乘法单元204,并将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设置给加法单元203,减法单元205基于运算单元201提供的电信号((A+B)-(C+D))和乘法单元204提供的电信号((B-C)+Kdo0)×Kd0,从电信号((A+B)-(C+D))中减去电信号((B-C)+Kdo0)×Kd0,并将相减得到的电信号((A+B)-(C+D))-((B-C)+Kdo0)×Kd0作为跟轨误差信号提供给DSP120。
由于能够如上所述生成跟轨误差信号,因而不论RF信号存在与否,都能将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控制为最佳值,从而稳定而精确地执行跟轨控制。
此外,如上所述生成的跟轨误差信号是使轨道的偏移相对于光头、光盘、跟轨控制系统等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对于注意力集中于再生来自其他光盘的信号(或将信号记录到其他光盘)的环境最小的跟轨误差信号。
接下来,将参照图9的流程图说明系数值切换处理。
在步骤S11中,控制器161获得表示装在光盘装置101上的光盘111的类型的光盘信息,并将所得到的光盘信息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例如,在步骤S11中,控制器161获得光盘信息“DVD-R”,作为装在光盘装置101上的光盘111的类型,并将所得到的光盘信息“DVD-R”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在步骤S12中,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获得表示光盘装置101的模式是“写入”和“读取”中的任意一种的模式信息,并将得到的模式信息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例如,在步骤S12中,当光盘装置101的模式为“写入”时,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将表示模式为“写入”的模式信息“写入”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而当光盘装置101的模式为“读取”时,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将表示模式为“读取”的模式信息“读取”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在步骤S13中,RF信号检测单元151对从RF放大器119提供的RF信号进行检测,并将表示是否检测到RF信号的RF信息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当在步骤S13中,RF信号检测单元151检测到来自RF放大器119的RF信号时,它将表示RF信号存在的RF信号“存在”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而当RF信号检测单元151没用检测到来自RF放大器119的RF信号时,它将表示RF信号不存在的RF信号“不存在”提供给系数切换控制器152。
在步骤S14中,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并获得系数值。
例如,在步骤S14中,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DVD-R”、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存在”,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
这里将参照图10说明存储在系数寄存器153中的系数值(例如,系数值211)的例子。
在图10所示的系数值的例子中,第一行表示各个项目,第二及之后的行表示数据。此外,第一列表示光盘信息“DVD-R”“DVD-RW”、“DVD+R”、和“DVD-RW”,第二列表示“读取”和“写入”中的一种的模式信息,第三列表示“存在”、“不存在”和“-”中的一种的RF信息,第四列表示系数值Kd,第五列表示系数值Kdo。此外,在图10所示的系数值的例子中,针对光盘信息存储了三种模式的数据。针对光盘信息存储的这三种数据模式将在下文中按照从上到下的上级、中级、和下级进行说明。
对于位于第二行的光盘信息“DVD-R”,在上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读取”、RF信息“存在”、设为“Kd0”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息“存在”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0”,系数值Kdo被设为“Kdo0”。
此外,对于位于第二行的光盘信息“DVD-R”,在中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读取”、RF信息“不存在”、设为“Kd1”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1”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息“不存在”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1”,系数值Kdo被设为“Kdo1”。
此外,对于位于第二行的光盘信息“DVD-R”,在下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写入”、RF信息“-”、设为“Kd2”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2”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模式信息“写入”、和RF信息“-”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2”,系数值Kdo被设为“Kdo2”。
对于位于第三行的光盘信息“DVD-RW”,在上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读取”、RF信息“存在”、设为“Kd3”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3”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W”、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息“存在”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3”,系数值Kdo被设为“Kdo3”。
此外,对于位于第三行的光盘信息“DVD-RW”,在中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读取”、RF信息“不存在”、设为“Kd4”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4”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W”、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息“不存在”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4”,系数值Kdo被设为“Kdo4”。
此外,对于位于第三行的光盘信息“DVD-RW”,在下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写入”、RF信息“-”、设为“Kd5”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5”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W”、模式信息“写入”、和RF信息“-”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5”,系数值Kdo被设为“Kdo5”。
对于位于第四行的光盘信息“DVD+R”,在上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读取”、RF信息“存在”、设为“Kd6”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6”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息“存在”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6”,系数值Kdo被设为“Kdo6”。
此外,对于位于第四行的光盘信息“DVD+R”,在中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读取”、RF信息“不存在”、设为“Kd7”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7”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息“不存在”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7”,系数值Kdo被设为“Kdo7”。
此外,对于位于第四行的光盘信息“DVD+R”,在下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写入”、RF信息“-”、设为“Kd8”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8”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模式信息“写入”、和RF信息“-”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8”,系数值Kdo被设为“Kdo8”。
对于位于第五行的光盘信息“DVD+RW”,在上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读取”、RF信息“存在”、设为“Kd9”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9”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W”、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息“存在”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9”,系数值Kdo被设为“Kdo9”。
此外,对于位于第五行的光盘信息“DVD+RW”,在中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读取”、RF信息“不存在”、设为“Kd10”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10”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W”、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息“不存在”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10”,系数值Kdo被设为“Kdo10”。
此外,对于位于第五行的光盘信息“DVD+RW”,在下级中存储了模式信息“写入”、RF信息“-”、设为“Kd11”的系数值Kd、和设为“Kdo11”的系数值Kdo,这表示在光盘信息“DVD+RW”、模式信息“写入”、和RF信息“-”的情况下,系数值Kd被设为“Kd11”,系数值Kdo被设为“Kdo11”。
回到图9,当在步骤S14中,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DVD-R”、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存在”,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系数值时,因为它们与存储在图10的系数值表第二行的上级中的条件吻合,所以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获得系数值“Kd0”和“Kdo0”。
在步骤S15中,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将从系数寄存器153得到的系数值Kd设置给乘法单元204,并将从其中得到的系数值Kdo提供给加法单元203。
例如,在步骤S15中,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将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的设为“Kd0”的系数值Kd设置给乘法单元204,并将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设置给加法单元203。
在步骤S16中,伺服矩阵放大器118基于光信号放大器115提供的电信号以及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分别设置给乘法单元204的系数值Kd和设置给加法单元203的系数值Kdo,生成用于伺服控制的跟轨误差信号,并将所生成的跟轨信号提供给DSP 120。DSP120对伺服矩阵放大器118提供的跟轨误差信号执行相位补偿处理或增益校正处理,并将执行了相位补偿处理或增益校正处理的跟轨误差信号提供给驱动放大器123。
例如,在步骤S16中,伺服矩阵放大器118基于光信号放大器115提供的电信号以及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分别设置给乘法单元204的设为“Kd0”的系数值Kd和设置给加法单元203的设为“Kdo0”的系数值Kdo,生成用于伺服控制的跟轨误差信号,并将所生成的跟轨信号提供给DSP 120。
在步骤S17中,驱动放大器123基于DSP 120提供的跟轨误差信号,使致动器执行跟轨控制,然后返回到步骤S11,以重复上述处理。
此时,从DSP 120提供的跟轨误差信号是使轨道的偏移相对于光头、光盘、跟轨控制系统等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对于注意力集中于再生来自其他光盘的信号(或将信号记录到其他光盘)的环境最小的跟轨误差信号。
此外,通过单光束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电路结构已经参照图6进行了说明。然而,采用单光束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电路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图6中示出的电路结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11说明通过单光束法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另一电路结构。
注意,当在图11的例子中生成跟轨误差信号时,假定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设为这两个系数值Kw和Kwo。
运算单元301基于从光检测器19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中的各个光接收区域A~D提供的电信号A~D,从表示位于光检测器194-1上侧的光接收表面(光接收区域A和B)接收的反射光的强度的电信号(A+B)中减去从表示位于光检测器194-1下侧的光接收表面(光接收区域C和D)接收的反射光的强度的电信号(C+D),并将相减得到的电信号((A+B)-(C+D))提供给除法单元303。
运算单元302基于从光检测器19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中的各个光接收区域A~D提供的电信号A~D,将来自光检测器194-1的光接收表面(光接收区域A、B、C和D)电信号相加,并将相加得到的电信号(A+B+C+D)提供给出发单元303。
除法单元303基于运算单元301提供的电信号((A+B)-(C+D))和运算单元302提供的电信号(A+B+C+D),将电信号((A+B)-(C+D))除以电信号(A+B+C+D),并将相除得到的设为((A+B)-(C+D))/(A+B+C+D)的电信号NPP提供给减法单元316。
加法单元304基于从光检测器19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中的光接收区域A提供的电信号A和从光检测器194-2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中的光接收区域E提供的电信号E,将电信号A和E相加,并将设为(A+E)的电信号MA作为相加结果提供给带通滤波器307和减法单元306。
加法单元305基于从光检测器194-1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中的光接收区域D提供的电信号D和从光检测器194-2的被划分为四个区域的光接收表面中的光接收区域H提供的电信号H,将电信号D和H相加,并将是(D+H)的电信号MB作为相加结果提供给带通滤波器309和减法单元306。
减法单元306基于加法单元304提供的设为(A+E)的电信号MA和加法单元305提供的设为(D+H)的电信号MB,从电信号MA中减去电信号MB,并将设为((A+E)-(D+H))的电信号MC作为相减结果提供给带通滤波器311。
带通滤波器307基于加法单元304提供的设为(A+E)的电信号MA,只让包含在电信号MA中具有预定频带的信号通过,从而将变成具有预定频带的信号的电信号MAw提供给峰值保持器(tophold)308。
峰值保持器308基于带通滤波器307提供的电信号MAw,保持电信号MAw的峰值,从而将电信号Ma作为峰值被保持的固定值提供给运算单元313。
带通滤波器309基于加法单元305提供的设为(D+H)的电信号MB,只让包含在电信号MB中具有预定频带的信号通过,从而将变成具有预定频带的信号的电信号MBw提供给峰值保持器310。
峰值保持器310基于带通滤波器309提供的电信号MBw,保持电信号MBw的峰值,从而将电信号Mb作为峰值被保持的固定值提供给运算单元313。
带通滤波器311基于加法单元306提供的设为((A+E)-(D+H))的电信号MC,只让包含在电信号MC中具有预定频带的信号通过,从而将变成具有预定频带的信号的电信号MCw提供给峰值保持器312。
峰值保持器312基于带通滤波器311提供的电信号MCw,保持电信号MCw的峰值,从而将电信号Mc作为峰值被保持的固定值提供给运算单元313。
运算单元313基于峰值保持器308提供的电信号Wa、峰值保持器310提供的电信号Wb、和峰值保持器312提供的电信号Wc,从电信号Wa中减去电信号Wb,并将相减的结果除以电信号Wc,然后将电信号(Wa-Wb)/Wc作为电信号Wc的除法结果提供给加法单元314。
加法单元314基于由运算单元313提供的电信号(Wa-Wb)/Wc和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设为“Kwo”的系数值Kwo,将电信号(Wa-Wb)/Wc与设为“Kwo”的系数值Kwo相加,并将被设为(Wa-Wb)/Wc+Kwo的电信号CSL作为相加的结果提供给乘法单元315。
乘法单元315基于加法单元314提供的电信号CSL和由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设为“Kw”的系数值Kw,将电信号CSL乘以被系数切换控制器152设为“Kw”的系数值Kw,并将电信号CSL×Kw作为相乘的结果提供给减法单元316。
减法单元316基于运算单元303提供的电信号NPP和乘法单元315提供的电信号CSL×Kw,从电信号NPP中减去电信号CSL×Kw,并将作为相减结果的电信号NPP-CSL×Kw生成为跟轨误差信号。
如上所述,跟轨误差信号同样可通过图11的电路结构生成。也就是说,图8并不仅限于图6的电路结构,可采用图11的电路结构来代替图6的电路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系数切换控制器152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作为查询结果的系数值(系数值Kw和Kwo)。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将得到的系数值Kw设置给乘法单元315,并将得到的系数值Kwo提供给加法单元314。
例如,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向系数寄存器153查询基于控制器161提供的光盘信息“DVD-R”、增益模式切换单元162提供的模式信息“读取”、和RF信号检测单元151提供的RF信息“存在”的系数值(系数值Kw和Kwo)。系数切换控制器152从系数寄存器153获得设为“Kw0”的系数值Kw和设为“Kwo0”的系数值Kwo。系数切换控制器152将设为“Kw0”的系数值Kw设置给乘法单元315,并将设为“Kwo0”的系数值Kwo提供给加法单元314。
由于能够如上所述生成跟轨误差信号,因而,不论RF信号存在与否,都能将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控制为最佳值,从而稳定而精确地控制跟轨。
此外,如上所述生成的跟轨误差信号是使轨道的偏移相对于光头、光盘、跟轨控制系统等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对于注意力集中于再生来自其他光盘的信号(或将信号记录到其他光盘)的环境最小的跟轨误差信号。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RF信号来生成跟轨误差信号而控制跟轨校正系数的系数值,能够稳定而精确地控制跟轨。
注意,当不执行上述的跟轨控制时,由于系数值不依赖于记录/再生状态以及RF信号是否存在进行切换,因而可在系数寄存器153中存储一组最优系数值。在这种情况下,当执行初始调节或当插入光盘111时,将对应于光盘111或光头的系数值设置为初始值。
此外,光盘111不限于如上所述的DVD,例如可以是CD-R(可记录CD)、CD-RW(可重写CD)等。
此外,上述的一系列处理可通过个人计算机执行。
图12示出了上述一系列处理通过个人计算机执行的光盘装置101的构成的框图。CPU 401根据记录在ROM 402或记录单元408中的程序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RAM 403适当地存储有由CPU 401执行的程序、数据等。CPU 401、ROM 402、和RAM 403通过总线404彼此连接。
输入/输出接口405同样通过总线404连接至CPU 401。由键盘、鼠标、麦克风等构成的输入单元406和由显示器、扬声器等构成的输出单元407与输入/输出接口405相连。CPU 401响应于从输入单元406输入的指令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然后,CPU 401将图像等作为处理结果输出给输出单元407。
连接至输入/输出接口405的记录单元408由例如硬盘等构成,记录的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和由CPU 401执行的程序。通信单元409通过互联网等与外部装置通信。在本例的情况下,通信单元409获得输入图像、对输出图像进行输出、或作为接口连接至外部。
此外,可通过通信单元409获得程序,并记录到记录单元408上。
当磁盘421、光盘422、磁光盘423、半导体存储器424等装到与输入/输出接口405相连的驱动器410上时,驱动器410对其进行驱动,并获得记录于其上的程序、数据等。所获得程序和数据根据需要传送并记录到记录单元408。
如图12所示,记录介质中存储了用于执行一系列处理的程序,它由包括例如磁盘421(包括软盘)、光盘422(包括CD-ROM(只读光盘存储器)、DVD)、磁光盘423(包括MD(小型盘),商标名)、或半导体存储器424等的封装介质构成,它们是为向用户提供程序而分配,且独立于计算机,并且其上记录有程序。除了上述的这些封装介质以外,记录介质也可以由以预先安装在计算机中的状态提供给用户、并存储有程序的ROM 402、或包括在记录单元408中的硬盘等构成。
注意,用于执行一系列处理的程序可通过例如局域网、互联网、数字卫星广播等的无线或有限通信介质,在需要时通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的接口安装到计算机上。
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描述存储于记录介质中的程序的步骤不仅包括以所述步骤的顺序按照时间序列方式执行的处理,还包括不一定按时间序列方式执行和相互并行或分别执行的处理。

Claims (6)

1.一种由作为单光束照射到光盘上的激光束的反射光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光盘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装置,用于获得作为所述光盘的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
第二获取装置,用于获得表示所述光盘以对自身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取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操作的第二信息;
检测装置,用于从所述反射光中检测RF(射频)信号;
第三获取装置,用于当表示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RF信号存在或不存在的第三信息变化时,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获得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用于计算所述跟轨信号的多个预定系数中的一个系数;以及
运算装置,用于基于所述反射光的强度和由所述第三获取装置获得的所述系数计算所述跟轨误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
其中,当所述第一信息或所述第二信息变化时,所述第三获取装置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获得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多个系数中的一个系数;以及
所述运算装置基于所述反射光的强度和由所述第三获取装置获得的所述系数计算所述跟轨误差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获取装置获得表示作为所述光盘的类型的DVD-R(用于可记录光盘的数字多功能光盘规范)、DVD-RW(用于可反复记录光盘的DVD规范)、DVD+R(用于+可记录光盘的DVD规范)、或DVD+RW(用于+可重写光盘的DVD规范)中任意一种的所述第一信息。
4.一种由作为单光束照射到光盘上的激光束的反射光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光盘驱动方法,包括:
第一获取步骤,获得作为所述光盘的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
第二获取步骤,获得表示所述光盘以对自身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取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操作的第二信息;
检测步骤,从所述反射光中检测RF信号;
第三获取步骤,当表示由所述检测步骤检测到的所述RF信号存在或不存在的第三信息变化时,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获得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用于计算所述跟轨信号的多个预定系数中的一个系数;以及
运算步骤,基于所述反射光的强度和由所述第三获取步骤获得的所述系数计算所述跟轨误差信号。
5.一种记录介质,其上记录有计算机可读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是用于由作为单光束照射到光盘上的激光束的反射光生成跟轨误差信号的光盘驱动程序,并包括:
第一获取步骤,获得作为所述光盘的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
第二获取步骤,获得表示所述光盘以对自身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取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操作的第二信息;
检测步骤,从所述反射光中检测RF信号;
第三获取步骤,当表示由所述检测步骤检测到的所述RF信号存在或不存在的第三信息变化时,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获得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用于计算所述跟轨信号的多个预定系数中的一个系数;以及
运算步骤,基于所述反射光的强度和由所述第三获取步骤获得的所述系数计算所述跟轨误差信号。
6.一种用于使光盘驱动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光盘驱动处理的程序,所述光盘驱动装置由作为单光束照射到光盘上的激光束的反射光生成跟轨误差信号,所述程序包括:
第一获取步骤,获得作为所述光盘的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
第二获取步骤,获得表示所述光盘以对自身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取的任意一种模式进行操作的第二信息;
检测步骤,从所述反射光中检测RF信号;
第三获取步骤,当表示由所述检测步骤检测到的所述RF信号存在或不存在的第三信息变化时,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获得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用于计算所述跟轨信号的多个预定系数中的一个系数;以及
运算步骤,基于所述反射光的强度和由所述第三获取步骤获得的所述系数计算所述跟轨误差信号。
CNB2005800014056A 2004-09-22 2005-07-06 光盘驱动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31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74698A JP2006092615A (ja) 2004-09-22 2004-09-22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74698/2004 2004-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8730A true CN1898730A (zh) 2007-01-17
CN100433146C CN100433146C (zh) 2008-11-12

Family

ID=36089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140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3146C (zh) 2004-09-22 2005-07-06 光盘驱动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91755A1 (zh)
EP (1) EP1796086A4 (zh)
JP (1) JP2006092615A (zh)
KR (1) KR20070052232A (zh)
CN (1) CN100433146C (zh)
TW (1) TW200617922A (zh)
WO (1) WO200603319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6688A (en) * 1985-12-20 1989-09-12 Hitachi, Ltd. Composite tracking servo system for optical disc apparatus with track offset correction
JPH0782722B2 (ja) * 1988-09-13 1995-09-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トラッキングサーボ装置
JPH07272275A (ja) * 1994-03-29 1995-10-2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5859824A (en) * 1996-06-03 1999-01-12 Alpine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disk player
JPH10289452A (ja) * 1997-04-15 1998-10-27 Sony Corp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1166579A (ja) * 1997-08-13 1999-03-09 Sony Corp トラッキング制御装置およびトラッキング制御方法
JP2001067669A (ja) * 1999-08-31 2001-03-16 Sony Corp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JP2001266367A (ja) * 2000-03-17 2001-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297454A (ja) * 2000-04-14 2001-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491943B2 (ja) * 2000-09-22 2010-06-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JP2003248957A (ja) * 2002-02-19 2003-09-05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3317274A (ja) * 2002-04-26 2003-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91755A1 (en) 2007-04-26
CN100433146C (zh) 2008-11-12
EP1796086A4 (en) 2008-09-17
EP1796086A1 (en) 2007-06-13
WO2006033195A1 (ja) 2006-03-30
KR20070052232A (ko) 2007-05-21
TW200617922A (en) 2006-06-01
JP2006092615A (ja) 200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8842C (zh) 重放光盘的装置和方法
CN1059284C (zh) 光头的跟踪误差检测装置
CN1277252C (zh) 光盘装置、光束点的移动方法、在光盘装置中执行的程序
CN1258764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303596C (zh) 光记录/再现装置和焦点控制方法
CN1255787C (zh) 焦点调整方法及光学头装置
CN1941134A (zh) 光盘装置
CN1130709C (zh) 光学头、光收发器件及光记录介质记录再生装置
CN1244092C (zh) 光记录设备与激光功率控制方法
CN1206636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855259A (zh) 光学拾取器和使用其的光盘驱动装置
CN1245714C (zh) 光头、光学设备和象差校正元件
CN1208767C (zh) 记录/再现设备、记录/再现方法和信息记录介质
CN1808579A (zh) 光学头、焦点偏移误差信号检出方法及光记录再现装置
CN1277260C (zh) 光集成单元以及用该单元的拾光装置和光盘装置
CN1918637A (zh) 光盘装置
CN101059972A (zh) 光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CN1155959C (zh) 光盘和光盘装置
CN1336639A (zh) 光盘装置
CN1606076A (zh) 激光功率控制装置和方法、光盘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189878C (zh) 物镜及光拾取器装置
CN1246843C (zh) 光盘设备
CN1308928C (zh) 光记录装置
CN1201305C (zh) 记录和再现设备以及光学头
CN1395236A (zh) 盘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Termination date: 20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