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6386A - 喷墨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系统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6386A
CN1876386A CNA2006100874275A CN200610087427A CN1876386A CN 1876386 A CN1876386 A CN 1876386A CN A2006100874275 A CNA2006100874275 A CN A2006100874275A CN 200610087427 A CN200610087427 A CN 200610087427A CN 1876386 A CN1876386 A CN 1876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a ink
ink
print media
print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874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6386B (zh
Inventor
古市智美
兼松大五郎
长村充俊
尾形隆雄
铃木一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876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6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6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63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05Ink jet for printing a discrete number of t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2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printing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系统。对于利用具有不同特性的墨进行打印的串行类喷墨打印设备,可以防止拖尾效应的发生,而不过度恶化打印速度。因此,在先前打印介质中检测高占空率区,即,对其施加大量墨的单位区域。然后,在考虑已被打印的高占空率区的扫描方向即墨施加顺序的同时,决定直到允许后续打印介质接触该高占空率区为止的时间段。然后,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期间,使打印操作延迟,以便在确定的时间周期内,使后续打印介质不接触先前打印介质的高占空率区。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方法以及喷墨打印系统。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利用排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墨的打印头往复扫描打印介质来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设备,以及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的串行类喷墨打印设备被一般公众广泛接受和采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小巧,而且由于它们相对廉价的设计和结构,其价格相对较低。这些串行类喷墨打印设备通过交替输送打印介质并利用打印头扫描打印介质在打印介质上顺序形成图像。
图2是为了解释串行类喷墨打印设备的构造而提供的示意性立体图。打印头22是22K、22LC、22C、22LM、22M以及22Y的六种颜色打印头的集中设计,这六种颜色打印头分别用于排出黑色(K)、浅青色(LC)、青色(C)、浅品红(LM)、品红(M)以及黄色(Y)的墨。如图2所示,沿主扫描方向(箭头B所示的方向)布置六种颜色打印头22。
收到打印开始指令时,位于图2所示位置(位于原始位置)的打印头22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横跨打印介质1而移动(扫描),同时打印宽度与打印头22的排出口的阵列范围相对应的带状图像区(带),如图13所示。在沿正向扫描方向扫描(正向扫描)时,墨按黑、浅青、青、浅品红、品红以及黄的顺序沉积在打印介质1上。然后,在完成一次扫描(一个带)的打印时,为了准备另一个带的打印,使输送辊3旋转,以沿图1B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将打印介质1输送预定距离。这时,在向原始位置移动回(箭头B所示的反向扫描方向)的同时,打印头单元2沉积墨,并打印另一个带。在反向扫描期间,墨沉积在打印介质1上的顺序与正向扫描期间墨的沉积顺序相反,即,以黄、品红、浅品红、青、浅青以及黑的顺序沉积。然后,在完成最近的扫描之后且在开始下一扫描之前的时间段内,通过旋转输送辊3,进行打印介质1的输送。在重复执行用于扫描带以及将打印介质输送预定距离的上述操作时,可以在打印介质1上形成所期望的图像。
近来,作为一种用于提高打印机用户的工作效率的措施,要求进一步提高打印速度。然而,由于大多数喷墨打印设备采用基于水(water-based)的液体墨,所以为了使沉积在打印介质上的墨变干,需要特定的定影时间。因为当打印区中的墨没有完全干而被另一打印介质重叠时,打印区被弄脏,产生所谓的拖尾效应(smearing),所以需要该定影时间。因此,当追求提高打印速度时,重要的问题是解决拖尾效应问题。
已经提出了几种用于减少拖尾效应的解决方案(日本特开平07-205416号公报、特开平11-309847号公报、特开2002-337319号公报以及特开平08-112893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平07-20541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最近打印的页上的高浓度打印区,并确定使后续页不接触该打印区的时间段。然后,延迟后续页的打印,直到完成了先前页上的打印区的定影,从而在所确定的时间段内防止后续页接触该打印区。根据该方法,如果已经完成了高浓度打印区的定影,则不延迟将接触该高浓度打印区的后续页的打印。另一方面,如果尚未完成该高浓度打印区的定影,则延迟后续页的打印。
在日本特开平11-30984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除了日本特开平07-205416号公报公开的配置外,还根据后续页的打印率来改变要延迟打印的后续页的区域。
在日本特开2002-33731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除了日本特开平07-205416号公报公开的配置外,还根据后续页的薄片尺寸来改变延迟打印后续页的定时。
在日本特开平08-11289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根据打印介质的类型设置指定时间段的方法。因此,当在该指定时间段内后续打印介质正被输送时,暂停打印操作或打印介质的输送,以防止也要被排墨的后续打印介质接触先前被排墨的打印介质。
当采用这些方法中的一个时,可以打印拖尾效应的可能性被降低了的图像,而不特别要求打印设备具有主控机构,打印速度的降低不超过实际所需。
近来,为了提高黑色字符的质量和彩色照片图像的质量,提供了许多安装有在渗透性和扩散性方面具有不同特性的黑色墨和彩色墨的喷墨打印设备。例如,提供了采用颜料作为黑色墨,而采用染料作为其他彩色墨的打印设备,而且提供了采用低渗透性黑色墨和在其他颜色中采用高渗透性墨的喷墨打印设备。此外,为了提高打印图像的质量,还提供了安装有与墨发生反应的液体,或者安装有互相发生反应的多种墨的喷墨打印设备(参见日本特开2002-307671号公报)。在这种情况下,防止因为墨在打印介质上的过度渗透而在黑色字符边缘的模糊(例如,羽状物)和洇色(color bleeding)。
如图2所示,当在串行类喷墨打印设备内安装上述不同类型的墨(或者液体)并进行双向打印时,对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提供墨的顺序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人进行的研究,发现对正向扫描期间打印的图像所要求的定影时间和反向扫描期间打印的图像所要求的定影时间不同。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所描述的方法没有考虑到当供给墨的顺序不同时所导致的定影时间的差别。因此,当应用这些专利文献所描述的方法时,为了解决拖尾效应问题,要求比必要时间长的时间段。即,对于利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两者打印的图像,必须调整打印处理,以防止在图像的要求较长定影时间的部分上产生拖尾效应。因此,为了提供更短的打印时间,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应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方法和系统能够在不过度降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防止拖尾效应。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通过跨越打印介质往复移动打印头来打印该打印介质,该打印头至少施加第一墨和类型与该第一墨的类型不同的第二墨,该喷墨打印设备包括:打印控制器,其进行打印,使得在该打印介质上既存在按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单位区域,又存在按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单位区域,其中,基于对先前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的墨施加量和墨施加顺序,该打印控制器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期间使打印延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通过跨越打印介质往复移动打印头来打印该打印介质,该打印头至少施加第一墨和具有高于该第一墨的渗透速度的第二墨,该喷墨打印设备包括:打印控制器,其进行打印,使得在该打印介质上既存在按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单位区域,又存在按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单位区域,其中,基于对先前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的该第一墨的施加量以及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施加顺序,该打印控制器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操作期间使打印延迟。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通过跨越打印介质往复移动打印头来打印该打印介质,该打印头至少施加第一墨和具有高于该第一墨的渗透速度的第二墨,该喷墨打印设备包括:打印控制器,其进行打印,使得在该打印介质上既存在按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单位区域,又存在按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单位区域,其中,基于对先前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的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施加量以及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施加顺序,该打印控制器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操作期间使打印延迟。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通过往复移动施加多种墨的打印头来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该喷墨打印设备包括:检测装置,用于计算对通过划分先打印的先前打印介质而获得的多个单位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墨施加量,并用于检测该墨施加量超过预定量的单位区域;决定装置,用于基于打印检测到的区域的扫描方向,来决定到允许下一要打印的后续打印介质接触该检测到的单位区域为止的时间段;以及延迟控制装置,用于当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当前被打印时延迟打印,使得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在所决定的该时间段内不接触所述先前打印介质的该检测到的单位区域。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一种喷墨打印方法,用于通过跨越打印介质往复移动打印头来打印该打印介质,该打印头至少施加第一墨和类型与该第一墨的类型不同的第二墨,该喷墨打印方法包括:进行打印,使得在该打印介质上既存在按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单位区域,又存在按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单位区域,其中,基于对先前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的墨施加量和墨施加顺序,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期间打印被延迟。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其包括喷墨打印设备和连接至该喷墨打印设备的数据提供设备,其中,该喷墨打印设备通过跨越打印介质往复移动打印头来打印该打印介质,该打印头至少施加第一墨和类型与该第一墨的类型不同的第二墨,该喷墨打印系统包括:打印控制器,其进行打印,使得在该打印介质上既存在按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单位区域,又存在按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单位区域,其中,基于对先前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的墨施加量和墨施加顺序,该打印控制器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期间延迟打印。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做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设备的配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和侧面剖视图;
图2是示出串行喷墨打印设备的构造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是示出设置在打印头中的排墨口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设备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主机和打印设备的主体执行的图像数据处理的图;
图6是示出指标展开(index development)处理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MPU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用于检测打印率(占空率(duty))的单位区域(检验框)的图;
图9A和9B是示出检验框与实际图案之间的误差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设置有带编号的图像区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每个带上存在的示例图案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Bristow方法的吸收曲线的曲线图;
图13是示出用于形成带的处理的图;
图14中的(A)和(B)是示出定影时间因为供给墨的顺序不同而不同的图;
图15A、15B和15C是示出当前打印的打印介质接触被排墨的打印介质的状态;
图16是示出用于根据黑色数据产生用于减小拖尾效应的彩色数据的处理的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彩色供墨掩膜图案数据指定的减小拖尾效应用彩色点的排列的图;以及
图18是示出在高占空率的黑色图像区内重叠并打印减小拖尾效应用CMY点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中,“打印”不仅表示在打印介质上形成有意义的信息,例如字符或图形,还表示正常形成的图像、标记或图案,而与它们是否有意义或者是否以人可以从视觉上识别它们的方式存在无关,即,它表示对打印介质的处理。
术语“打印介质”不仅表示常用打印设备采用的纸,还表示可以接受墨的常用类型的材料,例如布、塑料膜、金属薄片、玻璃、陶瓷、木材或皮革。
此外,应该与“打印”的上述定义一样宽地解释“墨”。当被施加到打印介质上时,术语“墨”表示用于形成图像、标记或图案,用于处理打印介质,或者用于处理墨(例如,要施加到打印介质上的墨中的颜色材料的凝结(coagulation)或不可溶性)的液体。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A和1B至图6、图12、图13以及图15A至15C,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概要配置。该打印系统包括:打印设备,其利用打印头打印打印介质;以及外部装置(主机),用于对该打印设备提供图像数据。
图1A和1B是用于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设备的概要配置的立体图和侧面剖视图。上面已经参考过的图2是用于说明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部分的配置的图。
参考图1A、1B和2,打印头盒包括:打印头22;以及墨盒21,用于对各打印头22供墨,该打印头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滑动架11上。通过在两个皮带轮5a和5b之间延伸并绕它们缠绕的带4,滑动架马达12产生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滑动架11,并沿导轴6在主扫描方向(箭头B所示的方向)往复驱动滑动架11。此时,由于滑动架11可以读取记录在编码膜16上的图案,所以滑动架11总是可以获得其当前位置。此外,柔性线缆13连接到滑动架11,而且随滑动架11的运动而运动,安装在打印设备主体内的电路板将打印信号发送到打印头22。
盖141用于从打印头22抽吸墨,或者用于在未进行打印时防止打印头22上的墨干燥。刮片(wiper blade)143用于通过清除过量的墨来清洁打印头22的排墨口表面。在需要时,滑动架11使打印头22返回原始位置,在该原始位置,对打印头22执行例如抽吸或者擦除的恢复处理。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是沿原始位置的一侧设置预排墨容器,用于接收所排出的、与打印处理无关的墨。当非打印状态持续指定的时间段时,在排墨口附近,墨的挥发性成分可能被蒸发,墨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周期性地或者在需要时使打印头22移动到预排墨容器的位置,并进行预排墨处理。通过该处理,可以使打印头22保持正确的排墨状态。
图3是示出设置在打印头22中的排墨口的状态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头22中沿副扫描方向以1200dpi(点/英寸)的间隔设置1200个排墨口。即,本实施例的打印头22在副扫描方向上的打印宽度约为1英寸。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头22,将开口面积设计为尽可能降低排墨量,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打印,而且在每次驱动打印头时,可以从每个排墨口排出约4ng的墨滴。
墨的特性
现在说明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墨的特性和成分。在本实施例中,黑色墨和其他彩色墨的特性非常不同。对于黑色墨,提供颜料作为颜色材料,墨具有相对低的渗透速度(低渗透特性)。对于其他彩色墨,提供染料作为颜色材料,这些墨具有相对高的渗透速度(高渗透特性)。
可以以通过Bristow方法获得的Ka值(mL/(m2·ms1/2))表示墨的渗透性,当墨具有大Ka值时,其渗透性高。因此,作为本实施例的例子,可以采用满足如下关系的一组墨:黑色墨Ka的值<其他彩色墨的Ka值。
现在,简要说明Bristow方法。在如下文献中对Bristow方法进行了说明:“Paper and board liquid absorption testingmethod”,JAPAN TAPPI,pulp testing method No.51。当利用每1m2的墨量V表示墨的渗透性时,利用Bristow方法,由下面的表达式(1)表示在从排出墨滴开始经历时间t后渗透打印介质的墨量V(ml/m2=μm)。图12示出该表达式的吸收曲线。
V=Vr+Ka(t-tw)1/2                         …(1)
其中,t>tw。
紧接在墨被排出到打印介质上之后,大多数墨被打印介质表面的凸凹部(打印介质的粗糙表面区)吸收,但几乎不能进入打印介质的内部(沿深度方向)。这发生在时间段tw(湿时间)内,凸凹部吸收的墨量是Vr。当排出墨后经历的时间超过tw时,渗透墨量V与增加的时间(t-tw)的平方根成比例地增加。Ka(mL/(m2·ms1/2))是该增加的比例系数,它是与渗透速度一致的值。
可以利用动态液体渗透测试设备(例如,产品名称:动态渗透测试设备S,由Toyo Seiki Seisaku-Sho Ltd.生产),采用Bristow方法测量Ka值。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例如用于喷墨打印机的PB纸(Canon Inc.生产)或者用于电子照相复印机的PPC纸的普通纸作为测量Ka值的打印介质。此外,采用正常环境作为测量环境,例如温度保持在20℃至25℃、湿度读数保持在40%至60%的办公室。
可以不利用Ka值而利用表面张力(mN/m)表示墨的渗透性,当表面张力小时渗透性高。因此,作为本实施例的例子,可以采用满足如下关系的一组墨:黑色墨的表面张力>彩色墨的表面张力。
为了调整墨的渗透性,可以采用公知的传统方法,例如,调节渗透促进剂(accelerating agent)例如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或者调节高渗透有机溶剂的含量。例如,当增加彩色墨内含有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直到大于黑色墨内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时,彩色墨的渗透性能够超过黑色墨的渗透性。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具有不同渗透特性的墨。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不同渗透特性的墨是具有不同Ka值的墨,或者是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墨。
此外,在本实施例采用的彩色墨中,至少一种彩色墨(例如,青色墨)含有与黑色墨发生反应的成分(反应剂(reaction agent)),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公知的传统反应剂。该反应剂与包含在黑色墨内的颜料,或者该颜料的分散剂反应,破坏黑色墨内的颜料的分散状态,并使其凝结。
作为优选的反应剂,采用多价金属盐或聚胺。多价金属盐由多价金属离子和与这些离子结合的阴离子形成。多价金属离子的具体例子是例如Ca2+、Cu2+、Ni2+、Mg2+、Zn2+和Ba2+的二价金属离子和例如Al3+、Fe3+、Cr3+和Y3+的三价金属离子。然而,可以采用的金属离子并不局限于所列的金属离子。此外,例如,用于形成盐的阴离子有Cl-、NO3-、I-、Br-、ClO3-、SO4 2-、CO3 2-、CH3COO-或者HCOO-。然而,阴离子不局限于这里列出的阴离子。
下面说明适用于本实施例的黑色墨和其他彩色墨的示例成分。应该注意,对黑(Bk)、青(C)、品红(M)以及黄(Y)四种颜色的墨提供下面成分,对于浅品红(LM)和浅青(LC)采用稀释的品红(M)和青(C)墨。
黑色墨(Bk)
阴离子碳黑                                            3份
二甘醇                                                15份
甘油                                                  10份
acetylenol EH(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生产)   0.1份
水                                                    其余份
青色墨(C)
C.I.直接蓝(direct blue)199                             3份
二甘醇                                                 15份
异丙醇                                                 2份
戊二醇                                                 10份
2-吡咯烷酮                                             10份
acetylenol EH(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生产)    1份
硝算镁                                                 2份
水                                                     其余份
品红墨(M)
C.I.酸性红(acid red)                                   3份
二甘醇                                                 15份
异丙醇                                                 2份
尿素                                                   5份
acetylenol EH(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生产)    1份
水                                                     其余份
黄色墨(Y)
C.I.直接黄(direct yellow)                              3份
二甘醇                                                 15份
异丙醇                                                 2份
尿素                                                   5份
acetylenol EH(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生产)    1份
水                                                     其余份
在该例子中,acetylenol(产品名称)用作作为渗透促进剂的表面活性剂,通过对黑色墨和彩色墨提供不同的acetylenol含量来调节黑色墨与彩色墨之间的渗透性。具体地说,对彩色墨提供的acetylenol的含量大于对黑色墨提供的acetylenol的含量,从而调节彩色墨的渗透性,使其高于黑色墨的渗透性。
此外,硝酸钙用作包含在彩色墨(在该例子中是青色墨)内的多价金属盐。该硝酸钙使包含在黑色墨内的阴离子碳黑(颜料)凝结。因此,黑色墨内的大多数颜料保留在打印介质的表面层上,获得具有高浓度的黑色图像区。
上述例子之外的成分可以用于本实施例,而且还可以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02-307671号公报中描述的墨组。
对于从各排墨口排出墨,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将电信号施加到热发生装置(电-热能转换装置),以引起墨的状态变化和急剧的体积变化(产生气泡),通过基于状态变化的作用力,墨被从排墨口排出。或者,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利用机械变动改变墨压力,然后从排墨口(喷嘴)排出墨。
现在说明具体的打印操作。
参考图1B,在收到打印指令时,输送辊126旋转,将堆叠在纸盘122上的打印介质中最上面的打印介质1输送到设备的内部。输送辊对3夹持打印介质1,平稳地保持打印头22进行打印操作的打印区。
纸端传感器123设置在打印设备的给纸位置附近,用于检测打印介质1的端部位置。由于根据打印介质1的所检测的位置来输送打印介质1,所以可以进行图像定位。
在将打印介质1输送到预定位置时,滑动架11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向前移动,打印头22根据打印数据排墨。此时,根据记录在编码膜16上的图案,打印头22获得排墨定时。通过由打印头22执行第一扫描,形成图13所示的带(带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图3中的打印头22,所以一个带的宽度是1英寸。
在完成了沿正向的一次扫描时,输送辊对3旋转,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将打印介质1输送等于打印头22的打印宽度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是1英寸)。在输送了打印介质1时,打印头22沿箭头B所示的反向移动,并根据下一个带(带2)的打印数据进行打印。因此,形成图13中的宽度为1英寸的带2。当以这种方式重复一次扫描的打印并将打印介质输送预定距离时,在打印介质1上顺序形成各带的图像。应该注意,“带”(band)表示利用打印头22的一次扫描打印的图像区。
当已对打印介质1打印了一页的数据时,输送辊对3和排出辊33将打印介质1排出到排出盘15上。以这种方式,将这样打印的打印介质顺序堆叠在排出盘15上。
图15A至15C是示出打印介质被排出到排出盘上的打印设备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5A所示的状态下,排出先前页(先前打印介质)151,在正在打印当前页(当前打印介质)152的同时,该打印介质152前进约3英寸。在图15B所示的状态下,正在进行打印,对于另一6英寸,继续当前打印介质152的打印,使得当前打印介质152的前沿接触已经被排出的先前打印介质151。在图15C所示的状态下,进一步进行打印,图1B中的纸端传感器123检测到当前打印介质152的后端。
图4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设备的控制结构的框图。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设备240从通过例如USB的接口连接的主机(数据提供设备)200接收图像数据。图像控制器210对从主机200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和展开,最终产生各颜色的二进制图像数据。此外,根据在打印设备240的主体直接输入的命令,图像控制器210将控制命令传送到打印引擎220。根据该控制命令和从图像控制器210收到的图像数据,打印引擎220控制实际的打印操作。
图像控制器210和打印引擎220通过专用的接口连接。通过该接口,执行用于将控制命令从图像控制器210传送到打印引擎220的命令传送、用于将设备状态改变的通知从打印引擎220传送到图像控制器210的状态传送、以及用于将图像数据从图像控制器210传送到打印引擎220的传送。
根据存储在ROM 227内的程序,MPU(微处理器单元)221控制打印引擎220。此时,采用RAM 228作为MPU 221的工作区,或者作为临时数据存储区。通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222,MPU 221控制滑动架驱动系统223、输送驱动系统224、恢复驱动系统225以及打印头驱动系统226。此外,还是通过ASIC 222,MPU 221可以从打印缓冲器229读取数据,并且将数据写入打印缓冲器229。利用打印缓冲器229临时存储要被变换为能传送给打印头22的格式的图像数据。此外,MPU 221获取设置在打印设备240内部的各传感器230所检测到的信息,并利用该信息控制各机构。
在图像控制器210从主机200收到图像数据时,开始执行打印操作。图像控制器210对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产生必要打印信息,例如,打印模式和页边距信息。图像控制器210进一步进行分析和展开,以对于各种颜色,将灰度图像数据变换为二进制图像数据。将打印引擎220执行打印操作所需的例如打印模式和页边距信息的信息传送到打印引擎220。
在打印引擎220中,MPU 221处理收到的信息,并将结果信息临时存储到RAM 228内。该信息在以后根据需要被参考,并被用于对处理进行排序。
在完成传送所要求的信息时,图像控制器210将通过变换获得的各颜色的二进制图像数据传送到打印引擎220。然后,打印引擎220将该二进制图像数据存储到打印缓冲器229。随着从图像控制器210重复接收二进制图像数据,打印引擎220累积它们,并将它们存储到打印缓冲器229内。
当打印缓冲器229内累积的二进制图像数据的量达到可供一次扫描的量时,通过ASIC 222,MPU 221使输送驱动系统224给送并输送打印介质1,使滑动架驱动系统223移动滑动架11。此外,恢复驱动系统225驱动恢复系统,以在开始打印操作之前执行必要的恢复处理。此外,MPU 221使ASIC 222指定图像输出位置,并驱动滑动架11以开始打印操作。当滑动架11被移动并到达ASIC222所指定的打印开始位置时,与排墨定时一致地,从打印缓冲器229顺序读取图像数据。采用所读取的二进制图像数据作为打印数据,并将其传送到打印头22。在打印头驱动系统226的控制下,根据收到的打印数据,打印头22排墨。
图5是示出主机200和打印设备240执行的图像数据处理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对于600×600dpi的打印区,安装在主机200上的打印机驱动程序(driver)250将图像数据变换为8位RGB(红、绿和蓝)亮度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将RGB亮度数据传输到打印设备240。
为了补偿匹配打印设备240的色空间,图像控制器210将该8位RGB数据变换为8位R’G’B’数据(颜色变换处理500)。随后,对于600×600dpi的区域,图像控制器210将8位R’G’B’数据变换为K、LC、LM、C、M和Y的灰度数据(gray data)(每个为8位)(颜色分离处理510),以分离为设备可以使用的颜色。在颜色变换处理500和颜色分离处理510期间,利用事先准备的查询表(lookuptable)进行变换。可以将查询表存储到打印设备240的ROM 227内,或者可以从主机200接收该查询表。
之后,图像控制器210将8位K、LC、LM、C、M和Y数据(255色调)对各颜色变换为4位数据(5色调)(量化处理520)。公知的误差扩散方法或者高频振动(dither)方法可以用于该量化处理520。此后,对量化后的K、LC、LM、C、M和Y的4位数据(5色调)执行指标展开处理530。
图6是示出指标展开处理53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控制器210对600dpi的4位数据(5色调)执行指标展开处理,以获得1200dpi的1位数据(2色调)。在图6中,左侧所示的输入数据是通过量化获得的4位数据,包括5色调的色调信息。位于右侧的对应于各色调的输出数据是通过进行指标展开而获得的、表示打印或不打印的二进制数据。对2×2=4的区域,形成输出数据,一个区域对应于1200×1200dpi的一个像素。利用表示是否进行打印的二进制值来定义每个区域。在输入数据表示最低水平(0000)时,在任意区域内不打印输出数据的点。随着输入数据水平的升高,对输出数据打印的点的数量逐渐升高,在输入数据表示0100时,在全部4个区域内打印点。可以将指标图案存储在打印设备240的ROM 227内,或者可以从主机200接收该指标图案。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指标展开处理530,以在采用RGB灰度数据的同时降低处理负荷并改善浓淡度(gradation),从而提高打印速度和图像质量。然而,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不总是要求指标展开处理530的性能。
将指标展开处理530所获得的二进制数据传送到打印引擎220,并如上所述将其存储到打印缓冲器229内。根据K、LC、LM、C、M和Y的1位数据(2色调)以及其他信息,打印引擎220控制打印头22和各驱动系统。在打印头22根据从打印缓冲器229读取的各颜色的二进制数据而排墨时,以1200×1200dpi的分辨率打印图像。
本实施例的特征
现在说明通过采用具有上述构造的喷墨打印设备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具体的拖尾效应防止措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缩短定影慢的高占空率黑色图像区的定影时间,对以高占空率施加了低渗透性黑色墨的黑色图像区施加高渗透性彩色墨。即,如图16至18所示,检测高占空率黑色图像区,并产生与该黑色图像区一致的彩色数据,从而在该黑色图像区内施加高渗透性彩色墨(CMY)。
在本实施例中,在5种彩色墨(C、M、Y、LC和LM)中,为了降低拖尾效应,施加三种彩色墨(C、M和Y)。然而,可以施加全部五种彩色墨,作为降低拖尾效应的彩色墨。在这种情况下,对LC和LM墨执行的处理与对CMY墨执行的处理相同。
现在,参考图16至18详细说明基于黑色数据产生彩色数据以降低拖尾效应,并对高占空率黑色图像区施加彩色墨的处理。
图16是示出用于根据原始黑色数据产生用于减小拖尾效应的彩色数据的处理的框图。在执行彩色墨施加区检测处理501期间,根据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29内的原始黑色(K)数据5000(黑色二进制图像数据)来检测高占空率区。以下面的方式进行高占空率区的检测。
图8是示出用于检测打印率(占空率)的单位区域(检验框)的图。在图8中,将整个打印区801划分为多个带,每个带的高度与打印扫描的宽度相等。此外,示出放大的带802,该放大的带802被划分为多个单位区域80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单位区域803是128像素×60像素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打印率,MPU 221对黑色墨打印的每个单位区域803内的像素进行计数。然后,MPU 221判断获得的计数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例如,128像素×60像素(50/100)%=3480点)。作为该判断的结果,检测出该计数等于或大于该阈值的单位区域803,即,黑色打印率等于或大于50%的单位区域803,作为高占空率区。在MPU 221对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29内的黑色二进制图像数据进行计数时,可以对每个单位区域803进行点计数处理。
根据这样检测到的打印率,对每个单位区域803产生彩色墨施加区信息5010,其表示是否应该施加彩色墨以降低拖尾效应(参见图16)。彩色墨施加区信息5010是表示是否需要对目标单位区域803施加彩色墨的信息,它是1位数据。即,当需要对单位区域803施加彩色墨时,信息5010是“1”,而在不需要施加彩色墨时,信息5010是“0”。因此,在彩色墨施加区检测处理501期间,对于形成被检测为高占空率区的单位区域803的全部像素,将墨施加区检测信息5010设置为“1”。另一方面,对于形成被检测为不是高占空率区的单位区域803的全部像素,将墨施加区检测信息5010设置为“0”。
随后,将这样产生的彩色墨施加区信息5010、彩色墨施加掩膜图案数据5030以及原始黑色数据5000传送到与(AND)门502。然后,与门502获得该三组数据5010、5030以及5000的逻辑积,并产生表示实际要施加到黑色图像区的彩色点的排列的彩色墨施加数据5020。
彩色墨施加掩膜图案数据5030是图17所示的图案61,用于定义要对单位区域803施加的彩色墨点的排列。彩色墨施加掩膜图案数据5030的大小与单位区域803的大小(128像素×60像素)相同。因此,当将图17所示的16像素×6像素的图案61定义为最小单位时,并且当沿主扫描方向重复排列8个最小单位,而沿副扫描方向重复排列10个最小单位时,获得128像素×60像素的彩色墨施加掩膜图案数据5030。应该注意,在图17中,掩膜图案61的白部分是掩膜部分(非打印像素排列),表示不允许排墨的像素。实心部分是允许排墨的像素(打印像素)。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12.5%(参见图17)作为所确定的在彩色墨施加掩膜图案数据5030中的打印像素率。该打印像素率对应于施加到单位区域的彩色墨的像素率。优选根据墨的特性和打印设备的配置适当指定掩膜图案数据5030的大小,以及在掩膜图案数据5030内的彩色点的像素数量。此外,可以规则排列掩膜图案内的打印像素,也可以按伪随机的方式排列。
在以上述方式获得3组数据5010、5030以及5000的逻辑积时,只有用于打印黑色点的像素被从形成高占空率黑色图像区的像素中抽出,并被实际用作用于施加彩色墨的彩色墨施加数据5020。即,不对形成高占空率黑色图像区的像素中的黑色点非打印像素施加彩色墨。
之后,根据已经产生的彩色墨施加数据5020,产生C、M和Y打印数据。具体地说,或(OR)门503计算彩色墨施加数据5020与原始C数据5001的逻辑和,以产生C打印数据5005。这样,可以获得既反映原始C数据5001中的C点的排列,又反映要施加在黑色图像区中的C点的排列的C打印数据5005。同样,或门504计算彩色墨施加数据5020和原始M数据5002的逻辑和,以产生M打印数据5006。此外,或门505计算彩色墨施加数据5020和原始Y数据5003的逻辑和,以产生Y打印数据5007。应该注意,按原样采用原始K数据5000作为K打印数据5004。
将这样获得的各颜色的打印数据存储到打印缓冲器229内。由于可以将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29内的原始K数据5000用作黑色打印数据而不要求进行处理,所以无需将它们重新存储到打印缓冲器229内。对于打印处理,从打印缓冲器229读取各颜色的这些打印数据,并根据该打印数据进行点打印。
图18是示出在彩色墨施加区检测处理501期间检测到的高占空率图像区(在本实施例中为100%的黑色图像区)中,各颜色的打印数据5005、5006和5007的打印位置的示意图。由70表示的K打印数据5004是占空率为100%的未被改变的原始K数据5000,在彩色墨施加区检测处理501期间被检测为高占空率图像区。在该高占空率图像区中,根据由71表示的C打印数据5005、由72表示的M打印数据5006、以及由73表示的Y打印数据5007来打印CMY点。因此,打印实心黑色图像74。
在图18中,由于在相同位置施加CMY彩色点(参见71、72和73),所以通过重叠CMY点获得过程黑色75。因此,可以降低拖尾效应,而几乎不恶化黑色图像的色调(hue)。然而,适用于本实施例的CMY点的排列并不局限于此,CMY点的排列可以根据颜色而不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拖尾效应,采用低渗透性黑色墨和高渗透性彩色墨重叠打印在相同区域中的配置。
本发明人利用上述喷墨打印设备检查在低渗透性黑色墨和高渗透性彩色墨重叠在相同区域中时所执行的打印。在这种情况下,确认当在高渗透性彩色墨(CMY)之前施加低渗透性黑色墨时,将墨定影到打印介质上所需的时间比首先施加高渗透性彩色墨时所需的时间长。具体地说,在作为黑色高占空率区(黑色打印率等于或大于50%)的单位区域内,先施加黑色时的定影时间是3秒,而后施加黑色时的定影时间约为2秒。
在此,“定影时间”是当正被打印的后续打印介质(当前页)接触先前打印介质(先前页)的被打印的单位区域时,确保不发生拖尾效应所需的时间段。即,可以将“定影时间”定义为在允许后续打印介质(当前页)接触先前打印介质(先前页)的被打印的单位区域之前必须经历的时间段。
作为用于测量“定影时间”的方法,存在如下方法(第一方法):利用指定的纸(例如,Silbon纸)摩擦已经施加了墨的打印介质,从视觉上或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查墨是否被转印到纸上。根据第一方法,定影时间是将墨定影到打印介质上,从而不能从视觉上或不能利用光学传感器识别出墨被转印到所指定的纸上所需的时间段。存在另一种方法(第二方法):在已经施加了墨的打印介质上重叠同一类型的打印介质,从视觉上或利用光学传感器检验墨是否被转印到重叠打印介质上。根据第二方法,定影时间是将墨定影到打印介质上,从而不能从视觉上或不能利用光学传感器识别墨被转印到重叠打印介质上所需的时间段。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这些测量方法中的第一方法,即,利用Silbon纸摩擦已经施加了墨的打印介质,并从视觉上检查墨是否被转印到该Silbon纸上。
现在参考图14中的(A)和(B),基于本发明人的假定,说明定影时间根据墨施加顺序(从低渗透性墨到高渗透性墨的顺序,或者从高渗透性墨到低渗透性墨的顺序)的不同而不同的原因(机理)。
图14中的(A)是示出当对打印介质施加高渗透性彩色墨2001,然后施加低渗透性黑色墨2002时的渗透状态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已利用彩色墨2001提高了渗透性的打印介质的表面施加黑色墨2002,所以黑色墨2002迅速渗透打印介质。因此,定影时间相对短。
图14中的(B)是示出当对打印介质施加低渗透性黑色墨2002,然后施加高渗透性彩色墨2001时的渗透状态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黑色墨2002的渗透性低,所以对对打印介质具有低渗透性的黑色墨2002施加高渗透性彩色墨2001。此时,由于低渗透性黑色墨2002覆盖打印介质的表面,所以当之后施加高渗透性彩色墨2001时,渗透性的变化不大。具体地说,当随后施加的彩色墨2001接触首先施加的黑色墨2002时,这些墨在打印介质的表面上混合起来,在初始混合阶段获得的墨混合物2003渗透打印介质。然而,关于在初始阶段的墨混合物2003的渗透性,首先施加的黑色墨的低渗透性占优。因此,墨混合物2003的渗透开始并不平稳,定影时间相对长。应该注意,当从墨开始混合开始经历了预定时间段时,墨混合物2003的渗透性逐渐升高,墨混合物2003逐渐渗透打印介质。然而,由于渗透性升高所需的时间相对长,所以与图14中的(A)所示的情况相比延长了定影时间。
如上所述,利用在高渗透性彩色墨之后施加低渗透性黑色墨的方法,定影时间比采用在低渗透性黑色墨之后施加高渗透性彩色墨的方法时的定影时间短。即,当采用具有不同渗透特性的墨时,定影时间根据施加墨的顺序的不同而不同。应该注意,具有不同渗透特性的墨是具有不同Ka值的墨,或者是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图8所示的每个单位区域,定影时间是考虑到对该单位区域采用的墨施加顺序而被确定的。具体地说,首先,利用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29内的二进制数据判断是否存在黑色打印率等于或大于50%的高占空率区。当判断为存在高占空率区时,识别出高占空率区的墨施加顺序。
如参考图16至18所述,对黑色高占空率区施加高渗透性彩色墨。按照从低渗透性黑色墨到高渗透性彩色墨的顺序,或者按照从高渗透性彩色墨到低渗透性黑色墨的顺序,打印该高占空率区。因此,必须进行检验,以判断按照哪个墨施加顺序打印该高占空率区。
对于双向打印,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墨施加顺序取决于扫描方向。即,当确定了扫描方向时,相应地确定墨施加顺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识别扫描方向,以间接确定墨施加顺序。具体地说,进行检验以判断是利用正向扫描还是利用反向扫描打印高占空率区。当判断为利用正向扫描打印高占空率区时,对该高占空率区设置3秒的定影时间。然而,在判断为以反向扫描打印高占空率区时,对该高占空率区设置2秒的定影时间。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240在正向扫描期间先施加黑色墨,然后施加彩色墨,而在反向扫描期间先施加彩色墨,然后施加黑色墨。
以下,为方便起见,将在彩色墨之前施加黑色墨的状态,即黑色墨位于重叠的墨的底部的状态称为“底黑排墨”。另一方面,将在彩色墨之后施加黑色墨的状态,即黑色墨位于重叠的墨的顶部的状态称为“顶黑排墨”。
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的MPU 221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当开始作业时,在步骤1,给送第一薄片。在步骤2,复位打印率计数程序,然后开始打印率计数程序。打印率计数程序是用于检测具有图8所示的预定大小的单位区域(以下还称为“检验框”)内的黑色点的打印率的程序。
图8是用于说明用于检测打印率的单位区域(检验框)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将具有沿主扫描方向128像素×沿副扫描方向60像素的区域用作一个检验框,并对每个检验框检测黑色打印率。具体地说,对检验框内的黑色点进行计数,以检测相关区域内的黑色打印率。由于检验框内可打印的总点数是128×60=7680点,所以黑色打印率是D/7680×100(%),其中D表示要在检验框内打印的黑色点数。为了对检验框内的点进行计数,MPU 221仅需要对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29内的二进制数据进行计数。
图9A和9B是用于说明检验框与实际图像图案之间的误差的示意图。在图9A所示的状态下,检验框和高浓度的图案互相正好重叠。在图9B所示的状态下,高浓度的图案沿主扫描方向从检验框偏移等于64个像素的距离,而沿副扫描方向偏移等于30个像素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这是最大误差。在实际图像中,在各种位置打印各种图案,而对于本实施例采用的检验图案,定义相对于打印介质的排列,并且或多或少地包括上述误差。
然而,只要高浓度图案大于检验框并被配置为包围该检验框,则不出现误差。因此,检验框应该小,从而很难出现误差,而且可以精确检测定影耗费时间的区域。另一方面,当检验框被设置得太小时,将降低时间成本,例如,可能需要长的检测时间,甚或对于拖尾效应原本不成为问题的文本图像,也需要拖尾效应对抗措施。仅根据要打印的图像、所采用的墨的特性、打印介质的类型、扫描速度、输送速度以及带的宽度,来确定检验框的适当大小。即,图8中的单位区域803由128像素(主扫描方向)×60像素(副扫描方向)构成;然而,本实施例可用的单位区域并不局限于该大小。此外,通过累积各检验框的检测结果,可以确定后续处理。
再次参考图7,在步骤3,开始带标记程序。在该程序中,管理从开始打印开始已输送打印介质的距离,沿输送方向以1英寸为单位将打印介质划分为图像段,并对获得的图像段设置带号。
图10是用于说明在步骤3设置带号的图像区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假定采用图3所示的打印头22执行双向打印。因此,每个带的宽度表示一次主扫描打印的区域,而且该宽度等于1200个喷嘴(即,1英寸)。继续执行在步骤3开始的对输送距离的计数和设置带号,直到纸端传感器检测到打印介质的后沿。利用上述两个程序,可以对每个带管理打印率。对于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设备240,可以认为可用打印介质的最大长度是11英寸,而且在该打印设备240内设置了用于11个带的存储器。在图10中,作为例子,示出长度为11英寸的打印介质类型A和长度为4英寸的打印介质类型B。打印介质A包括带1至带11,而打印介质B仅包括带1至带4。
再次参考图7,在步骤4进行检验以判断是否对后续打印扫描(后续带)指定了延迟模式。延迟模式是对下一打印扫描附加的延迟,当担心下一打印扫描产生拖尾效应时,设置该延迟模式。当在步骤4判断为设置了延迟模式时,程序控制进入步骤5,执行符合该延迟模式的打印。在本实施例中,在预定时间段内等待处理,之后,执行正常打印扫描并将打印介质输送1英寸。当在步骤4判断为没有设置延迟模式时,程序控制转移到步骤6,执行正常打印扫描并将打印介质输送1英寸。
在步骤7至步骤11,指定在步骤5或者步骤6打印的带的定影时间。首先,在步骤7,对于在步骤5或者步骤6打印的带(目标带)的各单位区域(检验框),检验黑色打印率。具体地说,进行检验以判断在目标带上是否存在表示黑色打印率等于或大于50%的单位区域(高占空率区)。当判断为存在高占空率区时,程序控制进入步骤8,以管理高占空率区的定影时间。
在步骤8,获得对含有在步骤7检测到的高占空率区的带设置的编号和打印率,并将该信息存储在为该带准备的存储器内。
图11是示出在每个带上打印的示例图像图案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图11所示的文本(Abcde)未被检测为黑色打印率等于或大于50%的区域。只有矩形实心黑色图案被检测为黑色打印率等于或大于50%的区域。根据以这种方式检测出的高占空率区信息,在步骤9,产生各带的管理数据。
在步骤9,根据上述信息,表示当前页正被打印的信息(2)、带号(n)、以及相关带的定影时间(2秒或3秒)作为三维数据集(2,n,2或3)而存储。例如,由于要利用正向扫描打印当前页的带5,所以将带5的定影时间设置为2秒。在这种情况下,对带5存储数据(2,3,2)。根据是利用正向扫描还是利用反向扫描打印带,指定不同的定影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正向扫描是在黑色墨之前施加彩色墨的“顶黑排墨”,定影时间被规定为2秒。此外,反向扫描是在黑色墨之后施加彩色墨的“底黑排墨”,定影时间被规定为3秒。
在步骤10,复位计时器,然后启动该计时器,以使在步骤9设置的定影时间每次0.1秒地递减。
当在步骤7判断为在目标带上不存在打印率等于或大于50%的单位区域(高占空率区)时,程序控制进入步骤11。在步骤11,定义三维数据(2,带号,0),固定并存储0秒作为定影时间。
然后,在步骤12至步骤16,进行检验以判断是否能继续当前被打印的打印介质的打印操作,而且还判断是否对后续打印操作指定延迟模式。首先,在步骤12,进行检验以判断是否对带8和后续的带执行了先前的打印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当判断为对带8和前面的带执行了先前的打印操作时,假定不需要设置延迟模式,程序控制跳转到步骤17以进行下一打印扫描。对于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240,如参考图15所述,将薄片排出口定位在排出盘的上方,打印介质被从下方支承地排出。因此,可以对从打印介质的前沿开始的指定部分继续打印,而无需考虑该打印介质可能接触已被排出的打印介质。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当打印到从前沿开始9英寸时,打印介质的前沿下降,该打印介质可能接触先前排出的打印介质的带3。因此,对于当前页,在带1与带8之间,可以继续进行打印。当在步骤12判断为对带8和后续的带执行了先前的打印操作时,程序控制进入步骤13。
在步骤13,进行检验以判断所排出的先前页的墨是否被定影,以致当当前被打印的打印介质(当前页)的前沿接触该先前页时,不发生拖尾效应。先前页的接触位置根据当前被打印的部分(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用于确认先前页中的定影状态的位置根据对当前被打印的带设置的编号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当打印当前页的带9时,当前页的前沿可以接触先前页的带3。因此,检验先前页的带3的定影状态。此外,当打印当前页的带10时,当前页的前沿可以接触先前页的带2。因此,检验先前页的带2的定影状态。此外,当打印当前页的带11时,当前页的前沿可以接触先前页的带1。因此,检验先前页的带1的定影状态。具体地说,对于每种情况,获得先前页的三维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还准备用于存储排出的一页打印介质的三维数据的存储器。对于排出的页,存储表示该页已被打印的信息(1)、带号、以及每个带的定影时间,作为一个数据集。当然,定影时间从实际进行带打印时设置的定影时间开始,以0.1秒递减(步骤10)。
在步骤14,进行检验以判断在步骤13获得的、先前页的三维数据中的定影时间是否等于0。在定影时间不是0时,假定在继续打印时可能产生拖尾效应。因此,程序控制进入步骤16,设置延迟模式。延迟模式是至少在定影时间到达0之前暂停打印下一个带的模式,即,在开始打印下一个带之前进入等待时间段的模式。根据该模式,由于在步骤8确定的定影时间内,当前页不接触先前页的高占空率区,所以可以减少拖尾效应的发生。当定影时间是0时,先前页已被定影,假定可以避免拖尾效应。因此,程序控制转移到步骤15,复位延迟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延迟模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提供等待时间段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降低打印头的扫描速度、降低打印介质的输送速度、或者改变输送打印介质的定时,来延迟当前页的打印操作。此外,还可以同时采用这些延迟控制方法。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延迟模式是如下模式:在当前页正被打印的同时延迟打印操作,以使当前页在直到允许当前页接触先前页的高占空率区的时间段(定影时间)内,不接触先前页的高占空率区。
在步骤17,进行检验以判断纸端传感器123是否检测到在步骤5或者步骤6输送的打印介质的后沿。当判断为未检测到该后沿时,程序控制返回步骤4,转移到打印下一个带。当判断为检测到该后沿时,程序控制进入步骤18。
步骤18至21是排出处理。首先,在步骤18,进行检验以判断是否可以排出被认为完成了打印的当前打印介质。具体地说,检验当排出时当前页可能接触的先前页的全部带9至11的剩余定影时间。由于当前页的前沿可能摩擦先前页的带8和前面的带,已经在步骤12至步骤16执行了剩余定影时间的检查和延迟模式处理。因此,不需要在步骤18再次确认定影时间。另一方面,带9至带11是当排出当前页时可能发生拖尾效应的新区域。因此,在步骤18,仅对带9至11的剩余定影时间进行检查。
当带9至11的剩余定影时间中至少一个不是0时,再次检验剩余定影时间,并重复该处理,直到全部带的剩余定影时间为0。当全部带的剩余定影时间为0时,程序控制进入步骤19,执行薄片排出处理。
在步骤20,页的标记从表示当前被打印的“2”变为表示已被排出的“1”。与此同时,与打印介质的长度无关地,将各带的编号以11为基准重写到后面。例如,当与图10所示的打印介质类型B类似,打印介质的长度为4英寸时,在排出该打印介质后,将当前打印的带1至4变为带8至11。对于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排出的打印介质沿后沿对齐。因此,为了管理接触后续打印的打印介质的前沿的带的编号,应该使打印介质与作为基准的后沿对齐,以便简单地进行管理处理。
在步骤21,进行检验以判断当前作业是否结束。当判断为当前作业结束时,终止该处理。当判断为当前作业还没有结束时,程序控制返回步骤1,并转移到下一页的打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对利用正向扫描打印的高占空率区和利用反向扫描打印的高占空率区指定不同的定影时间。此外,在打印当前打印介质期间执行打印延迟处理,从而在这样指定的定影时间内,当前打印介质不接触先前打印介质的高占空率区。因此,与不考虑由不同的墨施加顺序导致的定影时间的差异来指定延迟模式的系统相比,可以缩短打印后续打印介质的延迟。
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基于扫描方向(墨施加顺序),对每个单位区域统一指定2秒或3秒的定影时间。然而,严格地说,定影时间受打印率、打印介质的类型、或者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因此,还可以在考虑这些条件的同时指定定影时间。作为第二实施例的特征,不仅根据扫描方向(墨施加顺序),而且根据打印率、打印介质类型以及例如温度或湿度的环境状况来确定定影时间。由于特征部分之外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相同,所以不再对此做进一步说明。
当存在多种兼容打印介质时,对这些打印介质的定影时间可能显著不同。例如,假定根据定影时间的不同,将兼容打印介质类型看作打印介质类型A和B。在这种情况下,在图7中的步骤9,不仅可以根据“顶黑排墨”和“底黑排墨”,而且可以根据“打印介质类型A”和“打印介质类型B”来指定定影时间。例如,对于“打印介质类型A”,与第一实施例中同样地,对“顶黑排墨”指定2秒,对“底黑排墨”指定3秒。对于要求更长定影时间的“打印介质类型B”,可以指定与“打印介质A”的值不同的值,即,对“顶黑排墨”指定15秒,对“底黑排墨”指定20秒。
此外,可以设置温度计和湿度计,以根据测量值改变定影时间。例如,与第一实施例中同样地,在正常环境温度和湿度下,对“顶黑排墨”指定2秒,对“底黑排墨”指定3秒。当检测到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温度和湿度时,对“顶黑排墨”指定10秒,对“底黑排墨”指定15秒。此外,当检测到等于或小于另一阈值的温度和湿度时,可以指定较短的定影时间,例如,对“顶黑排墨”指定1秒,对“底黑排墨”指定2秒。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对黑色打印率超过50%的高占空率区统一指定定影时间。然而,严格地说,该定影时间根据打印率N(%)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该黑色打印率,以多个水平指定定影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在图7中的步骤9,不仅可以根据“顶黑排墨”和“底黑排墨”,而且可以根据“打印率N(%)为50≤N<60”、“打印率N(%)为60≤N<75”、以及“打印率N(%)为N≥75”来指定不同的定影时间。例如,当“打印率N(%)为50≤N<60”,与第一实施例中同样地,对“顶黑排墨”指定2秒,对“底黑排墨”指定3秒。当“打印率N(%)为60≤N<75”时,对“顶黑排墨”指定6秒,对“底黑排墨”指定7秒。当“打印率N(%)为N≥75”时,对“顶黑排墨”指定10秒,对“底黑排墨”指定11秒。
存在如下情况:在一个带内存在多个高占空率单位区域,而且在多个部分中打印率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带的这些部分中,定影时间不同。在本例子中,对一个带中的多个部分计算多个定影时间,将最长的定影时间定义为该带的定影时间。例如,在图11中的带1内存在两个高占空率区,在一个区内的打印率N(%)是50%,而另一个区内的打印率N(%)是75%。然后,第一个区内的定影时间被计算为2秒,而第二个区内的定影时间被计算为10秒。在这种情况下,指定带1的定影时间为10秒。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不仅根据扫描方向,而且根据打印率、打印介质类型以及环境状况例如温度和湿度来确定定影时间。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以指定更短的定影时间。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产生用作拖尾效应对抗措施的图16中的彩色墨施加数据5020。在第三实施例中,不产生彩色墨施加数据5020。即,不执行对高占空率黑色图像区应用拖尾效应对抗措施用彩色墨的处理。这是因为,存在许多如下情况:即使不执行这种处理,仍对高占空率黑色图像区排出彩色墨。例如,当在黑色图像区附近存在彩色图像区时,对黑色图像区应用彩色墨的可能性高,这是因为例如错误扩散的图像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黑色打印率超过50%的高占空率区,根据彩色打印率设置定影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在图7中的步骤9,不仅根据“顶黑排墨”和“底黑排墨”,而且根据彩色打印率M(%),来以多个水平指定不同的定影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根据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29内的CMY二进制数据(图16中的原始CMY数据5001、5002和5003),检测单位区域的彩色打印率。之后,进行检验以判断检测出的彩色打印率M(%)属于0≤M<12.5、12.5≤M<25、还是25≥M的范围。最后,考虑到彩色打印率M(%)所属的范围以及“顶黑排墨”或“底黑排墨”,指定定影时间。例如,当“彩色打印率M(%)是0≤M<12.5”时,对“顶黑排墨”指定4秒,对“底黑排墨”指定5秒。当“彩色打印率M(%)是12.5≤M<25”时,与第一实施例中同样地,对“顶黑排墨”指定2秒,对“底黑排墨”指定3秒。当“彩色打印率M(%)是25≥M”时,对“顶黑排墨”指定1秒,对“底黑排墨”指定2秒。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例,不执行对图16中的高占空率黑色图像区应用降低拖尾效应用彩色墨的处理,而是利用简单的配置指定相对短的定影时间。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例如,同时使用颜料黑色墨和与该黑色墨反应的染料彩色墨。本发明的效果不是只有利用这种墨的组合才能获得。不必采用互相反应的墨,颜色材料类型可以是颜料或染料。例如,颜料墨既可以用作黑色墨,又可以用作彩色墨;或者,染料墨既可以用作黑色墨,又可以用作彩色墨。只要系统采用可以根据不同扫描方向(墨施加顺序)改变定影时间的一组墨,就可以提供本发明的效果。这种墨组的具体例子可以是具有不同渗透特性(例如,Ka值或表面张力)的墨组,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由于墨的成分根据墨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或多或少地,定影时间根据不同的墨施加顺序而不同。因此,本发明适用于采用不同墨类型(第一墨和第二墨)的系统,可以在既存在按第一墨和第二墨的顺序打印的单位区域,又存在按第二墨和第一墨的顺序打印的单位区域的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打印设备,可以相对于打印设备更换具有不同墨类型且排出不同量的墨的打印头盒。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每次更换打印头盒时,改变定影时间的设置值。例如,通过自动读取对所安装的打印头盒设置的ID号,并通过从打印设备的存储器或主机读取与该ID号一致的设置值,来实现该技术。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单路打印,即,利用打印头的一次扫描完成要在打印介质的相同区域内打印的图像的例子。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多路打印,在多路打印中,通过打印头的多次扫描完成在打印介质的相同区域内打印的图像。
此外,代替采用单位区域的概念,可以利用打印图像中的对象来计算打印率,并对每个对象指定定影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作为图像提供源的主机的打印机驱动程序,有效地执行每个对象的打印率的计算和标记处理,并且有效地通过接口将定影时间信息传送到打印设备。然而,应该注意,由于利用多次扫描形成一个对象,所以考虑到对正向扫描指定的定影时间和对反向扫描指定的定影时间来确定对象的定影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认为由打印设备中的MPU执行在图7中描述的处理序列。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配置。例如,利用外部连接到打印设备的主机(数据提供设备)来执行全部或一部分处理。该配置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系统内。
根据本发明,考虑到对已排出的打印介质(先前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施加的墨量和墨施加顺序,延迟当前打印介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当存在当前打印介质接触先前打印介质的高占空率区的可能性时,可以使打印当前打印介质的延迟最小化。因此,可以输出防止拖尾效应的图像,而不超出需要地恶化打印速度。
已参考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通过上述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更宽的方面进行变化和变形,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覆盖落入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的全部这种变化和变形。

Claims (21)

1.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通过跨越打印介质往复移动打印头来打印该打印介质,该打印头至少施加第一墨和类型与该第一墨的类型不同的第二墨,该喷墨打印设备包括:
打印控制器,其进行打印,使得在该打印介质上既存在按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单位区域,又存在按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单位区域,
其中,基于对先前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的墨施加量和墨施加顺序,该打印控制器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期间使打印延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控制器包括:
决定单元,其根据对所述先前打印介质的所述单位区域的所述墨施加量和所述墨施加顺序,来决定不允许所述后续打印介质接触所述先前打印介质的所述单位区域的时间段;以及
延迟控制器,其延迟当前正被打印的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使得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在所决定的该时间段内不接触所述先前打印介质的所述单位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决定单元用作用于决定所述时间段的参数的所述墨施加量是所述第一墨的施加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决定单元用作用于决定所述时间段的参数的所述墨施加量包括所述第一墨的施加量和所述第二墨的施加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控制器包括:
检测单元,其计算对通过划分所述先前打印介质而获得的多个单位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墨施加量,并检测该墨施加量超过预定量的单位区域;
决定单元,其基于对检测到的单位区域的墨施加顺序,来决定不允许所述后续打印介质接触所述先前打印介质的该检测到的单位区域的时间段;以及
延迟控制器,其延迟当前正被打印的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使得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在所决定的该时间段内不接触所述先前打印介质的该检测到的单位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控制器包括:
递减装置,用于随着时间的流逝来递减所决定的所述时间段;以及
确认装置,用于检查被该递减装置递减的所述时间段,以判断所述时间段是否已被减少到0,以及
其中,每当该确认装置判断为正被递减的所述时间段尚未减少到0时,打印被延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确定对所述单位区域施加墨的频度,所述检测单元计算所述墨施加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墨的施加量超过所述预定量的单位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决定单元根据从打印介质类型、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条件来决定所述时间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执行临时停止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改变所述打印头的扫描速度、改变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的速度、或者改变输送所述打印介质的定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打印控制器延迟打印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具有与所述第二墨不同的表面张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的表面张力大于所述第二墨的表面张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具有与所述第二墨不同的Ka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的Ka值小于所述第二墨的Ka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是黑色墨,所述第二墨是彩色墨,其中该黑色墨具有与该彩色墨不同的渗透特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墨含有使包含在所述黑色墨中的成分凝结的成分。
17.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通过跨越打印介质往复移动打印头来打印该打印介质,该打印头至少施加第一墨和具有高于该第一墨的渗透速度的第二墨,该喷墨打印设备包括:
打印控制器,其进行打印,使得在该打印介质上既存在按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单位区域,又存在按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单位区域,
其中,基于对先前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的该第一墨的施加量以及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施加顺序,该打印控制器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操作期间使打印延迟。
18.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通过跨越打印介质往复移动打印头来打印该打印介质,该打印头至少施加第一墨和具有高于该第一墨的渗透速度的第二墨,该喷墨打印设备包括:
打印控制器,其进行打印,使得在该打印介质上既存在按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单位区域,又存在按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单位区域,
其中,基于对先前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的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施加量以及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施加顺序,该打印控制器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操作期间使打印延迟。
19.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通过往复移动施加多种墨的打印头来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该喷墨打印设备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计算对通过划分先打印的先前打印介质而获得的多个单位区域中的每个单位区域的墨施加量,并用于检测该墨施加量超过预定量的单位区域;
决定装置,用于基于打印检测到的区域的扫描方向,来决定到允许下一要打印的后续打印介质接触该检测到的单位区域为止的时间段;以及
延迟控制装置,用于当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当前被打印时延迟打印,使得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在所决定的该时间段内不接触所述先前打印介质的该检测到的单位区域。
20.一种喷墨打印方法,用于通过跨越打印介质往复移动打印头来打印该打印介质,该打印头至少施加第一墨和类型与该第一墨的类型不同的第二墨,该喷墨打印方法包括:
进行打印,使得在该打印介质上既存在按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单位区域,又存在按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单位区域,
其中,基于对先前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的墨施加量和墨施加顺序,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期间打印被延迟。
21.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其包括喷墨打印设备和连接至该喷墨打印设备的数据提供设备,其中,该喷墨打印设备通过跨越打印介质往复移动打印头来打印该打印介质,该打印头至少施加第一墨和类型与该第一墨的类型不同的第二墨,该喷墨打印系统包括:
打印控制器,其进行打印,使得在该打印介质上既存在按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一墨和该第二墨的单位区域,又存在按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顺序施加该第二墨和该第一墨的单位区域,
其中,基于对先前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的墨施加量和墨施加顺序,该打印控制器在后续打印介质的打印期间延迟打印。
CN2006100874275A 2005-06-10 2006-06-09 喷墨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6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71527 2005-06-10
JP2005-171527 2005-06-10
JP2005171527 2005-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6386A true CN1876386A (zh) 2006-12-13
CN1876386B CN1876386B (zh) 2011-06-22

Family

ID=36999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742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6386B (zh) 2005-06-10 2006-06-09 喷墨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67643B2 (zh)
EP (1) EP1731319B1 (zh)
CN (1) CN187638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0217A (zh) * 2012-12-10 2014-06-18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该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7175885A (zh) * 2016-03-13 2017-09-19 康代有限公司 用于将油墨打印在衬底上的打印机和方法
CN108944104A (zh) * 2017-05-17 2018-12-07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0890B2 (ja) * 2008-06-25 2011-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0120267A (ja) * 2008-11-19 2010-06-03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5143115B2 (ja) * 2008-12-19 2013-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9108426B2 (en) * 2013-06-27 2015-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JP6494454B2 (ja) 2015-07-10 2019-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292914B2 (ja) 2019-03-27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WO2020246260A1 (ja) 2019-06-04 2020-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21037701A (ja) 2019-09-03 2021-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451257B2 (ja) 2020-03-26 2024-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7426B2 (ja) 1994-01-25 2003-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244967B2 (ja) 1994-10-18 2002-0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6561643B1 (en) * 1997-06-30 2003-05-13 Hewlett-Packard Co. Advanced media determination system for inkjet printing
US6386669B1 (en) * 1997-06-30 2002-05-1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wo-stage media determination system for inkjet printing
JP3658185B2 (ja) 1998-04-27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4018398B2 (ja) 2001-02-09 2007-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774640B2 (ja) 2001-05-17 2006-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328499B2 (ja) * 2001-09-17 2009-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0217A (zh) * 2012-12-10 2014-06-18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该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430176B2 (en) 2012-12-10 2016-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th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870217B (zh) * 2012-12-10 2017-01-1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该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7175885A (zh) * 2016-03-13 2017-09-19 康代有限公司 用于将油墨打印在衬底上的打印机和方法
CN108944104A (zh) * 2017-05-17 2018-12-07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设备
CN108944104B (zh) * 2017-05-17 2021-04-06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67643B2 (en) 2008-05-06
CN1876386B (zh) 2011-06-22
US20060279596A1 (en) 2006-12-14
EP1731319A2 (en) 2006-12-13
EP1731319B1 (en) 2011-10-12
EP1731319A3 (en) 201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6386A (zh) 喷墨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系统
JP423565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489896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62070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39122B2 (ja)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01541539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473707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736729A (zh) 喷墨打印装置和打印位置设置方法
CN1975764A (zh) 记录数据生成方法、记录装置及掩模制造方法
CN1310756C (zh) 记录装置、记录位置调整值的设定方法及记录方法
CN1743176A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JP5094269B2 (ja) 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957593A (zh) 图像处理方法、程序、图像处理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JP5847431B2 (ja) 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4167818A (ja) 記録方法
CN1603126A (zh) 喷墨记录设备和所述设备的控制方法
JP2020124916A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1772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
JP201112612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64705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492654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31510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90089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1660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110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