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5302A - 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5302A
CN1865302A CN200610039861.6A CN200610039861A CN1865302A CN 1865302 A CN1865302 A CN 1865302A CN 200610039861 A CN200610039861 A CN 200610039861A CN 1865302 A CN1865302 A CN 1865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super high
quaternary amine
linking
composite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398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2404C (zh
Inventor
李爱民
蒋珍茂
葛俊杰
张晓�
吴春金
胡学伟
王春
杨鑫
张全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J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ju Ge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ju Ge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ju Ge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398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72404C/zh
Publication of CN1865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5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24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240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含有功能基团一季胺基基团。所述方法是利用苯乙烯作单体,二乙烯苯作交联剂,利用液蜡等作致孔剂,用碳酸镁等作分散剂,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在氯甲基化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后交联反应过程中,用硝基苯、取代硝基苯、二氯乙烷或邻二氯苯作溶胀剂,用氯化锌、三氯化铁或四氯化锡等路易斯酸作催化剂,在设定的温度、时间下,得到不同交联度的复合功能树脂前体,然后用三甲胺胺化,可制得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此类树脂具有吸附与离子交换的双重作用,在药物分离、微污染水源水复合污染物的去除和有机化工废水的治理与资源化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树脂及其合成方法,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已于2001年申请了《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超高交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专利(专利号ZL01134143.2),其主要步骤为:a)利用液体石蜡、200#溶剂油作致孔剂,用碳酸镁、明胶、聚乙烯醇等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作分散剂,苯乙烯作单体,二乙烯苯作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低交联度大孔聚苯乙烯,然后根据致孔剂性质选用水蒸汽蒸馏或用丙酮、低沸点的汽油抽提致孔剂,再气流干燥得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树脂,下简称白球珠体;b)用白球珠体重量4-7倍的氯甲醚浸泡白球珠体,用白球珠体重量30-50%的氯化锌作催化剂,在36-42℃进行氯甲基化反应,直至氯含量达到18%以上,抽尽氯化母液,用水或有机溶剂洗尽树脂中残余氯化母液,然后干燥,得干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下简称氯球;c)在氯甲基化低交联聚苯乙烯自身后交联过程中,用硝基苯或取代硝基苯等作溶剂,用氯化锌、三氯化铁、四氯化锡等路易斯酸作催化剂,用量是氯球重量的5-30%,升温至合适温度,通过控制树脂残余氯含量确定反应终点;d)反应后,抽尽反应母液,用乙醇、甲缩醛、丙酮、甲醇中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洗涤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然后直接用二甲胺胺化,二甲胺用量为氯球的1-3倍,可制得一系列不同比表面积、不同交换容量的超高交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
上面合成反应的最后一步采用二甲胺修饰得到的弱碱复合功能超高交联树脂,在它对有机物的吸附中,叔胺基的氢键作用并不突出,仍然是比表面积起到较大的作用。有关含季胺基的大孔或凝胶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工业化产品名D201树脂),早已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的去除,但这些树脂的比表面积通常很低,对有机物吸附性能较差。文献检索表明,天津南开大学的王瑞芳合成过含季胺基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但公开的是采用甲苯和液蜡混和作为致孔剂合成聚苯乙烯聚合物,胺化时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作溶胀剂,最后制得的三甲胺修饰超高交联树脂的比表面积仅为174.1m2/g,限制了其对极性较小的有机物的吸附性能。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此类树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交换容量,可以有效的用于药物分离、微污染水源水中复合污染物(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有机化工废水治理等吸附分离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其结构单元如下:
Figure A20061003986100051
可以从结构单元中看出其含有功能基团-季胺基基团,该树脂可以通过季胺基基团与金属离子或易质子化的有机酸性化合物进行离子交换作用(或静电作用),也可以通过树脂本身骨架的疏水性与有机物的疏水部分之间进行疏水吸附作用。
所述的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其比表面积为650~850m2/g,全交换容量为0.20~1.50mmol/g。
所述的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其微孔面积为400~600m2/g,微孔孔容为0.18~0.23cm3/g。
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苯乙烯作单体,二乙烯苯作交联剂,利用液蜡或200号溶剂油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和作致孔剂,用碳酸镁、明胶、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和作分散剂,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低交联度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选用水蒸汽蒸馏或乙醇、丙酮、工业酒精、低沸点溶剂汽油作溶剂抽提,去除树脂孔道中残留的致孔剂,再经过气流干燥得到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下简称白球;
B)将白球浸泡于其重量4-7倍的氯甲醚中,加入白球重量的20-50%的氯化锌作催化剂,在35-45℃温度下进行氯甲基化反应,直到氯含量达到18%以上停止反应,滤出树脂球体,用水或乙醇、丙酮洗尽树脂中残余的氯化母液,气流干燥得到氯甲基化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下简称氯球;
C)将氯球溶胀于硝基苯、取代硝基苯、二氯乙烷或邻二氯苯溶剂中,加入氯化锌或三氯化铁、四氯化锡作为催化剂,逐步升温至60-150℃,控制树脂残余氯含量为2-15%确定反应终点,得到不同交联度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
D)步骤C)反应后,抽尽反应母液,加酸中和至pH值为5~9,用乙醇、丙酮、甲缩醛、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洗涤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然后用苯或甲苯作溶胀剂,在20-50℃的温度下,用三甲胺胺化,用量为氯球重量的1-3倍,反应一定时间,可制得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
上述的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步骤A)中,交联剂用量为单体和交联剂总量的4-12%,致孔剂用量为单体重量的40-100%,制得的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的交联度为2-10%。优选用水蒸气蒸馏或丙酮及低沸点溶剂汽油抽提。
所述的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步骤C)中,硝基苯、取代硝基苯、二氯乙烷或邻二氯苯的用量为氯球的2-6倍;氯球后交联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氯化锌、三氯化铁或四氯化锡的量为氯球重量的5-35%。
所述的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三甲胺胺化反应的时间为6-10小时。通过控制加入三甲胺试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可制得系列含三甲胺的不同比表面积、不同强碱交换容量的复合功能吸附树脂,通常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三甲胺试剂用量越多,反应时间越长,所制得的复合功能树脂的比表面积越低,强碱交换容量越高。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树脂具有吸附与离子交换的双重作用。而本发明采用三甲胺胺化得到的强碱复合功能树脂,其吸附机理中季胺基的氢键和静电作用突出,应用范围也与弱碱复合功能树脂有所区别。在药物分离、微污染水源水中复合污染物(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有机化工废水治理等吸附分离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1、悬浮聚合。
苯乙烯单体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或将单体直接经过装有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树脂柱过滤以去除阻聚剂。
1000mL烧杯中,加入210g苯乙烯,26g二乙烯苯,140g液体石蜡,搅拌均匀后备用。
10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600g蒸馏水并升温至40℃,再加入6g明胶,搅拌至完全溶解,同时升温至50℃,加入2mL次甲基蓝,搅拌均匀,加入上述苯乙烯、二乙烯苯及液蜡的混和液,加入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4.0g;调整适当的搅拌速度使油珠大小合适,以1℃/6min的速度逐步升温至80℃,并保温4h,再逐步升温至85℃保温3h,90℃保温2h,95℃保温4h,反应完毕,滤出树脂,先用热水洗涤,滤出树脂,晾干,装入索氏抽提器,用丙酮抽提干净,气流干燥,过筛,取合适粒度的树脂备用。
2、氯甲基化。
20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00g白球,1200g氯甲醚,于20-25℃下浸泡2h以上,搅拌下,加入150g氯化锌,控制温度不高于25℃,搅拌1h后,升温至38℃,保温12-16h,控制氯含量在18%以上,即可结束反应。
反应结束后,滤出树脂球体,用水洗尽树脂中残余的氯化母液,并洗至中性,气流干燥得到氯甲基化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氯球)。
3、后交联反应。
20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00g干燥氯球,加入1800g硝基苯,搅拌混匀,室温下溶胀2h,加入50g氯化锌搅拌1h,逐步升温至110℃,进行后交联反应,控制残余氯含量以确定反应终点,以得到不同交联度的复合功能树脂的前体(超高交联树脂)。残余氯含量控制在8%。
反应结束后,滤出树脂,用0.5-2%盐酸中和至pH值为7,用丙酮溶液洗去残留的溶剂和催化剂。
4、胺化反应。
10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步骤3所制备的超高交联树脂100g,用100g的苯溶胀4h,抽尽溶胀剂;加入400g30%的三甲胺水溶液,搅拌1h,然后升温至30℃,反应10h,即可制得含季胺基的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
本工艺合成的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结构特征如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树脂A、B和C分别是控制后交联反应的残余氯含量为5.49%、4.91%和1.62%,其余参数同实施例1得到。)
  编号   BET比表面积(m2/g)   微孔面积(m2/g)   微孔孔容(cm3/g)   全交换容量(mol/g)   强碱交换容量(mol/g)
  A   696   408   0.187   1.23   0.99
  B   752   466   0.210   0.81   0.56
  C   803   596   0.225   0.29   0.14
实施例2: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合成步骤如下:
A)利用苯乙烯作单体,二乙烯苯作交联剂,利用液蜡作致孔剂,用碳酸镁作分散剂,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低交联度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选用水蒸气蒸馏或用乙醇作溶剂抽提,去除树脂孔道中残留的致孔剂,再经过气流干燥得到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即白球。
其中交联剂用量为单体和交联剂总量的4%,致孔剂用量为单体重量的40%,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的交联度为2%。
B)将白球浸泡于其重量4倍的氯甲醚中,加入白球重量的20%的氯化锌作催化剂,在35℃温度时进行氯甲基化反应,直到氯含量达到18%以上停止反应,滤出树脂球体,用水洗尽树脂中残余的氯化母液,气流干燥得到氯甲基化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即氯球。
C)将氯球溶胀于二氯甲烷(或邻二氯苯)溶剂中,加入氯化锌作为催化剂,逐步升温至合适的温度,通过控制残余氯含量以确定反应终点,得到不同交联度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通常,反应时间越长,残余氯含量越低,交联度越高。残余氯含量控制在2%。
其中二氯甲烷(或邻二氯苯)为氯球重量的2倍,反应温度为150℃;催化剂氯化锌为氯球重量的35%。
D)反应后,抽尽反应母液,加入0.5%盐酸中和至pH8,用乙醇溶液洗去残留的溶剂和催化剂,然后用甲苯作溶胀剂,用30%的三甲胺水溶液胺化,三甲胺用量为树脂重量的2倍,反应8小时,制得的含季胺基的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比表面积为650m2/g,强碱交换容量为0.27mmol/g,其微孔面积为410m2/g,微孔孔容为0.18cm3/g。)
实施例3: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合成步骤如下:
A)利用苯乙烯作单体,二乙烯苯作交联剂,利用200号溶剂油作致孔剂,用明胶(或聚乙烯醇,或碳酸镁、明胶、聚乙烯醇中的几种混合)作分散剂,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低交联度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选用乙醇(或丙酮、工业酒精、低沸点溶剂汽油)作溶剂抽提,去除树脂孔道中残留的致孔剂,再经过气流干燥得到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即白球。
其中交联剂用量为单体和交联剂总量的7%,致孔剂用量为单体重量的100%,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的交联度为10%。
b)将白球浸泡于其重量7倍的氯甲醚中,加入白球重量的50%的氯化锌作催化剂,在40℃温度时进行氯甲基化反应,直到氯含量达到18%以上停止反应,滤出树脂球体,用乙醇(或丙酮)洗尽树脂中残余的氯化母液,气流干燥得到氯甲基化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即氯球。
C)将氯球溶胀于二氯甲烷溶剂中,加入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逐步升温至合适的温度,通过控制残余氯含量以确定反应终点,得到不同交联度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通常,反应时间越长,残余氯含量越低,交联度越高。残余氯含量控制在10%。
其中二氯甲烷为氯球重量的6倍,反应温度为60℃;催化剂为氯球重量的5%。
D)反应后,抽尽反应母液,用0.5%盐酸中和至pH6,用甲醇溶液洗去残留的溶剂和催化剂,然后用苯作溶胀剂,用30%的三甲胺溶液胺化,三甲胺用量为树脂重量的3倍,反应6小时,制得的含季胺基的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比表面积为820m2/g,强碱交换容量为1.1mmol/g,其微孔面积为570m2/g,微孔孔容为0.21cm3/g。)
实施例4: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合成步骤如下:
A)利用苯乙烯作单体,二乙烯苯作交联剂,利用200号溶剂油作致孔剂,用碳酸镁和明胶作分散剂,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低交联度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选用丙酮作溶剂抽提,去除树脂孔道中残留的致孔剂,再经过气流干燥得到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即白球。
其中交联剂用量为单体和交联剂总量的9%,致孔剂用量为单体重量的60%,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的交联度为6%。
B)将白球浸泡于其重量4倍的氯甲醚中,加入白球重量的35%的氯化锌作催化剂,在45℃温度下进行氯甲基化反应,直到氯含量达到18%以上停止反应,滤出树脂球体,用丙酮洗尽树脂中残余的氯化母液,气流干燥得到氯甲基化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即氯球。
C)将氯球溶胀于取代硝基苯溶剂中,加入四氯化锡作为催化剂,逐步升温至合适的温度,通过控制残余氯含量以确定反应终点,得到不同交联度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通常,反应时间越长,残余氯含量越低,交联度越高。残余氯含量控制在15%。
其中取代硝基苯为氯球重量的4倍,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为氯球重量的5%。
E)反应后,抽尽反应母液,用0.5%盐酸中和至pH9,用甲缩醛溶液洗去残留的溶剂和催化剂,然后用甲苯作溶胀剂,用30%的三甲胺溶液胺化,三甲胺用量为树脂重量的1倍,反应9小时,制得的含季胺基的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比表面积为740m2/g,强碱交换容量为1.4mmol/g,其微孔面积为500m2/g,微孔孔容为0.23cm3/g。)
实施例5:
具体步骤同实施例2,只是步骤A)中交联剂用量为单体和交联剂总量的12%,致孔剂用量为单体重量的60%,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的交联度为6%。步骤B)中36℃温度时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的含季胺基的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比表面积为850m2/g,强碱交换容量为1.0mol/g,其微孔面积为600m2/g,微孔孔容为0.23cm3/g。

Claims (8)

1.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单元如下:
Figure A2006100398610002C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其特征在于其比表面积为650~850m2/g,全交换容量为0.29~1.50mmol/g。
3.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苯乙烯作单体,二乙烯苯作交联剂,利用液蜡或200号溶剂油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和作致孔剂,用碳酸镁、明胶、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和作分散剂,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低交联度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选用水蒸汽蒸馏或乙醇、丙酮、工业酒精、低沸点溶剂汽油作溶剂抽提,去除树脂孔道中残留的致孔剂,再经过气流干燥得到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下简称白球;
B)将白球浸泡于其重量4-7倍的氯甲醚中,加入白球重量的20-50%的氯化锌作催化剂,在35-45℃温度下进行氯甲基化反应,直到氯含量达到18%以上停止反应,滤出树脂球体,用水或乙醇、丙酮洗尽树脂中残余的氯化母液,气流干燥得到氯甲基化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下简称氯球;
C)将氯球溶胀于硝基苯、取代硝基苯、二氯乙烷或邻二氯苯溶剂中,加入氯化锌或三氯化铁、四氯化锡作为催化剂,逐步升温至60-150℃,通过控制树脂残余氯含量为2-15%确定反应终点,得到不同交联度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
D)步骤C)反应后,抽尽反应母液,加酸中和至pH值为5~9,用乙醇、丙酮、甲缩醛、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洗涤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然后用苯或甲苯作溶胀剂,在20-50℃的温度下,用三甲胺胺化,用量为氯球重量的1-3倍,反应一定时间,可制得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交联剂用量为单体和交联剂总量的4-12%,致孔剂用量为单体重量的40-100%,制得的低交联大孔聚苯乙烯的交联度为2-10%。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硝基苯、取代硝基苯、二氯乙烷或邻二氯苯的用量为氯球的2-6倍。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氯球后交联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氯化锌、三氯化铁或四氯化锡的量为氯球重量的5-35%。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三甲胺胺化反应的时间为6-10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所述的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选用水蒸气蒸馏或丙酮及低沸点溶剂汽油抽提。
CNB2006100398616A 2006-04-25 2006-04-25 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057240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398616A CN100572404C (zh) 2006-04-25 2006-04-25 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398616A CN100572404C (zh) 2006-04-25 2006-04-25 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5302A true CN1865302A (zh) 2006-11-22
CN100572404C CN100572404C (zh) 2009-12-23

Family

ID=37424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398616A Active CN100572404C (zh) 2006-04-25 2006-04-25 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2404C (zh)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5155A (zh) * 2008-03-20 2008-08-20 南京大学 一种吡咯基修饰复合功能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84879C (zh) * 2007-05-15 2010-01-2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咪唑改性的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1804331A (zh) * 2010-03-02 2010-08-18 江苏工业学院 树枝形多氨基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2513B (zh) * 2010-01-28 2012-03-07 王颖华 一种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除油中的应用
WO2013010356A1 (zh) * 2011-07-21 2013-01-24 南京大学 一种调控纳米复合吸附剂结构与性能的方法
CN103242475A (zh) * 2012-02-09 2013-08-14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19634A (zh) * 2013-06-28 2013-09-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含季胺基的中孔复合功能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801405A (zh) * 2012-11-08 2014-05-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4448091A (zh) * 2013-09-18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羧酸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5820282A (zh) * 2016-05-17 2016-08-03 西安蓝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含氢键给受体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CN106944005A (zh) * 2017-04-27 2017-07-14 南京大学 一种深度去除水中微量氟的树脂基纳米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17838A (zh) * 2017-04-21 2017-12-01 安徽皖东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52777A (zh) * 2018-01-09 2018-08-28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吸附空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大孔树脂改性方法
CN109174208A (zh) * 2018-08-30 2019-01-11 深圳市纯水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吸附去除微量金属离子溶液
CN109535302A (zh) * 2018-10-31 2019-03-29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耐高温聚苯胺改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9833854A (zh) * 2019-03-04 2019-06-04 蚌埠市天星树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86202A (zh) * 2019-09-24 2019-12-20 凯瑞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焦化废水用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9377A (zh) * 2020-03-25 2020-07-10 旬阳领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锅法生产后交联吸附树脂的方法
CN113773420A (zh) * 2021-08-04 2021-12-10 江苏金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硝酸根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4106231A (zh) * 2020-08-31 2022-03-01 泉州师范学院 一种吸附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22674A (zh) * 2021-12-20 2022-05-24 南京亘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胺类物质吸附的超高比表面积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6239717A (zh) * 2023-05-12 2023-06-09 天津南开和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曼尼希反应的功能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6832785A (zh) * 2023-05-24 2023-10-03 安庆市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 石墨烯气凝胶-氨改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复合吸附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ited B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4879C (zh) * 2007-05-15 2010-01-2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咪唑改性的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1245155B (zh) * 2008-03-20 2011-03-23 南京大学 一种吡咯基修饰复合功能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5155A (zh) * 2008-03-20 2008-08-20 南京大学 一种吡咯基修饰复合功能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2513B (zh) * 2010-01-28 2012-03-07 王颖华 一种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除油中的应用
CN101804331A (zh) * 2010-03-02 2010-08-18 江苏工业学院 树枝形多氨基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04331B (zh) * 2010-03-02 2013-05-08 江苏工业学院 树枝形多氨基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010356A1 (zh) * 2011-07-21 2013-01-24 南京大学 一种调控纳米复合吸附剂结构与性能的方法
US9387458B2 (en) 2011-07-21 2016-07-12 Nanjing University Method for regulating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nanoabsorbent
CN103242475B (zh) * 2012-02-09 2016-02-03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42475A (zh) * 2012-02-09 2013-08-14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01405B (zh) * 2012-11-08 2016-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801405A (zh) * 2012-11-08 2014-05-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319634A (zh) * 2013-06-28 2013-09-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含季胺基的中孔复合功能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448091A (zh) * 2013-09-18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羧酸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4448091B (zh) * 2013-09-18 2017-02-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羧酸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5820282A (zh) * 2016-05-17 2016-08-03 西安蓝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含氢键给受体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CN107417838A (zh) * 2017-04-21 2017-12-01 安徽皖东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44005A (zh) * 2017-04-27 2017-07-14 南京大学 一种深度去除水中微量氟的树脂基纳米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44005B (zh) * 2017-04-27 2020-05-22 南京大学 一种深度去除水中微量氟的树脂基纳米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52777A (zh) * 2018-01-09 2018-08-28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吸附空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大孔树脂改性方法
CN109174208A (zh) * 2018-08-30 2019-01-11 深圳市纯水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吸附去除微量金属离子溶液
CN109535302B (zh) * 2018-10-31 2021-06-01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耐高温聚苯胺改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9535302A (zh) * 2018-10-31 2019-03-29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耐高温聚苯胺改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9833854A (zh) * 2019-03-04 2019-06-04 蚌埠市天星树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86202A (zh) * 2019-09-24 2019-12-20 凯瑞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焦化废水用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9377A (zh) * 2020-03-25 2020-07-10 旬阳领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锅法生产后交联吸附树脂的方法
CN114106231A (zh) * 2020-08-31 2022-03-01 泉州师范学院 一种吸附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6231B (zh) * 2020-08-31 2023-11-24 泉州师范学院 一种吸附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3420A (zh) * 2021-08-04 2021-12-10 江苏金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硝酸根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4522674A (zh) * 2021-12-20 2022-05-24 南京亘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胺类物质吸附的超高比表面积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6239717A (zh) * 2023-05-12 2023-06-09 天津南开和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曼尼希反应的功能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6832785A (zh) * 2023-05-24 2023-10-03 安庆市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 石墨烯气凝胶-氨改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复合吸附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6832785B (zh) * 2023-05-24 2024-05-17 安庆市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 石墨烯气凝胶-氨改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复合吸附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2404C (zh) 200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5302A (zh) 一种含季胺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858088A (zh) 一种吡啶基修饰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772774A (zh) 含磺酸基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
CN1872889A (zh) 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合成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控制方法
CN1131112C (zh) 具有双重功能的超高交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
CN105504128B (zh) 一种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12770B (zh) 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4973A (zh) 一种混合吸附模式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5367699A (zh) 一种大孔型砷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rk et al. Fibrous polyethylenimine/polyvinyl chloride crosslinked adsorbent for the recovery of Pt (IV) from acidic solution: Adsorption, desorption and reuse performances
CN103285837A (zh) 对不同重金属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Jeon Adsorption and recovery of immobilized coffee ground beads for silver ions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CN105585423B (zh) 一种改进的甘油生产工艺
KR101321035B1 (ko) 이온교환수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935861A (zh) 一种n-甲基,n-羧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螯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7291A (zh) 一种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31046B (zh) 改性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337748C (zh) 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CN101967209A (zh) 一种n-乙酰基乙二胺螯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4818A (zh) 一种高吸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25176A (zh) 一种咪唑基修饰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2044B (zh) 磺酸型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678903A (zh) 色谱双层颗粒
Nie et al. Efficient phosphate removal and recovery by using nanosized La (III) oxides anchored on aminated biomass waste
CN101190974A (zh) 吡咯烷酮基修饰复合功能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0093 Hankou Road, Jiangsu, China, No. 22, No.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N&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Nanji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210093 Hankou Road, Jiangsu, China, No. 22, No.

Co-patentee before: Jiangsu NJU Ge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Universit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0093 No. 22, Hankou Road, Nanjing, Jiangsu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NJ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Nanji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210093 No. 22, Hankou Road, Nanjing, Jiangsu

Co-patentee before: Jiangsu N&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Universit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