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7345B -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7345B
CN1857345B CN200510020866XA CN200510020866A CN1857345B CN 1857345 B CN1857345 B CN 1857345B CN 200510020866X A CN200510020866X A CN 200510020866XA CN 200510020866 A CN200510020866 A CN 200510020866A CN 1857345 B CN1857345 B CN 18573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hizoma chuanxiong
borneolum syntheticum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medicine
chuanxiong volat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208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7345A (zh
Inventor
谢秀琼
何宇新
罗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5100208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57345B/zh
Publication of CN1857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7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57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73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川芎挥发油、冰片为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制成透皮给药系统,以提高患者顺应性,减少副作用,且质量稳定、可控性强,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具体地说,是以川芎挥发油、冰片为原料制备而成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偏头痛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头风”、“脑风”、“偏头风”范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发作性颅内外血管运动和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将偏头痛分为普通型、典型、眼肌麻痹型、偏头痛等位发作(儿童周期性综合症)及偏头痛持续状态五类。偏头痛发病率较高,且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常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治疗该病一直是中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目前,中医大多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因多采用汤剂或普通胶囊、片剂、口服液等剂型难于适应现代社会人们较快的生活节奏。同时,汤剂存在处方随意性大,药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其他普通剂型大多为口服给药,药物的吸收易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且给药次数多,甚至出现一定的毒副反应。所以,急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系统、严格的科研设计及药效和临床试验,开发出质量稳定、安全无毒、疗效明确的专用中药成方制剂。
川芎味薄气雄,性善疏通,其祛风散寒止痛、理气活血通络之功颇佳,又秉升散之性,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通过配伍,可用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等各种头痛。该品入肝、胆经,擅于治疗少阳经血瘀气滞头痛,故又常为治偏头痛的引经药。而以其为主药,治疗病久风寒入络、寒凝血瘀之顽固性的偏正头痛和三叉神经痛。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本草纲目》记载:冰片具“通诸窍、散郁火”之功。目前冰片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而且多以成药为主,仅《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录的含有冰片的中成药就有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安宫牛黄丸、华佗再造丸、冰硼散、复方丹参类制剂等20余种。
中医理论认为,冰片“芳香走窜”,“引药上行”,“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基于冰片促进血脑屏障开放的特性,有人观察了冰片与川芎配伍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含水量、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冰片与川芎配伍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轻细胞间质水肿和神经细胞的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组织超微结构的破坏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冰片与川芎配伍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基膜的完整性,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程度,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实验显示单用川芎或冰片对脑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影响。
已有报道,中药塞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在治疗偏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目前尚无仅仅以川芎、冰片为原料配伍治疗偏头痛的报道。
中药复方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以下简称TDD系统)是对中药新剂型的一种探索,有利于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TDD系统是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经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完成治疗疾病或预防的一类制剂,这类制剂多为贴剂或贴片。TDD系统具有一系列优点:(1)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影响,提高了治疗效果;(2)在经皮给药时,药物在长时间内以恒定速率进入体内,减少了给药次数,延长了给药间隔;(3)可按需要的速率将药物输入体内,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避免了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反应;(4)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中断给药,去掉给药系统后,血药浓度下降,特别适合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由于中药复方TDD对原料要求较高,因此,中药原料能否用于TDD系统是不可预知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川芎挥发油1-5份、冰片0.5-3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川芎挥发油3份、冰片1份。
其中,它是由川芎挥发油、冰片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外用药剂。
它是由川芎挥发油、冰片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经皮给药制剂用辅料制备而成的经皮给药制剂。
其中,所述外用药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经皮给药制剂:
川芎挥发油1-5份、冰片0.5-3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用药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经皮给药制剂:
川芎挥发油3份、冰片1份。
其中,所述的经皮经药制剂是:贴片、软膏剂、喷雾剂、气雾剂、脂质体。
所述的贴片中冰片的含量为:8.12~9.92mg/片;藁本内酯含量为20.99~25.65mg/片。
其中,所述的贴片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
川芎挥发油1~5份、冰片0.5-3份、Eudragit E10030-60份、增塑剂0.5-3份、交联剂0.1-1份、油酸0.1-0.5份、氮酮0.1-0.5份、丙二醇0.25-1.5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贴片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
川芎挥发油3份、冰片1份、Eudragit E10045份、增塑剂1.5份、交联剂0.3份、油酸0.24份、氮酮0.24份、丙二醇0.7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各重量配比的原料:川芎挥发油1-5份、冰片0.5-3份;
b、取药物加入压敏胶液中,制备得含药胶液;
c、将b步骤的含药胶液、贴片用辅料,加入背衬膜并脱气泡,涂膜,干燥,与保护膜叠合,切割、即得本发明贴剂。
本发明药物组方配比基于中医药理论,风为阳邪,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府。《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遏阻清阳之气,故头痛;若风邪稽留不去,头痛日久不愈,风邪入络;或兼七情内扰而致肝气失疏泄,进而气滞、血於交感为害,则头痛痛或偏或正,时发时止,休作无时,即为头风。故治疏风行气,活血开窍以止头痛。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主中风入脑头痛”,上行头目,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为方中君药。冰片性偏寒凉,芳香通达,既化浊辟秽,通窍醒神而止头痛,又制川芎之温,防其助肝郁气滞而化火。二药相配,寒温共用,气血并调,则清窍空灵,血气调和,头痛可愈。
选择该处方,试图通过对该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体内外评价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的中药复方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systems,以下简称TDD系统),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提高临床患者的顺应性,减少给药次数。
本发明药物以川产道地大宗药材川芎为主药,遵循传统中医药基本理论,结合现代药理及临床实验结果,将川芎挥发油与冰片配伍,制成透皮给药系统,以提高患者顺应性,减少副作用,且质量稳定、可控性强,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药物贴片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原料川芎的提取方法
称取药材川芎,加8倍量的水,浸泡18小时,水蒸气蒸馏提取6小时。采用所述的其它方法,如水蒸气蒸馏法、重蒸馏法、SFE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中性乙醇提取法等,都能得到川芎挥发油。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贴片的制备
a、称取原料:川芎挥发油30g、冰片10g、Eudragit E100450g、增塑剂15g、交联剂3g、油酸2.4g、氮酮2.4g、丙二醇7.2g;
b、称取压敏胶,加入适量溶媒,超声溶解,加入处方量增塑剂和交联剂,超声溶解后加入主药和促渗剂,超声溶解后混匀,形成含主药的压敏胶溶液,采用流涎工艺,将此压敏胶液缓缓倾倒于一定面积且水平放置的铝塑膜背衬层上,自然挥干溶媒,放入烘箱内固化,冷却后盖上防粘纸,即得,其中,压敏胶的用量取决于原料、辅料的用途,在原料、辅料确定时,可确定压敏胶的用量。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贴片的制备
a、称取原料:川芎挥发油50g、冰片30g、Eudragit E100600g、增塑剂30g、交联剂10g、油酸5g、氮酮5g、丙二醇15g;
b、按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贴片的制备
a、称取原料:川芎挥发油10g、冰片5g、Eudragit E100300g、增塑剂5g、交联剂1g、油酸1g、氮酮1g、丙二醇5g;
b、按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软膏剂的制备
称取原料川芎挥发油10g、冰片5g,将油脂性基质与油溶性药物组分一起加热成油相,水溶性基质溶于水后加热成水相,然后将水相加入油相中,搅拌至冷,即得。
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喷雾剂的制备
将药物川芎挥发油50g、冰片30g溶于溶液中形成均相分散体系,装入耐压容器中,即得。
实施例7本发明药物气雾剂的制备
将药物川芎挥发油30g、冰片10g溶于抛射剂中形成均相分散体系,装入耐压容器中,即得。
实施例8本发明药物脂质体的制备
将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中,然后将氯仿溶液在烧瓶中旋转蒸发,将药物将药物川芎挥发油50g、冰片15g溶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加入烧瓶中不断搅拌,即得。
实施例9不同促渗剂对川芎挥发油的透皮促进作用
本实验选择常用的几种渗透促进剂:油酸、丙二醇、氮酮、薄荷醇进行筛选。结果如下。
①油酸(OA)
油酸属于脂肪酸类渗透促进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渗入角质层脂质,影响其有序排列;降低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的相转变温度;引起角质层脂质固-液相分离和晶型转变;增加药物在角质层的分布。油酸常用量为10%,浓度过高(>20%)可使皮肤损伤,引起红斑和水肿,故选择加入5%、10%、15%、20%的油酸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川芎挥发油中加入10%的油酸作为渗透促进剂时,其渗透速率最大,故选择加入10%的油酸。
②丙二醇(PG)
丙二醇属于多元醇类渗透促进剂,其促渗原理是使角质层中角蛋白溶剂化,占据蛋白质的氢键结合部位,减少药物-组织间结合;增加并用的其他渗透促进剂在角质层的分配而促渗。根据其常用剂量选择5%、10%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丙二醇对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促渗作用较弱,5%PG有一定促渗作用,10%PG不但无促渗作用,反而对药物的扩散和透皮有一定阻滞作用。这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丙二醇作为渗透促进剂,其本身的促渗作用较弱,主要作用是作为溶剂,增加其它渗透促进剂在皮肤角质层中的分配,或减少其刺激性。
③氮酮(Azone)
氮酮的作用机制是渗入皮肤角质层,降低细胞间脂质排列的有序性;脱去细胞间脂质形成孔道;增加角质层含水量;降低角质层脂质的相转变温度。氮酮的常用浓度一般为1%~10%,有文献报道它的促渗作用往往不随使用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氮酮的最佳浓度与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所用介质有关,最佳用量须根据药物及其剂型通过实验求出,用量过多,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我们分别比较了2%、4%、6%、8%、10%五种不同浓度的氮酮对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体外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酮对藁本内酯的经皮渗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氮酮浓度的增加促渗作用逐渐增大,当浓度增大到6%时,促渗效果最好,但继续提高氮酮的浓度,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有文献报道,对一些药物而言,氮酮的浓度与促渗作用之间呈抛物线的关系,即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具有最佳的促渗作用,以后随着氮酮浓度的增加其促渗作用反而降低,甚至有抑制药物经皮渗透的作用。
④薄荷醇(menthanol)
薄荷醇属于萜烯类促渗剂,主要作用机理是促进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破坏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屏障,提高组织电导率,打开角质层极性孔道,增加药物从基质向角质层的分配。其常用剂量为1%~5%,故选择1%、3%、5%三个浓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薄荷醇对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有一定的促渗作用,其中加入3%的薄荷醇后渗透速率J值最大。
⑤氮酮和丙二醇混合使用
前面试验结果表明,氮酮的最佳用量为6%,因此固定氮酮用量为6%,设计氮酮与丙二醇比例分别为1∶1、1∶2、1∶3作为促渗剂使用,测定其对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累积渗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二醇与氮酮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氮酮对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促渗作用更强,且随着丙二醇用量的增加,促渗作用也随之加大。
⑥油酸和丙二醇混合使用
前面试验结果表明,油酸的最佳用量为10%,故固定油酸用量为10%,设计油酸与丙二醇比例分别为1∶1、1∶2、1∶3作为促渗剂使用,测定其对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累积渗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二醇与油酸联合使用时,随着丙二醇用量的增加,其对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促渗作用逐渐减小,其中,油酸与丙二醇比例为1∶1时,其渗透速率J值最大,且比单独使用油酸大。
⑦氮酮、油酸和丙二醇混合使用
按油酸(10%)、氮酮、丙二醇三者比例1∶1∶1、1∶2∶1、1∶1∶3作为促渗剂使用,测定其对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累积渗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油酸、氮酮与丙二醇,对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促渗作用基本一致,均较好,可考虑在后面的贴片制备过程中选择上述三种促渗剂联合运用,其中1∶1∶3的比例效果最佳。
实施例10本发明药物贴片的制备
精密称取处方量Eudragit E100(用量为6mg/cm2),加入适量丙酮-异丙醇-乙醇(21∶2.3∶11.7,w/w)作为溶媒,超声溶解,加入处方量癸二酸二丁酯(用量为2mg/cm2)和琥珀酸(用量为0.4mg/cm2),超声溶解后加入川芎挥发油(用量为4mg/cm2)、冰片(用量为1.30mg/cm2)、油酸(用量为8%)、氮酮(用量为8%)、丙二醇(用量为24%),超声溶解后混匀,形成含主药的压敏胶溶液,采用流涎工艺,将此压敏胶液缓缓倾倒于一定面积且水平放置的铝塑膜背衬层上,自然挥干溶媒,放入烘箱内固化,冷却后盖上防粘纸,即得。
在本发明原料及辅料确定的情况下,可选择常规方法:(1)涂膜复合工艺;(2)充填热合工艺;(3)骨架粘合工艺制备。
实施例11本发明药物口服片剂的制备
称取川芎挥发油50g、冰片30g,混合,加入淀粉,制粒,低温干燥,整颗,加入硬脂酸镁,压片,即得。
实施例12本发明药物胶囊剂的制备
称取川芎挥发油40g、冰片30g,混合,加入淀粉,制粒,低温干燥,整颗,装0号胶囊,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13本发明药物质量控制方法
含量测定
(1)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65∶3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灵敏度:0.01AUFS。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藁本内酯与其他组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
样品含量测定
取本发明药物贴片适量,剪成小条,除去保护层,置100ml量瓶中,加入甲醇80ml,超声提取15分钟,甲醇定容至刻度,滤过,取滤液10μl进样,记录色谱图,测定峰面积,计算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药物贴片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结果(n=3)
Figure G05120866X20050620D000081
测定结果表明:三批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贴片中藁本内酯含量稳定,暂定其标示量为23.32mg/片,样品的含量以标示量计应在±10%以内,即20.99~25.65mg/片。
(2)冰片的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
色谱柱:OV-17毛细管柱(3.0m×3.2mm);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24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20ml/min;分流比为50∶1;FID检测器;升温程序:柱温115℃(15min),以20℃/min的速率升到200℃(8min)。
样品含量测定
取本品适量,置圆底烧瓶中,加水100ml,照挥发油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测定,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再加醋酸乙酯2ml,连接冷凝管,加热提取3h,放冷至室温,分取醋酸乙酯层,测定器再用醋酸乙酯洗涤数次,洗液与提取液合并,用铺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滤过,用醋酸乙酯定容至10ml,即得。精密量取样品溶液5ml,置10ml容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液2ml,加醋酸乙酯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吸取1μl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测定峰面积,计算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本发明药物贴片中冰片的含量测定结果(n=3)
Figure G05120866X20050620D000082
测定结果表明:三批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贴片中冰片的含量稳定,暂定其标示量为9.02mg/片,样品的含量以标示量计应在±10%以内,即8.12~9.92mg/片。
以下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 本发明药物配原料配伍剂量确定
川芎与冰片三种比例配伍(川芎油与冰片配比分别为1∶1、2∶1、3∶1),最佳配伍的三个剂量组:(高剂量组川芎挥发油11.25mg/kg、冰片3.75mg/kg;中剂量组川芎挥发油7.5mg/kg、冰片2.5mg/kg;低剂量组川芎挥发油3.75mg/kg、冰片1.25mg/kg)给药,进行药效学实验。
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法来比较药效,确定临床剂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的实验依据。
(1)热板法
取雌性小鼠,实验前测定各鼠痛阈值,凡舔足时间小于5s或大于30s或跳跃者弃之不用,将合格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重复测其正常痛阈值,取两次正常痛阈值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痛阈值,实验当日于小鼠腹部给药,(1)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2)阿司匹林组:0.4g/Kg;(3)高剂量组;(4)中剂量组;(5)低剂量组。于给药后15min、30min、45min、60min,分别在恒温镇痛仪上测痛阈值,如60s仍无反应,其痛阈值以60s计算。
(2)扭体法
小鼠雌雄兼用。腹部皮肤给药后1h腹腔注射0.6%HAC(0.2ml/只),随即观察30min内小鼠的扭体反应(腹部内凹,伸展后肢,臂部抬高)。镇痛抑制率的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A20051002086600111
实验结果
川芎油与冰片的最佳配伍比例为3∶1,川芎、冰片的用量初步定为分别为:川芎挥发油0.67mg/kg,冰片0.22mg/kg,即成人(60kg)一日用量为川芎挥发油40mg、冰片13mg。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TDD系统的体外质量评价研究
1、粘性
粘性是贴剂的重要性质之一,贴剂必须具有足够的粘性,才能牢固地粘贴于皮肤的表面而释放药物。
(1)快粘力测定
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10有关规定,选择了滚球实验(Rolling Ball Tack Test),即PSTC-6(Pressure Sensitive Tape Council)法进行测定,实验装置见图31。将一不锈钢球从倾斜角为25°的斜面板上滚下,钢球经过放在水平位置上的贴剂表面,测定钢球经过的距离,并以此来表示快粘力的大小,钢球经过的路径越长,快粘力越小,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贴片的快粘力采用滚球法进行测定应为4.23±10%cm,即3.81~4.65cm。
(2)内聚力(剪切力)测定
测定内聚力广泛应用的方法是PSTC-7法,实验装置见图32。将一表面光滑的不锈钢板固定,将贴剂的一端(长4cm)贴于不锈钢板上,另一端挂一定重量(200g)的砝码,记录其落下的时间。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贴片的内聚力采用PSTC-7法进行测定应为31±10%min,即27.9~34.1min。
(3)剥离粘性的测定
剥离粘性通用的检查方法是180°角胶带剥离实验,本实验将贴片贴于皮肤,采用直接揭贴法试验粘性。贴于皮肤轻压即贴牢,不移动脱落,剥离时无残留,与背衬层不脱离,即可认为粘性合格。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贴片的剥离粘性符合规定。
2、体外释药规律的考察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灵敏度:0.01AUFS。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藁本内酯与溶出介质及其它组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且空白溶质无干扰。
实验方法与结果
释放介质加入溶出杯内,预温至32℃±0.5℃,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置于烧杯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底旋转面平行,两者相距25mm±2mm,开始搅拌并定时取样。取样位置在介质液面与桨叶上端之间正中,离杯壁不得少于1cm。取样后应补充等体积的空白释放介质。
取本品6片,3批共18片,揭去防粘层,照上述溶出度测定方法,以生理盐水(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r/min,依法操作,在1h、2h、4h、8h、、12h、16h、24h分别取样2ml微孔滤膜滤过,并即时补充生理盐水(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2ml,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按藁本内酯HPLC测定方法测定供试品藁本内酯的含量,计算贴片的溶出百分率。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贴片在1、4、12、24小时的累积百分释放度应分别为8~10%、40~50%、70~80%、90~100%,效果稳定。
分别采用零级、一级、Higuchi方程、Ritger-Pappas方程、Weibull方程对本发明药物贴片各时间点累积释药百分率进行数学处理,求回归方程。结果本发明药物贴片体外释药规律以一级拟合较好。
3、透皮速率测定
实验方法
取离体皮肤固定于扩散池中间,使角质层面向供给室,在有角质层的一面上贴上贴剂,面积为3.14cm2,接受室中加入11.5ml20%PEG400生理盐水,扩散池恒温夹套内循环水温为32±0.5℃,星形搅拌子加入扩散室中,恒速搅拌,加样平衡15min后开始计时,于规定时间点取样,同时补充等量的20%PEG400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贴片的透皮速率应为21.6284±10%μg/cm2·h,即19.4656~23.7912μg/cm2·h。
4、初步稳定性试验
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指导原则,对川芎贴剂的基本性状、含量、快粘力、内聚力、剥离粘性、释放度和透皮速率进行了室温留样考察。
按本发明药物贴片制备工艺制备贴剂三批,铝箔小袋密封包装,置于40℃、RH75%恒温恒湿条件下,分别于1、2、3、6月时取样观察测定,并与0月比较,结果如下。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6个月,贴剂的外观、含量、快粘力、内聚力、剥离粘性、释放度和透皮速率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在6个月内,该贴剂的稳定性较好。
5、皮肤刺激性试验
(1)试验方法
选用健康白色家兔8只,体重1.8~2.2Kg,雌雄各半,给药前24小时将动物背部脊柱两侧用手术剪剪毛而不损伤皮肤,去毛面积为15×10cm2(约占体表面积的10%),去毛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每组4只,将完整皮肤组家兔左侧去毛区贴含药贴片,右侧贴空白贴片,给药后用一层消毒油纸和两层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破损皮肤组动物给药前皮肤用粗砂纸擦伤左右两侧的皮肤,以擦伤表皮,使有类似趾甲刮抓产生的擦伤,但不得出血,既仅划破角质层而无损真皮层,给药方法同前。给药后24小时去除贴片,分别在观察并记录1、24、48及72小时给药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
(2)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贴片对家兔正常皮肤刺激反应分值为零,表明无刺激性;对损伤皮肤刺激的平均反应值在1小时为0.75,48小时以后为零,表明对损伤皮肤有轻度刺激性。空白贴片对家兔正常皮肤刺激反应分值为零,表明无刺激性;对损伤皮肤刺激的平均反应值在1小时为0.5,48小时以后为零,表明对损伤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这也提示本发明药物贴片对损伤皮肤慎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6、皮肤过敏性试验
(1)试验方法
选健康白色豚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g,按豚鼠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受试药物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给药前24小时将豚鼠背部两侧用剃须刀脱毛,每侧面积约3×3cm2。各组分别将相应药物(本发明药物贴片、空白贴片及2,4-二硝基氯苯0.2ml)贴或涂在动物左侧脱毛区,其中阳性对照组为1%2,4-二硝基氯苯(丙酮∶麻油1∶1比例的溶媒配制),给药后用一层消毒油纸和两层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持续6小时进行致敏接触。试验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方法重复一次,共计三次。于末次给受试物致敏后14天(第28天),各组将相应药物(本发明药物贴片、空白贴片及2,4-二硝基氯苯0.2ml)涂在动物右侧脱毛区进行激发接触,其中阳性对照组为0.1%2,4-二硝基氯苯,同样方法固定持续6小时。6小时后去掉受试药物,即刻观察,然后于24、48、72h再次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按表72标准进行评分,按表73评价受试药物的致敏强度,致敏发生率的计算是:将出现皮肤红斑、水肿或全身性过敏反应的动物例数(不论程度轻重),除以动物总数,即得。
(2)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阳性药2,4-二硝基氯苯在激发给药6小时后即出现明显轻、中度红斑,轻度水肿,致敏率100%。本发明药物贴片及空白贴片组均各有1只豚鼠皮肤可见红斑,48小时后恢复正常,但无哮喘、站立不稳、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表明该贴片对皮肤无过敏反应,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试验例3本发明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质量试验
1、对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1)试验方法
①分组、造模、给药
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本发明药物贴片组(高剂量组为川芎挥发油15mg/kg、冰片5mg/kg、中剂量组为川芎挥发油10mg/kg、冰片3.33mg/kg、低剂量组为川芎挥发油5mg/kg、冰片1.67mg/kg、)6组,各组动物均为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10ml/kg,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30min后按组给药。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偏头痛动物模型组给予蒸馏水10ml/kg,阳性对照组灌胃西比灵药液10ml/kg(盐酸氟桂利嗪2mg)。
②灌注、取材、切片
2%的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开胸导管插入升主动脉,灌入含肝素53μg/L的生理盐水100ml,4%多聚甲醛300ml,迅速断头取脑,入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10小时,冠状切开脑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
③c-fosmRNA原位杂交检测技术
a.c-fos寡核苷酸探针
b.缓冲液的制备
3%柠檬酸:100ml蒸馏水加柠檬酸(C6H8O7·H2O)3g,pH2.0左右。
2×SSC:1000ml蒸馏水中加入氯化钠17.6g,柠檬酸三钠(C6H5O7Na3·2H2O)8.8g。
0.5MPBS:1000ml蒸馏水中加入氯化钠30g,Na2HPO4·12H2O6g,NaH2PO4·2H2O0.4g,pH7.2~7.6。
c.玻片的处理:采用多聚赖氨酸。
d.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3%H2O2室温处理10min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蒸馏水洗3次。
e.暴露mRNA核酸片段:切片上滴加3%柠檬酸新鲜稀释的胃蛋白酶(1ml3%柠檬酸加2滴浓缩型胃蛋白酶,混匀),37℃消化20分钟。胃蛋白酶的消化对原位杂交的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充分的消化可以使mRNA得到暴露,从而增强杂交信号;但另一方面,过度的消化又使切片明显减薄乃至消失,从而失去杂交信号。
f.用0.5MPBS洗3次×5次。蒸馏水洗1次。
h.后固定:胃蛋白酶消化后才需要。固定液为1%多聚甲醛/0.1MPBS(pH7.2~7.6),含有1/1000DEPC。室温固定10min。蒸馏水洗涤3次。
i.预杂交:湿盒的准备——干的杂交盒底部加20%甘油20ml以保持湿度。按每张切片加20μl预杂交液。恒温箱38~42℃干燥4小时。吸取多余液体,不洗。
j.杂交:按每张切片加20μl含寡核苷酸探针的原位杂交液于切片上。将原位杂交专用盖玻片的保护膜揭开后,盖在切片上。恒温箱38~42℃干燥12小时。
k.杂交后洗涤:揭掉盖玻片,37℃的2×SSC洗涤5分钟×2次;37℃0.5×SSC洗涤15分钟×1次;37℃0.2×SSC洗涤15分钟×1次(如果有非特异性染色,重复37℃0.2×SSC洗涤15分钟×1~2次)。
l.滴加封闭液:37℃30分钟。甩去多余液体,不洗。
m.滴加生物素化鼠抗地高辛:37℃60分钟。0.5MPBS洗5分钟×4次。
n.滴加SABC:37℃20分钟,0.5MPBS洗5分钟×3次。
o.滴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37℃20分钟。用0.5MPBS洗5分钟×4次。
p.DAB显色:使用DAB显色试剂盒——1ml蒸馏水加显色剂A、B、C各一滴,混匀,加至标本上。一般显色20~30分钟。若无背景出现则可继续显色。
q.必要时苏木素复染,充分水洗。
r.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④镜检、图像分折
XDS-1倒置显微镜下:切片背景为淡黄或无色,阳性细胞浆呈黄棕色。观察每张切片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中央部5个视场阳性细胞总数,利用MIAS97图象分析软件分析每张切片上每个视场阳性细胞浆的平均面积和平均不透光率密度(opacitydensity,OD)值,PEMS统计软件处理试验数据。
(2)试验结果
①一般状态观察
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动物造模后30min左右,均出现双耳发红、前肢频繁搔头,爬笼次数增多,烦躁不安现象。治疗组动物在给药后,上述现象逐渐消失,趋于正常。模型组动物上述现象持续约3小时,继而出现蜷卧,活动减少状态。
②对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发明药物贴片对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本发明药物贴片对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c-fos基因表达阳性细胞面积的影响;本发明药物贴片对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c-fos基因表达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阳性细胞面积而言,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c-fos基因表达异常升高。给予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贴片后,发现治疗组对模型组而言有显著性差异,使c-fos基因表达异常升高趋于正常水平。
2、对偏头痛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1)实验方法
①分组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偏头痛模型对照组,本发明药物贴片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共6组,每组10只动物。
②模型制备
同前。
③给药方法
同前。
④大鼠血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A样品管
取新鲜血清0.2ml加2.0ml酸性正丁醇(500ml正丁醇与0.85ml浓盐酸混匀),用匀浆器研磨后,3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倾入带塞离心管中,再加酸性正丁醇1ml至匀浆器中,研磨后离心,上清液合并,加入石油醚3ml和0.01ml/LHCl1.8ml,在旋涡振荡器上振荡1min,至溶液充分混匀,3000r/min离心5min,使分层,水相含5-HT、NE和DA。
5-HT的测定:水相0.5ml加入0.5%半胱氨酸0.1ml和0.004%OPT(邻苯二甲醛)3ml,沸水浴加热10min,冷水冷却,在480nm/365nm处测定荧光强度。
NE的测定:水相0.5ml加入1/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1.7ml和碘试剂0.1ml,静置2min,再加入碱性亚硫酸钠0.5ml,静置2min,再加入6mol/LHAC0.6ml,沸水浴加热2min,冷水冷却,在480nm/365nm处测定荧光强度。
DA的测定:水相0.5ml加入1/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1.7ml和碘试剂0.1ml,静置2min,再加入碱性亚硫酸钠0.5ml,静置2min,再加入6mol/LHAC0.6ml,沸水浴加热2min,冷水冷却,再加入45%磷酸0.1ml,沸水浴加热15min,在370nm/310nm处测定荧光强度。
B标准对照管
取5-羟色胺硫酸肌酐、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各适量,加0.01mol/LHCl配成2μg/ml的溶液,作为标准品溶液。测定时各取上述三种标准品溶液0.5ml,其余操作与相应样品溶液相同。
C空白对照管
取蒸馏水0.5ml,其余操作与相应样品溶液相同。
⑤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A样品管
取大鼠脑组织,除去血膜,称重后置于小坩埚内并用液氮处理(1min内完成)。转置于含有少量冰冷的酸化正丁醇的匀浆器中,在冰水浴中制成匀浆。将匀浆全部转移至具塞刻度离心管中,并用酸性正丁醇补至4.0ml。经机械振荡5min,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2.5ml放入另一带塞离心管中,加正庚烷5.0ml和0.1ml/LHCl1.2ml,振荡5min,3000r/min离心5min,此时溶液分为两层。从有机相液体内吸取5.0ml于一带塞离心管中,分别加入0.5mol/L,pH7.0磷酸盐缓冲液1.5ml,振荡10min,3000r/min离心5min,分别取水相0.5ml、0.5ml、0.5ml作测定5-HT、NE、DA用。
5-HT的测定:水相0.5ml加入0.5%半胱氨酸0.1ml和0.004%OPT(邻苯二甲醛)3ml,沸水浴加热10min,冷水冷却,在480nm/365nm处测定荧光强度。
NE的测定:水相0.5ml加入1/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1.7ml和碘试剂0.1ml,静置2min,再加入碱性亚硫酸钠0.5ml,静置2min,再加入6mol/LHAC0.6ml,沸水浴加热2min,冷水冷却,在480nm/365nm处测定荧光强度。
DA的测定:水相0.5ml加入1/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1.7ml和碘试剂0.1ml,静置2min,再加入碱性亚硫酸钠0.5ml,静置2min,再加入6mol/LHAC0.6ml,沸水浴加热2min,冷水冷却,再加入45%磷酸0.1ml,沸水浴加热15min,在370nm/310nm处测定荧光强度。
B标准对照管
取5-羟色胺硫酸肌酐、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各适量,加0.01mol/LHCl配成150μg/ml的溶液,作为贮备液。各取上述贮备液0.1ml,置于10ml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ml,即为浓度1.5μg/ml的标准品溶液。各取上述三种标准品溶液0.2ml,用酸化正丁醇补足至4.0ml,其余操作与相应样品溶液相同。
C空白对照管
取蒸馏水0.2ml,用酸化正丁醇补足至4.0ml,其余操作与相应样品溶液相同。
(2)试验结果
①对大鼠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模型组鼠血中5-HT、NE含量均明显下降,DA含量变化不大,说明偏头痛症状出现时,除了对机体神经系统整体调节功能有一定影响,还造成了机体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血管扩张,脑血流灌注量减少,有关神经元的营养减弱,影响其分泌功能,降低了上述物质与其相应受体的亲和力,使得机体内这些物质的组成平衡失常。给予本发明药物贴片治疗后,各剂量组大鼠血中5-HT、NE均明显升高,说明本发明药物贴片能够营养机体有关神经元,促使其控制的神经传递物质生成增多,从而改善偏头痛症状。
②对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鼠比较,硝酸甘油型偏头痛模型组大鼠脑中神经递质NE、DA、5-HT含量明显下降,这些实验结果与国内外实验结果相似,表明偏头痛发作时大脑某些神经细胞分泌功能下降是原因之一。给予本发明药物贴片治疗后,上述部位单胺类递质水平均明显改善,说明本发明药物贴片对神经元功能有营养和调节作用。
3家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试验
药物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结果
①实验设计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方式,将5只受试家犬随机分为两组,给药前禁食12h,将其腹部上的毛小心剃去,注意不要损伤皮肤,分别按藁本内酯80mg/kg外贴给药和8mg/kg注射给药,在给药后分别于给药后1.0、2.0、4.0、6.0、8.0、10.0、12.0、24.0h(外贴),0.083、0.17、0.33、0.5、1.0、2.0、4.0、6.0、8.0、12.0、24.0h(注射)下肢静脉取血3ml,2周后交叉服药,同时间点采血。24h时剥除贴片,依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其中藁本内酯的含量。血样用肝素钠抗凝,立即离心,分离出血浆,血浆于-20℃保存待测定。
②实验结果
按上述样品处理方法项下对各样品进行处理,进样,采用外标一点法计算出各样品的血药浓度。结果见下表3
表3 家犬单剂量外贴后的经时血药浓度(μg/ml)
Figure G05120866X20050620D000171
表4 家犬单剂量注射给药后的经时血药浓度(μg/ml)(n=3)
本发明药物透皮给药系统贴于犬腹部皮肤24小时后,撕下依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残留的藁本内酯含量。结果如下。
表5 本发明药物贴片中残留的藁本内酯含量
Figure G05120866X20050620D000182
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贴片(含藁本内酯800mg)贴于犬皮肤后,仅有约157.92mg藁本内酯透过进入犬皮肤内。
③数据处理
A房室模型处理
将所测得的血药浓度输入计算机,用3P87药动学统计程序处理,选择合适的室模型。拟合度参数表分别见表,室模型之间的F检验结果见表。
表6 本发明药物(外贴)平均经时血药浓度的拟和优度参数表
表7本发明药物(注射)平均经时血药浓度的拟和优度参数表
Figure G05120866X20050620D000191
房室数根据AIC值最小原则进行选择,上述表说明,本发明药物两种给药途径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用二室模型来拟合比较合适。以二室模型,权重分别为1、1/C拟合的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列表见表。
表8 外贴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Figure G05120866X20050620D000192
表9 注射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Figure G05120866X20050620D000201
从上表结果可见,本发明药物外贴及注射给药犬体内为二室模型,其中外贴给药Tmax为3.6891h,Cmax为2.2366μg/ml,T1/2(Ka)为1.4297h,T1/2(Ke)为21.0193h,表明该贴片可较大剂量长时间给药,具有维持血药浓度时间较长的优点。由图可知药物浓度的峰谷都不明显,在24小时内血药浓度基本趋于平稳,这也是局部给药的优点。
④绝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
将外贴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注射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相比较,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F=(AUC外贴*C注射)/(AUC注射*C外贴)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28%。
上述实施例及药效学试验证明,在进行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过程中,以挥发油得率和藁本内酯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
在进行川芎挥发油质量标准、稳定性及透皮特性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20℃避光、密闭条件下保存时挥发油质量可控、稳定、有效,其本身具有较好的皮肤渗透性,混合促渗剂后可明显提高其皮肤渗透性。
在进行本发明药物TDD系统制备工艺研究过程中,采用药效学试验初步确定了临床剂量,以初粘力和胶层完整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佳处方:Eudragit E100用量为6mg/cm2,癸二酸二丁酯用量为2mg/cm2、交联剂琥珀酸用量为0.4mg/cm2、主药量为4.0mg/cm2,以透皮速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其促渗剂的最佳处方为:氮酮用量为8%、丙二醇用量为24%、油酸用量为8%。在进行本发明药物TDD系统的体外质量评价研究过程中,分别测定了内聚力、快粘力和剥离粘性,体外释放规律测定结果表明其符合一级方程,透皮速率为21μg/cm2·h左右,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损伤皮肤有轻度刺激,对皮肤无过敏反应,藁本内酯含量为23.32mg/片,冰片含量为9.02mg/片。
在进行本发明药物TDD系统体内评价时,发现模型组动物的c-fos基因表达异常升高,给药后的动物c-fos基因表达异常升高趋于正常水平,硝酸甘油型偏头痛模型鼠血中5-HT、NE含量均明显下降,DA含量变化不大,硝酸甘油型偏头痛模型组大鼠脑中神经递质NE、DA、5-HT含量明显下降,给予本发明药物贴片治疗后,上述部位单胺类递质水平均明显改善,说明本发明药物贴片对神经元功能有营养和调节作用。本发明药物TDD系统的体内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此贴片为二室模型药物,其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max=2.689lh,Cmax=2.2366μg/ml,AUC=57.2052(μg/ml)·h,药物的起效时间为给药后2.6891小时左右,维持作用时间为21小时左右,表明该药具有维持稳定血药浓度时间长、药效稳定的优点;同时对其绝对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结果为8.28%。

Claims (7)

1.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川芎挥发油3份、冰片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川芎挥发油、冰片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外用药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川芎挥发油、冰片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经皮给药制剂用辅料制备而成的经皮给药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皮经药制剂是:贴片、软膏剂、喷雾剂、气雾剂、脂质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贴片中冰片的含量为:8.12~9.92mg/片;藁本内酯含量为20.99~25.65mg/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贴片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及辅料制备而成:
川芎挥发油3份、冰片1份、Eudragit E100 45份、增塑剂1.5份、交联剂0.3份、油酸0.24份、氮酮0.24份、丙二醇0.72份。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各重量配比的原料:川芎挥发油3份、冰片1份;
b、取药物加入压敏胶液中,制备得含药胶液;
c、将b步骤的含药胶液、贴片用辅料,加入背衬膜并脱气泡,涂膜,干燥,与保护膜叠合,切割、即得本发明贴剂。
CN200510020866XA 2005-05-08 2005-05-08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573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20866XA CN1857345B (zh) 2005-05-08 2005-05-08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20866XA CN1857345B (zh) 2005-05-08 2005-05-08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7345A CN1857345A (zh) 2006-11-08
CN1857345B true CN1857345B (zh) 2010-09-01

Family

ID=3729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2086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57345B (zh) 2005-05-08 2005-05-08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573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E052008T2 (hu) * 2016-09-15 2021-04-28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Trimert stabilizáló HIV-burokfehérje-mutációk
CN107281275A (zh) * 2017-08-25 2017-10-24 香格里拉市藏神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促进人体微循环的藏药配方及其加工工艺
CN110433144A (zh) * 2019-08-08 2019-11-12 西南大学 川芎油微囊及制法、川芎油微囊凝胶贴剂及制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8611A (zh) * 2002-07-19 2004-01-21 成都永泽药物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川芎油在制备治疗冠心病及高血压的药中的应用
CN1565601A (zh) * 2003-07-04 2005-01-19 成都永泽药物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川芎油在制药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8611A (zh) * 2002-07-19 2004-01-21 成都永泽药物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川芎油在制备治疗冠心病及高血压的药中的应用
CN1565601A (zh) * 2003-07-04 2005-01-19 成都永泽药物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川芎油在制药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7345A (zh) 2006-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57758C2 (ru) Препараты для чрескожной и чресслизистой доставки
TW201801721A (zh) 鼻用大麻素組成物
CN104474551B (zh) 褪黑素磷脂复合物、其透皮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02580A1 (zh) 一种jak抑制剂的微乳泡沫剂及其应用
CN1857345B (zh)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4234A (zh) 防治缺血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JPH07242536A (ja) 皮膜に精油成分が含有されたゼラチンカプセル剤
CN102872288B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痛乳香风湿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96300A (zh) 中药开窍醒脑微乳鼻腔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257B (zh) 一种隐丹参酮皮肤角质类脂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3534B (zh) 一种雷公藤红素或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囊泡及其制备方法
CN1857385B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00139C (zh) 一种治疗风湿类关节病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4116B (zh) 一种自乳化基质及其应用
CN102526387B (zh) 一种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KR100192149B1 (ko) 경피 투여형 제제
CN109528917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朝医方组合物及其乳膏剂的制备方法
CN111643606B (zh) 一种用以治疗失眠的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90569B (zh) 一种经皮吸收型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331462C (zh) 龙血竭总黄酮自微乳化液
Dhanabal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Comprising Captopril as Antihypertensive Drug
RU2812184C1 (ru) Матрица на основе акрилового адгезива с комплексом активаторов чрескожного переноса для трансдермальных 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их систем
RU2812184C9 (ru) Матрица на основе акрилового адгезива с комплексом активаторов чрескожного переноса для трансдермальных 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их систем
CN101637487A (zh) 白芷总香素提取物在制备5-羟色胺调节剂的药物中的用途
Fakhry et al.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iphenhydramine HCL release from different semi-solid bases (cream, gel and oin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