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5764A - 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5764A
CN1855764A CNA2006100792909A CN200610079290A CN1855764A CN 1855764 A CN1855764 A CN 1855764A CN A2006100792909 A CNA2006100792909 A CN A2006100792909A CN 200610079290 A CN200610079290 A CN 200610079290A CN 1855764 A CN1855764 A CN 1855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control 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signal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92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5764B (zh
Inventor
徐彰浩
赵暎权
朴东植
禹政秀
洪性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55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5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55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5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频率重迭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通信系统,用于使用具有预设带宽的第一频带来执行通信;和第二通信系统,用于使用具有预设带宽的第二频带来执行通信。所述第二频带包括所述第一频带。

Description

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频率重迭方案的通信系统(下文称作“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系统的发展,正在提供各种类型的业务,支持这些宽带业务的宽带通信系统的需求也正在增加。然而,由于频率资源有限,因此尤其对于宽带通信系统限制了可用的频带。另外,由于也应当考虑与先前安装的通信系统的向后兼容性,因此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出现许多困难。
设计当前的宽带通信系统基本假设:它们被独立分配有不同的频带以便在它们的业务区域中提供宽带业务。然而,对于宽带业务的频带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频带的许可成本增加,因此不可能使用被建议提供宽带业务的各种可用方案。
结果,需要一种有效地提供宽带业务同时克服频带限制的方案,也就是,解决与频带相关的高许可成本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频率资源的效率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最大化多用户分集增益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保证与现有通信系统的向后兼容性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系统,用于使用具有预设带宽的第一频带来执行通信;和第二通信系统,用于使用具有第二预设带宽的第二频带来执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二频带包括所述第一频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第二频带和包括该第二频带的第一频带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移动台,用于在获取小区时,使用随机接入信道信号来执行对基站的随机接入,而当从基站接收对于随机接入的准许时,将资源分配请求发送到基站;和基站,用于响应来自移动台的资源分配请来分配第一频带中的闲置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二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前置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前置信道信号;导频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导频信道信号;业务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业务信道信号;控制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控制信道信号;调度器,用于在产生将被发送的数据时,调度该数据并且根据第二频带来分配数据被发送所通过的频带;多路复用器,用于根据关于所分配的频带的信息,通过多路复用前置信道信号、导频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来产生下行链路信道信号;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单元,用于对下行链路信道信息执行IFFT。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同步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同步信道信号;随机接入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业务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业务信道信号;控制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控制信道信号;多路复用器,对于根据第二频带的先前频带分配的多路复用,通过多路复用同步信道信号、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来产生上行链路信道信号;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单元,用于对上行链路信道信息执行IFFT。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单元,用于对接收信号执行FFT;和信多路分解器,用于将FFT处理的接收信号多路分解为前置信道信号、导频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所述多路分解是基于先前频带分配进行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频率重迭通信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通过第一通信系统、使用第一预设带宽的第一频带来进行通信;和通过第二通信系统、使用第二预设带宽的第二频带来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二频带包括所述第一频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获取小区时,使用随机接入信道信号、通过移动台执行对基站的随机接入,而在从基站接收随机接入的准许时,将资源分配请求发送到基站;和响应所述资源分配请求,通过基站分配第一频带中的闲置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产生前置信道信号;产生导频信道信号;产生业务信道信号;产生控制信道信号;在产生将被发送的数据时,调度该数据并且根据第二频带来分配数据被发送的频带;根据关于所分配的频带信息,通过多路复用前置信道信号、导频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来产生下行链路信道信号;和对下行链路信道信息执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产生同步信道信号;产生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产生业务信道信号;产生控制信道信号;通过多路复用同步信道信号、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来产生上行链路信道信号,所述多路复用是基于第一频带的频带分配而进行的;和对上行链路信道信号执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和将FFT处理的接收信号多路分解为前置信道信号、导频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所述多路分解是基于先前频率分配进行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对接收信号执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和将FFT处理的接收信号多路分解为同步信道信号、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所述多路分解是基于先前频率分配进行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小区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第一前置信号;如果第一前置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阈值,则对通过第二频带提供业务的第一基站执行小区获取;和如果第二前置信号的接收功率没有超过阈值,则对通过第一频带提供业务的第二基站执行小区获取。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下列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面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频率分配操作的图;
图2是图解在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示例性收发机模块的图;
图3是图解在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替换示例性的收发机模块的图;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图;
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图;
图6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图;
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图;
图8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中的EB-MS的小区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9A和9B是图解在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中的EB-MS和EB-BS之间的业务数据发送/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EB-BS发送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EB-BS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EB-BS发送装置的结构的图;和
图1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EB-BS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清晰和简洁,省略了此处并入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频率重迭方案的通信系统(下文称作“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另外,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能够解决由于有限的频带数量而造成的频带高许可成本问题,基于频率重迭方案的使用保证与现有通信系统的向后兼容性,并且通过有效的调度提供最大通过量。
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频率分配操作的图。
在所示的图1中假设,在设计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之前先前安装的通信系统,即、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已经使用了载波频率fc1和其相关频带。
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将被称为窄带(NB)通信系统,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将被称为扩展频带(NB)通信系统。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被称作NB通信系统,因为在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相对窄于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这并不意味着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是绝对窄的。
如果NB通信系统中想要提供的业务的类型多种多样并且需要的通过量增加,则NB通信系统将扩展其使用频带的带宽。因此,可以考虑这样的通信系统,即,其使用频带的带宽将被扩展,并且具有扩展的其使用频带的带宽的通信系统可被设计成:它与NB通信系统在频带上重迭。使用的频带以下列方式确定的通信系统是EB通信系统,该方式是它与NB通信系统在频带上重迭。为了下列意图而考虑频率重迭方案的应用。
(1)频带许可成本的减少
由于所需频带的扩展而引起的许可成本会因有限的频率资源而极大地增加。频带的许可成本的增加对业务提供商是沉重的负担。不同于在不使用频率重迭方案的N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频带扩展(deployment)会导致频带的附加许可成本。存在附加的许可成本的一个方面是在新NB通信系统使用新频带的情况。然而,频率重迭方案的使用仅需要对于附加增加的带宽的附加许可成本。结果,对业务提供商来讲减少了许可成本的负担,因为他们仅需要承担附加的许可成本。
(2)重迭频带中频率资源效率的增加
图1中所示的频率重迭方案的使用增加了重迭的频带的频率资源效率。确定普通通信系统的性能的一个因素是频率效率,并且频率效率对于业务提供商也非常重要,因为业务提供商能够与频率资源效率成比例地从他们的用户中获利。
通常,特定频带中可用的用户数量的增加可以获取调度增益,这称作多用户分集增益。因此,当使用频率重迭方案时,重迭频带不仅被NB通信系统的用户共享,还被EB通信系统的用户共享,从而导致重迭频带中可用的用户数量的增加。这有助于频率资源效率的增加。频率资源效率的特定增加因E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调度器的调度方案而不同,最好使用最大化频率资源效率的调度方案。
图2是图解在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示例性收发机模块的图。
在图2中假设,在其使用频带的带宽被扩展之前的通信系统中,即,N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收发机模块的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点的数量是N,在其使用频带的带宽被扩展之后的通信系统中,即,E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收发机模块的IFFT/FFT点的数量是M(其中M>N)。
基站(BS)200简单利用M点IFFT/FFT模块而不独立地包含N点IFFT/FFT模块,可以支持到EB通信系统的MS、即MS2 260的业务和到NB通信系统的移动站(MS)、即MS1 240的业务。为了使用一个IFFT/FFT模块、即,M点IFFT/FFT模块,来支持到NB通信系统和EB通信系统两者的MS的业务,必需提供NB通信系统和EB通信系统的边界频带之间的保护频带。保护频带的特定尺寸取决于带通滤波器(BPF)的性能特性,后面将对保护频带进行详细描述。
图3是图解在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替换示例性收发机模块的图。
类似地,在图3中假设,在N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收发机模块的IFFT/FFT点的数量是N,而在E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收发机模块的IFFT/FFT点的数量是M(其中M>N)。
然而,相反,当扩展系统时,使用频率重迭方案的BS可以如下方式展开,即,在特殊区域中,不能展开使用频率重迭方案的BS,而可以展开不使用频率重迭方案的BS。为了方便,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频率重迭方案的BS将被称作“EB-BS”,而不使用频率重迭方案的BS将被称作“NB-BS”。
当然,在完成系统扩展之后,几乎不存在其中仅在特殊区域中展开NB-BS的情况。然而,在系统扩展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因此,与图2的BS 200和图3的BS 300不同,如果是NB-BS,则应当考虑甚至在E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收发机模块的IFFT/FFT点的情况。
BS 300仅使用N-点IFFT/FFT模块,因为它是如上所述的NB-BS。如参考图2所描述的,如果仅存在E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与NB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之间的保护频带,则NB-BS 300仅使用N点IFFT/FFT模块,而且可以与具有N点IFFT/FFT模块的MS1 340进行通信,还可以与具有M点IFFT/FFT模块的MS2 360进行通信。而且,如参考图2所描述的,保护频带的特定大小取决于BPF的性能,后面将对保护频带进行详细描述。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图。
参考图4,EB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帧470(下文称作“EB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帧”)包括:在NB通信系统中目前使用的下行链路帧400(下文称作“NB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帧”);对于EB通信系统从属地附加到NB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帧,即,NB通信系统从属下行链路帧450;和在NB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帧400与NB通信系统从属下行链路帧450之间的保护频带430。
NB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帧400包括窄带前置信道(NB-PCH)、窄带导频信道(NB-PICH)、窄带业务信道(NB-TCH)和窄带控制信道(NB-CCH)。
NB通信系统从属下行链路帧450包括窄带从属前置信道(NB-DPCH)、窄带从属导频信道(NB-DPICH)、窄带从属业务信道(NB-DTCH)和窄带从属控制信道(NB-DCCH)。
如上所述,EB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帧470包括NB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帧400、保护频带430、和NB通信系统从属下行链路帧450。总之,EB通信系统包括下列下行链路信道结构。
EB通信系统的扩展频带前置信道(EB-PCH)包括NB-PCH和NB-DPCH。其次,EB通信系统的扩展频带导频信道(EB-PICH)包括NB-PICH和NB-DPICH。第三,EB通信系统的扩展频带业务信道(EB-TCH)包括NB-TCH和NB-DTCH。最后,EB通信系统的扩展频带控制信道(EB-CCH)包括NB-CCH和NB-DCCH。
首先,EB-PCH不仅包括用于NB通信系统和EB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的完整NB-BCH,还被以它最小化与NB-PCH的关系并且最大化时间/频率同步和信道估计性能的方式设计。因此,NB-DPCH需要从属于DB-PCH的结构。此外,EB-PCH应当被设计成其可对于小区获取以及时间/频率同步和信道估计是有用的。尽管小区获取使用EB-PCH是可能的,但是小区获取也可以使用EB-PICH而不是EB-PCH。为了方便,这里假设,使用EB-PICH来执行小区获取。
第二,EB-PICH不仅包括用于NB通信系统和EB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的完整NB-PICH,还包括具有取决于NB-PICH的结构的NB-DPICH。尽管不仅可以使用EB-PCH来执行小区获取,而且也可以如上所述使用EB-PCH来执行时间/频率同步和信道估计,这里将假设,使用EB-PICH来执行小区获取。
现在将对使用EB-PICH获取小区的方案进行描述。
第一方案使用根据时间-频率域的位置产生的导频模式来获取小区。
第一方案不具有被定义为独立序列的导频模式,因为它根据时间-频率域中的位置来检测导频模式。也就是,导频模式是根据时间-频率域中的位置来产生的,其中EB-PICH被发送,并且根据所产生的导频模式获取相应的小区。然而,第一方案在可区分的导频模式的数量上受到限制,因为导频模式在时间-频率域上是唯一的。通常,因为通信系统的发展导致构成通信系统的小区、即BS的数量的急剧增加,由于第一方案的使用使得可区分小区的数量的限制在配置整个系统中作为负面因素。
第二方案使用被定义为时间-频率域的固定位置中的序列的导频模式来获取小区。
因为第二方案使用具有在时间-频率域的固定位置中的预定序列的导频模式来获取小区,因此第二方案不仅考虑位置还考虑时间-频率域的序列来检测导频模式,从而增加可区分小区的数量。当然,第二方案将被设计成在导频模式之间,即在序列之间维持正交性,并且维持NB通信系统和EB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正交性。产生组成导频模式的序列的第二方案不直接涉及本发明,因此这里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然而,应当注意,可以独立或从属地产生NB通信系统和EB通信系统的导频模式。
对于NB通信系统和EB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性,EB-TCH不仅包括NB-TCH,还包括具有取决于NB-TCH的结构的NB-DTCH,而对于NB通信系统和EB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性,EB-CCH不仅包括完整的NB-CCH,还包括具有取决于NB-CCH的结构的NB-DCCH。后面将给出EB-TCH和EB-CCH的详细描述。
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图。
参考图5,EB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帧570(下文称作“EB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帧”)包括:在NB通信系统中当前使用的上行链路帧500(下文称作“NB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帧”);从属添加到EB通信系统的NB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帧,即,NB通信系统从属上行链路帧550;和在NB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帧500与NB通信系统从属上行链路帧550之间的保护频带530。
NB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帧500包括窄带同步信道(NB-SCH)、窄带随机接入信道(NB-RACH)、NB-CCH和NB-TCH。NB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帧500中的NB-TCH是上行链路信道,而NB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帧400中的NB-TCH是下行链路信道,但是它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彼此类似。然而,NB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帧500中的NB-CCH在操作上与NB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帧400中的NB-CCH非常不同,后面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NB通信系统从属上行链路帧550包括窄带从属同步信道(NB-DSCH)、窄带从属随机接入信道(NB-DRACH)、NB-DCCH和NB-DTCH。NB通信系统从属上行链路帧550中的NB-DTCH是上行链路信道,NB通信系统从属下行链路帧450中的NB-DTCH是下行链路信道,但是它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彼此类似。然而,NB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帧500中的NB-DCCH在操作上与NB通信系统下行链路帧400中的NB-DCCH非常不同,后面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EB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帧570包括NB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帧500、保护频带530、和NB通信系统从属上行链路帧550。总之,EB通信系统具有下列的上行链路信道结构。
首先,EB通信系统的扩展频带(band)同步信道(EB-SCH)包括NB-SCH和NB-DSCH。其次,EB通信系统的扩展频带随机接入信道(EB-RACH)包括NB-RACH和NB-DRACH。第三,EB通信系统的扩展频带信道质量信息信道(EB-CQICH)包括NB-CQICH和NB-DCQICH。第四,EB通信系统的扩展频带确认/否认信道(EB-ANCH)包括NB-ANCH和NB-DANCH。最后,EB通信系统的EB-TCH包括NB-TCH和NB-DTCH。
尽管在图5中没有独立示出,但是对于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的独立控制信道可以分配除EB-SCH、EB-RACH、EB-CQICH、EB-ANCH和EB-TCH以外的其他上行链路资源。后面将详细描述EB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信道中的每一个。
图6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的图。
参考图6,EB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信道包括如图4描述的EB-PCH、EB-PICH、EB-TCH和EB-CCH。
EB-PCH,在下行链路帧的起始处发送的信道,包括NB-PCH和NB-DPCH,并且可被用于时间/频率同步获取、信道估计和小区获取。
EB-PICH,在EB-PCH之后被与EB-TCH和EB-CCH时分复用的信道,包括NB-PICH和NB-DPICH,并且与EB-PCH一样可被用于时间/频率同步获取、信道估计和小区获取。
EB-TCH包括NB-TCH和NB-DTCH,并且经其发送业务数据。
EB-CCH,用于下行链路随机接入、资源请求和业务数据控制的控制信道,包括NB-CCH和NB-DCCH,下面给出对其的描述。
首先,NB-CCH包括窄带接入准许信道(NB-AGCH)、窄带下行链路MAP信道(NB-DL-MAPCH)、窄带上行链路MAP信道(NB-UL-MAPCH)、窄带信道质量信息量信道(NB-CQIACH)、和窄带唤醒信道(NB-WUCH)。
接着,NB-DCCH包括扩展频带窄带接入允许信道(EB-NB-APCH)、窄带从属接入准许信道(NB-DAGCH)、窄带从属下行链路MAP信道(NB-DDL-MAPCH)、窄带从属上行链路MAP信道(NB-DUL-MAPCH)、窄带从属信道质量信息量信道(NB-DCQIACH)、和窄带从属唤醒信道(NB-DWUCH)。
当MS尝试通过上行链路、即,NB-RACH,随机接入时,NB-AGCH包括用于MS的随机接入的准许信息,后面将对NB-AGCH进行详细描述。
NB-DL-MAPCH包括用于恢复NB-TCH的下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必要信息,并且用于恢复NB-TCH的下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必需信息是指应用于NB-TCH的编码方案信息、调制方案信息和资源区域信息。
NB-UL-MAPCH包括用于恢复NB-TCH的上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必要信息,并且用于恢复NB-TCH的上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必要信息是指应用于NB-TCH的编码方案信息、调制方案信息和资源区域信息。
NB-CQIACH包括关于通过NB通信系统接收业务的MS(下文称作“NB-MS”)应当被反馈回的CQI量的信息。当然,当NB通信系统被设置为对于其中所使用的所有频带发送所有CQI时,将被NB-MS反馈回的CQI量是固定的,并且当NB通信系统被设置为对于其中所使用的所有频带不发送所有CQI时,将被NB-MS反馈回的CQI量是可变的。NB通信系统可以考虑上行链路信令开销允许NB-MS仅对一些频带而不是对其中所使用的所有频带反馈回CQI,并且此处将省略对其的描述,因为它不直接涉及本发明。
NB-WUCH包括用于当NB-MS处于睡眠模式时唤醒处于睡眠模式中的NB-MS的信息。此处将不描述唤醒处于睡眠模式中的NB-MS的操作,因为它不直接涉及本发明。
EB通信系统基本控制通过EB通信系统接收业务的MS(下文称作“EB-MS”)来通过NB-DRACH执行对EB-BS的随机接入。然而,当使用NB-RACH的MS的数量小于使用NB-DRACH的MS的数量时,甚至对于EB-MS,EB通信系统应当准许使用NB-RACH,以便增加系统效率。EB-NB-APCH包括表示对于EB-MS准许使用NB-RACH的信息,后面将对EB-NB-APCH进行描述。
NB-DAGCH包括正在通过NB-DRACH执行随机接入的EB-MS的随机接入的准许信息,后面将对NB-DAGCH进行描述。
NB-DDL-MAPCH包括用于恢复NB-DTCH的下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必需信息,并且用于恢复NB-DTCH的下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必需信息是指应用于NB-DTCH的编码方案信息、调制方案信息和资源区域信息。
NB-DUL-MAPCH包括用于恢复NB-DTCH的上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必需信息,并且用于恢复NB-DTCH的上行链路业务数据的必需信息是指应用于NB-DTCH的编码方案信息、调制方案信息和资源区域信息。
NB-DCQIACH包括关于EB-MS应当被反馈回的CQI量的信息。当然,当EB通信系统被设置为对于其中所使用的所有频带发送所有CQI时,将被EB-MS反馈回的CQI量是固定的,并且当EB通信系统被设置为对于其中所使用的所有频带不发送所有CQI时,将被EB-MS反馈回的CQI量是可变的。NB通信系统可以考虑上行链路信令开销而允许EB-MS仅对一些频带而不是对其中所使用的所有频带反馈回CQI,并且其中将省略对其的描述,因为它不直接涉及本发明。
NB-DWUCH包括用于当EB-MS处于睡眠模式时唤醒处于睡眠模式中的EB-MS的信息。此处将不描述唤醒处于睡眠模式中的EB-MS的操作,因为它不直接涉及本发明。
除了用于执行图6中描述的功能的控制信道以外,在下行链路信道结构中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新功能的控制信号。
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图。
参考图7,EB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信道包括如参考图5描述的EB-SCH、EB-RACH、EB-CCH和EB-TCH。
EB-SCH包括NB-SCH和NB-DSCH,并且可被用于获取上行链路时间/频率同步,并且执行资源请求。
EB-RACH包括NB-RACH和NB-DRACH,并且NB-MS或EB-MS通过EB-RACH执行对NB-BS或EB-BS的随机接入。后面将详细描述通过NB-BS或EB-BS执行NB-BS或EB-BS的随机接入的操作。
EB-CCH包括NB-CCH和NB-DCCH,并且下面将给出对其的描述。
NB-CCH包括窄带资源请求信道(NB-RRCH)、窄带信道质量信息信道(NB-CQICH)、窄带确认/否认信道(NB-ANCH)和窄带越区切换请求信道(NB-HRCH)。
NB-DCCH包括窄带频带从属资源请求信道(NB-DRRCH)、窄带从属信道质量信息量信道(NB-DCQICH)、窄带从属确认/否认信道(NB-DANCH)、和窄带从属越区切换请求信道(NB-DHRCH)。
NB-RRCH包括NB-MS的资源请求信息。NB-CQICH包括由NB-MS反馈回的CQI。NB-ANCH包括当NB通信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由NB-MS反馈回的确认/否认信息。NB-HRCH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从NB-MS发送到相应的BS的信息。
NB-DRRCH包括EB-MS的资源请求信息。其次,NB-DCQICH包括由EB-MS反馈回的CQI。NB-DANCH包括当EB通信系统使用HARQ方案时由EB-MS反馈回的确认/否认信息。NB-DHRCH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从EB-MS发送到相应的BS的信息。
除了用于执行参考图7描述的功能的控制信道以外,在下行链路信道结构中可以包含用于执行新功能的控制信道。
图8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中的EB-MS的小区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参考图8,EB-MS在步骤811接通其电源,并且在步骤813接收NB-DPCH信号并测量接收到的NB-DPCH信号的接收功率。EB-MS在步骤815确定所测量的NB-DPCH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功率PTH。如果所测量的NB-DPCH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阈值功率PTH,则EB-MS继续到步骤817。在步骤817,EB-MS执行EB-BS小区获取,确定在其附近是否存在EB-BS。在本发明中,EB-BS小区获取是对通过EB-PICH接收的信号通过导频模式检测来执行的。最好,在这种情况下,EB-MS应当预先地被提供有组成EB通信系统的所有EB-BS的导频模式。EB-BS小区获取可以通过诸如不仅导频模式检测而且还对通过EB-PICH接收的信号的前置样式检测的各种方案来执行。在EB-BS小区获取之后,EB-MS对相应的EB-BS执行随机接入,并且随后结束处理。后面将详细描述由EB-MS执行对EB-BS的随机接入的操作。
然而,如果在步骤815中确定NB-DPCH的接收功率没有超过阈值功率PTH,则确定在其附近不存在EB-BS。在步骤819,EB-MS执行NB-BS小区获取。在本发明中,NB-BS小区获取通过通过NB-PICH接收的信号的导频模式检测来执行。最好是,在这种情况下,EB-MS应当提供有组成NB通信系统的所有NB-BS的导频模式。NB-BS小区获取可以通过诸如不仅导频模式检测而且还通过用于通过NB-PICH接收的信号的前置样式检测的各种方案来执行。在NB-BS小区获取之后,EB-MS对相应的NB-BS执行随机接入,并且随后结束处理。后面将详细描述由EB-MS执行对NB-BS的随机接入的操作。
图9A和9B是图解在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中的EB-MS和EB-BS之间的业务数据发送/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9A和9B中应当注意,每一步骤的操作对象可能不同,因此,一起表示每一步骤与其操作对象。参考图9A和9B,在使用EB-PICH的小区获取之后,EB-MS在步骤911使用NB-DRACH执行对EB-BS的随机接入。然后EB-BS在步骤913确定NB-DRACH的冲突频率(或者rate)是否由于使用NB-DRACH执行对EB-BS的随机接入的EB-MS的大数量而较高,或者是否不可能正常支持NB-DRACH。如果NB-DRACH的冲突频率大于阈值冲突频率,则EB-BS确定NB-DRACH的冲突频率较高。在EB通信系统中可以可变地设定阈值冲突频率。
如果确定NB-DRACH的冲突频率较高或者不能够正常地支持NB-DRACH,则EB-BS在步骤915确定是否能够将NB-RACH分配给EB-MS。这里,当NB-RACH的冲突频率较低时,即,仅当通过NB-RACH执行随机接入的NB-MS的数量相对较低时,EB-BS将NB-RACH分配给EB-MS。如果确定不能将NB-RACH分配给EB-MS,则EB-BS不能分配NB-RACH。在这种情况下,EB-MS在步骤917等待预定等待时间,并且随后在步骤911通过NB-DRACH再次执行随机接入。可以使用载波检测多址-冲突检测(CSMA-CD)算法使用等待时间来设置EB-MS。
然而,如果在步骤915确定能够将NB-RACH分配给EB-MS,则EB-BS将NB-RACH分配给EB-MS,并且在步骤919,通过EB-NB-APCH将表示准许通过NB-RACH随机接入的通知发送到EB-MS。然后,EB-MS在步骤921执行通过NB-RACH对EB-BS的随机接入。之后,EB-BS在步骤923确定NB-RACH的冲突频率是否由于使用NB-RACH执行对EB-BS的随机接入的大量NB-MS和EB-MS的而较高,或者是否不可能正常支持NB-DRACH。如果NB-RACH的冲突频率大于阈值冲突频率,则EB-BS确定NB-RACH的冲突频率较高。在EB通信系统中可以可变地设定阈值冲突频率。
如果在步骤923确定NB-RACH的冲突频率较高或者不能够正常支持NB-RACH,则EB-MS在步骤925等待预定时间,并且随后在步骤921通过NB-RACH再次执行对EB-BS的随机接入。如果在步骤923确定NB-RACH的冲突频率较低或者能够正常支持NB-RACH,则EB-BS在步骤927通过NB-AGCH将表示准许通过NB-RACH的随机接入的通知发送给EB-MS。然后EB-MS在步骤929通过NB-RACH将资源请求发送到EB-BS。
然而,如果在步骤913确定NB-DRACH的冲突频率较低或者能够支持NB-DRACH,则EB-BS在步骤931通过NB-DAGCH将表示准许通过NB-DRACH的随机接入的通知发送到EB-MS。然后EB-MS在步骤933通过NB-DRRCH将资源请求发送到EB-BS。
之后,EB-BS在步骤935确定在NB通信系统的资源,即,重迭频带中,是否存在任何闲置资源。如果确定在重迭频带中存在任何闲置频率资源,则EB-BS在步骤937将重迭频带中的闲置频率或者扩展频带中的闲置资源分配给EB-MS,并且通过NB-DL-MAPCH/NB-UL-MAPCH或者NB-DDL-MAPCH/NB-DUL-MAPCH将关于所分配的资源的信息发送到EB-MS。EB-BS根据预设的调度方案将重迭频带中的闲置资源或者扩展频带中的闲置资源分配给EB-MS,并且此处将省略对调度方案的详细描述,因为它不直接涉及本发明。之后,在步骤939中,EB-MS和EB-BS通过所分配的资源区域中通过NB-TCH或NB-DTCH来彼此交换业务数据。
如果在步骤935确定在重迭频带中没有闲置频率,则在步骤941,EB-BS将扩展频带中的闲置资源分配给EB-MS,并且通过NB-DDL-MAPCH/NB-DUL-MAPCH将关于所分配的资源的信息发送到EB-MS。EB-BS根据预设的调度方案将扩展频带中的闲置资源分配给EB-MS,并且此处将省略对调度方案的详细描述,因为它不直接涉及本发明。之后,在步骤943中,EB-MS和EB-BS通过所分配的资源区域中通过NB-DTCH来彼此交换业务数据。
图10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EB-BS发送装置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10,EB-BS发送装置包括调度器1011、PCH产生器1013、PICH产生器1015、DL-TCH产生器1017、DL-CCH产生器1019、多路复用器1021、M-点IFFT单元1023、和射频(RF)发射机1025。
将由EB通信系统业务的所有MS的用户数据传递到调度器1011,并且调度器1011根据预设的调度方案来调度用户数据,并且将所调度的用户数据输出到DL-TCH产生器1017,将所调度的用户数据的资源分配信息输出到DL-CCH产生器1019和多路复用器1021。调度器1011的调度操作不直接涉及本发明,因此此处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PCH产生器1013产生PCH,即,包括NB-PCH、保护频带信号和NB-DPCH的EB-PCH,并且将PICH输出到多路复用器1021。PICH产生器1015产生PICH,即,包括NB-PICH、保护频带信号和NB-DPICH的EB-PICH,并且将PICH输出到多路复用器1021。DL-TCH产生器1017产生DL-TCH,即,包括NB-TCH和NB-DTCH的EB-TCH,并且将DL-TCH输出到多路复用器1021。DL-CCH产生器1019产生DL-CCH,即,包括NB-CCH和NB-DCCH的EB-CCH,并且将DL-CCH输出到多路复用器1021。如参考图6所描述的,NB-CCH包括NB-AGCH、NB-DL-MAPCH、NB-UL-MAPCH、NB-CQICH  和NB-WUCH,而NB-DCCH  包括EB-NB-APCH、NB-DDL-MAPCH、NB-DUL-MAPCH、NB-DCQICH和NB-DWUCH。
多路复用器1021根据从调度器1011输出的资源分配信息,通过在时间-频率域中多路复用从PCH产生器1013输出的PCH、从PICH产生器1015输出的PICH、从DL-TCH产生器1017输出的DL-TCH和从DL-CCH产生器1019输出的DL-CCH来产生下行链路信道,并且将下行链路信道输出到M-点IFFT单元1023。
M-点IFFT单元1023对从多路复用器1021输出的下行链路信道执行M-点IFFT,并且将得到的信号输出到RF发射机1025。RF发射机1025对从M-点IFFT单元1023输出的信号执行发送处理,也就是,RF处理,并且通过天线通过空间来发送RF处理的信号。
图1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EB-BS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参考图11,EB-BS接收装置包括RF接收机1111、M-点FFT单元1113和多路分解器1115。
RF接收机1111对通过天线接收的RF信号执行接收处理,也就是,将RF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且将该基带信号输出到M-点FFT单元1113。M-点FFT单元1113对从RF接收机1111输出的信号执行M-点FFT,并且将得到的信号输出到多路分解器1115。多路分解器1115在时间-频率域中对从M-点FFT单元1113输出的信号多路分解,并且输出SCH,即、包括NB-SCH和NB-DSCH的EB-SCH,RACH,即、包括NB-RACH和NB-DRACH的EB-RACH,UL-TCH,即、包括NB-TCH和NB-DTCH的EB-TCH,UL-CCH,即、包括NB-CCH和NB-DCCH的EB-CCH。如参考图7所描述的,NB-CCH包括NB-RRCH、NB-CQICH、NB-ANCH和NB-HRCH,而NB-DCCH包括NB-DRRCH、NB-DCQICH、NB-DANCH和NB-DHRCH。
图1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EB-BS发送装置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12,EB-MS发送装置包括SCH产生器1211、RACH产生器1213、UL-TCH产生器1215、UL-CCH产生器1217、多路复用器1219、M-点IFFT单元1221、和RF发射机1223。
SCH产生器1211产生SCH,即,包括NB-SCH、保护频带(band)信号和NB-DSCH的EB-SCH,并且将SCH输出到多路复用器1219。RACH产生器1213产生RACH,即,包括NB-RACH和NB-DRACH的EB-RACH,并且将RACH输出到多路复用器1219。UL-TCH产生器1215产生UL-TCH,即,包括NB-TCH和NB-DTCH的EB-TCH,并且将UL-TCH输出到多路复用器1219。UL-CCH产生器1217产生UL-CCH,即,包括NB-CCH和NB-DCCH的EB-CCH,并且将UL-CCH输出到多路复用器1219。如参考图7所描述的,NB-CCH包括NB-RRCH、NB-CQICH、NB-ANCH和NB-HRCH,而NB-DCCH包括NB-DRRCH、NB-DCQICH、NB-DANCH和NB-DHRCH。
尽管,在图12中假设,SCH产生器1211、RACH产生器1213、UL-TCH产生器1215和UL-CCH产生器1217产生EB通信系统中可用的所有信道以支持EB通信系统,但是在EB通信系统的控制下可以产生相应的信道。例如,当EB-BS允许通过NB-RACH的随机接入时,RACH产生器1213仅产生NB-RACH。
图1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EB通信系统的EB-BS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3,EB-MS接收装置包括RF接收机1311、M-点FFT单元1313和多路分解器1315。
RF接收机1311对通过天线接收的RF信号执行接收处理,也就是,将RF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且将该基带信号输出到M-点FFT单元1313。M-点FFT单元1313对从RF接收机1311输出的信号执行M-点FFT,并且将得到的信号输出到多路分解器1315。多路分解器1315在时间-频率域中对从M-点FFT单元1313输出的信号多路分解,并且输出PCH,即、包括NB-PCH和NB-DPCH的EB-PCH,PICH,即、包括NB-PICH、保护频带信号和NB-DPICH的EB-PICH,DL-TCH,即、包括NB-TCH和NB-DTCH的EB-TCH,和DL-CCH,即、包括NB-CCH和NB-DCCH的EB-CCH。如参考图6所描述的,NB-CCH包括NB-AGCH、NB-DL-MAPCH、NB-UL-MAPCH、NB-CQICH和NB-WUCH,而NB-DCCH包括EB-NB-APCH、NB-DDL-MAPCH、NB-DUL-MAPCH、NB-DCQICH和NB-DWUCH。
尽管在图13中假设,EB-MS接收装置接收EB通信系统中可用的所有信道以支持EB通信系统,在EB通信系统的控制下可以产生相应的信道。例如,EB-MS接收装置在EB-BS的控制下,可以仅接收NB-TCH和NB-DTCH中的一个或者两者。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频带许可成本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频率重迭方案的使用仅需要附加增加的带宽的附加许可成本。结果,业务提供商的频带许可成本的负担减少,因为它们仅需要承担附加的许可成本。
(2)重迭频带中频率资源效率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频率重迭方案的使用增加了覆盖的频带中频率资源的效率。也就是,基本上,用户接入在重迭频带中数量增加,最大化了多用户分集增益。多用户分集增益的最大化有助于增加频率资源效率。因为频率资源效率与业务提供商的利润密切相关,因此频率重迭方案的使用对业务提供商提供了经济优势。
(3)确保重迭频带中现有用户的功能
在应用频率重迭方案之前,根据本发明的频率重迭方案的应用确保了现有用户,即、NB-MS的完整的功能。
(4)准备对支持向后兼容性的宽带系统的扩展
因为在应用频率重迭方案之前,根据本发明的频率重迭方案的应用确保了现有用户,即、NB-MS的完整的功能,并且也支持了宽带业务,因此能够对下一代通信系统提供进化发展。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59)

1.一种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系统,用于使用预设带宽的第一频带来执行通信;和
第二通信系统,用于使用第二预设带宽的第二频带来执行通信,
其中,所述第二频带包括所述第一频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通信系统设定第二频带,该第二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取决于第一频带的第三频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发送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接收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6.一种用于控制频率重迭通信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第一通信系统、使用第一预设带宽的第一频带来进行通信;和
通过第二通信系统、使用第二预设带宽的第二频带来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第二频带包括所述第一频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通信系统设定第二频带,该第二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取决于第一频带的第三频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发送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接收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11.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二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前置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前置信道信号;
导频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导频信道信号;
业务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业务信道信号;
控制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控制信道信号;
调度器,用于在产生将被发送的数据时,调度该数据并且根据第二频带来分配数据被发送所通过的频带;
多路复用器,用于根据关于所分配的频带的信息,通过多路复用前置信道信号、导频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来产生下行链路信道信号;和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单元,用于对下行链路信道信息执行IFFT。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取决于第二频带的第三频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IFFT单元对下行链路通道信号执行M-点IFFT,其中M表示被施加到第二频带的点的数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前置信道发生器产生前置信道信号,该前置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前置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前置信道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导频信道发生器产生导频信道信号,该导频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导频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导频信道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业务信道发生器产生业务信道信号,该业务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业务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业务信道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发生器产生控制信道信号,该控制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控制信道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包括:
第三控制信道,其包括表示准许随机接入的信息,响应于来自发送装置的随机接入通过第一频带发送所述信息并且通过第一频带从与发送装置关联的接收装置接收该随机接入;
第四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五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上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六控制信道,其包括接收装置对于第一频带应当反馈回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和
第七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当接收装置处于睡眠模式时唤醒睡眠模式中的接收装置的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包括:
第八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准许接收装置通过第一频带随机接入的概率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三频带发送;
第九控制信道,其包括表示准许随机接入的信息,响应于来自发送装置的随机接入通过第三频带发送所述信息,并且通过第三频带从接收装置接收该随机接入;
第十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十一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上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十二控制信道,其包括接收装置对于第三频带应当反馈回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和
第十三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当接收装置处于睡眠模式时唤醒睡眠模式中的接收装置的信息。
21.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产生前置信道信号;
产生导频信道信号;
产生业务信道信号;
产生控制信道信号;
在产生将被发送的数据时,调度该数据并且根据第二频带来分配数据被发送的频带;
根据关于所分配的频带信息,通过多路复用前置信道信号、导频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来产生下行链路信道信号;和
对下行链路信道信息执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取决于第二频带的第三频带。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对下行链路信道信号执行IFFT的步骤包括:对下行链路信道信号执行M-点IFFT,其中M表示被施加到第二频带的点的数量。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产生前置信道信号的步骤包括:产生前置信道信号,该前置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前置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前置信道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产生导频信道信号的步骤包括:产生导频信道信号,该导频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导频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导频信道信号。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产生业务信道信号的步骤包括:产生业务信道信号,该业务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业务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业务信道信号。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产生控制信道信号的步骤包括:产生控制信道信号,该控制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控制信道信号。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包括:
第三控制信道,其包括表示准许随机接入的信息,响应于来自所述发送装置的随机接入通过第一频带发送所述信息并且通过第一频带从与发送装置关联的接收装置接收该随机接入;
第四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五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上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六控制信道,其包括接收装置对于第一频带应当反馈回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和
第七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当接收装置处于睡眠模式时唤醒睡眠模式中的接收装置的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9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包括:
第八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准许接收装置通过第一频带随机接入的概率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三频带发送;
第九控制信道,其包括表示准许随机接入的信息,响应于来自所述发送装置的随机接入通过第三频带发送所述信息并且通过第三频带从接收装置接收该随机接入;
第十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十一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上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十二控制信道,其包括接收装置对于第三频带应当反馈回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和
第十三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当接收装置处于睡眠模式时唤醒睡眠模式中的接收装置的信息。
31.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同步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同步信道信号;
随机接入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随机接入信道信号;
业务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业务信道信号;
控制信道发生器,用于产生控制信道信号;
多路复用器,对于根据第二频带的先前频带分配的多路复用,通过多路复用同步信道信号、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来产生上行链路信道信号;和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单元,用于对上行链路信道信息执行IFFT。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频带包括第二频带和取决于第二频带的第三频带。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IFFT单元对上行链路信道信号执行M-点IFFT,其中M表示被施加到第二频带的点的数量。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发生器产生同步信道信号,该同步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同步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同步信道信号。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发生器产生随机接入信道信号,该随机接入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信道信号。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业务信道发生器产生业务信道信号,该业务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业务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业务信道信号。
3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发生器产生控制信道信号,该控制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控制信道信号。
39.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包括:
第三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从与发送装置关联的接收装置发送对频带的请求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一频带发送;
第四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五控制信道,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六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发送装置的信息,该其他发送装置不是所述接收装置当前所属的发送装置。
40.如权利要求39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包括:
第七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从与发送装置关联的接收装置发送对频带的请求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三频带发送;
第八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九控制信道,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十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发送装置的信息,该其他发送装置不是所述接收装置当前所属的发送装置。
41.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产生同步信道信号;
产生随机接入信道信号;
产生业务信道信号;
产生控制信道信号;
通过多路复用同步信道信号、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来产生上行链路信道信号,所述多路复用是基于第二频带的先前频带分配的;和
对上行链路信道信号执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取决于第二频带的第三频带。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发送方法,还包括对IFFT处理的信号进行射频RF处理,并且发送RF处理的信号。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上行链路信道信号执行IFFT的步骤包括:对上行链路信道信号执行M-点IFFT,其中M表示被施加到第二频带的点的数量。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产生同步信道信号的步骤包括:产生同步信道信号,该同步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同步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同步信道信号。
4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产生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的步骤包括:产生随机接入信道信号,该随机接入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信道信号。
4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产生业务信道信号的步骤包括:产生业务信道信号,该业务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业务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业务信道信号。
49.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产生控制信道信号的步骤包括:产生控制信道信号,该控制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控制信道信号。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包括:
第三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从与发送装置关联的接收装置发送对频带的请求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一频带发送;
第四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五控制信道,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六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发送装置的信息,其他发送装置不是接收装置当前所属的发送装置。
51.如权利要求50的发送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包括:
第七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从与发送装置关联的接收装置发送对频带的请求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三频带发送;
第八控制信道,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九控制信道,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十控制信道,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发送装置的信息,该其他发送装置不是接收装置当前所属的发送装置。
52.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单元,用于对接收的信号执行FFT;和
信道分离器,用于将FFT处理的接收信号多路分解为前置信道信号、导频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所述多路分解是基于先前频带的分配。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频带包括第二频带和取决于第二频带的第三频带。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前置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前置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前置信道信号。
56.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导频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导频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导频信道信号。
57.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业务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业务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业务信道信号。
58.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控制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控制信道信号。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三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表示准许随机接入的信息,响应于来自与接收装置相关联的发送装置的随机接入通过第一频带接收所述信息并且从接收装置通过第一频带发送该随机接入;
第四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五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上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六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接收装置对于第一频带应当反馈回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和
第七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当接收装置处于睡眠模式时唤醒睡眠模式中的接收装置的信息。
60.如权利要求59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八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准许通过第二频带随机接入的概率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三频带接收;
第九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表示准许随机接入的信息,响应于来自发送装置的随机接入通过第三频带接收所述信息并且从接收装置通过第三频带发送该随机接入;
第十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十一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上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十二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接收装置对于第三频带应当反馈回的频道质量信息量;和
第十三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当接收装置处于睡眠模式时唤醒睡眠模式中的接收装置的信息。
61.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对接收的信号执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和
将FFT处理的接收信号多路分解为前置信道信号、导频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所述多路分解基于先前频带的分配。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频带包括第二频带和取决于第二频带的第三频带。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64.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前置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前置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前置信道信号。
65.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导频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导频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导频信道信号。
66.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业务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业务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业务信道信号。
67.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控制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控制信道信号。
68.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第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控制信道信号,一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三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表示准许随机接入的信息,响应于来自与接收装置相关联的发送装置的随机接入通过第一频带接收所述信息并且通过第一频带从接收装置发送该随机接入;
第四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五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上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六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接收装置对于第一频带应当反馈回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和
第七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当接收装置处于睡眠模式时唤醒睡眠模式中的接收装置的信息。
69.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八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准许通过第一频带随机接入的概率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三频带接收;
第九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表示准许随机接入的信息,响应于来自发送装置的随机接入通过第三频带接收所述信息并且从接收装置通过第三频带发送该随机接入;
第十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下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十一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上行链路频带分配信息;
第十二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接收装置对于第三频带应当反馈回的信道质量信息量;和
第十三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当接收装置处于睡眠模式时唤醒睡眠模式中的接收装置的信息。
70.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单元,用于对接收信号执行FFT;和
多路分解器,用于将FFT处理的接收信号多路分解为同步信道信号、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所述多路分解是基于先前的频带分配;
其中,所述第二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取决于第一频带的第三频带。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72.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同步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同步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同步信道信号。
73.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随机接入信道信号。
74.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业务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业务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业务信道信号。
75.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控制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控制信道信号。
76.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三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对频带的请求发送到与接收装置关联的发送装置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一频带接收;
第四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五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线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六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发送装置的信息,该其他发送装置不是所述接收装置当前所属的发送装置。
77.如权利要求76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七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对频带的请求发送到发送装置的信息,所述信息是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
第八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九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线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十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发送装置的信息,该其他发送装置不是接收装置当前所属的发送装置。
78.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对接收信号执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和
将FFT处理的接收信号多路分解为同步信道信号、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业务信道信号和控制信道信号,所述多路分解是基于先前频带的分配;
其中所述第二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取决于第一频带的第三频带。
79.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80.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同步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同步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同步信道信号。
81.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随机接入信道信号。
82.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业务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业务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业务信道信号。
83.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控制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控制信道信号。
84.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三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对频带的请求发送到与接收装置关联的发送装置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一频带接收;
第四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五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六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发送装置的信息,该其他发送装置不是所述接收装置当前所属的发送装置。
85.如权利要求84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七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对频带的请求发送到发送装置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三频带接收;
第八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九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十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发送装置的信息,该其他发送装置不是所述接收装置当前所属的发送装置。
86.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的小区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第一前置信号;
如果第一前置信号的接收功率超过阈值,则对通过第二频带提供业务的第一基站执行小区获取;和
如果第二前置信号的接收功率没有超过阈值,则对通过第一频带提供业务的第二基站执行小区获取。
87.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小区获取方法,还包括:在对第一基站执行小区获取之后,执行对第一基站的随机接入。
88.如权利要求87所述的小区获取方法,还包括:在对第二基站执行小区获取之后,执行对第二基站的随机接入。
89.如权利要求88所述的小区获取方法,其中对第一基站执行小区获取的步骤包括:使用通过第二频带接收的第一导频信道信号对第一基站执行小区获取。
90.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小区获取方法,其中对第二基站执行小区获取的步骤包括:使用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二导频信道信号对第二基站执行小区获取。
91.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小区获取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第一前置信号。
92.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小区获取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第一前置信号。
93.一种在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中提供帧结构的方法,包括:
设定在第一频带上的第一通信系统的帧;
设定在第二频带上的第二通信系统的帧,所述第二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取决于第一频带的第三频带。
94.如权利要求93的方法,其中第三频带与第一频带共享相同的时间间隔,并且与第一频带具有相同的带宽。
95.如权利要求94的方法,其中第二通信系统的帧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的保护频带。
96.如权利要求93的方法,其中第二通信系统的帧是下行链路帧。
97.如权利要求96的方法,其中第二通信系统的帧包括前置信道。
98.如权利要求97的方法,其中前置信道包括第一频带中的第一前置信道和第三频带中的第二前置信道。
99.如权利要求98的方法,其中第二前置信道与第一前置共享相同的时间间隔,并且与第一前置信道具有相同的带宽。
100.如权利要求99的方法,其中第二前置信道在时间和频率轴上的位置与第一前置信道的位置相同。
101.如权利要求100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发送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102.如权利要求100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接收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103.如权利要求96的方法,其中第二通信系统的帧包括导频信道。
104.如权利要求103的方法,其中导频信道包括用于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导频信道和取决于第一导频信道的第二导频信道。
105.如权利要求104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发送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106.如权利要求104的方法,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接收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107.如权利要求96的方法,其中第二通信系统的帧包括业务信道。
108.如权利要求96的方法,其中业务信道包括在第一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第一业务信道和取决于第一业务信道的第二业务信道。
109.如权利要求108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发送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110.如权利要求108的方法,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接收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111.如权利要求96的方法,其中第二通信系统的帧包括控制信道。
112.如权利要求111的方法,其中控制信道包括用于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第一控制信道和取决于第一控制信道的第二控制信道。
113.如权利要求112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发送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114.如权利要求112的方法,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接收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115.如权利要求93的方法,其中第二通信系统的帧是上行链路帧。
116.如权利要求115的方法,其中第二通信系统的帧包括同步信道。
117.如权利要求116的方法,其中同步信道包括用于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第一同步信道和取决于第一同步信道的第二同步信道。
118.如权利要求117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发送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119.如权利要求117的方法,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接收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120.如权利要求116的方法,其中第二通信系统的帧包括随机接入信道。
121.如权利要求120的方法,其中随机接入信道包括用于第一频率系统中的第一随机接入信道和取决于第一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随机接入信道。
122.如权利要求121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发送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123.如权利要求121的方法,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接收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124.如权利要求116的方法,其中第二频率重迭系统的帧包括业务信道。
125.如权利要求124的方法,其中业务信道包括用于第一频率系统中的第一业务信道和取决于第一业务信道的第二业务信道。
126.如权利要求125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发送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127.如权利要求125的方法,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接收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128.如权利要求94的方法,其中第二频率重迭系统的帧包括控制信道。
129.如权利要求116的方法,其中控制信道包括用于第一频率系统中的第一控制信道和取决于第一控制信道的第二控制信道。
130.如权利要求129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发送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131.如权利要求129的方法,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接收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132.如权利要求93的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发送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133.如权利要求93的方法,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第一通信系统通过第一频带接收信号并且第二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134.一种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在获取小区时,使用随机接入信道信号、通过移动台执行对基站的随机接入,而在从基站接收随机接入的准许时,将资源分配请求发送到基站;和
响应所述资源分配请求,通过基站分配第二频带中的闲置资源。
135.如权利要求13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取决于第二频带的第三频带。
136.如权利要求13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137.如权利要求13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信道信号。
138.如权利要求13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准许随机接入是通过基站、根据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第二随机接入信道、和第三随机接入信道中执行随机接入的移动台的冲突频率来确定的。
139.如权利要求13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将资源分配请求发送到基站的步骤包括:使用控制信道信号来发送资源分配请求。
140.如权利要求13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控制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控制信道信号。
141.如权利要求14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三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资源分配请求发送到基站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一频带接收;
第四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五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六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基站的信息,该其他基站不是所述移动台当前所属的基站。
142.如权利要求14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七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资源分配请求发送到基站,所述信息通过第三频带接收;
第八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对于第三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九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十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基站的信息,该其他基站不是移动台当前所属的基站。
143.如权利要求13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获取小区的步骤包括:使用通过第二频带接收到的第一导频信道信号来获取基站的小区。
144.如权利要求14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获取小区的步骤包括:使用通过第一频带接收到的第二导频信道信号来获取基站的小区。
145.如权利要求13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通过第一和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146.如权利要求13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通过第一和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147.一种使用第一频带和包括该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移动台,用于在获取小区时,使用随机接入信道信号来执行对基站的随机接入,而当从基站接收对于随机接入的准许时,将资源分配请求发送到基站;和
基站,用于响应来自移动台的资源分配请来分配第二频带中的闲置频率。
148.如权利要求147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频带包括第一频带和取决于第二频带的第三频带。
149.如权利要求148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频带还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之间预设的保护频带。
150.如权利要求148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所述随机接入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随机接入信道信号。
151.如权利要求150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根据在第一随机接入信道、第二随机接入信道、和第三随机接入信道中执行随机接入的移动台的冲突频率来准许随机接入。
152.如权利要求148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移动台使用控制信道信号将资源分配请求发送到基站。
153.如权利要求152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包括通过第一频带接收的第一控制信道信号以及通过第三频带接收的第二控制信道信号。
154.如权利要求153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三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资源分配请求发送到基站的信息,所述信息通过第一频带接收;
第四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五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六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基站的信息,该其他基站不是移动台当前所属的基站。
155.如权利要求154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信号包括:
第七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资源分配请求发送到基站,所述信息通过第三频带接收;
第八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第三频带的信道质量信息;
第九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当非频率重迭通信系统使用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方案时对于接收的数据的确认/否认信息;和
第十控制信道信号,其包括用于将越区切换请求发送到其他基站的信息,该其他基站不是移动台当前所属的基站。
156.如权利要求147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移动台使用通过第二频带接收的第一导频信道信号来获取基站的小区。
157.如权利要求156所述的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移动台使用通过第一频带接收到的第二导频信道信号来获取基站的小区。
158.如权利要求14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逆变换通过第一和第二频带发送信号。
159.如权利要求14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通过第一和第二频带接收信号。
CN2006100792909A 2005-04-20 2006-04-20 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855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50032923A KR100830163B1 (ko) 2005-04-20 2005-04-20 주파수 오버레이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32923/05 2005-04-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5764A true CN1855764A (zh) 2006-11-01
CN1855764B CN1855764B (zh) 2010-06-16

Family

ID=36843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92909A Active CN1855764B (zh) 2005-04-20 2006-04-20 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688926B2 (zh)
EP (1) EP1715705B1 (zh)
JP (1) JP4276240B2 (zh)
KR (1) KR100830163B1 (zh)
CN (1) CN1855764B (zh)
RU (1) RU2370893C2 (zh)
WO (1) WO200611267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7630A (zh) * 2008-05-02 2011-05-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2106180A (zh) * 2008-08-07 2011-06-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频带分配方法及发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3756B2 (ja) * 2006-04-27 2011-11-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の周波数割当方法
US8923423B2 (en) * 2006-11-13 2014-12-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ilot pattern based control signaling in MIMO systems
ATE509494T1 (de) * 2007-03-16 2011-05-15 Lg Electronics Inc Verfahren und detektorgerät zur bestimmung der verfügbarkeit eines bestimmtes kanals in einer umgebung mit der koexistenz mehrerer netzwerke
KR100978219B1 (ko) 2007-03-21 2010-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KR101454482B1 (ko) * 2007-05-17 2014-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공통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시스템 및방법
WO2009038350A1 (en) 2007-09-21 2009-03-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apping physical resource to logical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37033B1 (ko) * 2007-12-14 2010-01-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fa 선택 방법 및 그를이용한 상향링크 대역 요구 방법
KR20090065166A (ko) * 2007-12-17 2009-06-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인접 기지국 광고 메시지방송 및 수신 방법과, 이들을 이용한 핸드오버 방법
AU2009229803B9 (en) * 2008-03-28 2014-02-27 Ntt Docomo, Inc.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basic frequency block specifying method and band control method
JP5224869B2 (ja) * 2008-03-28 2013-07-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KR101476443B1 (ko) * 2008-06-02 2014-1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오버레이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359676B1 (ko) * 2008-06-10 2014-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오버레이를 지원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공통제어채널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1514203B1 (ko) 2008-07-17 2015-04-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오버레이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WO2010016222A1 (ja) 2008-08-04 2010-02-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バンド割り当て方法、及び下りデータ通信方法
EP2334133B1 (en) 2008-09-29 2016-09-14 Sun Patent Trust Cce + numb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JP2010114537A (ja) * 2008-11-04 2010-05-20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KR101646777B1 (ko) 2009-01-28 2016-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미드앰블을 전송하는 방법
KR101711653B1 (ko) * 2009-08-24 2017-03-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고용량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EP2533452B1 (en) * 2010-02-02 2021-03-10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heduling downlink subframes
KR101208894B1 (ko) 2010-05-24 2012-12-06 주식회사 엠아이텍 생체이식형 의료기기의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20120093261A1 (en) * 2010-10-18 2012-04-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83425B1 (ko) 2011-08-01 2018-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를 이용하는 위폐 감별법
US9661453B2 (en) * 2013-03-16 2017-05-23 Fairwayiq, Inc. Intelligent golf course
US9907088B2 (en) * 2014-12-30 2018-02-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shar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CA2992851C (en) 2015-08-07 2021-11-09 Fairwayiq,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patrons at an activity ven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0222A1 (en) 1989-06-02 1990-12-05 ETAT FRANCAIS représenté par le Ministère des Postes, des Télécommunications et de l'Espace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subband coding of a digital signal
GB2267627B (en) * 1992-05-27 1996-01-03 Roke Manor Researc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761190A (en) * 1995-02-20 1998-06-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OFDM broadcast wave receiver
KR100236792B1 (ko) * 1997-03-21 2000-01-15 정태기 중첩 cdma(코드분할다원접속) 통신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US6175550B1 (en) * 1997-04-01 2001-01-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with dynamically scalable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method thereof
GB2332817A (en) 1997-12-16 1999-06-30 Northern Telecom Ltd Downlink frequency overlay for cellular radio system
KR100258645B1 (ko) * 1998-03-06 2000-06-15 권문구 열가소성난할로겐난연조성물
JP3957882B2 (ja) 1998-06-17 2007-08-15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電力制御方法及び電力制御装置
US6781980B1 (en) 1998-10-22 2004-08-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DMA transmitter and method generating combined high-rate and low-rate CDMA signals
US6792276B1 (en) 1999-07-13 2004-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ot spot with tailored range for extra frequency to minimize interference
US6882631B1 (en) 1999-09-13 2005-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laying two CDMA systems o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width
US6685215B2 (en) * 2000-01-07 2004-02-03 Milliken & Company Twelve-sided polygon-shaped air bag
US6865215B1 (en) * 2000-02-16 2005-03-08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Spread spectrum digital data communication overlay system and method
JP2002335191A (ja) 2001-05-10 2002-11-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方法
US7010316B2 (en) * 2001-09-28 2006-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hannel reverse link outer-loop power control
US7327765B1 (en) * 2002-02-15 2008-02-05 Broadcom Corporation Home phone line networking next generation enhancement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7630A (zh) * 2008-05-02 2011-05-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2077630B (zh) * 2008-05-02 2014-09-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US8964607B2 (en) 2008-05-02 2015-02-24 Ntt Docomo,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106180A (zh) * 2008-08-07 2011-06-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频带分配方法及发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40838A1 (en) 2006-10-26
EP1715705B1 (en) 2019-05-29
US7688926B2 (en) 2010-03-30
WO2006112677A1 (en) 2006-10-26
CN1855764B (zh) 2010-06-16
EP1715705A2 (en) 2006-10-25
KR20060110573A (ko) 2006-10-25
JP4276240B2 (ja) 2009-06-10
RU2007138977A (ru) 2009-04-27
RU2370893C2 (ru) 2009-10-20
JP2006304312A (ja) 2006-11-02
KR100830163B1 (ko) 2008-05-20
EP1715705A3 (en) 201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5764A (zh) 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8545C (zh) 通信系统的信道结构
CN1237740C (zh) 使用并行码树的下行链路调度方法
CN100344079C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控制系统和多路访问方法
CN1324926C (zh) 控制ofdm移动通信系统的mac层的运行状态的方法
EP2139249B1 (en)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36584C (zh) 减小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CN1941687A (zh) 广播业务信道与非广播业务信道的复用方法
CN1913418A (zh) 时分双工系统支持可变覆盖范围的方法
CN1507708A (zh) 一个方向使用ofdm而另一方向使用dsss的通信系统
CN102714872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于竞争的上行链路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64905A (zh) 一种无线系统频率资源分配方法、设备与无线通信系统
EP261124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backhaul link resource
CN101064555A (zh) 多跳接入网络的帧构造、帧处理方法及设备和系统
CN101030883A (zh) 一种中转系统及带宽分配和调度方法
CN1819479A (zh) 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分配方法、无线基站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922810A (zh) Ofdma系统和方法
CN1846361A (zh) 用于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控制介质接入控制层的操作状态的设备和方法
CN1797989A (zh)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的蜂窝通信系统的中继通信方法
CN1868227A (zh) 信令方法、系统、基站以及移动台
CN190689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高效控制信道结构的方法和装置
CN1741412A (zh) 无线网络中子信道分配的方法
CN101064865A (zh)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1031127A (zh) 上行fdma蜂窝系统的减小用户间同信道干扰的方法
CN1960352A (zh) 基于ofdma-fdd的无线中转通信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6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