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6180A - 频带分配方法及发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频带分配方法及发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6180A
CN102106180A CN2009801291088A CN200980129108A CN102106180A CN 102106180 A CN102106180 A CN 102106180A CN 2009801291088 A CN2009801291088 A CN 2009801291088A CN 200980129108 A CN200980129108 A CN 200980129108A CN 102106180 A CN102106180 A CN 102106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te
frequency 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ucch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91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内绫子
平松胜彦
中尾正悟
汤田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06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6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6Requirements on out-of-channel emi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for modulate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2Fixed resource parti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和LTE+(LTE Advanced:LTE推进)系统共存的混合系统中,通过LTE+系统的上行线路进行单载波传输时,减低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的频带分配方法。该频带分配方法是将LTE用UL频带邻接地配置到比LTE+用UL频带低的频带。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置,LTE+用的频带不被LTE移动台发送的上行线路控制信道(PUCCH等)分断,所以能够对LTE+移动台分配连续的宽频带。特别是,在上行线路,LTE+移动台进行单载波传输时,能够对单载波信号分配连续的频带,所以能够减轻PAPR。

Description

频带分配方法及发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和LTE+(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d:长期演进推进)系统共存的混合系统中的LTE系统和LTE+系统的上行线路的频带分配方法,以及适用于混合系统的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使用从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以下,简称为“基站”)至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以下,简称为“移动台”)的下行线路(DL:Downlink)和从移动台至基站的上行线路(UL:Uplink)进行通信。在下行线路中,发送下行的数据和下行的控制信号,在上行线路中,发送上行的数据和上行的控制信号。
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已对应关联,在对例如下行数据适用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动重发请求)时,移动台使用上行线路将表示下行线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移动台对下行线路数据进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长检查),如果CRC=OK(无差错)则将ACK(Acknowledgment:确认)作为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如果CRC=NG(有差错)则将NACK(NegativeAcknowledgment:不予确认)作为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使用例如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等上行线路控制信道将该响应信号发送到基站。
另外,基站将用于通知下行线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结果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移动台。使用例如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等下行线路控制信道将该控制信息发送到移动台。各个PDCCH占用一个或多个CCE。在一个PDCCH占用多个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时,1个PDCCH占用连续的多个CCE。根据用于通知控制信息所需的CCE数,基站对各个移动台分配多个PDCCH中的任一个PDCCH,将控制信息映射到与各个PDCCH占用的CCE对应的物理资源而发送。
另外,为了高效率地使用下行线路的通信资源,研究了将CCE和PUCCH对应关联。各个移动台能够根据该对应关联,从与映射了发往本台的控制信息的物理资源对应的CCE,判定用于发送来自本台的响应信号的PUCCH。
这样,由于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已对应关联,在希望使多个通信系统混合存在时,若对各个通信系统分配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则存在频率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希望在使用旧通信系统的频带中增加新通信系统时,不对旧通信系统的移动台进行任何变更而能够直接在新通信系统中使用。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专利文献1提出了频率重叠系统。
在专利文献1中,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为目的,在旧通信系统和新通信系统共存时,新通信系统设计为包含旧通信系统的频率,在新通信系统中,也包含旧通信系统的频率而进行调度。另外采用下述设计,使在旧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前置码信道(参照信号)和在新系统中使用的前置码信道(参照信号)之间的相关较低,提高信道估计精度。另外,在新通信系统和旧通信系统分别设置控制信道,以不同的频带发送。另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中,旧通信系统和新通信系统是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都在相同的频率配置下使用。
另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旧通信系统设为LTE,而将新通信系统设定为LTE+,LTE系统和LTE+系统共存的频率配置。在非专利文献1中,对LTE系统,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都配置在低频。但是,在这样的配置中,LTE系统的下行线路的中心频率和LTE+系统的下行线路的中心频率不同。因此,为了初始同步或HO(handover:切换)控制,在用于LTE和用于LTE+双方需要以各自的频率分别发送SCH(Synchronous Channel:同步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等控制信道。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有下述方法,即,在下行线路中共享中心频率,将用于LTE的下行线路配置在中心,将LTE+用DL频带和LTE用DL频带重叠而进行分配。图1表示此时的下行线路的频带的配置例。图1是LTE用DL频带为10MHz,并且LTE+用DL频带为40MHz时的例子。如图1所示,LTE+用DL频带配置为以LTE用DL频带的中心频率为中心而向两侧扩展。另外,使用LTE的中心频率发送LTE的SCH、BCH。另外,SCH为LTE和LTE+共用。另外,将BCH的差分等作为BCH+,通过LTE+用DL频带发送BCH+。
与如图1所示那样配置的DL频带对应的UL频带也表示在该图中。如图1所示,将UL频带的中心10MHz分配给LTE用UL频带,将与该LTE用UL频带重叠的40MHz分配给LTE+用UL频带。另外,在各个系统的上行线路的两端配置PUCCH和PUCCH+。PUCCH是LTE用的上行线路控制信道,PUCCH+是LTE+用的上行线路控制信道。在LTE系统中,在距中心频率各间隔5MHz的左右内侧配置PUCCH,在LTE+系统中,在距中心频率各间隔20MHz的左右内侧配置PUCCH+。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30431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Proposals for LTE-Advanced Technologies(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53/Docs/R1-081948.zip)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若将上行线路这样配置,则由于在上行线路的中央附近配置LTE用的PUCCH,所以无法将横跨40MHz频带而连续了的频带分配给LTE+用的数据发送。因此,在将单载波传输适用于上行线路时存在下述问题,即,由于无法分配连续的频带,所以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变高,功率利用效率变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LTE系统和LTE+系统共存的混合系统中,通过LTE+系统的上行线路进行单载波传输时,能够减轻PAPR的频率分配方法和发送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频带分配方法为,在第1通信系统和第2通信系统共存的混合系统中,将连续的频带分配给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所述第1通信系统为在上行线路中进行单载波传输的终端混合存在的通信系统,所述第2通信系统为使用其最大带宽比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最大带宽小的上行线路的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获取单元,在第1通信系统和第2通信系统共存的混合系统中,获取分配给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连续的频带的信息,所述第1通信系统为在上行线路中进行单载波传输的终端混合存在的通信系统,所述第2通信系统为使用其最大带宽比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最大带宽小的上行线路的通信系统;以及发送单元,在分配给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连续的频带进行单载波传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LTE系统和LTE+系统共存的混合系统中,通过LTE+系统的上行线路进行单载波传输的情况下,能够减轻PAPR。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系统和LTE+系统共存的混合系统的DL频带和UL频带的配置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DL频带和UL频带的配置例的图。
图3是表示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中心频率fc、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中心频率fc+和合计带宽Fwtotal的关系的图。
图4表示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DL频带和UL频带的配置例1的图。
图6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UL频带的配置例2(a)的图。
图6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UL频带的配置例2(b)的图。
图7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UL频带的配置例3(a)的图。
图7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UL频带的配置例3(b)的图。
图7C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UL频带的配置例3(c)的图。
图7D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UL频带的配置例3(d)的图。
图8表示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标号说明
100、200移动台装置
101无线接收单元
102信号分离单元
103解调/解码单元
104差错判定单元
105ACK/NACK生成单元
106BCH/BCH+接收单元
107、201PDCCH/PDCCH+接收单元
108频带计算单元
109调制/编码单元
110调度器
111无线发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在说明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和动作之前,说明实施方式中假定的通信系统。
(1)假定以下的系统作为旧通信系统和新通信系统。
旧通信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
新通信系统:LTE+(也称为“LTE Advanced”、“IMT advanced”或“4G”)
(2)通过BCH(Broadcast Channel)通知LTE系统的中心频率和频带。更详细而言,使用D-BCH(Dynamic-Broadcast Channel:动态广播信道)中包含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来进行通知。
(3)在LTE系统中,使用UL频带的两端的频带,发送两个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是发送ACK/NACK信息、CQI信息等控制信息的信道,LTE移动台装置(以下也称为“移动台”)使用PUCCH,将对下行线路数据的CRC的结果(ACK/NACK信息等)发送到基站装置(以下也称为“基站”)。另外,在LTE系统中,若增加PUCCH的数,则依次使用LTE频带的内侧的频带发送PUCCH。
另外,旧通信系统和新通信系统并不限于LTE和LTE+,在上行线路中进行单载波传输的新通信系统和使用其最大带宽比该新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最大带宽小的上行线路的旧通信系统共存的混合系统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另外,最大带宽是指系统的上行线路的最大带宽。例如,LTE系统的上行线路的最大带宽为20MHz,LTE+系统的上行线路的最大带宽为100MHz。也就是说,并不是必须将LTE+系统中的上行线路的最大带宽分配给LTE+基站。对各个基站从最大带宽以下的多个候补中设定使用上分配的带宽。LTE+用的带宽和LTE用的带宽分别单独地设定,所以有可能存在分配给LTE+用的带宽小于分配给LTE用的带宽的情况。
另外,PUCCH是用于反馈ACK或NACK的控制信道,有时也称为ACK/NACK信道。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下述形态,即,在LTE移动台和LTE+移动台共存的混合系统中,将LTE用的上行线路频带偏向低频配置,将LTE+用的上行线路频带偏向高频配置来使用。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置,LTE+用的频带不被LTE移动台发送的上行线路控制信道(PUCCH等)分断,所以能够对LTE+移动台分配连续的宽频带。特别是,在上行线路,LTE+移动台进行单载波传输时,能够对单载波信号分配连续的频带,所以能够减轻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基本配置例]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DL频带和UL频带中的LTE用频带和LTE+用频带的配置例。另外,LTE用频带是指LTE系统中使用的频带,LTE+用频带是指LTE+系统中使用的频带。
如图2所示,在DL频带中,将LTE用频带和LTE+用频带以其中心频率重叠地配置。另外,在LTE用DL频带和LTE+用DL频带重叠的频带10MHz使用LTE系统。具体而言,在LTE用DL频带和LTE+用DL频带重叠的频带10MHz,发送LTE用的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和BCH。使用该BCH,基站将LTE用UL频带的信息通知给LTE移动台和LTE+移动台。另外,在LTE+用DL频带中,发送LTE+用的BCH+。使用该BCH+,基站将LTE+用UL频带的信息通知给LTE+移动台。
LTE移动台接收以LTE用DL频带和LTE+用DL频带重叠的频带10MHz发送的BCH,获取LTE用UL频带的位置。
LTE+移动台具有与LTE系统的互换性,具有与LTE移动台的接收功能同样的功能。LTE+移动台使用与LTE移动台相同的接收方法,接收从基站以LTE用DL频带发送的信号。也就是说,与LTE移动台同样,LTE+移动台接收以LTE用DL频带和LTE+用DL频带重叠的频带10MHz发送的BCH,获取LTE用UL频带的位置。进而,LTE+移动台接收以LTE+用DL频带发送的BCH+,从BCH+中包含的LTE+用UL带宽的信息,获取LTE+用UL频带的位置。另外,在后面叙述LTE+用UL频带的位置的获取方法。
这样,通过将LTE用DL频带和LTE+用DL频带以其中心频率重叠地配置,能够在DL频带内同时收纳LTE移动台和LTE+移动台。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UL频带中,将LTE用频带配置在比LTE+用频带低的频带,而且与LTE+用频带邻接地配置。另外,在LTE用UL频带的两端配置PUCCH。在LTE系统中,规定了将PUCCH配置在LTE用UL频带的两端。另外,若增加PUCCH的数量,则PUCCH依次被配置到LTE用UL频带的内侧。而且,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LTE用UL频带一样,在LTE+用UL频带的两端配置PUCCH+。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LTE用UL频带邻接地配置到比LTE+用UL频带低的频带。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置,获得能够削减从基站通知移动台的频带的信息的信令量的效果。以下,说明其理由。在说明之前,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频带信息的信令方法。
如上所述,LTE+移动台使用BCH获取从基站通知的LTE用UL频带的信息。通知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MHz]和中心频率fc[MHz]作为LTE用UL频带的信息。在基站中,例如根据移动台的通信状况等,从1.4MHz、3MHz、5MHz、10MHz、15MHz的20MHz中选择带宽Fw。
进而,基站使用BCH+通知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和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的合计带宽Fwtotal。作为合计带宽Fwtotal,从多个候补例如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40MHz、60MHz、80MHz、100Mz中进行选择。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LTE用UL频带邻接地配置在比LTE+用UL频带低的频带。因此,LTE+移动台能够使用式(1)计算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
fc + = fc Fw 2 + Fw total - Fw 2 = fc + Fw total 2 · · · ( 1 )
也说是说,由于基站使用BCH通知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和中心频率fc,进而,基站只要使用BCH+仅通知合计带宽Fwtotal,即使不通知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LTE+移动台也能够使用式(1)获取分配给本台的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
这样,LTE+移动台通过将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中心频率fc以及合计带宽Fwtotal代入式(1),能够获取分配给本台的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这是因为将LTE用UL频带邻接地配置到比LTE+用UL频带低的频带。
因此,基站仅通知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中心频率fc以及合计带宽Fwtotal即可,能够削减相当于无需通知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和中心频率fc+的、用于通知LTE+用UL频带的信息的信令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LTE用UL频带邻接地配置到比LTE+用UL频带低的频带。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置,LTE+用的频带不被LTE移动台发送的上行线路控制信道(PUCCH等)分断,所以能够对LTE+移动台分配连续的宽频带。由此,在上行线路,LTE+移动台进行单载波传输时,能够对单载波信号分配连续的频带,所以能够减轻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特别是,LTE+系统的上行线路的最大带宽大于LTE系统的上行线路的最大带宽(20MHz),所以在将比LTE用的宽的带宽分配给LTE+用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确保连续的宽的带宽,所以PAPR的减轻效果显著。
另外,基站仅通知LTE用带宽Fw、LTE用频带的中心频率fc以及合计带宽Fwtotal,由此LTE+移动台能够使用式(1)而获取分配给本台的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这样,即使不通知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LTE+移动台也能够获取分配给本台的UL频带的信息,削减用于通知频带信息的信令量。
另外,将LTE用UL频带的带宽和LTE+用UL频带的带宽合计所得的带宽Fwtotal为从多个候补(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40MHz、60MHz、80MHz、100Mz)中选择,所以应预先准备的带宽的图案为10个即可。与此相对,在通知LTE+用UL带宽时,需要准备更多的图案。
另外,基站也可以使用BCH+通知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来代替合计带宽Fwtotal。此时,LTE+移动台通过使用式(2)能够获取合计带宽Fwtotal
Fw total = 2 × ( fc + - fc - Fw 2 ) · · · ( 2 )
另外,图3表示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中心频率fc、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中心频率fc+和合计带宽Fwtotal的关系。
[移动台装置的结构]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4的移动台装置100能够适用于LTE移动台和LTE+移动台双方。图4的移动台装置100构成为包括:无线接收单元101、信号分离单元102、解调/解码单元103、差错判定单元104、ACK/NACK生成单元105、BCH/BCH+接收单元106、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接收单元107、频带计算单元108、调制/编码单元109、调度器110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11。
无线接收单元101经由天线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下变频等的无线处理,将无线处理后的接收信号输出到信号分离单元102。
信号分离单元102将接收信号分离为接收数据、BCH、BCH+等控制信息以及PDCCH、PDCCH等的下行线路控制信道。信号分离单元102将接收数据输出到解调/解码单元103,将BCH、BCH+等的控制信息输出到BCH/BCH+接收单元106,将PDCCH、PDCCH等的下行线路控制信道输出到PDCCH/PDCCH+接收单元107。
解调/解码单元103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将解调/解码后的接收数据输出到差错判定单元104。
差错判定单元104判定接收数据中是否有差错,并将判定结果输出到ACK/NACK生成单元105。
ACK/NACK生成单元105在接收数据中没有差错时生成ACK,在有差错时生成NACK,并将生成的ACK/NACK输出到调度器110。
BCH/BCH+接收单元106从所输入的控制信息提取与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带宽Fw以及合计带宽Fwtotal有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输出到频带计算单元108。
PDCCH/PDCCH+接收单元107接收PDCCH或PDCCH+。PDCCH/PDCCH+接收单元107对应于接收到的PDCCH的CCE(ControlChannel Element)号,决定PUCCH中的ACK/NACK的发送位置,并将决定了的发送位置的信息输出到调度器110。另外,PDCCH/PDCCH+接收单元107对应于接收到的PDCCH+的CCE+号,决定PUCCH+中的ACK/NACK的发送位置,并将决定了的发送位置的信息输出到调度器110。另外,PDCCH+和PUCCH+之间的对应关联依据上述的基本配置例。
频带计算单元108使用式(1)和式(3),计算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和LTE+用UL带宽Fw+,将LTE用UL带宽Fw、中心频率fc以及LTE+用频带Fw+的信息输出到调度器110。
Fw+=Fwtotal-Fw…(3)
调制/编码单元109对发送数据和CQI等控制信号进行调制/编码而获得调制信号,将调制信号输出到调度器110。
调度器110将调制信号调度为适合的频带。具体而言,在使用LTE用UL频带时,调度器110使用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和中心频率fc的信息,将调制信号分配给LTE用UL频带的适合的频带。另外,在使用LTE+用UL频带时,调度器110使用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和中心频率fc+的信息,将调制信号分配给LTE+用UL频带的适合的频带。
另外,调度器110分别保持PDCCH和PUCCH之间的对应关联以及PDCCH+的PUCCH+之间的对应关联。另外,将对LTE用DL频带中的数据接收的ACK/NACK调度给与PDCCH的CCE号对应关联了的PUCCH。另外,将对LTE+用DL频带中的数据接收的ACK/NACK调度给与PDCCH+的CCE+号对应关联了的PUCCH+。
调度器110将调度后的调制信号输出到无线发送单元111。
无线发送单元111对调度后的调制信号进行单载波调制,并经由天线将单载波信号发送给基站。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LTE用UL频带邻接地配置到比LTE+用UL频带低的频带。基站仅通知LTE用UL频带的带宽Fw、中心频率fc以及合计带宽Fwtotal,由此LTE+移动台能够使用式(1)而获取分配给本台的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这样,即使不通知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而通过仅通知LTE用UL带宽Fw、LTE用UL频带的中心频率fc以及合计带宽Fwtotal,LTE+移动台也能够获取分配给本装置的UL频带的信息,并削减用于频带信息通知的信令量。
另外,通过将LTE用UL频带配置到比LTE+用UL频带低的频带,与将LTE用UL频带配置到比LTE+用UL频带高的频带的情况相比,线路质量良好,即使在LTE移动台远离基站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良好的通信质量。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PUCCH+的配置例。
在LTE系统中,若从基站发送PDCCH,则LTE移动台使用与配置了PDCCH的CCE号对应的PUCCH,将对下行线路的数据接收的ACK/NACK信号发送到基站。这样,在LTE系统中,将PDCCH的发送位置和发送ACK/NACK的PUCCH的发送位置对应关联,按照该对应关联的规则进行使用。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对LTE+系统适用了该LTE系统中的PDCCH和PUCCH之间的对应规则的例子。也就是说,在LTE+用UL频带的两端配置了PUCCH+。
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出PDCCH+和PUCCH+之间的新对应关联的规则,以下说明三个配置例。另外,以下,将两个PUCCH+区分开而将其称为第1PUCCH+和第2PUCCH+,并且说明为第1PUCCH+被配置到比第2PUCCH低的频率侧。另外,以下,以LTE用UL频带为10MHz而LTE+用UL频带为35MHz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配置例1]
图5表示配置例1。
在配置例1中,将LTE+用的第1和第2PUCCH+配置到LTE用的PUCCH的内侧。这样,使LTE+用的第1和第2的PUCCH+与LTE用的PUCCH邻接,并且将其配置在LTE用UL频带内,从而在LTE+用UL频带不发送第1和第2PUCCH+。由此,能够增加可分配给LTE+用的数据发送的带宽,从而能够发送更多的数据。
如上所述,将以LTE用的下行线路发送的PDCCH和以LTE用的上行线路发送的PUCCH对应关联,LTE移动台使用与已配置PDCCH的CCE号对应关联的PUCCH发送ACK/NACK。
另外,在配置例1中,第1PUCCH配置在LTE用UL频带的低频侧,第2PUCCH+配置在LTE用UL频带的高频侧,所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获得频率分集增益效果。另外,第1和第2PUCCH配置在LTE+用UL频带的低频侧,所以LTE+用UL频带较宽,即使LTE+移动台在LTE+用UL频带的高频带的发送困难时,LTE+移动台也能够发送第1和第2PUCCH+。
[配置例2]
在配置例2中,使第1PUCCH+与LTE用UL频带的低频侧的PUCCH邻接而且将其配置到LTE用UL频带外,将第2PUCCH+配置到LTE+用UL频带内。
A.配置例2(a)
图6A表示配置例2(a)。
在配置例2(a)中,使第1PUCCH+与PUCCH邻接并且将其配置到LTE用UL频带外。另外,使第2PUCCH+与高频侧的PUCCH邻接并且将其配置到LTE+用UL频带内。通过这样配置,在LTE用UL频带内不配置第1和第2PUCCH+,所以与配置例1相比,能够避免LTE用UL频带中的数据发送频带的减少。
B.配置例2(b)
图6B表示配置例2(b)。
在配置例2(b)中,使第1PUCCH+与低频侧的PUCCH邻接并且将其配置到LTE用UL频带外。另外,将第2PUCCH+配置到LTE+用UL频带内的高频侧的端部。通过这样配置,与本配置例2(a)相比,将第1PUCCH+和第2PUCCH+配置得更加相互远离,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频率分集增益效果。
另外,LTE+移动台将从配置第1PUCCH+的频带至配置第2PUCCH+的频带为止用作LTE+用UL频带时,在LTE+用UL频带的两端发送PUCCH+,从而能够在与LTE中的规则相同的规则下使用。
以上,说明了配置例2。这里,将配置例1和配置例2比较,与配置例1相比,在配置例2中,第1PUCCH+和第2PUCCH+之间的频率间隔更宽,所以能够提高PUCCH+的频率分集增益效果。
另外,在将LTE中的规则适用于LTE+时,若增加PUCCH+的数量,则将PUCCH+依次配置在LTE+用UL频带的内侧,所以在配置例2(a)和配置例2(b)的低频侧,PUCCH+和PUCCH之间有可能发生冲突。为了避免这样的冲突,需要将PUCCH配置到预计了PUCCH+的增加部分的区域,需要稍稍变更LTE中的规则。
[配置例3]
在配置例3中,将第1或第2PUCCH+的任一方配置到LTE用UL频带内。也就是说,将第1或第2PUCCH+的任一方作为两个PUCCH之间的插入信道。由此,在配置例3中,与配置例1相比能够削减占用LTE用UL频带的PUCCH+的数量。图7A、图7B、图7C以及图7D表示配置例3(a)、配置例3(b)、配置例3(c)以及配置例3(d)。
A.配置例3(a)
图7A表示配置例3(a)。
在配置例3(a)中,将第1和第2PUCCH+分别邻接地配置到两个PUCCH的高频侧。通过这样地配置,无需在LTE用UL频带的低频侧的频带外发送PUCCH+,而且与配置例1相比能够获得更高的频率分集增益效果。
B.配置例3(b)
图7B表示配置例3(b)。
在配置例3(b)中,将第1PUCCH+邻接地配置到低频侧的PUCCH的高频侧,将第2PUCCH+配置到LTE+用UL频带的高频侧的端部。与配置例3(a)相比,两个PUCCH+的频率间隔更宽,所以能够获得更高的频率分集增益效果。
C.配置例3(c)
图7C表示配置例3(c)。
在配置例3(c)中,将第1和第2PUCCH+分别邻接地配置到两个PUCCH的低频侧。通过这样地配置,与配置例1同样,能够确保连续的宽频带作为LTE+用UL频带,而且与配置例1相比,能够获得高的频率分集增益效果。但是,与配置例2同样,需要在LTE用UL频带外发送PUCCH+。
D.配置例3(d)
图7D表示配置例3(d)。
在配置例3(d)中,将第1PUCCH+邻接地配置到高频侧的PUCCH的低频侧,将第2PUCCH+配置到LTE+用UL频带的高频侧的端部。与配置例3(c)相比,两个PUCCH+的频率间隔变宽,所以能够获得高的频率分集增益效果。
以上,说明了配置例1~配置例3。以下,根据上述的配置例,说明配置PUCCH+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
[移动台的结构]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另外,在图8的移动台装置200中,对与图4共同的结构部分,附加与图4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8的移动台装置200相对于图4的移动台装置100,包括PDCCH/PDCCH+接收单元201来替代PDCCH/PDCCH+接收单元107。
PDCCH/PDCCH+接收单元201接收PDCCH或PDCCH+。PDCCH/PDCCH+接收单元201对应于接收到的PDCCH的CCE号,决定PUCCH中的ACK/NACK的发送位置,并将决定了的发送位置的信息输出到调度器110。另外,PDCCH/PDCCH+接收单元201对应于接收到的PDCCH+的CCE+号,决定PUCCH+中的ACK/NACK的发送位置,并将决定了的发送位置的信息输出到调度器110。另外,PDCCH+和PUCCH+之间的对应关联依据配置例1~配置例3中的任一个。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出了配置例1~配置例3作为PDCCH+和PUCCH+之间的新的对应关联规则。在配置例1~配置例3中,由于能够确保连续的LTE+用UL频带中的发送数据频带,所以能够在进行单载波传输时减轻PAPR。
另外,在PUCCH+的数量增加时,作为增加部分的PUCCH+的配置方法,也可以配置为与已配置了的PUCCH+邻接而且配置到PUCCH+的内侧或外侧。另外,作为增加部分的PUCCH+的配置方法,也可以是上述的配置例1~配置例3的组合。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以使用BCH+通知LTE+用UL频带的信息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BCH+以外的其他控制信息进行通知。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以BCH+被配置到LTE+用DL频带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BCH+配置到LTE用DL频带。
另外,LTE+移动台可以仅通过LTE+用UL频带进行通信,可以仅通过LTE用UL频带进行通信,或者也可以将LTE+用UL频带和LTE用UL频带合并使用来进行通信。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以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但本发明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另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一个芯片。虽然这里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的出现,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2008年8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204327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频带分配方法和发送装置作为LTE系统和LTE+系统共存的混合系统中的LTE系统和LTE+系统的上行线路的频带分配方法和适用于混合系统的发送装置等极为有用。

Claims (12)

1.频带分配方法,用于在第1通信系统和第2通信系统共存的混合系统中,将连续的频带分配给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所述第1通信系统为在上行线路中进行单载波传输的终端混合存在的通信系统,所述第2通信系统为使用其最大带宽比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最大带宽小的上行线路的通信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
将比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频带低且与该频带邻接的频带分配给所述第2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
所述第1通信系统与所述第2通信系统具有互换性,
使用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控制信道将所述混合系统的上行线路的带宽或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中心频率通知给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终端,
使用所述第2通信系统的控制信道将所述第2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中心频率及带宽通知给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终端及所述第2通信系统的终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
所述第1通信系统是LTE+,所述第2通信系统是LTE。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
使所述LTE+用的第1PUCCH+和第2PUCCH+与LTE用的PUCCH邻接,而且将其配置在LTE用频带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
使所述LTE+用的第1PUCCH+与LTE用的低频侧的PUCCH邻接,而且将其配置到LTE用频带外,
使所述LTE+用的第2PUCCH+与LTE用的高频侧的PUCCH邻接,而且将其配置到LTE用频带外。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
使所述LTE+用的第1PUCCH+与LTE用的低频侧的PUCCH邻接,而且将其配置到LTE用频带外,
将所述LTE+用的第2PUCCH+配置到LTE+用频带的高频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
使所述LTE+用的第1PUCCH+与LTE用的低频侧的PUCCH邻接,而且将其配置到LTE用频带内,
使所述LTE+用的第2PUCCH+与LTE用的高频侧的PUCCH邻接,而且将其配置到LTE用频带外。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
使所述LTE+用的第1PUCCH+与LTE用的低频侧的PUCCH邻接而且将其配置到LTE用频带内,
将所述LTE+用的第2PUCCH+配置到LTE+用频带的高频侧。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
使所述LTE+用的第1PUCCH+与LTE用的低频侧的PUCCH邻接,而且将其配置到LTE用频带外,
使所述LTE+用的第2PUCCH+与LTE用的高频侧的PUCCH邻接,而且将其配置到LTE用频带内。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
使所述LTE+用的第1PUCCH+与LTE用的高频侧的PUCCH邻接,而且将其配置到LTE用频带内,
将所述LTE+用的第2PUCCH+配置到LTE+用频带的高频侧。
12.发送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在第1通信系统和第2通信系统共存的混合系统中,获取分配给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连续的频带的信息,所述第1通信系统为在上行线路中进行单载波传输的终端混合存在的通信系统,所述第2通信系统为使用其最大带宽比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最大带宽小的上行线路的通信系统;以及
发送单元,通过分配给所述第1通信系统的上行线路的、连续的频带进行单载波传输。
CN2009801291088A 2008-08-07 2009-08-06 频带分配方法及发送装置 Pending CN1021061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4327 2008-08-07
JP204327/08 2008-08-07
PCT/JP2009/003778 WO2010016261A1 (ja) 2008-08-07 2009-08-06 周波数帯域割当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6180A true CN102106180A (zh) 2011-06-22

Family

ID=41663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91088A Pending CN102106180A (zh) 2008-08-07 2009-08-06 频带分配方法及发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88173B2 (zh)
EP (1) EP2312899A4 (zh)
JP (1) JP5366951B2 (zh)
CN (1) CN102106180A (zh)
WO (1) WO20100162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89838B1 (ko) * 2008-08-13 2011-12-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캐리어 집성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 및 상기 통신 시스템에 속하는 기지국 및 단말
US8417253B2 (en) 2010-02-23 2013-04-09 Intel Corporation Bandwidth and channel notification for wide-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3203677B1 (en) 2010-09-03 2020-12-09 Sun Patent Trust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143568B (zh) 2010-11-26 2015-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KR20140006200A (ko) * 2012-06-27 2014-01-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사물통신 서비스를 위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장치
WO2014071619A1 (zh) * 2012-11-09 2014-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共享的方法和基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5764A (zh) * 2005-04-20 2006-11-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08053895A1 (fr) * 2006-11-01 2008-05-08 Ntt Docomo, Inc. Dispositif terminal utilisateur et dispositif de station de ba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5633A (en) 1995-09-06 1998-09-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planning in a multi-system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0975184A1 (en) 1998-07-20 2000-01-26 Motorola, Inc. Method of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allocation scheme therefor
US8095134B2 (en) * 2006-10-27 2012-01-1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measurement
WO2008054322A2 (en) * 2006-11-02 2008-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yclically shifting a signal in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
KR101236624B1 (ko) * 2007-02-01 2013-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종망간 서비스 연동 방법과 장치 및 시스템
JP4483876B2 (ja) 2007-02-22 2010-06-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化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記憶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08117168A2 (en) * 2007-03-26 2008-10-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high bandwidth utilization
US8072918B2 (en) * 2007-04-03 2011-12-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Network-based inter-cell power control for multi-channel wireless networks
JP5024533B2 (ja) * 2007-06-19 2012-09-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ファレンス信号系列の割当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699052B1 (en) * 2008-04-07 2018-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of and a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radio access equipment for cellular wireless radio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5764A (zh) * 2005-04-20 2006-11-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频率重迭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08053895A1 (fr) * 2006-11-01 2008-05-08 Ntt Docomo, Inc. Dispositif terminal utilisateur et dispositif de station de bas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3GPP》", 4 July 20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016261A1 (ja) 2012-01-19
WO2010016261A1 (ja) 2010-02-11
JP5366951B2 (ja) 2013-12-11
EP2312899A1 (en) 2011-04-20
US20110134870A1 (en) 2011-06-09
US8588173B2 (en) 2013-11-19
EP2312899A4 (en) 201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33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device-to-device feedbac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7361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KR101750371B1 (ko) 크로스 캐리어 스케쥴링을 지원하는 tdd 통신시스템에서 물리채널의 송수신 타이밍을 정의하는 방법
JP655642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ンネル送受信方法
CN108111292B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US20180220404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00118B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CN101843155A (zh)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和控制信道分配方法
JP5158384B2 (ja) 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
CN102111884B (zh) 载波聚合场景下的r-pdcch传输方法和设备
JP6177991B2 (ja) 同じ周波数帯域を使用する複数のサイトに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装置
KR20210025670A (ko)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자원 풀 구성 방법, 장치, 통신 기기
CN101842999A (zh) 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和响应信号扩频序列控制方法
EP3549379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2106180A (zh) 频带分配方法及发送装置
CN110521161A (zh) 随机接入及响应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KR20110096679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비대칭 밴드 조합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20190137505A (ko) 무선 차량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42970B (zh) 基于资源单位的非许可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CN114175780A (zh) 终端及发送方法
WO2021029124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EP2395688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60277962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KR101018855B1 (ko) 자원 할당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5668061B2 (ja) アップリンク固定リソース割当て信号の送信及び受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