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5780A - 终端及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及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5780A
CN114175780A CN202080053259.6A CN202080053259A CN114175780A CN 114175780 A CN114175780 A CN 114175780A CN 202080053259 A CN202080053259 A CN 202080053259A CN 114175780 A CN114175780 A CN 114175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symbols
psfch
terminal
ps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32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内绫子
铃木秀俊
西尾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14175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57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3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each allocating device acting autonomously, i.e. without negotiation with other alloc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04L5/0083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symbol-by-symb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终端包括:电路,基于与某个时间区间中可使用的码元数相关的信息,决定时间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配置;以及发送机,根据配置进行信道的发送。

Description

终端及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及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已研究出了被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通信系统。在5G中,已研究了对需要增大高速通信业务,增大连接的终端数,需要高可靠性、低时延的每个用例,灵活地提供功能。作为国际标准组织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已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高度化和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NR)这两方面研究了通信系统的高度化。
3GPP已研究了在LTE系统中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的支持。在可使用比LTE系统更广的带域的NR中,也正研究V2X的支持(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38.885 V16.0.0,"Study on NR Vehicle-to-Everything(V2X)(Release 16),2019-03
发明内容
但是,针对提高无线通信的传输效率的信号发送方法,尚有研究的余地。
本公开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有助于提供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的传输效率的终端及发送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包括:电路,基于与某个时间区间中可使用的码元数相关的信息,决定所述时间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配置;以及发送机,根据所述配置进行所述信道的发送。
应予说明,这些总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以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或记录介质实现,也可以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的传输效率。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更多优点和效果将通过说明书和附图予以阐明。这些优点和/或效果分别由若干个实施方式、以及说明书及附图所记载的特征提供,但未必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同的特征而全部提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物理侧链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侧链路的码元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终端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基站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终端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终端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动作例1的侧链路的信道的配置例的图。
图8是表示动作例2的侧链路的信道的配置例的图。
图9是表示动作例3的侧链路的信道的配置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动作例4的侧链路的信道的配置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动作例5的侧链路的信道的配置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动作例6的侧链路的信道的配置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V2X例如设想了车辆之间(V2V:Vehicle to Vehicle)、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车辆与行人之间(V2P:Vehicle to Pedestrian)或车辆与网络之间(V2N:Vehicle to Network)的通信。
在V2V、V2I或V2P中,例如能够不经由与基站(例如,base station(BS),或者,在NR中也称为“gNB”,在LTE中也称为“eNB”)之间的网络,而使用被称为“侧链路(SL:Sidelink)”或“PC5”的链路,在终端(或者,也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直接进行收发。另外,在V2N中,例如设想了经由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链路(例如,也称为“Uu”)的通信。
例如根据SL带宽部分(Band width part,BWP)及资源池(resource pool)来设定侧链路所使用的资源。
SL BWP例如是终端能够用于侧链路的频带。例如,与对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链路(例如,Uu链路)设定的下行链路(Down link,DL)BWP及上行链路(Uplink,UL)BWP不同地设定SLBWP。此外,在SL BWP与UL BWP之间,频带也有可能会重叠。
资源池例如包含在SL BWP内的资源中指定的频率方向及时间方向的资源。例如,也可以对一个终端设定有多个资源池。
[NR中的侧链路]
在NR V2X中,对于侧链路中的收发研究了例如单播、组播及广播的支持。
单播中例如设想从发送终端(例如,也称为“发射机(transmitter)UE”或“Tx UE”)到接收终端(例如,接收机(receiver)UE或Rx UE)的一对一的发送。另外,组播中例如设想从发送终端到某个群组所含的多个接收终端的发送。另外,广播中例如设想从发送终端进行无确定接收终端的发送。
另外,在NR的侧链路中,研究了例如以下的信道的设定。
<PSCCH:physical SL control channel,物理侧链控制信道>
在PSCCH中,例如收发被称为“侧链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的控制信号。在SCI中,例如包含数据信号(例如,PSSCH:physical SL sharedchannel,物理侧链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之类的与PSSCH的收发相关的信息。
另外,例如在SCI中,可以包含与发送终端相关的信息(例如,层1源头ID(Layer1source ID))、以及与接收终端相关的信息(例如,层1目的地ID(Layer 1destinationID))。根据该信息来确定发送终端及接收终端。
<PSSCH>
在PSSCH中,例如收发数据信号。
<PSFCH>
在PSFCH中,例如收发针对PSSCH(例如,数据信号)的反馈信号(例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馈(feedback))。在反馈信号中,例如可以包含表示ACK(Acknowledgement,肯定确认)或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确认)的响应信号(例如,也被称为“ACK/NACK信息”、“HARQ-ACK”)。已研究了将反馈信号例如应用于在单播及组播中收发PSSCH的情况。ACK及NACK例如也可以分别被称为“HARQ-ACK”及“HARQ-NACK”。
<PSBCH:physical S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侧链广播信道>
在PSBCH中,收发广播信号。
[PSFCH]
接着,说明PSFCH。
在侧链路的单播中,例如,接收终端在判断为接收到的数据的解码已成功的情况下产生ACK,在判断为数据的解码已失败的情况下产生NACK。接着,接收终端例如在PSFCH中,发送包含表示所产生的ACK或NACK的ACK/NACK信息的反馈信号。
在侧链路的组播中,例如对于PSFCH中的反馈信号的发送,研究了两个方式。
第一个方式是例如与单播同样地,在PSFCH中发送反馈信号的方式。第二个方式是例如如下方式,即,接收终端在判断为接收到的数据的解码已失败的情况下在PSFCH中发送NACK,在数据的解码已成功的情况下不发送ACK。
在组播中,例如从多个接收终端向发送终端发送反馈信号。例如,如第二个方式那样,接收终端不发送ACK,因此,多个终端之间能够在相同的PSFCH中复用并发送反馈信号(换句话说,NACK)。另一方面,在如第一个方式那样各终端发送ACK及NACK中的某一者的情况下,例如按终端区分PSFCH的资源区域(以下,称为“PSFCH区域”)。
接着,说明PSFCH的格式的一例。
图1的(a)、图1的(b)及图1的(c)表示PSFCH的格式的一例。例如,图1的(a)表示如NR PUCCH格式0那样,通过序列来通知信息,并在一个码元中配置PSFCH的格式。图1的(b)表示使一个码元的PSFCH的格式反复(换句话说,进行repetition),在多个码元中配置PSFCH的格式。另外,图1的(c)表示如NR PUCCH格式2那样,在多个码元中配置PSFCH的格式。
PSFCH例如会有在时隙(换句话说,某个时间区间)内的可使用于侧链路的码元(以下,称为“侧链路码元”或“SL码元”)的后方(例如,最末尾),配置于不与PSCCH及PSSCH重叠的码元的情况(例如,参照图1的(a)及图1的(b)),以及与PSSCH受到频率复用(换句话说,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复用)的情况(例如,参照图1的(c))。
如上所述,PSFCH是发送针对PSSCH的反馈信号的信道。例如,接收终端接收PSSCH的信号,对PSSCH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在PSFCH中发送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包含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判定PSSCH的解码是否已成功的结果。
另外,对于在多少个时隙后或多少个码元后的PSFCH中发送针对PSSCH的反馈信号(换句话说,PSFCH的发送时机),例如可以考虑与PSSCH的解码或PSFCH的信号的产生之类的接收终端的处理相关的时间来设定。例如,会有如下方法,即,预先设定为在接收到PSSCH的时隙的多少个时隙后,或者如比多少个码元后的更后方的PSFCH等,并发送PSFCH。另外,也会有如下方法,即,在通过PSCCH被指示PSSCH的发送时,PSFCH的资源也被指定。
此外,图1所示的PSFCH并不限定于与针对时隙与PSFCH相同的PSSCH的反馈对应的情况,例如,也可与针对多少个时隙前的PSSCH的反馈对应。例如,在图1的(c)所示的PSFCH中,无法对针对相同时隙内的PSSCH的反馈进行FDM发送。由此,图1的(c)所示的PSFCH是发送针对未图示的前方的PSSCH的反馈信号的信道。
[侧链路的通信模式]
侧链路的通信例如有两个模式(例如,模式1(Mode 1)及模式2)。
在模式1下,基站决定(换句话说,调度)终端在侧链路中使用的资源(例如,称为“SL资源”)。
在模式2下,终端从预先设定的资源池内的资源中决定SL资源。换句话说,在模式2下,基站不对SL资源进行调度。
设想了例如在基站与终端之间已连接的状态下,在进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能够接收来自基站的指示的环境下,使用模式1。在模式2下,例如即使无来自基站的指示终端仍能够进行发送,因此,包含属于不同运营商(operator)的终端或覆盖范围外的终端在内,均能够进行侧链路通信。
以上,对侧链路进行了说明。
针对NR V2X的侧链路中的信道的配置(换句话说,也称为“映射”、“分配”),尚未充分地研究。
例如,当在相同的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或相邻的(例如,邻接的)载波中进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链路(例如,Uu链路)的DL通信和侧链路通信时,接收从基站发送的DL信号的终端会从侧链路通信受到干扰的影响,导致DL的接收质量劣化。
为了减少侧链路通信对DL信号造成的干扰,例如可在SL资源中使用Uu的UL码元而不使用Uu的DL码元。
例如,在模式2下,可设想终端无法从基站接收指示,因此,设想在SL资源中使用UL码元而不使用Uu的DL码元。
另外,在模式1下,也可以设定在SL资源中使用UL码元而不使用Uu的DL码元。或者,在模式1下,因为终端由基站指示使用哪个资源,因此,可设想在SL资源中,除了使用Uu的UL码元之外,还使用灵活(Flexible)码元。此外,灵活码元是有可能用于DL和UL这两者的码元。在Uu链路中,灵活码元例如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给终端。另外,被设定为灵活码元的码元例如也能够根据群组通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group common 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或者,称为“DCI格式2_0”)或单独的DCI的指示,被分配为DL码元和UL码元中的某一者。
图2表示侧链路的码元结构的一例。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时隙#0及时隙#2是使用于侧链路的资源池所含的时隙,时隙#1是使用于侧链路的资源池中不包含的时隙。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设为,例如,在模式1下,可将Uu链路(gNB-UE之间的链路)中的UL码元(例如,由“U”表示)或灵活码元(例如,由“F”表示)使用于侧链路。例如,可与Uu的码元设定不同地设定时隙内的SL码元。图2所示的由“X”表示的码元是未使用于侧链路的码元,由“SL”表示的码元是使用于侧链路的SL码元。如图2所示,即使是在Uu中灵活码元或UL码元,也有可能是未被设定为SL码元的码元。
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例如在模式2下,可将Uu链路中的UL码元(U)使用于侧链路。另外,在模式2下,与模式1同样地,例如可与Uu的码元设定不同地设定时隙内的SL码元。
在模式1和模式2这两个模式下,例如对终端设定资源池所含的时隙编号、以及时隙内的码元设定(例如,由“X”及“SL”表示的码元)之类的与侧链路相关的设定方法。
与侧链路相关的设定方法例如可以在规格(例如,标准)中被预先设定,可以在被称为“预配置(Pre-configured)”的应用层中被设定,也可以在安装于终端的订户标识符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中被预先设定,还可以通过被称为“配置(configured)”的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或其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之类的高层信令(例如,高层参数(higher layerparameter))而被设定。
另外,关于SL资源,时隙单位的设定、以及码元单位的设定也可以同时被设定,也可以单独被设定。例如,在侧链路的时隙单位的设定及码元单位的设定被单独设定的情况下,各个设定的更新频度也可以不同。
可如图2所示的例子那样,在Uu链路中,DL码元、灵活码元及UL码元的设定(例如,各码元的个数及位置的模式)有时会按时隙而不同。由此,SL码元的设定(例如,SL码元的个数及位置)也会按资源池内的时隙而不同。
此处,时隙内的SL码元数越少,则侧链路的分配信号的资源量越少,传输块尺寸(TBS:Transport Block Size)越小。TBS越小,则编码增益越低,控制信号相对于数据信号的开销的比例越大。另外,在侧链路通信中,例如当在初次发送时和重发时设定相同的TBS的情况下,初次发送的TBS越小,则重发时的TBS也会被设定得越小,因此,重发效率下降。这样,时隙内的SL码元数有时会不适合于PSSCH中的数据信号的收发,侧链路通信的传输效率会下降。
此外,此处说明了PSSCH,但对于侧链路的其他信道(例如,PSCCH、PSFCH或PSBCH),同样地,时隙内的SL码元数有时也有可能不适合于信号的收发。
因此,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对提高侧链路通信的传输效率的方法进行说明。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使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的设定值(例如,最小值)根据侧链路中的收发信号的信道而不同。通过这样的SL码元数的设定,例如能够根据配置于时隙的信道而确保不同的码元数,从而能够提高侧链路通信的传输效率。
(实施方式1)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0及终端200。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3所示的终端200中,信号分配部217(例如,相当于电路)基于与某个时间区间(例如,时隙)中可使用的码元数相关的信息,决定时间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配置。发送部218(例如,相当于发送机)具有根据配置进行信道的发送的发送机。
[基站的结构]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4中,基站100包括PSFCH设定部101、资源池设定部102、纠错编码部103、调制部104、信号分配部105、发送部106、接收部107、信号分离部108、解调部109及纠错解码部110。
PSFCH设定部101例如基于从资源池设定部102输入的资源池设定信息,按分配给终端200的资源池,设定被配置PSFCH的时隙。PSFCH设定部101例如也可以设定被配置PSFCH的时隙的周期(换句话说,PSFCH的发送周期。以下,表示为“N”)。或者,PSFCH设定部101例如还可以设定被配置PSFCH的时隙的偏移量(以下,表示为“L”)。PSFCH设定部101例如产生由周期N和偏移量L中的至少一者决定的与PSFCH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为“PSFCH设定信息”),并向资源池设定部102输出。另外,PSFCH设定部101向纠错编码部103输出包含PSFCH设定信息的高层信令。
资源池设定部102按终端200,设定使用于侧链路的资源池。例如,资源池设定部102产生与资源池的时间资源及频率资源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为“资源池设定信息”)。例如,资源池设定部102可以将可使用于资源池的时间资源(例如,码元)设定为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链路(例如,Uu链路)的UL码元。或者,在模式1下,资源池设定部102可以将可使用于资源池的码元设定为Uu链路的UL码元及灵活码元。
另外,资源池设定部102例如基于从PSFCH设定部101输入的PSFCH设定信息,判断分别被配置各信道(例如,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的码元数是否满足预定的码元数(以下,也称为“设定值”)。例如,资源池设定部102基于从PSFCH设定部101输入的PSFCH设定信息,判断被配置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的码元数是否为码元数的设定值(例如,后述的Y1~Y8之类的值)以上。
例如可以根据PSCCH、PSSCH、PSFCH或PSBCH之类的信道的类别、以及时隙中设定的信道的组合(例如,PSCCH和PSSCH)中的至少一者,设定码元数的设定值(换句话说,阈值)。
在被配置各信道的时隙的码元数为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资源池设定部102向纠错编码部103输出包含资源池设定信息的高层信令。另外,资源池设定部102向PSFCH设定部101、信号分配部105及信号分离部108输出资源池设定信息。在被配置各信道的时隙的码元数小于设定值的情况下,资源池设定部102可以不输出资源池设定信息。
纠错编码部103将发送数据信号(DL数据信号)及从PSFCH设定部101输入的高层信令作为输入,对输入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并向调制部104输出编码后的信号。
调制部104对从纠错编码部103输入的信号实施调制处理,并向信号分配部105输出调制后的数据信号。
信号分配部105例如基于从资源池设定部102输入的信息,确定例如可使用于基站100与终端200之间的链路(例如,Uu链路)的时隙、以及可使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时隙。接着,信号分配部105将从调制部104输入的数据信号(例如,DL数据信号或高层信令)分配到可使用于Uu链路的资源。所形成的发送信号向发送部106输出。
此外,资源池的设定也可以按终端200而不同。在此情况下,可使用于Uu链路的时隙按终端200而不同。
发送部106对从信号分配部105输入的信号实施上变频等无线发送处理,并经由天线向终端200发送。
接收部107经由天线接收从终端200发送的信号,实施下变频等无线接收处理,并向信号分离部108输出。
信号分离部108例如基于从资源池设定部102输入的信息,确定例如可使用于Uu链路的时隙、以及可使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时隙。接着,信号分离部108将从接收部107输入的已分配到可使用于Uu链路的资源的信号分离。信号分离部108向解调部109输出分离出的信号(例如,UL数据信号)。
解调部109对从信号分离部108输入的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并向纠错解码部110输出所获得的信号。
纠错解码部110对从解调部109输入的信号进行解码,获得来自终端200的接收数据信号(UL数据信号)。
此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即,基站100包括PSFCH设定部101及资源池设定部102,且产生包含PSFCH设定信息及资源池设定信息的高层信令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PSFCH设定信息和资源池设定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例如可以在被称为“预配置”的应用层中被设定,也可以在SIM中被预先设定。在此情况下,基站100可以不产生PSFCH设定信息或资源池设定信息而使用预先设定的信息。例如,基站100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资源池设定信息,对可使用于基站100与终端200之间的时隙进行识别,并向信号分配部105及信号分离部108输出表示可使用于基站100与终端200之间的时隙的信息。
[终端的结构]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5中,终端200包括接收部201、信号分离部202、SCI接收部203、Uu解调部204、Uu纠错解码部205、SL解调部206、SL纠错解码部207、PSFCH接收部208、ACK/NACK产生部209、PSFCH设定部210、资源池设定部211、SCI产生部212、Uu纠错编码部213、Uu调制部214、SL纠错编码部215、SL调制部216、信号分配部217及发送部218。
接收部201经由天线将接收信号接收,并在实施下变频等接收处理后,向信号分离部202输出。
信号分离部202基于从资源池设定部211输入的资源池设定信息,将从接收部201输入的信号中的对应于基站100与终端200之间的链路(例如,Uu链路)的信号分量分离,并向Uu解调部204输出。
另外,信号分离部202基于资源池设定信息,将从接收部201输入的信号中的侧链路的信号分量分离。接着,信号分离部202例如向SCI接收部203输出侧链路的信号分量中的PSCCH的信号。另外,信号分离部202基于从SCI接收部203输入的资源分配信息,将从接收部201输入的侧链路的信号分量中的发往终端200的PSSCH的信号分离,并向SL解调部206输出。
另外,信号分离部202基于从PSFCH设定部210输入的PSFCH设定信息、以及从资源池设定部211输入的资源池设定信息,确定被配置PSFCH的资源(例如,分配有从其他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的资源)。例如,信号分离部202可以基于与被配置PSFCH的时隙相关的信息、以及与终端200以前利用从SCI产生部212输入的资源分配信息向其他终端发送的PSSCH的信号相关的信息,确定来自其他终端的反馈信号(例如,ACK/NACK信息)的资源。接着,信号分离部202向PSFCH接收部208输出与所确定的资源相关的信息以及所确定的资源的信号。
SCI接收部203对从信号分离部202输入的PSCCH的信号分量进行解调,并进行解码。SCI接收部203例如尝试对PSCCH的信号的解调及解码,并在解码已成功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检测出PSCCH所含的SCI的情况下),向信号分离部202输出SCI所含的发往终端200的PSSCH的资源分配信息。此外,SCI接收部203例如可以基于SCI所含的发送目的地信息,判断SCI所含的信息是否为发往终端200的信息。
Uu解调部204对从信号分离部202输入的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并向Uu纠错解码部205输出所获得的解调信号。
Uu纠错解码部205对从Uu解调部204输入的解调信号进行解码,向PSFCH设定部210及资源池设定部211输出所获得的高层信令,并输出所获得的接收数据信号(或者,称为“Uu接收数据信号”)。
SL解调部206对从信号分离部202输入的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并向SL纠错解码部207输出所获得的解调信号。
SL纠错解码部207对从SL解调部206输入的解调信号进行解码,并对解码后的信号进行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RC)之类的错误判定。SL纠错解码部207向ACK/NACK产生部209输出判定结果。另外,在解码后的信号无错误的情况下,SL纠错解码部207输出所获得的接收数据信号(或者,称为“侧链路接收数据信号”)。
PSFCH接收部208基于从信号分离部202输入的信息,接收从其他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例如,针对终端200所发送的PSSCH的ACK/NACK信息)。
ACK/NACK产生部209基于从SL纠错解码部207输入的CRC的判定结果,产生ACK/NACK信息(例如,包含ACK和NACK中的某一者的信息),并向信号分配部217输出。例如,在为针对单播或组播的反馈信号的情况下,ACK/NACK产生部209可以基于CRC的判定结果,产生包含ACK和NACK中的某一者的ACK/NACK信息。或者,例如在为针对组播的反馈信号的情况下,ACK/NACK产生部209也可以在NACK的情况下向信号分配部217输出ACK/NACK信息,在ACK的情况下不输出ACK/NACK信息。
PSFCH设定部210例如基于从Uu纠错解码部205输入的高层信令所含的PSFCH设定信息,设定被配置PSFCH的时隙。被配置PSFCH的时隙例如可以由被配置PSFCH的时隙的周期N和偏移量L中的至少一者来决定。PSFCH设定部210向资源池设定部211、信号分离部202及信号分配部217输出所设定的信息。
资源池设定部211例如基于从Uu纠错解码部205输入的高层信令所含的资源池设定信息,设定终端200在侧链路中使用的资源池(例如,时间资源及频率资源)。
另外,在基站100与终端200之间的链路(例如,Uu链路)和侧链路重叠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于发生干扰的分量载波或BWP的情况下,资源设定部211例如可以判断可使用于资源池的码元是否为Uu链路的UL码元,或者是否为Mode1下的UL码元和灵活码元中的某一者。.
另外,资源池设定部211例如基于从PSFCH设定部210输入的被配置PSFCH的时隙、以及根据资源池设定信息而对每个信道(例如,PSCCH、PSSCH及PSFCH)设定的码元数的设定值,判断资源池内的时隙中的码元数是否满足条件。例如,资源池设定部211可以判断被配置PSCCH、PSSCH和PSFCH中的至少一者的时隙的码元数是否为码元数的设定值(例如,后述的Y1、Y2和Y3中的某一者)以上。在时隙的码元数为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资源池设定部211向SCI产生部212、信号分离部202及信号分配部217输出资源设定信息。而在时隙的码元数小于设定值的情况下,资源池设定部211不输出资源设定信息。
SCI产生部212例如基于从资源池设定部211输入的信息(例如,表示可使用于侧链路的时隙及资源的信息),设定发送PSSCH的资源。SCI产生部212产生包含与所设定的资源相关的信息的SCI。在SCI中,例如可包含对作为发送源的终端200进行识别的信息(例如,发送源ID)、以及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终端200进行识别的信息(例如,发送目的地ID)。SCI产生部212向信号分离部202及信号分配部217输出所产生的SCI。
Uu纠错编码部213将Uu链路的发送数据信号(UL数据信号)作为输入,对发送数据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并向Uu调制部214输出编码后的信号。
Uu调制部214对从Uu纠错编码部213输入的信号进行调制,并向信号分配部217输出调制信号。
SL纠错编码部215将侧链路的发送数据信号(侧链路数据信号)作为输入,对发送数据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并向SL调制部216输出编码后的信号。
SL调制部216对从SL纠错编码部215输入的信号进行调制,并向信号分配部217输出调制信号。
信号分配部217例如基于从资源池设定部211输入的信息、以及从SCI产生部212输入的信息,将包含SCI的PSCCH的信号、以及从SL调制部216输入的包含侧链路数据信号的PSSCH的信号分配到侧链路资源。另外,信号分配部217例如基于从PSFCH设定部210输入的被配置PSFCH的时隙的信息,将从ACK/NACK产生部209输入的ACK/NACK信息分配到侧链路资源。另外,信号分配部217例如将从Uu调制部214输入的信号分配到Uu链路的资源(例如,上行链路数据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资源)。信号分配部217向发送部218输出所分配到资源中的信号。
发送部218对从信号分配部217输入的信号实施上变频等无线发送处理,并进行发送。
此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即,终端200接收包含PSFCH设定信息及资源池设定信息的高层信令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PSFCH设定信息和资源池设定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例如可以在被称为“预配置”的应用层中被设定,也可以在SIM中被预先设定。在此情况下,终端200可以不接收PSFCH设定信息或资源池设定信息而使用预先设定的信息。例如,终端200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资源池设定信息,对可使用于基站100与终端200之间的时隙、以及可使用于侧链路的时隙进行识别,并在信号分离部202及信号分配部217中使用与这些时隙相关的信息。
[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
接着,说明基站100(参照图4)及终端200(参照图5)的动作的一例。
图6是表示终端200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侧链路中进行收发的终端200例如设定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的设定值(例如,最小数)(S101)。例如,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的设定值按信道(例如,PSCCH、PSSCH、PSFCH或PSBCH)而不同。
终端200设定与侧链路相关的参数(S102)。在与侧链路相关的参数中,例如可包含SL BWP、资源池及配置于各时隙的信道(例如,包含PSFCH)的设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与侧链路相关的参数而对终端200设定的SL码元数为SL码元数的设定值以上。换句话说,SL码元数满足设定值。终端200识别出不会被指示利用少于设定值的SL码元数进行信道的收发。例如,在被指示了少于设定值的SL码元数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以估计出该指示错误。
终端200基于所设定的参数进行侧链路通信(S103)。
此外,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的设定值、以及与侧链路相关的参数(例如,PSFCH设定信息及资源池设定信息)例如可以在标准中被预先设定给终端200,可以在被称为“预配置”的应用层中被设定给终端200,也可以在SIM中被预先设定给终端200,还可以通过被称为“配置”的SIB或其他RRC等高层而被设定给终端200。
接着,说明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的设定值(例如,最小值)。
例如,按信道或按信道的组合设定的设定值Y1、Y2、Y3及Y4可以以如下方式设定。另外,也可以组合两个以上地设定以下的设定值Y1、Y2、Y3及Y4。
<Y1码元>
在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Y1码元以上的情况下,终端200能够将PSCCH、PSSCH及PSFCH配置在时隙内。
<Y2码元>
在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Y2码元以上的情况下,终端200能够将PSCCH及PSSCH配置在时隙内。另外,对于Y1与Y2的组合,在Y1>Y2且Y1>SL码元≥Y2的情况下,终端200只要不配置PSFCH,就能够将PSCCH及PSSCH配置在时隙内。
<Y3码元>
在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Y3码元以上的情况下,终端200能够将PSFCH配置在时隙内。另外,对于Y1与Y3的组合,在Y1>Y3且Y1>SL码元数≥Y3的情况下,终端200只要不配置PSCCH及PSSCH,就能够将PSFCH配置在时隙内。
<Y4码元>
在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Y4码元以上的情况下,终端200能够将PSBCH配置在时隙内。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例1。
[动作例1]
在动作例1中,Y1及Y2被设定给终端200。
另外,PSFCH的发送时机例如被设定为周期N。换句话说,按N时隙配置PSFCH。
另外,对终端200设定在可使用于侧链路的各时隙(换句话说,资源池内的时隙)中收发的信道(例如,PSCCH、PSSCH和PSFCH中的至少一者)。
另外,对于终端200,例如基于在可使用于侧链路的时隙中收发的信道的设定,设定该时隙中的SL码元数。例如,被配置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中的SL码元数被设定为Y1以上的码元数。另外,例如被配置PSCCH及PSSCH的时隙中的SL码元数被设定为Y2以上的码元数。
在动作例1中,被配置PSFCH的时隙中也被配置PSCCH及PSSCH。另外,对于被配置PSFCH的任何时隙,SL码元数被设定为Y1以上的码元数。另一方面,有可能在不被配置PSFCH的时隙中,例如被配置PSCCH及PSSCH。另外,对于不被配置PSFCH而被配置PSCCH及PSSCH的任何时隙,SL码元数均被设定为Y2以上的码元数。
此外,例如可以预先决定对于终端200接收到的PSSCH的PSFCH的发送时机(例如,可在从接收到PSSCH的时隙起的多少个时隙后进行发送)。
图7表示动作例1的侧链路的信道配置例。
在图7中,将PSFCH的码元数设为1码元。另外,PSFCH配置在时隙内的SL码元的后方(例如,最末尾)。另外,在图7中,设Y1=6,Y2=4,N=4。
如图7所示,在与PSFCH的发送周期相应的时隙#0及时隙#4中,配置PSCCH、PSSCH及PSFCH。时隙#0及时隙#4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分别为11码元及6码元。由此,在时隙#0及时隙#4中,SL码元数为6码元以上,满足Y1(=6)以上这一条件。
另外,如图7所示,在与PSFCH的发送周期不相应的时隙#2中,配置PSCCH及PSSCH。时隙#2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5码元。由此,时隙#2不满足SL码元数为Y1(=6)以上这一条件。但是,时隙#2并非为被配置PSFCH的时隙,满足Y2(=4)以上这一条件。换句话说,在时隙#2中,即使不满足SL码元数为Y1以上这一条件,终端200仍能够配置PSCCH及PSSCH。
在动作例1中,如图7所示,对终端200设定的资源池中包含被配置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0及时隙#4、以及被配置PSCCH及PSSCH的时隙#2(换句话说,不被配置PSFCH的时隙)。在动作例1中,终端200在各时隙中配置与SL码元数对应的信道。例如,对各时隙设定与所设定的信道对应的设定值(例如,Y1或Y2)以上的码元数。
另外,在动作例1中,例如与配置于SL码元数小于Y1的时隙的信道数(在动作例1中为2个)相比,配置于SL码元数为Y1以上的时隙的信道数(在动作例1中为3个)更多。换句话说,在动作例1中,可在资源池内的时隙中的SL码元数少的时隙(例如,包含不足Y1的SL码元数的时隙)中配置PSCCH及PSSCH而不配置PSFCH。另外,在动作例1中,例如可在资源池内的时隙中的SL码元数多的时隙(例如,包含Y1以上的SL码元数的时隙)中配置PSCCH、PSSCH及PSFCH。
根据该时隙的信道配置,即使是SL码元数少的时隙,通过不配置PSFCH,仍能够确保可使用于PSSCH的码元数,因此,例如能够提高PSSCH的传输效率(例如,重发效率)。
另外,在动作例1中,例如对终端200设定了与PSFCH相关的设定(例如,PSFCH的发送周期N)、及每个时隙的SL码元结构(例如,SL码元数)。另外,在动作例1中,未设想被设定为配置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例如,时隙#0及时隙#4)的SL码元数不满足Y1的情况(例如,小于Y1的情况)。同样地,未设想被设定为配置PSCCH及PSSCH而未被设定为配置PSFCH的时隙(例如,时隙#2)的SL码元数不满足Y2的情况(例如,小于Y2的情况)。
因此,终端200基于对终端200设定的信息(例如,与对时隙设定的可使用的SL码元数相关的信息、或者与配置于时隙的信道相关的信息),决定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配置,并根据所决定的信道的配置进行信道的发送。
另外,终端200可以基于各时隙中的信道配置、以及与配置于各时隙的信道对应的SL码元数的设定值,判定对各信道设定的SL码元的设定是否为所设想的设定。
例如,终端200在判定出SL码元的设定为所设想的设定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对终端200设定的信息进行侧链路的收发。
另一方面,终端200在判定出SL码元的设定并非为所设想的设定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判断为错误地接收了与侧链路相关的设定信息(例如,PSFCH设定信息或资源池设定信息)。例如,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被配置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的SL码元数小于Y1的情况下,或者在被配置PSCCH及PSSCH的时隙的SL码元数小于Y2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以判断为错误地接收了与侧链路相关的设定信息。终端200也可以在判断为错误地接收了与侧链路相关的设定信息的情况下,例如重新取得设定信息。
这样,在动作例1中,例如满足被配置PSFCH的时隙的设定条件(例如,SL码元数与设定值Y1或设定值Y2之间的关系)的参数被设定给终端200。根据该参数设定,终端200只要根据对终端200设定的参数进行动作即可,从而能够简化终端200中的动作。
此外,在图7中,以PSFCH的发送周期N=4为例,说明了PSFCH配置于时隙编号4K(K是整数)的例子,但N的值并不限定于4,也可以是其他的值。例如,也可以将N的值设为5的倍数。在Uu链路中,例如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的周期被设定为5的倍数(例如,5、10、20、40、80、160)。例如,在终端200以时隙单位区分Uu链路中的SSB的监视与侧链路的收发的情况下,通过将PSFCH的周期N设定为5的倍数,容易支持两个链路的处理(例如,收发)。
另外,PSFCH的发送时机的设定并不限定于发送周期N,也可以基于偏移量L。例如,在设定偏移量L的情况下,PSFCH配置于时隙编号4K+L(K是整数)。例如,偏移量L是小于N的整数,可由L=(0、1、..N-1)表示。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通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200基于时隙中可使用的SL码元数,决定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配置,并根据所决定的信道的配置,进行信道的发送。
例如,在设定有PSCCH、PSSCH及PSFCH之类的多个信道的时隙中的SL码元数多的情况下(例如,SL码元数为Y1以上的时隙),终端200将PSCCH、PSSCH及PSFCH配置于该时隙。另一方面,在设定有多个信道的时隙中的SL码元数少的情况下(例如,SL码元数不足Y1的时隙),终端200例如配置PSCCH及PSSCH而不配置PSFCH。
换句话说,即使是PSFCH的发送周期N的时隙,在不满足发送PSFCH(换句话说,PSCCH、PSSCH及PSFCH这3个信道)的SL码元数的条件(例如,Y1以上)的情况下,终端200也会配置PSCCH及PSSCH而不配置PSFCH。另外,在此情况下,例如,终端200也可以将PSCCH或PSSCH的信号分配到设定给PSFCH的资源。
根据该时隙的信道配置,即使在PSFCH的发送周期N中的用于发送PSFCH的码元数不足的时隙中,终端200也能够收发侧链路的其他信道(例如,PSCCH或PSSCH)。例如,即使在PSFCH的发送周期N与可使用于侧链路的时隙的周期难以匹配的情况下,终端200仍能够实施侧链路的收发。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侧链路通信的传输效率。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例(例如,动作例2及动作例3)。
[动作例2]
在动作例2中,Y1及Y2被设定给终端200。
另外,PSFCH的发送时机例如被设定为周期N。换句话说,按N时隙配置PSFCH。
另外,在动作例2中,与动作例1同样地,对于被配置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设置SL码元数为Y1码元以上这一条件。另外,对于被配置PSCCH及PSSCH而不被配置PSFCH的时隙,设置SL码元数为Y2码元以上这一条件。
但是,与动作例1不同,动作例2允许PSFCH的发送周期N的时隙不满足SL码元数为Y1码元以上这一条件。换句话说,在动作例2中,可在PSFCH的发送周期N的时隙中设定小于Y1码元的SL码元。
在预计配置PSFCH的时隙不满足SL码元数为Y1码元以上这一条件的情况下,终端200例如可以在满足SL码元数为Y2码元以上这一条件的情况下配置PSCCH及PSSCH而不配置PSFCH。此外,在不满足SL码元数为Y2码元以上这一条件的情况下,终端200例如可以不配置PSFCH、PSCCH及PSSCH,或者也可以配置对应于其他条件(例如,对应于与Y1及Y2不同的设定值的条件)的信道。
图8表示动作例2的侧链路的信道配置例。
在图8中,将PSFCH的码元数设为1。另外,PSFCH配置在时隙内的SL码元的后方(例如,最末尾)。另外,在图8中,设Y1=6,Y2=4,N=2。
如图8所示,与PSFCH的发送周期相应的时隙#0、时隙#4及时隙#6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分别为11码元、6码元及6码元。由此,在时隙#0、时隙#4及时隙#6中,SL码元数为6码元以上,满足Y1(=6)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CCH、PSSCH及PSFCH。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与PSFCH的发送周期相应的时隙#2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5码元。由此,在时隙#2中,SL码元数满足Y2(=4)以上这一条件而不满足Y1(=6)以上这一条件,因此,可配置PSCCH及PSSCH而不配置PSFCH。
另外,如图8所示,与PSFCH的发送周期不相应的时隙#3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14码元。由此,在时隙#3中,SL码元数满足Y2(=4)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CCH及PSSCH。
在动作例2中,例如对终端200设定了与PSFCH相关的设定(例如,PSFCH的发送周期N)、以及每个时隙的SL码元结构(例如,SL码元数)。另外,在动作例2中,例如,被设定为配置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例如,图8的时隙#2)的SL码元数有时也会小于Y1码元。即使在时隙的SL码元数小于Y1的情况下,在满足Y2以上的条件时(例如,Y1>SL码元数≥Y2),终端200仍设想配置PSCCH及PSSCH。
换句话说,终端200在SL码元数为Y1以上的情况下,将PSCCH、PSSCH及PSFCH配置于该时隙,在SL码元数小于Y1的情况下,配置PSCCH、PSSCH和PSFCH中的一部分的信道(例如,PSCCH及PSSCH),而不配置剩余的信道(例如,PSFCH)。另外,在配置PSCCH及PSSCH时,为了PSFCH而确保的资源例如可被分配给PSCCH或PSSCH。
根据该时隙的信道配置,在动作例2中,例如即使在PSFCH的发送周期N的时隙中存在SL码元数小于Y1的时隙的情况下,通过跳过PSFCH的发送,终端200也能够在该时隙中收发PSCCH及PSSCH。
此外,在对于预定由发送被跳过的PSFCH发送的反馈信号(例如,ACK/NACK信息)的处理中,例如可应用以下的方法。
(1)终端200例如可以取消(换句话说,可以放弃)PSFCH(例如,ACK/NACK信息)的发送。另外,例如,发送了对应于PSFCH的PSSCH(例如,数据信号)的其他的终端200在能够识别出PSSCH的接收终端放弃PSFCH的情况下,可以分配不进行反馈信号的收发的信号。
(2)终端200例如可以在跳过了PSFCH的发送的时隙的下一个侧链路用时隙中发送PSFCH。例如,在图8中,终端200可以在跳过了PSFCH的发送的时隙#2的下一个的时隙#3中发送PSFCH。通过该PSFCH的发送,能够减少反馈信号的时延量。此外,发送PSFCH的时隙不限于跳过了PSFCH的发送的时隙的下一个时隙,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时隙之后的时隙。
(3)终端200例如可以在跳过了PSFCH的发送的时隙的下一个PSFCH的发送时机(例如,N时隙后或L时隙后)中发送PSFCH。例如,在图8中,终端200可以在时隙#2的下一个PSFCH的发送时机即时隙#4中发送PSFCH。
(4)例如在跳过了PSFCH的发送的时隙的下一个侧链路用时隙或作为下一个PSFCH的发送时机的时隙中配置其他的发送ACK/NACK信息的PSFCH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以在该PSFCH中将ACK/NACK信息捆绑并发送。此处,“捆绑”是指如下方法,即,只要在多个ACK/NACK信息中有一个NACK则设定NACK,若全部为ACK则设定ACK。
(5)例如在跳过了PSFCH的发送的时隙的下一个侧链路用时隙或作为下一个PSFCH的发送时机的时隙中,配置其他的发送ACK/.NACK信息的PSFCH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以将ACK/NACK信息复用并发送。此外,在将ACK/NACK信息复用并发送的情况下,信息量会增加,因此,终端200例如也可以利用多个序列或资源来发送ACK/NACK信息。
[动作例3]
在动作例1(例如,图7)及动作例2(例如,图8)中,对PSFCH配置于侧链路用资源池的时隙内的最后码元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9所示,PSFCH也可以配置于侧链路用资源池的时隙内的多个码元。在图9中,PSFCH配置于时隙内的6码元。换句话说,图9所示的信道的格式是PSFCH配置于6码元,且PSCCH配置于2码元的格式。
另外,Y1及Y2的设定值例如也可以根据PSFCH的格式而不同。例如,如动作例1(图7)或动作例2(图8)那样,在PSFCH配置于时隙内的最后码元的格式中,设定Y1=6及Y2=4。相对于此,如图9所示,在PSFCH配置于时隙内的多个码元(例如,6码元)的格式中,可以设定Y1=8及Y2=5。例如,在图9中,在时隙内的SL码元数为Y1=8以上的情况下,终端200能够不使PSCCH(2码元)与PSFCH(6码元)在时间区域中重叠而进行发送。
例如,如图9所示,在与PSFCH的发送周期相应的时隙#0及时隙#4中,SL码元数=11码元及8码元,其为Y1以上,因此,终端200配置PSCCH、PSSCH及PSFCH。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与PSFCH的发送周期相应的时隙#2中,SL码元数=5码元,其小于Y1且为Y2以上,因此,终端200配置PSCCH及PSSCH而不配置PSFCH。
此外,说明如下情况,即,在图9所示的格式中,例如Y1及Y2这两个值分别与图7及图8所示的格式的Y1及Y2不同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不依赖于PSFCH的格式而将Y2的值设定为相同的值。
另外,在图9中,作为一例,PSFCH和PSSCH被配置于相同的码元,但PSFCH和PSCCH不被配置于相同的码元。根据该配置,能够确保PSCCH的发送功率。PSCCH及PSFCH均为控制信号,例如可比PSSCH更优先地被分配发送功率。若PSCCH和PSFCH配置于相同的码元,则例如PSCCH的发送功率会下降,因此,不将PSCCH和PSFCH配置于相同的码元。此外,例如在发送中不易出现PSCCH的发送功率下降的影响的情况下,也可以将PSCCH及PSFCH配置于相同的码元。
以上,分别说明了动作例2及动作例3。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通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200基于时隙中可使用的SL码元数,决定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配置,并根据所已决定的信道的配置,进行信道的发送。
例如,在设定有PSCCH、PSSCH及PSFCH之类的多个信道的时隙中的SL码元数多的情况下(例如,SL码元数为Y1以上的时隙),终端200将PSCCH、PSSCH及PSFCH配置于该时隙。另一方面,在设定有多个信道的时隙中的SL码元数少的情况下(例如,SL码元数不足Y1的时隙),终端200例如配置PSFCH。
根据该时隙中的信道配置,例如即使在用于发送多个信道的SL码元数不足的时隙中,终端200仍能够发送PSFCH的信号,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隙。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侧链路通信的传输效率。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例4。
[动作例4]
在动作例4中,Y1及Y3被设定给终端200。
另外,PSFCH的发送时机例如被设定为周期N。换句话说,按N时隙配置PSFCH。
另外,在动作例4中,与动作例1同样地,对于被配置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设置SL码元数为Y1码元以上这一条件。另外,对于被配置PSFCH而不被配置PSCCH及PSSCH的时隙,设置SL码元数为Y3码元以上这一条件。
但是,与动作例1不同,动作例4允许PSFCH的发送周期N的时隙不满足SL码元数为Y1码元以上这一条件、或SL码元数为Y3码元以上这一条。换句话说,在动作例4中,可在PSFCH的发送周期N的时隙中设定小于Y1码元或小于Y3码元的SL码元。
在预计配置PSFCH的时隙不满足SL码元数为Y1码元以上这一条件的情况下,终端200例如可以在满足SL码元数为Y3码元以上这一条件的情况下配置PSFCH而不配置PSCCH及PSSCH。
图10表示动作例4的侧链路的信道配置例。
在图10中,将PSFCH的码元数设为1。另外,PSFCH配置在时隙内的SL码元的后方(例如,最末尾)。另外,在图10中,设Y1=6,Y3=2,N=2。在动作例4中,作为一例,设想发送PSFCH的1码元、以及与发送PSFCH之前的自动增益控制(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的处理时间对应的1码元总计2码元而设定Y3。
如图10所示,与PSFCH的发送周期相应的时隙#0及时隙#4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分别为11码元及6码元。由此,在时隙#0及时隙#4中,SL码元数为6以上,满足Y1(=6)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CCH、PSSCH及PSFCH。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与PSFCH的发送周期相应的时隙#2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2码元。由此,在时隙#2中,SL码元数满足Y3(=2)以上这一条件而不满足Y1(=6)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FCH而不配置PSCCH及PSSCH。
另外,如图10所示,与PSFCH的发送周期不相应的时隙#3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4码元。由此,在时隙#3中,SL码元数满足Y2(=4)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CCH及PSSCH。
在动作例4中,例如对终端200设定了与PSFCH相关的设定(例如,PSFCH的发送周期N)、以及每个时隙的SL码元结构(例如,SL码元数)。另外,在动作例4中,例如,被设定为配置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例如,图10的时隙#2)的SL码元数有时也会小于Y1码元。即使在时隙的SL码元数小于Y1的情况下,当满足Y3以上的条件时(例如,Y1>SL码元数≥Y3),终端200仍设想配置PSFCH。
换句话说,终端200在SL码元数为Y1以上的情况下,将PSCCH、PSSCH及PSFCH配置于该时隙,在SL码元数小于Y1的情况下,配置PSCCH、PSSCH和PSFCH中的一部分的信道(例如,PSFCH),而不配置剩余的信道(例如,PSCCH及PSSCH)。
根据该时隙的信道配置,在动作例4中,例如即使在PSFCH的发送周期N的时隙中存在SL码元数小于Y1的时隙的情况下,通过不配置PSCCH及PSSCH,终端200仍能够在该时隙中收发PSFCH。由此,根据动作例4,能够减少反馈信号的时延。换句话说,在动作例4中,即使在SL码元数少的时隙(例如,SL码元数小于Y1而无法发送PSCCH及PSSCH的时隙)中,终端200也能够发送PSFCH(例如,1码元),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即,根据Y1、Y3及N的值,求出配置PSFCH而不配置PSCCH及PSSCH的时隙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预先设定配置PSFCH而不配置PSCCH及PSSCH的时隙。在该时隙中,例如设定PSFCH的配置而不设定PSCCH及PSSCH的配置。在配置PSFCH的时隙中,终端200例如也可以不监视PSCCH及PSSCH,例如能够不进行被称为“感测(sensing)”的检测其他终端是否发送了信号的动作而减少功耗。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通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200基于时隙中可使用的SL码元数,决定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配置,并根据所决定的信道的配置进行信道的发送。
例如,在设定有PSCCH、PSSCH及PSFCH之类的多个信道的时隙中的SL码元数多的情况下(例如,SL码元数为Y1以上的时隙),终端200将PSCCH、PSSCH及PSFCH配置于该时隙。
另一方面,终端200在设定有多个信道的时隙中的SL码元数少的情况下(例如,SL码元数不足Y1的时隙),终端200可以将多个信道中的一部分的信道配置于该时隙,而不配置剩余的信道。一部分的信道例如也可以是PSSCH(例如,将数据信号发送的信道)和PSCCH(例如,将数据信号的分配信息发送的信道)中的某一者。或者,一部分的信道例如还可以是PSSCH和PSCCH中的某一者及PSFCH。
根据该时隙中的信道配置,例如即使在用于发送多个信道的SL码元数不足的时隙中,终端200仍能够发送PSCCH或PSSCH的信号,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隙。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侧链路通信的传输效率。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例(动作例5及动作例6)。
[动作例5]
在动作例5中,Y1、Y5及Y6被设定给终端200。
<Y5码元>
在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Y5码元以上的情况下,终端200能够将PSSCH配置在时隙内。另外,在使用Y1与Y5的组合的情况下,当Y1>Y5且Y1>SL码元≥Y5时,终端200无法在时隙中配置PSCCH,但能够配置PSSCH。
<Y6码元>
在被配置PSFCH的时隙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Y6码元以上的情况下,终端200能够将PSSCH及PSFCH配置在时隙内。另外,在使用Y1与Y6的组合的情况下,当Y1>Y6且Y1>SL码元≥Y6时,终端200无法在时隙中配置PSCCH,但能够配置PSSCH及PSFCH。
例如,在动作例5中,与动作例1同样地,对于被配置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设置SL码元数为Y1码元以上这一条件。另外,对于被配置PSSCH而不被配置PSCCH的时隙,设置SL码元数为Y5码元以上这一条件。另外,对于被配置PSSCH及PSFCH而不被配置PSCCH的时隙,设置SL码元数为Y6码元以上这一条件。
图11表示动作例5的侧链路的信道配置例。
在图11中,将PSFCH的码元数设为1。另外,PSFCH配置在时隙内的SL码元的后方(例如,最末尾)。另外,在图11中,设Y1=8,Y5=4,Y6=6,并设PSFCH的发送周期N=2。
如图11所示,与PSFCH的发送周期相应的时隙#0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11码元。由此,在时隙#0中,SL码元数满足Y1(=8)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CCH、PSSCH及PSFCH。
另外,如图11所示,与PSFCH的发送周期不相应的时隙#1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4码元。由此,在时隙#1中,SL码元数虽不满足Y1(=8)以上这一条件,但满足Y5(=4)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SCH。
另外,如图11所示,与PSFCH的发送周期相应的时隙#2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6码元。由此,在时隙#2中,SL码元数虽不满足Y1(=8)以上这一条件,但满足Y6(=6)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SCH及PSFCH。
在如图11所示的时隙#1及时隙#2这样,无PSCCH地配置PSSCH的情况下,终端200在前方的时隙中发送指示接收相关PSSCH的SCI(换句话说,PSCCH)。例如,在图11中,通过由时隙#0的PSCCH发送的SCI指示接收时隙#0、时隙#1及时隙#2的PSSCH。例如,终端200可以通过SCI指示连续的时隙数,也可以指示分配的时隙编号。例如,在图11中,终端200在时隙#0、时隙#1及时隙#2中发送相同的HARQ进程ID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的方法也被称为“反复(repetition)”或“盲反复(blind repetition)”。
此外,在图11中,对终端200设定Y5及Y6这两者,但也可以设定Y5和Y6中的某一者。
[动作例6]
在动作例6中,Y1、Y7及Y8被设定给终端200。
<Y7码元>
在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Y7码元以上的情况下,终端200能够将PSCCH配置在时隙内。另外,在使用Y1与Y7的组合的情况下,当Y1>Y7且Y1>SL码元≥Y7时,终端200无法在时隙中配置PSSCH,但能够配置PSCCH。
<Y8码元>
在被配置PSFCH的时隙中的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为Y8码元以上的情况下,终端200能够将PSCCH及PSFCH配置在时隙内。另外,在使用Y1与Y8的组合的情况下,当Y1>Y8且Y1>SL码元≥Y8时,终端200无法在时隙中配置PSSCH,但能够配置PSCCH及PSFCH。
例如,在动作例6中,与动作例1同样地,对于被配置PSCCH、PSSCH及PSFCH的时隙,设置SL码元数为Y1码元以上这一条件。另外,对于被配置PSCCH及PSSCH而不被配置PSFCH的时隙,设置SL码元数为Y2码元以上这一条件。另外,对于被配置PSCCH而不被配置PSSCH的时隙,设置SL码元数为Y7码元以上这一条件。另外,对于被配置PSCCH及PSFCH而不被配置PSSCH的时隙,设置SL码元数为Y8码元以上这一条件。
图12表示动作例6的侧链路的信道配置例。
在图12中,将PSFCH的码元数设为1。另外,PSFCH配置在时隙内的SL码元的后方(例如,最末尾)。另外,在图12中,设Y1=8,Y2=6,Y7=3,Y8=5,并设PSFCH的发送周期N=2。
图12的(a)所示的时隙#0例如是与PSFCH的发送周期不相应的时隙,时隙#0中的SL码元数为3码元。由此,在时隙#0中,SL码元数虽不满足Y2(=6)码元以上这一条件,但满足Y7(=3)码元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CCH。在配置于时隙#0的PSCCH中,例如可以包含指示接收配置于时隙#0之后的时隙(在图12的(a)中为时隙#1)的PSSCH的SCI,也可以包含多个终端200接收的控制信号(例如,群组通用SCI)。
图12的(a)所示的时隙#1例如是与PSFCH的发送周期相应的时隙,时隙#1中的SL码元数为11码元。由此,在时隙#1中,SL码元数满足Y1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CCH、PSSCH及PSFCH。
另外,图12的(b)所示的时隙#0例如是与PSFCH的发送周期相应的时隙,时隙#0中的SL码元数为5码元。由此,在时隙#0中,SL码元数虽不满足Y1(=8)码元以上这一条件,但满足Y8(=5)码元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CCH及PSFCH。在配置于时隙#0的PSCCH中,与图12的(a)同样地,可以包含指示接收配置于时隙#0之后的时隙(在图12的(b)中为时隙#1)的PSSCH的SCI,也可以包含多个终端200接收的控制信号(例如,群组通用SCI)。
图12的(b)所示的时隙#1例如是与PSFCH的发送周期不相应的时隙,时隙#1中的SL码元数为11码元。由此,在时隙#1中,SL码元数满足Y2(=6)以上这一条件,因此,配置PSCCH及PSSCH。
如图12的(a)及图12的(b)所示,终端200可以通过由时隙#0的PSCCH发送的SCI、以及由时隙#1的PSCCH发送的SCI指示接收时隙#1的PSSCH。例如,通过利用时隙#0的SCI和时隙#1的SCI发送包含重复内容的信息,能够提高发送目的地的终端200中的SCI的接收质量。另外,如图12的(a)及图12的(b)这样,通过在多个时隙中发送SCI,例如其他终端检测(换句话说,感测)出SCI而避免发送冲突的概率提高。
此外,在图12中,对终端200设定Y7及Y8这两个值,但也可以设定Y7和Y8中的某一者。
以上,说明了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侧链路中进行收发的终端例如可以包含如下终端,即,进行发送处理而不进行接收处理的终端、进行接收处理而不进行发送处理的终端、或进行发送及接收这两者的终端。
(2)被配置PSCCH、PSSCH、PSFCH或PSBCH之类的信道的时隙例如是可收发这些信道的时隙。但是,在被配置PSCCH、PSSCH、PSFCH或PSBCH之类的信道的时隙中,例如根据终端200的判断或资源分配,也可以包含无收发的信号的时隙。
(3)作为PSCCH及PSSCH的配置的一例,例如说明了如图1所示在PSSCH的前端的几个码元中配置PSCCH的例子,但PSCCH及PSSCH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配置。例如,在是对PSCCH和PSSCH进行时间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的配置、进行FDM的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上述实施方式。
(4)PSSCH的分配码元数例如可由对应的PSCCH分配,也可在设定资源池时被预先设定。
例如,在PSSCH的码元数为不由PSCCH分配而是半静态地被分配的值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PSCCH及PSSCH的配置应用的“SL码元数为Y2以上”这一条件换成“SL码元数为PSSCH的码元数以上”这一条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PSCCH、PSSCH及PSFCH的配置应用的“SL码元数为Y1以上”这一条件也可以被换成“在PSSCH的码元数中新增PSFCH的发送码元数(例如2码元或3码元)所得的值以上”这一条件。
此外,PSSCH的码元数、PSCCH的码元数或PSFCH的码元数也可以是包含设定在信道之前或之后的用于AGC的码元的数量。
(5)在与侧链路相关的设定被预先设定给终端200的情况下,与侧链路相关的设定例如可以在规格(例如,标准)中被设定,也可以在被称为“预配置”的应用层中被设定,可以在终端200具备的SIM中被设定,也可以在被称为“配置”的SIB或其他RRC等高层中被设定,还可以在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中被设定。
(6)例如,可以根据资源池或侧链路的BWP的频域的尺寸,可变地设定Y1~Y8中的至少一个值。例如,频域的尺寸越大,则Y1~Y8的值可以被设定为越小的值。频域的尺寸越大,则每个码元的资源量越多,因此,即使将被设定为Y1~Y8中的至少一个值的值设定为较小的值,也能够将TBS设定为更大的尺寸。另外,在频域的尺寸大的情况下(例如,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定Y1~Y8中的至少一个值。换句话说,在频域的尺寸大的情况下(例如,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将Y1~Y8中的至少一个值设定为0。
(7)Y1~Y8中的至少一个值例如可以被设定为包含配置于信道之前或之后的码元的用于AGC的码元数的值,也可以被设定为不包含用于AGC的码元数的值。另外,例如,在Y1~Y8中的至少一个值被设定为不包含用于AGC的码元数的值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以基于Y1~Y8的值与用于AGC的码元数相加所得的值,判断能否将信道配置于时隙(换句话说,能否发送信道的信号)。
(8)也可以将“Y(Y例如为Y1~Y8中的某一者)码元以上”换成“比Y码元更多”。换句话说,也可以将“小于Y码元”换成“Y码元以下”。
(9)在动作例1~动作例6中,说明了连续的时隙,但时隙也可以在时间上不连续。
(10)PSFCH的格式例如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格式,也可以是其他格式。
(11)PSCCH的码元数并不限定于2码元,可以是1码元,也可以是3码元~14码元。另外,PSFCH的码元数并不限定于1码元、2码元或6码元,也可以是其他的码元数。另外,PSSCH的码元数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是其他的码元数。
(12)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不限于侧链路通信(换句话说,多个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也可以应用于Uu链路的通信(换句话说,基站100与终端200之间的通信)。例如,在Uu链路的通信中有码元数限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在此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侧链路中的信道配置换成Uu链路中的信道配置。例如,也可以是,将PSCCH换成下行链路数据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将PSSCH换成下行链路数据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上行链路数据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PSFCH换成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将PSBCH换成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
(13)在是模式1的情况下,终端200也可以通过Uu链路,利用PDCCH等控制信号,从基站100动态地接收每个时隙的SL码元数的设定。终端200能够动态可变地设定SL码元数。
(1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于PSCCH、PSSCH、PSFCH和PSBCH中的某一者或这些信道的组合,说明了设定可进行信道配置的码元数的情况。但是,应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信道也可以是其他的信号或信道。
例如,对于作为参考信号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用于调度请求的信号(SRI:Scheduling Request Indication,调度请求指示)、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作为用于同步的信号的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或副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SSS)之类的信号,也能够应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
例如,在应用了DMRS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DMRS的码元数的设定,或者根据有无额外的(Additional)DMRS,设定侧链路的时隙中的用于对信道配置进行判断的码元数的设定值(例如,相当于Y1~Y8)。
(1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基站100与终端之间的Uu链路中的DL码元(例如,表示为“D”)不被使用于侧链路的通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Uu链路中的DL码元也可以被使用于侧链路的通信。例如,在可以忽略基站100与终端200之间的Uu链路中的由朝向DL的侧链路产生的干扰的影响的情况下(例如,在干扰的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基站100与终端200之间的DL码元也可以使用于侧链路的通信。在此情况下,例如可以基于包含Uu链路的DL码元的SL码元数,应用上述实施方式。
(16)也可以组合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动作例。例如,也可以根据一个时隙中的信道配置的设定(换句话说,配置在时隙内的信道或信道的组合),决定对终端200设定的码元数的设定值(例如,上述Y1~Y8中的至少一个值或它们的组合)。
(17)时间资源的单位不限于时隙及码元的组合,例如可以是帧、子帧、时隙、子时隙或码元之类的时间资源单位,也可以是其他的时间资源单位。另外,例如,1时隙所含的码元数并不限定于14码元,也可以是其他的码元数。
本公开能够通过软件、硬件或在与硬件协作下的软件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部分地或整体地被实现为作为集成电路的LSI(Large 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过程也可以部分地或整体地由一个LSI或由LSI的组合控制。LSI可以由各个芯片构成,也可以是以包含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由一个芯片构成。LSI也可以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LSI根据集成度的不同,有时也称为“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系统LSI(System 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由专用电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实现。另外,也可以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对LSI内部的电路块的连接或设定进行重新构置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本公开也可以被实现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应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公开可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总称为“通信装置”)中实施。通信装置也可以包含无线收发机(transceiver)和处理/控制电路。无线收发机也可以包含接收部和发送部,或者发挥这些部分的功能。无线收发机(发送部、接收部)也可包含RF(Radio Frequency,射频)模块和一个或多个天线。RF模块也可以包含放大器、RF调制器/解调器、或类似于这些的装置。通信装置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包括:电话(手机、智能手机等)、平板电脑、个人电脑(PC)(膝上型电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相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码播放器(数码音频/视频播放器等)、可穿戴设备(可穿戴相机、智能手表、跟踪设备等)、游戏机、电子书阅读器、远程健康/远程医疗(远程保健/医学处方)设备、带有通信功能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等)、以及上述各种装置的组合。
通信装置并不限定于可携带或可移动的装置,也包含无法携带或被固定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例如包括:智能家居设备(家电设备、照明设备、智能电表或计量器、控制面板等)、自动售货机、以及其他可存在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网络上的所有“物体(Things)”。
通信除了包含通过蜂窝系统、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通信卫星系统等进行的数据通信之外,还包含通过这些系统的组合进行的数据通信。
另外,通信装置也包含与执行本公开中记载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连接或连结的、控制器或传感器等设备。例如,包含产生执行通信装置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所使用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的控制器或传感器。
另外,通信装置包含与上述非限定性的各种装置进行通信或对上述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基础设施设备,例如,基站、接入点、以及其他所有的装置、设备、系统。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包括:电路,基于与某个时间区间中可使用的码元数相关的信息,决定所述时间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配置;以及发送机,根据所述配置进行所述信道的发送。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与配置在所述码元数小于阈值的所述时间区间中的信道数相比,配置在所述码元数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所述时间区间中的信道数更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配置在所述时间区间中的信道的类别和信道的组合中的至少一者,设定所述阈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被配置发送针对数据信号的响应信号的信道的所述时间区间中,设定阈值以上的所述码元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设定有多个信道的所述时间区间中,在所述码元数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信道配置在所述时间区间中,在所述码元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一部分的信道配置在所述时间区间中,不将剩余的信道配置在所述时间区间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将所述一部分的信道的信号分配到对所述剩余的信道设定的资源。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部分的信道是发送数据信号的信道、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信道、发送针对所述数据信号的响应信号的信道和广播信道中的某一个信道。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部分的信道是发送数据信号的信道和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信道中的某一个信道、以及发送针对所述数据信号的响应信号的信道。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时间区间中配置用于侧链路发送的信道。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终端基于与某个时间区间中可使用的码元数相关的信息,决定所述时间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配置,并且根据所述配置进行所述信道的发送。
在2019年7月25日申请的特愿2019-137127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站;101、210PSFCH设定部;102、211资源池设定部;103纠错编码部;104调制部;105信号分配部;106发送部;107、201接收部;108、202信号分离部;109解调部;110纠错解码部;200终端;203SCI接收部;204Uu解调部;205Uu纠错解码部;206SL解调部;207SL纠错解码部;208PSFCH接收部;209ACK/NACK产生部;212SCI产生部;213Uu纠错编码部;214Uu调制部;215SL纠错编码部;216SL调制部;217信号分配部;218发送部。

Claims (10)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基于与某个时间区间中可使用的码元数相关的信息,决定所述时间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配置;以及
发送机,根据所述配置进行所述信道的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与配置在所述码元数小于阈值的所述时间区间中的信道数相比,配置在所述码元数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所述时间区间中的信道数更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中,
根据配置在所述时间区间中的信道的类别和信道的组合中的至少一者,设定所述阈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在被配置发送针对数据信号的响应信号的信道的所述时间区间中,设定阈值以上的所述码元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在设定有多个信道的所述时间区间中,
在所述码元数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信道配置在所述时间区间中,
在所述码元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信道中的一部分的信道配置在所述时间区间中,不将剩余的信道配置在所述时间区间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电路将所述一部分的信道的信号分配到对所述剩余的信道设定的资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一部分的信道是发送数据信号的信道、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信道、发送针对所述数据信号的响应信号的信道和广播信道中的某一个信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一部分的信道是发送数据信号的信道和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信道中的某一个信道、以及发送针对所述数据信号的响应信号的信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在所述时间区间中配置用于侧链路发送的信道。
10.一种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基于与某个时间区间中可使用的码元数相关的信息,决定所述时间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的配置,并且
根据所述配置进行所述信道的发送。
CN202080053259.6A 2019-07-25 2020-05-01 终端及发送方法 Pending CN1141757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7127 2019-07-25
JP2019137127 2019-07-25
PCT/JP2020/018463 WO2021014713A1 (ja) 2019-07-25 2020-05-01 端末及び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5780A true CN114175780A (zh) 2022-03-11

Family

ID=74194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3259.6A Pending CN114175780A (zh) 2019-07-25 2020-05-01 终端及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6535A1 (zh)
JP (1) JP7460628B2 (zh)
CN (1) CN114175780A (zh)
WO (1) WO20210147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16972A (zh) * 2022-08-12 2022-12-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直连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06997A1 (en) * 2020-03-27 2021-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feedback format
US20220200737A1 (en) * 2020-12-17 2022-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sidelink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910365B2 (en) * 2021-03-19 202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lot format for low latency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2733A (zh) 2015-09-01 2022-09-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JP6317773B2 (ja) 2016-02-04 2018-04-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BR112018073358B1 (pt) 2016-05-13 2024-01-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ção de controle de enlace ascendente, dispositivo de terminal, dispositivo de acess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US11432268B2 (en) 2017-03-23 2022-08-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16972A (zh) * 2022-08-12 2022-12-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直连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516972B (zh) * 2022-08-12 2023-12-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直连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14713A1 (ja) 2021-01-28
JP7460628B2 (ja) 2024-04-02
US20220256535A1 (en) 2022-08-11
JPWO2021014713A1 (zh)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7750B2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0063611A1 (en) Two-stage design for new radio (nr)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ci)
JP655642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ンネル送受信方法
WO2020029991A1 (en) Multiplexing of 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 (pscch) and 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 (pssch)
US1030565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eriodic SRS in UE and device base station
CN109565760B (zh) 终端及通信方法
US11695510B2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4567420B (zh) 用户设备和接收方法
WO2021014713A1 (ja) 端末及び送信方法
CN110505044B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8370571A (zh) 用于低延迟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US9967876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79094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narrowb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CN112352457A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2789818A (zh) 用于在nr v2x系统中执行harq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368521A1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601960B2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US11923982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WO2010016261A1 (ja) 周波数帯域割当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WO2021029124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US20150139164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158538B2 (ja)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2024073620A (ja) 端末、受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7341298B2 (ja) 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CN118104165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