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9214B - 行式点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行式点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9214B
CN1849214B CN2004800259379A CN200480025937A CN1849214B CN 1849214 B CN1849214 B CN 1849214B CN 2004800259379 A CN2004800259379 A CN 2004800259379A CN 200480025937 A CN200480025937 A CN 200480025937A CN 1849214 B CN1849214 B CN 1849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paper
nozzle
cylinder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259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9214A (zh
Inventor
小藤治彦
辻宏文
山藤宏之
中野优
佐竹治
宫地真
Original Assignee
Hamada Printing Pre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588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5842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588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6917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amada Printing Pre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mada Printing Press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4/01375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5028206A1/ja
Publication of CN1849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9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49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92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025/008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rint heads placed around a drum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能够解决在通过旋转滚筒移动印刷介质,利用多路点记录在其规定的印刷区域进行图像形成时的印刷效率(1张纸的印字时间)低(时间长)的问题,能够在多张印刷介质上高效率地形成高画质的图像。行式点记录装置A,具备:作为记录头具有采用喷墨方式的多个墨液喷出口(喷嘴)的记录元件的喷头(1)、外周面靠近记录元件设置的旋转滚筒(2)、向滚筒供给纸的供纸机构(3)、用于在滚筒上安装保持4张纸的安装保持机构(4)、排出纸的排纸机构(5),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用4路的多路方式进行点记录,按4倍速度旋转滚筒,用4个旋转形成图像,能够消除印刷效率低的问题,得到高画质的图像。

Description

行式点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行状配置由多个墨液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的喷墨方式的记录点,对安装在旋转体周面上的印刷介质(纸)高效率地印刷的行式点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喷墨头喷出液滴,在印刷介质(纸)上形成图像进行印刷的方式,具有:串行打印方式,在滑架上往返运动自如地设置具有多个墨喷嘴(喷出口)的喷墨方式的记录头,一边在印刷介质的纸(定型尺寸)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移动扫描该喷墨头,一边在正交方向上稍微地使纸前进进行记录;行式打印方式,在喷墨方式的记录头上行状排列配置与纸的一行部分(一行量)对应的墨喷嘴,将记录头置于静止状态,一边在送纸方向扫描一边记录。
其中,行式打印方式的打印机能够进行高速印刷,例如已用于请求式喷墨行式打印机等。另外,在串行打方式中不用说,即使是利用喷墨行式打印机的喷墨记录方法,一般也已经采用稍微延迟地记录分多次间隔的图像的多路方式的点记录方法,为防止在纸上产生因浓度不均或墨液渗透等造成的画质的劣化,提高图像形成时的画质,提出了多种方案。
作为产生因浓度不均或墨液渗透等造成的画质劣化的原因,在喷墨行式打印机中,由于来自记录元件即喷出口(喷嘴)的墨液喷出体积(量)或方向在各墨喷出口有偏移,所以记录点的大小、点的位置产生偏移。如此的点位置的偏移导致相邻点间的距离不均匀,在近处浓度高,在远处浓度低,有时产生白条等,造成画质劣化。此外,点的尺寸的偏差,成为相邻点间的浓度的差异,其成为条纹,产生画质劣化。
作为防止如此的画质的劣化的点记录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其以往例(特开平10-138520号公报),说明了用旋转滚筒的2次旋转或4次旋转进行必要像素的点记录(印刷)的方法。所谓旋转滚筒的2次旋转印刷的方法,是在主扫描方向配置应对安装在旋转滚筒上的纸进行印刷的与主扫描方向(各行)的规定数量的像素对应的数量的喷嘴,在主扫描方向,用一列的喷嘴,在与旋转滚筒的旋转一同移动的纸上,按每行用1次旋转进行点记录,然后用旋转滚筒的第2旋转点记录、印刷其余的各列间的方法。
另外,用旋转滚筒的4次旋转进行点记录的方法,是在安装在旋转滚筒上的纸上用滚筒的第1旋转,在主扫描方向(各行方向),每隔1个点并且在副扫描方向(各列方向)也每隔1个点进行点记录,用第2旋转在隔一个的点的中间以方格花纹点记录,用第3旋转在主扫描方向的空白部点记录,用第4旋转在副扫描方向的空白部点记录,用旋转滚筒的4次旋转对全部像素进行记录的记录方法。如此的点记录方法,由于在各点记录后到对全部相邻点进行点记录(印刷)的期间,能够延迟各墨液干燥时间,所以与其作为使印刷速度高速化的手段,不如说适合更高画质的印刷。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点记录方法,其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即在主扫描方向移动自如地配置记录头,按要记录的像素的例如2倍的间距设置记录元件即喷嘴喷出口,在主扫描方向按各1个点的间隔,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也按各1个点的间隔,用旋转滚筒的第1旋转进行点记录,在旋转滚筒的第2旋转中,使记录头只移动1个点,进行点记录,在主扫描行上的奇数行和偶数行,偏移相对于点的基本析像度的记录设定位置.在该点记录方法中,在需要中间灰度的的印刷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条纹状的浓度不均的发生.
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所谓串行打印方法的喷嘴打印机中利用多路印字的点记录方法。在该点记录方法中,在与向记录介质的纸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滑架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多个记录元件的喷嘴喷出口。在该点记录方法中,从2路2倍速度印字到4路4倍速度印字,表示各种多路倍速度印字列。在该方法中,通过比第1记录模式的扫描速度快地设定第2记录模式的扫描速度,能够2倍速度或4倍速度地印字。
但是,根据所述专利文献1、2的点记录方法,是以旋转滚筒为基础,在主扫描方向排列多个喷嘴的多路点记录方式,但是主要以防止画质劣化为重点,例如以用旋转滚筒的2次旋转或4次旋转,稍微延迟分路的其余像素部分地进行点记录,防止浓度不均或墨液的渗透为目的,例如不是以2倍速度、4倍速度的高速进行点记录,进行印刷的方法。
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串行打印方式的多路印字的点记录方法,例如在主扫描方向上可进行2倍速度或4倍速度的高速印字。但是,串行打印方式是通过使保持在滑架上的喷墨喷头移动扫描,进行点记录的方法,在喷头上设置规定数量的喷出口,但是由于喷头长度与纸宽相比为几分之一的限定的长度,因此尽管喷出口数为多个,但不能设置行式打印机那样的喷出口。所以,以2倍速度或4倍速度谋求高速印刷化。
因此,即使假设将串行打印机上的多路点记录方法用于利用旋转滚筒方式的行式打印机的多路点记录,由于串行打印机不是旋转滚筒方式,因此不能直接使用。另外,安装在根据专利文献1、2的行式打印机的旋转滚筒上的纸只是一张,因此不能在多张纸上连续、高效率进行点记录印刷。
作为不能在旋转滚筒方式的行式打印机中应用上述的串行打印机中的多路点记录方式的理由,是即使如上所述在串行打印机中使喷头在主扫描方向以2倍速度或4倍速度的高速印刷,如要通过增加多路方式的路数,形成鲜明的图像,就需增加喷头的扫描次数,因而印刷时间(每张纸的印字时间)非常长。另外,由于旋转滚筒方式的行式打印机的目的是高速、大量印刷印刷物,所以不能在高速印刷中直接采用如此的印刷时间长的方式。
为了防止印刷效率的下降,如果假设在串行打印机中,提高喷头在滑架上的扫描速度,滑架移动达到超高速,在其移动的两端部的加、减速度非常大,需要能够承受大的加、减速度的机械结构。其结果,导致装置的大型化,为了提高强度和精度,制作费用增加,如果是同样的强度、精度,耐久性下降。另外,由于需要滑架移动的加减速的区域,所以在实际的图像形成所需的行程的两端需要不能直接有助于图像形成的行程区,但是如果提高扫描速度,降低加速度,该部分的行程会显著增大。
此外,随着在滑架移动的两端部的加减速度的增大,当然可以预想存在从喷头内的墨室向喷嘴的顺畅的供墨出现障碍,或滑架以高速度移动,用于加减速的装置的振动和噪音增大的问题。因此,可以考虑对安装在旋转滚筒上的多张纸,采用不移动行式配置的喷头地,或以不产生如此种种问题的程度的低速的移动速度移动喷头,同时在副扫描方向以2倍速度或4倍速度的高速度进行多路方式的点记录的方法,但是还没有提出如此试验的事例。
另外,如果此处注重画质的劣化,导致该劣化的第1要因,如前所述,是因为喷嘴的喷出体积(量)或喷出方向偏移.
即,即使在行式点记录装置中,在具备行状配置多个喷嘴的行式记录头的喷墨行式打印机中,尤其在行式记录头中也交错安装短尺寸的记录头(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3、图15、图28的滑架10)的行式记录头中,也存在因短尺寸的扫描方向(与滚筒的旋转方向的正交方向)的位置的差异,在短尺寸记录头的连接部分的图像中产生条纹状的不均的问题。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用行式记录头对安装在旋转的滚筒上的被印刷物进行彩色印刷的彩色喷墨打印机。该打印机,是在安装片状的被印刷物的滚筒的旋转面上,对置地配置以滚筒的旋转方向和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交错状安装短尺寸的喷头的行式记录头的打印机,通过多次印刷(图像记录)完成一个图像。
即,从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中的至少一方,间隔n-1(n>2)像素进行印刷(记录),例如在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一次(一周)的印刷(图像记录)中,每隔n-1(n>2)的喷嘴喷出墨。另外,在每次的印刷(图像记录)中,以各点不重叠的方式记录,控制墨液的混合或起因于被印刷物的润湿的不均。另外,通过向主扫描方向移动行式记录头,能够分散因不喷出喷嘴或每个喷嘴的点的偏移造成的印刷不均,利用多路提高图像品质,同时进行印刷(图像记录)。
可是,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如果能够加大向主扫描方向移动行式记录头时的移动量,能够提高利用多路提高画质的效果,能够进行高画质的印刷。这是因为,例如,假设因不喷出喷嘴形成的不印字而发生不均,如果行式记录头的移动量小,不均的分散就不充分,容易用肉眼识别。
但是,喷头的移动量越大移动越需要时间。此外,该移动在结束了印刷(图像记录)后开始移动,因为如果在开始下个印刷(记录)之前不结束,对印刷产生障碍,所以按记录头的移动速度控制滚筒的旋转速度。因此,存在必须降下滚筒的旋转速度,不能高速印刷的问题。
此时,考虑提高行式记录头的移动速度,但是如果提高移动速度,就产生对记录头中的墨液施加力(与上述的串行打印机同样),因墨室内的压力变动等的影响,恶化喷出性能,不能进行高画质的印刷的问题。
除此以外,作为导致画质的劣化的要因,还有以下方面。
行式点记录装置即例如喷墨打印机,通过从微观单位的墨喷嘴向被印刷物喷出微小的墨粒进行印刷。因此,在墨喷嘴中,因堵塞劣化的墨液,或侵入灰尘等的喷嘴的堵塞而产生的故障,容易导致印刷图像的劣化。尤其,在是行状排列墨喷嘴,一次进行一行印刷的行式打印机时,由于必须清洗的墨喷嘴的数量多,而且行式记录头的形状大于串行打印机,因此可考虑消除上述故障的种种清洗机构。
例如,在专利文献5的行式打印机中,如图33所示,将行式记录头1的一端支持在旋转轴上,在清洗时,从记录区域向起始点H旋转90度,使其退避,用在起始点H待机的清洗装置U清洗退避的行式记录头1。清洗装置U,具备清洗刮刀和吸引头,用清洗刮刀擦拭行式记录头1,除去附着在行式记录头1的表面上的墨或灰尘,然后将吸引头与行式记录头1紧密连接,吸出墨喷嘴内的劣化墨或灰尘。
但是,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由于在一根行式记录头1上设置各色的喷嘴,所以旋转的行式记录头1是一根,但要高速进行高色彩精度的印刷,就必须增加喷嘴的数量.因此,例如,在按每个色设置行式记录头1的时候,即使最低数量也要转动4根(因此,如专利文献5的实施方式2,将行式记录头1分为2个时,为8根)行式记录头1.如此,转动的行式记录头交错,为了使交错的行式记录头不冲撞,需要复杂的机构.此外,由于转动多个行式记录头1,因此存在为了转动需要大的空间的问题.
另外,认为,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用安装在行式记录头上的墨盒供给墨,但在使用外部墨罐时,由于可预想从外部墨罐到行式记录头1的配管等也要与行式记录头1的数量一致,为多个,因此如果转动行式记录头1,存在其处理等也困难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83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152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4-366645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2-11865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2-1036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事实,其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能够消除在通过旋转滚筒移动印刷介质,利用多路点记录在其规定的印刷区域进行图像形成时存在的印刷效率(每张纸的印字时间)低(时间长)的问题,能够在多张印刷介质上高效率地形成高画质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在上述行式点记录装置中,能够连续地供给及排出多张印刷介质,能够均匀地形成分别印刷在多张印刷介质上的画质。
此外,本发明的第3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在与上述行式点记录装置大致共通的构成中,在多张印刷介质上,以按单位时间(例如,每秒)的印刷张数得到的效率(时间上的印刷效率)良好的状态形成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第4个目的在于改进行点记录装置,以能够利用多个通路高速地进行高画质的印刷。
此外,本发明的第5个目的在于,能够用比较简单的机构,清洗具有多个行式记录头的高色彩精度、高速度的行式点记录装置,能够高速地进行高画质的印刷(防止画质的劣化)。
本发明,作为实现上述第1目的方案,提供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具备:旋转滚筒,具有能够在外周安装印刷介质的规定的外周长度,被滚筒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和记录头,靠近该滚筒的外周,以与应印刷的规定的印刷区域上的规定的像素密度对应的间隔,在主扫描方向行状配置有由多个喷嘴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所述旋转滚筒,当以印刷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作为基准长度时,其外周长度是该基准长度的N倍以上的长度,能够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该N为2以上的整数,在对基准长度的印刷介质的各像素进行点记录时使滚筒旋转,而使印刷介质以在记录头的工作周期达到规定的像素密度的基准速度以上的速度相对于记录头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利用滚筒的N次旋转,由N路的多路印字在各像素进行点记录,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
根据形成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行式点记录装置,能够谋求对安装在旋转滚筒上的多张印刷介质的规定的印刷区域,用多路方式,不产生印刷效率的下降(每张印刷介质的印刷时间长)地高效率地形成高画质的图像。但是,如此,如果不以基准速度以上的速度旋转旋转滚筒,如以往,按基准速度旋转,以达到规定的像素密度的方式使记录头进行点记录,由于在副扫描方向的各像素相互相邻地连续依次进行点记录,因此如果用N路印字进行该点记录工作,就按每个N像素间隔进行点记录,但要结束对N张纸的所有像素的点记录,需要N倍的时间,从而印刷效率下降。
因此,如果在进行N路印字工作的同时,将滚筒旋转速度(圆周速度)达到基准速度以上的倍速度,就能防止印刷效率下降。例如,如果将该倍速度规定为基准速度的N倍,相对于每个N像素间隔的各像素的滚筒记录时间就为1/N倍,即相对于印刷介质的N张返回到原来的记录速度,不会出现因增加印刷介质的张数而降低速度,即印刷效率下降,能够以最高工作频率使喷头工作,同时能够最有效地进行高品质的记录工作。由于用N路印字在1张记录介质上进行点记录,因此能够按每一旋转,对每一张印刷介质,点记录第1号和第N号之间的像素,能够用N次旋转对N张的所有像素进行点记录。
上述变量N,是印刷介质的N张、滚筒的N次旋转、印字的N路为上述2以上的整数,但是滚筒的基准速度以上的速度不仅是N倍,只要在基准速度以上(1以上的实数m倍),并且印刷效率的提高与以往的基准速度时相比至少加快到实效认可的程度就可以。即,不只是整数的N倍,例如,如1.5倍或3.8倍,只要是大于基准速度的实数m倍就可以。
在上述构成的点记录装置中,为了对N张纸的各自的各像素形成更均匀的鲜明图像,优选在记录头上连结记录头移动机构,相对于旋转滚筒使记录头向主扫描方向及返回方向移动,对各个像素进行点记录。对于各喷嘴,由于在形状、大小方面有微妙的偏差,所以为了使其均匀化,而移动记录头。但是,记录头的移动距离、移动、反转时间、加减速度,设定在进行上述N张、N旋转、基准速度以上的倍速度、N路的多路印刷所需的程度,不像串行打印方式那样大。
在采用利用以上旋转滚筒的N路的多路印字方式,在滚筒外周面上安装N张印刷介质,以基准速度以上的倍速度、N次旋转,在N张印刷介质上印刷的上述装置中,为了连续地进行上述点记录,需要具备印刷介质的供纸机构、在滚筒上的安装保持机构、排纸机构。作为适合其的机构,相对于旋转滚筒,设置:在规定的供纸位置每隔旋转滚筒的规定转数向旋转滚筒供纸的供纸机构、在旋转滚筒上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的机构、在规定的排纸位置每隔旋转滚筒的规定转数取下排出安装的印刷介质的排纸机构,能够采用按规定的定时依次向旋转滚筒供给、安装保持、排出多张印刷介质,在多张印刷介质上连续地形成同一品质的图像的构成。
通过形成如此的构成,能够连续地每隔规定的定时(按一定的间隔)向滚筒供给多张印刷介质,能够在各印刷介质上形成同一品质的图像。在此种情况下,相对于多张印刷介质,也可以分别使不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工作,以相同的顺序在多张介质上点记录各个印刷图像,形成图像,也可以对印刷介质的印刷图像用相同的喷嘴,按不同的印刷图像顺序形成图像。在所有情况下,得到的图像对于多个印刷介质的整体都形成均匀的画质。
作为实现第3目的的方案,优选形成具有以下构成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具备:旋转滚筒,具有能够在外周安装印刷介质的规定的外周长度,用滚筒驱动机构旋转驱动、记录头,靠近该滚筒的外周按与应印刷的规定的印刷区域上的规定的像素密度对应的间隔,在主扫描方向行状配置由多个喷嘴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所述旋转滚筒,以印刷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作为基准长度,具有该基准长度的2以上的整数的N倍以上的长度的外周长度,可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通过滚筒的N次旋转利用N路的多路印字在各像素进行点记录,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相对于旋转滚筒设置在规定的供纸位置向所述旋转滚筒供纸的供纸机构、在旋转滚筒上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的机构、在规定的排纸位置取下排出安装的印刷介质的排纸机构;相对于旋转滚筒,每隔该滚筒的(1+1/N)旋转分别进行利用供纸机构的供纸和利用排纸机构的排纸.
在如此构成的行式点记录装置中,相对于滚筒,每隔该滚筒的(1+1/N)旋转,进行一次利用供纸机构的供纸和利用排纸机构的排纸。
通过相对于滚筒,按上述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如此的供纸、排纸,进行点记录,按某旋转速度下的单位时间(例如每秒)的印刷张数得到的效率(时间上的印刷效率),即使在滚筒上安装多张印刷介质也不一定降低,能够谋求在不降低其滚筒旋转速度上的时间效率的情况下提高印刷品质。
此外,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在安装片状被印刷物的滚筒的旋转面上对置地配置行式记录头,在该行式记录头上以滚筒的旋转方向和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行状配置由喷嘴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用所述行式记录头在安装在旋转的滚筒上的所述被印刷物上进行印刷,其中采用以下构成,向正交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持所述行式记录头,同时所述滚筒为在旋转面上安装多张(N)片状被印刷物的滚筒,在该旋转面上安装(N-1)张被印刷物形成未安装该被印刷物的空白区间,在该未安装被印刷物的空白区间内向正交方向移动所述行式记录头进行印刷。
通过采用如此的构成,由于每当滚筒旋转使行式记录头移动,对安装在滚筒上的多个被印刷物,每隔一次旋转,用不同的喷嘴依次进行印刷,所以能够减轻不喷出或各个喷嘴的偏差造成的记录点的偏移的影响。此时,空白区间是在滚筒的旋转面上未安装被印刷物地形成的至少被印刷物为1张以上的区间,如果在该期间不降低滚筒的旋转速度地比较慢地进行行式记录头的移动,由于减小施加给行式记录头的加速度,能够防止对喷头内的墨液施加不需要的压力,所以能够不使喷出性能恶化。
此时,能够采用以下构成,上述行式记录头按每个彩色墨由多个行式记录头构成,并且各色的行式记录头由多个行式记录头的单元构成,所述每个彩色墨的行式记录头或构成每个彩色墨的行式记录头的单元,分别从所述每个彩色墨的行式记录头或行式记录头的单元到达空白区间或与空白区间连续不进行印字的部分起开始依次移动。
通过采用如此的构成,能够从沿每个色的行式记录头或构成每个色的行式记录头的行式记录头的单元下在空白区间先行的纸的纸末端或未印字的例如空白通过的瞬间,开始依次移动,能够夹隔空白区间到下一张纸的纸头要来到之前移动。因此,各行或所述行式记录头的单元能够在移动期间同等地使用空白区间。
此外,此时,能够采用上述滚筒为在旋转面上安装片状的N张被印刷物,通过N次旋转该滚筒,用N次印刷结束1张纸的印刷的多路印刷机器的构成。
通过采用如此的构成,由于在1张被印刷物上的印刷通过N次旋转滚筒结束,因此能够用每次旋转移动的行式记录头的不同的喷嘴印刷,能够减轻因不喷出喷嘴或每个喷嘴的偏移而发生的喷出不均的影响,能够进行高画质的印刷.
此外,此时,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在旋转面上安装片状被印刷物的滚筒、和行状配置由以该滚筒的旋转方向和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对置的喷嘴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的行式记录头的之间,设置在进行所述行式记录头的清洗时插入的托盘,其中,采用与滚筒的轴并行地设置所述托盘,具有在滚筒和行式记录头的之间插入该并行设置的托盘并且拉出该插入的托盘的并行移动机构的构成。
通过采用如此的构成,由于在行式记录头和安装被印刷物的滚筒的之间插入托盘,接收从行式记录头的墨喷嘴喷出的清洗用的墨液,所以与转动行式记录头相比机构简单,并且能够处置多个行式记录头。
此时,只要采用在所述托盘上设置网眼状的墨液吸附部的构成,就能够从网眼接收从墨喷嘴喷出的清洗用的墨滴,防止其飞散。
此时,通过与滚筒的轴并行地设置上述托盘,具备并行移动机构,可通过并行移动进行上述托盘的在行式记录头和滚筒之间的插入。此外,通过形成如此的构成,在移动托盘时,由于不倾斜地并行移动托盘,例如由于在维修时和印刷时不变化托盘的角度,所以即使在托盘接收的墨液的一部分在维修作业后残留在托盘上时也能够以其原姿势确实保持墨液,不会使墨液向外部溢出。
此外,此时,设置使上述行式记录头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通过采用能够扩大行式记录头和滚筒的间隔的构成,能够扩大滚筒和行式记录头的间隔,容易进行托盘的插入和拉出。
此外,此时,能够采用所述升降机构形成以支点轴为中心,左右并排配置多个行式记录头的翼形状,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开关所述翼片,能够扩大滚筒和行式记录头的间隔的构成。
根据如此的构成,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开关翼片,能够容易进行滚筒和行式记录头的间隔的扩大。此外,由于能够加大滚筒和喷头的间隔,所以能够确保大的作业空间,能够确认喷头的喷嘴面的状态,或根据情况利用手动操作进行所述喷嘴面的维修作业等,能够提高作业性。
此外,此时,通过采用在所述托盘的滚筒侧的端部上设置吸引口,将该吸引口与泵连接,能够吸引行式记录头的喷嘴的墨液的构成,在取出插入在滚筒和行式记录头之间的托盘时,通过使吸引口靠近行式记录头的喷嘴,能够吸出喷嘴内的劣化墨或灰尘。
如以上详细说明,由于本发明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具备与可安装N张纸的旋转滚筒靠近地在主扫描方向按与规定像素密度对应的间隔行状配置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形成通过旋转可按基准速度以上的速度,以规定像素密度对各像素进行点记录的旋转滚筒,用N路的多路方式,利用N次旋转形成图像的构成,所以可得到在用多路记录形成图像时,能够解决印刷效率下降的问题,并在纸上高效率地形成高画质的图像的效果。
此外,对于上述构成的装置,在记录头上连结向主扫描方向及返回方向移动记录头的记录头移动机构,设置每隔规定的转数向旋转滚筒供纸的供纸机构、N张纸的安装保持机构、每隔规定的转数排纸的排纸机构,通过连续供给纸,能够均匀地保持每张纸的印刷品质,同时能够高速连续印刷,由此可得到能够利用喷嘴方式的点记录装置,高效率地印刷大量印刷物的显著效果。
在上述的连续供给方式的行式点记录装置中,通过向N处位置移动记录头,对各像素用成为相同的印刷图像顺序的记录元件进行点记录,通过按相同的顺序在N张纸上点记录印刷图像,使每张纸的印刷的色的重叠相同,使印刷的色度相同,可得到能够均匀地确保每张纸的印刷品质的效果。或者,通过使记录头向N处位置移动,当在每张纸的印刷中使用相同的喷嘴时,消除喷嘴的差异造成的颜色浓度或点位置的变化,使印刷的色度相同,可得到能够均匀地确保每张纸的印刷品质的效果。
另外,在对于上述旋转滚筒,每隔该滚筒的(1+1/N)旋转分别进行由供纸机构的供纸和由排纸机构的排纸的行式点记录装置中,可得到能够在不降低时间效率的情况下,通过规定间隔的连续供纸,谋求提高印刷品质,和通过从供纸到排纸的一系列的工作,按一定的间隔重复相同的动作,能够简化机械结构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由于如上述构成,在滚筒上设置空白期间,在该期间移动行式记录头,所以在行式点记录装置(例如,喷墨打印机)进行多路方式的印刷时,由于将在各路间发生的点移动时的无用的时间缩短到最低限,所以能够高效率地进行高画质的印刷。
此外,本发明,通过按以上构成,能够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具有多个行式记录头的行式点记录装置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点记录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模式图。
图2是该装置的主要部位剖面图。
图3是该装置的1喷头的下仰视图。
图4是从图3的向视IV-IV看的剖面图。
图5是说明1喷头的滑架移动位置和对印刷区域的多个像素的点记录位置及顺序的图示。
图6是说明4张纸上的每个旋转的印刷图像和滑架号码的关系的图示。
图7是表示滚筒和爪No.的关系的模式图。
图8是向滚筒的供纸定时、纸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基脉冲基准的滑架位置、爪No.、印刷、供纸、排纸的定时的相互关系的图示(基脉冲1~18)。
图10是说明基脉冲基准的滑架位置、爪No.、印刷、供纸、排纸的定时的相互关系的图示(基脉冲19~36)。
图11是说明基脉冲基准的滑架位置、爪No.、印刷、供纸、排纸的定时的相互关系的图示(基脉冲1~18)。
图12是说明基脉冲基准的滑架位置、爪No.、印刷、供纸、排纸的定时的相互关系的图示(基脉冲19~36)。
图13是说明每个旋转的印刷图像和滑架号码的其它例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的整体图。
图15是第3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位的主视图。
图16是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17是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19是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20是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21是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22是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23是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24是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25是第4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位的主视图。
图26是第4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
图27是第4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
图28是第4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位的主视图。
图29是第4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30是第4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31是第4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32是第4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33是以往例的作用说明图。
图中:1-喷头,2-旋转滚筒,3-供纸机构,3a-传送带,3b-摆动叼纸牙(gripper),3c-供纸辊,3d-对位机构,4-安装保持机构,4a-夹头爪,4b-压板,5-排纸机构,5a-排纸辊,5b-链条,5c-夹头爪,6-吸引送入单元,6a-储纸盒,6b-吸引臂,6x-轴,7-储纸盒,10-滑架,30-托盘,31-吸引装置,35-网眼板,1Y-行式记录头,1C-行式记录头,1M-行式记录头,1B-行式记录头,2B-行式记录头,4a-支点轴,BK-空白区间,F-翼形架,F-翼形架,L-升降机构,P-纸,P1-第1张纸,P2-第2张纸,P3-第3张纸,P4-第4张纸,SR-旋转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实施方式的点记录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模式图。如图所示,行式点记录装置A,具备喷墨方式的具有多个喷出口(喷嘴)的喷头1、和靠近该喷头1旋转自如地设置的旋转滚筒2。
对于该旋转滚筒2,设置:供纸机构3,其由供纸辊3c等构成,供纸辊3c通过摆动叼纸牙3b,将由传送带3a送来的印刷介质的纸供给旋转滚筒2;安装保持机构4,其设在旋转滚筒2上,用夹头爪4a将供给的纸的顶端安装在滚筒周面上,由保持纸的途中的压板4b等安装保持。另外,在排出侧设置由排纸辊5a、链条5b、夹头爪5c等构成的排纸机构5。6是吸引送入单元,7是储纸盒。
另外,在图1中,喷头1为了简化图示只表示1个,但实际上如图2所示,沿着滚筒2的大致上半圆周合计设置10组喷头1(1Y、1M、1C、1B),彩色3色的1Y、1M、1C分别用各2个喷嘴作为各1色的单元,在黑色中,为确保确实的黑色另外设置4个喷头用作黑色。另外,旋转滚筒2,在图示的例中至少具有能够安装基准尺寸A3的4张纸的外周长度,并且还分别设置4组用于在滚筒周面上安装保持各4张纸的安装保持机构4。由未图示的驱动电机,以规定的转数并且以固定的速度旋转驱动。另外,关于旋转速度后面更详细地说明。
图3是表示喷头1的滚筒外周面侧下底面的图示,图4是从图3的向视IV-IV看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喷头1,在图4的断面所示的断面コ字状的支持架1F的下底板1FB上,交错状并且在纸的宽度方向(滚筒宽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排列设置,背靠背地设置2个喷嘴单元的多个(图示的例中为7对)喷嘴单元对1Y1~1Y7,具有用于左右移动该喷头1整体的移动机构10。
另外,下标Y表示喷头1中的1Y的记录头,在1M、1C、1B中下标分别为M、C、B。另外,“主扫描方向”只表示纸的宽度方向,从主扫描方向的隔1个的(间隔的)喷嘴喷出口,同时喷出墨液(不是稍微延迟喷出定时地扫描主扫描方向的多个喷嘴喷出口,喷出墨液)。但是,在图示的例中,规定为喷嘴喷出口隔1个喷出,但喷嘴的间隔数也可以规定为如2个以上或1个和2个、2个和3个规则的间隔,也能够规定为无间隔的喷出。
喷头1Y、1M、1C,如图2所示,2个喷头为一对,例如设在1Y、1Y的1方的头1Y上的喷嘴单元1Y1的2个单元,在其1个单元具有析像度为150dpi的喷嘴喷出口,因此在喷嘴单元1Y1中具有析像度为300dpi的喷嘴喷出口,在2个喷头1Y、1Y的双方具有析像度(像素密度)为600dpi的喷嘴喷出口。该析像度的喷嘴喷出口在其它喷嘴单元1Y2~1Y7,也完全相同地设置。
由上述2个喷头1Y、1Y的双方形成的600dpi的析像度(像素密度),通过相互偏移半个间距地设置,按当在1个喷头1Y中背靠背组合2个喷嘴单元1Y1时相邻的2个点间的间距达到150dpi的间隔(大约0.17mm),设置各喷出口(喷嘴)的记录元件的间距,为300dpi,另外在组合2个喷头1Y、1Y时,以各记录元件间的间隙为1/4间隙(大约40μm)的方式,通过组合进行设定。
各喷嘴单元1Y1的基准周期(频率)(喷嘴喷出形成的点记录的最高速度)在图示例中为9.6kHz,旋转滚筒2以转速11.25rpm(滚筒圆周速度24m/分钟、滚筒直径D=70cm)旋转时,喷嘴点的径40μm相互相邻,以在副扫描方向上并排的速度作为基准速度,以其4倍的旋转速度(45rpm)驱动滚筒旋转,以达到上述600dpi的析像度的方式进行点记录。但是,上述基准速度的4倍速度只作为一例表示,也不一定必须限定于4倍速度,只要以基准速度以上(1以上的实数m倍),并且至少加快到与以往的基准速度时相比确认有实际效果地提高印刷效率的程度就可以。即,不仅是整数的N倍,例如,如1.5倍或3.8倍,只要是大于基准速度的实数m倍就可以。
因此,滚筒旋转速度(圆周速度),只要在基准速度以上就可以,但是尤其如4倍速度那样在表示为整数倍值的时候,为了方便,例如将如3.8倍可实效认为4倍速度的范围称为4倍速度。在是4倍速度以外的2、3、5、6、7…的整数倍速度时也同样。但是,在以下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以4倍速度时为中心说明具体例。另外,与使用的纸的最大宽度(例如A3纸的长边侧的长度)一致地设置两端的喷嘴单元1Y1和1Y7,对于比其小的纸,控制图像信号的传送,使与所需宽度对应的喷嘴喷出口工作。
记录头移动机构10的构成为,为了使喷头1(1Y、1M、1C、1B)的各自的记录头向主扫描方向移动,贯通地安装分别与喷头1独立连结并固定在固定架11的一方上的步进电机10m和其输出轴,通过滚珠丝杠接头10T将连结在输出轴上的丝杠轴10s贯通设在支持架1F上,如果步进电机10m旋转,支持架1F就可向主扫描方向(及相反方向)自如移动。另外,在另一方的固定架11上检测支持架1F的端面,能够检测滑架(移动机构10)的移动的原点位置。
记录头移动机构10,如后述,相对于纸从多处(N)规定位置向规定位置移动、停止,其移动停止时的加减速度,在图示的例中,分别为0.1G左右,其移动距离为1次最大移动距离约20mm、整体约30mm。另外,一方向的工作时间为0.3秒左右,停止后到接着开始工作的时间大约为1.3秒。
供纸机构3,用摆动叼纸牙3b夹住由传送带3a传送来的纸的端部,送入给供纸辊3c,用设在供纸辊3c上的夹头爪,并且按规定的定时,夹住纸的端部,交给旋转滚筒2,然后通过滚筒2的夹头爪4a夹持纸。
设在供纸机构3的传送带3a的前方的吸引传送装置6设置成,能够从储存纸的储纸盒6a,利用吸引臂6b吸附纸的顶端,在使吸引臂6b上升规定行程后,使其旋转将纸转交在传送带3a上,如此吸引臂6b能够升降自如地并且以轴6x为中心旋转。另外,吸引臂6b在纸的宽度方向设置多根,多根吸引臂6b能够整体一起升降、旋转,送入传送带3a上的纸,通过设在传送带3a的下游侧端部附近的对位机构3d,对齐宽度方向的位置及相对于顶端部的纵向的位置,按规定的定时送给摆动叼纸牙3b。
排纸机构5,通过在环形状挂绕的链条5b上安装夹头爪5c而形成,如果纸的端部来到排纸辊5a的规定位置近前,夹头爪5c按所需的定时按压滚筒侧的夹头爪4a,从滚筒剥离纸端部,用其夹头爪5c夹住纸端部,由排纸辊5a送给箭头的下方,保存在设在2个滚间的下方的储纸盒7。
另外,图2中的符号12是支点轴,是旋转自如地支持用于安装上述10组喷头1的翼形板13的轴。翼形板13在滚筒2的正上的位置被左右2分割地设置,形成以支点轴12为支点两端翘起的构成。所述的各喷嘴1的支持架1F分别将两端连结、固定在该翼形板上。
在形成上述构成的实施方式的行式点记录装置A中,按以下进行点记录(印刷)。为了避免说明变得复杂,如图1所示,以下以1个喷头1为代表说明(称为所述喷嘴单元的,为了方便,有时也作为喷头说明。)。在实际的装置A中,通过使以下的1个喷嘴1的动作连动,使每色的2组及/或4组整体连动,进行彩色印刷。在图5(a)中,例如规定为以喷头1Y7为代表。如图所示,在1个喷头1Y7中,在主扫描方向与对应的纸所要求的像素密度对应地,按与各像素的间隔相同的间距设定No.1~14~的多个墨喷出口(喷嘴)。
图5(b)中的主扫描方向的数字1~14表示纸上的点记录位置,副扫描方向的数字1~9表示纸上的副扫描方向的点记录位置,纸上的1个四角形表示1个点。因此,此时应该用1个喷头1Y7点记录的区域为在图5(b)中的主扫描方向的地址No.1~14,向右方向扩展的区域,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向与图中的副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送纸,也向副扫描方向进行点记录。
在开始点记录时,规定为在图5(b)所示的地址No.中一致地配置喷头1Y7的喷嘴No.(基准位置)。另外,图5(b)中的数字记号表示记录该点的喷嘴的号码和点记录顺序。例如,1-1表示用No.1的喷嘴的第1次的点记录,在所示的位置进行该处的点记录,1-2表示进行No.1的喷嘴的第2次的点记录(未图示),2-1表示进行No.2的喷嘴的第1次的点记录,2-2表示进行No.2的喷嘴的第2次的点记录(未图示)。
另外,在开始点记录时,在图5(a)的最上段的滑架位置No.1的位置上放置喷头1Y7,通过输入开始信号,从No.1、3、5、7、……(奇数列)的喷嘴喷出口一齐喷出墨,点记录No.1-1、3-1、5-1、……的各像素。然后,通过滚筒2的旋转,相对地使喷头1Y7向副扫描方向前进,如果达到在副扫描方向的No.5的地址放置喷头1Y7的定时,再次从上述奇数列No.(奇数列)的喷嘴喷出口喷出墨,进行点记录。
然后,在副扫描方向的No.9、13、17、……的各地址位置,依次进行主扫描方向的点记录,在副扫描方向进行每4个点的多路点记录。如果在1张纸的副扫描方向的整个印刷区域进行如此的第1个旋转的多路点记录,到接着开始第2个旋转的多路点记录,如图5(a)所示,将喷头1Y7置于在图示例中向与主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6个点程度的滑架位置No.3上。
滑架位置No.以记录开始时的喷头1Y7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以该位置作为No.1,从该基准位置按靠近的顺序规定为2、3、4。因此,在第2次的多路点记录时,由于移动6个点的量,所以滑架No.为3。在第2个旋转的点记录时,如图所示,在副扫描方向的No.1的行中,用逐个间隔的偶数号码的喷嘴喷出口,即喷嘴喷出口No.8、10、12、14、…的各喷嘴,相对于偶数号码的No.的像素,即在No.2、4、6、8、…的各像素进行点记录。
然后,如果喷头1Y7向副扫描方向相对地前进,在No.3的行中,用逐个间隔的奇数号码的喷嘴喷出口,即喷嘴喷出口No.7、9、11、13、…的各喷嘴,相对于奇数号码的No.的像素,即在No.1、3、5、7、…的各像素进行点记录,另外如果喷头1Y7向副扫描方向前进,在No.7、11、…的行中,相同地进行点记录。然后,在开始第3个旋转的点记录之前,喷头1Y7再向与主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3个点,被放置在滑架位置No.4的位置。
如果第1张纸进入第3个旋转,在副扫描方向的No.2的行中,用偶数号码的喷嘴喷出口,即喷嘴喷出口No.10、12、14、16…的各喷嘴,在No.1、3、5、7、…的各像素进行点记录。然后,如果喷头1Y7向副扫描方向前进,在No.4的行中,用奇数号码的喷嘴喷出口,即喷嘴喷出口No.11、13、15、…的各喷嘴,在No.2、4、6、8、…的各像素进行点记录。另外如果喷头1Y7向副扫描方向前进,在No.6的行中用偶数号码的喷嘴喷出口的各喷嘴,在No.8的行中用奇数号码的喷嘴喷出口的各喷嘴,如此每个偶数号码行,使偶数和奇数号码的喷嘴喷出口交替间隔1点地进行点记录。
其后,在转入滚筒的第4个旋转的点记录之前,喷头1Y7,这次向主扫描方向返回,移动6个点,置于在滑架No.2的位置上。在滚筒的第4个旋转中,在副扫描方向的No.2的行中,用奇数号码的喷嘴喷出口,即喷嘴喷出口No.5、7、9、11、…的各喷嘴,在No.2、4、6、8、…的各像素,记录即(5-4)、(7-4)、(9-4)、…的点。
然后,如果喷头1Y7向副扫描方向前进,在No.4的行中,用偶数号码的喷嘴喷出口,即喷嘴喷出口No.4、6、8、10、…的各喷嘴,在No.1、3、5、7、…的各像素,记录即(4-4)、(6-4)、(8-4)、…的点,在No.6的行中,用奇数号码的喷走喷出口,即喷嘴喷出口No.5、7、9、11、…的各喷嘴,在No.2、4、6、8、…的各像素,记录即(5-4)、(7-4)、(9-4)、…的点。
如上所述,在使喷头1Y7向主扫描方向及返回方向,朝包括基准位置的N处(N=4)的位置移动时,在主扫描方向的最大移动距离内(在图示的例中为9个点),移动、停止在相邻的各位置间(例如滑架位置No.1和No.2、No.2和No.3)的距离均等的顺序位置(在图示的例中每3个点),并且以在可形成多个规定的印刷图像(印刷图像1、2、3、4)的距离范围内移动自如的方式,在喷头上连结记录头移动机构。但是,该距离的设定是任意的,例如如果喷头的喷嘴喷出口的数量增加,就根据其数量,如5、10、100、…个点,以大的距离设定。
另外,喷头1Y7从基准位置即滑架位置No.1的位置向与主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规定的点记录区域朝外配置的喷嘴喷出口,例如滑架位置No.3的喷嘴喷出口No.1~6,在第2个旋转的点记录时,墨喷出工作中止。滑架位置No.4的喷嘴喷出口No.1~9、滑架位置No.2的喷嘴喷出口No.1~3也同样。另外,用喷头1Y7~1Y1并且用2个喷头单元重复以上的动作,在1张纸的需要记录区域进行1色的点记录,对于其它色,也通过重复同样的动作,进行彩色印刷。
另外,如上所述,在滑架位置No.按1→3→4→2移动时,规定为加减速度0.1G左右、移动最大距离大约30mm、一方向工作时间0.3秒左右、停止后到再工作的时间大约1.3秒,但是如此的移动、停止的方式,在以往的串行打印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中,通过采用沿着纸的总宽距离,以高速、急的加减速度移动滑架的构成的记录头来形成,而在本例中,则通过基本采用行式头打印机形式,并且采用以非常小的距离及加减速度,用短的工作时间移动、停止的构成的记录头来形成。
而且,上述的移动距离、加减速度、工作时间的设定,是按旋转滚筒形式,与利用4张纸、点记录为4次旋转、4倍速度、4路的多路在纸上的印刷工作对应的设定。因此,对于N=4以外的N张纸、N次旋转、基准速度以上的倍速度、N路的情况,在进行上述移动距离、加减速度、工作时间等的设定时,分别根据N数值最佳地设定。
以上是基于图5在第1张纸上点记录的作用,在图5中,表示对于所有的像素重复进行4次旋转程度的点记录的结果,但在图6中,表示每次旋转中在各像素的点记录所使用的喷嘴号码和各像素的关系。但是,在该图中,第1个旋转的○1表示(1-1)、○2表示(2-1)、○3表示(3-1)、○4表示(4-1)、…,第2个旋转的△7表示(7-2)、△8表示(8-2)、△9表示(9-2)、△10表示(10-2),第3个旋转的表示(10-3)、
Figure G2004800259379D00202
表示(11-3)、表示(12-3)、
Figure G2004800259379D00204
表示(13-3),第4个旋转的□4表示(4-4)、□5表示(5-4)、□6表示(6-4)、□7表示(7-4)。
图6中的C1、C3、C4、C2表示滑架位置符号,在第1张纸中,得知滑架如前所述按C1→C3→C4→C2的顺序变化。另外,在该图6中,表示对第2张纸进行与第1张纸完全相同的印刷图像顺序的点记录。此时,与相同像素位置对应的喷嘴采用不同号码的喷嘴。例如,第1张纸的第1个旋转的印刷图像号码1,形成在第1行上喷嘴No.1、3…工作,在第3行上喷嘴No.2、4、…工作,印刷图像号码2,形成在第1行上喷嘴No.8、10…工作,在第3行上喷嘴No.7、9…工作,另外对于印刷图像号码3、4也分别相同地形成。
对此,第2张纸的第1个旋转的印刷图像号码1,形成:在第1行上喷嘴No.7、9…工作,在第3行上喷嘴No.8、10…工作,印刷图像号码2,形成在第1行上喷嘴No.11、13…工作,在第3行上喷嘴No.10、12…工作,另外对于印刷图像号码3、4也分别相同地形成。因此,得知,第1张纸和第2张纸的第1个旋转的印刷图像号码完全相同(印刷图像号码1),并且喷嘴是号码不同的喷嘴。对于印刷图像号码3、4也同样。
但是,得知,在第2张纸中,第1个旋转的滑架位置变为C3,在第2个旋转中变为C4,在第3个旋转中变为C2,在第4个旋转中变为C1,以在第3张纸中为C4→C2→C1→C3、在第4张纸中为C2→C1→C3→C4的方式,在第2张纸以后,印刷开始时的滑架位置,按与在第1张纸的每个旋转中滑架位置变化的顺序相同的顺序,逐个开始偏移循环变化.另外,上述的说明是根据以1色为代表的喷头的说明,实际上,由于各色的喷头稍微地错开定时地进行相同的工作,所以喷嘴为号码不同的喷嘴,每张纸的印刷的色的重叠也相同,从而能够使每张纸的印刷的色度相同.
在上述4张纸上的印刷,是以预先在滚筒上安装可安装的最大张数的状态,利用4路的多路方式,用4个旋转进行点记录时的情况,实际上由于第1张纸上的印刷,在开始在第2张以后的纸上的第4个旋转的印刷之前结束,所以在大量连续进行印刷时,在排出第1张纸后,如果向该位置供给下一张纸,就能够连续印刷。因此,以下说明连续供纸、连续印刷的大量印刷。
在旋转滚筒2上,能够利用4个夹头爪4a在滚筒上等间隔地安装4张纸(但是,通常并不是4张同时安装),如图1、图7所示,在从右侧的供纸机构3供给纸的供纸位置上设置No.1的夹头爪,另外在滚筒的旋转方向(逆时针方向)的后方,按顺序设置No.2、No.3、No.4的3个夹头爪,当纸来到No.3和No.2的位置的之间时,排纸机构5进行排纸。图8是说明相对于滚筒旋转位置(位相)的供纸顺序的图示。按图中的(a)→(i)的顺序变化,依次在4个夹头爪No.1~4上安装4张纸。
但是,如果全部说明图2所示的实际的多个喷头1,由于说明复杂,所以在图8中表示以1个喷头1为代表,配置在滚筒中心线上的滚筒上方的喷嘴的模式图。因此,在以后的说明中,图9、图10也与该模式图对应地,说明各张纸的供给和印刷顺序及排纸的关系。
图9、图10表示将在各爪No.的供纸定时和印刷、排纸的状态以基脉冲BP为基准定时信号变化的变动状态作为模拟时间图。基脉冲BP表示以滚筒的每个1/4旋转作为1脉冲,将No.1爪位于滚筒的右侧水平方向的位置时规定为基脉冲1,以后每当滚筒旋转1/4,逐次增量。
图8(a)表示供纸开始状态,如果第1张纸从供纸机构3按规定的定时送来,就被爪No.1夹住,安装在滚筒周面上,与滚筒2一同被送出。如果基脉冲BP成为2,就开始通过第1张纸的下面,开始印刷,利用上述的点记录方法,在第1张纸的规定区域进行点记录。如果第1个旋转在第1张纸上的印刷结束,基脉冲BP成为3,然后由于还未在滚筒2上安装第2张纸,所以在该位置进行滑架的位置移动。
这是因为,由于在相对于上述的第1张纸的第2个旋转的点记录中,使滑架位置向No.3移动,所以需要向喷头1的下面按无纸的定时移动喷头1的滑架位置。图8(b)表示喷头1开始向滑架位置No.3移动时的滚筒的状态。另外,滚筒2继续旋转,在基脉冲4在旋转一圈后,在基脉冲5再旋转1/4时,如图8(c)所示,No.1爪到达喷头1的近前,同时从供纸机构3供给第2张纸,No.2爪夹住该纸的顶端。
滚筒2在基脉冲6再旋转1/4,在从图8(c)向图8(d)的转移期间,在第1张纸进行上述的第2次的点记录,如果结束该点记录,爪No.2夹住的第2张纸达到喷头1的近前。因此,在滚筒2在基脉冲7再旋转1/4的期间,在第2张纸上进行第1个旋转的点记录,在第2张纸进入图8(e)的状态。
如果在基脉冲8,滚筒2从图8(e)的状态再旋转1/4,由于在爪No.3还未安装第3张纸,因此在该定时中进行滑架的位置移动,滑架No.从3转移到4。通过该1/4旋转,滚筒通过最初的爪No.1的基准位置,开始第3个旋转。另外,在基脉冲9,在旋转1/4后,在基脉冲10再旋转1/4,在此期间在第1张纸上进行第3旋转的点记录,第2张纸通过该纸开始第2个旋转。
图8(f)表示在基脉冲10结束第3个旋转对第1张纸的点记录,第2张纸的第2个旋转开始临前的进行1/4旋转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用爪No.3从供给机构3供给第3张纸,用爪No.3夹住该纸的顶端。然后,在基脉冲11,在第2张纸,对该纸开始为第2个旋转的点记录,第3张纸前进1/4旋转,前进到喷头1的近前。然后,在基脉冲12,在1/4旋转前进的期间,进行在第3张纸上的第1个旋转的点记录。图8(g)表示点记录结束时的状态。
在基脉冲13,由于在利用该脉冲的1/4旋转中,爪No.1、2、3都不需要点记录,并且第4张纸还未被爪No.4夹住,因此在该定时中进行喷头1的从滑架位置No.4向No.2移动。另外,通过基脉冲13第1张纸开始第4个旋转。在基脉冲14,在第1张纸上进行第4次的点记录,第2张纸进入第3个旋转。在基脉冲15,在第2张纸上进行第3次的点记录,第3张纸进入第2个旋转。
然后,在基脉冲16,排出第1张纸,在第3张纸上进行第2个旋转的点记录,用爪No.4夹住第4张纸。图8(h)表示在该基脉冲的作用开始的状态,而图8(i)表示在该基脉冲的作用结束的状态。另外在图8(i)的定时中,由于在下个基脉冲16,在第4张纸上进行了点记录后,进行喷头1的移动,所以在爪No.1从排纸的基脉冲16到5个脉冲前(1+1/4旋转后)不供纸。
在基脉冲17中,进行第4张纸的第1个旋转的印刷,在下个基脉冲18进行喷头1的移动,因此滑架位置从No.2向No.1放置,当在基脉冲19进行了第2张纸上的第4个旋转的印刷后,在基脉冲20进行第3张纸上的第3个旋转的印刷。以上,装有用爪No.1安装的第1张纸的滚筒外周位置返回到基准位置,在下个基脉冲21再次进行供纸,重复上述的循环。
因此,相对于按以上循环进行的4张纸的滑架位置与印刷次数和印刷图像的关系如下。
表1
Figure G2004800259379D00231
另外,C1~C1表示滑架位置No.,Im1~Im4表示印刷图像No.的符号。所谓印刷图像,是图6所示的例如在第1张纸的每一旋转进行点记录的点记录图像的整体像,对每个旋转附加No.。
图11、图12表示不同循环的例子。在此例中,进行印刷时的滑架位置号码和此时进行印刷的印刷图像号码相同。在此情况下,在第4张纸上进行印刷时的印刷图像的顺序因纸而异,可是印刷相同图像时的记录头的喷嘴相同。图13表示与相对于此时的各4张纸图像号码对应的喷嘴的关系。
从图13看出,例如在第1张纸的第2个旋转,在像素位置(2-1)(2行-1列的交点)、(2-3)用喷嘴No.7、9进行点记录,在像素位置(4-2)(4-4)用喷嘴No.8、10进行点记录的整体图像,是图6中的图像号码3的图像,同样在第3个旋转中,在像素位置(2-2)、(2-4)、(4-1)、(4-3)分别用喷嘴No.11、13、10、12点记录对应的图像号码4的图像,在第4个旋转中,在通常位置(1-2)、(1-4)、(3-1)、(3-3)用喷嘴No.5、7、4、6点记录对应的图像号码2的图像。
在第2张以后,例如在第2张以错开的状态在第1旋转中点记录第1张的图像号码3,以后号码与滑架号码相同的图形图像,在第3张纸中,再错开1个滑架号码地进行点记录。从以上得知,在本例中印刷相同的印刷图像时的喷头使用相同的喷嘴。
从以上得知,在每张纸中,在对于1色使用相同喷嘴时,也能够均匀地确保印刷品质,但此时也由于对于各色稍微错开定时,用相同的循环,进行每张纸的印刷,因此通过使用相同的喷嘴,能够消除喷嘴的差异造成的色浓度或点位置的变化,能够使每张纸的印刷的色度相同,能够均匀地保证每张纸的印刷品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印刷介质,规定为在N张(N=4)滚筒外周上安装最大规格尺寸(A3),但也能够将该印刷介质规定为N张程度的长尺寸纸。在此情况下,在各长尺寸纸上形成可形成在最大规格尺寸的纸上的图像的N张程度的图像,然后,通过将长尺寸纸切断成N张,也能够在每张纸上形成同一品质的图像,也能够形成与长尺寸纸相符的长尺寸的图像,不进行上述图像形成后的切断,而得到长尺寸的印刷物。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利用安装4张纸的旋转滚筒、4路的多路方式、4次旋转、4倍速度的印刷的例子,但是由于在上述设定数字4在旋转速度的设定速度4以外时,只要是2以上的整数,所有数字时都能够使用,所以一般设定数字表示为N,N也可以是2、3、4、5、6、7、…中的任何一个数。但是,实际上在N的值和旋转滚筒的直径在现实可使用的界限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N=4时为中心说明了滚筒的旋转速度的设定倍速度数,但是根据N张纸、N路的多路方式、N次旋转的图像形式的参数的各个设定数N,如上所述,可以是2、3、4、5、6、7、…中的任何一个数,设定倍速度数不仅是与N相同的整数倍,而且也可以是基准速度以上的倍速度(实数倍速度)。例如,也可以是上述参数N=4,如基准速度的1.5倍,所谓4,也能够设定为大不相同的实数倍速度,也可是如此的实数m(m为1以上的实数)倍速度,只要与按以往的基准速度旋转时相比,实效认为提高印刷效率(缩短时间)的倍速度数就可以。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基准速度以上的高速度旋转旋转滚筒2,印刷大量印刷物的装置,但是作为第2实施方式,能够举例以基准速度以下的旋转速度旋转旋转滚筒2,并且具备根据其它纸张数N、N多路、N次旋转的记录条件、用于按一定间隔连续印刷的供纸机构3、纸的安装保持机构4、排纸机构5的点记录装置。但是,由于外观的构成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图示。
该实施方式的行式点记录装置,由于以基准速度以下的速度旋转驱动旋转滚筒2,所以随之,墨液从喷头1的墨喷出口的喷出定时即周期速度也同步调低。在该实施方式中,喷头1也可以同样利用记录头移动机构10,只移动规定的短距离,或省略该记录头移动机构10,在上述使其移动的位置,固定多个喷头1的单元,通过有选择地使各自的喷头1工作,也可以得到与记录头移动方式相同的工作。另外,该后一方式也能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用。
此外,在具备供纸机构3及排纸机构5、安装保持机构4,进行纸的供纸排纸时,与前面的实施方式同样,通过按每个(1+1/N)旋转将供纸排纸的定时规定为1次,能够按以点记录定时调和的一定间隔连续地进行供纸排纸,能够不降低时间效率(1秒的印刷张数、时间上的印刷效率)地,通过顺利的供纸排纸,即使低速度也能够高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印刷品质(画质)。在此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得到提高由喷嘴喷出的墨点在印刷介质上的落点位置精度,或减少飞散到偏离通常的落点位置的位置上小墨滴的附属量的效果,和提高印刷品质,也能够将上述倍速度够定为1以上的数值。
接着,以下,作为第3实施方式,说明为了实现行式点记录装置的高画质、高速度化,而改进喷头1(由于明确讲是行状配置由喷嘴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的行式记录头,所以以下,规定为行式记录头)的移动方法的情况。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元件,为了有助于理解,使用同一符号。
此方式的行式点记录装置(以下,称为喷墨打印机),如图14所示,由安装片状的被印刷物(此处为打印纸)P的滚筒2、行式记录头1、供纸机构3及排纸机构5构成,由控制机构控制。
滚筒2,旋转自如地支持轴(缸体轴),与电机驱动机构连接,以滚筒2的侧面作为旋转面SR,在其旋转面SR上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纸P的安装机构4。
所述安装机构4,由夹头爪4a和压板4b构成,由夹头爪4a和压板4b保持。
该安装机构4,在4处设在滚筒2的旋转面SR上,在该方式中,能够安装4张打印纸P。此外,在滚筒2的旋转面SR上设置喷墨用的行式记录头1。
所述行式记录头1,按黄色1Y、青绿色1C、深红色1M、黑色1B、2B的4色总共设置10个(黄色1Y、青绿色1C、深红色1M各为2个,黑色为1B和2B为4个),每5个一组分为2组,以覆盖滚筒2的上半部的方式,并且以行式记录头1的长度方向与滚筒2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式设置。
由于如此以显出印刷的深浅的黑色为其它色的2倍,成倍增加喷嘴数,例如,由于能够用滚筒2旋转1次进行1次黑色的点的重打,所以能够高速进行高品位的印刷。此外,通过如此进行重打,由于在所述行式记录头1B、2B的一方,即使发生不喷出喷嘴也能够覆盖,因此能够减轻其影响。此外,由于与规定的径相比还能够加大黑色的点径,所以例如在印刷整面图像时,即使在黑色的落点位置精度低时,也能够确实无间隙地进行整面图像的印字。因此,由于如果将进行重打时的喷嘴的喷出量,设定在例如其它色的0.5~1倍之间,就能够将着落的墨的点径维持在规定的尺寸,所以优选此量。
另外,通过将黑色墨的行式记录头1B、2B,如图14所示,相对于滚筒2的旋转方向,配置在黄色1Y、1M、1C的下游侧,由于即使在通过多次旋转滚筒2进行印刷时(例如多路),也能够将到进行下个印刷的滚筒半周部分设定为干燥时间,所以黑色墨也能够使用渗透性低的墨液.此外,即使在增加黑色墨的墨量时,也能够增加干燥时间.
该各色的行式记录头1Y、1C、1M、1B、2B,具有2个如图15(例如,黄色1Y的行式记录头)所示的行式记录头的单元(以下,称为滑架10),各滑架10,在支持架1F上交错状配置14个短尺寸的行式记录头1Y1-7,如图15所示,形成具有大于纸P的印刷范围的长尺寸的行式记录头的单元。此外,所述支持架1F,如图15所示,形成上下贯穿活塞杆10G,在中央螺合滚珠丝杠10S的结构,用步进电机10m旋转驱动所述滚珠丝杠10S,能够向图示的左右方向移动。此时,为了避免所述支持架1F的冲撞,并且也能够零点复原,在滑架10的固定架11上设置位置检测用的开关SW,与控制机构连接,进行控制。
即,如图16所示,经由电机驱动器,将每一色的滑架10的步进电机10m与控制机构(控制器,例如也可以是电脑等)连接,各色的滑架10能够单独控制。因此,在滚筒2的轴上设置编码器(光学方式:可以是绝对地址的,也可以是发生串行脉冲与计数器组合从原点输出相对地址的,只要能够作为电位器等位置传感器使用的方式就可以),将该编码器的输出(原点信号、与旋转量成正比的脉冲信号等)输出给所述控制机构。
如此,例如,以原点信号为基础,计算滚筒2的原点位置,基于该计算的原点位置,能够算出各色的行式记录头1Y、1C、1M、1B、2B的各自的移动定时。
因此,如果比较算出的现在的各色的行式记录头1Y、1C、1M、1B、2B的滑架10的位置、和预先设定的各色的行式记录头1Y、1C、1M、1B、2B的各自的移动定时的参数,能够使该各色的行式记录头1Y、1C、1M、1B、2B的滑架10移动。
供纸机构3,由供纸辊3c和摆动叼纸牙3b构成,摆动叼纸牙3b,叼住由传送带3a从供纸托盘(在实施方式1中为储纸盒)6a逐张供给的纸P的端部,如图14的箭头所示,摆动地送入供纸辊3c。
即,在供纸托盘6a上设置吸引臂6b,用吸引臂6b逐张地向传送带3a供给纸P(根据来自控制机构的指令)。在传送带3a上,由于设置对位机构3d,对准纸P的宽度方向和纵向的位置,所以抓爪3b夹住从传送带3a供给的纸P,送入供纸辊3c。另外,在送入纸P的供纸辊3c,用设在供纸辊3c上的爪3e夹住纸P的端部,如图14的箭头所示,通过旋转交给滚筒2的夹头爪4a。
排纸机构5,由排纸辊5a和安装在该滚5a上的链条5b构成,形成在该链条5b安装夹爪5c的构成。因此,用所述夹头爪5c取出结束印刷的纸P,通过排纸辊5a的旋转,送到存纸托盘(在实施方式1中为储纸盒)。
另外,虽未图示,但在供纸辊3c、排纸辊5a等上设置传感器(例如,光学式编码器、电位器),与控制机构连接,进行控制。此外,设在滚筒2的轴上的编码器不仅控制行式记录头1,也用于滚筒2的速度控制、供纸或排纸的定时的控制等。
如上所述构成该式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7~图24说明其工作。
在该喷墨打印机中,如果开始印刷,各色的行式记录头1Y、1C、1M、1B的各自的滑架10,就向主扫描方向(滚筒2的宽度方向)移动。该滑架10向主扫描方向的移动,如图17所示,取4个位置,如果如此增大总移动量,能够印刷高画质。这是因为,例如设想因不喷出而发生不均,如果滑架10的移动小,不均的分散不足,肉眼容易识别。
此时,实际的滑架10为10个,但由于进行同样的工作,所以模式地用1个代表.另外,由所述滑架10构成的各色的行式记录头1Y、1C、1M、1B、2B,如图14所示,覆盖滚筒2的上半部分,但由于各个滑架10位于滚筒2的上半部分的左右的1/4区间中的某一处,所以此处,如图18(b)所示,为了方便,以E区间作为印刷区间说明.因此,滑架10如果是左侧的区间,左侧的区间就成为印刷区间.
首先,如图18(a)所示,向滚筒2供给第1张纸P1。即,从供纸托盘6a,通过吸引臂6b和传送带3a,向供纸机构3供纸,从供纸机构3转移到滚筒2的夹头爪4a,安装在滚筒2上。此时,滑架10位于位置1。
现在,在滚筒2上安装第1张纸P1,如果到达所述滑架10的印刷区间,就对第1张纸P1进行第1个旋转的印刷。此处,该打印机印刷方式采用多路方式,通过4次旋转滚筒2形成1张图像。因此,第1个旋转在第1张纸P1上的印刷,例如如图22(a)所示,为(a、1)、(c、1)、(b、3)、(d、3),为了不与相邻的喷嘴的点重叠,并且为了也不与相邻的行的点重叠,隔1个点印刷。
此处,图22和图23,模式地示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多路方式的一个图像模式。此外,表示图中的点的圆圈或三角…内的数字(1~13),是为了易于区别印刷点而使用的喷嘴,为了方便所附的。附相同号码的点,使用相同的喷嘴印刷。
如果如此结束第1个旋转的印刷,第1张纸P1通过印刷区间E,如图18(b)~(e)所示,由于成为未安装第1张纸P1的空白区间BK,所以如图18(c)所示,就进行向主扫描方向(滚筒2的宽度方向)的移动。
如图18(f)所示,如果滚筒2结束第1个旋转,开始第2个旋转,就进行第2路对第1张纸P1的印刷,即,如图22(b)所示,在第1张纸P1上,进行如(b、1)、(d、1)、(a、3)、(c、3)的印刷。此外,进行第2张纸P2的在滚筒2上的安装、和在如图18(g)所示安装的第2张纸P2上的第1个旋转(第1路)的印刷。即,如图22(b)所示,在第2张纸P2上,进行如(a、1)、(c、1)、(b、3)、(d、3)的印刷。此时使用的喷嘴,由于成为与进行第1个旋转的印刷的喷嘴不同的数字,所以能够分散不喷出喷嘴造成的不印字,得到多路印字的效果。
如图18(g)所示,如果结束在第2张纸P2上的印刷,由于成为未安装第1张纸P1及第2张纸P2的空白区间BK,所以在此区间进行向主扫描方向的移动。例如,如图18(h)所示使其移动(位置4)。
如图18(i)所示,如果滚筒2结束第2个旋转,开始第3个旋转,如图18(j)所示,在进行了第3路对第1张纸P1的印刷后,在图19(a)进行第2路对第2张纸P2的印刷。即,如图22(c)所示,在第1张纸P1上为(a、2)、(c、2)、(b、4)、(d、4),在第2张纸P2上为(b、1)、(d、1)、(a、3)、(c、3)。
此外,在图19(a)进行第3张纸P3的安装,在图19(b)进行在安装的进行第3张纸P3上的第1次(第1路)的印刷。即,如图22(c)所示,在第3张纸P3上,进行(a、1)、(c、1)、(b、3)、(d、3)的印刷。
由于上述第1张纸P1、第2张纸P2、第3张纸P3的印刷所使用的喷嘴,在图18(h)中沿滑架10前进,所以如图22(c)所示,成为与图22(a)及(b)不同的数字,能够使用不同的喷嘴分散不喷出喷嘴造成的不印字。
如果结束在该第3张纸P3上的印刷,如图19(c)所示,就成为未安装纸P1、纸P2、纸P3的空白区间BK。所以,滑架10的移动按图19(b)~(c)所示移动。
此外,如图19(c)所示,如果滚筒2结束第3个旋转,开始第4个旋转,如图19(d)所示,就在第1张纸P1上进行第4次(第4路)的印刷,在图19(f)在第3张纸P3上进行第2次(第2路)的印刷.即,如图23(d)所示,在第1张纸P1上进行了(b、2)、(d、2)、(a、4)、(c、4)的印刷后,在第2张纸P2上进行(a、2)、(c、2)、(b、4)、(d、3)的印刷.另外,在第3张纸P3上进行(b、1)、(d、1)、(a、3)、(c、3)的印刷.如此,由于在第1张纸P1上的印刷结束,所以如图19(f)所示,在到达排出点时由排纸机构5排出.同时,安装第4张纸P4.
在图19(g)中滚筒2结束第4个旋转,开始第5个旋转,如图23(e)的(b、1)、(d、1)、(b、3)、(d、3),进行在安装的第4张纸P4上的第1次(第1路)的印刷。
如果在图19(g)中进行在安装的第4张纸P4上的第1次(第1路)的印刷,如图19(h)所示,由于成为空白区间BK,所以使滑架10向位置1移动。如果滑架10向位置1的移动结束,就在图19(i)中,进行在第2张纸P2上的第4次(第4路)的印刷。如图23(e)所示,进行在第2张纸P2上的(b、2)、(d、2)、(a、4)、(c、4)的印刷、和在第3张纸P3上的(a、2)、(c、2)、(b、4)、(d、4)的印刷。
此时,由于结束在进行了第4次印刷的第2张纸P2上的印刷,因此在图20(a)中进行在第4张纸P4上的第2次(第2路)的印刷,安装第5张纸P1’。
在图20(b)中在第5张纸P1’上进行印刷,但是此时,滑架10位于位置1,采用多路方式的印刷以位置1为起点,重复图22(a)→图23(e)的图形。
如此,滑架10的位置的移动,如上述例所述,按位置1→3→4→2→1的顺序移动。与此例不同,例如,假设按位置1→2→3→4→1的顺序移动,在1→2、2→3、3→4中移动时的移动量就减小,但在4→1中移动时的移动量极端增大,此间的加速度的值也极端增大。对此,如果以1→3→4→2→1的方式移动,能够减小一次移动形成的移动量的最大值,能够将最大加速度抑制在低水平。其结果,尽量降低印刷中的滑架移动形成的加速度的最大值,能够尽量减小滑架10的移动时的加速度对记录头的喷出的影响。
如此,如果始动时的供纸结束,通常将第3张纸P安装在滚筒2上,进行印刷。
以下,主要叙述行式记录头1Y、1C、1M、1B、2B的滑架10的移动。
即,在图20(b)中,如果结束在第5张纸P1’上的第1次的印刷,由于成为空白区间BK,所以如图20(c)所示,在第3张纸P3到达印刷区间E之前使滑架10移动(位置3)。
如图24(a)~(e)所示,该移动从沿1个滑架10的下方先行的纸P1’(例如图20(b))的纸末端通过的瞬间开始移动,在到下个纸P4的纸头刚好到来前的空白区间BK结束移动。同样,余下的滑架10也从纸末端通过的瞬间开始依次移动,在下个纸头到来临前结束移动。通过如此在空白区间BK从先行的纸的末端通过的瞬间开始依次移动,夹着空白区间BK地移动到下个纸的纸头到来临前,各滑架10在移动中能够同等地使用空白区间BK。然后,通过在该空白区间BK,各滑架10比较慢地进行移动(由于使用本来印刷的区间,得到足够行式记录头1Y、1C、1M、1B、2B移动的时间),减小施加给各滑架10的加速度,防止对行式记录头1Y、1C、1M、1B、2B的内部施加不需要的压力,以不恶化喷出性能,能够进行高色彩精度、高品质的印刷。
此时,控制机构,例如从供纸时的编码器的值等检测安装在滚筒2上的纸P的位置、和安装纸P形成的空白区间BK的位置(由于预先确定各色的各自的滑架10的位置),进行控制。
接着,在图20(d)中,进行在第3张纸P3上的第4次的印刷.在图20(e)中,进行在第4张纸P4上的第3次的印刷.在图20(f)中,排出结束了第4次印刷的第3张纸P3,进行第5张纸P1’的第2次的印刷,安装第6张纸P2’.此外,在图20(g)中,如果进行第6张纸P2’的印刷,由于成为空白区间BK,所以在第4张纸P4到达印刷区间E之前,移动滑架10.
以后,滚筒2每旋转1+1/N,就在安装的纸P后供给新的纸P,进行印刷。此外,如果空白区间BK到来(在滑架10的下面),就移动滑架10。图20(h)~图21(h)表示该动作的情况。
如此,在该喷墨打印机中,由于设置空白区间BK,所以能够不降低滚筒2的速度地移动滑架10。此外,这时,用多次印刷结束一个印刷(多路),每次印刷移动滑架10,同时也增大总移动量地印刷,由于以将不喷出喷嘴造成的不印字分散成十二份的方式印刷,所以能够谋求利用多路的效果提高画质。
因此,例如即使在发生由不喷出造成的不均时,由于增大滑架10的总移动量,所以不会发生如果滑架移动量小,不均的分散不充分,肉眼容易识别的问题,能够进行高画质的印刷。
此外,由于也依次进行滑架10的移动,比较慢地进行各滑架10的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对记录头内的墨液施加不需要的压力,能够进行高色彩精度的印刷。
因此,例如,即使是交错状安装在本方式中使用的短尺寸的记录头的行式记录头,由于也能够不在短尺寸的连接部分的图像中产生条纹状的不均,所以能够高速度进行高画质的印刷。此外,能够将在各通路间发生的、记录头移动时的无用的时间抑制在最小限。所以,能够在最大限度地保证记录头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进行印刷。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叙述了移动各色的行式记录头的滑架时的情况,但也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各色的行式记录头设置由滑架这样的由电机构成的移动机构,移动所述行式记录头。
另外,如果滑架或行式记录头的移动,利用在预先能够设定的空白区间连续的纸空白(不进行印字的部分)等,在该空白部分的剩余处,加大滑架或行式记录头的移动量,或提高滚筒的旋转速度,也能够提高印刷速度。
接着,作为第4实施方式,叙述用于防止高画质、高速度的行式记录头记录装置的画质的劣化的清洗装置。另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为了有助于理解,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元件,使用同一符号。
此方式的行式记录头记录装置(以下,称为喷墨打印机),如图25所示,形成在打印机本体A上并设清洗装置B的形状。
所述打印机本体A,如图26所示,由安装片状的被印刷物(此处为打印纸P)的滚筒2、喷墨用的行式记录头1构成,由外框架C支持。此外,虽在图25、26中未图示,但是具有供纸机构和排纸机构,由控制机构控制。
滚筒2,旋转自如地支持轴(缸体轴),与电机驱动机构连接,以滚筒2的侧面作为旋转面SR,在其旋转面SR上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纸P的安装机构。
所述安装机构,例如,由夹头爪和压板构成,用夹头爪夹住片状的纸P的一端,用压板等保持该纸P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安装机构在4处设在滚筒2的旋转面SR上,安装4张打印纸1.此外,在滚筒2的旋转面SR上设置喷墨用的行式记录头1.
所述行式记录头1,按黄色1Y、青绿色1C、深红色1M、黑色1B的4色总共设置10个(黄色1Y、青绿色1C、深红色1M为各2个,黑色1B为4个),每5个一组分为2组,如图26所示,安装在由支点轴12支持的框架上,以行式记录头1的长度方向与滚筒2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式,如翼片一样保持转动自如(以下,称为翼形架F)。此外,在由该支点轴12支持的所述架F上,作为升降机构L设置以电机为驱动源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在螺合在滚珠丝杠上的滑块上安装连杆,在此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如后述能够在清洗位置a、吸引位置b和印刷位置的3个位置开关翼形架F。
此时,在翼形架F的两端设置轴O,挂在外框架C的钩f上,能够保持开放状态,设置用于所述钩f的卡合和解除的缸体机构。所述缸体机构S,如图27所示,用连杆将缸体S1和钩f连结成“ㄑ”字,通过缸体S1的活塞杆的进退,上下运动钩f,进行钩f的卡合和解除。
如此,如果开关翼形架F,由于能够加大记录头2和行式记录头1的间隔,所以能够确保大的作业空间,能够确认所述记录头1的喷嘴面的状态,或容易根据情况利用手动作业进行所述喷嘴面的维护作业等,能够提高作业性。
此外,各色的各个行式记录头1Y、1C、1M、1B,具备2个如图28(例如,黄色1Y的行式记录头)的行式记录头的单元(以下,称为滑架)10,各滑架10,在支持架1F上交错状配置14个短尺寸的行式记录头1Y1-7,形成如图28所示具有比纸P大的印刷范围的长尺寸的单元。
此外,所述支持架1F,如图28所示上下贯穿活塞杆10G,形成在中央螺合滚珠丝杠10S的结构,通过用步进电机10m旋转所述滚珠丝杠10S,能够向图的左右方向移动支持架1F。此时,为了避免所述支持架1F的冲撞,并且也能够零点复原,在滑架10的固定架11上设置位置检测用的开关SW,与控制机构连接,进行控制。
供给机构,虽在图25、26中未图示,但也由供纸辊和摆动叼纸牙构成,摆动叼纸牙,叼住由传送带从供纸托盘逐张供给的纸P的端部,摆动地送入供纸辊。
在送入纸P的供纸辊,用设在供纸辊上的爪夹住纸P的端部,通过旋转交给滚筒2的夹头爪。
排纸机构,同样虽在图25、26中未图示,但也由排纸辊和安装在该滚上的链条构成,形成在该链条上安装夹爪的构成,用所述夹头爪,通过排纸辊的旋转,取出结束印刷的纸P,送到印刷托盘。
另外,在滚筒2的旋转轴、供纸辊、排纸辊等上,虽未图示,但也设置传感器(例如,光学式编码器、电位器),与控制机构连接,进行控制。此外,设在滚筒2的轴上的编码器不仅控制行式记录头1,也用于滚筒2的速度控制或供纸、排纸的定时的控制等。
另外,如图25所示,清洗装置B,由托盘30、安装在该托盘30上的吸引装置31构成。托盘30由接触部32和托部33构成,接触部32如图27所示为并列连接2个拱型的部件而成,形成在该接触部32的下面设置托部33的结构。此外,接触部32的各拱通过并列排列长尺寸的板而构成,在所述长尺寸的板上交错状设置贯通孔,与各滑架10的短尺寸的行式记录头1Y1-7对应,在所述贯通孔上作为吸附材安装网眼板35。网眼板35,上下能够运动地由弹簧向上方提升,例如,如图29(a)所示,保持网眼35a与安装在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的喷嘴面n上的保护板Z抵接的状态。所述保护板Z为框体,安装在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的喷嘴面n的周围。通过采用如此的构成(例如,如特开2000-177147号公报中记载(固定网眼),与固定网眼使用时相比),能够高尺寸精度、简单地,将短尺寸的行式记录头1Y1-7的喷嘴面n和网眼板35之间的间隙维持在适当的尺寸。此外,由此,如图29(b)所示,通过用2根网眼35a夹着喷嘴n’,网眼能够吸附(毛细管现象)滴下的墨液,能够防止墨液的飞散。因此,如图29(b)所示,即使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倾斜,也能够确实吸附墨液。
在该托盘30的端部(滚筒侧)设置吸引装置31。所述吸引装置31朝上形成吸引口,与各滑架10的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的喷嘴面n对置。此外,吸引口,虽未图示但与吸引泵连接,能够吸引墨液。
此外,该托盘30与并行移动机构37连接。并行移动机构37由滚珠丝杠38构成,如图25所示,从外框架C的清洗装置B侧到打印机本体A设置滚珠丝杠38,连结该滚珠丝杠38的滑块和托盘30,通过用电机驱动所述滚珠丝杠38,如图25所示,能够向滚筒2上的清洗位置(例如,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和网眼35对置的位置)进退。因此,设置定位用的传感器,或通过将电机规定为步进电机,可得到所要求的定位精度。
如此构成的喷墨打印机的墨液的供给系统,如图30(作为事例表示黄色1Y的滑架10)所示,各滑架10的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分别通过墨液供给阀40,与墨液罐41连接。
此时,在墨液供给阀40和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的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42,能够检测墨液的喷出压力。
此外,在墨液罐41上连接3个阀门。第1个阀门43是与压缩机(未图示)连接的墨液供给压用主阀门,通过墨液供给压设定用调节器44,与墨液罐41连接。第2个阀门45是与压缩机连接的清洗压用主阀门,通过清洗压设定用调节器46,与墨液罐41连接。第3个阀门47是开放一方的球的负压调整用主阀门,直接与墨液罐41连接。
在该供给系统中,墨液的供给,通过利用压缩机向墨液罐41加压进行,被加压的墨液罐41的墨液,通过打开墨液供给阀门40,供给行式记录头(各滑架10)1的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即,通常,印刷中关闭墨液供给阀门40,以负压状态保持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的喷嘴面n。该负压的程度,随着从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喷出墨液不断增大。因此,在印刷中,用前面的压力传感器进行该负压的检测,如果检测值超过一定值,就打开墨液供给阀门40到达到适当的负压,降下负压的程度(如果负压过强,就不喷出墨液)。
此外,向墨液罐41加压的程度,能够通过墨液供给压设定用调节器44和墨液供给压用主阀门43,任意阶段地选择,从而能够以最适合被印刷物1的压力设定。
因此,在通常的印刷中,例如将墨液供给压设定用调节器44设定在大约20kPa,一边用墨液供给压用主阀门43调整供给压力一边使用。
另外,在后述的清洗时,将清洗压设定用调节器46设定在大约40kPa,通过对清洗压用主阀门45施加清洗压。
此外,在负压设定时,由于使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的喷嘴面形成负压,所以开放负压调整用主阀门47,使墨液罐41处于大气压。由此,在打开墨液供给阀门40时,墨液因自重能够使墨液配管内整体形成负压。
此方式,按如上所述构成,接着,叙述该打印机的清洗工作。
在该打印机中,如果开始清洗,首先,关闭图30所示的全部主阀门(墨液供给压用主阀门43、清洗压用主阀门45、负压调整用主阀门47)和墨液供给阀门40.接着,如果将打印机本体A的翼形架F打开到最大上限位置,如图25所示,由于在行式记录头1和滚筒2之间产生间隙,所以能够用并行移动机构37使托盘30移动到清洗位置(如果托盘30到达行式记录头1的下面).图27表示该状态.
如果到达清洗位置,就关闭左右的翼形架F,下降到清洗位置(所述短尺寸的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的喷嘴面n和网眼板35的网眼35a接触的点。此外也可以是小的间隙,参照图27的符号a)。如果架F如图31所示下降,就打开清洗压用主阀门45。于是,清洗压力施加给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从喷嘴面n挤出墨液。此时挤出的墨液,通过网眼35a由托部33接受。
在既定时间的期间挤出墨液(清洗)后,关闭墨液供给阀门40。此时,由于关闭后马上形成正压状态,因而从喷嘴面n长时间染上墨液,关闭清洗压用主阀门45。
接着,打开负压调整用主阀门47。于是,墨液罐41内呈大气压状态,配管内因墨液的自重呈负压状态。此处,如果打开墨液供给阀门40,所述行式记录头1Y1-7(喷嘴面n)就形成负压状态,由于来自喷嘴面n的墨液的染墨停止,所以如果达到既定的负压,就关闭墨液供给阀门40和负压调整用主阀门47。
如果利用如此的墨液喷出作业的清洗结束,再次打开两方的翼形架F,上升到使用吸引装置31进行清洗的位置(参照图27符号b)。
如果上升到规定的位置,就使吸引泵工作。于是,由于开始从吸引口的吸引,所以如图32所示,使托盘30移动到打印机本体A和清洗装置B之间(也可以多次往返移动),吸引喷嘴面m。由此,能够吸出滞留在喷嘴n′的墨液及灰尘等,清扫到喷嘴面n中。
如果清扫结束,在将托盘30返回到清洗装置B内后,停止吸引泵,将双方的翼形架F降到印刷位置。
如此,由于采用托盘30进行清洗,因此能够一次进行多个行式记录头1的清洗。此外,由于并行移动托盘30,所以如在旋转多个行式记录头1时不占用场所,另外由于行式记录头1也不交错,因此可用简易的结构完成,而且,也容易进行墨液配管的处理。此外,通过以轴为中心的旋转动作,能够比较简单地、高精度地进行维修工作时和印刷时的定位。
另外,由于在移动托盘30时不倾斜,使其平行地移动,因此,例如,在维修工作时和印刷时,不变化托盘30的角度,用托盘30接住的墨液的一部分,在维修作业后,即使残留在托盘30上,也能够以其原姿势确实保持墨液,因此不会使其外溢。
本发明的行式点记录装置,作为通过连续向滚筒送入多张印刷纸,能够大量印刷的由喷嘴构成的行式打印机,能够广泛用于印刷机等。

Claims (36)

1.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
具备:
旋转滚筒,具有能够在外周安装印刷介质的规定的外周长度,被滚筒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和
记录头,靠近该滚筒的外周,以与应印刷的规定的印刷区域上的规定的像素密度对应的间隔,在主扫描方向行状配置有由多个喷嘴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
所述旋转滚筒,在以印刷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作为基准长度时,其外周长度是该基准长度的N倍以上的长度,而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该N为2以上的整数,
在所述旋转滚筒上安装N张印刷介质,在对基准长度的印刷介质的各像素进行点记录时使滚筒旋转,而使印刷介质以在记录头的工作周期达到规定的像素密度的基准速度以上的速度相对于记录头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由N路的多路印字在各像素进行点记录,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N路的多路印字为,利用滚筒的N次旋转记录头在按每N个点沿副扫描方向印字后填埋该印字的N个点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印刷介质的副扫描方向上,将所述基准速度以上的速度规定为基准速度的N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与记录头连结设有记录头移动机构,该记录头移动机构使记录头相对于所述旋转滚筒向主扫描方向及返回方向移动,通过使记录头相对于滚筒向包括基准位置在内的N处位置移动,而在各个位置使与印刷介质的应进行点记录的区域对应的记录元件工作,形成图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与记录头连结设有记录头移动机构,该记录头移动机构使记录头相对于所述旋转滚筒向主扫描方向及返回方向移动,通过使记录头相对于滚筒向包括基准位置在内的N处位置移动,而在各个位置使与印刷介质的应进行点记录的区域对应的记录元件工作,形成图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相对于旋转滚筒设置有:在规定的供纸位置旋转滚筒每旋转(1+1/N)转数向所述旋转滚筒供纸的供纸机构、在旋转滚筒上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的机构、和在规定的排纸位置旋转滚筒每旋转(1+1/N)转数取下并排出被安装的印刷介质的排纸机构,
按所述旋转(1+1/N)的定时依次向旋转滚筒供给、安装保持、排出多张印刷介质,而在多张印刷介质上连续地形成同一品质的图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相对于旋转滚筒设置有:在规定的供纸位置旋转滚筒每旋转(1+1/N)转数向所述旋转滚筒供纸的供纸机构、在旋转滚筒上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的机构、和在规定的排纸位置旋转滚筒每旋转(1+1/N)转数取下并排出被安装的印刷介质的排纸机构,
按所述旋转(1+1/N)的定时依次向旋转滚筒供给、安装保持、排出多张印刷介质,而在多张印刷介质上连续地形成同一品质的图像。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相对于旋转滚筒设置有:在规定的供纸位置旋转滚筒每旋转(1+1/N)转数向所述旋转滚筒供纸的供纸机构、在旋转滚筒上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的机构、和在规定的排纸位置旋转滚筒每旋转(1+1/N)转数取下并排出被安装的印刷介质的排纸机构,
按所述旋转(1+1/N)的定时依次向旋转滚筒供给、安装保持、排出多张印刷介质,而在多张印刷介质上连续地形成同一品质的图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相对于旋转滚筒设置有:在规定的供纸位置旋转滚筒每旋转(1+1/N)转数向所述旋转滚筒供纸的供纸机构、在旋转滚筒上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的机构、和在规定的排纸位置旋转滚筒每旋转(1十1/N)转数取下并排出被安装的印刷介质的排纸机构,
按所述旋转(1+1/N)的定时依次向旋转滚筒供给、安装保持、排出多张印刷介质,而在多张印刷介质上连续地形成同一品质的图像。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供给、安装保持、排出所述多张印刷介质的期间,对多张即(N-1)张印刷介质,使分别不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工作,用相同的顺序在所述多张印刷介质上点记录各个印刷图像形成图像,用不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依次印刷,而减轻不喷出、喷嘴的偏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供给、安装保持、排出所述多张印刷介质的期间,对多张即(N-1)张印刷介质,使分别不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工作,用相同的顺序在所述多张印刷介质上点记录各个印刷图像形成图像,用不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依次印刷,而减轻不喷出、喷嘴的偏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供给、安装保持、排出所述多张印刷介质的期间,对多张即(N-1)张印刷介质,使分别不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工作,用相同的顺序在所述多张印刷介质上点记录各个印刷图像形成图像,用不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依次印刷,而减轻不喷出、喷嘴的偏差。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供给、安装保持、排出所述多张印刷介质的期间,对多张即(N-1)张印刷介质,使分别不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工作,用相同的顺序在所述多张印刷介质上点记录各个印刷图像形成图像,用不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依次印刷,而减轻不喷出、喷嘴的偏差。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供给、安装保持、排出所述多张印刷介质的期间,每隔多张即(N-1)张印刷介质,用相对于各像素相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进行点记录,对于多张印刷介质的印刷图像用相同的喷嘴形成图像,消除因喷嘴的差异造成的点大小的差异、点位置的变化。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供给、安装保持、排出所述多张印刷介质的期间,每隔多张即(N-1)张印刷介质,用相对于各像素相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进行点记录,对于多张印刷介质的印刷图像用相同的喷嘴形成图像,消除因喷嘴的差异造成的点大小的差异、点位置的变化。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供给、安装保持、排出所述多张印刷介质的期间,每隔多张即(N-1)张印刷介质,用相对于各像素相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进行点记录,对于多张印刷介质的印刷图像用相同的喷嘴形成图像,消除因喷嘴的差异造成的点大小的差异、点位置的变化。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供给、安装保持、排出所述多张印刷介质的期间,每隔多张即(N-1)张印刷介质,用相对于各像素相同的记录元件的喷嘴进行点记录,对于多张印刷介质的印刷图像用相同的喷嘴形成图像,消除因喷嘴的差异造成的点大小的差异、点位置的变化.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头在N处位置分别使与应进行点记录的像素对应的记录元件中第偶数号或第奇数号的喷嘴喷出口工作形成图像,用不同的喷嘴进行印刷,而减轻不喷出、喷嘴的偏差。
1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头在N处位置分别使与应进行点记录的像素对应的记录元件中第偶数号或第奇数号的喷嘴喷出口工作形成图像,用不同的喷嘴进行印刷,而减轻不喷出、喷嘴的偏差。
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安装所述N张印刷介质的旋转滚筒上安装最大规格尺寸纸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N倍的长尺寸纸来代替N张印刷介质,在所述安装的长尺寸纸上形成在最大规格尺寸的纸上形成的图像的N张量的图像。
20.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
具备:
旋转滚筒,其具有能够在外周安装印刷介质的规定的外周长度,被滚筒驱动机构驱动旋转,
记录头,靠近该滚筒的外周按与应印刷的规定的印刷区域上的规定的像素密度对应的间隔,在主扫描方向行状配置由多个喷嘴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
所述旋转滚筒,以印刷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作为基准长度,其外周长度是该基准长度的N倍以上的长度,而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该N为2以上的整数,
在所述旋转滚筒上安装N张印刷介质,旋转滚筒使印刷介质相对记录头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利用N路的多路印字在各像素进行点记录,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N路的多路印字为,利用滚筒的N次旋转记录头在按每N个点沿副扫描方向印字后填埋该印字的N点之间,
相对于旋转滚筒设置有:在规定的供纸位置向所述旋转滚筒供纸的供纸机构、在旋转滚筒上安装保持N张印刷介质的机构、在规定的排纸位置取下并排出被安装的印刷介质的排纸机构;
相对于旋转滚筒,每隔该滚筒的(1+1/N)次旋转分别进行利用供纸机构的供纸和利用排纸机构的排纸。
21.一种行式点记录装置,在安装片状被印刷物的滚筒的旋转面上对置配置有行式记录头,在该行式记录头上以滚筒的旋转方向和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行状配置由喷嘴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利用所述行式记录头对安装于旋转的滚筒上的所述被印刷物进行印刷,其中:
支持所述行式记录头并使该行式记录头可向与滚筒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自由移动,同时所述滚筒能在旋转面上安装有多张即N张片状被印刷物,在该旋转面上安装(N-1)张被印刷物而形成未安装被印刷物的空白区间,在该未安装被印刷物的空白区间内使所述行式记录头向与滚筒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进行印刷。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行式记录头具有多个彩色墨,按每个彩色墨具有多个行式记录头,并且各色的行式记录头分别由多个行式记录头单元构成,
所述行式记录头单元或行式记录头,从到达空白区间或与空白区间连续的不进行印字的部分的行式记录头起依次移动。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该行式点记录装置是多路印刷机器,所述滚筒能在旋转面上安装有片状的N张被印刷物,在所述旋转面上安装(N-1)张被印刷物,通过所述滚筒N次旋转,用N次印刷结束1张的印刷。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该行式点记录装置是多路印刷机器,所述滚筒能在旋转面上安装有片状的N张被印刷物,在所述旋转面上安装(N-1)张被印刷物,通过所述滚筒N次旋转,用N次印刷结束1张的印刷。
25.如权利要求1~18及权利要求20~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滚筒与记录头之间与滚筒的轴并行地设有在所述行式记录头清洗时插入的托盘,该记录头行状配置有由喷嘴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并且,还具有在滚筒和行式记录头之间插入该并行设置的托盘、并拉出该插入的托盘的并行移动机构。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滚筒与记录头之间与滚筒的轴并行地设有在所述行式记录头清洗时插入的托盘,该记录头行状配置有由喷嘴喷出口构成的记录元件,并且,还具有在滚筒和行式记录头之间插入该并行设置的托盘、并拉出该插入的托盘的并行移动机构。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设有使所述行式记录头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可扩大行式记录头和滚筒的间隔。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设有使所述行式记录头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可扩大行式记录头和滚筒的间隔。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形成以支点轴为中心在左右并排配置多个行式记录头的翼形状,通过配置成所述翼形状的左右的行式记录头以支点轴为中心开关,可扩大滚筒和行式记录头的间隔。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形成以支点轴为中心在左右并排配置多个行式记录头的翼形状,通过配置成所述翼形状的左右的行式记录头以支点轴为中心开关,可扩大滚筒和行式记录头的间隔。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托盘的滚筒侧的端部设有吸引口,将该吸引口与泵连接,能够吸引行式记录头的喷嘴的墨液。
32.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托盘的滚筒侧的端部设有吸引口,将该吸引口与泵连接,能够吸引行式记录头的喷嘴的墨液。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托盘的滚筒侧的端部设有吸引口,将该吸引口与泵连接,能够吸引行式记录头的喷嘴的墨液。
34.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托盘的滚筒侧的端部设有吸引口,将该吸引口与泵连接,能够吸引行式记录头的喷嘴的墨液。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托盘的滚筒侧的端部设有吸引口,将该吸引口与泵连接,能够吸引行式记录头的喷嘴的墨液。
36.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行式点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托盘的滚筒侧的端部设有吸引口,将该吸引口与泵连接,能够吸引行式记录头的喷嘴的墨液。
CN2004800259379A 2003-09-24 2004-09-21 行式点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92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1999/2003 2003-09-24
JP2003331999A JP3637345B1 (ja) 2003-09-24 2003-09-24 ラインドット記録装置
JP258859/2004 2004-09-06
JP2004258859A JP4058429B2 (ja) 2004-09-06 2004-09-06 ラインド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258853A JP2006069176A (ja) 2004-09-06 2004-09-06 ラインドット記録装置
JP258853/2004 2004-09-06
PCT/JP2004/013750 WO2005028206A1 (ja) 2003-09-24 2004-09-21 ラインド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9214A CN1849214A (zh) 2006-10-18
CN1849214B true CN1849214B (zh) 2010-05-05

Family

ID=34460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593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9214B (zh) 2003-09-24 2004-09-21 行式点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637345B1 (zh)
CN (1) CN18492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8679B2 (ja) * 2004-11-08 2007-10-31 ハマダ印刷機械株式会社 ラインドット記録装置
JP5157680B2 (ja) * 2007-09-18 2013-03-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317298B2 (en) * 2010-11-18 2012-11-27 Xerox Corporation Inkjet ejector arrays aligned to a curved image receiving surface with ink recirculation
CN102173182B (zh) * 2011-01-28 2012-12-26 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滚筒式喷墨制版方法和装置
JP5736864B2 (ja) * 2011-03-16 2015-06-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インプリンターの連続用紙印刷方法
CN102161264A (zh) * 2011-03-22 2011-08-24 北京贞亨利民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喷码印刷机
JP5335040B2 (ja) * 2011-07-22 2013-11-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14667B2 (ja) * 2017-02-14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9641451B (zh) * 2017-06-05 2020-07-10 Pmt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装置及喷墨印刷方法
EP3530473B1 (de) * 2018-02-22 2020-07-1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Druckkopf-justagevorrichtung
EP3543555A1 (de) * 2018-03-21 2019-09-2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Ausgleichskupplung und druckbalken mit einer solchen ausgleichskupplung
JP7187416B2 (ja) * 2019-09-26 2022-12-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7452274B2 (ja) * 2020-06-16 2024-03-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3-227646A 1991.10.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096203A (ja) 2005-04-14
CN1849214A (zh) 2006-10-18
JP3637345B1 (ja) 2005-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9214B (zh) 行式点记录装置
CN1688446B (zh) 多打印头数字打印机
US7455401B2 (en) Line-dot recorder
CN101171136A (zh) 用于数字打印机的移动底板介质传输
CA2419243A1 (en) Ink jet printhead having four staggered rows of nozzles
CN1853931A (zh) 重叠打印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喷墨成像装置
CN101171135A (zh) 用于数字打印机中的步进介质传输系统的介质保持辅助器
JP604934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880259B2 (ja) 記録装置、記録システム、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704339B2 (ja) インタレース印刷方法
CN102673130A (zh) 行式打印机的连续用纸打印方法及行式打印机
CN103660562A (zh) 点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及系统
JP5747517B2 (ja)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EP2233294B1 (en) Print head maintenance system for an ink-jet printer using phase-change ink printing on a continuous web
JPH114850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161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98679B2 (ja) ラインドット記録装置
EP0540207A1 (en)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11000515U (zh) 一种在圆柱形表面进行连续高速打印的装置
US693897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inkjet printing speed
JPH1029703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262788A (ja) 記録ヘッド制御装置
WO2011160288A1 (zh) 单色喷墨打印设备及其方法和将彩色喷墨打印设备转换为单色喷墨打印设备的方法
JP200709071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823017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OTO HARUHIK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AMADA PRINTING PRES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1224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OTO HARUHIKO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OSAKA PREFECTURE, JAPAN TO: TOKYO,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to Haruhiko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Co-patentee before: Oto Haruhiko

Patentee before: Hamada Printing Pres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