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8221A - 电子电路、其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电路、其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8221A
CN1848221A CN200610075229.7A CN200610075229A CN1848221A CN 1848221 A CN1848221 A CN 1848221A CN 200610075229 A CN200610075229 A CN 200610075229A CN 1848221 A CN1848221 A CN 1848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riving transistors
electrode
during
power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752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8221B (zh
Inventor
宫泽贵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207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296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48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8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48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8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B20/343
    • Y02B20/346
    • Y02B20/36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在写入期间内第一晶体管(412)导通,将数据信号(Xj)向电容元件(420)的一端供给。这时,由于第二晶体管(414)截止,驱动电流未流OLED元件(430)中。虽然经由电源线(L)电源电压(Vdd)向电容元件的另一端供给,但由于在写入期间内驱动电流未流动,因此不会因电源线(L)的布线电阻而导致电源电压(Vdd)下降。另一方面,在发光期间内,第一晶体管(412)截止,第二晶体管(414)导通。这样,驱动电流向OLED元件(430)供给,防止写入期间的电源电压的变动。

Description

电子电路、其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例如以发光二极管为代表的电光学元件等被驱动元件进行驱动所采用的电子电路、其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代替液晶元件的下一代发光设备,被称作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或发光聚合体元件等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适当简称为“OLED元件”)元件备受关注。该OLED元件由于是自发光型的,因此视角依赖性较小,并且,由于不需要背光灯或反射光,因此倾向于低耗电化或轻薄化等,作为显示面板,具有优良的特性。
在此,OLED元件,不是像液晶元件那样具有电压保持性,而是一旦电流中断,则无法维持发光状态的电流型被驱动元件。因此,在以有源矩阵方式对OLED元件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在写入期间内,一般通过将与像素的灰度相对应的数据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从而通过电容元件等来保持该数据电压,驱动晶体管将与该栅极电压相对应的电流持续流入OLED元件。
非专利文献1:Yoshifumi Tanada,其他8名,“4.3英寸VGA振幅调制OLED显示器的新驱动方法(A.4.3-in.VGA(188ppi)AMOLED Displaywith New Driving Method)”,2004年SID摘要(04 SID Digest),(美国)(p.1398-1401(参照图1))
然而,在上述电压写入方式中,在写入期间内写入数据电压。在该过程中一旦超过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则驱动电流在OLED元件中流动。由于电源线中具有布线电阻,因此在驱动电流流动时,电源线的电位产生变动。然而,在电容元件的一方端子和驱动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在电源线上的情况下,在写入期间内一旦电源线的电位产生变动,则在电容元件的两端保持的电位产生变动,在发光期间内无法以正确的亮度使OLED元件发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写入数据电压等数据信号之际可正确设定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或电光学元件的亮度的电子电路、其驱动方法、电子装置、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电路,是一种用于对被驱动元件进行驱动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驱动晶体管,其是依据经由数据线供给的数据电压来设定导通状态的驱动晶体管,上述导通状态,与向上述被驱动元件供给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对应;电容元件,其一端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电源线连接;第一开关元件,其对上述数据线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第二开关元件,其与上述驱动晶体管串联连接,
在上述第二开关元件为接通状态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将上述驱动电流供给到上述被驱动元件,在上述第二开关元件为断开状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将上述驱动电流切断。
根据本发明,在使第一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时,可以将数据电压写入电容元件中。由于电源线具有布线电阻,因此假定在写入数据电压期间若有驱动电流流动则电源电压下降。在该电子电路中,第二开关元件,被设置在向被驱动元件供给驱动电流的路径中。作为被驱动元件,可以例示发光元件。在将与驱动电流相应的数据电压写入电容元件的期间内,可以使第二开关元件为断开状态,切断供给驱动电流的路径。这样,防止电源电压的下降,可向电容元件的两端正确写入数据电压。另外,发光元件,只要以与驱动电流相应的亮度发光,就可以是任何元件,包含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无机发光二极管等。
更具体来说,优选上述第一开关元件,在取入上述数据电压的写入期间内变成接通状态,在向上述被驱动元件供给上述驱动电流的驱动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变成断开状态,上述第二开关元件,在上述写入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变成断开状态,在上述驱动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变成接通状态。这种情况下,在写入期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将供给驱动电流的路径切断,在驱动期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形成供给驱动电流的路径。这样,防止在写入期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电源电压下降。另外,优选写入期间的一部分包含写入期间的结束时刻。这样,在写入期间的结束时刻,可以使第二开关元件断开。
在此,上述写入期间和上述发光期间之间存在休止期间,优选上述第一开关元件以及上述第二开关元件在上述休止期间内均为断开状态。这种情况下,由于经由休止期间从写入期间向发光期间过度,因此可以在电源电压下降的定时设置限度。其结果为,能够确切地防止在写入期间内电源电压下降。
并且,作为第一以及第二开关元件的具体方案,有以下两种。第一方案为,上述驱动电流,经由上述驱动晶体管而在上述被驱动元件与电源线之间流动,上述第一开关元件是第一晶体管,上述第二开关元件是设置在上述电源线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一端之间的第二晶体管。第二技术方案是,上述驱动电流经由上述驱动晶体管而在上述被驱动元件与电源线之间流动,上述第一开关元件是第一晶体管,上述第二开关元件是设置在上述发光元件的一端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一端之间的第二晶体管,上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端与上述电源线连接。由于任何一种技术方案都将上述第二晶体管设置在向发光元件供给驱动电流的路径中,因此通过对该导通·截止进行控制,从而防止在写入期间驱动电流流动。
接着,本发明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是一种将电子电路分成写入期间和驱动期间进行驱动的方法,其中该电子电路具备:被驱动元件、设置在电源线和上述被驱动元件之间的驱动晶体管、和一端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电源线连接的电容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写入期间内,向上述电容元件的一端供给数据电压,并且将上述被驱动元件与上述电源线切断,
在上述驱动期间内,保持在上述写入期间内写入的上述数据电压,根据上述数据电压设定上述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将具有与上述导通状态相应的电流强度的驱动电流向上述被驱动元件供给。根据本发明,虽然在写入期间内向电容元件的一端供给数据电压,但由于在该期间内将发光元件中驱动电流流动的路径切断,因此在写入期间内电源电压不会产生变动。因此,可正确地写入数据电压。
在上述驱动方法中,作为将上述被驱动元件与上述电源电切断的具体方法,优选将上述驱动晶体管与上述电源线电切断。并且,在上述驱动方法中,在上述写入期间和上述驱动期间之间设置休止期间,在上述休止期间内,停止向上述电容元件写入上述数据电压,保持在上述写入期间内写入的上述数据电压,且将向上述被驱动元件供给上述驱动电流的路径切断。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从写入期间向发光期间过渡的过程中设置休止期间,因此能够使向发光元件供给驱动电流的定时具有限度。
接着,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根扫描线;多根数据线;与上述多根数据线交叉的多根电源线;与上述多根数据线和上述多根扫描线之间的交叉部对应设置的多个像素电路,
上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具备:电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其依据经由上述多根数据线的一根数据线供给的数据电压,设定导通状态,并具备第一栅极;电容元件,其一端与上述第一栅极连接,另一端与上述多根电源线中的一根电源线连接;第一晶体管,其具备第二栅极,并被设置在上述一根数据线和上述第一栅极之间,上述第二栅极与上述多根扫描线中的一根扫描线连接;和第二晶体管,其具备第三栅极,且与上述驱动晶体管串联连接,
在上述第一晶体管变成导通状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第二晶体管变成截止状态。
若将电源线与扫描线交叉并沿着数据线配置,则选择某根扫描线,并在与该扫描线和某根数据线的交叉对应的像素电路中写入数据电压时,即使在写入期间内将驱动电流的路径切断,在与该电源线连接的其它像素电路中,由于向电光学元件供给驱动电流,因此电源电压下降。对此,根据本发明,在电源线与数据线交叉并沿着扫描线配置。在令扫描线的方向为行方向时,一根电源线上分别连接有排列为1行的多个像素电路。若选择某扫描线,则在该扫描线的排列成行的所有像素电路中,从各数据线取入数据电压。这时,由于第一晶体管变成导通状态,另一方面第二晶体管变成截止状态,因此与某电源线连接的所有像素电路在写入期间将驱动电流向发光元件供给的路径切断。即,对于同时处于写入期间的多个像素电路设置一根电源线。这样,防止电源线的电源电压下降,可以将数据电压正确地写入各像素电路中。另外,所谓电光学元件,是指因电作用使光特性改变的元件,例如,相当于有机发光二极管这样的发光元件。
接着,本发明的其它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根扫描线;多根数据线;与上述多根扫描线和上述多根数据线之间的交叉部对应设置的多个像素电路;与上述多根数据线交叉的多根电源线;与上述多根数据线交叉的多根控制线,
上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具备:电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其对向上述电光学元件供给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进行控制;电容元件,其一端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上述多根电源线的一根电源线连接;第一晶体管,其具备第二栅极,且被设置在上述多根数据线的一根数据线与上述第一栅极之间,上述第二栅极与上述多根扫描线的一根扫描线连接,在经由上述一根扫描线供给的扫描信号变成有效时成为导通状态,在上述扫描信号变成非有效时变成截止状态;第二晶体管,具备第三栅极,并与上述电光学元件串联连接,上述第三栅极与上述多根控制线的一根控制线连接,在经由上述一根控制线供给的控制信号变成有效时成为导通状态,在上述控制信号变成非有效时成为截止状态,
上述扫描信号变成有效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控制信号变成非有效的期间重叠。
根据本发明,控制信号变成非有效的期间,与扫描信号变成有效的期间重叠。因此,在从扫描信号变成有效并将数据电压写入像素电路中的写入期间至控制信号变成有效且向电光学元件供给驱动电流的驱动期间过渡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一以及第二晶体管截止。这样,能够防止写入期间的电源电压的下降。
在此,在上述扫描信号从有效变成非有效的时刻,优选上述控制信号变成非有效。进而,上述控制信号变成非有效的期间比上述扫描信号变成有效的期间更长。另外,由于扫描线附带有寄生电容和分布电阻,因此若从扫描线的一端供给扫描信号,则向另一端侧的像素电路供给的扫描信号,与向一端侧的像素电路供给的扫描信号比较后发送。在单独执行写入动作和驱动动作时,虽然另一端侧的像素电路是写入期间,但一端侧的像素电路能变成驱动期间。这时若设置休止期间,则在与某电源线连接的任意像素电路为写入期间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其它像素电路变成驱动期间。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在写入期间和驱动期间之间的休止期间的长度比扫描信号的延迟时间长。
本发明的其它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晶体管(例如图10的驱动晶体管Qdr),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且对电源线和上述被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在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上述栅极端子的电压产生变化;电容元件(图10的电容元件C0),其具备与上述栅极端子连接的第一电极(例如图10的第一电极L0a)和与上述电源线连接的第二电极(例如图10的第二电极L0b);第一开关元件(例如图10的第一晶体管Qa1),其对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第二开关元件(例如图10的第二晶体管Qa2),其对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一端子或者第二端子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第三开关元件(例如图10的第三晶体管Qa3),其对供给数据电压的数据线和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该结构的具体例(尤其参照图10)后述。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第二开关元件和第三开关元件在写入期间成为接通状态(ON状态),从而将数据电压写入电容元件中。在该写入期间内若从驱动晶体管向发光元件流动驱动电流,则电源线的电源电压下降。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电路,因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对驱动晶体管与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进行切换,故在写入期间内通过使第一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从而能够将驱动电流的路径切断。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电源电压的下降,并以高精度将所希望的电压写入电容元件中。
另外,在上述电子电路中,还可进一步配置第四开关元件(例如图10的第四晶体管Qa4),其对被施加规定电压的布线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在该结构中,在上述数据电压从上述数据线经由上述第三开关元件而被施加给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二端子之前,如果使上述第四开关元件成导通状态,则由于在数据电压的写入之前,可以将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子的电压设定为规定的电压,因此可迅速且高效地写入数据电压。
并且,本发明的其它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晶体管(例如图15的驱动晶体管Qdr),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对电源线和上述被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在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上述栅极端子的电压产生变化;第一电容元件(例如图15的第一电容元件C1),其具备第一电极(L1a)和第二电极(L1b),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栅极端子连接;第二电容元件(例如图15的第二电容元件C2),其具备第三电极(L2a)和第四电极(L2b),上述第四电极与上述电源线连接;第一开关元件(例如图15的第一晶体管Qb1),其对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一端子与所上述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第二开关元件(例如图15的第二晶体管Qb2),其对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一端子或者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第三开关元件(例如图15的第三开关元件Qb3),其对供给数据电压的数据线与上述第一电容元件的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该技术方案的具体例后述。即使在该结构中,在通过第三开关元件将数据线与第二电容元件的第二电极导通的写入期间内,可以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将从电源线经由驱动晶体管至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的路径切断。因此,能够防止电源电压的下降,且以高精度将所希望的电压写入电容元件中。另外,在该结构中,上述栅极端子的电压,因经由上述第二电容元件的电容耦合而受上述第四电极的电压的变化的影响。另外,例如图15所例示的,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与栅极端子连接。
上述第一开关元件,在经由上述第三开关元件而将上述数据电压供给到上述第一电容元件的上述第二电极的驱动期间内变成截止状态,在向上述被驱动元件供给上述驱动电流的驱动期间内变成导通状态。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在写入期间内第一开关元件变成截止状态,因此能够确切地防止在写入期间内电源电压的下降。
在上述电子电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配置第五开关元件(例如图10或图15中的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其对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上述第五开关元件,在将上述数据电压供给到上述第一电容元件的上述第二电极的写入期间内变成截止状态,在向上述被驱动元件供给上述驱动电流的驱动期间变成导通状态。根据该技术方案,除第一开关元件外还能够通过发光控制开关元件确切地对驱动电流的路径的切断以及形成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其它驱动方法,是一种对被驱动元件进行驱动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该电子电路具备: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且在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上述栅极端子的电压而产生变化;和电容元件,其具有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端子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电源线连接的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
在写入期间内,通过将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一端子或者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端子电连接,同时向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二端子供给数据电压,从而设定上述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
在上述写入期间之后的驱动期间内,将与在上述写入期间被设定的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导通状态相应的电流强度的上述驱动电流向上述被驱动元件供给,
在上述写入期间内,将上述被驱动元件与上述电源线电切断。
换言之,在上述写入期间之后的驱动期间内,将与在上述写入期间内设定的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导通状态相应的电流强度的上述驱动电流从上述电源线向上述被驱动元件供给,至少在上述写入期间的结束时刻,上述被驱动元件与上述电源线被切断。这些技术方案的具体例后述。根据本发明,因在写入期间内停止驱动电流的供给,故电源线的电位不会产生变动。因此,可将数据电压正确地写入。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驱动方法,是一种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该电子电路具备: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且对上述电源线与被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在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上述栅极端子的电压而产生变化;第一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栅极端子连接;第二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上述第四电极与上述电源线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写入期间内,将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一端子或者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端子电连接,同时将数据电压向上述第一电容元件的上述第二电极供给,
在上述写入期间之后的驱动期间内,从上述电源线将与在上述写入期间内被设定的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导通状态相应的电流强度的驱动电流,向上述被驱动元件供给,
在上述写入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电源线将上述被驱动元件电切断。该技术方案的具体例,基于例如图15以及图21后述。即使根据本发明,也可将数据电压正确写入电子电路中。
在上述驱动方法中,在写入期间内,既可以通过使在驱动晶体管与电源线之间介入的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而将路径切断,也可以通过使在驱动晶体管与发光元件之间介入的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而将路径切断。根据这些技术方案,通过开关元件的控制可简单且确切地对驱动电流的路径的切断以及形成进行切换。
在本发明的驱动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写入期间和驱动期间之间设定休止期间(例如参照图20或22)。在该休止期间内,使第一电容元件的第二电极和数据线为非导通,同时将从电源线向发光元件供给驱动电流的路径切断。即,在休止期间内数据电压的写入以及对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的供给都不执行。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确切地防止数据电压的写入和对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的供给重复执行的事情。因此,能够确切地防止在写入期间中电源电压的变动,且更加确切地将数据电压写入电子电路中。另外,在上述写入期间和上述驱动期间之间的休止期间内,上述第一电容元件的上述第二电极也可以成为悬浮状态。
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的一个特征在于,包含:多根扫描线;多根数据线;与上述多根扫描线以及上述多根数据线的交叉部对应排列的多个电子电子电路;多根电源线;对上述多根扫描线进行驱动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对上述多根数据线进行驱动的数据线驱动电路,
上述多根电源线中,连接有上述多个电子电路中的属于一个组的各电子电路,上述多个电子电路,分别具有:
电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且对上述电源线和上述被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在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上述栅极端子的电压产生变化;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栅极端子连接;第一开关元件,其对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第二开关元件,其对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一端子或者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第三开关元件,其对供给数据电压的数据线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即使通过本发明也能实现与上述电子电路同样的效果。另外,该结构的具体例基于图10后述。
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的其它特征在于,具备:多根扫描线;多根数据线;与上述多根扫描线以及上述多根数据线的交叉部对应排列的多个电子电路;多根电源线;对上述多根扫描线进行驱动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和对多根数据线进行驱动的数据线驱动电路,
上述多根电源线中,连接有上述多个电子电路中的属于一个组的各电子电路,上述多个电子电路,分别具备:
电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对上述电源线与上述被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在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上述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上述栅极端子的电压而产生变化;第一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栅极端子连接;第二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且上述第四电极与上述电源线连接;第一开关元件,其对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多根电源线中的一根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第二开关元件,其对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一端子或者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第三开关元件,其对供给数据电压的数据线与上述第一电容元件的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该技术方案的具体例基于图15后述。即使通过本发明,也能够抑制各电源线的电源电压的变动,将数据电压正确写入各电子电路中。
另外,在以上各技术方案的电光学装置中,优选上述多根电源线与上述多根数据线交叉的结构。根据该技术方案,因沿着扫描线排列的多个电子电路(即同时执行数据电压的写入的电子电路)与公共的电源线连接,故能够确切地防止连接处于写入期间的电子电路的电源线中的电源电压的变动。因此,能够对各电子电路正确地写入数据电压。
另外,若根据其它观点来判断上述电光学装置,则其结构也可以是,包含:多根扫描线;多根数据线;与上述多根扫描线以及上述多根数据线的交叉部对应排列的多个电子电路;与上述多根数据线交叉的多根电源线;对上述多根扫描线进行驱动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和对上述多根数据线进行驱动的数据线驱动电路,
上述多根电源线中,连接有上述多个电子电路中的属于一个组的各电子电路,上述多个电子电路,分别具备:
电光学元件;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在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上述栅极端子的电压而产生变化;第一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端子连接;第二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且上述第四电极与上述电源线连接;第一开关元件,其对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第一端子或者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第二开关元件,其对上述数据线与上述第一电容元件的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在上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之后、上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经由上述第二开关元件向上述第二电极供给上述数据电压,从而设定上述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依据上述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设定从各电源线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从向上述第二电极供给上述数据电压的期间结束后至对上述电光学元件供给上述驱动电流的开始为止,上述电光学元件与上述电源线电切断。
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被使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的典型例,是利用电光学装置作为显示装置的机器。作为这种电子设备,有个人计算机或移动电话机等。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的用途根本没有限定于图像的显示。例如,作为通过光线的照射在感光体鼓(drum)等图像载体中形成潜像的曝光装置,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
接着,优选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电光学装置。作为这样的电子设备,相当于例如连接了多个面板的大型显示器、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机、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等。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为表示该发光装置的像素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表示该像素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4为该像素电路的动作说明图。
图5为该像素电路的动作说明图。
图6为表示像素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7为表示像素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8为表示该像素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9为表示像素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0为表示像素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1为表示向像素电路供给的信号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12为表示第一期间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3为表示第二期间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4为表示驱动期间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5为表示像素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6为表示向像素电路供给的信号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17为表示第一期间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8为表示第二期间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9为表示驱动期间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0为表示其它方式的信号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21为表示像素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22为表示向像素电路供给的信号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23为表示采用该发光装置的个人计算机的图。
图24为表示采用该发光装置的移动电话的图。
图25为表示采用该发光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图。
图中:1-发光装置,100-扫描线驱动电路(第一以及第二驱动机构),101-扫描线,102-控制线,103-数据线,L-电源线,200-数据线驱动电路(第三驱动机构),300-控制电路,400-像素电路,410-驱动晶体管,412-第一晶体管(第一开关元件),414-第二晶体管(第二开关元件),420-电容元件,430-OLED元件,SEL1~SELm-扫描信号,G1~Gm-控制信号,X1~Xm-数据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例的具备有机EL元件(以下称作OLED元件)的电光学装置的示意构成的框图,图2为像素电路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发光装置1具备:像素区域A、扫描线驱动电路100、数据线驱动电路200、控制电路300以及电源电路500。其中,在像素区域A中,与X方向平行地形成m根扫描线101以及m根电源线L。并且,与正交于X方向的Y方向平行地形成n根数据线103。并且,与扫描线101和数据线103的各交叉部对应地设置有1个像素电路400。像素电路400包含OLED元件430。在像素电路400中,作为电源电压,经由电源线L供给高电位侧电源电压Vdd。
扫描线驱动电路100,按每行对扫描线101分别供给扫描信号SEL1~SELm。具体来说,扫描线驱动电路100,在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选择1行扫描线101,与该选择对应地依次供给扫描信号SEL1~SELm。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向第i(i为1至m的自然数)行的扫描线101供给的扫描信号记作SELi。
数据线驱动电路200,经由数据线103,向与通过扫描线驱动电路100选择的扫描线101对应的1行份像素电路400的每一个供给应向该像素电路400的OLED元件430供给的驱动电压的电压电平、或者与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相应的电压的数据信号。在该例中,数据信号(数据电压),按照电压越低则像素越明亮的方式指定,相反,按照电压越高则像素越暗的方式指定。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将向第j列的数据线103供给的数据信号记作Xj。控制电路300向扫描线驱动电路100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200分别供给时钟信号(省略图示)等,对两个驱动电路进行控制,同时向数据线驱动电路200供给按每个像素规定灰度的图像数据。
接着,参照图2对像素电路400进行详细说明。另外,该图所示的像素电路400与第i行对应。如图2所示,像素电路400具有:p沟道型的驱动晶体管410;作为第一开关元件发挥作用的n沟道型第一晶体管412;作为第二开关元件发挥作用的p沟道型第二晶体管414;具有第一电极、电介质层以及第二电极的电容元件420;和属于发光元件的OLED元件430。在此,OLED元件430可以以与从位于驱动晶体管的像素电极向对置电极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量或者电流强度相对应的亮度发光,该对置电极与该像素电极挟持OLED元件430的发光层并对置,且相对于高电位侧电源电压Vdd而被设定为低电位侧电源电压Vss。关于发光层,采用与发光颜色相对应的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材料。
驱动晶体管410和第二晶体管414串联连接。具体来说,与驱动晶体管410的连接了OLED元件430的第一端子(漏电极)挟持驱动晶体管410的沟道并位于相反侧的第二端子(源电极),与第二晶体管414的第一端子(漏电极)连接。第二晶体管414的第二端子(源电极)与电源线L连接,向第二晶体管414的第二端子施加高电位侧电源电压Vdd。这样,在OLED元件430中流动的驱动电流的路径,成为高电位侧电源电压Vdd(电源线L)→第二晶体管414→驱动晶体管410→OLED元件430→低电位侧电源电压Vss。另外,被设定为低电位侧电源电压Vss的对置电极,也可以是相对多个像素电极被公共设置的电极。
驱动晶体管410的栅电极,与电容元件420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一晶体管412的第一端子(源电极)连接。第一晶体管412的第二端子(漏电极)与数据线103连接。另外,电容元件420的第二电极与电源线L连接,向该第二电极施加高电位侧电源电压Vdd。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在电容元件420的第一电极和驱动晶体管410的栅电极之间设置节点N。晶体管的源电极以及漏电极的称呼,严格来说,由该晶体管的导电型或挟持沟道的2个端子的相对电位的高低来定义。例如,在本次供给的数据信号Xj的电位比第一晶体管412处于导通状态之前的节点N的电位高时,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晶体管412的导电型为n沟道型,因此第一晶体管412的漏电极D和源电极S按照图2所示来定义。相反,在数据信号Xj的电位比第一晶体管412处于导通状态之前的节点N的电位低时,交替源电极S和漏电极D。另外,在如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中,在垂直扫描期间或者帧的后半部分,设置使驱动晶体管410成为截止状态的黑显示期间的情况下,基本上,第一晶体管412的节点N侧成为漏电极,第一晶体管412的数据线103侧成为源电极。
以下,假设第一晶体管412中的漏电极以及源电极处于如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第一晶体管412的漏电极,与第j根数据线103连接,另一方面第一晶体管412的栅电极,与第i行的扫描线101连接。即,经由扫描线101向第一晶体管412的栅电极供给扫描信号SELi。若扫描信号SELi变成高电平(H电平),则第一晶体管412变成导通状态,数据信号Xj被取入电容元件420中。另一方面,若扫描信号SELi变成低电平(L电平),则第一晶体管412变成截止状态,节点N与数据线103电分离。这种状态下,保持电容元件420所储存的电荷。
第一晶体管412是n沟道型,而第二晶体管411是P沟道型,向第一以及第二晶体管412以及414的栅电极供给公共的扫描信号SELi,但可以按照在第一晶体管412以及第二晶体管414中的任一方变成导通状态时,另一方变成截止状态的方式,设定扫描信号SELi。因此,在向电容元件420中写入数据信号Xj时,可以将向OLED元件430中供给的驱动电流切断。
接着,针对发光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为用于说明发光装置1的动作的时序图。
首先,如图3所示,扫描线驱动电路100,从开始1个垂直扫描期间(1F)时开始,按顺序在每个水平扫描期间(1H)选择一根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第m根扫描线101,仅使所选择的扫描线101的扫描信号成为H电平,使向其它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为L电平。
在此,针对在第i行的扫描线101被选择,扫描信号SELi成为H电平时的动作,参照图3、图4以及图5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关于第i行第j列的像素电路400的动作,大致可以分成写入期间TWRT以及发光期间TEL。以下,针对这些期间的动作按顺序进行说明。
写入期间TWRT是将数据信号Xj写入像素电路400中的期间。在该期间内,扫描线驱动电路使扫描信号SELi成为H电平。因此,如图4所示,在像素电路400中,通过H电平的扫描信号SELi,第一晶体管412导通,第二晶体管414截止。另外,在写入期间TWRT内,数据线驱动电路200,将与第i行第j列的像素的灰度相应的数据电压的数据信号Xj经由数据线103向像素电路400供给。如果令数据信号Xj的数据电压为Vdata,则节点N的电压成为Vdata。
然而,在一般的电路结构中,若连在写入期间TWRT内也因布线电阻等而使驱动电流开始流动,则会产生电源线L的电压降这样的现象,但在写入期间TWRT内,若有电流从电源线L向像素电路400流动,则电源电压Vdd会降低。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写入期间TWRT内,由于能够确切地使第二晶体管414处于截止状态,没有驱动电流流动,因此能够抑制电源电压Vdd的降低。
接着,发光期间TEL(驱动期间),是通过向OLED元件430供给具有与数据信号Xj对应的电流强度的驱动电流、从而使之发光的期间。在该期间内,扫描线驱动电路100使扫描信号SELi成为L电平。因此,如图5所示,在像素电路400中,通过L电平的扫描信号SELi,第一晶体管412截止,第二晶体管414导通。由于第一晶体管412的截止电阻以及驱动晶体管410的栅极输入电阻极高,因此节点N的电压维持为Vdata。这时,具有与数据电压Vdata相应的电流强度的驱动电流IEL经由第二晶体管414在OLED元件430中流动。这样,OLED元件430,以与驱动电流IEL相应的明亮度发光。
如果忽略第一晶体管414的导通电阻,则在OLED元件430中流动的驱动电流IEL,通过下式(1)提供。
IEL=1/2β(Vgs-Vth)2
IEL=1/2β((Vdd-Vdata)-Vth}2……(1)
另外,在上式中,Vgs是驱动晶体管410的栅极电压和源极电压之差,Vth是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在实际的像素电路400中,若驱动电流IEL流动,则电源电压Vdd降低。如果令它的降低电压为ΔV,则电源电压成为(Vdd-ΔV)。在此,因节点N成为悬浮状态,故若电源电压仅下降ΔV,则因经由电容元件420的电容耦合,节点N的电压也仅下降ΔV。因此,在式(1)中,Vdd成为(Vdd-ΔV),Vdata成为(Vdata-ΔV),ΔV被抵消。因此,在发光期间TEL中,即使电源电压Vdd下降,也能够降低对OLED元件430的发光亮度的影响。
即,在驱动晶体管410的栅极电压设定时,使与电容元件420的电源线L连接的一侧的电位(Vdd)始终成为规定的电位。在此,虽然在驱动电流流动时电源电压Vdd产生变动,但该变动,因经由电容元件420的电容耦合等而反映在驱动晶体管410的栅极电压中。进而,通过采用对该电源电压Vdd的变动进行补偿的构成,从而能够将具有所希望的电流强度的驱动电流向OLED元件430供给。假定在写入期间TWRT内,电流流入像素电路400中,电源电压Vdd降低,则驱动晶体管410的栅极电压设定时的电容元件420的连接电源电压Vdd一侧的电位会降低。该电位的降低,尤其在配置与多根扫描线101交叉的多根电源线的情况下会产生偏差。即,在配置与多根扫描线101交叉的多个电源线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电压的写入的像素电路的电容元件420的连接电源电压Vdd一侧的电位,会受到该像素电路以外的像素电路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的影响。这是因为该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因显示内容会在时间上产生变动的原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写入期间TWRT内,由于第二晶体管414变成截止状态,因此在像素电路400中不会有电流流入,进一步,按照使多根电源线L与多根数据线103交叉的方式配置,或者沿着多根扫描线101配置。这样,在写入期间TWRT内,防止电源电压Vdd的降低,发光期间TEL内的电源电压Vdd的变动,直接反映在驱动晶体管410的栅极电压中。其结果为,能够对电源电压Vdd的变动进行补偿,将具有所希望的电流强度的驱动电流向OLED元件430供给。
如上所述,若使多根电源线L与多根数据线103交叉并沿着多根扫描线101配置,则一根电源线L上分别连接有排列成1行的多个像素电路400。在此,若第i根扫描线被选择,则排列成i行的所有像素电路400中,都从各数据线103取入数据电压。这时,由于第一晶体管412变成导通状态,而第二晶体管414变成截止状态,因此在第i行的所有像素电路400中,在写入期间TWRT内,将驱动电流IEL向OLED元件430供给的路径被切断。这样,防止写入期间TWRT内的电源线L的电源电压Vdd降低,能够正确地对各像素电路400设定栅极电压和源极电压之差(Vgs)。
也可以将配置在像素区域A周围的电源线作为主电源线,将在像素区域A的内部沿着行方向设置的多根电源线作为辅助电源。这种情况下,通过使辅助电源线的宽度比主电源布线更窄,从而实现使OLED元件430的开口率提高等效果,但电源电压Vdd的电压降的大半是因辅助电源线而产生的。在第i行扫描线101被选择的期间内,与其它扫描线101连接的像素电路400处于发光期间,流入驱动电流IEL。然而,由于电源布线的电阻大半因辅助电源布线而产生,因此沿着行方向配置辅助电源线的设计,能够抑制因电源电压Vdd的电压降所产生的驱动电流的变动。
另外,OLED元件430,采用低分子、高分子或者树枝状聚合物等发光有机材料。OLED元件430,是电流驱动型元件的一例,对于电压驱动型元件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电路。例如,可以利用无机EL元件、场致发射(FE)元件、表面传导型发射(SE)元件、弹道电子放射(BS)元件、进一步电泳元件、电致彩色发光(electrochromic)元件等作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电路的被驱动元件。另外,还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作为光写入型打印机或电子复印机等中采用的写入头等用的电光学元件的驱动电路。进而,例如,如生物芯片等,还可以在通过对电流强度或电压电平进行测定而进行被检查体的检测的传感元件中应用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电路。
接着,针对像素电路的其它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6表示其它构成例的电路图。该像素电路400A,对如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400的驱动晶体管410和第二晶体管414的位置进行交换。即,第二晶体管414连接在驱动晶体管410和OLED元件430之间,该像素电路400A的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写入动作以及发光动作相同。即,第二晶体管410,只要设置在向OLED元件430供给驱动电流IEL的路径中即可。
图7表示其它构成例的电路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晶体管414的导通·截止,通过控制第一晶体管412进行的扫描信号SELi而进行控制。相对于此,在本构成例的像素电路400B中,通过控制信号Gi对第二晶体管414进行控制。这种情况下,与m根扫描线101平行地形成m根控制线102,扫描线驱动电路100,除扫描信号SEL1~SELm之外,还生成控制信号G1~Gm并向各控制线102供给。根据以上构成,分别单独控制第一晶体管412以及第二晶体管414的导通·截止。
图8表示如图7所示的构成例的像素电路400B的时序图。关于i行j列的像素电路400B的动作,大致可以分成写入期间TWRT、休止期间TOFF以及发光期间TEL。该例的扫描信号SELi变成H电平期间,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该期间成为写入期间TWRT。另一方面,控制信号Gi与扫描信号SELi相比,在H电平的脉冲宽度长。即,控制信号Gi在扫描信号SELi为有效的期间重复,且成为比该期间更长的非有效期间。
在此,在扫描信号SELi为L电平,且控制信号Gi为H电平的休止期间TOFF内,第一晶体管412以及第二晶体管414都变成截止状态。因此,在休止期间TOFF内,数据信号Xj未被取入像素电路400中,且OLED元件430不发光。这样,通过在写入期间TWRT和发光期间TEL之间设置休止期间TOFF,从而能够使之具有限度(margin)。这样,能够确切地消除写入期间TWRT与发光期间TEL的重叠。即,确切地控制在写入期间TWRT中驱动电流在电源线L与被设定为Vss的对置电极之间流动。
并且,扫描信号SELi经由第i根扫描线101而被供给到配置在第i行的n个像素电路400的每一个。由于在扫描线101中附带寄生电容,因此等效地形成梯子型低通滤波器。因此,如果从第i行扫描线101的一端供给扫描信号SELi,则向与第i行的扫描线101的另一端连接的像素电路400B供给的扫描信号SELi,比向与其一端连接的像素电路400B供给的扫描信号SELi迟。即,若未设置休止期间TOFF,则在与一端连接的像素电路400中写入期间TWRT结束、发光期间TEL开始的定时内,在与另一端连接的像素电路400B中写入期间TWRT持续。因此,因电源电压Vdd的变动导致难以正确设定栅极电压和源极电压之差Vgs。然而,在该例中,由于设置了休止期间TOFF,因此可更加正确地写入数据电压Vdata。在此,优选休止期间TOFF被设定为比扫描信号SELi的延迟时间更长
图9表示其它构成例的电路图。在该构成例中,表示第i行的像素电路400C。像素电路400C,除去按照由多个像素电路400C兼用第二晶体管414的方式拿出第二晶体管这点外,都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像素电路400同样构成。该例的第二晶体管414,电连接在配置于列方向的主电源布线La和配置于行方向的辅助电源布线Lb之间,依据控制信号Gi控制导通·截止。这种情况下,在写入期间TWRT内控制信号Gi变成H电平,而在发光期间TEL内控制信号Gi成为L电平。因此,在写入期间TWRT内,电源电压Vdd向各像素电路400C的供给被切断,另一方面在发光期间TEL内向像素电路400C供给电源电压Vdd。在该构成中,由于由多个像素电路400C兼用第二晶体管414,因此能够简单地构成像素电路或者发光装置1。
接着,参照图10说明各像素电路400的构成。在该图中,虽然仅图示了属于第i行(i是满足1≤i≤m的整数)的第j列(j为满足1≤j≤n的整数)的一个像素电路400,但其它像素电路400也是同样的构成。另外,构成像素电路400的各晶体管的导电型,并非限定于图2的例示。另外,虽然图2(以及后述的图7)所示的各晶体管的典型例,是在半导体层中利用低温聚硅的薄膜晶体管,但并非限定各晶体管的形式或材料。
如图10所示,像素电路400,包含分别介插在供给电源电压Vdd的电源线31和供给接地电压Vss的对置电极32之间的OLED元件430以及p沟道型的晶体管(以下称作“驱动晶体管”)Qdr。OLED元件430,也可以以从位于驱动晶体管的像素电极向对置电极32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量或者电流强度相应的亮度发光,所述对置电极32与该像素电极挟持OLED元件430的发光层并对置,且相对高电位侧电源电压Vdd而被设定为低电位侧电源电压Vss。在发光层中,采用与发光色相应的有机EL材料。驱动晶体管Qdr,是用于对向OLED元件430供给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或者驱动电压的电压电平进行控制的晶体管。
如后所述,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电路,尤其适合OLED元件430等主要由电流驱动的被驱动元件,但代替OLED元件430,也可以将无机EL元件、场致发射(FE)元件、表面导电型发射元件、弹道电子反射元件、电泳元件或电致彩色发光元件等主要由电压驱动的电压驱动元件作为被驱动元件。另外,还可以应用于在光写入型打印机或电子复印机中利用的写入头等中采用的电光学元件。进而,例如,还可以在如生物芯片等中,通过测定电流强度或电压电平从而进行被检查体的检测的传感元件中利用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电路。
另,图1中为方便起见作为一根布线所图示的扫描线10,实际上包含如图10所示的第一控制线11和第二控制线12。从扫描线驱动电路100向各行的第一控制线11供给用于规定取入像素电路400中的数据电压Vdata的期间的第一控制信号Sa1[l]乃至Sa1[m]。另一方面,从扫描线驱动电路100向各行的第二控制线12供给用于规定对保持在像素电路400中的电压进行初始化的期间的第二控制信号Sa2[l]乃至Sa2[m]。另外,后述各信号的具体波形或与它相应的像素电路400的动作。
图10所示的第一晶体管Qa1,是连接在驱动晶体管Qdr与电源线31之间的p沟道型晶体管。第一晶体管Qa1和驱动晶体管Qdr串联连接,作为对驱动晶体管Qd1和电源线31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的开关元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图10所示的发光控制晶体管Qe1,是连接在驱动晶体管Qdr与OLED元件430之间的p沟道型晶体管,作为用于对驱动晶体管Qdr与OLED元件430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的开关元件发挥作用。虽然第一晶体管Qa1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Qe1的栅电极,均与第一控制线11连接,但如果适当设定第一控制信号Sa1[i],则能够按照使第一晶体管Qa1和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同时动作的方式进行设定。具体来说,如果第一控制信号Sa1[i]是H电平,则第一晶体管Qa1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变成截止状态,如果第一控制信号Sa1[i]是L电平,则第一晶体管Qa1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变成导通状态。
图10所示的第二晶体管Qa2,是连接在驱动晶体管Qdr的栅极与第一晶体管Qa1之间的n沟道型晶体管。并且,图10所示的第三晶体管Qa3,是连接在驱动晶体管Qdr与数据线103之间的n沟道型晶体管,作为用于对驱动晶体管Qdr与数据线103之间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的开关元件发挥作用。第二晶体管Qa2以及第三晶体管Qa3的栅电极均与第一控制线11连接。因此,如果第一控制信号Sa1[i]是高电平,则第二晶体管Qa2以及第三晶体管Qa3变成导通状态;如果第一控制信号Sa1[i]是低电平,则第二晶体管Qa2以及第三晶体管Qa3变成截止状态。在第二晶体管Qa2变成导通状态时,驱动晶体管Qdr的栅电极与源电极导通,作为二极管发挥作用。
接着,图10所示的电容元件C0,是在第一电极L0a与第二电极L0b之间对电荷进行保持的电容器。第一电极L0a,与驱动晶体管Qdr的栅电极连接,第二电极L0b与电源线31连接。电容元件C0的第一电极L0a与驱动晶体管Qdr的栅电极之间的连接点NG上连接有第四晶体管Qa4。该第四晶体管Qa4,是连接在第一电极L0a与接地电位Vss之间的n沟道型晶体管,对第一电极10a或者连接点NG与接地电位Vss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典型为对两者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的开关元件发挥作用。第四晶体管Qa4的栅电极与第二控制线12连接。因此,如果第二控制信号Sa2[i]是H电平,则第四晶体管Qa4变成导通状态;如果第二控制信号Sa2[i]是L电平,则第四晶体管Qa4变成截止状态。
接着,参照图11,对第一控制信号Sa1[l]乃至Sa1[m]以及第二控制信号Sa2[l]乃至Sa2[m]的具体波形进行说明。如图所示,第一控制信号Sa1[l]乃至Sa1[m],是按每个水平扫描期间(1H)依次变成H电平的信号。即,第一控制信号Sa1[i],在垂直扫描期间(1V)中的第i个水平扫描期间内,维持H电平,并且在此外的期间内维持低电平。第一控制信号Sa1[i]向H电平的转移,是指选择了第i行的各像素电路400。如图11所示,在第一控制信号Sa1[i]为H电平的水平扫描期间内,与第i行的各像素电路400的灰度对应的数据电压Vdata被供给到数据线103。该数据电压Vdata,经由通过H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Sa1[i]而成为导通状态的第三晶体管Qa3,被取入像素电路400中。以下,将第一控制信号Sa1[l]乃至Sa1[m]分别成为H电平的期间(即,水平扫描期间)记做“写入期间TWRT”。另一方面,将写入期间TWRT以外的期间(即第一控制信号Sa1[l]乃至Sa1[m]分别为L电平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设为将具有与数据电压Vdata相应的电流强度的驱动电流向OLED元件430供给的期间(以下称作“驱动期间TEL”)。
第一控制信号Sa1[i]变成H电平的写入期间TWRT,被划分为第一期间T1和第二期间T2。第一期间T1,是从写入期间TWRT的始点到经过规定的时间长为止的期间,第二期间T2,是该写入期间TWRT的剩余期间。第二控制信号Sa2[i],是在第一期间T1内维持H电平,并且在此外的期间内(即第二期间T2以及驱动期间TEL)内维持L电平的信号。在该第二控制信号Sa2[i]变成H电平时,经由变成导通状态的第四晶体管Qa4将图10的连接点NG和接地电位VSS电连接。
接着,参照图12~图14对像素电路400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以下,将属于第1行的第j列像素电路400的动作,分成第一期间T1、第二期间T2和驱动期间TEL分别进行说明。
(a)第一期间T1(写入期间TWRT)
如图11所示,在第一期间T1内,第一控制信号Sa1[i]以及第二控制信号Sa2[i]双方维持H电平。因此,第二晶体管Qa2、第三晶体管Qa3以及第四晶体管Qa4为导通状态,第一晶体管Qa1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Qe1为截止状态。图12为等效表示这时的像素电路400的电气构成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因连接点NG(即驱动晶体管Qdr的栅电极)经由变成导通状态的第四晶体管Qa4而与接地电位Vss导通,故如图11所示,连接点NG的电压VG在第一期间T1内降低至接地电压VSS。换言之,图11所示的第一期间T1被选定为连接点NG的电压VG到达接地电压VSS所需的足够的时间长度。如上所述因第二晶体管Qa2、第三晶体管Qa3以及第四晶体管Qa4均变成导通状态,在第一期间T1的至少一部分内,在数据线103和接地电位32之间,电流经由第四晶体管Qa4、第二晶体管Qa2、驱动晶体管Qdr而流动。该电流实现作为一种预充电用的电流的作用,通过数据电压Vdata实现迅速进行驱动晶体管Qdr的栅极电压的设定的效果。另外,也可以使令第四晶体管Qa4为导通状态的期间的开始时间、与令第二晶体管Qa2以及第三晶体管Qa3为导通状态的期间的开始时间完全一致。通过设置至少令第四晶体管Qa4为导通状态的期间的开始时间、和令第二晶体管Qa2、第三晶体管Qa3以及第四晶体管Qa4均为导通状态的期间,从而实现通过上述电流进行预充电的效果。当然,如果在令第四晶体管Qa4为导通状态的期间结束之后,令第二晶体管Qa2以及第三晶体管Qa3为导通状态,则实现能够将连接点NG的电位正确设定为令第二晶体管Qa2以及第三晶体管Qa3为导通状态的期间的之前的电位的效果。
(b)第二期间T2(写入期间TWRT)
如图11所示,在第二期间T2内,第一控制信号Sa1[i]维持H电平,另一方面第二控制信号Sa2[i]维持L电平。因此,第二晶体管Qa2以及第三晶体管Qa3持续维持导通状态,第一晶体管Qa1、第四晶体管Qa4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变成截止状态。图13(a)为等效表示这时的像素电路400的电气结构的电路图。如图所示,通过使第四晶体管Qa4转移至截止状态,而使连接点NG与接地电位VSS电隔离。进而,因第二晶体管Qa2为导通状态而使驱动晶体管Qdr进行二极管连接之后,连接点NG以及电容元件C0的第一电极L0a,经由第三晶体管Qa3而与数据线103连接。因此,如图13(b)所示,这时的像素电路400,与将相互串联连接的电容元件C0和作为二极管发挥作用的驱动晶体管Qdr插入电源线31和数据线103之间的电路等效。因此,如图11所示,电容元件C0和驱动晶体管Qdr之间的连接点NG的电压VG,在到达从数据线103的电压Vdata中减去驱动晶体管Qdr的阈值电压Vth之后的电平(VG=Vdata-Vth)之前慢慢增加。第二期间T2被选定为从第二晶体管Qa2以及第三晶体管Qa3变成导通状态的时刻至连接点NG的电压VG到达电压[Vdata-Vth]所需的足够的时间长度。
如以上所说明的,在写入期间TWRT(第一期间T1以及第二期间T2)内,因第一控制信号Sa1[i]维持H电平故第一晶体管Qa1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双方为截止状态。因此,电源线31和驱动晶体管Qdr被电绝缘,并且将从电源线31经由OLED元件430至对置电极32的电流的路径切断。在处于该状态的像素电路400中,由于在电源线31和对置电极32之间没有电流流动,因此电源线31中的电压降被抑制。因此,在写入期间TWRT内,在被插入电源线31和连接点NG之间的电容元件C0中高精度地保持栅极电压和源极电压之差Vgs。
(c)驱动期间TEL
在驱动期间TEL内,第一控制信号Sa1[i]以及第二控制信号Sa2[i]双方变成L电平。因此,第二晶体管Qa2、第三晶体管Qa3以及第四晶体管Qa4变成截止状态,另一方面,第一晶体管Qa1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变成导通状态。图14为表示这时的像素电路400的等效结构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因第一晶体管Qa1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Qe1转移至导通状态,故形成从电源线31经由驱动晶体管Qdr以及OLED元件430至对置电极32的路径。这时,如图11所示,由于驱动晶体管Qdr的栅电极的电压VG,维持在写入期间TWRT内保持在电容元件C0中的电压(即与数据电压Vdata相应的电压),故从电源线31流入OLED元件430的驱动电流Iel具有与数据电压Vdata相应的电流强度。因此,OLED元件430以与数据电压Vdata相应的亮度发光。
在此,从驱动晶体管Qdr的源电极向漏电极流动的驱动电流Iel由下式(2)表示。
Iel=(1/2)β(Vgs-Vth)2……(2)
另外,式(2)中的“Vgs”,是驱动晶体管Qdr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β”是驱动晶体管Qdr的增益系数。在驱动期间TEL内,因在之前的写入期间TWRT内保持在电容元件C0中的电压VG=(Vdata-Vth)被施加在栅电极上,并且经由变成了导通状态的第一晶体管Qa1向驱动晶体管Qar的源电极供给电源电压Vdd,故电压Vgs成为[Vdd-(Vdata-Vth)。将它代入式(2)产生变形,则驱动电流Iel由下式(3)表示。
Iel=(1/2)β(Vdd-Vdata)2……(3)
即,驱动电流Iel不依赖于驱动晶体管Qdr的阈值电压Vth。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对各像素电路400中的驱动晶体管Qdr的阈值电压Vth等的特性的偏差进行补偿,可以使OLED元件430以高精度发出所希望的亮度。
然而,在实际的像素电路400中,在驱动电流Iel流动时电源电压Vdd降低。若令这时的电压的降低量为(ΔV),则降低后的电源电压成为(Vdd-ΔV)。因在驱动期间TEL内,连接点NG处于悬浮状态,故在电源电压Vdd仅下降ΔV时,连接点NG的电压基本上也仅下降ΔV。因此,式(3)中的“Vdd”成为“Vdd-ΔV”,另一方面该式的“Vdata”变成“Vdata-ΔV”,结果,电源电压Vdd的下降对驱动电流Iel的影响被消除。即,在驱动期间TEL内,即使电源电压Vdd下降也不会对OLED元件430的亮度产生影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沿着一度通过扫描线驱动电路100所选择的各像素的排列方向(即同时执行数据电压的取入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形成各电源线31,故存在能够确切地防止写入期间TWRT中的电源电压Vdd的下降的优点。若对这点详细描述则如下所述。
在此,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对比例,假设电源线31在沿着数据线103的方向上延伸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在通过使第一控制信号Sa1[i]转移至高电平从而扫描线驱动电路100选择第i行时,在属于该行的各列像素电路400中取入数据电压Vdata。即使在该写入期间TWRT内将第i行的像素电路400的第一晶体管Qa1或发光控制晶体管Qe1作为截止状态而切断驱动电流Iel的路径,由于能向属于此外的各行的像素电路400(即处于驱动期间TEL的像素电路400)的OLED元件430供给驱动电流Iel,因此各列电源线31的电源电压Vdd也会下降。即,属于第i行的各像素电路400的数据电压在写入期间TWRT被取入当中,因向电容元件C0的第二电极L0b供给的电源电压Vdd产生变动,因此难以使该电容元件C保持与数据电压Vdata相应的所希望的电荷量。
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在沿着行方向形成电源线31的结构中,在与一根电源线31公共连接的第i行的各像素电路400被扫描线驱动电路100选择时,在这些n个像素电路400中,一齐执行数据电压Vdata的取入。因此,防止因驱动电流Iel向OLED元件430的供给而导致电源线31的电源电压Vdd降低,能够确切地将数据电压Vdata取入各像素电路400中。
然而,用于从电源电路500向各像素电路400供给电源电压Vdd的布线,包含:配置在像素区域A的周围的主电源线;和在像素电路400的内部在行方向延伸的辅助电源线。辅助电源线,从充分确保各OLED元件430发光的面积(数值孔径)的观点来说,形成比主电源线更窄的线宽。因此,电源电压Vdd的电压降的大半是在辅助电源线中产生。在第i行的各像素电路400被选择的期间内,因属于其它行的各像素电路400处于驱动期间TEL,故驱动电流Iel在各个OLED元件430中流动。然而,由于电源线31的电阻的大半存在于辅助电源线中,因此如本实施方式如果在行方向形成辅助电源线,则能够确切地实现改善电源电压Vdd的电压降的所希望的效果。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说明。
图1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其它像素电路的构成的电路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像素电路40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包含:分别介插在电源线31和对置电极32之间的OLED元件430;以及p沟道型驱动晶体管Qdr。在驱动晶体管Qdr和OLED元件430之间插入n沟道型的发光控制晶体管Qe1。该发光控制晶体管Qe1的栅电极与供给第一控制信号Sb1[i]的第一控制线11连接。另一方面,驱动晶体管Qdr的源电极与第一晶体管Qb1的源电极连接。该第一晶体管Qb1,是漏电极与电源线31连接的n沟道型晶体管,作为对驱动晶体管Qdr的源电极和电源线31之间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的开关元件发挥功能。第一晶体管Qb1的栅电极,与供给第二控制信号Sb2[i]的第二控制线12连接。
另一方面,图15所示的第二晶体管Q2,是连接在驱动晶体管Qdr的栅电极与驱动晶体管Qdr的漏电极以及源电极的任一方之间的p沟道型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Qb2的栅电极,与第一控制线11连接。并且,驱动晶体管Qdr的源电极上连接有第一电容元件C1的第一电极L1a和第二电容元件C2的第一电极L2a。第二电容元件C2的第二电极L2b与电源线31连接。第一电容元件C1的第二电极L1b,与第三晶体管Qb3的漏电极连接。该第三晶体管Qb3,是对数据线103和第一电容元件C1的第二电极L1b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典型为对两者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用的开关元件,其源电极与数据线103连接,并且栅电极与第一控制线11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各晶体管的电极供给的电位依据动作的状态适当进行改变。一般在p沟道型晶体管中,由于将高电位侧的电极定义为源电极,因此严格来说在本实施方式的各晶体管中源电极和漏电极依据动作的状态被随时切换。然而,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发明的理解,在形式上将各晶体管的一方的电极记做源电极,同时将另一方的电极记做漏电极。
接着,图1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控制信号Sb1[l]乃至Sb1[m]以及第二控制信号Sb2[l]乃至Sb2[m]的波形的时序图。如该图所示,各垂直扫描期间(1V)中的第i个水平扫描期间(1H),被作为第i行的各像素电路401中的执行驱动晶体管Qdr的阈值电压Vth的补偿和数据电压Vdata的取入的写入期间TWRT来利用,在此以外的期间,被作为各像素电路401的OLED元件430发光的驱动期间来利用。第一控制信号Sb1[l]乃至Sb1[m],是按选择各行的写入期间TWRT依次变成低电平的信号。即,第一控制信号Sb1[i],在选择第i行的写入期间TWRT内变成L电平,在此以外的期间(与第i行对应的驱动期间TEL)内变成H电平。写入期间TWRT,被划分为用于对驱动晶体管Qdr的阈值电压Vth进行补偿的第一期间T1、和用于向像素电路401中取入数据电压Vdata的第二期间T2。如图8所示,第二控制信号Sb2[i],在第一控制信号Sb1[i]变成L电平的写入期间TWRT中的第二期间T2内变成低电平,在此以外的期间(驱动期间TEL以及第一期间T1)内变成L电平。
接着,将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路401的动作划分为写入期间TWRT的第一期间T1以及第二期间T2和驱动期间TEL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虽然尤其着眼于属于第i行的第j列的像素电路401来说明动作,但其它像素电路401的动作也同样。
(a)第一期间T1(写入期间TWRT)
在第一期间T1内,因第一控制信号Sb1[i]转移至L电平,同时第二控制信号Sb2[i]维持高电平,故如图17所示,第一晶体管Qb1、第二晶体管Qb2和第三晶体管Qb3转移至导通状态,同时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变成截止状态。因此,在第一期间T1内,驱动晶体管Qdr的栅电极与第一电容元件C1之间的连接点NG的电压VG,收敛在电源电压Vdd和驱动晶体管Qdr的阈值电压Vth之间的差值(VG=Vdd-Vth)。另一方面,在第一期间T1内向数据线103施加规定的电压(以下称作“基准电压”)Vref。该基准电压Vref,经由处于导通状态的第三晶体管Qb3而被施加在第一电容元件C1的第二电极L1b上。基准电压Vref,例如是接地电压Vss。
(b)第二期间T2(写入期间TWRT)
在第二期间T2内,因第一控制信号Sb1[i]以及第二控制信号Sb2[i]双方维持L电平,故如图18所示,第一晶体管Qb1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均变成截止状态。因此,电源线31与驱动晶体管Qdr被电绝缘,同时将从电源线31经由OLED元件430至对置电极32的电流的路径切断。由于处于这样状态的像素电路401中没有电流从电源线31流入,故不会产生该电源线31中的电压降。因此,可对于插入在电源线31和连接点NG之间的第二电容元件C2的第二电极L2b以高精度施加所希望的电压。即,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并且,在第二控制信号Sb2[i]变成L电平的第二期间T2内,将与第i行的像素电路401的灰度相应的数据电压Vdata向数据线103施加。如图18所示,这时因第三晶体管Qb3通过低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Sb1[i]而变成导通,故数据电压Vdata经由第三晶体管Qb3而施加在第一电容元件C1的第二电极L1b上。即,第二电极L1b的电压,从在第一期间T1内被设定的基准电压Vref变化成数据电压Vdata。这样,在第二电极L1b的电压仅改变ΔV(ΔV=Vref-Vdata)时,因第一电容元件C1与第二电容元件C2之间的电容耦合,驱动晶体管Qdr的栅电极的电压VG,从之前的电压(Vdd-Vth)仅改变依据第一电容元件C1的静电电容Ca和第二电容元件C2的静电电容Cb的比率而对第二电极L1b中的电压的变化量ΔV进行分割后的电平。因连接点NG中的电压VG的变化量,表示为(ΔV·Ca/(Ca+Cb)),故在第二期间T2内连接点NG的电压VG稳定在下式(4)表示的电平。
VG=Vdd-Vth-ΔV·Ca/(Ca+Cb)……(4)
如以上所说明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取入数据电压Vdata之前,因第二电极L1b的电压被设定为规定的基准电压Vref,故在第二期间T2中,能够将驱动晶体管Qdr的栅电极的电压VG设定为与数据电压Vdata相应的电平。
(b)驱动期间TEL
在驱动期间TEL内,第一控制信号Sb1[i]以及第二控制信号Sb2[i]双方变成H电平。因此,如图19所示,第二晶体管Qb2以及第三晶体管Qb3变成截止状态。另一方面,因第一晶体管Qb1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均变成导通状态,故形成从电源线31经由驱动晶体管Qdr以及OLED元件430至对置电极32的路径。因为写入期间TWRT中的连接点NG的电压VG即使在第二晶体管Qb2或第三晶体管Qb3变成截止状态的驱动期间TEL内也被维持,故向OLED元件430供给与驱动晶体管Qdr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电压相应的驱动电流Iel。
在驱动期间TEL内,在以驱动晶体管Qdr的源电极为基准时的栅电极的电压为(-VG-Vdd),故驱动电流Iel由下式(5)表示。
Iel=(1/2)β(Vdd-VG-Vth)2……(5)
在该式(5)中代入式(4)进行变形则导出下式(6)。
Iel=(1/2)β(k·ΔV)2……(6)
其中,k是[Ca/(Ca+Cb)]。如该式(6)所示,向OLED元件430供给的驱动电流Iel,仅由数据Vdata与电源Vdd之间的差值ΔV(=Vdd-Vdata)来决定,不依赖于驱动Qdr的阈值电压Vth。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各像素电路401中的驱动晶体管Qdr的阈值Vth的偏差进行补偿,以高精度使OLED元件430发光。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写入期间TWRT和驱动期间TEL在时间轴上连续的结构,但为了确切地防止写入期间TWRT中电源线31的电压降,也可以在写入期间TWRT和驱动期间TEL之间插入休止期间TOFF。该休止期间TOFF,是既不实施对像素电路401取入数据电压Vdata也不实施对OLED元件430供给驱动电流Iel的期间。例如,如图20所示,该方式中的第二控制信号Sb2[i],在写入期间TWRT的第二期间T2和它之后的休止期间TOFF双方维持L电平,在从休止期间TOFF的结束点至接下来的第二期间T2的开始点为止的期间内维持H电平。因此,在休止期间TOFF内,因通过H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Sb1[i]使第二晶体管Qb2以及第三晶体管Qb3维持截止状态(即第一电容元件C1的第二电极L1b变成悬浮状态),故停止对像素电路401的数据电压Vdata的取入,进而,因通过L电平的第二控制信号Sb2[i]使第一晶体管Qb1维持截止状态(即因将从电源线31向对置电极32的路径切断),故不会产生电源线31中的电压降。如图8所示在写入期间TWRT和驱动期间TEL连续的结构中,虽然因第一控制信号Sb1[i]或第二控制信号Sb2「i」的延迟或波形的畸变等也会产生写入期间TWRT和驱动期间TEL相互重叠的情况下(即在同时执行对像素电路401的数据的取入和对OLED元件430的驱动电流Iel的供给的情况下),但根据如图20所示的形式,在向像素电路401中取入数据电压Vdata当中,便能够确切地防止向OLED元件430供给驱动电流Iel的事情。
接着,针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适当附加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它的说明。
图2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其它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如图所示,该像素电路402,为省略了图15所示的像素电路401的第一晶体管Qb1后的结构。即,驱动晶体管Qdr与电源线31直接连接。并且,介插在驱动晶体管Qdr与OLED元件430之间的发光控制晶体管Qe1的栅电极,与第三控制线103连接。因此,如果向第三控制线13供给的第三控制信号Sc3[i]是H电平,则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变成导通状态;如果是L电平则变成截止状态。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像素电路402,代替图15所示的像素电路401的第二晶体管Qb2以及第三晶体管Qb3,而具备n沟道型的第二晶体管Qc2以及第三晶体管Qc3。第二晶体管Qe2的栅电极与供给第二控制信号Sc2[i]的第二控制线12连接,第三晶体管Qc3的栅电极与供给第一控制信号Sc1[i]的第一控制线11连接。
图22为表示向像素电路402供给的各信号的波形的时序图。如图所示,第一控制信号Sc1[l]乃至Sc1[m],按每个水平扫描期间(1H)依次变成H电平。第一控制信号Sc1[i]维持H电平的写入期间TWRT(水平扫描期间)被划分为第一期间T1和继其之后的第二期间T2。第二控制信号Sc2[i],是在从比写入期间TWRT的始点仅更靠前规定时间长度的时刻至第一期间T1的终点为止的期间内变成H电平,在此以外的期间内变成L电平的信号。第一期间T1以及第二期间T2中的动作与图15所示的同样。即,在第一期间T1内,经由通过高电平的第一控制信号Sc1[i]而成为导通状态的第三晶体管Qc3,从数据线103向第一电容元件C1的第二电极Lb1施加基准电压Vref,同时因通过高电平的第二控制信号Sc2[i]而使第二晶体管Qc2变成导通状态,故驱动晶体管Qdr的栅电极的电压VG收敛在[Vdd-Vth]。并且,在第二期间T2内,在第二晶体管Qc2变成截止状态之后,通过向第一电容元件C1的第二电极L1b施加数据电压Vdata,从而驱动晶体管Qdr的电压VG依据数据电压Vdata下降至式(5)的电平为止。
另一方面,第三控制信号Sc3[l]乃至Sc3[m],是规定依据在写入期间TWRT内向像素电路402中取入的数据电压Vdata,使OLED元件430实际发光的驱动期间TEL的信号。即,在该第三控制信号Sc3[i]转移至H电平时,发光控制晶体管Qe1变成导通状态,形成从电源线31至OLED元件430的路径,经由该路径向OLED元件430供给与驱动晶体管Qdr的栅电极的电压VG相应的驱动电流Iel。该驱动电流Iel的电流量与由式(7)所说明的同样。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三控制信号Sc3[i],从第一控制信号Sc1[i]下降至低电平开始(即从写入期间TWRT的终点开始)至经过了休止期间TOFF的时刻,上升至H电平。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如图12所示的结构同样,在写入期间TWRT和驱动期间TEL之间插入休止期间TOFF。该休止期间TOFF,是既不执行对像素电路402写入数据电压Vdata也不执行对OLED元件430供给驱动电流Iel的期间。即,在该休止期间TOFF内,第一控制信号Sc1[i]·第二控制信号Sc2[i]以及第三控制信号Sc3[i]中的任一个都变成L电平。因此,在休止期间TOFF内,发光控制晶体管Qe1·第二晶体管Qc2以及第三晶体管Qc3都变成截止状态。根据这样使休止期间TOFF插入写入期间TWRT和驱动期间TEL之间的结构,能够确切地防止在对像素电路402取入数据当中向OLED元件430供给驱动电流Iel的事情。因此,可抑制写入期间中的电源线31的电压降,可以以高精度将所希望的数据电压Vdata写入像素电路402中。
(电子设备)
接着,针对应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23表示应用了发光装置1的移动型个人计算机的结构。个人计算机2000具备:作为显示单元的发光装置1和主体部2010。在主体部2010中,设置有电源开关2001以及键盘2002。由于该发光装置1采用OLED元件430,因此能够显示视角宽容易看的画面。
图24表示应用了发光装置1的移动电话机的结构。移动电话机3000具备:多个操作键3001以及滚动键3002、还有作为显示单元的发光装置1。通过操作滚动键3002,从而使显示在发光装置1中的画面滚动。
图25表示应用了发光装置1的便携式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nalAssistans)的结构。便携式信息终端4000具备:多个操作键4001以及电源开关4002、还有作为显示单元的发光装置1。一旦操作电源开关4002,则住址簿或日程表这样的各种信息便显示在发光装置1中。
另外,作为应用发光装置1的电子设备,除图23~图25所示之外,还列举数码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液晶电视、取景器型、监视器直视型磁带录像机、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本、台式电子计算器、文字处理机、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具备触摸屏的机器等。并且,作为这些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可应用上述发光装置1。另外,并非限于直接显示图像或文字等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也可以是作为用于通过向被感光体照射光而间接形成图像或者文字的打印机器的光源来应用。

Claims (32)

1、一种用于对被驱动元件进行驱动的电子电路,包含:
驱动晶体管,其是依据经由数据线供给的数据电压而被设定导通状态的驱动晶体管,所述导通状态,与向所述被驱动元件供给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对应;
电容元件,其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线连接;
第一开关元件,其对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
第二开关元件,其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串联连接,
在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将所述驱动电流供给到所述被驱动元件,
在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为截止状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将所述驱动电流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在取入所述数据电压的写入期间内变成导通状态;在向所述被驱动元件供给所述驱动电流的驱动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变成截止状态,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在所述写入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变成截止状态,在所述驱动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变成导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写入期间和所述驱动期间之间存在休止期间,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在所述休止期间都变成截止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流,经由所述驱动晶体管在所述被驱动元件和所述电源线之间流动,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是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是设置在所述电源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端之间的第二晶体管,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被驱动元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流,经由所述驱动晶体管在所述被驱动元件和所述电源线之间流动,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是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是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端之间的第二晶体管,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线连接。
6、一种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将电子电路分成写入期间和驱动期间进行驱动,该电子电路具备:被驱动元件、设置在电源线和所述被驱动元件之间的驱动晶体管、和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线连接的电容元件,
在所述写入期间,向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供给数据电压,同时将所述被驱动元件与所述电源线电切断,
在所述驱动期间内,保持在所述写入期间被写入的所述数据电压,则根据所述数据电压来设定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将具有与所述导通状态相应的电流强度的驱动电流向所述被驱动元件供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电源线电切断,从而将所述被驱动元件与所述电源线电切断。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写入期间和所述驱动期间之间设置休止期间,
在所述休止期间内,停止将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所述电容元件中,保持在所述写入期间被写入的所述数据电压,且将向所述被驱动元件供给所述驱动电流的路径切断。
9、一种电光学装置,具备:
多根扫描线;
多根数据线;
与所述多根数据线交叉的多根电源线;
与所述多根数据线和所述多根扫描线之间的交叉部对应设置的多个像素电路,
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具备:
电光学元件;
驱动晶体管,其依据经由所述多根数据线的一根数据线供给的数据电压,设定导通状态,并具备第一栅极;
电容元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栅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根电源线中的一根电源线连接,
第一晶体管,其具备第二栅极,被设置在所述一根数据线和所述第一栅极之间,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多根扫描线中的一根扫描线连接;和
第二晶体管,其具备第三栅极,且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串联连接,
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变成导通状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所述第二晶体管变成截止状态。
10、一种电光学装置,具备:
多根扫描线;
多根数据线;
与所述多根扫描线和所述多根数据线之间的交叉部对应设置的多个像素电路;
与所述多根数据线交叉的多根电源线;
与所述多根数据线交叉的多根控制线,
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分别具备:
电光学元件;
驱动晶体管,其对供给到所述电光学元件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进行控制;
电容元件,其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栅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根电源线的一根电源线连接;
第一晶体管,其具备第二栅极,且被设置在所述多根数据线的一根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栅极之间,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多根扫描线的一根扫描线连接,在经由所述一根扫描线供给的扫描信号变成有效时成为导通状态,在所述扫描信号变成非有效时变成截止状态;
第二晶体管,具备第三栅极,与所述电光学元件串联连接,所述第三栅极与所述多根控制线的一根控制线连接,在经由所述一根控制线供给的控制信号变成有效时成为导通状态,在所述控制信号变成非有效时成为截止状态,
所述扫描信号变成有效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控制信号变成非有效的期间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扫描信号从有效变成非有效的时刻,所述控制信号为非有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号变成非有效的期间,比所述扫描信号变成有效的期间更长。
13、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
14、一种用于对被驱动元件进行驱动的电子电路,具备:
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并对电源线和所述被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所述栅极端子的电压产生变化;
电容元件,其具备与所述栅极端子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电源线连接的第二电极;
第一开关元件,其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第二开关元件,其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或者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
第三开关元件,其对供给数据电压的数据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四开关元件,其对施加规定电压的布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在所述数据电压从所述数据线经由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而被施加给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端子之前,所述第四开关元件变成导通状态。
16、一种用于对被驱动元件进行驱动的电子电路,具备:
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并对电源线和所述被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所述栅极端子的电压产生变化;
第一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栅极端子连接;
第二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电源线连接;
第一开关元件,其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第二开关元件,其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或者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
第三开关元件,其对供给数据电压的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电容元件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在经由所述第三开关元件将所述数据电压供给到所述第一电容元件的所述第二电极的写入期间内变成截止状态,在向所述被驱动元件供给所述驱动电流的驱动期间内变成导通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五开关元件,其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被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所述第五开关元件,在将所述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一电容元件的所述第二电极供给的写入期间内变成截止状态,在向所述被驱动元件供给所述驱动电流的驱动期间内变成导通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端子的电压,因经由所述第二电容元件的电容耦合而受所述第四电极的电压的变化的影响。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栅极端子连接。
21、一种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是对被驱动元件进行驱动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中该电子电路具备: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且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所述栅极端子的电压而产生变化;和电容元件,其具有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子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电源线连接的第二电极,
在写入期间内,通过将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或者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子电连接,同时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端子供给数据电压,从而设定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
在所述写入期间之后的驱动期间内,将与在所述写入期间设定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导通状态相应的电流强度的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被驱动元件供给,
在所述写入期间内,将所述被驱动元件与所述电源线电切断。
22、一种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是对被驱动元件进行驱动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中该电子电路具备: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且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所述栅极端子的电压而产生变化;和电容元件,其具有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子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电源线连接的第二电极,
在写入期间内,通过将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或者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子电连接,同时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端子供给数据电压,从而设定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
在所述写入期间之后的驱动期间内,从所述电源线将与在所述写入期间设定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导通状态相应的电流强度的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被驱动元件供给,
至少在所述写入期间的结束时刻,所述被驱动元件与所述电源线被电切断。
23、一种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中该电子电路具备: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且对电源线与被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所述栅极端子的电压而产生变化;第一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栅极端子连接;第二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且所述第四电极与电源线连接,
在写入期间内,将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或者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子电连接,同时将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一电容元件的所述第二电极供给,
在所述写入期间之后的驱动期间内,从所述电源线将与在所述写入期间内设定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导通状态相应的电流强度的驱动电流,向所述被驱动元件供给,
在所述写入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被驱动元件与所述电源线电切断。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写入期间和所述驱动期间之间的休止期间内,将所述被驱动元件与所述电源线电切断。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写入期间内,通过使在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电源线之间存在的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从而将所述被驱动元件与所述电源线电切断。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写入期间内,通过使在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被驱动元件之间存在的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从而将所述被驱动元件与所述电源线电切断。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写入期间和所述驱动期间之间的休止期间内,使所述第一电容元件的所述第二电极成为悬浮状态。
28、一种电光学装置,包含:
多根扫描线;
多根数据线;
与所述多根扫描线以及所述多根数据线的交叉部对应排列的多个电子电路;
多根电源线;
对所述多根扫描线进行驱动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和
对所述多根数据线进行驱动的数据线驱动电路,
所述多根电源线中,连接有所述多个电子电路中的属于一个组的各电子电路,
所述多个电子电路分别具有:
电光学元件;
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且对所述电源线和所述被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所述栅极端子的电压产生变化;
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栅极端子连接;
第一开关元件,其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第二开关元件,其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或者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
第三开关元件,其对供给数据电压的数据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29、一种电光学装置,包含:
多根扫描线;
多根数据线;
与所述多根扫描线以及所述多根数据线的交叉部对应排列的多个电子电路;
多根电源线;
对所述多根扫描线进行驱动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和
对多根数据线进行驱动的数据线驱动电路,
所述多根电源线中,连接有所述多个电子电路中的属于一个组的各电子电路,
所述多个电子电路分别具备:
电光学元件;
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并对所述电源线与所述被驱动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所述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所述栅极端子的电压而产生变化;
第一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栅极端子连接;
第二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且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电源线连接;
第一开关元件,其对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多根电源线中的一根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第二开关元件,其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或者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
第三开关元件,其对供给数据电压的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电容元件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者29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电源线,与所述多根数据线交叉。
31、一种电光学装置,包含:
多根扫描线;
多根数据线;
与所述多根扫描线以及所述多根数据线的交叉部对应排列的多个电子电路;
与所述多根数据线交叉的多根电源线;
对所述多根扫描线进行驱动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和
对所述多根数据线进行驱动的数据线驱动电路,
所述多根电源线中,连接有所述多个电子电路中的属于一个组的各电子电路,
所述多个电子电路分别具备:
电光学元件;
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栅极端子,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依据所述栅极端子的电压而产生变化;
第一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子连接;
第二电容元件,其具备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且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电源线连接;
第一开关元件,其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端子或者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和
第二开关元件,其对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电容元件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控制;
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之后,通过在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内经由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向所述第二电极供给所述数据电压,从而设定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
依据所述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状态,设定从各电源线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
从向所述第二电极供给所述数据电压的期间结束后至对所述电光学元件供给所述驱动电流的开始为止,所述电光学元件与所述电源线电隔离。
32、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权利要求28~权利要求3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
CN200610075229.7A 2005-04-15 2006-04-17 电光学装置 Active CN18482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17873A JP2006300980A (ja) 2005-04-15 2005-04-15 電子回路、その駆動方法、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5117873 2005-04-15
JP2005-117873 2005-04-15
JP2005-120774 2005-04-19
JP2005120774 2005-04-19
JP2005120774A JP5392963B2 (ja) 2005-04-19 2005-04-19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463.8A Division CN101488321B (zh) 2005-04-15 2006-04-17 电子电路、其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8221A true CN1848221A (zh) 2006-10-18
CN1848221B CN1848221B (zh) 2011-06-15

Family

ID=370777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463.8A Active CN101488321B (zh) 2005-04-15 2006-04-17 电子电路、其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0610075229.7A Active CN1848221B (zh) 2005-04-15 2006-04-17 电光学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463.8A Active CN101488321B (zh) 2005-04-15 2006-04-17 电子电路、其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300980A (zh)
CN (2) CN10148832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2940A (zh) * 2010-09-14 2012-04-04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像素、具有这种像素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2903324A (zh) * 2011-07-26 2013-01-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电源供给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1828213B (zh) * 2007-10-19 2013-08-28 全球Oled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显示设备和像素电路
CN104932222A (zh) * 2014-03-20 2015-09-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517631A (zh) * 2019-08-30 2019-11-2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和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
WO2023231097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2963B2 (ja) * 2005-04-19 2014-01-22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キーストーン テクノロジー エルエルシー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380485B1 (ko) 2007-06-28 2014-04-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와 이의 구동방법
JP6217512B2 (ja) * 2014-05-01 2017-10-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書込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844252B2 (en) 2019-03-29 2023-12-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US11494024B2 (en) * 2019-08-15 2022-11-08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CN113096589B (zh) * 2021-04-08 2022-05-0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1862B2 (ja) * 1999-11-30 2011-12-0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子装置
JP2002351401A (ja) * 2001-03-21 2002-1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自発光型表示装置
JP2002358031A (ja) * 2001-06-01 2002-12-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3108075A (ja) * 2001-09-29 2003-04-11 Toshiba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030103022A1 (en) * 2001-11-09 2003-06-05 Yukihiro Noguchi Display apparatus with function for initializing luminance data of optical element
JP2003255899A (ja) * 2001-12-28 2003-09-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4145278A (ja) * 2002-08-30 2004-05-20 Seiko Epson Corp 電子回路、電子回路の駆動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100502912B1 (ko) * 2003-04-01 2005-07-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표시 패널과 구동 방법
JP4425574B2 (ja) * 2003-05-16 2010-03-0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素子基板及び発光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8213B (zh) * 2007-10-19 2013-08-28 全球Oled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显示设备和像素电路
CN102402940A (zh) * 2010-09-14 2012-04-04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像素、具有这种像素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2402940B (zh) * 2010-09-14 2016-09-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像素、具有这种像素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2903324A (zh) * 2011-07-26 2013-01-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电源供给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2903324B (zh) * 2011-07-26 2016-06-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电源供给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4932222A (zh) * 2014-03-20 2015-09-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32222B (zh) * 2014-03-20 2017-08-1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517631A (zh) * 2019-08-30 2019-11-2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和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
CN110517631B (zh) * 2019-08-30 2021-05-18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和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
WO2023231097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8321B (zh) 2012-01-04
JP2006300980A (ja) 2006-11-02
CN101488321A (zh) 2009-07-22
CN1848221B (zh) 201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8221A (zh) 电子电路、其驱动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267876C (zh) 电子电路与驱动方法、电光装置与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290071C (zh) 电子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光电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设备
CN1174352C (zh) 有源矩阵型显示设备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787059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622168A (zh) 发光显示器、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1051440A (zh) 扫描驱动电路以及采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1059937A (zh) 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527273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467695A (zh) 电子电路、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仪器
CN1664901A (zh) 像素电路
CN1659617A (zh) 有源矩阵发光二极管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819001A (zh) 显示器及驱动像素的方法
CN1591104A (zh) 电子电路、电光学装置、电子装置以及这些的驱动方法
CN101076846A (zh) 显示器件、数据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驱动方法
CN1770247A (zh) 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708778A (zh) 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658264A (zh) 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402211A (zh) 电流负载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CN1858839A (zh)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565013A (zh) 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975842A (zh) 有机el显示装置
CN1573886A (zh) 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811882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808546A (zh) 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IJI SHIDUN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EIKO EPSON CORP.

Effective date: 201308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807

Address after: Delaware, Newcastle, USA

Patentee after: Seiko Epson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