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1141A -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1141A
CN1841141A CNA2006100665015A CN200610066501A CN1841141A CN 1841141 A CN1841141 A CN 1841141A CN A2006100665015 A CNA2006100665015 A CN A2006100665015A CN 200610066501 A CN200610066501 A CN 200610066501A CN 1841141 A CN1841141 A CN 1841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mission display
thickness
display zone
insulation cou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65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5600C (zh
Inventor
上条公高
金子英树
今井克浩
中野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138 East Lcd Display Development Co ltd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41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1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56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560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27Through-hole 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 to the active element through an insulation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半透过反射式的液晶装置中,使得通过绝缘层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过显示区域之间正确地设置液晶层的层厚,和即便是在设置了绝缘层的情况下也确保在多个透过显示区域之间的取向膜材料的流动性这两者兼容。解决方式是具有彼此相向的一对的电极和被这些电极夹持着的液晶层和调整液晶层的层厚的绝缘层(48)的液晶装置。上述一对电极在从平面上看彼此隔以间隔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区域(D)中彼此重叠。子像素区域(D)中的每一者,都具有反射光的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过光的透过显示区域(T)。绝缘层(48)在反射显示区域(R)内被形成为厚的第1膜厚,在透过显示区域T内则被形成为薄的第2膜厚。存在于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的绝缘层(48)的一部分(S)被形成为比第1膜厚薄的第3膜厚。

Description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作为显示的最小单位的子像素区域内使液晶层的层厚与反射显示区域和透过显示区域相关联地变化的液晶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这样的液晶装置构成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液晶装置已在移动电话机、便携信息终端机等的电子设备中广为使用。例如,在用文字、数字、图形等图像的形式显示与电子设备有关的各种信息时就使用了液晶装置。在该液晶装置中,要采用在液晶层的面内在纵横方向上矩阵状地排列多个作为最小单位的子像素区域的办法,形成显示区域。然后,采用对每一个子像素区域控制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的办法,对每一个子像素区调制通过该液晶层的光而进行显示。
在上述的液晶装置中,人们知道所谓的半透过反射式的液晶装置。在该半透过反射式的液晶装置中,在多个子像素区域的每一者内都设置反射显示区域和透过显示区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如下显示: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反射太阳光、室内光等的外部光并用该反射光进行显示的反射式显示,和使来自照明装置的光透过上述透过显示区域而用做背光源进行显示的透过式显示(例如,参看专利文献1)。
此外,人们还知道在现有的液晶装置中,将透过显示区域内的液晶层的层厚设定得比反射显示区域内的液晶层的层厚厚,使透过显示时的光路的长度和反射显示时的光路的长度相等或接近这样的技术(例如,参看专利文献1)。在该文献中,采用在1个子像素区域内形成设置适宜的厚度的树脂膜的区域和不设置的区域的办法,使液晶层的层厚不同。
在该文献中,对于究竟要怎么样地设定多个透过显示区域彼此间的树脂膜的厚度,并未明确地说明。这一点如果根据现有技术考虑,例如,如图17所示,就可以考虑用反射显示区域用的厚的绝缘膜(即,层间绝缘膜)81将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的全部区域都掩埋起来。但是,在该情况下,在向表面上涂敷取向膜82时,存在于多个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的绝缘层81就变成为妨碍,使得难于均一地涂敷取向膜82的材料,其结果是存在着在绝缘层81变薄(在图17的情况下膜厚变成为0)的多个透过显示区域T中发生取向膜82的膜厚变得不均一这样的问题的可能性。这样一来,由于与各个透过显示区域T对应的液晶层厚t2将变成为不均一,故存在着变得不能显示鲜明的图像的可能性。
此外,在对究竟如何设定多个透过显示区域之间的树脂膜的厚度进行考虑时,例如,如图18所示,可以将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的绝缘层81的膜厚遍及这些个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的整个区域形成得比反射显示区域用的膜厚薄(在图18的情况下膜厚将变成为0)。这样一来,由于在涂敷取向膜82的材料时,绝缘层81不再成为妨碍,故就可以在多个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将取向膜82涂敷成均一的厚度。人们认为由此就可以使与各个透过显示区域T对应的液晶层厚t2变成为均一。但是,在该情况下,尽管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是反射显示区域,但由于与该反射显示区域对应的液晶层厚变成了透过显示区域用的较厚的膜厚,故依然存在着不能进行鲜明的显示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特开2003-084313号公报(第5页、图1A和1B)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就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在采用使绝缘层的膜厚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过显示区域之间具有变化的办法而做成为使得液晶层的层厚在这些2个区域间不同的液晶装置中,在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之间设置绝缘层以适宜地设定该区域的绝缘层的层厚,和使得即便是像这样地在透过显示区域彼此间设置了绝缘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多个透过显示区域之间将取向膜形成为均一的膜厚。
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将液晶层夹持在相向的一对基板间,并且,由在该一对基板的各自的相向面上形成的电极构成多个子像素区域,在上述子像素区域上设置具备反射光的光反射膜的反射显示区域和透过光的透过显示区域,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任一基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形成有使得上述反射显示区域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比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薄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层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以第1膜厚形成,并且还设置在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和与上述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相邻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之间,在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和与上述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相邻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之间,设置有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部分。
倘采用该液晶装置,由于在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故可以在反射显示区域上将该区域的液晶层厚维持为合适的厚,为此,就可以鲜明地进行利用反射光进行的反射式显示。此外,由于已将存在于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之间的绝缘层的一部分形成为比第1膜厚薄的膜厚,故与用第1膜厚的绝缘层将该区域的整个区域都掩埋起来的情况下比较,可以由绝缘层的表面均一地涂敷取向膜的材料。
如上所述。倘采用本发明,则可以充分地实现使用绝缘层的液晶层的层厚调整功能,同时,即便是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过显示区域之间使绝缘层的膜厚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绝缘层的表面上将取向膜形成为均一的厚度。其结果是可以用均一而且高的显示品质进行半透过反射式的显示中的反射式显示和透过式显示。
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中未设置使得上述反射显示区域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比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薄的上述绝缘层。倘采用该构成,由于结果变成为只要仅仅对反射显示区域管理绝缘层的膜厚即可,故绝缘层的形成处理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中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与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大致相等。这就是说在存在于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之间的上述绝缘层的一部分上未形成绝缘层。倘采用该构成,在该一部分处就完全去掉了在向绝缘层上涂敷取向膜的材料时将成为妨碍的绝缘层,为此,就可以良好地确保取向膜的材料的流动性,为此就可以均一的膜厚形成取向膜。
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理想的是在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上未设置上述绝缘层。此外,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理想的是设置在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和与上述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相邻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之间的上述绝缘层,以上述第1膜厚形成。
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理想的是具有对被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进行遮光的遮光膜。将绝缘层形成为第3膜厚—即比对于反射显示区域合适的厚的第1膜厚薄的膜厚—的部分的液晶层的层厚,存在着对于反射显示区域成为不合适的层厚的可能性。如果对此不采取任何措施,则存在着用在反射显示区域中进行反射的光进行的反射式显示时的显示品质会降低的可能性。相对于此,如果做成为使得像上述构成那样用遮光膜对将绝缘层设定成第3膜厚的部分进行遮光,则可以防止显示品质的降低。
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理想的是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具有从平面看在一个方向上长的形状;被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是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长度方向的边的一部分。倘采用该构成,则可以良好地确保取向膜的材料的流动性。
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理想的是上述透过显示区域通过被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部分在规定的一个方向上连接起来,在与上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子像素区域间也设置有遮光膜。倘采用该构成,由于要用遮光膜对因要以比第1膜厚薄的第3膜厚形成绝缘层而担心显示品质的降低的部分进行遮光,故可以防止显示品质的降低。
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理想的是在上述光反射膜的下面形成有树脂膜,该树脂膜具有向上述光反射膜的表面赋予凹凸形状的凹凸图案,上述绝缘层用上述树脂膜形成。虽然绝缘层可用任意的工序用任意的材料形成,但是,如果做成为使得如上所述用作为反射膜的基底而设置的树脂膜形成绝缘层,则可以在形成绝缘层时压低经费。
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理想的是在将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上述绝缘层的宽度设为W3,将在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和与上述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相邻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之间设置的上述绝缘层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设为W1时,W3<W1。倘采用该构成,由于对于反射显示区域合适的第1膜厚的区域变大,故可以实现显示品质高的显示。
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理想的是在将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上述绝缘层的宽度设为W3,将在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和与上述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相邻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之间设置的上述绝缘层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设为W1时,W3<W1/2。倘采用该构成,由于对于反射显示区域合适的第1膜厚的区域变得大,故可以实现显示品质高的显示。
其次,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上所述的构成的液晶装置。倘采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则可以充分地实现使用绝缘层的液晶层的层厚调整功能,同时,即便是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过显示区域之间使绝缘层的膜厚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绝缘层的表面上均一厚度地形成取向膜。为此。倘采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则可以进行显示品质非常高的鲜明的显示。其结果是即便是用使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以高的显示品质显示与该电子设备有关的信息。作为这样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考虑移动电话机、便携信息终端机、IC记录装置和其它各种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侧剖面图;
图3是扩大示出了图2的像素部分的剖面图;
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着图4的C-C线的平面剖面图;
图6是用分解状态易于理解地示出了滤色片基板上的各个要素的叠层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沿着图7的D-D线的剖面图;
图9是沿着图8的E-E线的平面剖面图;
图10是用分解状态易于理解地示出了在图7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滤色片基板上的各个要素的叠层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F-F线的剖面图;
图13是沿着图12的G-G线的平面剖面图;
图14是用分解状态易于理解地示出了在图11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滤色片基板上的各个要素的叠层状态的图;
图1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图1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7是示出了现有的液晶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8是示出了现有的液晶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的图。
标号的说明:
1:液晶装置,2:液晶面板,3:照明装置,4:FPC基板,6:密封材料,7:元件基板,7a:第1透光性基板,8:滤色片基板,8a:第2透光性基板,12:液晶层,13:LED,14:导光体,19:数据线,21:TFD元件,22:覆盖层(层间绝缘膜),23:像素电极,26a、26b:取向膜,27:接触孔,41:树脂层,42:光反射膜,43:着色元件,44:遮光膜,45:遮光部,46:覆盖涂层,47:带状电极,48:绝缘层,49:凹凸图形,61:TFT元件,62:树脂散射膜(绝缘层),63:像素电极,64:光反射膜,66a、66b:取向膜,67:栅极电极,67’:栅极电极线,68:栅极绝缘膜,69:半导体层,71:源极电极,71’:源极电极线,72:漏极电极,73:接触孔,74:遮光构件,76:着色元件,77:覆盖涂层,78:共通电极,121:液晶装置,130:移动电话机,D:子像素区域。G:盒间隙,L0:外部光,L1:透过光,R:反射显示区域,S:未形成绝缘层的区域(使绝缘层的膜厚变成为0的区域),T:透过显示区域,V: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液晶装置的第1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另外,本发明不言而喻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虽然要用图面例示各种的构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易于理解地示出特征性的部分,常常采用对于实际的构造使尺寸不同的办法来示出在这些图面中示出的构造。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侧面剖面图。图3是扩大示出了图2的像素部分的剖面图。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剖面图。图5是沿着图4的C-C线的平面剖面图。本实施例将本发明应用于将作为2端子型的非线性电阻元件的TFD(薄膜二极管)元件用做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
在图1中,液晶装置1具有作为电光面板的液晶面板2、附设在该液晶面板2上的照明装置3、作为已连接到液晶面板2上的布线基板的FPC(柔性印制电路)基板4。对于该液晶装置1来说,画有箭头A的一侧是观察一侧,上述的照明装置3相对于液晶面板2被配置在与观察一侧相反的一侧起着背光源的作用。
液晶面板2具有由长方形或正方形而且是环状的密封材料6彼此粘接起来的一对基板7和基板8。基板7是要形成开关元件的元件基板。此外,基板8是要形成滤色片的滤色片基板。密封材料6在其一部分上具有液晶注入口6a,通过该液晶注入口6a向元件基板7与滤色片基板8之间注入本身为电光物质的液晶。液晶注入口6a在液晶的注入结束后用树脂封堵起来。
照明装置3具有作为光源的LED(发光管)13以及导光体14。作为光源,除去LED那样的点状光源之外,也可以使用冷阴极管之类的线状光源。导光体14例如可通过将具有透光性的树脂为材料的成型加工而形成,与LED13相向的侧面是光入射面14a,与液晶面板2相向的面是光出射面14b。从用箭头A表示的观察一侧看,在导光体14的背面上可根据需要设置光反射层16。此外,在导光体14的光出射面14b上可根据需要设置光扩散层17。
元件基板7,在图2中,具有第1透光性基板7a。该第1透光性基板7a,例如,可用透光性的玻璃、透光性的塑料等形成。在该第1透光性基板7a的外侧表面上,可通过例如粘接而装设偏振片18a。根据需要,还可以附加性地设置偏振片18a以外的光学元件例如相位差板。另一个方面,在第1透光性基板7a的内侧表面上,如图3所示,多条数据线19在图3的纸面垂直方向(即,图1的行方向X)上被形成为彼此平行。每一条数据线19在图3的左右方向(即,图1的列方向Y)上延伸。此外,作为开关元件起作用的本身为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多个TFD(薄膜二极管)元件21则沿着这些数据线19形成而且被形成为连接到该数据线19上。
将作为层间绝缘层的覆盖层22形成为将这些TFD元件21和数据线19覆盖起来。该覆盖层22,要采用借助于光刻处理使具有例如透光性、感光性以及绝缘性的树脂例如聚丙烯树脂图形化的办法形成。在覆盖层22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像素电极23。这些像素电极23,例如可用ITO(氧化铟锡)等的金属氧化物形成。多个像素电极23如图1所示每一个都点状地形成,它们形成为在纵横方向即在行列方向即X-Y方向上矩阵状地排列起来。在图3中,要在像素电极23上形成取向膜26a。该取向膜26a例如可用聚酰亚胺等形成。对取向膜26a施行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由此,就可以决定元件基板7的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
覆盖层22被形成为将数据线19、TFD元件21覆盖起来。像素电极23则在该覆盖层22上形成。在该覆盖层22上要形成用来将像素电极23、TFD元件21电连起来的接触孔27。该接触孔27可在由光刻处理形成覆盖层22时同时形成。该接触孔27,要在从平面上看即在俯视图上看既是与TFD元件21不重叠的位置又是与像素电极23重叠的位置上形成。
TFD元件21,可采用例如按照第1元件电极、绝缘膜、第2元件电极的顺序进行重叠的办法形成。该叠层构造常常被叫做MIM(金属-绝缘体-金属)构造。第1元件电极例如可用Ta(钽)或Ta合金形成。作为Ta合金,例如,可以使用TaW(钽钨合金)。绝缘膜例如可借助于阳极氧化处理形成。第2元件电极,例如可用Cr、钼钨合金形成。
第1元件电极或第2元件电极的一方从数据线19开始延伸。此外,第1元件电极或第2元件电极的另一方要连接到像素电极23上。TFD元件21既可以用单一的MIM构造形成,或者也可以形成为背靠背构造。所谓该背靠背构造就是作为在电学上逆极性的2个MIM构造串联连接起来构成的TFD元件构造。
如上所述,通过在像素电极23的下面设置覆盖层22,故像素电极23的层和TFD元件21的层就分开为不同的层。该构造与在同一层上形成像素电极23和TFD元件21的构造比,可以有效地使用图2的元件基板7的表面。由于可以加大例如像素电极23的面积即可以加大像素面积,故在液晶装置1中就可以易于观看显示。
在图2中,与元件基板7相向的滤色片基板8,具有从用箭头A表示的观察一侧看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第2透光性基板8a。该第2透光性基板8a例如可用透光性的玻璃、透光性的塑料等形成。在该第2透光性基板8a的外侧表面上例如借助于粘接装设有偏振片18b。根据需要还可以附加性地设置偏振片18b以外的光学元件例如相位差板。
在第2透光性基板8a的内侧表面上,如图3所示,形成树脂膜41,并在其上形成光反射膜42。光反射膜42,例如可用Al(铝)、铝合金等形成。在光反射膜42的上面形成多个着色元件43,在每一个着色元件43之间都形成有遮光膜44。这些遮光膜44分别在图3的纸面垂直方向上延伸。这些遮光膜44,既可以用Cr等的遮光性金属材料形成,或者也可以采用颜色不同的着色元件43,例如R(红色)、G(绿色)、B(蓝色)这3色的着色元件43全部进行重叠的办法,或采用使这些着色元件之中的2色进行重叠的办法形成。形成了着色元件43和遮光膜44的层,形成滤色片层。
在着色元件43和遮光膜44的上面形成覆盖涂层46,在其上面形成也起着层厚调整膜的作用的绝缘层48,在其上形成多个带状电极47,再在其上形成取向膜26b。绝缘层48也起着用来调整液晶层的层厚的层厚调整膜的作用。带状电极47直线性地向纸面垂直方向延伸。此外,对取向膜26b施行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由此,就可以决定滤色片基板8的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图6以分解状态易于理解地示出了以上那样的滤色片基板8上的各个元件的叠层状态。
如图6所示,在树脂膜41的表面上形成凸部或凹部而形成有凹凸图形49。该凹凸图形49从箭头A的方向看是随机的(即,无秩序)的凹凸图形。通过在树脂膜41的表面上设置这样的凹凸图形,结果就变成为叠层到其上的光反射膜42如图3所示,也具有这样的凹凸图形。为此,在光反射膜42处进行反射的光就成为散射光。由此,就可以防止在光反射膜42处产生镜面反射。
覆盖涂层46,例如可用聚丙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的感光性的树脂形成。在图3的纸面垂直方向上带状地延伸的多个电极47,例如可用ITO等的金属氧化物形成。此外,形成于其上的取向膜26b则可以用例如聚酰亚胺等形成。
其次,在图3中,设置在元件基板7上的多个像素电极23,从箭头A方向平面性地看,排列成在纵横方向上矩阵状地排列的所谓的点矩阵状。即,多个像素电极23,在向图3的左右方向直线状地排列的同时,在图3的纸面垂直方向上也直线状地排列。另一方面,设置在滤色片基板8上的多个带状电极47,在图3中在左右方向上以等间隔进行排列,而且每一者都在纸面垂直方向上延伸。像素电极23和带状电极47,通过以上的构成从箭头A方向看在俯视图上彼此重叠。该彼此重叠了起来的区域就形成了作为用来进行显示的最小单位的子像素区域D。采用在纵横方向上矩阵状地将这些的子像素区域D排列起来的办法,就形成图1的显示区域V,在该显示区域V上显示文字、数字、图形等的像。
图3的光反射膜42,虽然借助于例如光刻处理形成,但是,在进行该光刻处理时,光反射膜42如图6所示对每一个子像素区域D都要除去矩形形状的一部分区域T。为此,在每一个子像素区域D中,都设置有存在光反射膜42的区域R和不存在光反射膜42的区域T。如图5所示,光反射膜42不存在的区域T,在从子像素区域D的中央稍微偏移开来的位置上形成长方形形状的区域。另外,区域T一般地说并不限于长方形形状等的特定的形状。
在图3中,在每一个子像素区域D中光反射膜42存在的区域是反射显示区域R,光反射膜42不存在的区域T是透过显示区域。从用箭头A表示的观察一侧入射进来的外部光,即从元件基板7这一侧入射进来的外部光L0,在反射显示区域R进行反射。另一方面,从图2的照明装置3的导光体14出射的图3的光L1,透过透过显示区域T。
多个着色元件43,从箭头A方向看每一个都与子像素区域D相对应形成长方形的点状。这些着色元件43中的每一者,都由使B(蓝)、G(绿)、R(红)这3原色中的任何一色光通过的材料形成。这些各色的着色元件43,在本实施例中,排列成这样的排列:作为在图5的纵向方向(即在列方向Y)上排列同一色,在横向方向(即,图5的行方向X)上按照顺序排列不同的色的这样的色排列的条带排列。作为排列,也可以不选择条带排列而代之以选择三角形排列、马赛克排列以及其它的适宜的排列。另外,着色元件43,也可以用C(青)、M(品红)、Y(黄)形成。
在图3中,对于由着色元件43和遮光膜44形成的滤色片层,对于存在于平面地重叠到每一个子像素区域D中的反射显示区域R上的区域的滤色片层的一部分区域Q来说,已经除去了着色元件43。如图5所示,该区域Q,被形成为圆形状、椭圆形状或长方形状。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做成为其它任意的形状。在除去了着色元件43的区域Q中,入射进来的光将通过该区域Q而不会使强度衰减,不进行光的波长选择。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在反射显示区域R反射的光的反射式显示时,就可以显示明亮的图像。
如本实施例所示,在使用由B、G、R这3色构成的着色元件43进行彩色显示的情况下,可用和与B、G、R这3色对应的3个着色元件43对应的3个子像素区域D形成1个像素。另一方面,在用黑白或任意的1色进行单色显示的情况下,则可用1个子像素区域D形成1个像素。
图3的遮光膜44,用例如Cr(铬)等的遮光性材料形成。此外,遮光膜44可以采用将构成着色元件43的B、G、R或C、M、Y的各个着色元件重叠成2层或3层的办法,即采用进行叠层的办法形成。这些遮光膜44,就如在图5中用斜线所示的那样,线状即带状地形成为从俯视图上看重叠到沿列方向Y彼此相邻的带状电极47的间隙内。该遮光膜44对在多个带状电极47之间在行方向X上延伸的间隙进行遮光。在滤色片基板8上的列方向Y上未设置遮光膜。在图3中,遮光膜44理想的是具有对设置在作为相向基板的元件基板7这一侧上的TFD元件21和接触孔27这双方进行遮光所需的充分的宽度。
在将由以上的构成所构成的元件基板7和滤色片基板8如图3所示粘接起来时,在这些基板之间的间隙内,形成所谓的盒间隙G,向该盒间隙G内封入液晶形成液晶层12。盒间隙G的间隔,因而液晶层12的厚度,就可以由设置在盒间隙G内的多个衬垫(未画出来)维持恒定。该衬垫可采用随机(即无秩序)地将多个球状的树脂构件放置到元件基板7或滤色片基板8的表面上的办法形成。此外,衬垫也可以借助于光刻处理在规定的位置上柱状地形成。在由光刻处理形成衬垫的情况下,理想的是该衬垫在与遮光膜44平面性地重叠的位置上形成。
其次,在图2中,构成元件基板7的第1透光性基板7a具有向滤色片基板8的外侧伸出来的伸出部52。在该伸出部52之中与用箭头A表示的观察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由光刻处理等形成有布线54。布线54形成有多条,这多条布线以等间隔对纸面垂直方向互相平行地排列。此外,在伸出部52的边端上将多个外部连接用端子56形成为彼此以等间隔沿纸面垂直方向平行地排列。在图1所示的FPC基板4上形成的布线导电连接到图2的外部连接用端子56上。
多条布线54的一部分成为数据线19在第1透光性基板7a表面上延伸。此外,多条布线54的剩下的一部分,则通过随机(即无秩序)地包含于密封材料6中的导通构件57导电连接到被设置在滤色片基板8上的带状电极47上。导通构件57虽然在图2中示意性地画得很大,但是,实际上却是比密封材料6的截面的宽度更小的构件,一般在密封材料6的1个截面内含有多个导通构件57。
在伸出部52的表面上,借助于使用ACF(各向异性导电膜)58的COG(玻璃上的芯片)技术装配有驱动用IC53。驱动用IC5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装配有多个例如3个。例如,中央的1个驱动用IC53,向数据线19传送数据信号。另一方面,两侧的驱动用IC53、53,则向形成于滤色片基板8上的带状电极47传送扫描信号。在向带状电极47传送扫描信号时,带状电极47起着扫描线的作用。
倘采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液晶装置1,则在图2中,在液晶装置1被置于明亮的室外或明亮的室内时,使用阳光或室内光等这些外部光进行反射式显示。另一方面,在液晶装置1被置于暗的室外或暗的室内时,将照明装置3用作背光源进行透过式显示。
在进行上述反射式显示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从作为观察一侧的箭头A的方向通过元件基板7向液晶面板2内入射进来的外部光L0,在通过液晶层12进入到滤色片基板8内之后,在反射显示区域R中由光反射膜42反射而再次被供往液晶层12。另一方面,在进行上述的透过式显示的情况下,图2的照明装置3的光源13点亮,来自该光源的光从导光体14的光入射面14a被导往导光体14,然后,再从光出射面14b作为面状的光出射。该出射光,就如用图3的标号L1所示的那样,在透过显示区域T中通过了不存在光反射膜42的区域后被供往液晶层12。
像以上那样地向液晶层12供给光的期间,由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所特定的规定的电压,施加到元件基板7这一侧的像素电极23和滤色片基板8这一侧的带状电极47之间,由此,就可以对每一个子像素区域D控制液晶层12内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结果是对每一个子像素区域D调制被供往液晶层12的光。该经过调制后的光,在通过元件基板7这一侧的偏振片18a(参看图2)时,根据该偏振片18a的偏振特性,在每一个子像素区域D中允许通过或阻止通过,由此在元件基板7的表面显示文字、数字、图形等的像,从而从箭头A方向观看该像。
在图3中,作为层厚调整膜的绝缘层48,以厚的第1膜厚设置在反射显示区域R内,在透过显示区域T内则以比第1膜厚薄的第2膜厚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将第2膜厚设定成0,在透过显示区域T内未设置绝缘层48。由此,在设与反射显示区域R对应的液晶层12的厚度为t0,设与透过显示区域T对应的液晶层12的厚度为t1时,就可以实现t1>t0的状态。在进行反射式显示时,反射光L0往返共2次通过液晶层12。相对于此,在进行透过式显示时,透过光L1则仅仅1次通过液晶层12。因此。倘将液晶层2设定为t1=t0,就在反射式显示与透过式显示之间存在着显示的浓度不均一的可能性。相对于此,如果像本实施例那样地设定为t1>t0,则就可以在反射光L0与透过光L1之间使横穿液晶层12的光路的长度变成为相等,为此,就可以在反射式显示与透过式显示之间进行均一的显示。
另外,之所以在透过显示区域T中不设置绝缘层48,即之所以在透过显示区域T中使绝缘层48的膜厚为0,是因为要在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使液晶层12的层厚具有规定的变化的缘故。因此,只要可以实现该作用,透过显示区域T的绝缘层48的膜厚就不一定非要限定于0不可。关键是只要采用与反射显示区域R相比将绝缘层48的膜厚形成得在透过显示区域T中薄的办法,使得与反射显示区域R对应的液晶层12的层厚与透过显示区域T比更薄即可。
在像这样地设置绝缘层48的情况下,由于该绝缘层48的存在,而使得在形成于该绝缘层48上的取向膜26b的膜厚在多个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变成为不均一,这就是用图17所说明过的那种情况。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要设定为使得在多个透过显示区域T的每一者之间不存在绝缘层48,则就可以使取向膜26b的膜厚变成为均一,这就是用图18所说明的那种情况。此外,还用图18说明了这样的情况:倘采用图18的构成,则虽然可以使取向膜26b的膜厚变成为均一,但是,由于不能将与在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存在的反射显示区域R对应的液晶层12的层厚设定为对反射显示区域R合适的薄的层厚,故存在着起因于反射光与透过光之间的光路长度的不同而导致显示品质的降低的可能性。即,如果或者是在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的边界部分的全部区域上都设置绝缘层48(参看图17),或者是从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的边界部分的全部区域上都除去绝缘层48(参看图18),则在不论哪一种情况下都不能避免显示品质的降低。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作为绝缘层48的一部分,在每一个透过显示区域T的行方向X的边界部分上未形成绝缘层48的区域S,即,使绝缘层48的层厚为0的区域S,即,将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连接起来的区域S,部分地设置在边界部分的一部分而不是边界部分的全部区域上。在本实施例中,做成为使得与透过显示区域T的长边的一部分相对应地设置连接区域S。
虽然每一个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的边界部分都是设置有反射膜42的反射显示区域R,但是由于绝缘层48的膜厚为0的部分是该边界部分的一部分,而在其余的边界部分上设置有规定膜厚的绝缘层48,故可以防止该边界部分上的反射式显示的品质的降低。
另外,由于在未形成绝缘层48而且将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连接起来的区域S的液晶层的层厚,变成为不适合于作为反射显示区域R的层厚的值,故存在着该区域的反射显示会显示不良的可能性。为了防止从外部观看到该显示不良,在本实施例中,在与连接区域S对应的滤色片层上形成遮光膜45。由此,就可以防止显示品质降低。
此外,在每一个透过显示区域T的边界部分上形成的绝缘层48的一部分上,由于都设置有将其绝缘层48的高度形成得低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使高度变成为0的部分,故结果变成为使得可以良好地确保在向该绝缘层48的上面涂敷取向膜26a的材料时的该材料在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的流动性,为此,就可使得在多个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取向膜26a的膜厚成为均一。即。倘采用本实施例,则用绝缘层48就可以同时满足2个要求:可以在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将液晶层12的层厚调整为所希望的厚度,并可以不对绝缘层48造成妨碍地将取向膜26a形成为均一的膜厚。由此,就变成为可以均一而且明亮地进行反射式显示和透过式显示。
另外,在设与反射显示区域R对应的绝缘层48的膜厚为第1膜厚,设与透过显示区域T对应的绝缘层48的膜厚为第2膜厚,设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的边界部分的绝缘层48的膜厚为第3膜厚时,在图5中,在设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被形成为第3膜厚的绝缘层48的宽度为W3,设在彼此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T的彼此间被形成为第1膜厚的绝缘层48的宽度为W10和W11时,理想的是要设定为
W3<W1
其中,W1=W10+W11
这是因为可以效果良好地同时兼顾由液晶层的层厚调整所产生的显示品质的改善和由取向膜的均一的形成所产生的显示品质的改善的缘故。
此外,更为理想地,要设定为W3<W1/2。这是因为可以效果为良好地同时兼顾由液晶层的层厚调整所产生的显示品质的改善和由取向膜的均一的形成所产生的显示品质的改善的缘故。
(液晶装置的第2实施例)
图7到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本实施例的全体性的构成可以做成为与图1和图2所示的构造相同。图7是如同先前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图3扩大示出了图2的像素部分的剖面图。此外,图8如同先前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图4是沿着图7的D-D线的剖面图。此外,图9如同先前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图5是沿着图8的E-E线的平面剖面图。10如同先前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图6用分解状态易于理解地示出了滤色片基板上的各个元件的叠层状态。
以下,以与先前的实施例1不同之处为中心说明本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对那些与先前的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7中,在构成元件基板7的第1透光性基板7a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数据线19、TFD元件21、覆盖层22、像素电极23和取向膜26a,这与图3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是相同的。此外,在构成滤色片基板8的第2透光性基板8a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树脂层41、光反射膜42、着色元件4、遮光膜44、覆盖涂层46、带状电极47和取向膜26a,这也与图3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是相同的。
就像对先前的实施例的图5和本实施例的图9进行比较可知的那样,此外,就像对先前的实施例的图6和本实施例的图10进行比较可知的那样,在先前的实施例中,在透过显示区域T的长边的途中设置未形成绝缘层48的区域S,即,使绝缘层48的膜厚变成为0的区域S,即,用低的绝缘层将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连接起来的区域S。相对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既是与透过显示区域T分开的区域又是对于列方向Y彼此相邻的子像素区域D彼此间的边界部分上,形成用低的绝缘层将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连接起来的区域S。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也在透过显示区域T的彼此间设置绝缘层48的膜厚低的连接区域S,故在绝缘层48的上面形成取向膜26b时就可以确保该取向膜26b的材料的流动性。另外,在图9中取向膜26b的图示已被省略。此外,由于做成为在连接区域S以外的部分上设置膜厚较厚的绝缘层48,故可以将在该部分处进行反射而2次通过液晶层的反射光的光路长度设定成合适的长度。
另外,在图5的实施例中,为了从外部将在连接区域S的地方发生的显示不良遮起来,在与该连接区域S平面性地重叠的部分上形成了遮光部45。就这一点来说,在图9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结果就变成为在列方向Y上彼此相邻的子像素区域D彼此间设置设置连接区域S,由于在该区域上已经预先形成了遮光膜44,故就不再需要另外设置用来将连接区域S遮起来的遮光膜部,这是很方便的。
(液晶装置的第3实施例)
图11到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本实施例是将本身为3端子型的有源元件的TFT(薄膜晶体管)元件用做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另外,在TFT元件中,虽然像无定形硅TFT、低温多晶硅TFT、高温多晶硅TFT等那样有各种TFT,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将使用无定形硅TFT。当然,对于使用其它的种类的TFT的液晶装置不言而喻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全体性的构成可以做成为与图1和图2所示的构造同样的构造。图11是如同先前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图3扩大示出了图2的像素部分的剖面图。此外,图12与如同先前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图4是沿着图11的F-F线的剖面图。此外,图13如同先前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图5是沿着图12的G-G线的平面剖面图。14是用分解状态易于理解地示出了元件基板上边的各个元件的叠层状态的图。
以下,以与先前的实施例1不同之处为中心说明本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对那些与先前的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11中,在构成元件基板7的第1透光性基板7a的内侧表面上,形成多个作为有源元件或开关元件的TFT元件61,在其上形成作为绝缘层的树脂散射膜62,在其上形成像素电极63,在其上形成反射膜64,然后在其上形成取向膜66a。对该取向膜66a施行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由此决定在该取向膜66a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TFT元件61是无定形硅TFT。该TFT元件,例如61,具有栅极电极67、栅极绝缘膜68、由a-Si(无定形硅)等形成的半导体层69、源极电极71和漏极电极72。漏极电极72的一端将连接到半导体层69,其另一端则通过接触孔73连接到像素电极63。源极电极71形成为在图11的纸面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源极电极线71’的一部分。此外,栅极电极67则从在与源极电极线71’成直角的方向即图11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栅极电极线67’(参看图13和图12)开始延伸。
本身为绝缘层的树脂散射膜62,在其表面上具有光散射用的凹凸图形。此外,树脂散射膜62,起着用来在反射显示区域R与透过显示区域T之间调整液晶层12的层厚的层厚调整膜的作用。此后将用同一标号62表示树脂散射层和绝缘层。像素电极63,例如以ITO为材料由光刻处理点状地形成多个,这些多个像素电极从箭头A方向看纵横地排列成矩阵状。取向膜66a或者是采用涂敷和烧结聚酰亚胺溶液的办法形成,或者由胶版印刷形成。
在图11中,在构成滤色片基板8的第2透光性基板8a的内侧表面上,将遮光构件74从箭头A方向看就如在图13中用斜线所示的那样设定成网格状,此外,在被该遮光构件74围起来的多个区域内形成着色元件76,在它们的上面形成覆盖涂层77。在其上形成共通电极78,然后在其上形成取向膜66b。对该取向膜66b施行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由此决定该取向膜66b的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63与共通电极78从平面上看彼此重叠的区域形成子像素区域D。此外,将多个该子像素区域D从箭头A方向看矩阵状地排列起来,形成图1的显示区域V,在该显示区域V上显示图像。由图11、图12和图13可知,滤色片基板8这一侧的遮光构件74被设置为使得与在多个子像素区域D之间在行方向X和列方向Y这两个方向上延伸的间隙平面性地重叠,起着用来提高显示的对比度的黑色屏蔽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用来在光反射膜64上形成光散射用的凹凸图形的散射树脂膜62具有绝缘层的功能。即,采用在设置有光反射膜64的反射显示区域R上设置规定膜厚的散射树脂膜62的办法,将反射显示区域R处的液晶层12的层厚t0设定得薄。另一方面,采用在未设置光反射膜64的透过显示区域T上不设置散射树脂膜62,即使绝缘层62的膜厚变成为0的办法,将透过显示区域T处的液晶层12的层厚t1设定得比t0厚即设定为t1>t0。由此,使在反射显示区域R中进行反射的外部光L0所要通过液晶层12的光路长度和在透过显示区域T中透过的透过光L1所要通过液晶层12的光路长度相等或接近。
在本实施例中,不形成绝缘层62,即使绝缘层62的膜厚变成为0,在与透过显示区域T不同的区域,即对于列方向Y相邻的子像素区域D彼此间的边界部分上,形成有用低的绝缘层62将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连接起来的区域S。这与图7、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是相同的。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也在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设置有绝缘层62的膜厚低的连接区域S,故在绝缘层62的上面形成取向膜66a时就可以确保该取向膜66a的材料的流动性。此外,由于已做成为在连接区域S以外的部分上设置膜厚较厚的绝缘层62,故就可以将在该部分处进行反射而2次通过液晶层的反射光的光路长度设定成合适的长度。
如图13所示,在列方向Y上相邻的子像素区域D彼此间的间隙内,设置有将绝缘层62形成得薄地将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连接起来的区域S。此外,在与该区域相向的部分的相向基板即滤色片基板上预先形成有遮光膜74。区域S虽然是绝缘层62的膜厚变薄而存在着显示紊乱的可能性的区域,但是,采用由遮光膜74从外部将该区域遮起来的办法,就可以防止显示品质的降低。此外,遮光膜74是为了防止光从子像素区域D彼此间的间隙漏出而作为黑色屏蔽形成的,并不是为了对连接区域S进行遮光而特别设置的。因此。倘采用本实施例,由于可以无须为了对连接区域S遮光而设置专用的遮光膜,故可以压低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
(液晶装置的其它的实施例)
在图3中,在设与反射显示区域R对应的绝缘层48的膜厚为第1膜厚,设与透过显示区域T对应的绝缘层48的膜厚为第2膜厚,设在对于行方向X(即,图3的纸面垂直方向)相邻的透过显示区域T彼此间的边界部分上设置的连接区域S处的绝缘层48的膜厚为第3膜厚时,在图3的实施例中,就将第1膜厚形成为规定的膜厚,将第3膜厚和第3膜厚设定成0。但是,这只是一个例子,第2膜厚和第3膜厚也可以做成为比第1膜厚更薄的0以外的彼此相等的值,或比第1膜厚更薄的0以外的彼此不同的值。
(电子设备的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另外,该实施例仅仅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这里所示的电子设备,具有液晶装置121和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120。控制电路120由显示信息输出源124、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25、电源电路26和定时信号发生器127构成。此外,液晶装置121具有液晶面板122和驱动电路123。
显示信息输出源124具备RAM(随机存储器)等的存储器或各种盘等的存储单元或调谐输出数字图像信号等的调谐电路等,根据由定时信号发生器127产生的各种的时钟信号向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25供给规定格式的图像信号等显示信息。
其次,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25具备放大/反转电路或旋转电路、灰度(非线性)系数修正电路或钳位电路等众所周知的多个电路,执行所输入的显示信息的处理,与时钟信号CLK一起向驱动电路123供给图像信号。在这里,驱动电路123,是对扫描线驱动电路或数据线驱动电路以及检查电路等的总称。此外,电源电路126向上述各个构成供给规定的电源电压。
液晶装置121例如可用图1所示的液晶装置1构成。倘采用该液晶装置1,则在可以充分地实现使用在透过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之间的绝缘层的液晶层的层厚调整功能的同时,即便是在反射显示区域与透过显示区域之间使绝缘层的膜厚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绝缘层的表面上将取向膜形成为均一的厚度,为此,可以用均一的显示品质而且高的显示品质进行半透过反射式显示中的反射式显示和透过式显示。因此,在使用该液晶装置1构成的电子设备中,也可以在其显示部分中用均一的显示品质而且高的显示品质进行反射式显示和透过式显示。
其次,图16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电话机。这里所示的移动电话机130具有本体部131以及可开闭地设置在其上的显示体部132。用液晶装置等的电光装置构成的显示装置133配置在显示体部132的内部,与电话通信有关的各种显示,在显示体部132中可由显示画面134观看。在本体部131上排列有操作按键136。
在显示体部132的一端部上伸缩自由地安装有天线137。在设置于显示体部132的上部的受话部138的内部,配置未画出来的扬声器。此外,在设置于本体部131的下端部的送话部139的内部内置有未示出的麦克风。用来控制显示装置133的动作的控制部,作为专司移动电话机的全体控制的控制部的一部分或与该控制部分开地被收纳于本体部131或显示体部132的内部。
显示装置133,例如,可用图1所示的液晶装置1构成。倘采用该液晶装置1,则在可以充分地实现使用在透过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之间的绝缘层的液晶层的层厚调整功能的同时,即便是在反射显示区域与透过显示区域之间使绝缘层的膜厚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绝缘层的表面上将取向膜形成为均一的厚度,为此,可以用均一的显示品质而且高的显示品质进行半透过反射式显示中的反射式显示和透过式显示。因此,在使用该液晶装置1构成的移动电话机130中,也可以在其显示部分中用均一的显示品质而且高的显示品质进行反射式显示和透过式显示。
(变形例)
另外,作为电子设备,除去以上所说明的移动电话机等之外,还可以举出个人计算机、液晶电视、取景器型或监视器直视型的磁带录像机、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簿、计算器、文字处理机、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器等。

Claims (12)

1.一种液晶装置,在该液晶装置中,将液晶层夹持在相向的一对基板间,并且由在该一对基板的各自的相向面上形成的电极构成多个子像素区域,在上述子像素区域上设置具备反射光的光反射膜的反射显示区域和透过光的透过显示区域,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任一基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形成有使得上述反射显示区域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比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薄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层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以第1膜厚形成,并且还设置在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和与上述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相邻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之间,在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和与上述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相邻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之间,设置有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中未设置使得上述反射显示区域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比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薄的上述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中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与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上述液晶层的层厚大致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上未设置上述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和与上述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相邻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之间的上述绝缘层,以上述第1膜厚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被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进行遮光的遮光膜。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具有从平面看在一个方向上长的形状;被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是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长度方向的边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过显示区域通过被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部分在规定的一个方向上连接起来,在与上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子像素区域间也设置有遮光膜。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反射膜的下面形成有树脂膜,该树脂膜具有向上述光反射膜的表面赋予凹凸形状的凹凸图案,上述绝缘层用上述树脂膜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上述绝缘层的宽度设为W3,将在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和与上述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相邻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之间设置的上述绝缘层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设为W1时,W3<W1。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形成得比上述第1膜厚薄的上述部分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上述绝缘层的宽度设为W3,将在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和与上述规定的子像素区域相邻的子像素区域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之间设置的上述绝缘层的上述透过显示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设为W1时,W3<W1/2。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
CNB2006100665015A 2005-03-28 2006-03-28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03956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0716/2005 2005-03-28
JP2005090716A JP2006276108A (ja) 2005-03-28 2005-03-28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1141A true CN1841141A (zh) 2006-10-04
CN100395600C CN100395600C (zh) 2008-06-18

Family

ID=37030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65015A Active CN100395600C (zh) 2005-03-28 2006-03-28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83099B2 (zh)
JP (1) JP2006276108A (zh)
KR (1) KR100748805B1 (zh)
CN (1) CN100395600C (zh)
TW (1) TWI3397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6896A (zh) * 2016-07-15 2019-03-01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90259C (en) 2004-12-07 2016-02-16 Nu-Iron Technolog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metallic iron nuggets
WO2006063663A1 (en) * 2004-12-18 2006-06-22 Merck Patent Gmbh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337893B2 (ja) 2007-03-12 2009-09-30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716056B2 (ja) * 2008-12-19 2011-07-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013316B1 (ko) * 2012-11-20 2019-08-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8047504A1 (ja) 2016-09-09 2018-03-15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891514B2 (ja) * 2017-01-27 2021-06-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5608B2 (ja) 1998-10-15 2004-10-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823016B2 (ja) 2000-07-21 2006-09-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4110885B2 (ja) * 2002-08-27 2008-07-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196671B2 (ja) * 2002-12-26 2008-1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491257B1 (ko) * 2002-12-31 2005-05-2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4325822A (ja) 2003-04-25 2004-11-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4354507A (ja) 2003-05-27 2004-12-1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CN1321343C (zh) * 2003-06-06 2007-06-13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
JP2005292709A (ja) * 2004-04-05 2005-10-20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JP4363339B2 (ja) * 2005-03-03 2009-11-11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206292A (ja) * 2006-02-01 2007-08-16 Hitachi Displays Ltd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462280B2 (ja) * 2007-02-22 2010-05-12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6896A (zh) * 2016-07-15 2019-03-01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US11143894B2 (en) 2016-07-15 2021-10-12 Saturn Licensing Llc Display device
CN109416896B (zh) * 2016-07-15 2022-03-01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US11391975B2 (en) 2016-07-15 2022-07-19 Saturn Licensing Llc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104909A (ko) 2006-10-09
US20060215088A1 (en) 2006-09-28
TWI339751B (en) 2011-04-01
TW200702795A (en) 2007-01-16
CN100395600C (zh) 2008-06-18
KR100748805B1 (ko) 2007-08-13
US7483099B2 (en) 2009-01-27
JP2006276108A (ja) 200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4363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滤色片阵列板
US8259249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JP4572854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841141A (zh)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US7202508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device
CN1210605C (zh) 半透射反射型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374546A (zh) 液晶显示器
CN101038410A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20002156A1 (en) Structure of LCD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69395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07016494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189130B2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09304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201183C (zh)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05556382B (zh) 显示部件和显示装置
US20180203318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96959C (zh) 液晶面板、液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841137A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US8547492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598663A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232871C (zh) 液晶显示设备
JP2011164361A (ja) 表示装置
US8531620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933165A (zh) 阵列基底、具有该基底的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576996A (zh) 滤色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eiko Epson Corp.

Address before: Nagano

Patentee before: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9

Address after: Irish Dublin

Patentee after: 138 East LCD Displa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