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4821A -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4821A
CN1834821A CNA2006100549796A CN200610054979A CN1834821A CN 1834821 A CN1834821 A CN 1834821A CN A2006100549796 A CNA2006100549796 A CN A2006100549796A CN 200610054979 A CN200610054979 A CN 200610054979A CN 1834821 A CN1834821 A CN 1834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developer
developer
container
image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549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4176C (zh
Inventor
门胁英明
村上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4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4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41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417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05Cleaning of residual toner

Abstract

显影剂回收装置(1)设置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清洁部回收从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去除的显影剂,显影剂回收装置(1)具有:定位框架(4),确定图像载体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位置;废显影剂容器(2),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容纳由清洁部回收的废显影剂;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3),设置在定位框架(4)上,进行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及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充满废显影剂的检测。

Description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图像形成装置从单色转变为全彩色化变得越来越普遍,同时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研发的进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被广泛应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适应装置小型化及彩色图像形成的高速化,出现很多如下构成的间接转印方法:利用中间转印体,将色分解为各种颜色成分的图像信息从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也称为彩色套印单元,process printing unit)所具有的各个静电潜影载体(以下有时也称为感光体),通过层积到中间转印体上而形成显影剂图像(一次转印),通过将一次转印的显影剂图像统一转印(二次转印)到传送来的作为被转印介质的记录纸张上,从而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彩色图像。
一般情况下,在图像形成的转印工序中,在从感光体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时,在感光体上形成显影剂图像的显影剂并不是100%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在感光体上残留少量的显影剂,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其转印效率大概为90%左右。同样地,在把中间转印体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的二次转印工序中,也产生同样的残留显影剂。
因此,通常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在一次、二次转印工序中回收残留在感光体上及中间转印体上的残留显影剂的清洁装置,并且设有将清洁装置所清洁的残留显影剂作为废显影剂回收的显影剂回收装置。但是,当设置以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及中间转印体为对象的多个显影剂回收装置时,需要较大的装置内的配置空间,从小型化设计、用户可操作性降低、及废显影剂对设备内部污染的角度出发并不优选。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人在之前的特愿2004-335499号中,提出了收纳由多个残留显影剂产生源产生的废显影剂的、一体化的显影剂回收容器,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在上述提案中,虽然实现了容器的一体化,解决了小型化设计等问题,但是为了进行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安装到了装置上的判断、及废显影剂容器中是否充满废显影剂的判断而使用了多个检测传感器,因此产生安装多个检测传感器的空间的配置、及判断动作变得复杂的问题。
判断容纳废显影剂的废显影剂容器的有无、及废显影剂容器内积蓄的废显影剂的状态的先行技术中包括使用光传感器的技术(例如参照特开2003-345203号公报)。
在特开2003-345203号公报公开的技术中,设置:检测开关,检测废色粉盒是否安装在装置主体上;光传感器,当检测开关为ON时,进行动作,变为透光或遮光状态中的任意一个,当检测开关为OFF时,变为与遮光状态相同的状态。当检测开关为ON、光传感器为遮光状态时,判断废色粉盒充满了废显影剂。
但是,根据特开2003-345203号公报的技术,即使当检测开关为OFF、即废色粉盒未安装到装置主体时,由于光传感器变为和遮光状态一样的状态,因此为了判断废色粉盒是否充满、或者是否虽然废色粉盒未充满但输出了充满信号,必须非常小心地进行开关种类的检查。
并且,在通过光传感器检测废色粉盒内的废色粉的容纳量的方法中,由于容器内积蓄的废色粉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因此由于该废色粉在容器内流动,污染容器壁面内部,导致光传感器的检测精度的下降,有出现误检测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显影剂回收装置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检测是否安装有废显影剂容器、及容纳量是否充满,并且通过使检测部一体化并小型化,可扩大废显影剂容器的容纳量。
本发明是一种显影剂回收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通过清洁部回收从图像载体及中间转印体去除的显影剂,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其具有通过用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影的图像载体、和对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显影剂图像的显影部;中间转印体,转印有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部,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显影剂图像统一转印到被转印介质;和清洁部,清洁未从图像载体转印到中间转印体而残留在图像载体上的残留显影剂、及未从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被转印介质而残留在中间转印体上的残留显影剂,该显影剂回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框架,确定图像载体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位置;废显影剂容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定位框架上,容纳由清洁部去除的废显影剂;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进行废显影剂容器是否被安装在定位框架上的检测、及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充满废显影剂的检测。
根据本发明,显影剂回收装置包括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该容器检测部进行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安装在定位框架上的检测、及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充满废显影剂的检测,因此虽然现有检测部需要多个检测机构,但通过一体化的一个检测部也可进行检测,并可通过简单的控制进行判断。进一步,通过使检测部一体化,可使配置空间减小,因此可使容纳废显影剂的废显影剂容器大型化。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废显影剂容器具有废显影剂搅拌轴,其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容器内部,搅拌容纳的废显影剂,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设置在安装于定位框架的废显影剂容器上的外侧部、废显影剂搅拌轴的延长部分。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废显影剂容器具有废显影剂搅拌轴,其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容器内部,搅拌容纳的废显影剂,容器检测部设置在废显影剂容器的外侧部、废显影剂搅拌轴的延长部分,因此可高效地确保容器检测部的设置空间。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包括:可动杠杆,以可绕支撑轴进行角位移的方式进行设置;和连接部件,与废显影剂搅拌轴相连,根据废显影剂搅拌轴的旋转负载的大小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该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根据可动杠杆的位置检测废显影剂容器是否被安装在定位框架上,上述可动杠杆根据废显影剂容器相对于定位框架的装卸而移动角位移位置,根据随着废显影剂搅拌轴的旋转负载的大小而移动的连接部件的轴线方向的位置,检测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充满废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容器检测部根据以可绕支撑轴具有角位移进行设置的可动杠杆的位置,检测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安装在定位框架上,根据与废显影剂搅拌轴相连、随着废显影剂搅拌轴的旋转负载的大小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的连接部件的轴线方向的位置,检测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充满废显影剂。这样一来,可简单且高精度地、不产生误差地进行是否安装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充满废显影剂的判断。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包括机械传感器部,其检测:根据绕可动杠杆的支撑轴的角位移位置确定的第一及第二位置、根据连接部件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位置确定的第三位置这三个各自不同的位置。
并且,根据本发明,容器检测部包括机械传感器部,其检测:根据绕可动杠杆的支撑轴的角位移位置确定的第一及第二位置、根据连接部件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位置确定的第三位置这三个各自不同的位置,由于可根据该机械传感器部的位置,检测是否安装废显影剂容器、及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充满废显影剂,因此可用简单的构成进行正确的判断动作。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具有:旋转驱动部、与旋转驱动部连接的驱动连接部件、以及安装在驱动连接部件上旋转的驱动支架部,在驱动支架部上形成卡合凸部,在废显影剂搅拌轴中,在面向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的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卡合凹部,通过上述卡合凸部卡合到上述卡合凹部,旋转驱动部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送到废显影剂搅拌轴。
并且,根据本发明,通过容器检测部具有的旋转驱动部,可旋转驱动废显影剂容器的废显影剂搅拌轴,因此可使废显影剂容器中的废显影剂的累积分布均匀化,可容纳显影剂使其到达废显影剂容器的内部容积的界限。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通过以下方式来检测上述第三位置,并检测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充满废显影剂:当废显影剂搅拌轴的旋转负载较小时,连接部件向旋转轴线方向的靠近废显影剂容器的一方移动,并与驱动连接部件连接,当废显影剂搅拌轴的旋转负载较大时,连接部件向旋转轴线方向的远离废显影剂容器的一方移动,并脱离驱动连接部件。
并且,根据本发明,容器检测部中,根据废显影剂搅拌轴的旋转负载的大小,连接部件与驱动连接部件连接或从驱动连接部件脱离,从而使机械传感器部检测第三位置,并检测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充满废显影剂,因此可以高精度地、切实地进行检测。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连接部件上设置有将连接部件向驱动连接部件施力的弹簧部件。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连接部件中设有使连接部件向驱动连接部件施力的弹簧部件,利用弹簧部件的弹力来进行连接部件和驱动连接部件的连接或脱离动作,因而可以用较少的部件、且简单的构造检测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充满废显影剂。
并且,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显影剂回收装置。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上述显影剂回收装置,因此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可简单、且确实地检测是否安装废显影剂容器、及废显影剂容器是否充满、并且,可扩大废显影剂的容纳量、可长期不需替换废显影剂容器,维护性能优异。
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及附图可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回收装置所具有的废显影剂容器及容器检测部的概观的透视图。
图2是简略表示显影剂回收装置所具有的定位框架的构造的图。
图3是简略表示作为具有显影剂回收装置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图。
图4是表示通过定位框架被定位的感光体的长边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废显影剂容器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容器检测部的透视图。
图7是从下方观察容器检测部的透视图。
图8A~图8C是用于说明容器检测部的检测动作的概要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机械传感器部的动作的概要的图。
图10是图像形成单元的放大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回收装置1所具有的废显影剂容器2及容器检测部3的概观的透视图,图2是简略表示显影剂回收装置1所具有的定位框架4的构造的图,图3是简略表示作为具有显影剂回收装置1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50的构造的图。
显影剂回收装置1设置在以下详述的图像形成装置50上。图像形成装置50具有:图像形成单元51、中间转印体52、转印部53、以及清洁部54、65。图像形成单元51具有:通过用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影的图像载体61;以及对图像载体61上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显影剂图像的显影部64。形成在图像载体61上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2。转印部53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2上的显影剂图像统一转印到作为被转印介质的记录纸张。清洁部54、65清洁未从图像载体61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2上而残留在图像载体61上的残留显影剂、及未从中间转印体52转印到记录纸张而残留在中间转印体52上的残留显影剂。显影剂回收装置1回收利用清洁部54、65从图像载体61及中间转印体52去除的显影剂。其中,图像载体61在以下称为感光体61。
显影剂回收装置1具有:定位框架4、废显影剂容器2、和容器检测部3。定位框架4确定感光体61安装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筐体58的位置。废显影剂容器2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容纳由清洁部54、65去除的废显影剂。容器检测部3进行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的检测、及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充满废显影剂的检测,这些用于检测的结构是一体化的。因此,本发明的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利用容器检测部3来实现。
定位框架4呈沿图像形成装置50具有的图像形成单元51和中间转印体52延伸的长箱状,例如由硬质合成树脂等构成,在表示图像形成装置50的图3的图纸中,在图像形成装置50的里侧(以下称为操作侧)安装到筐体58上。
图4是表示通过定位框架4被定位的感光体61的长边方向的截面图。定位框架4的长边方向(以下称为左右宽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设有用于定位到筐体58上的筐体定位部件11a、11b。
筐体定位部件11a、11b具有在把定位框架4安装到筐体58时支承定位框架4的支承功能。定位框架安装到筐体58的定位的构成是:通过筐体定位部件11a、11b定位到筐体58的安装面40上。筐体定位部件11a、11b和筐体58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定位框架4一侧突出地设置定位销、定位块、楔子状的嵌合体等定位体。在筐体58一侧设置与定位体卡合的卡合部件。通过使其卡合确定双方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
在定位框架4中,在与图像形成装置50具有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51的各个感光体61k、61y、61m、61c中的感光体轴体60k、60y、60m、60c的一个端部对应的部分上,形成与各感光体轴体60k、60y、60m、60c一个端部卡合的感光体轴支承孔12k、12y、12m、12c。
并且,设置在各图像形成单元51上的作为清洁部的感光体清洁装置65k、65y、65m、65c具有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k、67y、67m、67c。在定位框架4中,在与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k、67y、67m、67c的一个端部对应的部分,形成与各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k、67y、67m、67c的一个端部卡合,进行其定位的废显影剂回收口13k、13y、13m、13c。作为设置在中间转印体52上的清洁部的转印体清洁装置54具有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定位框架4中,在与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的一个端部对应的部分,形成与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的一个端部卡合、进行其定位的废显影剂回收口13e。
在各废显影剂回收口13k、13y、13m、13c、13e的下方,形成有废显影剂通路14k、14y、14m、14c、14e,其作为由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k、67y、67m、67c及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传送的废显影剂去往废显影剂容器2的通路。废显影剂回收口13k、13y、13m、13c、13e和废显影剂通路14k、14y、14m、14c、14e之间通过废显影剂通过孔15k、15y、15m、15c、15e连通。
即,通过感光体清洁装置65k、65y、65m、65c及转印体清洁装置54,从感光体61表面及中间转印体52表面去除的残留显影剂(废显影剂)由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k、67y、67m、67c及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传送到定位框架4的废显影剂回收口13k、13y、13m、13c、13e,通过废显影剂通过孔15k、15y、15m、15c、15e,进一步通过废显影剂通路14k、14y、14m、14c、14e回收到废显影剂容器2。
该定位框架4在由筐体定位部件11a、11b定位后,在设置在框架的角部、侧端边缘附近的安装部10中,通过螺钉或螺栓等安装到筐体58上。
废显影剂容器2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定位框架4的下部。图5是表示废显影剂容器2的内部结构的图。废显影剂容器2例如由硬质合成树脂等构成,具有在左右宽方向上延伸的立方体形状,内部为中空。在废显影剂容器2的内部空间16中,设有在左右宽方向上延伸、搅拌容纳在内部空间16中的废显影剂的废显影剂搅拌轴17。废显影剂搅拌轴17可旋转地支承在废显影剂容器2上。在被废显影剂容器2轴支撑的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一个端部,经由废显影剂容器2的侧壁,连接有作为向容器外侧传送旋转驱动力的部件的旋转端子18。在旋转端子18上,在从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轴偏心的位置上形成卡合凹部19。
容器检测部3设置在安装于定位框架4上的废显影剂容器2的外侧部、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延长部分。图6是从上方观察容器检测部3的透视图,图7是从下方观察容器检测部3的透视图。
容器检测部3具有:可动杠杆22、机械传感器部23、旋转驱动部24、旋转连接部件25、驱动支架部26、连接部件27、弹簧部件28。可动杠杆22设置得可绕支撑轴21具有角位移。机械传感器部23一体化地设置在可动杠杆22上。驱动连接部件25与旋转驱动部24连接。驱动支架部26安装在驱动连接部件25上旋转。连接部件27以可自由地与驱动连接部件25连接、脱离的方式构成。弹簧部件28将连接部件27向驱动连接部件25施力。
机械传感器部23具有:传感器主体部31;传感器支架部32,该传感器支架部32安装在传感器主体部31上,可向提前确定的三个不同的位置进行角位移移动。机械传感器部23与可动杠杆22一体化构成,因此随着可动杠杆22绕支撑轴21的角位移移动,其位置也移动,传感器支架部32可进一步地采用相对于传感器主体部31的三个不同的位置。
旋转驱动部24例如是电动机。驱动连接部件25是通过齿轮系等连接到旋转驱动部24上、并传送电动机24的旋转驱动力的所谓联接器。在驱动连接部25的面向废显影剂容器2的一侧,连接驱动支架部26。在该驱动支架部26中,在与安装在上述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一个端部上的旋转端子18的卡合凹部19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卡合凸部33。通过旋转端子18的卡合凹部19与驱动支架部26的卡合凸部33的卡合,电动机24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连接部件25传送到废显影剂搅拌轴17,搅拌废显影剂容器2的内部空间16中容纳的废显影剂。
另一方面,与驱动连接部件25的连接驱动支架部26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在圆周方向上形成为锯齿状。并且连接部件27设置为与驱动连接部件25旋转轴心相同,并且在面向驱动连接部件25一侧的圆周方向上,形成为锯齿状,以与驱动连接部件25的锯齿部对应。弹簧部件28如上所述将连接部件27向驱动连接部件25施力,因此连接部件27在通常的动作下与驱动连接部件25在锯齿部之间卡合,并同时旋转。
但是,当废显影剂容器2中容纳的废显影剂的量变多时,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负载增大,因此与废显影剂搅拌轴17连接的驱动连接部件25的旋转扭矩变大。由于驱动连接部件25的旋转扭矩变大,将驱动连接部件27向驱动连接部件25施力的弹簧部件28的施力小于旋转扭矩,驱动连接部件25和连接部件27在锯齿部中产生滑动。其结果是,当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负载较小时,连接部件27沿旋转轴线方向向靠近废显影剂容器2一方移动,与驱动连接部件25在锯齿部连接,当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负载较大时,连接部件27沿旋转轴线方向向远离废显影剂容器2的一方移动,与驱动连接部件25脱离。
以下对在容器检测部3中检测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被安装到定位框架4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A~图8C是用于说明容器检测部3的检测动作的概要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机械传感器部23的动作的概要的图。
图8C表示废显影剂容器2从定位框架4脱离的状态下的容器检测部3。当废显影剂容器2未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时,可动杠杆22位于向下角位移移动的位置,机械传感器部23绕支撑轴21位于与可动杠杆22相反的向上角位移移动的位置。虽然机械传感器部23向上方移动,但机械传感器部23的传感器支架部32与前端部安装了容器检测部3的定位框架4的框体35抵接,角位移移动被阻止,因此位于作为相对于传感器主体部31最靠下位置的图9的传感器支架部32a所示的第一位置。
图8A表示废显影剂容器2被安装到定位框架4的状态下的容器检测部3。当废显影剂容器2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时,可动杠杆22位于向上角位移移动的位置,机械传感器部23绕支撑轴21位于与可动杠杆22相反的向下角位移移动的位置。由于机械传感器部23向下方移动,因此机械传感器部23的传感器支架部32背离前端部安装了容器检测部3的定位框架4的框体35,位于作为相对于传感器主体部31相对中立位置的图9的传感器支架部32b所示的第二位置。
这样一来,容器检测部3根据对应于废显影剂容器2向定位框架4的装卸而角位移位置移动的可动杠杆22的位置,通过相对于传感器主体部31而改变相对位置的传感器支架部32位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来检测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即,当可动杠杆22位于下方、传感器支架部32位于第一位置时,检测出废显影剂容器2未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当可动杠杆22位于上方、传感器支架部32位于第二位置时,检测出废显影剂容器2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并且,容器检测部3的检测结果输入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50上的控制部(未图示)。
在废显影剂容器2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的状态下,在图像形成装置50中执行图像形成工序。随着图像形成工序的反复执行,在废显影剂容器2中,由感光体清洁装置65k、65y、65m、65c及转印体清洁装置54从感光体61表面及中间转印体52表面去除的残留显影剂(废显影剂)通过废色粉传送装置67k、67y、67m、67c及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被传入。
当废显影剂容器2中容纳的废显影剂的量较少、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负载较小时,驱动连接部件25和连接部件27在锯齿部连接,连接部件27位于旋转轴线方向上靠近废显影剂容器2的一方。另一方面,当废显影剂容器2中容纳的废显影剂的量变多、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负载较大时,弹簧部件28的施力小于驱动连接部件25的旋转负载,驱动连接部件25和连接部件27在锯齿部中引起滑动并背离,连接部件27向旋转轴线方向上远离废显影剂容器2的一方移动。
图8B表示废显影剂容器2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废显影剂容器2充满废显影剂的状态。当废显影剂容器2充满废显影剂、即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负载增大时,连接部件27挤压传感器支架部32,对传感器主体部31相对地进行角位移移动,传感器支架部32位于相对于传感器主体部31为最靠上的位置即图9的传感器臂部32c所示的第三位置。即,容器检测部3检测出:废显影剂容器2中容纳的废显影剂的量增大,根据随着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负载的大小而移动的连接部件27的轴线方向的位置而进行角位移移动的传感器支架部32位于第三位置上,并检测出废显影剂容器2充满废显影剂。并且,该容器检测部3检测出的废显影剂容器2被充满的检测结果也输入上述控制部。
因此,容器检测部3通过机械传感器部23可进行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被安装到定位框架4上、及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充满废显影剂的检测,上述机械传感器部23检测以下三个分别不同的位置:根据可动杠杆22的绕支撑轴21的角位移位置确定的第一及第二位置、根据连接部件27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位置确定的第三位置。
这样一来,通过一个容器检测部3的状态变化,可检测是否安装废显影剂容器2、及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充满废显影剂,因此与利用多个检测传感器进行检测控制的情况相比,可实现控制电路的简单化、及装置内的废显影剂容器的大容量化。并且,由于可用一个检测部进行检测,因此可提高检测精度,解除因检测部的错误动作而产生的显影剂在机器内部飞散、废显影剂搅拌轴的锁定现象、及配置在感光体和中间转印体上的清洁装置的锁定(破坏)、感光体和中间转印体的损伤、图像(打印)质量的下降等各种问题。
接着返回到图3,对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下的图像形成装置50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50具有:多个图像形成单元51、中间转印体52、转印部53、感光体清洁装置65、转印体清洁装置54、本发明中的显影剂回收装置1、送纸部55、定影部56、排纸部57、传送系统。多个图像形成单元51具有:由与色分解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光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影的感光体61;和对感光体61上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显影剂图像的显影部64。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51的感光体61上的多个显影剂图像层积并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2上。转印部53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2上的显影剂图像统一转印到作为被转印介质的记录纸张上。感光体清洁装置65清洁未从感光体61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2而残留在感光体61上的残留显影剂。转印体清洁装置54清洁未从中间转印体52转印到记录纸张而残留在中间转印体52上的残留显影剂。显影剂回收装置1回收由感光体清洁单元65及转印体清洁装置54清洁的显影剂(废显影剂)。送纸部55提供记录纸张。定影部56对转印到记录纸张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定影。排纸部57排出定影了显影剂图像的记录纸张。传送系统在装置主体内传送记录纸张。
该图像形成装置50例如是数字彩色打印机,其根据来自与外部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的打印任务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全彩图像或单色图像。
在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50中,其配置为操作人员在图3的纸面的里侧进行装置的操作。因此操作人员面向图像形成装置50进行操作时的左右方向和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50的正面视图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50的各个部分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50是全彩图像形成装置,对图像信息进行颜色分解按各个颜色成分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51对应黑(k)、黄(y)、品红(m)、青(c)四种颜色成分而设定。四个图像形成单元51仅是颜色成分不同,其构造相同,因此对以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51k为代表的构造进行说明,而省略其他颜色成分的图像形成单元51的说明。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对于按照各颜色成分设置的图像形成单元51、感光体清洁装置65等的构造,分别在各个参照符号的后面标以表示颜色成分的字母,在统称时仅显示参照符号。
图10是图像形成单元51k的放大图。图像形成单元51k包括:感光体61k、带电62k、曝光部63k、显影部64k、以及作为清洁部的感光体清洁装置65k。感光体61k呈鼓状,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带电62k、曝光部63k、显影部64k及感光体清洁装置65k沿着在箭头A方向旋转驱动的感光体61k的外周,从旋转方向上游一侧向着下游一侧配置。曝光部63k将从曝光单元70射出的光照射到感光体61k上。
带电器62k用于使感光体61k的表面均匀带电,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辊型带电器,与感光体61k的外周面接触地配置。并且,带电器不限于辊型带电器,例如也可使用刷型带电器、充电型带电器等。
曝光部63k使均匀带电的感光体61k的表面由与黑的颜色成分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光曝光,形成黑色的静电潜影。曝光部63k和其他颜色成分相关的曝光部63共同形成曝光单元70的一部分。曝光单元70根据图像形成所使用的图像信息,按照各种颜色成分向各感光体61上照射激光,生成静电潜影。曝光单元70包括:具有激光照射部71的激光扫描单元(简称LSU)72、多棱镜73、按照各种颜色成分反射激光的第一反射镜74及第二反射镜63。各图像形成单元52中的曝光部63正确地应该用曝光单元70整体表示,但为了便于表示相对于感光体61的外周的配置,将第二反射镜63作为曝光部63来标记。从激光照射部71射出的激光经过多棱镜73,在作为第一反射镜74及第二反射镜63的曝光部反射,并照射到各颜色成分的感光体61上。并且,LSU72的构成也可以使用将EL(Electro Luminescence)、LED(Light EmittingDiode)等发光元件阵列状排列的写入光头,以替代激光照射部71。
显影部64k向形成在感光体61k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影提供作为黑色显影剂的色粉,并进行显影。感光体清洁装置65k在感光体61k的箭头A所示的旋转方向上,配置得比带电器62k靠上。感光体清洁装置65k包括:清洁刮刀66k、和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k。清洁刮刀66k与感光体61k的外周面抵接配置,将未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2而残留的显影剂从感光体61k的表面刮取。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k将清洁刮刀66k刮取的显影剂、即废色粉传送到显影剂回收装置1的废显影剂回收口13。
并且,由于提供到感光体61上的基本上是显影剂中的色粉,因此对于转移到感光体61后的显影剂,显影剂和色粉是相同的含义。
这种构造的图像形成单元5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距下述转印部53含有的转印辊91最远的位置上,配置黑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51k,在靠近转印辊91的方向上依次设置:黄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51y、品红用的图像形成单元51m、青用的图像形成单元51c。
中间转印体52在图像形成单元51的上方,与感光体61抵接配置。中间转印体52包括:转印带81、转印带驱动辊82、转印带从动辊83、转印带拉紧机构84、中间转印辊85。并且,中间转印辊85与各颜色成分的图像形成单元51对应地设有四个(85k、85y、85m、85c)。中间转印体52通过将感光体61上形成的各颜色成分的色粉图像依次重叠转印到转印带81,在转印带81上形成全彩的色粉图像。
转印带81使用厚75μm-120μm左右的薄膜,形成为环状。转印带81的材质例如优选使用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等。并且,转印带81为使其外表面与感光体61的外周面接触,架设在转印带驱动辊82和转印带从动辊83之间,通过转印带拉紧机构84被赋予张力,同时通过转印带驱动辊82的旋转驱动力,在副扫描方向(图3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驱动。
转印带驱动辊82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50的筐体58的内部、并靠近一个端部,使架设的转印带81,在箭头B方向上旋转驱动,并且在转印带81和记录纸张重合的状态下,可与转印部53的转印辊91夹持压接,并传送记录纸张。
转印带从动辊83在筐体58的内部并靠近另一个端部而配置,与转印带驱动辊82共同架起转印带81。
各中间转印辊85与转印带81的内周面接触,并通过转印带81与感光体61抵接设置。中间转印辊85具有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制的轴,在该金属轴的外周面上覆盖乙丙橡胶(EPDM)、聚氨酯泡沫等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这种构造的中间转印辊85构成为,为使感光体61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2的转印带81上,施加高压的转印偏压,即施加与色粉的带电极性(-)极性相反(+)的高压,并通过弹性材料向转印带81施加均匀的高压。在各感光体61上对应各颜色成分显影的色粉图像通过中间转印辊85被依次转印到转印带81上并层积,成为应形成的所需的图像。
转印部53包括转印辊91。转印辊91相对于转印带驱动辊82大致水平地平行相对,相对于转印带驱动辊82上安装的转印带81具有规定的辊隙并压接地配置。转印辊91的构成是,施加用于使转印带81上形成的全彩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的电压,即施加与色粉的带电极性(-)极性相反(+)的高压。并且,为了恒定地获得转印带81和转印辊91之间的辊隙,优选使转印带驱动辊82或转印辊91中的任意一个由金属等硬质材料构成,另一个由弹性橡胶、泡沫树脂等软质材料构成。在转印带驱动辊82和转印辊91的下方,设置定位辊92。定位辊92使下述送纸部55提供的记录纸张的前端和转印带81上的色粉图像的前端同步,传送到转印辊91。转印带81上形成的色粉图像通过施加到转印辊91的高压,转印到通过转印带81和转印辊91的辊隙的记录纸张上。
并且在中间转印体52的另一侧、即配置转印带从动辊83的一侧,设有作为转印体清洁装置54的转印带清洁单元(以下称为转印BCU54)。转印BCU54包括:清洁刮刀93、盒状的色粉容纳部94、以及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清洁刮刀93与转印带81抵接设置。色粉容纳部94暂时容纳转印体清洁刮刀93从转印带81刮取的色粉、即废色粉。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是设置在色粉容纳部94内、用于传送容纳的废色粉的装置。转印BCU54在转印带81的旋转方向(箭头B方向)上,配置在比图像形成单元51靠上、且比转印部53靠下的一侧。并且,在转印BCU54中,转印体清洁刮刀93与转印带81的外表面接触的部分通过转印带81由转印带从动辊83支承。
如上所述,为了防止由于与感光体61的接触而附着到转印带81的色粉和/或在转印部53中未转印到记录纸张上而残留的色粉在下一个工序中发生色粉混色,而由转印BCU54去除、回收。
参照上述图4,对通过显影剂回收装置1进行的感光体61的定位、及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和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进行的废色粉的回收进行说明。与各颜色成分对应设置的感光体61形成为:感光体轴体60k、60y、60m、60c分别插入到形成在显影剂回收装置1的定位框架4上的感光体轴支承孔12k、12y、12m、12c中,并可旋转地被支承。如上所述,定位框架4通过筐体定位部件11a、11b定位在筐体58上并安装,因此通过在形成在定位框架4的提前确定的位置上的感光体轴支承孔12k、12y、12m、12c中插入感光体轴体60k、60y、60m、60c,各感光体61被定位。
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包括:各筒状的色粉传送盒101;和在色粉传送盒101内可自由旋转地设置的传送螺杆部件102,该传送螺杆部件102具有旋转轴、及形成在旋转轴外周、在其轴线方向上螺旋状地连续延伸的突起。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的一个端部以比筐体58中的定位框架4的安装面40向图像形成装置50的操作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当定位框架4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50时,其突出的部分插入到定位框架4的废显影剂回收口13上并被定位。
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的传送螺杆部件102通过驱动源(未图示)被旋转驱动,通过传送螺杆部件102的旋转,用清洁刮刀66从感光体61表面刮取、并容纳在色粉传送盒101内的废色粉传送到定位框架4的废显影剂回收口13。传送到废显影剂回收口13的废色粉通过废显影剂通过孔15,并通过废显影剂通路14而回收到废显影剂容器2中。
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也和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同样构成,包括:筒状的转印体废色粉传送盒103;和在转印体废色粉传送盒103内可旋转地设置的转印体废色粉螺杆部件104,转印体废色粉螺杆部件104具有旋转轴、及形成在旋转轴外周、在其轴线方向上螺旋状地连续延伸的突起。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的一个端部以比筐体58中的定位框架4的安装面40向图像形成装置50的操作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当定位框架4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50时,其突出的部分插入到定位框架4的废显影剂回收口13e上并被定位。
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的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螺杆部件104被旋转驱动,从而使清洁刮刀93从转印带81表面刮取、并容纳在转印体废色粉传送盒103内的废色粉传送到定位框架4的废显影剂回收口13e,传送到废显影剂回收口13e的废色粉通过废显影剂通过孔15e,并通过废显影剂通路14e而回收到废显影剂容器2中,这一点和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一样。
再次返回到图3,在转印部53中统一转印了色粉图像的记录纸张通过定影部56被定影处理。定影部56设置在转印部53的上方。定影部56具有:由加热辊105和加压辊106构成的一对定影辊;和配置在定影辊的上方的传送辊107。转印了色粉图像的记录纸张从定影辊的下方向上方传送。定影部56中的色粉图像向记录纸张的定影如下进行:对加热辊105的内部或靠近设置的加热灯等的加热部(未图示)根据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进行控制,从而保持预定的定影温度,并且用加热辊105和加压辊106夹持转印了色粉图像的记录纸张,一边旋转传送一边加热、加压。
在定影部56的上方设置排纸辊108,将由传送辊107传送的记录纸张通过排纸辊108排出到作为排纸部57的排纸盘上。
并且,设置有与定影部56相邻、双面打印用的双面原稿传送路径S3。双面原稿传送路径S3从定影部56的后方开始向下到送纸部55附近为止而形成。双面原稿传送路径S3通过并列设置在传送路径上的各一对第一传送辊109及第二传送辊110,在使记录纸张反转的状态下,再次朝向转印辊91传送。具体而言,第一传送辊109配置在定影辊56的后方,第二传送辊110位于第一传送辊109的下方、并配置在与定位辊92大致相同的水平位置上。
接着对向转印部53提供记录纸张的送纸部55进行说明。送纸部55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51的下方。送纸部55具有容纳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纸张的手动盘111及送纸盒112,将记录纸张一页一页从手动盘111或送纸盒112提供到转印部53。
手动盘111设置为,在图像形成装置50的筐体58的一个侧部,当使用时向外方扩展,当未使用时可向一个侧部收起,仅放置少许几张操作人员所需种类的记录纸张(必须的页数),一页一页取入到图像形成装置50的筐体58的内部。在手动盘111的记录纸张的送纸方向(图3中的箭头C方向)下游一侧的、曝光单元70的下方,设有拾取辊113,在送纸(C)方向的更靠下游一侧设有第三传送辊114、第四传送辊115、及第五传送辊116。
拾取辊113与手动盘111送来的记录纸张的一个端部的表面接触,通过辊的摩擦阻力一页一页切实地传送。送纸方向的最下游一侧的第五传送辊116设置得比第三及第四传送辊114、115靠上,这样一来,可使记录纸张向上传送。通过拾取辊113及第三至第五传送辊114、115、116构成记录纸张传送路径S1。
另一方面,送纸盒112设置在筐体58内的图像形成单元51及曝光单元70的下方,可大量容纳由装置规格所规定的尺寸或者操作人员提前确定的尺寸的记录纸张。在送纸盒112的一个端部的上方,设有另一个拾取辊117。在另一个拾取辊117的记录纸张传送方向(图3中的箭头D的方向)的下游一侧的、另一个拾取辊117的斜上方,设有第六传送辊118。另一个拾取辊117与送纸盒112上设置的位于记录纸张最上部的记录纸张的一个端部的表面接触,通过辊的摩擦阻力可切实地一页一页导出传送。第六传送辊118将从另一个拾取辊117导出的记录纸张沿着形成在筐体58内的一个端部一侧的记录纸张传送路径S2,向上传送到转印部53。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50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简要说明。
首先,通过带电器62使感光体61的外周面均匀带预定的电位。通过从曝光单元70向带电的感光体61照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在各感光体61中生成各颜色成分的静电潜影。接着,从显影部64向感光体61的外周面提供显影剂色粉,形成在感光体61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影通过色粉被显影,形成色粉图像。
感光体61上形成的各颜色成分的色粉图像通过中间转印辊85依次层积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2的转印带81上,成为全彩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81上的全彩的色粉图像在转印带81进行移动而到达转印部53时,通过转印辊91向由送纸部55的手动盘111或送纸盒112提供的记录纸张施加转印偏压,从而统一转印到记录纸张上。
转印了色粉图像的记录纸张传送到定影部56,并在定影部56中,色粉图像被热定影到记录纸张上。定影了色粉图像的记录纸张在单面打印请求时,通过排纸辊108面朝下地排出到排纸部57上。
另一方面,在双面打印请求时,通过排纸辊108夹住记录纸张后,使排纸辊108反向旋转,将记录纸张引导到双面原稿传送路径S3,并通过第一及第二传送辊109、110再次传送到定位辊92。此时,记录纸张的被转印的面反转,并且传送的前后方向改变。即,最初转印时为开始侧的端部在反面转印时成为结束侧,最初转印时为结束侧的端部在反面转印时成为开始侧。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该记录纸张的反面并热定影后,通过排纸辊108排出到排纸部57上。
综上所述,进行一系列的向记录纸张进行图像形成的动作。
在该图像形成的过程中,感光体61的表面的残留色粉及转印带81表面的残留色粉通过感光体清洁装置65及转印体清洁装置(转印BCU)54被去除。从感光体61表面及转印带81表面被去除的残留色粉,由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及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传送到显影剂回收装置1,并回收到显影剂回收装置1的废显影剂容器2内。
在图像形成装置50中,当显影剂回收装置1的废显影剂容器2未安装到定位框架4时,由感光体清洁装置65及转印体BCU54清洁,由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及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传送的废色粉未容纳到废显影剂容器2而飞散,污染筐体58,并且明显劣化形成的图像质量,因此进行促进安装废显影剂容器2的动作。
并且即使在显影剂回收装置1的废显影剂容器2安装在定位框架4的情况下,当废显影剂容器2被回收的废色粉充满时,由感光体清洁装置65及转印BCU54清洁的废色粉在感光体废色粉传送装置67及转印体废色粉传送装置95内溢出,会在筐体58内飞散,或向装置施加过度的负载造成损伤,因此进行以下催促动作:将废显影剂容器2换为空的、或废弃废显影剂容器2中的废显影剂。
图11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50中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的流程图。在图11中进行以下说明:根据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的检测,及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充满废色粉的检测结果,即根据容器检测部3具有的机械传感器部23的传感器支架部32相对于传感器主体部31的相对位置是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中的哪一个,控制部进行以下动作控制:执行图像形成(打印),或者执行催促进行上述容器的安装、交换或容器内的废色粉的废弃的动作。
在流程图的开始,图像形成装置50的电源接通,完成初始状态的建立,处于等待操作人员发出的打印请求的待机状态。
在步骤s1中,操作人员从图像形成装置50的操作部输入作为开始打印动作的指示信号的打印请求。在步骤s2中,控制部根据来自容器检测部3的机械传感器部23的检测输出,判断机械传感器部23的传感器支架部32是否位于第二位置(以下称为机械传感器部23的位置)。并且,控制部利用为了控制图像形成装置50整体的打印动作而安装的、例如包括中央处理装置(CPU)的微机等来实现。当机械传感器部23位于第二位置时,即当废显影剂容器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且废显影剂容器2的废色粉容纳量未充满时,前进到步骤s3。在步骤s3中,执行打印处理。
在打印处理后,前进到步骤s4,在步骤s4中,判断机械传感器部23是否位于第三位置,即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充满。即,由于执行了打印处理,因此产生的废色粉被显影剂回收装置1回收,容纳在废显影剂容器2中,因此判断其是否充满。当机械传感器部23不位于第三位置而仍位于第二位置时,前进到步骤s5,判断是否进行一个打印。当没有下一个打印时,前进到步骤s14,返回到等待下一个打印请求的输入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存在下一个打印时,返回到步骤s3,重复之后的步骤。
在之前的步骤s4中,当机械传感器部23位于第三位置时,即,当废显影剂容器2充满废色粉时,前进到步骤s6。在步骤s6中,控制部在例如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50的操作部上的液晶显示器(LCD)等所构成的显示部上,显示催促废弃废显影剂容器2内的废色粉、或将废显影剂容器2换为空容器的消息。
在步骤s7中,判断机械传感器部23是否位于第二位置。即,操作人员根据步骤s6中的显示,进行废弃废显影剂容器2内的废色粉、或将废显影剂容器2换为空容器的动作时,机械传感器部23变为第二位置,如果操作人员不进行动作,则机械传感器部23不变为第二位置。当机械传感器部23位于第二位置时,前进到步骤s5,进行之后的步骤。当机械传感器部23不位于第二位置时,返回到步骤s6,重复之后的步骤。
之前的步骤s2中的判断为否定的,机械传感器部23不位于第二位置时,前进到步骤s8。在步骤s8中,判断机械传感器部23是否位于第一传感器部,即判断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被安装到定位框架4上。当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未安装废显影剂容器2时,前进到步骤s9。
在步骤s9中,在显示部上显示催促废显影剂容器2的安装的消息。在步骤s10中,根据机械传感器部23是否位于第二位置,即根据步骤s9中的显示,如果操作人员进行安装空的废显影剂容器2的动作,则机械传感器部23变为第二位置,如果操作人员不进行任何动作,则机械传感器部23不变为第二位置。当机械传感器部23位于第二位置时,前进到步骤s3,执行之后的步骤。当机械传感器部23不位于第二位置时,返回到步骤s9,重复之后的步骤。
在步骤s8中判断为否定、机械传感器部23不位于第一位置时,前进到步骤s11。在步骤s11中,判断机械传感器部23是否位于第三位置,即判断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充满回收的废显影剂。当判断结果是肯定、废显影剂容器2充满废色粉时,前进到步骤s12。在步骤s12中,在显示部中显示催促废弃废显影剂容器2内的废色粉、或将废显影剂容器2换为空容器的消息。
在步骤s13中,判断机械传感器部23是否位于第二位置。即,操作人员根据步骤s12中的显示,如果进行弃废显影剂容器2内的废色粉、或将废显影剂容器2换为空容器的动作,则机械传感器部23变为第二位置,如果操作人员不进行任何动作,则机械传感器部23不变为第二位置。当机械传感器部23位于第二位置时,前进到步骤s3,执行之后的步骤。当机械传感器部23不位于第二位置时,返回到步骤s12,重复之后的步骤。
之前的步骤s11中判断为否定、机械传感器部23不位于第三位置时,即,废显影剂容器2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且未充满废色粉时,返回到步骤s2,前进到之后的步骤。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50中,根据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被安装到定位框架4的检测及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充满废色粉的检测结果,控制部进行动作控制,因此可防止发生因废色粉引起的故障。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思想及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从各方面而言只是单纯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并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变形、变更均属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显影剂回收装置(1),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通过清洁部(54,65)回收从图像载体(61)及中间转印体(52)去除的显影剂,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单元(51),其具有通过用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影的图像载体(61)、和对图像载体(61)上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显影剂图像的显影部(64);中间转印体(52),转印有形成在图像载体(61)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部(53),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2)的显影剂图像统一转印到被转印介质;和清洁部(54,65),清洁未从图像载体(61)转印到中间转印体(52)而残留在图像载体(61)上的残留显影剂、及未从中间转印体(52)转印到被转印介质而残留在中间转印体(52)上的残留显影剂,该显影剂回收装置(1)的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框架(4),确定图像载体(6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位置;
废显影剂容器(2),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容纳由清洁部(54,65)去除的废显影剂;以及
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3),进行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的检测、及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充满废显影剂的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1),其特征在于,
废显影剂容器(2)具有废显影剂搅拌轴(17),其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容器内部,搅拌容纳的废显影剂,
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3)设置在安装于定位框架(4)上的废显影剂容器(2)的外侧部、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延长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3)包括:可动杠杆(22),以可绕支撑轴(21)进行角位移的方式进行设置;和连接部件(27),与废显影剂搅拌轴(17)相连,根据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负载的大小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
该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3)根据可动杠杆(22)的位置检测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被安装在定位框架(4)上,上述可动杠杆(22)根据废显影剂容器(2)相对于定位框架(4)的装卸而移动角位移位置,
根据随着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负载的大小而移动的连接部件(27)的轴线方向的位置,检测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充满废显影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剂回收容器(1),其特征在于,
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3)包括机械传感器部(23),其检测:根据绕可动杠杆(22)的支撑轴(21)的角位移位置确定的第一及第二位置、根据连接部件(27)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位置确定的第三位置这三个各自不同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3)具有:旋转驱动部(24)、与旋转驱动部(24)连接的驱动连接部件(25)、以及安装在驱动连接部件(25)上并旋转的驱动支架部(26),在驱动支架部(26)上形成卡合凸部(33),
在废显影剂搅拌轴(17)中,在面向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3)的、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卡合凹部(19),
通过上述卡合凸部(33)卡合到上述卡合凹部(19),旋转驱动部(24)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送到废显影剂搅拌轴(1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一体化的容器检测部(3)通过以下方式来检测上述第三位置,并检测废显影剂容器(2)是否充满废显影剂:
当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负载较小时,连接部件(27)向旋转轴线方向的靠近废显影剂容器(2)的一方移动,并与驱动连接部件(25)连接,
当废显影剂搅拌轴(17)的旋转负载较大时,连接部件(27)向旋转轴线方向的远离废显影剂容器(2)的一方移动,并脱离驱动连接部件(2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部件(27)上设置有将连接部件(27)向驱动连接部件(25)施力的弹簧部件(28)。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50),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1)。
CNB2006100549796A 2005-02-25 2006-02-27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1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51739 2005-02-25
JP2005051739A JP4551791B2 (ja) 2005-02-25 2005-02-25 現像剤回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4821A true CN1834821A (zh) 2006-09-20
CN100454176C CN100454176C (zh) 2009-01-21

Family

ID=36932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497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176C (zh) 2005-02-25 2006-02-27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15838B2 (zh)
JP (1) JP4551791B2 (zh)
CN (1) CN100454176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9542B (zh) * 2007-06-22 2010-12-08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利用废墨密度检测废墨量的成像设备
CN102298306A (zh) * 2010-06-25 2011-12-28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备显影剂回收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44A (zh) * 2015-10-09 2017-06-13 夏普株式会社 废调色剂检测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3433B2 (ja) * 2005-12-28 2012-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454A (ja) * 2006-02-20 2007-08-30 Toshiba Corp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54823B2 (en) * 2007-10-15 2012-08-28 Ricoh Company, Ltd. Waste toner storag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4492676B2 (ja) * 2007-11-07 2010-06-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2142B2 (ja) * 2008-04-15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31843B2 (en) * 2008-07-28 2012-12-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ner recovery uni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605821B2 (ja) * 2009-03-23 2011-0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8382A (ja) * 2010-06-25 2012-01-12 Sharp Corp 現像剤回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8381A (ja) * 2010-06-25 2012-01-12 Sharp Corp 現像剤回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8452207B2 (en) 2010-08-03 2013-05-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eventing damage to a photoconductor
US8457521B2 (en) 2010-08-03 2013-06-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for preventing damage to a photoconductor
US9223288B2 (en) * 2011-08-25 2015-12-29 Ricoh Company, Ltd. Waste toner collecting container and process unit
JP6459671B2 (ja) * 2015-03-17 2019-0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83596B2 (ja) 2018-07-09 2022-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20105728B3 (de) * 2020-03-04 2021-03-11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Resttoner-erfassungsein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3878A (ja) 1984-09-04 1986-04-02 Sharp Corp クリ−ニング装置の回収量検知装置
IN164880B (zh) 1986-01-30 1989-06-24 Ishihara Sangyo Kaisha
JPS63108371A (ja) * 1986-10-27 1988-05-13 Canon Inc トナ−検知装置
JPS63174088A (ja) * 1987-01-08 1988-07-18 ニツポンケンテツク カイシヤ リミテツド トナ−回収ボトルの異常検知装置
US5260755A (en) * 1987-06-23 1993-11-09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llecting apparatus
JPH03127366U (zh) * 1990-04-03 1991-12-20
JPH06118844A (ja) 1992-07-28 1994-04-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回収装置
JP3129146B2 (ja) * 1994-09-07 2001-01-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US5893007A (en) * 1996-12-24 1999-04-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bination development unit and toner level detection service
JP3743137B2 (ja) * 1997-09-26 2006-0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21906B2 (ja) * 2000-01-28 2007-05-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31071A (ja) * 2000-05-24 2001-11-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640061B2 (en) * 2001-10-11 2003-10-28 Xerox Corporation Sens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a full condition within a waste developer system
JP2003345203A (ja) 2002-05-23 2003-12-03 Panasonic Communications Co Ltd 廃トナー検出装置及び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US6907209B2 (en) * 2002-07-18 2005-06-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ndem-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transfer belt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9542B (zh) * 2007-06-22 2010-12-08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利用废墨密度检测废墨量的成像设备
CN102298306A (zh) * 2010-06-25 2011-12-28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备显影剂回收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44A (zh) * 2015-10-09 2017-06-13 夏普株式会社 废调色剂检测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44B (zh) * 2015-10-09 2019-04-26 夏普株式会社 废调色剂检测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35382A (ja) 2006-09-07
CN100454176C (zh) 2009-01-21
JP4551791B2 (ja) 2010-09-29
US20060193648A1 (en) 2006-08-31
US7515838B2 (en) 2009-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4821A (zh)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39011C (zh) 端盖、处理盒及处理盒的装配方法
CN1214299C (zh) 处理盒、成像设备和使显影元件与感光鼓分离的分离机构
CN2881727Y (zh) 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N1101559C (zh) 显影盒以及电照相成像装置
CN2842495Y (zh) 调色剂容器
CN1087845C (zh) 显影盒以及电摄影成像装置
CN2919307Y (zh) 显影剂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208698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776539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609727A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435735A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71308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2852203Y (zh) 盒、成像设备和色粉搅拌构件
CN1837981A (zh) 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28449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盒
CN1838093A (zh) 成像系统
CN1749885A (zh) 图像形成组件及其再生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3267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55547A (zh) 没有由于从转印元件逸出的物质而产生的缺陷的成像装置
CN101042557A (zh) 色粉补给方法、色粉补给装置、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809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31660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763659A (zh) 废显影剂回收装置和备有该装置的图像生成装置
CN1122881C (zh) 电摄影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